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读王荣生教授随笔

读王荣生教授随笔

读王荣生教授随笔
读王荣生教授随笔

读王荣生教授随笔

河南濮阳市油田第四高级中学马祥勇

(一) 关于态度与方法

无论你同意不同意王荣生先生的观点,你都不能不信服王先生讨论学术问题的方法,他以自己对语文科课程论卓有成效的建构(有《语文课课程论基础》为证)为根基,无论是推崇一堂课还是否定一堂课,都以扎实的理据和严密的逻辑来说理,也就是说,王先生是讲道理的,他评课不是“我认为”“我觉得”的,这种有理有据的评课方式本身就带给人耳目一新的感受。他一扫“资深老教师”、“名师”们一发言就以权威自居、并且还认为自己掌握唯一正确的真理(如果发言的凑巧还是领导,还不教语文,他也能说得初登讲台的语文教师惴惴不安而又如坠五里雾中,反而更加不知所措)的积弊,即便是被批评的老师,也不得不承认王先生是有道理的,虽然王先生的语言在严密的逻辑论证下已经无可辩驳,(这并不是说王先生的论断就是唯一正确的论断,而是说,你要想驳倒他,你必须拿出自己的理论根据来,一个只会“我认为”“我觉得”的老师,不管他多么“老”,不管他是多么“高级”、“特级”,他是没有资格和王先生“对话”的。)但也时有犀利的闪光,比如他对一位教师《安塞腰鼓》教学设计的批评,“花里胡哨,不知所云,故弄玄虚”,再比如:

“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就是“打不得这样的腰鼓”么,就是没有黄土高原的土层啊,就是养不出茂腾腾的陕北后生呀,这不是明摆着吗,这有什么深含义,教材非要问“为什么多水的江南打不得这样的腰鼓,”这不是逼死刘成章他也没法子做出“标准答案”的考题吗, 所以,当我读王先生的《听王荣生教授评课》的时候,我感到一种来自权威的威压,我一向是个不迷信“权威”的人,但是,王先生的权威不是他自我标榜起来

的,而是他用自己深厚的学术根基自然建构起来的,这是一种科学的、经得起考验的真学问,这是一种踏实的工作作风和学术作风。他和那些只会板着面孔教训人的人,甚至和那些只会积极“奖掖”后生、一评课就是“好好好”的好教师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也许是我孤陋寡闻,在语文科课程论领域,见到这样下真功夫、做真学问,不迷信权威,只信奉真理的学者,还是一件颇为难得的“事件”。我跟着于源溟先生读研究生时,他说如果没有王荣生,他就是国内第一个语文课程论方面的博士了,心高气傲的于先生言语间颇有对王先生的推崇之意,今日观之,王荣生先生不仅是大陆第一个语文课程论的博士生,而且应该说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博士~

(二) 关于对知识的信仰

之所以谈到“博士”的话题,是因为我从王荣生先生《听王荣生教授评课》这本书中得到一种感觉:他对知识和学问的推崇。如今的国人都对两句话特别熟悉,那就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但更多的时候,这两句话仅仅是一句口号而已。并没有见到知识和人才被抬高到哪里去。这当然和世风有关,恐怕也和当今批量生产的廉价“博士”有关。乱花渐欲迷人眼,很多真假博士们逐渐模糊了人们的双眼,也使人们丧失了对所谓“高端人才”应有的尊重。王荣生先生以自己的研究告诉我们,真博士应该是什么样的,真学者应该有怎样的质素和操守。

前几年有一种声音:“是人不是人,都能教语文。”语文的专业特性被极大的消解,任何人都想对语文说三道四,而且还真能说三道四,而且还以为自己说的就是真理,语文教师的专业尊严荡然无存。王先生对这种消解语文科专业属性的现象表现出了极大的愤慨,为重建语文学科的专业尊严付出了相当的努力。读王先生的书时,那种建立在精深的专业素养基础

上的专业评课,总是不断的给人一种暗示:有专业训练的人,毕竟出手不凡,而博士亲自上出来的课,也的确有博士的水平。虽然这种暗示王先生可能并没有刻意为之。

比如在评郑桂华老师《安塞腰鼓》课例的时候,王教授有这样一句话:“郑桂华老师是我国目前唯一的从事中学课堂教学的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博士……看郑桂华老师的课,让人感受课堂的美好。”在包括对魏书生、欧阳代娜、潘凤湘、黄玉峰、郑桂华五位老师的课进行点评的“名课研习”栏目中,王先生应该是对郑桂华老师《安塞腰鼓》课例评价最高的。在王先生点评的所有“名课”中,首当其冲的便是魏书生老师的《统筹方法》。我这里用“首当其冲”并没有错,因为,按照王教授评课的原则——主张从教学内容角度来观课评教,魏老师的这堂课是“用高超的教学艺术展示的这一堂课,整个一堂课学生没学什么有价值的东西,而且很可能造成了对‘统筹方法’似是而非的观念。如果要用魏老师孜孜以求的效率来评判,我认为,在语文教学内容的显性层面,这堂课的效率几乎为零,很可能为负。”根本的一点是:魏老师教的内容错了,准确的说,应该是,魏老师没有找到《统筹方法》这篇课文最合宜的教学内容~

(三) 关于对知识的信仰(续)

接着昨天的话题谈下去,实事求是的讲,我想王老师并没有批评魏老师没学问的意思。事实上魏老师很有学问,虽然他的学历不高,只有中学学历。钱梦龙老师直到退休学历也没有“达标”,仅仅读了三个月高中就失学的钱老师,也完全是自学成才。但是这两位在当今乃至今后的中国语文教育界,都是永远绕不过去的宗师级人物。

今天教育界有种很不好的现象,就是学历达标的问题。当然有学历并不一定就有能力,也不能说没有学历就一定没有能力,魏书生和钱梦龙就是两个杰出的代表。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就是有些学历不达标又没有能力的人,不知向魏老师和

钱老师那样勤奋苦读,发奋自强,动不动摆出自己的老资格,“我在学校干了一辈子,还不懂得教学是怎么回事吗,没学历怎么了,魏书生和钱梦龙不也没学历吗,钱梦龙到退休也没有自考文凭,我函授的还是本科呢”。这就很有问题了。人老不可怕,老顽固、老脑筋就可怕了。

这种愚夫之谈极大的阻碍了语文学科的良性发展,甚至在很大程度上歪曲了语文学科的学科定位。如果很多学校的语文教育组长是由这样的人来担任的,那么语文教学改革的困难可想而知。不学无术而又自以为是,王婆卖瓜而又喋喋不休,还自比魏书生先生和钱梦龙先生的没学历(魏先生和钱先生是因为时代误人),真真是误人不浅,误国尤甚。

魏书生老师是读书的,是读过很多书的,“看凯洛夫的书,也看赞可夫的主张;看巴班斯基课程最优化理论,也看苏霍姆林斯基充满哲理、充满艺术魅力的教育著作;看布鲁纳的课程结构理论,也看布鲁姆的目标教学理论……”(《中国语文人》第一卷P351)而且魏书生老师,据我理解,是那种得道高人,他可以与天地万物参而自成人生混融的境界,我有一比,魏老师就好像老子李耳,他没有博士学位,但他是孔子的老师,他的“道可道,非常道”,就可以让后人说道几千年。这是宗师的境界。更为关键的是,魏老师也非生而知之的圣人,他这种境界是靠数十年如一日的“自强不息”修炼的。这种自强精神,这种学习不辍的追求和实践真该成为所有人的楷模。

