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生产重心演变分析_聂雷

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生产重心演变分析_聂雷

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生产重心演变分析_聂雷
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生产重心演变分析_聂雷

我国人口重心_就业重心与经济重心空间演变轨迹分析_廉晓梅

2007年第3期 人口学刊 No.3,2007 (总第163期) POPULATI O N JO URNAL (Tot.No.163) 我国人口重心、就业重心与经济 重心空间演变轨迹分析 廉晓梅 (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中心,吉林长春130012) 【摘 要】近20年来我国人口重心、就业重心、经济重心的空间演变轨迹表明,我国区域经济差距的主要原因是东部沿海地区不断集聚生产的同时,没有更有效地吸纳中西部地区的人口,从而造成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生产与人口、就业分布高度失衡。目前,建立完善的分享机制、进一步促进西部落后地区的人口向东部沿海发达地区流动、建立健全的流动人口管理体制是促进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人口重心;就业重心;经济重心;演变轨迹 【中图分类号】C92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29X(2007)03-0023-06 【收稿日期】2006-11-05 【基金项目】该项成果得到“吉林大学‘985工程’项目”资助 【作者简介】廉晓梅(1971-),女,吉林辽源人,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中心副教授,经济学博士。 一、文献综述与本文的研究方法 “重心”原本是一个物理学概念,是指物体内各点所受重力产生合力的作用点。应用于经济活动中,是指在区域空间上存在某一点,在该点前后左右各个方向上的力量对比能够维持均衡。1874年,美国学者弗沃尔克把“重心”的方法引入到人口问题研究之中,分析了美国西部开发和阳光地带崛起所引起的美国人口分布变化情况。台湾学者黄金树(1988)关于中国大陆经济重心与空间发展状况的研究、[1]樊杰和W陶普曼(1996)关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工业重心变动的研究、[2]周民良(2000)关于我国经济重心演变与区域差距形成原因的研究、[3]乔家君等(2005)关于近50年来中国经济重心移动路径的研究、[4]冯宗宪等(2006)关于1978-2003年中国经济重心与产业重心的动态轨迹的研究[5]等,都是中国经济重心及相关问题研究的代表性成果。有关中国“人口重心”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包括李义俊(1983)关于我国的人口重心及其移动轨迹(1912-1978年)的研究、[6]张善余(1991)关于我国人口重心分布情况的研究、[7]刘德钦等(2002)应用人口重心对我国人口分布的空间的研究[8]以及温军(1994)、郑连斌(1995)、袁祖亮(1998)分别运用“重心”的分析方法研究了甘肃、内蒙古、河南人口重心移动。[9][10][11]总之,有关我国经济重心与人口重心的研究已经取得了相当程度的进展,但也仍然存在许多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领域。例如,目前还缺少关于“经济重心”、“人口重心”、“就业重心”演变轨迹比较分析的研究成果,甚至还没有关于我国“就业重心”空间演变轨迹的分析。 区域重心的分析方法主要是确定区域重心空间区位及不同年份区域重心空间区域的移动距离与移动方向。在社会经济问题研究中,通常用以下方法确定区域重心。假设某一个区域由n个次一级区域i构成,那么该区域某种属性的“重心”通常采用如下的计算方法来表示:

生物进化论复习题

生物进化论复习题 一 1. 简述现代综合进化论的主要内容。 现代综合进化论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认为自然选择决定进化的方向,使生物向着适应环境的方向发展。主张两步适应即变异经过选择的考验才能形成适应。 第二,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进化机制的研究属于群体遗传学的范畴。第三,认为突变、选择、隔离是物种形成和生物进化的机制。 2. 谈谈你对进化生物学发展新方向的见解。 1、分子古生物学 答:化石DNA可直接了解其进化历程,为DNA重复序列、基因结构的起源进化,生物大分子的突变重排及遗传信息在发展过程中的传递提供线索。使了解承重作用的分子机制,沟通了古生物形态特征与DNA分子特异性之间的关系。 2、分子进化工程 答:即实验室进化。在试管里对以核酸为主的多分子体系施以选择压力,模拟进化历程,以达到创新基因、蛋白质、新物种的目的。其包含三个往复化学过程,扩增、突变、选择,可获得新型的催化剂、酶和新药 3、法语机制 答:发育是高度程序化的过程,不同时空有特定的基因表达,控制着特定器官与个体的发育。主要分为两大同源框基因家族HOX SOX两大类。为创造生命提供可能,进化-——发育生物学比较基因组学。 二 1 简述生命的本质。 生命就其本质而言也是物质的,它是物质存在和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地球上的所有生物在其化学组成上有其同一性,在结构上表现了高度的有序性,在功能上具有复杂性。作为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是自我更新、自我复制、自我调控和自我突变。所以,生命实际上主要是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的,具有不断自我更新的能力的,以及向多方向发生突变并可复制自身的多分子体系。生物体是一个开放系统,不断地与环境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不断地从环境吸取负熵,用以克服自身还活着的时候不得不产生的全部的熵,是一个远离平衡态的有序结构。 2试述遗传密码进化的Dayhoff假说的内容及其合理性。 内容:最原始的三体密码大概是GNC三体密码。第一次扩展时由GNC扩展为GNY,Y代表C或U两种嘧啶。第二次扩张时由GNY扩展为RNY,R代表G或A两种嘌呤。第三次扩展是由RNY扩展为RNN。最后一次扩展是由RNN扩展为NNN。 合理性:Dayhoff及其同事认为密码的进化路线是由GNC→GNY→RNY→RNN→NNN。在这一进化路线中,在GNC和GNY阶段,仅第二位碱基才决定氨基酸的种类,实质上相当于单体密码;在RNY密码中第一位剪接和第二位碱基共同决定氨基酸种类,因此相当于二体米娜;在RNN和NNN密码中,三位碱基都不同程度地参与了氨基酸种类的决定,实质上已过渡到真正的三体密码。所以,Dayhoff及其同事的密码进化学说包含了过去的一体、二体、三体学说,是目前最合理的假说。 三为什么说真核细胞更可能起源于古细菌? 因为研究发现古细菌的一系列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特征与真核生物有不少相似之处。例如,古细菌的细胞壁不含真细菌细胞壁的成分(胞壁酸),与真核细胞一样不受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的抗生素影响;真细菌的起始性甲硫氨酰tRNA需甲酰化,而古细菌与真核生物的都没有甲酰化;古细菌可利用真核生物的氨基酰tRNA合成酶;古细菌与真核生物的肽链延长因子对白喉毒素均有反应;古细菌的5S rRNA与真核生

