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维持关节活动度的被动训练

维持关节活动度的被动训练

维持关节活动度的被动训练

一、维持关节活动度的目的

在直立时,肌肉须保持一种持续的、轻度的收缩,称为肌张力。平卧时,肌张力要比站立时减小很多。由于久病卧床,肌张力持续减小,肌肉便会萎缩无力,或肢体制动,引起肌代谢下降,产生肌肉萎缩。还有人认为,反射性肌抑制是引起肌萎缩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即当关节病变时,其信息传入大脑,大脑即发出肌抑制的信息,导致肌肉萎缩。如萎缩的肌肉持续保持过度伸长或屈曲位不变动,则可造成永久性的伸长或屈曲,导致肌肉肌腱挛缩,关节畸形。或者由于关节内外的创伤或炎症、关节手术等,引起关节囊和关节韧带挛缩及关节内外粘连形成,致使关节活动障碍。

一般患者卧床2周就足以产生重要肌肉群和关节囊、关节韧带的挛缩畸形。畸形的出现将给患者造成起床时不同程度的困难,轻则疼痛不适,重则成为永久畸形,导致活动障碍。

由此可见,强调早期关节活动度的训练是极其重要的。

二、正常关节活动范围与各大关节功能位

功能位是指当肌肉、关节功能不能或尚未恢复时,必须使肢体处于能发挥最佳功能活动的体位,这种体位称为功能位。这种体位有利于肢体恢复日常生活能力,包括进食、梳洗、下地行走等,即使发生挛缩或僵直,只要作出最小的努力即可恢复最基本的功能。护士应了解功能位的重要性,并及时发现和纠正患者的不正确体位。

人体主要关节的功能位,一般为:

肩关节:外展45°,前屈30°,外旋15°

肘关节:屈曲90°左右

腕关节:背屈20°~30°

髋关节:前屈15°~20°,外展10°~20°,外旋5°~10°

膝关节:屈曲5°左右,或伸直180°

踝关节:跖屈5°一10°

上肢的功能主要是使手能拿东西,下肢的功能主要是负重行走,所以功能位是灵活的,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适当的体位,但以发挥功能为主。

三、维持关节活动度的被动训练方法

(一)被动运动训练

由治疗师进行或由患者自己用健肢协助进行。既可徒手进行,也可利用胶带、体操棒等简单器械完成。对关节施行被动运动训练前,要了解关节本身是否有病变,如果关节本身有病变或是关节术后者,一定要先与医师、治疗师商量,以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及术中情况,确定关节训练的开始时间、强度与范围。

进行被动运动前,应使被动运动的肢体置于舒适自然的体位,并充分放松。治疗师或护师应用一只手保护关节的近端,用另一只手支持关节的远端,动作要缓慢柔和,有力度,有节律,关节活动度逐渐增大,当活动到最大幅度时宜作短暂的维持。根据患者的疼痛感觉来控制用力程度,切忌施行暴力,以免引起新的损伤。

(二)关节功能性牵引训练

关节功能牵引是由周士枋等研究而成的可用于四肢大部分关节的一种系统性疗法。其基本方法是将挛缩关节的近端肢体用支架或特制的牵引器稳定地固定于适当姿势,然后在远端肢体上按需要方向用沙袋作重力牵引,要求充分放松关节周围肌群。沙袋重量以引起一定的紧张或轻度的疼痛感觉、可以从容忍受为度。1次牵引持续10~20min,1—2/d。每次关节功能牵引可使不同关节不同方向的活动度平均增加0.7°一1.7°。

(三)持续性被动运动训练

持续性被动运动(CPM)需要专用器械进行。运动前应充分放松肌肉,关节活动幅度、速度及持续时间需根据病情不同而酌情设定。设定关节活动幅度时,应先从无痛的活动范围开始,以后逐渐增大,以产生轻微疼痛为度。运动速度一般为每分钟1个周期,关节术后早期可更慢些。运动持续时间尚有争议,有人主张早期24h连续进行,然后逐渐缩短为每日12h、8h、4h,也有人主张每次1~2h,2/d。哥伦比亚大学Chiarello等通过临床研究发现,CPM 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每日持续3~5h和持续10~12h,关节的被动或主动屈伸活动度无明显差异,而大多数患者愿意选择每日活动4~8h,活动幅度每日增加6°~7°的方式。CPM 与一般被动运动相比,其特点是作用时间长、运动缓慢、稳定、可控,因而更为安全。

四、维持关节活动度被动活动的注意事项

1.根据病情选用不同的方法。对于关节术后早期,CPM为首选方法;对制动关节的邻近关节、瘫痪肢体或昏迷病人的肢体活动度维持采用徒手或简易器械被动活动方法较适宜;如关节损伤较重,病程较长,关节挛缩坚硬而少弹性,疼痛感觉不明显者,一般需用关节功能牵引训练来增大关节的活动度。

2.被动活动时,注意保护关节,动作要轻柔,逐渐增大关节活动度,切忌冲击性及粗暴性牵扯。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尤其是感觉障碍的患者,过强的疼痛感觉是损伤的信号。

3.被动活动练习宜多次反复地进行或持续较长时间,应向患者详细说明治疗的目的和方法、原理,以取得患者及家属的配合。

运动疗法 名解及解答题

主动运动:肌肉主动收缩所产生的运动。 随意运动:运动时没有任何外力(包括手力或机械力)的参与,动作完全由肌肉的主动收缩来完成。 助力运动:运动时动作的完成部分由患者主动收缩肌肉,部分需借助外力的帮助来完成。 抗阻力运动:运动时必须克服外界的阻力才能完成动作。 被动运动:运动时肌肉不收缩,肢体完全不用力,动作的整个过程由外力来完成。 关节松动技术:利用关节的生理运动和附属运动被动活动患者关节,以达到维持或改善关节活动范围,缓解疼痛的目的。 持续性被动活动:是利用器械或电动活动装置,使肢体能进行持续性、无疼痛、在一定范围内的被动活动。 肌力训练:根据超量负荷原理,通过肌肉的主动收缩来改善或增强肌肉的力量。 主动抑制:在牵伸肌肉之前,患者有意识地放松该肌肉,使肌肉收缩机制受到人为的抑制,此时进行牵伸的阻力最小。 运动治疗的治疗作用: 1.维持和改善运动器官的功能 2.增强心肺功能 3.促进代偿功能的形成和发展 4.提高神经系统的调节能力 5.增强内分泌系统的代谢能力 6.调节精神和心理 关节活动技术 关节活动技术:利用各种方法来维持和恢复因组织粘连或肌肉痉挛等多种因素所导致的关节功能障碍的运动治疗技术。 影响关节活动度和稳定性的因素: 1.构成关节两个关节面的弧度之差 2.关节囊的厚薄与松紧度 3.关节韧带的强弱与多少 4.关节周围肌肉的强弱及伸展性

