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完整版)企业所得税的纳税筹划毕业论文设计

(完整版)企业所得税的纳税筹划毕业论文设计

企业所得税的纳税筹划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

1.1.1 研究背景

2007年3月16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并决定于2008年1月旧起开始实施。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在纳税人地位的认定、税前扣除标准、税收优惠等政策方面均做了重大调整与改变。新的企业所得税的颁布实施,标志着在我国实行了20余年的内、外资企业两套所得税法的终止,同时,也使得企业纳税筹划的基础性条件发生了重大改变。纳税筹划,对于西方发达国家与地区的企业和自然人来讲,几乎是耳熟能详。特别是近30多年,随着全球经济的迅速发展,各国普遍重视税收法律、法规的日益完善,使得税收制度整体上越来越复杂化、完整化。与此相适应,纳税筹划形成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各国学者、专家对其的研究不断深入化、全面化,与此同时,纳

税筹划也进一步得到了纳税人的普遍认可与广泛关注。

在我国,到目前为止,纳税筹划还没有真正地深入人心,从理论上来讲,纳税筹划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关于具体税种的纳税筹划方法较少;从实践上来讲,并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纳税筹划,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避税的很大嫌疑,容易形成纳税筹划风险。

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全面转变,国家税收制度也发生了重大调整与改变,这在一定程度上为纳税筹划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操作空间。企业可以依据自身所处的具体环境,利用新的企业所得税的筹划空间,实施适合企业的具体纳税筹划方案。

1.1.2 选题意义

(1)学术意义

l)纳税筹划促进了税收理论的发展,强化了税收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纳税筹划丰富了财务与会计领域关于涉税内容的研究,增进了财务与会计理论中对税收因素的讨论深度。

2)纳税筹划促进了税收法律、法规的日趋完善

国家通过对纳税人纳税筹划行为选择的判断和分析,有利于发现现行税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而促进我国税制的不断改进与完善。

3)纳税筹划强化了税收理论与税收法律的内在联系

纳税筹划从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税收理论与税收法律之间的相互促进关系。

4)纳税筹划丰富了现代理财学的内容

纳税筹划作为现代理财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贯穿于纳税人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

(2)实践意义

1)纳税筹划有利于国家与企业之间的税收分配关系

纳税筹划,一方面维护国家依法征税的权利,保证国家财政支出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尊重纳税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不受侵害的权利。

2)纳税筹划有助于整个市场的健康发展

纳税筹划能够为企业赢得公平的税收环境,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纳税人进行纳税筹划,一方面可以减少缴纳的税款,另一方面可以防止陷入税法陷阱,保证企业理财行为的科学化、合法化。保证纳税人适时、足额缴纳应交的税款,不缴不该缴付的税款,最终形成企业经济效益与政府税收收入的协调增长,实现双赢。

3)纳税筹划有利于企业遵守公平、诚信的市场规则

纳税筹划能够提高企业自觉的纳税意识,使其会计工作的指导思想更加符合公平、诚信的市场规则。纳税筹划离不开企业财务部门的运作,它要求企业财务人员既要熟知会计准则、会计制度,更要熟悉现行税收法律、法规,确保企业能够在遵守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的基础上,依照税法的要求设账,记账,编制、报送财务报告,进行纳税申报,最终实现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整体提高。

4)纳税筹划有利于国家宏观调控目标的实现

纳税筹划有助于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资源的合理配置。税收政策的制定体现了国家的产业政策,有利于促进企业将资金和资源向国家鼓励发展的产业流动和集中。纳税人进行纳税筹划,从主观上减轻了自身税负,但在客观上则响应了国家税收调节的杠杆作用,从而最终保证国家实现产业结构、企业规模的合理布局的目标。

1.2 内容结构和研究方法

1.2.1 内容结构

第一章,介绍本文的选题背景、选题意义,在介绍文章框架的基础之上,提出本文的研究方法,并对文章的创新点与不足进行概括。

第二章,纳税筹划基础理论。在总结前人关于纳税筹划概念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对与其相关概念进行了对比阐述。