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题

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本小题包括40小题,1?30每小题1分,31?40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狗的长毛和卷毛 B.豌豆的紫花和小麦的白花 C.水稻的抗病和易感病 D.家兔的红眼和猫的黑眼 2.两只黑色绵羊相互交配,生了一只黑色绵羊和一只白色绵羊,欲鉴別子代黑色绵羊是否为纯合子,最简便的方法是 A.自交 B.测交 C.杂交 D.检查染色体 3.某长翅和残翅昆虫相互杂交,F1出现长翅和残翅,F1长翅雌雄个体相互交配,F2出现性状分离,性状分离比为2:1。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昆虫翅形的遗传不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B.长翅昆虫显性纯合致死 C.F2中长翅昆虫全为杂合子 D.F1长翅昆虫测交后代表现型比例为1:1 4.基因型为AabbCCDd的豌豆自交(4对基因分别位于4对同源染色体上),后代可能出现的基因型和表现型种类分别是 A.9,4 B.8,6 C.9,6 D.8,4 5.与有丝分裂相比,减数分裂特有的现象是 A.细胞质均等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 B.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 C.染色体复制,核DNA含量加倍 D.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6.女性卵细胞中有23条染色体,其初级卵母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对数、姐妹染色单体数、核DNA数分别是 A.23,46,46 B.23、92、92 C.23,92,46 D.46,46,92 7.下列有关真核细胞中基因和染色体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全部位于染色体上 B.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C.基因的数量等于染色体的数量 D.着丝点分裂使基因数量加倍 8.血友病属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某人正常,且其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都正常,但其弟弟患血友病,则其弟弟的血友病基因来自 A.祖父 B.祖母 C.外祖父 D.外祖母 9.如图是某家族遗传病的系谱图,Ⅰ1不携带致病基因。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从重心变化看熊晃动作的学练要点知识讲解

从重心变化看熊晃动作的学练要点

从重心变化看熊晃动作的学练要点 熊晃是健身气功?五禽戏中比较典型的动作之一,同时也是练习者较难掌握的一个要 点。根据熊晃动作的运动特征和技术要求,我们将熊晃动作分为提髋、落步前靠、后坐三 个阶段,希冀在探寻这几个阶段身体重心变化规律的同时,能够从中领会到学练这个动作 的诸多要点。为了便于分析探讨,以下全部动作以熊晃左势为例。 提髋动作阶段 提族阶般賣心菸虔变化 aso 900 rtffl W 提髋动作阶段是指熊晃动作开始到左髋上提至最高点这个过程。提髋阶段的技术要求 是:习练者提髋侧的髋部要平稳缓慢的提高,由此带来习练者身体重心高度的增长也应该 是均匀缓慢的。 通过生物力学分析和观察我们看到,初学者做提髋动作易犯的错误集中体现在提髋阶 段重心高度起伏不定。提髋时重心高度的变化主要取决于支撑腿、腰际的姿势和高度。提 髋时须把提髋侧腰部肌肉收紧,以髋带腿来保证身体重心的稳步升高。初学者犯错误的原 850 800 T50 。対4<40 強4啊¥心8啊04 *U)09黑C4 巒 3 e C D U* *"0)60 < b? 寸* C 3 + 6CJE ① £670336 = 1 = =二= _ = —蕎水平 ——初学看

因,常常是由于支撑腿膝关节出现的屈曲所致。因为支撑腿屈曲会使身体重心下降,不利 于提髋侧腰部肌肉发力;而支撑腿再由屈曲到伸直需要借助地面的反作用力,又使得伸直 过程的身体重心高度会出现大幅度提高,导致提髋动作不稳定,产生了关联效果。 众所周知,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做熊晃这个动作也同样符合这个定律。准确的 提髋动作应该是腰部肌肉发力带动髋关节的运动,再由髋关节带动腿运动,同时膝关节、 踝关节自然放松的结果。整个提髋动作的力量是经过髋、膝、踝关节,由身体中间向肢体 末端依次传递的过程,从而达到对肢体末端的控制,并保持身体重心的平稳变化。 落步前靠动作阶段 mm 落步前靠阶段是从左髋自最高点到左肩前靠至最前点这个动作过程。整个落步前靠阶 段,习练者的身体重心要前移,左脚在左前方落地,脚尖朝前,右腿缓慢伸直,身体右 转,左臂内旋前靠,左拳摆置左膝前上方拳心朝左,右拳摆置体后拳心朝后。 根据生物力学技术解析发现,高水平习练者做这一动作的重心变化特征是:身体重心 先幅度平缓的均匀下降,这对应落步的过程;尔后身体重心基本平稳不变地前移,这对应 前靠动作;整体上身体重心变化9

