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柏林危机的影响有哪些

柏林危机的影响有哪些

柏林危机的影响有哪些
柏林危机的影响有哪些

柏林危机的影响有哪些

柏林危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美、英、法四国因对西柏林法律地位的争执而引起的三次国际危机,以下是为你整理的柏林危机的影响,让我们一起来了解。

柏林危机是发生在二战之后的重大事件,当时德国战败,而苏联以及英法美四个国家获得了分别占领德国和柏林的权力,但是苏联和

西方国家的矛盾却不断的升级,最终导致三次危机出现。而柏林危机的影响在历史上也是非常重大的,那么柏林危机的影响是什么呢?

柏林危机的影响可以从这件事的结果说起,在七十年代的时候苏联为了能够获得最大的利益,也为了能够缓和和西方国家的紧张关系,于是便开始全面实行缓和政策,希望用这种行为表示自己的决心。其实主要还是因为苏联已经意识到了西方国家的强硬,于是想要从另一方面解决问题。在和联邦德国的关系逐渐改善之后,苏联也向其他

国家提出和解,希望能够用谈判的方式解决柏林问题。

在西方国家接受苏联的提议之后,在1970年的3月份的时候,英法美以及苏联聚集在一起开始正式谈判,到了第二年的9月份,四个国家制定出了《柏林协定》,并且决定在1972年6月份让这份协定正式生效。

可以说《柏林协定》是这次危机造成的最大的影响。其中规定了英法美在西柏林具有一定的权力和义务,同时也规定西方国家在通往

柏林的道路上会一直畅通。另外还关于维护柏林和德国等问题提出了相关的规定。直到这份协定生效之后,柏林的危机终于缓和了下来,而两个已经分裂了的德国也开始迅速发展。

柏林危机的介绍在二战之后苏联以及美英法四个国家因为对西柏林的地位有些争执,进而引起了三次国际危机,因为在德国被打败之后,这四个国家获得了分别占领德国以及柏林的权力,而他们之间的争执不断地发生,最终导致了柏林危机的出现。关于这次事件的信息在柏林危机简介中有着相关的介绍,那么柏林危机简介中是如何介绍这次的事件的呢?

柏林危机简介中介绍到柏林历史上总共出现了三次危机,第一次发生的时候是在1948年,这次的危机也被人们称为是柏林封锁,自从冷战情况出现之后,这是第一次发生危机,直到1949年的5月才逐渐缓和。而第二次则是出现在1958年的时候,苏联本来想要警告和迫使英法美在半年之内从西柏林撤退,然而却并没有成功。而第三次则是发生在1961年,苏联再一次提出要其他三个国家从西柏林撤

军,最终建立起了柏林墙才算是解决了危机。

另外柏林危机简介中还介绍了这次危机的结果,在七十年代的时候,苏联政府开始实行比较缓和的政策,希望可以用这种方式促使西

方的国家能够承认和认可当时欧洲的状况,后来苏联又不断地和联邦

德国进行关系改善,与此同时还建议将柏林方面的危机用谈判的方式解决,这件事西方国家也是同意了的。到了1970年的3月份,这四个国家再次开始谈判,终于在第二年的9月份签订了《西柏林协定》

三次柏林危机的概况之所以会出现柏林危机,是因为在二战之后,苏联以及英法美这几个国家获得了分别掌控德国和柏林的权力,然而他们之间却不断地产生纷争,最终促使了柏林危机的发生。柏林危机总共发生了三次,那么三次柏林危机的情况是怎样的呢?

可以说三次柏林危机在历史上都有着很大的影响,第一次是发生在1948年的时候,自从二战开始之后,美英两个国家和苏联之间因为德国而产生了许多矛盾,苏联并不希望从前被占领的德国地区重新合并起来,同时也拒绝接受西方国家的经济政策。在1948年的2月份英法美等国家召开伦敦会议,并且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这让苏联觉得难以接受,于是便在6月份截断了所有通向柏林的道路,导致第一次柏林危机出现,直到1949年的5月份苏联才解除这些封锁政策。

第二次柏林危机是在1958年的时候,苏联希望英法美可以进行四国照会,并且要求西方国家必须将西柏林的军队撤除,让柏林恢复自由。然而英法美三国却非常明确的拒绝了这个要求,甚至警告苏联,

到了不得已的时候会使用武力解决,在这种情况下苏联不得不进行妥协,最终让这次危机解除。

在1961年的时候第三次危机出现,苏联再次提出要英法美撤出在柏林的军队,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苏联不仅禁止军人复员,而且还增加了大部分军费,但是英法美等国却依旧表现的十分强硬,再次明确的拒绝了苏联,到了这一年的8月份,苏联建起了柏林墙,最终冻结了德国以及柏林的问题。

