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打造文化特色品牌定稿版

打造文化特色品牌定稿版

打造文化特色品牌定稿版
打造文化特色品牌定稿版

打造文化特色品牌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仙协[2012]8号

打造提升文化特色品牌促进仙游文化繁荣发展

根据县委、县政府的安排,9月份,县政协组织县委宣传部、县文体局、县文联等单位部门有关人员,围绕如何打造提升文化特色品牌,促进仙游文化繁荣发展进行专题调研。通过实地察看中国古典工艺家具博览城、县文庙、鲤声剧团、李耕国画研究所等基地,召开相关乡镇、县直部门和艺人代表座谈会,着重就我县文化资源现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下一步对策建议进行分析研究,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资源现状

仙游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源远流长,素有“文献名邦、海滨邹鲁”之称。来自中原的华厦文化与当地的闽越文化相互交融,产生了独特的人文景观、民俗文化,历代名人辈出。尤其是近几年,古典工艺家具、油画、古玩等特色文化彰显,品牌文化资源较为丰富。

(一)古典工艺家具文化。由“六编六雕”传统工艺发展的古典工艺家具文化产业颇具规模,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六园”、“三条走廓”为点、线、面相融并进的区域特色布局。全县有古典工艺家具生产厂家3600多家,从业达15万人,2011年产值200亿元。已成为我国最主要的红木集散地之一,产品占国内市场份额的六成以上。“仙作”古典工艺家具制作技艺为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与苏作、京作、广作并称的中国明清古典家具四大流派之一,被誉为“中国古典工艺家具之都”。

(二)戏剧文化。莆仙戏是全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仅次昆曲、梨园戏之后,位于传统戏剧类中的第三位。我县民间剧团有16个,其中颇有代表性的鲤声剧团曾六度晋京献演,两度赴台湾香港演出,2011年12月,鲤声剧团代表莆仙戏,代表福建,参加法国巴黎中国戏曲节献演,轰动法国文艺界,获最佳传统剧目奖,被誉为全国着名的“戏剧之乡”。

(三)国画油画文化。以李霞、李耕、黄羲为代表的仙游画派在全国占有一席之地,特别是国画大师李耕与齐白石并名,有“南李北齐”之称,生前曾为人民大会堂国宾厅绘制巨屏《松青鹤白东方红》、《松鹤遐龄》,其作品《达摩》、《春夜宴桃李园》分别被故宫博物院、中国美术馆收藏。油画文化异军突起,有专业油画师5000多人,从业人员5万多人,在全国各地开办的油画企业、画廊达700余家,批量生产装饰画、家居装饰艺术品销往海内外,每年绘制出80万张“行画”,年创产值20多亿元,已成为国内行画的主要生产基地之一,被誉为全国着名的“国画之乡”。

(四)九仙梦文化。九鲤湖是我国汉族居住区乞梦(祈梦)风俗的发源地,为祈梦者所崇拜的何氏九仙是我国民间流传历史最长、影响范围最广的司梦神灵,也是历史上唯一被公认为全国性崇拜的“梦神”。且九鲤湖流传的祈梦民俗活动程式为其他地方所未见的,这套习俗自唐宋以来一直沿用至今,堪为我国祈梦文化的“活化石”,被誉为“中国梦文化之乡”。

(五)生态旅游文化。仙游地处福建东南沿海,木兰溪中、上游,北部环山区森林植被茂密,景色秀丽,有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国家级水利风景区九鲤湖、省级风景名胜区菜溪岩、中国工农红军108团革命遗址麦斜岩。尤其是木兰溪源头常绿天然阔叶树生态体系完备,有许多珍希的野生动植物,生物多样性丰富,是福建沿海县区少有的自然保护区,形成了独特的生态旅游文化区域。

(六)历史名人文化。自唐以来,登进士第者657人,其中宰相4人、文武状元5人,宋代科第鼎盛,几甲八闽,有进士598人。蔡襄是历史上备受后人推崇的政治家、科学家、文学家和书法家,郑纪曾任翰林院检讨、南京左通政等职,后人称其为明朝经济名臣。

(七)非物质文化遗产。有莆仙戏、枫亭元宵游灯2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仙作”制作技艺、九鲤湖祈梦习俗、仙游青靛提炼技艺、仙游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大济坑北村九品莲花灯、枫亭麟山宫皂隶舞、度尾鼓吹乐等7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物丰富,共有文物575个。有国家级文物凤山无尘塔、枫亭天中万寿塔;省级文物龙华双塔、东门石坊、仙游文庙等,凤山的九座寺被中国社会科学院罗昭教授考证为南少林的发源地。

(七)古玩工艺文化。以仿古石雕、木雕、家具为主体的文化企业发展迅速。从业人员2万多人,交易商店150多家,生产、经营企业600多家,2011年全县古玩交易额达3亿元,仿古工艺品产值突破20亿元。有“六编六雕”工艺品4000多个品种,较大厂家有600多个,从事“六编六雕”生产与销售的有1万多人,年创产值上亿元。

二、存在问题

(一)、认识相对滞后、宣传乏力。一些地方和单位对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尤其是对特色品牌文化发展的社会效应缺乏深层次认识,忽视了它对推动经济发展、民族文化素质提高的作用,缺乏对特色品牌文化科学规划、统筹部署,计划性、前瞻性不强,自觉或不自觉地把文化当作一种负担,在实际工作中缺乏意识化、自觉性,让其自生、自发、自灭。全方位的宣传不够到位,特别是对特色品牌文化的宣传手段单一,缺乏共创、联手促销意识。如“中国梦文化之乡”授牌已过两年,如何策划、包装、推介、促销,至今尚未启动。由于宣传乏力,品牌作用得不到发挥。

(二)、品牌效应不强、关联度低。我县有些文化品牌不仅是仙游独特的的区域品牌,且在全省乃至全国都颇具影响力。如悬挂在人民大会堂国宾厅的《松青鹤白东方红》,国家重大国事活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多有其珍贵镜头;鲤声剧团演出的莆仙戏、枫亭元宵游灯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凤山无尘塔、枫亭天中万寿塔为国家级文物等,均是仙游独具一格的无形资产。由于缺乏有效研发、打造、提升、推广,缺乏与

旅游资源有效整合开发,共融并进,导致特色品牌文化目前仍处于无序状态。资源价值和市场价值得不到体现,品牌效应差。

(三)、管理方式传统、设施落后。目前我县文化企业基本上处于“小、弱、散、乱”的状态,缺乏应有的企业成长战略、品牌战略、营销战略和竞争战略,仍停留在“家族式”管理水平,现代企业制度尚未真正建立,规模化、集约化的产业集群尚未真正形成。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相对较为落后,原先位于县城中心的县图书馆、文化馆、李耕国画研究所、电影院等文化公共设施重建工作也刚刚启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

(四)、人才比较匮乏、投入不足。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艺人出现断层、后继乏人现象,且人员结构呈老化、青黄不接趋势。由于人才培育机制不完善,导致工艺文化产业人才匮乏、缺乏活力。如我县目前从事工艺产业的员工大多是初、高中以下学历,基本上是通过拜师学艺以后上岗的,如何使这个产业能够持续、健康发展,人才建设已迫在眉睫。由于县财力有限,目前我县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除了古典工艺家具产业外,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项目、公益性文化活动等公共经费投入十分有限,企业和其他社会力量参与少,政策保障机制不健全,导致一些很有潜力的文化特色品牌无力做大做强,一些名人故居、名贵文物得不到有效保护、传承、发展。如郑纪故居房屋除了屋架梁柱檐木上粗壮杉木隐现出当年大户人家的气势,其他部分已破损严重,很难凸现与主人曾经有过的辉煌联系在一起。

三、对策建议

(一)深化认识,确立特色品牌文化新理念

特色文化是一个地方区别于另一地方的独具特色的文化标识,是地方文化无形资产的浓缩。打造特色品牌文化是实现文化资源持续开发利用,推进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为此,务必深化认识,拓宽思路,确立特色品牌文化新理念。

1、确立“特色品牌文化是绿色产业”的理念。特色品牌文化具有“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经济效益高”的特征,是智力密集和劳动密集产业。发展特色品牌文化不仅可