南京近30年人口空间格局演变与机制研究_牟宇峰

第22卷第8期 2013年8月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in the Yangtze Basin Vol.22No.8 Aug.2013  南京近30年人口空间格局演变与机制研究 牟宇峰1,2,孙 伟1,袁 丰1 (1.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08;2.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 摘 要:人口分布是人口发展过程在地理空间中的表现形式,研究人口空间布局的时空演变过程,揭示其中的规 律,确定影响因子,对引导人口合理布局,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的协调发展具有指导作用。以南京市为研究 区域,1982年、1990年、2000年和2010年数据为依据,采用行政区划法、圈层方向法、空间插值法和热点分析法,从 四大区域、区县、乡镇街道和网格等不同层次分析了南京近30a人口空间格局演变过程;总结出人口格局演变的六 大特征;最后,从经济发展水平、自然地理条件、产业优化升级与布局调整、新城和开发区建设、交通便捷程度、公共 服务水平和设施配套、工作选择、居住空间选择、城市空间发展政策与城市规划等方面阐释了南京人口格局演变的 机理,并通过回归模型加以实证。 关键词:南京;人口格局;演变,机制 中图分类号:K90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8227(2013)08-0979-10 收稿日期:2012-08-06;修回日期:2012-12-07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KZZD-EW-06-03) 作者简介:牟宇峰(1983~ ),男,辽宁省朝阳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城市发展与区域规划研究.E-mail:yfmou@niglas.ac.cn 作为人口发展过程在地理空间中的表现形式, 人口分布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1],受到市场机制[2]、政策调控[3]、产业发展[4]、科技创新[5]等因素的影响;反过来,它也会推动经济发展、加速城市化进程[6]、改变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7]、优化城市发展空间[8]、提升产业结构[9];另外,还可能引发资源能源紧张[10]、生境破坏[11]等问题。因此,研究人口空间布局的时空演变过程,揭示其中的规律,确定影响因子,对引导人口合理布局,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的协调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 学者们对人口空间格局演变的研究比较丰富。高向东等[12]分别运用行政区划法、自然标识法、圈层距离法和方向距离法分析上海市1990~2000年人口变动情况,结果表明10a间城市中心人口骤减,郊区人口猛增,人口郊区化显著;黄荣清[13]和周尚意等[14]分别利用人口密度、集中指数和变异系数及沃尔克人口中心和洛伦兹曲线来刻画1980年以来北京城市化过程中人口的分布变化情况,指出北京人口正在由向心集聚向离心分散转变;姚华松等[15]运用区位熵方法系统分析了近30a广州流动人口分布的规律,认为流动人口具有近郊指向性,受教育水平较高的人主要分布于新区,以户籍为代表的集聚区已经显现;冯永玖等[16]应用分形理论,计算了人口分布的盒子维值、相关维值及其相关系数,结果表明,上海区县人口分布分形状况明显,不同圈层的人口分布分维值表现出不同的时间演化规律。 在机理研究方面,张善余[4]认为产业结构调整引导了上海人口的郊区化;U.S Department ofCommerce[17]和蒋达强[18]通过对人口与住宅的时空分析,得出了两者密切相关的结论;高向东等[19]的研究表明,城市交通发展和旧城改造加速了人口格局的改变;谢守红[20]把限制广州人口分布的主要影响因子总结为自然条件、行政区划和城市空间发展政策;齐晓娟[21]将影响人口分布变动的机制归因于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杨芸等[22]的研究表明,城市规划建设和土地有偿使用改变上海人口空间分布格局。 通过文献梳理,作者认为目前对城市人口布局的研究仍存在以下几方面不足:首先,在研究对象上,主要集中在特大城市,如北京[14]、上海[12]、广州[23],对南京等大中城市的人口空间分布研究相对较少;其次,在基本研究单元划分和研究方法上,主要以行政区为基本单元,如区、县[24]或街道、镇[25],对数据进行空间分析,缺少在栅格层面对人口分布的系统空间分析,难以表现行政区内部人口分布和变动状况;第三,在研究时间段选择上,选取的时间跨度短[26]或只研究某一时间节点上的人口格局[27],

进化生物学期末考试答案

《进化生物学》期末考试(闭卷)试卷B 参考答案 学院:_____专业:_____学号:____姓名:____ 一、术语解释(10 小题, 每小题2分,共计20分) 1、等位基因:同一基因的不同形式,在同源染色体上占据同一座位的两个基因(如A和a)。 2、二倍体:含有两套完整染色体组的个体。 3、孟德尔居群:占据同一生境包含在同一基因库内的同一物种的所有个体,称为一个居群;居群内遗传物质的传递遵循孟德尔定律,叫孟德尔居群。 4、多态现象:居群内的不同个体在形态、生理、生化、遗传等方面具有两种或多种变异类型,如花色这一性状,可有红色和白色等变异类型。 5、端粒酶: 一种核糖核蛋白(RNP),由RNA和蛋白质两种成分组成,催化端粒DNA的合成,能够在缺少DNA模板的情况下延伸端粒寡核苷酸片段。端粒中的RNA起到模板的作用,反转录形成互补的DNA 片段,合成末端。 6、生态型:适应于特定环境生活的居群。生态型是具有进化意义的单位,是居群对一个特定生境的遗传性反应。 7、差别繁殖:就是某些类型比其它类型产生更大比例的后代。造成差别繁殖的任何因素都是自然选择因素,只要这种差别能够遗传。 8、相对适合度:某一基因型跟其它基因型相比时,能够存活并留下子裔的相对能力。将每种基因型的存活率除以最高的基因型的存活率,所得的商数就是该基因型的相对适合度。

