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听障儿童在随班就读中与同伴交往的对策探讨

听障儿童在随班就读中与同伴交往的对策探讨

听障儿童在随班就读中与同伴交往的对策探讨
听障儿童在随班就读中与同伴交往的对策探讨

涟水县特殊教育随班就读指导中心

随班就读指导业务培训

时间:

地点:

参加培训人员:全县中小学随班就读兼职教师

主讲人:王勤

内容:听障儿童在随班就读中与同伴交往的对策探讨

具体内容:

【摘要】:随班就读是对听障儿童早期康复教育效果的检验和评价,也是延续康复教育效果的有效途径。在随班就读中听障儿童的社会性交往发展很不乐观,相当一部分幼儿无法适应教育进度、不能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最后不得不重新回到康复机构或者聋校。针对这一现象,本文从听障儿童在随班就读中与同伴交往困难的问题着手,分析了当前随班就读中听障儿童同伴交往问题存在的原因,探讨了相应的指导对策,通过这些对策来促进听障儿童同伴交往的发展,帮助其更好地回归主流社会。

儿童生活在两个世界中,一个是包括父母和其他成人的成人世界,另一个是同伴世界。这两个并存的世界对儿童的心理发展有不同的影响,有时这种影响会重叠或交叉。儿童最初几年主要在家庭里度过,与其相互作用的主要对象是父母,因此,家庭是儿童社会化最基本的动因。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的成长、认知能力的增强和活动范围的扩大,儿童逐渐减少与父母的接触,花大量的时间与其他儿童一起玩,形成一种很重要的人际关系——同伴关系。同伴关系是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之间的一种共同活动并相互协作的关系,或者主要指同龄人间或心理发

展水平相当的个体间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同伴交往是指同伴之间通过接触产生相互影响的过程。

红花幼儿园隶属于市特殊教育机构,自1999年成立至今,为了给听障儿童提供良好的有声语言环境,帮助其回归社会主流,一直尝试开展全纳性教学——聋健合一教育,其中随班就读是主要的教育形式之一。

在随班就读中发现听障儿童经常喜欢独处或几个听障儿童聚在一起玩,不太主动与健听儿童交往,健听儿童也不主动与听障儿童交往,班级存在着明显的“两极分化”现象,听障儿童的社会性交往发展很不乐观,根据调查与回访发现相当一部分幼儿进入小学、中学后无法适应教育进度、不能与同伴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甚至有部分已康复的听障儿童已重新回到康复机构或者聋校。针对此情况,个人认为,让听障儿童适应随班就读,更好地回归社会主流,同伴交往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有关研究表明,同伴关系为儿童发展社会能力,获得熟练成功的社交技能提供了重要背景。分析听障儿童在随班就读中同伴交往问题出现的原因,制定合理的指导对策,对听障儿童适应随班就读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一、听障儿童在随班就读中同伴交往相关问题分析

1、听障儿童在同伴交往中基本上属于被拒绝型和被忽视型两类。

庞丽娟采用“现场提名法“对4-6岁同伴交往的类型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幼儿行为特点是影响幼儿同伴交往的一个重要因素,她把幼儿的同伴交往类型分为四种基本类型,即受欢迎型、被拒绝型、被忽视型和一般型。笔者延用”现场提名法“对8名随班就读的听障儿童进行了班级提名,发现有5名幼儿是属于被拒绝型,3名属于被忽视型。没有孩子是受欢迎型或一般型。对此调查结果,笔者对随班就读的听障儿童进行了跟踪观察,在观察中发现:被拒绝型的听障儿童在同伴交往中使用

消极行为的频率远高于积极行为。攻击性行为很多。被忽视型的听障儿童大多都是自娱自乐,喜欢独处或几个听障孩子一起玩,和健听儿童的交集甚少。

例:中班自由活动,妞妞正在玩小汽车:“嘀嘀,出发……。”彬彬(听障

儿童)看见了,兴高采烈的跑到妞妞身边,嘴里喊着:“我来了。”还没等妞妞反应过来,彬彬就一把抢过汽车玩具,一边玩一边自言自语起来,妞妞生气地一把抢过玩具:“我不要和你玩。”说完就跑开了。

活动结束后,笔者问彬彬:“刚刚你是不是想和妞妞一起玩?“彬彬点点头,”那你为什么要抢妞妞的玩具呢?“我没有抢。我拿的,拿的。”彬彬很肯定的说着。由此可见听障儿童还未习得恰当的社会交往技能,不能正确地与幼儿进行交往,不知道玩玩具前应先得到别人的同意后才可以拿,导致了消极行为的发生。

2、听障儿童尽管已经达到三级康复,但在语言的清晰度、

词汇的组织与使用上和健听儿童之间存在地差异还是比较大,交往中经常会存在障碍。

例:大班区域活动,晶晶正在美术区专心地画向日葵,天天(听障)走了过来,对着晶晶说:“画什么啊?”“向日葵。”“向日葵?#¥%……“天天显得有点激动,一边指着画一边咿咿呀呀地说着。“你在说什么呀,我听不懂。好了,我要画画了。”晶晶显得有点不高兴,就自顾自的又开始画画了。天天有点尴尬地离开了,一直到活动结束,天天都没有再参加活动,只是静静地看着同伴玩耍。

活动中听障儿童与健听儿童之间明显的形成了交往障碍,由于现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比较以自我为中心,移情作用相对比较少,教师如果及时关注加以引导,结果或许会截然不同。。

3、听障儿童在交往中动作的表达比语言的表达来得更快。

就一个班级里有两个以上的随班就读幼儿而言,自由活动时只要教师不注意就会聚集在一个角落里一起玩,自然的与健全儿童分开,其相互间交往的方式也基本上是以手势来代替语言,能听到的语言交流无非也是一些咿咿呀呀声,完全地回到一个无声的世界。与健听儿童之间的交往截然不同,反差很大,笔者就此情况问教师:“针对随班就读的听障儿童在一起打手势怎么看待?”教师的回答是:“这个情况我们早就发现了,把他们分开坐,可一不注意又会在一起,告诉他们要说话,但他们就是喜欢用动作。不知道该怎么办?”

由此可见,之所以造成听障儿童不能适应随班就读,无法与健听儿童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教师的指导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听障儿童由于听力损失而影响了语言的发展,语言信息接收与反馈相对比较缺乏,词汇量掌握和使用也比较贫乏,打手势自然成为了听障儿童常见的交往手段,在随班就读中教师应分析其本质的原因,并制定合理的教学对策,促进听障儿童同伴交往的发展,并通过同伴交往的相互作用提高听障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尽快适应随班就读,为将来回归主流社会奠定基础。

二、听障儿童在随班就读中同伴交往的主要指导对策

《关于开展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的试行办法》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有关精神指出:“对听力残疾学生的教学要求一般与普通学生相同,特殊情况允许有适度的弹性;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从而可以明确,听障儿童和健听儿童一样有受公平教育的权利,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应以健听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为基础,开展集体教学与个别干预指导

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使听障儿童各方面的水平尽可能地与健听儿童相适应。

(一)、开展“分享”活动,在分享中体验与同伴交往的快乐。

1、每周一设定为幼儿的“快乐分享日”,即在每周的星期一幼儿可以从家里带一件心爱的玩具来园,相互介绍自己的玩具,并相互交换玩具,利用分享活动为幼儿提供一个良好的交往机会,使幼儿学会与别人分享,通过玩具的交往过程中,在解决玩具的纠纷中不断地形成交往技能。

有人做过实验,把两个年幼的、互不相识的幼儿放在一起,在没在玩具的情况下,他们的接触并不密切,最多相互笑笑,模仿对方的动作,在出现玩具的情况下,他们的交往明显活跃起来,交换玩具,共同作用于玩具,一起玩的时间明显延长。同时,玩具还帮助幼儿在交往活动中形成交往技能,诸如分享、协商、谦让、轮流、交换等规则。

