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法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法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法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法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法

(一)护理评估

1.患儿病情、年龄、营养状态、心理状态。

2.用药目的,患儿及家长对输液的认知程度。

3.穿刺部位皮肤及血管状况。

(二)护理计划

1.护士准备:洗手、戴口罩,了解所输药液的使用方法及作用,掌握输液中常见问题的处理方法。

2.用物准备:

(1)输液器、液体及药物。

(2)治疗盘内置:碘伏消毒液及容器、棉签、弯盘、胶贴、备用头皮针等。

(3)其他物品:剃须刀、污物杯、肥皂、纱布、治疗巾、必要时备砂袋或约束带。

3.患儿准备:排尿、为其更换尿布、顺头发方向剃净局部毛发。

4.环境准备:清洁、安静,操作前半小时停止扫地及更换床单。

(三)实施要点

1.在治疗室内核对、检查药液、输液器,按医嘱加入药物,将输液器针头插入输液瓶塞内,关闭调节器。

2.携用物至患儿床旁,核对患儿,再次核对药液,将输液瓶挂于输液架上,排尽空气。3.将枕头放于床沿,使患儿横卧于床中央,必要时约束患儿。

4.如两人操作,则一人固定患儿头部,另一人穿刺。穿刺者立于患儿头端,消毒皮肤后,一手紧绷血管两端皮肤,另一手持头皮针柄,在距静脉最清晰点向后移0.3cm处将针头沿静脉向心方向平行刺入皮肤,然后将针头稍挑起,沿静脉走向徐徐刺入,见回血后推液少许,如无异常,用胶布固定。

5.调节滴速,将输液管妥善固定。

6.整理用物,记录输液时间、输液量及药物。

(四)注意事项

1.认真查对,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注意药物配伍禁忌。

2.穿刺中观察患儿的面色及一般情况。

3.合理调节输液速度。

4.正确处理输液中的各种异常情况。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操作流程

素质要求

洗手、戴口罩

备齐用物

输液前准备同“基础护理”

操作前准备

穿刺

固定

整理与记录

拔针

整理

患儿仰卧或侧卧位,头垫小枕

助手固定患儿头部、躯干及四肢

选择静脉(静脉在发迹内应用刀具

剃净局部毛发)

输液完毕取下胶布

拔针

用无菌棉球压迫

整理用物

记录输液时间、药物、输液量及滴数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方法及护理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方法及护理 儿头皮静脉输液是儿科护理中一项最基本但又最重要的基本功,儿科护士在平时的护理工作中,不但要有饱满的热情、无私的爱心和强烈的责任心,而且还要有精湛的技术、丰富的经验,善于总结工作方法,注意小儿的心理护理。 1、头皮静脉穿刺的基本方法 1.1血管选择:小儿从出生~3岁这一时期,头部皮下脂肪少,静脉清晰表浅,呈网状分布,血液可通过侧支循环回流,因此,这个时期的小儿宜选用头皮静脉穿刺。3~12岁的患儿头皮皮下脂肪增厚,头发厚密,血管不清晰,不利于头皮静脉的穿刺。从解剖位置方面讲,额正中静脉固定表浅,血管中粗,易穿刺,但输液过程容易渗漏,主要用于药物刺激性小,短时间内输液的患儿;眶上静脉表浅,清晰,输液时不易渗透漏;颞前静脉及颞静脉粗大,位置深,适用于大量输液及注射刺激性大的药物时使用。 1.2光线的强弱:光线的明亮及照射角度,直接影响穿刺的成功率。光线太强瞳孔缩小,光线太弱瞳孔增大,明亮的自然光线是最理想的光线,静脉显得清晰,操作者眼睛不易疲劳,光线不好时,我科选用2 根30W日光灯,灯管在操作者前上方,距穿刺静脉在50cm左右,以保证充分的照明条件。 1.3针头的选择:对于出生到3岁的小儿,一般选用412~512号大小的头皮针,用2~5ml注射器抽生理盐水并与头皮针连接。 1.4进针手法:进针时针头与皮肤成10~15°夹角,针头斜面向上,右手持针,左手绷紧皮肤,直接通过皮肤刺入静脉,见回血后不宜再进,直接固定。如未见回血,右手抽注射器针栓,如穿刺成功,即可回血。 1.5 针头的固定:穿刺成功后,左手拇指固定针柄,用3~4条胶布固定,头皮针小辫绕圈后用1条短胶布固定于耳廓上,头皮针小辫绕圈范围不宜过大,以免在输液过程中被牵拉或碰掉,要特别提出在穿刺前要剃掉穿刺点周围毛发,以利于胶布固定。如遇到有患儿因哭闹或应用退热药物引起头部多汗而影响胶布固定时,可用头围固定法。长35~45cm,宽2~3cm的松紧带两端连接,套入头部,固定于穿刺点所粘胶布之上,可避免因出汗胶布脱落,拔针时不粘头发。 1.6肥胖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方法:肥胖小儿头皮静脉不清晰,头皮脂肪厚,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法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法 (一)护理评估 1.患儿病情、年龄、营养状态、心理状态。 2.用药目的,患儿及家长对输液的认知程度。 3.穿刺部位皮肤及血管状况。 (二)护理计划 1.护士准备:洗手、戴口罩,了解所输药液的使用方法及作用,掌握输液中常见问题的处理方法。 2.用物准备: (1)输液器、液体及药物。 (2)治疗盘内置:碘伏消毒液及容器、棉签、弯盘、胶贴、备用头皮针等。 (3)其他物品:剃须刀、污物杯、肥皂、纱布、治疗巾、必要时备砂袋或约束带。 3.患儿准备:排尿、为其更换尿布、顺头发方向剃净局部毛发。4.环境准备:清洁、安静,操作前半小时停止扫地及更换床单。(三)实施要点 1.在治疗室内核对、检查药液、输液器,按医嘱加入药物,将输液器针头插入输液瓶塞内,关闭调节器。 2.携用物至患儿床旁,核对患儿,再次核对药液,将输液瓶挂于输液架上,排尽空气。 3.将枕头放于床沿,使患儿横卧于床中央,必要时约束患儿。 4.如两人操作,则一人固定患儿头部,另一人穿刺。穿刺者立于患儿头端,消毒皮肤后,一手紧绷血管两端皮肤,另一手持头皮针柄,在距静脉最清晰点向后移0.3cm处将针头沿静脉向心方向平行刺入皮肤,然后将针头稍挑起,沿静脉走向徐徐刺入,见回血后推液少许,如无异常,用胶布固定。 5.调节滴速,将输液管妥善固定。 6.整理用物,记录输液时间、输液量及药物。 (四)注意事项

1.认真查对,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注意药物配伍禁忌。 2.穿刺中观察患儿的面色及一般情况。 3.合理调节输液速度。 4.正确处理输液中的各种异常情况。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操作流程 素质要求 洗手、戴口罩 备齐用物 础护理” 操作前准备 穿刺 固定 整理与记录 拔针 整理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 患儿仰卧或侧卧位,头垫小枕 助手固定患儿头部、躯干及四肢 选择静脉(静脉在发迹内应用刀具剃净局部毛发) 输液完毕取下胶布 拔针 用无菌棉球压迫 整理用物 记录输液时间、药物、输液量及滴数

