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作用于消化系统的药物

作用于消化系统的药物

作用于消化系统的药物
作用于消化系统的药物

作用于消化系统的药物

1、抗酸药

1、作用靶点:胃

2、代表药:碳酸钙、氧化镁、氢氧化镁、三硅酸镁、氢氧化铝、

碳酸氢钠

3、药理作用:口服后在胃内直接中和胃酸,降低胃内容物的酸

度,降低胃蛋白酶活力,以缓解胃酸、胃蛋白酶对胃、十二指

肠黏膜的侵蚀、刺激,缓解疼痛和促进溃疡面愈合。个别抗酸

药(氢氧化钠铝、三硅酸镁等)还能形成胶状保护膜,覆盖于

溃疡面和胃黏膜,呈保护作用。

2、抑制胃酸分泌药

1、H2受体阻断药

1)作用靶点:H2受体

2)代表药: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尼扎替丁、罗沙替丁

3)药理作用:通过竞争性阻断胃壁细胞H2受体而抑制胃酸分泌

4)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首选。

2、H+—k+—ATP酶抑制药(质子泵抑制药)

1)作用靶点:H+—K+—ATP酶上的巯基。

2)代表药: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雷贝拉唑

3)药理作用:进入壁细胞分泌小管并在酸性(PH≤4)环境中转化为次磺酸和留磺酰胺,后者与H+—K+—ATP酶上的巯基不可

逆地结合,使质子泵失活,抑制胃酸分泌。同时能减少胃蛋

白酶的分泌,抗幽门螺杆菌。

4)目前应用最广的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

3、M胆碱受体阻断药和促胃液素受体阻断药

1)M1受体阻断药哌仑西平、替仑西平等能抑制胃酸分泌,但由于该类药物一般治疗剂量对胃酸分泌的抑制作用较弱,增加

剂量不良反应较多,现已少用于消化性溃疡的治疗2)促胃液素受体阻断药(丙谷胺)

作用靶点:促胃液素受体

药理作用:化学结构与促胃液素相似,可竞争性阻断促胃液素受体,减少胃酸分泌,同时对胃黏膜有保护和促进溃疡愈合作用

3、粘膜保护药

1、作用靶点:胃黏膜,十二指肠黏膜

药物类型代表药药理作用

抗胆碱药东莨菪碱防治晕动症和内耳眩晕症

抗组胺药苯海拉明、茶

苯海明、异丙

嗪常用于晕动症呕吐,对内耳眩晕症、手术、妊娠呕吐也有效

抗精神失常药氯丙嗪、丙氯

拉嗪、舒必利对各种原因所致呕吐都有止吐作用,但对晕动症无效

胃肠促动力药甲氧氯普胺、

多潘立酮、西

沙必利促进胃肠运动,加速胃排空和肠推进,防止内容物反流

5—HT3受体阻断药昂单司琼、格

拉司琼、托烷

司琼

肿瘤化疗、放疗引起的呕吐可能

与其引起肠嗜细胞分泌5—HT,

激活腹腔迷走传入纤维

2、代表药:前列腺素衍生物、硫糖铝、铋制剂、替普瑞酮、麦滋林药理作用:1)前列腺素衍生物:前列腺素E和前列腺环素均能抑制胃酸分泌,增强胃黏膜的保护屏障,防止有害因子损伤胃黏膜,预防化学刺激引起的

胃黏膜出血、糜烂与坏死

)硫糖铝:黏附于胃、十二指肠黏膜表面,增加黏膜表面不动层厚度和粘性、疏水性,在溃疡面形成保护屏障。同时能促进胃、十二指肠黏膜

合成前列腺素E2,增强表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作

用,并抑制幽门螺杆菌的繁殖来协同其抗溃疡病作用

4、助消化药药与止吐药

1、助消化药:

1)代表药:胃蛋白酶、胰酶、乳酶生

2)药理作用:此类要多为消化液的成分或促进消化液分泌的

药物,能促进食物的消化

2、止吐药:

5、泻药与止泻药

1、泻药

1)代表药:硫酸镁、硫酸钠、乳果糖、食物性纤维素、酚

酞、比沙可啶、液体石蜡

2)药理作用:使肠道内成为高渗状态,增加肠内水分,促进

肠蠕动,软化粪便或润滑肠道促进排便

2、止泻药

1)代表药:阿片酊、地芬诺酯(苯乙哌啶)、洛哌丁胺(苯

丁哌胺)、鞣酸蛋白

2)药理作用:

