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名词解释 报刊

名词解释 报刊

名词解释 报刊
名词解释 报刊

《察世俗每月统记传》: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家近代化报刊,揭开了近代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的第一页。1815年8月5日在马六甲创刊,主编米怜,署名博爱者。该报为中文月刊,以“阐发基督教教义为根本要务”为宗旨,是一份宗教宣传性质的期刊。它把宣传“神理”放在首位,大部分篇幅用来发表介绍教义和《圣经》的文章;介绍各国情况;刊载天文地理知识文章,发表了一些诗歌寓言类作品以及“告贴”(告示广告)。它采用略带文言成分的白话文写作,题材多样。1821年因米怜病重而停刊。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家中文近代报刊,1833年8月1日在广州创刊,创办人、主编郭士立。该刊虽为宗教性报刊,但宗教色彩淡化,论述伦理道德和介绍天文地理的文章也不多见。它以介绍西方文化、艺术、哲学、科学技术为重点,着重宣扬西方文明,反复劝说中国人改变对西方的旧观念,主张中国应学习各国长处。它每期都刊载新闻,以国际新闻居多,也有本地新闻。

《蜜蜂华报》:第一家在华出版的外文报刊、澳门有史以来的第一家报纸。1822年9月12日在澳门创刊,由当时的葡萄牙执政党创办,为其在澳门创办的政府机关报,基本内容为新闻、言论、公文、读者来信等。

《广州纪录报》: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英文报刊,1827年11月创刊于广州,创办人为英国鸦片商马地臣。该刊为商业性报纸,货价行情、航运消息占主要篇幅。带有强烈的政治性,宣扬英国的殖民政策、鼓吹不平等贸易,为鸦片倾销辩护,主张西方对华采取强硬政策。《六合丛谈》:上海地区出版的最早的中文刊物,1857年1月26日创刊于上海,由英国伦敦布道会传教士伟烈亚力任主编,该报不纯粹宣传基督教义,刊有宗教、科学、文学、新闻等内容。该报虽创刊于上海,却目标定向于全国,发行区域大但发行量小,一年后即停刊。《万国公报》:深具影响性的中文宗教性报刊。该刊前身是1868年9月5日创刊的《中国教会新报》,自第301期起改名为《万国公报》,由美国监理会传教士林乐知集资创办并担任主笔。该报不是纯宗教性刊物,自创刊至第300期所刊内容以宣传宗教为主,间或刊载一些中外史地、科学常识等稿件,改名后成为一个以时事政治为主的综合性刊物。

《申报》:近代中国发行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中文报纸。1872年4月30日创刊于上海,创办人为英国商人美查。该报以营利为首要目的,是一张较为完备的日报,既有新闻、评论、也有文艺作品、广告,上下各阶层人等都可阅读。此外,它还重视经营管理,注意争取读者和刊发广告。《申报》的问世,标志着这种每日刊行的、面向社会公众的、以时事新闻为主的综合性报纸,开始成为占主导地位的新闻传播媒介。

《字林沪报》:1882年5月18日创刊于上海,由字林洋行创办,总主笔由《字林西报》总主笔巴尔福兼任,另聘戴谱生、蔡尔康为华人主笔。该报版面编排清秀,十分注重国际新闻报道。创刊时适逢中法战争爆发,由于该报有《字林西报》作后盾,消息来源广泛、迅速,经翻译处理后,稿件观点鲜明,刊登时间均比上海一般报馆要早几天,比素以报道迅速见长的《申报》新闻也要早一天。该报还采取扩大版面,取消星期日休刊等改革,一度成为当时上海与《申报》竞争最剧烈的一家商业报纸。

《新闻报》:1893年2月17日创刊于上海,著名报人蔡尔康主笔,是中外合资的一份有影响力的报纸。以“经济独立、无偏无党”为宗旨,在内容上形成了准确、迅速报道经济新闻及商业行情的主要特点。

《循环日报》:1874年2月4日创刊于香港,是中国人自办成功的最早的中文日报,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家宣扬资产阶级政治改良主义思想的报纸,公开鼓吹变法,其宗旨是:“变法自强”,刊登行情、新闻、评论消息、广告等内容。它还是中国第一份以政论为主的报纸。它的创办人和第一主编是我国近代著名报刊政论家王韬。

《中外纪闻》:戊戌变法时期维新派创办的最早的报刊。1895年12月16日创刊于北京,其前身是1895年8月17日创刊的《万国公报》,是维新派第一家正式机关报。梁启超、麦孟华担任编辑。改名为《中外纪闻》后,梁启超、汪大燮任主笔。其内容除论说外,还有中外新闻,以编译外文报纸、电讯、介绍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情况和刊载清廷奏章为主要内容。

《强学报》:强学会上海分会机关报,1896年1月12日由康有为创办于上海。它的政治色

彩较《万国公报》和《中外纪闻》更为浓厚,旗帜鲜明的倡导变法维新。其办报宗旨是“广人才、保疆土、助变法、增学问、除舞弊、达民隐”。创办5天,发行两期后即遭查封。

《时务报》:1896年8月9日创刊于上海,旬刊,梁启超任主笔,是当时影响最大的一份宣传变法维新的报刊。它以宣传维新变法、救亡图存为宗旨,以“论说”及翻译外报为主要内容。1898年8月8日停刊,共处69期。

《知新报》:维新派在华南地区的的喉舌。1897年2月22日创刊于澳门,康有为筹划出版、梁启超兼理笔政、何廷光出资、何穗田和康广仁则负责具体运作创办。初为5日刊,20期后改为旬刊,系澳门出版的第二份中文报纸。它是一份宣传“新学”,鼓吹变法的综合性理论刊物,以倡新学、开民智、育人才、图富强为宗旨。百日维新失败后,其他维新派的报刊被迫终刊,而《知新报》仍继续出版,乃当时中国唯一仍鼓吹维新变法的报刊。

《湘报》:湖南的第一家中文日报。1898年3月7日在长沙创刊。谭嗣同、唐才常等集资创办,唐才常任主编。该报设有论说、奏疏、电旨、公牍、本省新闻、各国时事、杂事、商务等栏目,以开风气、拓见闻为主旨,文字浅显,言论激烈。

《国闻报》:它是维新派在中国北方的最重要的宣传阵地。1897年10月26日创刊于天津,主要创办人严复。该报基本内容为电传谕旨、路透电、本地新闻、各地新闻、外译新闻等。它以通外情为要务,尤其注意外报选择和新闻采访工作。其办报目的是“通上下之情”、“通中外之故”,帮助读者学习西方的“民主”和“西学”,以求中国的富强。《中国日报》:它是兴中会创办的第一份机关报,也是中国最早宣传资产阶级革命的报纸。1900年1月5日创刊于香港,陈少白任社长兼总编辑。早期宣传内容集中在:(1)揭露和声讨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卖国罪行,宣传反清反封建;(2)宣传资产阶级的民权思想,介绍英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赞美民主共和,号召人民起来争取民主自由;(3)报道革命党人和留日学会的革命活动,宣传声援义和团反帝反侵略的行动;(4)宣传反帝救亡,谴责八国联军侵华的罪行和沙俄侵华的野心,号召人民起来救国;(5)批判资产阶级保皇派。《中国日报》仿日本报纸采用短行排印,这对传统的竖行长行版来说是一项业务革新。《中国日报》不仅是革命党人的舆论宣传阵地,也是他们的重要活动据点。这种既是舆论机关又是联络机关的组织形式是资产阶级的最大特点,即把办报和武装起义等紧密结合在一起。

《开智录》:中国留日学生创办的第一个具有革命倾向的刊物,留日学生团体开智会的机关刊物。1900年11月在横滨创刊出版。由郑贯公、冯自由、冯斯栾创办,郑贯公主编。《开智录》以“开通民智”为宗旨,印刷、发行主要依附《清议报》,内容和《清议报》相似。

《译书汇编》:由我国第一个留日学生团体“励志会”的成员创办的刊物。1900年12月在东京创刊,该刊“专以编译欧美法政名著为宗旨”,宣传资产阶级思想。

《民报》:中国同盟会机关报,1905年11月26日创刊于东京,由宋教仁、田桐等主办,程家柽任总编辑。该刊为大型时事政论月刊,宣传“三民主义”的政治纲领是其办报宗旨。其宣传内容主要有:(1)宣传以排满为中心的民族主义;(2)宣传以建立共和政体为中心的民权主义;(3)宣传以土地国有、平均地权为中心的民主主义。此外,它还大力介绍世界各国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介绍西方的新文化和新思潮。

《清议报》:保皇派报刊中最有影响的两份报刊之一,戊戌政变后康、梁在海外创办的第一份报刊,后来成为保皇会的第一个机关报。1898年12月23 日在日本横滨创刊,梁启超主编。该报以时事评论为主,其办报宗旨是“主持清议、开发民智”。该报于1901年12月21日因火灾而停刊。

《新民丛报》:它是一份保皇派报刊,是效仿西方大型综合性杂志创办的一份半月刊。1902年2月8日在日本横滨创刊,由梁启超主编。该报内容丰富(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编辑严谨,印刷精美。其宗旨在于“开民智”、“造新民”,政治倾向总体上是保皇立宪。该报虽未站在时代前列,但该报对西方政治学说、科技文明的介绍和提高民族素养的倡导,客观上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其“新民文体”也风靡报界和文坛。

《时报》:戊戌政变后改良派在国内创办的第一份报纸,也是改良派在国内重点创建的舆论阵地。1904年6月12日在上海创刊,狄平子、罗普分任经理与主笔。该报从创刊始,就以执中公允的姿态出现,既批评顽固派,又批评革命派,因此在政治上并没有造成多大的影响,而是在报纸的评论、编辑、出版方面敢于大胆革新,为我国的报业的进步和发展作出了贡献。《大公报》:中国新闻史上出版时间最长的中文日报。1902年6月17日创刊于天津,由英华创办,自任社长,总揽经营和编务。该报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1)由英华主持,是一张宣传改良思想,主张君主立宪的报纸;(2)由王郅隆接办,变成一张接近皖系军阀并有亲日倾向的报纸;(3)由新记公司接办,发展成为有全国影响的大报;(4)成为一张在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报纸。