提高小儿静脉输液穿刺成功率的护理体会

提高小儿静脉输液穿刺成功率的护理体会 小儿静脉输液是临床上的一个重要治疗方法,由于患儿你年龄比较幼小,由此对护理工作人员的穿刺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好和新的挑战。在临床护理中,穿刺成功率直接影响着护理工作的质量,同时具备专业熟练的穿刺技术可以减少小儿的痛苦,以及在治疗过程中,要与家长做好沟通,进一步配合静脉穿刺,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1]。 标签:静脉输液;成功率;心理护理 1输液护士应具备的素质 1.1评估患儿的心理素质对于不同年龄段的患儿,我们要针对性的了解其心里变化状况以及父母的心里特点,给与最大化的支持和关心,促进护患之间的和谐关系,得到患儿父母的信任,积极的配合穿刺。 1.2熟练的穿刺技术,正确的操作技巧能提高穿刺成功率。 1.3在输液的过程中,态度要和蔼可亲,操作要温柔,增强患儿的信心,使其默切配合穿刺,同时自我约束以防头皮针的脱落,在巡查中密切注意观察头皮针周围,防止渗漏的发生。 1.4在穿刺时要沉着冷静,即使穿刺不成功,正确的面对父母的心理情绪变化,取得他们的信任和谅解,得以再次进行穿刺。 2不同年龄段小儿的心理护理 2.1婴儿由于婴儿刚接触外界环境,因此在输液过程中,必须在护士的视野中进行以防患儿的不良反应。同时婴儿阶段在母亲的怀抱是最安稳的,由此在头皮输液时可以由母亲抱立或站立的方式进行。 2.2幼儿幼儿阶段的患儿已经有了自己的简单思维能力,可以支配自己的行为和活动,由此在输液穿刺过程中,护士要取得他們的信任,让他们接受输液,并且可以利用其好奇心理的特点,实施穿刺。 2.3儿童已能进行语言交流,对简单的事物可以理解,在输液前像其讲解输液的重要性和作用,使其主动配合。 3用语言技巧从心理上提高痛阀 在与患儿沟通时我们可以利用语言技巧,从心里上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明白输液穿刺自己可以克服的恐惧心理,同时友善的态度可以促进患儿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在一定水平上我们可以分散其注意力,或者在其同意的情况下穿刺,可以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的护理体会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的护理体会 【关键词】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护理 小儿静脉输液是临床给药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抢救危重患儿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儿科护理工作中一项不可缺少的基本操作,其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医护质量、患儿康复及护患关系。本文结合近年来儿科使用一次性头皮针和静脉留置针情况,重点从护理的角度谈一些工作体会。 1 头皮静脉穿刺的基本方法 1.1 血管选择小儿从出生至3岁这一时期,头部皮下脂肪少,静脉清晰表浅,呈网状分布,血液可通过侧支循环回流,因此,这个时期的小儿宜选用头皮静脉穿刺。从解剖位置看,额正中静脉表浅,血管中粗,易穿刺,但输液过程易渗漏,主要用于药物刺激性小,短时间内输液;眶上静脉表浅、清晰,输液时不易渗透漏;颞前静脉及颞静脉粗大,位置深,适用于大量输液及注射刺激性大的药物时使用。因此静脉留置穿刺宜选用额正中静脉、颞前静脉、颞静脉和骨缝静脉。 1.2 光线的强弱和穿刺台的高度光线的明亮及照射角度,直接影响穿刺的成功率。光线太强可使瞳孔缩小,太弱的光使瞳孔增大。因此明亮的自然光其亮度是最理想的光线,静脉显得清晰,操作者眼

睛不易疲劳。所以建议选用2~3根无灯罩的30W日光灯,来保证充分的照明,而穿刺台的高度距离地面1米左右为宜。 1.3 针头的选择原则上是根据静脉大小及深浅部位而定,一般选用41 2-51 2号大小的头皮针,留置针选用22-24号;而且使用前要对针的质量进行检查:针头有无倒钩、套管有无断裂、开叉及起毛边等现象。 1.4 进针手法进针时针头与皮肤成10~45°夹角,夹角的大小应根据静脉的深浅作调整,针头斜面向上,右手持针,左手绷紧穿刺方向前后的皮肤,直接通过皮肤刺入静脉。头皮针见回血后不宜再进,直接固定;如未见回血,可轻轻挤压头皮针的连接管,如穿刺成功,即可回血。留置针穿刺,使针头斜面向上,以右手拇指和食指夹紧留置针护翼,进行穿刺,穿刺时速度宜慢,见回血后,降低角度再将穿刺针推进0.2cm,左手固定针的护翼,先将针芯退入导管0.2cm~ 0.5cm后,再将导管全程送入血管,打开调节器,拔出针心后固定。 1.5 肥胖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方法 (1)根据静脉解剖位置,在额正中静脉、颞前静脉和耳后静脉等血管的相应部位,用手指横向触摸时,可触及“沟痕"感,触摸“沟痕"时可感觉静脉的走向及深浅,穿刺时进针角度15~20°,进针速度宜慢,进入静脉会有落空感,如无回血,可轻轻挤压头皮针连接管见回血,穿刺成功。(2)小儿头颅沿额缝、冠缝、矢状缝、人字缝均有静脉走行。穿刺时摸清骨缝,进针角度45~60°,针头斜面进入皮内后,平行向前刺入,见回血,

