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

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

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

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

本研究使用的是由瑞典科学家Hakanson 提出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the potential ecologicalrisk index )。这是根据重金属性质及环境行为特点,从沉积学角度提出来的, 对土壤或沉积物中土壤重金属污染进行评价的方法。该法不仅考虑土壤重金属含量,而且综合考虑了多元素协同作用、毒性水平、污染浓度以及环境对重金属污染敏感性等因素,因此在环境风险评价中得到了广泛应用[6]。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的表达式如下:

i n

i s i

f C C C /=(1) i

f i r i r C T E ?=(2)

i n i s n i i r

i f n i i r n i i r C C T C T E RI ?=?==∑∑∑===111(3) 式中:RI 为多元素环境风险综合指数;i r E 为第i 种重金属环境风险指数;i

f

C 为重金属i 相对参比值的污染系数;i s C 为重金属i 的实测浓度;i n C 为重金属i

的评价参比值;i r T 为重金属i 毒性响应系数,它主要反映重金属毒性水平和环境对重金属污染的敏感程度。在本次研究中,这4种土壤重金属毒性响应系数i r T 参

照Hakanson 研究结果设定[6](表1);为方便同类研究结果间比较,评价参比值i n

C 以重庆市环境科研监测所与西南大学研究分析得出的重庆市土壤中重金属元素含量背景值为参考[7](表2)。潜在环境风险指数评价结果分级见表4。

毒物危害手册

1.木粉尘:木尘漂浮在空气里,被人吸入后能直接刺激呼吸道黏膜,引起打喷 嚏、咳嗽、气喘。长期吸入这种木尘,能引起肺纤维病变,使肺泡间质网状纤维和胶原纤维增生,造成肺功能明显下降,有效通气量减少,发生呼吸不畅、憋气、哮喘等。有的还能引起鼻黏膜炎症,使纤毛和腺体分泌功能受损,容易患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等。如果木粉尘长期作用于鼻腔黏膜,可引起鼻癌、副鼻窦癌;木粉尘进入消化道和胃,能引起喉癌、肺癌和白血病、骨髓病等。 松节油:急性松节油中毒的主要表现有发热、消化道刺激、皮肤黏膜刺激、肾、呼吸系统以及神经系统的损害等。口服后有烧心、恶心、腹痛和呕吐。 长期接触松节油可有呼吸道刺激、食欲减退、乏力、嗜睡、头痛和眩晕等症状,以及尿频、尿急和蛋白尿。皮肤接触可因脱脂而发生干裂与皲裂,对本品敏感者反复接触后可造成局部甚至全身过敏性皮炎。患有慢性湿疹等皮肤病和肾脏疾病者不宜从事接触松节油的工种。 粉尘:通过鼻腔、气道粘膜纤毛装置、肺泡和肺间质的清除,可使进入呼吸道的绝大部分粉尘排出,但长期吸入大量粉尘可使防御功能失去平衡,粉尘在呼吸道沉积,损伤呼吸道的结构,甚至引起疾病。生产性粉尘主要引起皮肤、粘膜的刺激作用及炎症反应,可直接危害人体呼吸系统,并对其造成影响,甚至引起肺部改变(如肺部纤维化、尘肺等)。 噪声:噪声对人体的影响是全身性的,既可引起听觉系统的变化,一般是从暂时性听阈位移逐渐发展为永久性听阈位移,最终导致噪声性耳聋;噪声也可以对非听觉系统产生影响,如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消化系统及代谢系统等,还可以影响生殖功能和胚胎发育;此外,工作场所中的噪声还可以干扰语言交流,影响工作效率,甚至引起意外事故。 苯:有特殊的芳香气味。苯可经呼吸道进入人体,皮肤也可以少量吸收。短时间吸入高浓度的苯蒸汽可导致急性苯中毒,主要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麻醉作用,出现昏迷和肌肉抽搐症状,严重者呼吸停止,直至心跳停止。高浓度苯对眼、

GBZ2.1中常见化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汇总表.pdf

常见化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汇总表(供参考) 序号中文名英文名化学文摘号 (CAS ) 毒物危害指数职业危害程度分级 1安妥Antu86-88-4THI=49中度危害(III 2氨Ammonia7664-41-7THI=51高度危害(Ⅱ级)32-氨基吡啶2-Amminopyridine504-29-0THI=44中度危害(III 4氨基磺酸铵Ammonium sulfamate7773-06-0THI=17轻度危害(IV 级)5氨基氰Cyanamide420-04-2THI=49中度危害(III 6奥克托今Octogen2691-41-0THI=12轻度危害(IV 级)7巴豆醛Crotonaldehyde4170-30-3THI=51高度危害(Ⅱ级)8百草枯Paraquat4685-14-7THI=45中度危害(III 9百菌清Chlorthalonil1897-45-6THI=33轻度危害(IV 级) 10钡及其可溶性化合物 (按 Ba Barium and soluble compunds,as Ba 7440-39-3(Ba)THI=44中度危害(III 级) 11倍硫磷Fenthion55-38-9THI=46中度危害(III 12苯Benzene71-43-2THI=68极度危害(I 级)13苯胺Aniline62-53-3THI=51高度危害(Ⅱ级)14苯基醚(二苯醚)Phenyl ether101-84-8THI=21轻度危害(IV 级)15苯硫磷EPN2104-64-5THI=54高度危害(Ⅱ级)16苯乙烯Styrene100-42-5THI=43中度危害(III 17吡啶Pyridine110-86-1THI=46中度危害(III 18苄基氯Benzyl chloride100-44-7THI=63高度危害(Ⅱ级)19丙醇Propyl alcohol71-23-8THI=45中度危害(III 20丙酸Propionic acid79-09-4THI=32轻度危害(IV 级)