2、“每月小寿星”,根据幼儿的生日时间,教师内定当月的某一天作为这个月所有孩子的生日时间,并组织幼儿一起为这些小朋友过生日,在生日活动中,要求其他幼儿为过生日的幼儿制作小礼物,并对他(们)说一句祝贺的话,在老师、同伴的祝福声中,小寿星(们)一起吹来蜡烛,通过集体过生日可以培养幼儿与别人分享快乐的美好情感和关心别人的良好品德,发展幼儿同伴间的交往能力。分享这一概念和行为在人际交往中是很重要的一环,老师还可以利用故事教学帮助孩子初步懂得分享是快乐的,并学习与同伴分享食物、玩具等,由于听障儿童在言语发展水平上有差异,老师可以允许幼儿通过动作、图像等非言语的表达方式来表现自己的感受,从而让孩子都获得表达的机会。

“快乐分享日”的实行,让听障儿童在媒介的作用下有了更多与健听儿童平等交往的机会,帮助其逐步建立同伴关系,促进幼儿形成交往

技能。但这种积极作用并不是自然发生的,还需要教师在实行的过程不断观察,发现问题及时调整策略,只有在幼儿自然成长的天性基础上加以积极引导才能最大限度的促进幼儿成长。

(二)、为听障儿童设计并开展各种游戏活动,使其在游戏中逐步形成同伴交往技能。

游戏是同伴交往最主要的形式,是一种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要求的快乐而自主的活动。《幼儿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活动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可见游戏对幼儿各领域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帮助幼儿对同伴产生兴趣,促进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是幼儿认识社会,学习社会规则、理解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载体,是促进和提高儿童全面素质的重要途径。

皮亚杰认为,幼儿同伴交往是影响幼儿认知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幼儿同伴交往可以帮助幼儿摆脱自我中心,从同伴那里获得丰富的信息,使自己思维精细化。游戏为幼儿提供了与众多同龄伙伴平等和自由交流的机会,使幼儿在更大的范围内体验一种全新的人际关系,这是他们发展社会能力、提高适应性、形成友爱态度的基础,对幼儿心理的健康成长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游戏能促进孩子之间的交往,良好的交往关系就像良好的亲子关系一样,使幼儿产生安全感和归属感,从而使幼儿心情放松,更加活泼快乐。幼儿在游戏中与同伴交往时会表现出更多更明显的愉快、兴奋和无拘无束的交谈,并且能更放松、更自主的投入到各种活动中,同时良好的同伴关系也能成为幼儿心理上的一种情感依赖。3—6岁,幼儿离开家庭进入幼儿园,其生活范围扩大,生活经验逐步丰富,认知能力、语言能力和运动能力都进一步发展,在与同伴的交往中,老师卓有成效地指导,使游戏活动达到了高峰。根据游戏规则的不同可以分为幼儿自发、自主的游戏(本体的游戏)和教师组织的教学游戏(手

段游戏)。教师应根据听障儿童的年龄特点和生理差异,有目的地开展各种游戏活动,将其教育目的有机地融合于幼儿游戏之中,在自主与规则相结合的游戏中学习各种同伴交往技能。

1、每周为听障儿童设计一节有针对性的集体游戏活动,在教师的显性控制下提高听障儿童与健听儿童的交往频率。

如:小班年龄偏小,刚进入集体生活,教师可以多设计一些比较温馨的活动,从熟悉班级同学开始,建立集体意识。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的交往目的从获取玩具或寻求帮助渐渐倾向于同伴本身,教师应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合理的制定游戏活动及指导方法。

例:小班音乐游戏:《找朋友》

目标:①、认识班级同学,知道同学的姓名,体验有好朋友的快乐。

②、听障儿童能够找到三个以上的好朋友,并说出其名字。

指导要点:要求幼儿一边唱一边找自己的好朋友,并说说你找的好朋友叫什么名字?和好朋友拥抱一下等。教师为听障儿童提供多的游戏机会和表达机会,帮助小年龄段的听障儿童认识班级同学,并找到好朋友。初步建立同伴关系。

中班:游戏名称:老鹰抓小鸡

目标:①、提高幼儿的应变能力,体验游戏的快乐。

②、听障儿童能用恰当的行为参与游戏,遵守游戏规则。

指导要点:教师多提供让听障儿童当老鹰及最后一只小鸡的机会,并要求老鹰抓到小鸡时说:“我抓到XXX了。”或“我被XXX抓到了。”通过语言与肢体的相互作用,加深幼儿之间情感的建立。

2、善于发现听障儿童的长处和兴趣,合理建构区域活动,因材施教。

听障儿童由于听力的损失影响,牵制了其多方面的的能力发展使他们的智力也相对滞后。但相关研究表明:一个能和普通孩子一样蹦蹦跳

跳的有听力障碍的幼儿在某些领域可能要比健听儿童更加优越。因此教师要善于从听障儿童的兴趣和长处出发,合理建构区域活动区,帮助听障儿童发挥自己的长处,建立自信;也可以通过同伴与同伴的指导,取长补短,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皮亚杰认为,是产生于同伴关系中的合作与感情共鸣使儿童获得了关于社会的更广阔的认知视野,在儿童与同伴交往中出现的冲突将导致社会观点选择能力发展并促进社会交流所技能的获得。因此我园在游戏的设计上主要以合作类游戏为主,合作游戏是一种有着共同需要、共同计划、共同协商完成的游戏活动。年龄不同合作的难度有所不同,活动中需要同伴互相配合,共同努力,让幼儿建立集体意识,体验互相合作的快乐。

例:大班听障儿童天天非常喜欢看书、认字,一本书里有一半以上的字他都认识。针对幼儿的这一兴趣和长处,教师可以在班级内创设《快乐识字区》,收集天天和其他幼儿认识的各种字并制定各种汉字的快乐学习规则,如汉字组词接龙、汉字填空等。在此区域中天天可以用他的长处来帮助更多的幼儿认识汉字,而健听儿童可以通过组词等来帮助听障儿童理解汉字,丰富词汇,纠正不正确地发音,从而更好促进幼儿的早期阅读兴趣,,为语言的发展奠定基础。

教师也可以设置一些听障儿童比较强项的小组合作活动,如听障儿童由于听力损失,相对在观察能力与模仿能力方面比较突出于健听儿童,教师可以建构一些与之相关的合作区域,如《找异同》、《拼拼乐》《请你和我一起画》等,这样可以让发挥听障儿童的优势,提供听障儿童与健听儿童之间的互动机会,促进交往。

3、教师在游戏中有目的地组织同伴互动,通过同伴指导与同伴调停促进健听儿童与听障儿童之间的社会互动。

在许多游戏中,老师需要决定哪些孩子在哪些活动中一起游戏,要

保证一起参加活动的其他孩子与障碍孩子的技能水平最适合,就需要教师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有针对的组织同伴互动,主要开展的形式有以下:

根据幼儿行为特点,合理安排各种小组游戏,如针对比较好动的听障儿

童可以让他们和比较文静的幼儿成为一组;攻击性行为较多的儿童可以和受欢迎型幼儿一组等,通过同伴的指导与模仿,减少消极行为的出现,潜移默化的促进幼儿形成良好的同伴交往品质。

结合实践活动开展“大带小”活动。

从幼儿的出生顺序可以看出,先出生的儿童,权威性强,霸道;后出生的儿童,比较随和,因此他们的人际关系更好。年幼的儿童必须学会和较大的儿童协商,有较多的兄弟姐妹的儿童比独生子女更受欢迎。结合这一特点,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专题活动,为幼儿的良好发展创造条件。

如在每周二下午的社区活动中,大年龄段的听障儿童必须领着一位小年龄段的健听儿童,大年龄段的健听儿童必须领着小年龄段的听障儿童一起参观社区,,要求大年龄段的听障儿童照顾好弟弟妹妹,大年龄段的健听儿童为小年龄段的听障儿童介绍社区,通过此活动,小年龄段的幼儿培养了胆量体会到了交往的快乐,大年龄段的幼儿知道了怎样做哥哥姐姐,养成帮助别人、关心别人等良好品德。陶行知先生倡导的:“小先生制”也就是主张幼儿教幼儿,通过班与班之间的交流,幼儿的交往水平不断提高。

