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4年历年上海市语文中考真题试卷及答案

2014年历年上海市语文中考真题试卷及答案

2014年历年上海市语文中考真题试卷及答案
2014年历年上海市语文中考真题试卷及答案

2008年上海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08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生统一学业考试 语文试卷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考生注意:本卷共有21题。请将所有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不计分。 第一部分阅读(86分) 一、文言文(共38分) 考生注意: 1.第1—3题为选做题,请从下列A、B、C三组中选择一组,并将选定的组号填入答题纸的指定处。A组:供使用H版教材的考生完成。B组:供使用S版教材的考生完成。C 组:供使用二期课改教材(试验本)的考生完成。 2.第4—10题为必做题。 A组:供使用H版教材的考生完成 (一)默写(15分) 1.(1)峰峦如聚,,山河表里潼关路。(《山坡羊·潼关怀古》) (2),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 (3)斯是陋室,。(《陋室铭》) (4)由是感激,。(《出师表》) (5)《桃花源记》中交代源中人来到桃花源原因的句子是:“”。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2.使.人索扁鹊() 3.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 B组:供使用S版教材的考生完成 (一)默写(15分) 1.(1)会当凌绝顶,。(《望岳》) (2)——,空见蒲萄人汉家。(《古从军行》) (3)千门万户瞳瞳日,。(《元日》) (4)屠乃奔倚其下,。(《狼》) (5)《桃花源记》中交代源中人来到桃花源原因的句子是:“”。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2.桓侯故使.人问之() 3.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 C组:供使用二期课改教材(试验本)的考生完成

(一)默写(15分) 1.(1)老骥伏枥,。(《步出夏门行》) (2),长使英雄泪满襟。(《蜀相》) (3)可怜身上衣正单,。(《卖炭翁》) (4)敏而好学,,是以谓之文也。(《孔孟论学》) (5)《桃花源记》中交代源中人来到桃花源原因的句子是:“”。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2.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 3.及其日中如探汤.()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4—6题(7分)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4.上文出自课文《》,其作者是明朝魏学洢。第一自然段中“东坡”指的是北宋文学家(人名)。(2分) 5.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6.上文具体描写了“船头”和“舟尾”人物各异的情态,其目的是。(3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7—10题(12分) 误认 卓茂①尝出门,有人认其马。茂问之曰:“子亡马几何时矣?”对曰:“月余日矣。”茂有马数年,心知非是,解以与之,而自挽车去。将去,顾而谓曰:“若非公②马,幸至丞相府归.我。”他日,马主别得亡马,乃诣.丞相府归马。 [注] ①卓茂:人名。②公:对人的尊称。 7.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 (1)幸至丞相府归.我() (2)乃诣.丞相府归马() 8.对画线句“心知非是,解以与之”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心里知道这马不是那人的,就连忙跟他解释。 B.心里明白这个人不辨是非,就连忙跟他解释。

2014年广东省中考历史试卷(附答案与解析)

历史试卷 第1页(共18页) 历史试卷 第2页(共8页) 绝密★启用前 广东省2014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历 史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 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2014年5月18日,集展览、科普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北京周口店遗址博物馆新馆正式对公众开放。该馆重点介绍的原始人群是 ( )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半坡居民 D .河姆渡居民 2.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即位,由于国力不强,受到各诸侯国的歧视,痛感脸面丢尽。为此,秦孝公 ( ) A .实行分封制 B .任用商鞅变法 C .推进大一统 D .推行汉化政策 3.自统一后,秦始皇在中央设置的太尉一职,曾“虚设其位”。对秦朝这一现象较为合理的解释是 ( ) A .削弱中央军事力量 B .增强地方军事权力 C .皇帝亲自控制军权 D .丞相、太尉职位合一 4.民族交往在我国历史上写下了一段段佳话。文成公主入藏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了吐蕃的发展与进步。吐蕃位于下图中的 (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5.1684年,沙俄政府给盘踞在雅克萨城的侵略头目颁发了一枚盾形城徽,图案是一只张开翅膀的鹰,一只爪抓着一张弓,另一只爪抓着一支箭。为抵挡这只“鹰”的进攻而做出重要贡献的是 ( ) A .康熙帝 B .雍正帝 C .乾隆帝 D .道光帝 6.下列属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建造的水利工程有 ( ) ①都江堰 ②长城 ③大运河 ④赵州桥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7.了解历史事件,常常需要知道事件的各个要素。综合下图中的要素,这页笔记记录的事件是 ( ) A .虎门销烟 B .鸦片战争 C .第二次鸦片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8.他的译著很快传遍全国,“天演”“物竞”“天择”等词,逐渐成为报刊上的常用词语。“他”是 ( ) A .魏源 B .严复 C .康有为 D .陈独秀 9.1911年10月15日,法国报刊刊载了一篇关于中国的新闻报道,题目是《中国的革命,崛起的国家》,其中图片有剃头店铺、起义者和武昌风光鸟瞰等。报道中的“中国革命”指的是 ( ) A .戊戌变法 B .辛亥革命 C .北伐战争 D .解放战争 ------------- 在--------------------此 -------------------- 卷 --------------------上 -------------------- 答 -------------------- 题 --------------------无 -------------------- 效------------ 毕业学校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1839年6月 地点:广东虎门 人物:林则徐 意义:振奋了民族精神,维护了民 族尊严。