第三章,介绍我国现行纳税筹划所存在的误区及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纳税筹划应遵循的原则和一般程序。

第四章,从企业筹资、投资、生产经营、利润分配、资产重组五个方面具体介绍了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的方法与技巧,并结合一定的实例,使文中介绍的方法具有一定的操作性与可行性。

第五章,提出结论。总结本文关于所得税纳税筹划的观点,对纳税筹划应注意的一些问题进行补充说明,并对我国纳税筹划的前景进行合理的展望。

1.2.2 研究方法

(l)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本文对于原则性的内容,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加以阐述。对于一些难以定性或用数据更具说服力的内容,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建立一定的模型,运用适当的求解方法,从而得出结论。并在此基础上,对一些通用的方法做了适当的联系说明。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纳税筹划,作为一个实际操作性较强的研究领域,具有很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纳税筹划方案的可行与否,还取决于企业所在地的税收环境、企业自身的生产经营状况等。因此,在本文的研究过程中,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论证方法,在进行系统的理论阐述之后,通过一些典型的案例加以论证,并在此基础上得出一些较为通用的公式,使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结合自身状况加以利用。

(3)对比研究的方法纳税筹划的备选方案往往不止一、两个,企业需要采用一定的方法选出最佳方案。本文在最佳方案的选择中,对同一企业的多个备选方案,采用一致的计算步骤,在计算结果的基础上加以比较分析。本文从纳税人的视角,坚持合法、合理的原则,对企业的所得税纳税筹划进行分析、阐述。希望这篇论文能对企业的纳税筹划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帮助企业合理维护自身利益,实现税后收益最大化的经营目标。1.3创新点与不足

1.3.1创新点

(l)本文结合我国企业的具体实际情况,探讨适合我国企业特征的所得税纳税筹划方案,方法上具有一定程度上的普遍适用性;

(2)对部分实践方案的比较、分析,提炼得出一定程度上通用的公式,

并对这些式子作了较为详细的应用说明;

(3)通过独立一章,模拟介绍了一家企业实际纳税筹划的主要过程,并对其纳税前后情况进行比较分析,从而使文章第四部分介绍的方法,具有了更大程度上的操作性,有利于企业借鉴和对照应用。

1.3.2不足

(1)不同企业所处外部环境和自身现实条件千差万别,本文只是建立在合理假设,甚至是抽象条件的基础上,基于企业的共性进行研究,无法照顾到所有企业的所有情况。

(2)对企业的差异性考虑的不是太充分,有待以后进一步研究。

(3)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以及所对应的改进措施未做详细说明。

总之,本文的研究主要还停留在微观和部分中观层面上,对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的研究还没有上升到宏观层面上,有待以后的进一步研究。2纳税筹划基础理论

2.1纳税筹划的内涵

2.1.1纳税筹划的概念

纳税筹划是由TaxPlanning意译而来,从字面上理解,也可以称之为“税收计划”、“税务筹划”等等。在欧美许多国家与地区,纳税人对纳税筹划几乎可以做到耳熟能详;在我国,纳税筹划还处于初始阶段。如何定义

纳税筹划,国内、外学者有着不同的表达:国际财政文献局(IntemationalBureauofFiscalDocu们nentationIBFD)在((国际税收词汇》中的表述:“纳税筹划,是指纳税人通过经营活动或个人事务活动的安排,以达到减轻税收负担,实现缴纳税款最低的税收活动。”印度税务专家N?J?雅萨斯威《个人投资和纳税筹划》一书中:“纳税筹划是纳税人通过财务活动的安排,以充分利用税收法规所提供的包括减免税在内的一切优惠,从而获得最大的税收利益。”美国南加州W?B?梅格斯博士在与别人合著的《会计学》中:“人们合理而又合法地安排自己的经营活动,使之缴纳可能最低的税收。他们使用的方法可称之为纳税筹划”。“在纳税发生之前,有系统地对企业经营或投资行为做出事先安排,以达到尽量地少缴所得税,这个过程就是纳税筹划”。“少缴税和递延缴纳税收是纳税筹划的目标所在”