常见工业毒物及其危害

安全管理编号:LX-FS-A88557 常见工业毒物及其危害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plan the important work to be done in the future, and require the personnel to jointly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or activity reaches the specified standard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常见工业毒物及其危害 使用说明:本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安全相关工作进行具有统筹性,导向性的规划,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1、金属与类金属毒物 (1)铅 银灰色软金属,展性强,相对密度11.35,熔点327℃,沸点1620℃。加热至400~500℃即有大量铅蒸气逸出,在空气中迅速氧化成氧化亚铅和氧化铅,并凝结成烟尘。不溶于稀盐酸和硫酸,能溶于硝酸、有机酸和碱液。 铅是全身性毒物,主要是影响卟啉代谢。卟啉是合成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因此影响血红素的合成,产生贫血。铅可引起血管痉挛、视网膜小动脉痉挛和高血压等。铅还可作用于脑、肝等器官,发生中毒性

化学毒物危害及预防(正式版)

文件编号:TP-AR-L6869 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l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l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示范文本) 编订: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化学毒物危害及预防(正 式版)

化学毒物危害及预防(正式版) 使用注意:该安全管理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一、毒物的来源、形态、分类、毒性 (一)来源——生产中使用或产生的物料 1、原料、辅助材料(投入物) 2、中间产物(过程物) 3、成品、副产品、废物(产出物) 4、夹杂物(杂质) (二)形态与接触机会 1、固态,块状、粉末状。 2、液态,常压下液态、加压液化、溶液。 3、气态,含易挥发液体的蒸气。 4、雾,液体微粒悬浮在空气中。

5、尘,固体微粒悬浮在空气中。 呈现块状固体且不升华或液体且难挥发则不易扩散到空气中,则接触机会小于气、雾、尘。 (三)分类 1、按化学性质及其用途相结合的分类 2、按作用性质分类 3、按受损害的器官、系统分类 (四)毒性——引起生物体损害的能力 1、毒性的指标 以引起实验动物某种反应的剂量来衡量毒性大小绝对致死剂量(LD100)或浓度(LC100) 半数致死剂量(LD50)或浓度(LC50) 最小致死剂量(MLD)或浓度(MLC) 最大耐受剂量(LD0)或浓度(LC0) 2、毒性的分级

生态危害系数评价法

-.生态危害系数评价法: 生态危害指数法由瑞典科学家Hankanson根据重金属的性质和环境行为特点提出的, 是一种定量地计算土壤或沉积物中重金属生态危害的方法.该方法最初是为了评价表层沉 积物中重金属的生态风险水平,目前也广泛应用于评价土壤中重金属的生态风险水平. 为了使区域质量评价更具有代表性和可比性,Haka nson从重金属的生物毒性角度出发建议对重 金属元素进行评价. 根据这一方法,某区域土壤中单一重金属第i种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 害系数Eir计算公式如下图所示: (:二D//;_ f i1-⑵ ■T ■气. J.(3) ' ■BH E. = 7 x C⑷ Jb Rl 二S 氏 i -]⑸ 式中,Cf i为单项污染系数,Ci为样品中污染物i的实测含量,Cn i为污染物i的参比值,Er i为污染物i 的单项潜在生态风险指数,Tr i为污染物i的毒性系 数(见表11),R I为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Er i和 R I可分别评价某种污染物和多种污染物的潜在生态风险程度. 表2重金属的参照值利歪性系数

1廉i£Jt呻Jt * <12 f#践?ti* t i 电艇$ 1.评价 .高虹镇农田重金属102个土样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见表

由上表所知,各重金属污染系数平均值如图所示,,图中可知Cu,Pb,Zn,Cr 的重金属含量较高,属于很强程度污染,Co, As和Ni达到强污染范围,Hg和Cd属于中度程度污 染。污染程度排序为:Zn>Pb >Cr >Cu >Ni>Co>AS>Hg>Cd,与重金属的富集程度大小排序一致. 由单个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系数平均值可以看出: Cd和Hg的潜在生态危害系数平均值平均值分别为14.463和72.906.属于很强 程度污染, As、Cu、Pb、Zn、Cr、Ni 的潜在生态危害系数平均值平均值分别为 0.889、 1.757、1.093、0.350、0.331、、1.282.其中,Hg污染最为严重,达到了极强危害程度,其最高生态危害系数达232.015 ,位于高虹泥马村南山坞 . 元素 Cr 、 Cu、 Pb、 Zn、 Ni 在研究区域的平均值显示各元素均处于轻度危害程度,各地危害程度相差较小。 多种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指数 RI 评价结果表明,在整个研究区域内,高虹高乐村拜节大坞龙的数值达到596.336 ,存在很强生态风险。其它都属于中度生态风险,但整体来说,高虹

《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50844-85)

