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城市总体布局的基本内容

城市总体布局的基本内容

城市总体布局的基本内容
城市总体布局的基本内容

城市总体布局的基本内容:

1按集群方式布置工业企业,形成城市工业区

2按居住区、居住小区等组成梯级布置,形成城市生活居住区

3配合城市各功能要素,组织城市绿化系统,建立各级休憩与游乐场所

4组织公共建筑群,形成城市的公共活动中心体系

5按交通性质和交通速度,划分城市道路的类别,形成城市道路交通体系

城市总体布局的基本要求:

1立足全局、讲求效益

2集中紧凑,节约用地

3抓住城市建设和发展的主要矛盾

4规划结构清晰,内外交通便捷

5近远结合、利旧图新

6保护环境,美化城市

7重视对城市总体艺术布局的构思

城市功能分区是城市内部各功能活动的分布空间及其相应产生的区域分异。

部分城市旧城布局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旧城区拥挤杂乱,没有明显的功能分区

2旧城区街坊式布局的生活居住区居住环境较差

3旧城区的一些工业企业分布在生活居住区

4由于城市发展和人口增长带来的城市蔓延,使外围的工业区被居住区包围

5旧城基础设施落后

6大规模商业区集中布局在市中心,,城市扩张后,加大了居民购物的出行距离和成本

旧城区总体布局调整:

1扩大城市规划的地域范围,建设新城区、卫星城和新城市

2“腾笼换鸟”,企业外迁,在城市外围建设专业化工业区

3拆迁改造旧城中心区的生活住宅区,建设现代居住区

4在主城外围建设绿化带或绿环,限制主城区用地的无限制蔓延

5建设城市铁路、轻轨、高速公路、快速路等城市主干道路网络

产业园区是指在一个特定的区域内,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充分发挥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利用优越的地理、政策、社会环境条件,将技术、人才、资金、土地等生产要素结合起来,形成相对集中的优势,吸引产业逐渐集中,从而形成规模经济效益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的基本要求:

1满足组织城市用地布局的“骨架”要求

2满足城市交通运输的要求

3满足环境和管线布置的要求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布局的原则:

1网络原则

2匀布原则

3自然原则

4因地制宜和生命周期原则

5地方性原则

城市工程性基础设施的特点:

1服务社会的公共性

2整体运转的系统性

3生产的连续性、不可间断性与消费的瞬间可变性

4经营管理的统一性

5网络协调的综合性

6配套建设的超前性

7经济效益的直接性和间接性

详细规划的编制原则:

1以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

2满足人的需要为规划目标

3反映城市特色

4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城市开发条件

城市详细规划是指以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对一定时期内城市局部地区的土地利用、空间环境和各项建设用地所作

控制性详细规划是指以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确定建设地区的土地使用性质和使用强度的控制指标、道路和工程管线控制性位置以及空间环境控制的规划。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作用:承上启下、规划管理的依据和城市开发的引导、城市政策的载体。

合理容积率的确定:

1地块的使用性质

2地块的区位

3地块的基础设施条件

4地块的空间环境条件

5地块的土地出让价格条件

空间内在特性:开敞和围合空间、静态与动态空间

空间组织手法:

1对比

2韵律和节奏

3比例和尺度

4色彩

5绿化

6道路

7建筑小品

居住区规划的原则:

1环境育人原则

2以人为本原则

3量力而行原则

4天人合一原则

居住区规划设计的理念变革:

1追求舒适、高质量的生活是人类共同目标

2综合性社区成为新的聚居模式

3邻里关系的复苏

4网络化生存模式的探讨

5特色鲜明的社区环境与文化

6环境均好与资源均享

7安全性保障

8纯净空间理念

9居住区的“五位一体”模式

居住区规划结构的变化趋势:

1小区规划结构的多元化

2住宅组团在向小型化,私密性和舒适性发展

3街坊式布局形式日益被接受

4人车分流的交通布局形式受重视

5设计配套公建、绿地和道路时更多关注老年人需求

现代住区的发展趋势:

居住绿色化、社区规模化、生活舒适化、家庭科技化、设计多元化

现代住区规划设计原则:

市场原则、因地制宜、以人为本、艺术原则

现代住区规划应解决的重点问题:

1社会性与私密性

2室外活动与场所

3居住区的安全防卫

4消极空间和积极空间

5噪声防治

现代住区规划设计的误区:

1华而不实的建筑外立面装饰

2中看不中用的图案式绿化

3挤占绿地而不实用的水景

4缺乏生活气息的高大门廊

环境景观设计要遵循两大基本手法、三大组景手法:

基本手法(有景借景、无景造景)

组景手法(封闭/隔离,过渡/渗透,比较/对比)

景观设计法则:主题、动静结合、软硬搭配、多元适应

居住小区智能化系统:

1安全防范子系统(居住报警装置、访客对讲装置、闭路电视监控)

2管理与监控子系统(自动抄表装置、物业管理系统、设备监控装置)

3信息网络子系统

绿色住宅是指能充分利用自然环境资源,并以基本上不触动生态环境平衡为目的而建造的一种住宅。它既适应地方生态而又不破坏地方生态,具有接地节水节能、改善生态环境、减少环境污染、延长建筑物寿命等优点,实现无废无污、高效和谐、开放式闭合性良性循环。绿色住宅强调“人文主义”的建筑设计思想,尊重人性和文化,实现高效率、低能耗、无污染。

绿色住宅的特征:

1注重居住环境的绿化

2注重新型建材饰材的使用

3注重水资源的节约

4注重自然能源的利用

5注重以花卉美化居室

6注重对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

城市布局形态

一、城市布局形态 1、集中式 网格状 环形放射状 2、分散式布局

组团状带状

星状 环状 多中心与组群城市

卫星状 城市总体规划中有哪些布局方式?并论述其优缺点。 1.集中式布局的城市形态 所谓集中式的城市形态,就是城市各项主要用地集中连片。

其优点是便于集中各项生活服务设施,完善城市服务设施内容.城市各项用地紧凑,有利于提高出行效,方便居民生活,节省建设投资。一般中小城市由于城市规模不大,只要用地条件许可,大多采用这种布局方式。此类城市形态最大的问题是要处理好城市用地的近期与远期的关系,规划布局要有弹性,给远期的发展留有余地。此类型的城市又可进一步分成网格状、环形放射状、星状、带状和环状等五种形态。 2.松散式布局的城市形态 分散式的城市形态主要有组团式、星座式、城镇组群式等三种类型分散式的城市形态最主要的是组团状。所谓组团状,是指一个城市分成若干块不连续的用地,城市组团之间大多受河流,山川等自然地形、矿藏资源或交通系统的分隔,这种发展形态是受到城市用地条件限制而产生的。分散式的城市形态的优点是接近自然、容易处理好近期与远期的关系,使各项用地各得其所。缺点是市政设施和公用设施投资及经营管理费用较大。星座式是分散式城市形态中的一种类型,主要是指以大城市或特大城市为中心,在其外围发展若干个小城镇,也称为母城和卫星城的模式。此外.分散式城市形态最为极端的是城市组群式,常见于典型的工矿城市。城市形态布局的形式的演变趋势,一是大城市由分散走向集中,再由集中走向分散;二是中小城市以向心集中型为主。 1、城镇化的含义:农业人口和农用土地向非农也人口和城市农地转化的现 象及过程。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