[1]。

国内学者计金标在《税收筹划》一书中的表述是:“税收筹划是指在纳税行为发生之前,在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前提下,通过对纳税主体的经营活动或投资行为等涉税事项做出事先安排,以达到少缴税和递延缴纳目标的一系列谋划活动”。天津财经学院盖地教授在《纳税申报与税收筹划》一书中的描述:“税务筹划是纳税人依据所涉及的现行税法,在遵守税法、尊重税法的前提下,运用纳税人的权利,根据税法中的“允许”与“不允许”,“应该”与“不应该”,以及“非不允许”与“非应该”的项目、内容等,对组建、经营、投资、筹资等活动进行旨在减轻税负的谋划和对策”。

归纳纳税筹划的这些定义,他们有如下一些共同点:第一,纳税筹划采用的手段是合法的,是纳税人对其经营活动进行精心的财务安排;第二,纳税筹划利用的是法律、法规上的漏洞、不足或者差异,以及税收优惠;第三,

纳税筹划的目的包括规避或者减少应纳税的义务,少交税甚至不缴税,减轻税收负担。这些共同点在相当程度上揭示出了纳税筹划的特点,即合法性、筹划性和目的性。

但是,上面的定义并没有指出纳税筹划与税务筹划的本质区别和内在联系。事实上,纳税筹划是站在纳税人的角度考虑税收缴纳方面的筹划,而税务筹划则是站在国家税务部门的角度考虑税收征税方面的筹划。纳税筹划与税务筹划均依据国家的税收法律、法规、规章来进行筹划。总之,二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共同形成税收筹划的完整体系。

本文认为:纳税筹划是纳税义务人在遵守税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运用纳税人的权利,以合法的手段,利用税法的漏洞、缺陷以及税收优惠政策等,通过对筹资、投资、生产经营、利润分配、资产重组等活动的事先安排或调整,以期减轻甚至免除自身应承担的或额外承担的税收负担,从而取得税后收益最大化的一种经济行为和经济事项。

2.1.2纳税筹划的特点与归属

(1)纳税筹划的特点

1)合法性

合法性是指纳税筹划只能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进行,它包括两层含义:第一、遵守税法;第二、不违反税法。对于遵守税收法律、法规的纳税筹划行为应当倡导、支持和鼓励;对于违反税收法法律、法规,仅以降低税收负担为目标,逃避纳税责任的行为,应当坚决加以反对和制止。合法是纳税筹划的前提,纳税人可以利用对税法的熟识,对实践的掌握,比较可选择

的多种纳税筹划备选方案,做出最优化的选择,从而最终降低企业税负,实现税后收益最大化的企业经营目标[5]。

2)筹划性

筹划性是指纳税筹划发生在纳税人纳税行为发生之前。如果企业的经营活动己经发生,应纳税额已经确定,企业才采取措施降低税收负担,不能认为是纳税筹划,而应认定为偷逃税或者欠税。在企业的经济活动中,纳税义务通常具有一定的滞后性,这在客观上为企业进行纳税筹划提供了可能性;与此同时,税法对企业经营、投资和理财活动的规定具有一定的针对性,这为纳税筹划提供了一定的机会。纳税人可以利用税法对不同纳税人地位,不同产业,不同企业形式、企业规模,不同经营环境等的规定差异,进行适合企业自身的纳税筹划[5]。

3)目的性

纳税筹划的直接目的是降低税负,包括两层含义:第一、选择低税负。低税负意味着较低的税收成本,较低的税收成本意味着较高的资本回收率。第二、滞延纳税时间(不是指欠税行为),获取资金的时间价值。这将意味着纳税人可以得到一笔“无息贷款”,减少利息支出,从而最终增加税后收益。企业可以通过一定的技巧,在资金运用方面尽量做到:提前收款,延期付款[5]。

(2)纳税筹划的归属

从归属上来讲,纳税筹划是一门涉及税收学、税法学、财务管理学、会计学等多门学科知识的新兴现代边缘学科。从其目标和作用来看,纳税筹划应归属于管理学的范畴,是企业财务管理的一部分,应服从并服务于

