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戏剧之美

戏剧之美

戏剧之美
戏剧之美

话剧简介

戏剧种类之一,中国的一种特殊称谓。在欧洲,一般将发端于古希腊悲剧和喜剧的舞台演出形式称之为戏剧,并与歌剧、舞剧、哑剧相区别。它从20世纪初传到中国,最初称之为新剧、文明戏、爱美剧等。1928年戏剧家洪深提议定名为话剧。它综合文学、表演、导演、美术、音乐、舞蹈等多种文艺成分,而以说话(对白、独白、旁白)为主要表现手段;演员的表演则是以说话和动作来塑造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直观地展现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和斗争。随着时代的发展,话剧的题材、体裁、风格、手法和艺术形式,也在不断丰富发展。

雷雨

四幕话剧《雷雨》是曹禺的代表作之一,发表于《文学季刊》1934年1卷3期。1935年4月在日本东京首演,由杜宣、吴天等导演。建国后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等著名话剧院团先后重排,许多地方戏剧种也移植了此剧。

剧情是:大少爷周朴园诱骗了女仆侍萍,生下两子,后因娶"有钱门第的小姐",把产后三天的侍萍撵出门,逼得她抱着小儿子投了河,他则娶年仅十七的繁漪为妻。蘩漪不满他的冷酷和专横,三年前和小她七岁的周萍发生暧昧关系。周萍虚伪如父,厌倦了这种关系后便转而追求使女四凤,殊不知四凤恰是他的同母异父之妹。原来侍萍投河遇救,嫁鲁贵,生子鲁大海和女四凤。鲁大海在周朴园矿上做工,还做罢工工人代表。势利贪心的鲁贵把四凤带去周家,侍萍所担心的事不幸发生。蘩漪闻知鲁妈(侍萍)从外地回来,召其带走四凤。侍萍和周朴园再度相遇……雷雨之夜,侍萍逼四凤起誓永不见周家人,周萍偏又与四凤私会被鲁大海撞见……侍萍让周萍和四凤远走高飞,窥知一切的蘩漪欲愤难捺,令人锁上大门,从楼上叫下周朴园,当众揭开一切……四凤和周萍相继自杀,暗恋四凤的周冲同时触电身亡……

剧作初发表时,曾有序幕和尾声,结局是蘩漪、侍萍疯了,只有罪魁祸手周朴园健在,但序幕和尾声从未在舞台上演出过。

该剧通过周鲁两家8个人物间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反映了清末民初约30年的社会生活。周朴园是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中国资产阶级代表人物,道貌岸然的他骨子里却专横、残暴、冷酷、虚伪。他对侍萍始乱终弃,导致了日后令人心悸的悲剧。他忏悔自己的过失,只是为了享用这忏悔所带来的心灵慰藉,而并非良心发现。蘩漪在周公馆里生活了18年,周萍是她的生命绿洲,热情似火却终难免绝望如冰。周萍继承了父辈的冷酷与自私,却在魄力与气概上大大退化,成为一个怯懦柔弱的空心人。他引诱后母,又缠住四凤,他唯一有价值的举动便是开枪自杀……

《雷雨》一剧的人物刻画、结构方式和台词技巧被广为称道,它奠定了曹禺在中国现代戏剧史上的大师地位,同时也是中国话剧艺术成熟的标志。

曹禺在谈到《雷雨》时说:我写《雷雨》有一段酝酿过程。我刚读完南开中学,便立志想写《雷雨》这一类的剧本,因为我在自己的生活圈子里已经看到了一些象繁漪和周朴园这样的人物。《雷雨》中的每个人物都有真实的影子,但又不是一个人,而是集中了很多人物的特点,再加以我的创造,我写剧本有时是从头到尾按顺序写出来的,如《日出》。但《雷雨》不是这样,我先写的是最吸引我的一些片段:如第三幕四凤对母亲发誓和以后周萍推窗进入四凤卧室的戏,又如第一幕中喝药以及第二幕鲁侍萍和周朴园相认的戏。后来如何穿插,又费一番思考,才组织成这样一个剧本。其实动笔写的时间倒并不多,连反复修改,不过七、八个月……《雷雨》后来在文学界引起的反响是我当初没有想到的。我曾经说过我写《雷雨》是在写一首诗。当时我对诗的看法是不正确的。认为诗是一种超脱的、不食人间烟火的艺术。我自己只是觉得内心有一种要求,非这样写不可。评论家们说我写这个剧本有比较进步的思想在指导着我,我当时还不大领会。后来我才渐渐懂得,无论写什么,一个作

家总逃不脱时代精神的影响,或者是反映了时代精神,或者是反对时代精神,跟着时代前进的就是进步的……巴金对我说过:"《雷雨》是一部不但可以演,也可以读的作品。"他的这句话是说中了我的本意的。我写这个戏确实不但想着看戏的观众,也是想着看不到演出的读者的

舞剧简介

以舞蹈作为主要手段,综合音乐、舞台美术及舞蹈演员共同创造。其编导则是一出舞剧的组织者、整体艺术形象的创造者。芭蕾舞是西方舞剧艺术的典范,最早从民俗舞蹈、社交舞蹈进入了宫廷和城市舞台,在不断的革新中形成严谨规范的艺术形式,具有高超的表现技巧。代表作有《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巴黎圣母院》、《堂吉珂德》等。中国芭蕾舞台上,已创作、上演过自己的剧目有《红色娘子军》、《白毛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等。民族舞剧以中国古典舞蹈和民间舞蹈为基础,并不断革新和吸收国外舞蹈艺术的遗产,已有自己的艺术特色。作品有《宝莲灯》、《丝路花雨》、《嫦娥奔月》、《木兰飘香》等。

闪闪的红星

如果说"文革"期间还产生过艺术精品的话,名冠其首的当是"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的故事影片《闪闪的红星》,祝新运的潘冬子形象恐怕对当时看过影片的人来说一辈子都不会忘记。如今,年轻的舞者黄豆豆又把这个形象用另一种方式表现出来,自然是广受瞩目。

故事发生在上个世纪30年代,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开始转移。潘冬子的父亲也在其列。之后,母亲牺牲,他也在艰苦的斗争环境中以"红星"为伴,锻炼成长。

戏曲

中国的戏曲习惯上概括为"南昆北弋东柳两梆"。这是从声腔系统的角度来区别中国戏曲,"南昆"指流播于华东、化中、华南一带的昆曲;"北弋"指发源于江西弋阳,后流行于北京的弋阳腔;"东柳"指发端于山东,后流行于江南、江北的柳子腔;"两梆"主要指流行于山陕地区的梆子戏。"南昆北弋东柳两梆"代表了地方戏曲的很大一部分,但用来涵盖中国戏曲,即使是涵盖以汉族文化为主的地区的戏曲,也是不够的。

中国艺术研究院经详细调查统计,戏曲共有317个剧种。它们是:

安康八岔戏、安多藏戏、巴陵戏、八仙戏、昆曲、北路戏、白剧、白字戏、布依戏、彩调、采茶戏、抚州采茶戏、赣东采茶戏、赣南采茶戏、高安采茶戏、桂南采茶戏、黄梅采茶戏、吉安采茶戏、景德镇、采茶戏、九江采茶戏、南昌采茶戏、宁都采茶戏、萍乡采茶戏、三角戏、武宁采茶戏、阳新采茶戏、粤北采茶戏、紫阳民歌剧、唱剧、常德汉剧、潮剧、车鼓戏、辰河戏、楚剧、川剧、词明戏、大腔戏、大弦子戏、大筒戏、傣剧、丹剧、关中道情戏、河南道情戏、洪洞道情戏、晋北道情戏、临县道情戏、宁夏道情戏、陕北道情戏、永济道情戏、地戏、笛子调、滇剧、丁丁腔、东河戏、东路梆子、侗戏、端公戏、对子戏、遏工、二人台、打城戏、繁峙蹦蹦、凤台小戏、富宁壮剧、抚河戏、赣剧、甘肃曲子戏、高甲戏、