2018年安徽省中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2018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卷(开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王国维说:“自周之衰,文王、周公势力之瓦解也,国民之智力成熟于内,政治之纷乱乘之于外,上无统一之制度,下迫于社会之要求,于是诸于九流各创其学说。”他意在说明() A.分封制的崩溃B.商鞅变法的作用 C.兼并战争的后果D.百家争鸣的原因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自周之衰,文王、周公势力之瓦解也,国民之智力成熟于内,政治之纷乱乘之于外,上无统一之制度,下迫于社会之要求,于是诸于九流各创其学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社会大变革时期,学术环境相对宽松;面对社会的动荡与变革局面,各阶级阶层代表人物从不同的立场角度出发,发表自己的观点或主张,因此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选项D符合题意;而选项A分封制是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才废除的;选项B商鞅变法,题干内容没有涉及;选项C兼并战争,在题干内容在没有体现,所以选项ABC不符合题意。因此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七上第8课百家争鸣 2.汉代陵阳县,故址在今安徽省石台县广阳镇,晋为避杜皇后名讳改名广阳,后又避隋炀帝名讳改名南阳。这种地名的变化反映了() A.外戚干政B.战乱频繁 C.皇权至高无上D.地方权力削弱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汉代陵阳县,晋为避杜皇后名讳改名广阳,后又避隋炀帝名讳改名南阳”,由此判断这是中国古代社会的特有的“避讳”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避讳”的意思是在帝制时代对于君主和尊长的名字,必须避免直接说出或写出。所以“陵阳”避杜皇后名(杜陵阳)讳改名广阳,后又避隋炀帝名(杨广)讳改名南阳,这种“避讳”,体现皇权至高无上,选项C符合题意;而选项ABD与“避讳”无关。因此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 3.贞观初,太宗曾对公卿说“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借忠臣。”为此,太宗() A.知人善任和虚心纳谏B.奉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C.戒奢从简和轻徭薄赋D.重视人民群众的作用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借忠臣”,这句话的意思是,人要照见自己,一定要有

2014上海市初三语文一模审定试卷官方权威版(含答案)B卷

2014上海市初三语文质量测试B卷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27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阅读(42分) (一)默写(18分) 1.山河破碎风飘絮,。(过零丁洋》) 2.僵卧孤村不自哀,。(《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3. , 山岛竦峙。(《观沧海》) 4.,芳草萋萋鹦鹉洲。(《黄鹤楼》) 5.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爱莲说》) 6.稍近,益狎,。(《黔之驴》) (二)阅读下面的词,完成第7—8题(4分) 观沧海望岳 曹操杜甫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7.对两首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临”与“凌”的意思完全相同。 B.沧海、树木、星汉均属于“造化”。 C.两首诗的观景都是由近观到远望。 D.都描绘了秋天大自然的壮美景象。 8.两首诗都借雄伟景象表现了诗人的。(2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9—11题(8分) 邹忌讽齐王纳谏(节选)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

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9.上文选自《》,本书由西汉的(人名)编订而成。(2分)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3分)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11.下列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邹忌是一个敢于在朝廷直谏的大臣。 B.齐威王是一个善于纳谏的开明君王。 C.邹忌善于思考、用自身经历来说理。 D.本文生动地揭示了听取民意的意义。 (四)阅读下文,完成12-15题(12分) 某山隅有一老圃①,早失偶,惟一女远适②他乡。猎者怜其孤,赠以猴。老者爱如赤子,每出必从,不链不掣,而不离不逸。如是者五年。一日,老者暴卒③,猴掩门,奔其姐,泪如雨。曰:“父死乎?”颔之,乃俱归。老者家徒四壁,无以为养,猴遍哭于乡,乡人乃资而掩。姐引之去,猴揖谢之,仍牢守故宅,撷果自食。每逢五必哭祭,似念老父养之五年,哀伤殊甚。 【注】①老圃:这里指老农。②适:嫁。③暴卒:突然去世。 12.解释文中的加点词(4分) (1)姐引.之去()(2)仍牢守故.宅() 13.对文中画线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不用链子拴上不用手拉着,但那猴子不离开不逃逸。 B.不用链子拴上不用手拉着,也不让那猴子逃离开去。 C.没有链子拴也没有绳子拉,但是那猴子从来不离开。 D.没有链子拴也不用手拉,也不让它离开不让它逃逸。 14.从文中看出老圃死后那猴子“哀伤殊甚”的原因是。(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15.对本文写作意图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希望大家要做一个有情有义之人。 B.称赞义猴是一只懂得感恩的动物。 C.针砭社会上那些无情无义之人。 D.批评老圃的女儿没有尽到孝心。 二、现代文阅读(48分)

