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二节《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第二节《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第二节《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第二节《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第二节《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运用图表说出某一地区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材分析】

『地位和作用』《亚洲自然环境》(第二课时) 气候作为自然环境的一个要素,教材安排在学习了亚洲的地理位置、地形与河流之后开始学习显然是因为亚洲气候的形成与位置范围以及地形有直接的关系,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亚洲的气候特点,又能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影响联系。本节课不但涉及到知识的掌握,更关系到气候学习方法的养成,因此在教材中的位置非常重要!

『结构分析』这节课教材主要通过地图与图片资料的呈现,以及一些突出亚洲的气候对人类活动、农业影响的资料个案,来分析亚洲的气候特点,从而突破重点。我将亚洲气候的影响因素设计分为三个部分,利用“亚洲经纬度图”、“冬夏季风图”等几幅图和对应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识图用图能力,以及从各种资料中提取相关地理信息的能力。让学生在系列探究活动中学会分析大洲气候特点的方法,并能学以致用,尝试分析北美洲的气候特点。

【学情分析】七年级上册已经学习过有关世界的气候类型与分布的知识。这一章以亚洲为案例认识亚洲的气候特点,重要的是学会分析大洲气候特点的方法。七年级学生对生活所在地区的气候特点有生活体验和感受,但对其他地区的气候特点没有感受,为了让学生对亚洲主要的气候类型有直观的感觉,设计由“世界园艺博览会”引出亚洲各地系列景观图片,学生由景观可联系相应地区气候的典型特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正确阅读亚洲气候类型图,会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得出亚洲气候特点并简要分析成因。掌握分析气候的方法

(2)分析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及表现,了解亚洲季风气候的成因及特点,联系家乡的实际思考季风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能结合气候资料图,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分析并解答出有关北美洲气候的思考题,从而提高读图、综合归纳、对比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结合我国的气候,加强学生防灾的意识,培养正确的环境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亚洲的气候分布与气候特点。

『难点』通过阅读资料得出气候特点及分析气候特点的成因。

【教学方法】

小组探究学习、读图分析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学内容课件资源

教师活

学生活

设计

意图

设置情景

引入新课PPT:中国锦州“世界园艺博览会”……幻灯片:

出示“世

园会”园

林园艺

精品景

洲图配

以各地

区植被

景观(可

点击放

大)

祥物欧

叶,对亚

洲的气

候特征

产生了

系列疑

惑问题,

请同学

们帮助

他。

觉冲浪,

激发学

习兴趣。

识亚洲

各地植

被景观

和欧叶

带来的

疑问。

识活动

目标,明

确本课

学习任

务。

用生活

热点实

例引

入,

高学生

兴趣,

激发学

习探究

欲望。

活动一:“找一找”

疑惑1:亚洲的气候特点?依据?

一、亚洲气候的特点

PPT:出

示《世界

气候图》

及导学

题1。

指导

学生阅

读教材

P10第一

段文字,

生认真

读图并

结合教

材P10

第一段

文字,提

取信息,

查找亚

洲气候

特点

过系列

疑问,

引导学

生自主

探究,

培养自

主学习

能力、

读图分

析能

图识气候

寻依据

1.找出亚洲气候类型有哪些?

2.季风气候的分布有何特点?

3.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是什么?

记忆大比拼游戏:

展示课件(各种气候名称由鼠标点击而显示)限时记忆空

间分布。

穿越旅行寻找依据:

A.欧叶沿300N自东向西横穿亚洲:依次经过哪几种气候类型?

世界的十一种气候,亚洲共有____种气候。

B.欧叶自亚洲东部沿海向南部沿海地区行:与其它大洲相比,

季风气候的面积范围明显_______。冬夏季风造成东部地区的气

候:冬季?,夏季?。

C.《亚洲温带大陆性气候的边界图》及“气温曲线与降水

量柱状图”

设问:①亚洲温带大陆性气候与亚洲其它气候区面积比较情况

怎样?____

②总结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降水,冬夏气温。

自主完

成导学

案活动

一(1)。

后小组

比赛,看

哪个小

组能把

亚洲的

气候特

点表达

得完整

准确而

又简练。

借助

课件点

拨、分

析、总

结。

助课件

组织活

动,帮助

学生巩

固记忆。

教材P10

页第二

段文字,

结合

(PPT)不

同气候

类型景

观图及

气候图,

感受亚

洲气候

的复杂

生小组

代表举

手抢答,

积极踊

跃。

纳总结

出3个

特征。

空白

图检查,

当堂巩

固。

学生

小组内

合作完

成导学

案活动

一(2),

认真读

图提取

信息,并

组内交

流讨论,

展示汇

报。

组派代

表发言,

结合课

件板演

力、归

纳总结

能力。

通过游

戏,学

生愉悦

的理解

并掌握

新知。

过分组

竞赛活

动,加

强学生

的感官

认知印

象。

多样性。 引

入小组竞赛:把学生分为三个大组,每组寻找一个方面的证据。由组长抽签决定探究任务A 、B 、C : 倾听学生发言,及时鼓励、评价。 借助课件点拨、分析、总结。

展示,解

决疑惑

的问题。

探 究 问 活动二:“议一议”: 疑惑2:影响亚洲气候的因素有哪些?

引入小组竞赛:把学生分为三个大组,每组由组长抽签决定探究任务A 、B 、C :

小组合作探究,认真完成导学案

活动二。

组之间相互质疑补充。

过读图和对应的探究活动,

培养并

提高学生识图用图能力,以

及从各种资料中提取

析成因

导学题A:①请仔细读图,说说亚洲经纬度位置。②这种经

纬度位置对亚洲气候的影响如何?

承转:音乐---“黄土高

坡”……

导学题B:①请仔细观察冬夏季风的风向,源地。②说说冬

夏季风的性质如何?对气候有何影响?

导学题C:①山地不同高度景观有何不同?差异的原因是?②

亚洲地形特点对气候复杂多样的影响如何?