城市布局形态类型分析

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布局方式 1.集中式布局的城市形态 所谓集中式的城市形态,就是城市各项主要用地集中连片。其优点是便于集中各项生活服务设施,完善城市服务设施内容.城市各项用地紧凑,有利于提高出行效,方便居民生活,节省建设投资。一般中小城市由于城市规模不大,只要用地条件许可,大多采用这种布局方式。此类城市形态最大的问题是要处理好城市用地的近期与远期的关系,规划布局要有弹性,给远期的发展留有余地。此类型的城市又可进一步分成网格状、环形放射状、星状、带状和环状等五种形态。 2.松散式布局的城市形态 分散式的城市形态主要有组团式、星座式、城镇组群式等三种类型分散式的城市形态最主要的是组团状。所谓组团状,是指一个城市分成若干块不连续的用地,城市组团之间大多受河流,山川等自然地形、矿藏资源或交通系统的分隔,这种发展形态是受到城市用地条件限制而产生的。分散式的城市形态的优点是接近自然、容易处理好近期与远期的关系,使各项用地各得其所。缺点是市政设施和公用设施投资及经营管理费用较大。星座式是分散式城市形态中的一种类型,主要是指以大城市或特大城市为中心,在其外围发展若干个小城镇,也称为母城和卫星城的模式。此外.分散式城市形态最为极端的是城市组群式,常见于典型的工矿城市。城市形态布局的形式的演变趋势,一是大城市由分散走向集中,再由集中走向分散;二是中小城市以向心集中型为主。 网络状

定义:由相互垂直的道路网构成,城市形态规整 优点:方便布置各类建筑,能够适应城市向各个方向扩展,有利于汽车交通发展 缺点:布局容易单调,不易形成显著的、集中的中心城区 环形放射状 定义:由放射形和环形的道路网组成 优点:城市交通通达性较好,有很强的向心及凑发展趋势,易于利用放射道路组织城市的轴线系统和景观 缺点:城市中心可能过于拥挤和过度聚集,用地规整性较差,不利于建筑布置 组团状 定义:指一个城市分成若干块不连续城市用地,每间被农田、山地、比较宽的河流、大片森林等分割 优点:比较好处理城市发展的近、远期关系,容易接近自然,并使各项用地各得其所 缺点:各种管线和道路长度较长,市政建设和公用设施投资及经营管理费用比较大 带状 定义:城市被限制在一个狭长的地域空间内,沿着一条主要交通轴线两侧呈长向发展,平面景观河交通流向的方向性比较强 优点:空间组织有一定的优势 缺点:规模有一定限制,不宜过长,否则交通物耗大

城市设计

第一章城市设计概论 1、城市设计概念:城市设计以城镇发展和建设中空间组织的优化为目的,运用跨学科的途径,对包括人、自然和社会因素在内的城市形体环境对象所进行的研究和设计。 2、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的区别: (1)城市规划具有战略性,它着重研究城市用地使用的综合组合,寻求社会经济,环境效应的综合平衡。城市设计具有战术性,他主要研究的是城市物质形态环境,内容比较具体细致,属于微观方面。 (2)城市规划偏重于二维,是对城市功能结构的合理安排布局。城市设计偏重于三维,是对城市空间环境的塑造。 (3)城市规划一般采用自上而下的思维方式,城市设计一般采用自下而上的思维方式。 3、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区别: (1)就研究对象而论,建筑设计解决的是使用功能,城市设计关心的是建筑与建筑,及其环境之间的关系。即整体环境质量。 (2)城市设计强调公众参与,建筑设计以精英的方式出现,以业主与自身的价值取向为目标。 (3)城市设计注重大范围的环境质量,表现为面状、线状的整体性。建筑设计只是城市环境中的点状个体。 4、现代城市设计在具体的发展方向和科学问题方面,主要包括: (1)研究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的关系,讨论城市设计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概念、理论和方法体系。 (2)基于全球环境变迁而考虑的绿色城市设计研究。 (3)城镇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的方法,关注对城市特色、城市建筑一体化、城市活力等的研究城市历史文化的继承和拓展、城市设计运作管理机制以及结合具体工程项目的设计优化。 (4)数字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城市设计技术操作过程科学性的改善。 (5)基于新型人环境资源关系的理想城市模式的追求和探索。 第二章城市设计的历史发展 1、古罗马城市设计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特征:其一是享乐主义特征,其二是实用主义特征,其三是炫耀主义特征。 2、中世纪城市主要可分为3种类型:一、要塞型,二、城堡型,三、商业交通型 3、田园城市 主要思想:城市应兼具城乡两者特点,规模适度协调共生,既具有高效能与适度活跃的城市生活,又兼有环境清新美丽如画的乡村特色。 影响:提出一套完整的城市体系对气候的有机疏散、卫星城等理论有重要影响。广亩城市 主要思想:消灭大城市,代之以完全分散的低密度的办农田式社团。 影响:导致西方国家的新城运动,成为欧美中产阶级郊区化运动的根源。

精品文档 (172)城市地域形态和城市布局形式复习设计

城市地域形态和城市的布局形式是城市地域结构这章的重点,而且也是学生学习的易混点,因此对其进行知识的剖析对比,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突破难点。 城市地域形态的对比分析 与城市所处的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般情况下,平原地区的城市形态较为规整,山区城市形态受地形、地貌条件的限制,不同地区差别较大。当然,政治、经济和文化因素对城市形态也有影响。通过下表可帮助学生理解城市形态与自然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城市布局形式知识分析 城市总体布局,首先要考虑城市为何种布局形式,城市用地集中还是分散布局,以及组合的形式和规模,直接关系到城市内各功能区的用地状况。城市布局形式又称城市的基本形态,通常可以简单分为“集中紧凑式”和“分散疏松式”两类。通过下表可帮助学生理解城市布局、特点及其与自然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优点节省成本工业区分散,造成污染源分散 缺点环境污染较集中用地分散,联系不便,市政建设投资也相对较高典型例题应用分析 例1,读重庆市地域形态图,完成1~3题。 1.重庆市的地域形态属于: A.集中式 B.组团式 C.条带式 D. 放射式 2.以下四种城市地域形态类型中,市政建设投资相对最高的是: A.集中式 B.组团式 C.条带式 D.放射式 3.影响重庆形成这种城市地域形态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崎岖不平 B.气候温暖湿润 C.工业集中分布 D.交通干道向东西延伸 [答案]1.B。 2.B。 3.A。 [解析]这组试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对城市的地域形态的掌握程度。城市的地域形态有“集中式、组团式、条带状或放射状”等,此题的解答关键是:1.判断地图组合特点;2.明确城市地域形态的几种形式;3.掌握各种地域形态的特征和成因。抓住了以上几 个关键,容易得出正确答案。 例2,读“伦敦的城市规 划和布局”示意图,回答4~ 6题。 4.伦敦城市布局的基本 形态是 A.条带式 B.集中 紧凑式 C.分散疏松式 D.中心辐射式 5.从伦敦城市规划图来看,伦敦城市规划的发展趋势的主要目标是

