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1与朱元思书教学案

21与朱元思书教学案

21与朱元思书教学案
21与朱元思书教学案

教(学)后反思:

长春版语文七下《与朱元思书》word学案

21、《与朱元思书》学案 教师寄语:走进大自然,感受山水的雄奇秀美! 学习目标: 1、积累和掌握文言实词,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2、反复诵读课文,品味骈散结合的语言风格。感受和想象文章 描绘的美景。 3、 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树立 健康的审美情趣。 重点: 1、在朗读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笔下富春江山水奇异的景 色美。 2、领会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难点:理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含义 学习过程 一、读顺读懂课文,积累字词。 1、读准、读顺:初读课文,圈画生字、多音字。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风烟jù___净 缥. ( )碧 急tuān___甚箭 经lún___ 世务 负势竞.( )上 泠泠. ()作响 kuī___谷忘fǎn___ 嘤嘤.( )成韵 鸢.( )飞戾. ()天 在zhòu___犹昏 互相轩.( )邈. ( ) 横kē___上bì___

2、读懂:译文,不懂之处先圈画出来再与同学交流解疑。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天山共.色 ( ) 从. 流飘荡( ) 猛 浪若奔. ( ) 互相轩邈. ( ) 负 势竞.上( ) 经纶.. 世务( ) (2)、 文学常识 本文的作者_________ ,是 _______代_______家,字____ ,吴兴故章人。他的散文以写景见长,有人仿效他的文体,称__________ 。 (3)、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蝉则千转不穷( ) 窥谷忘反( )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大意。 1、 课文用哪八个字概括富春江山水? 答: 2、 富春江的山水到底“奇”在哪里,“异“在哪里? 答: 3、 富春江的山水之奇异作者是通过视觉与听觉两方面来描绘 的,请同学们从这两方面入手,来谈谈自己的阅读感受。 答: 三、细读课文,合作探究。 1. 文中写水,体现了水什么特点? 联系——(1)《小石潭记》是如何写水清的? (2)《三峡》是如何写水急的?

八年级语文:《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7(示范文本)

初中语文标准教材 八年级语文:《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7(示范文本) People need to communicate and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and language is the bridge of human communication and the link.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专业教学设计系列下载即可用 --- 八年级语文:《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7(示 范文本) 教学目标: 1.掌握本文常用的文言词汇。 2.分析、理解文章每段内容,从而理解全篇。 3.品味文章描写山水的巧妙手法。 4.朗读背诵。 教学重点: 1.掌握本文常用的文言词汇。 2.分析、理解文章每段内容,从而理解全篇。 3.朗读背诵。

教学难点: 1、品味文章描写山水的巧妙手法。 2、理解作者流露出来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1、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文言文知识,自主、合作、探究。 2、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天下西湖三十六,就中最好是杭州。\"可是,你曾否想过,只要你再向前跨出一步,你一定会惊喜地发现,有一条秀绝人寰的富春江,如绿色的飘带索绕徜徉在同样青翠的群山间,她上面缀满了无数眩目的珍宝,让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古往今来,有多少游客为这山光水色所倾倒,留下了多少诗篇,多少画卷,多少脍炙人口的美丽传说…… 课件展示: 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元?吴桓赞)

与朱元思书导学案(附答案)

