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环境生态学导论复习资料

环境生态学导论复习资料

环境生态学导论复习资料
环境生态学导论复习资料

概念:

1)环境生态学:研究认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的变化机制、规律和对人类的反效应,寻求受损生态系统恢复、重建和保护对策的科学。即运用生态学的理论,阐明人与环境间相互作用的机制和效应以及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途径的科学。

2)生态学:研究有机体与其周围环境——包括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3)物种:是由内在因素(特殊、遗传、生理、生态及行为)联系起来的个体集合,是自然界中的一个基本进化单位和功能单位。

4)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的生物个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或生物群体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5)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升至、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如温度、适度、食物、氧气、二氧化碳、和其他相关生物。

6)生态环境:所有的生态因子构成生物的生态环境。

7)生境:具体的生物个体和群体的生活地段上的生态环境称为生境,其中包括生物本身对环境的影响。

8)生态幅: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其耐受的上线和下限,上下限之间就是生物对这种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称生态幅。

9)个体:种群的基本组成单位

10)种群:在一定空间中的同种个体的组合。

11)生物群落:生物群落是指在特定空间或特定生境下,具有一定的生物种类及其与环境之间彼此影响、相互作用,具有一定的外貌及结构,包括形态结构与营养结构,并具备特定功能的生物集合体

12)生态系统:就是在一定空间中栖居着的所有咸亨无(即生物群落)与其环境之间由于不断地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13)生态对策:生物在进化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种特有的生活史特征,是生物适应于特定环境所具有的一系列生物学特性的设计。

14 生态位:自然生态系统中一个种群在时间、空间生的位置及其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

15)优势种:对群落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其主要作用的植物称为优势种

16)建群种:优势种中起构建群落作用的中称为建群种。

17)亚优势种:个体数量与作用都次于优势种,但在决定群落性质和控制群落环境方面仍起着一定作用的植物种。

18)伴生种:伴生种为群落的常见物种,它与优势种相伴存在,但不起主要作用。

19)偶见或罕见种:在群落中出现频率很低的物种。,

20)关键种:在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如果他们消失或减弱整个生态系统就可能要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这样的物种称为关键种。

21)冗余种:相对于需求有过多剩余的种

22)食物链:把生物与非生物,生产者与消费者,消费者与消费者连成一个整体

分为牧食食物链和碎屑食物链两大类

23)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很少是单条、孤立出现的,它们往往交叉链锁形成复杂的网络式结构即食物网

24)顶位种:在食物网中不被其他任何天敌捕食的物种

25)中位种:它在食物网中既是捕食者又是被捕食者

26)基位种:不取食任何其他生物

27)湿地生态系统:指地表过湿或常年积水,生长着湿地植物的地区。

28)生态系统服务:是指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所形成的及所谓吃的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与效用。生态系统服务一般是指生命支持功能(如净化、循环、再生等),而不包括生态系统功能和生态系统提供的产品。

29)绿色国民经济账户:将资源和环境损失引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即在GDP中扣除由于经济增长造成的自然资源消耗、生态环境破坏的直接经济损失,以及为恢复生态平衡、晚会资源损失而必须支付的经济投资,初步形成了环境与经济综合核算体系,被称为绿色“国民经济账户”

30)干扰:群落外部不连续存在、间断发生的因子的突然作用或连续存在因子超“正常”范围波动,这种作用或波动能引起有机体、种群或群落发生全部或部分明显变化,使其结构和功能受到损害或发生改变。

31)退化生态系统:在一定时空背景下,生态系统受到自然因素、认为因素或二者共同干扰下,使生态系统的某些要素或系统整体发生不利于生物和人类生存要求的量变和质变,系统结构和功能发生于原有的平衡状态或进化方向相反的位移。

32)生态恢复:研究生态系统退化的原因、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技术方法、生态学过程与机理的科学。

33)生态工程:生态工程是应用生态系统中共生鱼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结构与功能协调原则,综合系统分析的最优化方法,设计的促进分层多级利用物质的生产工艺系统。

34)植物修复技术:植物修复技术是以植物忍耐和超量积累某种或某些污染的理论为基础,利用植物及其共存微生物体系清除环境中的污染物的一门环境污染治理技术。

简答题

1)生物的多样性及其层次和影响因素?

答:生物多样性就是“生物中的多样化和变异性以及物种生境的生态复杂性。它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所有中及其组成的群落和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一般有四个水平: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

影响生物多样性的因素:

1物种生物量2物种的属性3生物地化循环4系统的稳定性

2)种群的增长模型?

答(1)与密度无关的增长模型

1种群离散增长模型增长率=N1/N

2种群连续增长模型J形增长

(2)与密度有关的增长模型S型增长

5个时期1开始期:也称潜伏期,由于种群个体少,密度增长缓慢2加速期:随个体增加密度增长逐渐加快;3转折期:当个体数达到饱和密度的一半时,密度增长最快;4减速期:个体数超过K/2以后,密度增长逐渐变慢;5饱和期,种群个数达到K值而饱和。

3)什么是生态对策?r-选择和K-选择理论主要特征?

答:生态对策:生物在进化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种特有的生活史特征,是生物适应于特定环境所具有的一系列生物学特性的设计。

R选择和K选择理论根据生物的进化环境和生态对策把生物分为R对策者和K对策者两大

类。R对策者适应于不可预测的多变环(如干旱地区和寒带),是新生境的开拓者,但存活要靠机会,所以在一定意义上它们是机会主义者,很容易出现“突然地爆发和猛烈地破产”。R对策者具有能够将种群增长最大化的各种生物学特征,即高生育力、快速发育、早熟、成年个体小及寿命短且单次生殖多而小的后代,一旦条件转好,就能以其高增长率R迅速恢复种群,使物种得以生存。K对策者适应于可预测的稳定的环境。在一定意义上它们是保守主义者,当生存环境发生灾变时很难迅速恢复,如果再有竞争者抑制,就可能趋于灭绝。在稳定的环境中由于种群数量经常保持在环境容纳量K水平上,因而竞争较为激烈。K对策者具有成年个体大、发育慢、迟生殖、产仔少而大但多次生殖寿命长、存活率高的生物学特性,以其高竞争能力使自己能够在高密度条件下得以生存。因此,在生存竞争中,K对策者是以“质”取胜,而R对策者是以“量”取胜;K对策者将大部分能量用于提高存活,而R 对策者则是将大部分能量用于繁殖。

4)影响群落结构的因素有哪些?

答:1干扰对群落结构的影响

2生物因素的影响包括竞争和捕食两个方面

5)什么是食物链、食物网和营养级?食物链包括哪些类型,在生态系统中有什么意义?

答:食物链是指由生产者和各级消费者组成的能量运转序列,是生物之间食物关系的体现,即生物因捕食而形成的链状顺序关系,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传递的基本载体。

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很少是单条、孤立出现的,它们往往交叉连锁形成复杂的网络式结构即食物网,

食物链包括牧食食物链和碎屑食物链两大类;

6)什么是负反馈调节,它对维护生态平衡有什么指导意义?