城市设计导则技术标

六盘水市中心城区城市设计导则城市规划技术标 二O一四年九月二十日

一、规划编制的技术思路 城市设计导则规划思路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确定总体格调及分区风貌 城市总体格调是由每个分区的特征所组成的,人们对城市的印象是对各分区印象的综合。构成分区的城市意象要素越一致,城市的总体格调就越明显。但局部的反差,也会起到反衬作用,使城市的总体格调更为突出。关键是确定其中的“度”。城市设计导则的目的在于从总体上明确一个主导的旋律,在保持各功能区各自的特征的同时,取得城市总体意象的和谐。要确定六盘水市的总体格调:优雅宁静还是喧闹繁华?外界对六盘水市的印象是什么?本市市民对城市的描述?他们对哪些城市特征感到自豪?城市的自我意象是什么?要有简洁的文字描述这些特征。随后的具体城市设计原则,都要围绕塑造城市总体格调服务。 在此基础上,对六盘水市各个不同特征区域进行划分,进而对每个特征区的特征进行描述,如老城区与新城区,居民区与行政区,商业区与工业区……不同的街区最好要有明确、清晰的边界,其特征应为多数市民所公认,当地居民应对这些特征感到自豪,确定各区的格调与主题。 通过对现状的调查分析,找出目前六盘水市总体城市意象的特征和优缺点。针对现状在考察六盘水市传统城市风貌和广泛征询意见的基础上,提出六盘水市的城市意象的总体风格。该风格应能反映六盘水市的传统,并具有同其他城市不同的鲜明特征。在这一总体城市特征下,确定城市不同地区的风格:老市区/新市区/行政区/风景区/工业区/保护区/……等的风格和主题。使城市各区在统一的风貌下,具有同其内容和历史相呼应的独特个性。不同街区的人口、边界、广场和公共中心和建筑风格的识别性,对城市有重大影响的区域如市政中心、中心商务区等要给予特别重视。确定六盘水市的文化主题:文化主题可以通过城市设计体现在路名、城市家具、城雕、广告等城市各个角落。城市的文脉:六盘水市历史上的布局理念,对现有地形、地貌、水系的空间解释(风水)。新的城市在多大程度上可以继承。延续传统的建城概念。 2细化分区城市设计导则 2.1、目标 在明确城市城市总体格调与风格,各区格调与风格的基础上,针对不同街区,路段绘出不同城市设计要求,提出每个区主要高度、宽度、绿化、色彩的整体要求。引导制高点及视廊,城市的制高点是城市三维特征最引人注目的要素。城市应在充分理解自然要素的前题下,确定其三度空间的分布(如传统的背山、面水、左青龙、右白虎的老

泉州城市布局形态研究

泉州城市布局形态研究 摘要:泉州市是福建省经济增长最快速的地区之一,城市布局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城市增长的活力以及形象的魅力。本文在考察泉州市域城市化现状上,结合经济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并提出一些有实践意义的对策建议。 所谓城市形态,是指“城市在其用地上呈现出的平面几何形态和空间几何形态,它客观地反映了城市各功能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人工过程和自然过程之间的空间关系,是人类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空间物化形态”。【1】 城市空间结构的集中发展和分散发展始终是两种重要的力量。已有的各种理想城市形态也都可以回归到这两种基本模式。有关城市布局形态出现过许多类型的研究,综合不同的研究成果,按照城市的用地形态和道路骨架形式,可以大体上归纳出集中和分散两大类。 一、城市布局形态类型 1.集中式布局的城市 所谓集中式的城市布局,就是各项主要用地集中成片布置。优点是便于设置较为完善的生活服务设施,城市各项用地紧凑、节约,有利于保证生活经济活动联系的效率和方便居民生活。一般情况下,鼓励中小城市集中发展,此类城市在布局中需要近期和远期的关系,规划布局要有弹性,为远期发展留有余地,避免虽然近期紧凑,但远期出现功能混杂和干扰的现象。集中式的城市布局可进一步分为网格状、环形放射状等类型。 2.分散式布局的城市 这种类型的布局形态最主要的特征是城市空间呈现非集聚的分布形式,包括组团状、带状、星状、环状、卫星状、多中心与组群城市等多种形态。 二、泉州用地布局形态现状 1.泉州布局形态类型 泉州城市分成若干不连续的城市用地,每块之间被农田、山地、较宽河流、大片的森林等分割。属于组团状布局形态(图1)。 图1 泉州布局形态图 2.泉州片区规划: 为了更好的指导各组团实际建设,依据《泉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片区划分,结合各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山体水系和主要交通设施,将泉州市中心城区划分为古城东片区、江南

城市设计的基本理论

城市设计的基本理论 2.1 城市设计部分理论简介 2.2 城市社会学等学科对城市空间的研究 2.3 场所 2.4 生态城市的理念和绿色城市的设计 《城市设计概论》 2.1 城市设计的基本理论简介 2.1.1卡米诺·西特2.1.2 凯文.林奇 2.1.3 克里斯托夫.亚历山大2.1.4 波纳 2.1.5 诺伯格.舒尔兹2.1.6 芦原义信 2.1.7 罗杰.特南西克2.1.8 比尔.西列尔 2.1.9 稹文彦2.1.10阿尔多.罗西 2.1.11 黑川纪章 2.1.1卡米诺·西特 卡米诺·西特(Camillo Sitte,1889)在《城市建设艺术》一书中,运用艺术原则对城市空间的实体(主要是教堂等)与空间(主要是广场空间)的相互关系及形式美的规律进行的深入的探讨,并通过于19世纪末欧洲工业化城市空间的比较分析,对当时欧洲工业化城市空间的平淡,缺乏艺术感染力提出了尖锐的批评,认为工业化城市空间主要有三个体系和若干他们的变体,即矩形体系,放射体系,三角形体系,变体是这三者混合的产物.从艺术的眼光来看,所有这些都是毫无价值的,没有艺术气息.这些体系除了标准化的街道模式之外一无所成,它们在概念上是纯粹机械性的.在这些体系中道路系统仅仅是交通设施,从来不是服务于艺术目的的工具,它们不具有任何感染力,因为只能从地图上才能看出它们的特征. 卡米诺·西特主要是从视觉及人们对城市空间的感受等角度来探讨城市空间和艺术组织原则.卡米诺·西特认为,现代城市规划的骄傲是圆形广场,没有比这更能说明艺术感情的完全缺乏以及对于传统的蔑视的了,而这现代城市规划的特征.当围绕这样一个广场步行时,眼前的景象持续不变,使得人们不能知道自己正确的确切位置.转一个弯就足以使一个陌生人在这种旋转木马的广场上无所适从,迷失方向. 卡米诺·西特的城市空间艺术原则,是基于城市物质空间形态中,各实体要素之间功能关联及组合关系而得出的,其艺术原则的核心表现在注重整体性,注重关系,注重关联的内在性. 卡米诺·西特的城市空间艺术原则有其历史的局限性,正如亚瑟·霍尔登(Arthur C.Holden,1945)所言,西特从未体验过摩天大楼.他未必曾经想到过我们的城市有朝一日会为高层的巨大体量所充塞. 2.1.2 凯文·林奇 凯文·林奇是从探求城市的形念,结构和组织开始的,《关于对城市满意情况的记录》(Notes on City Satisfaction,1953)是1952~1953年间他在欧洲考察对于有关城市的理论基础的回答.在《城市的形式》(The Forms of Cites,1954)一文中,他从历史和形态的角度对城市形式的不同属性进行了探讨,例如城市的大小,密度,特征和模式等. 凯文·林奇的城市美不仅指构图与形式,而是将之分解为人类可感受的城市特征,如易识别,易记忆,有秩序,有特色等.他对于人们对环境的感知与体认有着格外的重视,并认为,好的城市形式也就是这种感知和体认比较强烈的城市形式.林奇1959年发表《城市的意象》一书,从视觉心理和场所的关系出发,利用居民调查和实地体验的方法,研究使用者认知图式(cognitive map)与城市形态的关系,从而确定了一种全新的城市分析与设计方法. 人对环境的感知,也就是一种格式塔.人总是将感知对象加以组织和秩序化,从而增强对环境的适应和理解.林奇从市民的认知地图入手,探求城市内在关系的秩序.他调查了美国的三个