教师可以根据某一时期幼儿发展过程中的些突出问题有机地将目的融合在专题性实践活动,达到教育目的。如游园活动、春游、秋游等等都属于实践活动。

(三)、关注随机性教学,寓教育于一日生活之中。

杜威说过:“教育即生活。”教育首先是作为人的一种生活过程而出现的,离开这一基本主题,生活就没有了意义,社会技能可以渗透于一日生活当中,以一日活动的各个生活环节为课程,创设合适的环境,建立必要而合理的常规,科学的安排与指导生活活动。老师除了有目的性的设计教学活动,促进幼儿同伴交往以外,还要不断地关注随机性教学,将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相互渗透,不断习得与内化,使社会性教育处于自然渗透的状态。

如早晨入园:教师除了要求幼儿微笑的向老师问好、和爸爸妈妈说再见以外,还可以要求和来园的其他幼儿也要问好。因为言语交往是儿童最主要的交往手段,一声问好,一个微笑,促进了孩子间心灵的沟通。

晨间谈话:利用晨间谈话时间可以说说生活趣事、周一可以介绍自己的玩具等,谈话法也是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方法。

进餐:在各种进餐中可以请一名听障儿童、一名健听儿童来分饭菜或餐具,要求菜分到幼儿的手里时说;“你好,请用”,分到饭菜的幼儿要说“谢谢”等礼貌用语。

幼儿的日常生活虽然貌似平常、琐碎,但在潜移默化之中却蕴藏着许多同伴

交往发展的契机,教师要善于发现这些生活契机,一点一滴的要求与教化,培养幼儿作为一个社会人所具备的良好品质。帮助幼儿在琐碎的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的技能来适应生活、适应社会。

三、结语

陈会昌说过:一个人独处,是谈不上“社会”的,但身边只要再有一个人,社会就构成了。同伴关系以独特的、重要的方式帮助塑造儿童的个性、社会行为、价值观以及态度,是儿童社会化的主要动因,良好

的同伴交往有利于儿童自我概念和人格的发展,促进儿童认知水平的提高。随班就读中的听力障碍儿童由于其特殊性更需要与人相处,与人交往。良好的同伴交往能帮助听障儿童更好地融入正常群体,与健听人群建立交集,适应主流社会。教师在实践中要勤观察、勤发现、勤调整,勤反思。帮助听障儿童用恰当的交往技能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促进社会性的发展,尽可能地减少随班就读的听障儿童重新返回特殊机构的概率。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2001年

2、《特殊儿童的早期融合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主编方俊明

3、《幼儿社会性发展与教育活动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主编但菲

4、《幼儿游戏理论》上海教育出版社华爱华著

5、《首届国际听力障碍预防与康复大会暨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听力语言康

复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中国北京国际会议中心 2007年

①听力残疾(Hearing disability)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双耳听力障碍,听不到或听不真周围环境声及言语声,导致听觉言语交流障碍,影响日常生活和社会参与。文章中研究的随班就读听障儿童是指听力残疾儿童植入人工耳蜗或配戴助听器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训练,语言能力已达到三级、听觉能力达到一级,学习能力达到中等(参考全国聋儿听力语言康复评估标准)的3-6岁儿童。

②随班就读即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相互渗透、支持,合而为一,以便于为所有的儿童提供最好的教育的一种教育思想与实践。

三残儿童随班就读管理制度

三残儿童随班就读 管理制度

渠南乡中心学校 “三残儿童”随班就读管理制度 为了使我校随班就读工作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根据有关规定和要求特制定此细则。 一、总则 1、开展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工作,是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的需要,是对残疾儿童少年进行义务教育的行之有效的途径,也是提高民族素质的有力措施。 2、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有利于残疾儿童就近入学,有利于提高残疾儿童少年的入学率,有利于普教带特教,特教促普教,相互结合,共同提高。 3、学校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并积极开展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使其逐步完善。 二、对象 4、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的对象,主要是指智力、视力、听力语言、肢体等类别的残疾儿童少年。 视力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的条件应是:双眼最佳矫正视力等于或优于 0.05 而低于 0 .03,而且没有其它残疾的低视力儿童少年。听力语言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的条件应是:双耳听力损失,其中听力损失轻的一耳听力损失程度在 41-70 分贝,而且没有其它残疾的重听儿童少年。

智力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的条件应是:智商(IQ)值在 50-70 之间,而且没有其它残疾的轻度弱智儿童少年。 5、招收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应当对其残疾类别和程度进行检测鉴定和筛查,未经严格鉴定的儿童不得视为随班就读对象。 (1)视残儿童:经医院鉴定或以残疾证为准。 (2)听残儿童:经医院鉴定或以残疾证为准。 (3)肢残儿童:经医院鉴定或以残疾证为准。 (4)对智残儿童少年的确认一定要慎重,一般先由家长和或教师提出名单,经校领导批准,由学校特教资源室筛查。 (5)智残儿童少年的鉴定或筛查结论,仅作为对其采取特殊教育方式的依据,不得移作她用。其姓名和档案材料应该严格保密,由有关干部和任课教师掌握,不得在学生中扩散。 (6)对经过鉴定的残疾儿童由学校干部共同确定,并报上级批准为随班就读对象。 (7)智残儿童少年凡经过复查,智商达到正常值时,不得再视为随班就读对象。 三、入学 6、学校依法接收本校服务范围内能够在校学习的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服务,不得拒收。 四、报批 7、每年 9 月份各校要将残疾儿童名册和接收教育情况上报教育股审批,对新增的随班就读学生一律要交验有关证明的复印件。

关爱听障儿童

关爱听障儿童,向他们献出爱心 抓住“红十字博爱月”这一契机,启英幼儿园充分运用“聋健合一”的优势,开展“关爱听障儿童,向他们献出爱心”活动,引导幼儿走出“自我”,去关注、关爱周围需要帮助的人,懂得帮助别人,献一份爱心是一件高兴的事情。 六一前夕,幼儿园经过与家委会沟通,决定在“欢度六一亲子运动会”期间举行一次捐助活动,动员幼儿和家长积极捐献爱心,所得钱款全部捐于幼儿园成立的帮困基金用于帮助家庭不宽裕的残听幼儿。经过精心筹备后在该园的操场上举行了别开生面的“关爱听障儿童,向他们献出爱心”捐款活动。捐款活动在《爱的奉献》乐曲声中徐徐拉开帷幕。首先,家长代表宣读了义卖倡议书,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她说:“感谢聋健合一的启英幼儿园给孩子们营造了‘关爱弱者,奉献爱心’的良好氛围。作为家长,最希望现在的学校能够把孩子带出课堂,走出校园,而此次捐款活动正是给孩子们创设了这样一个机会。”然后园长沈巧珠女士带头捐款,社区居委主任紧随其后,全体教职员工、家长们积极踊跃的参加捐赠活动,本次活动共收到爱心款45437.5元。外教小班陈家逸小朋友和妈妈一起捐了1000元人民币。全园80余位教职员工,近500位家长,社区居委会主任参加了此次活动。 聋孩子是不幸的,但是幸运的是,他们生活在启英这样一个温暖的大家庭里,有那么多人伸出援助之手,让他们感受到这个世界融融爱意。捐款活动帮助健全幼儿从小树立“伸出我的手,献出我的爱,关爱弱者”的意识。 孩子们稚嫩的脸上绽放出幸福的笑容。康复中心负责人介绍,听障儿童 的康复工作不仅需要付出耐心和爱心最后,志愿者和孩子们合影留念,灿烂的笑容成为一幅 幅温馨的画面,印在每个志愿者心里福利院受到社会爱心团体和大学生的广泛关注,许多爱 心团体帮助孩子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课程,让孩子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帮助他们成长成才。 2010年7月10日的上午,阴沉的天空下笼罩着闷热的空气,令人难以喘息,而江川 街道的活动室里却传来人们阵阵的欢笑和浓浓的温情。原来这里正在举行2010年江川街道 社区爱心家教的颁奖典礼。爱心家教活动旨在为社区中家庭生活困难但渴望知识的学生提