高山戏、歌仔戏、关索戏、广东汉剧、广西壮剧、广西文场戏、广南壮剧、桂剧、贵儿戏、贵州梆子、哈哈腔、蛤蟆嗡、嗨子戏、汉剧、汉调二簧、汉调桄、含弓戏、杭剧、河北梆子、河南曲剧、河南越调、和剧、衡阳湘剧、横岐调、洪山戏、沪剧、湖剧、湖北越调、常德花鼓戏、长沙花鼓戏、东路花鼓戏、凤阳花鼓戏、衡阳花鼓戏、花鼓戏、淮北花鼓戏、梁山调、零陵花鼓戏、商洛花鼓戏、邵阳花鼓戏、随县花鼓戏、天沔花鼓戏、皖南花鼓戏、襄阳花鼓戏、远安花鼓戏、岳阳花鼓戏、郧阳花鼓戏、恩施灯戏、贵州花灯戏、花灯戏、四川灯戏、万载花灯戏、云南花灯戏、花朝戏、滑稽戏、淮剧、淮海戏、淮洪戏、淮调、淮北梆子、怀越调、黄梅戏、黄岩乱弹、黄龙戏、徽剧、吉剧、吉安戏、江苏梆子、江苏山歌剧、晋剧、晋南眉户、京剧、荆河戏、九江高腔、九江弹腔、卷戏、昆剧、喇叭戏、拉话戏、莱芜梆子、老调、老腔、乐乐腔、乐腔、雷剧、梨园戏、梨簧戏、两夹弦、辽南戏、临高戏、柳子戏、柳腔、柳琴戏、陇剧、龙江剧、龙滨剧、庐剧、吕剧、乱弹、锣鼓杂戏、罗子戏、罗罗腔、蛮戏、茂腔、梅林戏、梅县山歌剧、眉户、苗剧、闽剧、闽西汉剧、目连戏、睦剧、南剧、南词戏、南词调、南剑戏、宁河戏、宁海平调、牛娘戏、傩戏、瓯剧、排楼戏、评剧、平讲戏、平调、平陆高调、蒲剧、莆仙戏、祁剧、黔剧、秦腔、清音戏、清戏、青海眉户、青海平弦戏、琼剧、曲剧、曲沃碗碗腔、瑞安高腔、瑞河戏、芮城拉呼戏、赛戏、山二黄、山歌剧、山东梆子、山西北路梆子、陕南曲子戏、上党梆子、上党落子、上党皮簧、上四调、绍剧、庶民戏、耍孩子、丝弦戏、丝弦戏、丝弦、诗赋弦、泗州戏、四川曲剧、四股弦、四平调、松阳高腔、苏剧、唐剧、堂剧、提琴戏、天柱阳戏、跳戏、同州梆子、僮子戏、推剧、碗碗腔、宛梆、万荣清戏、文南词、文曲戏、武安平调、武安落子、五音戏、评弹、婺剧、西府秦腔、西秦戏、西安乱弹、西调、锡剧、弦子腔、弦儿戏、弦弦腔、弦板腔、线胡戏、湘剧、湘昆、湘西阳戏、芗剧、小腔戏、孝义碗碗腔、新昌高腔、新颖调、新城戏、新疆曲子戏、兴国南北词、醒感戏、扬剧、杨花柳、洋县碗碗腔、登台秧歌、定县秧歌、繁峙秧歌、汾孝秧歌、广灵秧歌、韩城秧歌、壶关秧歌、怀来秧歌、混场秧歌、隆尧秧歌、祁太秧歌、沁源秧歌、清场秧歌、陕北秧歌、朔县秧歌、太原秧歌、武秧歌、襄武秧歌、扬高戏、翼武秧歌、蔚县秧歌、泽州秧歌、姚剧、宜黄戏、彝剧、一勾勾、甬剧、邕剧、游春戏、豫剧、榆林碗碗腔、袁河戏、越剧、粤剧、粤西白戏、岳西高腔、云南曲剧、藏戏、枣梆、正字戏、竹马戏、壮族师公戏、坠子戏、左权小花戏

创意戏剧课程每天一句话

幼儿教育戏剧课程的价值,每日一句 无论成人小孩或古今中外,【戏剧】活动一直在人类生活与社会文化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从最原始的幼儿自发性扮演游戏(过家家),到教室中的教师引导幼儿进行的戏剧活动,到学校中各种庆祝、毕业典礼等的演出,甚至在一般生活中常见的各类戏剧表演-----【戏剧】皆透露出不同的呈现方式,以多元的面貌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戏剧】的范围相当广泛和普遍。 “一个孩子如果没有机会从小学习表演,将来很难成为有魅力的社会角色。让儿童参加戏剧表演,不是要培养文艺爱好者,而是要赋予孩子们一种社会技能。”——著名学者余秋雨 戏剧表演课程设置,更符合孩子年龄段的发展,通过在表演课上的学习,培养孩子的表演天赋,调动孩子学习表演的积极性,让孩子在学习表演的过程中获得健康的心态,在潜移默化中使孩子形成完美的人格,构建孩子的多元潜能。学习表演还能培养幼儿良好的欣赏习惯和能力、想象力、创造力、合作能力、参与意识、评价能力、责任感;掌握与表演有关的语言表现手段及非语言表现手段,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宋庆龄女士在1947年创办了中国福利儿童艺术剧院。她在谈话中讲到:“儿童是国家未来的主人,通过戏剧去培养下一代,提高他们的素质是最有意义的事情。” 儿童戏剧活动的真正目标,在于让孩子通过扮演其他人的角色,来学到用另外一个角度思考问题,所以扮演真正的意义在于学习而不是表演。也就是说,儿童戏剧活动最主要是来给孩子学东西的,而不是让孩子演东西,比如演给大人看。 戏剧活动因为是为了教育孩子,所以一定要让参与的孩子能够充分地在扮演过程当中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想、去说,去做。所有戏剧活动,都涉及到肢体、空间、语言、逻辑、内省跟人际关系等,所以戏剧表演活动对儿童多元智能的发展非常有帮助。 目前幼儿园基本上实施的仍是以六门课为主的狭义的学科课程模式,而且过分注重传授知识技能,教师对课堂控制性强,缺乏自主性、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课程本身缺乏个性化、本土化、现代化特色,出现单一、盲目跟从趋势。而创意戏剧课程更容易贴近孩子的生活与思考,更有创意空间,是孩子们喜爱的课程模式,是对传统授课模式的一种突破,符合当前教育趋势,提倡在玩中学,发展幼儿的多方面能力。

戏剧艺术作业

1.“天地大舞台,舞台小世界”。请结合你对戏剧艺术本质的认识,试论述你对这一观念的理解. 戏剧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人类众多的文化活动的方式之一,因此戏剧艺术的本质必然和文化密切相关..然而文化它并不是大自然本来就有的,也不是父母基因遗传下来的东西,它是由人制造创造出来的.,所以在天地大自然之间人类便开始从日常生活的小事出发寻找最原始的文化,一片树叶,一阵虫鸣,甚至大自然的风雨雷电之声,经过人类的加工改造都可以成为娱乐社会的文化现象.这就是天地大舞台.人类从自然万物的身上学习,在社会形成一定的文化效果,原始戏剧就是在人类劳动,祭祀,还有宗教等活动中所形成的为大众接受的文化.由于戏剧艺术它本身来源于我们的日常生活,所以戏剧艺术在舞台的表演上就对生活的再现,它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是对生活艺术化的加工.中央三套综艺频道的标语就说,生活就是舞台.的确是这样.舞台上表演的是对生活浓缩的再现,人物的喜怒哀乐正是社会中那些典型人物的原型的再现.这就是舞台小世界. 2.关于戏剧的本质和规律,有冲突说,激变说,观众说,动作说,等多种,还有人认为演员表演是戏剧艺术的核心,你倾向于哪一种(或几种)意见?论述其理由. 我倾向于冲突说和动作说,因为戏剧冲突是构成戏剧情景的基础,是展现人物性格,反映生活本质,揭示作者主题的主要手段。有冲突才使观众有继续观剧的愿望,冲突是一部优秀的戏剧作品必须