《京话日报》:一张以城市居民为主要读者对象,用通俗的北京话出版的报纸。1904年8月创刊于北京,创办人兼社长彭翼仲。该报政治上主张保皇立宪,从一创刊就宣传它是中国人办的报纸,“作报人的心是中国的”,极力宣传反帝爱国思想,大胆揭露社会的黑暗和反映人民的疾苦,与读者保持密切联系,热心为读者服务,因而饱受读者信任和赞许,但是也因此得罪了官僚和权贵。

《东方杂志》:中国近代刊行时间最长的大型综合期刊。1904年3月11日在上海创刊,先后有孟森、胡愈之等人负责编辑工作。该报以“启导国民,联络东亚”为宗旨,对外主张联日抗俄,对内提倡君主立宪,教育救国。内容除自己的社论外,还经常选录多种报刊的时论、记事、要闻、奏折等,资料性较强,类似文摘性刊物。1911年改革后,逐渐采取资产阶级自由主义兼容并蓄的编辑方针,仍坚持改良主义,但它宣传欧美,也译载有关社会主义的内容。新文化运动后,保守反动。五四运动后又进行改革,社会科学论著增多,科技文章减少,介绍时政。1948年停刊。

《大江报》:文学社机关报,1911年1月3日创刊,其前身是《大江白话报》,由詹大悲投资创办并任总经理兼总编辑。詹大悲主持的《大江报》有两大特色:一是以新军士兵和下级军官为主要读者对象;二是旗帜鲜明,敢发惊人之语。

《中华民国公报》: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政权的机关报。1911年10月16日创刊于武昌。由牟鸿勋出任第一任社长。该报主要内容是刊载军政府和下属各部门以及各革命团体的公告,报道有关武昌起义以及各省光复消息,评论革命形势和军政府的政策法令等,1912年中华民国正式成立后,逐成为黎元洪控制下的舆论工具。

竖三民报:《民呼日报》、《民吁日报》、《民立报》都用“民”字打头,创办时间相衔接,风格和基调协同,皆为于右任创办,被人称为“竖三民”。1907年4月2日,于右任创办的第一家报纸《神州日报》,是革命派在国内创办的第一家大型日报,该报不用光绪年号,而用干支和公元。办了80天,报馆被焚。1909年5月15日,于右任重新集资在上海租界创办《民呼日报》自任社长,该报以“大声疾呼,为民请命”为宗旨,革命色彩鲜明,内容以报道灾荒为重点,大造清朝气数已尽的舆论。1909年8月14日,报馆被查封,前后出版仅92天。1909年10月3日,于右任用原有馆址和设备又创立《民吁日报》,该报存在仅48天,于1909年11月19日被封。1910年10月11日,在孙中山的大力支持下,于右任又在上海租界内创办《民立报》,为同盟会机关报,1913年9月4日,被袁世凯政府查封。“竖三民”的创办发行,深刻地揭露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及帝国主义的侵略野心,有力地宣传了革命思想,开阔了人们的眼界,并在上海地区为革命派的舆论宣传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新青年》:“五四”时期最著名的舆论阵地,它的创刊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1915年9月15日在上海创刊,陈独秀使其创办人、主编及主要撰稿人。原名《青年杂志》,1916年更名为《新青年》,早期以思想启蒙为要务,自第2卷起,陈独秀把“改造青年思想,辅导青年修养”的宗旨和现实的社会政治、青年的思想实际逐渐结合起来,影响也日益扩大。1920年5月改组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刊物、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成为党的理论刊物,1922年休刊。1923年在广州复刊后成为党中央理论机关报,后来又由瞿秋白主编。总的来说,《新青年》前期对民主和科学的宣传,没有超出旧民主主义思想的范畴,但是它唤醒了青年一代冲破封建思想的牢笼,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开辟了道路,也为当时媒体的新闻传

播增添了新内容。

《敬告青年》:它是陈独秀在《新青年》创刊号上发表的带有发刊词性质的一篇文章。该文针对封建思想文化的束缚,打出了科学和民主的大旗,向青年读者提出了六个方面的要求,希望青年自觉奋斗:(1)自主的而非奴隶的(2)进步的而非保守的(3)进取的而非隐退的(4)世界的而非锁国的(5)实利的而非虚文的(6)科学的而非想象的。陈独秀向读者疾呼:“国人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他号召青年奋起追求解放,摆脱中国数千年封建思想文化的束缚。因此,可以说《敬告青年》就是一篇反封建的檄文。

《每周评论》:一份小型政治时事评论报纸、机关报,五四时期最有影响力的报纸之一。四开四版周刊。1918年12月22日创刊于北京,前25期由陈独秀负责主编,从26期起,由胡适主编。其内容很丰富,主要有:(1)歌颂十月革命,介绍马克思主义;(2)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军阀;(3)支持《新青年》的文学革命,重点报道五四运动,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它创刊的宗旨是“主张公理,反对强权”,它“重在批评事实”,把思想文化斗争和政治斗争紧密结合起来,政治思想内容丰富,议论精辟。

《湘江评论》:湖南学生联合会机关报。1919年7月14日创刊于长沙,由毛泽东主编。它是一张小型周报,主要任务是传播“新思潮”,以述评为主,时事报道和评论相结合,从形式到内容,丰富多彩,引人注目,其新闻、评论全部用白话文写作。其实出内容有:(1)热情歌颂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及其对世界革命的影响;(2)进行了彻底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的宣传;(3)阐述了“民众联合的力量最强”的思想。这种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是向旧世界宣战的号角。

《天津学生联合汇报》:天津学生联合会的机关报。1919年7月21日创刊,周恩来主编。该报为对开大张日报,后改为三日刊,有时还发行号外。以述评为重点,还以大量篇幅报道学生运动、工人罢工斗争,并派出“特派员”专程赴山东采访,还发行号外支持山东学生群众代表赴京请愿。它以“革命者既要改造社会,又要在这一斗争中自觉改造自己思想”作为该报宣传的宗旨。广大读者称赞它是天津的“新曙光”,评价它是“全国的学生会报冠”。

《共产党》月刊:中共上海发起组创办的半公开理论机关刊物。1920年11月7日创刊,由李达主编。《共产党》月刊的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1)宣传有关共产党建设的知识,介绍第三国际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情况、文献资料。(2)论述中国革命的道路和党的纲领策略。(3)向工农兵群众宣传马克思主义,报道国内工人运动的发展动态。它不仅是早期共产主义者学习党的基本知识的必读教材,而且是各地共产主义小组交流思想、沟通情况、酝酿建党的一条重要纽带。

《劳动界》:我国第一个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工人刊物。1920年8月15日在上海创刊,周刊,32开,由新青年社发行,陈独秀、李汉俊负责编辑,出至1921年1月23日第24期停刊。该刊以“改良劳动阶级的境遇”为宗旨,用浅显的语言和生动的事例,向工人介绍劳动创造价值和资本家剥削剩余价值等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大力报道国内外工人运动的情况,被工人称为自己的“喉舌”和“明星”。它把宣传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初步结合起来,促进了我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开展。

《劳动者》:他是广东共产主义小组1920年10月3日在广州创刊的。该刊创刊的目的也是向工人灌输马克思主义,从而进一步将工人组织起来,推翻现存制度,实现社会主义。从内容上看,它比《劳动界》和《劳动音》要逊色得多。由于无政府主义者对刊物编辑的影响,该刊存在无政府主义和工团主义倾向。

《劳动音》:五四时期的通俗工人刊物。1920年11月7日在北京创刊,周刊。由北京共产主义小组主办,邓中夏、罗章龙、陈德荣等参加编辑工作。其宗旨为:提高工人的觉悟,促进工人的团结,推动工人运动的发展。曾在北方工人群众中产生较大影响。

中俄通讯社:我国第一家无产阶级通讯社。1920年7月在上海创办,由共产国际工作组和上海发起组领导创办。简称中俄社,1921年5月5日起改成华俄通讯社,简称华俄社,社长杨明斋。中俄社的主要任务是沟通中、俄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向中国人民介绍列宁的革命理论,

俄国革命的成果与经验,同时向俄国人民介绍中国革命开展的情况。它一方面根据俄国和共产国际的精神,翻译俄文资料写成中文消息供中国报纸采用;另一方面将中国报刊资料译成俄文,供苏俄报刊采用。1925年8月1日,中俄社停止工作。

四大副刊:“五四”时期“四大副刊”是指:北京《晨报》副刊,北京《京报》副刊,上海《民国日报》的《觉悟》副刊和上海《时事新报》的《学灯》副刊。“五四”以前,我国报纸上的副刊一般以刊载诗文小说和一些消闲无聊的文学为主,一向不为编辑和读者所重视,被称为“报屁股”。随着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开展和新思潮的广泛传播,报纸的副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的被先进知识分子用作宣传新思潮的重要阵地,上述“四大副刊”便是在运动中影响最大的四个副刊,他们不同程度的为推动新文化运动做出了贡献。

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我国第一个新闻学研究团体。1918年10月4日成立,由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兼任会长,北京大学文科教授徐宝璜任副会长,徐宝璜和《京报》社长邵飘萍是专任导师。该会还出版了《新闻周刊》,为我国第一个新闻学研究刊物。该研究会以“研究新闻学理,增长新闻经验,以谋新闻事业之发展”为宗旨。它的创办,标志着我国将新闻作为一门科学进行研究的开端,也是我国新闻教育事业的开端。

《向导》周报:中共中央第一个政治机关报,时事政治评论性的周报。1922年9月13日在上海创刊,蔡和森、彭述之、瞿秋白先后担任主编。它一创刊,就集中宣传党的“二大”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它积极评说时政,同帝国主义反动宣传工具进行激烈的舆论斗争,批驳何种错误思想与主张。国内读者赞扬它是“黑暗中国社会的一盏明灯”。