战后国际关系史_思考题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局对战后世界最直接的影响是雅尔塔体制的确立和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战后初期成立的联合国是最有影响的普遍性国际组织。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关贸总协定则是世界贸易组织的前身。 美国在二战中崛起,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军事和政治大国。英、法、意、德等西欧列强实力衰退,它们接受马歇尔计划,采取一系列措施恢复和发展经济,稳定国内政局,同时在经济、政治、军事、外交上受制于美国,纳入了美国冷战战略的轨道。日本在战后初期处于美国占领和半占领状态,并在美国主导下进行了民主化改革。 苏联也在二战中崛起,战后初期成为世界军事和政治大国。战争末期和战后初期欧亚出现了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并同苏联结成了社会主义阵营。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大大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亚洲一系列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战后时期,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有了飞速发展。许多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取得了政治独立。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瓦解。发展中国家兴起,为发展民族经济而斗争。 战后,在美国扶植下,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由于新的科技革命以及资本主义国家采取的某些调节措施,一些资本主义国家获得相对的稳定和发展。但是,工人阶级仍处于受压迫、受剥削的地位。资本主义国家内部贫富差距仍在扩大。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成了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对社会主义国家采取“冷战”甚至局部战争的政策,形成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对峙的局面。社会主义的发展遭到严重挫折。争取世界和平,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成为当代国际面临的重大问题。 二、美苏冷战爆发的原因 三个分析层次:国际环境;国家行为动机(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领导人个人因素; 一、国际因素 战后初国际环境的特点: 1、从战争到和平,和平政治取代战时政治。二战的结束动摇了美苏同盟的政治基础。 2、国际力量对比的“两极化”。 一极是凭借强大军事经济实力成为战后世界霸主的美国,另一极是世界军事政治强国苏联。二战前美苏之间没有重大利害冲突,二战从根本上改变了美苏的关系。由于战争的进程,美苏两大力量在欧洲、中东和远东等地区形成对峙。这种力量对比两极化状况,为美苏之间的对抗创造了条件。 3、“权力真空”地带的出现 “权力真空”地带指曾处于法西斯铁蹄下的北欧、中东欧。太平洋岛国,东南亚国家及原法 西斯国家的属地与委任统治地。广大“权力真空”地带为两大国的斗争提供了场所。 二、国家因素: 战后初,美苏各自信奉的意识形态是根本对立的,它们的国家利益也是相悖的。 苏联的国家利益: 1、确保国家安全,尤其是西部和东部边境的安全。 2、争取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 美国的国家利益: 1、填补真空,尽力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 2、凭借实力,主导战后世界政治经济舞台。 3、遏制苏联。 1946年伊朗危机 三、个人因素 综上所述,战后的国际环境为美苏对抗,由战时同盟走向冷战创造了条件。美苏两国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相悖,使两国间的冲突不可避免。两国领导人于对方的认识和处理外交的方式,加剧了双方的对立,加速了冷战的到来 三、朝鲜战争的经过及影响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题库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题库 第一部分单项选择题 第一章当代世界经济 1、当代的科技发展模式是() A,生产—技术—科学 B,生产—科学—技术 C,科学—技术—生产 D,技术—科学—生产 2、下列哪一个不是当今国际经贸活动支柱的世界三大经济组织()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世界贸易组织 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开发协会和世界贸易组织 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欧佩克和世界贸易组织 D,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3、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一个() A,国际贸易体系 B,国际生产体系 C,国际货币体系 D,国际航运体系 4、世界贸易组织的前身是() A,国际贸易组织 B,国际复兴开发银行 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D,关贸总协定 5、美国等西方国家为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经济封锁而建立的结构是() A,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B,巴黎统筹委员会 C,关贸总协定 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6、1952年提出“两个平行的世界市场理论”的国家领导人是() A,斯大林 B,艾森豪威尔 C,丘吉尔 D,铁托 7、20世纪70年代形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三足鼎立之势的是 A,美国、英国、法国 B,美国、德国、日本()C,美国、西欧、日本 D,美国、加拿大、西欧 8、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最终崩溃于() A,1968年 B,1971年 C,1973年 D,1975年 9、世界上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区域经济集团是() A,北美自由贸易区 B,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C,欧洲联盟 D,东南亚国家联盟 10、当今世界最大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是() A,欧洲联盟 B,东南亚国家联盟 C,北美自由贸易区 D,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11、当今世界经济的最新、最显著特征是() A,区域集团化 B,信息化 C,全球化 D,南北差距扩大 12、作为经济全球化在20世纪90年代迅速发展的前提,下列哪一项表述是不正确的() A,冷战结束 B,世界经济统一为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整体 C,世界贸易组织建立 D,计划经济体制退出历史舞台 13、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方式,经济全球化意味着各国通过何种途径来实现经济繁荣发展。

冷战时期美苏关系的启示

冷战时期美苏关系的启示 摘要:冷战时期,美苏尽管急剧和激烈对抗,但在多次对抗如第一次柏林危机、朝鲜战争、古巴导弹危机中,双方均未发生人们所担心的直接的、正面的热战。古巴导弹危机之后,美苏将争夺焦点转向第三世界,不再触及对方的势力范围,采取的方式也未曾再达到如上述三次危机中那样的激烈和正面直接交锋。从而,使世界在40多年中艰难地维持了持久和平。笔者以为,这正是由于双方在谋求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存在有一个最低的界限,即不发生热战。而这条底线,正是由于双方在交往过程中始终在最后时刻坚持了审慎原则。审慎原则是美苏尽管两极对抗,却始终未发生热战的一个重要原因。作为启示,美苏交往中的审慎原则也应该成为任何大国之间尤其是未来中美相处的重要原则。 关键词:冷战危机美苏审慎原则 在社会学中,理性原则是指行为体通常倾向于在诸多方案中选择最优的目标或手段的行为选择方式。在经济学中,则强调理性是“经济人”追求个体利益最大化的方式,即古典和新古典经济学家所假定的,市场选择始终遵循着以偏好最大化为目标的明智计算。在西方主流国际关系理论尤其是现实主义理论中,国家通常被假定为是理性的,在无政府状态下,

作为理性行为体的国家,为了自保,通常总是致力于攫取一定的权力。经典现实主义和进攻性现实主义者认为,理性的国家总是要无限制地追求以权力为界定的利益;新现实主义者则认为,国家通常以安全为最终目标,因而并不总是无限制地追求权力,而只是追求达到保障其安全的权力为满足。总之,理性的国家在决策时,通常总是以预期收益最大化为目标,即最大化实现国家利益为目标。冷战时期,美苏两国的行为模式基本体现了此种特征,他们在各个时期总是趋向于最大化地攫取权力,削弱对方,在全球各个层面展开争夺和对抗,并使人类长期面临着沦入第三次世界大战灾难的危险。双方几乎利用了除直接热战之外的一切手段进行对抗和争夺。然而,值得思考的是,虽然美苏在诸多时刻走向“战争边缘”,但世界总体上还是保持了40多年的“持久和平”(long peace)。这当作何解释呢?笔者以为,这是由于美苏在冷战时期追求收益最大化的理性原则的同时,奉行了另外一种原则即适度、规避风险的理性和克制的原则即审慎原则的结果。 在国际关系理论界,现实主义通常遭人诟病,它被指责只强调权力政治,而缺乏道德关注。但国内有学者在考察了诸多现实主义者的著述后,发现,从古至今的现实主义者大多都有对“审慎”这一政治价值和道德原则的关注,只是长久以来它被人们忽略了。通过对西方自古希腊罗马时代至今的诸多思想家和理论家审慎原则的发掘和解析、总结,作者概括出了审

