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21中国女性尿路感染诊疗专家共识(全文)

2021中国女性尿路感染诊疗专家共识(全文)

2021中国女性尿路感染诊疗专家共识(全文)

女性尿路感染是女性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女性每年尿路感染的发病率近10%,女性尿路感染也是肾脏病专科门诊就医的最常见病因,治疗有待规范,我国尚缺乏女性尿路感染诊疗的专家共识。中国女医师协会肾脏病与血液净化专委会针对女性特殊的生理结构和特殊生理周期特点,检索相关国际和国内文献并参考我国实际情况制定了《中国女性尿路感染诊疗专家共识》。本共识适用于成年女性常见泌尿系统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未涉及泌尿系结核、性传播性疾病及儿童的尿路感染。本共识撰写方案由中国女医师协会肾脏病与血液净化专委会主任委员陈香美教授组织起草,专委会委员讨论并定稿。共识执笔人3次回顾文献和讨论共识草稿,2次以邮件方式征求意见,并由组长归纳修订,最终定稿会于2015年12月12日在中国辽宁大连召开。

一、女性尿路感染概述

(一)定义和分类

女性尿路感染(urinarytractinfection)是指发生在女性,由病原微生物在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异常繁殖所致的急性或慢性炎症,按照不同的标准有以下分类:

1.按照女性的特有状态分为:非妊娠绝经前尿路感染、妊娠尿路感染和绝经后尿路感染。

2.按照临床表现分为:单纯性尿路感染、复杂性尿路感染、反复发作的尿路感染、无症状性菌尿和尿道综合征。

3.按照解剖部位分为:上尿路感染(肾盂肾炎)和下尿路感染(膀胱炎和尿道炎)。

(二)病因学

我国女性尿路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大肠埃希菌是首位的病原菌,其次是革兰阳性球菌、克雷伯菌及假单胞菌属,后者在妊娠期和绝经后的女性尿路感染中尤为常见。病原菌以单一菌种多见,但在复杂性尿路感染可见两种以上细菌混合感染,并可合并厌氧菌及真菌感染。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尿路感染的菌种和耐药性正在发生变化,产超光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比例增多。在医院获得性尿路感染中,大肠埃希菌所占比例略有降低,但仍为首位病原菌,其次为真菌和肠球菌。

(三)易感因素

1.与同龄男性相比,尿路感染更好发于女性,这与女性的生理结构和行为活动有关。

生理结构:女性尿道短而宽,距离肛门较近,尿道口开口于阴唇下方,尤其是在性生活时可将尿道口周围的细菌挤压人尿路引起感染。

2.避孕用品:如杀精剂、避孕套和口服避孕药均可诱发尿路感染。

3.妊娠期易感因素:妊娠期孕激素分泌增多致输尿管蠕动减弱,膀胱输尿管活瓣关闭不全;妊娠后期子宫增大压迫尿路致尿流不畅等均易诱发感染。

4.绝经后易感因素:女性阴道、尿道细胞及膀胱三角区黏膜表达丰富的雌激素受体,绝经后雌激素缺乏,阴道黏膜萎缩,尿道口受牵拉而暴露尿道黏膜,尿道闭合性降低;同时,阴道黏膜变薄,阴道内糖原消失,pH值升高,菌群发生改变,局部抵抗力下降,诱发绝经后尿路感染。

(四)诊断

依据患者症状、体格检查、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进行诊断。中段尿标本培养的病原学检查是诊断尿路感染的金标准。病原学阳性的国内外标准:

1.美国感染疾病学会(IDSA)2011年和欧洲临床微生物学和感染疾病学会(ESCMID)2015年发布的尿路感染诊断的病原学标准:

(1)急性非复杂性膀胱炎中段尿培养细菌数≥103CFU/ml;

(2)女性复杂性尿路感染导尿标本细菌数≥104CFU/ml;

(3)急性非复杂性肾盂肾炎中段尿培养细菌数为≥104CFU/ml;(4)除上述情况外的女性尿路感染,中段尿培养细菌数应≥105CFU/ml。

2.我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颁布的现行尿路感染的病原学诊断标准:

(1)新鲜中段尿沉渣革兰染色后用油镜观察,细菌>1个/视野;(2)新鲜中段尿细菌培养计数为105CFU/ml;

(3)膀胱穿刺的尿培养阳性。符合上述指标之一者,可诊断尿路感染。

(五)治疗

1.一般性治疗:去除诱发尿路结构及功能异常的因素;合理休息、多饮水、碱化尿液等。

2.针对病原菌的治疗:在留取清洁中段尿样本进行病原学培养之后,进行经验性治疗,根据药敏试验结果来选择抗感染药物。需要注意的是:除药物敏感性试验之外,需要结合药物在尿液及血液中浓度和分布特点,同时要对母体和胎儿的安全性进行综合评估。本共识仅对常用的抗生素进行了论述,需要特殊注意的是:在应用抗生素前,应详细阅读药物说明书关于药物代谢动力学以及对胎儿安全性的说明,综合评估来选择药物。

二、女性单纯性尿路感染

(一)定义及流行病学

急性单纯性尿路感染分为急性单纯性下尿路感染和急性单纯性肾盂肾炎。前者指各种病原微生物在下尿路中生长、繁殖而引起的尿道和膀胱炎症性疾病,包括尿道炎和膀胱炎。急性单纯性肾盂肾炎指由各种病原微生物引起的肾实质和肾盂肾盏部位的感染。单纯下尿路感染占尿路感染总发病率的86%,已婚女性发病率较高;而急性单纯性肾盂肾炎则是导致患者住院的第2位感染性疾病。

(二)临床表现及诊断

1.临床表现:

(1)尿道炎:发作性尿痛、尿频,多无血尿和耻骨联合上疼痛。(2)膀胱炎:通常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及下腹部疼痛。尿液常混浊、并有异味,30%的患者可见血尿。一般无全身感染症状,体温正常或仅有低热。

(3)急性肾盂肾炎:尿急、尿频、尿痛、腰痛、排尿困难等泌尿系统症状,同时可伴有发热、寒战、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严重的出现尿脓毒血症。体检时肋脊角压痛及肾区叩痛可阳性。

2.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新鲜清洁中段尿沉渣每高倍视野白细胞>5个,清洁中段尿细菌培养阳性。急性肾盂肾炎可伴有血白细胞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红细胞沉降率增快等。泌尿系超声筛查是否存在尿路结构的异常。

诊断:主要通过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进行诊断,需排除尿路畸形、肾积水、尿潴留等复杂性因素。新鲜清洁中段尿沉渣每高倍视野白细胞>5个,提示尿路感染;尿细菌学检查是诊断尿路感染金标准。

(三)治疗

推荐首先留取尿液标本行细菌学检查,再开始经验性治疗,首选对革兰阴性杆菌有效的药物,72h显效者无需换药,否则应根据药敏结果更改抗生素。

1.非药物治疗:多饮水,增加尿量,促进细菌及炎性分泌物的排出。对反复发生的单纯性尿路感染,嘱患者改变生活习惯,如排便习惯、避孕方法等。

2.药物治疗:(1)下尿路感染:可选用半合成青霉素或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任选一种连用3d。应用上述抗生素可同时口服碳酸氢钠片,碱

化尿液、抑制细菌生长。衣原体感染患者要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半合成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药物的使用要有明确指征,同时应充分权衡利弊,决定是否采用。(2)急性肾盂肾炎:轻、中度肾盂肾炎推荐以口服药物门诊治疗为主,疗程10~14d,推荐首选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治疗。重症肾盂肾炎推荐以静脉用药住院治疗为主,疗程10~14d,推荐首选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治疗。当药敏结果为革兰阳性病原菌时,选择应用青霉素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患者体温恢复正常后3d改为口服抗生素,完成14d疗程。当药敏结果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阳性时总疗程延长至14~21d。

