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西方经济学考试复习要点

西方经济学考试复习要点

西方经济学考试复习要点
西方经济学考试复习要点

西方经济学考试复习要点

GDP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者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动)的市场价值.

投资乘数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比率。

平衡预算乘数指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与政府收支变动比率。

凯恩斯陷阱指当一定时期的利率水平降低到不能再低时,人们就会产生利率上升而债券价格下降的预期,货币需求弹性就会变得无限大,即无论增加多少货币,都会被人们储存起来。

自然失业率是指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让劳动市场和商品市场自发供求力量发生作用时,总需求和总供给处于均衡状态的失业率。

MEC即资本边际效率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一项资本物品的使用期内各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者重置成本。

奥肯定律描述GDP变化和失业率变化之间存在的一种相当稳定的关系。GDP每增加2%,失业率大约下降1%。

挤出效应是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者投资降低的效果。

自动稳定器亦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膨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需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资本积累黄金率若使稳态人均消费达到最大,稳定人均资本量的选择应使资本的边际产品等于劳动的增长率。

菲利普斯曲线是以横轴表示失业率以纵轴表示通货膨胀率的坐标系中,画出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1 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

A利率效应。价格水平变动引起利率同方向变动,进而使投资和产出水平反方向变动。B财富效应或实际余额效应,价格水平上升使

人民持有货币及其他以货币衡量的具有固定价值的资产实际价值降低,人们变得相对贫穷消费水平下降。C税收效应,价格上升会使人们名义收入增加,进入更高的税收档次,使人们税负增加可支配收入下降进而消费水平下降。D开放替代效应。

2 为什么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为需求管理政策?

财政政策是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货币政策是货币当局即央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应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无论是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都是通过利率、消费、投资进而影响总需求使就业和国民收入得到调节的,他们都是通过对总需求的调节来调控宏观经济,所以被称为需求管理政策。

3自动稳定器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税收的自动变化。当经济衰退时,国民产出水平下降,个人收入减少;在税率不变的情况下,政府税收自动减少,留给人们的可支配收入也会少减少一些,从而使消费和需求也会自动的少下降一些。在实行累进税率的情况下,经济衰退使纳税人的收入自动进入到较低纳税档次,政府税收下降的幅度会超过收入下降的幅度,从而可抑制衰退作用。政府支出的变化。主要指政府的转移支付。经济衰退时,失业增加,符合救济的人增多,政府失业救济和福利支出会多一些,这样有利于一直人们收入特别是可支配收入的下降,进而抑制消费需求的下降,有利于缓解经济衰退。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在经济萧条时,国民收入下降,农产品价格下降,政府依照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按支持价格收购农产品,可使农民收入和消费维持在一定水平上。从而不使经济过度恶化。

4 扩张性财政政策含义、实现、与挤出效应关系?

在经济衰退时期,通过发行国债,增加财政支出和减少税收,以刺激总需求增长,降低失业率,使经济尽快复苏,这称之为扩张性财政政策。主要通过减税、增支进而扩大财政赤字的财政分配方式,增加和刺激社会总需求。随着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实施,利率上升的非常高,即在古典区域,挤出效应将无限大,政府的扩张性财政政策效应等于零。在一个完全由政府配置资源的市场,挤出效应问题不存在,因为政府支出的变化,不受利率水平的影响。从总需求的角度看,政府扩大投资需求,一定会引起利率的上升,反而使私人投资下降,这就减弱了政府支出的挤出效应。我们可以把这种挤出效应界定为需求型挤出效应。从总供给的角度看扩张性财政政策也有挤

出效应。在经济萧条时期,政府为应对社会总需求的不足,短期内大幅度增加政府开支。如果产出效率很低,必会引起社会物价总水平上升,在名义货币供给不变的情形下,实际货币供给减少,实际利率水平上升,个人投资需求减少,积极的财政效应减弱。如果社会产出率高,供给型的挤出效应可能不存在。

影响经济增长的六种因素:1劳动、2资本存量的规模3、资源配置的状况4、规模经济5、知识进展6、其他影响单位投入产量的因素

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结论1储蓄率的增加,不能影响稳态增长率,但能提高收入水平2人口增长将降低人均资本稳态水平,从而降低了稳态水平,但增加了总产量的稳态水平。

投资乘数原理:当投资增加时,收入的增加量将是投资增量的数倍,投资乘数K=1/(1-β),乘数的大小和边际消费倾向有关,边际消费倾向越大或者边际储蓄倾向越小,乘数越大。但由于存在挤出效应,乘数原理不能完全发挥作用。

收入法:GDP=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

支出法:GDP=C+I+G+(X-M)

IS:y=(α+e-dr)/(1-β)或r=(a+e)d-(1-β)y/d,d是投资对于利率的敏感程度,β是边际消费倾向

y=c+i+g C=α+βy i=e-dr

LM:m=M/P L=ky-hr

GDP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者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动)的市场价值.