2020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练习:第16课 冷战

第16课冷战 课前自主预习 知识点1冷战的发生 1.冷战的含义:冷战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40多年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 2.杜鲁门主义 (1)提出: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中提出。 (2)内容:把世界分为“自由国家”和“极权政体”两个对立的营垒,宣称美国将领导和帮助所有选择“自由制度”、抵抗极权统治的力量。这一政策被称为杜鲁门主义。 (3)影响: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冷战开始。 3.马歇尔计划 (1)提出: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 (2)目的:企图通过援助西欧恢复经济,稳定资本主义制度。 (3)意义: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也是美国实施冷战政策的又一重要步骤。 知识点2德国的分裂 4.柏林危机 (1)背景:随着杜鲁门主义的出台,美、英、法三国与苏联在处理德国问题上的分歧越来越大。 (2)直接原因:1948年2月,美、英、法三国计划将占领区合并,准备发行货币,筹建政权,引起苏联的抗议。 (3)爆发:1948年6月,苏联切断西占区与柏林之间的水陆交通,停止向西柏林供应煤、电、食品等生活物资,美、英立即对苏占区实行反封锁。“柏林危机”爆发。 (4)结果:大约11个月后,美、苏通过秘密谈判达成协议,双方同时解除封锁。

5.德国分裂 (1)概况:1949年9月,在美、英、法占领区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又称“联邦德国”或“西德”。10月,在苏占区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又称“民主德国”或“东德”。 (2)影响:从此,欧洲冷战对峙的局面基本形成。 知识点3北约与华约对峙 6.北约成立:1949年,美、英、法等12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签署《北大西洋公约》。“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简称“北约”,总部设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 7.华约成立:1955年,苏联同7个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缔结了《华沙条约》。“华沙条约组织”成立,简称“华约”。华约实际上处在苏联的控制之下。 8.影响:美苏双方互相敌对,进而发展为两大集团的全面冷战对峙,两极格局形成。 课堂基础达标 知识点1冷战的发生 1.(原创)二战后,美国总统杜鲁门指出,世界已分为“自由国家”和“极权政体”两个敌对营垒。他这里所指的“极权政体”是(D) A.三国同盟 B.德意日法西斯同盟 C.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 D.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 2.下图是某人针对马歇尔计划出版的宣传画《华尔街的援助》。这幅漫画形象地反映出美国实施“援助”的实质是(A) A.控制西欧 B.对付日本

柏林危机的历史事件介绍

柏林危机的历史事件介绍 柏林危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美、英、法4国因对西柏林法律地位的争执而引起的两次国际危机,以下是为你整理的柏林危机的简介,希望能帮到你。 在二战之后苏联以及美英法四个国家因为对西柏林的地位有些争执,进而引起了三次国际危机,因为在德国被打败之后,这四个国家获得了分别占领德国以及柏林的权力,而他们之间的争执不断地发生,最终导致了柏林危机的出现。关于这次事件的信息在柏林危机简介中有着相关的介绍,那么柏林危机简介中是如何介绍这次的事件的呢? 柏林危机简介中介绍到柏林历史上总共出现了三次危机,第一次发生的时候是在1948年,这次的危机也被人们称为是柏林封锁,自从冷战情况出现之后,这是第一次发生危机,直到1949年的5月才逐渐缓和。而第二次则是出现在1958年的时候,苏联本来想要警告和迫使英法美在半年之内从西柏林撤退,然而却并没有成功。而第三次则是发生在1961年,苏联再一次提出要其他三个国家从西柏林撤军,最终建立起了柏林墙才算是解决了危机。 另外柏林危机简介中还介绍了这次危机的结果,在七十年代的时候,苏联政府开始实行比较缓和的政策,希望可以用这种方式促使西方的国家能够承认和认可当时欧洲的状况,后来苏联又不断地和联邦

德国进行关系改善,与此同时还建议将柏林方面的危机用谈判的方式解决,这件事西方国家也是同意了的。到了1970年的3月份,这四个国家再次开始谈判,终于在第二年的9月份签订了《西柏林协定》。 柏林危机的影响柏林危机是发生在二战之后的重大事件,当时德国战败,而苏联以及英法美四个国家获得了分别占领德国和柏林的权力,但是苏联和西方国家的矛盾却不断的升级,最终导致三次危机出现。而柏林危机的影响在历史上也是非常重大的,那么柏林危机的影响是什么呢? 柏林危机的影响可以从这件事的结果说起,在七十年代的时候苏联为了能够获得最大的利益,也为了能够缓和和西方国家的紧张关系,于是便开始全面实行缓和政策,希望用这种行为表示自己的决心。其实主要还是因为苏联已经意识到了西方国家的强硬,于是想要从另一方面解决问题。在和联邦德国的关系逐渐改善之后,苏联也向其他国家提出和解,希望能够用谈判的方式解决柏林问题。 在西方国家接受苏联的提议之后,在1970年的3月份的时候,英法美以及苏联聚集在一起开始正式谈判,到了第二年的9月份,四个国家制定出了《柏林协定》,并且决定在1972年6月份让这份协定正式生效。 可以说《柏林协定》是这次危机造成的最大的影响。其中规定了英法美在西柏林具有一定的权力和义务,同时也规定西方国家在通往柏林的道路上会一直畅通。另外还关于维护柏林和德国等问题提出了相关的规定。直到这份协定生效之后,柏林的危机终于缓和了下来,

美国在第一次柏林危机中的决策研究

美国在第一次柏林危机中的决策研究 【摘要】:第一次柏林危机是战后国际关系史上的重大事件,是冷战爆发后美苏两国以军事力量为依托展开的首次面对面的对抗和较量。危机的爆发根源于对德分区占领状态下,东西方在战后德国的政治走向即统一或分裂问题上的矛盾冲突。美、英、法三国单独筹建西德国家并单方面在德国西占区实施货币改革的做法,与苏联作为回应而采取的封锁西柏林对外交通的举措所形成的行为互动,推动着东西方矛盾的不断升级,并最终演化为一场对抗性危机。本文将在综合利用从20世纪70年代至本世纪初陆续解密并出版的美英两国(尤以美国为主)各类官方文件、档案的基础上,结合当事人的回忆录、传记和日记等史料,运用外交史的研究思路,从决策者、决策机构以及国家间关系的层面对美国在这次危机中的决策作深入探究。在研究范式上,本文将按照通行的确定议程、制定政策和执行政策的外交决策三阶段分析法展开论述,在明晰阶段性特点的基础上,也注意展现决策的三个阶段在诸多情况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融合关系。绪论部分在说明选题意义、回顾国内外相关研究状况的基础上,阐述了本文的研究思路和任务,并对研究方法和参考资料做出简要说明。论文的主体部分将以决策过程为序,分四章进行论述。第一章,首先依据战后初期美苏关系和美国对德政策的演变、从德国问题和柏林问题两个层面考察了爆发第一次柏林危机的历史背景,并对美国应对国际危机的机制演化作了简单的概述。危机以四月封锁为序幕,围绕着西德政府的筹建、

