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型糖尿病并发骨质疏松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2型糖尿病并发骨质疏松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2型糖尿病并发骨质疏松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2型糖尿病并发骨质疏松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第31卷第2期2 0 1 0年3月

Vol. 31 No. 2

Mar. 2010西安交通大学学报(K学版)Journal of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CMedical Sciences)

2型糖尿病并发骨质疏松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李小凤、施秉银2,庞雅玲、王养维1

(1.陕西竹人民医院内分泌科,陕西西安710068;

2.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屈医院内分泌科,陕西西安710061)

摘要:《的分析2型糖尿病(T2DM)患者并发骨质疏松后骨密度(BMD)的改变及相关因素,为早期诊断、早期防治糖尿病并发背质疏松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受试者的骨密度值将糖塚病患者分为伢质疏松组和非骨质疏松组,对比两组T2DM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糖尿病病程、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 lC)、空腹胰岛索(FIns)、胰岛素敏感指数(1SI)、尿D蛋白定鱼(ALb)、24h尿蛋白定童、血淸钙、瞬和碱性磷酸酶(ALP)等指标之间的差异,并进行相关性分析。蛣果骨质疏松(OP)组与非OP组比较,OP组年龄大,病程长,体重指数低,骨密度低,碱性磷酸酶高,胰岛素敏感指数低,糖化血红蛋白髙、空腹胰岛素低、24 h尿蛋白定童和尿白蛋白定童高,r检验有统计学差异(P<0. 05);而空腹血糖、血磷、血钙位无统计学差异。T2DM患者的BMD与年龄、病程、糖化血红蛋白、24h尿蛋白定童、Alb、ALP负相关,与BMKISI 正相关;与血钙、血磷、空腹血糖无相关性。结论髙龄、低体重、病程长、血糖控制不良、胰岛功能差、胰岛素抵抗、卨的血碱性磷酸酶、糖诚病贤病都是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关键词:2型糖尿病;骨密度;骨质疏松;危险因素中图分类号:R587. 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8259(2010)02-0197-03

Relative risk factor analysis of type 2 diabetes complicated with osteoporosis

LI Xiao-feng1,SHI Bing-yin2,PANG Ya-ling1,WANG Yang-wei1 (1. Department of Endocrinology,Shaanxi Provincial

People's Hospital, Xi’an 710068;

2. Department of Endocrinology,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Medical School of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Xi’an 710061,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hanges of bone mineral density (BMD)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T2DM) complicated with osteoporosis (OP) and analyze the factors related to diabetic osteoporosis (DOP) so as to provide theoretical evidence for early diagnosis and prevention of osteoporosis complicated with T2DM. Methods According to their BMD values,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OF group and non-OP group. Then wc compared differences in sex, age, body mass index (BMI), diabetes duration, fasting plasma glucose (FPG),glycosylated hemoglobin (HbAlc),fasting insulin (Fins), insulin sensitivity index (ISI),quantitative of urinary albumin (ALb)? quantitative of urinary protein in 24 hours, serum calcium (Ca),phosphorus (P) and alkali phosphatase level (ALP), and made correlation analysis.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ose in non-OP group, patients in OP group had older age,longer disease course, smaller baric index, lower bone density, higher alkali phosphatase,lower insulin sensitivity index, higher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higher quantitative of urinary protein in 24 hours and urinary microprotein, which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according to 卜test (P<.0.05). However, the levels of fasting plasma glucose, serum phosphorus and serum calcium did not differ obviously. BMD of type 2 diabetes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to age, disease course,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quantitative of urinary protein in 24 hours, ALb and ALP, but positively correlated to BMI and ISI, and had no correlation with serum calcium, serum phosphorus and fasting plasma glucosc. Conclusion Many factors,such as older age,low body weight,long duration of the disease, high level of blood sugar,insulin dysfunction, low insulin sensitivity, high serum

alkaline phosphatase and diabetic nephropathy, contribute to osteoporosis in T2DM.

KEY WORDS: type 2 diabetes; bone density; osteoporosis; risk factor

收稿日期:2009-08-09 修回日期:2009-ll-(M 基金项目:陕西省科技攻关项目(No. 2006K14-G1)

Supported by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roject of Shaanxi Province (No. 2006K14 (il)

作者简介:李小凤(1967-),女(汉族),主任医师,硕士.研究方向:糖尿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E-mail:linfm67@https://www.wendangku.net/doc/c32260747.html,

第31

198

两安交通大学学报(眹9版)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diabetic osteoporosis, DOP)是指糖尿病并发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受 损,骨脆性增加,易发骨折的一种全身性代谢性骨病, 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除与性别、年龄、糖尿病病 程、营养状况、种族及遗传等闪素奋关外,可能还与其 他因素有关。1型糖尿病引起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 BMD )下降导致骨质疏松的结论较为肯

定⑴。由于2型糖尿病患者骨量的变化受多种因素 的影响,闪此可表现为骨量减少、正常或增加。多数 学者认为,2塑糖尿病也常合并骨埴减少和骨质疏 松>5]。本研究通过对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及 相关代谢指标的检测,观察2型糖尿病发生骨质疏松 症的特点,研究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与各种代谢指标 的关系,为早期诊断、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173例2型糖尿病患者来源于2007 年1

月1日爷2007年12月31 H 在陕西省人民医院 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患者,苏中男性87例,女性86 例,年龄(63. 13士 11. 09)岁,病程(7. 88 ±6. 11)年。 纳入和排除标准:按照1999年WHO 糖尿病诊断及 分型标准确诊为2型糖尿病:症状+随机血糖>11. 1 mmol/L ,或空腹血糖>7. 0 mmol/L ,或 OGTT 屮 2 h 血浆葡萄糖>11. 1 mmol/L;症状不典型者,需另一 天再次证实;排除1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其他特殊 类型糖尿病;排除下列可引起继发性OP 的疾病:甲 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风湿性关节 炎、肾脏疾病等;无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高渗状 态及其他急性并发症;无长期卧床史,未服用糖皮质 激素、维生素1)3、钙剂等影响骨代谢的药物。

1.2

研究分组测定股骨颈(Neck )、大转子(Troch) 和

Ward ’s 区的BMD 。取三者平均值,根据1994年 WHO

推荐的骨质疏松的诊断标准,以平均BMD 值低 丁?峰BMD 2. 5 s 为OP 组,其余为非OP 组。

1.3 BMD 测定美国

NORLAND 公司生产的XR- 46骨

密度仪,每日进行质控。由固定人员进行操作。

1.4 生化指标的测定①空腹血糖(FPG ):淸農空

腹,未服用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时采集肘静脉血,使 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空腹 血糖。②糖化血红蛋白(HbA l C ):使用徳国拜尔公

3 生产的DCA2000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仪及配赍试

剂,由专门人员进行检测,定期进行质控。③空腹胰 岛素(Fins)水平:淸M 空腹取静脉血,分离血淸,测定 前放于一 20 °C 冰箱保存。采用放免法测定血胰岛 素,试剂盒由天津九鼎医学生物工程存限公司提供。 ④血钙(Ca )、血磷(P )、血碱性磷酸酶(ALP):常规生 化指标检测实验仪器为日本日立7170令0动生

化分 析仪。ALP:采用IFCC 推荐法。试剂盒

由温州东瓯 津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Ca:采用CPC 法。试 剂盒由上海复星长征医学科学有

限公司提供。P :采 用无机紫外线法。试剂盒由上海釔星长征医学科学 有限公司提供。⑤24 h 尿蛋白定量:采用磺胺水杨酸 法测定。⑥屎白蛋白定量:留取晨尿,采用放射免疫 分析法测定。试剂盒由原子高科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⑦体重指数(BMI)、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的计算: 体重(kg)/身卨(m 2); ISI=

1/[空腹血糖 (mmol/UX 空腹血浆胰岛素(IU/U]

1.5

统计学处理计童资料用均数士标准

差 U 士d 表示,两组均数之间的比较用r 检验,以

P< 0.05为有统计学差异,各指标与骨密度的相关

性应 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分析。以上均通过SPSS15.