2014年上海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答案)

2014年上海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文言文(39分) (一)默写(15分) 1.乱花渐欲迷人眼,。(《钱塘湖春行》) 2. ,莲动下渔舟。(《山居秋暝》) 3.谈笑有鸿儒,。(《陋室铭》) 4. ,锦鳞游泳。(《岳阳楼记》) 5.向来枉费推移力,。(《观书有感(其二)》) (二)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练6-7题(4分)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6.这首词题目的意思是。(2分) 7.“可怜白发生”表达的作者情感是。(2分) (三)阅读下面两篇选文,完成第8-9题(8分) 【甲】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乙】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8.甲文选自课文《》;乙文选自《论语》,它是家经典。(2分) 9.甲文与乙文第段的意思相近,都谈到了学习贵在主动进取,不同的是乙文还谈到了。(6分) 答: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0-13题(12分) 韩生料秦王 昔者秦王好猎而扰民,下令猎于北郊。前日,民皆徙避之。有韩生者止之曰:“王之爱子病三日矣,王心忧之,必不出。”已而果然,或问之曰:“吾宿卫①王宫,且不知王之爱子病也。子何以知之?”韩生曰:“吾闻王之爱子好纸鸢②,吾登丘而望王宫之上,三日不见纸鸢矣,是以知之。” 【注释】①宿卫:在宫禁中值宿警卫。②纸鸢:风筝。 10.解释下列加点词。(4分) (1)昔者秦王好猎而扰民()(2)王之爱子病三日矣() 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划线句。(2分) 子何以知之?

2010年山东省潍坊市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0年潍坊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历史试题(A) 2010.6 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l~4页,第Ⅱ卷5~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填涂在试题 和答题卡的指定位置,考试结束,将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第Ⅰ卷选出答案后,将其字母代号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的对应位置上,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 3.第Ⅱ卷用蓝、黑色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中。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 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周礼》载“金有六齐(配方),六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 钟鼎之齐。”这反映了 A.甲骨文的雕刻技巧 B.青铜器的铸造工艺 C.金文的形成与发展 D.铁农具的制造技术 2.观察右图,其反映的信息包括 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②击败匈奴,安定边疆 ③铸造钱币,兴修水利④奖励耕战,变法图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北魏时期,潍坊大地上一位农学家提出:“农业生产必须遵循自然规律”。他是 A.公冶长 B.郑板桥 C.贾思勰 D.陈介祺 4.“开元初……天下大理,河清海晏,物殷俗阜。”出现上述局面的原因不包括

A.重用贤人 B.重视生产 C.提倡节俭 D.强化皇权 5.电视剧《宰相刘罗锅》讲述了清朝名相刘墉的故事。他擅长书法,其书法作品集是 A.《清爱堂石刻》 B.《四库全书》 C.《潍县竹枝词》 D.《晏子春秋》 6.研究下列表格,最符合其内容的学习主题是 A.清朝民族关系的发展 B.边疆商业贸易的繁荣 C.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 D.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 7.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关闭已久的大门,被称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其主要依据是 A.中国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漩涡 B.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C.民族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 D.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8.西方列强的枪炮声震醒了清王朝部分官僚,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他们发起了一场自救运动。其主要影响是 A.实现了富国强兵 B.开始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C.挽救了民族危亡 D.阻止了外国资本主义扩张 9.“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不国矣!”青年学生奋起抗争,点燃了五四爱国运动的烈火。潍坊地区的烈火首先燃起在 A.潍县 B.高密 C.益都 D.昌邑 10.右图是“军民一家人,鱼水情意深”的真实写照。它出 现在 A.工农红军创建时期 B.八路军抗击日寇时期 C.解放军战略反攻时期 D.志愿军抗美援朝时期 11.抗战期间,潍坊地区活跃着一支令日寇胆寒的人民武装。其主要领导人是

