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导学案:中国现代史通史概览(1949年至今)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导学案:中国现代史通史概览(1949年至今)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导学案:中国现代史通史概览(1949年至今)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导学案:中国现代史通史概览(1949年至今)

高三第二轮复习导学案(主题型)

★中国现代史通史概览(1949年至今)

一、过渡时期(1949年—1956年)

1.民主政治:新中国成立,三大民主政治制度的确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共领导多党合作民主协商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确立)。]

2.经济建设:建国初经济恢复时期(49—52年)。有计划的经济建设时期(53—57年)、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一五计划的制定,一化三改造。

3.外交方面:建国初独立自主和平外交原则下的三大方针政策及成果,50年代中期的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及其成果。

4.思想文化:毛泽东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方面的论著以及思想主张;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双百方针的提出、向科学进军口号、教育方针的提出以及教育措施]

二、探索、曲折(1956—1976)

1.经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以及文革对民主的破坏;新中国电影业。

2.政治

(1)文革对民主与法制的践踏。

(2)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建交;中美中日关系的改善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3.文化:“两弹一星”(导弹、原子弹、人造卫星);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文化、教育的凋零。

三、新时期(1976-21世纪初)]

1.经济:

(1)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改革;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2)社会生活:衣食住行变化翻天覆地;时尚中国;城镇化发展迅速;20世纪90年代中国接入互联网之后,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势头方兴未艾。

2.政治

(1)民主法制建设取得重要成就:发展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改进和完善民主选举制度;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进一步完善了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健全和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促进了各民族的共同发展;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推进农村的民主制度建设,保障人民的权利;制定了一系列重要法律、法规,在国家和社会生活方面已经基本有法可依。

(2)“一国两制”的构想;香港、澳门的回归;海峡两岸关系。

(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外交政策、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大外交活动及其国际国内意义。

3. 文化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取得许多突破。“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是推动现代化建设事

业取得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保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促进了文艺和科学研究事业的繁荣。改

革开放以后,文学艺术和科学研究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3.思想: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指导意义;三个代表思想;科学发展观。] 4.科技:电子计算机、载人航天等领域成就巨大。]

:()

2018版高考物理一轮(人民版,通史)复习中国现代史专题十七 第44讲

过渡时期 全面建设社会 主义时期“文化大革 命”时期 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新时期 内容1953年我 国开始实行 “一五”计 划,进行三 大改造 (1956年底 基本完成) 有成功的经验, 如1956年中共 八大和1960年 的八字方针;也 有曲折失误,如 “大跃进”和人 民公社化运动 1966~1976 年的十年 “文化大革 命”,使社会 经济遭到严 重破坏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 全会作出了将党和国家 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 建设上来和改革开放的 伟大决策,对内改革、 对外开放 主旨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建设经历曲折的历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

[考纲要求] 1.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2.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5.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第44讲20世纪50至70年代探索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1.国营经济的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领导开展了大规模的土地改革运动和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建立起国营经济,从而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基础。 2.过渡时期总路线 (1)提出:1953年。 (2)目的: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3)内容: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建设由此起步。 (4)特点: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3.“一五”计划 (1)任务: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2)结果:到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各项指标大都超额完成。 (3)意义:开始改变中国工业落后的面貌,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三大改造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全册)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一、元谋人 1、发现地点:云南省元谋县; 2、生活年代:距今约170万年; 3、生活情况:能制造工具,知道用火; 4、发现意义: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二、北京人 1、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 2、生活年代:距今约70万—20万年; 3、体貌特征:上肢与现代人相似,能够直立行走,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使用打制石器、木棒;(生产工具) 4、生产生活状况采集、狩猎; 会使用天然火,会保存火种; 5、社会组织:过群居生活,原始社会。 6、地位: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三、山顶洞人 1、遗址:位于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距今约三万年; 2、体貌特征:已经具有现代人类的特征; 3、生产工具:磨已掌握钻孔光技术和磨制技术(骨针); 4、观念:已经有了审美的观念。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我国古代关于农耕的传说: (1)伏羲氏:结网捕鱼,创立八卦; (2)神农氏:教民播种,尝遍百草。 一、半坡人的生活和河姆渡人的生活: 二、原始农业的发展 1、兴起时间:约公元前7000年至公元前5000年。 2、兴起地区:黄河、长江、淮河等流域; 3、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 4、意义: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看图:课本第6页半坡居民原始复原图和第8页河姆渡居民复原图: (1)河姆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干栏式房屋呢? 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因为南方地区潮湿温热,既能通风防潮,又可防蛇虫之害。 (2)半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半地穴式房屋? 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气候干旱寒冷,风沙大,居住半地穴式房屋,既可以抵风挡雨,又可以保暖。 (3)两种房屋结构的不同,是由什么决定的,说明了什么? 是由不同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决定的。说明当时的人们已经能够与自然协调发展,已经能够适应自然环境。 (4)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人类的生产生活必须要顺应大自然的规律,做到因地适宜、科学合理。