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升人民群众发展信心,而且有利于减轻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优化产业结构,推动文化贸易,拉动经济增长,实现经济社会和谐科学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把特色品牌文化当作“绿色产业”来经营,既体现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也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

2、确立“特色品牌文化是精神产品”的理念。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属于意识形态领域范畴。特色品牌文化其核心价值在于引领社会进步,满足人民精神需求,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这就要求我们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务必准确把握当今时代文化发展新趋势、新要求,把特色品牌文化当作人民必需的精神产品来生产、培育、发展,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3、确立“特色品牌文化共建共享”的理念。文化是一种影响,更是一种担当。特色品牌文化打造需要经历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它不仅需要一代又一代文化人的辛勤耕耘,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同。为此,必须倡导“大文化”的理念,立足地方特色,打破行政区域制约与壁垒,实现互通有无、相互融合。机关、单位、企业、团体、农村、学校等都有义务、有责任参与共建,实现共享,真正形成人人都是“文化使者”。

(二)因地制宜,做大做强文化特色品牌

当今时代,品牌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根据中共仙游县委《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加快建设“文化仙游”的实施意见》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必须把特色品牌文化作为“文化仙游”建设的重要抓手,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富民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来培育和发展。

1、全面展示古典工艺家具文化特色品牌。借助“中国古典工艺家具之都”特色品牌文化,加快仙游工艺创意产业园、盖尾工艺产业园、坝下工艺产业园、度尾艺雕产业园、赖店古玩产业园、油画产业园建设;组建1-2家能够涵盖产品研发创新、品牌营销、人才培养、市场信息、抗风险能力强的品牌文化集团公司;举办“中国·仙作”古典工艺家具高峰论坛,组织参加各类大型工艺美术产品专业会展、博览会、展销会,展示仙游工艺精品;广泛宣传“仙作”品牌,在全县范围内实现全民化普及“仙作”知识,把《老何侃

仙作》作为学校学生读本,做到机关干部、市民、学生人人懂“红木”、爱“红木”、宣传“红木”,扩大仙游古典工艺家具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2、倾力打造祈梦文化特色品牌。编制仙游文化旅游规划,成立“中国梦文化研究中心”,准确定位“九仙梦文化”为主题的特色文化旅游。着手修建祈梦楼、解梦馆,扩大祈梦场所;组织编写祈梦程序、典故传说、历史名人祈梦动漫故事片;建立中华梦文化园、梦仙广场、九仙雕像、游圣广场、徐霞客雕像、梦诗碑廊、梦文化展览馆;开设游客共同参与的法会活动项目等,追溯梦文化起源,阐释梦文化历史,丰富梦文化内涵,寓观赏性、趣味性、参与性于为一体,激发游客祈梦愿望,吸引游客、留住游客。同时通过举办梦文化节、开展梦文化研究、开发九仙纪念品,提高九仙文化影响力,形成独特的地域文化风格。

3、培育发展生态旅游文化特色品牌。加强生态文化研究整合,开展全县特色丰富多彩的生态文化建设。做好木兰溪自然保护区申报跟踪工作,争取2013年创省级自然保护区,2015年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力争九鲤湖、菜溪岩书峰兰石绿缘名贵植物园创国家级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大蜚山、老鹰山、聚仙堂创国家级森林公园;九仙溪水库、木兰溪流域、抽水蓄能电站创国家级湿地公园;书峰百松、锦峰、钟山南湖等创全国生态文化村。加快对森林资源、生态观光的挖掘,运用现代工艺技术,打造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态文化精品工程。以九鲤湖、菜溪岩、仙水岩、十八股头为依托,大力发展名山名川游,建设成闻名国内外的自然山水旅游文化工程;以聚仙堂、金钟水库、老鹰山、木兰溪源自然保护区等为依托,充分挖掘森林文化、绿色文化的潜力,建成一批各具特色的森林生态旅游文化工程;以榜头坝下红木和林产品加工等为依托,大力开展生态文化企业创建,建设一批既有林业特色,又有文化元素的多元化林业企业文化工程,拓宽生态文化建设的外延,丰富生态文化建设的内涵,提升生态文化建设的层次,扩大生态文化的影响力。

4、传承提升莆仙戏文化特色品牌。加大莆仙戏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培育新生艺术人才;突破体制困境,深化剧团改革,整合全县戏剧资源,推进市场化运作,创新创作空间,发展现代文明小戏,做大鲤声品牌;学习泉州黎园戏、南音做法,将莆仙戏纳入文化旅游项目,宣传培育艺术精品,提升莆仙戏品牌;鼓励非文化企业、民间资本投入戏剧文

化,积极吸引国内外有实力、知名品牌的文化企业参与莆仙戏建设,提高莆仙戏市场层次和文化品位。

5、创新发展油画国画文化特色品牌。加快建设仙游国际油画城,为全国画家、画商提供配套齐全的生产、展销平台,争取在2015年建成全国最具特色、最具影响力的油画创作与交易基地;抓好“中国油画之乡”申报工作,争取设立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油画专业委员会;依托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仙游职业中专职业学校,培养一批画工精湛的美术人才;在北京、深圳、厦门、浙江、上海等油画集聚地,通过举办艺术博览会、油画论坛等活动,扩大宣传推介,实施油画人才回归。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求,强化研发,不断拓展市场。创新营销手段、开发创新产品,实现产品由原来主要以临摹为主向创作转变,市场由过去以出口为主向国内市场、家居市场转变。加快建设李耕美术馆,融合画家力量,将分散的画家个体,整合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画家群体,培育壮大经纪人队伍,开设画廊推介画家作品,与油画产业园联姻,与古典工艺产业园联手,优势互补,通过艺术节、文化节、高峰论坛,强强联合,全面展示仙游的国画实力。

6、宣传保护名人民俗文化特色品牌。积极实施名人品牌战略,悉心打造名人文化,邀请知名专家、作家以蔡襄、郑纪、李耕等历史名人为题材,编写历史小说、剧本、拍摄影视、舞台作品;依托蔡襄陵园、郑纪府第、李耕画院等分别建设名人纪念馆,雕塑名人石像,以扩大历史名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加强对“枫亭元宵游灯、九仙祈梦、度尾大鼓乐、枫亭皂隶舞”等民俗文化内涵探析研究和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注册“仙作”制作技艺、“九仙祈梦”和“枫亭元宵游灯”国家级商标,设立民俗文化展示厅,常态化进行表演展示,使民俗文化转化为巨大的商业价值。

7、包装开发文物遗产文化特色品牌。旅游是文物遗产的重要经济依托,文物遗产是旅游的灵魂和引力来源,二者相辅相成。我县文物资源丰富,要坚持文物资源与自然资源的结合,采取灵活的市场手段,包装、开发天中万寿塔、龙华双塔、东门古坊,提高其艺术欣赏性、娱乐性、参与性,并融入一些现代科技元素,打造成魅力不减的旅游观光品牌,实现品牌市场扩张的最大化。重建凤山九座寺,将九座寺、无尘塔与仙水岩、十八股头、木兰溪自然保护区捆绑在一起,打造成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为一体的旅游区。

8、拓展深化对台文化交流特色品牌。以“台湾农民创业园”为平台,定期谋划筹办海峡两岸“甜柿文化交流节”、“枇杷节”、“文旦柚节”等活动,深化海峡两岸文学、

文艺创作交流,创作一批反映两岸题材的优秀作品,扩大区域性品牌效应,进一步提高台创园的知名度,拓展深化对台文化交流。

(三)统筹兼顾,着力提升特色品牌文化保护和开发水平

打造文化特色品牌,推动仙游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必须在规划定位、宣传导向、人才培育、资金投入、工作机制等方面实现统筹互动,确保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1、科学规划,推动特色品牌文化协调发展。结合城市规划,新城区建设,新农村建设,突出重点,发挥优势,以点带面,统一规划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布局。做好特色文化村(镇)的规划,加强对特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以独具特色的文化活动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做好特色文化村(镇)的产业结构调整,着力建设一批特色文化乡镇(街道)、特色文化村组,特色文化团体和特色文化企业,形成“一乡一品”或“一村一品”。实施特色文化项目,结合专业村的现实基础,逐步形成以古典工艺家具文化产业为主导、“九仙文化”、“生态旅游文化”为骨干、民俗文化为辅助的仙游特色文化产业集群格局。