三、女性复杂性尿路感染

(一)定义及流行病学

复杂性尿路感染是指患者伴有导致尿路感染发生或者治疗失败风险增加的合并症,存在尿路结构或功能异常,或其他潜在疾病。尿路结构或功能异常包括泌尿系统畸形、膀胱憩室、肾囊肿、多囊肾等;留置导尿管、尿路支架;膀胱出口梗阻、神经源性膀胱、尿路结石及肿瘤;尿路动力异常如膀胱-输尿管反流或其他功能异常;化疗或放疗损伤尿路上皮;围手术期和术后尿路感染;妊娠;肾功能不全、肾移植、糖尿病及免疫缺陷等。伴有潜在复杂因素的人群患尿路感染的风险是普通人群的12倍。

(二)临床表现及诊断

1.临床表现: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差异很大。部分患者可为无症状性菌尿;也可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发热、腰痛和肾区叩击痛;严重者可出现肾乳头坏死、肾周脓肿、尿脓毒症和肾功能损伤。

2.复杂性尿路感染的诊断标准:尿培养阳性,且至少存在1条潜在复杂因素。对于无症状性复杂性尿路感染,需要连续2次尿培养(至少间隔24h)菌落计数均≥105CFU/ml,并且为同一细菌。

3.复杂因素的诊断:怀疑有肾脏先天畸形、尿路梗阻或者老年患者应常规进行影像学检查,首选超声检查,以明确是否存在尿路梗阻、结石、肿瘤等病变,可选尿路平片(KUB)和静脉尿路造影(IVU)。超声和KUB+IVU有阳性发现时可选择CT或磁共振成像(MRI)进一步明确诊断。对于反复发作的血尿及尿路刺激征的高危患者建议膀胱镜检查。有全身易感因素的患者,如糖尿病、免疫缺陷等进行相应的疾病检查。

(三)治疗

复杂性尿路感染的治疗包括对尿路感染本身及合并症和复杂因素的治疗。对于无症状性菌尿,不建议常规抗感染治疗。对于症状性尿路感

染,除进行抗感染治疗外,需要进行去除或减轻复杂因素的治疗,必要时给予营养支持治疗。

1.抗生素治疗:选择由肾脏排泄,肾组织和尿液中浓度较高的抗生素。用药前首先进行尿培养及药敏试验,根据尿培养及药敏结果制定治疗方案。对于病情危重的患者,留取尿标本后立即给予经验性抗生素治疗,药物需覆盖革兰阳性及阴性菌,结合病情考虑覆盖真菌,并根据疗效和尿培养结果进行调整。

推荐口服抗生素,若患者口服不能耐受或药效不佳时可胃肠外用药,不推荐预防性应用抗生素防止尿路感染复发。经验治疗需要判断可能病原体的细菌谱并结合当地细菌耐药状况,评估泌尿系结构和功能异常和潜在疾病的严重程度。根据病情选择广谱头孢类抗生素、经肾排泄的氨苄青霉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或碳青霉烯类。初始经验性治疗可选用氨基青霉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第二/三代头孢菌素;初始治疗失败或严重病例经验治疗可选用哌拉西林/β-内酰胺酶抑制剂、第三代头孢菌素、碳青霉烯类等。

一般疗程10~14d,或症状控制后继续用药3~5d,疗程与潜在疾病的治疗密切相关。下尿路感染治疗时间可缩短至7d,有上尿路症状或脓毒症患者通常为14d,有时需延长至21d。肾囊肿感染需要用药4~6

周。肾脓肿需用药至脓肿消除,可能需要数月。对于长期留置导尿管或尿路支架管的患者,应尽量缩短治疗时间,以避免细菌耐药。

2.抗真菌治疗:无症状真菌尿路感染一般不必给予抗真菌治疗,但对于中性粒细胞减少、近期接受泌尿道手术、尿培养阳性且尿液镜检发现真菌菌丝、长期使用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及肾移植等高危人群则需用药。

建议选用从肾脏排泄的氟康唑,耐药可给予伊曲康唑、氟胞嘧啶或卡泊芬净,结合病情也可考虑应用两性霉素B,单用或联合应用。一般用药两周,长期使用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的患者应适当延长疗程,肾功能不全患者应该减量应用。

3.处理尿路结构或功能异常:如有可能考虑手术治疗,不能手术则进行插管、造口、支架植入等导尿引流;脓肿应考虑穿刺引流;彻底清除结石并给予足够疗程的抗生素治疗;尽量拔除留置导管,如需长期导尿则定期更换导管或耻骨上引流等,不建议常规给予抗生素冲洗导管

4.随访:治疗结束前、后5~9d及4~6周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四、女性反复发作的尿路感染

(一)定义

反复发作尿路感染指在12个月内出现尿路感染3次或3次以上,可分为复发和重新感染。复发:指在尿路感染痊愈后2周之内再次出现同一种细菌感染。重新感染:指在尿路感染痊愈后的2周之后再次出相同致病菌的感染,或尿路感染痊愈后任何时间出现新的致病菌感染。

(二)临床表现及诊断

反复发作尿路感染的临床症状包括排尿困难、尿频、尿急、尿痛,伴或不伴有血尿,多无全身症状或比较轻微。

反复发作尿路感染的诊断依据包括临床表现,既往尿路感染病史及细菌学检查(清洁中段尿培养细菌数≥105CFU/ml)。即使此前首次患尿路感染没有行细菌学检查,仍建议反复发作后行清洁中段尿培养以明确病原菌指导抗生素治疗。反复发作尿路感染患者需行盆腔检查,以明确是否存在阴道脱垂并评估阴道上皮情况。有糖尿病家族史、肥胖或明确反复发作尿路感染的女性需筛查糖尿病。可疑尿潴留女性需行膀胱残余尿测定。不推荐将尿道造影、膀胱造影及膀胱镜作为女性反复发作尿路感染的常规检测方法。

(三)治疗

1.一般治疗:包括健康教育使患病女性了解重新感染和复发的症状,多饮水,性交后排尿,避免穿着使皮肤过敏衣物、紧身衣及坐浴,注意个人卫生,选择其他有效的避孕方式来替代杀精剂。

(1)初次治疗的方案同单纯性尿路感染,反复发作需根据尿培养病原学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

(2)非复杂性反复发作膀胱炎的女性患者,能够通过自我诊断判断病情,可选择短期对尿路感染常见菌群敏感的抗生素治疗,但若治疗48h 后症状无缓解需专科就诊。

(3)对于常规抗生素治疗无效的反复发作患者可给予持续性抗生素治疗,如甲氧苄胺嘧陡,磺胺甲嗯唑(TMP-SMX);呋喃妥因、头孢氨苄、喹诺酮类等1次/d,逐渐减量至3次/周,口服6~12个月至停药,再评估病情。抗生素的选择仍需依据尿培养细菌学结果及患者药物过敏史。

3.预防性治疗:若患者发作与性活动相关,经一般治疗无效,可选择敏感抗生素于性交后口服一次预防性治疗。预防性治疗需在根治性抗生素治疗1~2周后,并且尿培养结果转为阴性方可实施。蔓越莓、免疫增强剂、口服或阴道内注射益生菌对预防反复发作性尿路感染有一定疗效。

五、妊娠期尿路感染

(一)定义及流行病学

妊娠期尿路感染是指妊娠期各种微生物侵及尿路引起的炎症,主要表现为无症状性菌尿、急性膀胱炎和急性肾盂肾炎。各地区妊娠期妇女合并尿路感染的发病率不同,发展中国家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发达国家。妊娠期妇女无症状性菌尿发病率2%~13%,但20%~40%的无症状性菌尿可发展为急性肾盂肾炎,妊娠期尿路感染的住院率为2.9%。

(二)临床表现及诊断

1.临床表现:

(1)无症状细菌尿:无临床症状但清洁中段尿培养病原菌菌数為105CFU/ml。

(2)急性膀胱炎:出现排尿不畅、尿频、下腹痛或耻骨膀胱区痛,无发热。

(3)急性肾盂肾炎:多发生在妊娠末期3个月,症状包括发热、寒战及畏寒、腰痛、恶心、呕吐、可合并脱水等症状,较少出现排尿困难。

2.诊断:妊娠期尿路感染的临床诊断应结合病史、体格检查并评估胎儿健康状况。诊断标准与非妊娠妇女相同,清洁中段尿培养是诊断金标准。如疑似肾盂肾炎建议行泌尿系超声检查。疑似存在尿路结构和功能异常者,为避免辐射对胎儿的影响,应选择超声或MRI诊断尿路

的复杂因素。其余检查还包括血培养(包括厌氧菌和需氧菌);阴道高部和低部拭子、全血细胞计数、肾功能及电解质检测。

(三)治疗

妊娠期尿路感染严重影响母婴健康,可导致母体羊膜炎、贫血甚至败血症;胎儿低体重、早产甚至死产。抗生素选择和疗程并无统一意见,根据尿液细菌培养和敏感性试验选用抗生素,同时需要考虑母体和胎儿的用药安全及有效性。

1.无症状性菌尿和急性膀胱炎:妊娠期无症状性菌尿应给予抗生素彻底根治,急性膀胱炎应给予充分治疗。体外药敏试验不是治疗的唯一依据,选择尿中药物能达到有效浓度的抗菌药物,否则即使体外药敏试验敏感,但尿中药物浓度不足,效果欠佳。表1为妊娠期无症状性菌尿和膀胱炎的常用抗生素

表1妊娠期合并无症状性菌尿或膀胱炎的治疗方案

2.急性肾盂肾炎:妊娠期急性肾盂肾炎抗生素的选择不仅需要尿中有较高浓度,血液中也需要保证较高浓度,。如果症状轻微,并能够密切随诊,可门诊给予抗生素治疗,推荐的静脉用抗生素治疗方案如表2。临床症状改善后可改为口服抗生素继续治疗,总疗程7~10d。

表2妊娠期急性肾盂肾炎的治疗方案

3.合并尿路结构和功能异常:治疗原则同非妊娠期妇女的复杂性尿路感染,纠正尿路异常因素,选择敏感的抗生素治疗7~10d。

4.预防:妊娠期妇女应在妊娠后的前3个月进行筛查,行尿常规检查,并于首次就诊时常规行中段尿培养;对于标本污染、既往有反复感染病史及尿路结构异常的患者进行再次筛查。

注:妊娠期应用药物可参考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的危险性分类。

六、绝经后尿路感染

(一)定义及流行病学

绝经后尿路感染是指女性月经完全停止1年以上发生的尿路感染。流行病学研究显示,65~70岁老年女性细菌尿的患病率为15%~20%,而80岁以上女性细菌尿的患病率可高达50%。绝经期雌激素水平下降、阴道菌群失调、高龄、全身功能状态低下、住院行留置导尿、尿失禁、膀胱残余尿量增加、膀胱脱垂或憩室、子宫脱垂、绝经前有尿路感染史、性行为、会阴卫生不良、糖尿病、接受泌尿生殖系手术等是绝经后尿路感染的易感因素。

(二)临床表现及诊断

绝经后尿路感染多是非复杂性尿路感染,临床表现常为无症状性菌尿,少数表现为症状性尿路感染和反复发作的尿路感染,后者时间可达1年以上。

绝经后尿路感染的诊断应综合考虑病史和体格检查。尿液分析为白细胞尿提示诊断,清洁中段尿培养病原菌阳性可确诊。如果出现反复发作尿路感染,建议行泌尿生殖系统全面检查以除外肿瘤、梗阻、泌尿系统动力学障碍(尿脱落细胞学、影像学检查、膀胱镜),建议必要时检查膀胱残余尿量和尿动力学。

(三)治疗

绝经后尿路感染的治疗要考虑病原体,药物的毒性、药物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药代动力学和药效方面的改变。急性膀胱炎的治疗与绝经前女性相似,但不推荐单剂给药。急性肾盂肾炎的治疗与绝经前的非妊娠期女性相似。反复发作尿路感染,推荐在应用雌激素治疗的基础上预防性应用抗生素,雌激素(口服或阴道内给予雌三醇)在用药过程中注意监测阴道分泌物中乳酸杆菌的数量。如排除复杂性因素(如尿路梗阻和神经源性膀胱),抗生素预防措施与绝经前女性一样。无症状性细菌尿不宜使用抗生素。对于只有泌尿生殖系统症状,但实验室检查未能证实为尿路感染的绝经后女性,不宜给予经验性抗菌治疗。

泌尿系感染诊疗指南

泌尿系感染诊断治疗指南-中华泌尿外科学会诊疗指南系列(转载) 发表者:江伟凡710人已访问 目录 第一节指南制定的背景、目的与方法 一、指南的目的与必要性 二、指南制定的方法 三、说明 第二节总论 一、基本定义 二、分类 三、流行病学 四、致病菌与发病机制 五、细菌耐药性 六、诊断 七、鉴别诊断 八、治疗 九、预后 第三节各论

一、单纯性尿路感染 二、复杂性尿路感染 三、导管相关的尿路感染 四、泌尿外科脓毒血症 第四节泌尿外科抗菌药物应用相关指南 一、特殊情况下的抗菌药物应用 二、泌尿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 第五节泌尿系感染的随访、预防和患者教育 一、尿路感染的随访 二、尿路感染的预防 三、尿路感染患者教育 附录常用抗菌药物名称中英文对照 第一节指南制定的背景、目的与方法 一、指南的目的与必要性 目前国内泌尿外科医师在泌尿系统感染性疾病及抗菌药物应用方面研究较少,在临床抗菌药物使用方面缺乏明确的指导,同时由于泌尿外科各类导管的普遍使用、内腔镜操作的增加等,使得相关的感染性疾病发生率增加,而在治疗方面却存在诸多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制定相关指南以提高泌尿外科医师对泌尿系统感染性疾病的诊疗水平,减缓细菌耐药性的发展并保障患者用药的安全和有效,以期达到中国泌尿外科医师对泌尿系统感染性疾病的诊疗和抗菌药物应用规范化的目的。 二、指南制定的方法

由于泌尿系感染几乎涵盖临床各个科室,而且涉及抗菌药物使用问题,所以我们在制定过程中遵循循证医学的原则与方法,检索了国内外大量文献(以近五年的文献为主),经过反复讨论,并与相关学科的专家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以确保指南的准确性。 在我们的文献评判过程中,根据以下标准判断具体文献的可信度: Ⅰ度 Meta分析和随机对照研究 Ⅱ度非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或实验性研究 Ⅲ度非实验性研究:比较研究、相关调查和病例报告 Ⅳ度专家委员会报告或临床权威人士的经验 推荐意见的定义: 推荐已经被临床验证,并且得到广泛认可的内容 可选择在部分患者得到了临床验证 不推荐尚未得到临床验证 三、说明 本指南的适用范围为成人的泌尿系统非特异性感染性疾病。在指南的制定中,我们没有包括泌尿系结核、泌尿系统特异性感染(寄生虫、真菌感染等)、性传播疾病、生殖系统感染、肾移植相关的感染、小儿泌尿系感染。 第二节总论 一、基本定义 泌尿系感染又称尿路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是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等泌尿系统各个部位感染的总称。 1. 尿路感染尿路上皮对细菌侵入的炎症反应,通常伴随有细菌尿和脓尿[1]。 2. 细菌尿正常尿液是无菌的,如尿中有细菌出现,称为细菌尿[1]。细菌尿定义本身包括了污染。因此,应用“有意义的细菌尿”来表示尿路感染。 3. 无症状菌尿患者无尿路感染症状,但中段尿培养连续两次(同一菌株),尿细菌数>105菌落形成单位(colony-forming units,CFU)/ml [2]。