(最新)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综合测试题: 中国现代史

中国现代史 一、选择题 1.1953年4月3日,政务院颁布了《全国人口普查登记办法》,我国开展了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经过大量工作,查明全国人口总数为601938035人。这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的主要政治目的是( ) A.为全国普选提供人口依据 B.为大规模经济建设做准备 C.确认民族区域自治的范围 D.加强户口管理以扩大税源 2.依法治国的关键是依宪治国,新中国历史上三大宪法或宪法性文件有着巨大差异。下列选项中,对应正确的是( ) A.①三大改造胜利完成②确立全国政治协商会议为最高权力机关 ③社会主义法律框架体系形成 B.①我国向社会主义过渡全面展开②确立了中国历史上一个新型国家的架构 ③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C.①我国向社会主义过渡全面展开②确立我国为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性质 ③社会主义法律框架体系形成 D.①三大改造胜利完成②确立我国为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性质 ③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3.近年来,中国几乎每一件法案的起草都采取专家座谈会、论证会等形式,听取专家的意见。有的法案还由立法机构直接委托社会研究部门起草。对于调整重要社会关系的立法项目,

地方人大常委会还经常召开听证会,让不同利害关系方发表意见。材料反映了( ) A.我国立法民主不断向前推进 B.全国人大加强了全面立法工作 C.人民代表具有立法监督权 D.中国特色的法律体系的逐步建立 4.在“一国两制”方略和基本法的制定过程中,中央政府郑重做出了“中央不干预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范围的事务”的政治承诺,自我规限本来可由中央行使的某些本源性权力。这反映出( ) A.特别行政区享有完全的自治权 B.中央政府对我国统一问题的重视 C.联邦制下中央与地方的权力架构 D.中国单一制国家结构发生了变化5.1983年6月,撒切尔夫人再次连任英国首相,她使出了“三脚凳”策略,即让港英当局作为独立第三方参加谈判,使谈判形成21的态势。中国政府对此表示拒绝,理由是( ) A.违背了中方“和平统一”的方针 B.统一方案须得到三方的共同接受 C.体现不了港人治港的精神原则 D.反对香港成为一个政治独立实体 6.今年我国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圈发展规划,它将成为“一带一路”中21世纪海上丝綢之路的新支点。粤港澳大湾区有别于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其他国家层面的区域发展观念,其最为独特的优势是( ) A.跨制度合作、丰富“一国两制”内容 B.解决港澳青年成长就业问题 C.面向海洋、承载更多对外开放的功能 D.显著提高城市群一体化水平 7.有学者说:“毛泽东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小平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来提高农业生产率。”这说明了两者的农业政策( ) A.符合当时中国的实际情况 B.赋予农民的经营方式不同 C.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D.取得农业成就的手段相同 8.1961年,中共中央八届九中全会指出,全国人民继续高举党的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取得了国民经济继续跃进的胜利。工业总产值过去三年中平均每年的增长速度达到40%以上,农业方面,由于1959、1960年严重的自然灾害,农业生产计划没有完成。全会正式批准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由此可知这次会议( ) A.客观评价了“三面红旗”的作用 B.主要针对工业进行必要调整 C.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D.准确分析了工农业生产状况 9.1978年,中国政府全年签订了78亿美元的外资引进协议,其中有一半左右金额是12月

初中一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知识点总结

中国历史上册知识点概要 一、知识点: 第一章中华文明的起源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元谋人,距今170万年。P2 2、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P2 3、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生活的时间和地点(列表展示更直观清晰)P1.3.4 4、从猿到人的演变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作用。P2 5、北京人使用天然火,山顶洞人懂得人工取火并已经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P4—5 6、北京人过群居生活,山顶洞人过氏族生活P5 7、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都已经使用磨制石器P7—8 8、河姆渡人栽培水稻,半坡人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P7—8 9、大汶口文化晚期中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P7—P8 10、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形成了日后的华夏族,炎帝、黄帝被尊奉为华夏族的祖先。P12 11、被称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黄帝。P13 12、尧舜禹的“禅让”: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P14 第二章夏商西周春秋战国 13、 14、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P15