《新青年》季刊:中共中央理论机关刊物。1923年6月15日在广州创刊,瞿秋白任主编。它以宣传马列主义理论为基本任务,其基本内容包括:(1)介绍马列主义的有关著作和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经验,出版共产国际号、列宁号、世界革命号等专号;(2)从理论上论证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中的纲领和主张;(3)参加“科学与人生观”的讨论,发表陈独秀、瞿秋白等人的文章,批评唯心主义观点,宣传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前锋》:中共中央理论机关刊物。1923年7月1日在上海创刊,瞿秋白主编。它的基本任务是通过对中国与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的分析,宣传中国共产党的纲领和主张。该刊以刊登论述中国及世界政治、经济诸问题的长篇专论为主,另辟有发表短评文字的“寸铁”专栏。该刊的一个很大的特点是运用大量调查研究材料和统计数字来揭露帝国主义的对华侵略,封建军阀的独裁统治以及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先驱》:首批团刊中,出版时间最长的,团中央第一个机关报,也是唯一由地方图案刊转为中央团刊的。1922年1月15日创刊于北京。其基本内容是:介绍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青年运动的状况,评述中国青年思想和青年活动的现状,宣传马列主义理论和中国共产党的主张,批评各种错误思想,报道团的活动和刊载团的文件。1923年8月15日在上海终刊。

《中国青年》:团中央机关刊物。1923年10月20日在上海创刊,恽代英、萧楚女、李求实等先后担任主编。《中国青年》的宗旨是“忠实的友谊的刊物”,“要引导一般青年到活动的路上”。其基本内容有:(1)帮助青年争取对待工作、学习、生活、引导青年走上革命道路;(2)评书时事政治,帮助青年正确认识国内外形势,提高觉悟;(3)宣传马列主义理论,同各种反动的错误的思想作斗争。重视青年的要求,从内容到形式适合青年的需求是《中国青年》的特色。

《劳动周刊》: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机关报,党领导下的第一张全国性的工人报纸。1921年8月20日在上海创刊,由劳动组合书记部工作人员编辑。其宗旨是“为劳动者说话,并鼓吹劳动组合主义”。其特点是善于用生动、具体的事实,从工人工资、工时、劳动条件及工人的政治待遇、社会地位等方面证明资本家对工人掠夺、压迫的残酷程度,启发工人的觉悟,并及时报道各地的罢工斗争和建立工会的消息,指导工人运动。

《工人周刊》: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机关报,大革命时期持续时间最久的党刊之一。1921年7月创刊于北京。该刊着重报道各地工人,特别是华北各地工人的生活境况。报道工人运动及罢工情况,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中国工人的第一次罢工高潮和当时工人运动的发展状况。同时,结合实际对工人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受到工人欢迎,曾被誉为“地方劳动界的一颗明星”。

《政治周报》:国民党中央机关报。1925年12月5日创刊于广州,由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主持出版。先后担任主编的是共产党员毛泽东、沈雁冰、张秋人。它的内容主要是刊载国民党中央和广东国民政府的重要宣言、报告和决议,还发表了不少的政论文章和通讯报道,并辟有“反攻”专栏,抨击国民党右派的观点,其特点是注重用事实说话。

《中国工人》:中华总工会机关报,1924年10月创刊于上海,由中共中央主办,1925年5月成为中华总工会机关刊物。它以指导工人运动的复兴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通过总结我国工人运动的经验教训、介绍国际工人斗争经验,帮助工人学习罢工的战略战术,充分做好战斗准备。

《热血日报》:中共中央出版的第一家日报。1925年6月4日在上海创刊,同月27日被迫停刊,是中共为加强五卅运动的宣传而专门出版的四开四版日报,由瞿秋白主编。它旗帜鲜明,具有很强的战斗性和时效性,作为群众运动的喉舌,有广泛的群众性。它发表大量新闻和评论,报道运动的斗争形势,及时指出斗争的方向和要求,与《向导》周刊配合,对这场反帝爱国运动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世界日报》:由成舍我个人创办的民间报刊。它以军事政治新闻为主,兼重教育新闻,还设有多种副刊,曾聘请刘半农为副刊主编,发表过鲁迅的作品。

新记《大公报》:中国现代有广泛影响的民营报纸。1926年9月1日由吴鼎昌、胡政之、张季鸾三人组成的“大公报社新记公司”接办。其办报方针为“不党、不卖、不私、不盲”。《大公报》以其言论著称,被誉为“经济独立的言论机关”,它注重对时事政治的报道,积极提供国内外的重大新闻。

国闻通讯社:20年代较有影响的著名私营通讯社。1921年9月在上海成立,胡政之任社长。《大公报》新记公司成立后,成为《大公报》附属机构。先后在汉口、北京、天津设立分社。总社设有广告部,北京设有英文部,向国外提供英文稿。1936年因淞沪抗战而停办。

中央通讯社:简称中央社,是国民党的中央宣传机构。1924年成立于广州,1927年5月迁南京。由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主管,萧同兹为社长。初期规模小,设备简陋,萧同兹上任后提出“工作专业化”、“业务社会化”、“经营企业化”的方针,通讯社开始发展壮大,国民党拨专款资助。1932年-1937年间,中央社在全国大部分地区设立分社及“通讯员办事处”,基本形成了覆盖全国的通讯网,垄断了国内新闻,并在国外设立办事处,与国外通讯社互换新闻。中央社借此获得了大量的国际新闻,同时又切断了国内各报从国外通讯社取得新闻来源的渠道,加强了对报纸的控制,在国民党的新闻统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中央日报》:国民党中央的机关报。1926年在广州筹办,1927年3月22日在汉口创刊。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顾孟余兼任社长,陈启修任总编辑。1927年9月15日停刊。在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的影响下,该报初期曾为国民革命作积极宣传,“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还发表过反对蒋介石和南京政府的文章,但“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后,立场骤变,反共攻拥蒋。1928年2月1日,上海版《中央日报》创刊,同年10月31日后停刊,1929年2月1日在南京出版,叶楚伧任社长,严慎予任总编辑。1932年实行社长负责制后,程沧波任社长,着手对《中央日报》编辑和经营两方面进行改进。《中央日报》是国民党新闻事业网中心之一,成为国民党反共宣传的工具。

中央广播电台:国民党广播网的中心。1928年8月1日正式开播于南京。1929年从德国购进大功率发射机,功率位居亚洲之冠。其广播节目有新闻、杂谈、演讲、教育、文艺节目等类型,其中新闻所占分量较重。

《布尔塞维克》:中共中央机关的理论刊物。1927年10月24日在上海创刊。1932年7月1日终刊,瞿秋白主编。它刊载了党的许多重要文件,忠实地记载了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革命正确道路的曲折历程和认识的反复;它的鲜明、最重要的功绩在于:在一片白色恐怖的漫漫长夜中,继续举起反帝反军阀的民主革命旗帜,宣传了党的土地革命和工农武装暴动的总方针,凝聚革命队伍对敌斗争;它严厉批判了托陈取消派和国民党改组派的反动言论,从思想上巩固了党的队伍,稳定了党心、民心,使共产党人和革命人民在复杂的形势下辨明了方向。但是该刊在宣传上片面强调革命高潮的到来,主张以城市为中心举行暴动,进行“无间断”革命,这种

“左”倾的盲动策略,给当时的革命斗争带来了损失。

《红旗》:中共中央机关报。1928年11月在上海创刊,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主编。橱窗刊时

注重鼓动性,注意一切政治事变的报道,每周对新发生的政治事件或国家大事都发表评论,帮助读者认清事件的本质与意义。以后加强了指导性,又大量刊登中共中央的各种报告、宣言、决议及共产国际的文件、指示等。

《上海报》:中共中央在上海创办的报纸,在当时被称为“全国最好的报纸”。1929年4月12日创刊,其前身为《白话日报》,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江苏省委主持。它是一张通俗报纸,创办第一天就公开宣告它和一切旧式报纸不同,它以工人大众为主要读者对象,报道工人运动、支持工人斗争是它的主要使命。它的内容除有社论、短评、消息、通讯、读者来信外,还有诗歌、故事、杂谈小品等,并配以漫画插图,图文并茂,活泼生动。从内容到形式都适合劳动者阅读,是工人阶级自己的报纸。

《红旗日报》: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共中央的机关报。1930年8月15日,由《红旗》和《上海报》合并而成,李求实任主编。其目标是要成为全国广大工农群众反对帝国主义与国民党的喉舌。设有社论、专电、各地通讯、革命根据地来信、国际消息、小说等栏目。除报道国内外重要消息外,还看在中共中央的宣言、决议、通告等,也发表中央领导人论述革命形势的理论文章。1930年10月30日起,《红旗日报》增出独立副刊《实话》,主要刊载论述党的

路线和革命策略的文章,随报附送。1931年3月8日终刊。

中国左翼新闻记者联盟:1932年3月20日在上海成立,简称“左翼记联”,由中国新闻研究会创立。联盟在国内及海外南洋等地发展盟员,并在上海法租界内创办国际新闻社,向国内外报刊供稿,报道的主要内容为抗日活动。除此之外,它还利用一些通讯社发布有关中国共产党抗日主张和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的消息。1936年5月,联盟宣告结束。

红中社:红色中华通讯社,是临时中央政府机关通讯社。1931年11月7日在瑞金成立。主要宣传内容为临时中央政府文告、宣言、经劳战报和根据地消息。还编印“参考消息”供中央机关参阅。

《红色中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机关报,也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创办的第一张中央级铅印大报。1931年12月11日创刊于瑞金。其历史可分为两个阶段:(1)创

刊-1934年10月3日,在江西瑞金出版。开始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机关报,后

改为4个单位的联合机关报。(2)1935年11月25日-1937年1月29日,在陕西瓦窑堡出版,开始只标明是中共西北局和中央工农民主政府西北办事处的机关报,后改称为中共中央机关报。《红色中华》在发刊词中称,“它的任务是要发挥中央政府对于对于中国苏维埃运动的积极领导作用,达到建立巩固而广大的苏维埃根据地,创造大规模红军,组织大规模的革命战争,以推翻帝国主义和国民党的统治,使革命在一省或几省首先胜利,以达到全国的胜利”。《红色中华》是一张办得生动活泼的报纸,除社论、新闻外,还辟有多种栏目。它登载中央政府的重要文告和主要领导人的重要讲话、文章,使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及一切决议,及时贯彻到苏区人民群众中去。它积极组织和指导苏区人民参加苏维埃政权的建设,大力报道红军胜利消息。但是,由于受到党内“左”倾路线的影响,其在宣传上也犯过一些错误。