影响关节活动度的主要因素: (一)生理因素 1.拮抗剂的肌张力 2.软组织相接触 3.关节的韧带张力 4.关节周围组织的弹性情况 5.骨组织的限制 (二)病理因素 1.关节周围软组织疼痛 2.关节周围软组织挛缩、粘连或痉挛 3.肌力降低 4.关节本身病变 关节活动技术注意事项: 1.熟悉关节的结构 2.早期活动 3.全范围活动 4.与肌肉牵伸相结合 关节挛缩: 1.关节性挛缩(关节囊、韧带、滑膜等) 2.软组织性挛缩(关节周围软组织、皮肤、皮下组织、肌腱、韧带等) 3.肌源性挛缩①肌肉自身因素(外伤、炎症、变性、缺血) ②肌肉以外因素(痉挛性瘫痪、迟缓性瘫痪、力学因素) 体位转移技术 体位转移:指人体从一种姿势转变为另一种姿势的过程,包括卧→坐→站→行走。 独立转移:指患者独自完成,不需他人帮助的转移方法。 辅助转移:指由治疗师或护理人员协助的转移方法。 被动转移:即搬运,是指患者瘫痪程度较重而不能对抗重力完成独立转移及辅助转移时,完全由外力将患者整个抬起从一个地方转移至另一个地方。 独立转移的基本原则: 1.水平转移时,两个平面的高度应尽可能相等,尤其是四肢瘫痪患者 2.相互转移的两个平面的物体应稳定,轮椅转移时必须先制动,活动床转移时应先锁住床的脚轮,椅子转椅时应将其置于最稳定的位置 3.相互转移的两个平面尽可能靠近,若两者之间有距离,可使用转移滑板 4.床垫和椅面应有一定的硬度,一般是越硬越好,以利患者转移

关节活动度训练

关节活动度训练 关节活动度训练是指通过特定的训练方法和手段,提高 身体各关节的灵活性和活动范围,预防和改善各种关节疾病和运动损伤,促进身体健康和运动能力的提高。本文就从训练目的、方法、注意事项等方面,对关节活动度训练进行详细介绍。 一、训练目的 训练目的是指通过关节活动度训练,达到以下目的: 1.增强身体柔韧性,提高运动能力。训练可以提高各关 节的灵活性和活动度,使身体更加柔韧,提高运动能力和敏捷性。 2.改善关节功能,预防和改善各种关节疾病。训练可以 促进关节的血液循环和营养供应,改善关节功能,预防和改善关节炎、软骨损伤等各种关节疾病。 3.缓解肌肉疲劳,促进身体恢复。训练可以缓解长时间 坐姿、站立、行走等引起的肌肉疲劳,促进身体恢复,在日常生活和运动中都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二、训练方法 关节活动度训练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被动关节活动。被动关节活动是指由外力或器械帮助 进行的关节运动,可以有效地改善关节的活动度。被动关节活动要注意保持正确的姿势和动作,力度和频率逐渐增加,避免过分拉伸和误伤关节和肌肉。 2.主动关节活动。主动关节活动是指由自身肌肉力量进 行的关节运动,可以提高身体柔韧性和运动能力。主动关节活

动要注意肌肉的使用和协调,避免过分用力和不适感。 3.功能性训练。功能性训练是指通过模拟日常生活和运 动中的姿势和动作,对各关节进行综合训练,提高身体的适应性和运动能力。功能性训练要注意姿势的正确性和动作的流畅性,逐渐增加难度和复杂度。 三、注意事项 在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保持良好的姿势。关节活动度训练要注意保持良好的 姿势,避免脊柱、颈腰部过度弯曲或过度伸展,身体要平衡稳定。 2.适度的力量和频率。关节活动度训练要力度适中,频 率适度,不要一次性进行过多训练,避免肌肉疲劳和关节损伤。 3.个体化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要根据不同人的身体状 况和训练需求进行个性化训练,避免过度训练或不足训练、误伤身体。 4.安全措施。关节活动度训练要注意安全措施,如使用 护具、垫子等保护装备,避免跌倒和碰撞等意外发生。 总之,关节活动度训练对于身体的健康和运动能力提高 都有重要的作用,但要注意方法和注意事项,避免引起不必要的损伤和后遗症。在训练中要保持耐心和毅力,坚持适度的训练,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关节活动度常用的训练方法

关节活动度常用的训练方法 关节活动度是指关节在某一方向上能够活动的幅度。保持良好的关节活动度对于身体的健康和运动能力至关重要。而关节活动度的训练方法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 1. 柔韧性训练 柔韧性训练可以帮助增加关节的活动度。通过进行各种伸展运动,如拉伸、扭转等,可以有效地改善关节的灵活性。柔韧性训练可以在运动前进行,也可以作为独立的训练项目进行。 2. 动态关节活动训练 动态关节活动训练可以通过模拟日常活动的动作来提高关节的活动度。例如,进行深蹲、提踵等动作可以帮助增加膝关节和踝关节的活动度。这种训练方法可以提高关节的稳定性和运动范围。 3. 关节牵引训练 关节牵引训练是通过外力的作用来增加关节的活动度。例如,使用牵引器来进行脊柱的牵引,可以帮助增加脊柱关节的活动度。这种训练方法需要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安全性和有效性。 4. 静态关节活动训练 静态关节活动训练可以通过保持特定姿势来增加关节的活动度。例如,进行壁侧卧腿弯曲训练可以帮助增加髋关节的活动度。这种训练方法可以通过保持姿势一段时间来逐渐增加关节的活动范围。

5. 关节稳定性训练 关节稳定性训练可以通过加强周围肌肉的力量来提高关节的稳定性和活动度。例如,进行肩部稳定性训练可以帮助增加肩关节的活动度。这种训练方法可以通过使用哑铃、弹力带等器械来进行。 6. 功能性训练 功能性训练可以通过模拟日常生活中的动作来增加关节的活动度。例如,进行下蹲、走路等动作可以帮助增加髋关节和膝关节的活动度。这种训练方法可以提高关节的适应性和运动能力。 7. 平衡训练 平衡训练可以通过提高身体的平衡能力来增加关节的活动度。例如,进行单脚站立、平衡板训练等可以帮助增加踝关节的活动度。这种训练方法可以提高关节的协调性和稳定性。 总结起来,关节活动度的训练方法包括柔韧性训练、动态关节活动训练、关节牵引训练、静态关节活动训练、关节稳定性训练、功能性训练和平衡训练。通过合理地结合这些训练方法,可以帮助增加关节的活动度,提高身体的健康和运动能力。在进行训练时,应注意逐渐增加训练强度,避免过度训练和受伤的发生。同时,训练前应进行适当的热身运动,训练后进行适当的放松运动,以保护关节的健康。