9、遗传平衡定律: 群体符合以下条件:群体无限大;随机交配,即每一个体与群体中所有其它个体的交配机会是相等的;没有突变;没有任何形式的自然选择,那么,群体中各基因型的比例可从一代到另一代维持不变,这就是遗传平衡定律。 10、进化:居群中基因种类和基因频率的逐代改变。 二、简答题(共6小题, 任选2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20分) 1、简答有性生殖中减数分裂的生物学意义。 参考答案:(1)减数分裂维持了有性生殖的生物世代传递过程中遗传物质的恒定; (2)减数分裂最重要机制就是,形成配子时非同源染色体随机自由组合(即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产生非同源染色体的不同重组,从而产生天文数字的遗传变异。例如人类有23对染色体,就有223 可能的染色体组合的配子; (3)再加之减数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配对,发生连锁交换(即摩尔根连锁交换定律),其遗传变异更是大大增加。 总之,有性生殖的生物正是通过减数分裂,不断的增加其遗传变异,这就是减数分裂的真正生物学意义。 2、简答K对策及其生物学意义。 参考答案:k 指的是环境负载力,代表在一特定生境中能共存的居群的个体数目。因此,具有K选择生活史式样的生物把大部分可利用的资源分配到增大竞争能力和存活上,把较少部分用于生殖输出。可把美洲杉、红豆杉、银杏等长命树种归入r-k 谱系靠近K这一极端,因为适合度是由有机体保持居群负载力不变的能力决定的。动物中,老虎、狮子、大象、蓝鲸、黑猩猩、滇金丝猴等均属于K-对策者。K-对策的生物,通常出生率低、寿命长、个体大、具有较完善的保护后代的机制;一般扩散能力弱,但竞争能力较强,能够把有限的资源更多地投入到提高竞争能力上。 k-选择居群具有的生活史式样是在稳定的生境中能把适合度提高至最大限度,个体长期生存。所以K-选择居群的个体数目很少有波动,而且比r-选择更能抵抗环境波动。通常在居群密度高时出现个体死亡,因此居群大小受密度制约。成熟居群的密度一般较低,大多数资源由成体利用,提供给幼苗形成的很少。繁殖成功率很低,有效的能量分配式样是促进生长和

我国农作物重心演变轨迹与地理集聚趋势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c118909770.html, 我国农作物重心演变轨迹与地理集聚趋势分析 作者:苏姗王玉贵 来源:《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年第13期 [摘要]基于 2001~2015年我国农作物种植面积及4类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数据,运用重心移动法、空间基尼系数法和莫兰指数法,并借助ArcGIS、GeoDa软件对我国农作物地理集聚格局演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农作物重心在2007年出现明显拐点,在此之前重心一直向北偏西移动,2007年以后开始逐年向西南方向移动,主要在河南境内移动,同时,集聚程 度逐年增大;粮食油料也分别在2006年、2007年出现拐点,但总体趋势还是偏向西南,而其余两种农作物重心都快速向西南移动;4类农作物基尼系数均大于0.4,说明都存在集聚现 象,并且具体阐述了4类主要农作物的集聚趋势。 [关键词]农作物;重心轨迹;空间自相关;基尼系数;集聚 [中图分类号]F30124 [文献标识码]A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不仅关系到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更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种植业是农业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其空间分布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个农业的空间布局。因此,种植业的地理空间分布研究是制定科学的农业政策的前提和基础,对促进国民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现代化技术的发展,我国种植业逐渐向规模化、专业化、特色化方向发展,在空间分布上也呈现明显的集聚现象。近年来,国内学者也开展了一系列对农业集聚的研究,已取得一定成效。其中,李二玲分析了中国大豆种植的地理集聚格局、演化路径及其机制;肖卫东运用空间统计方法探讨了中国省域种植业的空间依赖性和空间异质性,进一步探索了种植业的地理集聚特征和变化趋势。 这些研究对于农作物具体的分布转移涉及不多,本文通过收集全国省域2001~2015年的种植业播种面积数据,借助莫兰指数与区位基尼系数两指标相结合来测度农业地理集聚程度,并利用农作物重心轨迹反映出各类农作物分布及其演变的基本态势。因此,了解农作物分布演变的历史过程及发展趋势,分析农作物变动规律及原因,为我国不同地区的农业发展与产业布局调整的时空变化提供科学依据。 1 区域概况与数据来源 我国的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山地和高原面积广大,气温降水的组合多样,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气候,同时也形成了我国农业种类的多样性。虽然我国农作物种植种类较多,但粮食、油料、蔬菜、糖类的种植比重最大,占我国农作物种植的90%之多,这也是本文选择该数据的依据。为保证数据的一致性,本文中种植业播种面积基础数据,均来自《2001~2015