阿片酊、地芬诺酯(苯乙哌啶):兴奋胃肠道平滑肌,增加胃窦张力,减慢胃排空速度;增加小肠和结肠的张力,是推进

性蠕动减慢。

洛哌丁胺(苯丁哌胺):抑制Ach和前列腺素释放,抑制肠蠕动和分泌。

鞣酸蛋白:在肠中释放出鞣酸,使肠粘膜表面蛋白质凝固、沉淀,减

轻刺激,

降低炎性渗出物,发挥收敛止泻作用。

·作用于消化系统的药物

第三十二章作用于消化系统的药物 一、抗消化性溃疡药 1、消化性溃疡发生的情况: 胃黏膜保护机制被破坏增强胃粘膜的保护作用 胃酸的分泌过多抗酸及减少胃酸分泌 幽门螺杆菌感染抗幽门螺杆菌 2、抗酸药:为弱碱性物质,解除胃酸对胃、十二指肠粘膜的侵蚀和对溃疡面的刺激,并降低胃蛋白酶活性. 常用的抗酸药如下: (1)氢氧化镁:强、快,镁离子导泻 (2)三硅酸镁: 较弱、慢,但持久。在胃内生成胶状二氧化硅对溃疡面有保护作用。(3)氢氧化铝:抗酸作用较强,缓慢。作用后产生氧化铝有收敛、止血和引起便秘作用。(4)碳酸钙: 较强、快而持久。可产生CO2气体。 (5)碳酸氢钠: 作用强、快而短暂 3、抑制胃酸分泌药 (1)、H2受体阻断药: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尼扎替丁 抑制组胺引起的胃酸分泌:基础胃酸及夜间胃酸分泌量均下降。促进溃疡愈合 其特点为不良反应少。 药物相互作用:西咪替丁抑制细胞色素P450. (2)、质子泵抑制药 壁细胞通过受体(M3、H2受体、胃泌素受体)、第二信使和H+,K+-ATP酶三个环节来分泌胃酸。H+-K+-ATP酶(H+泵)位于壁细胞的管状囊泡和分泌管上。它能将H+从壁细胞内转运到胃腔中,将K+从胃腔中转运到壁细胞内,进行H+-K+交换。抑制H+-K+-ATP 酶,抑制胃酸的形成,发挥治疗作用。 奥美拉唑(洛赛克) 机制:奥美拉唑口服后,浓集于壁细胞分泌小管周围,并转变为有活性的次磺酰胺衍生物。 它的硫原子与H+,K+-ATP酶上的巯基结合,形成酶-抑制剂复合物,从而抑制H+泵,抑制基础胃酸与最大胃酸分泌量。且可使幽门螺旋菌数量下降,约有83%~88%患者的幽门螺旋菌转阴。 体内过程:口服生物利用度为35%。重复给药,使生物利用度增为60%。1~3小时达血浓高峰。其活性代谢产物不易透过壁细胞膜,增高了药物选择性和特异性。t1/2 为0.5~1小时,但因抑制H+泵为非可逆性,故作用持久。80%代谢产物由尿排 出。 临床应用:对其他药,包括H2受体阻断药无效的消化性溃疡患者,能收到较好效果。对反流性食道炎,有效率达75%~85%,优于雷尼替丁 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主要有头痛、头昏、口干、恶心、腹胀、失眠。偶有皮疹、外周神经炎、男性乳房女性化等。长期持续抑制胃酸分泌,可致胃内细菌过度滋长, 亚硝酸类物质升高,可能引起胃嗜铬细胞增生与胃癌形成 (3)M胆碱受体阻断剂 阿托品 可减少胃酸分泌、解除胃肠痉挛。但在一般治疗剂量下对胃酸分泌抑制作用较弱,增大剂量则不良反应较多,已很少单独应用。 哌仑西平