《与朱元思书》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作品常识,初步感受富春江美景。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初步背诵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3、逐层解析课文,初步感受作者情感。 重点难点: 1.掌握本文常用的文言词汇。 2.分析、理解文章每段内容,从而理解全篇。 3.朗读背诵。 课前助学: 1、关于作者: 吴均,南朝梁文学家。他出身贫寒,好学有俊才。他通史学,私自撰写《齐春秋》,披露了当时统治集团的不少丑闻。他因此受到了武帝免其职焚其稿的迫害。后奉诏撰写《通史》,上起三皇,下迄齐代,未成身死。善诗文。其诗清新,且多反映社会现实之作。其文工于写景,尤以小品书札见长,文科清拔有古气,时人或仿效之,称为''吴均体''。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风烟jù___ 净缥.()碧急tuān_ __甚箭 经lún ___ 世务负势竞.()上泠泠.()作响kuī__ _谷忘fǎn__ _ 嘤嘤.()成韵鸢.()飞戾.()天在zhòu___犹昏互相轩.()邈.()横kē_ __上bì__ _ 学习过程: 一、反复诵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1、解释第一段加点字词并口头翻译本段。概括第一段大意。 风烟 ..:从.流飘荡: ..:俱.净.:共色 东西 ..:许.:独.绝.: 本段大意: 2、解释第二段加点字词并口头翻译本段。概括第二段大意。 缥碧 ..: ..:若奔 ..:碍.:急湍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二、合作探究 1、第一段用哪八个字概括富春江山水的特点? 2、作者描绘富春江山水的奇丽多姿,极有层次。第一段总写_____________之美,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八个字;第二段承“异水”二字,抓住“_________”和“________”的特点,具体生动地描绘。 3、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流势湍急,《三峡》一文中哪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 4、文章第1、2段中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意境相同的句子是什么? 5、文章突出水清的句子是什么? 6、文章突出表现水急的句子? 7、“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11与朱元思书 【教材分析】 《与朱元思书》是第三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文章以书信短札的形式,描绘了富阳至桐庐一百余里秀丽的山水景物,文章骈散结合,清新隽永,历历如绘,是六朝山水小品中的佳作。本单元是部编初中语文教科书第一次集中学习文言诗文,抓住写景抒情这条主线,实施单元整体教学,便于学生语感的培养,利于学生积累常用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教学目标】 1.根据阅读提示和注释自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2.把握作者笔下景物的突出特征,学习作者描绘景物的手法。 3.体会作者寄情山水的高雅的审美情趣。 【预习提示】 1.日积月累 (1)我搜集的资料(课文和作者) (2)我积累的文言字词(实词和虚词) 2.边读边悟 (1)思考:文中所写的山水“独绝”在哪里? (2)面对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有什么样的感想?你如何理解这种感想? 3.学贵有疑 预习中,在疏通文意中我遇到的困惑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本单元所选的诗文,都是我国古代歌咏自然山水的优秀篇章。前面我们通过《三峡》和《短文两篇》的品读领略了中华大地形态各异的地形地貌、美不胜收的山水之美,今天我们再次随同作者吴均行船游江,充分感受富春江奇特秀丽的景色。 二、预习反馈: 1.检查预习 教师提示学生注意以下词语的读音。 缥碧轩邈泠泠鸢飞戾天经纶横柯 2.根据预习情况课堂交流:你觉得哪些词、句解释比较重要,值得关注的,(比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或者太难,你还没有完全理解的?(质疑解答,教师点拨。) 三、开启“富春江之旅” 生齐读课题《与朱元思书》 师解题:“与……书”中“书”是“书信”的意思。 这是作者吴均写给朋友朱元思的一封信的节选,他用丹青妙笔为我们绘制了一幅明朗绚丽的百里山水画卷。同学们化身为摄影家、画家、探险家,或者就只是普通的游客……,用自己最独特的视角来解读富春江的魅力。 (一)初读,读出音乐美。 读好节奏、读好重音、读好韵味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朗读指导。 请同学们帮老师推荐同学分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的倾听,交流评析。

人教新版八年级(下)《第21课 与朱元思书》同步练习卷

人教新版八年级下册《第21课与朱元思书》同步练习卷一、基础训练 1.(3分)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缥.碧急湍.轩邈 .. 泠.泠作响鸢.飞戾.天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 2.(3分)解释下列加点词。 (1)风烟俱.净 (2)从流 ..飘荡 (3)猛浪若奔. (4)皆生寒树 ..。 3.(3分)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B.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C.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D.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4.(3分)下列句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 A.自富阳至桐庐一百 ..,皆生寒树 ..许里B.夹岸高山 C.风烟俱净,天山 ..成韵 ..共色D.好鸟相鸣,嘤嘤 5.(3分)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属于使动的一项是() A.奇.山异水,天下独绝B.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C.游鱼细石,直视无.碍D.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6.(3分)按提示及相关内容用原文填空。 (1)写水清澈的句子是: (2)用工整对偶写水流之急的句子是: (3)点明游览路线的一句是: (4)总领下文的一句是: (5)赋予静止的山以奋发向上无穷生命力的两句是: (6)写出光与影交相辉映的一句是:。