膝关节锻炼

膝关节功能锻炼 持续被动运动CPM(continuous passive motion) 关节活动机 持续被动运动CPM机,是维护关节活动范围,预防其发生功能障碍的一种辅助治疗工具。供肘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作功能康复治疗使用。一般可分为上肢关节活动机和下肢关节活动机两种。 一、CPM机的主要作用 1. CPM机运动可以刺激、改善关节软骨的营养,促进软骨的再生。 2. 对于化脓性关节炎,在充分引流和使用有效抗生素的前提下,应用CPM机控制 感染所需的时间较制动者所需的时间明显缩短。 3. 对于关节内血肿的清除吸收,使用CPM机者其效用为不使用者的两倍。 4.对于手术后疼痛的患者,应用CPM机,可刺激周围神经粗纤维,通过闸门控制 机制产生镇痛作用。同时不影响手术切口的愈合。 5. CPM机匀速、稳定而持续的被动运动,可刺激关节周围组织,防止其失用性挛 缩,防止粘连,从而预防关节粘连和僵硬的发生。 二、CPM机使用适应症 1.长骨干、干垢端及关节周围骨折手术内固定后。 2.创伤后关节功能障碍松解术后。 3.类风湿性关节炎滑膜切除术后。 4.化脓性关节炎切开引流术后。 5.肌肉挛缩、粘连松解术后。 6.肘关节、髋关节、膝关节等置换术后。 三、CPM机的使用要点 1.接通电源后开机,待患肢搁架运行到0度位置后停机。 2.根据病人肢体长短,分别调整小腿支架和大腿支架的长度,使患者肢体与CPM 机各段搁架的长度基本一致,同时患者膝关节与机器的膝关节转动部位重合。 钮紧各调解旋钮。 3.时间设置:若需设置定时关机时,按压“时间设置”键,每按一次,增加30分 钟。若开机时不进行定时关机设置,机器则自动按连续工作方式运行。开机进 入工作状态后,“时间设置”键将不可再调解。 4.起始角度设置:起始角度开机后自动设置为0度,若需改变,按起“起始角度 键”,每按一次增加5度。 5.中止角度设置:中止角度开机自动设置60度,若需改变,按起“终止角度键”, 每按一次增加5度。 6.速度调节:顺时针方向调解“速度调节”旋钮,运动速度增加。反之,逆时针 方向调解“速度调节”旋钮,运动速度减慢。根据病情,一般术后早期以低速 为易,待病情好转再逐渐提高。 7.力矩调解:主要用于控制患肢对机器所增加的阻力。顺时针方向调解“力矩调

手功能

手功能: (一)手部肌力训练 1、定义通过功能性活动练习达到提高手的握力及捏力的训练过程。 2、适应证与禁忌证 (1)适应证:各种原因导致的手部肌力下降者,如手外伤、烧伤、脊髓损伤、脑卒中、脑外伤、上肢骨折等。 (2)禁忌证:病情不稳定、昏迷或严重认知障碍不能合作者,手部肌腱损伤早期(6 周内)、手部不稳定骨折、软组织损伤早期、前臂损伤早期等不适于进行肌力训练者。 3、设备与用具橡皮泥、弹力带、弹簧、滑轮、握力计、捏力计、不同阻力夹子、 生产性活动工具、娱乐与休闲工具、等速肌力训练器具、电脑辅助手功能训练系统、上肢机器人等。 4、操作方法与步骤 (1)根据手功能评定和需求评定结果选择适合的肌力训练项目。 (2)确定活动处方,明确活动内容、运动量、时间、次数等。 (3)准备合适的场地、设备及工具。 (4)说明训练的目的、意义、方法、注意事项,演示操作方法。 (5)进行肌力训练: 肌力0级(肌肉无收缩):被动关节活动,维持关节活动度。诱发主动运动:双手交叉,用健手带动患手做主动运动、如推滚筒,推磨砂板 肌力1—2级(肌肉有收缩—减重状态下做全关节运动):辅助运动、治疗师辅助患者做拿杯子等活动

肌力3级(抗自身重力状态下做全关节运动):主动运动,利用不同活动工具、娱乐与休闲工具等,给患者布置任务,如捏橡皮泥 肌力4—5级(抗小部分阻力—抗大部分阻力):抗阻运动:利用电脑辅助手功能训练系统、上肢机器人等,也可治疗师徒手施加阻力。 (6)训练过程中治疗师进行评定、指导和反馈。 (7)结束治疗,整理场地及工具。 (8)布置自我练习作业及注意事项。 5、注意事项 1)根据患者的兴趣选择游戏; 2)训练后放松活动。 3)训练过程中治疗师进行评定、指导和反馈 4)操作过程姿势和体位应正确,避免代偿;训练前应适当热身,训练后放松,避免肌肉损伤;训练过程中注意呼吸调整,避免屏气,特别是心肺功能 不佳者。 (二)关节活动度训练 1、定义针对腕关节屈伸、尺偏、桡偏、环绕,掌指关节及指间关节的屈伸、对 掌、对指等活动障碍,以维持和提高关节活动范围为目的的训练方法。 2、适应证与禁忌证 (1)适应证:各种原因导致手部关节活动度受限者,如手外伤、烧伤、臂丛损伤、脑卒中、脑外伤、脑瘫等。 (2)禁忌证:病情不稳定、昏迷或严重认知障碍不能合作者,手部肌腱损伤早期、骨折早期需制动者,前臂损伤早期需手部制动者。

关节活动度训练技术

关节活动度训练技术 【定义与目的】 1、定义关节活动度障碍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的肢体活动度减少或抑制所致的失用;或关节内外的创伤、炎症和手术,以及肌肉、肌腱挛缩引起的关节内外粘连。 2、关节活动度训练分类 ⑴被动关节活动度训练:是指患者完全不用力,全靠外力完成的关节活动度训练方式。 ⑵主动—辅助关节活动度训练:是指以患者主动收缩肌肉为基础,在外力辅助下完成关节活动的训练方式。 ⑶主动关节活动训练:是通过患者主动用力收缩完成关节活动的关节活动度训练方式。 ⑷连续被动运动:是指利用专用器械,在预先设定关节活动范围、速度及时间等参数的前提下,使关节进行持续较长时间缓慢被动运动的一种训练方式。 3、目的关节活动度训练的目的是指使挛缩与粘连的纤维组织延长,维持或增加关节活动范围,以利于患者完成功能性活动。 ⑴被动关节活动度训练:降低制动导致的关节和周围软组织挛缩;保持肌肉弹性;促进血液循环;缓解或抑制疼痛;促进损伤或术后愈合过程。 ⑵主动—辅助关节活动度训练:增大关节活动度;逐步增强肌力,建立协调动作模式。 ⑶主动关节活动训练:改善与恢复关节功能;改善与恢复神经协调功能和运动技