具备的条件之一。戏剧冲突有人与人的冲突,人与环境的冲突,人与内心的冲突,这些冲突是构成戏剧最基本的要领,并且戏剧冲突是需要演员靠动作来表现出来的,如果演员表演不到位,直接会影响剧情在观众心目当中的戏剧性,缺少肢体动作,戏剧表演像一片草原没有起伏波澜,一马平川,缺少乐趣。所以我倾向于冲突说和动作说。 3.试论述新的传播媒介(如唱片,广播,电视等)对传统戏剧,戏剧艺术变革的积极意义. 积极意义:1.新的传播媒介造成了戏剧艺术演出形式的变化,它由原来单一的舞台表演演变成多渠道的演出方式,特别是互联网的发展,使得戏剧搬上了网络,电视将舞台表演搬上了大银幕. 2.使得观众数量增加,观众不再依靠单一的进剧场观剧形式,转战网络和电视银幕前,使得更多的观众熟悉了解喜爱这种独特的艺术,观众的观看渠道增加,观众数量自然也会增加. 3.更新了戏剧艺术的传承模式.由以前的老师面教学生到现在的学生可以通过视频自行学习,特别是唱片的出现,将戏剧人物表演的原始声音刻录在光盘上,让稍纵即逝的声音片段停留在小小的光盘之上,方便查找和学习. 4.使得戏剧与科技相结合,使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更加具有竞争力.促进了中国文化与外国文化的交流与沟通,使得戏剧艺术更具国际影响力.

戏剧艺术欣赏

第九章 戏剧艺术欣赏 在中国,"戏剧"一词通常有两种含义:一是专指源于古希腊悲剧和喜剧之后在世界各国发展起来的舞台演出形式,英文为drama,中国称之为"话剧";二是包括戏曲、歌剧、哑剧、话剧等多种舞台演出形式的总称。 这一部分则以话剧为例,谈谈戏剧艺术的欣赏。 戏剧艺术的欣赏 戏剧是一种综合艺术,在多种媒介的综合中居于本体地位的是演员的表演艺术。戏剧艺术的基本手段是动作,包括形体动作、言语动作、静止动作以及多种主观表现手段。戏剧艺术的中心是情境,戏剧作品的基本单元是场面。对伊尔形象的赏析。 简括地说,在戏剧这一综合体中,居于中心地位和主导地位的是演员的表演艺术,这是戏剧艺术的本体因素。一出戏的演出,大都有剧本作为基础。剧本,作为文学的一种样式,但它却是为了演出,应该为演员的表演艺术提供基础。剧本可以供人阅读,因而应该具有可读性;但是,可演性却是一个好剧本的必要条件。由于演员的表演艺术是戏剧艺术的本体因素,在综合整体中居于中心地位,因此,要把握戏剧艺术的基本特性,一个重要问题是演员塑舞台形象的表现手段。 所谓戏剧艺术的语言,主要也是指演员表演艺术的表现手段。在戏剧艺术的发展进程中,它的表现手段也不是凝固不变的。简括地说,戏剧艺术的手段( 即演员表演艺术的表现手段)是以再现性的语言为基础,逐步探索、拓展了多种主观表现性的语言。 作为戏剧艺术的表现手段,动作的内涵不仅限于形体动作,还应包括言语动作、静止动作等等。在戏剧艺术中,由这些成分构成的"动作"具有双重的本性;首先它们是对人的行动的摹仿,人的行动藉助动作直观地呈现于观众面前,就像在观众面前正在进行着的。这种现在时态的直观,恰恰是戏剧优于小说之处。同时,作为戏剧表现手段的动作的各种成分,还应该揭示行动主体的心理活动内容。一般地说,人的心理活动是非直观的,在戏剧艺术中,这些非直观的心理内容也正是通过

领略唐诗宋词中的艺术之美

——领略唐诗宋词中的艺术之美 从小就对唐诗宋词有着一种莫名的情素,刚学会认字父亲便教我念诗。虽然来了科大,读了理科,却仍爱默默地玩味着这千年余韵,体会着作者心中那种欲说还休的感情,感受着这千年文化之美。 在中国,凡是稍通文墨的人,没有不喜欢唐诗宋词的。唐诗宋词的魅力在哪儿?我觉得艺术之美是诗词最吸引人的地方。以最切近而又最神秘的方式伴随着人类精神的历史,以最明显的表象和最莫测的本质挑战着人的智慧,以最崇高的承诺和最艰苦的承受塑造着人的心灵,因一个字麾集无数天才的激情:美。唐诗宋词便是这历史长河沉淀出来最美的结晶,是美的化身。 诗歌中的色彩之美极大的吸引着我们的眼球,激发起我们的联想,带给我们一个色彩鲜明的的美丽世界。 诗歌虽然不能像绘画那样直观地再现色彩,却可以通过语言的描写,唤起读者相应的联想和情绪体验。 白居易的《问刘十九》:“绿蚁斩醅酒,红泥小人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这是一首相饮的小诗,其诱人之处,正在于“绿”酒、“红”炉两种色彩的和谐配合,在天寒欲雪的背景下,产生了一种亲切而温暖的情味,仿佛在向客人含笑招手。构成了一幅和谐温馨的画面。色彩的组合给唐宋诗词带来了浓郁的画意和鲜明的节奏。“两个黄鹏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垠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在这里,明丽的色彩组合,正绘出了诗人舒展开阔的心境。“烟中列岫青无数,雁背夕阳江欲暮。”这是周邦彦《玉楼春》词中的名句。“青无数”指暮霭中青山连绵,眺望不尽;而雁背上那暗红的夕照却不过一缕而已。青、红二色的对比,一个无限在,一个非常小;然而正是在无边青苍的背景上,才衬托出这一缕晚照是那样地引人注目和令人依恋。诗人爱用鲜明的对比色,来增加感情色彩的浓度。白居易回忆江南春色之美,说:“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杨万里赞美西湖荷花的姿色风韵,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蒋捷感叹时序匆匆,春光易过,说:“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他在另一首词中写秋天清晨篱落间的景色之美,有句云:“月有微黄禽无影,挂牵牛数朵青花小。秋太淡,添红枣。”这些佳句都是用鲜明的对比色,使画面显得十分绚丽,诗人的情感也表现得明朗而热烈。这种“着色的情感”,具有绘画的鲜明性和直观感,仿佛可以使人触摸,增强了诗歌意境的感染力,也给我们一幅鲜明美丽的图画。还有一种色彩的暗地对比,初看似不觉得,一加玩味,就感到富有含蓄的画意美。杜甫的“夜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上句明言“黑”,下句暗点“红”;四野黑云中闪烁着一星渔火,以黑衬红,所以感到特别明亮。钱起的“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两句都未明写色彩,而雨后之竹含“翠”,夕阳在山见“红”,仍暗寓鲜明的色彩对比。陶岘的“鸦翻枫叶夕阳动,鹭立芦花秋水明”,则写出了光与色的变幻和对比。乌鸦翻动枫叶,使得叶上的夕阳之光不停晃动;白鹭站在芦花滩上,映得秋水格外澄明。上句是红与黑的对比,下句是青与白的映照。色彩在诗人笔下产生了神奇的美感。 这些色彩组合给我们带来了可以想象的美感,也是诗人词者智慧的体现。诗词的艺术美还不仅停留在色彩的描绘上,还在时空关系上表现了一种超越现实的美。在诗词中让我们通过空间去感受时间,通过知觉去感受思想,进而领悟作者在诗中寄托的历史哲理。这一方面我觉得刘禹锡应该是极其突出的一例。如其《金陵五题》中的名篇《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中国戏曲欣赏