15、汤灭夏,建立商朝,盘庚迁殷后,商朝统治稳定。P21 16、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经牧野之战灭商,建立周朝,定都镐。P23 17、西周实行分封制,加强了对各地的统治。P23—24 18、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P24 19、商朝的司母戊鼎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湖南宁乡出土了造型奇特的四羊方尊P26 20、“三星堆”文化遗址出土的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引起了中外人士的瞩目。P27 21、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形成了我国夏、商西周灿烂的青铜文明。P27 22、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P30 23、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夫差、越王勾践。P30—32 24、齐桓公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P31 25、决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战役是城濮之战。P32 26、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战国形势图》P33 27、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发生了长平之战,赵军大败,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P34 28、春秋时期,我国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P36—37 29、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P37 30、春秋后期,我国发明生铁冶炼技术,比欧洲早1900多年,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早在商朝就有制造。P27、P36 31、战国时期,李冰主持修筑了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

中国现代史阶段特征(高三二轮复习)

中国现代史阶段特征 一、社会主义的曲折探索——改革开放前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从新中国建立到改革开放前(1949~1978年)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时期。有成就,也有教训。 1.政治上:建国初期,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系。文化大革命时期,社会主义民主法制遭到破坏,人权遭到践踏。 2.经济上:1953—1957年实施一五计划,奠定了我国工业化的基础。1956年基本完成“三大改造”,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等左倾错误,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在经济建设过程中,逐渐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3.文化上:与军事和农业相关的科技发展较快,文化建设受到政治运动影响较大,教训巨大。 4.社会生活上:人民生活逐步改善,但温饱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交通运输业发展较快,基本上形成了覆盖全国的交通网,社会生活受政治运动影响较大,服装体现了强烈的时代色彩。 二、改革开放新阶段——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的沧桑巨变 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1978~至今)是中国全面改革开放时期,是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成就最突出的时期。 1.政治上: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得到健全和发展,“一国两制”促进了祖国统一大业的发展。外交领域成就突出,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国际环境。 2.经济上: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逐渐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外开放从范围上不断扩大,从层次上不断深化,逐渐形成了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 3.思想上: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思想指南。 4.文化上:科技、教育、文艺等全面繁荣,生活时尚、思想开放成为新时期人们精神面貌的主要特色。提倡注重环保、讲究卫生、赈济灾区社会新风尚出现。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历史(通史)练习:中国现代史检测试题含解析

中国现代史检测试题 (时间:40分钟满分:8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有学者认为:“八二宪法”是对“五四宪法”甚至《共同纲领》的一种结构性的回归。正是在具有回归内涵的改革进程中……改革才始终在相对保守的改良主义轨道上前进,而没有演变成再一次的激进主义革命。这说明“八二宪法”() A.与《共同纲领》性质完全一致 B.将“依法治国”首次写入宪法 C.为改革与稳定提供了法律保障 D.把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改革目标 解析:C 《共同纲领》是新民主主义性质的,“八二宪法”是社会主义类型的,两者性质并不完全一致,故A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依法治国”,故B项错误;题干中“改革才始终在相对保守的改良主义轨道上前进,而没有演变成再一次的激进主义革命”说明“八二宪法”有利于保证改革的稳定进行,故C项正确;题干中并未提到市场经济体制,故D项错误。 2.在世界上142个有成文宪法的国家中,97个规定相关国家公职人员必须宣誓拥护或效忠宪法。2016年2月26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在人民大会堂首次举行宪法宣誓仪式。宣誓台前,领誓人左手抚按宪法、右手举拳,在国徽下庄严宣读誓词。全国人大规定这一制度体现了( ) A.人民主权 B.依法治国 C.以史为鉴 D.从严治党 解析:B 全国人大常委会向宪法宣誓,表明了宪法的根本大法的地位,体现了依法治国的原则,故答案为B项。 3.20世纪60年代中期,蒋介石曾责问日本右翼元老石井道:“日本豢养‘台独’,还允许他们成立临时政府,不是欺人太甚嘛!”之后,他指示台湾当局相关负责人和媒体发表谈话或刊发文章,揭露和谴责日本政府及其右翼政客支持“台独”、制造“两个中国”之行径。这表明蒋介石( ) A.倾向与中国共产党和解 B.希望台湾与大陆统一 C.承认新中国地位 D.坚持一个中国论 解析:D 材料中无法看出蒋介石倾向与中国共产党和解,故A项错误;其反对“台独”并不意味着其希望台湾与大陆统一,故B项错误;材料中无法看出其承认新中国的地位,故C项错误;蒋介石反对“台独”和“两个中国”都是其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反映,故D项正确。 4.(2017·云南昆明质检)江涌在《从对立到统一,中国世界观剧变》中指出,中国“世界观”的发展与变化在20世纪70年代突出表现为“走向开放,迈进国际大家庭”。这说明当时的中国( ) A.推行务实外交理念 B.积极建构区域组织