巧性。 ⑷连续被动运动:减少术后并发症;改善局部血液、淋巴循环;消除肿胀、疼痛症状;促进修复;防治制动引起的粘连、挛缩。 【应用范围】. 引起关节挛缩僵硬致关节活动受限的疾病,如骨折固定后、关节脱位复位后、关节炎患者;肢体的瘫痪,如脊髓损伤后的四肢瘫或截瘫等、脑卒中后的偏瘫等,级以下、长期31、被动关节活动度训练:适用于主动运动受限制的患者,肌力卧床患者。辅助关节活动度训练:适用于肌力较弱不能达到全关节活动范围的患、主动—2 者;体弱患者。级的患者;可完成主动关节活动的卧床、主动关节活动训练:适用于肌力﹥33 患者。、连续被动运动:适用于四肢关节内、外骨折后;关节外科手术后;关节伤病4 患者。【禁忌症】深静脉血栓;关节旁的异位骨化;心血管疾病不稳定期,肌肉、肌腱、韧带、关节囊或皮肤手术后初期;部分骨折早期;肌肉、肌腱、韧带撕裂早期。【操作准备】、训练设备准备:主要为器械训练设备,包括被动运动训练器、体操棍、指1梯、手指活动训练器、头顶滑轮系统、滑板和悬吊装置等。连续被动运动需要专门的设备。、治疗人员在康复评定的基础上决定训练形式。2、患者处于舒适并有利于治疗师进行操作的体位。必要时除去治疗区域影响3 活动的衣服、辅料及夹板等固定物。被动关节活动度训练【操作流程】 调节室温确定有效医嘱评估解释取舒适卧位 固定患者运动关节肢体无痛范围内进行操作按病情确定使活动范围逐渐增加近端,托住肢体远端运动顺序 单关节逐渐过渡每一动作重10-3评估生命征、治疗反多关节、多方次,每2-次

关节活动度训练操作方法

关节活动度训练操作方法 关节活动度训练是一种重要的康复训练方法,可以帮助恢复关节的正常活动范围,增强关节的稳定性和灵活性。在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时,需要结合适当的操作方法,以达到最佳的康复效果。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关节活动度训练操作方法: 1. passively: 通过被动运动来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可以有效地放松关节周围的肌肉,促进关节的活动范围。这种方法通常需要由康复治疗师或训练师来进行,通过手动或辅助设备的帮助来进行关节的被动伸展和旋转。在进行被动训练时,需要注意动作的轻柔和逐渐增加的幅度,以避免对关节和周围组织造成过度拉伸和损伤。 2. actively: 通过主动活动来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可以帮助增强关节周围的肌肉力量和灵活性,提高关节的稳定性和运动控制能力。这种方法通常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关节活动和运动练习,包括屈曲、伸展、旋转等动作。在进行主动训练时,需要注意动作的正确性和控制力,以避免对关节造成过度压力和损伤。 3. proprioceptive: 通过本体感知训练来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可以帮助提高关节的感觉和位置感知

能力,增强关节的稳定性和协调性。这种方法通常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平衡和协调训练,包括单脚站立、平衡板训练等动作。在进行本体感知训练时,需要注意动作的平稳和控制力,以避免对关节和周围组织造成过度压力和损伤。 4. stretching: 通过拉伸训练来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可以帮助放松关节周围的肌肉,增加关节的活动范围和灵活性。这种方法通常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拉伸练习,包括静态拉伸、动态拉伸等动作。在进行拉伸训练时,需要注意动作的温和和持续时间,以避免对关节和周围组织造成过度拉伸和损伤。 5. resistance: 通过阻力训练来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可以帮助增强关节周围的肌肉力量和稳定性,提高关节的运动控制能力。这种方法通常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抗阻训练,包括弹力带训练、重物训练等动作。在进行阻力训练时,需要注意动作的逐渐增加和适当的负荷,以避免对关节和周围组织造成过度压力和损伤。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关节活动度训练操作方法,通过结合不同的方法和技巧,可以帮助恢复关节的正常功能和活动范围,减少关节疼痛和不适,提高肌肉和关节的稳定性和协调性。在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时,需要根据个体的具体情况和康复目

关节活动度训练

关节活动度训练 关节活动度练习是一种恢复或增大关节活动范围、提高肢体运动能力的康复性训练,关节活动范围则是指关节活动所通过的运动弧。关节自身损伤、关节周围组织损伤、神经麻痹以及老年退行性病变等,均可引起关节活动范围受限。北京麦瑞康复中心主任王捷教授指出,在进行关节活动度练习时,必须在专业人员的指导和监督下进行,因为此项训练有一定适应症和的禁忌症,并非所有患者都适合接受关节活动度训练。 【关节活动度练习适应症】 1.被动关节活动度训练:患者不能主动活动,如昏迷、完全卧床等;为避免关节挛缩、肌肉萎缩、骨质疏松和心肺功能降低等并发症需进行被动训练;主动关节活动导致明显疼痛的患者也需进行被动活动。 2.主动和主动辅助训练:患者能够主动收缩肌肉,但因各种原因所致的关节粘连或肌张力增高而使关节活动受限,可进行主动训练;肌力较弱(低于3级)者采用主动、辅助关节活动度训练;有氧训练时,多次重复的主动或主动辅助关节活动度训练可改善心肺功能。 3.特殊情况:身体的某一部分处于制动阶段,为保持其相邻关节的功能,可进行被动训练和主动训练,防治相邻关节的挛缩和肌肉萎缩,并为新的活动做准备。 【关节活动度练习禁忌症】 各种原因所致关节不稳、骨折未愈合又未作内固定、骨关节肿瘤、全身情况极差、病情不稳定等。 【关节活动度练习需要特定的仪器设备】 关节活动度训练方法有徒手训练和器械训练: 1、徒手训练包括自身和他人徒手训练; 2、器械训练包括被动运动训练器、体操棍、指梯、手指活动训练器、头顶滑轮系统、滑板和悬吊装置等。 【关节活动度练习的原则】 1、在功能评定的基础上,决定训练的形式,如被动训练、主动辅助训练和主动训练等。 2、患者处于舒适体位,同时确保患者处于正常的身体列线;必要时除去影响活动的衣服、夹板等固定物。 3、治疗师选择能较好发挥治疗作用的位置。