小儿静脉输液的护理体会和穿刺技巧

小儿静脉输液的护理体会和穿刺技巧 静脉输液已成为为患者给药的重要方式,静脉穿刺在护理操作中是最基础和最常见的,而小儿静脉穿刺,尤其是头皮静脉穿刺是一项较高难度的操作技术。家长的紧张焦虑甚至吵闹往往给护士施加着压力,这时就要调节好自己的心态,排除多余的干扰,专心操作,“一针见血”的技术不仅能减轻患儿的痛苦、避免医患矛盾,更为治疗和抢救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小儿穿刺是否成功与护士的心理素质、与患儿及其家属的沟通、穿刺技巧、固定方法、家长的看护等因素有关,现我将一些静脉输液的体会总结如下。 1 心理素质 以往人们总将穿刺的成败追究在穿刺部位,静脉选择以及固定上,却忽略了护士的心理状态。面对患儿的哭闹和家长的紧张,护士要调整自己的心态,用关切的语言化解家长的不安使其配合;面对家长敌对的眼神和命令式的语气时要清除胆怯心理,鼓足勇气,沉着冷静去操作。 2 沟通技巧 首先要着装得体、举止端庄稳重,待人诚恳、自信,给患儿及家长一种信任和安全感。应站在家长的立场上,理解他们的心里需求和顾虑。面对3岁以上会说话的孩子,要用亲切的语气,甜美的笑容拉近彼此的距离,可以表扬、鼓励他们。 3 穿刺技术 3.1光线准备进行穿刺地方要宽敞明亮,自然光最好;若是阴暗的环境,使用的灯光既要明亮又要柔和,灯管高度要适宜,既不伤眼睛又不堵影,便于操作。 3.2针头大小的选择原则上,要根据患儿的年龄及静脉血管粗细和深度而定。一般多选择5号半针头,如果是小婴儿或者脱水患儿可用5号或4号半的,并查看针头是否尖直、是否通畅、斜面是否合适。 3.3静脉的选择小儿从出生至3岁这一时期,头部皮下脂肪少,具有血管丰富,互相沟通,交错成网,静脉表浅等特点,而且易于固定,方便小儿肢体活动。故这个时期的小儿宜选用头皮静脉穿刺。一般首选额正中静脉、额浅静脉和颞浅静脉,耳后静脉、颅骨缝隙间静脉次之。3~12岁的患儿头皮皮下脂肪增厚,头发厚密,血管不清楚,不利于头皮静脉的穿刺。宜选择四肢静脉,一般选用手背静脉、足背静脉、肘窝静脉、踝静脉等。对慢性疾病患儿宜由远心端选用,抢救患儿和静脉推药时宜选用肘静脉和大隐静脉。 当患儿的血管不明显,可用酒精消毒以扩张血管,如仍然看不清时,这就要用到课本上的解剖知识,要清楚头部及四肢常见的血管分布位置,再用指尖顺静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

小儿头皮静脉一次穿刺成功技巧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在儿科护理工作中应用非常广泛,是最基本的治疗手段之一,因此,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是每个儿科护士必须熟练掌握的基本功。笔者结合十多年的临床经验,不断地研究、探索,现将小儿静脉一次穿刺成功的技巧介绍如下. 2.1 小儿头皮静脉特点小儿头皮静脉丰富浅显易见,血管呈网状分布,血液可通过侧支回流故顺行和逆行进针均不影响回流。额正中静脉粗、直、不滑动、易固定,一般为首选;额浅静脉及颞浅静脉浅、直,暴露明显、不滑动,因血管较细,穿刺技术难度大;耳后静脉稍粗,但皮下脂肪厚,不易掌握进针深浅度,且不好护理;颅骨缝间静脉较粗、直,但易滑动。 2.2 头皮针选择以4.5号头皮针为宜,因4.5号头皮针的针尖斜面较小,穿刺成功后根据血管的走向、曲直针头可随意选择送入血管的深浅,不会造成送针过浅而有一半针尖斜面在血管外引起液体外渗,如头皮血管较粗或特殊治疗需要,亦可用5.5号头皮针或静脉留置针。 2.3 血管的选择区别头皮静脉和动脉(手指触摸有搏动感),选择合适的静脉,辨别粗细、深浅、活动度及走向。一般选择粗、直、易固定的额正中静脉为首选,其次为额浅静脉和颞浅静脉,亦可选择耳后静脉、眶上静脉、颅骨缝间静脉等。 2.4 皮肤准备毛发影响胶布的粘贴,导致固定失败,应递除进针部位周围约3 cm处皮肤的毛发,避开受损、感染、囟门和骨隆突处皮肤。 2.5 执针手法传统的手法用右手拇指和示指执针柄上、下面,进皮肤后改为执针柄的前、后面刺入血管。此手法的缺点:手掌心朝上,手的灵活性欠佳,不好掌握进针的力度和速度,造成速度过快或过慢现象,过快穿破血管,

过慢不能顺利的进入皮下,且进入皮下后变换执针手法容易视线分散以及针柄摆动,造成针尖失准,导致穿刺失败。现我院采用的手法:右手拇指和示指执针柄的前、后面,指尖顶到针柄的根部(手不可触及针梗)稳妥执针。此执针手法的优点:手背朝上,手比较灵活,且进入皮下后不用变换手法一气呵成。对于肥胖.发热.脱水的患儿,如果在头皮针前约5cm处反折输液管,利用互压穿刺,会更容易见会血的. 2.6 穿刺要领常规消毒皮肤,小儿头皮静脉宜采用直刺法,针尖斜面朝上通过皮肤直接刺入静脉。进针角度以前额正中静脉、额浅静脉、颞浅静脉为5°~15°,头顶静脉、颅骨缝间静脉、耳后静脉、眶上静脉为15°~30°。掌握穿刺过程中的力度和速度得当,进入皮肤时用力稍大、速度要快,切忌针尖斜面在表皮与真皮之间停留,引起疼痛剧烈及进针不畅,进入皮下后放平针头,针头与血管平行,用力轻稳、速度宜慢(否则易穿破血管),直刺入血管,见回血后,根据血管的曲直走向再平行血管送针少许。若患儿重度脱水,头皮血管较瘪,回血较慢或不回血时,可于进血管后捏一下头皮针导管即可见回血或穿刺前用5 ml的注射器抽吸少量的生理盐水连接头皮针进行穿刺,进血管后抽吸有回血,打开输液器调节开关局部无肿胀即可固定。 2.7 针头固定稳妥贴好第一根胶布是关键,穿刺成功后用左手示指固定针柄于小儿头皮上,左手拇指置(垫)于接近针柄的塑料管的下方,可随意调整针体与皮肤成一适宜的角度,保持针体与血管平行,防止针尖翘起。右手打开输液器开关,观察输液通畅后,用第一块胶布将针柄粘贴牢固,如针柄悬空可在针柄下垫一个干棉签头部,用第二根带有棉纱的输液贴宽胶布贴在针体并遮针眼。用第三根胶布从靠近针柄的头皮针塑料管下面穿过并向上、向前交叉固定。把头皮针的塑料管向上自然弯曲成一小圆形后用第四根胶布固定。第五

婴幼儿静脉输液穿刺部位的选择与固定技巧

婴幼儿静脉输液穿刺部位的选择与固定技巧 1 静脉输液穿刺部位的选择 1.1 5个月以下婴幼儿静脉输液穿刺部位的选择:5个月以下的婴幼儿手的运动发育还没有完全形成,他们不会自主抓握物体,如果没有疼痛刺激,他们对输液不会产生心理上的负担,往往只要能够穿刺成功,输液都能顺利完成。在穿刺部位的选择上,头皮静脉、手背静脉及桡静脉、足背静脉及大隐静脉都可以。但在寒冷的冬季,为了防止输液时间过长导致小儿寒冷不适,最好不要选择足背静脉及大隐静脉。 1.2 5~14个月婴幼儿静脉输液穿刺部位的选择:5个月以上婴幼儿手的运动发育已经比较充分,会自己抓握物体,并且手的灵活性越来越好。到12~14个月时下肢运动也比较充分,可以独立或在家长牵手的情况下行走,但理解能力还是有限的,对穿刺引起的疼痛,限制活动引起的不适,使其往往不能配合治疗,常不停地握拳、松拳、甩动上臂,企图使用一切手段将输液针取下,在这个年龄段的婴幼儿,手不能作为首选穿刺部位。由于头皮没有关节活动,且头皮静脉处皮下脂肪薄,静脉均较表浅清晰,穿刺成功率高,并易固定,也不影响患儿头部及四肢的活动。故在这个年龄段首选穿刺部位为头,其次是脚。 1.3 14个月以上幼儿静脉输液穿刺部位的选择:14个月以上的幼儿,能独立行走,智力发育比较充分,对语言的理解能力明显提高。意志逐渐发展,是自觉的、有目的地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困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对静脉穿刺引起的疼痛有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在护士亲切友好的鼓励语言支持下,往往能很好地配合治疗,在这个年龄段的幼儿,首选手背静脉及桡静脉为穿刺部位。 2 静脉穿刺固定技巧 2.1 头皮静脉固定 2.1.1 用物准备:医用滴注敷贴(60COγ射线灭菌)1块、医用胶布(长4~5 cm)3条。 2.1.2 方法:(1)患儿放治疗台上,头部放在小枕头上,头皮静脉穿刺部位毛发剃尽。(2)根据穿刺部位选择体位:穿刺部位为正中静脉,患儿取仰卧位;穿刺部位为颞静脉或耳后静脉,患儿取侧卧位。(3)家长固定患儿的头及双上肢,