尿路感染诊疗规范

尿路感染诊疗规范 尿路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s,UTI)是由细菌、真菌等病原微生物在泌尿系统异常繁殖所致的尿路急、慢性炎症。可见于从新生儿到老年的各个人群,尤以女性(特别是在妊娠期)、新生儿或高龄男性、免疫功能低下、肾移植、尿路功能和结构异常者多见。尿路感染不仅常见,而且临床表现十分多样,包括急慢性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无症状菌尿等。急性肾盂肾炎是肾实质的感染性炎症,病变不仅限于肾盂,还可引起全身的炎症性反应,甚至并发败血症,在部分患者的肾组织内可有瘢痕形成,导致肾功能不全。 1 尿路感染的诊断 1.1 急性单纯性(非复杂性)膀胱炎 临床表现为尿频、尿急、排尿困难、耻骨上压痛等,可伴有肉眼血尿。 尿常规检查有脓尿和(或)血尿。 镜下检查细菌≥5/HP或清洁中段尿定量细菌培养≥103cfu/ml。 病原菌以大肠杆菌占绝对优势,约70%~95%,腐生葡萄球菌约5%~10%,偶尔可有其他肠杆菌,如变形杆菌和克雷伯菌等。 非细菌性病原微生物约占20%,如有生殖道的病变或阴道分泌物增多,应排除衣原体、淋球菌、滴虫、真菌和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的可能。 1.2 急性单纯性(非复杂性)肾盂肾炎 临床表现为发热、寒战、腰痛、肋脊角压痛,肾区叩击痛伴或不伴有尿路刺激症状,可有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尿常规检查有脓尿和(或)血尿。血白细胞常升高,中性粒细胞增多,核左移。 清洁中段尿定量细菌培养≥104cfu/ml,致病菌同急性单纯性(非复杂性)膀胱炎。

无尿路解剖学及功能异常、无机体免疫功能损害。 单纯性膀胱炎经短程疗法治疗失败者应考虑肾盂肾炎的诊断。 1.3 复杂性尿路感染 临床表现为有泌尿道和(或)全身症状的膀胱炎或肾盂肾炎,并具有尿路解剖学和(或)功能异常、肾脏基础病变和全身性病变导致的局部和全身免疫功能降低,使尿路感染易于发生或不易控制。 病原菌谱广、多为耐药菌株。 清洁中段尿定量细菌培养为真性菌尿标准: (1)女性≥105cfu/ml; (2)男性≥104cfu/ml; (3)导尿管尿液≥104cfu/ml; (4)耻骨上膀胱穿刺的尿液标本,获得任何数量的菌落计数。 发生于男性、儿童、孕妇和老年患者的尿路感染常属复杂性尿路感染。 尿路感染的复杂因素包括: (1)存在留置导尿管、支架或夹板(尿道,输尿管,肾)或间歇性膀胱导尿; (2)膀胱残余尿>100ml; (3)任何原因的尿路梗阻,如膀胱出口梗阻(包括神经源性膀胱)、结石、肿瘤; (4)膀胱输尿管反流或其他功能异常; (5)尿路改道成形术,回肠回路或袋; (6)尿路上皮的化学和辐射损伤; (7)围术期和术后的UTI; (8)肾功能不全、移植术后、糖尿病和免疫缺陷。 1.4 无症状菌尿 患者无尿路刺激症状,尿白细胞≥5/HP,连续2次清洁中段尿

2021年中国结直肠癌早诊早治专家共识(全文版)

2021年中国结直肠癌早诊早治专家共识 (全文版) 2021年中国结直肠癌早诊早治专家共识指出,结直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逐年攀升,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改善结直肠癌患者预后和减轻人群疾病负担的关键所在。但是,我国结直肠癌患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率偏低,因此积极推动规范的结直肠癌早诊早治是进一步改善我国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关键。 一、结直肠癌的流行病学趋势 结直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新发病例数在全世界男性、女性中分别排名第3位及第2位,死亡病例数在全世界男性、女性中分别排名第4位及第3位。发达国家结直肠癌发病率明显高于发展中国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尤其是膳食结构的改变,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日渐增高,已跃居城市恶性肿瘤发病率第2位(33.17/10万),死亡率第4位(15.98/10万),农村地区恶性肿瘤发病率(19.71/10万)和死亡率(9.68/10万)第5位。结直肠癌在

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存在差异,其中东部地区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 随着诊疗技术的发展,结直肠癌的5年生存率不断提高。美国结直肠癌5年生存率已达到64%左右;欧洲如德国、法国和英国等国家结直肠癌5年生存率也超过60%。近年来中国的结直肠癌总体5年生存率也有了很大提高,结肠癌5年生存率已经达到57.6%,直肠癌5年生存率为56.9%,但仍低于欧洲和美国,也低于亚洲的日本和韩国。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我国结直肠癌早期诊断率总体偏低。美国结直肠癌诊断病例中Ⅰ~Ⅱ期占39%,Ⅲ期和Ⅳ期分别占32%和24%。虽然我国37家三甲医院统计数据显示结直肠癌患者Ⅰ期占13.9%,Ⅱ期占26.7%,Ⅲ期和Ⅳ期结直肠癌分别占34.6%和23.7%。由于各个地区和医院诊治水平参差不齐,总体早期结直肠癌患者占比约20%~30%,大部分患者诊断时已是中晚期。目前Ⅰ/Ⅱ期患者5年生存率可以达到90%、Ⅲ期患者71%,而Ⅳ患者则降至14%。因此,提高我国结直肠癌早期诊断率是至关重要的。 二、结直肠癌的筛查和早期诊断

2021泌尿系统感染症状、治疗及注意事项(全文)

2021泌尿系统感染症状、治疗及注意事项(全文) 刘女士, 50岁,因尿频、尿急、尿痛、无发热到医院就诊。经检查,尿常规白细胞增多,无红细胞、蛋白,诊断急性膀胱炎。给予口服抗生素治疗,嘱多饮水,并进一步做尿液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治疗一周后,症状完全消失,复查尿常规、肾功能、膀胱B超均正常。 1泌尿系统的组成 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组成。肾脏位于腰部,左右各一。它不仅是人体尿液生成和排泄的器官,也是一个内分泌器官。肾脏通过生成尿液以排泄出体内的代谢废物、多余的水分及钠、钾、氯离子等生理物质,从而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此外,肾脏还能制造、分泌一些内泌素,能起到调节血压的作用。 尿液通过输尿管流入膀胱。当尿液在膀胱达到一定量时,就有了排尿要求。正常人每次排尿后,膀胱内还有少量残留尿,约10~15ml,老年人则多些。残留尿液增加易导致下尿路感染。女性尿道短,且靠近阴道和肛门,故尿路感染的发生率比男性高。 2尿路感染的含义与症状 尿路感染是指病原微生物侵入尿路,引起尿路粘膜炎症病变,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引起尿路感染的微生物有细菌、病毒、霉菌等,其中以细菌感染最多见,常见的是尿道炎、膀胱炎、肾盂肾炎。

尿频、尿急、尿痛是尿路感染的主要症状,临床上习惯称为尿路刺激症状。尿频是指排尿次数增多,正常成年人每天日间平均排尿4~6次,夜间就寝后0~2次。随年龄、气候、饮水量和环境改变或患有糖尿病、肾功能障碍等情况,次数和每次尿量亦有不同。尿急是指排尿时迫不及待,不易控制,尿意一来就要立即排尿,常与尿频同时存在。尿痛是指排尿时感到尿道,膀胱和会阴部都疼痛。下尿路感染一般不会引起腰痛。 3尿路感染需做哪些检查? 尿路感染中的肾小球肾炎对人们的健康具有很大的危害。尿常规检查和肾功能检查是临床最常用的检查方法之一。尿常规检查包括尿的颜色、透明度、酸碱性等。红细胞和白细胞应在正常范围内。尿路感染也可出现少量或微量蛋白,尿蛋白定性在(+)以内。 4尿路感染的治疗 尿路感染多选用抗生素治疗,目前喹诺酮类药物和头孢菌素类药物应用比较多。喹诺酮类有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莫雷沙星等。本类药物可影响儿童及胎儿的软骨发育,儿童及孕妇慎用。头孢菌素类有头孢呋辛、头孢他定、头孢曲松等。磺胺类药物服药期间需多饮水,长期服药时需加用碳酸氢钠,过敏者禁用。青霉素类药物毒性低,但对青霉素过敏者禁用,注射前需做皮试。氨基糖甙类丁胺卡那、庆大霉素等,不良反应有耳毒性、肾毒性、神经肌肉阻滞等变态反应。对肾功能不全的肾盂肾炎患者不要选用。另外,尿路感染也可服用中药治疗。常用的中成药有热淋