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2结 果 2. 1 OP 组与非OP 组各项指标的比较OP 组平

BMIC23. 765 土 3. 154)kg/m 2 和非 OP 组平均 BMI (25. 148± 2. 366) kg/m 2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 05)0 OP 组与非OP 组比较,OP 组年龄大,病 程长,体

重指数低,骨密度低,碱性磷酸酶高,胰岛素敏 感指数低,糖化血红蛋白高、24 h 尿蛋白定M 和尿白蛋 白定量高^检验有统计学差异(P<0. 05,表1),而空 腹血糖、血磷、血钙值无统计学差异。

表1 OP 组与非OP 组各项指标的比较

Tab. 1 Comparison of various indicators between OP group and non-()P group

检测指标 非 OP 组(”=90)

?P 组(《 = 83) 男/女

64/26 23/60 空腹血糖(mmol/U 7. 645土2. 021 7.982 士 1.867 空腹胰岛素(M iu/u 18.848 土 5.032 13. 081 土 6.064 _ 体重指数(kg/m z ) 25.148±2.366 23. 765土3.154' 骨密度(g/cnv) 0. 784土0.956 0.579 土0. 829 ? 血耗(mmol/L) 2.156±0.211 2. 233 士 0.183 血磷(mmol/U 1.040 土 0.279 1.057 士 0.193 减性磷酸酶(mmol/L)

78. 220 土 21.400 85.780 士 22. 152* 24h 尿蛋内定量(mg/d>

376.920士339.632 432.660士 764. 746 ? 尿蛋白定虽(mg/L) 22. 370士 17. 568 35.340 ±80.519 ? 病程(年) 7.200 士 5.673 8. 587士 6. 578. 糖化血红蛋白(%) 7. 740士 2. 089 8. 000±2.035. 胰岛素敏感指数 0.012 士 0.054 0.009 土 0.002* 年龄(岁)

60.280 士 11.719

66. 220士 9.506 ?

与非组比较

2期个小风,施龙银,庞雅玲,等.2碉糖枨病并发竹质疏松的相关危险W素分析199

2.2DOP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DM患荇的BMD与年龄、病程、HbA l C、ALb、ALP、24 h尿蛋白定量呈负相关,与BMKISKFIns呈正相关,与空腹血糖、血钙、血磷无相关性(表2)。

表1 i>op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3讨论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前者指老年性及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后者与多种因素有关,如内分泌紊乱等。糖尿病是导致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常见原因。本研究发现,T2DM 患者OP的发生与多种危险因素相关,和普通人群类似,T2DM患者OP的发生与年龄、体重指数、性别、绝经因素夯关6,40岁后随着年龄的增长,骨密度下降,骨质疏松症发病率增加,在一定范围内较高的体電指数对预防骨质疏松症有益。研究发现T2DM的病程K、血糖控制不良、胰岛功能差、胰岛素敏感指数低、糖尿病肾病是2褪糖尿病患者并发骨质疏松症的亟要危险因素7_11],即使处于早期的糖尿病肾病,其骨密度已经开始卜降?且随矜W 脏损害的加重骨密度卜降更加显著。另外.研究也发现DM患者合并OP 时,血碱性磷酸酶敁著增高,且与骨密度呈负相关。

通过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骨质疏松症的以上特点和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可以看出积极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保护残存的胰岛功能,通过务种方式提高胰岛素敏感性,给予均衡的营养,维持理想体重和钙、磷代谢的平衡,对于预防骨质疏松合并症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建议对所有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年龄大、病程长、女性、合并糖尿病肾病者应进行()P的筛查?以期旱期发现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比较简单的方法是通过监测血碱性磷酸酶水平,4以早期提示是否存在糖尿病性付质疏松症,并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以防止骨折的发生.提尚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M。

糖*病与骨质疏松症同为常见代谢性疾病,有关糖尿病患者骨矿代谢素乱,骨M丢失,并发骨折等一系列问题的研究近年来虽然取得一些进展,但是芄发生机制还不十分淸楚。糖尿病是一种异质性疾病,体重指数、胰岛功能、胰岛素抵抗、糖尿病肾病等对于DOP影响的研究结果不一,体外研究和体内研究的结果也不一致。因此,研究糖尿病患者存在哪些对骨代谢有利闪素和不利的闪素,从而做出针对性的应对措施非常必要。本研究初步探讨了糖尿病并骨质疏松症相关的危险因素.所得结论由于受样本童少等闪素的影响,还需进?步临床验证以及相关丛础研究进一步证明。K一步我们将继续收集相关的病例,并对实验所观察的指标进行优化,针对糖尿病并发骨质疏松的危险闪素进行系统深入的分析,期望能早期预防和发现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并积极给予千预措施,以减少骨质疏松骨折的发生,造福于糖尿病患者。

参考文献:

[11HOFBAUF.R LG, BRUECH CC, SINGH SK, ct al. Osteoporosis in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cllitus [J]. J Bone Miner Res. 2007, 22(3)s1317-1328. [2]CHAN DL, EDtLMAN SV, CHANDRAN MO. Osteoporosis

and diabetes [J]. Curr Diab Rep, 2003,3(1) :37-42.

[3]VES TliRGARD F. Discrepancies in bone mineral density and fracture

risk in patients with type 1 and type 2 diabetes a mcta- analysis [J].

Osteoporos Int. 2007. 18(2):427-444.

[4]徐琳.金晖.孙F林.糖尿病与脆性骨折[J].中闲饵质疏松杂

志,2009,15(5),382-385.

[5]+:桂芝,乔俊华,梁伴.CT定测坫老年2咿糖床病患者骨

密度变化及其与血糖水平的相关性分析[J].吉林人学卞报:K学版. 2008, 34(6),1067-1070.

[6 HAMRICK MW. Perspectives: leptin and bone: a consensus c- mcrging

[J]. Bone Key-Osteovision. 2007, 4(2007) :99-107.

[7]WE BER B, BACCARIA L, DH ANGEUS M, ct al. Bone

mass in young patients with type 1 diabetes [J]. Bone Miner. 2000, 8 (l):23-30.