临床护理工作中静脉输液的技巧

【关键词】静脉输液;技巧 【中图分类号】R931.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5-0210-01 静脉输液是临床护士必须掌握的常规护理技术操作,如果使用得当不仅能有效减轻病患的疼痛感,还能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医患纠纷。本人在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实践中,总结了几点技巧。 1配制液体 配制液体时,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和“三查八对”制度,防止发生输液反应。 2排气 在静脉输液中,如何才能达到快速排气的目的呢?排气时所需方法如下:把莫菲氏滴管下段输液管在手中盘好顺提往上举,使莫菲氏滴管倒转向上打开输液管调节器,观察液体流入莫菲氏滴管至1/3处时关紧调节器,随即放下手中输液管,待莫菲氏滴管下少量空气自动逸上莫菲氏滴管里的液面后,再打开调节器使液体成滴状流下而不能成线状,因成线状压力大,可将莫菲氏滴管上部气体压入下段管而形成较多气泡;当药液从针头流出时,可将调节器向上推至莫菲氏滴管下关紧,达到排气目的。 3选择血管 3.1老年人――手足背静脉输液法年老体弱及患多种慢性病患者手足静脉较细小表浅、皮下脂肪少、弹性差、血管缺少组织支持活动度较大,穿刺困难。因此,穿刺前要仔细了解血管特点或生理异常,必须注意,要使其充分暴露,看清走行摸清深浅和粗细。根据手足末梢神经对疼痛刺激较敏感特点,进针应采用快、稳、准及宁浅勿深法逐渐进针,避免因疼痛引起血管收缩而降低穿刺成功率。进针前比一下针体与血管长度以决定进针长短;穿刺时患者不用握拳,采用自然放松法,自然放松法明显优于握拳法,具有进针快、回血快、一针见血率高的优点,明显减轻进针疼痛感。静脉输液中应用自己的左手握患者的手或足,以拇指绷紧皮肤固定血管下端以减少血管滑动,如部位难以穿刺成功者,可选择手足背下1/2至指处的血管进行逆行穿刺[1]。 3.2小儿头皮――静脉逆行输液法通常小儿头皮静脉输液多采用向心端逆行静脉穿刺,但长期输液患儿因血管破坏较多,短时间不能恢复,如再用穿刺过的血管输液,因局部血容量增加,血管内压力增大,液体可通过原针眼向组织间隙渗透造成局部肿胀,有些药物如渗到皮下可导致组织坏死,给患儿带来不应有的痛苦。因小儿头皮静脉呈网状分流且无静脉瓣,逆行输液速度不会减慢。 4静脉穿刺进针的角度 静脉穿刺传统的进针角度为15°~30°,经过临床实践发现增大针头与皮肤之间的进针角度更易穿刺,且由于角度大,通过真皮层的时间减少,可减轻进针引起的疼痛或达到无痛。刘素芬[2]等也通过力学分析和实践证明以45°或接近45°角进针容易且省力,不会出现皮肤随进针方向向前推移及刺破血管下壁现象。 5控制滴速 输液过程中的滴速可由不同原因自行发生变化,根据临床实践发现有以下原因:(1)由于开始穿刺时针头斜面与血管壁相贴,当时滴速不快,输液中因患者体位变化使针头斜面离开血管壁,结果自行变快。(2)目前使用一次性输液器,常出现滴速调节器失控。一般根据药物理化性质和治疗要求调节滴速,输入对血管刺激较强药物应适当减慢滴速,以保持滴速即适合治疗要求又尽量减少药物刺激对血管的损害,使患者在不影响治疗的情况下和相对舒适感受中输液。绝大多数患者输液时希望尽快滴完,特别是临近吃饭或需大小便时其心情更迫切,此时患者常自行或请求工作人员将滴速调快,为避免发生意外,工作人员需向患者及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注射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项 目评分细则分值扣分标准扣分 原因 得分 素质要求5% 1.仪表大方,举止端庄,轻盈矫健 2.服装鞋帽整洁,头发、着装符合要求 3 2 目的5% 1.补充液体、营养,维持体内电解质平衡。 2.使药物快速进入体内。 3 2 叙述不全面 酌情扣分 实 施要 点80% 评 估 10% 1.自我介绍,说明输液目的,询问药物过敏史。 2.评估患儿全身情况:目前病情,治疗,进奶时 间与量,有无溢奶习惯等。 3.局部情况:局部皮肤、静脉血管。 4.心理状态:有无恐惧等。 5.健康知识:家属对疾病及输液认识程度;查 看患儿大小便,必要时换尿片。 6.环境评估:床单位整洁,室内光线充足。 2 2 2 1 2 1 未评估不得 分,评估不全 面酌情扣分 操 作 前 准 备 10% 一、治疗车上层: 1.输液器、已配好的药液、处置卡片。 2.治疗盘、安尔碘、无菌棉签、胶布、头皮针 (4 2 1~5 2 1号)、方盘(铺无菌巾,内放已吸好 生理盐水5ml的注射器)。 3.一次性备皮刀、污物杯、肥皂、纱布、治疗巾, 必要时备砂袋或约束带。 4.手消毒液,剪刀。 二、治疗车下层: 医用垃圾桶、生活垃圾桶、锐器盒。 2 3 3 1 1 一项不合格 扣1分 少备一项扣 1分 物品定位不 合理扣1分 操 作 流 程 60% 一、操作前: 1、携用物至床旁呼唤患儿姓名。核对医嘱或处 置卡片、床头卡,患儿腕带。 2、(1)与患儿及家属沟通取得合作; (2)协助采取适当体位(枕头靠近床沿,患 儿侧卧或平卧于床中央;必要时全身约束法约束 患儿); (3)调整点滴架。 3、打开治疗车下层各个桶盖。 4、按六步洗手法洗手,戴口罩。 5、(1)操作前查对; (2)挂输液瓶,一次排气成功,不浪费药物 (药液至乳头处距离针头约5cm)。 二、操作中: 3 2 4 2 1 2 2 4 每项未做不 得分,做得不 全面酌情扣 分。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注射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注射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项 目评分细则分值扣分标准扣分得分 原因素质 1.仪表大方,举止端庄,轻盈矫健 3 要求 2.服装鞋帽整洁,头发、着装符合要求 2 5% 目的 1.补充液体、营养,维持体内电解质平衡。 3 叙述不全面 5% 2.使药物快速进入体内。 2 酌情扣分 1.自我介绍,说明输液目的,询问药物过敏史。 2 2.评估患儿全身情况:目前病情,治疗,进奶时间与量,有无溢奶习惯等。 2 评未评估不得 3.局部情况:局部皮肤、静脉血管。 2 估分,评估不全 4.心理状态:有无恐惧等。 1 10% 面酌情扣分 5.健康知识:家属对疾病及输液认识程度;查 看患儿大小便,必要时换尿片。 2 6.环境评估:床单位整洁,室内光线充足。 1 一、治疗车上层: 1.输液器、已配好的药液、处置卡片。 2 实 2.治疗盘、安尔碘、无菌棉签、胶布、头皮针 11操一项不合格(4,5号)、方盘(铺无菌巾,内放已吸好施 22作扣1分 前生理盐水5ml的注射器)。 3 少备一项扣要准 3.一次性备皮刀、污物杯、肥皂、纱布、治疗巾, 1分