答:反馈就是系统的输出变成了决定系统未来功能的输入;负反馈调节就是控制可使系统保持稳定。因为地球和生物圈是一个悠闲地系统,其空间、资源都是有限的,所以应该考虑用负反馈来管理生物圈及其资源,使其成为能持久地为人类谋福利的系统。

7)生态系统服务概念功能价值内涵及评估方法?

答:生态系统服务:是指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所形成的及所谓吃的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与效用。生态系统服务一般是指生命支持功能(如净化、循环、再生等),而不包括生态系统功能和生态系统提供的产品

功能:1有机质的生产与生态系统产品;2生物多样性的产生与维护;3调节气候;4减缓灾害;5维持土壤功能;6传粉播种;7控制有害生物;8净化环境9感官、心理和精神益处;10精神文化的源泉

价值内涵:1直接价值(1)显著实物型直接价值(2)非显著实物型直接价值

2间接价值3选择价值4遗产价值5存在价值

评估方法:(一)市场定价与替代花费法

1市场价格法(1:市场价值法2:费用支出法)

2替代花费法

3生产成本法(1:机会成本法2:回复和保护费用法3:影子工程法

(二)环境偏好显示法

1旅行费用法(TCM)

2享乐价格法(HPM)

3规避行为和刚胡费用法

(三)条件价值评估(CVM)

(四)绿色国民经济账户

8)绿色国民经济账户的内涵优点?

答:世界上传统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无论是西方国家的“国民账户体系”还是中国苏联的“物质产品平衡体系”,都是以经济核算为主,以GDP为核心指标,几乎不涉及幻境成本核算。就环境而言,当前的国民经济账户体系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国民经济账户未能完全包括环境和自然资源,故不能准确的反应社会福利状况;第二,人类活动所使用的自然资源的真实成本,如生产中消耗的水、大气和矿产等自然资源,未记入常规的国民经济账户;第三,污染防治和环境改善的活动需要消耗投入,但在国民经济账户中却列为国民收入,而且环境损失未记入,这种国民核算体系并未把环境污染和资源耗竭的代价计算在生产成本内,忽视了自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提供的效益。而绿色国民经济账户将资源和环境损失引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即在GDP中扣除由于经济增长造成的自然资源消耗、生态环境破坏的直接经济损失,以及为恢复生态环境、挽回资源损失而必须支付的经济投资,初步形成了环境与经济综合核算体系,被称为“绿色国民账户”。绿色国民经济账户的重要意义在于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综合性的认识,对生产成本的核算更加科学。

9)何为认为干扰?适度干扰在生态学上有那些积极作用?

答:所谓认为干扰,是区别于自然干扰的另一种主要的干扰方式,是指由于人类生产、生活和其他社会活动形成的干扰多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施加的各种影响

积极作用:1干扰有利于促进系统的演化

2干扰时维持生态系统平衡和稳定的因子

3干扰能调节生态关系

10)何为生态恢复?简述生态恢复的基本理论。

答:生态恢复:研究生态系统退化的原因、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技术方法、生态学过程与机理的科学。

生态恢复的基本理论:

(1)生态恢复的原则

1地域性原则2生态学与系统学原则3最小风险原则与效益做大原则

(2)生态恢复的机理

(3)生态恢复的标准

1可持续性2不可侵入性3生产力4营养保持力5具有生物间的相互作用

11)论述不同类型生态系统受损原因及修复方法。

一受损森林生态系统的修复

1受损原因:包括病虫害、干旱、洪涝和地震等自然灾害,但最主要的是由于人类的活动所导致

2修复方法:1封山育林2林分改造3透光抚育或遮光抚育4林业生态工程技术

二受损草地生态系统的修复

1受损原因:人类干扰中主要是过度放牧、垦殖和污染等。此外,农牧民为获得生活所需能源,对草原植被的割、搂草等干扰,也会加速草地的退化。另一方面我国草原地区所处的自然条件都比较恶略,春节干旱,夏季少雨、冬季严寒,自然灾害频繁,这是造成草原退化的自然因素

2修复方法:

1围栏养护,论草轮牧2重建人工草地3实施合理的牲畜育肥生产模式

三受损河流生态系统的修复

1受损原因:1水利工程建设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2农业活动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3城市化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

2修复方法:1建立沿岸绿化带,加强植被的生态功能2人工清淤3控制污染源4科学调控河水流量和流速5加强渔业管理

四受损湖泊生态系统的修复

1受损原因:1环境污染2水利建设3过度放养4湖泊的富营养化5外来种的侵入

2修复方法:1严禁围湖造田2营造林地提高湖泊周围的植被覆盖率,减少面源污染的危害,增强涵养水分的能力3加大人为调控湖泊水位的力度,尽量防止说为频繁剧烈的变化,维持湖泊的最低水位,防止湖泊的干枯4对于已有大量淤积的湖泊,清淤是十分有效的措施,这样既可恢复水体空间又能使水质得以改善

五矿区废弃地的修复

1受损原因:矿产的开采造成土壤及植被的破坏,无论是表层开采还是深层开采都造成土壤被大量迁移或被矿物垃圾堆埋,造成整个生态系统的破坏。

2修复方法:1尾矿的综合利用(1)从废弃物中进一步回收有价元素(2)作为二次资源制取新形态物质(3)用作井下采空区的充填材料

2污染土壤的修复

3植被修复

4微生物修复法

5矿区废弃地综合修复

12)植物修复技术有哪几种?(类型及要求)如何利用植物修复技术去除环境中的污染物?

答:(1)植物萃取技术

适合于植物萃取技术的理想植物应该有如下特点:1植物可收割部位必须能忍耐和积累高浓度的污染物;2植物在野外条件下生长速度快、生长周期短、个体高达、向上垂直生长以利于机械化作业;3植物对农业措施如施肥等能产生积极的反应