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 50844-85 本标准适用于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的分级。 1基本定义 职业性接触毒物系指工人在生产中接触以原料、成品、半成品、中间体、反应副产物 和杂质等形式存在,并在操作时可经呼吸道、皮肤或经口进入人体而对健康产生危害的物质。 2分级原则 2.1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是以急性毒性、急性中毒发病症状、慢性中毒患病状况、慢性中毒后果、致癌性和最高容许浓度等六项指标为基础的定级标准。 2.2分级原则是依据六项分级指标综合分析,全面权衡,以多数指标的归属定出危害程度的级别,但对某些特殊毒物,可按其急性、慢性或致癌性等突出危害程度定出级别。 3分级依据 3.1急性毒性 以动物试验得出的呼吸道吸入半数致死浓度(LC50)或经口、经皮半数致死量(LD50)的资料为准,选择其中LC50或LD50最低值作为急性毒性指标。 3.2急性中毒发病状况 是一项以急性中毒发病率与中毒后果为依据的定性指标;可分为易发生、可发生、偶而发生中毒及不发生急性中毒四级。将易发生致死性中毒或致残定为中毒后果严重;易恢复的定为预后良好。 3.3慢性中毒患病状况 一般以接触毒物的主要行业中,工人的中毒患病率为依据;但在缺乏患病率资料时,可取中毒症状或中毒指标的发生率。 3.4 慢性中毒后果 依据慢性中毒的结局,分为脱离接触后,继续进展或不能治愈、基本治愈、自行恢复四级。并可依据动物试验结果的受损病变性质(进行性、不可逆性、可逆性)、靶器官病理生理特性(修复、再生、功能贮备能力),确定其慢性中毒后果。 3.5 致癌性 主要依据国际肿瘤研究中心公布的或其他公认的有关该毒物的致癌性资料,确定为人体致癌物、可疑人体致癌、动物致癌物及无致癌性。 3.6最高容许浓度 主要以TJ-36-79《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中表4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最高容许浓度值为准。 3.7 按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依据见表1,分为极度危害、高度危害、中度危害和轻度危害四级。

生产性毒物危害的治理措施

编号:AQ-JS-00371 ( 安全技术)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生产性毒物危害的治理措施 Control measures of toxic hazards in production

生产性毒物危害的治理措施 使用备注:技术安全主要是通过对技术和安全本质性的再认识以提高对技术和安全的理解,进而形成更加科学的技术安全观,并在新技术安全观指引下改进安全技术和安全措施,最终达到提高安全性的目的。 生产过程的密闭化、自动化是解决毒物危害的根本途径。采用无毒、低毒物质代替有毒或高毒物质是从根本上解决毒物危害的首选办法。 常用的生产性毒物控制措施如下: 1密闭-通风排毒系统 该系统由密闭罩、通风管、净化装置和通风机构成。采用该系统必须注意以下2点: (1)整个系统必须注意安全、防火、防爆问题; (2)正确地选择气体的净化和回收利用方法,防止二次污染,防止环境污染。 2局部排气罩 就地密闭,就地排出,就地净化,是通风防毒工程的一个重要的技术准则。排气罩就是实施毒源控制,防止毒物扩散的具体技术

装置。局部排气罩按其构造分为3种类型。 (1)密闭罩 在工艺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将毒源密闭起来,然后通过通风管将含毒空气吸出,送往净化装置,净化后排放大气。 (2)开口罩 在生产工艺操作不可能采取密闭罩排气时,可按生产设备和操作的特点,设计开口式罩排气。按结构形式,开口罩分为上口吸罩、侧吸罩和下吸罩。 (3)通风橱 通风橱是密闭罩与侧吸罩相结合的一种特殊排气罩。可以将产生有害物的操作和设备完全放在通风橱内,通风橱上有开启的操作小门,以便于操作。为防止通风橱内机械设备的扰动、化学反应或热源的热压、室内横向气流的干扰等原因而引起的有害物逸出,必须对通风橱实行排气,使橱内形成负压状态,以防止有害物逸出。 3排出气体的净化 工业的无害化排放,是通风防毒工程必须遵守的重要准则。根

渤海湾富营养化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渤海湾富营养化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系别水产系 专业班级海洋 学生姓名刘龙跃 摘要:水体富营养化是许多湖泊、水库的主要环境问题,被人形象的称为“生 态癌”。本文简单介绍渤海湾富营养化的成因危害及其预防与管理。 关键词:渤海湾水体富营养化;潜在的生态风险 1何为水体富营养化 水体富营养化是水质恶化的一种极端表现形式:当天然水体承受过量营养盐(如氮、磷等),其中某些特征性藻类会过度繁殖,当水体中的生物量超过一定限度导致水体水质急剧恶化就称为水体富营养化。 2富营养化的成因 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导致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与此所伴生的最大负效应就是环境污染特别是水体污染日益严重,江河湖泊的水环境质量日趋恶化。湖泊水库多具有缓流特性,自净能力差,特别容易受到污染;工农业废水和市政污水未

经处理即大量排入水体,使营养盐元素过量会刺激藻类的生长,促使水体的富营养化速率大大加快,该进程被称为人为富营养化过程。渤海湾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即为人为因素。 3富营养化的特征 1 pH值。在富营养化水体中,随着富营养化的生长,水的pH值出现随藻类生长而显着增高的趋向。这是由于藻类光相助用消耗水中的CO2,致使水中氢离子淘汰,pH值升高。 2透明度(SD)。由于大部分湖泊的透明度出现随藻类繁殖而显着降落的趋向,所以在富营养化水体中,水体的透明度一样平常都与反应藻类生长的叶绿素a 指标出现相反的厘革趋向。 3颜色。紧张富营养化水体由于藻类的大量增殖,而带有颜色,如褐色、绿色、黄绿色、血色、乳白色、蓝色、蓝绿色等,因上风藻种差异而使水体具有差异的颜色。带色藻类飘浮在水面象油漆一样,影响景观。 4气味。富营养化的水体中会因藻类散发出阵阵腥臭,由于底层紧张缺氧,厌氧微生物繁殖剖析孕育发生H2S,所以通常伴有臭皮蛋味的恶臭。 5溶解氛(DO)。当藻类在水面形成遮光阻气层时,影响大气氧和水中氧的正常平衡以及水生植物的光相助用受阻,会使深层DO大幅度低落,以致趋于零值。 4渤海湾水体富营养化的现状