既便如此,在王荣生先生看来,魏老师的《统筹方法》还是没有抓住问题的关键,或者说他对统筹方法的理解根本就是错误的,他给学生在正确理解这个概念时制造了混乱~我不知道魏先生对王先生这种评价的反映如何,我特别想知道魏先生的反馈。但我认为,王先生的分析是鞭辟入里,实事求是的。从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出发,不是人身攻击,不是哗众取宠,这样的探讨是让人钦佩的。相信魏先生以大师的胸怀和境界,绝对不会认为我说这些是为了挑事。

所以,让我们重拾对真知识和真学问的尊重,重新唤起对真学者发自内心地敬仰,让我们的语文教学更专业一些。让我们的社会在事实上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风气。这无论从哪个角度讲,都是对路的。

(四) 关于课程和教材

这就带来另一个更为重要的问题,关于语文课程和教材的问题。如果连魏书生老师都不知道一篇课文该教什么的话,我们广大的一线语文老师该怎样处理一篇篇课文,读《听王荣生教授评课》,时时处处可以看出王老师对课程标准不清的指责和教材编定的不满。

王教授主张从教学内容的角度来观课评教。那么一堂课(或一篇课文)合宜的教学内容怎么来确定,由谁来确定,似乎显得重要起来。去年12月份,我在河南省实验中学亲自聆听王教授的评课,他评省实验中学张云佳老师的一堂课《听听那冷雨》时,重点强调了体式的概念。所谓体式,概而言之,就是一篇文章的体裁、体制、风格等等总体特征。文章的体式决定了授课的内容,散文和小说、诗歌、戏剧的体式不同,抒情散文和说理散文的体式不同,杨朔的散文和朱自清的散文体式不同,史铁生是《秋天的怀念》和《合欢树》的体式也不同,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特定的体式,那么每一篇文章都有自己最合宜的教学内容。作为教师,最为关键的就是确定特定篇目的教学体式,从而确定它最合宜的教学内容。

这里说得很清楚明白,但是问题也很大很多。也就是说由谁来确定每一篇文章的体式,我认为这么宏大的问题都交给一线教师来单独解决是不太现实的,如果这样的话,最后肯定会造成教学内容的更加混乱,我认为《愚公移山》最应该学习的内容是学习愚公的执着精神,郭初阳老师认为《愚公移山》最应该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愚公不过是一愚蠢而疯狂的老头,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一种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和意识更为重要~谁是对的,谁来裁判,标准谁来制定,

所以,作为教材的选文,它的每一篇文章的体式似乎应该由教材的编定者确定为宜,它最合宜的教学内容,它在整个语文课程架构中的作用和地位,通过它的学习,应该达到的语文课程目标,都应该有明确的交待。把这么宏大的问题都交给水平参差不齐的一线语文教师,似乎显得不负责任。但是,教材编定者是否有这样的自觉,甚至是否有这样的意识,这,真是一个问题~

(五) 课程的语文还是教师的语文

不管怎样,我想在讨论所有的问题之前,有一个概念必须是清晰的,只有这样才能构成我们讨论的基础,那就是什么是“语文”,学界必须给一个说法。然而我找遍所有的典籍,竟然找不到答案。这应该成为所有的问题中最为荒谬的问题。

就在我为找到何谓“语文”焦躁不安而胡乱翻书的过程中,我看到了中语会的会刊《中学语文教学》编辑部张蕾和林雨风两位先生所编的二卷本《中国语文人》(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6月版),编者在该书的“前言”中说:“当前语文课程改革的关键时期,在语文教学的实践领域,许多语文问题和与语文相关的问题纷纷暴露在我们面前。语文究竟是什么,语文教学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语文课程标准究竟怎么样理解,语文教材究竟应该怎么处理……这些问题几乎没有什么统一的回答,也没有人能够作出全面的回答。”

这样的论述由中语会会刊的编辑们提出来让我震惊,这样的问题在语文课程改革“轰轰烈烈”进行了十年的时候提出来尤其让我震惊。这些阅文无数,更阅人无数的资深编辑们竟然没有见过哪位专家学者对语文是什么的定论。语文课程标准更是高渺飘忽,虽然白纸黑字字字真切写在纸上,但是细化到每一篇课文中怎么落实,课程目标如何体现,王荣生先生多次申诉的是“语文课程标准的严重滞后”。既然每一篇课文在课程中的定位不清,那有效的

课程目标达成就是一句空话。每一个语文教师对每一篇课文都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讲授,那真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也真是五花八门,乱象丛生。课本选文当然

是语文课程的语文无疑,但细化的具体的课程目标不清,势必造成语文课文沦为教师的语文。说好听的,在有些会独立思考的、有开发教材能力和水平的语文教师那里,他们可以“以己意解经”,语文似乎还可以“异彩纷呈”,但遗憾的是,就目前全国语文教师整体的专业化水平和专业追求而言,语文早已沦落为人尽可夫的风尘女子~

从上世纪90年代末《北京文学》发表三篇批评语文教育的文章开始,语文教育一时成为社会的众矢之的,有人发出极端的“误尽苍生是语文~”的呼声。倪文锦先生在王荣生先生的《语文科课程论基础》的序言中说:“这对语文教育界来说,无异于一场地震。它从一个侧面证明,语文教育理论研究的严重滞后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语文是什么,它的性质是什么,工具性,人文性,新课程标准采取折中的或者说回避问题的方法规定为“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但是,仔细辨别,语文是语文课程,是语文教材、还是语文课堂,如果是语文课程,它包涵很多内容:比如教材的呈现,比如课堂的落实,比如教师的开发等等。怎么能武断的就以“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打发了事。于源溟先生在其博士论文《预成性语文课程基点批判》中说:“从性质所属来看,性质讨论所指的对象不清晰,有的指向语文教学内容,有的指向语文教学过程的要素,有的指向语文学科,有的指向语文课程。由于讨论的对象不明,所得出的结论当然也五花八门,莫衷一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7月版P.246)所以,关于“语文”性质问题的讨论,说到底就是一个预成性的“伪命题”,不值一提,不堪一击~

痛哉,语文。处在专家们和课程标准的高标而飘忽的引领与挣扎在考分与语文素养的提升的泥淖中而一头雾水不知西东的语文教师们,尤其痛哉~

最新整理学习部部长个人学期的工作总结

学习部部长个人学期的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就是把一个时间段的工作进行一次全面 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总分析、总研究,并分析成绩的不足,从而得出引以为戒的经验。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学习部部长个人学期工作总结,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学习部部长个人学期工作总结 20**9月,开始新学期学习生活的我,毅然加入了动科院研究生学生会,并担任学习部部长职务。学习部是学生会的一个重要部门,在担任部长职务的这一年里,我一直本着以一切为了同学,为了一切同学,为了同学一切的宗旨为同学们服务,并随时总结经验,吸取工作中的教训,及时作了相应的改进。在本学期除了严格按照学校、学院的规章制度及相关要求开展日常工作之外,还成功举办了多次学生活动,参与学校组织的创新论坛,创办学院分论坛等,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一、日常基本工作: 1、办理X X级新生学生证及借书证。及时办理学生证、借书证等相关证件,给07级新生学习和生活带来 了便利。

2、组织进行国家英语六级考试报名和广西自治区学位英语考试报名工作。国家六级考试和学位英语考试和同学关系重大,报名采集信息时不能有任何纰漏,在审查过程中,我都认真核对每一位同学的信息,保证同学们能够顺利进行考试。 3、做好学院和同学间的沟通。学院是我们了解学校各项制度与活动的中介,而我们学生会正是同学了解学院的桥梁。认识到这一点,我在日常工作中,及时向同学们传达学院的各项活动要求,同时,也及时向学院转达同学们遇到的问题,按照学校和学院的要求开展日常工作。 4、个人方面,树立积极向上的学习观念,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带动身边的同学努力学习,积极解决同学们在学习方面遇到的各种问题。 二、活动: 1、20**10月25日,广西大学研究生创新论坛正式启动。在这个广西各高校学术思想和科研成果交流的平台上,组织我院同学参加了论坛开展的各个领域专家专场报告会、优秀论文交流会、学术沙龙等一系列学术活动,在我院掀起了一股研究生学术创新的热潮。