西占区货币改革等具体问题,展现了从小到大直至全面爆发的发展脉络。此外,分析美国对危机事件的初步反应是本章的研究重点,考察的对象将集中在“应对四月封锁”、“封锁平息后的后续政策”以及“对苏联全面封锁的初步反应”三个时段,主要从中央政府及其驻德派出机构军政府两个层面,探究美国在初步反应中的态度、立场甚至对策雏形,以及作出这些反应的动因和意义。第二章,重点探讨美国应对第一次柏林危机基本政策的形成过程,论述政府内部参与决策的个人、机构的各自立场及其异同点,进而阐释美国应对政策的实质。美国内部在形成基本政策的过程中主要围绕着对苏照会问题、是否派遣B-29轰炸机对苏实施核威慑、是否加强空运以及是否采取武装护送打破苏联封锁禁闭等问题展开决策讨论,并最终确立了“以外交和解为主、空运行动为辅”的“双轨对策”。当然,该政策的确立还是美国内部从总统到部门官员的决策者个人因素、国际关系现实状况以及包括1948年大选在内的美国国内各种政治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同时,由于双轨政策两个方面的实施都需要获得盟国尤其是英国的支持和配合,因此盟友的态度也是影响美国制订对策的重要因素,而华盛顿在确立政策的前后过程中也均与伦敦方面就相关问题展开了密切的外交协调。第三章,主要考察美国决策的实施进程,并对其间所凸显的新矛盾和新问题以及美国对此所做的进一步决策进行分析,此外还将探讨美国对之前的既定政策进行的反思和调整。在空运行动的配合下,美国联合英法两国首先试图通过与苏联的直接对话化解危机。但在经历莫斯科和柏林两个阶段的会谈后,东西方在筹建西德政府以及柏林货币、交通、

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下) 巩固练习

巩固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1961年,赫鲁晓夫在同美国记者苏兹贝格谈话时说道:“如果苏联和美国之间的分歧克服了,如果它们之间建立了和平合作的关系,这在很大程度上会有助于加强世界和平。”这段话实质上反映了 A.美苏军事角逐势均力敌 B.美苏开始由对抗走向对话 C.苏联试图同美国合作主宰世界 D.苏联积极谋求世界和平稳定 2.下图为“冷战”时期的一幅漫画,内容是赫鲁晓夫(牙医)对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病人)说:我比你更觉得疼。这幅漫画反映了 A.柏林危机B.马歇尔计划 C.苏联导弹击落美国U-2飞机D.古巴导弹危机 3.1958年, 围绕西方驻军在西柏林的去留问题,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爆发了第二次柏林危机。双方针锋相对, 宣布战争动员,进行军事演习,甚至扬言使用核武器,摆出了一幅鱼死网破的架势。双方的最真实目的是 A.显示各自阵营的团结 B.准备可能爆发的战争 C.遏制欧洲国家的联合 D.获得政治外交的主动 4.1967年,尼克松在《外交季刊》(Foreign Affairs)的一篇文章中写道:“在这个小小的星球上,容不得数以10 亿计或许是全人类中最有才能的人民生活在愤怒的孤立状态之中。”他的主旨是 A.提倡美国与中国结成友好同盟B.讽喻新中国的孤立无援 C.主张各国对中国实行孤立政策D.认为对中国的孤立政策是无益的 5.有学者认为:“这个强大国家的命运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即苏联这座大厦是建立在不坚固和不稳定的基础之上的,其内部结构也有许多缺陷。如果基础被冲毁或削弱,如果承重结构被侵蚀和破坏,那么无论看起来多么坚实和宏伟的建筑都会倒塌,1991年正是发生了这样的剧变。”该学者认为苏联解体的原因是 A.经济体系尚不完善 B.各种社会矛盾错综复杂 C.过于倚重军事力量 D.西方和平演变影响巨大 6.美苏争霸不同于英德争霸和英美争霸的特点是 ①争夺全世界的霸主地位②以核武器为争霸的威慑 ③以军事集团作为基础④本质是两种不同社会制度的较量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7.美国前国务卿贝克曾说:“苏联的崩溃产生了一个世纪才有一次的机会在全世界推行美国的利益和价值观念。”这反映了 A.苏联解体使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 B.美国的世界霸权地位达到最高峰 C.美国极力构筑以自己为主导的单极世界 D.当今世界已形成了美国领导的世界单极格局 8.“1961年,柏林墙建立;1989年,柏林墙倒塌。28年间,柏林墙隔绝了东西柏林,分割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也制造了不少骨肉分离的人间悲剧。柏林墙倒塌已经20年,但一切反思,也许才刚刚开始。”下列与柏林墙的相关反思,不符合史实的是

当代国际关系史

总论: 核心关系:美苏关系 一、雅尔塔体系的前世今生 1.德黑兰、雅尔塔、波茨坦三大会议:美苏英 2.大西洋宣言==联合国家宣言==开罗会议 3.敦巴顿橡树园会议==第二次魁北克会议(分区占领德国) 4.1944.丘吉尔访苏:百分比问题(巴尔干问题) 5.雅尔塔会议:苏联对日作战(两个月期限) 6.波茨坦会议:东普鲁士割让给苏联,确定欧洲局势 体系内容: 1.欧洲一分为二(东西欧势力,东欧九国) 2.彻底击败分裂德国,防治法西斯东山再起 3.苏联在欧洲与远东扩张 4.通过非殖民化方式,美国深入老殖民帝国势力范围,亚洲新秩序建立 5.建立联合国 特点: 1.反法西斯战争产物,具有历史进步性 2.宽容性:不同制度、文化的国家合作 3.联合国的建立与发挥作用 4.由欧洲中心的均势到两极格局

五大阶段: 第一阶段:(1945-50年代末) 特点:两大阵营形成、对峙、抗争阶段 表现:巴格达条约组织,柏林危机,亚洲热战,民族解放运动 第二阶段:(60年代) 特点:大动荡,大分化,大改组 表现:社会主义阵营解体,中苏破裂,西欧一体化,戴高乐主义,日本崛起,非洲独立,不结盟运动+77国集团 第三阶段:(70年代) 特点:美苏争霸与第三世界反霸、由两极到多极演变 于缓和烟幕下,攻守易位 表现:中美和解,尼克松主义,出兵阿富汗,卡特主义,欧安会,第四次中东战争,石油危机 第四阶段:(80年代) 美苏既对话又对抗,多极化趋势加强 表现:苏东关系 第五阶段(90-至今): 特点:两极格局瓦解,一超多强的过渡性格局 表现:G2格局:中美共治,GO与NGO作用,非传统安全体制,国家主权让渡与分割