作用于消化系统药物

1、抗酸药中可以产生CO2的是 A、氧化镁 B、碳酸氢钠 C、氢氧化铝 D、三硅酸镁 E、氯化镁 答案B 2、具有保护溃疡面的抗酸药是 A、碳酸氢钠 B、硫酸钠 C、氧化镁 D、碳酸钙 E、氢氧化铝 答案E 3、阻断H2受体,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 A、氢氧化铝 B、西咪替丁 C、哌仑西平 D、丙谷胺 E、奥美拉唑 答案B 4、奥美拉唑的作用是 A、中和胃酸 B、阻断H2受体 C、阻断M受体 D、杀灭幽门螺旋杆菌 E、抑制胃壁细胞的H+泵 答案E 5、在抗溃疡药中可引起舌及大便黑染的药物是 A、氢氧化铝 B、硫糖铝 C、雷尼替丁 D、枸橼酸铋钾 E、甲硝唑 答案D

6、阿莫西林的作用是 A、保护胃黏膜 B、中和胃酸 C、阻断H2受体 D、杀灭幽门螺旋杆菌 E、抑制胃壁细胞的H+泵 答案D 7、刺激结肠,促进排便的药物是 A、硫酸镁 B、硫酸钠 C、甘油 D、酚酞 E、液状石蜡 答案D 8、中枢抑制药过量中毒时宜选用的导泄药物是 A、氢氧化铝 B、硫酸镁 C、硫酸钠 D、酚酞 E、甘油 答案C 9、硫酸镁没有下面哪种作用 A、导泻 B、利胆 C、降压 D、抗惊厥 E、抗癫痫 答案E 10、硫酸镁中毒不会引起 A、血压下降 B、呼吸减慢 C、肌腱反射消失 D、中枢抑制 E、心跳加快 答案E

11、注射硫酸镁过量中毒应选用下列何药解救 A、肾上腺素 B、尼可刹米 C、葡萄糖酸钙 D、碳酸氢钠 E、阿托品 答案C 12、选择性作用于外周多巴胺受体而止吐的药物是 A、多潘立酮 B、甲氧氯普胺 C、氯丙嗪 D、东莨菪碱 E、昂丹司琼 答案A 13、某患者,因长期服用非甾体类药物,造成消化性溃疡,宜选用下面哪种药物治疗 A、氢氧化铝 B、西咪替丁 C、哌仑西平 D、奥美拉唑 E、米索前列醇 答案E 14、某患者,因家庭纠纷,吞服大量安眠药后昏睡不醒,为加速肠内毒物的排泄,你认为应用下列何药 A、硫酸镁 B、硫酸钠 C、液状石蜡 D、甘油 E、酚酞 答案B 15、某患者,患胃溃疡多年,经常服用中和胃酸药,此类药物的作用为 A、对因治疗 B、对症治疗 C、局部作用 D、全身作用 E、间接作用

作用于消化系统的药物

作用于消化系统的药物 作用于消化系统的药物 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药物是目前临床最常用的药物之一,包括抗消化性溃疡药、助消化药、止吐药、泻药、止泻药和利胆药等。 目录 抗消化性溃疡药 消化功能调节药 抗消化性溃疡药 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是一种常见病,发病率约 10%~12%, 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该病是攻击因子(胃酸、胃蛋白酶、幽门螺杆菌)作用增强与防御因子(胃粘液、HCO3-的分泌、前列腺素的产生,胃粘膜屏障及胃粘膜血流)作用减弱,二者失去平衡所引起。抗消化性溃疡

药物的主要作用是:①降低胃液中胃酸浓度,减少胃蛋白酶活性,从而减少“攻击因子”的作用;②增强胃肠粘膜的保护功能,修复或增强胃的“防御因子 ”。目前常用药物有抗酸药、胃酸分泌抑制药、粘膜 保护药和抗幽门螺杆菌药等。 一、抗酸药 抗酸药(antacids)也称中和胃酸药,均为弱碱性物质。口服后在胃内直接中和胃酸,升高胃内容物的pH值。由于酸度下降,胃蛋白酶活性也下降,从而解除胃酸对胃、十二指肠粘膜的侵蚀及对溃疡面的刺激。 抗酸药主要用于消化性溃疡和反流性食道炎。常用的药物有:氢氧化镁(magnesium hydroxide)、三硅酸镁(magnesium trisilicate)、氢氧化铝(aluminum hydroxide)、碳酸钙(calcium carbonate)、碳酸氢钠(sodium bicarbonate)。二、抑制胃酸分泌药 (一)H2受体阻断药 【药理作用与作用机制】H2受体阻断药可阻断壁细胞(parietal cells)上的H2受体,抑制基础胃酸和夜间胃酸分泌,同时对胃泌素(gastrin)及M受体激动药引起的胃酸分泌也有抑制作用。常用的H2受体阻断药抑制胃酸分泌作用较抗胆碱药强而持久,治疗溃疡病的疗程短,溃疡愈合率较高,不良反应较少,但是在突然停用H2受体阻断药时,会导致