北京市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管理办法(2013.5)

北京市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管理办法 (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随班就读工作,保障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受教育的权利,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和《残疾人教育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招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的、实施义务教育的全日制中小学。非义务教育阶段的普通教育机构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条随班就读是发展我市特殊教育事业的重要安置策略,是首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教育公平、促进义务教育高水平、高质量、均衡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 第二章对象、检测与安置 第四条随班就读对象是指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儿童少年,包括脑瘫、孤独症及其他类别的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教育对象一般为各类轻度残疾儿童少年。 第五条凡年满6周岁的残疾儿童到义务教育服务范围内学校就近入学登记时,学校应将其持有的残疾证明材料上报区县教育行政部门,经区县特殊教育中心审核并备案,确定其接受教育的方式。 第六条入学时未发现异常,但在就读过程中,经观察其行为、情绪、心理、认知以及生活适应能力与同龄学生有显著差异,或轻度残疾学生残疾程度加重的,需与家长协商到具有资质的区县特殊教育中心进行评估检测,根据鉴定结果,给予是否随班就读的安置建议。对于有异议的,须到市残联指定的残疾鉴定医疗机构进行残疾类别和残疾程度的检测鉴定。残疾儿童少年的鉴定结论,仅作为对其采取特殊教育服务方式的依据。 第七条学校应根据随班就读学生的残疾类别和程度,结合其特殊需要给予妥善照顾。以每班安排同类残疾随班就读学生1-2人为宜,原则上最多不超过3名。学校应安排师德素质较高,具备特殊教育基础知识和技能并有一定教学经验的教师担任接收随班就读学生班级的班主任。 第三章支持与保障 第八条市、区县教育行政部门要整体规划随班就读工作,明确接收随班就读学生的学校、特殊教育学校、特殊教育中心各自的工作职责,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规范对随班就读工作的组织、管理和指导。

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制度

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制度为了深入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开展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依法保障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合法权利,制定本制度。1. 对随班就读残疾儿童少年进行检测和鉴定的程序视力、听力语言残疾儿童少年由医疗部门、残疾儿童康复部门或当地盲、聋学校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检测鉴定。对智力残疾(特别是轻度)儿童少年的确认一定要慎重。一般先由家长或学生所在班级的教师提出名单,经家长同意,在家长和班级教师的共同参与下,请旗级以上专业鉴定机构进行严格的鉴定并形成书面鉴定报告。对被确认为智力残疾的儿童少年,要定期复查,如发现有误,必须立即纠正。智力残疾儿童少年的鉴定结论,仅作为对其采取特殊教育方式的依据,不得移作他用。其姓名和档案材料应该严格保密,仅由有关管理人员、科研人员和任课教师掌握、不得在学生中扩散。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残疾儿童少年每班以1至2人为宜,最多不超过3人。2. 保障随班就读的残疾儿童少年的学习、活动权利学校应当依法接收本校服务范围内能够在校学习的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不得拒绝。学校要安排残疾学生与普通学生一起学习、活动,补偿生理和心理缺陷,使其受到适于自身发展所需要的教育和训练,在德、智、体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学校应当对残疾学生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其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其逐步树立自尊、自爱、自强、自立精

神。同时要加强对普通学生的思想教育,以逐步形成普通学生与残疾学生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良好校风和班风。学校应针对残疾儿童的实际情况,组织开展康复训练活动,积极探索康复训练的内容和方法,配合专业机构对残疾儿童少年进行矫治或治疗。 3. 对随班就读残疾儿童少年给予适当的照顾和管理学校应建立随班就读残疾学生档案,主要包括个人和家庭情况、残疾鉴定、个别教学计划、学业、考核评估等资料。每年一次对随班就读残疾儿童进行统计,上报旗教育局备案。学校和班级教师应当与残疾学生家长建立经常的联系,随时交流学生情况,以取得家长的配合和帮助。学校如无特殊原因,不得随意让随班就读残疾学生停学、停课或停止参加学校和班级的各项活动,不得剥夺残疾儿童参加考试的权利。对因残疾影响学习的残疾儿童的学业成绩另行评价。学校对随班就读班级教师工作的考核评估,应包括普通教育和特殊教育两个方面,充分肯定他们为残疾学生付出的劳动。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奖励和补贴的办法,鼓励教师积极从事随班就读班级的教育教学工作。学校应为残疾学生在校学习提供便利条件,免除残疾儿童的书本费等学习费用,残疾儿童的书本等学习费用纳入区内慈善资助保障体系之中。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制度 大岭中学 2013年3月

关爱听障儿童

关爱听障儿童,向他们献出爱心 作者: qy 发表时间: 2008-6-3 浏览量: 251 抓住?红十字博爱月?这一契机,启英幼儿园充分运用?聋健合一?的优势,开展?关爱听障儿童,向他们献出爱心?活动,引导幼儿走出?自我?,去关注、关爱周围需要帮助的人,懂得帮助别人,献一份爱心是一件高兴的事情。 六一前夕,幼儿园经过与家委会沟通,决定在?欢度六一亲子运动会?期间举行一次捐助活动,动员幼儿和家长积极捐献爱心,所得钱款全部捐于幼儿园成立的帮困基金用于帮助家庭不宽裕的残听幼儿。经过精心筹备后在该园的操场上举行了别开生面的?关爱听障儿童,向他们献出爱心?捐款活动。捐款活动在《爱的奉献》乐曲声中徐徐拉开帷幕。首先,家长代表宣读了义卖倡议书,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她说:?感谢聋健合一的启英幼儿园给孩子们营造了‘关爱弱者,奉献爱心’的良好氛围。作为家长,最希望现在的学校能够把孩子带出课堂,走出校园,而此次捐款活动正是给孩子们创设了这样一个机会。?然后园长沈巧珠女士带头捐款,社区居委主任紧随其后,全体教职员工、家长们积极踊跃的参加捐赠活动,本次活动共收到爱心款45437.5元。外教小班陈家逸小朋友和妈妈一起捐了1000元人民币。全园80余位教职员工,近500位家长,社区居委会主任参加了此次活动。 聋孩子是不幸的,但是幸运的是,他们生活在启英这样一个温暖的大家庭里,有那么多人伸出援助之手,让他们感受到这个世界融融爱意。捐款活动帮助健全幼儿从小树立?伸出我的手,献出我的爱,关爱弱者?的意识。 孩子们稚嫩的脸上绽放出幸福的笑容。康复中心负责人介绍,听障儿童 的康复工作不仅需要付出耐心和爱心最后,志愿者和孩子们合影留念,灿烂的笑容成为一幅 幅温馨的画面,印在每个志愿者心里福利院受到社会爱心团体和大学生的广泛关注,许多爱 心团体帮助孩子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课程,让孩子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帮助他们成长成才。 2010年7月10日的上午,阴沉的天空下笼罩着闷热的空气,令人难以喘息,而江川 街道的活动室里却传来人们阵阵的欢笑和浓浓的温情。原来这里正在举行2010年江川街道 社区爱心家教的颁奖典礼。爱心家教活动旨在为社区中家庭生活困难但渴望知识的学生提