世界当代史题库

世界当代史 一、名词解释: 1、布雷顿森林体系 2、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3、华沙条约组织 4、《美洲国家间互助条约》 5、《中苏友好互助条约》 6、联合国安理会 7、《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8、《蒙巴顿方案》 9、《艾维昂协议》 10、不结盟运动 11、亚非会议 12、七十七国集团 13、《奥地利国家条约》 14、世界银行 15、《杰克逊-瓦尼克修正案》 16、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 17、富兰克林·罗斯福 18、铁幕演说 19、杜鲁门主义 20、马歇尔计划 21、第四点计划 22、莫洛托夫计划 23、尼赫鲁主义 24、苏加诺主义 25、勃列日涅夫主义 26、戴高乐 27、艾森豪威尔

28、纳赛尔 29、赫鲁晓夫 30、联合国秘书长吴丹 31、纳尔逊·曼德拉 32、金日成 33、菲德尔·卡斯特罗 34、本·古里安 35、乔治·凯南 36、亨利·卢斯 37、麦卡锡主义 38、铁托 39、亚瑟·阿拉法特 40、亨利·基辛格 41、尼克松主义 42、吉米·卡特 43、罗纳德·里根主义 44、NSC-68号文件 45、中美上海公报 46、八一七公报 47、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48、新东方政策 49、布拉格之春 50、水门事件 51、波兹南事件 52、苏伊士运河事件 53、第三次中东战争 54、U-2飞机事件 55、大规模报复战略 56、古巴导弹危机 57、星球大战计划

58、嬉皮士 59、新凯恩斯主义 60、法兰克福学派 61、柏林墙 62、乒乓外交 63、柏林空运 64、湖广铁路债券案 65、第三次科技革命 66、撒切尔主义 二、简答题: 1、简述雅尔塔体系的内容和性质 2、简述联合国成立的过程 3、试述联合国成立时的主要机构 4、试述五国和约的主要内容 5、试述乔治·凯南的遏制思想 6、美国在亚太的军事体系是如何建立的? 7、简述战后日本的民主化改革。 8、简述战后国际垄断资本体系的形成 9、简述战后伊朗的石油国有化运动。 10、简述杜鲁门“公平施政”的内容和实质。 11、试述战后初期苏联外交政策的目标定位 12、二战后苏联是如何恢复国民经济的? 13、苏联是如何帮助东欧各国走向社会主义道路的? 14、赫鲁晓夫改革的主要措施 15、试述瑞典福利政策的主要内容 16、戴高乐主义的内容 17、勃兰特的“新东方政策”的内容和影响 18、试述苏共20大之后苏联外交政策的调整 19、古巴导弹危机爆发的原因、经过和结果

世界当代史名词解释整理

历史学考研的同学进来看看--世界当代史名词解释整理 纽伦堡审判:是1945年11月20日到1946年10月1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在德国纽伦堡举行的国际战争犯罪审判。经过216次开庭,对24名被告中的22人作了宣判,判处12人绞刑。纽伦堡审判是历史上第一次对侵略战争的组织者、阴谋者、煽动者和计划执行者进行的国际审判,开了将战犯押上国际法庭接受法律惩处的先河。但是,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对少数首要纳粹分子的无罪开释或重罪轻判,受到了人民群众的反对和世界舆论的 指责。 铁幕演说: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发表的反苏、反共演说。1946年3月,英国保守党领袖丘吉尔在密苏里州富尔顿威斯敏斯特学院发表了题为“和平砥柱”的演说。公开攻击苏联“扩张”,宣称“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对苏联的扩张,主张英、美结成同盟,英语民族联合起来,制止苏联的“侵略”。演说是杜鲁门借他人之口发表的“冷战”宣 言,是美国发动“冷战”的前奏曲。 凯南遏制理论:1946年 2月 22 日,美驻苏联代办乔治*凯南向国务院发回一份八千字电报,后来又发表了一篇题为《苏联行为的根源》的文章,从而提出了一整套“ 遏制” 苏联的理论和政策。主要内容:一苏联行为动机的根源。“ 根源在于俄国人那种传统的和本能的不安全感”二苏联行为的理论根源。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是苏联维持国内“ 独裁制度” 和同外部资本主义世界进行斗争的理论依据三,苏联的政策目标。是从一切方面致力于提高苏维埃国家的实力和威信,力求分裂和削弱资本主义国家的力量和影响。四,美国的对苏政策。“ 遏制俄国扩张倾向的政策” 五,遏制苏联的目标。遏制苏联势力范围的扩大,并竭力促使其内部发生变化。乔治*凯南遏制理论对战后初期美国政府对苏战略和政策的确立和执行产生了直接的重大影响。为杜鲁门主义提供了理论基础,成为自杜鲁门 起美国历届政府的一项基本对外政策。 杜鲁门主义:战后初期美国对外政策的总称。1943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向国会发表国情咨文,以希腊、土耳其问题为诱发点,视苏联为集权政治,主张以强硬的姿态遏制苏联。1947年5月,正式实施,历史长达20年之久。杜鲁门注意以意识形态的词藻掩饰其全球扩张的企图,也标志着美国对外政策的转变和冷战的全面展开。 安全带政策:是战后初期斯大林执政时期苏联的对外政策。主要内容是:1、维护雅尔塔体制,确保既得利益和势力范围2、强化对东欧的控制3、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法西斯东山再起4、在有利于自身安全和利益的前提下,支持被压迫民族的革命运动。扩大社会主义的影响,使政治力量对比向着自己方向倾斜。此政策保证了战后初期苏联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揭露了美国,打击了法西斯势力,为东欧国家的建设赢得了有利的条件。但是苏联过分的考虑了自身的安全和民族利益,犯有大国沙文主义的错误,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马歇尔计划:战后初期,西欧经济极度困难,政局不稳,而美国的全球战略又需一个稳定的欧洲作盟友,于是美国推出了“欧洲复兴方案”。该方案由当时担任美国国务卿的马歇尔于1947年6月5日在哈佛大学演讲时提出,因此又称“马歇尔计划”。其主要内容是美国援