山东省中小学校本课程建设与实施研讨会心得

山东省中小学校本课程建设与实施研讨会心得 李占峰 4月12日到14日,我们来自泰安市各县市区教研室和重点学校的十人,在市教研室郑书记带领下,在青岛市参加了全省中小学校本课程建设与实施研讨会,会期虽然不长,但议程安排得却很紧凑。一天半的会议中,我们不仅聆听了先进学校的七位校长和华东师大教材与课程研究中心吴刚平教授的精彩经验报告,还实地观摩了青岛二十六中的精彩活动课堂,可谓收获颇丰。现将会议学习体会简单总结如下。 一、七位校长的典型经验介绍让人颇受启发。 第一天上午的主要内容是听取领导讲话和典型学校经验介绍,其中,青岛市普教教研室王旭昌主任对青岛市的校本课程建设与实施工作所 作的汇报可谓内容丰富,很富概括性,使人对青岛市的校本课程建设有了一个整体的、比较清楚的认识,也让我们看到了和他们的差距。接下来,省教研室从全省范围内选出了七所在校本课程建设与实施方面最有特色的学校,让他们在本次研讨会上做了典型经验介绍,这些学校虽然做法不尽相同,但有一点是基本相同的,那就是对校本课程的开发、建设和实施都能结合自己本校、本地的文化特色,尽量体现出校本课程的“校本化”和“地域化”。 例如第一个介绍经验的淄博市张店区凯瑞小学,他们的“构建四模块课程体系,打造阳光课程文化”就给人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他们制定了“国家(地方)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生本化、德育与实践课程主题化”的课程建设方案,构建了促进师生共享、共创、共成长的生态课

程体系。他们在坚持国家课程改革纲要基本精神的前提下,围绕学校“乐学、善思、尚美、能群”的培养目标,分别开发出了“博学、博约、博雅、博大”四个选修课程模块,共开发了曲艺、吕剧、剪纸、陶艺、跆拳道、篮球、机器人、棋牌、神州风俗、朗诵、英语剧场等38门43个班的选修课程,涉及艺体、文化、科技、生活等方面,可谓内容丰富、特色突出。 青岛市47中的“顶层设计、系统实施…成就梦想?课程体系”同样给人以比较深刻的印象。他们以成就师生梦想为顶层目标,教育学生要拥有梦想,勇担责任,不断超越自我(学校精神);帮助学生养成自信、自主、自立、自强(校训)的品格;在和谐自主、追求卓越(学校核心价值观)的大氛围中,培养拥有自信个性,自主人格,自立品质,自强精神的“四自”品质中学生,最终成就师生的梦想。为此,他们开发了4大类13个模块80余门课程,为学生搭建了展示自我的舞台,让学校文化浸润学生“四自”品质。例如,他们开发的“实用论辩艺术”“趣味多米诺”“英语电影欣赏”“心灵成长沙龙”和“器乐演奏”等课程,都深受学生欢迎。 曲阜市实验学校的“凸显人文教育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同样也给人以鲜明印象。他们学校针对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而推出的“五百工程”比较有自己的特色,所谓“五百”是指《百诗》、《百联》、《百歌》、《论语百则》、《名言百句》,而且其《论语百则》和《百诗百联》还由凤凰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向社会推广。同时,他们学校的校报《实验中学》和文学社报《北辰文学》也被作为校本课程的文本,最为难得的是

《管理科学与艺术》心得体会

《管理科学与艺术》心得体 会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如何成为一个称职的中层管理人员 ——学习彭向刚教授《管理科学与艺术》讲座后有感 对于一个刚刚上到中层管理岗位的80后年轻人来说,最迫切的问题除了要熟悉自己所管辖范围的业务外,还有管理的水平和能力,懂得要管什么,怎么管,管到什么程度,让自己成为一个称职的中层管理人员。而这些问题,在10月19日集团组织的《管理科学与艺术》培训课上,彭向刚教授用精彩的讲座给了我答案。 讲座上,彭教授围绕“管理科学与艺术”的主题,引用大量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言,例举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正反面的生动事例,联系中国国情,系统阐述了领导工作的理念、领导工作的思路、领导素质和领导方法、领导艺术等丰富知识、领导与管理的区别与联系;精心传授了当今领导科学方面很多新理念、新知识、新方法,其中也融合了大量政治、社会、历史知识,寓含了大量做人、做官、做事的哲理。他还讲述了领导干部要善于谋划领导思路,强化领导意识,提高领导力;要改善管理,提高执行力,和谐善治;要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彭教授敏捷的思维、渊博的知识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整堂讲座妙趣横生、充满激情,掌声不断。在认真学习彭教授关于现代领导科学与艺术的讲座后,我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作为一名中层管理人员,时时刻刻都应当保持清醒的头脑,不但要做好领导用好权,而且要不断提高领导能力、管理能力,包括管理水平和艺术。 管理能力是一个综合能力的组合。作为管理者,应当讲我们手中都有大大小小不等的权力,但权力的基础是责任和义务。所以,首先一定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党性原则, 把握方向不动摇; 二是勤学善思,切实加强能力素质建设,不断提高自己的决策水平,确保在最佳的时机作出最优的决策,增强决策的科学性、系统性,提高驾驭复杂形势的本领;三是进一步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使党内生活更加规范化、民主化,既能勇于决断,又能集思广益;四是认真落实密切联系群众的制度,树立当官为民着想的理念,端正工作作风;五是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作风,建立重视抓落实、善于抓落实的工作机制。 我认为要做一个称职的中层管理人员,主要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读王荣生教授评课后感

语文教学的新思考:为什么而教? ——《听王荣生教授评课》读后感 读《听王荣生教授评课》一书后,感觉上,我的教学视野开阔了另一个新的空间,一个思索很久、苦恼很久的问题: 教学最终目的是为了什么?我的迷惘,我的彷徨,通过看着这本书一步一步揭开,它为我提供了一个可以清晰观察的教育环境,我可以清楚地看见语文教学的真谛所在。 《听王荣生教授评课》是语文课程论专家王荣生教授评课精选。书中对各种有代表性的语文教学课例进行了评点和探讨。全书的每个部分各有特色,使人感身受语文教学的不同视角的解读,让我深受启发,而且各个章节的内容都有着不同的评价,给人很多的启示。好书读起来特别的有味,而且能够带领人去深思,去探索,去思考,去评价,再深入教学的实践的融合,比较,差异。在读导言中明白从教学内容角度观课评课,让我第一次了解观课评课的角度,因各种不同的目的而有所不同。但语文教学观课评教的习俗角度,是教学方法,着眼于教师,着眼于“怎么教”,着眼于教师的教学技巧、教学艺术、教学风采,讲究的是上课如何精致、如何精彩这。这使我有了更深入地了解语文课堂的教学评价的另一个角度。观课评教的最直接目的,是对一堂语文课做质的评价,以判断它是好课还是讲课。从教学内容的角度上讲,既可以从先怎么教、再怎么教、后怎么教的角度去考察,也可以从先教什么、再教什么、后教什么的角度来审视,既可以侧重