《天仙配》与中国戏曲欣赏 从小到大,最烂熟于心的戏曲就是“天仙配”了,“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你耕田来我织布,你挑水来我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估计这是人人都会唱的几句了吧。说实话,自己真的而不是很了解中国的戏曲,就是上了中国戏曲欣赏这门课的一开始自己还不是很喜欢,但是自从一个学期下来,真的觉得自己中国戏曲了解了不少。尤其是这部黄梅戏当中的经典——天仙配,让我不光看到了爱情的美好,也反映了社会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当然也能领略到黄梅戏的精髓。 说道黄梅戏,我们就先谈谈它的历史吧,黄梅戏是我国戏曲的主要地方剧种。黄梅戏发源地在湖北、安徽、江西三省交界的地区。在一百多年以前,这里流行"黄梅调"也叫"采茶戏"。这种小戏中的一个支派逐渐东移,在安徽安庆地区成了气候,形成了后来的黄梅戏。早期的黄梅戏多是把当地的民歌小调直接搬上舞台,表现当地生活尤其是农村生活的故事。先是在安徽怀宁一带出现了专业班社。怀宁素有"戏乡"的称号。这里唱黄梅调十分兴盛。从演出一方来说,戏目多、人才多、班社多;从看戏者一方来说,观众多、市场多。于是,一批戏班应运而生。黄梅戏的更大发展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由于国家对地方戏曲给予足够的重视,为加强艺术力量,安徽省陆续选派一些文学、戏剧、音乐、美术方面的专门人才参加了黄梅戏的改革工作。新老文艺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使黄梅戏的整体面貌焕然一新。黄梅戏从安庆小戏一跃而成为安徽省最大的剧种。至今,黄梅戏与黄

山一起,并称"安徽二黄",成为安徽省的骄傲。这一时期的黄梅戏,唱腔唱法都有了改革,音乐方面增强了"平词"类唱腔的表现力,突破了"花腔"只能专戏专用的束缚,同时,巧妙地借鉴民歌和其他音乐成分,创造出与传统唱腔相协调的新腔。伴奏上,也不再是若断若续的"三打七唱",而是建立了以中乐为主的中西混合乐队,从音乐气氛上大大提高了剧种的表现力。 《天仙配》这部作品能够很好的看出黄梅戏的音乐美。戏曲绝对是一种以音乐为主的艺术,戏曲中的音乐绝对是戏曲的灵魂,不同风格的戏曲音乐也就造就了中国不同的地方戏,黄梅戏被誉为“山野吹来的风”,可见其戏曲音乐风格乃是清新、自然,有浓郁的地方乡土气息。《天仙配》的戏曲音乐,不论从词或是曲来看,都是非常地朴实,就和家乡的百姓一样淳朴。《天仙配》的唱词,极其通俗,接近大白话,就算是没有一点文化的劳苦大众也能够理解,比方说其中背广为传唱的“树上的鸟儿成双对”唱段,很通俗地告诉大家,劳动人民的幸福就是夫唱夫随、夫妻恩爱、家庭和谐,体现在具体的表象上就是“你耕田来我织布”、“你挑水来我浇园”,很简单但又非常真实,不需要过多的华丽词藻、不要过多的典故来装饰。戏曲的唱腔也比较单一,没有过多的花哨、技巧,没有像京、昆那样复杂曲牌、套路,老百姓很容易就能理解其中包含的“喜、怒、哀、乐”的情绪,当然,黄梅戏这种音乐特点,也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其本身的发展,也就是说有些曲目,比方说武戏等,就不太适合黄梅戏来演绎。 再来说说《天仙配》的剧情美。《天仙配》的剧情非常简单,角

利用绘本进行幼儿创意戏剧表演的探索

利用绘本进行幼儿创意戏剧表演的探索 徐美娥(福建省福州市晋安区实验幼儿园,福州 350013)绘本不仅可用于阅读,还能运用到幼儿创意戏剧表演中,具有其他纯文字故事所不具备的独特优势。绘本能激发幼儿创意表演的兴趣;能为创意戏剧提供丰富的表演素材;能让创意戏剧充满创造性和想象力。在具体实施中,教师要精选绘本,为幼儿戏剧表演提供素材基础;教师要注重引导,为幼儿戏剧表演搭建展示平台。 绘本;戏剧表演;创意戏剧创意戏剧表演是一门综合运用文学、美术、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手段的艺术,它独特的“综合性”“表演性”“游戏性”能较好地满足幼儿自我肯定、自我表现的欲望,因此深受幼儿喜欢。创意戏剧应以幼儿的参与为根本,以幼儿各方面发展为诉求。绘本是幼儿的最佳读物,其内容充满趣味性,图画具有叙事性,并能在文图的完美配合中将幼儿成长所需的道理以浅显易懂的方式表现出来。这些特点使得绘本在创意戏剧中不但可以作为主题和内容的来源,还可以在表演实践中促进幼儿创意戏剧的最终生成。 一、绘本在幼儿创意戏剧表演中的价值 (一)绘本能激发幼儿的表演兴趣绘本饱含童真、童趣,故事内容贴近幼儿的生活实际,情节发展曲折有趣,简练的文字搭配精美的图画,很容易吸引充满好奇心的幼儿。好的绘本如同一件新玩具,能让幼儿不自觉地翻阅起来,一探究竟。里面环环相扣又常常出人意料的情节变化,更是容易让幼儿着迷,在绘本的故事情节中开始跟随作者提供的线索猜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再加上可爱生动的故事角色,幼儿阅读的兴趣会越来越浓。幼儿阅读完精彩的绘本故事后,也很容易记住书名,一看到绘本封面或者里面的某一页,会不假思索地说出书名,这让成人惊讶,却客观反映了孩子们对图画书的喜爱。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正是由于绘本在语言、情节和角色设置上充分满足了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符合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因此极容易打动幼儿,让幼儿不自觉地沉浸其中,实现幼儿与故事的身心交融,而在将身心投入到绘本故事的过程中,幼儿随着故事情节的开展,其认知、社会情感等心理需要都得到了满足,但由于此时尚处于兴而未发的阶段,即兴趣已起,所感未尽,所以成人常常可以看到幼儿在读完绘本之后歌之蹈之,这实质就是幼儿戏剧表演的开端。 (二)绘本能为幼儿创意戏剧提供丰富的表演素材创意戏剧鼓励幼儿用语言和身体动作去尽情表达对剧本的理解和感受,一个完整的戏剧表演包含角色对话、旁白、律动舞蹈等,幼儿通过表演在语言、动作、情感表达等多方面均有所发展。将优秀的绘本运用于创意戏剧,不仅能让幼儿在表演中亲身体验故事中的意义,而且可以在语言、情节、角色形象等方面给幼儿的创意戏剧带来其他纯文字故事所不具备的素材资源。首先,绘本中的文字生动有趣,贴近生活,而且十分简练,对话语言重复性高,切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翻阅数次后,便可掌握;其次,被选为戏剧表演的绘本通常故事发展脉络清晰,富有戏剧冲突,非常适合表演对戏剧效果的要求。幼儿通过前期阅读体验之后,对故事内容较为熟悉,也容易产生亲近感。在表演时,幼儿很容易将自己与故事中的主人公联系起来,模仿绘本故事情节的发