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整合表

高中历史通史体例教材整合表(必修+选修1) 表2: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整合表 时段划分主要线索与阶段特征政治经济与社会生活文化 晚清(1840——1912)开始沦为 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 会(1840 —1864 年) 政治上,中国开始沦为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 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 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变为 外国资本主义同中华民族 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 众的矛盾,中国进入旧民主 主义革命时期;这一时期中 国社会主要体现为“半殖民 地”特征,由于新的阶级力 量尚未产生,农民阶级承担 起了民主革命的任务。经济 上,西方列强向中国倾销商 品和掠夺原料,把中国逐渐 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 国的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 体。思想文化上,向西方学 习的新思潮萌发。 1840.6—1842.8,鸦片战争。 1842年8月,《南京条约》签订,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南京条约》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 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 由双方商定等。 1851—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1851.1 金田起义、永安建制、1853定都 天京、北伐西征、1856天京变乱、1864天京陷落) 1853年冬,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内容: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和“无处不均匀”的原则,规定以户为单 位,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分土地。根据“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原 则,规定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国库。太平天国想通过这一方案,建立“有田同 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评价:《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它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 地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但是,它体现的绝对 平均主义思想,严重脱离实际,根本无法实现。 1859年,太平天国颁布《资政新篇》。 主要内容:向西方学习,以法治国,官吏由公众选举;发展工商业,奖励 技术发明;开设新式学堂等。 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1858年,清政府与英法两国签订《天津条约》。 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 济开始解体。 衣食住行和风俗习惯收 到西方的影响。“洋布”“洋装” 渐渐进入中国城市百姓生活。 在通商口岸和一些大城市里 开始出现西餐馆,还有面包 房、咖啡店,吃西餐成为有钱 人的一种时尚。一些官员和商 人也建起欧式洋房或中西合 璧的豪宅。 鸦片战争期间,林则徐 组织编译《四洲志》《各国 律例》等资料。《四洲志》 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 世界地理志。林则徐成为近 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 人。 1842年,魏源编撰《海 国图志》。这是当时介绍西 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 魏源在该书序言中,阐述了 “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 想。

中国现代史知识点

1 2017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历史科目考试范围 中国现代史知识点 专题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1、开国大典 时间:1949年10月1日,地点:北京天安门 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五星红旗为国旗;《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北京为首都。54门礼炮齐鸣28响。 历史意义:(国内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100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国际意义)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2.巩固政权的措施 2、抗美援朝(1950——1953)战争中,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舍身堵枪眼的黄继光;为严守纪律,纹丝不动,最终被大火吞噬的邱少云。中国人民志愿军被称为“最可爱的人”,意义:1沉重打击了美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保卫了中朝安全,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2为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创造了一个和平的环境,巩固了新中国的政权,增强了民族自信心。 专题二、祖国统一、外交成就、科技成就 一国两制:1.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一国两制”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一个中国的原则是“一国两制”的根本前提。“一国两制”是新时期祖国统一的指导思想。 2、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1999年12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海峡两岸的交往日益密切:二十多年来,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指引下,两岸人员往来以及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蓬勃发展。海峡两岸经济上互相促进、互补互利的局面初步形成。海基会和海协会,汪辜会谈。 外交成就: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按照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举行的亚非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得到与会各国的一致好评。 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 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正常化 1972年中日建交 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科学技术的成就 1、“两弹一星”: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4,导弹研制成功 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5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2.1973年,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被称为“东方魔稻”,他本人也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中国现代史阶段复习总结;新中国政治经济外交(2015年11月公开课教案)

2015届中国现代史阶段复习总结:整合新中国的政治、经济、外交、社会生活 【基本概念】中国现代史: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中国开始现代化历史的进程。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和逐步巩固的历史,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开始起步和曲折发展的历史,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逐渐形成并日臻成熟的历史。

【同步练习】 1 (2011湛一模)(28分)历史上的社会转型期,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往往会出现重大的发展与变革,是我们认识和把握历史的关键。 请回答:(2)1949—1956年,新中国向社会主义转型。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其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方面的表现。(18分) 2 (2010湛江一模)(20分)阅读下列材料: 有学者认为,近现代中国的和平崛起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 第二阶段,从1949年到1978年,新中国奠定国民经济基础;中国建立国民经济、工业、大学基础体系,制造出“两弹一星”;通过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为工业化积累资金。