7.(3分)翻译下列句子。 (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3)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4)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二、阅读训练. 8.(3分)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螵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下面加点词的含义。 ①任意 ..东西 ②从流 ..飘荡 ③天山共色 .. ④争高 ..直指 (2)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一百许.里/杂然相许. B、猿则百叫无绝./天下独绝. C、疏条交映,有时见.日/见.余,大喜曰 D、在昼犹.昏/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3)翻译下列句子。 ①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②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4)下面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首段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八字总领全篇,结构上纲举目张,脉络分明。 B、通过写景,作者表达出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厌恶的情感。 C、本文句式整齐,音韵和谐,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感鲜明、强烈。 D、该文与《答谢中书书》,可谓一去一往,一唱一和,都是书札中的精品,亦是写景文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作者:吴卫兵 推荐【教材解析】 《与朱元思书》是一篇以书信形式描绘富春江山水的美文。它以清丽的文字,明快的节奏,错落的韵致,隽永的意境成为山水小品文中的佳作,历久不衰。作为教材来学习,就是要让学生读懂它,品味文章佳处,激发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对文言文的语言感受能力,积累文言语汇,这正是语文课程标准所要求达到的目的。 【学情分析】 [ 对富春江山水的陌生,可能会减弱学生对课文学习的兴致。然而文章优美的语言会第一时间打动学生,我们不妨从朗读、品味语言下手。对于文章的难点“鸢飞戾天”两句的理解,以学生现有的生活阅历恐怕是勉为其难。我们不必刻意求深,求透,有所感悟即可。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弄清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文言词语的含义,培养初步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积累文言语汇,反复诵读,做到熟读成诵,烂熟于心,出口成章,培养文言语感能力。 ` 3.体会文章的“结构之美、语言之美、意境之美、志趣之美”,获得美的享受,培养审美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以诵读带动课文内容的学习,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积累—感悟—运用”的学习过程。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水和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体会作者高洁的志趣,追求自由的情怀。 ;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学生对富春江山水可能是陌生的,为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课前不妨让学生利用图书馆和互联网查找有关富春江的介绍,得到初步的认识,并用一两句话概括其山水特点。教师也可利用历代文人赞美富春江的名句引入课文的学习。 示例一: ,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骚人墨客吟诗作文,为今人留下了众多脸炙人口的山水佳作。如: “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元吴桓赞) “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唐韦庄) “三吴行尽千山水,犹道桐庐景情美。”(宋苏轼) “一折青山一扇屏,一湾清水一条琴。无声诗兴有声画,须在桐庐江上寻。”(清刘嗣绾) [ 这些都是历代文人赞美富春江的名句。可见,富春江早已为世人所熟知。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南朝梁代著名骈文家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仅用114字便生动逼真地描绘出富春江沿途的旖丽风光,被视为骄文中写景的精品。吟诵此文,可谓美不胜收。 示例二: 祖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辽阔大地,江山是如此多娇,千百年来,有多少文人墨客为之赞叹,为之倾倒,为之描绘。又有多少仕途失意和怀才不遇之士,为了躲避世俗社会,退隐山林,寄情于山水之间,以排遣心中的郁闷。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与朱元思书》就是其中一篇。(板题)这篇虽是书信,却是一篇出色的写景小品文。现在让我们一起品赏作者吴均笔下富春江沿途的奇山异水。请大家打开课文,先看看注释,说说吴均是何许人也(学生说后,屏幕展示作者简介) 示例三: 大屏幕出示富春江山水图片。 - 富春江,全长110公里,一头连着素有“人间天堂”美誉的杭州西湖,一头连着人称“归来不看岳”的安徽黄山。而富春江本身又是那么富有神奇的魅力,巧夺天工的自然景观和那旷古悠远的历史遗迹缀连成片,相映成辉,有人赞美富春江“揽天下奇景于一身”,这也许有些夸张,但人们称她为中国的黄金旅游线却并非过誉…… 富春江有山有水,水中有山,山绕水生。为旅游风光中少见。来这里旅游,既可登山揽胜,

《与朱元思书》导学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_1

《与朱元思书》导学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一、预习案 【知识链接】 (一)书 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书信一般多记事陈情,中国古代的抒情散文即始于书信,书信的实用性和审美性的结合十分完美。 汉魏六朝的尺牍重在实用,文人多无意把其写为审美的作品。唐宋以后,在一些文人的笔下,尺牍的实用功能明显淡化,审美性能日益强化,有些尺牍刻意写成纯粹的文学。 书的文学功能多种多样,刻意抒情,比如司马迁的《报任安书》、林觉民的《与妻书》,也刻意写景,比如吴均的《与朱元思书》;可以写私人化的事件和感情,如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也可以谈论文学,如曹丕的《与吴质书》,谈论政治,如欧阳修《上杜中丞论举官书》,还可以进谒显贵,勉励后学,如此等等,形成了别具特色的书牍文传统。尺牍和其他文体一样,也讲究谋篇布局,文质俱佳。另外,尺牍不一定都用“书”字标明,如苏轼的《与子由弟》、《答秦太虚》就是。

(二)骈体文 骈体文又叫“骈偶文”,“骈文”是和古代散文相对而言的一种文体。骈体文是从古代对偶、排比的修辞手法逐渐发展起来的,魏晋时期开始形成,南北朝时期成了文章的正宗,几乎占领了所有文字领域,为骈体文的全盛时期。因此,骈体文对唐宋及其以后的文学语言,特别是对律诗,有着比较大的影响。它在语言方面有以下特色:(1)在语句方面,讲究骈偶。(2)在语言方面,讲究节奏和平仄。(3)在用词方面,讲究用典和辞藻。骈体文注重形式整齐,讲究辞藻华美,注重对仗,讲究韵律,读起来朗朗上口,能增强文章的艺术优美感。但骈体文过分注重外在形式和技巧,内容表达受到束缚,并且晦涩难懂,这与文章的作用背道而驰,因骈体文逐渐走向末路,被韩愈发起的“古文运动”冲得七零八散,退出了文体的主舞台。 课前学习:自主研读(熟读课文、词义辨析、文句摘抄) 1.给下列字加拼音: 缥()湍()轩()邈() 泠()嘤()鸢()戾() 窥()柯()