(国内标准类)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UDC 613.632 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5044-85 本标准适用于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 1 基本定义 职业性接触毒物系指工人在生产中接触以原料、成品、半成品、中间体、反应副产物和杂质等形式存在,并在操作时可经呼吸道、皮肤或经口进入人体而对健康产生危害的物质。 2 分级原则 2.1职业性接触毒物程度分级,是以急性毒性、急性中毒发病状况、慢性中毒患病状况、慢性中毒后果、致癌性和最高容许浓度等六项指标为基础的定级标准。 2.2分级原则是依据六项分级指标综合分析,全面权衡,以多数指标的归属定出危害程度的级别,但对某些特殊毒物,可按其急性、慢性或致癌性等突出危害程度定出级别。 3 分级依据 3.1急性毒性 以动物试验得出的呼吸道吸入半数致死浓度(LC50)或经口、经皮半数致死量(LD50)的资料为准,选择其中LC50 和LD50最低值作为急性毒性指标。 3.2急性中毒发病状况 是一项以急性中毒发病率与中毒后果为依据的定性指标;可分为易发生、可发生、偶而发生中毒及不发生急性中毒四级。将易发生致死性中毒或致残定为中毒后果严重;易恢复的定为预后良好。 3.3慢性中毒患病状况 一般以接触性毒物的主要行业中,工人的中毒患病率为依据;但在缺乏患病率资料时,可取中毒症状或中毒指标的发生率。 3.4慢性中毒后果 依据慢性中毒的结局,分为脱离接触后,继续进展或不能治愈、基本治愈、自行恢复四级。并可依据动物试验结果的受损病变性质(进行性、不可逆性、可逆性)、靶器官病理生理特性(修复、再生、功能贮备能力),确定其慢性中毒后果。 3.5致癌性 主要依据国际肿瘤研究中心公布的或其他公认的有关该毒物的致癌性资料,确定为人体致癌物、可疑人体致癌物、动物致癌物及无致癌性。 3.6最高容许浓度 主要以TJ 36—79《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中表4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最高容许浓度值为准。 3.7按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依据见表1,分为极度危害、高度危害、中度危害和轻度危害四

生态风险评价研究现状

生态风险评价研究现状 (罗宗学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环境科学专业昆明) 摘要:生态风险评价是20世纪90 年代以后兴起的新的研究领域,是环境风险评价的重要分支,也是环境管理和决策的科学基础。简要评述了生态风险评价相关的基本概念、价发展历程、评价方法和框架体系,重点讨论了三种常见生态风险评价及其评价方法,并对生态风险评价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讨论。 关键字:生态风险评价;发展历程;评价方法;框架体系; 1. 生态风险评价研究中的基本概念 1.1风险 风险(R)是指不幸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发生后将要造成的损害。这里“不幸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称为“风险概率”(P,也称风险度);不幸事件发生后所造成的损害称为“风险后果”(D)。有关专家对风险定义为两者的积。即 风险=风险度×风险后果 上述的“不幸事件”指能造成伤害、损失、毁坏和痛苦的事件。就风险自身而言.具有二重性。第一.风险具有发生或出现人们不期望后果的可能性。第二.风险具有不确定性或不肯定性。 1.2生态风险 生态风险(EcalRisk,ER)是指一个种群、生态系统或整个景观的正常功能受外界胁迫,从而在目前和将来减小该系统内部某些要素或其本身的健康、生产力、遗传结构、经济价值和美学价值的可能性。 1.3生态风险评价 生态风险评价(EeoloiealRiskAssessment,ERA)是环境风险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受一个或多个胁迫因素影响后,对不利的生态后果出现的可能性进行的评估。

