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考历年生物真题汇编2010年高考试题——理综生物部分(安徽卷)解析版

高考历年生物真题汇编2010年高考试题——理综生物部分(安徽卷)解析版

高考历年生物真题汇编2010年高考试题——理综生物部分(安徽卷)解析版
高考历年生物真题汇编2010年高考试题——理综生物部分(安徽卷)解析版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微卷)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生物试卷

本卷共20小题,每小题6分,共1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

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 1 Li 7 C 12 N 14 O 16 N423

S 32 Cl 35.5 Mn 55

1、下列关于生物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肌细胞的细胞膜上有协助葡萄糖跨膜运输的载体

B、细胞膜上的受体是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必需的结构

C、线粒体内膜上只分布着合成ATP的酶

D、核膜上的核孔可以让蛋白质和RNA自由进出

【答案】

A

南瓜。据此推断,亲代圆形南瓜植株的基因型分别是

A、aaBB和Aabb

B、aaBb和Aabb

C、AAbb和aaBB

D、AABB和aabb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是有关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中的非等位基因间的相互作用,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由两圆形的南瓜杂交后代全为扁盘形可知,两亲本均为纯合子,而从F1自交,F2的表现型及比例接近9∶6∶1看出,F1必为双杂合子。所以本题是考查基因间的累加作用:两种显性基因同时存在时产生一种性状,单独存在时能分别表示相似的性状,两种基因均为隐性时又表现为另一种性状,F2代表现型有3种,比值为9∶6∶1。所以两圆形的亲本基因型为选项C。

5、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内环境的渗透压下降会刺激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加

B、内环境是一个主要由H2PO4—/HPO42—,构成的缓冲体系

C、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

D、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自动地调节器官和系统的活动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有关内环境稳态的相关知识,抗利尿激素增加,减少尿量,内环境的渗透压下降,尿量增加,A错。内环境缓冲体系主要由H2CO3和Na2CO3构成,B错。细胞代谢在细胞内进行,内环境是细胞外液,C错。内环境的变化,机体进行调节通过各器官和系统的活动完成。D对。

6、生物兴趣小组为了调查两个河口水域的水母类动物类群(甲、乙)的种类组成及其数量特征,使用浮游生物捕捞网(网口内径50㎝,网身长145㎝,网目孔径0.169mm)各随机取样3次,调查结果如表(单位:个):

下列关于甲、乙两个类群之间物种丰富度和种群密度的比较,正确的是

A、甲类群的丰富度大,物种2的种群密度小

B 、甲类群的丰富度小,物种4 的种群密度大

C 、乙类群的丰富度大,物种7的种群密度小

D 、乙类群的丰富度小,物种10的种群密度大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有关群落中的物种丰富度和种群密度大小的比较。物种丰富度定义是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成为丰富度。所以甲类群的丰富度小,乙类群的丰富度大;种群密度是批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所以乙类群中的物种7种群密度相对甲来说较小。甲类群中的物种4的种群密度相对乙类群较小。所以C 选项正确。

29、Ⅰ(8分)为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将同一品种玉米苗置于25℃条件下培养,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

⑴与D 点相比,B 点条件下限制玉米CO 2吸收量的因素是 ,C 点条件下限制玉米CO 2吸收量的主要因素是

⑵实验结果表明,在 的条件下施肥效果明显,除本实验所涉及的因素外,从增加光合面积的角度考虑,采取 措施能提高玉米的光能利用率。

Ⅱ(10分)面对去冬今春我国西南部分地霉菌可以与植物区严重旱情,生物兴趣小组同学查阅资料发现,摩西球囊菌可以与植物根系形成共生体,能提高干旱条件下植物体内活性氧的清除能力,增强抗旱性,请完成实验设计,探究接种摩西球囊霉菌是否具有提高紫花苜蓿(牧草)的抗旱能力。

材料用具:紫花苜蓿幼苗,摩西球囊霉菌菌种,栽培土(经灭菌处理的田间土与河沙混合,体积比9:1),大小一致的花盆。

方法步骤:⑴每个花盆中放置栽培土3㎏,并将花盆平均分成A 、B 两组

5 CO 2 吸

收 量 /

μmol

·m —

2

·s —1

/%

μmol ·m —

2·s —

1)

μmol ·m —

2·s —

1)

施肥 未施肥

⑵A 组各花盆中 ,B 组各花盆中 。 ⑶将等数量的幼苗移栽于各花盆中,置于 条件下培养;

⑷6周后, 处理10d ,每天观察、记录并统计 。 结果预期与分析 【答案】Ⅰ⑴光照强度 水分 ⑵土壤含水量在40%~60% 合理密植 Ⅱ⑵接种等量的摩西球囊霉菌菌种 不接种 ⑶适宜且相同 (4)干旱 紫花苜蓿死亡率或存活率或存活天数

结果预测与分析:A 组紫花苜蓿死亡率明显低于B 组,这可能是接种摩西球囊霉菌提高了抗旱能力

A 组紫花苜蓿死亡率明显等于或高于

B 组,这可能是接种摩西球囊霉菌不能提高了抗旱能力 【解析】Ⅰ考查有关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通过图解可以看出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有光照强度、含水量、矿质元素等因素影响,B 点与D 点比较是光照强度,

C 点与

D 点比较是含水量影响,通过图解可看出施肥影响明显是在含水量大于40%,增加光能利用率一般是合理密植。 Ⅱ考查有关实验设计内容,根据题意可知,设置对照实验,遵循等量且适宜原则,放在干旱环境中进行选择指标为紫花苜蓿的存活率。

30、(12分)⑴将3根离体神经纤维(枪乌贼的巨轴突)分别放置于盛有海水(A )等渗KCl 、溶液(B )等渗葡萄糖溶液(C )3个培养皿中。若都给予适宜的刺激, (填A 、B 、C 编号)培养皿中的神经纤维可以产生神经冲动,原因是 。 ⑵图为神经—肌肉连接示意图。C1、C2表示免疫细胞,黑点(●)表示神经元胞体,①~⑦表示神经纤维,按图示,肌肉受到刺激不由自主地收缩,神经冲

动在神经纤维上出现的顺序依次是

(填①~⑦编号)。大脑感觉到肌肉受到刺激其信号(神经冲动)

在神经纤维上出现的顺序依次为

(填①~⑦编号)。

⑶重症肌无力是自身免疫病,多数患者的免疫系统误将自身肌肉细胞膜(突触后膜)上的神经递质受体当作

,产生的自身抗体攻击了此类神经递质受体,从而神经冲

抗体

肌肉

动传递受阻,肌肉收缩无力,图中免疫细胞C2的名称为 。 【答案】⑴A 神经冲动的产生需要Na +

⑵ ④⑤⑥ ③②① ⑶抗原 浆细胞

请回答:

⑴微型繁殖培育无病毒草莓苗时,一般选取 作为外植株,其依据是 。

⑵在过程①中,曾用的MS 培养基主要成分包括大量元素、微量元素和 ,在配制好的培养基中,常常需要添加 ,有利于外植体自动细胞分裂形成愈伤组织,接种

2~5d ,若发现外植体边缘局部污染,原因可能

是 。

外植体

愈伤组织

芽、根

植株

⑶在过程②中,愈伤组织在诱导生根的培养基中未形成根,但分化出了芽,其原因可能是。

【答案】Ⅰ⑴显性隐性表现型为棕色、低酚

⑵AaBB aaBb

⑶不发生性状分离或全为棕色棉或没有出现白色棉

Ⅱ⑴茎尖、根尖不含病毒⑵有机物植物激素外植体消毒不彻底

⑶培养基中生长素类物质和细胞分裂素类物质用量的比值偏低

【解析】本题考查有关遗传、变异、育种及细胞工程相关知识。Ⅰ亲代棕色、高酚自交后代是棕色、高酚,

白色、高酚因此棕色是显性,亲代白色、高酚自交后代是白色、低酚,白色、高酚因此低酚是隐性。诱变当代中,棕色、高酚的棉花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白色高酚的棉花植株基因型是aaBb,纯合体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因此应从不发生性状分离(或全为棕色棉或没有出现白色棉)的区域中选择出纯合棕色、高酚植株。育种时间短应选择单倍体育种方案。Ⅱ培育无病毒植株苗,应选择不含病毒部分培养,而植物体新生部位不含病毒,植物组织培养培养基成分应包含大量元素、微量元素、有机物,另外常常需要添加植物激素诱导植物细胞分裂、分化,外植体边缘局部污染,说明消毒不彻底,不同植物激素的比例影响植物细胞发育方向,生长素用量比细胞分裂素用量,比值高时,有利于根的分化、抑制芽的形成,比值高低,有利于芽的分化、抑制根的形成。

2019年高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8:种群和群落

2019年高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8:种群和群落 一、单选题(共5题) 1.(2019?江苏)如图是一种酵母通气培养的生长曲线,a、b是相同培养条件下两批次培养的结果,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A. a批次中可能有大量细菌污染 B. b批次的接种量可能高于a批次 C. t1时两批次都会产生较多的乙醇 D. t2时两批次发酵液中营养物质剩余量相同 2.(2019?江苏)我国生物多样性较低的西部沙漠地区生长着一种叶退化的药用植物锁阳,该植物依附在另一种植物小果白刺的根部生长,从其根部获取营养物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锁阳与小果白刺的种间关系为捕食 B. 该地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强,恢复力稳定性较高 C. 种植小果白刺等沙生植物固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D. 锁阳因长期干早定向产生了适应环境的突变,并被保留下来 3.(2019?江苏)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种群内出现个体变异是普遍现象 B. 退耕还林、退塘还湖、布设人工鱼礁之后都会发生群落的初生演替 C. 习性相似物种的生活区域重叠得越多,对资源的利用越充分 D. 两只雄孔雀为吸引异性争相开屏,说明行为信息能够影响种间关系 4.(2019?北京)为减少某自然水体中N、P含量过高给水生生态系统带来的不良影响,环保工作者拟利用当地原有水生植物净化水体。选择其中3种植物分别置于试验池中,90天后测定它们吸收N、P的量,结果见下表。 结合表中数据,为达到降低该自然水体中N、P的最佳效果,推断应投放的两种植物及对该水体的生态影响是() A. 植物a和b,群落的水平结构将保持不变 B. 植物a和b,导致该水体中的食物链缩短 C. 植物a和c,这两种植物种群密度会增加 D. 植物a和c,群落中能量流动方向将改变 5.(2019?全国Ⅰ)某实验小组用细菌甲(异养生物)作为材料来探究不同条件下种群增长的特点,设计了三个实验组,每组接种相同数量的细菌甲后进行培养,培养过程中定时更新培养基,三组的更新时间间隔分别为3 h、10 h、23 h,得到a、b、c三条种群增长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菌甲能够将培养基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 B. 培养基更换频率的不同,可用来表示环境资源量的不同 C. 在培养到23 h之前,a组培养基中的营养和空间条件都是充裕的 D. 培养基更新时间间隔为23 h时,种群增长不会出现J型增长阶段

2018年生物高考试题研究(全国卷三)

2018年高考生物全国卷Ⅲ试题研究 李琪仙 一、试题总体评价: 今年高考生物试题题型与往年相同,包括6道选择题(36分)、4道非选择题(39分)和2道二选一非选择题(15分),共计90分,其中必修一的分值比重增大,非选择题中往年常考的必修三生命活动的调节替换成第30题考查蛋白质相关的知识点,选修一考查前两个专题,第2、3小问跟必修一细胞呼吸内容紧密相关。整套试题总体难度不大,典型特点是突出考查核心基础知识,体现《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中着重考查考纲要求的主干知识、侧重考查考生理解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综合运用能力。 二、试题分析: 1、2018年高考生物全国卷Ⅲ双向细目表

2、试题的解析、考点: (1)下列研究工作中由我国科学家完成的是 A.以豌豆为材料发现性状遗传规律的实验 B.用小球藻发现光合作用暗反应途径的实验 C.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D.首例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的人工合成 【解析】A.以豌豆为材料发现性状遗传规律的实验是奥地利科学家孟德尔完成,A错误; B.用小球藻发现光合作用暗反应途径的实验是美国科学家卡尔文完成(即卡尔文循环),B错误; C.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是美国科学家艾弗里完成,C错误; D.首例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的人工合成是我国中科院邹承鲁团队在1965 年完成(必修一目录后面的科学家访谈—探索生物大分子的奥秘),D正确。 【考点】此题可用排除法做,前三个选项考查生物教材必修一光合作用、必修二遗传规律、DNA是遗传物质中的经典实验的实验者。D选项选取我国杰出生命科学技术成果为素材进行设计,以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同时加强学生为祖国发展拼搏的社会责任感。2.下列关于细胞的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A.成熟个体中的细胞增殖过程不需要消耗能量 B.细胞的核膜、内质网膜和细胞膜中都含有磷元素 C.两个相邻细胞的细胞膜接触可实现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D.哺乳动物造血干细胞分化为成熟红细胞的过程不可逆 【解析】A.如高等植物、动物体细胞有丝分裂中相关的细胞器都有:线粒体(提供能量)。A错误; B.生物膜系统结构的5种组成元素。B正确; C.细胞膜的第3个功能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的第2种方式(直接交流)。C正确; D.细胞分化的特点具有不可逆性。D正确 【考点】此题考查必修一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细胞的增殖与分化,是细胞相关的核心基础知识。 3.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细胞内外K+和Na+的分布特征是 A.细胞外K+和Na+浓度均高于细胞内B.细胞外K+和Na+浓度均低于细胞内 C.细胞外K+浓度高于细胞内,Na+相反D.细胞外K+浓度低于细胞内,Na+相反 【解析】此题考查必修三神经调节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基础:神经细胞内外K+和Na+分布不均匀,K+内高Na+外高,D正确 4.关于某二倍体哺乳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 A.有丝分裂后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都发生染色单体分离