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意见word版

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意见 为贯彻落实国家和省《特殊教育提升计划(XX-XX年)》精神,现就进一步加强我省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随班就读工作的重要意义 开展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是发展和普及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的重要形式,是扩大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规模的有效途径,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加强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完善随班就读工作的组织管理体系和支持保障机制,不断提高残疾儿童少年教育服务能力和水平,让每一名残疾儿童少年就近进入普通学校学习,实现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的有机融合,是提高残疾儿童少年能力素质的有力保障。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强随班就读工作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完善政策措施,推进随班就读工作,保障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接受良好义务教育。b5E2RGbCAPkl fHYJ6c EUqPAs thvQVF NqwK3w9lbpXh3ITFLb TLbiyT dmvcyA blHU2U OvErzK0eX9MR yOvkWa tvRDwH1XMAeB z8GZ。 二、完善随班就读工作制度 一是科学确定对象。随班就读的对象:指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儿童少年,包括脑瘫、自闭症及其他类别的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教育对象一般为各类轻度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对象的认定:凡年满6周岁的残疾儿童到义务教育服务范围内学校就近入学登记前,应到市、县(市、区)教育主管部门或残联指定的有资质的专业医疗机构进行评估鉴定,由家长持鉴定证明向所在学区的普通学校提出入学申请。p1EanqFDPwH97TYY ioVMLh gXsH62GIu3yZ xXq9T5C3MQat akR5lN PVd7KG IFjDX62DB8m0x8vP9H vqMZxL aBnGeC MpcJrd LZ6FOx。 二是合理安置学生。学校应根据学生的残疾类别和程度,合理安排随班就读,并在座次安排、课桌椅、教学器具、生活设施等方面满足其特殊需求。以

“残疾儿童送教上门”工作总结

玛曲县城关九年制学校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残疾儿童少年“送教上门” 工作总结 为了深入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在我校开展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工作,它既有利于普通儿童少年理解、帮助残疾儿童少年,有利于残疾儿童少年在普通学校环境中受到应有的发展,使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有机结合,互相渗透,共同提高。使特殊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发展,为今后自立、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打下基础。 一、教师是搞好随班就读的主要力量。 我校的“随班就读”工作,就是让轻度残疾儿童在普通班中与同龄儿童一起接受义务教育,并提供必要的个别帮助。担任“随班就读”工作的老师,工作责任心强,热爱学生,对这些学生付出了更多的爱心。制定个别化教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多启发多鼓励,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经常与家长取得联系。 二、领导高度重视,积极、稳妥地开展随班就读工作,并将该工作列入议事日程,逐步健全和完善工作规范。 三、学校尽可能地提供适合于他们发展的教育环境,让特殊学生愉快地接受符合自身发展需求的教育,学到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基本劳动技能,为他们今后能真正自立、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四、在学校教育中,要求教师热情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尤其对特殊学生更要关心、爱护,不能歧视特殊学生,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鼓励学生克服困难,取得进步。 七、加强了“随班就读”工作的管理。由校长主管,分管校长专管,具体落实到班主任老师的管理形式,加强了心理咨询的管理和运用,要求教师在备课中定出分层目标,关注随班残疾生。

八、针对不同的残疾生,联系社会组织和政府及个人,给他们争取帮助机会,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帮扶作用。 总之,我们学校对特殊学生的教育坚持了因材施教,提供了合适的教育,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面向全体学生教学,又能兼顾特殊学生的需要,充分发挥特殊学生健全部分和潜能,对于缺陷部分实施补救教学,对他们进行了有效的帮助。

学校特殊儿童随班就读工作方案

学校特殊儿童随班就读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随班就读工作是学校的重要工作之一,它是义务教育公平性的重要体现,因此,我校的随班就读工作要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有关随班就读工作要求,努力提高我校随班就读工作质量,让我们的教师、我们的教育教学更细致,更周到地服务于特殊学生,让他们在校园里健康,快乐地成长。 二、具体工作 (一)组织领导 学校成立随班就读领导小组,将随班就读工作列入学校工作计划统一管理。 组长:XX 成员:XX XX XX XX XX XX 小组成员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对随班就读学生的姓名、性别、年龄、就读年级等个体情况进行逐人逐项注册登记,使随班就读学生随班就读工作步人正常化、制度化轨道。 在普通班级内教育特殊学生的关键是对他们进行个别化教学,教师要为随班就读学生制订个别教学计划,个别化教学计划包括对学生障碍程度,障碍成因、发展水平进行全面详细的分析评定;制订阶段目标和终期目标;学生参与普通教育和接受特殊帮助的时间与方式的选择;对矫治效果进行检查评估等内容。 (二)施以关爱 要倡导“关爱”思想。“关爱”是特殊教学宗旨,也是特教工作的根本力量,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言语让特殊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

的关爱。随班就读学生是特殊群体,更是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弱势群体,同时也是受法律法规保护的群体,教师要提高认识,树立特殊教育的观念。 随班就读的随班就读学生大都有心理障碍,既自卑、孤僻胆怯,又想得到别人的帮助。这些学生首先需要家长、教师、同学的“爱”。但爱好学生易,爱差生难,爱随班就读差生更难。亲近每一个学生是教师的天职,也是最起码的职业道德。随班就读学生需要比正常人更多的帮助,这就要求我们对随班就读生有更多的关爱。 随班就读学生常常在困难面前缺乏勇气和信心。因此教师首先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不提学生力所不能及的过高要求;其次,教师、家长和同学等对其行动要经常表示信任,相信他能完成,相信他做得对,做得好;再次,如果成绩不理想或活动遭受失败,教师要慢慢开导,并提供帮助和机会使其尝到成功的喜悦。 随班就读学生对与成人或同伴相处往往敏感多疑,存在戒备、恐惧心理。他们或者由于自卑而不愿与别人交往,或者由于反抗而凶狠好斗。针对此种情况,应发动同学与他们建立真正的友谊,让他们真正生活到集体中来,以改变他们那孤僻的性格。 (三)因材施教 教学中,要照顾到正常生和随班就读生,要有利于两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所以要实施个别化教育策略,我们要求所有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能力、兴趣、需要、身体状况设计异步发展的教学计划和方案,要求特殊教育班级教师做到:对每个特教生的身心发展,学习基础有全面详细的记录,并建立健全档案;选择适合的学习内容,设计有效的教学方法,运用有效的教学媒体手段,设计合适的作业练习,实施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学期结束时,

随班就读

小学作文书面评语研究 摘要: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关键时期。因此,作文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一直受到高度的重视,同时也是一线教师需要认真面对的一个大问题。作文书面评语是教师指导学生写作的主要方式,好的评语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给予学生灵感和自信,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相反,不合格的评语将失去其应有的权威性、有效性和指导性等功能,不仅评语本身被忽视,而且也使学生失去了写作的热情和动力。新课程标准的修订为教学评价提出了新的理念、标准及要求,而作文书面评语是语文教学评价的基本方式。因此,为了提高语文教学评价尤其是作文教学评价的水平,我们有必要将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评价理念和标准应用到小学作文教学中,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深入探索科学有效的作文评价方式和方法。在本文中,笔者综合运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和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通过对收集到的作文评语及案例进行分析,深入探讨了小学作文书面评语的概念、功能、写作原则等基本理论问题,揭示了当前小学作文书面评语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语文教学理论及自己的思考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以期推动当前小学作文书面评语写作水平的提升,以及书面评语写作、语文教学评价等相关研究的深化。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绪论部分系统介绍了国内关于作文书面评语的研究现状,并阐明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第一章主要系统探究小学作文书面评语的基本理论问题,如小学作文书面评语的概念、特征、功能及写作原则等;第二章主要以诸城市百尺河小学为例,通过所收集的作文评语及案例深入剖析小学作文书面评语中存在的问题,并探究其原因;第三章主要针对当前小学作文书面评语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小学随班就读学生学习状况研究--以上海市某区为例 摘要:随班就读是我国残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重要形式,随班就读学生的学习状况和随班就读的教育质量密切相关。了解随班就读学生的学习状况,可以为相关支持服务措施的选择提供依据,从而改善随班就读的教育质量。本研究综合运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法,以上海市某区31名小学随班就读学生为调查样本,其中有智障学生24名,听障学生5名,视障和多重障碍学生各1名,他们分布在小学二至五年级;选取两名小学随班就读学生作为个案,深入分析学生学习状况各个方面的表现。研究内容包括:随班就读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支持和学业表现。研究发现:(1)听障和视障学生可以较好适应普通学校的各科学习,智障学生在语数外三门科目的学习方面存在较大困难;(2)大多数随班就读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智障学生在学习态度方面存在较多问题;(3)听障和视障学生的课堂学习习惯较好,智障学生在听课和课堂参与方面存在突出问题;大多数小学随班就读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课外学习习惯; (4)普通学校为随班就读学生在课程和教学调整、作业评价、个别辅导和特殊课程等方面提供了一定的学习支持,但尚不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5)听障和视障随班就读学生语数外科目和班级平均分的差距较小,但智障学生和班级平均分存在较大差距。现行的测验评价难以真实反映智障随班就读学生实际学业水平和学习进步情况。本研究提出以下建议:(1)加强对随班就读学生的学习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2)尽快建立针对小学阶段随班就读学生的系统的专业学习支持体系。