2.生态风险评价发展历程 2.1 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萌芽阶段 早期的环境风险评价,风险源以意外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分析为主,没有明确的风险受体,更没有明确的暴露评价和风险表征,整个评价过程以简单的定性分析为主,处于萌芽阶段。 2.2 20世纪80年代的人体健康的评价阶段 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提出环境影响评价,并采用毒理分析的范式进行化学污染物的生态影响研究。期间,对人体健康的评价主要集中在致癌风险方面,而不仅局限于毒理评价。1981年,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ORNL)在受EPA委托进行综合燃料的风险评价中提出了一系列针对组织、种群、生态系统水平的生态风险评价方法,并将此方法类推到人体健康的致癌风险评价中,确定生态风险评价应该估计那些可以明确表述影响的可能性,并强调相应的组织水平。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NRC,1983)提出的风险评价框架,其核心内容也是围绕人体健康与安全的,它指出生态风险评价不但要有可以明确表述影响的可能性,而且要有一个包含标准方法途径的明确框架。此后,美国EPA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技术性文件、准则或指南,但大多是人体健康风险评价方面的。 这一时期的风险评价方法已由定性分析转向定量评价;评价过程系统化,提出风险评价四步法:危害鉴别、剂量效应关系,暴露评价和风险表征;进一步明确了风险源和风险受体,特别是针对不同组织水平的评价方法的提出为生态风险评价奠定了基础。 2.3 20世纪90年代的生态风险评价阶段 20世纪80年代末到20世纪90年代初这一阶段,ORNL的风险评价研究人员发表一系列文章,阐明化学毒理对生态过程和动态的影响,为从环境风险评价到生态风险评价的转变奠定了基础。Johnson通过微观实验,对比受到化学毒害和没受化学毒害的系统动态,采用状态空间的办法,解决了风险影响结果的表达问题。CarolynHunsakertffu发表文章阐述如何将生态风险评价应用到区域景观上去,这是一篇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章,它阐明了区域生态风险评价的基本概念和未来发展方向。 20世纪90年代,风险评价的热点已经从人体健康评价转入生态风险评价,风险压力因子也从单一的化学因子,扩展到多种化学因子及可能造成生态风险的事件,风险受体也从人体,发展到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流域景观水平。比较完善的生态风险评价框架已经形成。 2.4 20世纪90年代末-21世纪初的区域生态风险评价阶段 区域生态风险评价强调区域性,是在区域水平上描述和评估环境污染、人为活动或自然灾害对生态系统及其组分产生不利作用的可能性和大小的过程。区域生态风险评价所涉及的环境问题的成因及结果都具有区域性。付在毅等将区域生态风险的评价方法步骤概括为研究区的界定和分析、受体分析、风险识别与风险源分析、暴露与危害分析,及风险综合评价几个部分。强调区域生态风险评价中区域社会、经济、自然环境状况的分析是区域风险评价的基

化学毒物危害及预防

化学毒物危害及预防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化学毒物危害及预防一、毒物的来源、形态、分类、毒性 (一)来源——生产中使用或产生的物料 1、原料、辅助材料(投入物) 2、中间产物(过程物) 3、成品、副产品、废物(产出物) 4、夹杂物(杂质) (二)形态与接触机会 1、固态,块状、粉末状。 2、液态,常压下液态、加压液化、溶液。 3、气态,含易挥发液体的蒸气。

4、雾,液体微粒悬浮在空气中。 5、尘,固体微粒悬浮在空气中。 呈现块状固体且不升华或液体且难挥发则不易扩散到空气中,则接触机会小于气、雾、尘。 (三)分类 1、按化学性质及其用途相结合的分类 2、按作用性质分类 3、按受损害的器官、系统分类 (四)毒性——引起生物体损害的能力 1、毒性的指标 以引起实验动物某种反应的剂量来衡量毒性大小 绝对致死剂量(LD100)或浓度(LC100)

半数致死剂量(LD50)或浓度(LC50)最小致死剂量(MLD)或浓度(MLC)最大耐受剂量(LD0)或浓度(LC0)2、毒性的分级 按毒性大小为5级 (1)剧毒(4)低毒 (2)高毒(5)微毒 (3)中等毒 3、毒物危害程度分级 按生产与使用中危害性大小为4级 Ⅰ级(极度危害)

Ⅱ级(高度危害) Ⅲ级(中度危害) Ⅳ级(轻度危害) 二、毒物对人体的危害 (一)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 1、经呼吸道吸入 2、经皮肤吸收 3、经消化道食入 (二)毒物在体内的过程 1、吸收,毒物进入血循环。 2、分布,随血流分布至各器官。

3、转化,毒物经生物化学过程转变为代谢产谢。 4、排出,经肾、肝胆、肺、唾液腺、汗腺、乳腺排出体外。(三)损害作用中毒、局部刺激、腐蚀、致敏、致癌、致畸、致突变 (四)中毒 1、急性中毒:短时、大量毒物进入人体,发病急、变化快 2、慢性中毒:长时、少量毒物进入人体,较长时间才出现症状 3、亚急性中毒:介于急性与慢性之间 (五)症状 1、呼吸系统 2、消化系统 3、心血管系统 4、神经系统 5、泌尿系统 6、生殖系统 7、皮肤 8、其他

生态危害系数评价法

一.生态危害系数评价法: 生态危害指数法由瑞典科学家Hankanson 根据重金属的性质和环境行为特点提出的,是一种定量地计算土壤或沉积物中重金属生态危害的方法.该方法最初是为了评价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生态风险水平,目前也广泛应用于评价土壤中重金属的生态风险水平.为了使区域质量评价更具有代表性和可比性,Hakanson 从重金属的生物毒性角度出发建议对重金属元素进行评价.根据这一方法,某区域土壤中单一重金属第i 种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系数Eir.计算公式如下图所示: 式中,Cf i为单项污染系数,Ci为样品中污染物 i 的 实测含量,Cn i为污染物 i 的参比值,Er i为污染物 i 的单项潜在生态风险指数,Tr i为污染物 i 的毒性系 数(见表 11),RI 为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 Er i和 RI 可分别评价某种污染物和多种污染物的潜在生 态风险程度.