《红星报》:中国工农红军军事委员会的机关报。1931年12月11日创刊于瑞金,由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主办,邓小平和陆定一曾先后担任其主编。《红星报》除社论、要闻外,还设有《党的生活》、《列宁室》等10余个专栏副刊。

《青年实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苏区中央局机关刊物。1931年7月1日创刊于江西永丰,陆定一、魏廷群先后任主编。它“力求文字作风的青年化大众化”,设置了多种栏目。刊登团中央决议与宣言,传播团的青年群众经验,报道红军的战斗生活和各地青年拥军参军情况,介绍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知识;紧密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动员青年积极参加红军,保卫革命根据地。在宣传报道上,注意青年的特点,形式多种多样,内容通俗易懂,版面编排也注意配有插图、漫画。

《解放日报》:它是在抗日革命根据地出版的第一份铅印对开大型日报,也是抗战时期到解放战争初期革命根据地内出版的最重要的报纸。1941年5月16日在延安创刊,博古为第一任

社长,它是由延安的《新中华报》、《今日新闻》合并而成。苏德战争爆发后,该报曾以大量篇幅报道战争情况,即时发表不少评论,对国际形势作出了科学的分析,但同时也出现了过多刊载国际新闻、宣传报道脱离根据地群众和工作实际的倾向。建国后,《解放日报》成为中共上海市委机关报。

新华通讯社:它的独立发展是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走向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其前身是1931年创建的红色中华通讯社,1937年1月改名为新华通讯社,博古任社长。除总社不断扩大外,新华社孩子939年起开始在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建立分社组织,逐渐形成了一个以延安为总社的新华通讯社网络。

新华广播电台: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办的第一座无线电广播电台。1940年12月30日,延安新华广播电台首次开播。播出内容主要是中共中央重要文件,《新中华报》、《解放》周刊以及后来创办的《解放日报》的重要社论及各类文章、国内外时事新闻、名人演讲、科学常识、革命故事、日语等,另外还有抗日歌曲、音乐戏曲等文艺节目。当时它是新华社的一个组成部分,广播稿件由新华社广播科提供,同新华社的文字传播配合,向国内外传播根据地军民斗争的情况,宣传中国共产党的各项政策和主张。1943年春停播,直到1945年9月5日才恢复播音。《救亡日报》: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机关报。1937年8月24日在上海创刊,社长郭沫若,总编夏衍。初为国共合作,实际上是共产党掌握的报纸。它不登中央社和外国通讯社的消息,也不登广告,是一张专靠己写、评论、实地采访以及文艺作品为内容的小型报。该报广开言路,报道各党各派、各种政治力量的抗日主张和活动。宣传坚持抗战团结进步,反对投降、分裂、倒退。坚持办报与组织救亡运动相结合的方针,同抗日群众建立密切关系。

《新华日报》: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公开出版的机关报。1938年1月11日在汉口创刊,潘梓年任社长。在创刊词中庄严宣告将“为巩固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致力”。它在宣传抗日,开展群众运动、传播马列主义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现为中共江苏省委机关报。

《华商报》:中共领导创办的爱国统一战线报纸。1941年4月8日创刊,主要筹办人范长江任副总经理,胡仲持任总编,张友渔任总主笔。它以团结抗日为办报宗旨,创刊开始就连载邹韬奋的长篇纪实报告《抗战以来》,影响巨大。

《译报》:是夏衍受中共江苏省委指派主持创办的“洋旗报”,1937年12月9日创刊。起初,其全部稿件均是从外文报刊翻译过来,12月20日被迫停刊。1938年1月21日,改名为《每日译报》,出版1个月后,改变编辑方针,除了刊登该报的译文外,还增加自己编写的新闻,专刊和副刊。

新闻编辑学考点整理

第一讲 版面是各类稿件在报纸上编排布局的整体产物,是读者第一接触的对象。 报纸版面的功能: 、导读功能——方便与引导读者阅读。广义:版面结构合理,标题、文字、图片、色彩、线条等运用恰当,方便 读者选择和阅读。狭义:第一版开辟的导读窗口方便与引导读者阅读 、导向功能:以特殊的版面语言表现立场、态度和感情 、标志功能:展示报纸的特色和个性,使其与同类媒介相区别。 版面术语:开张:报纸面积的大小,通常以整张印刷纸裁开的若干等份的数目作为标准来标明报纸面积的大小。 对开报:占大小,每版约×。四开报:占大小,每版约×。 版序(考点):版面排列的先后次序:第一种:多张叠在一起,第一张正面为第一版和最后一版,背面为第二版 和倒数第二版;第二种:分张依次叠放,第一张为一至四版,第二张为五至八版;第三种:分若干版组,每一组 由多张叠在一起。 自然版序:表示各个版的先后次序的是自然版序。报纸表现自然版序有种形式:第一种形式是报纸每一张 单独折叠,独立安排自然版序,报纸各张的自版序相接。第二种形式是各张报纸重合折叠,依次安排自版 序。第三种形式是将报成若干版组,每个版组得合折叠,自然版序以版组为单位进行编排。自然版序并不 是重要程度上的序列。 版序的意义:第一种与第二种版序为自然版序;第三种多版组的版序打破了自然版序,出现多个头版(首 页),有利于报纸的内容分割,方便读者选择阅读。 版心:除去周围留的空白,一块版面上真正容纳文字与图片的区域。对开报版心面积:×。 基本栏:一个版面按几栏分版是相对固定的,这种相对固定的、宽度相同的栏称为基本栏。变栏是以基本栏为基 础而生化出来的栏。变栏有两种:一是长栏,即宽度是整倍数于基本栏;二是破栏,即宽度是非整倍数于基本栏 的栏。横排报纸的版心纵向等分为若干栏,称基本栏。我国多数对开报纸分八个基本栏,每栏可刊登新五号(小 五号)字个。 报头:报纸第一版刊登报名与其他内容的区域,多数在第一版左上角,四开报多数在第一版上方通栏排列。报头内容:报名、出版日期、出版单位、刊号等。 报眼:又称报耳,指横排报纸报头右边的版面。报眼内容:可刊登新闻、广告,也可与其他部分相连使用。报线:版心的边线,分“天线”(又称“眉线”)、“地线”。 报眉:眉线上方所印的文字,一般刊登该版名称、版序、出版日期、版面内容标识等。 中缝:张报纸相邻两块版之间的空隙,可空,也可刊登广告、转文等。 头条:横排报纸左上方、竖排报纸右上方的位置,通常用来刊登最重要的稿件。 双头条:在报眼或版面右下方刊登一条与头条同样重要的稿件。 倒头条:版面右下方与头条同等规格处理的重要稿件。 小头条、假头条、头条前:处于版面重要位置,但实际并非头条的稿件。一般位于真正的头条之上、之左,标题 小于头条,涉及重要人物、机构、活动,但无实质性的重要内容。 通版:打通报纸上相邻的两个版而形成的版。通版的面积包括这两个版和两版间的中缝,一般用于报道重大事件。版面语言:版面语言指版面特有的表现手段。版面语言的基本形式包括:版面空间、编排手段和版面的布局结构。 版面空间:版面所提供的表现编排思想和内容的空间。是构成版面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版面语言的一种基本形式。版面空间包含的主要因素是:区域、面积、距离、形状。 区域:区域指不同的版或一块版上不同的区。不同的版和同一版上不同的区具有不同的强势。 强势:即版面具有吸引读者注意的特性。这种特性来自于版面空间的不同区域和不同面积吸引读者注意的程度及编排手段对读者视觉刺激的程度。区分版面空间不同区域的强势的是版序和区序。 版序强势的运用: 第一版重要于其他版;版组的首页重要于其他版。充分运用要闻版或首页的位置:长稿转版、一版出题、出提要、出导读等。 区序强势的运用:一个版可分为若干个区,通常左区重要于右区,上区重要于下区。 面积:面积是构成强势的另一因素,面积越大,视觉刺激越大。 距离:距离能够表现稿件之间的相互联系。内容相关的稿件放在一起,能加深给读者的印象。 形状:稿件在版面上呈四边形与多边形两种外形,四边形比多边形更具强势;形状相同的稿件放在一起,形成统 一的视觉形象,有助于表现稿件内容的相关性。 编排手段:

报纸编辑试题及参考答案

报纸编辑试题及参考答案 自考频道更新:2008-6-28 编辑:小叶阅读: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9分) 1、要闻版 2、专栏 3、编后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3分) 1、编辑方针是__________在编辑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是编辑工作的___________;离开了编辑方针,编辑工作就会迷失方向。 2、编辑人员对稿件一般只能加___,不能加___。 3、报纸选编稿件的标准,主要取决于:一是这家报纸的__________ ,二是这家报纸每个时期的_______________ 。 4、制作好标题要通过“三关”,第一“关”是_______ ,第二“关”是___________第三“关”是____________ 。 5、就报纸的开张而言,《人民日报》是_________开报纸,《新民晚报》是_______开报纸。 6、学习和学好新闻业务,有一条共同规律,那就是:万变不离“ _________ ”“________ ”就是它们的“宗”。 三、问答(每小题5分,共18分) 1、报纸编辑工作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2、编辑人员为什么要做组织稿件的工作? 3、编辑人员为什么要十分重视选稿这个环节? 四、辩析题(每小题4分,共8分。指出下列两段文字内有无问题,并说明理由) 1、南汇县祝桥乡凌路村三组八十岁的顾秀珍老太,日前在求神拜佛时,不慎引火燃身,惨死在火焰中。那天晚上,顾老太感到身体不舒服,萌生了求神的念头。她趁小辈们熟睡之际,独自一人在客堂内烧草纸。她边烧边磕头,嘴里念念有词,要求菩萨保佑平安。不料,火舌燃着她的围裙,未来得及呼救,火已烧着全身。第二天清晨,小辈起身后,发现顾老太已烧成焦黑一团。 2、常州最近破获一起大案,罪犯蒋正国利用职务之便贪污公共财物总计价值130多万元。今天,常州市人民检察院向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公诉。 五、分析与制作标题(每小题6分,共16分) (一)指出下列标题有无问题,并说明理由。 巴西一名演员梦里中弹身亡 据新华社电巴西里约热内卢一位演员26日睡觉时,被从外面飞来的子弹射中而死亡。57岁的奥尔德·雷卡萨26日清晨正在里约市科帕卡巴纳闹区的寓所睡觉。这时,从窗外飞进来一颗子弹击中他的胸部。这位演员在被送往医院的途中死亡。 子弹是附近的毒品走私集团之间枪战时射入卡萨雷房间的。卡萨雷是里约市有名望的演员之一,曾参加过61部影片的拍摄。 (二)给下列消息制标题,如用引题,副题,则需注明哪是主题。