世界现代史重点知识归纳----

世界现代史重点知识归纳 (适用于名词解释、问答题等) 印巴分治 印巴分治是指于1947年8月14日和1947年8月15日发生在印度次大陆的历史事件,从大英帝国统治下的英属印度诞生二个新生国家巴基斯坦自治领(后来的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印度联邦(后来的印度共和国)。分治条款既没涉及孟加拉国的独立问题,也没有谈及英属印度管理下的锡兰和缅甸分治问题。缅甸于1948年1月4日独立,锡兰于1948年2月4日独立;孟加拉国随1971年的孟加拉国独立战争之后自巴基斯坦独立。尼泊尔、不丹曾为英国的殖民地,但一直不属于英属印度,不受分治相关条约影响。 南非种族隔离法 南非的种族隔离为1948年至1991年间在南非共和国实行的一种种族隔离制度。这个制度对人种进行分隔,然后依照法律上的分类,各族群在地理上强制的被分离,特别是占多数的黑人,依法成为某些"家园"的市民。(南非的“黑人家园计划“)这些家园在名义上是自主国家但运作比较类似美国印第安保留区和加拿大原住民保留区。事实上,多数的南非黑人从未居住过这些"家园"。具体实践上,这个制度防止了非白人族群(即使是居住在南非白人区)得到投票权或影响力,将他们的权益限制在遥远可能从未访问过的家园。教育、医疗和其它公共服务有时被声称是隔离但平等,但事实上非白人族群可得到的只是非常次等的公共服务。 公平施政 1949年1月5,杜鲁门在提交国会年度咨文中,正式提出“公平施政”的政策纲领。主要举措:(1)扩大社会保险范围,提高最低工资限额;(2)提倡国民健康保险;(3)否决“1947年的劳资关系法”;(4)建造廉价公共住宅;(5)继续维持农产品的价格支持计划;(6)要求制定保障民权的立法;(7)扩大联邦政府对教育的援助;(8)保护和开发自然资源。总体而言,第二阶段的“公平施政”成就不大。所取得的成就主要限于:建造廉价住房,清理贫民窟;确立最低工资标准;扩大社会保险。很多目标未能实现,例如:制订民权保障立法,建立公平就业委员会,废除“1947年的劳资关系法”,实行国民健康保险,征收更高的公司税,制定新的反托拉斯法,支持农业和教育等,均遭到失败。 伟大社会 1964年5月22日,约翰逊在密歇根大学演讲说,他要使美国步入“一个伟大的社会”,这就是他对内政策的标志。肯尼迪死后,他利用他在国会的威望使肯尼迪遗留下来的大部分立法提案得以通过,其中减税计划得到了大公司和高收入者支持。当年大选中为总统。 1965年,他开始把以“向贫困开战”为主要内容的“伟大计划”付诸实践。在教育方面,通过了中小学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向贫困大学生贷款和奖学金制度。在医疗方面,通过了医疗照顾法,为符合条件的人群提供医疗保险和医疗补助。在保障人权方面,通过了三个民权法案,禁止对黑人选举歧视、住房歧视以及其他不公正待遇。除此之外,还通过了发展城市、保护环境的法律。(“伟大社会”是美国统治阶级自罗斯福“新政”以来最全面的社会改革计划,在立法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减税计划,扩大了公司私人的收入,刺激了投资,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福利计划使贫困人口从1964年3610万人减少到2410万人,降低了占美国全部人口比例的7个百分点。职业培训计划也使很大一部分人从食税者变成纳税者,增加了他们的收入,提高了人民生活。民权法的通过标志着黑人的权力运动道路上前进了一步。这些措施缓和了阶级矛盾,转移了以民权运动为主的群众斗争方向,稳定了社会秩序,同时,经济也得以大幅度的增长。但是,“伟大社会”首先是在保障资产阶级上层以及企业利益为前提的,

柏林危机的影响有哪些

柏林危机的影响有哪些 柏林危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美、英、法四国因对西柏林法律地位的争执而引起的三次国际危机,以下是为你整理的柏林危机的影响,让我们一起来了解。 柏林危机是发生在二战之后的重大事件,当时德国战败,而苏联以及英法美四个国家获得了分别占领德国和柏林的权力,但是苏联和西方国家的矛盾却不断的升级,最终导致三次危机出现。而柏林危机的影响在历史上也是非常重大的,那么柏林危机的影响是什么呢? 柏林危机的影响可以从这件事的结果说起,在七十年代的时候苏联为了能够获得最大的利益,也为了能够缓和和西方国家的紧张关系,于是便开始全面实行缓和政策,希望用这种行为表示自己的决心。其实主要还是因为苏联已经意识到了西方国家的强硬,于是想要从另一方面解决问题。在和联邦德国的关系逐渐改善之后,苏联也向其他国家提出和解,希望能够用谈判的方式解决柏林问题。 在西方国家接受苏联的提议之后,在1970年的3月份的时候,英法美以及苏联聚集在一起开始正式谈判,到了第二年的9月份,四个国家制定出了《柏林协定》,并且决定在1972年6月份让这份协定正式生效。 可以说《柏林协定》是这次危机造成的最大的影响。其中规定了英法美在西柏林具有一定的权力和义务,同时也规定西方国家在通往

柏林的道路上会一直畅通。另外还关于维护柏林和德国等问题提出了相关的规定。直到这份协定生效之后,柏林的危机终于缓和了下来,而两个已经分裂了的德国也开始迅速发展。 柏林危机的介绍在二战之后苏联以及美英法四个国家因为对西柏林的地位有些争执,进而引起了三次国际危机,因为在德国被打败之后,这四个国家获得了分别占领德国以及柏林的权力,而他们之间的争执不断地发生,最终导致了柏林危机的出现。关于这次事件的信息在柏林危机简介中有着相关的介绍,那么柏林危机简介中是如何介绍这次的事件的呢? 柏林危机简介中介绍到柏林历史上总共出现了三次危机,第一次发生的时候是在1948年,这次的危机也被人们称为是柏林封锁,自从冷战情况出现之后,这是第一次发生危机,直到1949年的5月才逐渐缓和。而第二次则是出现在1958年的时候,苏联本来想要警告和迫使英法美在半年之内从西柏林撤退,然而却并没有成功。而第三次则是发生在1961年,苏联再一次提出要其他三个国家从西柏林撤军,最终建立起了柏林墙才算是解决了危机。 另外柏林危机简介中还介绍了这次危机的结果,在七十年代的时候,苏联政府开始实行比较缓和的政策,希望可以用这种方式促使西方的国家能够承认和认可当时欧洲的状况,后来苏联又不断地和联邦德国进行关系改善,与此同时还建议将柏林方面的危机用谈判的方式解决,这件事西方国家也是同意了的。到了1970年的3月份,这四个国家再次开始谈判,终于在第二年的9月份签订了《西柏林协定》。