(2)根基过滤技术

适用于根系过滤技术的植物,必须有较大的根系生物量,最好是须根植物

(3)植物固定技术

适用于固化污染土壤的理想植物,应该是一种能忍耐高含量的污染物、根系发达的多年绿叶植物

(4)植物刺激技术

(5)植物转化技术

植物修复技术的应用:1环境中重金属的去除

2环境中有机物的去除

3环境中放射性核素的去除

特殊教育导论重点

特殊教育导论重点 1特殊儿童的定义: 广义:一切的特殊儿童,智力超常和缺陷儿童. 狭义:又叫缺陷儿童或残疾儿童,不包括超常儿童和违法犯罪儿童。 身心发展与普通儿童有较大差异,在正常范围之外的儿童,或者说,是指与教育密切相关的 身心的某些指标异常或常态以外的儿童。 2.肢体残疾儿童:人的四肢残缺或四肢、躯干麻痹、畸形,导致i人体运动系统不同程度的功 能丧失或功能障碍。 3.个别教育计划:目前我国的教育条件下,教师为某个学生制定的旨在有效提高教育教学效 果的备课,上课的因材施教计划,或者简单的描述为是从个别差异出发的以满足儿童特殊需 要的个别教育需要为目的的教育教学措施或计划、 4.智力落后儿童定义:智力明显低下,适应性行为障碍。按智力落后程度,70—79临界。55—69为轻度,40—54为中度,25_39为重度,小于25为极度。 心理特点:1.感知觉—速度缓慢、范围狭隘,内容统一迟钝。 2记忆:目的性差,选择功能薄弱。 识记速度慢,保持效果差。 记忆直观形象贫乏,不稳定。 语言特点:出现晚,发展水平低,速度慢。缺乏连贯性,理解不准确。词意模糊,不能清楚的表达意思,即词不达意。 思维:1长期停留在直观形象阶段,抽象概括水平低。2思维刻板缺乏目的性和灵活性。3缺乏独立性和批判性。 个性:1情绪紧张压抑,消极沮丧或喜笑无常。2对他人多有敌意,自我观念消极。3缺乏自信和自制力。4兴趣单一,稳定性差。 5.早期干预定义:对残疾儿童在其有关症状出现的早期或出现前采取的预防医疗和教育等,目的在于最大限度的消除症状,促进正常发展。 6.特殊教育:对特殊儿童开展的、有目的的、旨在满足他们的一切教育需要的活动,这些活动既可能是增进特殊儿童的知识技能、影响特殊儿童的思想品德。增强特殊儿童的体质活动,也可能是改变或矫正他们的缺陷或行为的活动。 教育广义,有目的的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强人的体质活动,不论是有组织的还是无组织的,系统的或是零碎的,都是教育。狭义,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以便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相应的社会人的活动。 7.学习障碍儿童:学习障碍系一个统称学习异常的名词,包括在听、说、读、写、推理、数学等方面的获得和使用上出现明显困难者。这些困难不是由于感官缺陷、智力落后、严重学习困扰等造成,他们的智力接近正常或正常、正常以上。认为学习障碍是那些智力正常的在认知过程中出现异常的儿童。

环境生态学导论思考题

环境生态学导论 第一章绪论 P28思考题 2、举例说明你对人类活动与环境问题两者关系的看法。 参考: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以后,以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为主要特征的环境问题,呈现出形势继续严峻与人类社会的努力不断增强相交织攀升的状态。一方面,资源利用与环境保育的矛盾仍然是制约世界各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难点,长期积累的诸多全球性环境问题,如资源枯竭、全球气候变暖、自然生态系统功能退化以及突发性环境和生态灾害频发等还在继续发展;另一方面,人类正在用智慧,通过技术、管理和行为三个层面的整合,加大了解决自身生存、经济发展和环境保育三者间诸多矛盾的力度。 举例的话,就拿那些环境问题好了。比如,全球气候变暖。 4、简述环境生态学的学科任务。(P16) 答:研究生物圈系统和各支持系统在人类活动干扰下的演变过程、相互作用的机制和规律以及变化效应及危害,寻求受损生态系统和环境要素修复或重建的各种生态学措施。 5、举例说明你所熟悉的某个环境问题,并从生态学的视野阐述其危害作用过程、基本特征及你所思考的解决对策。 全球气候变暖,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矿物以生成能量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多种 温室气体,由于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的透过性,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也就是常说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全球变暖的后果,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生等,既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更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 解决对策,从衣、食、住、行等方面考虑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 3、你对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学意义是如何理解的? 维持平衡 4、简述光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 (一)光强的生态作用与生物的适应 ①光强对生物生长发育和形态建成的作用光照强度与植物细胞的增长和分化、体积的增长和质量的增加关系密切;光还能促进组织和器官的分化,制约着器官的生长发育速度,使植物各器官和组织保持发育上的正常比例。 ②光照强度和水生植物光的穿透性限制着植物在海洋中的分布,只有在海洋表层的透光带上部,植物的光合作用量才能大于呼吸量。 ③植物对光照强度的适应类型阳地植物和阴地植物 (二)光质的生态作用与生物的适应①植物的生长发育是在日光的全光谱照射下进行的,同时,不同光质对植物的光合作用、色素形成、向光性、形态建成的诱导等影响是不同的。 可见光对动植物生殖、体色变化、迁移、毛羽更换、生长及发育等都有影响。不可见光对生物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 (三)生物对光周期的适应日照长度的变化对动植物都有重要的生态作用。 ①植物分长日照植物和短日照植物。 ②日照长短和变化是许多动物进行迁移、生殖、换毛等生命活动最可靠的信号系统。 7、盐土和碱土有何区别?耐盐植物有哪几种适应盐土壤的方式? 盐土和碱土是所含可溶性盐的种类、pH以及土壤结构均不相同的两类土壤。 方式:①聚盐性植物细胞液浓度特别高,能吸收高浓度土壤中的水分

公需课——特殊教育测验答案()

◆关键是多选题。。。要看答案。。。 一、判断题(比较简单,正常判断都会答对) 1、一个听力损失90%以上的人,可以听到较大声的谈话。(5 分) □是 □否 2、去学习障碍具有内隐性,学习障碍是大脑功艺出现异常,大脑不趁直接观察到,人们直接观察的是学习成绩、行为特征。 □是 □否 3、若要鉴定一个学生为单纯的情绪障碍。还必须要排除智力因素,个体必须是智力正常。□是 □否 4、频率越高,人耳听到的声音音调也越高;频率越低,听到的声调也越低。 □是 □否 5、积极的面对情绪行为障碍学生问题挑战的关键是态度,即区别性接纳和同感关系的建立。□是 □否 6、智力障碍不是单独一种疾病,而是多种原因所致的综合征 □是 □否 7、因发育迟缓、神经系统的病变,或是骨关节系统的异常或残缺,而丧失其部份或全部的功能,导致在日常生活上,无论衣、食、住、行、教育与职业适应各方面发生困难者。就称为肢体障碍 □是 □否 8、我国对情绪与行为障碍的界定多从人格障碍出发,从情绪与行为两者之间的关系来讲,更倾向于从行为的外在表现来进行界定。 □是 □否 9、听随学生的教育目标只需适应他们特殊的教育需要,不需考虑一般少年儿童成长规律。□是 □否 10、家校合作对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起不到太大的作用 □是 □否 11、患有视野狭窄症的个体所看见的景象,就好像他们是透过长管子看东西似的 □是 □否 12、生活自理是一般儿童发育最早的人类技能,视觉障碍孩子没有大人的指导一样可以掌握□是 □否

13、运动障碍是肢体障碍者最主要的障碍表现,所有肢体障碍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运动功能障碍。()(5分) ? □是 □否 二、单选题(每题5 分。共1 题) 1 、自闭症最早是()学者发现的。(5 分) □Lenner □Rutter □Ltter □Green 2、肢体障碍的特征包括( 5 分) □心理障碍 □运动障碍 □大小便控制受限 □运动障碍、大小便控制受限、心理障碍和其他障碍 3、学校无障碍物理环填的建设不包括: □校园的物理环境 □课室的物理环境 □教学的物理环境 □学伴团队合作环境 4、学习障碍者都存在 □特殊面容 □品德行为问题 □智力结构不平衡 □用药需要 5、学习障碍儿童干预训练的发展趋势呈现出从单一技术干预到()干预 □多项 □综合 □针对性 □早期 6、情绪与行为障碍的成因包括有 □生理因素 □心理因素 □社会因素 □认知能力 7、某学校一年级新生李某,进行入学体检时根据国际卫生组织规定标准,侧得两眼裸眼视力分别为:0.05 与0. 1 (5 分) □视力正常 □一级低视力 □二级低视力 □二级盲