戏剧艺术概论

戏剧复习 一、简述西方戏剧传统的流变过程。 1、古希腊罗马的悲剧和喜剧 (1)早在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文明就孕育了光辉灿烂的戏剧; (2)古希腊悲剧 ①埃斯库罗斯(古希腊的悲剧之父): 相传写有70多部悲剧和笑剧,现存的有《被缚的普罗米修斯》、《俄瑞斯忒斯》三联剧、《波斯人》等7部; 其悲剧增设了第二位演员,是严格意义上的戏剧对话成为可能; 其剧作结构单纯,感情奔放,语言雄浑有力,寓意深刻,影响深远。 ②索福克勒斯: 现存悲剧7部:《埃阿斯》、《安提戈涅》、《俄狄浦斯王》(希腊悲剧的典范)、《特拉基斯妇女》、《厄勒克特拉》、《菲罗克忒斯》、《俄狄浦斯在科洛诺斯》 命运悲剧(人与命运顽强抗争却总是无法战胜命运,努力摆脱命运却悲壮的失败了。) ③欧里庇得斯: 现存悲剧19部:《希波吕托斯》、《特洛亚妇女》、《海伦》、《美狄亚》、《俄瑞斯忒斯》、《请愿的妇女》(3)古希腊喜剧 ①古希腊的“喜剧”一词原意乃是“狂欢队伍之歌”,起源于祭祀酒神的狂欢歌舞和民间滑稽表演; ②阿里斯托芬(古希腊的喜剧之父): 写作40多部剧作:《阿卡奈人》、《骑士》、《鸟》、《公民大会妇女》、《财神》等; 其作多半是讽刺当时的政治、社会、宗教、伦理道德的,语言机制锋利,形式自由奔放,想象丰富绚丽,风格滑稽怪诞,对后世的喜剧有着很大影响; 其喜剧产生于言论比较自由的民主政治繁荣时代,这个时代的喜剧常被称为“旧喜剧”; ③“旧喜剧”:表现形式是轻松的,但剧作的意图确实严肃的;剧中人大半是普通人,但讽刺的对象则多是社会的普遍现象;剧中还善于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琐事和滑稽、偶然的事件,通过夸大来表现生活的本质; ④在希腊化时代,出现了所谓“新喜剧”: 剧场已不再是群众性的政治文化活动中心,而是富人的娱乐场所; 新喜剧主要是通过爱情故事和家庭关系来反映当时的社会风俗,表现贵族青年男女要求自由独立的愿望,它强调情节的曲折和风格的雅致,而缺乏深刻的思想内容,另外讽刺很生动; ⑤米南德:喜剧《恨世者》、残篇《评判》 (4)罗马喜剧主要是希腊式的人情喜剧(依据新喜剧改编,并吸收意大利民间喜剧因素) ①普劳图斯:《孪生兄弟》、《撒谎者》、《一罐金子》、《俘虏》 其喜剧从平民观点讽刺社会风习,特别针对当时淫乱、贪婪、寄生等现象予以针砭。他嘲笑夫人、贵族,对奴隶表示同情,他所创造的人物完全是罗马社会的人物,它生动刻画了各类人物; ②泰伦斯:《婆母》、《佛尔缪》、《兄弟》 其喜剧表现出较高的艺术趣味和较多的贵族倾向,标志着罗马喜剧发展的又一个阶段; 其喜剧结构周密完整,擅长叙事,语言流畅,刻画人物内心矛盾比较细致; (5)罗马悲剧分神话剧(以希腊神话为题材)和历史剧(取材于罗马历史传说或事件,又称“紫袍剧”)两种,以神话剧较为流行 ①塞内加:《美狄亚》、《俄狄浦斯王》、《菲德尔》、《特洛伊妇女》 其悲剧擅长锋利的对白,其中大段的演说与辩论也显示出其鲜明的特征; 2、欧洲中世纪及文艺复兴时期的戏剧

艺术创造心得体会

艺术创造心得体会 在重视素质教育的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幼儿园意识到艺术教育对开发孩子的智力、陶冶孩子的情操、激发孩子的自信、锻炼孩子的意志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艺术对一个人生理和心理的调节,受益于终身的好处。因此我们有必要尝试通过对孩子的艺术启蒙来教育孩子,发展孩子,使之健康、和谐、全面地成长。 《指南》中指出:“幼儿艺术领域的学习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 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由此可见,艺术的关键在于教师“充分创 造条件和机会”,幼儿“感受和发现美”,以及“表现和创造美”。那么,教师如何创设?创设怎样的条件和机会?这是教师需要着重从自身方面来思考的。幼儿感受、体验和发现美了吗?是怎样表现和创造的?这是幼儿在活动中的具体表现。而在具体的教育教学中,有时往往关注更多的是结果,也就是幼儿在活动中的具体表现,是不是学会一首歌了?忽视了教学情境的创设,忽视了是什么原因导致孩子们不喜欢或者学不好。 幼儿艺术教育中该如何体现《指南》理念:《指南》建议要把艺 术教育放在普通教育的范畴内,强调艺术表现与创造能力的培养,首先从文章的基本思想及原则的三方面可看出:要达到这一目标,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发展幼儿的艺术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会像催化剂一样,激发幼儿不断去实践,去探索。对幼儿来说,没有兴趣的学习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因此,兴趣培养是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的前提。由于幼儿的兴趣具有偶然性、

不稳定性等特点,他们自发的兴趣多属于浅层兴趣,往往带有情绪色彩,容易停留在“好玩”“我喜欢”的水平上。这种兴趣容易转移,也易于波动。艺术教育激发兴趣的目的是将浅层兴趣引申,并提高到有一定深度的动机水平上。从而使他们成为积极主动的参与者。而孩子的兴趣还来自教师积极的评价,每个孩子都有被老师肯定的心理需要。如:在艺术教育中我常用赏识、赞扬的口气肯定幼儿独特的构思,奇异的想象抓住作品中某一闪光点加以肯定、表扬,常以“你进步了”“要是你,那会更棒”的口气来培养幼儿在活动中的兴趣。 二、通过艺术活动体验审美愉悦 幼儿艺术教育是一种操作教育,是培养幼儿手、眼、脑协调活动的操作教育,也是感受和创造美的过程,在教室里有意识设置艺术角,提供油画棒、颜料等绘画材料,提供录音机磁带、打击乐器、文学作品、故事书等,给幼儿充分的自由度,为他们创设一种宽松、自由民主的氛围,创设良好的艺术氛围和环境让他们自由思索、大胆想象。另外,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也为幼儿提供了自由空间,所以幼儿在操作过程中要创设游戏化的练习,创设愉快积极的情绪,要尊重不同寻常的提问,尊重不同寻常的想法,要向孩子表明他的想法,为自发的学习提供机会并给予肯定,给实践提供一段不受评价的时期。 三、艺术教育要走向幼儿生活 《指南》建议:尊重幼儿自发的表现和创造,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如:鼓励幼儿在生活中仔细观察、体验,为艺术活动积累经验与素材。如,观察不同树种的形态、色彩等。这既符合当代教育改革的趋向 -----教育回归学生的生活,又体现了教育走近幼儿的`生活世界。并且经常让幼儿接触适宜的、各种形式的音乐作品,丰富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和体验;和幼儿一起用图画、手工制品等装饰和美化环境;利用