八年级语文下册21朱元思书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积累词汇并整饬句式背诵课文。 2.理解景物描写的层次、方法及作者的感情。 3.通过诵读训练,进一步培养对文言文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在朗读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笔下富春江景色之美,初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帮助学生理解“鸢飞戾天”两句。 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法,诵读法,赏读赏析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 2.感情朗读课文,熟读课文,疏通文意,加强某些字词的掌握。 3.在理解的文意的基础上力争熟背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古人描写山水景色的文章浩如烟海。大家还记得我们刚学过的《三峡》吧?文章描写了三峡两岸高峻的山势、奔流的江水以及三峡中四时景色的变化,充满了诗意,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类似的文章,体味祖国山水的秀美。 二、检查预习,识记生字 1.作者简介:吴均(469——520),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南朝粱文学家。出身贫寒,好学,有俊才,通史学,善诗文。其诗清新,且多反映社会现实之作。其文工于写景,文辞清新挺拔,不少人仿效他的文章,称为“吴均体”。 《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朱元思的书信节选,全文已散佚,入选的课文是节选其中一部分。 2.投影全文,随文掌握生字:

独绝缥碧急湍轩邈鸢飞戾天泠泠经伦横柯 三、熟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学生听老师课文范读,完成三个任务:注意字音、语速、语调。完成下面选择题: 下列画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缥碧piǎo 无碍ài 泠泠作响líng B.飘荡dàng 急湍tuān 嘤嘤成韵yīng C.轩邈miǎo 经纶lún 鸢飞戾天yuān D.横柯kē窥谷kuī好鸟相鸣 n íng 2. 学生多种形式反复朗读,感知课文内容。注意语气突出重音,节奏鲜明,速度稍缓。 多种形式:小组内一人读几人听、纠正;上下句连读;全班内男生读女生读;全体学生与老师分读…… 四、疏通文意,讨论翻译。 学生先自主学习,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难懂的字词。有搞不懂的问题组内共同解决,相互质疑解答,弄懂全篇。大约15分钟后课堂交流,翻译全文。 五、整体感知,当堂背诵 1.请用下面的句式来描绘富春江: 富春江的真呀,它的表现在。 例如:富春江的水真清澈呀,它的清澈表现在“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硬石,直视无碍。” 2.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课文,并当堂检查字词理解。 附: [课堂检测] 一、本文题目《与朱元思书》中的“书”的意思是,作者,字,吴兴故鄣(今浙江吉安)人,时期国文学家。 二、解释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 天下独绝.()猿则百叫无绝.() 蝉则千转不穷.()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负.势竟上() 三、翻译下列句子。 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

与朱元思书导学案含答案

与朱元思书导学案姓名: (第一课时) 一:回顾所学诗文,写出一句写景诗句。 二、反复诵读课文,争取能进行背诵,整体把握文意。 1、给加点字注音 缥.()碧急湍.()轩.()邈.()泠泠 ..()经纶.()嘤嘤.()鸢.()飞戾.()天窥.()谷横柯.()你还有哪些不认识的: 2、熟练而准确的反复诵读课文(读准字音、准确断句) 要求:先用铅笔在文中自行断句,做出标记。(如“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注意重读音(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重音应落在“箭” “奔”二字上。) 不好断句的是: 三、理清文章结构层次,概括各部分主要内容。 全文共三段,_____段是第一层,为总写,以“__________________”一句作为全文的纲领。_____段是第二层,为分写。先写“异水”,以写水流舒缓处,以_______________写水流湍急处。再写“奇山”,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字,将崇山峻岭化静为动,再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声音从听觉写出山间的勃勃生机。 (第二课时) 逐层解析课文 (一)解析第一部分(第一节) 1、字词解释:(1)风烟俱.净.()(2)从.流飘荡() (3)任意东西 ..()(4)自.富阳()(5)一百许.里() 2、语段翻译: 3、自富阳至桐庐一百来里的风景,作者是怎样概括的?可见本节在全文的作用是什么? 4、请分别找出本段中写景、叙事、抒情的语句? ①写景: ②叙事: ③抒情: 5、本段中与 (二)解析第二部分第一层 1、字词解释:(1)水皆缥碧 ..()(2)猛浪若奔.() (3)急湍甚 ..箭()() 2、语段翻译: 3、这部分从态和态写出了水的、的特点。 4、文章有没有直接写水深?“千丈见底”是不是写水深?可见写水清用了怎样的描写手法? 5、写异水这部分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6、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流势湍急,《三峡》中哪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 (三)解析第二部分第二层