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并最终服从于企业的经营战略。

2.1.3与纳税筹划相关的概念及区别

(1)节税

节税,顾名思义,就是节俭税收,是指在多种营利的经济活动方式中选择税负最轻或者税收优惠最多的经济活动行为。它是纳税人利用税法的政策导向性,采取合法手段减少应纳税款,实现减少税收的目标。节税具有合法性、政策导向性、策划性、倡导性等特征。就实质而言,节税就是纳税筹划的另外一种委婉表述。通常意义上,凡是符合税收立法精神的减轻税收负担的行为都属于节税。节税在一切国家都是合法也是正当的现象[5]。

(2)避税

避税,又被称为“合法的逃税”,是指纳税人利用税法的漏洞、特例或者其他不足之处,采取非违法的手段减少应纳税款的行为。避税具有非违法性、策划性、权利性、规范性和非倡导性的特点。避税表面上遵守税收法律法规,但是实质上与立法意图相违背。避税往往以钻国家税制漏洞为手段,以牺牲国家利益为代价来实现企业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虽然不违法,但却不合理[5]。

(3)偷税

偷税是指纳税人的下列行为:伪造(设立虚假的账簿、记账凭证)、变造(对账簿、记账凭证进行挖补、涂改等)、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仍然拒不申报

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5]。

从2009年2月28日起,偷税不再作为一个刑法概念存在,而是由“逃避缴纳税款”所代替。偷税具有非法性和不合理性的特点。纳税人偷税是以牺牲国家税收利益为代价来实现增加自身利益的目的,所采取的措施是违法的,最终必招致国家法律的制裁。

(4)逃税

逃税,是指纳税人故意违反税收法律、法规,采取欺骗、隐瞒等方式,逃避纳税义务的行为。目前,我国有关法律的规定中并没有“逃税”的概念,而是将其归入偷税的范围加以处罚[5]。

以上阐述表明,节税、避税、偷税(包括逃税)三者的最终结果都是:纳税人少缴了税款,实现了减轻税负,增加税后收益的目标。但是,节税顺应国家的立法精神,是税法允许甚至鼓励的,也是纳税筹划的主要内容;避税违背国家的立法精神,是税法不倡导的,也会招致政府部门出台相应的反避税措施;偷(逃)税违反国家的税收法律、法规,必然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同时还会影响企业的声誉,使企业遭受更大的损失,甚至破产。

2.2纳税筹划相关理论

2.2.1国外的相关理论

西方国家的现代纳税筹划理论源于最初的避税论。20世纪30年代,英国的经典判例“税务局长诉温斯特大公”,第一次对纳税筹划作了法律上的认可,同时也拉开了国外学者深入研究纳税筹划的序幕。之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的税收判例经常援引这一原则精神。1959年欧洲税务联合

会成立,明确提出:税务专家应以税务咨询活动为中心开展税务服务。H?肖肯霍编写的《企业纳税筹划》被认为是首次提出“纳税筹划”一词的文章,它刊载于1959年出版的《工业企业计划》文集里,后来被德国伐克主编的《德沈阳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国与国际税收百科全书》最早引用[28]。

20世纪80年代以后,纳税筹划业务广泛开展,与此同时,关于纳税筹划的研究也不断深入,各种理论文章、刊物、书籍应运而生。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主要有:伍德赫得?费尔勒国际出版公司于1989年出版的名为《跨国公司的税务筹划》的专著,书中提出的观点和纳税筹划技巧对部分跨国公司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1997年霍瓦斯公司出版的《国际税收》,书中通过旁征博引包括我国在内的38个国家和地区的资料,全面阐述税收的国际筹划;台湾地区出版的《实用税务月刊》,主要也是介绍如何进行纳税筹划[29]。

进入21世纪,纳税筹划在欧美发达国家与地区十分普遍,己经成为企业制定经营和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及主要观点是:中国财政出版社出版,美国迈伦?斯科尔斯、马克?沃尔夫森等合著、张雁翎主译的《税收与企业战略—筹划方法》,主要论述如何将美国的税收制度与企业战略结合到公司的具体决策中。