投资乘数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比率。

平衡预算乘数指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与政府收支变动比率。

凯恩斯陷阱指当一定时期的利率水平降低到不能再低时,人们就会产生利率上升而债券价格下降的预期,货币需求弹性就会变得无限大,即无论增加多少货币,都会被人们储存起来。

自然失业率是指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让劳动市场和商品市场自发供求力量发生作用时,总需求和总供给处于均衡状态的

失业率。

MEC即资本边际效率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一项资本物品的使用期内各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者重置成本。

奥肯定律描述GDP变化和失业率变化之间存在的一种相当稳定的关系。GDP每增加2%,失业率大约下降1%。

挤出效应是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者投资降低的效果。

自动稳定器亦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膨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需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资本积累黄金率若使稳态人均消费达到最大,稳定人均资本量的选择应使资本的边际产品等于劳动的增长率。

菲利普斯曲线是以横轴表示失业率以纵轴表示通货膨胀率的坐标系中,画出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1 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

A利率效应。价格水平变动引起利率同方向变动,进而使投资和产出水平反方向变动。B财富效应或实际余额效应,价格水平上升使人民持有货币及其他以货币衡量的具有固定价值的资产实际价值降低,人们变得相对贫穷消费水平下降。C税收效应,价格上升会使人们名义收入增加,进入更高的税收档次,使人们税负增加可支配收入下降进而消费水平下降。D开放替代效应。

2 为什么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为需求管理政策?

财政政策是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货币政策是货币当局即央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应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无论是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都是通过利率、消费、投资进而影响总需求使就业和国民收入得到调节的,他们都是通过对总需求的调节来调控宏观经济,所以被称为需求管理政策。

3自动稳定器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税收的自动变化。当经济衰退时,国民产出水平下降,个人收入减少;在税率不变的情况下,政府税收自动减少,留给人们的可支

配收入也会少减少一些,从而使消费和需求也会自动的少下降一些。在实行累进税率的情况下,经济衰退使纳税人的收入自动进入到较低纳税档次,政府税收下降的幅度会超过收入下降的幅度,从而可抑制衰退作用。政府支出的变化。主要指政府的转移支付。经济衰退时,失业增加,符合救济的人增多,政府失业救济和福利支出会多一些,这样有利于一直人们收入特别是可支配收入的下降,进而抑制消费需求的下降,有利于缓解经济衰退。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在经济萧条时,国民收入下降,农产品价格下降,政府依照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按支持价格收购农产品,可使农民收入和消费维持在一定水平上。从而不使经济过度恶化。

4 扩张性财政政策含义、实现、与挤出效应关系?

在经济衰退时期,通过发行国债,增加财政支出和减少税收,以刺激总需求增长,降低失业率,使经济尽快复苏,这称之为扩张性财政政策。主要通过减税、增支进而扩大财政赤字的财政分配方式,增加和刺激社会总需求。随着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实施,利率上升的非常高,即在古典区域,挤出效应将无限大,政府的扩张性财政政策效应等于零。在一个完全由政府配置资源的市场,挤出效应问题不存在,因为政府支出的变化,不受利率水平的影响。从总需求的角度看,政府扩大投资需求,一定会引起利率的上升,反而使私人投资下降,这就减弱了政府支出的挤出效应。我们可以把这种挤出效应界定为需求型挤出效应。从总供给的角度看扩张性财政政策也有挤出效应。在经济萧条时期,政府为应对社会总需求的不足,短期内大幅度增加政府开支。如果产出效率很低,必会引起社会物价总水平上升,在名义货币供给不变的情形下,实际货币供给减少,实际利率水平上升,个人投资需求减少,积极的财政效应减弱。如果社会产出率高,供给型的挤出效应可能不存在。

影响经济增长的六种因素:1劳动、2资本存量的规模3、资源配置的状况4、规模经济5、知识进展6、其他影响单位投入产量的因素

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结论1储蓄率的增加,不能影响稳态增长率,但能提高收入水平2人口增长将降低人均资本稳态水平,从而降低了稳态水平,但增加了总产量的稳态水平。

投资乘数原理:当投资增加时,收入的增加量将是投资增量的数倍,投资乘数K=1/(1-β),乘数的大小和边际消费倾向有关,边

际消费倾向越大或者边际储蓄倾向越小,乘数越大。但由于存在挤出效应,乘数原理不能完全发挥作用。

收入法:GDP=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

支出法:GDP=C+I+G+(X-M)

IS:y=(α+e-dr)/(1-β)或r=(a+e)d-(1-β)y/d,d是投资对于利率的敏感程度,β是边际消费倾向

y=c+i+g C=α+βy i=e-dr

LM:m=M/P L=ky-hr

GDP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者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动)的市场价值.