2014年广东省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时间:1839年6月 地点:广东虎门 人物:林则徐 2014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历史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 ( )1.2014年5月18日,集展览、科普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北京周口店遗址博物馆新馆正式对公众开放。该 馆重点介绍的原始人群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居民 D.河姆渡居民 ( )2.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即位,由于国力不强,受到各诸侯国的歧视,痛感脸面尽丢。为此,秦孝公 A.实行分封制 B.任用商鞅变法 C.推进大一统 D.推行汉化政策 ( )3.自统一后,秦始皇在中央设置的太尉一职,曾“虚设其位”。对秦朝这一现象较为合理的解释是 A.削弱中央军事力量 B.增强地方军事权力 C.皇帝亲自控制军权 D.丞相、太尉职位合一 ( )4.民族交往在我国历史上写下了一段段佳话。文成公主入藏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了吐蕃的发展与 进步。吐蕃位于题4图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 ( )5.1684年,沙俄政府给盘踞在雅克萨城的侵略头目颁发了一枚盾形城徽,图案是一只张开翅膀的鹰,一 只爪抓着一张弓,另一只爪抓着一支箭。为抵挡这只“鹰”的进攻而做出重要贡献的是 A.康熙帝 B.雍正帝 C.乾隆帝 D.道光帝 ( )6.下列属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建造的水利工程有: ①都江堰 ②长城 ③大运河 ④赵州桥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 )7.了解历史事件,常常需要知道事件的各个因素。综合题7图中的要素,这页笔记记录的事件是 A.虎门销烟 B.鸦片战争 C.第二次鸦片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 )8.他的译著很快传遍全国,“天演论”、“物竞”、 “天择”等 词语逐渐成为报刊上的常用词语,他是 A.魏源 B.严复 C.康有为 D.陈独秀 ( )9.1911年10月15日,法国报刊刊载了一篇关于中国的新闻报道。题目是《中国的革命,崛起的国家》, 其中图片有剃头店铺、起义者和武昌风光鸟瞰等。报道中的“中国革命”指的是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北伐战争 D.解放战争 ( )10.状元实业家张謇在一无资金、二无设备的情况下,历经艰辛创办大生纱厂。该厂的创办体现的主张是 A.变法图强 B.民主共和 C.民主科学 D.实业救国 ( )11.观察题11图,从图中的信息可以归纳得出 北京高师被捕学生回校 曹汝霖等免职令 拒签和约的报道 A.巴黎和会外交失败引发五四运动 B.青年学生是五四运动的主力 C.五四运动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 D.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

2014年上海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4年上海中考语文试卷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文言文(39分) (一)默写(15分) 1.乱花渐欲迷人眼,。(《钱塘湖春行》) 2. ,莲动下渔舟。(《山居秋暝》) 3.谈笑有鸿儒,。(《陋室铭》) 4. ,锦鳞游泳。(《岳阳楼记》) 5.向来枉费推移力,。(《观书有感(其二)》)(二)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练6-7题(4分)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6.这首词题目的意思是。(2分) 7.“可怜白发生”表达的作者情感是。(2分)(三)阅读下面两篇选文,完成第8-9题(8分) 【甲】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乙】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8.甲文选自课文《》;乙文选自《论语》,它是家经典。(2分) 9.甲文与乙文第段的意思相近,都谈到了学习贵在主动进取,不同的是乙文还谈到了。(6分) 答: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0-13题(12分) 韩生料秦王 昔者秦王好猎而扰民,下令猎于北郊。前日,民皆徙避之。有韩生者止之曰:“王之爱子病三日矣,王心忧之,必不出。”已而果然,或问之曰:“吾宿卫①王宫,且不知王之爱子病也。子何以知之?”韩生曰:“吾闻王之爱子好纸鸢②,吾登丘而望王宫之上,三日不见纸鸢矣,是以知之。” 【注释】①宿卫:在宫禁中值宿警卫。②纸鸢:风筝。 10.解释下列加点词。(4分) (1)昔者秦王好猎而扰民()(2)王之爱子病三日矣() 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划线句。(2分)

2010年山西省历史中考试题

2010年山西省历史中考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战国初期,三国分晋的卿大夫是 ①韩②赵③楚④魏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 魏晋时期,官员大多数从高门权贵子弟中选拔,到了唐玄宗开元年间,科举出身的宰相占到了三分之二。这种变化说明 A.唐政府不任用权贵子弟 B. 唐政府力求以才学选官 C.唐朝社会文学艺术繁荣 D. 唐朝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 3. 元朝以前,就有许多汾州人、并州人迁至今新疆地区,与蒙古族、维吾尔族共同劳动生活。这说明 A.北方战乱导致山西人迁往边疆 B. 蒙古族、维吾尔族人民非常友善 C.元朝以前新疆与中原地区联系紧密 D. 维吾尔族、蒙古族、汉族共同开发了边疆 4. 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是 A.九一八事变 B. 西安事变 C.卢沟桥事变 D. 重庆谈判 5. 下图是“一战”期间中国面粉出口增长表。出现这种趋势的主要原因是