试论高考理综卷全国卷Ⅱ生物试题分析

HR Planning System Integration and Upgrading Research of A Suzhou Institution 把握基础提高能力科学备考——2007年高考理综卷(全国卷Ⅰ)生物试题分析及2008年备考策 略 湖北省黄冈中学王实泉 一、2007年高考理综卷(全国卷Ⅰ)生物试题分析 2007年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卷[全国卷Ⅰ(湖北使用)],试题的风格与去年大体相同,继续保持了以能力测试为主导,注重考查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及生物学科主干核心知识的原则。充分体现了教育改革的理念和要求,有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和高校选拔人才。现就自己的教学体会和阅卷所见分析如下。 22007年理综生物试卷Ⅰ的主要特点 2.1 试卷稳中有变、整体难度不大

2.2 紧扣大纲教材、考查主干知识 2.3 试题科学规范、测试目标明确 五个选择题的题干各自围绕一个中心展开。选项和题干一致,干扰项有效,能反映考生的典型错误(如第3、5题),各选项的结构、长度大体一致。选择题主要考查的是理解能力,包括一些单项能力,如图表信息识别与判断能力。 非选择题已知条件明确,答案条理清晰。第30题是一道实验设计题,考查的是实验设计能力。主要考查学生设计实验、分析、推理、综合运用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更注重考查了考生的实验设计能力以及在设计过程中思维的严密性、推理的逻辑性。属于考纲明确要求考查的能力范围。第31题是一道遗传题,考查的是综合运用能力。该题考查遗传学基本原理的具体应用,这也是高中生物学的重点及主干知识。该题的答案是唯一的。参考答案科学规范、条理清晰。 上述两个大题学生都容易切入主题,看似不难,实则不易,很难得高分。考生认真仔细审题是前提,语言表达的科学性、书写的规范性、思维过程的严密性、逻辑性是得分的关键。这也警示教师在平常教学和复习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理解相关概念原理,而且要求学生能够规范答题并能准确表达。 3学生答题出现的主要问题 理综卷中生物部分非选择题有两个大题,第30题(含2道小题,共26分),该题全省平均得分10.9分;第31题(含2道小题,共16分),该题全省平均得分8.57分。两个大题全省平均得分19.47分。非选择题难度系数为0.46,看似简单的试题为何得分不高呢?根据阅卷情况分析,在答题中学生主要出现下列问题。 3.1 审题不认真:忽略题中关键词,主次不分、抓不住主要矛盾。 3.2 答题不规范:书写潦草、字迹模糊,错别字多。 3.3 书写不规范:表述不清,因果关系不明确。 3.4 概念不清楚,画蛇添足。 3.5 时间分配不合理,导致30题、31题出现较多的空白卷。 二、对2008年命题趋势的预测 (一)2007年《考试大纲》的变化及理解 (二)2008年高考生物的命题趋势 根据高考命题规律,结合近几年的命题情况,从当前的自主命题省份增加和新课改考试模式的开始的背景考虑,依据最新的《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预测2008年生物高考的命题有如下趋势。 1、基础题仍会占相当比例 在2008年生物高考中预计基础题仍然会占相当比例,涉及的知识点是三本教材的主干知识(尤其是教学大纲中教学要求的六个D层次的知识点:光合作用、减数分裂、基因的分离规律、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微生物的营养和代谢),以考查对生物学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掌握和应用,知识点分布会比较广。 2、以新陈代谢、生殖遗传进化、内环境稳态及调节、生态学为重点 考查的主干知识依然是: 新陈代谢:①光合作用;②呼吸作用;③物质代谢与人体健康;④微生物的代谢。 调节:①神经与激素的调节;②稳态;③免疫。

2010-2019十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生物专题14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十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2010—2019)生物 专题14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 1.(2019?全国卷II?T6)如果食物链上各营养级均以生物个体的数量来表示,并以食物链起点的生物个体数作层来绘制数量金字塔,则只有两个营养级的夏季草原生态系统(假设第一营养级是牧草,第二营养级是羊)和森林生态系统(假设第一营养级是乔木,第二营养级是昆虫)数量金字塔的形状最可能是A.前者为金字塔形,后者为倒金字塔形 B.前者为倒金字塔形,后者为金字塔形 C.前者为金字塔形,后者为金字塔形 D.前者为倒金字塔形,后者为倒金字塔形 【答案】A 如果食物链上各营养级均以生物个体的数量来表示,并以食物链起点的生物个体数作底层来绘制数量金字塔,则可能出现正金字塔形,也可能出现倒金字塔形。只有两个营养级的夏季草原生态系统(假设第一营养级是牧草,第二营养级是羊),则牧草的数量比羊多,绘制的数量金字塔为正金字塔形;森林生态系统(假设第一营养级是乔木,第二营养级是昆虫),一棵树上可以有很多昆虫,因此,昆虫的数目比乔木的数量多,绘制的数量金字塔为倒金字塔形。综上分析,前者为金字塔形,后者为倒金字塔形,A 正确,B、C、D均错误。 2.(2019?北京卷?T5)为减少某自然水体中N、P含量过高给水生生态系统带来的不良影响,环保工作者拟利用当地原有水生植物净化水体。选择其中3种植物分别置于试验池中,90天后测定它们吸收N、P的量,结果见下表。 结合表中数据,为达到降低该自然水体中N、P的最佳效果,推断应投放的两种植物及对该水体的生态影响是 A.植物a和b,群落的水平结构将保持不变 B.植物a和b,导致该水体中的食物链缩短 C.植物a和c,这两种植物种群密度会增加 D.植物a和c,群落中能量流动方向将改变 【答案】C