第三阶段,1978年以来,中国的发展可谓占尽“天时、地利、人和”。 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2)在中国和平崛起的第二阶段中,奠定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基础的标志是什么?(2分)这一阶段,我国在农业建设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4分) (3)在中国和平崛起的第三阶段中,从国内情况分析中国的发展具备了哪些有利因素?(6分) 3 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了六十华诞。60年,光辉岁月弹指一挥间,60年,中华大地沧桑巨变,60年,经典中国,辉煌灿烂。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三 100年是漫长的也是短暂的,在人类告别风云变幻的20世纪时,中国告别了上个世纪曾经的苦难,经过100多年的求索与奋斗,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中国以新的面貌融入了世界。世纪跨越,中国人跨越的绝不仅仅是一个时间的节点,伴随着国家一起迈入21世纪的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复兴之路》解说词 请回答:⑵1953—1957年是新中国的重要发展阶段。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经济方面概括该阶段的时代特征。(7分) ⑶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和外交方面说明在世纪跨越的关键时期,中国是如何“以新的面貌融入了世界”的?(6分) 4.(湛江市2013年高中毕业班调研测试)法律的历史和文明的发展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连。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四“法治”的本质不是“治民”,而是“民治”,是人民当家作主治理国家、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和保障;应当把法律看成是人民自己创造出来用来规范自己行为、保障自己权益的社会公约,是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工具,它具有至上的权威。——童光政《二十世纪中国法制文明的演进》 请回答:(3)材料四中的“民治”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是如何落实的?(9分)综上探究,你认为法制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什么重要作用?(2分) 5.(湛江市2013年高中毕业班调研测试文科综合 39)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的发展取得了令全世界瞩目的惊人成就。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八年级)

中国近代史 第一课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1.中英鸦片战争 (1)导火线:林则徐虎门销烟(2)时间:1840—1842年 (3)结果:《南京条约》(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通商: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关税: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关税,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4)影响: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第二次鸦片战争 (1)时间:1856-1860年(2)侵略者:英法联军、美俄(帮凶) (3)结果:《北京条约》(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3.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顺口溜:东北是2B,西北勘改订(东北:《瑷珲条约》、《北京条约》;西北:《北京条约》、《勘分西北界约纪》、《改订条约》)结合课本地图记忆 4.左宗棠收复新疆 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事务;1876年入疆,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1878年,收复除伊犁的新疆地区;(1881年,同俄国签订条约,收复伊犁;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加强对西北边疆的管理) 5.甲午中日战争 (1)时间:1894-1895年 (2)主要战役:黄海海战(邓世昌致远号)、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灭) (3)结果:《马关条约》(割地:割辽东半岛、台湾岛、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白银二亿两;通商: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办厂:允许日本在中国投资办厂) (4)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大大加深,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6.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时间:1900-1901年(2)导火线:义和团“扶清灭洋”的反帝爱国运动 (3)八国:英、俄、德、法、美、日、意、奥(奥匈帝国) (4)结果:《辛丑条约》(赔款:4.5亿两;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拆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驻兵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北京东郊民巷为使馆界。) (5)影响: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者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2018年高三下学期高考历史第二轮复习中国现代史综合训练(含解析)

二轮复习中国现代史综合训练 一、选择题 1.肖劲光将军回忆说:“全会还审查解决了党的历史上一批重大的冤假错案……提出了民主与法制的任务……结束了两年以来党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这次会议( ) A.清算了王明的“左”倾错误 B.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 C.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是我国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 2、据统计,2014年人民法院和检察院以坚决果断的态度依法纠正12起重大的冤假错案,原案犯多因“事实不清,证据不足”改判无罪。这从本质上表明新时期我国( ) A.坚决纠正冤假错案 B.法制建设日益完善 C.严格司法审判程序 D.司法过程贯彻民主 3.阅读下表,关于20世纪90年代以来立法特点的变化解释正确的是( ) 时间立法特点 20世纪80年代 通过了以《宪法》(1982年修订)为核心的一大批用以恢复和维护社会生活基本秩序的法律法规 20世纪 90年代以来 通过了以调整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为主的法律法规 ①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的需求②体现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 ③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④适应对外开放和经济全球化的需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有西方学者认为,上海合作组织是前苏联国家和中国对抗美国与西方的一个形式;而俄罗斯有学者则呼吁建立一个以上海合作组织为代表的“新华约”之类的某种“反北约”的组织。下列对这两种观点的评述最准确的是( ) A.对当前世界政治格局有清楚认识