2、广泛宣传,扩大特色文化的影响力。通过编写仙游特色品牌文化知识读本,开设“仙游特色品牌文化之窗”、邀请专家名人系列讲座等,充分激发当地群众的文化自豪和参与热情。通过组织文化专业会展、博览会、展销会、交易会等形式,展示仙游特色品牌文化,拓宽产品市场,提升仙游特色文化品牌效应。

3、优化环境,加快特色文化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把特色文化人才的培养和引进纳入我县人才规划,构建专门的文化人才数据库,定期编制发布文化人才开发目录,建立包括人才认证、人才资源咨询和人才推荐、人才培训等在内的文化人才服务体系,汇聚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高端特色文化创意人才。建立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科学的文化人才评价制度,推行人才、技术、成果等要素参与收益分配,通过一次性奖励、税收利润提成、成果入股等多种形式,探索产权激励机制。设立文化人才奖励基金,对有突出贡献的特色文化创意产业经营、管理、创造和技术人才予以奖励。鼓励企业与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仙游职业技术学校等各类院校合作,开展长期学历教育和短期非学历教育,培养与国际标准接轨的文化专业人才。

4、拓宽渠道,加大特色文化经费投入。积极探索市场化运作、多元化投入的工作新机制,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特色文化建设,逐步形成政府投入为主,集体、个人、社会相结合的多渠道、多层次、多种所有制的投资格局。建立品牌文化发展专项基金,每年安排适量县级财政资金,对发展特色文化项目给予补贴,贷款贴息,配套资助。允许以版权、商标、品牌等无形资产作价参与组建品牌文化公司,对政府鼓励的新办特色文化企业,免征3年企业所得税。促进银企合作,建立科学合理的品牌文化无形资产评价机制和信用评级制度,实现版权、着作权、收益权、销售合同、设计创意及个性化服务无形资产的有效质押,拓宽特色文化建设的融资渠道。

5、加强协调,健全特色文化工作机制。建立特色文化专门工作机构,统一协调文化产业发展的重大事项,审定优秀文化发展项目,研究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形成统一领导、各负其责、运转有序、协调有力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品牌文化建设社会监督制度,对群众反映的具体问题及时进行解决处理。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通报品牌文化建设的信息,宣传和报道特色文化建设的先进典型。建立品牌文化建设的考核激励机制,将特色品牌文化建设纳入各级各部门综合目标考评体系,作为评价乡镇(街道)部门发展水平和发展质量,衡量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业绩的重要依据。

课题指导:何锦驰

课题负责:余文德

课题组成员:朱扬发张毅劼陈德铸

郑志忠陈麟河黄玉坤

执笔:朱扬发张毅劼

政协仙游县委员会

2012年11月7日

初中地理八上《繁荣地方特色文化》教案

繁荣地方特色文化课题繁荣地方特色文化课型 教学目标了解地方特色文化与当地自然环境特点的关系。 了解地形、气候、物产对当地服饰特点、特色饮食、传统民居建筑的影响。了解我国地方特色文化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了解我国主要旅游胜地的特色文化及其对当地旅游业的促进作用。 认识旅游开发与文化保护协调发展的重要性,树立可持续发展观。 教学重点 自然环境怎样影响了当地的特色文化 教学难点旅游开发与文化保护的协调发展 教法学法“学为主线、课堂达标”六步教学法 教学用具课件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自主学习自主学习,基础过关 1、自主检测: 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体现了反映了。 服饰:藏族人身着,具有的特点,以适应的变化。傣族生活在,女子服饰穿,男子穿 不同地域的传统民居建筑各具特色,南北方民居的墙体厚薄、窗户大小、屋顶坡度大小体现了自然环境中特别是对民居的影响,为降低造价,传统民居尽量。 开发特色文化旅游资源要坚持2、我的疑惑: 展示交流合作探究,释疑解惑 同学分享:自己了解的民族传统服饰,探讨当地自然环境对其特点影响 自然环境对饮食的影响? 比较西江苗寨和平遥古城的建筑特点的差异和自然环境的关系 有名的旅游景点 我市曲阜市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如何将旅游资源优势变大,并能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请你为家乡发展出谋划策

检测反馈1、下列少数民族与其主要民族文化组合,正确的是()。 A.朝鲜族—窑洞 B.傣族—泼水 C.蒙古族—藏袍 D.彝族—竹竿舞 2、下面不能反映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文化传统等方面的一句话是() A.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B.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C.早穿皮袄晚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D.要想富先修路 3、青藏高原上的藏族同胞穿的“不对称”的藏袍,是为了适应() A.青藏高原上稀薄的空气,防止缺氧 B.青藏高原气温日较差大 C.藏族人民宗教信仰的要求 D.青藏高原上饮食习惯 4、“衣、食、住、行”中的“行”也是一种文化,下列哪项是对我国南方与北方传统的出行方式差异的概括() A.南船北马 B.南甜北咸 C.南米北面 D.南湿北干 5、最有价值、最有吸引力的旅游资源是() A.地质地貌景观 B.城市面貌景观 C.地方文化特色 D.各地风味小吃

弘扬本土特色文化 开发地方文化资源

弘扬本土特色文化开发地方文化资源 ——关于对武宁采茶戏发展状况的调研报告 一、武宁采茶戏的渊源及其特征 武宁采茶戏是江西四大地方戏之一,与湖北的黄梅戏同为“姊妹戏”。它起源于“茶歌”,流行于赣北及鄂南一带,约有200余年的历史,流传至今的剧本有九十余大本及一百多个折子戏。其发展可分为两个阶段:新中国成立前为民间传承阶段。这一阶段由民间艺人自发相互交流,采用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剧本多描写民间闲情逸事,如《杨驼讨亲》、《姑嫂摘茶》、《一把锁匙》等,唱腔上也带有鲜明的地方特性,如大量使用地方方言。新中国成立后,武宁采茶戏进入丰富创新发展阶段,成立了地方专业剧团,开办了采茶班,剧本、舞美、音乐等都得到了创新和发展,已成为我国民族戏剧大家庭中重要的一员。1964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录制武宁采茶戏的唱片。武汉、上海、南京、长沙、杭州等全国各大城市都留下了武宁采茶戏的烙印,一些主流媒体对武宁采茶戏都进行了相关报道。 武宁采茶戏有“上河”与“下河”两大流派。我县境内的修河上游为“上河派”,修河下流为“下河派”。上河长于做功,下河重于唱功,两大流派各具特色。主要班社有“三胜班、成堂班、复兴班、河东班、河西班”等。在表演艺术上,武宁采茶戏有“戏到苦情处,甩发催人泪”、“戏到欢喜

时,歌舞共升平”之神工。特别是“举手齐眉、坐必架腿”和“台步握帕、悠然摆动”等经典动作尤其传神,与东北“二人转”比,亦有其过人之处。在唱腔上,古朴典雅,婉转动听,有九板十八腔之称,其正腔、叹腔、花腔、杂调等都有鲜明的特色。正腔中的“生旦北腔平板”旋律平缓,结构严谨,声腔独特,可喜可悲,起承转合,恰到好处,有“珍如拱壁连城,贵以怡情悦性”的意境;叹腔旋律迁延起伏,扣人心弦,常有台上“泣不成声”台下“和泪抹涕”联动之效;花腔句式分明,曲调流畅,有勾魂摄魄之功;杂调热情奔放,精短幽默,格调活跃。武宁采茶戏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能占有一席之地,有其地域特色,亦是一种民族文化现象。 二、武宁采茶戏的作用及现状 武宁采茶戏走过的是一个由民间传承到创新发展,由兴盛到自生自灭,再由自生自灭到保护、开发、利用的过程。进入二十一世纪,文化在构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中具有现实和深远的价值,武宁采茶戏作为地方特色文化品牌,对其进行合理有效的开发、利用,不仅是我县文化强县的宝贵财富,也是推动我县旅游业大发展的切入点,在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中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在保护、开发和利用本土民间特色文化资源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一是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文化工作的决定》、《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方案》等一系列扶助性文件,