生物高考试题答案及解析-上海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生物试题(上海生命科学卷) 一、选择题(共60分,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由细胞形态判断,下列细胞中最可能连续分裂的是 2.如果图1表示纤维素的结构组成方式,那么符合图2所示结构组成方式的是 ①核酸②多肽③淀粉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 3.下列食物营养成分与鉴定试剂及显色反应之间的对应关系中,错误的是A.淀粉:碘液,蓝紫色B.还原糖:班氏试剂,红黄色 C.脂肪:苏丹III染液,橘红色D.蛋白质:双缩脲试剂,黄绿色 4.图3为某细胞结构的电镜照片,与图中箭头所指“小点”结构形成有关的是A.核仁B.中心体C.叶绿体D.溶酶体 5.微生物的种类繁多,下列微生物中属于原核生物的是 ①黏菌②酵母菌⑨蓝细菌④大肠杆菌⑤乳酸杆菌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④⑤ 6.生物体中的某种肽酶可水解肽链末端的肽键,导致 A.蛋白质分解为多肽链B.多肽链分解为若干短肽 C.多肽链分解为氨基酸D.氨基酸分解为氨基和碳链化合物 7.在细胞中,以mRNA作为模板合成生物大分子的过程包括 A.复制和转录B.翻译和转录C.复制和翻译D.翻译和逆转录 8.图4为细胞内染色体状态示意图。这种染色体状态表示已发生 A.染色体易位B.基因重组c.染色体倒位D.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换 9·酶在大规模产业化应用中的核心问题是固定化技术,而酶固定化所依据的基本原理在于酶具有 A.热稳定性B.催化高效性C.催化特异性D.可反复使用性 10.人体内糖类代谢的中间产物可生成 ①乳酸②乙醇③氨基酸④脂肪酸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1·赫尔希(A.Hershey)和蔡斯(M.Chase)于1952年所做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著名实验进一步证实了DNA是遗传物质。这项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是噬菌体 A.侵染大肠杆菌后会裂解宿主细胞B.只将其DNA注入大肠杆菌细胞中 C·DNA可用15N放射性同位素标记D.蛋白质可用32P放射性同位素标记 12.图5为果实生长过程中细胞呼吸变化的示意图。据图分 析,正确的是 A.I阶段,同化作用小于异化作用 B.II阶段,同化作用等于异化作用 C.III阶段,同化作用加剧导致果实变甜 D.IV阶段,异化作用加剧导致果实含水量增加 13·以绵羊红细胞刺激小鼠脾脏B淋巴细胞,再将后者与小鼠骨髓瘤细胞融合形成杂交瘤

(2010_2019)十年高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专题15选修1生物技术与实践(含解析)

专题15 生物技术实践 1.(2019?北京卷?T3)筛选淀粉分解菌需使用以淀粉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接种培养后,若细菌能分解淀粉,培养平板经稀碘液处理,会出现以菌落为中心的透明圈(如图),实验结果见下表。 有关本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培养基除淀粉外还含有氮源等其他营养物质 B.筛选分解淀粉的细菌时,菌液应稀释后涂布 C.以上两种细菌均不能将淀粉酶分泌至细胞外 D.H/C值反映了两种细菌分解淀粉能力的差异 【答案】C 【解析】培养基一般含有碳源、氮源、水、无机盐和生长因子等成分,A正确;筛选淀粉分解菌时,需要对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再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固体培养基上进行培养,B正确;由题意可知,两种菌均会产生透明圈,说明两种菌均可以产生淀粉酶并分泌到细胞外分解淀粉,C错误;H/C 越大,说明该淀粉分解菌分解淀粉的能力越强,D正确。因此,本题答案选C。 2.(2019?江苏卷?T9)下列关于传统发酵技术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利用乳酸菌制作酸奶过程中,先通气培养,后密封发酵 B.家庭制作果酒、果醋和腐乳通常都不是纯种发酵 C.果醋制作过程中发酵液pH逐渐降低,果酒制作过程中情况相反 D.毛霉主要通过产生脂肪酶、蛋白酶和纤维素酶参与腐乳发酵 【答案】B 【解析】乳酸菌是一种严格的厌氧菌,有氧气存在时,其发酵会受到抑制,因此利用乳酸菌制作酸奶的过程中,应一致处于密闭状态,否则会导致发酵失败,A错误;家庭制作果酒、果醋与腐乳过程中所用的菌种均来源于自然环境,有多种微生物参与发酵过程,因此均不是纯种发酵,B正确;果醋制作过程中,醋

酸菌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溶于水形成碳酸,随着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溶液的pH逐渐降低;果酒制作过程中,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与酒精,二氧化碳溶于水形成碳酸,随着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溶液的pH逐渐降低,因此果酒、果醋制作过程中溶液的pH都是逐渐降低,C错误;毛霉主要通过产生脂肪酶、蛋白酶参与腐乳发酵,D错误。 3.(2019?江苏卷?T10)下列关于DNA粗提取与鉴定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用同样方法从等体积兔血和鸡血中提取的DNA量相近 B.DNA析出过程中,搅拌操作要轻柔以防DNA断裂 C.预冷的乙醇可用来进一步纯化粗提的DNA D.用二苯胺试剂鉴定DNA需要进行水浴加热 【答案】A 【解析】兔属于哺乳动物,其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及各种细胞器,提取不到DNA,而鸡属于鸟类,其红细胞内含有细胞核与各种细胞器,DNA含量较多,A错误;DNA分子从细胞中被释放出来且除去蛋白后是非常容易断裂的,如果太过剧烈的搅拌,DNA链可能会被破环,因此轻柔搅拌的目的是为了获得较完整的DNA分子,B正确;在冷的95%酒精溶液中DNA的溶解度最低,DNA的沉淀量最大。如果用热的95%酒精会提高DNA的溶解度,不能完全使DNA沉淀,C正确;将析出的DNA溶解在2 mol/L的NaCl溶液中,加入二苯胺试剂后需要水浴加热才会呈现蓝色,D正确。 4.(2019?江苏卷?T13)下列关于加酶洗涤剂的叙述,错误的是 A.加酶洗衣粉中一般都含有酸性脂肪酶 B.用加酶洗涤剂能减少洗涤时间并节约用水 C.含纤维素酶洗涤剂可以洗涤印花棉织物 D.加酶洗衣粉中的蛋白酶是相对耐高温的 【答案】A 【解析】加酶洗衣粉中应用最广泛、效果最明显的是碱性蛋白酶和碱性脂肪酶,A错误;加酶洗衣粉含酶制剂,酶具有高效性,故可以节约洗涤时间,B正确;棉织物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纤维素酶可以使织物更蓬松,有利于洗去污渍,C正确;科学家通过基因工程生产出了耐酸、耐碱、忍受表面活性剂和较高温度的酶,制作加酶洗衣粉,D正确。故选A。 5.(2019?江苏卷?T19)下列关于产纤维素酶菌分离及运用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A.筛选培养基中应含有大量的葡萄糖或蔗糖提供生长营养 B.可从富含腐殖质的林下土壤中筛选产纤维素酶菌 C.在分离平板上长出的菌落需进一步确定其产纤维素酶的能力 D.用产纤维素酶菌发酵处理农作物秸秆可提高其饲用价值