趣味游戏:竞赛填表

拓展迁移:根据我们的现实生活思考一下,季风气候对我们

入学生

讨论,个

别引导

分析,掌

握学情。

听学生

发言,及

时鼓励、

评价

示:“亚

洲经纬

网图”、

“冬夏

季风图”

(特别标

注临沂,

使其发

亮并闪

烁。)引

导学生

板演展

组织

活动,及

时评价

织学生

内交流

示汇报

生读“亚

洲经纬

线图”查

找亚洲

所跨经

纬度范

围。并讨

论纬度

对气候

的影响;

冬夏季

风图分

析、归纳

季风气

候的性

质及影

响,明确

海陆因

素对气

候的影

响。

地形的

影响。

小组竞

赛,合作

探究:

(根据

课堂时

间随机

调控)

相关地

理信

息、综

合分析

问题的

能力。

养学生

自主、

合作探

究能力

过竞赛

填表,

培养学

生的合

作能力

以小组

竞赛形

式,面

向全体

学生,

充分调

动学生

学习的

积极

性。

农业生产有何影响呢?小组竞

赛填表:

感受对

照比较

两种季

风的性

质。

导学生

对所学

知识迁

移拓展。

结并对

表现好

的同学

进行鼓

励。思

考,回答,各抒己见

展示汇报

解决欧叶的疑问

归纳提升

我最棒设问:

1.为什么亚洲气候具有这样的特点?

2.归纳一个大洲的气候分布特点的角度?

通过

前面所

学,你收

获了哪

些?

引导

学生交

流学习,

及时

评价。

考,回

答,各抒

己见

手抢答,

积极踊

跃发言

强对学

生学习

方法的

指导,

培养学

生归纳

总结学

习方法

的能

力。

活动三“试一试”:

1.认识北美洲气候的分布

①找出北美洲的主要气候类型,并找出分布最广的气候类

型。

2.了解北美洲气候类型分布规律。②找出40°N、80°W,说出它们依次穿过的气候类型。

拓展提升:结合北美洲地形图分析,西部气候区为什么呈狭长分布?

指导

学生运

用亚洲

气候的

学习方

法,尝试

分析北

美洲。

导学生

对所学

知识迁

移拓展。

入学生

讨论,个

别引导

分析,掌

握学情

转:综上

所述,归

纳北美

洲气候

特点?

织学生

交流

结并对

表现好

的同学

进行鼓

励。

合亚洲

气候的

学习方

组合作

探究,认

真读图

提取信

息,完成

导学案

活动三。

内交流

讨论,展

示汇报。

强对学

习方法

的讨论

交流,培

养归纳

总结、举

一反三

学习方

法的能

力。

系列探

究活动

中学会

分析大

洲气候

特点的

方法,

并能学

以致

用,尝

试分析

北美洲

的气候

特点。

养学习

地理的

兴趣。

附:课堂小结(PPT 表格)

课堂小结 谈收获 投影PPT 表格,请同学们填写完整(或多媒体可以用鼠标点击显出参考答案)。 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结束语: 在帮助欧叶解决了难题的同时,我们也学到了不少知识。

盘点收获

各抒己见

所学

知识形成网络体系。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掌握学

习区域地理的

方法。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二节自然环境教案2新人教版

自然环境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初步认识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并能说明依据; 2.能结合地图描述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及范围。 (二)过程与方法 1.初步掌握使用地形图和地形解剖面图及相关资料的能力,学会总结归纳亚洲地形和河流特点; 2.理解河流分布与地形之间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2.通过参与观察,分析,讨论,竞赛,辩论等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 1.亚洲的位置特点; 2.亚洲地形与河流分布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 资料图片、幻灯片、投影片、教学挂图等 四、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地形和河流 第二课时复杂的气候 五、教学思想设计 本节内容主要使学生从自然旱井的角度去认识亚洲的位置、地形、河流和气候。由于学生已学习了相关的基础知识,具备相应的基础知识,具备相应的知识北京,因此,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独立思考,提出问题,通过观察、分析、讨论、查找资料、论证等方法来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只需适时引导,提供资料,答疑解惑。同时,注意培养学舌功能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框架,使学生明确如何通过对地图和相关字叫的分析,归纳出亚洲自然环境的特征,并能举一反三,学会描述一个大洲自然环境的方法,从而开拓思路。 教学方法上主要侧重于探究或互动学习,灵活应用教具、地图、资料等。锻炼学舌功能的识图用图能力、观察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形成和谐、气愤活跃的师生关系。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点出上学期从全球角度,按照地理要素来研究问题。这个学期以大洲为研究对象,去研究某一个区域的地理环境状况。 师:请大家看一些图片,猜一猜图中展现的是哪儿的景观? 教师展示有关亚洲的图片资料,如长城,泰国景观,喜马拉雅山脉,印度,日本景观等等。 总结:这些景观都在亚洲。我们中国也是亚洲大家庭中的一员。亚洲在许多方面值得我们自豪。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亚洲。(板书:世界第一大洲) (展示“东西半球图”) 复习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 师:要认识一个大洲,首先要明确它的位置。观察一下亚洲位于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中的哪个半球? 小结:亚洲主要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这是它的纬度位置。 完成P3活动一(1)(2) 引导:了解一个地区的位置还要了解其海陆位置。观察亚洲周围的大洋,各位于亚洲的方位。亚洲周围的大洲,各位于亚洲的方位。 学生看图回答。 小结:这样我们就明确了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完成P3活动二(1)(2) (展示“亚洲的范围图”) 引导:亚洲和其他大洲之间,有些是以海洋作为天然洲界,有些大陆相连的地方则是人为划定的洲界线。如亚洲与非洲,亚洲与欧洲之间。 提问:参照地图能描述出亚洲与周围其他大洲的界线吗?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亚洲西北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与欧洲分界;西南临非洲,以苏伊士运河为洲界;东北隔着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东南与大洋州隔海相望。 过渡:请同学们大致读出亚洲所跨的纬度位置,与其他大洲比较一下,看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先大致目测,与亚洲相比,只比较南美洲和非洲) 顺承:亚洲不但所跨纬度最广,而且还有许多世界之最。 (展示“七大洲面积比较”图) 从此图可以看出亚洲面积最大。 (展示东西两半球图) 比较亚洲和其他大洲的东西距离,得出亚洲东西距离最大。 小结:根据以上的观察和分析,让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一下亚洲的位置、面积、范围。