湖南特点的区域特色文化和民间艺术资料调查

湖南特点的区域特色文化和民间艺术资料调查

湖 南 特 点 的 区 域 特 色 文 化 和 民 间 艺 术 资 料 调 查 作者:蒋礼 时间:2012年2月9日

经管学院工程管理11级2 班 一.活动内容 在放寒假期间我参加了长沙市的几项民间艺术以及特色文化调查活动,在调查期间让我真切感受到耕耘的艰辛,收获的喜悦,在实践期间我主要做了以下的工作。 1.调查了湖南地区具有哪些特色文化。 2.调查湖南地区民间艺术资料。 3.了解湖南地区特色文化与民间艺术在人民群众中的普及度。 二.调查资料 (一)湖南地区特色文化 湖湘文化“淳朴重义”,“勇敢尚武”,“惟楚有才”,“经世致用”,“自强不息”。“淳朴”,即敦厚雄浑、未加修饰、不受拘束的生猛活脱之性。“重义”,即强烈的正义感和向群性。“勇敢尚武”,即临难不惧、视死如归的精神。二者融贯,构成了湖湘文化独特的强力特色,具有鲜明的英雄主义色彩。也就是钱基博先生所说的:“湖南人所以为湖南,而异军突起以适风土者,一言以蔽之曰强有力而已。”“经世致用”,即重视实践的务实精神,是实践理性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参与意识的集中体现,这一普遍性范畴一旦与英雄主义相结合,就成为—种“当今天下,舍我其谁”的“敢为天下先”的豪迈气概,给湖湘文化提供了明确的奋斗目标。“自强不息”是“天行健”的宇宙精神的基本形态,而在湖湘文化中,则将它列为“人极”的范畴,视为文化的“极则”。这就赋予了湖湘文化独特的哲学依据。正是由于这点,湖湘文化具有了“独立不羁,遁世不闷”的特殊品格。 具体表现在: 1.湖湘文化的政治意识极为强烈。从宋代湖湘学派创立时起便已形成的经世致用的学风在湖南士人中代代相传,它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尤其注重解决现实中的实际问题。故此也就造就成了湖湘文化中的政治意识极为强烈的现象。 2.湖湘文化中的爱国主义传统尤为突出。最早在湖湘大地奏响爱国主义乐章的是屈原。继为贾谊。湖南省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2017秋商务星球版地理八上第4章第四节《繁荣地方特色文化》练习题1

《第四节繁荣地方特色文化》习题 选择题 1、下列关于保护地方文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正确的是() A、地方文化太古板,不利于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 B、保护和传承地方文化有利于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C、各地可以大规模的开发地方文化,拆掉现代建筑恢复古建筑 D、傣族泼水节浪费水资源,应该取消 2、下列少数民族与其主要民族文化组合,正确的是() A、朝鲜族—窑洞 B、傣族-泼水节 C、蒙古族—藏袍 D、彝族-竹竿舞 3、下面不能反映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文化传统等方面的一句话是() A、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B、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C、早穿皮袄晚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D、要想富先修路 4、下列旅游资源中,全属自然风光的有() A、长江三峡、北京故宫、杭州西湖 B、桂林山水、黄山、日月潭 C、秦陵兵马俑、北京故宫、避暑山庄 D、八达岭长城、台湾日月潭、黄山 5、被列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有() A、万里长城和北京故宫 B、西双版纳和昆明滇池 C、秦陵兵马俑和山东黄海 D、布达拉宫和长江 6、青藏高原上的藏族同胞穿的“不对称”的藏袍,是为了适应() A、青藏高原上稀薄的空气,防止缺氧 B、青藏高原气温日较差大 C、藏族人民宗教信仰的要求 D、青藏高原上饮食习惯 7、“衣、食、住、行"中的“行"也是一种文化,下列哪项是对我国南方与北方传统的出行方式差异的概括( ) A、南船北马 B、南甜北咸 C、南米北面 D、南湿北干 8、区分各民族最明显的标志是() A、民居 B、饮食 C、服饰 D、文化艺术 9、最有价值、最有吸引力的旅游资源是() A、地质地貌景观 B、城市面貌景观 C、地方文化特色 D、各地风味小吃 10、四川特有的传统文化艺术是( ) A、变脸 B、黄梅戏 C、京剧 D、庙会 11、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下列自然景观和人文活动与我国北方地区相符的是( ) A、民居屋顶坡度大,墙体高 B、多水田,以种植水稻、油菜为主 C、水运仍然是人们常用的一种交通运输方式

关于地方特色的 民俗文化

关于“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专题的考点解读与辅导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明确规定: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而语文中考“考试说明”对这方面的要求是:“关注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提高民俗文化素养。” 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应该指:当地的名胜古迹、旅游特色、传统节日、民俗风情、习俗习惯、非物遗产等等内容。这个专题属于“语文实践活动”的范畴,主要考查学生的表述能力,当然也有可能考查学生的选择判断能力以及对民俗文化知识的识记能力。 这个专题常见的命题形式有以下三种类型: A.表述题:设置成简答题,考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答案。 【例】(2007年来宾市语文中考题) 近年来,来宾市以她丰富的文化资源吸引着四海宾朋。中央电视台特意为她拍摄了系列专集《走遍中国——来宾》,展示了她独特的文化魅力。奇石文化是来宾文化的一株奇葩。请你阅读下面材料,为来宾奇石拟一则广告语。(15字以内,2分) 来宾奇石形、色、质、纹、声五大要素俱全。其形千姿百态,其色瑰丽璀璨,其质晶莹坚硬,其纹清晰如雕,其声宛如洪钟。这些奇石小者仅几克,大者迭数吨,都各领风骚。形像人物者,惟妙惟肖;形像动物者,若奔若飞;形像景物者,似画似诗。 广告语: B.选择题:提供可以选择的项,考生作出正确的判断。 【例】(2007年福州市语文中考题) 下面是福州市“城市名片”对联征集活动的获奖作品,其下联空格处应填入的词语是()上联:商贸繁荣两塔擎天光禹域 下联:三山载福毓榕城 A.人杰地灵 B.四季如春 C.人文鼎盛 D.海西明珠C.填空题:题干中有相关的提示语,考生根据提示语,填出符合要求的答案。一般情况下,这类题型多考查当地民俗文化的基本常识,或者名胜古迹中的对联等。 【例】(2007年南京市中考题)阅读下面画线句,按要求回答问题。(结合文段考查。题目有删改) 端午节从汨罗江的波浪里悄然走来,几千年前的那朵浪花犹如一滴墨汁,把中华大地染成粽叶式的青绿。 (1)分别写出句中隐含的历史故事和传统习俗。 历史故事: 传统习俗: 纵观这些题型,在命题上,它们可以是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也可以是填空题的形式命题。但更多的是以纯表述题的形式出现,值得注意的是,当它以这种形式出现时,大多数情况是结合现代文语段阅读设题,而考生在回答问题时必须要结合语段内容,因为问题的设置与语段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2008年中考题中就很有可能出现富有柳州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的考题。下面就逐个举例说明: 一、柳侯公园与柳宗元文化 【命题角度】 (1)结合某个景点谈柳宗元 (2)与柳宗元有关的文言文或现代文语段导游词 【命题形式】表述题。出于强调考生的独特感受,尊重考生的个性差异等方面的考虑,这些题目的答案一般都是多元化的。 【题型示例】 1.请把你认为柳侯祠中最有特色的景点介绍给来自五湖四海的宾朋。 2.阅读余秋雨《柳侯祠》,回答问题。(问题,略。文章见七年级上〈阅读〉读本) 3.下列是柳宗元衣冠冢和柳侯祠大门的对联,请选出正确的搭配。 (1)无私济世世兴矣, (2)山水来归黄蕉丹荔, A.春秋报事福我寿民B.有德于民民祀之 4.柳侯祠内,堂中并立的两块“荔子碑”引人注目。请结合你所了解的柳宗元和荔子碑的情况,写一则导游词。 二、龙潭公园与环保(旅游)文化 【命题角度】 (1)生态环境保护(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2)景点介绍 (3)导游词 【命题形式】表述题。出于强调考生的独特感受,尊重考生的个性差异等方面的考虑,这些题目的答案一般都是多元化的。 【题型示例】 1.龙潭公园免费开放后,出现一些不文明、非环保的现象。为了让市民与龙潭公园的关系更和谐,请你向有关部门提一两条解决这种“不和谐”现象的合理化建议。 2.龙潭风雨桥、鼓楼、雷塘庙、美女照镜……你最喜欢哪一个景点?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景点向四海宾朋作介绍。 3.选择你最熟悉的一个景点,写一段导游词。 三、百里柳江与碧水蓝天工程 【命题角度】 (1)向环保部门提合理化建议 (2)建设“百里柳江”的建议 (3)营造碧水蓝天工程的宣传标语或广告语