进化生物学复习题

进化生物学复习题 Ch.01: 生物进化:指某种有趋势的变化,这种变化通过选择——不适应个体的死亡或繁殖失败,包括了复杂性和有序性增长的趋势,适应生存的环境的趋势,与无方向的循环往复的变化不同。 进化生物学:是研究生物进化的科学,不仅研究进化的过程,更重要的是研究进化的原因、速率和方向,也就是说进化生物学是回答“为什么”的科学,是研究事物或过程的因果关系的科学。 进化论的提出者是达尔文和拉马克,但完整而系统的阐述进化理论的是达尔文。 生物进化理论在社会科学领域内应用的代表性著作是威尔逊的《社会生物学-新的综合》。 生物为什么不断进化?(为了适宜不断变化的环境) Ch.02: 核酶:指具有酶活性的RNA。 类蛋白微球体:把多种氨基酸干热形成的酸性类蛋白质放入稀薄的盐溶液中冷却,或将其溶于水使温度降低到0℃,在显微镜下看到直径为0.5-3μm的均一球状小球,即类蛋白微球体,它具有类似细胞膜的双层结构。 生物的结构有序性表现为:生物大分子结构有序,细胞结构有序和个体内不同细胞的有序排列。 根据戴霍夫理论的研究成果,原始的遗传密码为GNC 三体密码,编码四种氨基酸。 生命起源的主要阶段包括哪些?P35 1)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2)从有机小分子发展成生物大分子;3)由生物大分子组成多分子体系;4)由多分子体系发展成原始生命。 Ch.03: 分子准钟:一种由多核苷酸组成的较为复杂的分子系统,此时的多核苷酸还没有成为遗传载体,环境因素对这种分子系统有选择作用,多核苷酸靠突变、选择度过适应危机,形成分子准钟。 古细菌:一些生长在地球上特殊环境中的细菌。 细胞进化产生细胞器的优势在于胞内化学反应的干扰减弱、效率提高。且能同时进行更多的代谢化学反应。 细胞器的半自主性意味着细胞器的增殖和功能行使需要细胞核的作用。 叶绿体或线粒体内共生起源的证据有哪些?P59/P57 1)线粒体和叶绿体内均有自己独立的基因组,能进行独立的复制与转录。 2)线粒体和叶绿体都有自己完整的蛋白质合成系统,且均有与其核糖体结构大小相似 的原核生物存在。 3)线粒体、叶绿体和原核生物的多肽链合成均以N-甲酰甲硫氨酰tRNA为起始,而真 核细胞细胞质中的蛋白质合成则以甲硫氨酰-tRNA为起始。 4)线粒体和叶绿体都能像细菌一样,以二分裂方式进行繁殖,其分裂速率和细胞分裂 不同步。 5)线粒体的外膜与内膜的成分与结构差异很大,外膜与细胞内的膜系统相似,而内膜 却与原核细胞的膜相似。发现介于胞内共生蓝藻与叶绿体之间的结构——蓝小体,

基础生物学期末复习问题综合.doc

《基础生物学》课程问题综合 2017-1-03 1、生命的概念与特征 ?生命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2、生命的组成: ?主要元素及微量元素的组成与含量; ?无机分子和有机分子在生物体中的含量; ?生物大分子的基本特征有哪些共通性; ?糖类分子的生物学功能是什么; ?脂类分子的生物学功能是什么; ?蛋白质的主要种类有哪些; ?蛋白质的研究方法你了解的有哪些; ?核酸分子的空间结构特征; 3、细胞起源: ?细胞学说的内容有哪些?它的每一个阶段及其特征是什么? ?细胞起源有哪些特定的阶段,各进化不同阶段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Lynn Margulis和她的内共生学说主要内容是什么; ?细胞的生物学特征包括哪些内容: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功能单位; 细胞是生殖和遗传的基础与桥梁,具有相同的遗传语言; 细胞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的基础(单细胞与多细胞生物的生长与细胞增殖的关系); 细胞是遗传的基本单位,具有遗传的全能性; 细胞是生命起源的归宿,是生物进化的起点; 非细胞形态的生命体病毒的活动离不开细胞。 ?非细胞形态的生命形式有哪些:病毒(真病毒、类病毒及阮病毒) ?原核生物界和真核生物界含有哪些生物界;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形态学差异: 原核细胞的特性与性质(起源最早的生命形式); 真核细胞的性质、结构与功能(真核细胞细胞器的简单结构与功能); 骨架系统(骨架原始概念的提出) ?细胞增殖以及意义: 细胞增殖屮单细胞与多细胞的增殖; 细胞周期,根据细胞增殖类型的分类(连续分裂、休眠、终末分化); ?免疫细胞/干细胞/肿瘤细胞的结构和特点 ?细胞的分类:免疫细胞和干细胞属于哪一类别细胞? ?免疫细胞/干细胞/肿瘤细胞的分裂特点? 4、A TP与能源: ?ATP分子的结构和其生理学意义? ?生物体获得能量的细胞呼吸包括?哪些呼吸类型? ?生物氧化的特点是什么?

浅谈企业管理重心的变化

浅谈企业管理重心的变化 企业管理重心的变化是一个企业能否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立足,突破,发展的关键,在怎样环境中采取何种管理方式,企业面临的问题,企业发展的方向变化,都会使得企业管理重心变化,而影响企业管理重心变化的因素也很多,外部环境,行业环境,竞争对手,企业自身,目标市场都是影响企业管理重心变化的重要因素。接下来结合惠普的管理具体分析企业管理重心变化。 一企业创立时充分考虑外部环境 (—)19世纪三四十年代经济不断发展,电影产业不断发展,电影产业对音频音响系统质量提高的要求越来越迫切,惠普创始人戴维和比尔充分掌握这方面的技术,所以在此时,惠普公司产生。比尔利用其研究课题负反馈研制成功了惠普第一台产品:阻容式声频振荡器(HP200A),这是一种用于测试音响设备的电子仪器。这在振荡器的设计上是一个突破利用反馈的原理,又相继生产出另外几项惠普早期的产品,诸如谐波分析仪及多种失真分析仪。 (二)就在此时,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美国政府对电子仪器的订单似雪片般越舞越多。惠普新产品不断增加,并且建造了第一座公司大楼。 (三)1942年建造惠普第一座自己的大楼(称为Redwood大厦),它集办公、实验室及工厂体积10,000平方英尺,位于PaloAlto市PageMill路395号。 之所以选择这里是考虑到如果电子业不景气,就将大楼改建成食品杂货店。 二初步发展充分考虑行业环境和竞争对手 (一)由于代尔等公司在微波技术领域有着很大的优势,所以惠普在进入这个领域时充分发挥自己的技术优势,从而再次领域在市场上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 1943年惠普向海军研究实验室开发出信号发生仪及雷达干扰仪,从而进入微波技术领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惠普因其成套系列的微波测试产品而被公认为信号发生器行业的领先。