自然环境教案教学文案

第二节自然环境 ——复杂的气候 宁强县第一初级中学初一年级李椰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初步掌握亚洲气候特征 ⑵、能运用气候类型分布图,及相关资料分析亚洲的气候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 ⑶、理解亚洲东部和南部的降水与夏季风的关系以及对农业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运用亚洲气候类型图和世界气候类型图分析对比得出亚洲气候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通过析气候特征的影响因素,足见形成追根求源的探索意识。 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读图分析、讨论竞赛等活动,发展逻辑思维、培养创新与合 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 亚洲气候特点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三、教学难点 分析造成亚洲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读图分析法 五、教学程序 1、导课:在寒假期间,一位远在俄罗斯的朋友玲玲和海南的朋友贝贝邀请你去他们那 旅游,并且叮嘱你去的时候多带厚衣服,请你判断谁的说法合理,为什么?为什么 同在一个大洲会有这么大的差别? 2、新课讲授 引导:气候是自然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很大。作为世界第一大洲,面积广大,地形复杂,气候差异很大。(展示"亚洲气候类型图") 亚洲主要有哪些气候类型? 学生看图回答。 引导:全世界的主要气候类型有十一种,仅亚洲就有9种,说明了什么? 生:亚洲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师:观察其中分布范围最广的气候类型是什么?主要分布在哪儿? 生:温带大陆性气候,约占亚洲面积的一半以上,主要分布在亚洲中西部。 继续引导:距离海洋的远近如何? 距海遥远,深入亚洲大陆内部。 (展示"亚洲气候类型图",并在上面点出孟买和哈尔宾、雅库茨克、乌兰巴托的位置) (引导学生分析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注意逻辑层次、由简到难,有分到总,讲述气候两大要 因素:降水和气温,分析上述城市的气温和降水季节变化特点) 学生分析讨论 小结: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是全年温差大,冬冷夏热,降水少且集中在夏季。 过渡:降水对于人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陆地上的淡水来源主要来自于大气降水。 (展示"亚洲气候类型图")

最新第二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学设计培训资料

第二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学设计 一、课标 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形成条件。 二、课标解读 1.掌握农业区位因素的分析方法; 2.说明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条件及特点; 3.说出商品谷物农业的分布范围,说明商品谷物农业的形成条件及特点。 三、教材分析及教学处理 农业是受自然环境影响最大的产业。农业是发展历史最悠久的产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社会环境对农业的影响越来越大。以季风水田农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主要体现自然环境对农业地域形成的影响;商品谷物农业则体现了社会环境对农业地域形成的影响。本节内容包括两部分内容,一个是季风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在亚洲季风区;一个是商品谷物农业,主要分布在发达国家。教材文字内容不多,配备了大量的地图和景观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组织学生查阅地图,挖掘地理信息,培养分析能力。分析农业区位因素时,必须从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个方面去分析,找出优势区位因素来。 对于季风水田农业的形成,让学生先查阅水稻的习性及本地水稻田的种植特点;对于商品谷物农业地域的形成,让学生自主分析,教师引导,组织一些练习,让学生分析讨论。课堂结束后,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经历范围内,说出一两个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和形成条件,在班上分析讨论。 四、教学方法 多媒体课件,讨论法,联系实际分析法以增加感性认识,原因分析法,通过因果分析加强各知识的逻辑联系。 五、课时安排 2课时,每目内容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引语: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地域的形成”知识,请一位同学总结

学习这一内容的方法。 学生:确定学习对象、分析区位因素、总结生产特点。 师:如何进行区位因素的分析? 生:先利用地图分析自然区位因素,再分析社会经济区位因素,找出优势区位因素。 (学习新课) (第一目季风水田农业) 师:下面请大家分析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因素,可以讨论。 (三分钟后) 师:现在请大家总结,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因素有哪些? 生:要讲季风水田农业的自然因素,先要知道季风水田农业分布在哪里。 师:那季风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在哪里? 生:主要分布在亚洲季风区,即东亚、东南亚和南亚。 教师在屏幕上出示亚洲地图,让学生查找自己的地图,引导学生查找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位置。 师:同学们已经知道了,分析区位因素之前要找出农业地域的位置。只有位置找准了,才能准确地查找地形、气候特征及水源情况,这就是寻找农业自然因素的过程。哪谁来概括季风水田农业的自然因素呢? 生:多平原地形,利于水田管理;季风气候,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有利于水稻生长;水源充足,满足了水稻生长的水分条件。 师:社会经济条件又有哪些呢? 甲生:这里是人口稠密区,对粮食的需求量很大,水稻产量高,种水稻很合适; 乙生:这里的水稻种植历史悠久,人们的种植经验丰富; 丙生:这里人均耕地少,种植其他农作物很难养活这么多人; 丁生:这里人多,水稻精耕细作需要大量劳动力。

物体的内能(教学设计)

《物体的内能》教学设计 【教学背景】 学生已经学习了分子热运动,有分子动理论做基础,同时还学习了动能和势能,知道影 响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因素,具备一定的观察、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归纳总结的能力更加进步。作为学习主体的九年级学生,对事物的认识正处于由感性向理性发展的阶段,但感性认 识仍处于主导地位,尤其是对抽象事物的认识。因此,本课应以感性知识为依托,借助实验 等手段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生活化,再通过理性分析和判断,获取 新知识,逐渐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沪科版九年级第十三章第一节,教材可分为两个部分:帮助学生建立内能的 概念;了解改变内能的方法。本节内容是在前面学习机械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更为抽象 的能的形式,也为后面学习比热容、热机、电热器等打下基础,因此本节起着承上启下的关 键作用。 【教学设计理念与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属于物理基本概念教学,及探究实验和小组讨论得出基本规律的教学。 开课以我国在航天领域取得的瞩目成就为感性认识基础,利用类比、分析、总结的方法知道 什么是内能。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实验知来认识到用做功和热传递的方法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表象,既完成了本节重难点教学,又锻炼和培养了科学的探究能 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教学中让学生从实验中发现、分析、解决问题,从而建构完整的知识系统,本课要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重要作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2.知道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 3.知道热传递过程中,所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初步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2.通过对生活事例分析,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参与观察、实验、制作等科学实践活动的乐趣。 2.通过分析事例,逐步形成用能量观点看世界的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内能概念的建立;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难点:用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实质。 关键:做好探究实验,从实验中分析,总结完成知识的建构。 【教学资源】 多媒体电脑、PowerPoint课件、网络视频、铁丝、砂纸、压缩空气引火仪、热功互换器、矿泉水瓶、橡皮筋、温度显示器、酒精、点火枪等