[8]HEANEY RP. BARGER MJ, DAVIHS KM. ct al. Bone dimensional

changc with age:Interactions of gcnctic hormonal and body size variables「J]. Osteoporos Int. 2001, 7(5):426- 431.

[9JGOPALAKRISHNAN V,VIGNEAH RC, ARUNAKARAN J. ct al. Effects of glucose and its modulation by insulin and estradiol on BMSC differentiation inio osteoblastic lineages [J]. Bio- chem Cell Biol, 2006,84(1):93-101.

[10]高辉,井月秋.张海风.胰岛索敏感性Si糖塚病背质疏松的

相关性研究[J]-现代护埋,2006. 12 (16):1473-1474.

[11JZHANG XT, ZHUANG HP. ZHU W. et al. A linear correlation analysis

between the changes of bone mineral density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one metabolism in post menopausal patients with diabetic nephropathy [J]. Chin J Clin Rchabilit. 2005, 15:162-163.

(编糾韩维栋)

Tab. 2 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DOP risk factors

指标毋密度

r P

年龄(岁)—0. 3260. 000病程(年)-0.2180. 004空腹血糖(mmol/U-0. 0030. 971空股胰岛柬(pIU/U0. 2630. 000体敢指数(kg/m2〉0. 2990. 000诚白蛋白定量(mg/L)-0. 2280. 004血耗(mmol/L)一0. 0360.636血麻(mmol/L)一0. 0470. 539减性磷酸_(mmol/L)一0. 2620. 000胰岛家敏感指数0. 1940.011 24 h枨蛋U定故(mg/d)-0. 2480. 001糖化血红蛋白(%)-0. 1950.010

社区居民糖尿病危险因素分析

社区居民糖尿病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对某社区糖尿病患者群的一般情况及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分析,为某区社区有效预防、诊治糖尿病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原则,对本社区确诊的糖尿病患者92例的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血压、家族史、吸烟等情况进行测定、记录、分析。结果65岁患病率最高40例,46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共有80例,在糖尿病患者中高达86.95%;合并高血压的糖尿病患者54例,占患病比例39.70%,多因素导致的糖尿病患者29例,占21.32%。结论糖尿病患者中以中老年人占绝大多数,吸烟、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家族史情况较普遍。因此,早期健康教育和宣传,降低糖尿病发病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标签:糖尿病;社区;危险因素 糖尿病是一组以胰岛素分泌减少或作用缺陷引起的代谢性疾病,累及人体多个器官,如心脏、肾脏、神经、血管等,严重危害人体健康。随着人口老龄化及生活方式的改变,患病率正以惊人的速度增长,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肿瘤之后第3位威胁国民健康的慢性疾病,是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据WHO预测,至2015年中国糖尿病患病率将达到10%,糖尿病患者将超过1亿。为了解本区社区内居民糖尿病患病情况,探索糖尿病危险因素,为开展糖尿病综合防治提供依据,笔者对社区居民糖尿病情况进行了调查,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在2014年1月~2015年1月对本社区服务站服务的患有糖尿病的92例社区居民进行调查,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符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1]。年龄20~70岁,平均(45.23±14.86)岁,男52例,女40例。 1.2方法本研究采用自行设计的统一调查表,由培训合格的调查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及体格检查。问卷内容包括患者一般情况及高血压和糖尿病等病史及家族史、吸烟史等[2],糖尿病史以患者自我报告为准。体格检查包括身高、体重、血压、腰围等基本参数测定。 1.3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我社区糖尿病患者人群的年龄分布结果20~35岁3例糖尿病患者,65岁以上40例糖尿病患者,患病率4 3.48%,从表1可以看出,随着年龄的不断升高,糖尿病患病比例有显著升高的趋势。同时46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共有80例,在糖尿病患者中高达86.95%。 2.2我社区糖尿病患病人群的其他情况分布结果调查结果显示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防治知识试题

糖尿病防治知识试题(二) 一、判断题(在括号内正确填√,错误填×,每题2分) 1、通过治疗可以有效地抑制糖尿病的发生()。 2、糖耐量受损是最重要的糖尿病高危人群()。 3、胰岛素抵抗是正常人发生2型糖尿病的基本因素()。 4、减轻体重可以显著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 5、生活方式干预是糖尿病的重要防治方法,而药物则是生活方式干预的重要方法()。 6、糖尿病的防治是一项长期并随病情的进展而不断调整的管理过程()。 7、目前,市场上有许多糖尿病保健食品或药品,一部分含有降糖药或激素,长期服用对糖尿病有好处,因此糖尿病的预防应多吃糖尿病保健食品()。 8、糖尿病管理是全科医师的重要职责,其管理和教育应是连续和全面的()。 9、糖尿病是可防、可控、可治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10、1型糖尿病患者尽早使用胰岛素,可保护残存的胰岛B细胞功能()。 11、糖尿病的筛查首先要进行检测胰岛素和C肽()。 12、糖尿病患者的运动要个体化()。 13、糖尿病患者的饮食要统一化()。 14、糖尿病的三级预防主要由三级医院或专科医院来完成()。

15、糖尿病三级预防是指:一级预防主要在一级医院完成;二级预防在二级医院完成;三级预防在三级医院或专科医院完成()。 二、单项选择题(选择正确答案填入括号内,每题2分) 1、中国人糖耐量受损每年有约()转化为糖尿病患者。 A:5%;B:10%;C:15%;D:20%。 2、糖尿病的筛查主要是针对()。 A:1型糖尿病;B:2型糖尿病;C:妊娠糖尿病;D:特殊类型糖尿病。 3、通过筛查检出的2型糖尿病患者约有()。 A:30%;B:40%;C:50%;D:60%。 4、糖尿病筛查的重点人群不包括()。 A:儿童;B:≥45岁的人,体质指数≥24;C:空腹血糖受损;D:糖尿病的一级亲属或有巨大胎儿出生史的妇女。 5、对糖尿病的管理不仅要利用医院的资源,而且要尽量利用()资源。 A:国际;B:国家;C:社会;D:家庭。 6、1型糖尿病的筛查主张()。 A:推荐筛查;B:推荐高危人群筛查;C:不推荐筛查;D:推荐儿童筛查。 7、糖尿病的一级预防主要是在()完成。 A:医院;B:家庭;C:社区;D:专科医院。 8、糖尿病防治管理和教育最有效的形式是()。