备必要时备砂袋或约束带。 3 物品定位不点 4.手消毒液,剪刀。 1 合理扣1分 10% 80% 二、治疗车下层: 医用垃圾桶、生活垃圾桶、锐器盒。 1 一、操作前: 1、携用物至床旁呼唤患儿姓名。核对医嘱或处置卡片、床头卡,患儿腕带。 3 2、(1)与患儿及家属沟通取得合作; 2 (2)协助采取适当体位(枕头靠近床沿,患操儿侧卧或平卧于床中央;必要时全身约束法约束作患儿); 4 流 (3)调整点滴架。 2 每项未做不程 3、打开治疗车下层各个桶盖。 1 得分,做得不60% 4、按六步洗手法洗手,戴口罩。 2 全面酌情扣 5、(1)操作前查对; 2 分。 (2)挂输液瓶,一次排气成功,不浪费药物 (药液至乳头处距离针头约 5cm)。 4 二、操作中: 1、(1)选择头皮静脉方法正确(动静脉判断)、并尊重家属意愿; 2 (2)如所选静脉在发际内,垫治疗巾后消毒;1 (3)顺头发方向剃去周围毛发,以纱布擦净局部皮肤。 3 2、(1)更换治疗巾; 1 (2)消毒皮肤(直径不小于5cm、方法正确); 1 (3)准备胶布; 1 (4)以注射器接头皮针,驱除针内气体。 1 3、操作中查对。 2 4、穿刺: (1)操作者左手拇指、食指分别固定绷紧静脉两端皮肤; 2 (2)右手持针在距离静脉最清晰点向后移 0.3cm左右处成15—30?角刺入皮肤; 4 (3)将针头稍稍挑起,沿静脉走行方向平行、徐徐刺入; 2 (4)见回血后推液少许; 2 (5)如无异常,右手固定针柄,左手用胶布固定(第一条固定针柄,第二条固定针头,第三条蝶形固定针柄,第四条蝶形固定头皮针)。 4 5、(1)取下注射器,将头皮针与输液器相连接 (防止气体进入); 2 (2)调节滴速; 1 (3)将输液管弯绕于患儿头上适当位置,胶布固定。 1 三、操作后: 1、操作后查对。 2 2、整理患儿衣被,协助取安全、相对舒适体位; 无陪护下视情况应用约束带。 2 3、整理用物,盖桶

如何提高小儿静脉输液穿刺成功率

如何提高小儿静脉输液穿刺成功率 静脉穿刺是临床护理中的常用技术,穿刺的成功率是衡量一个护士业务水平高低的一个 标准。儿童患者是社会的特殊群体,在我国静脉输液患者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如何提高儿 童患者穿刺的成功率,是儿科护士需要练习和掌握的基本护理操作技术,过硬的穿刺技术, 不仅可以为抢救病人赢得时间,而且能减轻病人的痛苦,还能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如何提 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本文从心理因素开始分析,结合不同疾病静脉血管特点,对穿刺部位,进针技巧等进行了总结。 首先,护士要具有良好心理素质,在面对患儿的吵闹时必须保持沉着、稳定的心理状态 及较强的情绪控制能力。有资料报道干扰因素越大,越能影响护士的情绪,静脉穿刺成功率 也呈下降趋势,所以护士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在穿刺时保持稳定的情绪和良好的心理 状态,以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 具有良好沟通技巧,做到操作前要与患者家属进行有效沟通,要与年长儿进行有效沟通,告诉他穿刺的步骤,要适度的夸奖患儿,以取得患儿及家属配合。 其次是掌握娴熟的操作技术,尽量做到一针见血。血管选择:2岁以下儿童多不配合, 常选用头皮静脉,3岁以上常选用四脚远端静脉,如手背、脚背1/2或2/3的大中浅静脉, 手背、脚背下1/2处的血管表浅易见,但因弯曲且靠近指(趾)掌(跖)关节不易固定。进 针角度15-30°为宜,进针速度宜慢,直刺血管,见回血降低穿刺角度,将留置针沿血管前行 1-2mm送管,将针芯退出,再将套管完全送入血管内。头皮穿刺进针角度10°,皮下短矩离 潜行进入血管,备皮后平行穿刺。 头皮穿刺制动部位:穿刺时助手要固定好患儿的头部、肩部、家长要压住患儿的双手及 双下肢。四肢穿刺制动部位:四肢穿刺时要固定好肢体,不能晃动。 对于血管条件差,肥胖婴幼儿可选择大隐静脉,学会可触及血管解剖定位,体会关节部 血管滑动感,小儿以内踝尖端外侧边缘进针,直刺血管,见回血后在进1-2厘米。 腹泻、脱水患儿:水份丢失较多,循环血量减少,血管塌陷,保证流速前提下,选择最 小型号穿刺工具,减少留置针导管对周围血液动力学变化的影响不增加植入后并发症。 胆道疾病患儿:由于长期食欲差,营养低下,导致血管硬化,血管细,脆性大弹性差, 加之反复输液血管受到严重损害,易穿破及外渗,应该选择相对粗,直,富有弹性的血管, 在不影响输液速度的前提下,尽量选择短,细的静脉留置针,并由经验丰富护士穿刺。 心脏疾病患儿:患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穿刺时动作迅速,一般选择外周静脉穿刺。 静脉穿刺小技巧:①穿刺前对局部热敷,或将手背均匀涂擦95%酒精,50%的硫酸镁或2%的山莨菪碱拟输液的部位3分钟后,再小毛巾湿热拟输液输液部位,可使表浅小静脉迅速充盈。②静脉输液传统手法是嘱患者握拳,但目前研究资料以为,握拳不利于穿刺,而且一旦 松拳,血管回缩,易致针头滑出血管外,因此主张静脉穿刺时,操作者左手握住患者穿刺手 的手指,使患者手背皮肤,上下左右四个方向被动牵拉绷紧,这样克服了患者握拳时,指掌 关节高于手背皮肤,妨碍穿刺进针角度的缺点,易于穿刺成功。③正确采用静脉穿刺易回血法:血管充盈,弹性较好时采用高调法,按常规操作,排气后将调节器置于距离针头至少 30cm,而以60cm为最佳再行穿刺。高调低瓶法除前述方法外加用降低输液架高度,将输液 瓶置于低位的办法也能加快回血速度,提高穿刺成功率。 要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水平,护士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勤学苦练,不断总结经验,掌握不同患儿的血管特性,才能提高穿刺成功率。