二.评价 . . 由上表所知,各重金属污染系数平均值如图所示,,图中可知Cu,Pb,Zn,Cr的重金属含量较高,属于很强程度污染,Co,As和Ni达到强污染范围,Hg和Cd属于中度程度污染。,污染程度排序为: Zn>Pb >Cr >Cu >Ni>Co>AS>Hg>Cd,与重金属的富集程度大小排序一致. . . . 由单个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系数平均值可以看出:

Cd和Hg的潜在生态危害系数平均值平均值分别为14.463和72.906.属于很强程度污染,As、Cu、Pb、Zn、Cr、Ni的潜在生态危害系数平均值平均值分别为0.889、1.757、1.093、0.350、0.331、、1.282.其中,Hg污染最为严重,达到了极强危害程度,其最高生态危害系数达232.015 ,位于高虹泥马村南山坞.元素 Cr、Cu、Pb、Zn、Ni 在研究区域的平均值显示各元素均处于轻度危害程度,各地危害程度相差较小。 多种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指数 RI 评价结果表明,在整个研究区域内,高虹高乐村拜节大坞龙的数值达到596.336 ,存在很强生态风险。其它都属于中度生态风险,但整体来说,高虹镇农田的的污染整体上存在强生态风险。 对比重金属的富集情况和潜在生态危害可以看出,,Cd 和 Hg在整个农田中的的富集情况均较为严重,但两种元素的释放风险却差别较大,这主要是由于其毒性系数相差较大,元素Hg 由于其对水生生物及人体的健康影响较大,具有较高的毒性响应系数,生态风险较高,而Zn 的毒性响应系数较低,生态风险较小.但两种方法均显示污染最为严重的元素为Hg,具有很强的生态风险,且来源分析表明重金属Hg 在整个地区内主要来源周边节能灯工厂对其的影响,因此,应加强节能灯工厂中 Hg的治理,以防止重金属Hg进一步污染.

生产性毒物危害治理措施

生产性毒物危害治理 措施生产过程的密闭化、自动化是解决毒物危害的根本途径。采用无毒、低毒物质代替有毒或高毒物质是从根本上解决毒 物危害的首选办法。 常用的生产性毒物控制措施如下: 1密闭-通风排毒系统 该系统由密闭罩、通风管、净化装置和通风机构成。采用该系统必须注意以下 2 点: 1)整个系统必须注意安全、防火、防爆问题; 2)正确地选择气体的净化和回收利用方法,防止二次污染,防止环境污染。 2局部排气罩 就地密闭,就地排出,就地净化,是通风防毒工程的一个重要的技术准则。排气罩就是实施毒源控制,防止毒物扩散 的具体技术装置。局部排气罩按其构造分为 3 种类型。 1)密闭罩 在工艺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将毒源密闭起来,然后通过通风管将含毒空气吸出,送往净化装置,净化后排放大 气。

2)开口罩 在生产工艺操作不可能采取密闭罩排气时,可按生产设备和操作的特点,设计开口式罩排气。按结构形式,开口罩分为上口吸罩、侧吸罩和下吸罩。来源:考试大 3)通风橱 通风橱是密闭罩与侧吸罩相结合的一种特殊排气罩。可以将产生有害物的操作和设备完全放在通风橱内,通风橱上有开启的操作小门,以便于操作。为防止通风橱内机械设备的扰动、化学反应或热源的热压、室内横向气流的干扰等原因而引起的有害物逸出,必须对通风橱实行排气,使橱内形成负压状态,以防止有害物逸出。 3排出气体的净化 工业的无害化排放,是通风防毒工程必须遵守的重要准则。根据输送介质特性和生产工艺的不同,可采用不同的有害气体净化方法。有害气体净化方法大致可分为洗涤法、吸附法、袋滤法、静电法、燃烧法和高空排放法确定净化方案的原则是: ①设计前必须确定有害物质的成分、含量和毒性等理化指标。 ②确定有害物质的净化目标和综合利用方向,应符合卫生标准和环境保护标准的规定。 ③净化设备的工艺特性,必须与有害介质的特性相一致。 ④落实防火、防爆的特殊要求 1)洗涤法

化学毒物危害及预防(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毒物危害及预防(正 式)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4790-60 化学毒物危害及预防(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一、毒物的来源、形态、分类、毒性 (一)来源——生产中使用或产生的物料 1、原料、辅助材料(投入物) 2、中间产物(过程物) 3、成品、副产品、废物(产出物) 4、夹杂物(杂质) (二)形态与接触机会 1、固态,块状、粉末状。 2、液态,常压下液态、加压液化、溶液。 3、气态,含易挥发液体的蒸气。 4、雾,液体微粒悬浮在空气中。 5、尘,固体微粒悬浮在空气中。 呈现块状固体且不升华或液体且难挥发则不易扩散到空气中,则接触机会小于气、雾、尘。

(三)分类 1、按化学性质及其用途相结合的分类 2、按作用性质分类 3、按受损害的器官、系统分类 (四)毒性——引起生物体损害的能力 1、毒性的指标 以引起实验动物某种反应的剂量来衡量毒性大小绝对致死剂量(LD100)或浓度(LC100) 半数致死剂量(LD50)或浓度(LC50) 最小致死剂量(MLD)或浓度(MLC) 最大耐受剂量(LD0)或浓度(LC0) 2、毒性的分级 按毒性大小为5级 (1)剧毒(4)低毒 (2)高毒(5)微毒 (3)中等毒 3、毒物危害程度分级 按生产与使用中危害性大小为4级

生态安全与生态风险评价

生态安全与生态风险评价 之 北京雾霾健康风险评价报告 目录 一、问题综述 (1) 二、危害鉴定 (3) 三、释放评价 (3) (一)北京的经济增长与空气污染水平分析 (3) (二)北京经济增长与空气质量的 EKC 验证 (5) 四、暴露评价 (7) 五、后果评价 (8) 六、风险评价 (9) 七、建议 (10)