在教学方法,也可以侧重在教学内容。这样我深深地感受到我平时教学的迷惘得到了一个解释,那就是:在教学中对教学方法的过于看重,而忽视了教学内容,我们应注重教学的技巧,还有对自己课堂的评价反思。 我读后最大的收获是对“教材”的明晰定位。王教授将教材按照功能不同分为“定篇”“例文”“用件”“样本”。这是该书中统领全文的重要概念。之前的许多对教材定位只是泛泛而谈提出一些理念,如:“用教材教”“教教材”“教语文”……教材究竟是什么,几乎没有人用科学的定义进行标注。模糊认识就是教学模糊的根源,也是教学失效,教学评价无效的关键原因所在。王荣生教授则从课程论的角度出发,明确提出了应该根据教材的不同性质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随之而来的教学手段也要有所区别。而建构在这样的概念下的评课就更具理性与科学价值了。属于定篇的,就要在这既定的,确定的篇目中寻找到值得欣赏的地方;当做例文的,就要参照这个例子,从例子中迁移模仿;当做样本的,就要关注样本的典型性,找到典型中的规律;当做用件的,就要用足,用之导读,导写,导思,导议,导行。不同的教材定位直接决定了课堂教学形式,教学手段,也决定着教学效果的优劣。因此,在上一节课之前,我们要想清楚的是:教材的定位是什么?我要教的是什么?之后再考虑达为成目标,我能做什么,该怎么去做。基于这样的认识去备课,你就不会在考虑课堂如何吸引人,怎么把课上的花俏,怎么煽情,如何出“效果”上大费周章。因为这些都是与教学实效无关的因素,最多是锦上添花而已,可是自己以前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习体会

教育的旅程不能没有汩汩清泉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习体会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十天的学习匆匆结束,但那一幕幕精彩的瞬间却长久定格在了脑海最深处。教育专家们的十二场讲座,场场精彩,无论是宏观谈规划,中观抓建设,还是微观说案例,都能紧紧抓住我的心灵,都能将我带进一片澄澈的天地。我深深地感到:教育的旅程不能没有汩汩清泉,学习的真谛就在于让生命时时保持鲜润,充满光泽! 我们需要汩汩清泉润泽生命旅程。几天的学习,虽然短暂,但我却在与教育专家们的零距离接触中感受到了他们大家的风范。他们的精彩报告既有异于常人的睿智与哲思,又有令人动容的典型事例;既有洞明事理的通达与超脱,又有踌躇满志的教育情怀。于是,在听的过程中,我的精神受到洗礼,情感受到熏陶,头脑中郁结的迷芒也渐渐清明起来,干渴的心田也渐渐朗润起来。郑增仪教授谈到的中国教育的“三个不适应”、“三个转变”、“四个挑战”,既让我对中国教育的发展现状有了宏观认识,更感受到了基础教育工作者所肩负的责任与使命。张文副司长关于学生意外伤害事故的专题报告,使我对学校必须依法办学有了深刻认识,什么情形下学校担责,什么情形下学校免责,条分缕析,娓娓道来,听后受益匪浅。学校办学大可不必畏首畏尾,诚惶诚恐,领导者若能做到心中有“法”、行为有度、做事有格,我们的工作自然会赢得学生的爱戴、社会理解,家长的支持。北京十四中学王建宗校长关于“校长的办学素养与品牌效应”的报告更是赢得了全体学员的赞赏。在全社会大力提倡个性化办学、品牌化办学的今天,哪个校长不想让自己的学校异军突起,绽入光彩,聚集人气,树立品牌!王校长的报告对校长如何引领学校打造品牌,提出了令人振奋的解释。“校长所有的深入都是为了撤出”、“命令的可以是行为,但不能命令思想”、“领导是有思想宽度的,思想的宽度影响了校长对日常行为的判断”、“内部激活,外部聚敛”等等精彩论述,令人深思。当校长如此,负责一项具体工

乱议听王荣生教授评课一书

乱议听王荣生教授评课一书 主观尖锐新颖 ——乱议《听王荣生教授评课》一书 温岭市大溪小学林常青 上一次,研读《课堂节奏的修辞化解读》一文,我以《顿悟,在学习中》为题,谈了几点粗浅的体会,自以为有所得,有所悟。但读了《听王荣生教授评课》一书,却迟迟不敢下笔,对其观点时而深有同感,时而不敢苟同。不说深有同感、深受启发,怕亵渎大家,露了自己的浅薄无知;一味苟同、全盘照收,又怕似懂非懂,以致教学邯郸学步、西施效颦。很矛盾,很迷惘。 静心整理,拜读此书我循环着三种心路历程: 一种是感觉其说法的主观,让人手足无措,无所适从——不敢苟同; 一种是感觉其批判的尖锐,让人醍醐灌顶,茅塞顿开——俯首帖耳; 一种是感觉其观点的新颖,让人耳目一新,若有所思——深有同感。 一、主观——批判地接受 王教授在书中说:?语文教学观课评教的习俗角度~是教学方法:着眼于教师~着眼于‘怎么教’~着眼于教师的教学技巧、教学艺术、教学风采……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研究~也被鼓励从教学方法上着力……怎样的一堂课才算好课~许多教师在考虑这个问题的时候~心中想的是‘怎么教’的方法问题~先怎么教、再怎么教、后怎么教。? 此分析我认为甚为客观。 现在的语文教学中,确实存在着“怎么教”比“教什么”更重要的思想认识问题。我们的语文老师拿到一篇课文,首先想的不是我要凭借这篇课文“教什么”,而是这篇课文我该“怎么教”。不知道“教什么”的语文教学,其结果常常是只注

重课文的内容,课文内容讲完了,教学也就结束了。我们的学生学完一篇篇课文,仅仅知道了课文的内容,而他们获得的语文知识,得到的语文能力的锻炼几乎为零。 王教授又说:?先进的理念首先关乎教学内容~首先要落实到‘教什么’上。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是两个侧面~观课评教的角度既可以先怎么教、再怎么教、后怎么教的角度去考虑~也可以从先教什么、再教什么、后教什么的角度去审视,既可以侧重在教学方法~也可以侧重在教学内容。? 此意见我觉得比较中肯。 观课评教的角度,也应该是备课执教的角度。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这是相互依存的两个“侧面”,失却一面,则有失全面。 但王教授又提出:?我们以为~在一味强调教学方法精巧和教师风采精美的前提下~怎么强调课程与教学内容都不过分。如果熊掌与鱼不可兼得~宁可抓取教学内容,何况对语文教学来说~对教学内容的关注与对教学方法的倚重~现在差不多变成了‘南辕’与‘北辙’。? 此观点在我看来就有失偏颇了。 世界上任何事,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总是容易引人商榷的。强调关注教学内容,应该是对“怎么教”矫枉过正的一种改进,而非简单的否定。如果说教学内容是皮,教学方法则是毛。只关注方法,不注重内容,确实会出现“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后果;倘若只注重内容,不关注方法,则难免出现“毛之不附,空具皮囊”的现象。 《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