投资乘数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比率。

平衡预算乘数指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与政府收支变动比率。

凯恩斯陷阱指当一定时期的利率水平降低到不能再低时,人们就会产生利率上升而债券价格下降的预期,货币需求弹性就会变得无限大,即无论增加多少货币,都会被人们储存起来。

自然失业率是指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让劳动市场和商品市场自发供求力量发生作用时,总需求和总供给处于均衡状态的

失业率。

MEC即资本边际效率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一项资本物品的使用期内各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者重置成本。

奥肯定律描述GDP变化和失业率变化之间存在的一种相当稳定的关系。GDP每增加2%,失业率大约下降1%。

挤出效应是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者投资降低的效果。

自动稳定器亦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膨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需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资本积累黄金率若使稳态人均消费达到最大,稳定人均资本量的选择应使资本的边际产品等于劳动的增长率。

菲利普斯曲线是以横轴表示失业率以纵轴表示通货膨胀率的坐标系中,画出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1 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

A利率效应。价格水平变动引起利率同方向变动,进而使投资和产出水平反方向变动。B财富效应或实际余额效应,价格水平上升使人民持有货币及其他以货币衡量的具有固定价值的资产实际价值降低,人们变得相对贫穷消费水平下降。C税收效应,价格上升会使人们名义收入增加,进入更高的税收档次,使人们税负增加可支配收入下降进而消费水平下降。D开放替代效应。

2 为什么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为需求管理政策?

财政政策是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货币政策是货币当局即央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应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无论是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都是通过利率、消费、投资进而影响总需求使就业和国民收入得到调节的,他们都是通过对总需求的调节来调控宏观经济,所以被称为需求管理政策。

3自动稳定器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税收的自动变化。当经济衰退时,国民产出水平下降,个人收入减少;在税率不变的情况下,政府税收自动减少,留给人们的可支

配收入也会少减少一些,从而使消费和需求也会自动的少下降一些。在实行累进税率的情况下,经济衰退使纳税人的收入自动进入到较低纳税档次,政府税收下降的幅度会超过收入下降的幅度,从而可抑制衰退作用。政府支出的变化。主要指政府的转移支付。经济衰退时,失业增加,符合救济的人增多,政府失业救济和福利支出会多一些,这样有利于一直人们收入特别是可支配收入的下降,进而抑制消费需求的下降,有利于缓解经济衰退。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在经济萧条时,国民收入下降,农产品价格下降,政府依照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按支持价格收购农产品,可使农民收入和消费维持在一定水平上。从而不使经济过度恶化。

4 扩张性财政政策含义、实现、与挤出效应关系?

在经济衰退时期,通过发行国债,增加财政支出和减少税收,以刺激总需求增长,降低失业率,使经济尽快复苏,这称之为扩张性财政政策。主要通过减税、增支进而扩大财政赤字的财政分配方式,增加和刺激社会总需求。随着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实施,利率上升的非常高,即在古典区域,挤出效应将无限大,政府的扩张性财政政策效应等于零。在一个完全由政府配置资源的市场,挤出效应问题不存在,因为政府支出的变化,不受利率水平的影响。从总需求的角度看,政府扩大投资需求,一定会引起利率的上升,反而使私人投资下降,这就减弱了政府支出的挤出效应。我们可以把这种挤出效应界定为需求型挤出效应。从总供给的角度看扩张性财政政策也有挤出效应。在经济萧条时期,政府为应对社会总需求的不足,短期内大幅度增加政府开支。如果产出效率很低,必会引起社会物价总水平上升,在名义货币供给不变的情形下,实际货币供给减少,实际利率水平上升,个人投资需求减少,积极的财政效应减弱。如果社会产出率高,供给型的挤出效应可能不存在。

影响经济增长的六种因素:1劳动、2资本存量的规模3、资源配置的状况4、规模经济5、知识进展6、其他影响单位投入产量的因素

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结论1储蓄率的增加,不能影响稳态增长率,但能提高收入水平2人口增长将降低人均资本稳态水平,从而降低了稳态水平,但增加了总产量的稳态水平。

投资乘数原理:当投资增加时,收入的增加量将是投资增量的数倍,投资乘数K=1/(1-β),乘数的大小和边际消费倾向有关,边

际消费倾向越大或者边际储蓄倾向越小,乘数越大。但由于存在挤出效应,乘数原理不能完全发挥作用。

收入法:GDP=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

支出法:GDP=C+I+G+(X-M)