城市规划编制的基本原则

城市规划编制的基本原则 (一)统筹兼顾,综合部署 (二)协调城镇建设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制定城镇体系规划,应做到以下几点: 1、从区域整体出发,明确城镇的职能分工,引导各类城镇的合理布局与协调发展 2、统筹安排和合理布置区域基础设施,避免重复建设,实现基础设施的区域共享和有效利用 3、限制不符合区域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开发活动,保护资源,保护环境。 (三)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功能的提高 城市规划,特别是大城市的规划必须按照经济结构调整的要求,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1、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和城市环境建设,增强城市的综合功能,为群众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2、合理调整用地布局,优化用地结构,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和改善城市环境的目标。 3、着力发展第三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做好这方面的规划布局和用地安排。 4、适应科技、信息业迅速发展及其对社会生活带来的变化,加强交通、通讯工程建设。 5、加强居住区规划,做到布局合理、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生活方便、环境优美。 (四)合理和节约利用土地与水资源 要明确和强化城市规划对于城市土地利用的管制作用,确保城市土地得以合理利用,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科学编制规划,合理确定城市用地规模和布局,优化用地结构,并严格执行国家用地标准。 2、充分利用闲置土地,尽量少占基本农田。 3、按照法定程序审批各项建设用地,对城市边缘地区土地利用要严格管制,防止乱占滥用。 4、严格查处一切违法用地行为,坚决依法收回违法用地。 5、深化城市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促进土地合理利用,提高土地收益。 6、重视城市地下空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地下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在城市规划统一指导下进行,统一规划,综合开发。 我国也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水源性缺水和水质性缺水的矛盾同时存在。城市建设和发展必须坚持开源与节流并举,合理和节约利用水资源。 1、把保护水资源放在突出位置,切实做好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规划,要优先保证居民生活用水,统筹兼顾工业用水和其他建设用水。 2、依据本地区水资源状况,合理确定城市发展规模。 3、根据水资源状况,合理确定和调整产业结构,缺水城市要限制高耗水型工业的发展,对耗水量高的企业逐步实行关停并转。 4、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提高污水处理能力,并重视污水资源的再生利用。 5、加强地下水资源的保护。地下水已超采的地区,要严格控制开采。 (五)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是城市规划的一项基本任务,需要注意的主要问题: 1、逐步降低大城市中心区密度,搞好旧城区改造,积极创造条件,有计划的疏散中心区人口。重点解决基础设施短缺、交通紧张、居住拥挤、环境恶化等问题,严格控制新项目的建设。 2、城市布局必须有利于生态环境建设,城市建设项目选址要严格按城市规划进行,市区污染严重的项目要关停或

景观设计四大原则-城市规划师考试.doc

植物景观设计同佯遵循着绘画艺术和造园艺术的基本原则。即统一、调和、均衡和韵律四大原则。一、统一的原则:也称变化与统一或多佯与统一的原则。植物景观设计时,树形、色彩、线条、质地及比例都要有一定的差异和变化,显示多样性,但又要使它们之间保持一定相似性,引起统一感,这佯既生动活泼,又和谐统一。变化太多,整体就会显得杂乱无章,甚至一些局部感到支离破碎,失去美感。过于繁杂的色彩会引起心烦意乱,无所适从,但平铺直叙,没有变化,又会单调呆板。因此要掌握在统一中求变化,在变化中求统一的原则。运用重复的方法最能体现植物景观的统一感。如街道绿带中行道树绿带,用等距离配植同种。同龄乔木树种,或在乔木下配植同种,同龄花灌木,这种精确的重复最具统一感。一座城市中树种规划时,分基调树种、骨干

树种和一般树种。基调树种种类少,但数量大,形成该城市的基调及特色,起到统一作用;而一般树种,则种类多,每种量少,五彩缤纷,起到变化的作用。长江以南,盛产各种竹类,在竹园的景观设计中,众多的竹种均统一在相似的竹叶及竹竿的形状及线条中,但是丛生竹与散生竹有聚有散;高大的毛竹、钓鱼慈竹或麻竹等与低矮的箐竹配植则高低错落;龟甲竹、人面竹、方竹、佛肚竹则节间形状各异;粉单竹、白杆竹、紫竹、黄金间碧玉竹、碧玉间黄金竹、金竹、黄槽竹、菲白竹等则色彩多变。这些竹种经巧妙配植,很能说明统一中求变化的原则。裸子植物区或俗称松柏园的景观保持冬天常绿的景观是统一的一面。松属植物都是松针、球果,但黑松针叶质地粗硬、浓绿,而华山松、乔松针叶质地细柔,淡绿;油松。黑松树皮褐色粗糙,华山松树皮灰绿细腻,

白皮松干皮白色、斑驳,富有变化,美人松树皮棕红若美人皮肤。柏科中都具鳞叶,刺叶或钻叶,但尖峭的台湾桧。塔柏。蜀桧、铅笔柏;圆锥形的花柏、凤尾柏;球形、倒卵形的球桧、千头柏;低矮而匍匐的匍地柏、砂地柏、鹿角桧体现出不同种的姿态万干。 二、调和的原则:即协调和对比的原则。植物景观设计时要注意相互联系与配合,体现调和的原则,使人具有柔和、平静、舒适和愉悦的美感。找出近似性和一致性,配植在一一起才能产生协调感。相反地,用差异和变化可产生对比的效果,具有强烈的刺激感,形成兴奋、热烈和奔放的感受。因此,在植物景观设计中常用对比的手法来突出主题或引人注目。当植物与建筑物配植时要注意体量、重量等比例的协调。如广州中山纪念堂主建筑两劳各用一棵冠径达25m 的、庞大的白兰花与之相协调;南京中山陵