如何培养教师的课程意识

如何培养教师的课程意识 “对于包括一些主抓教学的领导干部在内的许多教师来说,虽然身处课程改革的大潮中,却说不清什么是课程。既然说不清什么是课程,又怎么能搞好课程改革呢?”日前,特级教师、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委员侯令与一线教师就“如何培养教师的课程意识”进行了交流。 此次是第41次“理论工作者与一线教师对话沙龙”,该活动由现代教育报联合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儿童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家庭文化研究会、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大兴教科所和海淀教科所联合主办。侯令以“课程改革和课程意识的培养”为主题,列举了大量现实案例,并从理论的高度为一线教师进行了详细讲解。 据介绍,过去对课程的定义主要有两种:其一,规定教师教什么,以及怎样组织来教;其二,规定教师教什么,以及组织方式和评价。而随着课程门类的逐渐增多,“如今的课程已从单纯的学科课程增加到综合课程、活动课程、实践课程等,变成了一个‘大家族’。”课程的定义也由原来的从教师角度出发,变成了以学生为本。 侯令将“课程”定义为“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而设计的学习者的学习计划或学习方案”,侯令强调,根据这一定义,课程的核心问题是学生的“学习”,课程的目标就是学习的目标,课程的组织就是学习方式。“这样的定义真正实现了教育部对课程改革的要求:把立足点从教师的教,转变到学生的学上。” 而针对许多对课程理论处在陌生阶段的一线教师,侯令借用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吴刚平教授理论著作中的一段文字来解释何为“课程意识”,即“人们在思考教育教学问题时对于课程意义的敏感性和自觉性程度”。 这样的敏感性和自觉性程度该如何培养呢?侯令认为,教师自身要有意识地学习一些课程理论,同时,学校也应当定期给教师开办课程的讲座、买一些有关课程的书籍。此外,抓教学的领导要用课程理论指导学校的教师,在备课、听课、评课的工作中贯穿课程意识的培养。 在具体操作上,侯令强调学科、儿童、生活、社会的整合,注重儿童经验、社会生活在学科教学中的作用;提倡自主学习,注重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倡导先学后教,努力实现少教多学,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倡合作学习,建立各种形式的学习小组,强化同伴的积极交往,鼓励学生通过互助、互动进行学习;提倡探究学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批判精神;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每个学生,努力实现课堂教学公平,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积极引导学生从事实验活动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尊重学科的性质和认知特点,体现学科特有的精神和价值;积极开发和有效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包括网络),注重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等。

《阳光心态与幸福人生》之学习心得

《阳光心态与幸福人生》学习心得 昨天,我听了彭兴顺教授的《阳光心态与幸福人生》的讲座,听后我心中有很多感慨。 彭兴顺教授说:“做幸福的教师就是要学会教师心理健康的自我调适。要学会阳光思考,要学会人际交往,要学会开心工作,也要学会开心生活。”我非常赞同彭教授的这段话。 人活着不是为了痛苦,追求幸福是人类永恒的目标。什么是幸福呢?幸福是一种态度,幸福感不是来自生活经历本身,而是来自我们面对生活的态度。人生道路上的每一个境遇都给了我们一个积极应对或消极应对的机会,正是我们选择的应对方式决定了在事情结束后,我们所感受到的幸福和不幸福的程度。 教师要给学生以幸福,自己首先应成为一个幸福的人,一个懂得如何创造幸福生活的人。 如何提高我们教师的幸福指数?靠政府、靠社会、更靠教师自己。我们教师也要能够接受现实,悦纳自我,心存感激,追求卓越,享受幸福。享受课堂的幸福,教师就应认同自己的职业,保持良好的心态,调整职业追求,改善心智模式,多沟通、多学习、多交流。真的需要:多一点纯洁,少一点污染;多一点包容,少一点刻薄;多一点淡定,少一点偏激;多一点大度,少一点小气;让自己的课堂变得精彩生动,学生乐学、老师乐教,老师和学生徜徉在知识的海洋而乐此不疲,在

不知不觉中就下课了还意犹未尽。 彭教授提到的教师心理健康的自我调适包含多方面,学会阳光思考中劝慰我们要学会看到光明,学会良性对比,学会看到拥有,更要学会接纳残缺。学会人际交往中告诉我们要学会微笑,学会倾听,学会赞美,学会宽容,学会感恩。学会开心工作中劝慰我们要学会承受冷落,学会经历磨难,学会创新工作;还告诉我们要学会解放自己,珍爱自己,充实自己;会适当休闲,会知足,会放弃。 听完之后,我深刻的感觉到生活就是一门平衡得失的艺术,想做一名幸福的教师,首先应该做一个幸福的人,然后我们才会幸福的生活,幸福的工作。伟大的哲学家费尔巴哈说过:你的第一责任是使自己幸福,你自己幸福,你也就使别人幸福。因此,生活工作中的各种抱怨,都应该让他随风而去。不能改变什么就要学会接受,上天很公平,他给每个人的一天时间都是24个小时,我们在这24小时里,痛苦多一点,幸福就会少一点,不是吗?但愿大家都能够坦然接受生命的缺口,走进幸福之门。 幸福应成为我们追求的重要目标,我们要追求卓越,追求阳光心态,努力做幸福教师。

让学生做一棵有思想的芦苇——教师读听王荣生教授评课有感

让学生做一棵有思想的芦苇——教 师读《听王荣生教授评课》有感 人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一棵芦苇,但却是一棵能思想的芦苇。 ——帕斯卡尔 王荣生教授在听了两名老师讲的《米洛斯的维纳斯》和《金黄的大斗笠》时深切感受到:老师在教自己想教的,学生在学被老师要求学的。所有课堂上的教学,就是“学生按老师的要求来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王教授不禁提出了一个疑问:我们的学生究竟是在学“教师的语文”还是“课程的语文”? 我不禁吓出了一身冷汗! 回想自己十几年来的教学,语文课堂上我到底在教什么?——当然教我理解的语文课!学生课堂上到底在学什么?——当然在学我所理解的语文课!——因为我提出的所有问题,我早已胸有成竹,学生当然只能“按我的要求来回答我的提问”,如果学生回答的内容跟我预设的不一样,我会循循善诱地、一步一步地把他引导向我想要的答案。——这几乎是每个老师的答案! 可是,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自己的学习体验

在哪里?学生的个人思考在哪里?……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一个故事:一天晚上,一位著名的物理学家走进他的实验室,看见他的中国研究生还在实验台前辛勤地工作. 物理学家关心地问到:“这么晚,你在做什么?” 学生说:“我在工作” “那你白天做什么?” “我也在工作?” “那你整天都在工作吗?” “是的,教授。” 学生带着谦恭的表情承认了,并期待着这位著名的学者的赞许。 教授稍稍想了片刻,随即问到:“可是,这样一来,我很好奇,你用什么时间来思考呢?” 是啊!帕斯卡尔说:“人的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人是一棵会思想的芦苇。” 如果一个人的时间被安排得满满的,他怎么可能思考?如果一个学生的思想已经完全被限定,他怎么可能思考! 一个人如果不思考,就不会有自己的看法、见解、思想,那他怎么会去想别人所未想,发前人所未发,做别人所未做?他怎么会有各种奇思妙想去

班主任参加培训心得体会

班主任参加培训心得体会 班主任参加培训心得体会 为期三天的班主任培训,让我收获颇多,受益匪浅。不仅使我从理论上重新认识了班主任工作的内涵,更从一些优秀班主任的案例 实践上,给了我处理班级事务的启示。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自觉 运用学到的知识和方法,来指导工作,不断学习、反思、总结,努 力做好班主任工作。通过这次学习,使我认识到作为一个班主任要 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作为班主任要有爱心,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这爱是无私的,是平等的,是面对每一个学生的。只有做到了平等的爱每一个学生,才会去尊重学生,信任学生。而这一点正是做 好班主任工作的基础。学生只有感受到老师的爱,才会愿意接受老 师的教育,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我们的教育才会取得预期 的效果。 作为老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也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人权,学生的独立性,学生的差异性,不要用成人的是非观念判断学生,孩子 是一个成长中的人,虽然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但是在人格上完全 与自己平等,具有令人憧憬的未来。所以我们要像对待我们的同事 那样来尊重学生,与他站在同一个角度上看待他的世界,走进他的 心里,多给予孩子们需要的尊重、信赖、理解、宽容与等待。 二、作为班主任要有强烈的责任心,树立起为学生服务的思想。 通过学习使我认识到班主任的职责就是培养健康的班集体和精神健康的人。班主任是一份十分辛苦的工作,要与几十名学生打交道,操心费力,但是从许多的优秀班主任身上我看到了,班主任工作也 是其乐无穷的。这源于一份强烈的责任心,对班级负责,对学生负责,更是对自己良心负责。任小艾说过“教师的职业是一项只能成