2021互联网医院糖尿病线上管理中国专家共识(全文)

2021互联网医院糖尿病线上管理中国专家共识(全文) 1、互联网医院糖尿病线上管理的背景、定义、特征、原则、目的 1.1 背景中国糖尿病的患病率呈持续增长的趋势,2015—2017年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人群糖尿病患病率为1 2.8%[1]。虽然我国出台了糖尿病分级诊疗等多项针对糖尿病的干预措施,但糖尿病患者基数大,且相关专业医疗卫生人员短缺,现有医疗卫生服务滞后于广大人民群众对卫生保健服务日益增长的需求等问题仍然突出,中国仍然面临糖尿病管理的多重障碍。 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患者就医体验有所改进,但与患者对就医的选择性和便利性的要求仍然相距甚远。而互联网医院、远程医疗、在线复诊等新型疾病诊疗和管理模式的出现,进一步扩展了医疗服务的选择,提高了便利性。2015年国务院发布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2]和《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3]等多项文件支持常见病、慢性病线上复诊,对“互联网+医疗健康”的发展模式提出了指导意见。 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患者就医频率高,线下管理难度大。而互联网医疗通过线上线下联动,可优化糖尿病患者的就医体验,提

高诊疗效率,从而发挥控制和缓解疾病恶化进程的作用。当今中国互联网企业和医疗机构多以糖尿病管理为切入点,推出多种针对糖尿病患者的管理服务[4]。但目前国内互联网医院糖尿病线上管理尚缺乏技术操作规范和指引参照,为提高互联网医院糖尿病线上管理的规范性,保障医患的切身利益,现根据相关法规文件,同时借鉴同行经验,经专家共同讨论研究,特制订本专家共识。期望更好地整合线上与线下资源,充分发挥“互联网+医疗健康”的模式在糖尿病防控中的支撑和服务作用。 1.2 定义互联网医院糖尿病线上管理尚未有统一的定义。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5]、《互联网医院管理办法(试行)》[6]中的相关说明,互联网医院应包括作为实体医疗机构第二名称的互联网医院,以及依托实体医疗机构独立设置的互联网医院。根据现有文献[4,7]及实际工作经验,互联网慢病管理指利用互联网构建疾病线上管理平台,开展智能化慢病管理的过程。互联网医院糖尿病线上管理指依托互联网医院糖尿病线上管理平台,由内分泌专科医生、医生助理、护师、药师、营养师等多学科糖尿病管理团队协同参与,开展健康咨询等服务的过程。 1.3 特征互联网医院糖尿病线上管理应既具有互联网医院慢病管理的共性,又包含糖尿病管理的特色。智能性、高效性、便利性、可及性、持续性是其重要特征。

2023中国妇科疾病诊断专家共识(全文)

2023中国妇科疾病诊断专家共识(全文) 1. 引言 本文旨在制定2023年中国妇科疾病诊断专家共识,为医生和病人提供权威的指导。经过专家们的研究和讨论,我们总结出以下共识供大家参考。 2. 疾病分类和诊断标准 根据病因和临床表现,我们将妇科疾病分为以下几类:宫颈疾病、子宫体疾病、附件疾病、妇科恶性肿瘤和功能性疾病等。针对每一类疾病,我们制定了相应的诊断标准,以确保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3. 宫颈疾病 宫颈疾病主要包括宫颈糜烂、宫颈炎和宫颈HPV感染等。我们建议医生通过宫颈涂片、镜检查和HPV病毒检测等方法进行诊断,并根据检查结果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4. 子宫体疾病 子宫体疾病包括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症等。 对于这些疾病,我们建议医生结合病史、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 综合评估,进而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5. 附件疾病 附件疾病主要指卵巢囊肿、输卵管阻塞和卵巢功能早衰等。我 们建议医生通过超声检查、血液检测和内窥镜检查等手段进行诊断,并给予及时的干预和治疗。 6. 妇科恶性肿瘤 妇科恶性肿瘤包括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等。我们强调 早期发现和诊断的重要性,建议女性规律进行妇科检查和肿瘤标志 物检测,以便及早发现和治疗。 7. 功能性疾病

功能性疾病主要包括月经不调、痛经和更年期综合征等。我们建议医生在诊断时充分了解患者的症状,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和相关检测,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8. 结论 本文总结了2023年中国妇科疾病诊断专家共识,为医生和病人提供了一系列的指导原则。我们鼓励医生们不断更新知识,提高专业水平,以更好地为女性患者的健康服务。 注:本文为专家共识,仅供参考,具体诊疗仍需根据医生的实际情况和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决策。 (这份文档为示例,实际情况可能会根据具体研究结果和专家讨论而有所微调。)

2019版《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泌尿系统感染诊断治疗

2019 版《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泌尿 系统感染诊断治疗 201 4 版《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 泌尿系统感染诊断治疗总论一、基本定义泌尿系感染又称尿路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 , 就是肾脏、输尿管、膀 胱与尿道等泌尿系统各个部位感染的总称。 1 . 尿路感染尿路上皮对细菌侵入的炎症反应, 通常伴随有细菌尿与脓尿。 2. 细菌尿正常尿液就是无菌的, 如尿中有细菌出现, 称为细菌尿。 细菌尿可以就是有症状的, 也可以就是无症状的。细菌尿定义本身包括了污染, 临床根据标本采集方式不同而应用不同的有意义的细菌尿计数来表示尿路感染。 3. 脓尿尿中存在白细胞(WBCs), 通常表示感染与尿路上皮对细菌入侵的炎症应答。 二、分类尿路感染按感染部位可分为上尿路感染与下尿路感染。 依据两次感染之间的关系可以分为孤立或散发感染( isolated or sporadiec infection) 与反复发作性感染(recurrent infeetion) , 反复发作性感染可以进一步分为再感染(reinfection) 与细菌持续存在(bacterial persistence), 细菌持续存在也称为复发( relapse) 按感染发生时的尿路状态分类: - 单纯性尿路感染( 单纯下尿路感染与单纯上尿路感染) - 复杂性尿路感染( 包括导管相关的感染等) - 尿脓毒血症- 男性生殖系统感染:

前列腺炎、附睾炎、睾丸炎、精囊炎等( 不在本指南中) 三、尿路感染的诊断1 . 症状对尿路感染有诊断意义的症状与体征为尿频、尿急、尿痛、血尿、背部疼痛与肋脊角压痛, 如果女性患者同时存在尿痛与尿频, 则尿路感染的可能性为90%。 2. 体检急性膀胱炎患者可有耻骨上区压痛, 但缺乏特异性。 发热、心动过速、肋脊角压痛对肾盂肾炎的诊断特异性高。 3. 实验室检查(1 ) 尿常规检查: 包括尿液物理学检查、尿生化检查与尿沉渣检查。应用最普遍的就是尿液的干化学分析仪检查与尿沉渣人工镜检。 1 ) 尿生化检查: 其中与尿路感染相关的常用指标包括: 亚硝酸盐( nitrite, NIT ): 阳性见于大肠埃希菌等革兰阴性杆菌引起的尿路感染, 尿液中细菌数1 0 5/ml 时多数呈阳性反应, 阳性反应程度与尿液中细菌数成正比。 白细胞酯酶(leukocyte esterase, LEU): 正常值为阴性, 尿路感染时为阳性。 2) 尿沉渣显微镜检: 有症状的女性患者尿沉渣显微镜检诊断细菌感染的敏感性 60%~1 00%, 特异性49%-1 00% 应注意, 尿检没有WBC 不能除外上尿路感染, 同时尿WBC 也可见于非感染性肾疾病。 (2) 尿培养: 治疗前的中段尿标本培养就是诊断尿路感染最可靠的指标。