总之,纳税筹划在理论上已经得到了相当程度的发展。与此同时,纳税筹划也得到了各国纳税人的普遍认可与重视。许多公司设立了“税务经理”一职,专门从事税务问题的研究与处理工作。国际上知名的跨国公司也纷纷建立了自己的相关部门,从事国际业务的纳税筹划[30]。

尽管,纳税筹划已经得到许多国家法律的普遍认可,但是,这并不意

味着各国政府对一切纳税筹划行为听之任之。事实上,各国政府往往会针对一些频繁发生的避税行为制定专门的反避税法律、法规。通过这些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缩小纳税人利用避税方式进行纳税筹划的空间,保证国家法律意图的实现。

2.2.2国内的相关理论

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关于纳税筹划方面的专著很少,甚至一度被视为禁书,没有多少企业和自然人敢为之,这是中国法律的禁区。直到80年代,一些税收理论研究者才开始将目光转向纳税筹划领域,但是由于当时中国依然主要实行计划经济体制,企业独立的自身利益并没有达到体现,纳税筹划发展的空间很小,税务部门也一度将其划为异域怪物。随着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的发表和“十四大”的顺利召开,确立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国有企业首先迈出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关键一步,纳税筹划才进入到一个大的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各种纳税筹划的研究成果纷纷出现,《中国税务报》也设立了专刊,指导纳税人如何进行纳税筹划,全国各大高校也纷纷开设纳税筹划专门课程。可以将这一阶段至今的纳税筹划理论研究分为三个阶段:

(1)纳税筹划与偷税区分开。这一阶段,人们逐渐意识到,纳税人可以不必采取违法手段来达到减轻税负的目的,但是还没有将纳税筹划与避税进行细致区分,很多时候将二者混为一谈。唐腾翔《税务筹划》(1994,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一书可以说是我国第一部介绍纳税筹划的专著。这一阶段的专著大都把避税的内容视为纳税筹划向纳税人传递,而且很多都是从

国外的有关专著中直接抄译过来的,对纳税人缺乏具体的针对性和实际的可操作性。

(2)纳税筹划与避税区分开。这一阶段,部分学者开始将纳税筹划与避税进行区分,将避税分为合理避税和不合理避税。代表专著有:庄粉荣编著的《税收策划》(1999)、《实用税收策划》(2001);张中秀编写的《纳税筹划宝典》(2001)、《纳税筹划大全》(2001);盖地编的《税务会计与纳税筹划》(2001)等。这一时期人们对纳税筹划的认识还是停留在概念阶段,很难找到一本系统介绍纳税筹划理论与实务的专著。

(3)纳税筹划与企业战略相整合。这一阶段,专家和学者开始将纳税筹划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结合起来,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将纳税筹划纳入到企业的整体战略中,从战略上为企业如何运作纳税筹划提供了思路和方法,纳税筹划真正开始走上正规发展的道路。主要著作有:宋献中、沈肇章等编著的《税收筹划与财务管理》(暨南大学出版社,2002);刘蓉领著的《公司战略管理与税收策略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陈平、孔玉生、朱乃平著的《财务管理》(企业管理出版社,2006)等等。我国企业进行纳税筹划主要有两种形式:第一、企业财务部门具体操作;第二、委托税务代理机构、税务咨询机构、税务专家代理。企业一般以自身筹划为主,进行筹划的企业主要以私营、民营为主。在纳税筹划方法的选择上,一般以事后筹划为主,事前筹划的较少。不系统,片面的筹划方法使企业无法享受到更多的税收利益,因而纳税筹划的效果不明显。

3企业纳税筹划的原则与步骤

3.1设计原则

企业进行纳税筹划,必须以一定的原则作为指导,这些基本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3.1.1合法性原则