A.北洋政府提出实业救国 B. 日本给北洋政府经济援 助 C.北洋政府重视民族工业的发展 D. 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放松对中国的侵略 6.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提高农村生产力,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采取的正确措施有 ①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该改革法》②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③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④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7. 如今,上海浦东已经成为一座外向型、多功能、现代化的新城区。提出开发开放浦东的领导人是 A.毛泽东 B. 邓小平 C. 江泽民 D. 胡锦涛 8. 近年来,我国海军多次完成亚丁湾护航任务。这充分表明 A.中国海军活动范围扩大 B. 中国政府重视外交活 动 C.中国海军武装力量强大 D. 中国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贡献 9. 15、16世纪,打破了世界各地区间封闭和孤立状态的重大事件是 A.亚历山大东征 B. 郑和下西洋 C. 新航路开辟 D. 三角贸易 10. 下列历史知识的关联,不正确的是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权利法案》 B.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人权宣 言》 C. 苏俄新经济政策—1936年宪法 D. 美国罗斯福新政—《国家 工业复兴法》 11. 列宁曾说:“公社被镇压了,但鲍狄埃的《国际歌》却把它的思想传遍了全世界。公社的思想是指 A.无产阶级革命思想 B. 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C. 人文主义思想 D. 天赋人权的思想 12. 对下图相关史实的叙述,正确的是

2011年上海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启用前☆机密试卷类型:A 上海市2011年初中毕业生统一学业考试 语文 一、文言文部分 (一)默写(18分) 1.草枯鹰眼疾,。(王维《观猎》) 2.欲把西湖比西子,。(苏轼《饮湖上初晴雨后》) 3.,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 4.当年万里觅封候,。(陆游《诉衷情》) 5.,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6.醉翁之意不在酒,。(欧阳修《醉翁亭记》) (二)阅读下面的词,完成第7-8题(4分) 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7.“浓睡”在词中的意思是。(4分) 8.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雨疏风骤”的意思是雨点稀疏,晚风急猛。 B.“海棠依旧”是此人对“卷帘人”的回答。 C.“绿肥红瘦”描写出雨后海棠花的情景。 D.这首词篇幅短小,有人物,有对话,意味深长。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9-11题。(8分)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cù)。殚(dān)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xǐ),饥渴而顿踣(bó),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jiè)也。曩(nǎng)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huī)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xún xún)而起,视其缶(fǒu),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sì)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 9.上文节选自课文《》,作者柳宗元是(朝代)的作家。(2分)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意。(3分) 谨食.之,时而献焉。 11.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蒋氏上交捕来的蛇是为了抵充税赋。 B.上文写出了百姓生活困苦不堪的现实。 C.凶残的官吏把乡里搅得鸡犬不宁。 D.蒋氏的生活态度是随遇而安。

2014年山东青岛历史中考真题

2014年省市中考历史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2014年1题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4年2题 2.文澜、蔡美彪等著《中国通史》(十卷本)记载:“禹时生产力跃进,攻苗又大胜,使用多量的俘虏到生产方面,自然会加速奴隶主与奴隶两个阶级的形成。”禹建立的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是( A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2014年3题 3.2014年世园会的会徽(下图)设计,核心图形符号采用了中国古老文字“艺”字的字体,突出了中国文化的精髓,表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材料中的这种“古老文字”, 是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它是( C ) A.金文 B.大篆 C.甲骨文 D.小篆 2014年4题 4.钱穆《国史大纲》记载:“然自以来,占梦、求仙之术,皆得为博士,犹在帝王所好。及汉武听董仲舒议,罢黜百家,专立《五经》博士,于是博士性质,大见澄清。”汉武帝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举办( A ) A.太学 B.京师同文馆C.京师大学堂 D.大学 2014年6题 6.贞观四年,皇帝欲重修乾元殿。玄素谏曰:“臣闻阿房成,人散;乾元毕工,隋人解体。……承凋残之后,役疮痍之人,费亿万之功,袭亡隋之弊,甚于炀帝远矣。”上叹曰:“吾思之不熟,乃至于是。”于是罢役。材料中的“上”指的是( C ) A.唐高祖 B.武则天 C.唐太宗 D.唐玄宗 2014年7题 7.近代学者梁启超这样评价《资治通鉴》:“司马温公《通鉴》,亦天地一大文也。其结构之宏伟,其取材之丰赡,使后世有欲著通史者,势不能不据以为蓝本,而至今卒未有能愈之者焉。温公亦伟人哉!”《资治通鉴》的作者是( B )A.司马迁B.司马光C.司马炎D.司马睿2014年8题 8.明太祖(下图)即位后,一直觉得自朝以来存在1500多年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过于限制他的权力,而胡惟庸这样无德之人的任意妄为恰好为他废除这个制度提供了一个借口。该制度指的是( A ) A.丞相制度 B.郡县制度 C.行省制度 D.阁制度 2014年10题

2014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卷答案及解析

20XX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卷解析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试卷结构 考试细则 1)试题的难易比例约为1:1:8 2)试卷的总分:150分 3)考试时间:100分钟 4)考试形式:闭卷书面考试,分为试卷与答题纸两部分,考试必须将答案全部做在答题纸上。 5)基本题型: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写作题。 一、文言文(39分) (一)默写(15分) 1.乱花渐欲迷人眼,______________________ 。(《钱塘湖春行》)【六年级下】 2. ,莲动下渔舟。(《山居秋暝》)【六年级下】 3.谈笑有鸿儒,。(《陋室铭》)【七年级下】