IS:y=(α+e-dr)/(1-β)或r=(a+e)d-(1-β)y/d,d是投资对于利率的敏感程度,β是边际消费倾向y=c+i+g C=α+βy i=e-dr

LM:m=M/P L=ky-hr

西方经济学考试重点

1.稀缺性就是指资源的相对。 答案:有限性 2.经济学被称为“选择的科学”,就是人类社会面对如何决策的科学。 答案:稀缺和欲望无限 3.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放弃的另一种东西就是作出决策的。 答案:机会成本 4. “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是人类社会所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这几个问题被称为问题。 答案:资源配置 5.稀缺性迫使人类作出选择,所以经济学又被称为“选择的科学”,即研究人类社会在面对资源稀缺和人类欲望无限时就、和作出选择的科学。 答案: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 9.西方经济学是研究制度下,资源配置和利用的科学。 答案:市场经济 10.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核心理论是,研究方法是。答案: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价格理论或均衡价格理论个量分析 11.在微观经济学的研究中,假设家庭和企业经济行为的目标是实现最大化,即家庭要实现,企业要实现。 答案:效用最大化利润最大化 (二)单项选择题 1.经济学上所说的稀缺性是指()。 A.欲望的无限性B.资源的绝对稀缺性 C.资源的相对有限性D.欲望的相对有限性 答案:C 2.稀缺性问题()。 A.只存在于依靠市场机制的经济中B.只存在于依靠中央计划机制的经济中 C.存在于所有经济中D.只存在于发展中国家中 答案:C 4.稀缺性的存在意味着()。 A.决策者必须作出选择B.政府必须干预经济 C.不能让自由市场来作重要的决策D.竞争是不好的,必须消灭它 答案:A 7.选择具有重要性,基本上是因为()。 A.人们是自利的,他们的行为是为了个人私利 B.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穷欲望而言,所需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 C.一个经济要靠市场来解决稀缺性的问题 D.政府对市场的影响有限 答案:B 9.由政府来解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这三个经济学基本问题的经济制度属于()。 A.混合经济B.计划经济C.市场经济D.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答案:B 10.作为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

西方经济学试题及答案-(全面)

一、试题类型:A型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类型说明:每一道试题下面有A、B、C、D四个备选答案,请 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 ) A.世界上大多数人生活在贫困中 B.相对于资源的需求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 C.资源必须保留给下一代 D.世界上的资源最终将由于生产更多的物品和劳务而消耗光 2.对经济学家来讲,非理性意味着( ) A.人们无意识的伤害自己 B.人们故意采取与自己的最大利益相悖的行为 C.人们采取恶毒的行为 D.人们没有花费足够的时间加以考虑,从而做出反常的选择 3.所有下列因素除哪一种以外,都会使需求曲线移动 ( ) A.购买者收入变化 B.商品价格下降 C.其他有关商品价格下降 D.消费者偏好变化 4.如果商品a和商品b是替代品,则a的价格下降将造成 ( ) A.a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B.a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C.b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D.b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5.需求弹性与需求曲线的斜率关系密切。需求曲线越是______,则购买者对商品价格变动的反映越敏感。 ( ) A.陡峭B.向右延伸 C.平缓D.靠近纵轴 6.若无差异曲线上任何一点的斜率dy/dx=-1/2,这意味着消费者有更多X时,他愿意放弃多少单位X而获得一单位Y. ( ) A.0.5 B.2 C.1 D.1.5 7.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只要总产量减少,边际产量一定是负数 B.只要边际产量减少,总产量一定也减少 C.随着某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增加,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将趋于下降,其中边际产量的下降一定先于平均产量 D.边际产量曲线一定在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与之相交 8.已知产量为99单位时,总成本等于995元,产量增加到100单位时,平均成本等 于10元,由此可知边际成本为______。( ) A.10元B.5 元 C.15元D.7.5元 9.完全竞争市场的厂商短期供给曲线是指( ) A.AVC>MC中的那部分AVC曲线 B.AC>MC中的那部分AC曲线

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第七版复习重点

边际产量是总产量的导数; 生产者究竟投入多少可变要素,生产多少,不仅取决于生产函数而且取决于成本函数。 生产要素报酬递减规律(边际收益递减规律):表明在技术水平不变,其他生产要素不变的情况下,追加一种生产要素,该生产要素所形成的总产出要经历一个逐渐上升加快增长趋缓到最大不变到绝对下降的过程。