关节镜术后康复锻炼

膝关节清理及半月板成形术后康复锻炼 一、术后1周: 1.直腿抬高锻炼:仰卧位,膝关节伸直,抬高下肢至30°-45°,维持10秒后放下, 反复进行,每日2次,每次30-60分钟。 2.髌骨内推活动:完全伸直膝关节,用同侧大拇指压在髌骨外缘,向内侧推动髌骨, 至最大限度后松开,反复进行,每日2次,每次15分钟。 3.行走和膝关节主动伸屈活动度训练:在疼痛耐受情况下在室内进行少量行走 和膝关节主动伸屈活动(切忌忍痛强行屈伸膝关节,否则会引起滑膜在关节内挤压,加重滑膜充血水肿)。 二、术后第2-3周: 1.直腿抬高锻炼:仰卧位,膝关节伸直,抬高下肢至30°-45°,维持10秒后放下, 反复进行,每日2次,每次30-60分钟。 2.膝关节主动伸屈活动度训练:一般要求术后3周膝关节屈伸度达90°,随着 滑膜炎症消退,训练时疼痛会减轻,时间为每日2次,每次30分钟。 3.行走活动锻炼:在疼痛耐受情况下在室内或室外进行少量行走活动。 三、术后第4周后: 1. 直腿抬高锻炼:仰卧位,膝关节伸直,抬高下肢至30°-45°,维持10秒后放下,反复进行,每日2次,每次30-60分钟。 2. 膝关节主动伸屈活动度训练:进一步加大屈膝活动度,一般要求术后6周膝关节屈膝度达120°,每日2次,每次15分钟。 3.腘绳肌紧张训练:将患肢足跟部垫高5cm,保持患肢伸直,双手尽力触摸脚尖,每日2次,每次15分钟。 4.负重半蹲训练:半蹲0-45°,先完全伸直站立,缓慢屈膝,下蹲至45°,维持5-10秒后站起,反复进行,每日2次,每次15分钟。(先双腿半蹲,逐渐改为患侧单腿半蹲,不要超过45°,否则可能加重损伤)。 5.坐位主动伸膝活动:坐在凳子上或床边,先悬垂小腿,再尽力伸直,伸至最大幅度时维持5-10秒后放下,每日2次,每次15分钟,能轻松完全伸直后,可在脚踝处挂重物练习,从1kg加至5kg。 前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术后康复锻炼 一、术后1-2周: 1.支具制动及负重:休息时用支具将膝关节固定在完全伸直位,在支具完全伸直位 保护下。 2.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尽量将患肢伸直,脚尖向上勾,使大腿前部肌肉收缩, 每日2次,每次15分钟。 3.髌骨内推活动:完全伸直膝关节,用同侧大拇指压在髌骨外缘,向内侧推动髌骨, 至最大限度后松开,反复进行,每日2次,每次15分钟。 4.膝关节被动屈伸活动度训练:俯卧位,陪人一手置于腘窝,一手托住踝关节使 膝关节屈曲,一般要求在45°范围内进行屈伸活动,每日2次,每次15分钟。

骨科康复护理学

第一节骨折的基本知识 一、骨折 骨折就是骨组织的完整性或连续性的中断。 根据是否与外界相通,通常又分为闭合性骨折和开放性骨折两种:①闭合性骨折指的是骨折处皮肤或黏膜完整,骨折断端与外界不相通;②开放性骨折指的是骨折附近的皮肤或黏膜破裂,骨折断端直接或间接与外界相通。 二、骨折的临床表现 骨折的临床表现分为非特异性表现和特异性表现。非特异性表现包括局部的疼痛、压痛、肿胀、瘀斑及功能障碍。非特异性的表现,即使没有骨折,在软组织损伤、韧带扭伤、关节脱位时也会出现这些表现。特异性表现包括畸形、活动异常、骨擦感,有了上述任何一项就可认为有骨折存在。此外,在严重骨折或者骨折合并重要组织器官损伤时,还会出现一些全身表现,如休克、急性呼吸衰竭等。当然,普通的骨折不一定会出现这些全身表现。全身表现可因损伤的程度不同而不同,局部表现是判断骨折的主要依据,x线检查才是骨折确诊的可靠依据。但是,有一种情况要引起我们重视.个别细小骨折常常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x 线也很难清晰显示。在这种情况下,患者应暂时不要活动受伤部位。2周后复查x线片,如有骨折,此时x片便可清楚地显示骨折线。 三、骨折的初期处理 (1)观察病情,以判断骨折是否存在。如有骨折,立即行骨折部位的固定,其目的是防止骨折断端在搬运过程中移动而损伤周围的神经、血管、软组织或内脏,同时固定后也可减轻疼痛。固定物可就地取材,如用木板、木棒、竹棍、挂历卷、雨伞等。实在找不到什么固定物时,上肢可用布条悬吊起来,并固定在胸前;下肢可与健侧下肢绑在一起。固定的器械不能和皮肤直接触,应用柔软的衬垫垫好,尤其是夹板的两端、骨骼突出处空隙处,应垫好。夹板固定的长度应超过骨折部

肌肉运动形式

肌肉活动的基本运动形式和训练方法 1.被动运动:被动运动是指全靠外力帮助来完成的运动,即由治疗师、患儿健肢或器械力量协助完成的动作,被动运动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肢体运动障碍,可松弛肌肉痉挛、牵伸挛缩肌腱和韧带;保持和增强关节活动,防止肌肉萎缩,防治关节粘连和挛缩,并可增强本体感觉,诱发肢体屈伸反射,为主动运动作好准备。 被动运动手法和注意点:①活动的肢体应置于舒适、放松的肢位;②活动的顺序从近端关节到远端关节;③治疗师的手越接近关节越好,以一手控制拟活动的关节附近,另一手扶托关节远端;④操作动作应缓慢、柔和、有节律,逐渐增大活动范围至最大限度;⑤施力以不引起疼痛为度,避免突然施加暴力和冲击力,以防进一步损伤软组织。 2.助力运动:助力运动也称主动——辅助运动。即凭借治疗师、患者健肢、器械装置(如滑轮、回旋器)、气垫气球、水浴等方法的辅助或消除重力的影响下,引导和帮助患儿主动完成的运动。助力常加于肌肉开始收缩和结束时,尽量使主动运动为主,助力运动为辅。 3.主动运动:即在没有辅助情况下患儿自己完成的运动。主动运动能增强肌力、改善局部和全身机能。对小儿可设法采用趣味性的游戏活动,以引导患儿作自主运动。年龄稍大的脑瘫患儿,可指导他作医疗体操。 主动运动肌肉收缩的形式主要有两类: (1)等张收缩:就是肌肉收缩时,肌纤维长度改变,在肌张力基本不变的情况下所产生的关节活动;可分为等张缩短(向心性收缩)和等张延伸(离心性收缩)两种。肌肉等张收缩时,肌肉起止点两端缩短、接近。例如:股四头肌收缩产生伸膝动作;腘绳肌收缩产生屈膝动作。 (2)等长收缩:即肌肉收缩时,肌纤维长度基本不变,但肌张力明显增高,不产生关节活动,多用于成人瘫痪的早期康复和促进肌力。 4.抗阻运动:患儿在作主动运动过程中,除克服自身重力外,无其他负荷时,称随意主动运动。如需克服某些外加阻力,称抗阻主动运动。抗阻运动是在对抗外力的情况下所进行的主动运动,如利用沙袋负重训练等。此法可易化更多肌梭,促进和恢复肌力与耐力,增强关节的稳定性,抗阻运动注意事项:①仅适用于软瘫和手足徐动型患儿,痉挛型患儿不宜使用,否则会加重痉挛;②治疗师将阻力施加在受累关节的远端;③在活动范围的起始或终末施加最小的阻力;在动程中13段施加最大的阻力。 5.放松运动:在肌肉放松的情况下所进行的运动,分为主动放松运动和被动放松运动。放松运动常适用于痉挛性瘫痪,但脑瘫患儿常不易配合进行。 (二)增强关节活动范围、改善肌张力的训练: 脑瘫患儿运动障碍、关节活动减少。日久发生组织粘连或肌腱痉挛,使关节活动范围进一步缩小。关节周围有致密的韧带和疏松结缔组织等组成成分,在关节制动的情况下,韧带因受不到牵拉会自动缩短并失去弹性,疏松结缔组织则发生增生变性而成为致密的结缔组织,从而可造成挛缩。临床上常见预防挛缩比治疗挛缩容易得多也重要得多。在康复治疗中,首先要保持良好的肢位并保持关节的正常活动度。此法可分主动和被动关节活动训练。 1.牵张方法:牵张法适用于肌张力增高和痉挛肌群,张力低下者忌用。由于纤维组织具有粘滞弹性,当组织被牵张时,牵张应力逐渐增大,使组织延长;如维