北京雾霾的健康风险评价 一、问题综述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年来在我国京津冀、华东等地区雾霾天气频发,特别是在2013年1月,多地遭遇大范围持续雾霾,北京市有26天为雾霾天气,为1954年以来同期最多,雾霾天气的频繁发生对城市大气环境、群众健康、交通安全、农业生产等都带来了日益显著的影响。 对80年代以后北京观象台的数据分析,霾出现的范围及概率呈增多趋势,尤其是1月和2月是霾频发时期。 统计北京历史数据,做出北京地区自1981年~2012年32年北京雾霾变化曲线图(图1),其中雾的天数为大雾和轻雾天数的总和。从图1中可以看出,北京地区雾的年际变化曲线呈无规律的震荡变化,这种变化往往与当天的天气形势有关,其平均值基本稳定不变。但是霾的变化曲线自2000年以后,呈现出系统性增多的变化趋势,这与经济和城市的快速发展,人口迅速增多、大量汽车尾气和工业污染物的排放等因素密切相关,尤其是2005年以后,霾的影响天数直线上升,2010 年霾总数是63天,2011年92天,2012年达到124天,霾的天数占到了全年总天数的47%。

雾霾是空气污染和气象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雾霾天气发生时,大气能见度下降,大气中的颗粒物特别是细颗粒物(PM2.5)是导致能见度降低的主要因素,城市大气PM2.5污染影响空气质量,威胁人群健康,是具有区域性特征、危害严重的大气污染物。 形成雾霾天气的有毒、有害颗粒物散播在空气中,对人类和生态系统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雾霾天气中的PM2.5比重较大,其颗粒物较小,比表面积相对较大,可吸附大量有毒、有害物质,这些物质随PM2.5能轻易穿过鼻腔中的鼻纤毛,直接进入肺部,甚至渗进血液,而引发包括心脏病、动脉硬化、肺部硬化、肺癌、哮喘等各种疾病,影响身体康;二是雾霾通过对太阳光的吸收与散射,导致太阳辐射强度减弱与日照时数减少,从而影响植物的呼吸和光合作用,会造成农业减产、绿地生态系统生长受阻等;三是雾霾天气使能见度降低,容易引起交通阻塞,发生交通事故。

生产性毒物对人体的危害正式版

Through the reasonable organization of the production process, effective use of production resources to carry out production activities, to achieve the desired goal. 生产性毒物对人体的危害 正式版

生产性毒物对人体的危害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生产计划、生产组织以及生产控制环境中,通过合理组织生产过程,有效利用生产资源,经济合理地进行生产活动,以达到预期的生产目标和实现管理工作结果的把控。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一)神经系统 毒物对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系统均有不同程度的危害作用,其表现为神经衰弱症候群:全身无力、易于疲劳、记忆力减退、头昏、头痛、失眠、心悸、多汗,多发性末梢神经炎及中毒性脑病等。汽油、四乙基铅、二硫化碳等中毒还表现为兴奋、狂躁、癔病。 (二)呼吸系统 氨、氯气、氮氧化物、氟、三氧化二砷、二氧化硫等刺激性毒物可引起声门水肿及痉挛、鼻炎、气管炎、支气管炎、肺

炎及肺水肿。有些高浓度毒物(如硫化氢、氯、氨等)能直接抑制呼吸中枢或引起机械性阻塞而窒息。 (三)血液和心血管系统 严重的苯中毒,可抑制骨髓造血功能。砷化氢、苯肼等中毒,可引起严重的溶血,出现血红蛋白尿,导致溶血性贫血。一氧化碳中毒可使血液的输氧功能发生障碍。钡、砷、有机农药等中毒,可造成心肌损伤,直接影响到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功能。 (四)消化系统 肝是解毒器官,人体吸收的大多数毒物积蓄在肝脏里,并由它进行分解、转化,起到自救作用。但某些称为“亲肝性

化学品生态风险评价的定义

化学品生态风险评价的定义、基本内容和评价程序? EPA在1992年对生态风险评价作了定义,即生态风险评价是评估由于一种或多种外界因素导致可能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不利生态影响的过程。其目的是帮助环境管理部门了解和预测外界生态影响因素和生态后果之间的关系,有利于环境决策的制定。生态风险评价被认为能够用来预测未来的生态不利影响或评估因过去某种因素导致生态变化的可能性。 生态风险评价基于两种因素:后果特征以及暴露特征。 主要进行三个阶段的风险评价:问题的提出、问题分析和风险表征。 生态风险评价过程 美国EPA对生态风险评价工作有较成熟的方法和数据库,并且做了大量的生态风险评价工作。一般分为以下过程: (1)制订计划,根据评价内容的性质、生态现状和环境要求提出评价的目标和评价重点; (2)风险的识别,判断分析可能存在的危害及其范围; (3)暴露评价和生态影响表征,分析影响因素的特征以及对生态环境中各要素的影响程度和范围; (4)风险评价结果表征,对评价过程得出结论,作为环保部门或规划部门的参考,作为生态环境保护决策的依据。 (1)数据评估 .确认有关的潜在化学物质; .分析相关的场所数据。 (2)暴露评价 ·确定危害源及迁移途径; ·确认受潜在影响的人群,并分析受体可能的暴露途径 ·建立适合该场地的模型; ·制定暴露力案; ·确认暴露点的化学物质的浓度; ·计算受体的暴露剂量。 (2)毒理学评价 ·收集毒理学资料.包括可能的重要的化学物质的毒理学持性,如急性、亚慢性、慢性。致癌性以及对繁殖的影响等; ·确定适当的毒理学参数(如MDI或BfD或SF)。 (4)风险表征 ·估算致癌物的致癌风险性; ·估算非致癌物的危害商值及系统污染物的指数; ·风险结果,包括对水确定性的分析