《与朱元思书》教案

《与朱元思书》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弄清文中文言词语的含义,提升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积累文言语汇,反复诵读,做到熟读成诵。 3.体会文章的“语言之美、意境之美”,培养审美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以诵读带动课文内容的学习,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本文的学习过程。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水和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体会作者高洁的志趣,追求自由的情怀。【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大屏幕出示富春江图片,教师做下面的介绍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富春江,全长110公里,一头连着素有“人间天堂”美誉的杭州西湖,一头连着人称“归来不看岳”的安徽黄山。而富春江本身又是那么富有神奇的魅力,巧夺天工的自然景观和那旷古悠远的历史遗迹缀连成片,相映成辉,有人赞美富春江“揽天下奇景于一身”,这也许有些夸张,但人们称她为中国的黄金旅游线却并非过誉…… 富春江有山有水,水中有山,山绕水生。为旅游风光中少见。来这里旅游,既可登山揽胜,又可泛舟荡游。南朝著名的文学家吴均在游览完富春江的风光后,就情不自禁写了一篇描绘富春江风光的文章《与朱元思书》。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 二、作者及文体简介 1.文体 南朝时,我国文坛上盛行着一种讲求辞藻华丽、声律和谐、词句整齐对偶的骈体文,这种文体的作品,大多追求一种形式主义的倾向。但这些骈体文中也不乏优秀作品,《与朱元思书》就是其中一篇出色的写景小品文。题目中的“书”指信。 2.简介作者。 吴均(469——520),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南朝粱文学家。出身贫寒,好学,有俊才,通史学,善诗文。其诗清新,且多反映社会现实之作。其文工于写景,文辞清新挺拔,不少人仿效他的文章,称为“吴均体”。 《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朱元思的书信节选,全文已散佚,朱元思其人其事皆不可考。 三、示范朗读课文,学生在听读的过程中整体感知文意,感受作品的声韵美、语言美。 1.听读课文,学生看画面及文字,初步感知文意。 教师提示学生注意以下词语的读音: 缥碧急湍轩邈泠泠戾天鸢飞经纶横柯 2.指名同学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读,注意他朗读的节奏、重音、停顿。听读完后给

21《与朱元思书》导学案及答案

21 《与朱元思书》导学案(第一课时) 班级姓名学号 【教学目标】 1、借助工具书和课文注释,初步感知文章大意。 2、学习本文对景物作生动逼真描绘的特点。 3、体会文中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怀,把握课文主旨。 4、深入文章意境,体会文章的结构美、意境美、志趣美、语言美,获得美的享受。 【教学重难点】 : 体会课文主旨和文章的结构美、意境美、志趣美、语言美。 【课前预习】 1、《与朱元思书》的作者__________,是__________代文学家。他的散文以写景见长,有人仿效他的文体,称“___ ______” 2、给下列划线生字词注音。 缥碧()急湍甚箭()泠泠作响()嘤嘤成韵() 互相轩邈()()鸢飞戾天者()()横柯上蔽() 3、解释下列划线字词。 风烟俱净()( ),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 (),猛浪若奔()( )。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 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4、翻译下面句子。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2)、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3)、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4)、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5)、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 (6)、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7)、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8)、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9)、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10)、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11)、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12)、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13)、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 (1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15)、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 (16)、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17)、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课堂研讨】 熟读课文,了解文章结构 全文分三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总写富春江奇特秀丽的景色。下文就扣住第一自然段中的" "来写; 第二自然段从和两方面描写异水,运用和修辞手法将富春江"异水"的水、的特点形象地表现出来; ! 第三自然段写"奇山",紧扣、、的特征:作者从、感受的角度来写,给景物蒙上了一层清淡幽雅的色彩。并抒发了作者、的高洁志趣。 【课后作业】 重点字词翻译: (1)风烟俱./净.俱:净:。(2)天山共色 ..共色:。 (3)从.流飘荡从:(4)水皆缥碧 ..缥碧: (5)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急湍奔: (6)负.势竞.上负:;竞:。 # (7)互相轩./邈.轩:;邈:。 (8)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戾:息: (9)经纶 ..世务者,窥谷忘反.经纶:;反:。 (10)横柯.上蔽柯:;上:(11)在昼犹.昏犹:。