规模报酬递增:产出的数量变化比例大于投入的变化比例。 规模经济:随着生产规模扩大,产品平均成本下降的情况。 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两种生产要素按同样的比例增加,即生产规模扩大。起初量的增加要大于生产规模的扩大,但是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超过一定的限度,产量的增加将小于生产规模的扩大,甚至使产量绝对地减少。这就使规模经济逐渐走向规模不经济。 经济规模不等于规模经济; 范围经济是指利用相同的设备或者相关联的生产要素生产多种产品时形成的经济,而规模经济是大规模生产同种产品所形成的经济。范围经济所拥有的生产和成本优势使联合生产能超过个别生产。 E点:生产者均衡点 实现生产者均衡的条件: 上图中,切点处等产量线与等成本线的斜率相等: MRTS=dK/dL KAB=OB/OA=(C/PK)/(C/PL)=PL/PK 所以MRTS=dK/dL=PL/PK (1) MPK*dK=MPL*dL

dK/dL=MPL/MPK=PL/PK MPL/PL= MPK /PK(2) (1)和(2)即实现生产者均衡的条件 生产要素的替代效应和产量效应,类似于消费者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扩展线(扩展轨道,规模曲线):代表不同产量水平的最优投入组合点的轨迹。 第五章: 机会成本(又称经济成本):生产1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它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资源具有多用途性,机会成本源于资源使用中的选择。显性成本就是会计成本。 隐含成本是厂商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使用自有生产要素所花费的成本。隐含成本与机会成本都应该考虑机会成本,以求资源优化配置。 厂商经营的真实成本=显性成本(会计成本)+隐含成本 社会成本是从社会整体看待的成本,是一种机会成本。【例】公司一个月销售额10万, 成本总和8万,污染未经处理悄悄排放,政府需要花5万元才能将污染治理与之前一样。 社会成本=8+5=13万 私人成本:厂商负担的成本。

最新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考试知识点归纳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考试知识点归纳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考试知识点归纳 一、名词解释 1.隐成本:厂商本身自己所拥有的且被用于该企业生产过程的那些生产要素的总价格 2. 供给量:一定时期内,生产者在某一价格下对商品或劳务的意愿销售量 3. 生产者剩余:生产者所获得的收益除去生产所付出的代价所剩余的差额 4. 无差异曲线:反映了消费者的偏好,特定一条无差异曲线上的点代表了受消费者同样偏好的所有可能的消费组合 5. 交叉价格弹性:着其他条件不变时,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其他商品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互补品的需价差价格弹性为负,替代品的需求交叉弹性为正) 6. 机会成本: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要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7. 等成本曲线:在既定的成本和生产要素价格下,生产者刚好够买得起的生产要素可能的组合的轨迹 8. 约束线(预算线):在既定价格下,由花费所有收入的消费组合构成的曲线 9. 需求收入弹性:指其他条件不变的时候,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收入变化的敏感程度 10. 边际替代率: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时所需要的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他代表了消费者愿意用一种物品交换另一种物品的比率) 11. 显成本:厂商在生产要素市场上购买或租用他人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支出 12. 需求量:一定时期内消费者在某一价格下对商品或劳务的意愿购买量 13. 需求价格弹性:衡量其他因素不变时,需求量变化对该商品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 14. 消费者剩余(衡量消费者利益的指标):消费者为了获得一定数量的商品而愿意付出的代价与实际花费的代价之间的差额。(消费者剩余衡量的是消费者从中得到的净收益的多少) 15. 等产量曲线:在技术水平的条件下,生产某一特定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组合的轨迹 第二章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概述以及有关的基本概念 一、名词解释 需求:一种商品的需求函数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需求函数: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和影响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需求表:表示某种商品的各种价格水平和与各种价格水平相对应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之间关系的数字序列表。 商品的需求曲线:根据需求表中商品的不同价格—需求量组合在平面坐标图上所绘制的一条曲线。 供给:一种商品的供给量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够出售的该商品的数量。 供给函数:表示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和该商品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供给表:某种商品的各种价格和与各种价格相对应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之间关系的数字序列表。 商品的供给曲线:根据供给表中商品的不同价格—供给量组合在平面坐标图上所绘制的一条曲线。 均衡:最一般意义是指经济事物中有关的变量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均衡价格: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应量相等时的价格。在均衡价格水平下的相等的供求数量被称为均衡数量。