《特殊教育概论》试题答卷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在教育诊断中,可作为筛选工具使用的是() A、画人测验 B、麦卡锡儿童智力量表 C、中国比内智力量表 D、韦氏量表 2.国家教委《关于开展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的试行办法》发布的时间是() A、1986年 B、1988年 C、1992年 D、1994年 3.资源教室的方案要求:特殊学生到资源教室接受辅导的时间同在普通班学习的时间相比是() A、大部分时间在普通班 B、大部分时间在资源教室 C、时间相等 D、由资源教师确定 4.“资源教室方案在为特殊学生提供服务时,要以学生的整体发展为主,而不止考虑学生残障的补偿”。这句话体现了资源教室的服务应符合() A、支持性 B、个别性 C、统合性 D、暂时性 5.合作学习要求,每个异质性小组的人数为() A、2-3名 B、2-4名 C、2-5名 D、2-6名 6.让普通学生戴上涂有凡士林的眼睛看东西,这是一种() A、合作学习 B、伙伴教学 C、体验性学习 D、个别化教学 7.学习困难学生与弱智学生之间最明显的区别之一是() A、年龄 B、智力水平 C、体力 D、个性特点 8.先天愚型最普遍的情形是() A、第21对染色体异常C、第23对染色体异常 B、第22对染色体异常D、第20对染色体异常 9.按照我国弱智分级标准,“二级智力残疾”属于() A、轻度 B、中度 C、重度 D、极重度 10.智力残疾定义中所说的“智力发育期”指的是() A、3岁以前 B、6岁以前 C、12岁前 D、18岁以前 11.苯丙酮尿症的致病原因是() A、基因突变 B、缺氧 C、德国风疹 D、有害物质的影响 12.弱智儿童记忆缺陷主要表现在() A、感觉记忆 B、短时记忆 C、长时记忆 D、以上都是 13.日常交谈最常用的声音频率是() A、500-1000HzC、500-3000Hz B、500-2000HzD、500-4000Hz 14.将“五(wu)”读成“胡(hu),是构音障碍中的”() A、替代现象 B、省略现象 C、扭曲现象 D、添加现象 15.使用假声说话是属于() A、构音问题 B、音调问题(声音高低失常、假声、破裂声) C、音量问题(声音强弱不当)) D、音质问题(声音特征奇特,气息声、嘶哑声、鼻音过多、缺乏鼻音) E、音变异常(声音高低强弱变化异乎寻常) 16.“失去知觉、虚脱、全身惊厥”意味着癫痫的() A、小发作 B、大发作 C、精神运动性发作 D、以上都不对 17.在下列各种运动项目中容易引起哮喘发作的运动是() A、长跑 B、短跑 C、体操 D、体操 18.癫痫发作持续时间为3秒-30秒的是() A、小发作 B、大发作 C、精神运动性发作 D、以上都不是 19.随班就读学生的入学,必须经由() A、由班主任老师决定 B、由学校决定 C、须经父母或儿童监护人同意 D、由学生本人决定 20.一般在普通班,每班可以有随班就读学生() A、0-1人,最多不超过2个 B、1-2人,最多不超过3人

环境生态学导论复习资料

概念: 1.环境生态学:研究认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的变化机制、规律和对人类的反效应,寻求受损生态系统恢复、重建和保护对策的科学。即运用生态学的理论,阐明人与环境间相互作用的机制和效应以及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途径的科学。 2.生态学:研究有机体与其周围环境—包括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3.生态系统服务:是指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所形成的及所谓吃的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与效用。生态系统服务一般是指生命支持功能(如净化、循环、再生等),而不包括生态系统功能和生态系统提供的产品。 4.生态足迹:指对能够持续地提供资源或消纳废物的具有生物生产力的地域空间的占用。 5.显著实物型直接价值:以生物资源提供给人类的直接产品的形式出现,非显著实物型直接价值体现生物多样性为人类所提供的服务。 6.绿色国民经济账户:将资源和环境损失引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即在GDP中扣除由于经济增长造成的自然资源消耗、生态环境破坏的直接经济损失,以及为恢复生态平衡、晚会资源损失而必须支付的经济投资,初步形成了环境与经济综合核算体系,被称为绿色“国民经济账户” 7..景观生态学:研究某一景观中生物群落之间错综复杂的因果反馈关系的科学。 8.结构:即指空间单元的特殊配置,通常与空间结构或斑块结构同义。 9.连接度:一个景观内一种生境或覆盖类型的空间连续性。 10.廊道:指与其两侧相邻区域有差异的相对呈狭长形的一种特殊景观类型。 11..边缘:一般指一个生态系统或覆盖类型的周边部分,其内部的环境条件可能与该生态系统的内部区域有一定的差异;有时也用于表示在一个景观中不同覆盖类型间邻接宽度的计量。 12.破碎化:一个生境或覆盖类型的破碎为更小的,不相连的小块。 13.异质性:包含不同景观要素的性质或状态。 14.基质:在景观中的本底覆盖类型,通常具有高覆盖率和高连接度;并不是所有的景观中都可以划分出确定的基质。 15.斑块:在性质或外貌上不同于周围单元的块状区域。斑块在本底中即所谓的孔隙度。 16.尺度:对象或过程的时空维度,具有粒度和幅度的特征。 17.边缘效应:指斑块边缘部分由于受外围影响而表现出与斑块中心部分不同的生态学特征的现象。 18.复合种群:由空间上彼此隔离,而在功能上又相互联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亚种群或局部种群组成的种群斑块系统。 19.干扰:群落外部不连续存在、间断发生的因子的突然作用或连续存在因子的超“正常”范围的波动,这种作用或波动能引起有机体、种群或群落发生全部或部分明显变化,使其结构和功能受到损害或发生改变。 20.临界阈现象:当介质密度达到某一临界密度时,渗透物突然能够从介质的一端到达另一端,这种因为影响因子或环境条件达到某一阈值而发生的从一种状态过渡到另一种截然不同状态的过程被称为临界阈现象。 21.干扰:群落外部不连续存在、间断发生的因子的突然作用或连续存在因子超“正常”范围波动,这种作用或波动能引起有机体、种群或群落发生全部或部分明显变化,使其结构和功能受到损害或发生改变。 22.退化生态系统:在一定时空背景下,生态系统受到自然因素、认为因素或二者共同干扰下,使生态系统的某些要素或系统整体发生不利于生物和人类生存要求的量变和质变,系统