2012-城市问题-中国城市空间格局的演变-

〔文章编号〕1002-2031(2012)07-0002-05 中国城市空间格局的演变 孙久文焦张义 〔摘要〕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始于建国初期,由于受到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影响,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以此为依据将 建国以来中国的城市化历程划分为四个阶段,研究了各阶段城市空间格局的变迁。研究发现,从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之前,西部地区新增城市数量和城市化速度高于中东部地区,东部地区的城市化速度最慢;从改革开放之后到本世纪初,东部地区经历了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中国城市发展的总体格局呈现出东部快于中西部、南部快于北部的发展特征。 〔关键词〕城市空间格局;城市化;区域发展战略〔中图分类号〕F299.21 〔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孙久文(1956—),男,汉族,北京市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所所长,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城市经济;焦张义(1982—),男,汉族,河南安阳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0zd&023)———调整区域经济结构促进国土开发空间结构优化研究。〔收稿日期〕2012-02-12〔修回日期〕2012-03-21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开始于建国初, 1949年中国拥有城镇人口5765万人,农村人口48402万人,城镇化率为10.64%,城镇人口仅占全国总人口数量 的一成。经过60年的发展, 2009年中国的城镇人口达到62186万人,农村人口71288万人,城镇化水 平由10.64%提升到46.59%,城市人口数量增长了5.5亿。可以说,中国正在经历着世界城市化史上规模最大、背景最复杂、受益人群最多、不确定性也最大的城市化历程。 受国家区域发展政策的影响,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在改革开发之前,中国的城市化经历了1949-1957年的健康发展时期、1958-1960年的过度城市化时期、1961-1978年的城市化停滞时期三个阶段 [1]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城 市化进入了持续稳定的快速发展阶段, 1996年之后中国进入了城市化的中期阶段,农村人口的绝对数量开始减少,此后城市化率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导致中国城市空间格局的一系列变化,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大城市和超大城市不断涌现;二是新兴城市不断出现,城市数量急剧增加,集中表现为东南沿海三大城市群的出现以及东、中、西部地区城市数量比例与城市人口比例的剧烈变动。 一建国初期均衡发展战略下的城市空间格局 建国初期,出于政治、国家安全以及经济均衡发 总第204期 城市问题2012年第7期 DOI:10.13239/j.bjsshkxy.cswt.2012.07.010

厦门大学进化生物学期末试卷B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45分) 1、生物进化 2、神创论 3、耗散结构 4、古细菌 5、五界说 6、性选择 7、适合度 8、生殖隔离(广义的生殖隔离)9、姐妹种 10、生态演替 11、基因家族 12、分子钟 13、趋同进化 14、简化式进化 15、宏观进化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生物体新陈代谢自我完成的动力在于____。 A种内斗争 B遗传与变异的对立统一 C同化与异化作用的对立统一 D生物与环境的统一 2、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是自我复制、自我调控、自我更新和。 A自我抑制 B自我繁殖 C自我突变 D自我利用 3、真核细胞起源的途径包括内共生说和__。 A突变说 B选择说 C渐进说(经典说) D适应说 4、根据__化石可以断定当时地球的沉积环境。 A指相化石 B微化石 C标准化石 D大化石 5、行为进化的基本环节包括__ A趋性反射 B本能行为,学习行为 C悟性行为 D趋性,反射,本能行为,学习行为,悟性行为 6、蛔虫的进化属于 A、复式进化 B、特化式进化 C、简化式进化 D、以上都不对

7、物种形成的三个环节是 A、变异,突变,隔离 B、变异,重组,选择 C、变异,选择,隔离 D、选择,重组,隔离 8、特化式进化分为几种类型,下面哪个不是 A、渐变 B、分歧 C、趋同 D、平行 9、从低等生物到高等生物,基因组大小呈现出趋势 A、增大 B、不变 C、减小 D、不定 10、人类的祖先可能是 A、腊玛古猿 B、森林古猿 C、女娲捏的泥人 D、始祖南猿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5分) 1、简述生物体化学成分的同一性。 2、为什么说化石好像一部生物历史书? 3、举例说明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请从进化过程中新构造的起源、形态结构进化的两方向及进化的总趋势三个方面论 述生物形态结构的进化。 2、论述并举例说明什么是宏观进化及宏观进化的主要类型。

从重心变化看熊晃动作的学练要点

从重心变化看熊晃动作的学练要点 熊晃是健身气功·五禽戏中比较典型的动作之一,同时也是练习者较难掌握的一个要点。根据熊晃动作的运动特征和技术要求,我们将熊晃动作分为提髋、落步前靠、后坐三个阶段,希冀在探寻这几个阶段身体重心变化规律的同时,能够从中领会到学练这个动作的诸多要点。为了便于分析探讨,以下全部动作以熊晃左势为例。 提髋动作阶段 提髋动作阶段是指熊晃动作开始到左髋上提至最高点这个过程。提髋阶段的技术要求是:习练者提髋侧的髋部要平稳缓慢的提高,由此带来习练者身体重心高度的增长也应该是均匀缓慢的。 通过生物力学分析和观察我们看到,初学者做提髋动作易犯的错误集中体现在提髋阶段重心高度起伏不定。提髋时重心高度的变化主要取决于支撑腿、腰际的姿势和高度。提髋时须把提髋侧腰部肌肉收紧,以髋带腿来保证身体重心的稳步升高。初学者犯错误的原