西方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西方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整个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其原因是() A.需求增加 B.需求减少 C.价格提高 D.价格下降 2.当汽油的价格上升时,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小汽车的需求量将() A.减少 B. 不变 C.增加 D.难以确定 3 下列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最小的是() A.小汽车 B.服装 C.食盐 D.化妆品 4.商品的边际效用随者商品消费量的增加而() A.递增 B.递减 C.先减后增 D.增后减 5.根据无差异曲线分析,消费者均衡是() A.无差异曲线与消费可能线的相切之点B.无差异曲线与消费可能线的相交之点 C.高原点最近的无差异曲线上的任何一点D.离原点最近的消费可能线上的任何一点 6 、当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时,平均产量() A.递减 B.不变 C.递增 D.先增后减 7.等产量曲线向左下方移动表明的是() A.产量增加 B.产量减少 C.产量不变 D.价格提高 8. 短期平均成本曲线呈U型,是因为() A.外在经济 B. 内在经济C. 规模经济 D.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9.下列项目中属于可变成本的是() A.折旧 B.正常利润C.管理人员的工资 D.生产工人的工资 10.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与长期边际成本曲线一定是() A.相切于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 B.相切于边际成本曲线的最低点 C.相交于边际成本曲线的最低点 D.相交于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项是正确的,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1.资源配置要解决的问题是() A.生产什么 B.如何生产 C.为谁生产 D.充分就业 E.通货膨胀 2.影响需求弹性的因素有() A.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程度 B.商品的可替代程度 C.商品本身用途的广泛性 D.商品使用时间的长短 E.商品在家庭支出中所占的比例 3.引起内在经济的原因有() A.使用更先进的技术 B.厂商之间的合作C.综合利用 D.行业扶植E.管理水平提高 4.通货膨胀理论包括() A.需求技上的通货膨胀理论 B..供给推动的通货膨胀理论 C.供求混合推动的通货膨胀理论 D.结构性通货膨胀理论E.滞胀理论 5.经济周期繁荣阶段的特征是() A.生产迅速增加 B.投资增加C 信用扩张 D.价格水平上升E.失业严重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供给的变动 2.规模收益递增 3.结构性失业 4.需求管理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需求与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有什么影响? 2.说明牙膏社种产品的市场结构及其形成条件. 3.简述计算国民生产总值的支出法.

西方经济学考试知识点归纳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考试知识点归纳 一、名词解释 1.隐成本:厂商本身自己所拥有的且被用于该企业生产过程的那些生产要素的总价格 2. 供给量:一定时期内,生产者在某一价格下对商品或劳务的意愿销售量 3. 生产者剩余:生产者所获得的收益除去生产所付出的代价所剩余的差额 4. 无差异曲线:反映了消费者的偏好,特定一条无差异曲线上的点代表了受消费者同样偏好的所有可能的消费组合 5. 交叉价格弹性:着其他条件不变时,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其他商品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互补品的需价差价格弹性为负,替代品的需求交叉弹性为正) 6. 机会成本: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要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7. 等成本曲线:在既定的成本和生产要素价格下,生产者刚好够买得起的生产要素可能的组合的轨迹 8. 约束线(预算线):在既定价格下,由花费所有收入的消费组合构成的曲线 9. 需求收入弹性:指其他条件不变的时候,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收入变化的敏感程度 10. 边际替代率: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时所需要的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他代表了消费者愿意用一种物品交换另一种物品的比率) 11. 显成本:厂商在生产要素市场上购买或租用他人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支出 12. 需求量:一定时期内消费者在某一价格下对商品或劳务的意愿购买量 13. 需求价格弹性:衡量其他因素不变时,需求量变化对该商品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 14. 消费者剩余(衡量消费者利益的指标):消费者为了获得一定数量的商品而愿意付出的代价与实际花费的代价之间的差额。(消费者剩余衡量的是消费者从中得到的净收益的多少) 15. 等产量曲线:在技术水平的条件下,生产某一特定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组合的轨迹 二、简答题 1 导致供给变化的因素: « 投入品价格 « 对价格变化的预期 « 技术 « 生产者数量 2 无差异曲线有哪三个基本特征: « 在同一坐标平面上的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之间,可以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 « 在同一坐标平面图上的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是不会相交的 « 无差异曲线是凸向原点的,越往右上方,偏好越大

西方经济学考研重点整理(微观部分为主)