4.,锦鳞游泳。(《岳阳楼记》)【九年级上】 5.向来枉费推移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观书有感(其二)》)【八年级上】 【答案】1、浅草才能没马蹄2、沙鸥翔集3、竹喧归浣女4、此日中流自在行 5、往来无白丁【解析】 1、考纲考点:文言文阅读能力之“能默写规定范围内的文言诗文”,一定要背诵且默写。考查学生背诵情况。 2、考纲分析: (1)考查方式:以填空题的形式,分为上下句续写。 (2)给分标准:错别字出现则零分。 (3)题型:今年为三诗两散,应该是考虑到古诗词鉴赏考了词这一块,在此减少词的默写比例。 (4)复习提示:a、由于平时我们做得比较多的是给上句答下句练习,鉴于考试中给上句答下句、给下句答上句的题型都有,我们应有意识地多练习给下句答上句的题目。 B、书写要字迹工整清晰,不可写错别字,不可多字少字。每次在默写练习时应默写完一字一字对照。 (二)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练6-7题(4分)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八年级上】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6.这首词题目的意思是。(2分) 【答案】6、为陈亮(字同甫)写共勉的词用来寄给他 【解析】 1、考纲考点:文言文阅读能力之“能理解和把握诗词的基本内容和作者的感情倾向”。 2、本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词题的意思,这种题型在之前的中考中没出现过,可能在平时复习时也重点关注过。这给我们提了个醒,那就是今后的复习中我们该对文章的基本内容、写作背景、作者情感都有较好的把握。在做题时,如果实在毫无把握,我们可以结合对本词内容的了解,把这道题当作翻译来做。

2010年福建龙岩市中考历史试题(word版及答案)

2010年龙岩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历史试题 (开卷考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注意: 请把所有答案填涂或书写到答题卡上!请不要错位、越界答题! 在本试题上答题无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选出后填涂到答题卡上)1.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是 A.金文 B.甲骨文 C.小篆 D.隶书 2.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我国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 A.夏朝 B.商朝 C.秦朝 D.唐朝 3.俗话说“忠言逆耳,良药苦口”。下列能“以人为镜” 、采纳魏征忠言的帝王是A.汉武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武则天4.下列四大发明中,由北宋毕升发明的是 A.造纸术 B.火药 C.指南针 D.活字印刷术5.图1所示的闽西建筑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它是 A.汀州古城墙 B.连城培田古民居 C.永定客家土楼 D.蛟洋文昌阁 6.明朝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最远到达 A.美洲 B.印度洋沿岸 C.大西洋沿岸 D.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7.下列搭配错误的是 A.西汉——张骞通西域 B.宋朝——回族形成 C.清朝——册封达赖、班禅 D.新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8.中国近代史上被迫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9.洋务运动前期的口号是 A.自强 B.求富 C.民主与科学 D.师夷长技以制夷 10.如果小王要去参观中共“一大”的旧址,他应该去 A.南京 B.北京 C.广州 D.上海 11.长征途中,我党召开了一次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会议。会议地点在 A.瑞金 B.遵义 C.会宁 D.吴起镇12.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基础的战役是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13.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的标志是 A.三大改造的完成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C.土地改革的完成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14.图2中的人物“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这位科学家是 A.邓稼先 B.詹天佑 C.袁隆平 D.侯德榜 15.党和政府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开始于 A.20世纪初 B.20世纪80年代 C.20世纪90年代 D.21世纪初 16.与名画《最后的晚餐》的主人公耶稣相关的宗教是 A.基督教 B.佛教 C.伊斯兰教 D.道教 17.《国际歌》“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的词作者是 A.聂耳 B.狄盖特 C.贝多芬 D.鲍狄埃

2014年陕西历史中考真题

2014年陕西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 历史试卷 (试卷满分:40分考试时间:4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12分) 13.据史书记载:某官吏“纠弹为之责,私言于始皇,百官甚畏之”,称之为“风霜之吏”。此官职应是【】 A. 御史大夫 B. 丞相 C. 锦衣卫 D. 军机大臣 14. 有学者指出“五四运动是第一场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这里“补课”“起点”的含义分别是【】 A. 明确反封建,实现各革命阶级的联合斗争 B. 明确反对帝国主义,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C. 彻底反帝反封建,无产阶级政党开始领导革命 D. 开始宣扬民主科学,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 近代以来列强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据此回答15~16题。 15. 有人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作为近代前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可以支持这一观点的依据有 【】 ①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开创了用条约形式使列强掠夺和奴役中国“合法化”的先例 ③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开始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向资本输出为主 ④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16. 对下面一组图片所拟定的主题最准确 ...的是【】