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

高考生物试题各地高考试题分章汇总 (10全国卷1)3.下列四种现象中,可以用右图表示的是 A.在适宜条件下光合作用强度随CO2含量的变化 B.条件适宜、底物充足时反应速率随酶 量的变化 C.一个细胞周期中DNA含量随时间的变 化 D.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相关生理过程中的数量变化趋势,涉及到新陈代谢及细胞分裂的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如图曲线的走势为先增加后稳定,曲线有两个关键点:即起点(m,0)(m>0)和饱和点。符合这一曲线的为A选项;B项对应的曲线起点不正确,曲线的走势一直为增函数,不会出现饱和效应;C项对应的曲线就更不正确了,起点纵坐标等于终点,且大于0;D项曲线为种群的“J”型增长曲线。 【答案】A (10全国卷2)31.(10分)请回答下列问题:氮、磷、镁3种元素中,构成生命活动所需直接能源物质的元素是,构成细胞膜的元素是。缺镁时植物叶片发黄,其原因是(3)在提取叶绿体色素的过程中,研磨叶片通常需加少量二氧化硅、碳酸钙及适量丙酮。二氧化硅的作用是 碳酸钙的作用是

丙酮的作用是 (4)光反应中能把光能转换成电脑的叶绿素是少数处于特殊状态的。 (10重庆卷)2.题2图为光能在叶绿体中转换的示意图,U、V、W、X、Y代表参及光能转换的物质 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A,U在光合作用里的作用是吸收和传递光能 B,V吸收光能后被激发,使 H O分解,产生电子流 2 C,W为 CO的还原剂,其能量是稳定化学能来源之一 2

D,U至Y的能量转换在叶绿体囊状结构薄膜上进行 答案:D 解析:此题的图是课本上的图的再现略有改编,首先要识图弄清U、V、W、X、Y代表参及光能转换的物质分别是除少数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 的其它色素、少数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的、NADPH、NADP+、糖类,结合光能在叶绿体中转换过程(光能先转化为电能然后转换为活跃的化学能而后转化为稳定的化学能)可知,答案A 、B、C正确;其中光能先转化为电能然后转换为活跃的化学能为光反应过程在叶绿体囊状结构薄膜上所完成,活跃的化学能而后转化为稳定的化学能(W-Y)则是暗反应过程在叶绿体的基质中完成,故答案D错。 分析:此题为识图题,首先要把图看清、明白,当然这要靠平时的积累,所以看书时要注重文字及图形结合理解记忆,做此类题目才有效果。考查的是植物代谢的光合作用中的光能在叶绿体中转换的相关知识(选修),也属识记类,为容易题。 (10浙江卷)29.(26分)回答下列Ⅰ、Ⅱ小题: Ⅰ.试管苗的光合作用能力较弱,需要逐步适应外界环境才能往大田移栽。研究人员进行了“改变植物组织培养条件缩短试管苗适应过程”的实验,实验在适宜温度下进行,图甲和图乙表示其中的两个实验结果。

2018全国卷1高考理综生物试题、答案、解析

2018全国卷1高考理综生物试题、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6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存在密切的联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存在催化ATP合成的酶 B.溶酶体膜破裂后释放出的酶会造成细胞结构的破坏 C.细胞的核膜是双层膜结构,核孔是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 D.线粒体DNA位于线粒体外膜上,编码参与呼吸作用的酶 【解释】答案D考试知识点为生物膜系统,检测学生理解能力,光合作用光反应形成ATP在类囊体膜上,固有催化ATP合成的酶,A正确;细胞器溶酶体含有众多水解酶,功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其膜破裂后造成细胞结构的破坏正确;细胞的核膜是双层膜结构,小分子和一些大分子如mRNA可以通过核孔固C正确;线粒体DNA 位于线粒体基质,且生物膜的成分为蛋白质与脂质,呼吸作用分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无氧呼吸编码的酶与线粒体无关 2.生物体内的DNA常与蛋白质结合,以DNA-蛋白质复合物的形式存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真核细胞染色体和染色质中都存在DNA-蛋白质复合物 B.真核细胞的核中有DNA-蛋白质复合物,而原核细胞的拟核中没有 C.若复合物中的某蛋白参与参与DNA复制,则该蛋白可能是DNA聚合酶 D.若复合物中正在进行RNA的合成,则该复合物中含有RNA聚合酶 【解释】答案B考试知识点为生物大分子\DNA复制\遗传信息的转录,检测学生理解能力,原核生物拟核DNA不与蛋白质结合形成染色体,并不代表不与蛋白质结合,否则,如何转录?固本题答案为B 3.下列有关植物根系吸收利用营养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酸性土壤中,小麦可吸收利用土壤中的N2和NO3- B农田适时松土有利于农作物根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C土壤微生物降解植物秸秆产生的无机离子可被根系吸收 D给玉米施肥过多时,会因根系水分外流引起“烧苗”现象 【解释】答案A考试知识点为物质运输\植物细胞的失水,检测学生理解能力,酸性土壤中N2不能直接被小麦吸收,A错;植物根部可以通过主动运输选择性吸收土壤中的离子,松土有利于作物根的有氧呼吸,提供吸收矿质元素所需能量,过多施肥造成根部细胞外的渗透压比细胞内的高,进而失水烧苗。 4.已知药物X对细胞增值有促进作用,药物D可抑制药物X的作用,某同学 将同一瓶小鼠皮肤细胞平均分为甲、乙、丙三组,分别置于培养液中培养, 培养过程中进行不同的处理,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各组细胞数,结果如图所示。 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A乙组加入了药物X后再进行培养 B丙组先加入药物X,培养一段时间后加入药物D,继续培养 C乙组先加入药物D,培养一段时间后加入药物X,继续培养 D若药物X为蛋白质,则药物D可能改变了药物X的空间结构 【解释】答案C考试知识点为细胞培养,检测学生实验与探究能力、信息获取能力,甲组为对照组(其中甲组未加药物),乙丙为实验组,乙组为加X后的曲线,丙组为先加X后加D的曲线,若先加D,据题干中提供药物D可抑制药物X的作用,其起始曲线应同甲组;选项D测试的是蛋白质结构决定蛋质质的功能。 5.种群密度是种族的数量特征之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种群的S型增长是受资源因素限制面呈现的结果 B某林场中繁殖力极强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密度制约 C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单位水体该鱼的产量有可能相同