省公开课一等奖《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省公开课一等奖《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省公开课一等奖《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文从题目看是作者写给友人的一封书信,但与一般书信不同,没有问候的套语和日常事务的叙述,而是一篇由清词丽句构成的写 景小品文,作者描绘了富阳至桐庐一百多里富春江上雄奇秀丽景致,是一篇写景美文。文章形声兼备,虚实相间,动静互见,骈散相间,艺术上也给人以美的享受。 【教学目标】 1、朗读训练:读中品味文中的美的意境,读出本文生动形象、 优美传神而富于意蕴的特点并背诵。 2、能力训练:调动丰富的想象和联想,拓延本文的意境,品味 作者景物描写的艺术处理方法和优美的语言,提高审美能力。 3、学习积累文言词汇。 4、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教学课文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难点】 对“鸢飞戾天”两句的理解。 【教学建议】 《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朋友朱元思述说行旅所见的信,寥寥百余字,将富春江山光水色描绘得生动逼真。阅读此文令人悠然神往,仿佛也置身于其中领略山水之美。故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在读 中感受美,通过读去品味文中的美的意境,要做好读的指导。其次,就是要启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体会意境美

及作者写景的心境与写作特色。至于文中的难点讲清字面意思即可,不必刻意求深。 本文可用一课时指导学生自读。 一、导入 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名山秀水,数不胜数。谁要有仁智之人的修养,谁就会醉于山水。同学们,你知道哪些著名的风景区? (学生回答) 同学们知道的还真不少,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拍摄于浙江富春江的风景片。下面就请大家一起欣赏。要求看完后说出自己的感受。 (学生谈感受) 富春江的景色真美啊。南朝著名的文学家吴均在游览完富春江的风光后,就情不自禁写了一篇描绘富春江风光的文章《与朱元思书》。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 题目中“与”是“给”的意思。“书”是“书信”。朱元思其人其事皆不可考。《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朱元思的书信节选,全 文已散佚,是一篇出色的写景小品文。 二、赏读 1、仿例读: 教师引入:先请同学们听配乐示读课文,听读时注意字词的读音,听清句子的停顿。听完请同学们仿照示读放声自由朗读。(配乐示 读)(仿例朗读) 2、美读: 教师引入:本文是一篇美文,朗读时速度宜慢,慢一些才有时间去品味文中美的意境。一定要以“乐山水”之心去读,吐字清晰, 音韵和谐。要注意停顿,节奏要随情随景而易。每读完一小层都可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21课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与朱元思书》 一、概述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一篇课文; 本课文为本册书第一篇重要的古文。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能力:了解作者的生平与创作,介绍骈体文的基本特点;利用录音手段,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积累文言字词,体会文中“追求自由”的情怀,理解作者所创设的意境,把握课文的主旨。 2、过程与方法:诵读、释词、译句相结合,利用关键词语分析课文结构、辅助背诵的方法;领会文章描写景物的方法。 3、情感与价值: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感受江山的奇美。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班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古文基础,能依据工具书自主学习古文,教师只应加以点拨即可。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说明本课题设计的基本理念,以及主要采用的教学与活动策略,以及这些策略实施过程中的关键问题。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教师借助多媒体展现ppt课件,适当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学习。 六、教学过程 《与朱元思书》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作者的生平与创作,介绍骈体文的基本特点;利用录音手段,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积累文言字词,体会文中“追求自由”的情怀,理解作者所创设的意境,把握课文的主旨。 2、过程与方法:诵读、释词、译句相结合,利用关键词语分析课文结构、辅助背诵的方法;领会文章描写景物的方法。 3、情感与价值: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感受江山的奇美。 教学重难点 1.在朗读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笔下富春江景色之美,初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帮助学生理解“鸢飞戾天”两句。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可爱的祖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名山秀水,数不胜数。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著名的景点? (学生讨论回答。) 师:同学们知道的还真不少,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拍摄于浙江富春江的风景片。下面就请大家一起欣赏。要求看完后说出自己的感受。