特殊幼儿、残疾幼儿随班就读工作管理制度

幼儿园“残疾儿童”随园保教工作管理制度 为了使我园残疾幼儿随园保教工作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根据有关规定和要求特制定此细则。 一、总则 1.开展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工作,是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的需要,是对残疾儿童进行教育的行之有效的途径, 也是提高民族素质的有力措施。 2.残疾儿童随班就读有利于残疾儿童就近入学, 有利于提高残疾儿童少年的入学率,有利于普教带特教,特教促普教,相互结合,共同提高。 3.幼儿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并积极开展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工作, 使其逐步完善。 二、对象 4.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对象, 主要是指智力、视力、听力、语言、肢体等类别的残疾儿童少年。 视力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条件应是:双眼最佳矫正视力等于或优于 0.05 而低于 0 .03,而且没有其他残疾的低视力儿童少年。 听力语言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的条件应是:双耳听力损失, 其中听力损失轻的一耳听力损失程度在 41-70 分贝, 而且没有其他残疾的重听儿童。 智力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条件应是:智商 (IQ ) 值在 50-70 之间,而且没有其他残疾的轻度弱智儿童少年。 5.招收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应当对其残疾类别和程度进行检测鉴定和筛查,未经严格鉴定的儿童不得视为随班就读对象。 (1)视残儿童:经医院鉴定或以残疾证为准。 (2)听残儿童:经医院鉴定或以残疾证为准。 (3)肢残儿童:经医院鉴定或以残疾证为准。 (4)智残儿童少年的鉴定或筛查结论, 仅作为对其采取特殊教育方式的依据,不得移作他用。其姓名和档案材料应该严格保密,由有关干部和任课教师掌握,不得在学生中扩散。

三、入学 6. 幼儿园依法接收本园服务范围内能够在园生活学习的残疾儿童随班就读服务,不得拒收。 四、报批 7.每年9 月份各园点要将残疾儿童名册和接收教育情况上报中心园,并由中心园汇总统一上报教育局。 五、建档 8.随班就读学生一经确认,幼儿园必须为其建立学籍档案, 其内容包括: (1) 残疾证明; (2)基本情况登记表; (3)个别教育计划和个别教育实施方案。 ; (4)特殊幼儿追踪记录(包括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缺陷补偿、适应能力、各科成绩等) 。 六、安置 9. 随班就读学生每班 1 人为宜, 最多不超过 2 人, 幼儿园可根据实际适当减少该班级中正常学生的人数。 10.安置座位时应考虑残疾儿童的需要和老师照顾方便。 11.随班就读任课教师应当选择热爱残疾儿童,思想、业务素质较好的教师担任,并保持相对稳定。 七、考评 12. 改革对随班就读学生的考核评价制度, 使其符合特殊教育规律, 有利于残疾儿童自信心的培养。 13.考核、评价内容:要从幼儿自身的成长上多加鼓励行评价,可从自理能力、社会交往、行为习惯等方面考虑。 八、教师 14.随班就读班级的教师,应由热爱残疾儿童,思想、业务水平较高, 能胜任个别化教学的教师担任。未受过特殊教育业务培训的教师,上岗前应进行短期培训。 15.残疾儿童随班就读教师应具备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了解随班就读班级教育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特殊需要儿童及其随班就读安置模式

特殊需要儿童及其随班就读安置模式 一、认识特殊需要儿童 特殊需要儿童的涵义 如果一个儿童具有学习困难,而该困难需给予特殊教育条件才能克服的,则该儿童就具有特殊教育需要。而“学习困难”是指具备下列三项之一的学生: (1)相比同龄的大多数儿童来说有明显更大的困难; (2)具有某种障碍,妨碍或干扰其像地方学区学校中其他同龄儿童一样使用教育资源; (3)5岁以下符合条件(1),或者5岁以上符合条件(2),或者那些如果不提供特殊教育服务就会如此的学生。 1、听觉障碍儿童 听力障碍,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耳听力丧失或听觉障碍,而听不到或听不真周围环境的声音,从而难同一般人进行正常的语言交往活动。 2、视力障碍 视力残疾标准包括盲及低视力两类,在低视力中,好眼最佳矫正视力等于或优于0.05,而低于0.1属于一级低视力,最佳矫正视力等于或优于0.1而低于0.3属于二级低视力.如仅有一眼为盲或低视力,而另一眼的视力达到或优于0.3,则不属于视力残疾范围.如果视野<5度或<10度者,不论其视力如何均属于盲.够以上标准就属于视力残疾人。. 3、肢体障碍 因四肢残疾或四肢.躯干麻痹.畸形等,导致人体运动系统不同程度的功能丧失或功能障碍。 4、智力障碍 第一次抽样调查的智力残疾概念:智力显著低于平均智力水平,有明显社会适应障碍,发病在生长发育时期(18岁以前)。这个定义需要注意一下方面: 第一,IQ在70分以下(韦克斯勒量表) 第二,具有明显的社会适应障碍 第三,发病在18周岁以前显著低于:低于两个标准差。 第二次智力残疾调查标准 显著低于一般人水平,并伴有适应行为的障碍。此类残疾是由于神经系统结构、功能障碍,使个体活动和参与受到限制,需要环境提供全面、广泛、有限和间歇的支持。 (智障儿童的特征:智障兒的認知世界;智障兒的行為世界;智障兒的語言世界;智障兒的感情世界。)5、情绪行为障碍儿童( Emotionally Disordered and SocialBehaviorally Children) 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通常是指一组在行为表现与一般同龄儿童应有的行为明显偏离的儿童,具有以下一种或多种影响教育、明显而持续的特点: (1)学习能力不足,但不能用智力、感觉和身体的原因加以解释; (2)不能与同龄人和教师建立或保持良好关系; (3)对正常环境缺乏恰当的情绪和行为反应; (4)心境弥漫性不愉快或抑郁; (5)容易出现与个人学习困难有关的生理症状或恐惧反应。 (情绪行为障碍的特征:情障兒的認知世界;情障兒的感情世界。) 多动症(Children with Attention Defe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 ,譯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1.注意力难集中 2.活动量过多 3.控制冲动力差 4.心智及协调发展失衡

学前听障儿童康复训练二

学前听障儿童康复训练(二) 三、加强阅读与交往能力培养 由于听力障碍,学前听障儿童通过听觉系统所得到的语言信息比正常孩子少得多,语言、认知、逻辑思维以及抽象思维等方面相对滞后。因此,听障儿童学前阅读,不仅是听障儿童从书面语中获得含义、发展思维、培养情感的一种心理过程,也是他们开始接触书面语的行为表现,更是积累语言材料的必要途径。教学中,我通过以下尝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一是教师或家长演示阅读,如教师指认图片教学生发音阅读,帮助学生把具体形象的图画与抽象的词语联系起来,使学生在获得图画、手语(自然手语)信息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书面语;二是布置阅读的环境,如在教室的墙上、黑板上和宿舍里都张贴图文并茂、与教学有关的文字,放置页数为3—15页的少儿图书,让他们在课余时间来阅读,培养阅读习惯。三是师生或亲子阅读活动,如每天利用十分钟时间,与学生一起比赛复述学过的故事,每天要求家长与孩子一起阅读3页书或两篇小短文,每月组织一次亲子故事比赛活动等。这些做法较好地培养了听障儿童的阅读习惯,初步学会了一些阅读的方法,对他们的表达和思维能力能起积极的作用。现我班学生不仅喜欢向老师借书看,还和同伴们互换图书阅读,班级中课外阅读的氛围越来越浓。 由于听障儿童语言发展迟缓,在社会交往中显得格外吃力,大多有胆怯、退缩心理。 交往能力是人的基本素质之一。为让听障儿童真正融入主流社