《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的影响》教案

《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的影响》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初步了解旅游业和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意义. 2.使学生初步了解我国的自然风光,文化古迹,革命纪念地和民族风情等丰富的旅游资源。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习时要注意结合地图或地理图片来学习,并可结合实际来学习,不要死记硬背. 2.使学生懂得爱惜旅游资源,保护旅游环境是我们每个人的职责.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 2.培养学生懂得爱惜旅游资源,保护旅游环境是我们每个人的职责. 教学重点 旅游业的特点及丰富的旅游资源,记住十大旅游资源.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 教学方法 结合地图或地理图片来学习。 课前准备 投影仪、录像资料、电脑、图片文字资料等、《中国旅游资源分布图》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自然环境对地方文化的影响,还记得自然环境对地方文化有什么影响吗? (学生回答) 地方文化的起源和兴衰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首先,地形、气候、水文、地质、生物等自然因素是地方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其次,各种自然因素常常成为地方文化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课件显示)

(引入)既然自然环境深刻地影响着地方文化,而地方文化又会影响着什么行业的发展呢?(旅游业)今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地方文化对旅游业发展有什么重要的影响。 (板书)第二节地方文化对旅游的影响(课件显示) 二、新课学习 (课件展示)2001年我国入境旅游人数最多的前10个省区(单位:万人次) 1.读上表,在中国地图上找到这10个省区,说出它们的地方文化特色及主要城市和著 名景点。 2.试分析,为什么入境旅游到这10个省区的人数最多? (学生分组讨论探究)要求学生运用中国主要的旅游资源分布图、中国行政区图和手头上的资料对以上的问题进行思考并探究讨论。 (课件展示)“中国行政区图”“中国主要的旅游资源分布图” (请一位学生到教学挂图上指出这十个省区的位置) (各组代表发表见解)说出这十个省区的地方文化特色及主要城市和著名景点。 (教师对以上问题进行引导点拨) (各组代表发表见解)对到这十个省区入境旅游人数最多的原因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师引导点拨并举例)拥有的旅游资源大多以文物古迹,民族风情或独特的自然景观为主,具有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独特的文化内涵,因而最有魅力,所以吸引观光的外国游客较多。例如:陕西的秦始皇兵马俑坑,属于文物古迹,富有地方特色,世界独一无二,不可替代。所以对游客充满了吸引力。(课件显示) (过渡)那么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为什么可以成为这10个省区入境旅游人数最多的原因呢?请同学们讨论一下。 (学生代表发表见解) (教师引导)因为每一个地方的地方文化特色都是该地重要的旅游资源,具有与众不同的特点。 (板书)一、地方文化特色是重要的旅游资源(课件显示) (板书)1、为什么说地方文化特色是重要的旅游资源呢?(课件显示) (教师引导点拨)地方文化特色是在当地自然环境基础上长期发展形成的,体现了不同地区的人类发展历史及其丰富、独特的文化内涵,可以满足人们追求新奇、比较和探知异域

打造广场文化品牌的特色与创新

打造广场文化品牌的特色与创新 发表时间:2010-11-15T09:33:02.863Z 来源:《魅力中国》2010年8月第3期供稿作者:张辉 [导读] 特色即特点或个性。各地城市建设广场文化,从广场文化的价值、功能、特点来看,都有其共同性 张辉(哈尔滨市呼兰区文化馆黑龙江哈尔滨 150500)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广场文化是城市文化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把一座城市的广场文化打造成品牌,这对熏陶市民的文化层次、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塑造良好的城市文化形象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如何立足实际打造广场文化品牌?笔者认为,应注重在特色、高品位和创新上下功夫,以充分发挥广场文化的功能,促进城市的文化建设。 一、特色是打造广场文化品牌的重要标志 特色即特点或个性。各地城市建设广场文化,从广场文化的价值、功能、特点来看,都有其共同性。然而这种共同性又孕育和包含在个性之中。“当着人们已经认识了这种共同的本质以后,就以这种共同的认识为指导,继续地向着尚未研究过的或者尚未深入地研究过的各种具体的事物进行研究,找出其特殊的本质,这样才可能补充、丰富和发展这种共同的本质认识,从而使这种共同的本质的认识不致变成枯槁和僵死的东西。”(见毛泽东:《矛盾论》)广场文化有了自己城市的特色,才有亮点和魅力,才能展示出城市的文化个性和地方特征,产生共鸣和互动效应。 综观一些在全国具有影响力已经形成品牌的城市广场文化,起码有这样几方面的特色值得重视和研究: 一是地方文化传统、文化遗产特色。像广西南宁国际民歌节广场文化,最初就是从开发壮族的民歌节“三月三”发展而来的。“三月三”从田间山野走入城市广场,再进一步演变成为一年一度的国际民歌节,它不仅丰富了城市文化资源,而且提升了壮族山歌的文化档次。这样,地方文化资源借广场文化的展示与推动,成为有显示度的适应新时代需要的城市文化,从而充实了城市广场文化的内涵。 二是地域文化特色。如广州的侨乡主题广场文化、青岛的海洋主题广场文化、哈尔滨冰雕艺术广场文化等。大连是国际开放城市和全国重点旅游城市,市政府和主管部门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发展和建设旅游文化,仅据1996年到2000年的统计,全市开展的“绿色的旋律”为主题的广场文化活动就多达600多场,参加演出人数达6万人次,观众达300万人次,受到国内外的关注。 三是文化与兴商联手特色。闻名遐迩的大连国际服装节、山东潍坊国际风筝节,都是以大型广场文化活动为平台,熔文化表演、比赛与吸引海内外客商为一炉,广场文化办出了特色,招商引资越来越红火,成为城市亮丽的风景。 实践表明,鲜明的广场文化特色不是自然而然就能形成的,要靠精心地开掘、设计和策划,靠锲而不舍地培育、炼造和雕琢,靠政府与民间的参与联动。各地区城市和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活动内容和形式,作为文化工作者和领导者要善于发现和发掘具有鲜明特征的文化活动,作为广场文化的主角,持久进行扶植打造,成为最具特色的广场文化。要加强特色广场文化基地的建设,发挥其辐射和带动作用,逐步扩大形成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的广场文化特色。可以说,特色是广场文化的一面旗帜,对其体现的文化价值、美育价值及文化产业价值应加以高度重视与开发,使其真正成为广场文化的珍贵资源,体现出城市的个性与文化品位。 二、高品位是打造广场文化品牌的落脚点 广场文化的主要载体是各种文艺、体育等具有艺术性的活动,从而使其具有审美性的特点。广场文化的这种审美性通过寓教于乐,对激励提高公众的文化素质、道德素质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渗透作用。于是,这里就有个广场文化的品位问题。 在广场这个公共“大客厅”、“大课堂”里,能否把高品位的文化展示奉献给大众,是衡量广场文化档次的重要标准。我们知道,人类创造的所有产品,除了必须具备各自特有属性以利发挥它的主要社会功能之外,一般还要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文化熏陶。这就要求所生产的产品必须有尽可能高的文化品位,而文化品位的高低又影响着产品能否最大限度地为人们接受,使其社会功能得到充分利用。文化产品与其它产品相比,应有更高的文化品位。就广场文化而言,这种文化产品集其所特有的文化属性和社会文化功能于一身,所产生的文化影响和感染作用具有最直接的特征。因此,对广场文化品位的高低就不能不予以高度的重视。这里所说的高品位,应该是符合发展先进文化的要求,内容上健康向上,形式上具有较高的艺术和审美品位,既有高雅艺术,又有民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既有“阳春白雪”,又有“下里巴人”。雅俗共赏在这里融为一体,雅要充分展示品位,俗不能品位降低。时下,一些文化广场存在的问题,不能不令人担忧。一是活动单调,利用率低。有的广场设施很好,但仅仅是市民在这里散步,晨晚练,溜早冰,很少举办文娱演出活动,处于较低层次的使用上,这不能不说是资源的一种浪费。二是节目老套,缺乏吸引力。有些广场文化活动,夏日乘凉晚会是这些节目,节庆晚会有这些节目,促商招商又是这些节目,观众看腻了看烦了,演出不久人走过半。三是格调不高,有失大雅。有的节目热衷于打情骂俏;有的以暴露、扭捏为快;有的唱词别扭晦涩,不知其所云,毫无文学性和审美性可言。如此品位的广场文化是不会有多少生命力的,门庭冷落车马稀少是其必然的结局。由此看来,发展广场文化,打造广场文化品牌,很有必要在提高广场文化品位上下功夫,动脑筋。 怎样提高广场文化品位?首先,作为广场文化组织者,其文化素质、思想品德和艺术情调要高,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为准绳。在广场文化的规划和总体设计上要立足高品位,在具体活动的内容、形式方面要把好关。其次,要加强对广场文化产品的创编者、表演者的宣传教育,提倡高品位的文化理念,鼓励创作、演出高品位的文化艺术作品奉献给广大观众。第三,要通过以多种渠道对广场文化的消费者进行正面引导,逐步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审美情趣和艺术欣赏档次。我们说,广场文化品位的全面提升是城市文化进步的表现,也是政府部门和市民的共同任务,大家都应该为之努力。 三、创新是打造广场文化品牌的不竭动力 不少城市建设高质量广场文化的实践和经验表明,注重创新、励精突破、年年有新套路、不断给人以新面貌,是保持广场文化生机与活力的关键所在。坚持在实践中探索进取,是发展广场文化的明智之举和正确之道。创新离不开基础,创新不是猎奇,创新是与时俱进的开拓,是沿着大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方向和先进文化发展方向去提高。 广场文化的创新,首先是文化观念的创新,是文化传统在思想上的深刻反思和革命。传统文化的精华无疑是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必须继承弘扬,而对其在民族文化心理深层积淀的某些劣根性,又必须扬弃。应当承认,我国的现代意义上的广场文化比起欧美许多国家兴起的比较晚,还不够成熟。国人似乎习惯了那些空旷的能“威慑”人心的广场,只不过是眼中或心中一道风景而已,而实际上这“风景”对他自身的生活、感受甚至是体验有多少却不怎么在意。可以这样说,作为一个城市的“会客厅”,广场的面积不论多么巨大,装潢不论多么气派,市民应该而且必须是它的主人,而不是客人抑或是“仆人”。近几年,“形象工程”越来越多,有的已经影响到城市居民的文化活动范围。硬件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4章第4节繁荣地方特色文化教案(新版)商务星球版(2)