小儿头皮静脉要点讲课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要点

小儿静脉输液是临床给药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抢救危重患儿的重要手段,是护理工作中不可缺的基本操作。其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医护质量、患儿康复及护患关系。由于幼儿头皮血管较丰富,成网状分布,浅表易见,且静脉窦较少,头皮静脉易于固定。如果患儿体位舒适,既不影响患儿肢体活动和保暖,也不影响诊疗和护理,因此,一般3岁以下患儿都采用小儿头皮静脉输液。 一、人体头面部知识: 头缝定位:结合祖国传统医学与现代解剖学知识,“头缝”具有特殊的定位价值,包括冠状缝、矢状缝、人字缝; 1、头部表面标志:冠状缝:为额、顶两骨邻接处的骨缝; 矢状缝:为左右顶骨在头部正中相交的骨缝; 2、面部表面标志: 额结节:为颧骨最突出处距眉弓上方约5cm处,左右各一,两者连线的中点为额中点; 颧弓:有颧骨的颧突和颧骨的颧点组成,位于面颊部的正中,呈向上凸的横行弧形隆起; 3、头颅部血管: 滑车上静脉:走行于额中部正中线两侧,由冠状缝附近小静脉汇集而成下行 注入内眦静脉; 眶上静脉:起自于颞浅静脉,沿颧弓上缘行至眶区,由额结节附近小静脉汇集而成,斜向下注入内眦静脉; 颞浅静脉:与下颌处起自颈外静脉,由额顶部、额顶部附近的小静脉汇集而成注入下颌后静脉; 耳后静脉:起自颈外静脉,由耳郭后外侧及后上方附近小静脉汇集而成,汇入颈外静脉。 4、从解剖学上看,小儿的头皮静脉有深静脉和浅静脉两类。深静脉位于皮肤的深面,看不见,但它多随同名动脉伴行,浅静脉位于皮下,可以透过皮肤看到,在静脉与静脉之间都有十分丰富的吻合支,形成静脉网和交通支。

额静脉:额静脉位于冠状缝处,在额骨正中和冠状缝处用手触摸皮肤时有“沟痕”感。此静脉粗而直,穿刺成功率高。 眶上静脉:眶上静脉在额结节的表面向内毗方向用手纵向触摸有“沟痕”感。此静脉细而直。 颞浅静脉:颞浅静脉在颧弓根后上方向上触摸有“沟痕”感。此处皮肤较松弛,而且正处在颞窝处,穿刺时应注意绷紧皮肤。 耳后静脉:耳后静脉在耳廓后方用手触摸有“沟痕”感,它与同名动脉伴行。由于小儿动脉血管比较表浅,因此,工作中一定要判断准确再行穿刺,以免刺错血管头皮静脉不但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网,还有粗大的耳后静脉、枕后静脉、顶骨结节处颞静脉、颞部两侧的颞浅静脉,这两条静脉直而细长,容易固定,是长期输液的理想部位。前额正中的前额静脉,血管粗而短,是快速静脉用药理想的穿刺部位,但长时间地输液容易渗出。 5、从生理特点上看,现在绝大部分的儿童营养状况是非常良好的。因此,肥胖小儿特别多,四肢细小的表浅静脉均被厚厚地皮下脂肪所掩盖。由于患儿肢体短小、肥胖,可供静脉穿刺的仅有上肢的头静脉、贵要静脉,下肢的大隐静脉等几条主要的大血管。小儿的特点是好动,而且手脚乱动,不能像成人那样配合治疗。因此,小儿在四肢进行静脉输液,不但穿刺困难、不易固定,而且难保静脉用药的畅通。小儿的头皮静脉表浅,毛细血管丰富,头部易固定,不影响患儿的活动,在天气寒冷的时候利于保暖,便于进行治疗和护理。因此,头皮静脉是小儿主要的穿刺部位。 二、头皮针穿刺技巧 1、头皮针选择以4.5号头皮针为宜,因4.5号头皮针的针尖斜面较小,穿刺成功后根据血管的走向、曲直针头可随意选择送入血管的深浅,不会造成送针过浅而有一半针尖斜面在血管外引起液体外渗,如头皮血管较粗或特殊治疗需要,亦可用5.5号头皮针或静脉留置针,用2-5毫升注射器抽生理盐水并与头皮针连接。 2、光线的强弱光线的明亮及照射角度直接影响穿刺的成功率。光线太强瞳孔缩小,光线太弱瞳孔增大,明亮的自然光线是最理想的光线,静脉显得清晰,操作者眼睛不易疲劳。灯管在操作者前上方,距穿刺静脉50cm左右,以保证充分的照明条件。 3、血管的选择额正中静脉固定表浅,血管中粗,易穿刺,但输液过程容易渗漏,主要用于药物刺激性小、短时间内输液的患儿;眶上静脉表浅,清晰,输液时不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系统护理技巧