哈乐联合抗生素治疗老年女性慢性尿路感染的临床观察

哈乐联合抗生素治疗老年女性慢性尿路 感染的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研究老年女性慢性尿路感染中采取哈乐联合抗生素治疗的 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51月~2023年1月期间收治的老年女性慢性尿路感染患者86例,根据身份证末位数字单双情况分为研究组44例与对照组42 例,研究组采取哈乐联合抗生素治疗,对照组采取抗生素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 患者的治疗效果、尿白细胞定量、复发率。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 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尿白细胞定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女性慢 性尿路感染患者采取哈乐联合抗生素治疗,可降低尿白细胞,改善临床症状,降 低复发率,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老年女性慢性尿路感染;哈乐抗生素;尿白细胞 慢性尿路感染属泌尿系统疾病,在临床比较常见,由于女性特殊的生理结构,导致其在女性群体中发病率较高。有研究表明,感染性疾病中,尿路感染发病率 位居第2,且60岁以上女性群体发病率超过10%[1]。尿路感染可引起患者身体不适,不仅损害患者身心健康,也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对于慢性尿流 感染,通常给予抗生素治疗,虽然有一定效果,但由于抗生素的滥用,耐药菌株 的增加,导致其疗效下降,不能令患者满意。哈乐为高选择性α1A受体阻滞剂, 可促进前列腺平滑肌松弛,进而缓解排尿费力、排尿困难症状。鉴于在慢性尿路 感染中单一用药的局限性,则可考虑联合用药的方式,以增强用药效果,促进患 者康复。故本研究对我院2021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收治的44例老年女性慢 性尿路感染患者采取哈乐联合抗生素治疗,探究其临床价值。研究结果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21绝经生殖泌尿综合征临床诊疗专家共识(全文)

2021绝经生殖泌尿综合征临床诊疗专家共识(全文) 摘要 伴随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绝经过渡期及绝经后期妇女的健康管理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绝经生殖泌尿综合征(GSM),由国际妇女性健康研究学会和北美绝经学会于2014年提出并给出了全新的定义,即绝经过渡期及绝经后期妇女因雌激素和其他性激素水平降低引起的生殖道、泌尿道萎缩以及性功能障碍等症状和体征的集合。GSM症状随着年龄增长及绝经时间延长而逐渐加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和身心健康。目前,国内外少有专门针对GSM诊疗的临床实践指南,国内对GSM的临床处理大多依据主观经验,缺乏明确的标准可依。因此,提出针对GSM临床诊疗及长期管理的专家共识十分必要。本共识采用了循证医学的方法,在分析现有科学证据的基础上参考国内外相关指南及临床研究结果,旨在为妇产科同道提供临床实践参考。 绝经生殖泌尿综合征(genitourinary syndrome of menopause,GSM),是指绝经过渡期及绝经后期妇女因雌激素和其他性激素水平降低引起的生殖道、泌尿道萎缩以及性功能障碍等症状和体征的集合。2014 年,国际妇女性健康研究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he Study of Women′s Sexual

Health,ISSWSH)和北美绝经学会(North American Menopause Society,NAMS)确定了该术语,并替代了此前临床上广泛应用的“萎缩性阴道炎”及“外阴阴道萎缩”等术语[1‐2];《绝经管理与绝经激素治疗中国指南(2018)》也采用了这一术语[3‐4]。GSM生殖系统症状包括外阴阴道干涩、烧灼、刺激以及阴道缺乏黏液所致的性生活障碍;泌尿系统症状包括尿急、尿痛、反复下尿路感染等[3]。 人口老龄化是当前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中国已进入加速老龄化的阶段。我国目前绝经总人口数已超2.3亿,2030年预计将达到3.8亿,超过了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总人口数[5‐6]。联合国提出,要将健康老龄化作为全球解决老龄问题的奋斗目标[2],对绝经人群及其疾病的关注正是解决女性老龄问题的具体措施。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GSM已成为影响女性健康及生命质量的重要因素。国外数据显示,绝经1年的妇女GSM 患病率为64.7%,绝经6年患病率高达84.2%[7]。目前国内外绝经相关指南针对GSM的诊疗往往合并在绝经管理中,少有单独的临床实践指南。因此,针对GSM这一特殊人群制定临床诊疗共识十分必要。 国内对GSM 的研究资料有限,且缺乏大样本量随机对照研究证据,本共识参考了美国内分泌学会(Endocrine Society,ENDO)《绝经相关症状治疗2015版》[8]、ISSWSH 和NAMS发布

《宏基因组高通量测序技术应用于感染性疾病病原检测中国专家共识》(2021)要点汇总

《宏基因组高通量测序技术应用于感染性疾病病原检测中国专家共识》(2021)要点 感染性疾病一直备受临床关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全球大流行,给世界经济和人类健康带来严峻挑战,更让病原的精准快速检测成为关注的热点。近年来,因物价、政策等方面的灵活性,独立实验室已广泛开展基于高通量测序(也称新一代测序技术, NGS)的病原学检测实验。NGS技术应用的成功案例,对部分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学诊断起到决定性作用。然而目前,临床对NGS应用的适应证认识不足,送检存在较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操作过程复杂,缺乏规范;提供检验的主体多元而检测质量良莠不齐;结果解释缺乏可信的标准,误导临床的案例屡见不鲜,限制了该技术的临床应用和普及。 一、共识制定过程 二、分类和术语 (一)分类 宏基因组高通量测序技术(mNGS)通过对临床样本的DNA或RNA 进行鸟枪法测序,可以无偏倚地检测多种病原微生物(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和寄生虫)。二代和三代测序平台均可用于该项技术。按从临床样本中提取的核酸类型可以分为宏基因组测序和宏转录组测序。按照测序模式可以分为单端测序和双端测序。 (二)术语和定义

NGS: 也称高通量测序,是一种可以同时对数十万到数百万条DNA分子序列进行读取的测序技术。 mNGS:m指宏基因组,也称元基因组,是标本中全部生物(人、微生物)基因组的总称。诊断宏基因组学:指用于临床诊断目的的宏基因组学。 临床宏基因组学: 含义与诊断宏基因组学类似,但应用场景更为广泛。 微生物组: 指某一个系统、生态环境或特定区域中全部微生物的总和。 试剂盒基因组: 游离脱氧核糖核酸(cfDNA): 读长: 文库: 比对: 深度: 覆盖率: 相对丰度: Q值: 标定对照: 无模板对照: 检出限(LOD):

尿路感染诊疗常规

第一节尿路感染 一、临床表现 一膀胱炎 占尿路感染的60%以上;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排尿不适、下腹部疼痛等,部分患者迅速出现排尿困难;尿液常混浊,并有异味,约30%可出现血尿;一般无全身感染症状,少数患者出现腰痛、发热,但体温常不超过38.0℃;如患者有突出的系统表现, , , 显异常,但尿培养有真性菌尿,也可在病程中出现急性尿路感染症状; 二、并发症 尿路感染如能及时治疗,并发症很少;但伴有糖尿病和或存在复杂因素的肾盂肾炎未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可出现下列并发症; 一肾乳头坏死 指肾乳头及其邻近肾髓质缺血性坏死,常发生于伴有糖尿病或尿路梗阻的肾盂肾炎,为其严重并发症;主要表现为寒战、高热、剧烈腰痛或腹痛和血尿等,可同时伴发革兰