新闻编辑学课后题

第一章新闻编辑工作概论 1、新闻编辑工作是怎样随着媒介形态变化而发展的? 答:两次“广播热”:第一次热潮源自1986年12月15日珠江经济广播电台(原广东二台)的开播,这是国内第一个专业广播电台。第二次热潮起始于1992年10月28日上海东方广播电台开播。无论是珠江经济台的成功,还是上海东方广播电台的崛起,都标志着广播经营理念的变革和新闻采编业务的创新。 电视新闻传播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口播新闻阶段。从BBC正式播送电视节目到20世纪40年代美国出现最早的电视新闻,都是有记者编辑写稿,播音员读播,观众只闻其声不见其形,评论家评价当时的电视新闻是单调、冗长而又沉闷的。电视新闻的第二个阶段是影片新闻阶段。电视新闻以形象画面为特点的传播历史。70年代以后,电视新闻进入了第三个阶段——电子新闻摄录阶段。电子新闻采摄手段的运用,使电视记者在新闻事件现场的采访报道能够摄录同步,是电视新闻拜托了新闻电影的模式而有了自己的语言。电视新闻发展的第四个阶段是卫星传送阶段。通讯卫星传播极大的提高了电视新闻的时效性和覆盖面,使其成为观众最多、最有影响的新闻媒介。 ENG的应用,使电视新闻告别了完全依赖电影胶片的历史,简化了电视节目制作程序,缩短了电视新闻的制作时间。20世纪80年代计算机系统应用于传送稿件和字幕制作等,再次提高了电视编辑的工作效率。90年代,多媒体非线性编辑系统进入电视节目制作领域,克服了ENG设备只能顺序看片,不能随意挑选画面的缺陷,同时大大丰富了电视制作手段,提高了电视画面质量,节省了编辑制作的时间。 崛起于20世纪后期的国际互联网为新闻传播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载体。统媒介走进互联网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翻版阶段,即将印刷版直接搬上网络,除了版面设计不同外,内容与母报并无区别。第二阶段是变化阶段,网络媒介开始自觉地利用网络传播的特点来进行内容与形式的取舍。第三阶段是综合发展阶段,网络媒介成为一种真正独立的媒介,综合了多种媒介形式,包括声音、图像、影响、动画等。 新闻编辑工作在网络媒介诞生之后,进一步发展,表现出两种趋势:第一种趋势是对各类传统新闻媒介编辑业务的融合和整合,即将报纸的文字、图片、版面编辑方式和广播的音频编辑、电视的音频与视频编辑相融合,同时根据网络的传播特点进行整合,形成真正的多媒体传播模式。第二种趋势是新闻编辑业务与新闻信息采集的一体化趋势。即使在专业化的网络传播媒介中,由于网络传播追求实效性、将球互动性的特点,也在促使新闻采集与编辑一体化。 网络新闻编辑除了编辑新闻稿和涉及新闻网页外,还兼做部分采访和全部的新闻发布方作。网络新闻从传统的采写、编辑、发布分离的方式向采编合一、编发合一的无纸传送、网络下载和打印的方向发展,大大降低了新闻产品生产的成本。 2、新闻编辑工作的内容是什么? 答:新闻编辑工作的内容包括:新闻信息载体设计、新闻报道的策划与组织、新闻作品的修正和把关、新闻信息的整合与展示、新闻互动与公共交流的组织与引导。 新闻信息载体设计是宏观的、前期性的新闻编辑业务,具体包括对报纸新闻版组或新闻版(含新闻性专版)的定位与设计、对广播电视新闻频道或新闻栏目的定位与设计、对网络媒介的新闻频道或新闻栏目的定位与设计。 新闻报道的策划与组织中观的、贯穿传播活动全过程的新闻编辑业务,具体包括对各个时期新闻报道选题的决策、对报道方案的设计,以及对新闻报道活动的组织实施和调控。 新闻作品的修正和把关是微观的、更加具体的新闻编辑业务,具体包括了对所有表现形态的新闻作品的选择、修正和核查把关。 3、简述报纸的新闻编辑工作流程。 答:确定报纸的编辑方针→设计报纸的内容结构、版面形象和风格特色→设计报纸的各个新闻版及专栏→设计和组织目前阶段的重大新闻报道→分析、选择新闻稿件→修改新闻稿件→制作新闻标题→配置新闻稿件→编排新闻版面→校对、签发 4、观察我国报纸在媒体融合进程中的最新变化,分析新闻编辑在这种变化中的工作表现。 答:第一,媒体融合在西方国家的早期实验:“协商模式”——“合作分类模式”——“合作操作模式” 第二,从“互动”到“一体”的中国媒体战略:(1)“报网互动”,报纸与网站作为两个相对独立的媒体进行合作。最早的互动是报纸借助网络技术进行新闻信息传播活动。报网之间的内容复制是另一种简单的互动模式。更进一步的互动是报纸与网站合作进行新闻报道。报纸与网站共同开设新闻栏目,是一种更趋于稳定的互动模式。报纸与其他网站进行战略意义上全方位媒体合作,也是报网互动的一种有效模式。 (2)“报网一体”,报纸与网站的整体融合 (3)新闻编辑部重构与“融合新闻” 5、新闻编辑工作有哪些特点? 答:(1)对于报纸及其新闻传播活动的“总设计”与“总指挥”

新闻编辑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编辑出导制 2.报眼:又称报头,指横排报纸报头右边的版面,可刊登新闻、广告,也可与其他部分相连使用(报纸的组成部分之一,指在报头旁边的一小块版面。对报眼的内容安排没有定规,有的用来刊登内容提要、日历和气象预报,有的用来登重要新闻或图片,有的用来登广告。由于报眼位置显著,广告费特别高。) 3.媒介定位:媒介选定市场目标,并根据这一目标确定传播内容及其表达形式。 4.新闻编辑:广义:所有对新闻作品进行加工的人。 狭义:新闻机构中专职从事新闻的策划、修改、形式表达的工作人员。是以他人的新闻作品为工作对象,按照媒体的编辑方针,对新闻信息分别进行评价,选择,加工,配置,协作组织版面或者节目,公开传播给受众,并且根据受众的反馈意见不断改进报道工作,为受众的需要服务。按照媒体的不同分为:报纸、期刊、广播、影视、网络。按照工作内容不同分为:文字,图片,版面,也可分为消息、评论、专副刊。 5.栏目策划:报纸栏目策划即对目标栏目从长远的运作上进行整体的规划,包括内容设置、文章的数量、长短及风格、图片配置、版面设计等进行的策划,通过策划使栏目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 6.采编分离制:报纸编辑部的运行体制,报社专门设版面主编负责版面编辑工作,编辑人员不采访,专业部的记者只做采访工作,不承担编版任务。 7.系列式报道:着重于组织报道事物各个侧面的稿件,集不同角度的报道为一体,达成报道的深度和广度,具有启迪性。 8.新闻价值: 9.受众定位:就是确定媒介的目标受众,是在对媒介市场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媒介产品市场占位做出决策。 10.新闻敏感:指记者编辑超出常人的发现和判断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的能力。 二、简答 1. 新闻报道策划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新闻报道策划是新闻编辑为使某些报道选题获得预期的传播效果,对新闻报道活动进行规划和设计,并且在报道实施过程中不断接收反馈,修正原先设计的行为。 策划的主要内容包括:指导思想、报道范围、报道规模、报道方式、发稿计划、力量配置、运行机制等。

新闻编辑学考试题库 3

新闻编辑学考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 第二章报纸设计 1、报纸设计——报纸编辑根据报纸的外部环境与内部条件,在确定编辑方针的前提下,对报纸的规模、结构和形象进行整体设计 2、编辑方针——根据办报方针对报纸编辑工作作出的决策,它规定了报纸的读者对象、传播内容、报纸水准与风格特色,是报纸编辑工作必须遵循的准则 第五章新闻标题 1、新闻标题——新闻标题是用以揭示、评价新闻内容的一段最简短的文字,用大于正文的字号刊于新闻之前 2、大标题——多条新闻共有的标题,用以概括这些新闻的共同主题;可以对新闻事实加以揭示,也可以提出观 点、发出号召 3、提要题——传统意义的提要题指在重要的长新闻的主题之下,所加的“内容提要”式的长副题,较详细地概 括新闻最主要的内容。近年来提要题有新的发展,内容、形式和位置都可有所变化。 4、小标题——又称分题、插题,通常用于篇幅较长的稿件,具有长文短化、方便读者选择阅读的作用。在不影 响内容表达的前提下,小标题的结构、字数应尽量相近,所辖文字长短也相近,富有节奏感,层次更分明 第六章版面设计与排版 1、报纸版面——各类稿件在报纸上编排布局的整体产物,是读者第一接触的对象 2、版心——除去周围留的空白,一块版面上真正容纳文字与图片的区域 3、基本栏——横排报纸的版心纵向等分为若干栏,称基本栏,一般为5-8栏之间 4、报眉——眉线上方所印的文字,一般刊登该版名称、版序、出版日期、版面内容标识等 5、大头条——在版面上占有绝对地位,是本版最重要的稿件,一般占四至六栏宽。 6、小头条——处于版面重要位置,但实际并非头条的稿件。一般位于真正的头条之上、之左,标题小于头条, 涉及重要人物、机构、活动,但无实质性的重要内容,字号多为一号 7、版面语言——指版面特有的表现手段。版面语言的基本形式包括:版面空间,编排手段,版面的布局结构。 8、版面空间——版面所提供的表现编排思想和内容的空间。包含的主要因素是:区域、面积、距离、形状。 9、编排手段——安排稿件所采用的物质手段,是版面语言的一种基本形式,包括:字符、图像、线条、色彩 10、综合式版面——整个版面包含的稿件较多,虽有主次之分,但不强调稿件之间的轻重差别 11、重点式版面——特别强调版面的某一局部,使其成为版面上的重点 12、集中式版面——用整个版面或版面的绝大部分刊登有关同一主题的稿件 13、编排思想——依据报道思想对版面编排的决策,是版面编辑根据对各篇稿件的评价对在版面上恰当安排这些稿件的整体构想 14、同题集中、专栏集中、集纳性专栏、单一性专栏 15、集纳——将几篇有联系的稿件组合在一起,使之或相互补充,或相互映衬、比较 补充:新闻图片:图片的一个子概念,广义指在新闻媒体上出现的全部图片,狭义仅指与新闻保持着直接与密切关系的图片,或者直接反映新闻,直观传递新闻信息,或者评价新闻事实,表达媒体观点。 二、简答题 第一章概论: 1、你认为当前报纸版面编辑出现了哪些新特征或趋势。大信息量;版面简洁;图像化;强化新闻版;专刊、副