B.当前国际关系中仍存在“冷战” C.国际局势紧张,大国对抗日趋激烈 D.没有认清上合组织“结伴而不结盟”的新特点 5.从1984年到1986年,我国引进各类先进技术(设备)达1万~4万多项,用汇额达100亿美元,其中沿海14个开放城市到1986年底累计引进技术4 200项,用汇31亿美元,项目和金额都占全国的三分之一。这反映出我国( ) A.对外开放的领域不断深入 B.公有制经济的表现形式发生变化 C.对外开放形成全方位格局 D.沿海地区在对外开放中最先受益 6.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泰达)是20世纪80年代国务院批准建立的首批国家级开发区之一。在全国国家级开发区、工业园区投资环境评价中,天津开发区已连续多年位居前列。当初其设立的主要目的是( ) A.服务于天津自由贸易区的建设 B.推动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C.引进外资,生产高新技术产品或出口产品 D.加强天津对内地的辐射作用 7.199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中,几乎所有的工业专业经济部门,如电力工业部、煤炭工业部、电子工业部、中国纺织总会等都被撤销,改革取得了历史性的进步。改革最鲜明的特征是( ) A.推进机构精简,提高政府决策效率 B.优化市场环境,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C.加快产业升级,顺应科技革命浪潮 D.转变政府职能,推动经济体制转轨 8.“他(指邓小平)把市场经济称作‘一种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强调‘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并要求做到两者的‘内部统一’。直到1992年,他才打破禁忌,公开宣称政府的中心任务就是建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这等于宣布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核心部分——公有制及中央计划体制——的抛弃。”这则材料无法揭示的史实是( ) A.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带有市场化取向

20世纪中国历史事件有哪些_20世纪中国历史事件讲解

20世纪中国历史事件有哪些_20世纪中国 历史事件讲解 20世纪50年代,我国不少地方发生了规模较大的罢工、罢课和请愿等群体性事件。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高度关注群体性事件的处理和研究。今天给大家精心挑选了20世纪中国历史事件讲解,希望文章对大家有所启发。 中国同盟会,亦为中国革命同盟会。是中国清朝末年,由孙中山领导和组织的一个统一的全国性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在推翻清政府、结束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帝制的辛亥革命中起到重要作用,成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 1905年7月,在黑龙会领袖内田良平的牵线下,孙中山返回日本东京,倡导筹备成立中国同盟会。1905年8月20日,在东京赤坂区头山满提供的民宅二楼榻榻米房,中国革命同盟会成立(中国同盟会由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合并而成),孙中山被推举为,黄兴等任庶务;除制定了《军政府宣言》、《中国同盟会总章》和《革命方略》等文件,并决定在国内外建立支部和分会,联络华侨、会党和新军,成为全国性的革命组织。[1] 其机关刊物是《民报》。孙中山为其,黄兴为副。会上通过了孙中山起草的《中国同盟会宣言》、《中国同盟会对外宣言》以及由黄兴等起草的会章。会章共30条,以后经

过修改、成为24条。当天,还选举了总部的主要干部。孙中山被一致推选为中国同盟会。黄兴被推为负责执行部的庶务。中国同盟会的本部设在日本东京。中国同盟会确认其政纲为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十六字纲领,该纲领后又被解释为三民主义学说;发行《民报》作为机关刊物(原名《二十世纪之支那》,为华兴会机关刊物,同盟会成立后易名《民报》)。《民报》在章炳麟、陶成章等主编下,由胡汉民、汪精卫等执笔,与由康有为、梁启超执笔的主张保皇的《新民丛报》展开激烈论战,成为革命思想的重要阵地。中国同盟会的前身是湖南华兴会(黄兴、宋教仁、陈天华等)和广东兴中会(孙中山、胡汉民、汪精卫等)。继兴中会之后,全国各地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相继出现,主要还有江浙光复会(陶成章、章炳麟、蔡元培、秋瑾等)、科学补习所等多个组织。中国同盟会在1907年一度分裂。孙中山因未经众议收受日本政府资助离开日本,导致光复会退出。孙中山与汪精卫、胡汉民等于南洋另组总部;而黄兴则继续支持孙中山。 20世纪中国历史事件二:武昌起义武昌起义是指1911年10月10日(农历辛亥年八月十九)在湖北武昌发生的一场旨在推翻清朝统治的兵变,也是辛亥革命的开端。黄花岗起义失败后,以文学社和共进会为主的革命党人决定把目标转向长江流域,准备在以武汉为中心的两湖地区发动一次新的武装起义。通过革命党人的努力,终于在1911年(清宣统三年)10月10日成功地发动了具有划时代意义武昌起义。起义的胜利,逐步使清朝走向灭亡,并建立起亚洲第一个民主