繁荣地方特色文化 【课题】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四节繁荣地方特色文化 【课型】新授课 【课标要求】 ●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对我国具有地方特色的服饰、饮食、居民等的影响。 ●结合有关资料说明我国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教学目标】 1、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对我国具有地方特色服饰、饮食、民居等的影响。 2、结合有关资料说明我国地方特色文化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3、运用中国的世界遗产分布图找出我国主要的世界遗产,并说说遗产特点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教学模式】五环节教学模式、问题导学 【教学方法】启发诱导、读图思考、自主探究法 【教具准备】各地民居、饮食、服饰等不同特色文化图片、课件 【教学过程】

示民居图片。 包括:藏族、苗族、傣族 等特色服饰。 3、4、5组发言人: 搜集了关于八大菜系的特 色食品的图片,加以介绍,色 彩艳丽的食品与图片,极大地 吸引了学生的兴趣。 7、8、9组发言人: 搜集了四合院、竹楼、窑 洞等特色民居图片,介绍不同 民居的特点。既丰富了课堂内容,开阔了学生的眼界。 在搜集、整理资料的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的能力。 合作探究一、自然环境对地域文化的影响 1、服饰与自然环境 影响式样 自然环境服饰衣料 适应鞋帽 展示黎族、藏族的特色服饰: 一、自然环境对地域文化的影 响 1、服饰与自然环境 指导学生从头饰、衣袖、 材料、鞋帽等方面观察、总结 南北方服饰的特点,并说说其 与当地自然特征有何关系。 黎族:短袖上衣、筒裙、赤足 或穿凉鞋、衣服无领。 藏族:毛质、棉质长袍、高领、 藏靴、长袖,便于脱卸。 总结: 从 细节处 观察总 结南北 方服饰 的差异。 结 合南北 方地区 不同的 自然地

打造莲文化,树立莲品牌,形成莲特色_初莲文化

打造莲文化,树立莲品牌,形成莲特色_初莲 文化 官莲乡历史文化悠久、自然风光独特、民俗特色鲜明,为发展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供了深厚的文化积淀。近年来,乡党委、政府始终瞄准建设“文化强乡”这一宏伟目标,高度重视我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和服务网络建设,深挖文化蕴含的特质和内涵,不断发展壮大文化体育人才队伍,不断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发展繁荣文化体育事业,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水平有了明显提高,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显著改善,取得了如下几个方面一定的成效。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促进文化协调发展 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全乡文化建设工作,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对照乡村文化管理、使用、服务的规范要求,管好、用好阵地和设备设施,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促进地方文化事业发展。乡文化站落实了专职或者兼职人员管理,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和标识牌,定期对外免费开放,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全乡各村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发展。乡党委、政府每年专题研究文化工作达4次以上,对全乡性大型文化活动作安排部署。 (二)加强文化设施建设,夯实文化服务基础 为落实好中央和省、市、县各级关于促进形成覆盖市、县、乡、

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官莲乡切实加强公共文化服务硬件和软件建设,为开展各项文体活动提供有力保障,文化事业迈上新的台阶。一是按照乡镇文化站“十个一”建设标准,于20xx年8月完成官莲乡综合文化站办公楼标准化建设,实现免费开放。文化站办公楼配备有图书室、活动室、信息资源共享服务点,完善了各项标牌、标识。另外,乡政府在文化站办公楼后建设一个多功能活动、会议、演出厅,在文化站办公楼前建设一个便民文化广场; 二是按照村级文化建设“六个一”标准,全乡8个行政村村村建有文化活动室,每个村建设一个农家书屋、文化广场、宣传长廊等,实现了全覆盖,有的自然村还筹资建设了村民文化活动中心,为村民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场所; 三是多方筹措资金,发动乡村群众建设文化宗祠,以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占领农村文化阵地,利用宗祠开展各项民间群众文化活动。目前,全乡有50多个自然村建设了民间文化宗祠,特别是山坪村系水张姓宗祠,成为我县创建国家级公共文化示范区的亮点。 (三)加强文化队伍建设,提高文化服务能力 乡纪委书记分管文化工作,乡文化站配备较强的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的人员,并定期参加上级部门举办的文化业务知识培训,参培率达100%。建有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9个。成立了9支老体协队伍,包括乡老体协和8个行政村老体协。在文艺团体组织建设中,以官莲乡当地文化特色为基础,全乡每个村均结合自身的文化特

商务星球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四节《繁荣地方特色文化》教案

《繁荣地方特色文化》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我国的民居、服饰、饮食的地方文化特色,并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对文化的影响。 2.了解主要旅游景区特色文化对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3.了解我国地方特色文化石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4.了解我国主要旅游胜地的特色文化寄去对当地旅游业的促进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通过实例了解自然环境特征对传统居民建筑的影响。 2.对自己家乡旅游胜地的特色文化有一定了解。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对地方的特色文化能够了解,培养自己热爱大自然,保护建筑和遗产,愉悦心情。 教学重点 1.通过实例说明环境对我国地方特色文化的服饰、饮食、居民的影响。特色文化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2.我国著名的旅游资源。 教学难点 使学生通过地方的特色文化了解,能够知道对旅游有帮助。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读图分析法、讲解法 课前准备 课件、课前学案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首先使用多媒体出示不同的地方特色文化(主要是衣食住行),说说这些图片都与什么关?引出课题。 过渡:我国的地方特色文化各不一样,是什么影响了各地方独特的文化呢? (使用“学乐师生”APP拍照\录像\录音,收集学生典型成果,在“授课”系统中展示。) 二、新课学习 (一).自然环境对地域文化的影响 1.通过读图激发学生思考自然环境与地域文化的关系,并通过三个地域文化的地表——服饰、饮食、居民来举例说明二者之间的影响关系。 (1)服饰、饮食 通过课件展示各民族独特的服饰文化以及饮食文化,同时对傣族和藏族服饰进行对比分析,南方和北方饮食对比分析,让学生小组活动讨论完成表格并积极发言。