2型糖尿病足部震动感觉阈值异常情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2型糖尿病足部震动感觉阈值异常情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发表时间:2016-03-07T15:07:43.667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21期作者:娄书华薛书峰张伊辉刘辉曹玉娥王晓菲 [导读] 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内分泌科糖尿病患者足部震动感觉阈值出现异常,年龄、吸烟、饮酒、血压控制不良、糖尿病病程以及 LDL—C、HbA1c是2型糖尿病患者足部震动感觉阈值异常的重要危险因素。 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内分泌科河南洛阳 471000 摘要: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足部震动感觉阈值(VPT)异常的发生率并探讨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使用数字震动感觉阈值检查仪检测546例2型糖尿病患者VPT,分析VPT异常情况,并进行其相关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60.3%(329例)患者VPT在正常范围(双脚VPT<15V),30.4%(166例)患者轻度异常(双脚VPT 16—24V),9.3%(51例)患者重度异常(任意一脚 VPT>25V)。三组间比较患者年龄、糖尿病病程、吸烟率、饮酒率以及FBG、TG、LDL—C、HbA1c、SBP、DBP水平差异明显 (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吸烟、饮酒、血压控制不良、糖尿病病程以及LDL—C、HbA1c是2型糖尿病患者足部震动感觉阈值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OR=1.637、1.053、1.200、1.851、2.834、1.661、2.370,均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足部震动感觉阈值出现异常,年龄、吸烟、饮酒、血压控制不良、糖尿病病程以及LDL—C、HbA1c是2型糖尿病患者足部震动感觉阈值异常的重要危险因素。 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震动感觉阈值;危险因素 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患者主要并发症之一,是糖尿病患者下肢溃疡、坏疽、致残的主要原因。震动感觉阈值(VPT)是一种有效监测周围神经病变的工具[1,2],本研究利用VPT评估2型糖尿病患下肢神经病变情况并进一步分析引起VPT异常的危险因素,以便于早期发现糖尿病患者下肢神经病变并进行相关危险因素的干预,以期预防或减缓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1 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本院2013年10月~2015年5月收住的资料完整的2型糖尿病患者546例,男288例,女258例,年龄36~85岁,平均58±14.3岁。入选标准:符合1999年WHO 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无脑血管病及腰椎病病史,且无认知功能障碍。入选时双足无溃疡、感染及水肿。 1.2方法 1.2.1入院次日清晨空腹采血,测定所有患者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所用为Backman LX120全自动生化检测仪。 血压、腹围于入院时根据标准方法测定。 1.2.2使用数字震动感觉阈值检查仪检测所有患者的足部震动感觉阈值(VPT)。所用为北京澳尔华泰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VPT-1震动感觉阈值监测仪,按说明书要求操作,重复2次,取平均值。 1.2.3 分组:根据结果将患者分为三组:正常组(双脚VPT<15V),轻度异常(双脚VPT 16—24V),重度异常(任意一脚VPT>25V)。 1.3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 2.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X2检验,Logistic多元回归评价足部震动感觉阈值(VPT)异常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546名患者中329例(60.3%)患者VPT在正常范围,166例(30.4%)患者轻度异常,51例(9.3%)患者重度异常。 2.2轻度异常组、重度异常组和正常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患者年龄、高血压病史、血压控制不良、糖尿病病程、吸烟率、饮酒率以及FBG、TG、LDL—C、HbA1c比较,差异明显(P<0.05)。 2.3.Logistic多元回归评估随访VPT的影响因素:以VPT异常为自变量,年龄、高血压病史、血压控制不良、糖尿病病程、吸烟、饮酒以及FBG、TG、LDL—C、HbA1c为因变量,进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进。结果显示年龄、吸烟、饮酒、血压控制不良、糖尿病病程以及LDL—C、HbA1c均为VPT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637、1.053、1.200、1.851、2.834、1.661、2.370,均P<0.05。 3讨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DPN)是指在排除其他原因的情况下,糖尿病患者出现与周围神经功能障碍相关的症状和(或)体征。临床报道DPN患病率由20%到90%不等,2009年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医师分会制定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疗规范(征求意见稿)中提到糖尿病10年内常有明显的DPN发生,神经功能检查发现60%~90%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病变,其中30%~40%患者无症状[3]。 针对糖尿病DPN的早期诊断,各国学者提出了许多方法,但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比较传统的方法单丝检查、音叉振动觉及足底压力测定等方法,虽然简便易行,但缺乏精准性,重复性很差。神经电生理检查虽然准确,但因其价格昂贵,要求条件高,难以广泛开展。震动感觉阈值(Vibration Perception Threshold,VPT)是定量感觉检查的一种重要方法,简便、易行、无创、重复性好、患者顺应性好,已在国际上得到认可,能较准确和稳定地评价DNP的程度【4~5】。近年国内也有不少研究证明VPT在诊断DNP中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6~9】。本研究检测了546例糖尿病患者的VPT,发现39.7%的患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异常。其结果与国内报道的发病率偏低,可能是本研究收录了大量初发和病程较短的患者。 DPN并发症之一是患者足部溃疡,往往经久不愈,严重时甚至需截肢。研究显示合并DPN糖尿病患者足溃疡的年发病率高达7.2%,是普通糖尿病患者的3倍多【10】,DPN的早期筛查固然重要,针对发病机制进行预防,即从上游阻断DNP发病的链条应该是重中之重。 DPN确切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代谢紊乱,血管损伤,神经营养因子缺乏,细胞因子异常,氧化应激和免疫因素等均发挥作用。糖尿病病程及血糖控制不良是公认的危险因素,本研究应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进。通过对众多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吸烟、饮酒、血压控制不良、糖尿病病程以及LDL—C、HbA1c均为VPT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 本研究给我们的提示:对于具有以上危险因素的糖尿病患者,我们一方面要更加重视DPN的筛查防治工作,另一方面要积极控制血糖、血

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的分析研究

Medical Diagnosis 医学诊断, 2014, 4, 15-20 Published Online June 2014 in Hans. https://www.wendangku.net/doc/c32260747.html,/journal/md https://www.wendangku.net/doc/c32260747.html,/10.12677/md.2014.42003 Analysis of Risk Factors Leading to Osteoporosis Research Hongjun Zhu1, Ying Lu1, Min Lin1, Yijia Chen1, Chenxi Yuan2, Jun Zou2 1Gusu District Shuangta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Suzhou, Suzhou 2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oochow University, Suzhou Email: oliverjs@https://www.wendangku.net/doc/c32260747.html, Received: Apr. 28th, 2014; revised: May 25th, 2014; accepted: Jun. 1st, 2014 Copyright ? 2014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s://www.wendangku.net/doc/c32260747.html,/licenses/by/4.0/ Abstract Background: The elderly increases with age, bone mass will generally reduce, osteoporosis is a disease associated with aging, but it is also a disease closely related to genetic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Objective: To review risk factors for osteoporosis. Method: Computer searches the osteo-porosis-related data in PubMed database (January 1984 to March 2014), Wanfang data (from Jan-uary 2002 to March 2014) and CNKI journal full-text database (from January 2002 to March 2014). Results and Conclusion: Major risk factors for osteoporosis include the uncontrollable factors such as gender, age, race, family history, hormone levels and controlled factors such as diseases, medi-cations and diet and lifestyle; positive control over risk factors is important for exceptions to pre-vent osteoporosis. Keywords Osteoporosis, Risk Factors 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的分析研究 朱红军1,路瀛1,林敏1,陈奕佳1,袁晨曦2,邹俊2 1苏州市姑苏区双塔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苏州 2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苏州 Email: oliverjs@https://www.wendangku.net/doc/c32260747.html,