功不能失败的职业!不允许失败。对每一个老师来讲,你的学生可 能在你的班级里是百分之一,但在每一个家庭来讲,这个孩子就是 百分之百!就是父母头顶上的一片天!”所以,我们必须要责任心,认真工作,为每一个学生负责,尽心尽力,不求回报,对得起自己 的良知,一切以学生为中心,牢牢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踏实做 好班主任的本职工作。 三、作为班主任要讲智慧,要善于因材施教,因势利导。 教育必须有爱,教育也需要技术。没有爱的技术是危险的,而无技术的爱是无力的。教育要真正起到作用,教师的智慧,独特的工 作方法,宝贵的工作经验是万万不可缺少的。好的教育不是铁器的 敲打,而是水的载歌载舞,使粗糙的石块打磨成美丽的鹅卵石。教 师要因材施教,遇到突发事件,光有爱心和责任心是不够的,还要 讲求方法,因为我们工作的对象是人,每一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所以在处理问题时要讲方法。其根本的原则就是既能处理好问题, 又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 通过专家介绍优秀班主任魏书生、李振西、任小艾等的一些优秀案例,使我认识到与他们存在的差距,在处理偶发事件上,有时缺 乏教育机智。在班级管理上,有时缺乏有效的工作方法,导致自己 辛苦不说,又收不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大爱无边,师爱无痕,也许 只有无痕的教育,才能在孩子的心田里留下最深的痕迹。那么优秀 的教育机智,工作方法从何而来呢?通过学习,使我认识到只有从 读书学习和在工作实践中勤于探究、及时反思、善于总结中得来。 四、作为班主任要不断学习,在工作中积累经验。 我们都是普通教师,学识不够高,方法也不够灵活,要多向优秀班主任和专家学习好的管理班级的方法,并根据自身的条件去进行 变通应用,只有这样才会不断进步。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教师把学 生造成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这种人。"要想自己的学生好学,教师 必须先好学,只有学而不厌的教师才会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读书 是进步的阶梯。

【园花中学第二轮三年发展规划总结性评估特色业绩陈述(教科研)】 三年个人发展规划

《【园花中学第二轮三年发展规划总结性评估特色业绩陈述 (教科研)】三年个人发展规划》 摘要:从第一轮三年规划到第二轮三年主动发展规划,学校始终把教科研放在首位,由校长室直管,在教师层面,提倡问题即课题的研究方式,从教学实际出发,挖掘、提炼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基本做到了人人参与课题研究,每学期都有课题研究计划、总结,每学年召开教科研工作汇报会,制定园花中学教科研手册,不断规范课题常规管理,建立网页,推行网上管理 园花中学第二轮三年发展规划总结性评估特色业绩陈述 科研兴校,文化立校。园花中学是江苏省教科研先进集体,长期坚持开展课题研究并取得显著成效。学校始终坚持以教育科研为先导,整合德育、教学、管理等各项工作,不断发扬学校传统,深入推进教科研工作,以科研促教研,学校科研氛围浓,教师科研意识和水平不断提高。 一、学校重视教科研工作,已成优良传统。 园花中学从1990年设立教科室,自此教科室作为学校一个部门一直坚持下来。历任教科室主任万小平、魏继斌、欧群、周炜都被提拔为校长或其他部分领导,花中教科室为常州教育事业培养了多名人才。从第一轮三年规划到第二轮三年主动发展规划,学校始终把教科研放在首位,由校长室直管。教科室能够为学校的发展出谋划策,为教师培训、深造、教研、发展搭建平台,在学校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教科研氛围浓,教师科研意识强。 1.课题研究,人人参与。 学校以《挖掘生命潜能,提升生命价值》为主课题,统摄《初中学校网络德育的实践研究》、《让每位学生都得到更好的发展》、《九年级中考学科分层教学的研究》、《通过情境教学提高数学效率的策略研究》和十几个校级课题。在教研组层面,各组有重点研究专题,如语文组的集体备课、数学组的学案导学、英语组分层教学、历史组的情景教学等。在教师层面,提倡问题即课题的研究方式,从教学实际出发,挖掘、提炼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基本做到了人人参与课题研究。 2.课题管理,系统规范。 学校的课题研究由教科室全权负责管理,由教务处和德育处配合,课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教育教学,确保了课题研究能够围绕教育教学展开,真正的落到实处。每学期都有课题研究计

注册会计师讲座听后感

听讲座之心得 财务管理107班彭雪 2010010163 本次参加了讲座,受益匪浅。演讲的老师语言幽默,演讲的十分精彩。在本次讲座上,我对注册会计师考试,以及会计专业今后的发展前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独立执业的注册会计师无疑是令人羡慕的白领职业之一,而在国内注册会计师(CPA)是高收入、高社会地位的代名词。作为取得注册会计师执业资格的惟一考试——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它变得越来越引人注目。 首先是注册会计师。注册会计师,是指取得注册会计师证书并在会计师事务所执业的人员,英文全称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简称为CPA,指的是从事社会审计/中介审计/独立审计的专业人士。在其他一些国家如国际会计师,简称AIA,比如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在国际上说会计师一般是说注册会计师,而不是我国的中级职称概念的会计师。注册会计师考试科目为《会计》、《审计》、《财务成本管理》、《经济法》、《税法》、《战略与风险管理》。 其次会计。会计是注会考试的第一杀手!注册会计师的《会计》课程,是学好并参加《审计》、《财务管理》的基础。所以也是不得不过的一道坎。会计这科的主要特点是书最厚,内容最多。对大家的考验也最大,不仅考验智慧也考验意志。要充分作好吃苦和受打击的准备,不要抱有任何幻想。想要不经历“一番寒彻骨”,就要“梅花扑鼻香”是绝对不可能的。 总的来说投资、合并报表等是永恒的重点,当然每年新颁布的会计准则也很重要。虽然不太愿意承认,不过有些重点确实是没办法的事,属于下了工夫也白费。比如现金流量表,连辅导班的老师也说得不是很清楚,何况你我?因此不但要用功,还要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同时,会计考试将减少客观题的分数,增加帐务实务处理的分数。所以在用功之余,账务还要多练习。 第三是财务成本管理。首先要说的是财务成本管理考试的通过率很低,但说它很难考却也未必。应该说“风险与机遇并存”。财务成本管理考试考核全面,题量较大,而且注重实际。 对我这样的在校学生来说,一提到“实际”通常都意味着大麻烦。不过财务成本管理考试一般涉及现行法规,制度较少,所谓“实际”,主要是考查财务数量分析的操作能力(其实多是纸上谈兵的东东),因而试题中的计算量比较大。