会,在教学中我着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主要做法是:第一,培养听障儿童交往的意识,如通过“打电话”、“请客”等角色游戏,进行对话训练;第二,培养听障儿童交往的技能,如教给学生礼貌用语,见到同伴主动打招呼“你好”,离开学校说“老师再见”,借别人的书说“请借给我看看好吗等;第三,为听障儿童提供语言交往的机会,如集体教学活动中让学生自由讨论后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每天下午组织学生与学校幼儿园的小朋友一起上课、一起游戏;第四,带学生走出户外进行现场与人交流教学等。这些训练活动,增强了听障学生交往的勇气,初步有了与人进行口语交流的习惯,有的喜欢向老师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并具有一定的交际能力。 四、有针对性进行言语矫治 人类的语言活动是通过发音器官来实现的。发音器官包括动力器官、振动器官和构音器官。动力器官包括肺和呼吸肌群,主要对发出气流的调节,关系到语言的运用和音量的大小。振动器官主要是声带,能够产生声音。构音器官包括共鸣器官和咬字器官,它在语音形成中产生共鸣作用和控制语言清晰度。大多听障儿童发音器官长时间得不到锻炼,发音舌头都开始僵化,连一个很简单的“b”都不会说,又因缺少听觉的反馈,不能及时地矫正自己的发音,发音说话中有许多缺陷。比如:发音不到位,音量小,缺少声调的变化,停顿不得当,有时发假音、冒高调等,因其语言的清晰度比较差,严重影响了他们与人交流的质量。 教学中,我对听障儿童言语中存在的异常缺陷进行生理病理机制

残疾儿童随班就读方案

薛家湾第一小学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实施方案为进一步落实教育部关于对残疾学生开展随班就读,提高残障儿童入学率的有关要求,现就加强我校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的管理,制定以下方案: 一、加强管理职能,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构建网络化的管理体系 1、整体规划随班就读,明确学校、教师各自的工作职责,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规范对随班就读的管理。 2、专人负责随班就读的行政管理工作,有专人负责随班就读的教育教学研究、科研工作。 3、将随班就读教师的培养与骨干教师培养工程结合起来,鼓励教师形成随班就读的教育特色,积极创造一支随班就读教师的骨干队伍。 4、健全随班就读管理机制,建立以校长室、教导处、班主任共同参与的随班就读管理体系。 二、规范管理,提高随班就读对象确定、安置及后续管理工作的科学性 1、随班就读对象的确定应严格执行残疾标准,必须依据残联部门指定的残疾鉴定医疗机构的鉴定结论,由家长向学校提出申请,学校审核学生情况、家长申请,如果学生情况符合标准可同意其作为随班就读学生,取得随班就读学籍,学校应及时做好学生的安置工作,并将结果及时反馈给家长。 2、残障学生(除了聋、低视力、肢体残疾等存在明显残障的学

生以外)一般从小学一年级开始申请随班就读。 三、提供优质教育,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 1、随班就读必须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培养积极情感、丰富知识技能与生活经验,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多元智能发展。 2、遵循教育与康复相结合的原则,综合运用教育学与医学、语言学、运动学等相关学科知识,使学生的语言、感知、运动、心理等方面的障碍得到补偿。整合学校各方面力量,对随班就读学生实施有效教育。 3、因人施教,为每个学生制定随班就读方案。并根据随班就读学生的特点整体设计学生在随班就读期间的课程(康复训练)内容、实施途径与方式,合理安排学生的学习活动,加强个别化教育。 4、建立个别化的评价体系,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培养目标和学生个体发展的不同特点为基础,确定多元化的评价内容,综合评价学生各方面发展情况。 5、创设有利于残障学生发展的支持性环境。要积极利用学校、特教中心现有的教育教学设施设备,为残障学生服务。 6、学校主动为家长提供有利于参与学校教育的条件,充分发挥家长和社区在随班就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形成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合力。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 1、学校从事随班就读工作的教师必须具备相应的教师资格,具

2015--2016学年度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工作总结

安岳县思贤乡中心小学2015--2016学年度残疾儿童 随班就读工作总结 特殊儿童是一个在学习和生活方面有着特殊需要的群体,为他们提供合适的教育既是他们应享有的权力,也是他们终身发展的渴望,更是我们的责任。我校领导十分重视随班就读工作,本着让随班就读学生尽量避免隔离,尽早回归主流的宗旨,在上级领导的关心下,在学校领导的重视下,在全体教师的努力下,一年来,我校在随班就读工作方面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为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工作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现总结如下: 一、 二、 三、领导重视,强化管理 我校领导始终把特殊教育作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给予极大的重视和热切的关注。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教导主任具体负责的随班就读工作领导小组,把随班就读工作纳入学校日常管理工作中。在师资配备上,学校也作了细致安排,挑选了业务能力强,学历高,工作责任心重,有耐心的教师担任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学校的随班就读工作已制度化,并形成了由校领导、班主任、任课老师、“小先生”为队伍的特教网络。

二、关怀备至,成效显著 我校的“随班就读”工作,就是让轻度残疾和学习困难儿童在普通班中与同龄儿童一起接受义务教育,并提供必要的个别帮助。担任“随班就读”工作的老师,工作责任心强,热爱学生,对这些学生付出了更多的爱心。制定个别化教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多启发多鼓励,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经常与家长取得联系。 三、学校尽可能地提供适合于他们发展的教育环境,让特殊学生愉快地接受符合自身发展需求的教育,学到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基本劳动技能,为他们今后能真正自立、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四、在教育“面向每一个儿童”的观念指导下,残疾儿童和学习困难学生的问题日益突出,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二十一世纪的一代新人,学校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特别是面向那些残疾学生,并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和谐的发展。

随班就读智障儿童的教育教学学后感

随班就读智障儿童的教育教学学后感 目前我国实施特殊儿童教育的形式有特殊教育学校、特殊教育班和随班就读等。其中,随班就读作为在普通教育机构中对特殊儿童实施教育的一种形式在满足特殊儿童的教育需求、提高特殊儿童的入学率、促进特殊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就谈谈我对智障儿童随班就读教学的一点看法: 1、随班就读有利于实现普通教育与智障教育的融合实现教育融合也是当今特殊教育的发展趋势。随班就读能为智障儿童提供受最少限制的社会环境,使他们能和同龄的正常儿童一起学习,一起生活,促进他们和正常学生一体化,融入社会主流。 2、智障儿童随班就读教学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当前由于随班就读存在着师资质量不高、教育方法落后等亟待解决的问题,使随班就读的特殊儿童难以真正受到符合其残障特点、身心发展水平的教育,出现了“随班就坐”和“随班混读”的情况,极大地限制了特殊儿童的发展。如:大多数的教师认为,智障儿童存在许多不足,在潜力上比不上普通儿,这种认识给师生在沟通上造成了障碍;由于升学的压力,教师对智障儿童的发展期待不足,没有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对他们进行个别辅导,对他们一味迁就,课堂上听任他们自由发展,能学多少算多少,没有明确的具体目标;有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是在时间划分上 理解“集体教学为主,个别教学为辅”;还有的教师为了在教学中体现照顾智障,就多让智障学生回答问题,可是有的问题并不适合他们回