2019年各地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 含答案

2019年各地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 细胞的分子组成与结构 1、(理综3)1.下列有关高尔基体、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三者都存在于蓝藻中 B. 三者都含有DNA C. 三者都是ATP合成的场所 D. 三者的膜结构中都含有蛋白质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细胞中不同细胞器的结构功能,其中高尔基体是具有单层膜的细胞器,在动植物细胞中功能不同;线粒体和叶绿体都是具有双层膜的细胞器,前者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后者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详解】蓝藻是原核生物,细胞中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没有高尔基体、叶绿体和线粒体,A错误;线粒体和叶绿体含有少量的DNA,而高尔基体不含DNA,B错误;线粒体是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都可以合成ATP,高尔基体参与植物细胞壁、动物分泌物的形成,消耗ATP,C错误;高尔基体、线粒体和叶绿体都是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而膜的主要成分中有蛋白质,D正确。故选D。 2、(理综3)2.下列与真核生物细胞核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中的染色质存在于细胞核中 B.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场所 C. 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D. 细胞核内遗传物质的合成需要能量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真核细胞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其细胞核的结构主要包括核膜、核孔、核仁和染色质,染色质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主要场所,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详解】真核细胞中只有细胞核中有染色质,A正确;真核细胞中,转录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而翻译发生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上,B错误;细胞核中的染色质上含有遗传物质DNA,因此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C正确;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是DNA,其通过DNA复制合成子代DNA,该过程需要消耗能量,D正确。故选B。 3、(江苏卷)1.下列关于细胞内蛋白质和核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核酸和蛋白质的组成元素相同 B. 核酸的合成需要相应蛋白质的参与 C. 蛋白质的分解都需要核酸的直接参与 D. 高温会破坏蛋白质和核酸分子中肽键 【答案】B 【解析】 【分析】 蛋白质和核酸是细胞内的两种生物大分子有机物,其中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有20种,主要由C、H、O、N元素组成;核酸分DNA和RNA,DNA分子的碱基有A、G、C、T四种,RNA分子的碱基有A、G、C、U四种,由C、H、O、N、P元素组成;DNA的多样性决定了蛋白质的多样性。 【详解】核酸的组成元素是C、H、O、N、P,而蛋白质的主要组成元素C、H、O、N,A错误;核酸包括DNA和RNA,两者的合成都需要相关酶的催化,而这些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B正确;蛋白质的分解需要蛋白酶的参与,而蛋白酶的本质是蛋白质,因此蛋白质的分解不需要核酸的直接参与,C错误;高温会破坏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但是不会破坏肽键,且核酸分子中不含肽键,D错误。 4、(江苏卷)11.下图为初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时的一对同源染色体示意图,图中1~8表示基因。不考虑突变的情况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生物科高考研究报告

生物科高考研究报告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生物科高考研究报告 第一篇:近三年高考生物试卷分析 从新课标近3年的生物试卷来看,生物高考试卷都突出体现对基础知识、能力的考查和对主干知识的覆盖,特别注重对生物概念、生物原理及生物思想等科学素养的考查。选择题部分着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非选择题部分着重考查学生的获取信息能力、逻辑分析能力、综合运用能力、实验能力等;选修部分立足科技前沿,回归对基础知识的考查。题目的设问既兼顾基础,面向全体学生,又有拓展提高,有效区分不同知识水平和能力层次的学生,体现了高考试题的选拔功能,有很好的区分度。 一、近年试卷共同特点 1.从考查内容上看,试题注重基础,着重考查了生物学科的主干知识。由于题量及试卷篇幅的限制,利用有限的试题考查中学生物学的主干知识,一直是高考生物试题设计的基本宗旨。如细胞的分类、结构与功能,神经元的兴奋与传导、突触的传递,人类遗传与基因频率计算等无不体现了学科内综合和知识交汇点融合。十二道高考试题所涉及的主要是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新陈代谢、遗传变异与进化、生物的稳态与环境等几个主干知识块,所考查的知识点也都是这些知识块中的重点知识,既是教材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重点。 2.从命题选材来看,试题强调实验,突出了生物学科的特点。近年来生物试题的背景材料强调了生物学实验,凸显了生物学的实验科学特点。如测定酶的活力、DNA分子研究中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示踪应用、探究不同光照处理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病毒感染动物引起的免疫反应与肿瘤关系、设计遗传杂交实验等。十二道试题,将近一半试题与实验直接相关。涉及的实验方法既有生命科学中的经典研究方法,如对照实验、杂交等,又有生命科学研究中的现代技术手段,如构建重组质粒、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考查形式既有方法的应用,又有实验方案设计评价,还有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实验结果的分析。由此可见,试题对实验的考查是全方位的。 3.从命题形式上看,试题稳中求变,体现了稳定和发展相结合的特点。从命题的取材上看,每年的高考试题里都能看到往年试题的影子。往年多次以果蝇为实验题材的遗传题和2016年

全国各地高考真题分类汇编——生物大全

全国各地高考真题分类汇编——生物大全 专题01 组成细胞的分子及多样性 1.(2018浙江卷,13)蛋白质在生物体内具有重要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蛋白质化学结构的差异只是R基团的不同 B.某些化学物质可使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 C.蛋白质控制和决定着细胞及整个生物体的遗传特性 D.“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需同时加入双缩脲试剂A和B 【答案】B 【解析】氨基酸化学结构的差异只是R基团的不同,A错误;某些化学物质,如 蛋白酶可催化蛋白质水解,使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B正确;遗传物质DNA 控制和决定着细胞及整个生物体的遗传特性,C错误;“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需先向组织样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A液(0.1g/mL 的NaOH溶液) 1mL,摇匀后再加入双缩脲试剂B液(0. 01g/mLCuS04溶液) 4滴并摇匀,D错误。 2.(2018全国Ⅱ卷,1)下列关于人体中蛋白质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浆细胞产生的抗体可结合相应的病毒抗原 B.肌细胞中的某些蛋白质参与肌肉收缩的过程 C.蛋白质结合Mg2+形成的血红蛋白参与O2运输 D.细胞核中某些蛋白质是染色体的重要组成成分 【答案】C 【解析】抗原能和抗体特异性结合,病毒、细菌等病原体表面的蛋白质等物质, 都可以作为引起免疫反应的抗原,可见,浆细胞产生的抗体可结合相应的病毒抗原,A正确;肌肉细胞中的某些蛋白质(如肌动蛋白等)参与肌肉收缩的过程, B正确;蛋白质结合Fe2+形成的血红蛋白参与O2的运输,C错误;染色体是细胞核的结构之一,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正确。 3.(2018江苏卷,5)哺乳动物的催产素具有催产和排乳的作用,加压素具有 升高血压和减少排尿的作用。两者结构简式如下图,各氨基酸残基用3个字母缩写表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第 1 页共 1 页