中国戏曲介绍与欣赏礼仪

一、中国戏曲介绍: 戏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是传统文化中一朵经久不衰的奇芭。中国戏曲由音乐、舞蹈、文学、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各种因素综合而成的。戏曲在中国源远流长,在漫长发展的过程中,经过八百多年不断地丰富、革新与发展。讲究唱、做、念、打,富于舞蹈性,技术性很高,构成有别于其他戏剧而成为完整的戏曲艺术体系。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各民族地区的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出现许多改编的传统剧目,新编历史剧和表现现代生活题材的现代戏,都受广大观众热烈欢迎。比较流行著名的剧种有:京剧、昆曲、越剧、豫剧、湘剧、粤剧、秦腔、川剧、评剧、晋剧、汉剧、潮剧、闽剧、河北梆子、黄梅戏、湖南花鼓戏……等等五十多个剧种,尤以京剧流行最广,遍及全国,不受地区所限。但是近几年来,戏剧艺术在中国的发展日趋衰弱,受到了新生艺术的冲击。尤其港台歌曲大量涌入内地,学生追星捧星,趋之若骛,对我们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却是知之甚少。 中国古代戏剧因以“戏”和“曲”为主要因素,所以称做“戏曲”。中国戏曲主要包括宋元南戏、元明杂剧、传奇和明清传奇,也包括近代的京戏和其他地方戏的传统剧目在内,它是中国民族戏剧文化的通称。 中国戏曲 现代戏剧主要指的是20世纪以来从西方传入的话剧、歌剧、舞剧等,话剧是主体,外国戏剧一般专指话剧。 中国戏曲源远流长,它最早是从模仿劳动的歌舞中产生的。 先秦——戏曲的萌芽期。《诗经》里的“颂”,《楚辞》里的“九歌”,就是祭神时歌舞的唱词。从春秋战国到汉代,在娱神的歌舞中逐渐演变出娱人的歌舞。从汉魏到中唐,又先后出现了以竞技为主的“角抵”(即百戏)、以问答方式表演的“参军戏”和扮演生活小故事的歌舞“踏摇娘”等,这些都是萌芽状态的戏剧。 唐代(中后期)——戏曲的形成期。中唐以后,我国戏剧飞跃发展,戏剧艺术逐渐形成。 宋金——戏曲的发展期。宋代的“杂剧”,金代的“院本”和讲唱形式的“诸宫调”,从乐曲、结构到内容,都为元代杂剧打下了基础。 元代——戏曲的成熟期。到了元代,“杂剧”就在原有基础上大大发展,成为一种新型的戏剧。它具备了戏剧的基本特点,标志着我国戏剧进入成熟的阶段。 元杂剧是在民间戏曲肥沃土壤上,继承和发展前代各种文学艺术的成就,经过教坊、行院、伶人、乐师及“书会”人才的共同努力,而改进和创造出来的综合性舞台艺术。在形上,元杂剧用北曲四大套数安排故事情节,不连贯处,则用楔子结合,形成了一本四折一楔的通常格式(王实甫的《西厢记》是元杂剧中独有的长篇,共写了五本二十一折),每折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组成套曲,必要时另加“楔子”。结尾用两句、四句或八句诗句概括全剧的内容,叫“题目正名”。每折包括曲词、说白(宾白)和科(科泛)三部分。曲词是按导师情需要的曲牌填写的文字,也叫曲文、唱词或歌词。其作用是叙述故事情节、刻画人物性格。全部曲词都押同一韵脚。说白是用说话形式表达剧情或交代人物关系的一种艺术手段,分对白(角色之间的对话)、独白(角色独自抒发个人感情和愿望的话)和旁白(角色背着台上其他剧中人对观众说的话)、带白(插在曲词中的说白)等。科是动作、表情等。一本剧通常由正末或正旦一人来唱,其它脚色有白无唱。正末主唱的称“末本”,正旦主唱的称“旦本”。 戏曲角色: 末:男角。元杂剧中的正末是剧中的男性主角。

戏剧是综合性艺术

戏剧是综合性艺术。中国古代戏曲与诗、词、文、赋等文学体裁不同的是:戏曲既作为阅读的文本存在(“案头之作”),包括剧本的情节、结构、关目、宫调、曲牌、文辞、声韵等方面;又有着复杂的艺术形式(“场上之戏”),包括唱、念、做、打以及舞台布景、音乐伴奏等,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因此,戏曲从萌芽到成熟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历史过程,中国戏曲被称为“晚熟”的艺术。它发端于先秦两汉,酝酿于隋唐,形成于宋金,繁荣兴盛于元,发展演变于明清。直到今天,中国戏曲发展为以国剧——京剧为代表,由众多地方戏曲组成的戏曲大家庭,仍然丰富着人们的文化生活,为大家带来无穷乐趣。而昆曲,也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人类艺术殿堂的瑰宝。【戏曲介绍】 古代戏曲的起源 古代戏曲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被称为世界三大戏剧艺术之一。同时,戏曲在我国文学艺术园地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我们常说,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它们分别代表了各个时代最杰出的文学艺术成就。元代是中国古代戏曲的黄金时代,但中国古代戏曲并非是元代一个时期的艺术,它的萌芽、生长、繁荣,贯通了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戏曲起源】 中国古代戏曲的发展大体有两条线索,一是从原始社会的巫术表演、西周末年的俳优滑稽表演到西汉百戏中的角抵戏,再到唐代的参军戏,故事表演日渐丰富,逐渐成为戏剧的主体。另一条是由原始歌舞到汉魏隋唐的代面、钵头、踏摇娘等歌舞戏演出,使得民间歌舞艺术获得极大的发展,为戏曲宫调、曲牌、声韵的成熟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宋金时期是戏曲发展的关键时期。【发展线索】 我们追述戏曲的源头,往往要提及“优孟衣冠”。优孟是战国时期楚国人,他是一名职业演员,与当时的楚相孙叔敖相识。孙叔敖生前为官廉洁,没有积攒下什么财产。他去世前叮嘱儿子,如果有一天家里穷得过不下去了,就去找优孟想办法。果然,孙叔敖的妻儿在他去世后生活贫困,他的儿子靠打柴为生。一天,孙叔敖的儿子路遇优孟,将自己的生活状况和父亲的遗言告诉了他。优孟按照孙叔敖生前的模样装扮起来,经过一段时间的排练,与孙叔敖生前的言谈举止一模一样了,就去见楚王。楚王看到孙叔敖“重生”,非常惊讶,请他再来做宰相。优孟说,我要回家和老婆商量一下再说。过了几天,他答复楚王说,我的太太说了,不能做楚国的相。楚王问为什么,优孟说,你没看见孙叔敖的先例吗?生前为楚国办了那么多大事情,死后儿子靠打柴为生,又有什么好处呢?于是楚王下令,给孙叔敖的儿子许多封地,让忠臣的后代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这就是为后人津津乐道的“优孟衣冠”的典故。【戏剧源头】 元代杂剧与体制 元代是我国戏曲繁荣兴盛的时期。元代戏曲主要分为杂剧和南戏两大类,二者各有自己的发展轨迹。元杂剧继承了宋金杂剧、诸宫调等表演艺术的优点,形成了自己的艺术特色。南戏起源于温州等东南沿海一带,又叫“温州杂剧”或“永嘉杂剧”。宋元南戏的代表作为“荆、刘、拜、杀”,成就最高的是《琵琶记》。由于南戏在元代前期处于发展的薄弱阶段,还不能与杂剧一争高下,所以代表元代最高文学成就的是元杂剧。【元戏剧】

艺术作文之艺术欣赏心得体会

艺术作文之艺术欣赏心得体会

艺术欣赏心得体会 【篇一:《艺术欣赏》学习心得】 《艺术欣赏》学习心得艺术欣赏能够给人的精神带来愉悦,使我们对生活充满激情,解老师从古希腊神话讲到我们的现实生活,从贝多芬的《月光曲》到马克西姆的《出埃及记》,让我们现场感受音乐的魅力,感受不同音乐带给我们的感受,通过对解老师《艺术欣赏》课程的学习,让我对艺术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艺术本身最大的价值就是被欣赏。艺术是人类的一种创造技能,创造出一种具体的客观的感觉中的对象,这个对象能引起我们精神界的快乐,并且有悠久的价值。而欣赏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事情,它不同于艺术研究,也不是艺术资料枯燥的堆砌,它是一种心领神会。音乐、影视、绘画等都是运用艺术语言对生活的传达,而进入欣赏的境界就意味着观者与作者对生活在传达方面产生了感受的共鸣。艺术是美的体现。尽管“美”不完全等于艺术,但艺术必须是“美”,中外美学史和群众的审美实践表明,作为意识形态的艺术,虽不是美学的唯一对象,却是美学的重要的对象,艺术的门类众多。但就艺术与生活,创作动机与艺术效果、审美对象与审美主体的关系等方面来说它们之间具有互相一致的共同本质。艺术是艺术家理想情感的具体化,客观化,即所谓自己表现。所以艺术的目的并不是在实用,乃是在纯洁的精神的快乐,艺术的起源并不是理性知识的构造,乃是一个民族精神或一个天才底自然冲动的创作,表现 出民族性或个性。人人都神往艺术,向往他那种艺术美的感受,正是如此,人们需要真正的艺术家来创造艺术美。而艺术需要现实生活,需要艺术家的创造,没有这些又何来艺术美呢?艺术美是由创作主体的审美认识而产生的按照美的规律、并为着美的目的而创造的事物的美。因此,艺术作品的艺术美也是真、善、美的统一,人们只要欣赏她就能够感受美、体验美。艺术欣赏需要有一定的艺术