读《特殊教育导论》有感

读《特殊教育导论》有感 从一个不谙世事的毛头小子,到参加十几年的特殊教育工作的今天,回顾一下,曾经的风风雨雨,感慨颇多,对特殊教育的理解也更加深刻。 一、特殊教育的产生 特殊教育的产生落后于普通教育上千年,这其中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和人们意识观念上的原因。幸运的是人类始终是在朝着创造科学、文明的方向前进着,特殊教育正是在这种进步中诞生和发展起来了。在短短200多年的发展,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中国是世界上有特殊教育需要的人数最多的国家,也正在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上最大的由特殊教育机构和普通教育机构共同组成的特殊教育体系。中国的特殊教育已经成为世界特殊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特殊教育的对象很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在我国特殊教育界所指的特殊教育对象是狭义概念的特殊教育对象,通常称为‘残疾人’、‘残疾学生’。残疾人包括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和其他残疾的人。我国各类残疾儿童占残疾儿童总数的比例大小一次为:智力残疾儿童占65.96%,听力残疾儿童占10.58%,综合残疾儿童占9.87%,肢体残疾儿童占7.58%,单纯语言障碍儿童占3.54%,视力残疾儿童占2.22%,精神残疾儿童占0.17%。 二、我国残疾儿童少年分布方面的主要特点

1987年我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反映出我国残疾儿童在分布方面有如下一些主要特点: 1.男性残疾儿童多于女性。当时抽样定性的残疾儿童,男性大约多于女性四分之一,性别比达到124.87:100。男孩的残疾定性率为28.5‰,女孩的定性率为24.5‰,即每千名男孩中有残疾儿童28.5人,每千名女孩中有残疾儿童24.5人。按此比例推算,目前我国男性残疾儿童约有510多万,女性残疾儿童约有420多万。 2.残疾儿童人数和定性率随年龄递增。调查显示:残疾儿童人数4岁组超过500,7岁组超过1000;残疾儿童定性率4岁组接近2%,7岁组接近3%,1岁组接近 3.5%。这些数据符合生活实际。除先天因素外,婴幼儿由于处在家长的细心呵护下意外致残的风险较少,残疾的数量相对较少;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独立活动的机会和范围扩大,因病因伤致残的风险同时增加,某些先天遗传的问题也暴露出来,因而残疾儿童人数和定性率随年龄呈现增加的趋势。这种趋势也反映在学龄期残疾儿童数量占残疾儿童总数的76.5%,而学前期残疾儿童占残疾儿童总数的23.5%,普及特殊义务教育的任务相当严峻。 3.乡村残疾儿童显著多于城市。我国残疾儿童的分布明显表现出城乡差异。残疾儿童占总人口的比例,城市约为3‰,城镇约为6‰,乡村约为9‰。这种差异反映在残疾儿童数量的城乡构成上,城市残疾儿童占残疾儿童总数的 4.9%,城镇占13.5%,乡村占81.7%。可见,我国三分之二以上的残疾儿童分布在广大的农村地区,所以普及特殊义务教育

心理学导论名词解释

普心精华背诵手册一(名词解释版) 第一章绪论 一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心理过程&个性)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现象的规律 1心理活动过程(规律和共同性"心理过程 心理活动过程包括三个过程:1)认识过程(知)指人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或是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是人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的反映客观事物特性与联系的最基本的心理活动。感觉,知觉,记忆,思维, 想象2).情绪情感过程3)意志过程(意)指人自觉的确定目标克服内部和外部的困难并力求实现目标的心里活动。从内到外 2个性心理特征/个性(独特性导致差异性) 1)个性心理倾向性/个性倾向性:指人所具有的意识倾向,它是个人心理活动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总和。2)个性心理特征:I.能力II.气质III ?性格指区别于他人在不同环境中表现出表现出一贯的稳定的行为模式的心理特征。集中反映了人的心理面貌的差异。 认知过程:指人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或是对信息加工的过程,是人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的反映客观 事物特征与联系的最基本心理活动。 意志过程:指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身物质和精神上的需要而产生的主观体验,它反映的是客观事物同 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 观察法:指在自然情景中或预先设置的情景中对人的行为进行有系统的地观察记录而后分析以期获得其心理活动产生和发展规律的方法。 心理测量法:指用标准化量表对个体心理特征进行量化的研究方法。通常用来确定被试者某些心理品质的存在水平。个案法:

第二章生理部分 1、神经元:又称神经细胞,使神经系统结构和机能的单位,其基本功能是接收和传递信息。 2、突触:一个神经元和另一个神经元彼此接触的部位叫突触,它是神经元在机能上发生联系的部位,使信息传递和整合的关键。 3、操作条件反射:p57通过动物自己的某种活动、某种操作才能得到强化而形成的条件反射。 经典条件反射:p37 4、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发生的规律性反应。 5、反射弧: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 6、非条件反射:是机体在种系发展过程中形成而遗传下来的反射。 7、条件反射:是非条件反射基础上建立的,是暂时性的神经联系。 & 感觉适应:是感觉系统对连续无变化的刺激反应减少的倾向。 9、全或无法则:刺激达到一定的强度,神经元则产生一个完全的反应,达不到一定的强度则不反英,她并不随刺激的强弱而改变。 10、动力定型:指本来有一系列刺激引起的一系列反应,经训练巩固后,刺激系列的第一个刺激一出现, 反映系列就依次出现的现象。 11、扩散:一定条件下兴奋与抑制在大脑皮层某一部分产生后并不停留在原发点,而向周围皮层蔓延传播, 使得周围部分也产生同样的神经过程。 12、集中:兴奋与抑制的过程从扩散开的皮层区域向原发部位靠拢的现象。 13、互相诱惑:大脑皮层上的一种神经过程引起或加强另一种与之相反的神经过程。 14、条件性抑制:内抑制,是在后天一定条件下逐渐习得,有消退抑制和分化抑制。 15、非条件抑制:是机体生来具有的先天性抑制,包括外抑制和超限抑制。 16、第一信号系统:用具体事物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 17、第二信号系统:用语词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

特殊教育概论教学辅导

国家开放大学浙江分部纪雪聪2016年9月 (第三章、第四章) 第三章特殊教育诊断与安置 学习目标:了解特殊教育的诊断评估;掌握特殊教育诊断评估的内容、方法;了解特殊教育安置的形式;能根据个案特点和需求做出适当的安置。 教学重点与难点:根据个案特点和需求做出适当的安置 本章主要内容:特殊教育诊断是对具有显着个别差异的学生在接受特殊教育中进行心理特点、教育需求和成效的测评与分析,为作出相关的教育看决策提供依据。 特殊教育诊断分为安置诊断与教育诊断。安置诊断为教育安置决策提供依据,教育诊断为拟定与实施个别化教育计划提供依据。 教育安置就是特殊儿童入学招生的过程,由于特殊儿童具有显着的个体差异,通过安置诊断,客观、充分地了解儿童的身心特点及其形成原因,分析儿童的教育优势及问题,预测未来发展状况,提出合理的教育安置。 我国的特殊教育安置目前有四种形式,第一种是融合教育安置(含随班就读)、特殊教育班级安置、特殊教育学校安置和送教上门。这四种教育安置,前面的受限制少,越往后面的安置形式受限制越大,因此,在安置中应该尽力将儿童安置在受限制少的教育形态中。 在教育安置的基础上,为每个具有显着差异的儿童建立个人档案(简称“个案”),个案是后续建立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基础。个案的主要内容包括:(1)儿童的基本情况;(2)儿童安置诊断的资料,对儿童教育安置测评的相关资料;(3)儿童的过往的病历和相关记录;(4)儿童情况的综合分析和记录的各种资料,安置的建议和安置形式的记载等。 一、特殊教育诊断 特殊教育诊断的含义 分析研判影响特殊需要儿童在学习、生活、适应社会过程中产生的生理发展、心理特点、学习过程与行为表现,以及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可能出现的后果,对教育安置、教育过程、教育策略与方法、教育成效作出评价。