名词解释

“诺曼征服”、《末日审判书》”、“维兰”、“神圣罗马帝国”、“大空位时代”、“红胡子弗里德里希”、“金玺诏书” 资产阶级宴会运动、法国二月革命、法兰克福议会、1848年革命、俾斯麦、铁血政策、普法战争、“漏洞理论”、“宪法纠纷” 不干涉西班牙委员会、马德里保卫战、苏台德区自治、贝奈斯、张伯伦、慕尼黑会议、慕尼黑协定、慕尼黑阴

谋、绥靖政策、德意钢铁同盟条约、温斯顿?丘吉尔、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奇怪战争”、敦刻尔克大撤退、大西洋宪章、联合国家宣言、斯大林格勒战役、库尔斯克战役、阿拉曼战役、中途岛之战、瓜达尔卡纳尔岛之战、开罗会议、开罗宣言、德黑兰会议第二战场、东方战线、诺曼底登陆、戴高乐、艾森豪威尔、雅尔塔会议、雅尔塔协定、敦巴顿橡树园会议、雅尔塔公式、柏

林战役、波茨坦会议、波茨坦公告、麦克阿瑟 敦巴顿橡树园会议、雅尔塔公式、联合国制宪会议、联合国、联合国宪章、纽伦堡审判、东京审判、雅尔塔体系、冷战、凯南电报、遏制、富尔顿演说、铁幕、诺维科夫报告、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第四点计划”、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莫洛托夫计划、经济互助委员会、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华沙条约组织、两极格局、旧金

山对日和会、第一次柏林危机、朝鲜战争奠边府大捷1954年日内瓦会议和平演变和平战略戴维营精神第二次柏林危机东京湾事件卡斯特罗猪湾事件柏林墙事件加勒比海危机部分核禁试条约防止核武器扩散条约尼克松主义赫尔辛基宣言星球大战计划超越遏制战略外交“新思维” 茉莉芬事件圆桌会议协定蒙巴顿方案贝尔福宣言自由军官组织

纳赛尔万隆会议尼赫鲁“纳沙贡” 莫里斯防线埃维昂协议桑地诺民族解放阵线不结盟运动七十七国集团 贝利亚事件“解冻” 苏共二十大“三和路线” 《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报告铁托苏南冲突铁托主义社会主义自治制度匈牙利事件波兹南事件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发达社会主义”理论利别尔曼建议苏联新经济体制特权阶层

论二战后法德和解的过程

论二战后法德和解的过程 王娟娟 摘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和德国这两个在欧洲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大国,在经历了数百年的对抗和数次战争之后,走上了和解、合作的道路,成为20世纪中期国际关系的一大特色。法德和解,经历了曲折的历程,在欧洲衰落,世界中心转向美苏两强的时刻,法德和解不仅对欧洲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世界局势的变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关键词:法德;和解;欧洲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法兰克人侵占高卢,于481年建立了法兰克王国。查理曼大帝建立法兰西帝国,843年,通过《凡尔登条约》,法兰克帝国被分为为三个独立国家——西法兰克王国、中法兰克王国、东法兰克王国,之后,这三个国家经过发展,最终形成了现在的法国、意大利、德国。德国在很长时间里处于分裂状态,公元1871年,经过三次王朝战争,德国最终完了统一,之后对世界局势产生了重要影响。 一、和解之前的法德关系 在历史上,法德一直是世仇。在欧洲中世纪末期,法国为称霸欧洲大陆,阻止德国统一,在三十年战争中成功的使德国维持了长期以来的分裂割据状态,德国为了完成统一大业,进行了艰苦的斗争,而德国的统一,不可避免的要与法国进行战争。 法国大革命期间,为阻止大革命对欧洲封建统治秩序造成危害,神圣罗马帝国中的两大强国——奥地利和普鲁士,都先后参加了反法联盟,在拿破仑帝国时期,拿破仑的军队横扫欧洲大陆,神圣罗马帝国中的众多国家被迫先后臣服,或者被占领,或者与法国结盟,其中,普鲁士割地赔款,损失巨大。19世纪中期,德国人清楚的认识到,要实现德国的统一,对法战争不可避免。1871年,普法战争中法国惨败,德国实现统一。 在随后的时间里,法德关系一直处于紧张对峙的状态,并最终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再次交战,一战之后,德国战败,法国为报复普法战争之仇,力主肢解德国。1931年,德国纳粹党上台,并再次武装德国,发动了第二次世纪大战,此次战争对于双方而言都是损失极大,德国被摧毁,法国则前期被德攻占。 二、法德关系的和解历程 (一)、50年代初期的努力 1950年法国提出实现西欧经济联合的舒曼计划,该计划的目的在于将法德的全体煤钢生产置于一个其他欧洲国家都可以参加的高级联营机构的管辖之下,以期通过对煤炭和钢铁实行共管,使一场新的法德战争成为不可能的事。这样一来,可以从不涉及主权的经济入手,实现西欧的经济联合,并同时解决德国问题。1951年,西欧六国在巴黎签署为期50年的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西欧经济合作开始,这也是法德和解的开始。 (二)、法德政治上的和解 法德两国政治上的和解也在发展。50年代末,美苏两个超级大国撇开西欧国家,包办世界全局性问题的行为使西欧国家十分不满,深感政治上紧密合作的必要,以提高西欧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摆脱美国的控制。德法两国只有加强合作与和解,才能担负起推动西欧联合的重任。1958年6月,戴高乐重新执政后,又将法德和解推向全面合作。戴高乐对法德和解与合作的思路已很清晰,同时他要使法国成为大国的思想也很明确,他也从现实中领悟到要发挥法国的作用,使欧洲成为第三种力量,法德和解并走向合作是必由之路。他一上台,就在第四共和国建立起的法德关系的基础上与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正式会晤,双方宣布法德合作是建设欧洲的基础,从而拉开了法德友好关系的序幕,德法关系进入迅速发展的时期。两国领导人开始频频接触,从1958年秋季到1962年期间,阿登纳与戴高乐通信达40多次,会晤15次,总计进行了一百多个小时的会谈。联邦德国在某些问题上坚决站在法国一边,对法国的赞同与支持也得到了相应的回报,在第二次柏林危机中,西方诸国中只有法国力主在苏联的压力面前不能让步。德法在交往中的互相帮助、互相支持,使两国关系更加紧密,和解与合作不断发展。 (三)、法德和解的实现 六十年代,法德合作关系进一步发展,1963年1月,阿登纳访问巴黎,双方签订了《德法友好合作条约》,条约规定:在做出任何决定之前,两国政府必须就有关外交政策的重大问题,首先是共同利益的问题进行磋商,以便尽可能达成类似的决定,法德友好合作约的签订,标志着法德和解这一历史进程的最后完成,德法关系从此翻开了新的一页,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三、法德能够实现和解的原因