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想 ●教材分析 本课分为“地形多样”“气候万千”“风光迥异”三部分,教材利用各种图片、地图文字等资料对世界地形和气候作了生动的呈现。 ●教学目标 (1)结合地图,了解几种主要地形的特点和重要地形单元的名称和位置; (2)了解世界多样的气候。 ●教学思路 (1)本课时是该课的第一课时,在教学中对教材内容略做改动,把“气象万千”中的“气候与人们的生产生活的关系”这部分放到下一个课时中; (2)以“四大文明古国”为本课的中心载体,是多样的地形、万千的气候围绕着“文明古国”展开,从历史知识切入,引导学生探究地形和气候知识。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自由发言为主。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世界地形挂图》;学生收集四大文明古国的资料。 三、学与教的过程 (新课导入) 【叙述】在开始我们新课以前,先来考大家一个课外知识:我们知道,在好几千年前,世界上曾先后出现过四个文明古国,它们为人类文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有哪位同学知道世界历史上四大文明古国的名称以及它们的大致位置,请上来在《世界地形图》上指给大家看。 【展示】《世界地形图》

学生上台指出古代中国,古代巴比伦,古代印度和古代埃及的大致位置 【承转】非常好,经过这几个同学的努力,现在我们已经了解到这四大古国的大概位置了,那么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除了古代中国以外的另三大文明古国,他们都处在哪一类地形上?所谓地形,就是指地表的形态,包括高原、盆地、平原、丘陵等。 学生通过观察,得出结论:大多处在平原上。(注:古代印度特指印度河流域的印度河平原,是一个地理概念。) (新课教学) 【提问】看来大家观察得都很仔细,不错!那么为什么文明古国大多发源于平原呢?大家能不能结合书本,从平原的特点去找找原因。 学生分析平原特点:①宽广低平;②海拔低;③主要集中在大河两岸和濒临海洋的地区。 【承转】大家都感觉到了平原的适合居住性!那么除了平原之外,你还知道哪几种地形呢?它们的特点是怎样的,你可以举出几个例子来吗?请大家带着这3个问题,前后左右讨论一下,我们还可以参考书里的《世界地形图》 学生分四人小组讨论后,分别回答高原、山脉、丘陵、盆地、沙漠的特点,并各自举出地理实例。 【提问】刚才我们讲到,四大文明古国大多诞生在平原地区。从各种地形的特征来看,平原是最适合远古居民居住的。那么世界其他地方也有不少平原,比如说西西伯利亚平原和亚马孙平原,如果这两个平原上有大批居民居住,那么他们会面临一些什么问题? 学生各抒己见,引导学生主要从气候方面来思考。 【小结】对了,我们发现,西西伯利亚太冷,亚马孙平原太热,这两种气候都不适合生产力水平低下的远古居民生活,所以,气候也是远古人们创造文明的一个重要的因素,人们只有在合适的气候下,才能正常地生活和工作。正如地球的地形是千差万别的一样,地球的气候也是多种多样的。 【提问】我们来看书上图2-11,大家发现这幅世界地图被画得花花绿绿色彩多样,为什么要画成这个样子呢? 学生通过地图注记得出结论:地球的气候多样。 【提问】接下来,我们来解决地图下面绿框框里的两个问题,大家也是分小组讨论一下,特别要小心第二个问题:气候包括哪两个方面的因素。 引导学生看图,回答。 【承转】非常好,同学们分析得非常正确,我们描述了某一种气候,最主要的就是从气温、降水两方面入手。现在如果请你们把全球的气候按照地理位置分为3类,你该怎么分? 学生思考回答: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寒带气候。 【提问】对,那么我们再回到四大文明古国的话题上去,这四大文明古国都是属于哪个气候呢? 学生回答:温带气候带。 【小结】既不太冷也不太热,古国的居民们在温带的气候中,在合适他们居住的气候中,创造了灿烂的文明。所以,结合天时地利的优势条件,再加上那里的人民勤劳勇敢──也就是“人和”,因此我们说,四大文明古国的出现是必然的。 【提问】我们说,分成热带、温带和寒带三大气候带,只是一种笼统的分法,其实这里面还可以再进行划分,比如说温带气候又分为温带海洋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等,那么我们浙江属于哪一种具体的气候呢? 学生看图,找到浙江省的位置,回答:亚热带季风气候。 【提问】那么,大家也来看看,你最喜欢去旅游的国家属于哪一种气候类型呢?

自然环境教案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一节自然环境 【请你思考】 1.如何描述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 2.你可从哪些方面说明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3.怎样归纳一个大洲的自然环境的特点? 4.一个大洲的地形特点可从哪些来描述? 5.从哪些方面来归纳一个大洲的气候特点? 【合作探究】 〖问题情景一〗为什么说世界上第一大洲?如何来描述它在世界上的地理位置? 〖探究活动一〗 1.问题: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怎样?如何描述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 2.提示与启发: 1)老师如果要到某同学家去家访,你怎样告诉老师他家的住址(绝对位置)?如果老师走到他家的附近还是找不到,能否利用附近明显的地物作参考,描述他家的位置(相对位置)。例如,在百货商场的对面、菜市场的西侧、学校的向北第二排房子等。描述一个大洲的位置就从哪些方面来描述? 2)读图6.1,描述亚洲在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中的位置。 3)读图6.2,找出亚洲周围的大洋,说出它们各位于亚洲的哪个方位?找出亚洲周围的大洲,说出它们各位于亚洲的哪个方位及与其它大洲的分界线? 4)想一想,你可以从哪引起些方面来说明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①读图6.3,比较亚洲与其他六大洲的面积。 ②在图6.2上,大致计算亚洲所跨的纬度范围,并和其他大洲作一比较有何不同。 ③在图6.1上,比较亚洲和其他大洲的东西距离的差异。 5)一个大洲内部存在着不同的地理特点,根据这些特点还可把大洲分成不同的地理区域。 ①读图6.4,按地理方位,人们把亚洲分为哪几个地区?中国位于哪一地区?这一地区有哪些国家? ②其它地区是否都与中国接壤?它们分别位于中国哪个方位? 3.结论:亚洲地处__大陆上,东临____洋,位于__半球和__半球,是世界上面积第__大洲,还是世界上跨__最广的大洲、____距离最长的一个洲。 〖问题情景二〗 亚洲的地形有什么特点?亚洲的河流受地形影响怎样分布? 〖探究活动二〗 1.问题:一个大洲的地形特点可从哪些方面来说明?亚洲的地形有何特点? 2.提示与启发: 1)在地图册中的亚洲地形图上,看看亚洲有哪些基本地形?些结合地形图上的颜色、图例和注记,观察亚洲的地形在地面起伏上有何特点? 2)读图6.5,找出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指出它们在亚洲的位置和大致的海拔。 3)读图6.5,找出西西伯利亚平原,华北平原,印度河平原,德干高原,伊朗高原,分别指出它们在亚洲的位置和大致的海拔。 4)从亚洲的地形类型和各类地形占的比例看,亚洲的地形有何特点?