妊娠糖尿病发病现状及危险因素分析

妊娠糖尿病发病现状及危险因素分析 张雪倩 1253296 指导教师:张丽娟 【摘要】目的:调查上海地区妊娠期糖尿病 (GDM) 患病率及妊娠结局,研究与GDM 发病相关的高危因素。方法: 选取2015年 1 月~2016 年 12 月就诊于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的361例孕妇,将调查对象分为对照组和 GDM 组,对两组进行单因素、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 361例研究对象中,诊断GDM 为50例 (GDM 组),患病率为 13.9%,年龄、人工流产史、产次两组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龄、人工流产史、初产妇是GDM发病的危险因素,应在妊娠早期对GDM高危因素进行筛查和识别,给予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从而预防GDM发生、改善GDM病人妊娠结局。 【关键词】妊娠期糖尿病危险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 Analysis occurrence status quo of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and its risk factors 〔Abstract〕Objective:To survey the prevalence of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GDM) and pregnancy outcome in Shanghai,study the high risk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GDM. Methods:361 pregnant women were collected in Shanghai First Maternal and Infant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5 to December 2016,the pregnancy outcome was followed up. The pregnant women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GDM group, un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and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were conducted.Results:50 pregnant women were diagnosed with GDM in 361 study subjects,the prevalence of GDM was 13.90%,ther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age,the history of induced abortion and parity between the two group.Conclusion:The risk factors of GDM include

糖尿病患者并发骨质疏松症的原因及防治办法

糖尿病患者并发骨质疏松症的原因及防治办法 李师傅今年50多岁,患有糖尿病已经8年了。近一年来,李师傅经常感觉全身肌肉无力、腰酸背痛,而且还出现了与年龄不太相符的驼背。他原以为这些都是因为自己上了年纪的结果,并没有将其放在心上。前不久,李师傅不慎摔了一跤,坐在地上怎么也起不来,随即他被家人送往医院,经拍片检查发现他的腿部出现了“股骨颈骨折”。后经骨密度仪检查证实李师傅的腰椎、股骨头的骨质均患“低密度改变”。最后他被确诊患有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和股骨颈骨折。医生说,李师傅的骨骼之所以如此脆弱,主要是由于他所息的糖尿病引起了严重的骨质疏松所致。 糖尿病是一种代谢紊乱性疾病,它除了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视网膜病变、肾功能衰竭、足坏疽等慢性并发症以外,还常伴有骨质疏松症。据统计,大约有1/2~2/3的糖尿病患者都伴有“骨密度减低”的情况,其中有近1/3的此类患者可被诊断为患有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症的最大危害是容易使人发生骨折。在临床上,糖尿病患者发生髋骨或股骨颈骨折的几率比没有患糖尿病的同龄人高2~6倍。而发生髋部骨折的老年人将有15%-20%的人在一年内会死于各种并发症,在存活下来的人中也有50%以上的人会因为留有残疾而影响正常的生活。这一点应当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那么,糖尿病患者是怎样并发骨质疏松症的及如何对该病进行防治呢? 一、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原因 糖尿病患者之所以比健康人更容易发生骨质疏松症,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糖尿病患者不仅可以通过尿液排出大量的葡萄糖,还有大量的钙、磷等矿物质也会从尿中流失,加之糖尿病患者需要严格地控制饮食,所以此时该病患者若不注意钙的补充,则容易导致缺钙。而低血钙又可引起“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使患者的甲状旁腺素(PTH)

(完整版)糖尿病防治知识问答

糖尿病防治知识问答(一) 一、什么是糖尿病? 血液中所含的葡萄糖,称为血糖,它是糖在体内的运输形式。在人体内,葡糖糖是主要的能量来源。但是血糖有一个正常范围,人体只有胰岛素是降血糖的激素,胰岛素分泌缺陷和作用不足都可引起糖代谢障碍,导致血糖升高,体内多余的糖就从尿液中排出。 二、糖尿病诊断标准是什么? 任何时候血糖≥11.1mmol/L;或空腹血糖(FPG)≥7.0 mmol/L;或糖耐量试验(OGTT)中,葡糖糖负荷后2小时血糖≥11.1mmol/L。 三、胰岛素的功能有哪些? 胰岛素为胰岛B细胞所分泌,其主要生理功能是调节糖、脂类、蛋白质代谢。胰岛素能促进全身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并抑制糖原的分解和糖原异生,因此胰岛素有降低血糖的作用。 四、正常人血糖的来源和去路有哪些? 正常人血糖的来源主要有3条途径: 饭后食物中的糖消化成葡萄糖,吸收入血循环,为血糖的主要来源。

空腹时血糖来自肝脏,肝脏储有肝糖原,空腹时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 蛋白质、脂肪及肌肉中生成的乳酸可通过糖异生过程变成葡糖糖。 正常人血糖的去路主要有5条途径: 提供人体活动所需能量,同时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进入肝脏变成肝糖原储存起来。 进入肌细胞变成肌糖原储存起来。 转变为脂肪储存起来。 转化为细胞的组成部分。 五、糖尿病如何分型? 糖尿病主要分两型,1型和2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的发生与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即在遗传与环境因素作用下最终导致胰岛B细胞功能丧失,需要靠外源性胰岛素才得以生存。2型糖尿病是胰岛素抵抗为主伴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分泌不足为主伴或不伴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病人约占所有糖尿病病人的90%以上。 六、糖尿病危险因素有哪些?

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及其评估

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及其评估【关键词】骨质疏松;危险性评估 随着预期寿命延长、人口结构改变以及生活方式的转变,骨质疏松已成为世界范围不断增长的公共健康问题。早期诊断是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的关键。骨密度测量能发现很早阶段的骨质丢失,但考虑到它的普及性及成本-经济效益,尚不推崇无选择地进行大规模的人群筛查。国外采用骨质疏松危险因素评估以提高骨密度检测的效率。笔者综述了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危险因素评估的研究情况、临床意义及其应用,并提出进一步研究的设想。 1 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 1.1 一般因素(1)年龄。年龄是骨质疏松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增龄引起骨质丢失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1] :①增龄引起的性激素分泌减少;②老年期钙调节激素分泌障碍引起的骨代谢紊乱;③牙齿脱落和消化吸收功能低下引起的营养缺乏;④户外运动的减少。(2)性别。由于生理因素的影响,女性的骨峰值明显低于男性,同时随增龄出现的骨质丢失速度及骨质疏松症的易感性均明显高于男性。因此,同种族、同年龄女性骨质疏松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性。(3)遗传与种族。黑种人对骨质疏松症的易感性明显低于白种人和黄种人,而我国多民族骨密度调查也证实了不同民族间确实存在骨密度的差异。骨质疏松发病率有明显的种族差异,提示遗传因素在骨质疏松发病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的研究证实了骨质疏松是一种多基因调控的、强遗传性的疾病[2]。(4)体质量与体重指数。体质量对骨