新闻编辑学名词解释(部分)

第一章新闻编辑概论 名词解释:采编分离、编辑中心制、编委会、编前会 1、采编分离(编辑中心制):报纸编辑部的运行体制,采编分离(“编辑中心制”) 报社专门设版面主编负责版面编辑工作,编辑人员不采访,专业部的记者只做采访工作,不承担编版任务。 2、编前会 是指在每期报纸组版之前,由报社的值班总编辑和编委或总编室主任主持,各专业部门负责人参加的版面协调会。是报社最重要的会。 3、编委会 报纸编辑部的最高领导机构,由正副总编辑和一些重要业务部门的负责人组成。 第二章媒介定位与报纸设计 名词解释: 媒介定位报纸设计编辑方针目标读者 1、媒介定位:新闻媒介定位 媒介选定市场目标,并根据这一目标确定传播内容及其表达形式。 是借鉴市场营销学中的“市场定位”理论而产生的概念。 市场定位就是通过为自己的产品创立鲜明的特色或个性,从而塑造出独特的产品市场形象来实现的。 受众定位与功能定位 2、报纸设计:报纸设计是在媒介定位的基础上对具体媒介产品的一种设计。 3、编辑方针:是新闻媒介根据自己的定位与发展战略,对媒介的宗旨和传播的立场、原则 这些根本性问题所作出的明确规定,是指导媒介工作的基本纲领。 4、目标读者:报纸编辑期望中的可以成为报纸受众的人群。 确定目标读者是制定编辑方针的核心问题。 读者在新闻传播活动中的地位正在不断提高。(重要性) 编辑方针中目标读者的确定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复杂性) 第三章新闻报道策划 名词解释:新闻报道策划、报道方式 1、新闻报道策划:是新闻采编人员通过对新闻资源的开发与配置,实现最佳传播效果的创 造性活动。 是新闻编辑对新闻报道运作各个环节的预先谋划,即对报道什么和怎么报道的思考与设想。 2、报道方式:报道方式是指编辑根据报道目标,运用某种手法将零散的新闻报道整合为报 道整体的操作模式。 报道方式可分为集中式、系列式、连续式、组合式、受众参与式、媒体介入式等多种。 第四章新闻稿件的处理 名词解释:强迫性选择、需要性选择、绝对性修改、相对性修改、原生错误、后生错误、专栏、集纳专栏、编者按语。 1、强迫性选择:新闻编辑受报纸容量的有限性这种客观条件的制约对稿件所进行的选择。 强迫性选择的意义在于取得新闻稿件选用量与报纸篇幅容量之间的平衡。 2、需要性选择:新闻编辑根据新闻传播需要对稿件所进行的选择。需要性选择是新闻稿件 选择的主要方式。

《报纸编辑》名词解释

《报纸编辑》名词解释 1.报纸:报纸是以刊载新闻和时事评论为主的定期向公众发行的印刷出版物。是大众传播的重要载体,具有反映和引导社会舆论的功能。 2.版面主编:是负责设计、组拼报纸版面的编辑。其主要职能是设计版面的报道内容与形式;审读、选择、和修改稿件,修改标题,配置版面的内容,设计版面及校对样张。?? 3.编辑:是协助编辑部主任和版面主编的工作担负一定范围内的稿件编辑任务的人员。其主要职能是:审读、初选和修改稿件,制作标题。 4.内务编辑:又称“编务”,是负责编辑内部业务事宜的工作人员,其主要工作是搜集、研究和整理内部情况,汇集和编写各种各样资料,出版内部新闻业务交流刊物,培训通讯员骨干等。 5.编辑信息能力:就是报纸编辑主动的积极的接受信息的能力。 6.报纸编辑工作:是指报纸编辑在报纸生产过程中所进行的一系列工作。报纸编辑工作的业务范围包括策划、组稿、和组版三部分。策划指报纸策划和报道策划;编稿指分析与选择修改稿件和制作标题;组版是指配置版的内容和设计报纸版面。 7.报纸编辑策划:就是报纸编辑在新闻采编于报纸出版活动中所从事的决策与设计性的工作,是报纸生产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做成部分,是对报纸整体及各组成部分的传播内容和形式的定位与设计。 8.报纸策划:是报纸编辑策划的一部分,是报纸编辑确定报纸编辑方针、设计报纸的整体规模和内部结构及其各个局部的一系列工作。 9.编辑方针:是根据办报方针对报纸编辑工作做出的决策,它规定了报纸的读者对象、传播内容、报纸水准和风格特色,是报纸编辑工作必须遵循的准则。 10新闻报道策划:是新闻编辑选择某些报道选题,并为了使这些报道获得预期的传播效果,对新闻传播活动进行规划和设计,并且在报道过程中,不断接受反馈,修正原先设计的行为。 11.报纸风格特色:指的是报纸的整体结构,传播方式、传播内容和版面形象等所综合表现出的格调和特点。是由报纸的性质、办报宗旨和读者对象决定的。 12.报道效果目标:是报道者根据报道策划前期所掌握的信息在对新闻报道可能取得的社会效果的预测的基础上所希求达到的目的。 13.报道方式:是将零散的新闻报道整合为报道整体的操作模式,即新闻编辑根据新闻报道目标,运用某种手法组织若干相关的报道,使之形成具有一定报道规模或持续一定时间的报道整体。 14.报纸水准:是指报纸的思想水平、文化和专业技术水平所达到的高度,它具体通过报纸传播内容的深度、广度以及语言文字、版面设计、制版印刷等多方面的因素综合来表现。 15、采编合一:即编辑部人员在报社时是编辑,出去时是记者,既采又编,采编工作更为紧密的结合在一起。 16、编前会:是指每期报纸出版前,由报社领导人主持,编辑部各部门负责人等参加的确立和协调版面的会议。 17、校正:改正稿件中不正确的内容和写法。包括对稿件的事实、观点、语法、修辞、逻辑等各方面的差错的校正,目的是要消灭一切错误,使稿件事实准确、观点正确、文字通顺,客观公正、真实生动地反映现实的变动。 18、主题:是新闻标题的核心部分,说明新闻中最重要的事实和思想,是标题的枢纽。主题的字号要大于引题和副题。 19、稿群:是经过编辑处理后成为一个阅读单元的若干稿件的集合,它是编辑工作的成果。

《外国新闻传播史》课后习题

一、人类传播活动经历了哪些阶段? 口语传播→文字传播→印刷传播→电子传播→互联网传播 二、人类的传播活动与传播技术的关系如何? 三、简述古代罗马《每日纪闻》的性质,其基本内容和作用是怎样的? 《每日纪闻》公告式的官方公报。是古代统治者采用的重要传播方式之一。 公元前59年的古罗马,凯撒当选执政官后下令创设。当时的名称是“阿尔布”,后来人们称之为《每日纪闻》。是将每日公布元老院及公民大会的议事纪录,用尖笔书写在罗马议事厅外一块涂有石膏的特质木板上。书写内容多为政府要事,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凯撒创设《每日纪闻》的目的就是争取舆论支持,扩大政治影响。传播当时已经成为政治斗争的工具。 公元前27年,凯撒的养子凯撒.屋大维成为罗马最高的主宰者。公元前6年,屋大维恢复《每日纪闻》,从此该手写公报时断时续刊布会议记录、帝国故事、战争消息等,一直到公元330年迁都君士坦丁堡为止。 公报除了写在布告牌上,还有书记员抄写,颁发给各地要人和驻军首长。 有学者认为,罗马帝国之所以能统治辽阔疆域,至少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它有一个发达的,包括《每日纪闻》在内的传播系统。而起灭亡,部分原因是由于《每日纪闻》的停办,传播组织远落后于其他社会组织的发展,无法协调复杂的活动。 四、欧美最早出现的定期报刊、日报是哪些? 世界上最早的定期报刊产生于德国,1609年德意志地区出现了两种周报:《通告—报道或新闻报》和《报道》。最早的日报也诞生于德意志地区,1650年莱比锡一位书商创办的《新到新闻》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张日报。1633年的《莱比锡新闻》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日报之一。欧美其他国家较早的主要日报有:英国1702年的《每日新闻》、法国1777年的《巴黎新闻》、美国1783年的《宾夕法尼亚晚邮报》等。 五、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各国报业发展有何共同规律? 资产阶级报刊的发展与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紧密联系。虽然各国国情不同,革命历程也有很大差异,但各国报业的发展却有共同的规律: 1.资产阶级革命以前,资产阶级报刊受封建统治者的压制,封建统治者通过出版许可制、内容审查制,英国甚至用设立“星法庭”等手段压制异己思想和信息的传播。另一方面,封建统治者出版官报,扶植御用报刊,为自己的政治需要服务。作为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报刊受到种种雅致,发展进程缓慢。资产阶级报刊中,围绕着革命、改良、保守或维护封建统治等重大问题,从各自阶级的利益出发,进行论争,这就是史称的政论报纸时期。 2.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资产阶级思想家首先举起出版自由的旗帜,宣传民主思想,论述出版自由的重要性。 3.资产阶级革命后,建立了资产阶级的政权,资产阶级报刊的发展过程受两个因素制约:1)各国资产阶级革命是否彻底,建立起怎样的政治制度;2)该国的资产阶级共和制是否巩固,有无封建复辟。 六、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后资产阶级报业进程如何?他们受到什么因素的制约? 资产阶级革命后,各国报业无论发展快慢,均经历了一个政党报刊为主的时期。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的政权,资产阶级报刊的发展过程受两个因素制约:1)各国资产阶级革命是否彻底,建立起怎样的政治制度;2)该国的资产阶级共和制是否巩固,有无封建复辟。 七、西方各国报业为什么都经历了正的报刊时期?政党报刊有何特点? 资产阶级革命后,各国报业无论发展快慢,均经历了一个政党报刊为主的时期。其原因是:1)随着议会民主和多党政治体制的确立,不同党派纷纷创办或控制报刊,作为政治斗争工具,宣传政见,争取舆论。2)报刊对政党不得已的经济依赖。