读《听王荣生教授评课》有感

凤冈一小:孙锡辉 前段时间,课题组的同事们推荐了一本与教学有着直接关系的书——《听王荣生教授评课》,在刚听到题目时,还以为此书就是简单的评课议课技能介绍,但刚读了几页内心对此书的看法便有了改变,原来不但有技能的介绍,更有作者对语文课程的清醒认识,或者说是一种理论体系,也有他对整个课程体系的独到见解,其不是夸夸其谈,而是他几十年教学实践的结晶。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我要想在这短短的时间里将作者的思想全部吸收那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我没有作者那么丰富的教学实践以及对语文的诸多思考,下面我只将自己认同的一些观点或者说是思路与各位同仁分享。 一、观课评教要从教师的“教”逐渐转移到学生的“学”。平常我们去评价一节课或者我们在上一节课的时候,想得更多的不是学生需要怎么学,需要学什么,而是更多的去思考我要怎么教。“怎么教”指的是“教学方法”,这个我们都理解。“教什么”就是“教学内容”,这里的教学内容不是教学目标,也不是知识点的梳理,而是你为了达到你的教学目标,在课堂上呈现的一步一步的教学内容。王荣生教授阐述的主要观点是要从教学内容角度去观课评教,他说:“教学方法是重要的,然而对教学方法的努力,是为了更有效地实现教学内容,一堂语文课,如果教学内容有问题,那么,老师的教学再精致、再精彩,课堂气氛再热烈,价值都极为有限。相反,如果内容正确,并使学生有效地获取相应的经验,在这样的前提下,课堂组织散漫一些,教学中出现一些弯路插曲,都是常态,无伤大雅。”因此,今后我在进行备课构思的时候就需要将重心进行转移,要花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学生这个学习的主体,他们需要学生么,需要什么方式方法去进行学习。我想如果能真正做到更多的去关注学生的学,那么教学的效果肯定会好很多,当然这也是作者从教学内容入手观课评教观点的核心体现。 二、一堂好课的标准。王老师将一堂好课的标准分为了三个层面:最低标准、较低标准和较高标准。作为最低层面老师首先要知道自己在教什么,这个层面又分为三个方面:一是教师对所教内容有自觉的意识,二是所教的是“语文”的内容,三是教学内容相对集中。这是最低层面的要求,这三个方面我觉得最关键的是第二方面,也就是我们的语文教学就是不能离开语文学科的属性,这是一个关键点,人文性的兼顾我想也应该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我想也就是那句“简简单单教语文”所包含的意思吧!如果我们的课堂教学连自己都不知道某节课、某个教学内容需要交给学生什么,或者说对学生需要学生么都没有弄清楚,就像我们干工作一样,有的人就是在混日子混工资,而有的人却要将工作进行细化,今天要干什么完成什么工作任务,明天要干什么要完成什么工作任务。作为比第一个层面又有所提升的第二个层面,要求教师要确保教学内容的正确性,即:教学内容与听说读写的常态一致及教学内容与学术界认识一致。我认为关于这一点,我认为首先就要确保教的是语文,其次就是保证教的是正确的语文。关于什么是一堂好课,我们先听听两位在中国语文界都很有名气的老师的想法:贾志敏老师认为一堂好课要体现三个原则,即:一是要以学生为本。时间是学生的,空间是学生的,是学生在学习语言,因此,学生理应是学习的主体。老师是为学生服务的,是配角,充分让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语言活动,千万不能互换角色,本末倒置;二是要以训练为主。语言是一种技能。要掌握它,必须通过无数次的训练,要让学生听得清楚,说得明白,读得正确,写得流畅。本事是训练出来的,绝非“讲”出来的;三是要以鼓励为主。毋庸讳言,我们的母

积极学习——101种有效教学策略阅读有感

《积极学习——101种有效教学策略》阅读有感 聂军 “涉浅水者见虾,其颇深者察鱼鳖,其尤深者观蛟龙”。这是读书之三种境界,也即是说读一本书只有经历了物境(身临到书里描绘的实际现场去体会),情境(就是读者融入到书里的情节中,激发情感,启动自身的非智力因素,运用移情和通感体验等手段,达到与书中的情感趋同、角色类同、认知略同和行为协同的状态),理境(将理性融铸于读书之中,可以增强对作品的思辩色彩和指导意义,才能让自己的感受和思想更接近事实的“本真”),才算真正读懂了作品的文字,感同了作者的感情,参悟了思想的本真。 本学期小教室全体同仁一起学习了胡新懿老师推荐的《积极学习101种有效教学策略》,虽不时翻阅,并参与了小教部与南坪实验小学的两次读书交流会,但仍感觉自己涉水尚浅,未见鱼鳖,更未见蛟龙,只逮住一两只小虾与大家分享。 我对本书的精华观点做了提炼,让我们一起来重温一下: 1、学习绝不是简单地将信息植入学生的头脑,而是需要学生智力、情感、社交、身体等全方位的投入。 2、不同的教学方式与学生对所教内容平均回忆率之间的关系密切:教师讲授5%,学生阅读10%,视听并用20%,老师演示30%,学生讨论50%,学生实践70%,学生教别人95%; 这说明学生在学习知识时,需要借助于听,借助于看,借助于提出问题,借助于与其他人讨论。 3、基于孔子教育理念(对于我听过的东西,我会忘记;对于我看过的东西,我会记得;对于我做过的东西,我会理解)构建的积极学习信条:对于我听过的东西,我会忘记;对于我听过和看过的东西,我会记得一点;对于我听过、看过并问过问题或与人讨论过的东西,我会开始理解;对于我听过、看过、讨论过和做过的东西,我会从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对于我教过另外一个人的东西,我会掌握。 所以,世界范围内传播的希尔伯曼的积极学习101种教学策略就发端于孔子的教育思想。于是,我感到汗颜,为何继承、丰富和发扬孔子他老人家教育秘笈的不是我们这些嫡传子孙,反而是一个西方的外孙引领了积极学习的新潮流?什么左右了我们的教育?什么束缚了我们的教育?怎样才能解放我们的教育?我们应该深刻思考。 4、如果要求学生针对某信息或内容做下列事情,学习便会得到加强:①用他们自己的话陈述信息;②给出例子;③在各种形式或环境下再认;④找出与基他事实或观念间的联系(求联,求变,求通);⑤以各种方式使用;⑥预测它的某些结果;⑦陈述其相对或相反的方面。这些也是我现在在教学设计中经常要重温的原则。 5、学习者有着不同的风格(视觉型,听觉型,动觉型),很少有学生是绝对的某一类型的学习者;教学必须是多感觉通道的,要充满变化;60%的学生对学习有着实践而非理论的倾向,学生们喜欢参与即时的、直接的和具体的经验而不是先学习具体的概念再应用之;积极的学习方式就是为学生学习创造最好的匹配。 6、学习具有社会属性,人类自身有两股力量或需要——其一是成长的渴望,其二是安全,每前进一小步都得基于安全感。获得安全感的一种重要方法是与其他

求本溯源 寻找高效课堂

求本溯源寻找高效课堂 --------研修反思 公主岭市秦家屯中心校李显丽 回首半个月的东北师大的研修培训,感触颇深。这是我人生历程中一段意义深刻的学习旅程,也是生命与智慧绽放的过程。通过课程文本加深了对专题的理解;通过课程作业反思了以往和展望即将启动的教学改革;通过探讨寻找到了思想的沉淀和共鸣。没有震动就没有觉醒;没有反思就没有进步。新的课程理念,新的教学方法,新的评价体系,都使自己对教学与教研工作不得不重新审视和重新思考。 各位专家、名师的精彩讲座、经典教学仍历历在目:他们有的如涓涓细流,娓娓道来;有的如高山瀑布,一泻千里……在聆听了他们的讲座、课堂教学后,更被他们的睿智和大气所折服。特别是黄宝国老师的讲座,让我领略了一个特级教师的风采,让我深深地感悟到他的“浓浓语文味,深深汉语情”……于伟教授的关于《教师的教育观》的论述,使我对教师这份职业的观念有了完善和提高,教师是促进社会文明进步之精英,理应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并在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积极主动地成为创建人类社会终生学习体系的先驱。作为语文教师,要努力培养自己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情意,求本溯源,寻找高效课堂。让教育回归本源,就能解放思想,才能创新方法和途径,才能实现高效课堂。 何为高效课堂?华东师范大学吴刚平教授认为,高效课堂的“高效”有三个指向,即效果、效率与效益。效果指教学结果和预期教学