环境生态学导论思考题答案

第一章 1.阐述你对生态圈各圈层关系的认识 生态圈由生物圈和生命支持系统组成,包括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能量。大气圈是动植物最直接的生命系统,没有大气圈提供氧气和CO2,无法进行氧循环和碳循环;水循环通过大气圈运动而实现的,大气环流还调节了气候,使之较适合生物生存。水圈中水是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水循环保证地球水量的动态平衡。岩石圈的表层即土壤层,是一个特殊的生命子系统,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初级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 2.举例说明你对人类活动与环境问题两者关系的看法 参考: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以后,以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为主要特征的环境问题,呈现出形势继续严峻与人类社会的努力不断增强相交织攀升的状态。一方面,资源利用与环境保育的矛盾仍然是制约世界各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难点,长期积累的诸多全球性环境问题,如资源枯竭、全球气候变暖、自然生态系统功能退化以及突发性环境和生态灾害频发等还在继续发展;另一方面,人类正在用智慧,通过技术、管理和行为三个层面的整合,加大了解决自身生存、经济发展和环境保育三者间诸多矛盾的力度。 举例的话,就拿那些环境问题好了。比如,全球气候变暖。 3.你认为环境生态学与经典生态学有何不同? 4.简述环境生态学的学科任务。 研究生物圈系统和各支持系统在人类活动干扰下的演变过程、相互作用的机制和规律以及变化效应及危害,寻求受损生态系统和环境要素修复或重建的各种生态学措施。

第二章 3.你对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学意义是如何理解的? ①生物量和生产力的形成;②土壤结构、养分代谢和分解过程;③系统中水分的分布、循环和平衡;④景观结构与性质;⑤系统中物种的相互作用与关系。 5.请举例说明“有效积温法则”在农业生产和虫害防治中的作用? 有效积温法则: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从环境中摄取一定的热量才能完成某一阶段的发育。而且某一特定的生物类别各发育阶段所需的总热量是一个常数 8.环境因子生态作用的一般规律包括哪几个方面。 (一)环境因子与生态因子:生态因子和环境因子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环境因子具有综合性和可调剂性,它包括生物有机体以外所有的环境要素。而生态因子更侧重于环境要素中对生物起作用的部分。 (二)环境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①环境因子的综合作用;②主导因子及特点;③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④环境因子作用的阶段性;⑤环境因子的不可代替性和补偿作用。 (三)环境因子的限制性作用。

特殊教育学必读书目

特殊教育学必读书目 《新教育之梦》(朱永新)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7月版 2.《苏霍姆林斯基选集》[苏]苏霍姆林斯基著译者:蔡汀王义高祖晶主编,科学出版社出版,2001年8月. 3.《教育的经济价值》【美】舒尔茨著《教育的经济价值》,吉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4.《终身教育引论》[法]保罗?郎格朗《终身教育引论》,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出版,1985年版.?? 5.《明日之学校》(杜威著,赵祥麟、王承绪编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年1月第一版) 6.《民主主义与教育》(写于1916),[美]杜威,王承绪译,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0年10月第1版 7.《教育和美好的生活》杨汉麟译,作者:(英)伯特兰.罗素出版社: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6月 8.《学习,别听学校的》(德国,菲拉.费.毕尔肯比尔著,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年9月 9.《西方教育学名著提要》单中惠杨汉麟主编,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2000年12月. 10.《西方心理学名著提要》主杨鑫辉主编,江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12月. 11.为了21世纪的教育――问题与发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写,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12.《全球化与后现代教育学》[加]大卫》杰弗里.史密斯著,郭洋生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 13.《世界教育思想地图》檀传宝主编,福建教育出版社2011 14.《教育为何是无用的》丹尼尔.科顿姆著,仇蓓玲卫馨译,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5年9月 15.《社会科学的哲学》张庆熊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1年10月 16.《特殊教育导论》Daniel, Kauffman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7.《特殊需要儿童教育导论》休厄德、肖非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04出版) 18.《中国特殊教育基础》陈云英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01出版)19.《特殊教育哲学基础》方俊明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05出版)20.《特殊教育基础》盛永进 21. 言语治疗学:康复治疗学专业李胜利华夏出版社2007-06出版 杂志: 《中国特殊教育》《现代特殊教育》《教育研究》《教育学报》

《心理学导论》黄希庭—复习资料

《心理学导论》黄希庭—复习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心理学的性质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2、1879年,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研究人的意识经验,从此心理学从哲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冯特因此被誉为“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旗手”。 3、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哪些方面?其研究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心理现象。主要研究人的心理现象,也研究动物的心理现象,既研究个体的心理现象,也研究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基本任务是探索心理现象的本性、规律、机制和事实。对象:正常成年人领域:个人现象:最一般最普遍的规律性质:静态的角度 4、分类: 心理过程:通常把认识活动、情绪活动和意志活动统称为心理过程。(认知、情感、动机)心理状态:心理活动在一段时间里会出现相对稳定的持续状态。(心境、灵感) 心理特征:指一个人的心理过程进行时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特点。(能力、气质、性格)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联系密切,作为一个整体存在。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是在心理过程中形成和表现出来的。心理过程的进行,受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的影响。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转化。 5、阐述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步骤。 (一)选择课题和提出假说(二)设计研究方案(三)搜集资料(四)整理与分析资料(五)解释结果和检验假说 第二节心理学研究的方法 一(一)描述研究 1、个案研究2、调查法(问卷调查、晤谈法)3、自然观察法(二)相关研究 (三)实验研究(自变量、因变量、控制变量)1、教育实验2、实验室实验 二科学性的标准㈠可复制性㈡可证伪性㈢系统性 三心理学研究设计的基本原则 (一)可公开检验原则 (二)主客观资料科学整合原则 刺激变量:是指能够引起机体反应的刺激特征。 机体变量:是指个体自身的特征。 反应变量:是指刺激引起在行为上发生变化的反应种类和特征。 (三)人文关怀原则 四当代心理学的特点 (一)多种研究取向的综合(生物学、行为、认知、社会文化、心理动力学取向)