新闻编辑学名词解释

1.报纸:报纸是以刊载新闻和时事评论为主的定期向公众发行的印刷出版物。是大众传播的重要载体,具有反映和引导社会舆论的功能。 2版面主编:是负责设计、组拼报纸版面的编辑。其主要职能是设计版面的报道内容与形式;审读、选择、和修改稿件,修改标题,配置版面的内容,设计版面及校对样张。 3.编辑:是协助编辑部主任和版面主编的工作担负一定范围内的稿件编辑任务的人员。其主要职能是:审读、初选和修改稿件,制作标题。 6.报纸编辑工作:是指报纸编辑在报纸生产过程中所进行的一系列工作。报纸编辑工作的业务范围包括策划、组稿、和组版三部分。策划指报纸策划和报道策划;编稿指分析与选择修改稿件和制作标题;组版是指配置版的内容和设计报纸版面。 7.报纸编辑策划:就是报纸编辑在新闻采编于报纸出版活动中所从事的决策与设计性的工作,是报纸生产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做成部分,是对报纸整体及各组成部分的传播内容和形式的定位与设计。 8.报纸策划是报纸编辑策划的一部分是报纸编辑确定报纸编辑方针设计报纸的整体规模和内部结构及其各个局部的一系列工 9.编辑方针:是根据办报方针对报纸编辑工作做出的决策,它规定了报纸的读者对象、传播内容、报纸水准和风格特色,是报纸编辑工作必须遵循的准则。 10新闻报道策划:是新闻编辑选择某些报道选题,并为了使这些报道获得预期的传播效果,对新闻传播活动进行规划和设计,并且在报道过程中,不断接受反馈,修正原先设计的行为。 11.报纸风格特色:指的是报纸的整体结构,传播方式、传播内容和版面形象等所综合表现出的格调和特点。是由报纸的性质、办报宗旨和读者对象决定的。 13.报道方式是将零散的新闻报道整合为报道整体的操作模式,即新闻编辑根据新闻报道目标,运用某种手法组织若干相关的报道,使之形成具有一定报道规模或持续一定时间的报道整体。 14.报纸水准:是指报纸的思想水平、文化和专业技术水平所达到的高度,它具体通过报纸传播内容的深度、广度以及语言文字、版面设计、制版印刷等多方面的因素综合来表现。 15采编合一:即编辑部人员在报社时是编辑,出去时是记者,既采又编,采编工作更为紧密的结合在一起。 17校正:改正稿件中不正确的内容和写法。包括对稿件的事实、观点、语法、修辞、逻辑等各方面的差错的校正,目的是要消灭一切错误,使稿件事实准确、观点正确、文字通顺,客观公正、真实生动地反映现实的变动。18主题:是新闻标题的核心部分,说明新闻中最重要的事实和思想,是标题的枢纽。主题的字号要大于引题和副题。 20版面:是各类稿件在版上编辑布局的综合体,是各类稿件内容的整体表现形式。 21编排思想:是版面编辑设计版面的指导思想,是版面编辑根据各篇稿件的评价,在版面上适当安排这些稿件的整体构思。 22要闻版:是报纸若干版面中最重要的一个版面,用以刊登重要的新闻、或评论等。一般报纸的要闻版就是第一版。 23后生错误是原稿件由错误,编辑修改时又改的不正确,以错改错,或者是原稿没错而编辑后来改错了。24副题:位于主题之后,主题不能完全包括或表述的内容,往往由副题承担。它主要起补充和解释副题的作用。 25版面空间是一个版面所提供的用以表现编排思想和内容的空间,是构成版面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版面语言的一种基本形式。 26组合:是版面表现稿件之间联系得主要方法,就是将各种有联系得稿件,通过版面的可视图像组织起来,使之成为一个统一的视觉对象。 27专栏:是报社上专门刊登某一种内容的版面,一般都有固定的位置和名称。又相对地独立性,单独进行组合,是由若干具有共性的稿件所组成的集合,在版面中往往自成格局。 28新闻报道策划是新闻编辑选择某些报道选题,并为使这些报道获得预期的传播效果,对新闻传播活动进行规划和设计,并且在报道实施的过程中不断的接受反馈,修正原先设计的行为。 29绝对性修改:是一种无条件的修改,主要指稿件在思想内容、基本事实或材料运用、文字表达等方面的缺陷进行的修改,它修改的是稿件中的内容和形式方面的差错。 30多样统一规律:是形式美的最高法则。多样是指构成整体的各部分要有变化;统一是指各种变化之间要有一致的方面多样统一就是在丰富多彩的变化中保持一致性。版面各部分的组合总体组合要符合多样统一的要求是版面美的基本要求。 31编排手段:是编辑安排版面所采用的物质手段,是构成版面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版面语言的一种基本形式。 32编后是编辑人员撰写的小型评论文章。它附于新闻稿件(包括读者来信等)就其中某一点或某一问题发表意见看法和感想。 33副刊:是报纸上用文学体裁反映社会、文艺色彩较浓的、能给读者提供美的享受的固定的版面,定期出版,一般有刊名。 34引题:位于主题之前的辅题用于引出主题。 35压缩:即删掉稿件中的某些部分,使之更加重点突出,结构紧凑,文字精炼。 36版面布局结构是版面各组成部分及各部分内部之间相互联系的表现形式是版面保持整体的依据也是版面语言的一种基本形 37报纸审判:法院对案件进行判决前,报纸就擅自作出评判。 38电子排版:是采用计算机和激光拍照等现代设备排印报纸版面的新兴技术。 39通版:打通报纸同一版面上两个相邻的版而形成的版。 40改写:就是在原稿的基础上重写。常见的方法有改写主题、改写角度、改变体裁、改变结构。 41齐列式版面全版稿件都采取排列的方式在标题图片线条装饰等的运用上都采取相同或相似的形式整个布局结构整齐统一 42强势:即版面具有吸引读者注意的特性。这种特性来自于版面空间的不同区域和不同面积吸引读者注意的程度及编排手段对读者视觉刺激的程度。43相对性修改:是一种有条件的修改。稿件本身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比较好,符合新闻写作的要求,鉴于报纸的某些特定要求如风格特色、时空转移等,对稿件作适当的修改。这种修改并非是针对错误,而是突出报纸的特点。44专刊:报纸上用文章形式深入阐释新闻事件和社会热点阐发理论见解,介绍各种知识的固定版面,定期出版,一般有刊名。 45编委会:由正副总编辑和一些重要编辑部门的负责人组成,是报纸编辑

新闻学概论习题集(1)

绪论 一、选择题 1、西方新闻学的研究最早产生于(). A美国B英国C德国D意大利 2、当今我国新闻事业的性质是() A国有性质,统一调配 B私有性质,企业管理 C事业性质,企业管理 D事业性质,宏观调控 3、()年,美国密苏里大学成立了新闻学院 A 1908 B1909 C1918 D1919 4、1996年1月,我国第一家报业集团()成立 A南方报业集团 B光明日报报业集团 C人民日报报业集团 D《广州日报》报业集团 5、新闻学的中心议题是() A社会生活的诸条件对人类新闻活动的决定、支配作用以及新闻活动对社会的反作用。 B客观社会的诸条件对人类新闻活动的决定、支配作用以及新闻活动对社会的作用。 C社会生活的诸条件对人类新闻活动的决定、支配作用以及新闻活动对社会的作用。 D客观社会的诸条件对人类新闻活动的决定、支配作用以及新闻活动对社会的反作用。 6、国人自撰的第一本新闻学著作() A《新闻学》,徐宝璜著B《中国报学史》,戈公振著 C《新闻学》,王韬著D《实际应用新闻学》,邵飘萍著 7、中国第一篇新闻学专文是()

A《论新闻学》B《新闻纸略论》 C《论报刊》 D 《报刊史学论》 8、中国共产党新闻史上的第一次改革在() A1840年代B1930年代 C1940年代D1950年代 9、世界第一个现代新闻学院在()成立 A密苏里大学B伯明翰大学C哥伦比亚大学D斯坦福大学10、我国第一个新闻学术研究团体是() A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B清华大学新闻学研究会 C上海圣约翰大学研究会D复旦大学研究会 二、填空题 1、新闻学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三部分内容。 2、中国第一本采访学专著是_____________著的_____________。 3、中国第一个新闻教育机构是_____________成立的_____________。 4、世界上最早的印刷周报在_____________年的_____________国出现。 5、徐宝璜的_____________、邵飘萍的_____________和戈公振的_____________可以视为中国新闻学的三部奠基著作。 6、新闻界的四大公害是:虚假新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不良广告。 三、判断正误 1、1940年代的新闻改革是由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发表《致读者》社论发起()。 2、1978年以来的新闻改革,我国新闻界重新确认新闻价值是新闻选择的标准之一()。 3、狭义的新闻学专指新闻理论或理论新闻学()。 4、新闻学是以我国新闻事业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5、新闻学研究的重点是新闻事业和人类社会的关系,探索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的特殊规律和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