运动疗法知识点总结(康复治疗士考试)

运动疗法 第一节关节活动度训练 一、基本原理与原则 (1)功能活动的原则 进食时的要求: 肩关节:屈曲5~45、外展5~30、内旋5~25 肘关节:屈曲70~130,旋前40、旋后60 腕关节:屈曲10,伸展20,尺侧偏20、桡侧偏5 步行的要求: 髋关节:屈曲30,后伸20 膝关节:屈曲0~65 踝关节:背伸15、跖屈15 (2)逐步、反复多次的原则 (3) 二、基本方法 1.被动关节活动度训练 (1)全靠外力来完成,治疗师、健侧肢体、器械。 (2)目的:增强瘫肢体本体感觉、刺激屈伸反射,放松痉挛肌肉,促发主动运动:同时牵张黏连的肌腱和韧带,维持和扩大关节活动范围,为主动运动做过渡性准备(3)适应证:不能主动运动(0级或1级),迷、麻痹状态;存在炎症反应,主动有疼痛 (4)禁忌证:各种原因所致关节不稳、骨折未愈合又未作内固定、骨关节肿瘤,全身情况极差、病情不稳定等。若运动破坏愈合过程,造成该部位新的损伤,导致疼痛、炎症等症状加重时,训练应禁忌 (5)操作:动作平滑、有规律,轻柔,有节奏,每个运动方向5-10次。 2.主动辅助关节活动度训练: (1)外力辅助+主动收缩 (2)目的:增大关节活动度,增强肌力,建立协调工作模式。 (3)适应证:主动收缩肌肉的患者,肌力相对较弱,不能完成全关节活动范围的患者(2级以上) (4)操作:肌力偏弱时,仅在ROM的开始或末端施加助力。其他同上 3.主动关节活动度训练: (1)主动用力收缩,既不需要助力,也不需要克服外来阻力 (2)目的:改善扩大关节活动度,改善和恢复肌肉功能和神经协调功能 (3)适应证:主动收缩肌肉的患者;肌力>3级 注意事项: (1)训练完成后,监测患者总体情况(命体征,皮温和皮色以及活动度、疼或运动量的改变 (2)被动活动要限制在无痛范围内进行,手法轻柔缓慢有节奏 (3)每个关节最大活动范围的、全方位方向的运动 4.持续被动关节运动训练CPM(真题考点):

关节活动度维持训练

关节活动度维持训练 关节活动度维持训练 指利用徒手对麻痹,疼痛等原因导致的活动受限,不能进行主动或辅助主动运动的患者所采取的训练方法。其目的是确保肌肉和构成关节的软组织的柔韧性,维持关节正常的活动范围,防止因关节长期制动而出现挛缩。 1.肩关节 (1)屈曲、伸展肩关节的屈曲是由肩肱关节与肩胛胸廓关节以2:1的比例协同完成的复合运动,即肩关节屈曲180°实为肩肱关节屈曲120°,肩胛胸廓关节外旋60°的组合。再进行肩关节屈伸训练时,治疗师一手握腕关节使其呈背伸位,拇指外展,手指伸展,手掌向上,另一手扶持肘关节使其呈伸展位,再完成肩关节屈曲和伸展时,应禁止使用牵拉手法,对患者应轻轻地向关节盂方向按压,并在运动过程中对肩胛骨向前上方托起,随上肢进行运动。急性期患者,屈曲仅完成正常活动的50%即可,随着上肢功能的恢复,逐渐扩大关节的活动范围。(正常ROM为屈曲180°、伸展50°,急性期患者屈曲90°即可) (2)内收、外展肩肱关节外展,最初30°时是由肩肱关节单独完成的,当其继续外展时。与肩胛胸廓关节以2:

1的比例协同完成的,即肩关节的180°外展是由肩肱关节外展120°和肩胛胸廓关节外旋60°组合运动的结果。因此,在进行肩关节外展,内收运动训练时,治疗师一手固定腕关节使其背伸,拇指外展,手指伸展,另一手扶持肩胛骨下角,在上肢外展的同时使肩胛骨下角向上旋转。急性期患者,仅完成正常活动的50%即可。(正常ROM为外展180°,急性期患者外展90°即可) (3)内旋、外旋患者取仰卧位,肩关节外展80°,肘关节屈曲90°。治疗师一手固定肘关节,另一手握持腕关节,以肘关节为轴,前臂向前,向后运动,完成肩关节的内旋,外旋的训练。急性期患者,仅完成正常活动的50%即可。 (正常ROM为内旋、外旋各90°,急性期患者45°即可)2.肘关节 (1)屈曲、伸展治疗师一手握持腕关节上方,另一手固定肱骨远端,在完成肘关节屈曲的同时前臂旋后,屈曲可达135°,完成肘伸展的同时前臂旋前,伸展可达0~-5°。 (正常ROM为135°) (2)旋前、旋后治疗师一手握持患侧腕关节使其背伸,另一手固定肱骨远端,使肘关节屈曲90°,固定在体侧,防止旋后,旋前时出现肩关节内收,外展和屈曲,伸展的代偿运动。进行从掌心向下与地面平行的位置至掌心向上与地面平行的180°旋转,在做返回方向的旋转。(正常ROM为

维持关节活动度的被动训练

维持关节活动度的被动训练 一、维持关节活动度的目的 在直立时,肌肉须保持一种持续的、轻度的收缩,称为肌张力。平卧时,肌张力要比站立时减小很多。由于久病卧床,肌张力持续减小,肌肉便会萎缩无力,或肢体制动,引起肌代谢下降,产生肌肉萎缩。还有人认为,反射性肌抑制是引起肌萎缩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即当关节病变时,其信息传入大脑,大脑即发出肌抑制的信息,导致肌肉萎缩。如萎缩的肌肉持续保持过度伸长或屈曲位不变动,则可造成永久性的伸长或屈曲,导致肌肉肌腱挛缩,关节畸形。或者由于关节内外的创伤或炎症、关节手术等,引起关节囊和关节韧带挛缩及关节内外粘连形成,致使关节活动障碍。 一般患者卧床2周就足以产生重要肌肉群和关节囊、关节韧带的挛缩畸形。畸形的出现将给患者造成起床时不同程度的困难,轻则疼痛不适,重则成为永久畸形,导致活动障碍。 由此可见,强调早期关节活动度的训练是极其重要的。 、正常关节活动范围与各大关节功能位 (一)正常关节活动范围(见下表)