中国戏曲鉴赏

从起初对中国戏曲文化的陌生,到现在对中国戏曲文化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这个过程与选修中国戏曲鉴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老师对中国戏曲的绘声绘色的讲解是转变我对戏曲态度的最根本的原因,每次上课老师总会带给我们丰富新颖的内容,从昆曲中描写南宁太守之女杜丽娘与贫寒书生柳梦梅之间爱情故事的《牡丹亭》到代表美好爱情理想的憧憬和追求的《西厢记》;从京剧中一代大师梅兰芳的《贵妃醉酒》到超脱时空形态的《杨门女将》再到传唱至今,经久不衰的《赵氏孤儿》。每一次的戏剧欣赏都是一次神奇的旅程,带我们领略中国戏曲文化的博大精深及其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中国传统戏剧是我国的国宝,国粹,它代表着我国悠久的历史,独特的风情。百年沧桑在上面形成了烙印,百年变幻使它更添一色。人们在其中找到明亮的镜子,在其中找到古社会的制度,享受文化和智慧的熏陶,沉浸在另一个世界。我国传统戏剧反映了中国众多英才猛将,巾帼英雄,它们凝聚了我国人民多少辛勤的汗水,它们是人民智慧的结晶。中国戏曲文化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作为大学生,我们有义务也有责任继承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并向世界传播中国戏曲文化。我们应向全世界人民证明:中国是一个文明之国,中国人民的辛勤劳动向世界证明:中国文化不容忽视,让全世界知道世界上有个国家叫中国,那儿曾有许许多多勤劳的中国人,他们用他们最真挚的心和英雄们伟大或凄凉的故事凝成了伟大美妙的中国传统戏剧。 除了老师绘声绘色的介绍戏曲名段之外,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有老师向我们展示的朱镕基老先生退休后与京剧艺术相关的生活照片,照片中的朱镕基面相温和慈祥,过去的严厉与严肃淡去了不少,当了七年副总理和五年总理的朱镕基,退休后,一下子从公众视野中销声匿迹。人们无数次设想这位昔日威风八面的铁腕人物,离开轰轰烈烈的政治舞台后,其退休生活又是一番怎样的情景。从照片里能很容易的看出他对京剧的热爱,他拉着胡琴唱着京戏,过着一个退休老人该有的惬意幸福的生活。 还有一段不可不提的就是老师对样板戏的介绍,所谓样板戏,指一批创作于於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后,主要反映传统政治立场的作品,其政治意义远超过文化价值。样板戏的影响力在文革达到顶峰,不仅是国家当时唯一允许出现的文艺作品。因为这样的历史背景,其具有相当的争议性,同时由于其时代的象征,在老一辈人中仍具有生命力。被确定为样板戏的文艺作品只有8个,它们是京剧《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海港》、《奇袭白虎团》,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交响音乐《沙家浜》等,还记得在《红灯记》和《沙家浜》的片段欣赏中演员们标准扎实的唱功和精准到位的表演功力,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样板戏被称为“红色经典”,样板戏开了一个戏曲表现程式改革的先河。对传统程式在现代生活中的表现,对现代人物利用程式进行的艺术创造,以及对音乐、舞台美术等方面的改革,应该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戏曲改革、戏曲现代化的最高成就。 这一学期的中国戏曲鉴赏之旅就此即将告一段落,但我相信,我对中国戏曲文化的了解却仅仅开始,在未来还有更多宝贵丰富的戏曲文化等待我去了解去探索,古老的中国历史如此悠久,先辈为我们留下了无数文明,古迹,风俗,民情,如今,外国来宾来到我们这个大中国,首先要欣赏的就是令人啧啧称赞的京剧,他们游览了一部分的“大中国”,总要了解各式各样的民间戏剧,因为京剧在我们悠久的历史长河上留下蛛丝马迹,让人们更多地了解中国历史,中国风情,中国文化,不仅仅是我,我们还要呼吁更多的人留住我们的国粹,最后感谢老师在课上为我们做出的中国戏曲文化的精彩介绍。

浅谈幼儿“创意戏剧”的实践活动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c05989612.html, 浅谈幼儿“创意戏剧”的实践活动研究 作者:郭健健 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20年第08期 小班正处于语言学习的启蒙时期,语言教育活动的内容与组织离不开生活实际。在游戏活动中,不断变化游戏的内容和要求,促使幼儿主动听,保持幼儿对游戏的新鲜感,创设宽松的氛围环境,激发幼儿的表达欲望,使他们很容易就理解教学内容,充分调动了幼儿的主动性与同伴和老师进行互动。在教学中利用玩具手偶、配乐朗诵以及游戏化语言和夸张的表情,并注意到音量的大小和语速的快慢,时时吸引着幼儿;而且注意个体差异,肯定幼儿的不同表达,帮他们树立自信心。他们的想象力也充分地得到了发挥,为今后的语言发展打下了基础。 于是,在小班末期,我围绕《指南》进行教育实践,尝试克服幼儿活动中存在的问题,用创作性儿童戏剧表演《鸡蛋哥哥》的途径促进幼儿语言、创造性及综合素质的发展。下面,是整个戏剧表演《鸡蛋哥哥》的所有活动过程: 一、图画书阅读:鸡蛋哥哥 采取引导式阅读方法和伴随阅读方法相结合 (一)前阅读 1.将绘本放在区域中供幼儿浏览,让孩子初步感知,认识这本书。然后进行共同阅读,通过读图、倾听对故事有进一步的了解。抓住幼儿感兴趣的情节、画面,深入阅读,再次梳理。在阅读过程中,将阅读的过程呈现在区域墙面上。 2.区域阅读 在投放前,为了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老师给幼儿进行了小段阅读后将绘本投放在图书区,接下来观察幼儿对这本书的关注情况,在观察中我发现大多数孩子还是喜欢看老师讲过或者没讲完的书,当孩子主动邀请老师一同阅读时,我参与到阅读中,进行了伴随阅读,初步熟悉画面内容,根据幼儿的经验进行阅读和理解。 教师提问:1、在书里看到什么了? 2、你喜欢这本书吗?为什么? 孩子们回答:一只鸡在蛋壳里出不来了、他从蛋壳的一个洞里伸出嘴巴、脚,真好玩。乌鸦很凶,鸡蛋哥哥不怕它等等。 (二)集体阅读