新闻编辑名词解释整理

新闻编辑名词解释整理 第一章新闻编辑概论 名词解释:采编分离、编辑中心制、编委会、编前会 1、采编分离(编辑中心制):报纸编辑部的运行体制,采编分离(“编辑中心制”) 报社专门设版面主编负责版面编辑工作,编辑人员不采访,专业部的记者只做采访工作,不承担编版任务。 2、编前会 是指在每期报纸组版之前,由报社的值班总编辑和编委或总编室主任主持,各专业部门负责人参加的版面协调会。是报社最重要的会。 3、编委会 报纸编辑部的最高领导机构,由正副总编辑和一些重要业务部门的负责人组成。 第二章媒介定位与报纸设计 名词解释:媒介定位报纸设计编辑方针目标读者 1、媒介定位:新闻媒介定位 媒介选定市场目标,并根据这一目标确定传播内容及其表达形式。 是借鉴市场营销学中的“市场定位”理论而产生的概念。 市场定位就是通过为自己的产品创立鲜明的特色或个性,从而塑造出独特的产品市场形象来实现的。

受众定位与功能定位 2、报纸设计:报纸设计是在媒介定位的基础上对具体媒介产品的一种设计。 3、编辑方针:是新闻媒介根据自己的定位与发展战略,对媒介的宗旨和传播的立场、原则 这些根本性问题所作出的明确规定,是指导媒介工作的基本纲领。 4、目标读者:报纸编辑期望中的可以成为报纸受众的人群。 确定目标读者是制定编辑方针的核心问题。 读者在新闻传播活动中的地位正在不断提高。(重要性) 编辑方针中目标读者的确定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复杂性)第三章新闻报道策划 名词解释:新闻报道策划、报道方式 1、新闻报道策划:是新闻采编人员通过对新闻资源的开发与配置,实现最佳传播效果的创 造性活动。 是新闻编辑对新闻报道运作各个环节的预先谋划,即对报道什么和怎么报道的思考与设想。 2、报道方式:报道方式是指编辑根据报道目标,运用某种手法将零散的新闻报道整合为报 道整体的操作模式。 报道方式可分为集中式、系列式、连续式、组合式、受众参与式、

新闻编辑学重点整理

题型: 一、选择题(10*2分=20分)5个单选5个多选 二、名词解释(4*5分=20分) 三、简答(2*5分=10分)只答要点即可 四、论述(2*15分=30分)越详细越好 五、实践题(写作)20分根据新闻写评论,对新闻事件的看法,不是文章好坏的分析,500—800字 一、新闻编辑工作的职责:策划、把关、导向、整合。(理解,出选择题) 1、策划 (1)宏观策划 1)确定报纸的读者对象 A、进入市场或重新定位时,要研究市场 B、进入市场后,要调查受众。尤其要了解本媒体的主要受众群及其特征。 2)确定报纸的内容 A、根据定位来确定 B、根据受众调查来确定 C、参照其他媒体来确定 3)确定报纸的风格 风格——可辨认性的程度 (2)中观策划P8定义:设计一段时间的报道计划 (3)微观策划(重点)P12 微观策划的含义:既可以说是对落实报道计划所进行的具体安排,也可以说是对各种计划外的重要报道从报道思想、采访思路、采访手段到具体写作、版面安排、,以及如何开篇、如何掀起高潮、如何结尾、分几步走等都作出事前详细设计,并随着报道的变化及时调整思路,做出对策。 微观策划的方法: 1)首先要找准主题,选准典型。 一是找准结合点。即找到政府的工作重点与老百姓关心的热点之间的结合点。 二是选题时要把握好“度”,包括“三不选”。 2)报道思路的创新方法(信息组合的方式) 3)报道方式的确定(报道形式或报道手法)(种类、含义、用法P12 重点论述或者简答题) (一)集中式 概念:指在短期内组织大规模、多篇幅的稿件集中于一定的版面,形成较大规模的报道方式。 适用于:重大活动、重大事件、重大问题 (二)系列式 概念:通过不同侧面反映同一主题的报道方式。 适用于:较复杂的事件或问题 (三)连续式 概念:指紧跟事物或问题的发展变化,连续发出报道,反映其全过程的报道方式。 适用于:突发性事件 (四)组合式 概念:指集中一组稿件反映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同类情况,或同一主题、不同门类的情况,以形成较大规模。 适用于:报道面较宽、报道对象较多的事件 (五)受众参与式 指吸引受众参与报道活动,受众的活动与意见构成报道的主要对象。 (六)媒介参与式 指新闻媒介直接参与报道客体(所报道的事件、活动),成为其中的重要角色。 (七)媒介联动式 指新闻媒介相互合作,联手开展某一报道。 导向(理解选择题P18) A、隐性导向:渗透在对新闻的内容、传播形式中,渗透在通过编排手段和版面空间的不同组合布局来引导读者去作出孰轻孰重的判断中。 B、显性导向: a、直接导向:组织攥写社论、评论、暗语、短语、编后语等是直接导向。 b、间接导向:发表来信、问答、工作讨论和以读者个人名义写得言论等是间接导向。

2017年《报纸编辑》试题及答案

2017年《报纸编辑》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20世纪最后10年里,在我国通过联机服务网络,拉开中国报纸电子化序幕的一家报纸是( B ) A.《广州日报》 B.《杭州日报·下午版》 C.《南方周末》 D.《中国计算机报》 2.报纸编辑部门在报纸的生产系统中处于( C ) A.起始位置B.决策位置C.核心位置D.调度位置 3.报纸最主要的服务对象是( C ) A.宣传部门 B.广告客户 C.读者 D.报纸编辑 4.报纸编辑对稿件进行分析的首要目的是( A ) A.判断稿件价值的大小 B.判断稿件是否适用 C.发现稿件的潜能 D.确定稿件如何刊用 5.对稿件在思想内容、基本事实和材料运用、文字表达上的差错所做的修改被称为( C ) A.客观性修改 B.主观性修改 C.绝对性修改 D.相对性修改

6.有些稿件就全篇和主题来讲没有意义,或因为材料不充实而不能采用,但其中局部又有意义,对此可采用的方法是(A ) A.取局部而舍其余 B.取要点而舍说明 C.取概要而舍详情 D.取事实而舍观点 7.原稿有错误,编辑修改时又改得不正确,以错改错。这种错误叫(D ) A.主观错误 B.知识错误 C.想象错误 D.后生错误 8.根据表现方法和表现重点的差异,新闻标题可以分为( B ) A.单行题和多行题 B.实题和虚题 C.引题、主题和副题 D.消息标题、通讯标题和评论标题 9.标题《人面不知何处去夜半大门八字开》采取的修辞方式是( C ) A.比喻 B.对比 C.仿拟 D.双关 10.将若干内容具有联系的稿件集中在一起发表,且每篇稿件都有各自的标题,这种稿件组织方法称为(C ) A.同题集中 B.集纳 C.专栏 D.专页 11读者看报,最终要看报纸的内容,而能帮读者做出阅读选择的首先是( B ) A.标题 B.版面 C. 照片 D.栏目 12.编排思想对版面设计具有(B ) A.引导作用 B.决定作用 C.参考作用 D.能动作用

中外新闻传播史--大众化报刊的勃兴

大众化报刊的勃兴 报刊作为启迪民智或大众教育的工具,在新闻史上并非自古就有的。19世纪以前,报刊作为交流工具,一直是上流社会的精神特权,一般的下层民众是无由问津的。因为这种报刊除了价格昂贵,下层民众在经济上难以承受外,其高雅深奥的内容,晦涩难懂的文字,也是得民众望而却步。虽然报刊在人类历史的进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是对当时的普通民重而言,它仍是一种可有可无,无关痛痒的存在。这总情形下,自然不能归结于报界本身,而是由客观的历史条件决定的。19世纪中期,伴随着工业革命和政治民主化的进展,在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涌现出了第一批面向普通大众的报纸,从而在根本上改变的近代报业的结构和性质。 一,大众化报刊的历史条件 1,政治民主化的完成 近代大众报业以新闻自由为基础,而新闻自由又以民主政治为前提,所以民主的政治秩序实乃近代大众报业发展的先决条件,诸如发行特许制的取消,新闻检查制度的废除,言论编辑政策的确立,均依赖于民众政治的完成。18世纪末19世纪初,在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尤其是英国,法国,美国,资产阶级革命均获得成功,主权在民,天赋人权学说深入人心,三权分立的民主政治秩序已经基本确立。公民的的言论自由,出版自由,思想自由,大多已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国家法制的保障。在这里,自由报刊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了些许第四权力,第四等级的影子。它不仅能够避开政治权力的直接干预,维持其独立自主的政治法律地位,甚至能够代表民意监督权力。这种宽松、自由的政治环境成为大众报刊发展的沃土。 此外,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激发了公众对社会信息的高度需求。主权在民的政治假设和公民选举的政治现实,使得公众在一定程度上体会到了当家作主的感觉。于是,大众化报纸正式与草根民主结缘,它们彼此促进,相辅相成,形成了近代西方社会代议民主的一道亮丽景观。 2,城市规模的扩张 近代报纸的出现是商品经济的产物。没有商品交换,贸易的繁荣和全球市场化的趋势,就不可能有报业的突破性发展。作为商品经济和市场体系的重要环节,城市的兴起与其规模的扩大,城市的生产中心、消费中心和信息中心地位的确立,是近代报纸繁荣的基本前提。 近代欧洲城市基于商品经济发展而实现的规模扩张,不仅促进了社会对信息交流的需要,为大众化报业的发展准备了更多的读者,而且从经营方面为大众化报纸的生存提供了诸多便利。 3,工商经济的发展 工业革命推动了工商业发展,而广告又成为工商业进一步扩张的重要手段。报刊广告对于工商业的发展来说,是一个不可缺少的条件。 近代大众报业的经营支柱有二,一是发行收入,二是广告收入。前者日益萎缩,后者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日益提高在报业总收入中的比重。 4,交通电讯技术的革命性变化 通讯技术的革命,是从三个方面展开的。其一,是印刷技术的重大发展。其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