(二)人体各大关节的功能位 功能位是指当肌肉、关节功能不能或尚未恢复时,必须使肢体处于能发挥最佳功能活动的体位,这种体位称为功能位。这种体位有利于肢体恢复日常生活能力,包括进食、梳洗、下地行走等,即使发生挛缩或僵直,只要作出最小的努力即可恢复最基本的功能。护士应了解功能位的重要性,并及时发现和纠正患者的不正确体位。 人体主要关节的功能位,一般为: 肩关节:外展45°,前屈30°,外旋15° 肘关节:屈曲90°左右 腕关节:背屈20。〜30° 髋关节:前屈15°〜20°,外展10°〜20°,外旋5°〜10° 膝关节:屈曲5°左右,或伸直180° 踝关节:跖屈5° 一10° 上肢的功能主要是使手能拿东西,下肢的功能主要是负重行走,所以功能位是灵活的,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适当的体位,但以发挥功能为主。 三、维持关节活动度的被动训练方法 (一)被动运动训练 由治疗师进行或由患者自己用健肢协助进行。既可徒手进行,也可利用胶带、体操棒等简单器械完成。对关节施行被动运动训练前,要了解关节本身是否有病变,如果关节本身有病变或是关节术后者,一定要先与医师、治疗师商量,以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及术中情况,确定关节训练的开始时间、强度与范围。 进行被动运动前,应使被动运动的肢体置于舒适自然的体位,并充分放松。治疗师或护师应用一只手保护关节的近端,用另一只手支持关节的远端,动作要缓慢柔和,有力度,有节律,关节活动度逐渐增大,当活动到最大幅度时宜作短暂的维持。根据患者的疼痛感觉来控制用力程度,切忌施行暴力,以免引起新的损伤。

运动疗法技术学重点

物理疗法(physical therapy, PT):应用力、电、光、声、水、温度等物理学因素来治疗疾患的方法 物理因子治疗(理疗)的功效: 运动疗法:以徒手以及应用器械进行运动训练来治疗伤、病、残患者,恢复或改善功能障碍的方法 运动疗法分类:常规运动疗法技术(关节活动技术、肌力训练技术(肌肉力量和肌肉耐力) 、平衡训练技术心肺功能训练),神经生理学疗法,运动再学习法 临床应用范围 •神经系统:脑血管意外、脑瘫、脊髓损伤 •运动系统:创伤、关节手术、关节炎、骨质疏松、肌营养不良,体育外伤后功能障碍 •心肺系统:高血压、冠心病、慢阻肺 •内分泌系统:糖尿病、肥胖 运动疗法禁忌症 •绝对禁忌 –危重病需绝对休息者 –严重的心血管疾病 •持续发作的冠心病 •安静时舒张压在 120mmHg以上者及收缩 压在180mmHg以上 •重症的心律不齐 •动脉瘤 –体位性低血压 –高热 –剧痛•相对禁忌 –运动时血压急剧升高者。 –心室室壁瘤 –心传导异常 –严重骨质疏松 常用运动方法 • 1.被动活动:由治疗师实施,多用于肢体肌肉瘫痪或肌力极弱时,能够预防挛缩和粘连,刺激本体感受器。 • 2.主动辅助活动(助力活动):在治疗师帮助或借助器械的情况下,患者自己主动的肌肉收缩,适用于肌肉能够收缩但不足以对抗重力时,可增强肌力和改善肢体功能。 • 3.主动活动:在既不施加外来辅助,又不给予阻力的情况下,由患者主动完成的动作,能够增强肌力,改善肢体功能,达到改善心肺功能和全身状况的目的。 • 4.抗阻活动:在治疗师用手或器械对人体施加阻力的情况下,患者主动地进行对抗阻力的活动。 • 5.牵张运动:用主动或被动的方法,对身体局部进行强力牵拉的活动,适用于软组织病变所致关节挛缩,可恢复或缓解肢体活动范围受限,减轻对局部组织的压迫。 ☆关节活动度评定 •ROM:关节运动时所通过的运动弧 •测量工具:量角器,方盘测角计 •肩关节、肘关节、桡尺关节、腕关节 •掌指关节、指间关节、腕掌关节 •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 •脊柱 •注意主动和被动ROM的差异 肌力评定 •目的:判断有无肌力下降及肌力下降的程度与范围 •器械检查:握力计,捏力计,拉力计,等速测力计 •手法肌力检查(manual muscle test,MMT) 定义:系根据受损肌肉或肌群功能,使病人处在不同受检位置,让其做一定动作,对动作分别给予助力和

培训课程(康复保健师) 实训项目五 关节被动活动实训

实训五、关节被动活动实训 (一)实训目的 1、掌握关节被动活动的操作方法。 2、掌握关节被动活动的注意事项。 (二)实训准备 1、准备PT床、PT凳等实验用具。 2、学生着装宽松,易于暴露四肢,方便操作。 3、教师示教后,学生二人一组相互操作练习。 (三)实训学时 2学时。 (四)实训内容 1、肩关节 (1)肩关节前屈:患者仰卧位,治疗师立于患侧,一手握住患侧肘关节稍 上方,另一手握住腕关节处,然后缓慢地将患侧上肢沿矢状面向上高举过头 (2)肩关节后伸:患者俯卧位或健侧卧位,治疗师立于患侧,一手握住患侧肘关节稍上方,另一手握住腕关节处,然后缓慢地将患侧上肢沿矢状面向上 举起。 (3)肩关节外展:患者仰卧位,治疗师立于患侧,一手握住患侧肘关节稍上方,另一手握住腕关节处,然后缓慢地将患侧上肢沿额状面外展,当患侧上 肢被移动到外展90°时,应将患肢外旋(掌心朝上)后再继续缓慢移动直至接 近同侧耳部 (4)肩关节水平外展和内收:患者仰卧位,肩位于床沿,上肢外展90°,治疗师立于患侧身体及外展的上肢之间,一手握住患侧肘关节稍上方,另一手 握住腕关节处,然后缓慢地将患侧上肢沿水平面做外展,再做内收。 (5)肩关节内旋和外旋:患者仰卧位,患侧肩关节外展90°,肘关节屈 曲90°,治疗师立于患侧,一手固定其肘关节,另一手握住腕关节,缓慢地将 患侧前臂向足的方向运动(内旋)、向头的方向运动(外旋)。 (6)肩胛骨被动活动:患者健侧卧位,患肢在上,肘关节屈曲,前臂置于上腹部。治疗师面向患者站立,一手从患侧上臂下方穿过,拇指与四肢分开,