西方经济学考研复习材料 西方经济学:研究在一定制度下,稀缺资源的配置与利用,在有限资源的各种可供利用组合中,进行选择的科学 第一章 导 言 重点掌握内容: 一、经济学产生的根源:资源的稀缺性 资源的稀缺性是指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穷欲望而言,经济物品,或者说生产这些物品所需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 它具有相对性和绝对性的特点。 相对性:是指相对于人类无穷欲望而言,资源是稀缺的。 绝对性:是指资源的稀缺性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时期。由于存在着资源稀缺的同时,又存在着资源的浪费,因此产生了经济学。 生产可能线是指在资源既定的情况下生产两种商品的最大产量的结合形成的线。 机会成本:资源投入某一特定用途后,所放弃的其他用途的最大利益。 ◆ 为什么生产的大炮与黄油是有限的?----资源稀缺 ? 生产的大炮与黄油该怎么组合?------资源配置 ? 有时生产的大炮与黄油只能在G 点上?---资源没得到充分利用,既稀缺又浪费 ? 如何使生产的大炮与黄油达到H 点上?---经济制度(市场和计划) 二、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经济学的核心是研究给定条件下的最大化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资源的配置和资源的利用。 其中资源配置又称为选择。选择就是如何利用既定资源去生产经济物品,以便更好地满足人类的需求。具体地说,选择包括了“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这样三个问题。 三、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含义 微观经济学研究企业、家庭和单个市场等微观供求行为与价格之间关系的经济科学。 关于定义的内容: ① 研究的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 ②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 ③中心理论为价格理论; ④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 基本内容: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微观经济政策/ 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资源如何才能得到充分利用的科学。 关于定义的内容: ①研究对象是整个经济 ②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 ③中心理论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④研究方法是总量分析 基本内容: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开放经济理论/宏观经济政策 二者的关系是相互补充的,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二者都是实证分析 四、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 实证经济学企图超脱或排斥一切价值判断,只研究经济本身的内在规律,并根据这些规律,分析和预测人们经济行为的效果,它要回答“是什么”的问题。 规范经济学以一定的价格判断为基础,提出某些标准作为分析处理问题的标准,树立经济理论的前提,作为制定经济政策的依据,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它要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所谓价值判断就是指对经济事物社会价值的判断,即对某一经济事物是好是坏的判断。 两者区别: 1.是否以价值判断为基础。前者不以价值判断为基础,而后者是以价值判断为基础的。 2.解决的问题不同。前者解决的是“是什么”的问题,而后者解决的是“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3.实证经济学具有客观性,而规范经济学具有很强的主观性。 两者联系:规范经济学以实证经济学为基础,越是具体的问题,实证的成分越多,而越是高层次带有决策性的问题,越具 大炮 黄油

西方经济学期末考试重点

西方经济学期末复习材料 西方经济学:研究在一定制度下,稀缺资源的配置与利用,在有限资源的各种可供利用组合中,进行选择的科学 第一章导言 重点掌握内容: 一、经济学产生的根源:资源的稀缺性 资源的稀缺性是指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穷欲望而言,经济物品,或者说生产这些物品所需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 它具有相对性和绝对性的特点。 相对性:是指相对于人类无穷欲望而言,资源是稀缺的。 绝对性:是指资源的稀缺性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时期。由于存在着资源稀缺的同 时,又存在着资源的浪费,因此产生了经济学。 机会成本:资源投入某一特定用途后,所放弃的其他用途的最大利益。 ◆ 为什么生产的大炮与黄油是有限的?----资源稀缺 ? 生产的大炮与黄油该怎么组合?------资源配置 ? 有时生产的大炮与黄油只能在G 点上?---资源没得到充分利用,既稀缺又浪费 ? 如何使生产的大炮与黄油达到H 点上?---经济制度(市场和计划) 二、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经济学的核心是研究给定条件下的最大化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资源的配置和资源的利用。 大炮 黄油 G

其中资源配置又称为选择。选择就是如何利用既定资源去生产经济物品,以便更好地满足人类的需求。具体地说,选择包括了“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这样三个问题。 三、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含义 微观经济学研究企业、家庭和单个市场等微观供求行为与价格之间关系的经济科学。 关于定义的内容: ①研究的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②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③中心理论为价格理论; ④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 基本内容: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微观经济政策/ 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资源如何才能得到充分利用的科学。 关于定义的内容: ①研究对象是整个经济②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③中心理论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④研究方法是总量分析 基本内容: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开放经济理论/宏观经济政策 二者的关系是相互补充的,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二者都是实证分析四、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 实证经济学企图超脱或排斥一切价值判断,只研究经济本身的内在规律,并根据这些规律,分析和预测人们经济行为的效果,它要回答“是什么”的问题。 规范经济学以一定的价格判断为基础,提出某些标准作为分析处理问题的标准,树