目标的吻合度,反映课堂的“扎实”,不能偏离或违背教学目标。效率指取得的效果与投入时间、资源的关系,追求投入的消耗最低化和取得效果最优化,反映课堂的“充实”。效益指教学过程及结果的整体收益,反映课堂的“价值实现”,从整体上能实现学生的发展价值。河南安阳殷都区区委书记李南沉先生认为,高效课堂的本质是让学生愿意学习,在学会学习的同时形成自学能力和发展能力,是为学生走向社会奠定一生幸福的基础。山东兖州一中杜金山校长把高效课堂解读为生命课堂、生活课堂和生态课堂。他还提出检验高效课堂的“五高”指标:第一,学生的参与度高;第二,动脑深度高;第三,全面发展达成度高;第四,教学相长,师生共同进步;第五,课堂幸福指数高。江苏灌南新知学校徐翔校长认为,高效课堂从外部和结果上看,就是学生成绩好;从内部和过程看,就是学生学得好。而“学得好”则包括“学会”、“会学”、“想学”三个方面。 纵观专家们的看法,我们不难得出高效课堂的几个特征:一是教学理念要新。二是教学目标要明。三是教学方法要活。四是教学效果要好。 高效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协调。就其外延而言涵盖高效的课前精心准备。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高效得完成教学任务。我认为,是多方面因素共同决定的。

听心理讲座心得体会

听心理讲座心得体会 12月19日我听了韩学荣教授的心理健康讲座感觉受益匪浅收获很多。 韩老师从健康的定义、健康的标准、健康与不健康的问题等几个方面展开了讲述,感觉老师讲的这些都很贴切实际,很实用,尤其对于我们老师工作压力大,听完讲座心里感觉轻松了很多,感觉比以前更了解自己了。并且在课上听的很轻松没有感觉累,一天时间觉着过得很快。并且在以后教育学生上和自己 自我调节上受到很大启示,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在教育学生过程中,不会有万能的、普遍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怎么教要掌握技能和技巧,不要只知道批评,要学会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尊重学生让孩子们喜欢你。学生在喜欢你的基础上,就会对你所教的学科产生兴趣,并且愿意学习,因为兴趣是孩子们最好的老师。 二、在我的心里上,老师的讲座让我释放了很多压力。首先让我知道生活是五颜六色的,当我们工作和生活上有压力时,我们要学会把心思放下来把担子放下来,学会自我调节。另外还要正确认识自己,必须要学会独立生活,在生活中要有最起码的独立性。当我们不能改变环境时,我们要试着适应环境。 总之,人无完人,金无足金,我们在生活工作中该怎么过怎么过,高兴也是一天,不高兴也是一天, 为什么不高高兴兴过好每一天呢? 播撒快乐,收获幸福——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开学前夕,参加了安阳幼儿师范学校培训中心岳素萍老师讲授的《快乐每一天,我的心情我做主》心理健康培训,岳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生动鲜活的案例,使我受益匪浅。对我来说,这次的培训意义重大,通过参加此次的心理健康培训,无论在理论知识,还是方法技巧上让我对心理教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懂得了教师不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出色的专业技能,还要具备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对我今后的工作具有很大的帮助。下面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此次的心理健康培训就像夏日里的一阵凉风,扫去了我心头的烦燥;就像高山上的一股清泉,滋润了我几度迷惘徘徊的心灵;就像冲破晓雾的第一道阳光,使我豁然开朗!我相信在此次的培训中,我不仅学到了很多心理学理论知识,而且学到了正确对待生活的方式,学会如何恰当有效地应对现实生活中所面临的各种压力,它让我建立了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以健康的心态工作、学习、生活,碰到问题不消极对待,而是想办法解决,学会了情绪调节,使我更有效、积极地适应社会。 当面对消极的生活事件时,我学会了换个角度思考问题;当面对残酷的生活现实时,我学会了换个角度说服自己;当工作受到挫折时,我努力调整自己的心态,增强抗挫折的能力,做情绪和压力的主人。并学会做出客观的分析,正确的判断,哪些方面是不可改变的,哪些方面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加以改变的,对于那些不可改变的事情,说服自己愉快地接受,对于可以改变的地方,尽自己能力做出改变,乐观对待发生的心理冲突,做到胸怀坦荡,乐观开朗。如果我们是树,那么心理健康就是阳光,只有拥有阳光灿烂的心态,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播撒快乐,收获幸福!

读《听王荣生教授评课》有感

读《听王荣生教授评课》有感 君山区良心堡镇中心小学肖立群 王荣生教授系我国大陆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语文教育方向第一位博士,主要著述有《语文科课程论基础》、《新课标与“语文教学内容”》、《“语文教学内容”重构》等,可由此看出,王教授对语文学科的研究已成一家,对语文教学的内容更是有着自己独特的情感和定位。《听王荣生教授评课》就是从教学内容角度来观课评教的实践感受。本书的精髓,乃是说语文教学(或者说对语文教学的评价、研究)要“立足于语文课程改革的高度,也就是说,不仅仅着眼于教学方法的改革,更主要的是立足于语文教学内容的改革”。从教学内容角度观课评课,有助于语文教学正本清源,有助于语文教师专业发展,有助于语文教研柳暗花明。王教授之宏论,确实让人耳目一新,眼前一亮! “人人达标”活动开展后,我发现我校老师们的听课与评课大多数凭感觉,正如王教授所说,依然处在“教学方法”这个习俗角度:着眼于教师,着眼于“怎么教”,着眼于教师的教学技巧、教学艺术、教学风采;讲究的是上课如何精致、如何精彩。怎样的一堂课才算好课,许多教师心中想的也是“怎么教”的方法问题。其实评价一堂课“其一,好或者坏,本身就不存在;其二,课堂原本就不应该是靶子或是范本,不能高举旗帜,也不能绝对批判反对;其三,关注教学方法乃至教学艺术,是与有效的教学行为分离的一种崇拜时尚的浮躁心态。”非常到位的评论,确实值得我们深思与反省。教学方法是重要的,体现先进理念的教学方法应该被大力张扬,然而对教学方法的努力,是为了更有效地实现教学内容,及“教什么”,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是课堂的两个侧面。“方法本身的合理与否”“方法使用的合适与否”,主要就是从教学内容的角度来说的。这样看来,教学内容的把握更在教学方法的使用之上。 长久以来,我们已经习惯于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文体的模式,任何一篇文章都按这个模式来讲解,而忽视了文本的个体性差异。有多少兴味盎然的文章被我们讲解的支离破碎,千篇一律。为了让老师们准确把握“教什么”,王教授对“教材”进行了明晰的定位。将教材按照功能不同分为“定篇”“例文”“用件”“样本”。这是该书中统领全文的重要概念。之前的许多对教材定位只是泛泛而谈提出一些理念,如:“用教材教”“教教材”“教语文”……教材究竟是什么,几乎没有人用科学的定义进行标注。模糊认识就是教学模糊的根源,也是教学失效,教学评价无效的关键原因所在。王荣生教授从课程论的角度出发,明确提出了应该根据教材的不同性质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随之而来的教学手段也要有所区别。那么建立在这样的概念下的评课就更具理性与科学价值了。属于定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