A. 多行不义必自毙 B. 蓄谋已久的日本侵华 C. 国共应合作抗日 D. 反对战争,呼唤和平 17. “俄国——苏联”的发展之路曲折起伏。在其发展历程中,不同时期改革有不同特点,也产生了不同影响。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①1861年农奴制改革推动封建经济发展②赫鲁晓夫改革首先冲击了斯大林模式 ③勃列日涅夫改革的重点是发展轻工业④戈尔巴乔夫改革最初集中在经济领域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8.1947年6月,美国政府官员提出:“美国应尽最大努力帮助恢复世界正常的经济繁荣,如果不这样做,就不会有政治上的稳定和有保证的和平——这是符合逻辑的。”为此,美国【】 A. 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B. 推动欧洲走向经济联合 C. 援助西欧实现经济复苏 D. 调整国家干预经济政策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28分) 19. (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贞观元年,太宗曰:“自王公以下,第宅、车服、婚嫁、丧葬,准品秩(品级身份)不合服用者,宜一切禁断”“致治之本,惟在于审(审察)。量才授职,务省官员……当须更并省官员,使得各当所任,则无为而治矣。” ——《贞观政要》材料三开元元年十月,姚崇在建议中说:“臣请国亲不任台省……员外等官,悉请停罢,可乎?”唐玄宗高兴地回答说:“朕素志也。”开元二年正月,玄宗下令从京官中选拔有才识者出任都督、刺史,又从都督、刺史中选拔有政绩者入为京官,进行交流,并规定把它作为一种制度,坚持下去。五月,玄宗一举罢免员外官、试官、检校官数千人。

2014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卷答案及解析

2014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卷答案及解析

2014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卷解析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试卷结构

考试细则 1)试题的难易比例约为1:1:8 2)试卷的总分:150分 3)考试时间:100分钟 4)考试形式:闭卷书面考试,分为试卷与答题纸两部分,考试必须将答案全部做在答题纸上。 5)基本题型: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写作题。 一、文言文(39分) (一)默写(15分) 1.乱花渐欲迷人眼, ______________________ 。(《钱塘湖春行》)

【六年级下】 2. ,莲动下渔舟。(《山居秋暝》)【六年级下】 3.谈笑有鸿儒,。(《陋室铭》)【七年级下】 4. ,锦鳞游泳。(《岳阳楼记》)【九年级上】 5.向来枉费推移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观书有感(其二)》)【八年级上】 【答案】1、浅草才能没马蹄2、沙鸥翔集3、竹喧归浣女4、此日中流自在行 5、往来无白丁【解析】 1、考纲考点:文言文阅读能力之“能默写规定范围内的文言诗文”,一定要背诵且默写。考查学生背诵情况。 2、考纲分析: (1)考查方式:以填空题的形式,分为上下句续写。 (2)给分标准:错别字出现则零分。

(3)题型:今年为三诗两散,应该是考虑到古诗词鉴赏考了词这一块,在此减少词的默写比例。 (4)复习提示:a、由于平时我们做得比较多的是给上句答下句练习,鉴于考试中给上句答下句、给下句答上句的题型都有,我们应有意识地多练习给下句答上句的题目。 B、书写要字迹工整清晰,不可写错别字,不可多字少字。每次在默写练习时应默写完一字一字对照。 (二)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练6-7题(4分)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八年级上】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6.这首词题目的意思是。(2分) 【答案】6、为陈亮(字同甫)写共勉的词用来

上海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上海中考语文试卷及答 案 Modified by JACK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26, 2020

2016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 语文试卷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文言文(40分) (一)默写(15分) 1. 蜂蝶纷纷过墙去,。(《雨晴》) 2. ,若出其里。(《观沧海》) 3.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劳其筋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 人生自古谁无死,。(《过零丁洋》) 5. ,落英缤纷……(《桃花源记》) (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6-7题(4分) 卖炭翁(节选)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6. 卖炭翁“卖炭”是为了换得和。(2分) 7. 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伐薪烧炭”强调了卖炭翁劳动生活十分艰辛。 B.“何所营”交代了卖炭翁穷困不堪的生活状况。 C.“可怜”表现了作者对卖炭翁艰难处境的同情。 D.“愿天寒”突出了卖炭翁不怕天寒地冻的精神。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9分) 捕蛇者说(节选)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言之貌若甚戚者。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如何”