密度的影响与骨组织所承受的机械负荷有关。高体质量或体重指数使骨组织所承受的机械负荷相应增高,从而减少了骨吸收并刺激骨形成,有利于提高骨强度和骨矿化量,可以延缓骨质疏松的发生及降低骨质疏松的程度。高体质量或体重指数对骨密度的保护作用还与脂肪组织能衍生雌激素、使性激素结合球蛋白降低从而提高游离性激素水平有关[3]。 1.2 营养因素与生活方式(1)钙摄入不足。足够的钙摄入有助于获得最佳骨峰值,维持成年期的骨量,减缓生命后期的骨钙丢失。当钙摄入不足时,机体为了维持血钙的水平,将骨中的钙释放入血,导致骨中钙量逐渐减少,容易引起骨质疏松。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成人钙供给量不低于800mg/d,孕妇钙摄入量1000mg/d,妊娠末期及哺乳期1200mg/d [4]。我国居民膳食钙的摄入量与推荐量存在较大差距,补钙将成为影响这些人群骨质状态的重要因素。(2)蛋白质摄入。蛋白质是骨的重要结构成分,长期缺乏蛋白质营养将引起骨折危险增高,而摄入过多则会促进尿钙排泄,加速骨质的丢失,尤其以动物蛋白更明显。(3)低维生素摄入。维生素D(VitD)作为机体必需营养成分在维持钙磷代谢平衡中起重要的作用。VitD缺乏可导致钙吸收减少,从而一方面使骨矿化受阻,骨密度减低,出现亚临床骨软化;另一方面,通过诱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加速骨转换和骨丢失,促进骨质疏松的发生。维生素K(VitK)是骨钙素(BGP)中谷氨酸羧化的重要辅酶。BGP是骨内非胶原蛋白,起着促进骨矿化的作用。低VitK 摄入导致了谷氨酸蛋白羧化不全,引起骨组织代谢紊乱,增加了骨质

2型糖尿病文献综述

2型糖尿病危险因素文献综述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行为方式的变化以及社会老龄化程度的提高,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正在呈快速上升趋势[1],已成为继心血管疾病、肿瘤之后的另一个严重危害居民健康的重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2-3]。糖尿病及其各种急慢性并发症所引起的致残性和致死性已成为当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第三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4-5]。由此带来的经济和医疗负担也是日益沉重,已成为全国甚至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现将糖尿病研究的近期有关文献综述如下: 1、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2.1 遗传因素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理尚未明了,但遗传因素已被确认[6]。目前认为,糖尿病单由遗传因素或环境因素引起者仅占少数,95%是由遗传、环境、行为多种危险因素共同参与和/或相互作用引起的多因子病。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糖尿病存在家族聚集性[7-8],国外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一级亲属糖尿病的患病率比无糖尿病家族史者高3~10倍,如果父母一方患有糖尿病,则子女一生患糖尿病的危险性可达40%,如果父母双方均患病,其子女的发病率高达25%[8]。H Li等[9]研究发现,不具有糖尿病家族史的2型糖尿病患者发病年龄较大并具有较好的胰岛β细胞功能;有2型糖尿病家族史的糖尿病患者的体重指数与空腹C肽水平较高,而且并发冠心病及高血压的危险高于具有1型糖尿病家族史的患者。国内沈洪兵等[10]研究表明,先证者家系一级亲属糖尿病的患病率为 3.94%,对照组一级亲属为1.09%,相对危险度为3.62。许多资料均显示具有2型糖尿病家族史或先证者的家庭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或患病风险明显增加[11,12]。 2.2 年龄因素2型糖尿病随着年龄的增长其患病率增加。目前我国2型糖尿病高发年龄为>50岁,其患病率达7%;>60岁达10%,其患病率是20~40岁人群的8~10倍,在欧美各国也类似。在美国,过去常将45岁作为评估糖尿病患病率的分割点,然而最近几年,在30~39岁和40~49岁人群中,其患病率分别增长了70%和40%[12],这可能与近年来生活方式的改变导致体重增加和缺乏体力活动有关。苏联群等[13]研究也显示,年龄是糖尿病发病的危险因素,随着年龄的增加,糖尿病发病的危险性也相应增加。唐晓君等[14]研究显示,年龄每增长10岁,糖尿病患病率增加1.0~2.0倍。因此,中老年人群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是糖尿病防治工作的主要对象。

-糖尿病护理习题

十月份理论考试 一、选择题 1. 反映近两三个月糖尿病控制情况最理想的指标为 A.空腹血糖B.餐后血糖C.尿糖D.糖化血红蛋白 2.正常人的空腹血糖值范围是 A. 2.8-4.4mmol/L B. 4.4-6.1mmol/L C. 6.1-7.0mmol/L D. 7.0-7.8mmol/L 3. 下列哪项是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 A.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B. 糖尿病足 C. 糖尿病肾病 D. 眼底出血 4. 下列哪一项属于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 A.冠心病 B.眼底病变 C.糖尿病肾病 D.神经病变 5. 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主要依据 A.血肌酐水平升高B.伴有糖尿病眼底病变 C.浮肿 D.尿中有微量白蛋白6.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最典型的早期临床表现为 A.头晕、乏力B.恶心、呕吐C.视物模糊D.意识改变 7. 为了解有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患者应多长时间检查一次眼底 A.两年一次 B.一年一次C.每次体检时都要查D.出现眼部症状后检查8. 关于糖尿病并发症的叙述,正确的是 A.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大血管病变B.周围神经病变常以下肢最先出现C.发生糖尿病足溃疡主要的危险因素是血管病变 D.治疗糖尿病眼底病变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为手术 9.关于糖尿病饮食治疗以下哪项正确 A.病情轻者可不需饮食治疗 B.有并发症者不宜控制饮食 C.使用胰岛素者要给高热量饮食 D.有肾功能不全者需限制蛋白摄入 10.抢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首要的和关键的措施是() A 防治诱因 B使用小剂量胰岛素C补液 D纠正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E纠正脑水肿 11.I型糖尿病人的主要死因为() A酮症酸中毒B严重感染C心血管病变D糖尿病肾病E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 二、多项选择题(可选择多个正确答案) 1. 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包括()。 A:肥胖;B:高血压;C:血脂代谢紊乱;D:重体力劳动 2.2型糖尿病的特点有 A.通常起病隐匿 B.大多数患者肥胖 C.部分患者无典型“三多一少”表现 D.不会发生酮症酸中毒 3. 2型糖尿病发生大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有 A.高血糖 B.高血脂 C.高血压 D.吸烟 4.低血糖的危害有 A.导致血糖波动 B.引发心脑血管意外 C.持续严重低血糖可导致大脑不可逆性损伤 D.加速胰岛功能衰竭 5、糖尿病患者筛查,最能尽早反映血管病变的检查是()。 A:心电图检查;B:眼底检查;C:肾功能检查;D:动脉多普勒检查。 6、防治糖尿病的关键是()。 A:尽早、尽可能的控制血糖和血脂紊乱;B:控制血压、戒烟;C:增加运动,