农业教学设计(成)

第四章第二节《农业》教学设计 威海市乳山大孤山镇中心学校刘海英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农业的概念及分类。并联系生活实际了解农业的重要性。 2、通过阅读图表数据,了解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 3、认识我国农业地区的分布差异。 过程与方法: 1、运用资料并联系实际,说出我国农业地区分布的差异。并简单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自然原因。 2、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我国农业发展成就的认识,树立热爱祖国的自豪感。并通过了解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树立辩证的资源观、正确的人地和谐观。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农业在我国的地区分布差异; 2.教学难点:农业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互动)正如歌中所唱的,相逢是首歌,我很荣幸今天能够跟大家一起合作学习,听你们班主任说,咱们同学特别积极向上、也特别好客。所以我很有信心与你们完成这节课的任务,你们有信心吗?好,孩子们咱上课吧? 老师给大家介绍两位朋友,一个来自广东、这位来自新疆。为了尽地主之谊,老师用威海的特产招待他们。大家猜一猜老师请他们吃了哪些食物? 那么,这些食物都来自哪个部门呢?导入第二节农业 大屏幕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探究新课 (一)农业及分类: 1、教师问:你觉得农业是一个什么样的部门?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农业是利用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产业。有狭义和广义分。狭义农业泛指种植业;广义农业除种植业外,还包括哪些部门呢?(请赶紧借助课本了解一下)。 2、农业的分类 教师:指大屏幕,这就是老师为远方的朋友准备的午餐,谁能将它们对号入座?。 (二)农业的重要性 1、 人类生存离不开农业 教师:这些饮食都来自于农业。 那么同学们再想想看哪些方面也离不开农业?请解释说明。学生自由回答:身上穿的衣服、鞋;用的课本、桌凳......联系实际利用身边所用物品进行教学。 教师总结:由此可知,我们日常生活的许多物品都直接或间接来自于农产品。农业为我们供给吃的、穿的,也为工业生产提供原材料和消费市场。因此,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 2、国家政策鼓励从事农业 漫画欣赏:《惠农政策》 教师:大家请欣赏这幅漫画,你能说出这幅漫画的含义吗? 老师也来自农村,记得以前种地需要交税,现在不仅不用交税,反而还有补贴。大大提高了人们从事农业的积极性。 3、科学技术推动农业发展 同时还吸引了一批年轻大学生投入到农业生产中来。教 师:假如你是农业大学的毕业生,你提倡农业朝着哪个方向发展?学生回答。 ——播放视频 4、我国农业的现状 (过渡)教师:正如咱们同学所想的那样,国家正在采取多种措施推动农业的现代化进程。也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部门 种植业 林业 畜牧业 渔业 分类 ① ⑥ ⑤ ④ ②

内能教学设计(1)

《内能》教案 【教学背景】 作为学习主体的九年级学生,他们对事物的理解处于由感性向理性发展阶段,感性理解仍占主要地位,理性理解上还存有一定困难。为此,本课应注意适合学生好奇心,以感性理解为基础,再通过理性分析和判断,获取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水平。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是人教版九年级的第十六章第二节,教学内容包括内能的概念,影响内能的大小的因素,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教材上通过各种图片提示、引导学生了解内能的概念及内能和温度的关系。通过想想做做提出疑问引发学生思考,再利用一些事例让学生知道改变物体的内能的两种方法,进而明确了热量的概念。通过形象的实验使学生体验到做功能够使物体内能增加或减少。培养学生实验观察水平和分析实验得出结论的水平,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和提升。 【教学设计理念与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属于物理基本概念教学,及探究实验和小组讨论得出基本规律的教学。开课以我国在航天领域取得的瞩目成就为感性理解基础,利用类比、分析、总结的方法知道什么是内能。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实验知来理解到用做功和热传递的方法能够改变物体的内能,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表象,既完成了本节重难点教学,又锻炼和培养了科学的探究水平和创新思维水平。教学中让学生从实验中发现、分析、解决问题,从而建构完整的知识系统,本课要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重要作用。【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2.知道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 3.知道热传递过程中,所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4.知道做功能够使物体内能增加或减少的一些事例。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观察、实验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 2.通过演示实验说明做功与物体内能的变化关系。 3.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地球的温室效应。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2.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水平,并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做功和内能变化的关系。 3.通过度析、类比、学会用类比的方法研究问题。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精神,协助学生树立勇攀科学高峰的理想和志向。 【重点难点和关键】 重点:内能概念的建立;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难点:准确理解内能的概念。 关键:做好探究实验,从实验中分析,总结完成知识的建构。 【教学资源】 多媒体电脑、PowerPoint课件、网络视频、酒精灯、铁丝、钳子、布、火柴、热功互换器、压缩空气引火仪、铅笔、砂纸、冰块等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二节自然环境教案

第二节自然环境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对亚洲自然环境的学习,掌握认识大洲自然环境的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地图及有关资料归纳亚洲的地形、河流、气候的特点,并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亚洲自然风光图片(亚洲之最: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死海、贝加尔湖、珠穆朗玛峰、里海等),并同时播放《亚洲雄风》背景音乐。 教师:同学们,伴着歌曲,紧跟图片让我们感受到了亚洲山河的壮丽画卷,自然环境的独特韵味。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亚洲的自然环境。自然环境主要包括哪些要素呢? 学生:自然环境包括地形、气候、水系等。 教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下面我们将从地形、河流、气候三个方面逐一了解亚洲的自然环境 【设计意图】把学生带入到浓郁的亚洲风情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通过展示亚洲之最的景观激发了学生的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亚洲、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讲授新知 活动一:亚洲之旅 教师:结合图6.8和图6.9,全班分成两组做一次亚洲之旅:沿途说出你将经过哪些国家?哪些地形区?大致海拔高度是多少?有可能见到什么样的自然景观?或哪些世界之最或亚洲之最的地形? 1.请一组同学沿东经80度,从北向南做旅行,另一组同学沿北纬30度,从东向西做旅行。(前后左右同学可“结伴而行”)请沿途记录所经国家、地形区,所见到的地貌环境和地形特征(地名、海拔、景观等)。 (组织:活动中各小组要选出同学记录所经地区的特征。) 2.每组学生依次上前指图描述所经地区名称、景观及海拔。全班对描述最全面、语言最流畅的同学予以鼓掌激励。