2012年第13期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0979(2012)13-0165-02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系统护理技巧 吴月玲* 摘 要:目的:探讨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系统护理技巧,提高护理水平以提供更好更满意的服务。方法:选取2011年2月到2012年2月期间在 我院进行头皮静脉输液小儿共896例为分析对象, 按入院时间将其分成实验护理组(486例)和常规对照组(410例),对两组输液质量、故障及满意度分析。结果:实验护理组输液治疗优于常规对照组,且故障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对照组,满意情况实验护理组也比常规对照组好。结论: 加强基础护理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对保证患者安全有重要意义。关键词:静脉滴注;输液故障;系统护理技巧;护理措施;护理水平 *贵州省黔东南黎平县人民医院(573000) 2012年5月6日收稿 输液(IV fluid)又名打点滴或者挂水,也有人称其为打吊针,是指由静脉滴注向病人体内输入大剂量(单次大于100ml)注射液的治疗方法。在儿科,输液是最常见的治疗方法,因此也是儿科最重要的护理内容之一,杜绝输液故障对确保小儿安全有重要意义。本文以2011年2月到2012年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头皮静脉输液的小儿共896例为分析对象,探讨系统护理技巧以提高护理水平。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及来源:2011年2月到2012年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头皮静脉输液的小儿共896例,其中男小儿455例,女小儿441例;新生儿37例,30d ~180d 小儿179例,大于6个月的小儿680例。 1.2分组办法:将2011年2月~2011年8月期间收治410例作为常规对照组,2011年8月~2012年2月收治486例作为实验护理组。 1.3护理方法:常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办法护理,实验护理组采用系统护理办法进行护理,对小儿各项资料指标进行详细记录,并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1.4分析指标:输液的畅通程度;针头情况;输液故障发生率;问卷调查(小儿亲属或监护人填写)对输液的满意度。 1.5问卷调查情况:共印刷关于输液满意度调查问卷1000份,发放896份,收回896份,有效率100%。 1.6统计学应用:采用统计学统计软件SPSS13.0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采用%检验。2 系统护理护理技巧 2.1交流技巧:交流对象包括小儿和小儿家长,护理人员从表情、态度和语言(一般语言与肢体语言结合)全方位进行交流。这样的交流不但可使小儿及其监护人相信医护人员,主观配合输液工作,还有利于增加小儿对医护人员的亲近感,从而消除紧张恐惧心理,让家长或监护人员放心。与其它护理相同,对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护理的心理护理是相当重要,对让小儿保持良好的心态有重要作用,不可忽视。 2.2头皮静脉的选择:准确选择动脉和静脉,血管的选择要求直以利于固定。2岁以下的小儿额静脉为输液的首选静脉[1],选择时要避免在骨隆突处和血管弯处。 2.3穿刺技巧:穿刺通常选用指压法,尽可能避免拍打法,指压法 在一定程度上可减少小儿的恐惧心理,令外,对肥胖、水肿、脱水、危重衰竭、缺氧青紫小儿及新生儿应让由经验丰富的护士操作。2.4固定技巧:头皮静脉固定是影响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穿刺成功后须及时在针柄下方垫一无菌棉球(防止固定针柄针头上翘穿破血管),选用V 型胶布固定针柄,U 型胶布逆时针方向环绕软管固定于针柄上[2]。2.5宣传教育小儿头皮静脉输液受到输液速度限制,输液时间较长,家长或监护人的配合是输液顺利完成的前提条件,因而宣传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不可小视。在宣传教育中要注意宣教方法,杜绝教训式的宣教方式,宣教人员语言应科学,语气须和蔼,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误会。宣教内容应包括如何保持患儿良好的情绪和心理状态、患儿哭闹走动时的安全措施、保持输液速度技巧等[3]。2.6密切观察小儿输液过程中须加强巡视,可采取随时观察与定时巡视相结合巡查办法,若发现异常情况及时科学处理,严防输液故障发生。3 结 果 3.1不组资料中实验护理组和常规对照组小儿输液故障可满意度情况见表1。 表1 本组小儿输液故障可满意度情况统计分析 注: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 值小于0.01)。 3.2本组资料中, 输液故障的发生率常规对照组为41.96%,实验护理组为5.89%;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得出对输液护理满意率常规护理组为66.96%, 实验护理组为97.12%。分析可知,小儿通过对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系统护理能有效降低了输液过程中故障的发生。4 讨 论 4.1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护理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研究价值,常规护理通常情况下比较重于研究如何提高穿刺的成功率,但却没对穿刺成功后该如何保证输液通畅、如何有效防止输液故障进行充分的研究,导致输液故障频频发生,对病人的安全和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一旦发生输液故障,就必须重复穿刺,这不但增加了小儿痛苦和医务工作量,还可能造成小儿的恐惧心理,应尽可 能的避免输液故障发生。 4.2在对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护理护理技巧中,心理护理尤为重要,一定程度上说,对进行头皮静脉输液小儿的心理护理的重要 分组 小儿数 滴入不畅针头受阻针头刺破抓曳掉故障发生率n 满意情率% n %n %n % n % 常规对照组48621 2.3415 1.67677.48738.1541.9666.96实验护理组410 70.7840.4511 1.2350.56 5.8997.12 165

2021年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注射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技术操作流程及评 分标准 欧阳光 明(2021. 03.07)项 目评分细则分值扣分标准扣分 原因 得分 素质要求5% 1.仪表大方,举止端庄,轻盈矫健 2.服装鞋帽整洁,头发、着装符合要求 3 2 目的5%1.补充液体、营养,维持体内电解质平衡。 2.使药物快速进入体内。 3 2 叙述不全面 酌情扣分 实施要点80%评 估 10% 1.自我介绍,说明输液目的,询问药物过敏 史。 2.评估患儿全身情况:目前病情,治疗,进奶 时间与量,有无溢奶习惯等。 3.局部情况:局部皮肤、静脉血管。 4.心理状态:有无恐惧等。 5.健康知识:家属对疾病及输液认识程度;查 看患儿大小便,必要时换尿片。 6.环境评估:床单位整洁,室内光线充足。 2 2 2 1 2 1 未评估不得 分,评估不 全面酌情扣 分 操 作 前 准 备 10% 一、治疗车上层: 1.输液器、已配好的药液、处置卡片。 2.治疗盘、安尔碘、无菌棉签、胶布、头皮针 号)、方盘(铺无菌巾,内放已吸 5 ~ 4 ( 好生理盐水5ml的注射器)。 3.一次性备皮刀、污物杯、肥皂、纱布、治疗 巾,必要时备砂袋或约束带。 4.手消毒液,剪刀。 二、治疗车下层: 医用垃圾桶、生活垃圾桶、锐器盒。 2 3 3 1 1 一项不合格 扣1分 少备一项扣 1分 物品定位不 合理扣1分 操 作 流 程 60% 一、操作前: 1、携用物至床旁呼唤患儿姓名。核对医嘱或处 置卡片、床头卡,患儿腕带。 2、(1)与患儿及家属沟通取得合作; (2)协助采取适当体位(枕头靠近床沿,患 儿侧卧或平卧于床中央;必要时全身约束法约 束患儿); (3)调整点滴架。 3、打开治疗车下层各个桶盖。 3 2 4 2 1 2 2 4 2 1 每项未做不 得分,做得 不全面酌情 扣分。

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及技巧

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及技巧 摘要:探索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及技巧,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患儿因反复穿刺造成的痛苦及恐惧,减轻家长因担心穿刺困难而产生的焦虑,提高治疗和抢救的效率,提升家长对护理操作技术的满意度,提高工作效率。 关键词: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技巧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医疗护理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小儿静脉输液是临床给药的重要途径之一,是临床治疗、抢救最常用的技术操作[1]。由于婴幼儿血管细,加之其家长对操作要求高,操作过程中患儿不合作,易出现穿刺失败,很容易引起家长的不满,既影响护士情绪,也影响医院声誉[2]。静脉留置针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因能高效率保持静脉通畅,减少反复穿刺的痛苦,得到了患儿家属和护理工作者的青眯。但因小儿好动,不配合,血管细,弯曲等多方面原因,其成功率较成人低[3]。自2007年以来,我院总结了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和留置方法,提高了穿刺成功率,得到了家长的好评,现将方法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入住我院需静脉输液治疗的患儿:共48例,年龄3个月~4岁。