论城市布局形态

论城市布局形态 摘要:我国正处于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转轨时期,城市发展遇到了许多可变的和不稳定的因素。这些因素作用在布局形态上,一方面导致了城市增量土地外延和内涵的变化,使城市平面空间得以拓展;另一方面又促使城市存量土地使用产生置换和转移,实现城市田地功能与结构重组,可见,这些因素作用的结果是引发了城市布局形态从量变到质变。审视这种变化,对规划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城市空间结构的集中发展和分散发展始终是两种重要的力量。已有的各种理想城市形态也都可以回归到这两种基本模式。有关城市布局形态出现过许多类型的研究,综合不同的研究成果,按照城市的用地形态和道路骨架形式,可以大体上归纳出集中和分散两大类。一、集中式布局的城市 所谓集中式的城市布局,就是各项主要用地集中成片布置。优点是便于设置较为完善的生活服务设施,城市各项用地紧凑、节约,有利于保证生活经济活动联系的效率和方便居民生活。一般情况下,鼓励中小城市集中发展,此类城市在布局中需要近期和远期的关系,规划布局要有弹性,为远期发展留有余地,避免虽然近期紧凑,但远期出现功能混杂和干扰的现象。 集中式的城市布局可进一步分为网格状、环形放射状等类型。 1.网格状 网格状城市是最为常见和传统的空间布局模式,由相互垂直的道路网构成,城市形态规整,易于适应各类建筑物的布置,但如果处理得不够好,也易导致布局上的单调。这种城市形态能够适应城市向各个方向上拓展,更适合于起床交通的发展。由于路网具有均等性,各地区的可达性相似,因此不易于形成显著的集中的中心区。主要案例城市如洛杉矶(Los Angeles)、弥尔顿恩斯(Milton-keynes)等。华盛顿(Washington 图1)在网格状鲁王宫的基础上,增加了放射性道路,课视作这一形态的改进型。 图1 Washington城市布局形态(局部) 2.环形放射状

新版城市各类用地布置原则与方法精编版

新版城市各类用地的布置原则与方法新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的区别 一、框架体系的变化 新版的标准对原有标准的大、中、小三个层次的分类体系进行了调整,改成分层次控制的综合用地分类体系,主要有城市与乡镇用地分类、城市建设用地分类和城市乡镇用地附加几个部分构成,表现了城市与乡镇一体化发展的需求。 新版的标准对原有标准进行了结构性的调整,在具体的内容方面,着重体现在对相关的概念划分和内涵进行了改变。在概念方面,新增了城市与乡镇居民建设用地、区域其他建设用地、非建设用地城市与乡镇用地等。在内涵方面的调整方面,居住用地、工业用地、物流仓储用地、城市交通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和绿化广场用地的等均有调整。除此之外,新标准还将原标准的公共设施用地分为公共办事用地和商业办事设施用地两大类。 二、“居住用地”的调整 1、原有的四级中类标准调整为三级标准。 “一类居住用地”: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境良好,以低层住宅为主的用地,包括别墅区、独立式花园住宅、四合院等。这类用地在我国大多数城市中均匀一定数量,通常现状居住用地调查分类时采用。 “二类居住用地”:设施齐全、布局较完整、环境良好,以多、中、高层住宅为主的用地。 “三类居住用地”:设施较欠缺、环境较差,以需要加以改造的简陋住宅为主的用地,包括危改房、棚户区、临时住宅等。 2、居住用地小类调整: 将居住用地小类调整为“住宅用地”和“服务设施用地”2类,其中:“住宅用地”既包括住宅建筑用地,也包括城市支路以下的附属道路、停车场、小游园等用地;“服务设施用地”指居住小区以及小区级以下的幼托、文化、体育、商业、卫生服务、养老助残设施等用地,不包括中小学用地;在二类居住用地中增加“保障性住宅用地”小类,以体现国家关注低收入群众住房问题的公共政策。 3、中小学用地划入“教育科研用地” 三、公共服务设施用地的分化调整 将原有“公共设施用地”拆分为“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商业服务设施用地”两类。原有“公共服务设施用地”的用途涵盖范围十分广泛,包括居住区及居住区以上行政、经济、文化、教育、卫生、体育以及科研设计等多种机构和设施的用地,其主体内容仍然延续了计划经济体制的思维体系。而新版的“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指行政、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机构和设施用地,不包括居住区用地中的服务设施用地,其核心内涵在于必须

城市设计习题 答案整理

2、现代城市设计的基本特征: 现代城市设计就是一项综合性的城市环境设计,并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1)在主导思想上,认为城市设计是一个多因子共存互动的随机过程,它可以作为一种干预手段对社会产生影响,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城市的社会问题。 (2)在对象上,多是局部的、城市部分的空间环境。但涉及内容远远超出了传统的空间艺术范畴,而以人的物质、精神、心理、生理、行为规范诸方面的需求及其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共生满足为设计的目的,追求舒适和有人情味的空间环境。它所关心的是具休的人.活生生的人,而不是抽象的人。 (3)在方法上,以跨学科为特点,注重综合性和动态弹牲,休现为一种城市建设的连续决策过程,并常由某组织机构驾驭。 (4)客观认识自身在城市建设中的层次,和有效范围,承认与城市规划和建设设计相关,但不主张互相取代。 (5)设计成果不再只是一些漂亮的方案表现图,而是图文并茂。有时,图纸只表达城市建设中未来可能的空间形体安排及其比较,文字说明、背景陈述、开发政策和设汁导则在成果中占有比图纸更加重要的地位。 3、城市广场设计的原则: 现代城市广场规划设计主要有以下原则,即整体性原则、尺度适配原则,生态性原则、多样性原则、步行性原则。 (1)整体性原则 古语说得好:“倾国须通体,谁来独赏眉。”作为一个成功的广场设计,整休性是第一重要的。它包括功能整体和环境整体两方面。功能整体就是说一个广场应有其相对明确的功能和主题。在这个基础上,辅之以相配合的次要功能,这样的广场才能主次分明、特色突出,如南京的明故宫广场。特别是不能将一般的市民广场同以交通为主的广场混淆在一起。 环境整体同样重要。它主要考虑广场环境的历史文化内涵、时空连续性、整体与局部、周边建筑的协调和变化有致问题。城市建设中,时间梯度留下的物质印痕是不耐避免的,在改造更新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广场时,应妥善处理好新老建筑的主从关系和时空接续问题,以取得—个统一的环境整体体效果。 (2〉尺度适配原则 即拫据广场不同的使用功能和主题要求,赋予广场合适的规模和尺度。如政治性广场和一般的市民广场尺度上就应有较大区别。 从趋势看,大多数广场都在从过去单纯为政洽、宗教服务向为市民服务转化。即使是天安门广场,今天也改变了以注那种空矿生硬的形象而逐渐贴近生活。 (3)生态性原则 广场是整个城市开放空间体系中的一部分,它与城市整体的生态环境联系紧密。一方面,其规划的绿地、花草树木应与当地特定的生态条件和景观生态特点(如“市花”和“市树”〕相吻合;另一方面,广场设计要充分考虑本身的生态合理性,如阳光、植物、风向和水面,趋利避害。 (4〕多样性原则 城市广场虽应有一定的主导功能,但却可以具有多样化的空间表现形式和特点。由于广场是人们共享诚市文明的舞台,它既反映作为群体的人的需要,也要综合兼顾特殊人群,如残疾人的使用要求。同时,服务于广场的设施和建筑功能也应多样化,纪念性、艺术性、娱乐性和休闲性兼容并蓄。