因,常常是由于支撑腿膝关节出现的屈曲所致。因为支撑腿屈曲会使身体重心下降,不利于提髋侧腰部肌肉发力;而支撑腿再由屈曲到伸直需要借助地面的反作用力,又使得伸直过程的身体重心高度会出现大幅度提高,导致提髋动作不稳定,产生了关联效果。 众所周知,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做熊晃这个动作也同样符合这个定律。准确的提髋动作应该是腰部肌肉发力带动髋关节的运动,再由髋关节带动腿运动,同时膝关节、踝关节自然放松的结果。整个提髋动作的力量是经过髋、膝、踝关节,由身体中间向肢体末端依次传递的过程,从而达到对肢体末端的控制,并保持身体重心的平稳变化。 落步前靠动作阶段 落步前靠阶段是从左髋自最高点到左肩前靠至最前点这个动作过程。整个落步前靠阶段,习练者的身体重心要前移,左脚在左前方落地,脚尖朝前,右腿缓慢伸直,身体右转,左臂内旋前靠,左拳摆置左膝前上方拳心朝左,右拳摆置体后拳心朝后。 根据生物力学技术解析发现,高水平习练者做这一动作的重心变化特征是:身体重心先幅度平缓的均匀下降,这对应落步的过程;尔后身体重心基本平稳不变地前移,这对应

中国茶业重心的变迁过程

中国茶业重心的变迁过程 巴蜀产茶,可追溯到战国时期或更早,巴蜀已形成一定规模的茶区,并以茶为贡品。 三国时,孙吴据有东南半壁江山,这一地区,也是这时中国茶业传播和发展的主要区域。此时,南方栽种茶树的规模和范围有很大 的发展,而茶的饮用,也流传到了北方高门豪族。西晋时长江中游 茶业的发展,还可从西晋时期《荆州土记》得到佐证。其载曰“武 陵七县通出茶,最好”,说明荆汉地区茶业的明显发展,巴蜀独冠 全国的优势,似已不复存在。 六朝以前,茶在南方的生产和饮用,已有一定发展,但北方饮者还不多。及至唐朝中后期,如《膳夫经手录》所载「今关西、山东,闾阎村落皆吃之,累日不食犹得,不得一日无茶」。中原和西北少 数民族地区,都嗜茶成俗,于是南方茶的生产,随之空前蓬勃发展 了起来。尤其是与北方交通便利的江南、淮南茶区,茶的生产更是 得到了格外发展。唐代中叶后,长江中下游茶区,不仅茶产量大幅 度提高,就是制茶技术,也达到了当时的最高水平。湖州紫笋和常 州阳羡茶成为了贡茶就是集中体现。茶叶生产和技术的中心,已经 转移到了长江中游和下游,江南茶叶生产,集一时之盛。当时史料 记载,安徽祁门周围,千里之内,各地种茶,山无遗土,业于茶者 十之七八。同时由于贡茶设置在江南,大大促进了江南制茶技术的 提高,也带动了全国各茶区的生产和发展。由《茶经》和唐代其它 文献记载来看,这时期茶叶产区已遍及今之四川、陕西、湖北、云南、广西、贵州、湖南、广东、福建、江西、浙江、江苏、安徽、 河南等十四个省区,几乎达到了与中国近代茶区约略相当的局面。 从五代和宋朝初年起,全国气候由暖转寒,致使中国南方南部的茶业,较北部更加迅速发展了起来,并逐渐取代长江中下游茶区, 成为茶业的重心。主要表现在贡茶从顾渚紫笋改为福建建安茶,唐

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4长江口北岸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4 Land-Use Spatial Pattern Change and Driving Force Analysis of the North Branch of Yangtze River Estuary 区域尺度土地利用变化研究是当前LUCC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主要研究内容是利用遥感和GIS技术监测土地利用动态过程,分析土地利用变化的各种驱动力,从而揭示土地利用变化机制。本章分别使用参数构造法和景观指数法,分析长江口北岸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变化过程,并进行了长江口北岸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分析。 4.1区域概况(General Situation) (1)积沙成陆史 启东全境系长江口不同时期河相、海相沉积平原。汉朝以前,这里还是江口海域;清代中叶前,长江口崇明北侧陆续涨出小沙洲,至清末连成一片。因成陆参差,因而曾分属三个县管辖。北部吕四地区,宋、元、明、清时属海门,1912-1942年间属南通县;中部原属海门县;南部原属崇明,称祟明外沙。1928年3月,北部、中部、南部三地合并分设启县,1989年11月启东撤县建市。因在江北大陆最东端,且沙洲还在向东接涨,乃有“启吾东疆”之意。(启东土地管理志,1999) 长江河口向海推进的模式与速度的变化与多种因素有关,如气候变化及其长江来水来沙量的变化、河口两侧淤积侵蚀强度的变化,以及沿江人类活动功效的变化,海平面及潮位与涨落潮流作用强度的变化等(杨达源,2006)。启东土地资源坍涨不定,沧桑变迁,除通吕水脊区成陆千年以上外,大部分是几百年间坍而复涨之地。但总的趋势是,长江以年平均32400立方米/秒流量入海,含沙量达4.5亿吨以上。到了江口,江面开阔,流速缓慢,泥沙易于沉积。遇上含有电解质的海水,生成大量胶态浮悬物质,又加速了凝结沉淀,海底逐渐升高。江口两侧经水力推动回旋形成沙嘴。沙嘴接涨沙洲,不断延伸,由此形成了江海平原。按成陆先后大体分为3块:倒岸河以北(通吕水脊区),为一千多年前的东布洲范围,14-18世纪,长江主泓道北移,经三次大规模坍削,江岸线退至倒岸河一线,这一块属长江古沙洲;倒岸河以南大片土地,是近二三百年坍而复涨之地。18世纪初,长江主泓道南迁,北岸涨出许多沙洲,逐渐成陆。沿海的东元(东部)、近海、向阳、东海镇等地,均属近海湾海积,是近百年来淤积成陆的。 (2)地理位置