答,为了让智障学生回答正确,教师就不厌其烦地启发、等待,而置大多数普通学生于不顾,占去课堂上不少时间。另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搞“一刀切”的多,照顾差异的少,普通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活动多,智障学生参与机会少。这些做法都影响了随班就读的教学质量也限制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3.智障儿童随班就读需加强师资培训。有研究认为校长和行政人员对于随班就读的重视程度影响着该校对随班就读的特殊儿童 的教育质量。领导越是重视,态度越是积极,该校的随班就读教育质量越好,反之随班就读工作则难以开展。因此可以首先加强对学校领导班子的特殊教育培训,使其从观念上发生转变,重视随班就读教育,这样对于广大的普校老师是一个榜样和促进。针对普通学校教师与特殊学校教师针对随班就读持有更消极的态度,应组织进行适当学习,使其具备基本的特殊教育的知识和技能。 我国开展特殊儿童的随班就读工作以来,一直在不断探索,不断改进,相信以后特殊儿童进入普通学校学习的障碍会越来越少。也相信教师、学生和家长能够为了特殊儿童的教育能做出自己的努力,同时,也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只有这样,我国的特殊儿童才会有良好的发展。

金华小学随班就读教师培训材料

随班就读教师培训材料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学期) 主要内容: (一)听障、视障、智障儿童的身心特点(二)个别化教育概念及其意义 (三)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制定及实施

一、听障、视障、智障儿童的身心特点 (一)听障儿童的身心特点 听力障碍是指听觉系统中的传音、感音以及对声音的综合分析的各级神经中枢发生器质性或功能性异常,而导致听力出现不同程度的减退。 1.感知觉方面的特点。 感知觉是人最基本的心理活动,而听觉是获取信息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听障儿童由于听力损伤,在学习和日常的生活中主要依靠眼睛观察,导致他们对事物认识既不完整也不准确。在课堂中我们会发现,听障儿童总是不停的盯着老师和其他同学的口型和面部表情的变化,其目的就是通过观察将听不清或听不到的话看懂。由于长期的锻炼,一般听障儿童的观察力都比较细致敏锐。 2.注意力方面的特点。 听障儿童对一般的声响都不太敏感,而对视觉、触觉、振动觉比较敏感。例如在课堂中,他们对彩色的挂图,活动的教具比较有兴趣,能长时间的保持注意力,而对于播放的录音,听障学生会因为听不清而分神。还有许多老师在课堂中有一边板书一边讲解,一边走动一边读课文的习惯,普通学生由于多感官的刺激,能进行注意力的分配,听障儿童由于听不清或听不到无法进行注意力的分配,影响学习的效- 2 -

果。所以有听障儿童的随班就读老师在教学中要充分照顾听障儿童这种注意力的特点,在讲课时尽量声音大一些,让听障儿童看到自己的口型。 3.记忆力方面的特点。 听障学生感知觉的特点,决定了他们头脑中留下的视觉、触觉、运动觉表象要比听觉表象多。直观形象的东西,他们记得快,保持得好,也容易再现,而枯燥的语言材料,很难记忆,再现也不完整。因为在他们的头脑中留下的语音表象往往是断断续续、模糊不清的,对语言材料的记忆,往往也是机械识记多,意义识记少。 4.语言方面的特点。 语言是人类思维和交际的工具。听力残疾造成的语言形成和发展上的滞后,是听障学生心理发展最主要的缺陷之一。听障儿童语言发展明显落后于同龄的普通儿童,其原因是他们的语言形成与生活经验之间不同步。比如对于普通学生很容易理解的数量关系,而对于听障学生却难以理解,他们思考解题的思路范围很窄,一般只能从题中一两个字,如:“共、剩下、平均”等判断解题的方法。 5.思维方面的特点。 听障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普通学生是一样的,都遵循由具体到抽象,从低级到高级的规律。但由于听力残疾带来的感知活动的局限性和语言发展上的滞后性也给听障学生思维 - 3 -

确保三残儿童随班就读实施方案

确保“三残”儿童随班就读实施方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及我省下发的随班就读工作的相关文件规定,结合我校的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切实提高对随班就读工作的认识 随班就读是指残疾儿童少年在普通教育机构中和正常儿童少年一起 接受能满足他们特殊需要的教育形式。这种教育形式有利于残疾儿童少年就近入学,有利于残疾孩子与正常孩子互相理解、互相帮助,有利于提高残疾儿童少年的入学率,是保障残疾孩子接受义务教育的一项重要政策,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主要途径。随班就读是残疾儿童少年依法接受均等教育机会的体现。随班就读是社会经济和教育发展的结果,也是关注弱势群体,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给随班就读的学生多一份关爱,为他们的成长提供更好的发展空间,真正做到有教无类。 二、认真规范随班就读工作的管理程序 (一)随班就读的安置原则和教材运用。安置随班就读的学生时,每班的随读学生以1-2人为宜,最多不超过3人,实行“同教材,异要求”。 (二)对随班就读学生实行双重学籍管理。除了与普通学生一样建立学籍档案外,还应建立随班就读学生档案,包括《随班就读学生基本情况表》、《随班就读学生(智力残疾)筛查鉴定表》、《随班就读学生素质发展情况表》以及《随班就读教学辅导与训练情况记录表》,并保留智障儿童智商测查表,视残、听力语言残疾及肢残的医事证明以及学生的相关档案材料,为特教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三、努力提供优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注重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培养积极情感,丰富知识技能与生活经验,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提高社会适应能力。采取多种形式,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多元智能发展。 (二)遵循教育与康复相结合的原则。综合运用教育学与医学、语言学、运动学等相关学科知识,使学生的语言、感知、运动、心理等方面的障碍得到补偿。 (三)因材施教,为每个学生制定随班就读方案。要根据每个随班就读学生的个性特点,整体设计学生在随班就读期间的课程内容、实施途径与方式,合理安排学生的学习活动,加强个别化教育,保证每个学生的个别训练时间。 (四)创设有利于残障学生发展的支持性环境。要积极筹建、利用学校资源教室以及特教中心现有的教育教学设施,为残障学生服务,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煤电机关学校

残疾人随班就读工作管理办法

残疾人随班就读工作管理办法(2011年修订) 2012-04-18 20:33 编辑器 残疾人随班就读工作管理办法(2011年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一、总则 1.为深入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和《残疾人教育条例》,实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保障残疾人受教育权利”的特殊教育发展战略目标,特制定本办法。 2.实施义务教育的普通中小学必须招收能适应其学习生活的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遵照本办法为其学习提供便利和帮助。非义务教育阶段的普通幼儿教育机构、普通高级中学、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院校应该积极创造条件,招收符合入学条件的残疾学生就读。 3.随班就读是我国对残疾人实施教育的一种形式,是我国特殊教育格局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国际融合教育理念与我国特殊教育实践的有机结合,也是我国普通教育深化改革、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 4.随班就读工作要以教育行政部门为主导、普通学校为主体、特殊教育学校为支撑,构建完善的随班就读工作机制和科学的支持保障体系,稳步扩大随班就读的规模,提高随班就读的教育质量,促进随班就读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对象与安置 5.随班就读对象是指所有能适应普通学校学习的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包括脑瘫)、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包括孤独症)、多重残疾等残疾人。 6.招收适龄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应该由县(区)级教育行政部门指定有资质的专业机构对其残疾类别和残疾程度进行确认或评估鉴定。 有残疾证的适龄残疾儿童少年,由县(区)级教育行政部门指定的机构确认并备案后,经与家长协商后对其入学安置做出具体安排。 疑似残疾儿童少年的评估鉴定程序,一般先由家长或教师向普通学校提出申请,由学校指定或委托有关人员或机构进行初步筛查,登记造册后上报给县(区)级随班就读管理机构,组织相关专业人员或委托有资质专业机构进行残疾类别和残疾程度评估鉴定。评估鉴定结论征得家长同意后,对残疾儿童少年入学安置做出具体安排。 对被认定为残疾的儿童少年,要定期复查,如发现认定不当或有误,必须予以纠正。 残疾幼儿进入普通幼儿园学习,一般不要求对其残疾类型和残疾程度进行评估鉴定,可由幼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