特殊教育导论复习资料

特殊教育导论复习资料 13特教朴莹芳 第一章 1.特殊教育: 是根据特殊儿童的身心特点和教育需要,采用一般或者特殊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最大限度的发挥教育者的潜能,使他们增长知识,获得技能,拥有良好品德,提高适应能力的一种教育。 2.特殊教育学: 是研究特殊教育现象和内在规律的科学。 3.特殊教育对象: 是由于不同方面的原因而必须接受特殊教育的儿童,或者称为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 4.特殊教育的意义: (1)发展特殊教育,能更好的体现教育平等的权利; (2)发展特殊教育,能促进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 (3)发展特殊教育,能是残疾儿童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4)发展特殊教育,能更好的对儿童进行因材施教; (5)发展特殊教育,有利于提高教育的整体水平; 5.特殊教育的原则: (1)早期教育原则,即应尽早的抓紧时机,对特殊儿童进行早期诊断、早期教育和早期干预与训练,保护残余感官能力,抓住教育和训练的“关键期”; (2)补偿教育原则,即在特殊教育过程中,要针对特殊儿童的身心特点,用健全的器官来代替缺损组织的器官; (3)个别化教育原则:即根据儿童身心发展水平,制定个别化的教育、教学方案和采取个别化教育、个别化训练和个别化辅导的方法,这是量力性教育原则在特殊教育中的体现;(4)系统教育原则:即从家庭、学校、社会等几个方面,从教育预防、教育诊断、教育训练、劳动就业这几个环节来统筹安排特殊教育,巩固特殊教育的成果,使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相结合,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 6.特殊教育的过程: (1)教育预防 (2)教育诊断 (3)教育训练 (4)就业培训 第二章 1.外国特殊教育兴起,主要是盲聋弱智教育的产生: (1)1760年法国列斯贝在巴黎创办第一所聋校,他也是手语创始人 英国布雷渥在英格兰创办第一所聋校 1817年美国加劳德特在哈特沃特创办第一所聋校 (2)1784年法国霍维(阿羽依)在巴黎创办第一所盲校 1832年美国盲人疗养院 布莱尔点字触摸文字 (3)伊塔法国智力儿童教育 2.《萨拉曼卡宣言》内容: (1)每个儿童都应享有接受良好的基础教育的基本教育

环境生态学导论-思考题答案汇编

学习-----好资料 第一章 1.阐述你对生态圈各圈层关系的认识 生态圈由生物圈和生命支持系统组成,包括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能量。大气圈是动植物最直接的生命系统,没有大气圈提供氧气和CO2,无法进行氧循环和碳循环;水循环通过大气圈运动而实现的,大气环流还调节了气候,使之较适合生物生存。水圈中水是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水循环保证地球水量的动态平衡。岩石圈的表层即土壤层,是一个特殊的生命子系统,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初级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 2.举例说明你对人类活动与环境问题两者关系的看法 参考: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以后,以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为主要特征的环境问题,呈现出形势继续严峻与人类社会的努力不断增强相交织攀升的状态。一方面,资源利用与环境保育的矛盾仍然是制约世界各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难点,长期积累的诸多全球性环境问题,如资源枯竭、全球气候变暖、自然生态系统功能退化以及突发性环境和生态灾害频发等还在继续发展;另一方面,人类正在用智慧,通过技术、管理和行为三个层面的整合,加大了解决自身生存、经济发展和环境保育三者间诸多矛盾的力度。 举例的话,就拿那些环境问题好了。比如,全球气候变暖。 3.你认为环境生态学与经典生态学有何不同?

4.简述环境生态学的学科任务。 研究生物圈系统和各支持系统在人类活动干扰下的演变过程、相互作用的机制和规律以及变化效应及危害,寻求受损生态系统和环境要素修复或重建的各种生态学措施。 更多精品文档. 学习-----好资料 第二章 3.你对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学意义是如何理解的? ①生物量和生产力的形成;②土壤结构、养分代谢和分解过程;③系统中水分的分布、循环和平衡;④景观结构与性质;⑤系统中物种的相互作用与关系。 5.请举例说明“有效积温法则”在农业生产和虫害防治中的作用? 有效积温法则: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从环境中摄取一定的热量才能完成某一阶段的发育。而且某一特定的生物类别各发育阶段所需的总热量是一个常数 8.环境因子生态作用的一般规律包括哪几个方面。 (一)环境因子与生态因子:生态因子和环境因子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环境因子具有综合性和可调剂性,它包括生物有机体以外所有的环境要素。而生态因子更侧重于环境要素中对生物起作用的部分。 (二)环境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①环境因子的综合作用;②主导因子及特点;③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④环境因子作用的阶段性;⑤环境因子的不可代替性和补偿作用。

心理学导论复习第二版

一、单项选择题 3.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使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科学的年代是1879年 5. 神经系统的基本机构与功能单元是神经元 6.大脑皮层上的枕叶是(视觉)中枢。 7.下列选项属于第二信号系统的是(谈梅生津)。 8.下列选项属于无条件反射是(含梅流延)。 9.刚刚能够引起同类感觉之间最小差异量的是(差别感觉阈限)。 10.用红笔划出书中重点是利用了知觉的(选择性)特性。 11.教师在上课时,既能熟练地做到眼、耳、手并用的注意特性是(注意分配)。又称时间共享 13.先前学习与记忆的材料对后继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是(前摄抑制干扰)。 14.人脑对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的反映是(表象B )。 15.构成人类知识基本成分的思维形式是(概念D )。 1.人的心理特征包括(气质、性格和能力D) 4.属于机能主义理论的心理学家是(詹姆斯D ) 5. 神经元之间相互联系的基本生理机制是(突触D ) 6.大脑皮层上的顶叶是(D感觉运动)中枢。 8.下列选项属于第一信号系统的是(望梅止渴C )。 11.司机在开车时,能熟练地做到眼、耳、手、脚并用的注意品质是(注意分配B )。 13.后学习与记忆的学习对先前学习与记忆材料的干扰作用是(倒摄抑制干扰C )。 14.人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是(记忆C)。 15.人脑对客观事物概括的间接的反映是(思维C )。 1.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是(知觉C ) 3.有预定识记目的并能运用有效识记方法的识记是(有意识记C ) 4.对人类记忆和遗忘现象进行实验研究的创始人是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B ) 6.从认知心理学的观点来看,问题解决是指一系列有目的指向性的(认识操作A )过程。

心理学导论复习重点之情绪毙考题

心理学导论复习重点之情绪 第十章  情绪 一、情绪和情感的概述 (一)情绪和情感的含义 1.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主观体验和相应的行为反应,它反映的是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的关系。 情绪和情感的定义中包含了以下四个内容:①情绪和情感是以需要为中介的心理活动;②情绪和情感是个体的主观体验或感受;③情绪和情感都有其外部的表现(即表情);④情绪和情感都伴有生理上的变化。 主观体验是个体对不同情绪状态的自我感受。每种情绪有不同的主观体验,它们代表了人的不同感受,如快乐还是痛苦等,构成了情绪的心理内容。 表情是在情绪状态发生时身体各部分答动作量化形式,包括面部表情、姿态表情和语调表情。 生理唤醒是指情绪产生的生理反应。它涉及广泛的神经结构,如中枢神经系统的脑干、中央灰质、丘脑、杏仁核、下丘脑、蓝斑、松果体、前额皮层,及外周神经系统和内、外分泌腺等。 人们在情绪状态下,能自我觉知,但是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因为主控情绪的植物性神经系统一般不受个人意志所控制。测谎仪就是根据情绪状态下个人不能控制其生理变化的原理来设计的。测谎仪主要测量呼吸、汗腺及心跳等个体不能自行控制的反应。 2.情绪的维度及其两级性 情绪的维度是说情绪所具有的特性,即它的动力性、激动性、强度和紧张度。这些特性的变化都呈现出两极对立的状态,例如有爱就有恨,有喜就有悲等等,这就是情绪的两极对立的特性。