城市总体组织布置的基本内容

城市总体布局的基本内容: 1按集群方式布置工业企业,形成城市工业区 2按居住区、居住小区等组成梯级布置,形成城市生活居住区 3配合城市各功能要素,组织城市绿化系统,建立各级休憩与游乐场所 4组织公共建筑群,形成城市的公共活动中心体系 5按交通性质和交通速度,划分城市道路的类别,形成城市道路交通体系 城市总体布局的基本要求: 1立足全局、讲求效益 2集中紧凑,节约用地 3抓住城市建设和发展的主要矛盾 4规划结构清晰,内外交通便捷 5近远结合、利旧图新 6保护环境,美化城市 7重视对城市总体艺术布局的构思 城市功能分区是城市内部各功能活动的分布空间及其相应产生的区域分异。 部分城市旧城布局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旧城区拥挤杂乱,没有明显的功能分区 2旧城区街坊式布局的生活居住区居住环境较差 3旧城区的一些工业企业分布在生活居住区 4由于城市发展和人口增长带来的城市蔓延,使外围的工业区被居住区包围 5旧城基础设施落后 6大规模商业区集中布局在市中心,,城市扩张后,加大了居民购物的出行距离和成本 旧城区总体布局调整: 1扩大城市规划的地域范围,建设新城区、卫星城和新城市 2“腾笼换鸟”,企业外迁,在城市外围建设专业化工业区 3拆迁改造旧城中心区的生活住宅区,建设现代居住区 4在主城外围建设绿化带或绿环,限制主城区用地的无限制蔓延 5建设城市铁路、轻轨、高速公路、快速路等城市主干道路网络 产业园区是指在一个特定的区域内,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充分发挥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利用优越的地理、政策、社会环境条件,将技术、人才、资金、土地等生产要素结合起来,形成相对集中的优势,吸引产业逐渐集中,从而形成规模经济效益

城市设计导引

一、城市设计的基本原则 城市设计是分区规划实施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引导性手段,因此,城市设计应当反映出分区规划有关部门城市形态、城市空间组织和城市设计的基本构想,供过于求深化分区规划的要求,能够具体指导详细规划的编制和城市建设活动的有序开展,创造良好的城市形象和风貌。 1、对城市现有物质环境要素进行全面整理,创造具有现代化国际性大都市中心区的高质量的实体环境。 2、突出自然空间特色个城市物质空间组织的优势,引入城市空间带的概念,使自然空间和城市空间组织的优势,引入城市空间带的概念,使自然空间和城市空间相互交融发展,提高城市整体环境质量。 3、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创造高品位的城市空间环境;推进领域圈的建设,加强社区的归属感,提高城市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二、城市空间高度控制 (一)高度控制的基本原则 1、依据城市指状空间结构所确定的高度分区原则,控制超高层建筑、高层建筑的空间分布,确保低密度空间带及生态环境的保护。 2、新建超高层建筑及高层建筑的分布,应结合地标性视觉焦点、路径节奏焦点及交通交会焦点的规划进行。 3、新建高层、超高层建筑应严格避免对城市空间眺望系统及视觉走廊的遮挡与阻断,尤其应注意规划中郊野公园对城市中心区的眺望关系。 4、山体附近地区、银湖地区及深圳河沿岸周边地区应避免大规模、高强度建设,严格控制建设高度;加强深圳水库的保护,在保护区范围内严禁进行任何建设。 (二)高度控制规划结构 1、洪湖公园--人民公园--东门城区、百仕达花园--黄贝岭、深圳水库--深圳水库泄洪道这三条带形区域及其周边地区的建设应以中低层低强度或开放绿化建设为主,严格禁止在此区域内进行大体量高层建筑的建设。深圳水库泄洪道流域不准进行任何城市建设,周边建设必须首先满足水利管理的要求。 2、在宝安路沿线、泥岗路以南的文锦路以东地区和爱国路--沿河北路沿县这三条带形区域内允许高层建筑建设。但在整体上要求这三条带的开发强度和建筑高度由西向东一次递减,在同一条带形区域内则由南向被递减。 3、超高层建筑的假设应严格控制,主要集中在红岭路以东和文锦路以西的深南大道沿线。在罗湖区内的其他片区内原则上禁止建设超高层建筑。 4、在泥岗路--布心路以北、文锦路以东的布心片区内,严格控制高层建筑的建设,一保持眺望系统的完整性。 5、莲塘片区的建设应以多层建筑为主。深圳河沿岸也应以中低强度开发为主,并保持有相当的开敞性绿地。 三方向指认系统及视觉焦点 (一)道路方位指认 罗湖区的东西、南北向四纵四横的主要路网构成防线指认的基本纲领构架。东西向主要道路自北向南一次为泥岗路、笋岗路、深南大道、滨河大道、南北向主要道路自西向东议席为红岭路、