全国三卷高考生物试题答卷分析

全国三卷高考生物试题 答卷分析 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2018年贵州省高考理综生物试卷分析报告 高一生物雷艳红 今年贵州省高考理综试卷采用《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新课标Ⅲ卷,今年理综生物部分试卷从总体上看,选择题容易,非选择题第29题稍难点,总难度适中,区分度适中。试题的命制注重了教材基础知识的考查,以教材为载体,坚持能力的培养,突出对考生思维能力、知识迁移和运用能力等多种能力的考查,题目整体难度适中,没有偏题、怪题、很难题,但书写答案的文字量比较大,导致部分学生答题时间有点紧。 一、试题结构分析 二、试题Array内容分析总体而言比较简单选择题的难度都不是很大,考察的方 向,出题的方向也都不是太刁钻,第6题的考察形式比较新颖。这几个题都是考察必修课本中一些基础知识,没有信息量过大的题,学生只要有一定生物学基础,这6个选择题是很容易拿分的。填空题部分,立意都比较新,主要考察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读图的能力,对学生生物学素养要求比较高,同时还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生物与实时政治的结合。 第1题考察学生对生物学常识的记忆,四个选项中学生很容易就能选出D选项。第2题考察学生对细胞结构,细胞生命历程的认识。第3题,这属于神经调节中的基础知识,学生抓住“静息电位,K离子外流;动作电位,Na离子内流”这两者都是协助扩散,就能很容易选出答案。第4题,考察细胞增殖中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的特点,只需记得“联会”是减数分裂所特有,答案 显而易见。第5题,考察细胞呼吸相关的知识,本题学生只要细心一点也不太容易出错。第6

2011年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分子及细胞

2011年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分子及细胞部分 (一)细胞的分子组成 1、(11年新课标卷).下表是根据实验目的,所需选用的试剂与预期的实验结果正确的是 实验目的 试剂 预期的实验结果 A 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 的有丝分裂 醋酸洋红 染色体被染成紫红色 B 检测植物组织中的脂肪 双缩脲试剂 脂肪颗粒被染成红色 C 检测植物组织中的葡萄 糖 甲基绿 葡萄糖与甲基绿作用,生成绿色沉淀 D 观察DNA 和RNA 在细胞 中的分布 斐林试剂 吡罗红 斐林试剂将DNA 染成绿色,吡罗红将RNA 染成红 色 答案.A 2、(11年北京卷4)胰岛素的A ,B 两条肽链是由一个基因编码的。下列有关胰岛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胰岛素基因的两条DNA 单链分别编码A,B 两条肽链 B.沸水浴加热之后,构成胰岛素的肽链充分伸展并断裂 C.胰岛素的功能取决于氨基酸的序列,与空间结构无关。 D.核糖体合成的多肽链需经蛋白酶的作用形成胰岛素。 答案:D 3.(11年上海卷)就物质属性而言,蛋白质、抗原和多糖三者之间的关系是A 答案:A 4、(11年山东卷6).只有在保持细胞活性的条件下,才能显示细胞中某物质或结构的实验是 A.苏丹Ⅲ染色体观察花生种子子叶细胞中的脂肪 B.龙胆紫染色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有丝分裂 C.健那绿(詹纳斯绿B )染色观察动物细胞的线粒体 D.甲基绿、派洛宁(呲罗红)染色观察动物细胞中的DNA 和RNA

答案:C 5、(2011年江苏卷1).下列物质合成时,需要模板的是 A.磷脂和蛋白质 B.DNA和酶 C.性激素和胰岛素D.神经递质和受体 答案:B 6、(2011年江苏卷21).研究发现,砷( As)可以富集在植物体内,转化为毒性很强的金属有机物,影响水稻的株高、根长和干重;加P(与As原子结构相似)处理后水稻茎叶和根中P含量增加、As含量相对减少,水稻生长加快,干重增加。对此现象合理的解释是(多选) A.As在水稻细胞内富集,由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决定 B.As进入水稻细胞,导致有关酶失去活性,影响细胞代谢 C.P影响As的吸收,与细胞膜上的载体种类和数量有关 D.P是构成磷脂、核酸和ATP的重要元素,能促进水稻生长发育 答案: BCD 7、(2011年福建卷26).回答下列Ⅰ、Ⅱ题 Ⅱ。使用染色剂染色是生物学实验常用的方法,某同学对有关实验做了如下归纳: 实验观察对象染色剂实验结果 ①花生子叶细胞的脂肪颗粒苏丹Ⅲ脂肪颗粒被染成橘黄色 ②人口腔上皮细胞中的DNA和RNA分 布 毗罗红 甲基绿 细胞内染成绿色的面积显著大于 染成红色的面积 ③人口腔上皮细胞中的线粒体健那绿线粒体呈现蓝绿色 ④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龙胆紫 间期细胞不着色,分裂期细胞染色 体着色 (1)上述实验结果的归纳,正确的有_______(实验序号)。 (2)实验②和实验④在染色之前,都使用了一定浓度的盐酸处理。其中,实验②用盐酸可改变______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实验④用盐酸与酒精混合,对材料进行解离。在两个实验操作中,都要注意盐酸浓度,处理材料时的温度和______。 (3)健那绿使线粒体着色与线粒体内膜的酶系统有关。线粒体内膜上的酶主要催化有氧呼吸的第______阶反应,该反应变化是____________。 答案:Ⅱ(1)①③(2)细胞膜时间 (3)三 [H]与氧结合形成水,同时释放大量的能量 (二)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1、(11年重庆卷).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 ..的是 A.氨基酸、葡萄糖和核苷酸分子均可通过核膜

【生物】6年高考题按知识点分类汇编WORD版蛋白质工程

蛋白质工程 (2012天津)8.黄曲霉毒素B1(AFB1)存在于被黄曲霉菌污染的饲料中,它可以通过食物链进入动物体内并蓄积,引起瘤变。某些微生物能表达AFB1解毒酶.将该酶添加在饲料中可以降解AFB1,清除其毒性。 回答下列问题: (1) AFB1属于类致癌因子。 (2) AFB1能结合在DNA 的G 上,使该位点受损伤变为G ' ,在DNA复制中,G '会与A 配对。现有受损伤部位的序列为,经两次复制后,该序列突变为。 (3)下图为采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AFB1解毒酶的流程图 据图回答问题: ①在甲、乙条件下培养含AFB1解毒酶基因的菌株,经测定,甲菌液细胞密度小、细胞含解毒酶:乙菌液细胞密度大、细胞不含解毒酶.过程l 应选择菌液的细胞提取总RNA ,理由是 ②过程Ⅱ中,与引物结合的模版是 ③检测酵母菌工程菌是否合成了AFB1解毒酶,应采用方法。 (4)选取不含AFB1的饲料和某种实验动物为材料,探究该AFB1解毒酶在饲料中的解毒效果。实验设计及测定结果见下表: 据表回答问题: ①本实验的两个自变量,分别为。 ②本实验中,反映AFB1解毒酶的解毒效果的对照组是。 ③经测定,某污染饲料中AFB1含量为100μg/kg ,则每千克饲料应添加克AFB1解毒酶.解毒效果最好.同时节的了成本。 (5)采用蛋白质工程进一步改造该酶的基本途径是:从提高每的活性出发,设计预期的蛋白质结构,推测应有的氨基酸序列,找到相对应的序列。