合法性,是指纳税人开展纳税筹划活动,必须遵守国家的税收法律、法规。合法性是企业纳税筹划的首要原则和基本前提。对企业而言,制定的纳税筹划方案的合法性如何,既关系到企业的眼前税收利益,也关系到企业的长期发展。企业制定的纳税方案只有合法了,才有可能得到税务主管部门的认可;否则,违反税法规定,逃避纳税义务,也许企业获得了短期的局部利益,但最终必然会遭到税务部门的依法查处,损害企业的声誉与长远利益,甚至导致企业破产。

3.1.2合理性原则

合理性原则是合法性原则的道德延伸。纳税筹划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在一定阶段、一定环节是否能够构建一个合法、合理的节税空间。构建的节税空间规范、合理,企业自然而然就能享受税收优惠,减小税务风险,从而享受纳税筹划所带来的直接经济利益;构建的节税空间不合理,势必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程度上的各项比例关系的失调,影响企业筹划方案的实施,甚至导致企业税负水平畸变。总之,构建节税空间不仅要合乎法律规定,也要合情合理,更要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设计,因企而宜。

3.1.3成本效益原则

企业上交的税款与企业的留存收益之间存在着此消彼长的关系,而上

交的税款是企业生产经营所必须付出的成本。追求税后收益最大化是企业进行纳税筹划的源动力,但在实践中,企业不能一味考虑税收成本的降低,而忽视了实施纳税筹划方案所带来的费用的增加或者收入的减少。因此,企业应从整体上,而不是仅从某一环节的局部经济利益出发,进行方案的成本—效益分析。只有纳税筹划的成本低于筹划收益时,备选方案才可能是可行的;否则,方案就不可取,应当放弃〔26]〔29]。

3.1.4风险与收益均衡原则

企业进行纳税筹划具有一定的风险,必须进行风险与收益的评估。纳税筹划的风险与经济环境、国家政策以及企业自身状况密切相关。现实中,企业纳税筹划方案的认定、实施往往是一项长期的决策。在此期间,国家可能调整税法,开征某些新税,废除或者调整某些旧税,增加或者减少部分条款、税收优惠等。与此同时,企业也在不断发展,生产规模、组织结构等随时都可能发生较大调整,影响纳税筹划方案的实施。因此,企业必须对风险和收益进行适当的均衡分析,采取措施,分散风险,趋利避害,争取税后收益的最大化。

3.1.5筹划性原则

筹划性原则包括两层含义:第一、纳税筹划必须在纳税行为发生之前进行;第二、纳税筹划关系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需要全体涉税人员的参与。筹划性原则要求企业做到:首先,纳税筹划必须具有超前性,即在涉税事项发生之前预先规划,巧作安排;其次,纳税筹划必须进行系统化设计,保证与企业各子系统的协调配合,实现与企业运作全过程的有效衔接;再次,纳税筹划必须由主要负责人挂帅,财务部门牵头,相关职能部门参与,

最终保证纳税筹划目标的实现。

3.2纳税筹划的一般步骤

纳税筹划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一定的系统性,只有遵照最优化的程序,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纳税筹划的主要步骤如下:

3.2.1在研究纳税人经营活动、财务状况等的基础上,明确纳税筹划的重点

需要了解以下问题:纳税人的经营环境、纳税人经营管理的特点、纳税人发展战略、纳税人财务状况、领导对待纳税筹划及纳税风险的态度等等。

3.2.2熟悉掌握税收法律、法规和相关规章制度

熟悉掌握国家的税收法律、法规和相关规章制定是进行纳税筹划非常重要的一项前期工作。不论纳税人是自我筹划还是外聘专家筹划,在着手之前,都应该认真学习有关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争取筹划的方案能够得到相关税务部门的认可。

3.2.3制定纳税筹划方案

(1)可行性分析。制定纳税筹划的整体思路并进行可行性分析。

(2)草拟方案。依据税法的要求,根据自身状况,草拟筹划方案。

(3)税务计算。按照设计的方案对企业应纳税额进行计算。

(4)变量分析。对影响纳税筹划的各项因素将来可能发生的变化进行变

量分析。

(5)综合评估。评估各方案对纳税人整体财务、经营状况的影响。

(6)设计可行方案。考虑可能的路径,设计出相应的方案。

3.2.4筹划方案的抉择与优化

方案的抉择往往有以下几个标准:减少税收更多、执行成本更低、执行更便利。纳税人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企业的标准来进行方案的筛选。筛选出来的方案还需要综合各方面意见进行修改,不断修改,不断优化,直至纳税人满意为止。