城市设计方法

试论城市设计方法 薄曦 本文将传统的城市设计方法归结为“目标取向”和“过程取向”,并分描述了它们的特征和使用原则,最后阐述了现代城市设计方法的趋向。 一、传统城市设计方法 讨论城市,一个有理解力的设计师会联想到若干形态的城市集合意像一一个个村落、城镇、城市,以及由这些意像所表现出来的植根于特定基地、形,抑或某种人为的、形形式式的地方感、历史沧桑和人类精神与情操。这妙不可言、具有“积淀”意味的传统城市,不仅给我们以感官上的享受和精上的愉悦,而且也给我们某种内在演变的启示。因此,对此的探讨、分析和述构成了我们今天城市设计研究的基本内容和焦点。 对传统城市形成、演变、发展的描述,不同的学者曾从不同的角度进行阐述。他们企图透过传统城市纷繁的表现形式,对它的深层结构进行整体把并作出质的理解。从已有文献来看,一般公认的传统城市有两大类别:即所的“人造城市”和“自然城市①”。从方法论上来看,与之相对应的营建方分别是“目标取向”和“过程取向”。历史上的城市设计基本上就是在这两不同的价值观念的指导下选择进行的。 在以“过程取向”为基本方式的城市设计中,城市是在预先没有一个单目标和总体设想的情况下进行的,其形成过程犹如有机体的自然增长,它的展和前提完全出于功能的需求,而非目标的选择。有时虽有目标的界定,但有明显的规定,是若干个体根据自身的需求、资源利用和地形状况而逐渐演成某一种格局。因此,这类城市的发展明显受单个设计者创作“累积效应” 影响,具有参与特征,城市传承机制所依据的是单个设计人的生活意向、习经验和约定俗成的文化许诺。在这种状况下萌发的任何单一发展的概念(或追求目标)都会被多年建筑的逐渐累积所窒息、代替;并且随着时间的演替过任何个人或集体意志的直接制约而呈现一个明显的过程特征。 由此种情形下发展出来的城市形态一般布局自由、随机,呈不规则状,间奇异蜿蜒,具有微妙的诡秘色彩,造型丰富、斑斓,表现了时间的沧桑,里所显示的人类建造行为和自然情趣互为观照、相互衍生,任何人为的目标非它本身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否则最终将被生活的过程所取代。 与这种城市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相对应的,是另一类由某种先验的理想、一的概念所支撑的城市设计方法,这是一种在强烈动机驱使下,具有明确目取向的整体性设计,这类城市,一开始就在某种理性规范的指导下进行,它形成过程是突发的,它的营建和发展是大规模的,它严格按照一套确定的程和制度展开,前后一致,不受时间累积的干扰,因此,其实质形态,无论布 -地 些神描 ? 7 了握谓式种 一发没变的惯称超 空这际统标的式M,

城市布局结构的基本形态

城市布局结构的基本形态 https://www.wendangku.net/doc/c12418693.html, 2009-1-5 8:02:45 【大中小】 城市形态是指城市整体和内部各组成部分在空间地域的分布状态,基本上可以分成为集中紧凑型和组群型两大类。城市布局的空间形态又可以划分为单核点状(团块状)、带状、多核组团状、星状和轴向发散状(指状)等几种基本形状。单核点状空间形状是集中紧凑型城市形态的典型代表。 单核点状城市布局结构的特征是城市建设用地集中紧凑,往往围绕着城市的单一核心(多为城市早期的公共中心)向四周发展,城市路网系统多呈方格网状,或方格网加环路放射状,路网较为完整。单核点状布局形态的城市各类用地比较集中,便于居民生活设施的集中设置,便于行政管理,市政基础设施管线工程比较经济,城市建设用地经济节约,多适用于平原地区的中小城市。

但是,这类城市规模发展太大时,城市发展的向心力过于强大,城市中心区的交通紧张、环境生态质量下降,影响城市功能的发挥。北京市历史上就是一个典型的单核点状的城市,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的布局结构逐步演变成分散组团式的结构形态。为了避免市区进一步向外“摊大饼”式地扩展,不利生态环境,北京规划了140多平方公里的边缘绿带和农田林地。 带状城市布局结构的特征是城市建设用地呈带形伸展式分布,城市中心区基本是双中心或多中心,城市路阏系统沿轴向分布。市政基础设簏较为分散。带状形态的城市大多为沿江、沿河或沿公路、铁路发展起来叉受戮地形限制的城市,典型的例子如我国的兰州。近年来,有些地方在城镇之间,沿公路两侧密密麻麻鲍建了许多房厘,有的甚至将城镇连接起来,严重妨碍了交 通,也无法建设城市基础设施,搞得城不城,乡不乡,|考试大|这绝非带形城市,而是一种失误,今后应当防止。 多核组团状城市布局结构的特征为城

城市设计复习要点

城市设计复习要点 1、城市设计的目标:以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城市的环境质量,景观艺术水平 为目标,充分体现社会公平,强调为人民服务的目的。 2、城市设计的基本特征:多样性、综合性、复杂性、整体性。 3、城市设计的理念:(1)体现城市性质,注重文化传承。(2)设计尺度应与城市规模相适宜。(3)突出城市特色,重塑城市形象。(4)强调以人为本,满足市民社会生活需要。 4、城市的设计原则:1)城市设计的一般原则:城市设计的文脉性、城市设计的社会性与公众性、城市设计的积累性。2)城市设计的具体要求:服从城市总体规划,强调以人为本、满足人的需求,突出城市的自身形象特征,考虑“时间-空间”效果,按功能要求和美学原则组织城市的各项物质要素。 5、旧城区中传统空间改造的设计对策:1)传统空间的整体风格应协调,在设计中传统空间上的更新应在整体环境进化的意义上,是自然环境文化传统现代技术相结合,以提高和改善城市空间环境质量为目标,增强城市空间的整体风格。2)注重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的发展是设计者的目标之一,从理论上讲也是传统空间得以延续的前提。3)确保文化形态的延续,城市发展的历史轨迹对城市空间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对于传统空间的更新不仅仅是物质形态的延续,也是社会生活内容的发展。4)发掘和确定空间特色,传统空间的自明性与结构性特色来自于物质空间的形态,含义则产生于人们在观念上对空间的认同。 6、城市设计的基本要素有哪些:1)自然要素、○1与城市形态格局发展有关的 山、川、河、湖、瀑、泉等,○2城市土地○3城市中的天然植被 2)人工要素,○1建筑物及其基本工程○2道路广场停车场等○3人工栽培的各种树木、花卉及各类人工绿地○4城市中的各种标志和小品。 3)文化要素○1各类历史遗迹、古建筑等○2名人故居○3传说风俗、名人轶事等4)社会要素○1社会规范○2社会生活○3宗教认同○4社会价值○5社会角色。 5)综合要素○1城市格局○2城市文化○3城市形象○4城市性格○5城市品质○6城市空间序列○7城市生态性○8城市结点等。 7、上海人民广场设计特色:人民广场尺度巨大,周围建筑密集,天际线丰富,并形成若干区委中心和视觉焦点,网格状的街道线性蜿蜒曲折,空间形式自由多变,有适度的封闭感、;道路空间的高宽比为1:3--1:1.5;空间尺度较小,街道建筑界面均质、连续,沿街建筑体量高度、采暖色彩和谐统一,沿街建筑天际线韵律感较强,形态丰富,建筑尺度较小,表面材料以天然石材为主,色彩中性柔和,建筑风格多样尤以多种形式的塔楼为特征。作为上海是最主要的商业文化行政中心,必须具有强有力的形象,是上海天际线的高潮,在人民广场的北西南三面以三组各具特征的建筑组团与浦东陆家嘴地区相呼应,共同形成上海大都市的核心标志。○1开放空间○2步行系统○3绿化○4建筑界面○5人口和边界 8、城市设计的基本功能包括什么?○1 9、什么叫开放空间?开放空间是指城市中向公众开放的开敞性共享空间,即非实体建筑所占用的公共外部空间及室内化的城市公共空间。 10、城市开放空间的主要功能:○1开放空间是城市中多层次、多含义、多功能的共生系统,往往集节庆、交往、流通、休憩、观演、购物、游乐、健身、餐饮、