情绪的动力性有增力(提高人的活力)和减力(降低人的活力)的两极;激动度有激动与平静的两极;强度有强和弱的两极;紧张度有紧张和轻松的两极。 (二)情绪和情感的功能 1.适应功能:情绪和情感是有机体生存、发展和适应环境的手段,如动物遇到危险时产生怕的呼救,就是动物求生的一种手段。 2.动机功能:情绪和情感构成一个基本的动机系统,它可以驱动有机体从事活动,提高人的活动的效率。赫布认为唤醒水平和绩效之间存在着倒U型曲线的关系。 3.组织功能:情绪和情感对其他心理活动具有组织的作用,表现在,积极的情绪和情感活动起着协调和促进的作用,消极的情绪和情感对活动起着瓦解和破坏的作用; 4.信号功能:情绪和情感在人际间具有传递信息,沟通思想的功能。这种功能是通过表情来实现的。 (三)情绪和情感的关系 1.情绪和情感的区别 (1)情绪主要指的是感情的过程,是个体需要与情景相互作用的过程,也即脑的神经机制活动的过程。因此,它是人和动物都具有的。它还具有明显的情景性和易变性,只要引起情绪的情景发生了变化,情绪会很快地变化。情绪具有激动性,它会伴随着明显的生理变化。 (2)情感主要是指那些具有稳定的、深刻的议会意义的感情,它具有显著的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如对祖国的热爱,对敌人的仇恨,对美的欣赏,对丑的厌恶等。 2.情绪和情感的联系:情绪和情感是同一心理现象的两个不同的方面,因而又具有密切的联系。 (1)情感是通过情绪来表达的,我们会为祖国取得的成就而欢欣鼓舞,也会为祖国受到侵略

特殊教育概论复习整理

特殊教育概论复习整理 1.特殊儿童 广义:是指与正常儿童在各方面有显著差异的各类儿童。这些差异表现在智力、感官能力、情绪和行为发展、身体和语言等方面,它既包括发展上低于正常的儿童,也包括高于正常发展的儿童以及有轻微违法犯罪的儿童。 狭义:专指残疾儿童,即身心发展上有各种缺陷的儿童。 2.残疾儿童: 是指身心发展上有各种缺陷的儿童,又称“缺陷儿童”或“障碍儿童”。 3.特殊教育需要儿童:是指因个体差异而有各种不同的特殊教育要求的儿童。 4.美国残疾人教育法的分类:(13类) (1)学习障碍;(2)言语或语言障碍;(3)智力障碍; (4)情绪障碍;(5)多重障碍;(6)听觉障碍; (7)肢体障碍;(8)其他健康障碍;(9)视觉障碍;(10)自闭症; (11)聋---盲;(12)外伤性脑损伤;(13)发展迟缓 5.个体间差异:是指不同个体之间智力、能力、个性、兴趣等心里特性方面的差异。 个体内差异:是指同一个体内部内在能力发展的不平衡。 6. 特殊教育:它是使用一般的或经过特别设计的课程、教材、教法和教学组织形式以及教学设备,对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进行旨在达到一般或特殊培养目标的教育。 特殊教育的对象包括三类残疾儿童:智力残疾、听力残疾以及视力残疾。 7.1555年前后,西班牙修道士庞塞-----最早从事特殊教育尝试。 1620年,西班牙人波内特-----第一本关于聋人个别化教育的著作。 美国的聋教育开始于加劳德特。 盲校:::1784年,法国慈善家霍维在巴黎建立了第一所盲校。 1829年,美国医生豪威建立了美国第一所盲校(现帕金斯盲校) 法国人布莱尔(霍维的学生)布莱尔盲文系统 智力障碍:::法国精神病医生伊塔德被誉为“特殊教育之父” 法国精神病医生赛甘(伊塔德学生),1839年,他创立了第一所智力障碍教育学校。1846年,他出版了《智力障碍以及其他障碍儿童的精神治疗、卫生保健和 教育》。 8.视觉:1870年,英国传教士威廉.穆瑞,初创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套中文盲字系统----“康 熙盲字”,又称“瞽目通文”。 1887年,美国传教士查尔斯-米尔斯夫妇在山东登州创建了中国第一所聋哑学校“登州启喑学馆”(现烟台市聋哑中心学校) 1916年,实业家张謇在苏州南通创办了南通盲哑学校,这是中国人自办的最早的特殊学校之一。 1927年,中国第一所公里盲聋教育机构是南京市盲哑学校(现南京市聋人学校和南京市盲童学校)。。设盲、哑两科。 9.生态学模式:个体是在真实、自然的社会环境中成长、发展的。 生态学的方法不仅仅应致力于改善儿童自身的学习和行为,而且要强调改善 儿童周围的环境。 家庭是儿童成长中最重要的生态环境。 10.《萨拉曼卡宣言》内容:P25 11.全纳教育:全纳教育应该在教育的过程中满足所有儿童的需要,学校必须无条件地接收学

《心理学导论(第二版)》黄希庭-练习题【全】

《心理学导论(第二版)》黄希庭 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题 1.从个体心理的动态-稳态维度,人的复杂心理系统可以区分出、和。 2.心理学研究的行为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如写字、看电视等,称为;另一类是如知觉、注意、欲望、意愿等。 3.心理学的科学性表现在,,三个基本特征上。 4.心理学的科学研究在探寻心理与行为知识的过程中大多都遵循,,三项基本原则。 5.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很多。可以把这些方法大致分为,,三大类。 二、选择题 1.心理学研究的基本程序是() A.选题和提出假说 B.设计研究方案 C.收集资料,整理与分析资料 D解释结果和检验假设 2.心理学家对心理现象进行系统实证研究的范围很广,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A.描述心理事件 B.揭示心理规律 C.探明心理结构 D.确定心理机能 3.下列哪些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属于描述研究()。 A.自然观察法 B.调查法 C.个案法 D.实验法 4.变量指在量上或质上可以有变异的因素或特征。心理学研究的问题虽然很多,但它都要涉及()变量及其相互关系。 A.刺激变量 B.中介变量 C.反应变量 D.机体变量 5.相关法是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之一,从相关系数可以了解到变量之间相互联系的()。 A.变量的因果关系 B.负相关 C.相关的强度 D.正相关 三、名词解释 1.认知过程 2.意志过程 3.心理状态 4.心理特征 5.心理结构 四、简答题 1. 什么是操作性定义(operational definition)? 2. 什么是主客观资料科学整合的原则? 3. 什么是刺激变量,它有哪些形式? 4. 什么是机体变量,它有哪些特征? 5. 什么是实验法? 五、分析题 1. 采用自然观察法研究心理学问题时可能遇到哪些困难? 2. 调查法是以提问题的方式,要求被调查者就某个或某些问题回答自己的想法。可分为问卷调查和访问调查两种方式,他们各有什么优缺点? 3. 分析相关与因果之间的关系。 4. 在心理学中,相关研究与实验法在试图建立变量之间关系的问题上有什么不同? 5. 分析实验法的优缺点。 六、论述题 1. 试对个体心理现象进行分析? 2. 怎样理解心理学是一门科学? 3. 怎样才能做到使心理学的知识可以公开接受检验?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