虎口置于肩胛下角,以固定肩胛下角和内缘,一手放在肩峰部以控制运动方向。两手同时向各个方向活动肩胛骨,使肩胛骨做上提、下降、前突、后缩运动, 也可以将上述运动结合起来,做旋转运动。 2、肘关节 (1)肘关节屈曲和伸展:患者仰卧位,治疗师一手固定肱骨远端,一手握住腕关节上方,缓慢地做肘关节的屈曲和伸展运动。 (2)前臂旋前和旋后:患者仰卧位,患侧肩关节外展位,肘关节屈曲90°,前臂中立位,治疗师一手托住患侧肘后部,一手握住前臂远端,沿前臂 骨干轴线做旋前和旋后运动。 3、腕关节 患者仰卧位或坐位,肘关节屈曲,治疗师一手握住患侧前臂远端,一手握 住患侧手掌,做腕关节的屈曲、伸展、尺偏和桡偏运动 4、髋关节 (1)髋关节前屈:患者仰卧位,治疗师立于患侧,一手托住患侧小腿近腘窝处,一手托住患侧足跟,双手缓慢地将患侧大腿沿矢状面向上弯曲,使大腿 尽量接近患侧腹部。 (2)髋关节后伸:患者俯卧位或健侧卧位,治疗师立于患侧,一手固定骨盆,一手托住膝关节处,并用前臂托起小腿,缓慢地将下肢向上方抬起。 (3)髋关节内收、外展:患者仰卧位,做内收动作时让对侧下肢稍外展,治疗师一手托住膝关节腘窝处,一手握住踝关节上方,缓慢地向外用力完成外 展动作,然后还原并向内做内收动作。 (4)髋关节内旋、外旋:患者仰卧位,下肢伸展位,治疗师一手握住膝关节近端,一手握住踝关节近端,做下肢轴位的旋转,足尖向内为内旋,足尖向 外为外旋。也可在患侧髋关节屈曲位下完成,治疗师一手固定患侧足跟,一手 握住小腿近端,向内、外侧摆动小腿,做髋关节的内旋、外旋运动。 5、膝关节 患者仰卧位,治疗师一手托住患侧膝关节腘窝处,一手握住患侧踝关节的近端缓慢地做膝关节的屈曲运动,再做伸展运动。 6、踝关节

关节活动度的维持与改善

关节活动度的维持与改善 关节活动度的维持与改善训练有何作用 关节活动度的维持训练是防止关节发生活动受限的预防措施。关节活动受限有时并不是关节本身的损伤,而是继发于关节周围组织的损害,如长期卧床、肢体长期固定在一种体位等。因此,利用关节活动度的维持技术防止关节挛缩,要比发生挛缩后的治疗省时、省力而且简单的多,是保证运动功能的重要措施。常用的方法有体位的设计(良肢位、功能位)、体位变换和徒手被动关节活动度训练等。 关节活动度改善训练是为了改善由于肌肉、肌腱短缩等各种原因导致关节活动范围受限所使用的治疗方法,同时包括治疗师的矫正手法,利用设备的机械矫正,利用患儿自身体重、肢体位置和强制运动等的矫正训练。 恢复关节活动最常用的方法有哪些 (1)被动活动:完全由外力进行,无任何主动肌肉收缩。外力可由重力、机械、他人或自己的另一肢体作用所产生。常用于患儿不能完全活动自己的患肢时。 (2)主动和主动助力活动:自己或借助他人一定的帮助来完成肢体的运动。由于患儿肢体运动的协调性和控制能力比较差,所以必须通过训练来发展运动的协调性和提高功能活动的技能。主动助力活动可提供足够的帮助,以产生应有的关节活动度。- (3)牵张活动:通过对关节持续牵引来增加关节活动,主要用于挛缩的关节。关节活动度训练有哪些禁忌和注意点 (1)无论是主动或被动关节活动,均不应妨碍受损组织的愈合和使疼痛增加。 (2)根据患儿的耐受能力进行运动量的调整,对于耐受力差的患儿只宜做大关节的被动活动和远端小关节的主动活动,且必须审慎轻柔。 (3)被动活动和牵张活动不同,不应} 混淆。但牵张活动对帮助改善活动度更为有利。 (4)无论哪种关节活动均应注意动作柔和、平稳,且具有节律性。一般每一动作

危重症病人肢体功能锻1

危重症病人肢体功能锻1 LT

(二)体位的设计 由于疾病的性质不同,根据具体情况设计不同的体位。 如偏瘫康复中的良肢位与骨科的功能位不同,功能位是从功能需要的角度出发设计的永久性体位;而良肢位是从治疗的角度出发设计的临时性体位。 1.功能位 功能位是指当肌肉、关节功能不能或尚未恢复时,必须使肢体处于能发挥最佳功能活动的体位,这种体位称为功能位。只要有发生关节挛缩的可能性,早期就应该置该关节于功能位。这是由于当关节处于功能位时,可以使肌肉萎缩和关节囊的挛缩粘连处于最低限度,因而最容易恢复。人体主要关节的功能位,一般为: 下面就以髋关节为例说明功能位的重要性 髋关节屈曲20°、外展10°、外旋10°的体位即使发生强直也能步行和取坐位,而如果呈外展或内收固定则不能完成步行和坐位。 膝关节:屈曲20° 踝关节:跖屈10°(或0°) 肩关节:外展45°并屈曲45° 肘关节:屈曲90° 腕关节:背伸10°-30° 手指呈对掌位对其功能最为有利。 2.良肢位 良肢位是指为防止或对抗痉挛模式的出现,保护肩关节以及早期

诱发分离运动而设计的一种治疗性体位。 体位问题,在临床护理中主要考虑的是预防压疮的发生,因此强调卧床病人每两小时翻身一次;而按照康复的观念,在此基础上要考虑如何使患者的功能尽快恢复的问题。如一个急性期的偏瘫患者,就要考虑如何促进肌力恢复,如何让患者的肢体处于抗痉挛的体位,同时还要考虑针对性的预防各种并发症,如患肩疼痛、肩关节半脱位、患足下垂等一系列预防性康复要解决的问题。 下面就是偏瘫患者典型的痉挛体征:上肢的曲肌痉挛,下肢的伸肌痉挛。无论是那种体位,都要求处于对抗上肢的曲肌痉挛,下肢的伸肌痉挛。 患侧上肢尽量伸展,将患肩拉出,避免其受压和后缩,肘伸直,前臂旋后,腕伸展,掌心向上,手指伸开。下肢健肢在前髋,膝屈曲用枕头支持;患侧髋关节伸展,膝关节微屈,踝背伸。 早期注意偏瘫患者在床上保持正确体位,有助于预防和减轻痉挛模式的出现和发展,在此阶段护士必须取得家属的配合,并教会他们如何帮助患者翻身及保持各种正确的体位。 良肢位:患侧卧位、健侧卧位、仰卧位 (1)患侧卧位 患侧卧位是所有体位中最重要的体位。该体位增加了知觉刺激,并使整个患侧肢体被拉长,从而减少痉挛;另一个明显好处是健手能自由活动。头部由枕支持感觉舒适,躯干稍向后旋转,后背用枕头稳固支持。患侧上肢尽量伸展,将患肩拉出,避免其受压和后缩,肘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