生产性毒物对人体九大危害(正式版)

文件编号:TP-AR-L5734 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l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l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示范文本) 编订: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生产性毒物对人体九大 危害(正式版)

生产性毒物对人体九大危害(正式版) 使用注意:该安全管理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一)神经系统 毒物对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系统均有不同程度的危害作用,其表现为神经衰弱症候群:全身无力、易于疲劳、记忆力减退、头昏、头痛、失眠、心悸、多汗,多发性末梢神经炎及中毒性脑病等。汽油、四乙基铅、二硫化碳等中毒还表现为兴奋、狂躁、癔病。 (二)呼吸系统 氨、氯气、氮氧化物、氟、三氧化二砷、二氧化硫等刺激性毒物可引起声门水肿及痉挛、鼻炎、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炎及肺水肿。有些高浓度毒物(如硫化氢、氯、氨等)能直接抑制呼吸中枢或引起机械

性阻塞而窒息。 (三)血液和心血管系统 严重的苯中毒,可抑制骨髓造血功能。砷化氢、苯肼等中毒,可引起严重的溶血,出现血红蛋白尿,导致溶血性贫血。一氧化碳中毒可使血液的输氧功能发生障碍。钡、砷、有机农药等中毒,可造成心肌损伤,直接影响到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功能。 (四)消化系统 肝是解毒器官,人体吸收的大多数毒物积蓄在肝脏里,并由它进行分解、转化,起到自救作用。但某些称为“亲肝性毒物”,如四氯化碳、磷、三硝基甲苯、锑、铅等,主要伤害肝脏,往往形成急性或慢性中毒性肝炎。汞、砷、铅等急性中毒,可发生严重的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炎症。 (五)泌尿系统

常见工业毒物及其危害(正式版)

文件编号:TP-AR-L6883 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l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l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示范文本) 编订: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常见工业毒物及其危害 (正式版)

常见工业毒物及其危害(正式版) 使用注意:该安全管理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1、金属与类金属毒物 (1)铅 银灰色软金属,展性强,相对密度11.35,熔点 327℃,沸点1620℃。加热至400~500℃即有大量铅 蒸气逸出,在空气中迅速氧化成氧化亚铅和氧化铅, 并凝结成烟尘。不溶于稀盐酸和硫酸,能溶于硝酸、 有机酸和碱液。 铅是全身性毒物,主要是影响卟啉代谢。卟啉是 合成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因此影响血红素的合成, 产生贫血。铅可引起血管痉挛、视网膜小动脉痉挛和 高血压等。铅还可作用于脑、肝等器官,发生中毒性

病变。 (2)汞 常温下为银白色液体,密度13.6,熔点- 38.87℃,沸点356.9℃。黏度小,易流动和流散,有很强的附着力,地板、墙壁等都能吸附汞。常温下即能蒸发,温度升高,蒸发加快。不溶于水,能溶于类脂质,易溶于硝酸、热浓硫酸。能溶解多种金属,生成汞齐。 汞离子与体内的巯基、二巯基有很强的亲和力。汞与体内某些酶的活性中心巯基结合后,使酶失去活性,造成细胞损害,导致中毒。 (3)铬 钢灰色、硬而脆的金属,相对密度7.20,熔点1900℃,沸点2480℃。氧化缓慢,耐腐蚀。不溶于水,溶于盐酸、热硫酸。铬化合物中六价铬毒性最

生产性毒物危害的预防参考文本

生产性毒物危害的预防参 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生产性毒物危害的预防参考文本 使用指引:此安全管理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1.什么是生产性毒物? 毒物是指较小量进入人体可引起人体健康损害(中 毒)的化学物质。各种生产过程中产生或使用的毒物统称 为生产性毒物。 2.毒物进入人体的三个途径 生产性毒物可通过呼吸道、皮肤、消化道三条途径进 入人体。经呼吸道吸入并通过肺吸收,是最常见最危险的 途径。有些毒物可以通过皮肤吸收进入体内,如有机磷农 药、苯胺,只要与皮肤接触,就能被吸收。经消化道进入 引起职业中毒的机会极少,但是如果个人卫生习惯不良, 在有毒车间内吸烟、吃东西、饭前不洗手,也可使少量毒 物进入消化道吸收。

3.职业中毒的概念 由毒物引起的疾病状态称为中毒。劳动者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由于接触生产性毒物发生的中毒称为职业中毒。 4.急性中毒的高危人群 肝脏有病时影响毒物在体内解毒,肾脏有病时影响毒物从体内排出,有肝肾疾病的人容易发生中毒。有支气管炎和肺气肿的人接触到刺激性气体,不但容易发生中毒,而且病情较重。未成年人由于发育不成熟,也容易中毒。妇女在月经期、怀孕期对某些毒物敏感。有些患传性缺陷病的人,对某些毒物特别敏感,如患有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者,接触溶血性毒物特别敏感。 5.急性职业中毒的现场处理 吸入中毒的患者,应首先从中毒现场抢运到新鲜空气处,保持安静、保暖、解开衣扣和裤带,保持呼吸道畅通。经皮肤吸收中毒的患者,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服,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