【城市规划】城市规划原则

城市规划编制总体原则 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和谐的原则 历史环境与未来环境相和谐的原则 城市环境中各社会集团之间社会生活和谐的原则 城市规划的调查研究 一、调查研究的目的 掌握规划的依据。 认识规划对象。 深入群众,了解群众的意愿。 二、调查研究的方法 (1)现场踏勘或观察调查 (2)抽样调查或问卷调查 (3)访谈和座谈会调查 (4)文献资料的运用 (5)类比 三、工作阶段 现场踏勘(城市概貌、新发展地区、原有地区、重要工程) 基础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分析研究(系统分析整理,定性到定量,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四、基础资料的内容 (一)城市自然条件及历史资料 地形图(1:10000或1:5000) 气象资料 水文资料 地质和地震资料 城市历史资料 (二)城市技术经济资料

自然资源 人口资料 土地利用资料 工矿、企事业单位的资料 交通运输资料 仓库资料:各类仓库、货场现有和发展用地等。 学校资料:高等学校及非市属中等技术学校现有和发展师生员工人数、用地面积等。 科学研究机构资料:现有和发展职工人数、用地面积等。 非市属行政机关、团体的资料:其现有和发展职工人数、用地面积等。 (三)城市现有建筑物及工程设施资料 建筑物现状资料:现有住房建筑面积、居住面积、建筑层数、建筑质量、建筑密度等;现有公共建筑的分布状况、用地面积、建筑面积、建筑质量等;现有重要建筑物,工程构筑物的设计资料。 工程设施资料:现有市政工程、公共事业资料 城市园林、绿地、风景区、名胜古迹的资料 城市人防设施的资料 (四)城市环境及其他资料 环境监测成果资料。 各厂矿排放废气、废水、废渣的数量和危害情况,城市垃圾数量和分布。 地方病及其他有害居民健康的环境资料。 其他有害因素的资料:分布状况、数量、危害情况。 五、调查研究的成果 一套城市现状图; 一套现状基础资料报告。 城市规划的层面 包括城市发展战略和建设控制引导两个层面。 城市发展战略

城市设计重点

1.城市设计两种成果类型工程—产品型、政策—过程型。 2.城市设计的类型开发型城市设计、保护型城市设计和城市更新、社区设计。 3.凯文·林奇提出的形象的构成元素包括路径、区域、边缘、节点、标志物。 4.现代步行商业街的的特点为多功能性、多空间型、有大量的街头家具。 5.城市设计评价标准分为可度量和不可度量标准。 6.城市空间的物质构成要素包括建筑物、构筑物、道路、广场、绿化(包括水面)、小品等。 7.城市景观三要素包括景物、景感、主客观条件。 8.城市景观组成元素自然景观、人工景观、社会景观。 9.城市设计过程现场调查、资料分析、目标建立、设计评价、实施计划、维护管理。10.城市设计现场调查中人行为调查研究基本方法有调查法、观察法、实验法。 11.城市滨水区由水域、岸线、陆域三大部分组成。 12.城市设计成果编制原则:严肃性原则、弹性原则、阶段性原则。 13.城市滨水区的开发类型保护、再开发、开发。 名词解释 1.城市设计:对城市社会中人的各种活动的空间环境设计。 2.城市设计的目的 提高城市环境的质量,改进人的生活质量,给人便利与舒适,以美的享受。 3.城市设计的成果 工程—产品型图示成果为主,文字成果为辅 政策—过程型文字成果为辅,图示成果为辅 4.城市空间:指由建、构筑物、道路、地面和其他各种界面围合而成的,从大自然空间中分隔出来的、较小的、为居民户外生活各种需要服务的城市外部空间或场所。 5.城市景观:视觉所感知的城市物质形态和文化生活形态,对城市景物、景象或空间环境感知、思维后所获得知觉空间。 6.城市广场:城市广场是为满足多种城市社会生活需要而建设的,以建筑、道路、山水、地形等围合,由多种软、硬质景观构成的,采用步行交通手段,具有一定的主题思想和规模的结点型城市户外公共活动空间。 7.城市滨水区:城市中内陆与水 域相连的一定区域的总称,一般 由水域、岸线、陆域三大部分组 成。 8.建筑设计:建筑设计是指为满 足一定的建造目的(包括人们对 它的使用功能的要求、对它的视 觉感受的要求)而进行的设计, 它使具体的物质材料在技术、经 济等方面可行的条件下形成能 够成为审美对象的产物。 简答题 1.城市设计的目的 是为了提高城市环境的质量,从 而改进人的生活质量,给人带来 可能的、最大的便利与舒适,给 人以美的享受。 2.城市设计原则 1、服从城市总体规划的制 约 2、强调人在城市中的主人 翁地位,满足人的需要 3、突出城市的自身形象特 征 4、考虑“空间—时间”效 果 5、按功能要求和美学 原则组织城市各项物质要素 3. 城市设计的内容 处理城市功能、城市空间骨 架和城市环境质量。 处理城市的景观元素。 制定和执行城市建设开发 管理政策 4、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建筑 设计的比较 城市规划: 目的:对城市发展进行宏 观控制 工作对象:以二维为主,社 会、经济和形体环境相结合, 具有计划性 成果:战略性的政策、法规、 规划方案,以文字为主,实现动 态控制 实施时间:体现为发展过程, 时间跨度大 委托人:政府机构 参与者:规划师、政府官员、社会和经济 学家 城市设计: 目的:促进形体环境变化,提高环境质量 工作对象:以三维的形体环境为研究对象 及整体形象的把握,具有设计性 成果:战术性的政策、计划、方案、导则, 实行动态控制+引导 实施时间:体现为建设过程,时间跨度较 大 委托人:政府机构、开发企业、多种委托 人 参与者:城市设计师、政府官员、开发商、 建筑师等 建筑设计: 目的:为修建活动服务 工作对象:建筑物内外部空间/外环境设 计 成果:修建设计文件,以图纸为主,指导 具体施工 实施时间:在确定的时间内 委托人:开发企业、业主、建造主 参与者:建筑师、使用者 5. 城市设计元素 土地使用 建筑布置、形式和体量 开放空间 使用活动组织 交通与停车 保护与改造 步行街(区) 标志与标牌 6. 城市设计特征 1、以人的心理和行为特点为依据 2、为应用性的多学科综合领域 3、有时间-空间概念 4、有鲜明的地方感 5、政策性较强 7. 城市设计理论研究方法 图底关系理论:是研究城市的空间与实体 之间存在规律的理论。 联系理论:是研究城市形体环境中各构成 元素之间存在的“线”性关系规律的理论。 场所理论:是把对人的需求、文化、社会 和自然等的研究加入到对城市空间的研究中 的理论。 8. 城市空间常用的组织手法 ①轴线法:常用的建立城市空间秩序的 手段。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