2010年广东省历史中考试题

2010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历史 说明: 1.答卷共4页,满分为100分。考试用时5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学校按要求填写在答卷密封线左边的空格内; 若用答题卡答题的,还要按要求将姓名、准考证号写、涂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是否填写答卷右上角的座位号,请按考场要求做) 3.使用答题卡答题的考生,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用答卷答题的考生,请将所选选项的字母填写在题号对应的空格内。 4.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或蓝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不准使用铅笔或红笔作答。5.必须保持答卷(或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时,将试卷、答卷(用答题卡的连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在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 符合题意要求的答案。请将所选选项的字母填写在题号对应的空格内。若使用答题卡,则在答题卡上将对应题目所选的选项涂黑) 1.下列最能够体现河姆渡原始农耕文化成就的是 A.粟的种植 B.水稻的种植 C.玉米的种植 D.小麦的种植 2.在历史课上,同学们畅所欲言,内容涉及:立木为信、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和奖励耕战等。据此判断同学们所谈论的是 A.商鞅变法 B.北魏孝文帝改革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3. 2010年是中印建交60周年。早在唐代,就有一位杰出的历史人物为中印两国的文化交流作出 了重大贡献。他是 A.鉴真 B.张骞 C.玄奘 D.郑和 4.有西方学者认为“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发明与发现可能有一半来源于中国。”古代中国为西方国家开辟新航路提供重要条件的发明是 A.指南针 B.火药 C.造纸术 D.活字印刷术 5.从文物中获取信息是我们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当我们研究中国古代中央政府与少数民族地区关系时,可以从下列哪件文物中获得有效信息 A.司母戊鼎 B.开元通宝钱 C.锦衣卫印 D.金奔巴瓶 6.某中外学生交流团游览北京。如果你以导游身份讲解当地名胜古迹,正确的讲解是 ①隋朝大运河北抵涿郡,是贯通南北的大动脉

上海市2015年中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

2015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 语文试卷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26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39分) (一)默写(15分) ①夜来城外一尺雪,。(《卖炭翁》) ②,脉脉不得语。(《迢迢牵牛星》) ③,芳草萋萋鹦鹉洲(《黄鹤楼》) ④衣带渐宽终不悔,。(《蝶恋花》) ⑤山水之乐,。(《醉翁亭记》) 【考点】古诗(词)文名句默写.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认知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 【解答】(1)晓驾炭车辗冰辙;注意“辙”不要写成“撤”. (2)盈盈一水间;注意“盈盈”不要写成“莹莹”. (3)晴川历历汉阳树;注意“历历”不要写成“厉厉”. (4)为伊消得人憔悴;注意“憔悴”都竖心旁. (5)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注意“寓”是寄托的意思,不要写错. 【点评】本题考查古诗文的积累,注意识记正确,不要出现错别字. (二)阅读下面的诗句,完成第6-7题(4分) 【甲】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乙】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密州出猎》) 【丙】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 6. 以上三句诗均为诗词的末句,都抒写了作者心中的渴望,请分别写出渴望的内容。 (2分)

甲句:渴望能直接抒发心中的忧愁 乙句: 丙句: 7. 下列对诗句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 A.以上三句都在感情高潮时结束。 B.以上三句或写现在或写将来。 C.三句都与诗人的个人经历有关。 D.三句都与标题有直接关系。 【考点】诗歌阅读综合;诗歌意境鉴赏;诗歌的思想情感. 【分析】本题考查古诗的赏析,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 【解答】(1)甲句:作者胸中的忧愁不是个人的离愁别绪,而是忧国伤时之愁.而在当时投降派把持朝政的情况下,抒发这种忧愁是犯大忌的,因此作者在此不便直说,只得转而言天气,“天凉好个秋”.这句结尾表面形似轻脱,实则十分含蓄,充分表达了作者之“愁”的深沉博大. 乙句:结尾直抒胸臆,抒发杀敌报国的豪情.全词“狂”态毕露,虽不乏慷慨激愤之情,但气象恢弘,一反词作柔弱的格调,充满阳刚之美. 丙句:末句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写诗人从望岳产生了登岳的想法,此联号为绝响,再一次突出了泰山的高峻,写出了雄视一切的雄姿和气势,也表现出诗人的心胸气魄.“会当”是唐人口语,意即“一定要”.如果把“会当”解作“应当”,便欠准确,神气索然.众山的小和高大的泰山进行对比,表现出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这正是杜甫能够成为一个伟大诗人的关键所在,也是一切有所作为的人们所不可缺少的.这就是这两句诗一直为人们所传诵的原因.正因为泰山的崇高伟大不仅是自然的也是人文的,所以登上的极顶的想望本身,当然也具备了双重的含义. (2)甲文与标题无关,D项“三句都与标题有直接关系”错误,第一句“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与诗题无关,故选D. 答案: (1)渴望能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望能登顶泰山、俯瞰一切的气概; (2)D. 译文: 甲文:人年少时不知道忧愁的滋味,喜欢登高远望.喜欢登高远望,为写一首新词无愁而勉强说愁,现在尝尽了忧愁的滋味,想说却说不出.想说却说不出,却说好一个凉爽的秋天啊! 乙文: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人的狂傲之气,左手牵着黄狗,右手托着苍鹰.随从的将士们头戴华美艳丽的帽子,身穿貂皮做的衣服,浩浩荡荡的大部队像疾风一样,席卷平坦的山冈.为报答全城的百姓都来追随我,我一定要像孙权一样射杀一头老虎给大家看看.喝酒喝到正高兴时,我的胸怀更加开阔,我的胆气更加张扬.即使头发微白,又有什么关系呢?朝廷什么时候才能派人拿着符节来密州赦免我的罪呢?那时我定当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