八下中国现代史按分期知识点汇总

中国现代史大事年表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巩固时期:1949—1953年 1. 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华东军区海军建立。 在筹建新中国之时,提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2. 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召开,通过《共同纲领》起到临时宪法的作用。 3.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新中国成立后,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 在建国的第一年里(1949.10—1950.10)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4. 1950年10月—1953年7月: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司令员:彭德怀。 5.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6. 1950—1952年底: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农村生产力大大解放,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7.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意义: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二、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53—1956年 1. 1953—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计划的完成使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2. 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3. 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为公私合营,实行赎买政 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写入宪法,成为我国的基本制度。 4. 1954年4—7月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的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关于解决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的国际会议。 5.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6. 1955年: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亚非国际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掀起高潮。 7. 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标志着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三、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时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年 1. 1956年:中共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使文学艺术创作出现了崭新的局面。 2. 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分析我国形势新变化)这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中国近代史专题复习之中国近代思想变迁

中国近代史专题复习之中国近代思想变迁 专题概述 鸦片战争以来,面对西方侵略者坚船利炮的挑战和国家的衰败,中国的有识之士不断探索强国御侮之道。林则徐、魏源等清朝爱国官员开始开眼看世界,关注时局,探索新知,萌发了“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的新思想。从此,向西方学习成为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一浪高过一浪。 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长技以自强”,到维新变法、辛亥革命,追求君主立宪、民主共和,再到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和科学、接受马列主义;从学造器物、仿行制度到提倡思想改造,不断探求强国之路。“西学东渐”下的近代思想始终结合救亡图存和近代化两大时代主题。近代中国经历了学习西方的探索过程,也展现了思想解放潮流的渐进过程。 考向预测 1、主干知识:中国近代三大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及资产阶级三 大阶层(维新派、革命派、激进派)向西方寻求救国之道的思想演变阶段历程,中西方制度,文化碰撞中形成的重大理论成果,思想解放与中国近代化的相互关系均是高考命题关注的重点。 2、基本概念:能否正确理解洋务派、顽固派、“中体西用”、“维新派”、“革命派”、“保皇派”、“激进派”、“西学东渐”等概念或专有名词事关本专题得分效率,应下功夫理解。 3、史观:本专题涉及的内容既体现了中国在政治思想领域的近代化历程,也体现了中西方文明冲突融合对中华文明进步发展的影响,也给命题留下广阔的空间。 4、现实问题的历史思考:本专题暗含“思想解放和与时俱进”的社会热点,复习时要注

意相关知识的训练。 核心知识一中国近代三大阶级向西方寻求救国之道的思想演变历程 知识结构 重点强调 一、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的特征 1、探索具有广泛性:近代前期的地主阶级、农民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中的许多政治 派别都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探索活动。 2、具有普遍向西方寻求真理的特点(义和团例外):这是因为外国的侵略不仅打开了 中国的大门,也开阔了人们的眼界,从闭关锁国和妄自尊大的陈腐观念中解脱出来,看到了西方的先进与中国落后的现实。 3、爱国性: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主题是救亡图存,为了民族独立、 民主和富强,学习西方与抵制侵略、启蒙和救亡相联系,体现了强烈的反专制反侵略的爱国性质。 4、继承性和发展性: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器物” 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不断深化的过程。各种思想主张或理论成果都是在前人思想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而来的。 5、由被动到主动: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历程,经历了由被动接受(如新思想的萌发、 洋务运动)到主动选择(如辛亥革命)的过程,维新变法昙花一现,辛亥革命成果落空,最终先进的知识分子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民族、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二、近代中国人学西方不断深化的过程 1、学技术、器物:学军事、工业技术,如新思想萌发时期的林则徐、魏源的主张,洋务运动的兴起,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产生

初中中国现代史知识点梳理:历史必背知识点(8)

初中中国现代史知识点梳理:历史必背知识点(8)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第十二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1.“一国两制” 提出者: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含义:“一国两制”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意义:“一国两制”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指明了前景。 2.香港、澳门的回归 香港回归: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澳门回归: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行使主权。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意义:中国人

民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第十三课海峡两岸的交往 1.四字构想:即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构想。 2.八字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3.“三不”政策的调整: 1987年,台湾调整“三不”政策,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4.“两会”成立: 1990年台湾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1991年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5.“九二共识”: 1992年,两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称为“九二共识”。 6.汪辜会谈: 1993年,两会领导人汪道涵和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会谈,将“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写进协议,并就两岸经