特色文化品牌活动评选工作策划方案 特色文化品牌活动评选工作策划方案

特色文化品牌活动评选工作策划方案特色文化品牌活动评 选工作策划方案 【--社区述职报告】 为深入推进市“文化名市”发展战略,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真贯彻实施“”宣传教育,繁荣城乡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城乡居民精神文化生活,推动“一乡(街道)一品牌、一村(社区)一特色”文化品牌活动创建,打造集传统、现代、民族为一体的市多元文化,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情系群众、推动发展的积极作用。结合市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充分调动乡镇、街道、村、社区加快文化事业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群众广泛参与的文化品牌活动,提升特色文化品牌活动的规范、延伸,持续推动特色文化品牌发展。以“展特色文化,创品牌活动,炫风采”为主题,不同方面展示市文化事业发展成果,不同层次展现市地域人文风貌,不同角度展示市优秀文化传统,为市“文化名市”战略的深入实施打下坚实基础。 市辖区各乡镇、街道、村、社区举办的具有本地特色和传统优势的主题文化品牌活动。

此项工作将在xx年至xx年开展,利用三年的时间,打造乡镇、街道、村、社区特色文化品牌活动。每年9月底,按要求比例申报,开展评选。xx年评选比例为乡镇(街道)50%、村(社区)30%;xx 年评选比例为乡镇(街道)30%、村(社区)30%;xx年评选比例为乡镇(街道)20%、村(社区)40%。已评出特色文化品牌活动的乡镇、街道、社区、村将不参加下一年度特色文化品牌活动评选。 成立评选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评选工作要强化“创品牌、树典型”工作目标,文化活动要坚持传统文化与地域特色相结合,把代表性、示范性和广泛性作为评选工作的重要要求,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优中选优、打造品牌,大力推动“一乡(街道)一品牌、一村(社区)一特色”文化品牌活动创建。

地方特色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发展研究

论文题目:地方特色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发展研究 内容提要 本文通过对中国戏曲的简要介绍和北桥街道地方特色的锡剧的发展史和艺术特点的具体介绍,让大家更好的了解戏曲文化,了解北桥街道“戏曲之乡”的特色戏曲文化,并对当今中国戏曲的保护和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借以对北桥街道“戏曲之乡”的特色文化在保护、传承与发展过程中遇到和将要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和研究解决方案。提出了保护、传承和发展北桥街道“戏曲之乡”特色文化的意见和建议。 第1章中国戏曲的简介及锡剧的具体介绍 1.1 中国戏曲的简介 中国戏曲,在中华民族文艺艺术史及世界艺术宝库里,占有独特的地位。中国戏曲主要是由民间歌舞、说唱和滑稽戏三种不同艺术形式综合而成。它起源于原始歌舞,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样式。经过汉、唐到宋、金才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它由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综合而成,约有三百六十多个种类。它的特点是将众多艺术形式以一种标准聚合在一起,在共同具有的性质中体现其各自的个性。戏曲的曲调,主要取材于民间音乐,像民歌、词曲歌体、诸宫调等音乐成分,均被广泛吸收。宫调音律不拘一格,民间词曲、新兴的村坊小调,只要相互协调,便可联缀起来。演出时,各行角色都可以唱,其演唱形式亦丰富多样,有独唱、对唱、齐唱等。念白既有韵文式的朗诵,也有口语化的散白,它与歌唱相互搭配,彼此穿插,形成唱念结合的音乐架构。 比较著名的戏曲种类有:京剧、昆曲、越剧、豫剧、粤剧、川剧、秦腔、评剧、晋剧、汉剧、河北梆子、湘剧、锡剧、黄梅戏、湖南花鼓戏等。 1.2 锡剧的具体介绍 1.1.1 锡剧的简述 锡剧,俗称”无锡滩簧”,(据文学记载:清代乾隆至嘉庆年间(1736-1820),无锡、江阴、武进等地城乡已盛行滩簧。)在苏南地区极为流行。解放后,从原有的太湖地区逐渐流传至长江三角洲。五、六十年代,是锡剧“黄金时代”,上海的嘉定、金山、青浦、奉贤等县及浙江的嘉兴、安徽的郎溪等地,有锡剧团四十余个。跃为华东三大剧种之一,列为江苏主要地方戏曲剧种之一。目前,江苏省内有锡剧团十多个。锡剧在民国时期称“新戏”,抗战时期称“文戏”,建国前后称“常锡剧”,至1954年“华东区戏曲观摩演出大会”后,始统称“锡剧”。 1.1.2锡剧的发展演变 锡剧是在太平天国前后由无锡滩簧和常州滩簧合并发展而成的。在滩簧阶段,一般以它经历的三个重大演变过程来划分的。清乾隆以后,吴语滩簧已盛行。在常、锡一带乡村传唱的男女叙事对唱山歌,逐步与道情、唱春、宣卷相融合而形成的滩簧调,系吴语滩簧的一支,后来又吸收苏南一带“采茶灯“中的舞蹈,逐渐发展成为滩簧小戏,先有小旦、小丑,后又有小生,并从坐唱变为在田头广场作简单动作表演的走唱,化妆极为简单,男角色身穿长衫或短衫,头戴瓜皮小帽或毡帽,手拿折扇(短衫者不拿);女角色身穿短袄、长裙,脸上略施脂粉,头戴假发髻,插绢花,手持方帕,都以“小生、小丑”、“小生、小旦”、“小旦、小丑”为主的“对子戏”,也叫“三小戏”。演出剧目,以反映农村日常生活中的故事为主,反抗封建婚姻和旧礼教的居多,也有一部分是对地主阶级进行嘲讽的,表现朴实、真挚,生活气息浓厚,语言生动风趣,女角色均由男子扮演。声腔仅有[簧调],一把二胡伴奏(有时是扮演者自拉自唱)。此时既无班社,也无班主和职业艺人,纯属农民及乡镇小手工业者自演自娱活动。艺人们称这时期为“对子戏”阶段。道光年间,开始出现了半职业或职业滩簧艺人,

打造文化特色品牌

仙协[2012]8号 打造提升文化特色品牌促进仙游文化繁荣发展 根据县委、县政府的安排,9月份,县政协组织县委宣传部、县文体局、县文联等单位部门有关人员,围绕如何打造提升文化特色品牌,促进仙游文化繁荣发展进行专题调研。通过实地察看中国古典工艺家具博览城、县文庙、鲤声剧团、李耕国画研究所等基地,召开相关乡镇、县直部门和艺人代表座谈会,着重就我县文化资源现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下一步对策建议进行分析研究,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资源现状 仙游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源远流长,素有“文献