进化生物学期末复习

名词解释 1.基因频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的比率。 2.基因型频率:某种基因型的个体在群体中的比率。 3.宏观进化:是种以上的高级分类群在长时间(地质时间)尺度上的变化过程。 4.微观进化:无性繁殖系或种群在遗传组成上的微小差异导致的微小变化。以现存的生物 种群和个体为对象,研究其短时间内的进化变化。 5.进化:物质的整合和与之相伴随的运动的耗散,即,物质从无序到有序,从同质到异质, 从简单到复杂的有向变化过程。或一种缓慢、有秩序地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 6.生物进化:种群内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改变,并由此引起的生物类型的逐渐演变。 7.多倍体:指含有3个或多个染色体组,即有3至多套染色体(3x、4x、6x等)的个体、 种群和种。具有多倍染色体的状态称为多倍性。多倍体按其细胞遗传学上的差别可以分为以下4个类型:同源多倍体,异源多倍体,同源异源多倍体和节段异源多倍体 8.突变:细胞中的遗传基因发生的改变。它包括单个碱基改变所引起的点突变,或多个碱 基的缺失、重复和插入。原因可以是细胞分裂时遗传基因的复制发生错误、或受化学物质、辐射或病毒的影响。 9.渗入杂交:基因从一个种群进入另一个不同种的种群基因库的作用 10.自然选择:达尔文根据他的观察和推理,创立自然选择的进化理论,他强调不同基因型 个体的差别存活;随着自然选择学说的发展,差别存活已被差别繁殖所代替。所谓差别繁殖就是某些基因型比其它基因型产生更大比例的后代。造成差别繁殖的任何因素都是自然选择因素。若不同基因型的个体繁殖率有差异,那么,繁殖率高的个体所携带的基因在种群中的频率就会提高,整个种群将更适应于生存条件。因此自然选择就是生物适应环境的机制。 11.间断平衡论:进化是突变与渐变的交替出现。 12.遗传多态性:在同一互交繁殖的种群中长期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基因型的现象 13.行为:可分为动物行为和植物行为;动物行为是指动物体感受信息后的有规律的适应性 活动,包括能直接观察到的一切动物状态,如动物的活动形式、发声、身体姿势以及体色的改变、气味的释放、假死、拟态等都属于动物的行为范畴;植物行为包括植物的生长、分泌等,表现为向性,如根的像地性,茎的负向地性等。 14.信号:是指能引起动物发生行为反应的任何符号、姿态和标志等。 15.适应:是生物对环境的一种适合,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机能与其赖以生存的一定环境 条件相适合的现象。 16.遗传漂变:由于群体太小引起的基因频率随机增添甚至丢失的现象,它仅作用于种群中 已发生的变异,其本身并不产生新的变异。 17.生态位:生态位是指每个个体或种群在种群或群落中的时空位置及功能关系。 18.种群:生态学上,把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称为种群。遗传 学上定义的种群:随机互交繁殖的个体集合,又称为孟德尔种群,是有性生殖的基本单位,也是进化的基本单位,还是物种存在的基本单位。 19.物种:由种群组成的生殖单元在自然界占有一定的生境地位,在宗谱上代表一定的分支。 20.基因库:一个种群在一定时间内,其组成成员的全部基因的总和被称为该种群的基因库。

与重心变化有关的功能问题例析 学法指导 不分版本

与重心变化有关的功能问题例析 陈玖琳 在高中物理功和能部分内容当中,有些习题的类型与物体的重心变化有关。同学们若能正确利用物体重心的变化与重力做功以及重力势能的变化之间的关系,灵活运用物理规律解题,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通过一些例题加以解析说明。 例1. 在水平地面上平铺n 块砖,每块砖的质量为m ,其厚度为h ,如图1所示。若将砖一块一块地竖直叠放起来,人需要做多少功? 图1 分析与解:砖块的平放与竖直叠放的区别就是:两者的重心高度不同。若能找出砖块在叠放前后重心变化的数值,从而求出其重力势能变化的数值,就可以利用功能原理正确加以求解。 n 块砖在平放时重心的高为h h 12 = ,其相应的重力势能为E nm gh p 12 = 。 n 块砖在竖直叠放后重心的高度h nh 22 =,其相应的重力势能为E nm gnh p 22 = 。 根据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即人所做的功W 人使砖的重力势能增加,从而列出方程式W p 人=?E ,所以 ?E p p p E E nm gnh nm gh n n m gh =-= - = -212 2 12 () 即人需要做的功为 n n m gh ()-12 。 例2. 一根长2m 、质量为20kg 的均匀铁棒横卧在水平地面上,如图2所示,若要把它完全竖立起来,人对铁棒所做的功不能少于多少?(g =10m/s 2) 图2 分析与解:要直接计算铁棒从横卧到完全竖立起来时外力所做的功比较困难,但仔细分析不难发现:铁棒从横卧到完全竖立起来时重心高度变化的数值为L 2 。在这个过程中克服重力所做的功,也就是人对铁棒所做功的最小值。 因为?h L = 2 即W m g h m gL J G =-=-=-?2 200 所以W m gL J F = =2 200 即人对铁棒所做的功不能少于200J 。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