幼儿园教师儿童创意戏剧学习心得体会

幼儿园教师儿童创意戏剧学 习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 四月的南京春光明媚、气候宜人,我怀揣着不安的心情踏上 了去南京的汽车,一路上,我看着学习的通知,儿童创意戏剧? 是什么意思?是戏剧吗?还是我们所说的童话剧?带着这些疑问 我参加了为期两天半的学习培训,让我对儿童创意戏剧有了简单 的了解。 其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第一天我们来到南京市第一幼儿园奥 体分园,他们作为江阴市第二实验幼儿园创意戏剧的孵化单位, 展示了两个创意班本剧《笑翻天的农场》和《白羊村的美容院》,看过之后我颇有感想,我们创设的童话剧都是请这么几个人扮演 角色,他们是人人参与。不管你是主角还是配角,哪怕就是做一 棵树,一朵花,在舞台上晃悠一下就下来,孩子们也都非常愿意,孩子们参与的积极性很高。那这些创意戏剧都是怎么做成的呢? 江阴市第二实验幼儿园园长陈晓萍园长极其她们的团队交流了她 们的做法,她们这个创意戏剧又叫班本剧,因为是以班级为单位,以一个故事为线索,以主题活动为载体,以幼儿一日活动为依托,以每一个幼儿参与为中心,以教师、幼儿、家长共同参与为资源,班本的、低投入的、人人参与的游戏化的剧目。

先说一说剧本的来源,孩子们在阅读时喜欢的一些绘本故事,百读不厌的经典故事都可以作为剧本的创作元素。再说一说角色 的分配,完全由孩子们自主推荐、毛遂自荐自己适合什么样的角色,遇到抢角色的问题那所有的孩子都会成为裁判,看谁更胜出 一筹,谁更能胜任这样的一个角色。更能体现以孩子为主体,人 人参与的原则。其次来说一说舞台服装、道具等都是孩子们和老 师家长一起利用一些废旧物品制成的。最后说一说录音,每一个 班都有录音的软件孩子们经常都是边表演边录音。不需要刻意的 去录音。 在剧本实施的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实际性的问题,有的故事 比较长,人物较多,有的故事又比较简短,人物少,角色分配不 过来,每一个年龄段的孩子接受的也不一样,比如小班的孩子, 我们就要运用减法,剪短故事内容,让故事情节简单易记。减表 演上的难度,用贴近幼儿生活的情节替换难表演的情节,减语言 上的难度,把书面画的语言变得口语话。减意义上的难度,选其 中一个教育意义,让重点更加突出。 对于大班的孩子我们就要运用加法,让故事情节更丰满。比 如《笑翻天的农场》,故事有着典型的美式幽默:颠覆常理,恶作剧不断,符合大班孩子的逻辑,更激发他们骨子里爱玩的天性和 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分析剧本有利有弊,利在题材新颖有趣,戏 剧冲突简单明显。弊在角色少,矛盾冲突只是书信来往的形式, 比较单一,故事的开头没有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等剧情的

戏曲欣赏资料

戏曲欣赏资料 Last revision date: 13 December 2020.

《戏曲欣赏》学习资料一、中国传统音乐 中国传统音乐一般指1898年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之前存在于中国音乐生活中的具有一定流传时间和民族特色的音乐,包括民间音乐、文人音乐、宫廷音乐、宗教音乐。 传统音乐是与新音乐、现代音乐相对而言的概念。 新音乐指20世纪初学堂乐歌产生以来,学习西方音乐创作技法创作的体现中国人思想情感的音乐,主要包括专业音乐作品和体现时代精神的革命音乐作品;现代音乐指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习西方现代创作技法创作的音乐,主要包括活跃在国内外的华人音乐家创作的现代音乐作品。 二、戏曲艺术 戏曲是中国传统的音乐戏剧,是集文学、音乐、舞蹈、武术、杂技、表演、舞台美术等多种艺术手段于一体的综合性舞台艺术。 我国的戏曲与希腊的悲、喜剧和印度的梵剧并列为世界三大古老戏剧。 戏曲以音乐为基本表现形式(声乐、器乐伴奏两部分)适应并体现戏剧性的要求,与戏剧表演密切配合。 三、戏曲音乐 继承集合了民间歌曲的抒情特征和说唱音乐的叙事特长。 (一)构成因素:声乐方面的唱腔和念白,器乐文武场面的伴奏和各种过场音乐,声乐居于主导地位。 1、戏曲唱腔大致分为三种类型:抒情性唱腔、叙事性唱腔、戏剧性唱腔(散板)。 2、戏曲乐队分为“文场”和“武场”两组,“文场”指管弦乐部分,“武场”指打击乐部分(包括唢呐),合称“文武场”,也叫“场面”。 (二)剧种与声腔: 1、剧种是根据产生、流行地区、民族特色、艺术特色等因素划分的戏曲种类。 2、声腔是指具有一定音乐特征的腔调,包括与其相关的表现形式和手法。如昆腔、高腔、梆子腔、皮黄腔(明清以来流传最广泛的四大声腔)等。 一种声腔系统不止一个剧种,一个剧种也可以使用多种声腔系统。 (三)戏曲唱腔的结构形式:分为曲牌体和板腔体两类。 1、曲牌体又称曲牌联缀体或曲牌联套体。 2、板腔体又称板式变化体(包括调性、旋律、节奏、速度等方面的变化)。

戏剧艺术名词解释

戏剧艺术名词解释(中戏) 风姿花传 《风姿花传》是世阿弥所着的能剧理论书。也是世阿弥留下的21部书中最早的作品。此书以亡父观阿弥的教导为基础,加上世阿弥自身领会的对技艺的理解着述而成。《风姿花传》相关编辑本段世阿弥在15世纪初完成此书。全书共七篇,前三篇是在应永7年(1400年)写成,余下的是在其后20年间写作、改订而成。它是最古老的能乐理论书,可以说是日本最古老的戏剧理论。《风姿花传》的内容包括能剧的修行法、心得、演技论、演出论、历史、能剧的美学等。它既可作为能剧的技艺理论来读,也是日本美学的古典作品。 意大利即兴喜剧 即兴喜剧,指没有写好的剧本、台词,也不经排练就向观众演出的一种戏剧表演。从希腊、罗马时代就在民间开始产生并流传。至17世纪时,形成意大利即兴喜剧,逐渐兴盛起来,成为一个剧种,深为当时民众喜爱,对戏剧的发展产生过深远影响。在戏剧演出中,任何扮演主要角色的演员,每次演出都会有不同程度、不同量的即兴表演要素在起作用,处理得当,会使角色更加生动、丰满。但是不能离开角色去随意发挥。 莎士比亚戏剧特点 他第一个用写史诗的规模写了九个历史剧,生动地叙述了也评论了从约翰王到亨利五世的三百年英国历史。莎士比亚的剧本的主要情节几乎全部来自别人,然而经他加工之后,这些情节获得了新的深刻的意义。他的剧本总是情节生动,比别人的更能利用当时舞台的特点,发挥当时演员的潜力。他在戏剧的情节安排上显示了卓越的比例感和节奏感。他创造的人物总是比当时别的剧作家笔下的人物更全面、更深刻,更容易使我们同情。他在描写性格方面让人物随着剧情的发展,在同别的人物的接触往来里丰满他们的形象。他总是力图在戏剧中人物之间的社会关系里注入重大的思想内容,在冲突和冲突的解决里人物显示他们性格的更多方面,给予观众以新的震撼和新的了解。 浪漫主义戏剧: 戏剧的主要流派之一。作为特定的历史现象,它是19世纪前期在欧洲(主要在法、德、英等国)兴起的戏剧流派。浪漫主义戏剧有积极与消极两大类。浪漫主义戏剧反对古典主义,破除了剧坛陈腐规则,以奇突瑰丽的想象、鲜明强烈的个性、大开大阖的传奇性情节、多彩多姿的民间或异国情调和生动有力的通俗语言,使剧坛面貌焕然一新,为濒于僵死的戏剧艺术注入了新的生命。同时,浪漫主义戏剧打破古典主义桎梏的成就为此后现实主义戏剧的发展开拓了道路。浪漫主义流派的演员把舞台体验作为演员创作的基础,为角色灌注激情使之成为活生生的形象。 花部: 所谓花部,就是指昆山腔以外的各种地方戏曲,取其花杂之义,故也称“乱弹”。深受下层民众所欢迎,具有的群众性、通俗性,在乡村山区及小城稹流行,并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