3.2.5筹划方案的实施与控制

方案实施之后,需进行筹划的控制,反馈信息,针对可能出现的状况变化,随时调整筹划方案,控制筹划风险,以期达到预期目的。

总之,纳税筹划作为一门实用、复杂的技术,需要我们依据一定的步骤统筹规划。

4企业经营不同阶段的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在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全面转变过程中,每天都会有一

大批新企业以各种各样的形式设立,经过一段时间的运作之后,往往会产生以下几种不同的结果:第一、获得了很大的成功,企业可以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经营业务范围;第二、业绩平平,企业规模、经营范围几乎和设立

之初没有什么两样:第三、出现经营不善、资不抵债的状况,不得不以破产清算而告终。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能否获得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与企业设立、经营过程中的各种规划分不开,作为规划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纳税筹划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下面分不同阶段来做进一步阐述。

4.1筹资决策中的纳税筹划

筹资,是指企业依据生产经营,对内、外投资,以及调整资本结构等的需要,通过各种渠道,以各种方式,快速、经济的筹措到足量资金的行为。筹资活动是企业资金运动的起点,决定了企业的资金规模,也影响着企业下一步生产经营的规模。

企业筹资的目标:在满足企业自身资金需求的前提下,谋求资金成本的最小化。具体包括以下两点:第一、适时、足额的筹集到所需资金;第二、以尽可能低的代价取得资金,即当企业面临多种筹资方式、多个渠道取得资金时,应优先考虑成本低的渠道。

现实中,往往很少甚至没有资金可以无偿取得,因此,企业要想获得一定数额的资金,必须付出一定的代价。与此同时,我国税收法律、法规、以及相关规章制度对不同筹资方式、不同筹资渠道有着不同的规定,这为企业在筹资决策中进行纳税筹划提供了一定的操作空间。

4.1.1筹资方式的纳税筹划

企业的筹资方式可以分为权益筹资和负债筹资,两种不同的筹资方式往往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纳税后果,因此,企业可以利用税法对二者的规定

不同进行纳税筹划。

企业负债筹资所付出的主要代价,即筹资所形成的利息支出,可以依据企业所得税法的相关规定做以下处理:第一、非金融企业向金融企业借款的利息支出可以据实扣除;第二、非金融企业向非金融企业借款的利息支出,不超过按照金融企业同期同类贷款利率计算的数额的部分可以据实扣除,超过部分不许扣除。这意味着,企业不论是向金融机构贷款,还是向非金融机构贷款,只要贷款利率不超过国家法定标准,均可以据实全部或者部分作为财务费用,从企业所得税前扣除,相当于国家财政为企业负担了四分之一的利息成本(指允许扣除的利息成本)。企业权益筹资是股东等投资者投入企业的资本,它是投资者获取分配股息、红利的凭证,不需要企业付出利息等固定的成本代价,而是需要企业在获利之后向投资者分配利润。事实上,企业分配是在缴纳企业所得税之后才可以进行的,因此权益筹资不存在节税的效果。

筹资方式不同会产生不同的节税效果,企业在所需资金既定的情况下,负债筹资的比重越大,税收成本节约的效果越明显。与此同时,加大负债筹资的比例,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企业自有资金的利用率。一般而言,在确定企业投资收益高于负债筹资成本,即利息支出时,加大负债筹资的比例,一方面可以为企业带来一定的净收益(投资收益与利息支出的差额),另一方面可以调整企业自有资金的利用,在一定程度上为企业带来额外的经济利益。整体上相当于给企业带来了双重收益,有利于企业的较快发展、壮大。

但是,这并不是说负债筹资越多越好。主要原因有:第一、负债筹资的风险比权益筹资的风险大。负债筹资需要企业到期还本付息,而权益筹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