阴性杆菌败血症和或急性肾衰竭;当有坏死组织脱落从尿中排出,阻塞输尿管时可发生肾绞痛;静脉肾盂造影IVP可见肾乳头区有特征性“环形征”;宜积极治疗原发病,加强抗菌药物应用等; 二肾周围脓肿 为严重肾盂肾炎直接扩展而致,多有糖尿病.尿路结石等易感因素;致病菌常为革兰阴性杆菌,尤其是大肠埃希菌;除原有症状加剧外,常出现明显的单侧腰痛,且在向健侧弯腰时疼痛加剧;超声波、X线腹部平片、CT等检查有助于诊断;治疗主要是加强抗感染治疗和或局部切开引流; 计 本 穿刺尿细菌定性培养有细菌生长,即为真性菌尿; 尿细菌定量培养可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假阳性主要见于:①中段尿收集不规范,标本被污染;②尿标本在室温下存放超过1小时才进行接种;③检验技术错误等;假阴性主要原因为:①近7天内使用过抗生素;②尿液在膀胱内停留时间不足6小时;③收集中段尿时,消毒药混人尿标本内;④饮水过多,尿液被稀释;⑤感染灶排菌呈间歇性等;

《中国多黏菌素类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多学科专家共识》(2021)主要内容(全文)

《中国多黏菌素类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多学科专家共识》(2021)主 要内容(全文) 多黏菌素类抗菌药物问世于20世纪50年代末,当时主要用于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治疗。后来因同样有效且安全性更好的新药不断问世,此类药物逐渐淡出临床。到了20世纪80年代,因多重耐药(MDR)革兰阴性菌的增多,具有特殊抗菌机制的多黏菌素类药物重新受到重视而重返临床。到目前为止,虽不断有各种新的治疗MDR 革兰阴性菌感染的新药产生,但多黏菌素类药物的临床应用价值仍无法取代。 一、共识的背景 问题1:多黏菌素类药物为什么会重新回归临床? 问题2:为什么要撰写中国多黏菌素类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多学科专家共识? 二、多黏菌素类药物的药学概述 问题3:多黏菌素类药物的结构特点及规范化名称是什么? 问题4:如何正确理解多黏菌素类药物的剂量单位及其换算?

问题5:多黏菌素类药物的主要抗菌作用机制是什么? 【推荐意见1】多黏菌素类药物包括:注射用硫酸多黏菌素B、注射用多黏菌素E甲磺酸钠(注射用黏菌素甲磺酸钠)和注射用硫酸多黏菌素E (注射用硫酸黏菌素)。通常的剂量换算方法:硫酸多黏菌素B,1 mg = 1 万U;多黏菌素E甲磺酸钠,100万U≈80mgCMS≈33mgCBA;硫酸多黏菌素E,1mg≈2.27万U。硫酸多黏菌素B、多黏菌素E甲磺酸钠和硫酸多黏菌素E三者剂量,均应按各自药品说明书或者本指南推荐意见应用。 注意:(1)多黏菌素E甲磺酸钠是甲磺酸化的化学产物,含有超过30种不同甲磺酸化衍生物;(2)多黏菌素E甲磺酸钠和硫酸多黏菌素E的剂量不能互换。国外临床文献中(特别是2006年以前)所提Colistin实际是指多黏菌素E甲磺酸钠(CMS),而不是硫酸黏菌素(硫酸多黏菌素E);所用单位如采用mg CBA/kg,并不是质量单位mg/kg,不能混淆。 三、多黏菌素类药物的药敏折点、药敏试验方法 问题6:多黏菌素类药物的体外药敏试验方法有哪些? 问题7:如何判断多黏菌素类药物的体外药物敏感性?

2021年HPV感染诊治专家共识(全文)

2021年HPV感染诊治专家共识(全文) 一、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概述 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常见的女性下生殖道感染,属于性传播感染。HPV病毒是小DNA病毒,主要侵犯鳞状上皮的基底层细胞以及位于宫颈转化区的化生细胞,直接的皮肤-皮肤接触是最常见的传播途径。 目前发现,HPV病毒有100多个型别,其中40个以上的型别与生殖道感染有关。 根据其引起宫颈癌的可能性,2012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nternational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IARC)将其分为高危型、疑似高危型和低危型。 前两者与宫颈癌及高级别外阴、阴道、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squamousintraepithelial lesion, SIL)相关,后者与生殖器疣及低级别外阴、阴道、宫颈SIL相关。 常见的高危型有:16、18、31、33、35、39、45、51、52、56、58、59共12个型别;疑似高危型有:26、53、66、67、68、70、73、82共8个型别;低危型有:6、11、40、42、43、44、54、61、72、81、89共11个型别。

下生殖道HPV感染比较常见,国外报道普通人群感染率约10%。中国关于高危型HPV的人群感染率及型别分布的报道存在差异,尚缺乏多中心大样本的研究。 HPV感染后,机体产生的免疫机制可清除HPV,故绝大多数生殖道HPV 感染是一过性的且无临床症状;约90%的HPV感染在2年内消退。 其消退时间主要由HPV型别决定,低危型HPV需要5~6个月,高危型HPV需要8~24个月;只有极少数HPV感染者发生临床可见的下生殖道尖锐湿疣、鳞状上皮内病变和癌等。 二、HPV检测方法 目前临床应用广泛的HPV检测方法主要为病毒基因组的DNA检测,该类检测方法很多,主要分为HPV分型检测及不分型检测。目前,也有HPV不分型基础上的部分分型检测,主要检测12个高危型及2个疑似高危型66和68,其中16、18型为分型检测,而其他为不分型检测。 分型检测的优点是可以鉴定感染的HPV具体型别,可以鉴定多型别的混合感染。分型检测在临床上可用于判断是否为同一型别HPV的持续感染或再感染。 不分型的HPV检测可以鉴定是否为高危型HPV的感染,而不能鉴定具体的型别,临床上可以用于宫颈SIL及宫颈癌的筛查,不能判断某HPV 型别的持续感染或再感染。

2021中国女性尿路感染诊疗专家共识(全文)

2021中国女性尿路感染诊疗专家共识(全文) 女性尿路感染是女性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女性每年尿路感染的发病率近10%,女性尿路感染也是肾脏病专科门诊就医的最常见病因,治疗有待规范,我国尚缺乏女性尿路感染诊疗的专家共识。中国女医师协会肾脏病与血液净化专委会针对女性特殊的生理结构和特殊生理周期特点,检索相关国际和国内文献并参考我国实际情况制定了《中国女性尿路感染诊疗专家共识》。本共识适用于成年女性常见泌尿系统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未涉及泌尿系结核、性传播性疾病及儿童的尿路感染。本共识撰写方案由中国女医师协会肾脏病与血液净化专委会主任委员陈香美教授组织起草,专委会委员讨论并定稿。共识执笔人3次回顾文献和讨论共识草稿,2次以邮件方式征求意见,并由组长归纳修订,最终定稿会于2015年12月12日在中国辽宁大连召开。 一、女性尿路感染概述 (一)定义和分类 女性尿路感染(urinarytractinfection)是指发生在女性,由病原微生物在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异常繁殖所致的急性或慢性炎症,按照不同的标准有以下分类:

1.按照女性的特有状态分为:非妊娠绝经前尿路感染、妊娠尿路感染和绝经后尿路感染。 2.按照临床表现分为:单纯性尿路感染、复杂性尿路感染、反复发作的尿路感染、无症状性菌尿和尿道综合征。 3.按照解剖部位分为:上尿路感染(肾盂肾炎)和下尿路感染(膀胱炎和尿道炎)。 (二)病因学 我国女性尿路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大肠埃希菌是首位的病原菌,其次是革兰阳性球菌、克雷伯菌及假单胞菌属,后者在妊娠期和绝经后的女性尿路感染中尤为常见。病原菌以单一菌种多见,但在复杂性尿路感染可见两种以上细菌混合感染,并可合并厌氧菌及真菌感染。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尿路感染的菌种和耐药性正在发生变化,产超光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比例增多。在医院获得性尿路感染中,大肠埃希菌所占比例略有降低,但仍为首位病原菌,其次为真菌和肠球菌。 (三)易感因素 1.与同龄男性相比,尿路感染更好发于女性,这与女性的生理结构和行为活动有关。