济、科技、文化交流达成共识。两岸关系迈出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年******提出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这是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指导思想。 8.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前提与基础是:一个中国原则。 编辑推荐:历史必背知识点汇总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中国现代史通史结构

精心整理中国现代史(1949~~) 一、中国现代史通史结构 (一)内容总论:1、以现代化为主题,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准备与启动(1949——1956)。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曲折与延误(1956——1976)。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振与辉煌(1978年后)。 2、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主要有以下内容:①政治上: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制定和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人民大会制;不断完善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民主协商的政治制度;实行少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拨乱反正,纠正冤假错案等;建立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层民主得到发展。(新中国成立后至今的对外关系。建国初期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取得了巨大成就。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重大突破。改革开放以来,对外交政策和国际战略作了重大调整,积极参加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②经济上: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一五计划完成,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实行改革开放,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③思想文化上:1956年提出“双百”方针,文革后开展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④科技成就上:两弹一星,杂交水稻,巨型计算机,航天工程。 (二)知识线索和阶段特征 分期阶段特征传统分 期 政治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准备与启动(194 9—1956)过渡时期即由新民主 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新中国成立后,创立了 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 主义民主制度,为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 了坚实的基础。确立社 会主义制度,我国进 入社会主义。一五计划 的开展,奠定了社会主 义工业化的基础,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起步。 过渡时 期 (1949 ~1956)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和新中国的成立 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共同纲领》 2、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中国共产党领导 政治协商和多党合作制度。(3)民族区域自治制 (“一根两基”) 3、(1)新中国成立初期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外交三大方针:“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 和“一边倒”。建国头一年,中国与苏联等17个 建交; (2)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外交成就:①1953年 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 熟;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②195 日内瓦会议;③1955年万隆会议:提出的“求同存 方针促使会议圆满成功。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曲折1956——1976年的基 本特征是“探索性”。 一方面,中国共产党领 导中国人民为寻找一 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 会主义建设道路而艰 全面建 设社会 主义时 期 (1956 ~1966) 1.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 (2)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矛盾 2、1958年发动的“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 式化运动,“左”的错误不断发展,使社会主义建 遭受重大的挫折。

中国近代史纲要知识点梳理总结

中国近代史纲要知识点梳理总结 绪论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1、在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中,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占主要地位。 2、以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牢固结合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 3、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是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4、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结构的特点是族权和政权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其核心是宗族家长制,突出君权、父权、夫权。 5、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体系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6、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结构,一方面巩固和维系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稳定和延续,另一方面也使其前进缓慢甚至迟滞,并造成不可克服的周期性的政治经济危机。 7、资本主义产生需要两大前提:一是少数人积累大量财富;二是,劳动者丧失生产资料变成自由出卖劳动力的生产者。 8、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标志着世界开始进入资本主义时代。 9、中国近代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把香港岛割让给英国,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等5个港口城市为通商口岸。 10、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a、帝国主义和中国民族的矛盾(最主要); b、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11、反侵略战争等的失败根本原因:a、社会制度腐败;b、经济技术落后。 12、两大任务:a、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b、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1、1856年,俄国二战签订《瑷珲条约》,割去黑龙江以北的6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2、1860年,中俄签订《北京条约》割去乌苏里江以东40万平方公里领土,割让香港对岸九龙半岛南端和昂船洲给英国,开放天津为通商口岸,向俄国开放伊犁、喀什尔等商埠。 3、1864年,中俄签订《勘分西北边界约记》,割去西北44万平方公里领土。 4、1881年,中俄通过《改订伊犁条约》和5个勘界协议书,割去中国西北7万平方公里领土。 5、1895年,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割去中国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 6、1901年《辛丑条约》规定外国军队有权在北京使馆区等地留兵驻守。 7、1899年,义和团在山东兴起。 8、《天津条约》允许外国公使常驻北京,开放牛庄、登州、台湾、汉口、九江、南京等十个口岸。 9、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战争。 10、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组织翻译《地理大全》并编成《四洲志》。 11、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12、严复翻译了《天演论》,他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社会进化论思想为这种危机意识和民族意识提供了理论根据。 13、1894年11月,孙中山创立革命团体兴中会。 第二章对中国出路的早期探索 1、1851年1月,洪秀全率拜上帝教教众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天平天国。 2、《天朝田亩制度》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 3、洪仁轩提出的《资政新篇》是天平天国后期颁布的社会发展方案,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