名邦、海滨邹鲁”之称。来自中原的华厦文化与当地的闽越文化相互交融,产生了独特的人文景观、民俗文化,历代名人辈出。尤其是近几年,古典工艺家具、油画、古玩等特色文化彰显,品牌文化资源较为丰富。 (一)古典工艺家具文化。由“六编六雕”传统工艺发展的古典工艺家具文化产业颇具规模,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六园”、“三条走廓”为点、线、面相融并进的区域特色布局。全县有古典工艺家具生产厂家3600多家,从业达15万人,2011年产值200亿元。已成为我国最主要的红木集散地之一,产品占国内市场份额的六成以上。“仙作”古典工艺家具制作技艺为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与苏作、京作、广作并称的中国明清古典家具四大流派之一,被誉为“中国古典工艺家具之都”。 (二)戏剧文化。莆仙戏是全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仅次昆曲、梨园戏之后,位于传统戏剧类中的第三位。我县民间剧团有16个,其中颇有代表性的鲤声剧团曾六度晋京献演,两度赴台湾香港演出,2011年12月,鲤声剧团代表莆仙戏,代表福建,参加法国巴黎中国戏曲节献演,轰动法国文艺界,获最佳传统剧目奖,被誉为全国著名的“戏剧之乡”。 (三)国画油画文化。以李霞、李耕、黄羲为代表的仙游画派在全国占有一席之地,特别是国画大师李耕与齐白石并名,有“南李北齐”之称,生前曾为人民大会堂国宾厅绘制巨屏《松青鹤白东方红》、《松鹤遐龄》,其作品《达摩》、《春夜宴桃李园》分别被故宫博物院、中国美术馆收藏。油

4.4 繁荣地方特色文化 教案

第四节繁荣地方特色文化 【教学目标】 1.了解地理环境对于文化的影响 2.知道我国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3.掌握我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旅游资源。 【教学重点】 我国著名的旅游资源 【教学难点】 我国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的影响。 【教学用具】 典型旅游资源图 【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我们已经学习了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现在看看我国主要有什么旅游资源。 2.看课本插图了解我国的文化主要有那几种,分析其区别及原因。 板书:一、地理环境对文化的影响 讲解:人类文化主要包括衣、食、住、行四个方面,他们都受到了当地的地理环境的影响,其中主要是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的影响。 提问:读99页图片内容,分析其建筑特点和当地气候、地形的关系。 回忆我国农业的分布,找出我国南北地区饮食文化的区别。主要是南米北面,南田北咸。 观察我国各地的服饰,找出其不同,分析其原因。 讲解:服饰是人类适应环境的标志。各地的服饰都与环境密切相关。如藏袍。那么我们国家有哪些文化资源呢? 板书:二、地方文化与旅游业的发展 读课本找出旅游的好处。 我国旅游资源众多,包括自然风光和文化遗迹,民族风情和革命纪念地等。 重点注意主要景点附近的铁路线和河流,能够选择合理的旅游路线。 总结: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的有:万里长城、北京故宫、敦煌莫高窟、

泰山、黄山等。 3.说说自己的家乡的风俗,如何利用来发展地方旅游业。 4.课堂练习 (1)下列少数民族与其主要民族文化组合,正确的是()。 A.朝鲜族—窑洞 B.傣族—泼水节 C.蒙古族—藏袍 D.彝族—竹竿舞 (2)下面不能反映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文化传统等方面的一句话是() A.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B.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C.早穿皮袄晚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D.要想富先修路 (3)下列旅游资源中,全属自然风光的有() A.长江三峡、北京故宫、杭州西湖 B.桂林山水、黄山、日月潭 C.秦陵兵马俑、北京故宫、避暑山庄 D.八达岭长城、台湾日月潭、黄山 (4)被列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有() A.万里长城和北京故宫 B.西双版纳和昆明滇池 C.秦陵兵马俑和山东黄山 D.南京明孝陵和从化温泉 (5)青藏高原上的藏族同胞穿的“不对称”的藏袍,是为了适应() A.青藏高原上稀薄的空气,防止缺氧 B.青藏高原气温日较差大 C.藏族人民宗教信仰的要求 D.青藏高原上饮食习惯 (6)“衣、食、住、行”中的“行”也是一种文化,下列哪项是对我国南方与北方传统的出行方式差异的概括() A.南船北马 B.南甜北咸 C.南米北面 D.南湿北干 (7)最有价值、最有吸引力的旅游资源是() A.地质地貌景观 B.城市面貌景观 C.地方文化特色 D.各地风味小吃 (8)将下列各种民居形式与分布地区和特点连线。 分布地区民居形式特点 内蒙古牧区窑洞四面有房屋,中间是院子,墙体厚重,多青砖灰瓦 华北地区四合院易于拆装,适应经常搬迁的游牧生活 黄土高原竹楼利用黄土的直立性,在坚实的崖面上挖掘而成 云南西双版纳蒙古包楼上住人,楼下放杂物,饲养牲畜

地方文化特色教案

课题第八章中国的地方文化特色和旅游业 时间 第一节地方文化特色 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居民、服饰和饮食的地方特色 2、自然环境对地方文化的影响 教学重点自然环境对地方文化的影响 教学难点说明气候等自然要素对地方文化的影响 教学方法讲授式、启发式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地方文化特色 第二课时地方文化特色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什么叫文化?谁知道?(请同学自由讨论) 读图看书75页做一做 学生活动阅读以下一组图片,说出它们的名称,想一想它们各主要分布在哪些省区? 基础知识:我国居民、服饰和饮食的地方特色(要求学生掌握) 基础技能:掌握阅读民居、服饰和饮食图片的基本技能,初步说明气候等自然因素对地方文化 的影响。 能力的培养:通过阅读图片,结合课文和资料,感知民居、服饰和饮食的地方特点;通过比较 和概括,形成地方文化的概念,理解地方文化具有不同的特色;表达自己学习的体会、看法和 成果,并与别人进行交流。 (给学生十五分钟交流时间)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对地方文化的兴趣,养成审美情趣,关心国情,热爱祖国。 重点让学生把握三个重要知识点 结合书上76页读一读 要求学生讨论并作答 书上76页做一做 阅读以下一组图片,说出它们各是哪个民族的服装? (学生思考并结合书上77页文字资料作答) 答案(略) 小结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世界闻名。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饮食各具特色。 书77页做一做 阅读图片,讨论以下问题并交流你们的看法! 1、为什么常说中国东部地区居民口味是南甜北咸,东辣西酸? 2、为什么北方人喜欢吃面食,而南方人喜欢吃大米? 3、为什么湖南、湖北、四川、重庆、陕西等地居民嗜食辣椒?

八年级上册地理 4.4繁荣地方特色文化 同步练习

八年级上册地理 4.4繁荣地方特色文化同步练习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1 . 东北三省的传统民居墙体厚、屋顶坡度大,由此可以判定东北三省的气候特征主要表现为()A.寒冷,降雪少B.炎热,多雨 C.寒冷,降雪多D.炎热,干燥 小华暑假时参加学校组织的夏令营,到我国西南边境云南省的西双版纳体验。他想在去之前先了解以下西双版纳,你能帮他吗?完成下列小题。 2 . 该地主要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季风气候B.热带雨林气候C.亚热带季风气候D.高山气候 3 . 该地主要的少数民族并且喜欢跳孔雀舞的是() A.蒙古族B.朝鲜族C.壮族D.傣族 4 . 该地特有的特有的珍奇动物() A.绿孔雀和大熊猫B.亚洲象和长尾猿 C.长嘴犀鸟和丹顶鹤D.亚洲象和华南虎 下图是“湖南省河流及M城市群简略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5 . 地理兴趣小组在湘江的上游投放了数只宣传保护环境的漂流瓶,漂流瓶可能漂经的沿河城市是 A.张家界B.常德 C.冷水江D.株洲 6 . (小题2)地理兴趣小组的成员对M城市群进行了实地调查,调查所获的下述信息不可信的是 A.长沙、湘潭、株洲成三足鼎立之势 B.京广、沪昆高铁经过,交通便利 C.湘潭所辖的韶山是著名的红色旅游景区 D.长沙境内的紫鹊界梯田风景独特 7 . (小题3)2015年4月,国务院批复同意《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这是以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为主体形成的特大城市群。下列城市中,将成为“长江中游城市群”中心城市之一的是A.长沙B.广州C.重庆D.上海 8 . 下列关于地理区域与民风民俗搭配正确的是 A.北方地区——冬季滑雪运动 B.青藏地区——盛大的泼水节 C.西北地区——端午赛龙舟 D.南方地区——迎送宾客献哈达 2018年3月2日,电影《厉害了,我的国》全国放映。世界首颗“墨子”号卫星升空,“天舟一号”飞船成功发射,并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成功对接等,无不标志着我国在航空航天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与我国的“甘肃酒泉、山西太原、四川西昌、海南文昌”四大卫星发射基地息息相关。 读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卫星发射基地分布图卫星发射基地气候资料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