高中历史《冷战的开始》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

湖南省蓝山二中2014高中历史《冷战的开始》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 目标内容知识与能力过程 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 值观 识记理解运用 盟友关系的破裂破裂的原因; 冷战的序幕了解美苏 “冷战”局 面形成的 主要过程, 认识冷战 局面形成 的原因和 特点。 通过“冷战”的 讲述,使学生从 政治、经济、军 事等方面全面 分析国际关系 问题,进而提高 运用辩证唯物 主义观点分析 国际问题的能 力。 论从史出 问题探究 历史比较 归纳阐释 通过“冷战” 的讲述,了解 重大政治事 件及重要人 物,探讨其在 人类历史进 程中的作用 及其影响,汲 取必要的历 史经验教训。 冷战之门的开启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大西洋公约 苏联的对抗措施经互会;华约组织 第一次柏林危机柏林危机;冷战的影响 一、盟友关系的破裂 1. 破裂的原因 2. 冷战的序幕 二、冷战之门的开启 1.杜鲁门主义 2.马歇尔计划 3. 北大西洋公约 三、苏联的对抗措施 1. 经互会 2. 华约组织 四、第一次柏林危机 1.柏林危机 2.冷战的影响 重点:美国“冷战”的主要表现及影响; 难点: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的实质;“柏林危机”产生的原因及影响。 【教学方法】 本节内容学生已从必修1第九单元获得了一定的认识。从这一实际情况出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努力创设认识历史问题的新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采取和学生共同探究问题的学习方法,通过设问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通过学生自己的归纳、分析等思维活动,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提高。通过学生在讨论、思考和回答问题,引导学生论从史出地认识问题。 【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回忆二战中后期的有关史实,明确苏联与西方盟国之间的矛盾逐渐加剧。由于美国在二战中损失最小、获利最大,战后初期凭借在经济和军事实力上的绝对优势,大力推行霸权政策,走上了全球扩张的道路。战后苏联经济的迅速恢复,加上原有强大的军事政治实力,逐渐走上与美国对峙的道路。由此导入新课。 【讲述内容】 一、盟友关系的破裂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4单元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第16课处于战争边缘的世界教师用书岳麓版选修3

第16课处于战争边缘的世界 (教师用书独具) ●新课导入 “在美国纽约,一群青年人狂喊:与其让俄国人的原子弹来袭击,不如自己毁灭算了!在几千公里外的苏联莫斯科,几名女大学生躲在宿舍内相拥哭号,等待末日到来。在拉丁美洲的哈瓦拉,天空中的每个黑影、声响都令市民心惊肉跳。”这是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时真实的一幕,古巴导弹危机是怎么回事?其结局怎样?本节课我们学习“处于战争边缘的世界”。 ●教法案例 1.“剑拔弩张的美苏争霸”一目,教学中要抓准以下四个要点:(1)赫鲁晓夫上台和对外政策调整;(2)艾森豪威尔就职和对苏两手政策;(3)赫鲁晓夫访美和戴维营会谈;(4)1961年柏林危机。本目是本课的重点,教师讲述时可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理清美苏争霸的表现,重在引导学生得出:美苏争霸的特征是美国处于攻势。 2.“激烈的核军备竞赛”一目,教学中要抓准以下三个要点:(1)核武器具有巨大杀伤力,成为美苏争霸的重点;(2)美苏核军备竞赛的表现;(3)70年代美苏战略核力量大体形成均势。本目难点是核军备竞赛的表现,教师可结合教材插图和数据表格,从核武器竞赛、运载工具的竞争和核武器数量竞赛三方面进行归纳。 3.“核均势下的‘恐怖平衡’”一目是本课的又一重点,教学中要抓准以下两个要点:(1)古巴导弹危机;(2)核军备竞赛的后果。关于古巴导弹危机,教师讲述时依据事件的结果说明美苏争霸战略优势在美国;核军备竞赛的后果——达成核均势下的“恐怖和平”。 1.开始 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 2.原因

(1)苏联新领导人赫鲁晓夫调整对外政策,谋求苏、美共同主宰世界。 (2)艾森豪威尔提出对苏的两手政策。 3.表现 (1)外交上“和解”——戴维营会谈 ①会谈:1959年,赫鲁晓夫与艾森豪威尔在戴维营会谈。 ②结果:未取得成果,但表明苏联已经和美国平起平坐。 ③评价:美、苏“和解”是表面的,两国都没有放弃对世界霸权的争夺。 (2)军事上对抗——柏林危机 ①原因 a.柏林是美、苏较量的焦点。 b.1958年,在柏林问题上,苏联与美、英、法发生矛盾。 ②状况:1958年,第二次柏林危机爆发;1961年,第二次柏林危机达到高潮。 ③结果:以柏林墙的修建而暂告结束。 1.原因 美、苏两国把军事、军备竞赛作为争霸的重要组成部分,核武器成为美苏军备竞赛的重中之重。2.表现 (1)1945年,美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2)1949年,苏联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打破了美国的核垄断。 (3)20世纪50年代,美、苏围绕核武器的研制和运载工具进行竞争。 (4)20世纪60年代,苏联大规模生产核武器,力图和美国取得核均势。 (5)20世纪70年代初,美、苏战略核力量大体形成均势。 1. (1)背景 ①1959年古巴革命胜利,建立革命政权。 ②美国企图推翻古巴革命政权。 ③苏联提供经济和军事援助支持古巴。 (2)过程 ①1962年苏联在古巴修建导弹发射场。 ②美国坚决反击并发出战争威胁。 (3)结果:苏联从古巴撤出导弹,美国做出不进攻古巴等保证。 2.美、苏核军备竞赛的影响 (1)终究走到双方当初愿望的反面,使双方都拥有多次毁灭对方的能力。 (2)促使美、苏双方竭力避免直接碰撞,两国之间并没有发生战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