骨质疏松症 课题讲稿

病因 1.特发性(原发性) 幼年型成年型、经绝期、老年性。 2.继发性 ①内分泌性皮质醇增多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肢端肥大症、性腺功能低下、糖尿病等。②妊娠、哺乳。③营养性蛋白质缺乏、维生素C、D缺乏、低钙饮食、酒精中毒等。④遗传性成骨不全染色体异常。⑤肝脏病。⑥肾脏病慢性肾炎血液透析。⑦药物皮质类固醇、抗癫痛药、抗肿瘤药(如甲氨蝶呤)、肝素等。⑧废用性全身性骨质疏松见于长期卧床、截瘫、太空飞行等;局部性的见于骨折后、Sudecks骨萎缩、伤后骨萎缩等。⑨胃肠性吸收不良胃切除。⑩类风湿性关节炎。?肿瘤多发性骨髓瘤转移癌、单核细胞性白血病、Mast-Cell病等。?其他原因骨质减少、短暂性或迁徙性骨质疏松。 2临床表现 1.疼痛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症状,以腰背痛多见,占疼痛患者中的70%~80%。疼痛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或坐位时疼痛减轻,直立时后伸或久立、久坐时疼痛加剧,弯腰、咳嗽、大便用力时加重。一般骨量丢失12%以上时即可出现骨痛。老年骨质疏松症时,椎体压缩变形,脊柱前屈,肌肉疲劳甚至痉挛,产生疼痛。新近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亦可产生急性疼痛,相应部位的脊柱棘突可有强烈压痛及叩击痛。若压迫相应的脊神经可产生四肢放射痛、双下肢感觉运动障碍、肋间神经痛、胸骨后疼痛类似心绞痛。若压迫脊髓、马尾神经还影响膀胱、直肠功能2.身长缩短、驼背 多在疼痛后出现。脊椎椎体前部负重量大,尤其第11、12胸椎及第3腰椎,负荷量更大,容易压缩变形,使脊椎前倾,形成驼背,随着年龄增长,骨质疏松加重,驼背曲度加大,老年人骨质疏松时椎体压缩,每椎体缩短2毫米左右,身长平均缩短3~6厘米。 3.骨折 是退行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 4.呼吸功能下降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脊椎后弯,胸廓畸形,可使肺活量和最大换气量显著减少,患者往往可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 3检查 1.实验室检查 (1)血钙、磷和碱性磷酸酶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血清钙、磷以及碱性磷酸酶水平通常是正常的,骨折后数月碱性磷酸酶水平可增高。 (2)血甲状旁腺激素应检查甲状旁腺功能除外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者血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可正常或升高。 (3)骨更新的标记物骨质疏松症患者部分血清学生化指标可以反应骨转换(包括骨形成和骨吸收)状态,这些生化测量指标包括:骨特异的碱性磷酸酶(反应骨形成)、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反应骨吸收)、骨钙素(反应骨形成)、Ⅰ型

新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及解读

新版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解读 10月16日,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正式发布最新一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与2007年版相比,此次《指南》在糖尿病血糖控制目标、特殊人群血糖控制目标等方面均作出调整,同时首次提出糖尿病治疗流程图以及糖尿病并发症的临床筛查和诊断流程。 《指南》提出,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控制目标为每升3.9毫摩尔~7.2毫摩尔,非空腹血糖小于等于每升10毫摩尔。与2007年版相比,血糖控制目标的范围有所放宽(2007年版空腹血糖控制目标为每升4.4毫摩尔~6.1毫摩尔,非空腹血糖为每升4.4毫摩尔~8毫摩尔)。此外,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目标从2007年版的小于6.5%,变更为小于7%;危重患者血糖控制标准变更为7.8毫摩尔~10毫摩尔。 关于2型糖尿病治疗路径,《指南》提出,生活方式干预作为基础治疗措施,应贯穿始终。二甲双胍是2型糖尿病首选药物,如无禁忌症,应一致保留在治疗方案中。如单独使用二甲双胍血糖仍未达标,可加用胰岛素促分泌剂或α-糖苷酶抑制剂(二线治疗)。如两种口服药联合治疗血糖仍不达标,则可加用基础胰岛素或每日1次~2次预混胰岛素治疗,或采用3种口服药联合治疗(三线治疗)。如采用上述方法血糖仍未达标,则应采用基础胰岛素加餐时胰岛素或每日3次预混胰岛素类似物治疗(四线治疗)。

此外,《指南》强调降压、调脂和抗血小板等危险因素综合干预在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重要作用,并制定了相应的筛查和临床决策路径,特别是对于中危、高危糖尿病患者,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已提升至一级预防措施。 此外,《指南》不推荐我国采用糖化血红蛋白指标诊断糖尿病。《指南》主要执笔人之一、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陆菊明教授解释说,虽然世卫组织已建议条件成熟地区采用上述方法诊断糖尿病,但目前我国仍缺少相关研究资料,且糖化血红蛋白测定标准化程度不够,测定仪器和测定方法的质量控制存在明显地区差异,一旦开展,可能会导致糖尿病诊断上的混乱。