1.2材料选用江西洪达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24G静脉留置针,3M透明敷贴,一次性注射器,可来福接头等。 1.3方法 1.3.1准备工作备齐用物后输液管头皮针直接穿刺于留置针“Y”型管一端的肝素冒上,排出留置针导管内空气,拧紧另一端肝素帽,以防松动脱落。 1.3.2选择血管选择较粗、直、清晰且富有弹性,易于固定的头皮或手、足静脉,可选择额正中静脉、耳后静脉,颞浅静脉、上肢前臂桡静脉、前臂尺静脉,下肢内踝静脉、足背静脉等,避开静脉瓣及关节,皮肤不完整处的静脉。如果四肢末梢凉,循环差,看不清也摸不到血管可采用保暖或热敷的方法使血管充盈、扩张,然后再穿刺,这样穿刺成功率较大。 1.3.3穿刺方法及技巧护士热情接待患儿,哄逗,抚摸,关爱患儿,向家长讲解静脉输液的相关知识,消除患儿的恐惧及陌生感,使患儿尽量配合操作。选择头皮静脉:剃净毛发,应用碘酒严格消毒,消毒范围要大于穿刺点5cm,由内向外擦拭。为了避免静脉炎的发生,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助手护士固定患儿体位,教会家长协助方法。穿刺前再次排气,轻轻转动针芯转柄部,使针芯针尖部斜面向上,左手绷紧穿刺点皮肤,右手持紧蝶翼,沿血管走向缓缓刺入,见回血后,再平行进针2~3cm,助手一手固定患儿头部,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针固定垫的临床应用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针固定垫的临床应用 发表时间:2015-11-12T16:13:21.170Z 来源:《中西医结合护理》2015年4月第4期供稿作者:郁红霞崔秋霞陈小燕 [导读]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是小儿静脉输液治疗中最常用、最有效且能快速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 郁红霞崔秋霞陈小燕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江苏南通 226001 【中图分类号】R27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5)-04-071-01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是小儿静脉输液治疗中最常用、最有效且能快速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1],通常选择的静脉有处于额部正中的额静脉和两侧颞部的颞浅静脉[2]。由于小儿头颅呈球形,穿刺针进人血管以后,其针柄往往与头皮皮肤之间形成一个夹角,使穿刺针不能有效固定,固定太紧,前部针尖斜面贴紧血管壁,影响输液通畅,固定太松,穿刺针容易从血管滑脱,加之小儿活泼多动,自我控制能力差,穿刺针固定不牢固极易造成输液不畅、脱针等异常情况,频繁的重复穿刺给患儿带来痛苦,严重影响了患者满意度和护患关系。201 1年我科发明新型小儿头皮静脉输液针固定垫,并应用于临床,观察输液不畅、脱针需重复穿刺等发生率,取得较好的效果。 1 一般资料 1.1 采用方便取样的方法,选择我院儿科输液室需进行头皮静脉输液患儿100例,男53例,女47例,年龄2~18个月。其中上呼吸道感染72例,肺炎15例,腹泻13例。将100例患儿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年龄、性别、血管条件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1.2 新型小儿头皮静脉输液针固定垫的结构:(1)用海绵制作成一个截面为30度的直角三角形的柱体,柱体的一条直角边长度A为1.5cm,另一条直角边高度B是0.6cm,然后将30度角尖处截去0.3cm,使得三角形长边A的实际长度为1.2cm.(2)医用胶布一根,宽1.2cm,长7cm。(3)取上述三角柱体1cm(C),将其固定于胶布的中心,使A边对应于胶布的宽,C边对应于胶布的长。(4)五条固定垫一个包装,包装底座在胶布中央位置做成相应的立体空间,避免固定垫受压。(5)外面纸质包装,环氧乙烷消毒待用。如图: 2 方法 2.1 实验组选择合适的头皮静脉,常规消毒穿刺部位待干,打开固定垫的外包装放于右手边,常规方法完成小儿头皮静脉穿刺之后,于穿刺点固定一道胶布后,左手固定穿刺局部,右手将预先准备好的固定垫放于针柄下面,将安放固定垫的胶布两翼从针柄两侧向上交叉覆盖粘贴在皮肤上,穿刺针的尼龙管盘绕后再固定一道胶布。对照组选择合适的头皮静脉,消毒穿刺部位待干,常规方法完成小儿头皮静脉穿刺之后,护士用手取下棉签头部的棉花垫于针梗下,再用胶布固定棉球。 2.2统计穿刺30分钟后输液不畅、脱针需重复穿刺的患儿例数,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 3 结果见表1穿刺30分钟后,对照组输液不畅15例,脱针需重新穿刺8例,实验组输液不畅6例,脱针需重复穿刺2例,卡方检验P值均<0.05,两者结果差异有显著性。实验组应用新型固定垫后,患儿输液不畅发生次数、脱针需重复穿刺率明显降低,病人以及护士满意度明显提高,新型固定垫固定效果优于传统固定方法。 4 讨论 小儿静脉输液是临床儿科最有效、能迅速达到治疗目的的给药途径。但婴幼儿四肢血管穿刺困难,且难以固定,因此,多选择头皮静脉进行穿刺。头皮静脉穿刺成功后常因患儿哭闹、烦躁、摇头或因胶布粘贴过多造成不舒适而用手挠抓,或家长为避免小儿哭闹常抱在怀里摇晃而使针头滑出血管外引起液体外渗,局部肿胀疼痛。重新穿刺不仅增加患儿的痛苦,同时也加重了护士的工作量和心理压力。再者穿刺的成功并不代表全程输液的成功,穿刺后有效的固定方式是降低重复穿刺率的关键因素之一。 新型固定垫的优点:(l)固定垫的顶端位于针梗下面,直接与针梗部分接触,由于新型固定垫既经过灭菌处理,而且操作时不必触及护士的手指,保证了穿刺局部的无菌技术要求。 (2)符合局部解剖结构的构造与胶布固定合二为一,在穿刺局部形成一个平面,保证了穿刺针固定的有效和牢固、减少第二次穿刺的机会,减少患儿痛苦。(3)海绵的材质避免局部皮肤的长期受压,给患儿带来舒适。(4)设计良好的固定垫方便护士操作,提高工作效率。(5)根据不同的穿刺部位可以选用单根固定垫或两根重叠固定。而传统的固定方法一是取用不方便影响护士工作效率,二是不符合输液消毒隔离的要求,三是由于棉球和额部皮肤接触面小,且不能构成一个平面,输液过程中棉球很容易掉落,不能长时间有效固定。综上所述,采用改良的固定方法后可维持治疗所需要的输液速度,减少患儿痛苦,尽快达到治疗的目的,同时方便护士操作,提高工作效率,有效的防止护患纠纷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1] 李亮琳,杨岚,彭彬彬,等.新型头皮静脉输液固定装置的研制与应用[J].护理研究,2010,24(7):1785[2] 姜安丽.新编护理学基础[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435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