【答案】(1)化学(2) (3)①甲甲菌液细胞的AFB1解毒酶基因已转录生成了mRNA,而在乙菌液细胞中该基因未转录②AFB1解毒酶基因的 cDNA. ③抗原-抗体 杂交 (4)① AFB1的有无和AFB1解毒酶的含量。 ② B组(或B组+A组)③ 5 (5)脱氧核苷酸序列。 【解析】黄曲霉毒素B1 (AFB1)存在于被黄曲霉菌污染的饲料中,它可以通过食物链进入动物体内并蓄积,引起瘤变。某些微生物能表达AFB1解毒酶.将该酶添加在饲料中可以降解AFB1,清除其毒性。 (1)黄曲霉毒素B1(AFB1)是化学物质,AFB1属于化学类致癌因子。 (2)AFB1能结合在DNA 的G 上.使该位点受损伤变为G ' ,在DNA复制中,G '会与A配对。 现有受损伤部位的序列为,经两次复制后,该序列突变为。 (3)①在甲、乙条件下培养含AFB1解毒酶基因的菌株.经测定.甲菌液细胞密度小、细胞含解毒酶:乙菌液细胞密度大、细胞不含解毒酶.过程l 应选择甲菌液的细胞提取总RNA ,理由是因为甲菌液细胞含解毒酶,意味着完成了基因的表达,所以应选择甲菌液的细胞提取总RNA ②过程Ⅱ中,根据图示,可以看出与引物结合的模版是cDNA. ③检测酵母菌工程菌是否合成了AFB1解毒酶,检测对象为蛋白质,应采用抗原-抗体杂交方法。 (4)①本实验的两个自变量,分别为AFB1的有无和AFB1解毒酶的含量。 ②本实验中.反映AFB1解毒酶的解毒效果的对照组是B组。 ③经测定,某污染饲料中AFB1含量为100μg/kg ,则每千克饲料应添加5克AFB1解毒酶.AFB1的残留量最少,解毒效果最好.继续添加AFB1解毒酶解解毒效果不变,因此节约了成本。 (5)采用蛋白质工程进一步改造该酶的基本途径是:从提高酶的活性出发,设计预期的蛋白质结构,推测应有的氨基酸序列,找到相对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 【试题点评】本题以“黄曲霉毒素B1”为材料背景,考查了致癌因子,DNA复制,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和实验设计,是一道很好的综合题,考查学生的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以及对实验分析能力和分析探究能力。难度适中。 (2012广东)29 .(16分)食品种类多,酸碱度范围广。生物兴趣小组拟探究在食品生 产应用范围较广的蛋白酶,查阅相关文献,得知:

中高考前沿:2018年理综生物学科试题评析-专家点评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2019-2020年备考 见微知著,闻弦歌而知雅意 2019-2020届备考 青霄有路终须到,金榜无名誓不还! 2019-2020年备考 生物:引导中学教学重视实验操作等能力 2018年高考生物科学设计试题,重视主干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的多方位考查,着眼学生长远发展。用好高考“指挥棒”,积极引导中学教学重视实验操作、科学语言表达等能力,助力推进素质教育发展。 发挥生物学科育人功能 高考生物注重对生态学问题的考查,引导学生对生态问题进行深入思考,这有利于强化生态文明意识,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社会责任。全国III卷第32题以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生动形象地反映生态农业对物质循环利用、高效利用、环境友好的突出优势。 生物试题选取我国杰出生命科学技术成果为素材进行设计,以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全国III卷第1题考查由我国科学家完成的重大科技成果,引入1965年由我国科学家

率先完成的人工合成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这一里程碑式 的壮举,引导学生体会科学先贤在科学研究过程中锲而不舍的拼搏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同时加强了为祖国发展拼搏的社会责任感。 体现应用性 高考生物优化考试内容,精选命题素材,从学科主干知识出发进行命题,着重考查学科必备知识的深入理解和灵活运用,注重学科内知识的综合,导引基础教育抓住核心、稳住基础,遵循教育基本规律开展教学,促进基础教育实施,助力素质教育发展。全国I卷第1题围绕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进行设计,考查生物膜结构在维持生命活动中的作用,以期达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之效。 高考生物试题充分发挥高考育人功能的积极导向作用,着力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素质综合型人才,立足当下实际情况,着眼学生未来的长远发展。高考生物试题在加强学科主干知识考查的基础上,注重考查独立思考、逻辑推理与信息加工等关键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增强主动学习意识,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全国II卷第3题以人体体液调节等问题为情境,要求考生结合所学知识根据所给现象描述进行判断与推理,考查逻辑推理与信息加工能力。 引导教学回归本质

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20)

种群、群落 (11年新课标卷)31.(12)分 某岛屿栖息着狐和野兔,生态系统相对稳定。后来有人登岛牧羊、捕食野兔和狐,狐也捕食羔羊。第五年,岛上狐濒临灭绝,但野兔数量大大超过人登岛前的数量。第6年,野兔种群爆发了由兔瘟热病毒引起的瘟疫,其数量骤减。回答问题: ⑴人与狐的种间关系是______ ,兔瘟热病毒与野兔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 ⑵画出由人、羊、狐、野兔和牧草组成的食物网。 ⑶人登岛后的第5年,与登岛前相比,野兔种内竞争强度________(增加、减小、不变)。 ⑷一般情况下,被捕食者传染病的流行程度将随捕食者种群密度的增加而________(增强、减弱、不变)。 31. 【解析】 ⑴人吃兔,狐也吃兔,人同时也捕食狐,所以人和狐的种间关系是竞争和捕食关系。病毒与宿主是寄生的关系,故兔瘟热病毒与野兔的种间关系是寄生关系。 ⑵见下图。 ⑶人登岛以后,狐狸濒临灭亡,野兔数量大大增加,导致食物空间等竞争加剧,则竞争强度增加。 ⑷捕食者种群密度增加,导致野兔数量呈下降趋势,流行病传染程度减弱。 【答案】 ⑴竞争和捕食寄生 ⑵见上图 ⑶增加 ⑷减弱 (11年大纲版全国卷)4.某校园有一片草坪和一片树林,下列关于这两个群落中动物分层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具有分层现象 B.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没有分层现象 C.只有草坪和树林混杂在一起时动物才具有分层现象 D.草坪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树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 【解析】森林生态系统的动物营树栖攀援生活的种类特别多,草原生态系统的动物大都具有挖洞或快速奔跑的行为特点,这两个群落中动物都具有分层现象。 【答案】A (2011年安徽卷)6、某岛屿有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现已成为旅游胜地,岛上植被茂盛,风景优美。下列叙述不正确 ...的是 A、该岛屿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是群落水平结构的体现 B、该岛屿形成后最初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C、旅游可能使岛上的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进行 D、该岛屿一定发生过漫长的群落演替过程 答案:B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