3.“造型活动” (教师课前准备好以上地区的名称卡片,平原、高原、山地分别采用不同的颜色,如绿色、红色、黄色) 以上同学手拿卡片依次站成南北向和东西向两排,交叉成十字。(视教室空间情况而定,也可分别在讲台前一字排开,但说明一组表示的是东西方向,另一组表示的是南北方向。)教师提出“造型要求”: 各人以膝盖处为海平面,腰部为海拔2000米,头部为4000米,请以上同学将手中的地形卡片举放在最合适的位置。 教师:从同学们的描述及演示,能否得出亚洲地形大概有什么特点? 学生:地形复杂多样,地势起伏大,中间高,四周低 引导学生阅读地形剖面图:同学们演示的地形高低起伏,即地势状况,大家一目了然。如科学的按垂直坐标和水平坐标标注在图上,就成为沿北纬30度和沿东经80度的地形剖面图。 【设计意图】通过分组活动,使得全班每个学生都得到了充分参与,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由被动学习变成主动获取知识,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充满新奇、乐趣。 活动二: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第7页图6.8“亚洲的地形”,完成下列要求。 1.用笔圈出鄂毕河、叶尼塞河、黄河、长江、湄公河、恒河、印度河,并圈出它们流经的国家及流入的海洋。

农业教学设计

密封线 第二节农业 课标要求: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农业分布的特点,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和科学技术在发展农业中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农业的概念、生产部门和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及分类。(重点) 2、读图说出我国的农业部门、农作物的地区分布差异。(重点、难点)过程与方法: 1.结合实际说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2.阅读地图并结合实际,分析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 3.培养学生利用地图说明地理事物分布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增强合作意识,探究意识,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我国农业的主要类型及我国农业部门,农作物的地区差异。教学难点:导致农业地区差异的原因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小组讨论法、读图、填图法、综合归纳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一定对农业这两个字不陌生,因为我们就生活在农村,是个农民,我们的家长几乎天天与农业打交道。大家不妨把自己印象中

密封线 的农业描述一下。(学生讨论回答) 同学们说的这些活动都属于农业活动。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农业的有关知识。 二、讲授新课: (一)农业及其重要性(板书) 同学们在谈论的过程中,有没有注意到农业的劳动对象是什么?(学生讨论回答) 对,是生物。农业的劳动对象是生物,获得的劳动产品也是生物。 1、归纳:因此,我们把这种利用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获得产品的各部门,统称为农业。 2、练习:现在让我们小试牛刀:以下活动是否属于农业? 养鸡、养花、打猎、采草药、养蚕、种果树、捕鱼、种甘蔗等 3、按劳动对象不同,农业可划分为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等农业部门。 4、农业的重要性:展示课件图片并读课本P91图文材料,完成P92活动题。 (学生分组讨论) 归纳:○1农业是我们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我国众多的人口需要吃饭和穿衣,工业生产也需要大量的原材料和消费市场,这一切都离不开农业。 ○2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只有实现农业现代化,才能说中国实现现代化。 从图4.7得出:目前,从总体上说,我国农业还比较薄弱,国家正在采取多种措施推动农业的现代化进程。 多媒体展示各种农产品,提问水果中,本地可生产那些?其他的水果来自什么地方?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是什么?(学生讨论回答)

《内能》教学设计

《内能》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内能》是初中物理第十六章第二节的内容,是热学基础知识。 教材在分子动理论和机械能的知识基础上,用类比的方法建立内能概念的。在热现象、热传递、做功的基础上,研究物体内能的变化,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并从效果、能的形式变化与否上区别改变物体内能两种方式的异同。本节内容是后续学习热机的基础。 教材从提出问题入手,引入了内能是怎样使用的,并指出了利用内能来加热,列举实例说明了很多利用内能的例子,又重点分析了利用内能取暖的发展过程,并联系环境保护等分析了这个发展过程. 教材直接谈到利用内能还可以做功,用实验证明了内能能够做功,并分析了这个实验,能表现出热机中能量转化的基本过程,又阐明了利用这个实验的原理可以制造出热机,并说明了热机的发明及其改进对现代工业的影响。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2)知道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放出)热量,温度升高(降低),内能改变.(3)了解热量的概念,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4)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的一些事例.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多种方法. (2)通过演示实验说明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 (3)通过学生查找资料,了解地球的"温室效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2)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做功与内能变化的关系. (3)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 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 ●教学难点: 内能与温度变化的关系 ●关键点:内能是能的一种形式,与机械能是有区别的,一切物体都有内能。 ●教具 1、学生实验器材(每四人一套):铁丝、酒精灯、火柴、冰、镊子、锤、砂纸等。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自然环境》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区域自然环境的第一节,因此教与学的活动应重视对学生学习,以及对分析区域自然环境主要方法的指导。本节内容共分为三部分:“世界第一大洲”“地形和河流”“繁复的气候”,主要内容是在地图上分析亚洲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以及和气候的关系,因此在设计教与学活动内容时,应抓住让学生学会如何利用地图分析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之间的联系这个核心。 本节安排2课时教学,第一课时主要是体验亚洲的位置特点和亚洲地形特征,为下面的学习奠定基础。第二课时留意分析亚洲气候繁复多样的原因,理解自然环境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初步认识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并能说明依据; 2.结合地图,描述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及范围。 能力目标: 1.初步掌握使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及相关资料的能力,学会总结归纳亚洲地形和河流特点; 2.理解河流分布与地形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目标: 1.培养心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优良情感,激发自豪感; 2.通过参与观察、分析、讨论、竞赛、辩论等课堂活动,培养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1.亚洲的位置特点; 2.亚洲地形与河流分布的关系。 教学难点: 亚洲地形与河流分布的关系 教学方法: 讨论法、谈话法、读图分析法 教学准备: 1.学生收集关于亚洲的资料、图片,预习课本 2.教师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第一课时(共2课时) 学习过程 新课导入:地球上共有几个大洲,哪位同学能把这几个大洲说出来?我们宏伟的祖国位于哪个大洲? 学生回答:有七个大洲,分别是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非洲、大洋洲和南极洲。 我国位于亚洲。 教师引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屏幕显示: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一节自然环境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七大洲中面积最大的是哪个大洲?面积多大?学生回答:略。