八年级语文下册21.与朱元思书教案新人教版

与朱元思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积累文言知识,重视朗读训练,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读和翻译能力,背诵并默写全文。 2.体会文中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怀,把握课文的主旨。 3.引导学生品味赏析文章的语言美,培养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逐步捉高鉴赏水平。4.通过教读本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志趣美、语言美。 2.背诵课文。 三、教学难点: 理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含意。 四、教学方法 1.朗读法。教学中,教师可指导学生以多种形式反复朗读。在朗读中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后达到熟读成诵。可引导学生利用提纲背诵法快速背诵,在板书中教师给学生提供背诵提纲,帮助学生背诵。 2.合作探究法。以学生为主体,在相互讨论中交流看法,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使课堂真正成为学堂。 五、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作者简介;朗读课文,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情调;学生自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整体把握文意。 [教学步骤] 一、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吴均的《与朱元思书》。 二、作者简介: 补:吴均出生寒贱,自幼好学而有超群的才华,所作诗文,深受当时行家称赏,其文章风格清拔而有古气,时人效之,称为“吴均体”曾做过吴兴主簿、建安王伟记室、国侍郎等官后官至奉朝请。他为人耿直,因私下写《齐春秋》,并如实地记录了齐梁间的历史,萧衍“恶其实录”,便焚其书稿免其官职。不久又奉诏撰写通史,未成而卒。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感受作品的声韵美。 1.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注意以下词语的读音: 飘荡(dàng)急湍(tuān)轩(xuān)邈 泠泠(líng)经纶(lún)横柯(kē) 2.把握节奏、重音、停顿。学生朗读或范读课文。 (1)注意语速。应慢一些,慢一些才有时间去品味文中的意境。 (2)注意停顿。逗号的停顿应小于句号,每一个句号后的停顿应小于一小层之间的停顿,每一段后的停顿应稍长一些。 (3)注意重音。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重音应落在“箭”“奔”二字上。 (4)注意节拍。四字句一般以“二二”节拍为主。如:“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

[教材]《与朱元思书》导学案.doc

《与朱元思书》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借助注释及工具书,理解词义,积累文言词汇,感知课文大意。反复朗读课文,并熟读成诵。 2、感受富春江奇特秀丽的口然景色,通过品读赏析理解作者所创设的意境。 3、体会文中作者的情怀,把握课文的主旨。 资料准备: 1、南朝时,我国文坛上盛行着一种讲求辞藻、声律、对偶的骈体文,是和散文相对的一种文体,起源于汉末,形成于魏晋,盛行于南北朝。骈体文的特点是讲究对仗,通常是四六句和互交替,结构、词性、词义和互配对。《与朱元思书》就是其中一篇出色的写景小品文。 2、简介作者 吴均(469——520),字叔庠,吴兴故鄆(今浙江安吉)人,南朝粱文学家。岀身贫寒,好学,有俊才,通史学,善诗文。其诗清新,且多反映社会现实之作。其文工于写景,文辞清新挺拔,不少人仿效他的文章,称为“吴均体”。 《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朱元思的书信节选,全文已散佚,朱元思其人其事皆不可考。 3、背景资料: 吴均生活的南北朝时期,政治黑暗,社会紊乱。一些仕途失意或受佛教、道教影响的士人便遁迹山林,避世隐居。吴均一生的仕途也不如意。梁武帝吋, 他I大I私撰《齐春秋》,武帝恶其实录,免其职。此后,他便到石门山中去隐居。由此可见,这篇文章不单纯是写景,而是寓情于景。 4、关于书信中的景物描写 六朝文人在往还书信中好用景语作点缀,其作用大致有两种:一种是用典型的景象打动对方,例如丘迟的《与陈伯之书》中写的“暮春三月,江南草长, 杂花生树,群莺乱飞”,就有引起对方故国之思,促其早□归顺朝廷的作用。另一种是借景物烘托写信人的心情,例如六朝人伪托的《李陵答苏武书》,其中“凉秋九月,塞外草衰,夜不能寐,侧耳远听,胡笳(jid)互动,牧马悲鸣, 吟啸成群,边声四起”这一段,就有力地烘托了写信人独居塞外、不得归国的凄苦心情。由此可见,书信中的景物描写也是有意而为,是服务于书信的宗旨的。至于吴均此书宗旨如何,I大I不见原信全文,难以臆断;如果仅就这段景物描写而言,其耍害当在“莺飞戾天”两句上,其宗旨可能是自明本志,也可能是对朋友婉言相劝,希槊他早FI 离开官场过隐居生活。 基础达标: 1、题目《与朱元思书》中“书”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的作者是 南朝梁家。字____________ ,吴兴故鄆人。他的散文以写景见长。

《与朱元思书》复习教学案

九年级《与朱元思书》复习教学案 复习目标: 1.积累重点文言实词及句子翻译 2.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 1.填空。 ?《与朱元思书》选自《艺文类聚》作者, (朝代)文学家。?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风烟俱净()负势竞上()从流飘荡( ) ?水皆缥碧()急湍甚箭()() ?争高直指( ) 泠泠作响( ) 好鸟相鸣( ) ?嘤嘤成韵( ) 鸢飞戾天()经纶世务( ) ?3、词类活用现象: ?猛浪若奔(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互相轩邈(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任意东西( ) ?4、通假现象: ?蝉则千转不穷() ?窥谷忘反() ?5、一词多义: ?奇山异水()舟首尾长八分有奇() ?天下独绝()猿则百叫无绝()群响毕绝( ) 绝巘多生怪柏( ) ?何许人也()一百许里()遂许先帝()杂然相许()?负势竞上()横柯上蔽() ?直视无碍()争高直指()()指通豫南() ? 6.翻译文中画横线的三个句子: ?(1) ?(2) ?(3) ?7.看到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你怎么理解他发出的这些感慨?? ? ?8.原文填空。 ?(1)总括富春江山水特点的句子:

?(7)郦道元的《三峡》与《与朱元思书》都写到了江水流速快,请把它写在下面。? ?9.本文是一篇山水小品,从积累的古诗文中,写出一句关于祖国山水的诗句。 ? ?中考链接: ?(一)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或巚)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 吴均《与朱元思书》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 (1)沿溯阻绝。沿: (2)良多趣味。良: (3)略无阙.处(4)虽.乘奔御风 (5)直视无碍。碍:(6)窥谷忘反。窥: (7)横柯.上蔽(8)望峰息.心 2、写列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力拉崩倒之声 .. B.中间 C.阡陌交通 ..语,皆指目陈胜 ..,鸡犬相闻 D.旦日,卒中往往 3、翻译句子。 (1)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译文: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译文: (3)风烟俱净,天山共色。译文: 4、下面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游鱼细石,直视无碍。”通过“游鱼细石”写出水的清澈。 B.“悬泉瀑布,飞漱其间。”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富有韵律。 C.“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运用拟声叠词,构成一幅音韵和谐的画面。 D.“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侧面烘托了山的高耸。5、比较两篇短文的异同。 (1)两文都写了山和水,突出了山的连绵、高峻和水的、等共同特征。(2)两文都写了猿鸣,但写作目的不同,《三峡》通过猿鸣烘托环境的,《与朱元思书》则通过猿鸣表现了环境的生机勃勃。 6、甲乙两段都描写了奇山异水,但思想感情有差异,请结合原文的语句说说两文不同的思想感情。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与朱元思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弄清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文言词语的含义,培养初步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理解作者所创设的意境,体会文中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怀,把握课文的主旨。 3、以诵读带动课文内容的学习,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积累—感悟—运用”的学习过程。 4、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文导入: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图片欣赏,见课件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洛神赋图、清明上河图、富春山居图、汉宫春晓图、百骏图、步辇图、唐宫仕女图、五牛图、韩熙载夜宴图、千里江山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是中国美术史的丰碑,华夏文明的巨著,是流动的历史、无声的乐章;承载着古老东方民族独特的艺术气质;用色彩记录了中华绵延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横亘万里的锦绣河山。 《富春山居图》 师介绍:富春山居图是元朝书画,画家黄公望为郑樗(无用师)所绘,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全图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墨色浓淡干湿并用,极富于变化,是黄公望的代表作,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祖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辽阔大地,江山是如此多娇,千百年来,有多少文人墨客为之赞叹,为之倾倒,为之描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与朱元思书》就是其中一篇。从标题看这篇虽是书信,却是一篇出色的写景小品文。现在让我们一起品赏作者吴均笔下富春江沿途的奇山异水。请大家打开课文,先看看注释,说说吴均是何许人也? (学生说后,屏幕展示作者简介) 吴均(469——520),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南朝粱文学家。出身贫寒,好学,有俊才,通史学,善诗文。其诗清新,且多反映社会现实之作。其文工于写景,文辞清新挺拔,不少人仿效他的文章,称为“吴均体”。 《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朱元思的书信节选,全文已散佚,朱元思其人其事皆不可考。 (二)、初步感知: 1、听朗读全文。(音频播放) (1)注意字音并标注 (2)注意朗读节奏,尝试划分 师明确(屏幕展示): (1)字音: 缥(piǎo)碧急湍(tuān)夹(jiā)岸轩邈(miǎo) 转(zhuàn) 泠泠(líng) 嘤嘤(yīng) 鸢(yuān)飞戾(lì)天经纶(lún) 窥(kuī)柯(kē) (2)

21《与朱元思书》导学案及答案96543精编版

21《与朱元思书》导学案(第一课时)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教学目标】 1、借助工具书和课文注释,初步感知文章大意。 2、学习本文对景物作生动逼真描绘的特点。 3、体会文中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怀,把握课文主旨。 4、深入文章意境,体会文章的结构美、意境美、志趣美、语言美,获得美的享受。【教学重难点】 体会课文主旨和文章的结构美、意境美、志趣美、语言美。 【课前预习】 1、《与朱元思书》的作者__________ ,是__________ 代文学家。他的散文以写景 见长,有人仿效他的文体,称“____________________ ” 2、给下列划线生字词注音。 缥碧()急湍甚箭()泠泠作响()嘤嘤成韵()互相轩邈()()鸢飞戾天者()()横柯上蔽()3、解释下列划线字词。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程()。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込()。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4、翻译下面句子。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