作用于消化系统的药物

作用于消化系统的药物 1、抗酸药 1、作用靶点:胃 2、代表药:碳酸钙、氧化镁、氢氧化镁、三硅酸镁、氢氧化铝、 碳酸氢钠 3、药理作用:口服后在胃内直接中和胃酸,降低胃内容物的酸 度,降低胃蛋白酶活力,以缓解胃酸、胃蛋白酶对胃、十二指 肠黏膜的侵蚀、刺激,缓解疼痛和促进溃疡面愈合。个别抗酸 药(氢氧化钠铝、三硅酸镁等)还能形成胶状保护膜,覆盖于 溃疡面和胃黏膜,呈保护作用。 2、抑制胃酸分泌药 1、H2受体阻断药 1)作用靶点:H2受体 2)代表药: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尼扎替丁、罗沙替丁 3)药理作用:通过竞争性阻断胃壁细胞H2受体而抑制胃酸分泌 4)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首选。 2、H+—k+—ATP酶抑制药(质子泵抑制药) 1)作用靶点:H+—K+—ATP酶上的巯基。 2)代表药: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雷贝拉唑 3)药理作用:进入壁细胞分泌小管并在酸性(PH≤4)环境中转化为次磺酸和留磺酰胺,后者与H+—K+—ATP酶上的巯基不可 逆地结合,使质子泵失活,抑制胃酸分泌。同时能减少胃蛋 白酶的分泌,抗幽门螺杆菌。 4)目前应用最广的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 3、M胆碱受体阻断药和促胃液素受体阻断药 1)M1受体阻断药哌仑西平、替仑西平等能抑制胃酸分泌,但由于该类药物一般治疗剂量对胃酸分泌的抑制作用较弱,增加 剂量不良反应较多,现已少用于消化性溃疡的治疗2)促胃液素受体阻断药(丙谷胺) 作用靶点:促胃液素受体 药理作用:化学结构与促胃液素相似,可竞争性阻断促胃液素受体,减少胃酸分泌,同时对胃黏膜有保护和促进溃疡愈合作用 3、粘膜保护药 1、作用靶点:胃黏膜,十二指肠黏膜

兽医药理学教案 第五章 作用于消化系统药物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第五章作用于消化系统药物 在兽医临床上动物的消化系统疾病是多发的常见病,其病因很多,从发病原因来看可分为原发和继发两种。原发性消化系统疾病主要是由于饲料品质不良,饲养管理不善等引起,而继发性消化系统疾病则是由某些疾病如传染病、寄生虫病、中毒性疾病等并发形成的。例如,畜禽的喂养方式与饲料质量改变,环境卫生差,使役过度或不当以及细菌性或病毒性传染病和中毒等因素,均可导致消化系统的机能障碍。 无论何种原因引起的消化系统疾病,其治疗原则都是相同的,即首先应在解除病因,改善饲养管理的前提下,针对其消化机能障碍合理使用调节消化功能的药物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作用于消化系统的药物很多,这些药物主要通过调节胃肠道的运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机能,维持胃肠道内环境和微生态平衡,从而改善和恢复消化系统机能。根据其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可分为健胃药、助消化药、瘤胃兴奋药(反刍促进药)、制酵药、消沫药、泻药及止泻药等。 第一节健胃药和助消化药 凡能促进动物唾液和胃液的分泌,调整胃的机能活动,提高食欲和加强消化的药物称为健胃药。健胃药种类多,其中大多数为植物性药物。根据其性质和药理作用特点可分为:苦味健胃药、芳香性健胃药和盐类健胃药。 (一)苦味健胃药 苦味健胃药多来源于植物性,如龙胆、大黄、马钱子等,主要利用它们强烈的苦味,内服时刺激舌的味觉感受器,通过迷走神经反射性地兴奋食物中枢,加强唾液和胃液的分泌,从而提高食欲以促进消化。虽然许多含有生物碱等成分的植物都具有较强烈的苦味,如黄连、延胡索、益母草等,但由于具有各自的特殊作用,因而不列为苦味健胃药,但这些药物内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