最新初中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节农业公开课教案

第二节农业 第1课时农业及其重要性农业的地区分布 【学习目标】 1.了解我国农业发展状况。 2.认识我国农业分布特点,理解造成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差异的原因。 【学习重点】 我国农业地区分布特点。 【学习难点】 造成我国农业地区分布差异的原因。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新课导入】数据调查导入,通过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展示我国众多人口所消耗的产品数据,(例:中国人一天消费多少粮食?一天要吃掉多少头猪?吃掉多少个鸡蛋?喝掉多少吨纯净水?等等),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农业生产的重要性,从而引出课题。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 学习活动 (一)自主探究: 1.学生阅读课本P90-91页内容,独立完成P92页活动1、2,体会农业发展的重要性。 教师小结: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2.学生结合本市县的农业生产概况,了解我国目前农业发展状况。 教师小结:我国农业还比较薄弱,还未全面的形成农业的现代化。 (二)合作探究: 认识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1.学生阅读课本P93页图4.10,完成以下任务: (1)图中的红线有什么地理意义? 学生指出:400mm等降水量线。 (2)以这条线及秦岭——淮河线为界,我国农业分布整体上体现出什么特点?

教师点拨:表现为东西差异,南北差异。 2.结合课本文字内容,学生归纳整理,完成下列两个表格: (1)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区域产业主要分布地区原因 东部 种植业半湿润和湿润的平原 林业东北、西南的天然林区和东南部的人工林 区 渔业东南部沿海(长江中下游地区淡水渔业最发 达) 西部畜牧业 四大牧区(内蒙古牧 区、新疆牧区、青海 牧区、西藏牧区) 主要由降水的空间分 布规律决定 (2)阅读课本P94页图4.11,列举出我国东部南方和北方的农业差异。 分布地区耕地熟制主要作物原因北方 东北 华北旱地为主 一年一熟粮食作物:春小 麦 经济作物: 玉米、大豆、甜 菜 一年两熟、两年三熟粮食作物:冬小 麦 经济作物: 玉米、花生、棉 花 降水较少、热量 较低 分界线800mm年等降水量线(秦岭—淮 河) (三)合作探究:

内能复习教学设计

13 章内能复习教学设计 【目标确定的依据】 1. 相关课程标准的陈述 了解内能和热量。通过实验,了解比热容,尝试用比热容说明简单的自然现象。 2. 学情分析初中生的心理正处于发展时期,认知水平处在初级阶段,主要体现在形象思维能力较强,抽象思维能力不足。要认识到学生的认知水平。从学生角度看,初中学生已基本掌握探究的模式、程序,步骤。基本掌握了控制变量法、转换法、比值定义法等方法的运用,学生对比热容接触较少,其中利用公式Q吸cm(t t0) 进行热学计算,是中考的热点和难点,比热容的单位是由三个物理量的单位复合而成,在应用时也给学生带 来了一定的困难,比热容的概念的建立,及其应用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特别是利用公式Q吸cm(t t0)进 行热学计算要引起足够重视。 在今后要引起足够重视。对于热学计算题要加强训练。 3. 教材分析本章内容包括分子热运动,内能,比热容,共3 节,其中,以内能、热量,比热容的概念及热量,比热容的计算为重点。近几年来,中考内能的考核重点集中体现在这几方面,因此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完成本章的整体知识架构,进一步梳理本章知识考核核心,形成本章重点脉络。新教材更为关注的是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实验探究。其中利用公式Q吸cm(t t0)进行热学计算,是中考的热点和难点,比热容的单位是由三个物理量的单位复合而成,在应用时也给学生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比热容的概念的建 立,及其应用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特别是利用公式Q吸cm(t t0)进行热学计算要引起足够重视。 【教学目标】 1. 通过大量的实验使学生了解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并用该理论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 通过自学理解掌握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能够区分内能与温度的关系。 3. 通过实验,了解比热容,尝试用比热容说明简单的自然现象。 4. 通过自学理解Q吸cm(t t0)。在老师的帮助下,能运用Q吸cm(t t0)进行计算。 5. 利用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己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利用知识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Q吸cm(t t0)。能运用Q吸cm(t t0)进行计算。难点:理解Q吸cm(t t0)。能运用Q吸cm(t t0)进行计算。【评价任务】 1. 全部学生能说出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并用该理论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 全部学生能说出比热容的意义及其应用,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亚洲的自然环境教案

第二节亚洲的自然环境 一、课标要求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某大洲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 二、教学目标 1.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及相关资料,归纳亚洲的地形特征与河流特征,简要分析亚洲河流流向与地形的关系。 2.归纳认识大洲地形和水系特征的方法,分析北美洲的地形及其对河流的影响。 3.运用气候类型分布图和其他资料,归纳亚洲的气候特征,简要分析亚洲气候分布特点与位置、地形的关系。 4.归纳认识大洲气候特征的方法,认识北美洲的气候特征并简要分析影响因素。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1)归纳亚洲的地形与河流特征,简要分析地形对河流的影响。 (2)归纳亚洲的气候特征,简要分析影响亚洲气候的主要因素。 2.教学难点 (1)归纳认识大洲地形和水系特征的方法,分析北美洲的地形及其对河流的影响。 (2)归纳认识大洲气候特征的方法,认识北美洲的气候特征并简要分析影响因素。 四、教学策略 本节内容在初中地理知识结构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将上册所学的地形、河流、气候等知识运用于具体的区域。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独立思考,提出问题。通过观察、分析、讨论、查找资料、论证等方法来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教师只需适时引导,提供资料,答疑解惑。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框架。让学生知道分析一个