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及干预综述

成绩: 评阅老师: 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及干预综述 【内容摘要】糖尿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2型糖尿病的发生是遗传因素和生活方式与行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遗传因素决定了个体对糖尿病的易感性,而不同的生活方式与行为因素可能是诱发糖尿病发生的外部原因;糖尿病所导致的严重并发症已给社会经济造成巨大负担,防止并发症是糖尿病治疗的目的,系统的心理行为干预对于糖尿病的防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 2型糖尿病遗传因素生活方式心理行为干预 糖尿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2000年全球糖尿病患者约为1.5亿(我国约有3 000万),预计2125年全球糖尿病患者将达3亿人[1]。糖尿病主要分为1型和2型,1型是胰岛素依赖型,2型是非胰岛素依赖型,其中2型糖尿病约占90% ,已成为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后第3位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目前该病病因还不十分明确,因此,探讨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为制定糖尿病的人群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是十分必要的。 1 2型糖尿病危险因素 1.1遗传因素 2型糖尿病首先是和遗传因素密切相关的,刘劫等[2]以湖南长沙市4所医院中同期诊治的2型糖尿病和非2型糖尿病200对为样本,对其资料采用条件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在2型糖尿病的病因组合中,糖尿病家族史排在第1位,因此遗传因素是2型糖尿病发生的内在原因。而综合分析2型糖尿病的易感基因,并从基因水平阐明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为该病病因学研究提供了直接的证据。 人们推论可能存在两种遗传易感模式:①主效基因作用模式,即一两个主效基因对疾病易感性起主要作用,且基因在群体中发生的频率较高,其余的次要基因风险贡献率很小;②微效基因作用模式,即来自多个位点的大多数风险等位基因在群体中的发生频率都很低,他们之间有相互作用,通过数量性状的剂量——效应关系,达到疾病发生的临界域值,共同决定了2型糖尿病的遗传易感性。对于这两种模式,前者尚未有肯定的证据,而后者在大部分患者中已经得到了证明[3]。 近年来,应用这些遗传学分析方法发现了一些与2型糖尿病易感性关联的染色体区域和基因,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这些初步确定的基因有:①与糖代谢关联的易感基因,如胰岛素受体基因、胰岛素受体底物1基因、胰岛素受体底物2基因等;②与脂代谢关联的易感基因,比如胰岛素抵抗因子、过氧化物增殖物激活受体γ基因、B3肾上腺素体基因等;③与其他路径关联的易感基因,如肿瘤坏死因子α、线粒体基因等。 1.2 生活方式与行为因素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发生机制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发生机制 及其相关因素研究进展 作者:丁蕾,刘艳作者单位: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内分泌科,吉林长春130021 《吉林医学》> 2007年11月28卷15期> 【关键词】糖尿病;糖尿病骨质疏松;发生机制;相关因素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Diabetic Osteoporosis,DO)的发病率在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患者中占有相当的比重,本文对DO的发病机制及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促使人们更好的关注。 1.DM患者的骨改变 1.1骨密度(BMD):大多数研究认为成人及儿童T1DM患者BMD降低,对于T2DM的调查结果存在不一致,多数研究报道T2DM患者BMD降低或无明显变化,也有升高的报道。 1.2骨折:研究表明DM患者髋部骨折风险增加,对挪威35 444例50岁以上受试者随访9年,1 643例新发髋部骨折,T1DM妇女髋部骨折相对风险是6.9%,统计学呈有意义的增加[1]。蓝山眼科研究指出,DM与肱骨近端骨折有关[2]。也有T2DM患者骨折风险下降的报道[3]。 1.3组织形态学:DO时,骨皮质变薄,骨小梁细而疏,呈栅状垂直排列,骨质吸收呈毛玻璃状,BMD减低[4]。动态组织学研究示DM鼠的成骨细胞(OB)数量、类骨质形成和骨矿化均减少。 2.发生机制 2.1胰岛素(INS) 2.1.1INS能促进OB增殖:①OB表面存在INS受体,INS能直接刺激OB,促进其合成核酸,分泌骨基质。有学者观察62例T1DM患者,行强化治疗后随访7年,7年后所有部位的BMD 都稳定,从而推测低内源性INS水平可能是BMD降低的原因[3]。②INS刺激胶原生成,INS作用不足可使Ⅰ型胶原合成减少,OB数目和作用减少,致骨基质成熟和转换下降,骨基质分解,骨矿物质无处沉着而丢失。研究显示人成骨样细胞Ⅰ型胶原COL1mRNACOPYS从低浓度至最佳浓度组,其数量随INS浓度的增加而呈逐渐增加趋势,其量效呈线性关系,这在转录水平发现INS有促进成骨样细胞分化的作用[5]。 2.1.2影响维生素D代谢,肠钙、磷的吸收:INS可兴奋25-羟化酶,协同PTH调节1-α羟化酶活性,刺激肾近曲小管合成1,25-(OH)-D3。INS不足时会引起1,25-(OH)-D3减少,肠钙、磷吸收减少,尿钙排出增加,骨钙动员。 2.1.3INS抑制腺苷酸环化酶和环磷酸腺苷(cAMP)合成:cAMP刺激骨吸收,可使骨氨基酸减少,骨盐沉积减少,当INS不足时,cAMP合成增多,骨吸收增多[6]。INS缺乏时,抑制OB合成骨钙素(BGP),后者可保持骨正常矿化。总之,INS不足可通过多种途径影响骨基质的形成及其矿化,或促进骨吸收而引起DO。但对于INS不缺乏,以胰岛素抵抗(IR)或其受体缺陷为主要表现的,又如何导致DO?IR导致BMD下降的可能机制是IR时肾脏受损,肾对钙、磷、PTH等分泌异常影响骨代谢。T2DM患者既存在IR,同时也合并INS分泌缺陷。病情早期以IR为主,而OB对INS敏感性无改变,故高INS血症促使成骨速度大于破骨速度,导致BMD升高。Dennison等在对465和444例59~70岁的男性和女性行糖耐量试验后发现,新诊断的T2DM 患者前臂及股骨颈BMD增高,且BMD增高与IR呈正相关。随着病情发展,OB对INS抵抗加重,并且INS分泌缺陷加重,骨吸收速度大于骨形成速度,最终致BMD降低。 2.2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IGF-1在骨形成和维护骨量方面起重要作用。 2.2.1IGF-1的骨形成作用:①IGF-1是长骨生长的必需因子,它在骨的干骺端刺激软骨细胞增殖和分化,在皮质骨及松质骨形成过程中发挥作用,增加碱性磷酸酶活性以及BGP的产生。OB有IGF-1受体,IGF-1作用于OB发挥作用,如刺激细胞摄取氨基酸及合成胶原从而促进骨形成。②作用于骨原细胞,刺激DNA合成,增加OB数目。③葡萄糖转运载体-1(GLUT1)

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c32260747.html, 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 作者:陈宗伦 来源:《保健与生活》2014年第03期 美国“关爱网”近日载文,刊出美国内布拉斯加州骨质疏松症研究中心主任罗伯特·莱克博士总结出的“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 1.近两年发生过一次以上骨折或者发生过异常严重的骨折莱克博士建议,当患者发现或怀疑有骨质减少问题时,应上医院接受骨密度测定。该测定结果有助于医生诊断骨折危险,采取相应对策。 2.生来体型偏瘦或骨架较小骨架较小的人患骨质疏松症的年龄会更早。但这并不意味着体重大骨骼大的人就不会得骨质疏松症。人们在20~25岁时骨密度达到峰值。骨密度从30~40岁开始下降。具体下降幅度取决于遗传、饮食、锻炼等因素。莱克博士建议,30多岁时最应 注意增强骨骼健康,具体措施包括:多吃奶制品等富含钙的食物,多进行跑步和跳跃等冲击力较大的运动。40多岁时,继续保持饮食营养,增加钙、镁和维生素D,多做力量训练。力量 训练有助于预防骨质流失。 3.服用治疗自体免疫系统疾病的强的松和其他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莱克博士表示,服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时,务必高度关注骨密度变化情况。方法包括:骨密度测试和24小时尿钙测试。医生可根据情况给患者开具双磷酸盐类增强骨密度的药物。 4.吸烟多项研究表明吸烟会降低骨密度。莱克博士表示,研究发现,无论什么年龄戒烟,都会使骨骼受益,而且戒烟越早越好。 5.每天饮酒超过两杯研究发现,酒精容易导致骨骼变脆。莱克博士建议,为了保护骨骼,大量饮酒者务必减少饮酒量或戒酒,以茶或温牛奶加蜂蜜取而代之。 6.出现饮食紊乱症厌食症是骨质疏松症的一盏警示红灯。专家建议,厌食症或暴食症患者应及时治疗,恢复正常饮食习惯。另外,还应确保经常饮用维生素D强化牛奶,补充钙、 镁、维生素D补剂,以保证骨骼和牙齿健康。 7.女性月经紊乱雌激素水平偏低容易导致女性月经紊乱。而雌激素偏低会直接导致骨质流失。饮食紊乱、运动过量以及多囊卵巢综合征都会导致女性雌激素偏低。专家建议,女性月经不规则应及时就医。 8.有一级、二级亲属在50岁前或绝经前患骨质疏松症家族病史也是骨质疏松症的一大重要信号。如果某人家族中老人有骨质疏松病史、姿势不良、身高萎缩等问题,那么他(她)发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