2021版:中国法布雷病诊疗专家共识(完整版)

2021版:中国法布雷病诊疗专家共识(完整版) 摘要 法布雷病是一种罕见的X连锁遗传溶酶体贮积症,是由于GLA基因突变导致α半乳糖苷酶A(α-Gal A)活性降低或完全缺乏,造成代谢底物三己糖酰基鞘脂醇(GL-3)及其衍生物脱乙酰基GL-3(Lyso-GL-3)在多脏器贮积,引起多脏器病变甚至引发危及生命的并发症。由于法布雷病缺乏特异性症状,因此需结合临床表现、酶活性、生物标志物及基因检测等结果协助临床早期诊断。随着阿加糖酶β和阿加糖酶α在我国获批上市,将为我国法布雷病患者带来特异性治疗的福音。本共识以循证医学为基础,对法布雷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流程、治疗、筛查、遗传咨询与产前诊断等方面进行阐述,为推动法布雷病的规范化诊疗提供依据。 法布雷病(Fabry disease,OMIM# 301500)又称“Anderson-Fabry disease”,由英国Anderson和德国Fabry分别于1898年首次报道,因此得名[1]。作为一种罕见的X连锁遗传溶酶体贮积症,其确切的患病率目前尚不清楚,普通人群中预估患病率为1/100 000[2]。国外报道,新生儿法布雷病发病率约为1/1 250~1/8 882[3, 4, 5, 6]。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曾报道,我国终末期肾衰竭透析患者中法布雷病患病率为0.12%[7]。我国已于2018年将法布雷病列入

首批罕见病目录(第27号)。而阿加糖酶β和阿加糖酶α的先后获批上市,为国内该病特异性治疗填补了空白。 2013年,我国法布雷病专家协作组为规范该病的诊断和治疗,制定“中国法布里病(Fabry病)诊治专家共识”(以下简称2013版共识)。7年来,国内外在该病的筛查、诊断、治疗方面已有新的进展。现汇总相关领域的循证医学证据,组织相关专家制定“中国法布雷病诊疗专家共识(2021年版)”(以下简称本共识),本共识具有临床指导性和可操作性,为法布雷病临床诊疗工作者提供可掌握的、实用的检测手段和治疗方案,帮助临床医生进一步提高其综合诊治能力与水平,以实现我国法布雷病的规范化诊断与治疗。 一、共识形成方法 1. 成立共识专家组:参与制定本共识的专家均具有较为丰富的法布雷病诊疗经验,部分专家此前曾参与制定2013版共识。专家组由14名专家组成,包括成人肾内科专家5名,儿童肾内科专家3名,儿童内分泌、遗传专家3名,神经内科专家2名,心内科专家1名。本共识还咨询了其他领域的专家意见,包括眼科、皮肤科、呼吸科和遗传学专家。 2. 依据Delphi法制定共识:首先检索国内外数据库PubMed、中国知网(CNKI)及万方数据库中近10年相关文献,主要检索词为法布

2021版:临床重要耐药菌感染传播防控策略专家共识(全文)

2021版:临床重要耐药菌感染传播防控策略专家共识(全文) 摘要:耐药菌的传播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目前耐药问题日益加剧,给医疗卫生造成极大负担。加强耐药菌感染的预防、控制和诊疗能力建设是医疗机构防控耐药菌感染传播的重要内容。本共识分析当前临床重要耐药菌的流行病学、耐药机制及实验室检测现状,并提出耐药菌感染传播防控的专家推荐意见,旨在提高防控意识,规范临床重要耐药菌感染传播防控策略,明确防控流程。 关键词:耐药菌多重耐药菌流行病学耐药机制感染防控耐药监测医院感染 在过去的二十年,抗菌药物耐药病原菌已经成为全球重大公共卫生威胁。根据《中国抗菌药物管理和细菌耐药现状报告(2019)》[1]公布的数据,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China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Surveillance System, CARSS)2018年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PRSP)、耐万古霉素屎肠球菌(VREM)、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IPM-R-PA)、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IPM-R-AB)的分离率已达30.9%、1.8%、1.4%、10.1%、18.4%和52.6%。

各种病原菌可在人与人之间传播,且主要通过接触传播,医院内患者尤其是免疫缺陷患者往往是泛耐药菌的易感人群。泛耐药菌感染者和定植者均是传染源,医务人员也可能因为泛耐药菌的定植而成为新的传染源,导致在一定范围内的暴发流行。世界卫生组织(WHO)等国际组织已提出综合防控措施,包括病原菌监测、手卫生、接触预防、患者隔离、环境消毒等措施[2-4],但国内尚缺乏完善的、针对中国自身国情的临床重要耐药菌综合防控措施技术体系。本共识组织相关专家撰写了临床重要耐药菌感染传播防控策略,涉及通用策略和个性化策略,供临床参考。 1 术语定义1.1 耐药(resistance) 微生物对临床治疗(常规)使用的关键药物的敏感性减弱、丧失[5]。 1.2 多重耐药(multidrug-resistant,MDR)、广泛耐药(extensively drug-resistant,XDR)、全耐药(pandrug-resistant,PDR)和多重耐药的微生物(multidrug-resistant organism,MDRO) 目前学术界对各种病原菌MDR、XDR、PDR的标准定义尚未统一,但有国际专家建议的暂行标准可供参考[6-7]。目前已发表的相关共识多定义如下。MDR:对可用药物中3类或更多(每类中的1种或更多)不敏感。XDR:对可用药物除了2类或1类之外,其余(每类中的1种或更多)均不敏感。PDR:对可用药物均不敏感。 1.3 医疗保健相关感染(healthcare -associated infection,HCAI)、医院获得性感染(hospital acquired infection,HAI)、医源性感染

尿路感染病人的诊疗及护理考核试题及答案

尿路感染病人的诊疗及护理 一、选择题 1、病人,女性,26岁,已婚。因发热、乏力、尿频、尿急等症状就诊,做尿常规检查,对肾盂肾炎诊断有价值的是()[单选题]* A、白细胞1个/HP B、白细胞2个/HP C、白细胞3个/HP D、白细胞4个/HP E、白细胞>5个/HP√ 答案解析:肾盂肾炎诊断有价值的是白细胞>5个/HP。 2、病人女性,20岁,游泳后突发腰痛、发热、尿频、尿急、尿痛。查:T39℃,尿沉渣白细胞>5/HP,此病人可能的诊断是()[单选题]* A、慢性肾小球肾炎 B、急性肾小球肾炎 C、慢性肾盂肾炎 D、急性肾盂肾炎√ E、隐匿性肾炎 答案解析:腰痛、发热、尿频、尿急、尿痛。T39℃,尿沉渣白细胞>5/HP,推断为急性肾盂肾炎。 3、病人,女性,25岁,有反复发作尿频、尿急、尿痛史,肾区叩击痛(+),下列哪保

健指导对其不适合()[单选题]* A、多饮水、勤排尿 B、避免劳累和感冒 C、保持外阴清洁 D、禁用盆浴 E、经常预防性服用抗菌药物√ 答案解析:肾盂肾炎不能经常预防性服用抗菌药物,要严格遵医嘱用药。 4、肾盂肾炎病人,反复的尿急、尿频,其尿常规最主要的变化是()[单选题]* A、尿镜检大量红细胞 B、尿镜检大量白细胞√ C、尿蛋白(+++~++++) D、血尿素氮升高 E、血肌酐升高 答案解析:肾盂肾炎病人尿常规最主要的变化是尿镜检大量白细胞。 5、泌尿道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体是()[单选题]* A、病毒 B、真菌 C、大肠埃希菌√ D、结核菌 E、支原体 答案解析:大肠埃希菌是泌尿道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体。 6、病人,女性,28岁。因发热寒战,腰痛3天入院。查体:右肾区有叩击痛,辅检尿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