区域的自然环境要从分析哪些要素入手,对自然要素的分析要注意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并能举一反三,学会描述大洲自然环境特征的方法。 教学方法上主要侧重于探究或互动学习,灵活应用课件、地图、文字资料、视频资料等教学资源,以生动、活泼的画面,使学生从视觉、听觉的感知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锻炼学生的识图用图能力、观察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形成和谐、气氛活跃的师生关系。 五、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微视频《亚洲风光集锦》(背景音乐《亚洲雄风》)、微课《季风气候》(《原来你在这里》版)、微课《北美洲气候》(《大约在冬季》版)、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 地理教材、地图册、其他学习用具。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教师:多媒体播放微视频──亚洲自然风光集锦,(亚洲之最: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死海、贝加尔湖、珠穆朗玛峰、里海等),并同时播放《亚洲雄风》背景音乐。 学生:观看微视频,感受亚洲雄伟的高原山地,源远流长的大河,广阔的草原…… 教师:同学们,这首《亚洲雄风》歌曲,满怀豪情地唱出了亚洲山河的壮丽画卷。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亚洲的自然环境,自然环境主要包括哪些要素呢? 学生回答预设:自然环境包括地形、气候、水系等。 教师:下面我们将从地形、河流、气候三个方面逐一了解亚洲的自然环境。

《内能》教学设计

章第2节教学设计

上一杯热水; 提出:热是一种能量吗? 、认识内能 1 .用机械能来帮助学生理解内 能。 2 .给出内能的定义:构成物体 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 分子势 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 能。内能的单位是焦耳(J )。 3 .以问题的形式提示学生注意 (优教提示: 请打开素材新知 小组讨论交流。得出有关 “类比”理解是物 讲解:内能“ “热”的能量的差异,本 理教学时,遇到较抽 质是分子运动情况不同。 象的概念时常用的 一种方法。是感性认 识迈向理性认识的 好方法,适合初中学 生的思维特点,也间 学生对比理解,分子虽小 接的告诉学生有意 但也具有能量。 识地培养理性思维 [观察一下]“分子”和“孩子” 是否有相似之处? 物体宏观运动而具有的能是机 械能。微观世界的分子虽小,同 样具有质量,由于分子在不停的 做热运动,同样具有动能,而分 子间的作用力,又使得它们具有 势能。 认识内能。 的方法,为咼中继续 学习更加抽象的概 念做个铺垫。 给出内能的定义至 关重要,为以后规范 的表述内能和分析 内能的变化做好铺 垫。

①请各组说出使物体温度升高 的方法,教师一一板书。 ②让学生对各组的方法进行评 价,发出质疑。 ③引导学生将方法归类。 (2)改变物体内能方法:热传递 ①让学生讨论热传递发生的条 件 。 ②提出“热量”的标准物理概 念 。 (3)改变物体内能方法:做功 ①做功:演示实验A (优教提示:请打开素材动画 演示:空气压缩引火仪 ②演示实验B 实验 用手焙、踩在脚下用力一 拉、用锤子不断敲击、反 复弯折等等。 交流、讨论,尝试归类。 初步明确物体温度升高的 方 法。 思考、讨论,并回答教师 的问 题。 注意聆听教师讲解“热 量”的概念。 观看教师演示实验A。 两个学生合作,演示实验 到质疑的问题,具备 动手实验验证的意 识 。 通过学生生活经验, 分组验证实验,教师 演示,归纳出提高温 度的一般方法。提高 了归纳能力。 B实验之所以要重 复做两次,主要是提 示学生观察要仔细, 对事物变化的观察 要到位,要关注细 节,第一次做该实验 的同学,实际充当了 教学的反例。 (优教提示:请打开素材 ) 演示:气体对外做功 实验B要让学生看,还要做。教 师要让两组同学来做这个实验, 第一次粗做,第二次细做。详细 描述实验看到的、体验到的感 受 。 3.两种方式改变内能的本质。 再次体验实验B,注意对 实验细节的观察。 学生从能量转化角度,分 析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的 本 质。 由于该实验现象比 较明显,再做一次也 能满足学生的好奇 心 。

《自然环境》教案

第六章我们所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一节自然环境 [课程标准:]1、运用地图说明亚洲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2、在地图上找出亚洲几个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读图说出几个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 [教学重点]:亚洲的位置,濒临的海洋,相邻的大洲及分界线。 [教学难点]:为什么说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教学方法]:讨论法、谈话法、读图分析法 [教学过程:] [导入] 我们知道世界共有七个大洲,哪位同学能把这七个大洲说出来?我们伟大的祖国位于其中的哪个大洲? [图片欣赏] [承转]这就是我们生活的亚洲 [板书]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一节自然环境 [讲述]同学们,当我们到上海去旅游时,我们会先在中国地图上找到上海的位置,同时我们在学习一个地区时首先要明确它的位置和范围。 [读图]6.1“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图”(图6.1) [提问]在东西半球中亚洲主要位于哪个半球?南北半球中亚洲主要位于哪个半球? [归纳]在东西半球中亚洲主要位于东半球,还有一小部分位于西半球,在南北半球中亚洲主要位于北半球,也有一小部分位于南半球。 [读图]“亚洲的范围图”(图6.2)在图上找出北美洲、大洋洲、非洲、欧洲,并完成下表大洲位于亚洲的方位与亚洲的分界线 北美洲在亚洲的_______________方___________海峡 大洋州在亚洲的_______________方 非洲在亚洲的_______________方___________运河 欧洲在亚洲的_______________方_________山脉_______河_______山脉 [说一说]请同学们在图上找出亚洲濒临的大洋,并说出它们分别在亚洲的什么方位? [归纳]太平洋位于亚洲的东面,印度洋位于亚洲的南面,北冰洋位于亚洲的北面,西面濒临地中海和黑海;欧洲位于亚洲的西面,非洲位于亚洲的西南,北美洲位于亚洲的东北,大洋洲位于亚洲的南面。 [活动]把全班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发一张纸,上面有按同一比例尺绘制的七大洲轮廓图,并标有各大洲的面积以及最南、最北的大致纬度。让学生在图中分别找出(或量出)面积最大的大洲。 [讨论]为什么说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小结]它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也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一个大洲。[板书]一、世界第一大洲 1、面积最大 2、跨纬度最大 3、东西距离最大 [承转]由于亚洲的国家较多,面积很大,为了研究方便,人们又把它分成几块区域。 [读图]“亚洲地理分区”(图6.4)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