西方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选择题: 1.线性需求曲线中点的点弹性为单一弹性,中点以下部分任何一点的点弹性为(B )。 A.富有弹性; B.缺乏弹性; C.完全弹性; D.完全无弹性。 2.如果某商品价格变化引起厂商销售收入反方向变化,则该商品是(A )。 A.富有弹性; B.缺乏弹性; C.完全弹性; D.完全无弹性。 3.如果一条线性需求曲线与一条曲线型的需求曲线相切,则在切点处两条需求曲线的价格弹性系数(B )。 A.不相同; B.相同; C.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 D.根据切点位置而定。 4.在下列价格弹性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 )。 A.需求量相对变动对价格相对变动的反应程度; B.价格变动的绝对值对需求量变动的绝对值的影响; C.价格的变动量除以需求的变动量; D.需求的变动量除以价格的变动量。 5.假如生产某种商品所需原料的价格上升了,这种商品的( B )。 A.需求曲线将向左方移动; B.供给曲线向左方移动; C.供给曲线向右方移动; D.需求曲线将向右方移动 6.当消费者的收入增加80%时,某商品的需求量增加40%,则该商品极可能是(A )。 A.必需品; B.奢侈品; C.低档商品; D.吉芬商品。 7.当出租车租金上涨后,对公共汽车服务的(B )。 A.需求下降; B.需求增加; C.需求量下降; D.需求量增加。 8.对大白菜供给的减少,不可能是由于(C )。 A.气候异常严寒 B.政策限制大白菜的种植; C.大白菜的价格下降;D.化肥价格上涨。 9.假设某商品的需求曲线为Q=3-9P,市场上该商品的均衡价格为4,那么,当需求曲线变为Q=5-9P后,均衡价格将( A )。 A.大于4; B.小于4; C.等于4; D.无法确定。 10.某类电影现行平均票价为4元,对该类电影需求的价格弹性为1.5,经常出现许多观众买不到票的现象,这些观众大约占可买到票的观众的15%,采取以下(B )项方法,可以使所有想看电影而又能买得起票的观众都能买到票。 A.电影票降价10%; B.电影票提价10%; C.电影票降价15%; D.电影票提价15%。 11.一种商品价格下降所引起的该商品需求量变动的总效应可以分解为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两部分,总效应为负值的商品是(C )。 正常物品; B.低档物品; C.吉芬物品; D.必需品。 12.已知一元钱的边际效用为3个单位,一支钢笔的边际效用为36个单位,则消费者愿意用(A )来买这支钢笔。 A.12元;B.36元;C.3元;D.108元。 13.若消费者消费了两个单位某物品之后,得知边际效用为零,则此时(B )。 A.消费者获得了最大平均效用;B.消费者获得的总效用最大; C.消费者获得的总效用最小;D.消费者获得的总效用为负 14.若商品X的价格发生变化,X的替代效用小于收入效应,则X是(C )。 A.正常品或低档品B.低档品C.正常品或吉芬商品D.必需品。 15.根据可变要素的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之间的关系,可将生产划分为三个阶段,任何理性的生产者都会将生产选择在( B )。 A.第Ⅰ阶段; B.第Ⅱ阶段; C.第Ⅲ阶段。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高鸿业版,复习要点

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 ⒈替代品的数目和相似程度 替代品数目越多,相近程度越大,需求价格弹性就越大。 ⒉商品的消费支出在消费者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 比重愈大,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愈大。 ⒊商品对消费者生活的必需程度 必需程度越高,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越小。 ⒋商品用途的广泛性 用途越广泛,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就可能越大。 ⒌人们对于价格变动作出反应的时间长短 一般,商品长期内的需求价格弹性高于短期内的需求价格弹性。 ⒍商品的市场饱和程度 某种商品的市场越接近饱和状态,需求价格弹性就越小。 五、需求价格弹性与厂商的总收益 总收益是商品价格与销售量的乘积。 TR=P×Qd TR——总收益 P——商品价格 Qd——商品销售量(需求量), 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不同时,价格提高(或 降低)所引起总收益的变化是不一样的。 表3- 决定供给弹性大小的因素 1.供给时间的长短。 一般来说,时间越长,供给会变得越有弹性。 2.改变生产规模的难易程度。 改变产品的生产规模越难,供给弹性越小;反之 供给弹性越大。 3.改变产量所引起的成本变化情况。 随着产量的增加,单位产品成本上升,则产品的 供给弹性较小;反之,供给弹性较大。 4.产品生产所需要的规模与周期。 产品生产所需要的规模越大,生产的周期越长, 其供给弹性就越小;反之,供给弹性就越大。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Law of Diminishing Marginal Utility)

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这种现象被称为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基数效用理论认为,商品的需求价格取决于 商品的边际效用。 无差异曲线(Indifference Curve)是指能够 使消费者得到同样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 有组合点所形成的轨迹。 无差异曲线的三个基本特征 (1)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是一条向右下方倾 斜的曲线,其斜率为负值。 (2)在同一平面图上可以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 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所代表的满足程度越 高。 (3)在同一坐标平面图上的任意两条无差异 曲线不会相交。 3.二种特殊形状的无差异曲线 (1)直线形的无差异曲线——完全替代品的无差异曲 线 完全替代品:两种商品之间的替代比例是固定不变 的情况。 (2)直角形的无差异曲线——完全互补品的无差异曲 线 完全互补品:两种商品之间必须按固定不变的比例 同时被使用的情况。 1.边际替代率(Marginal Rate of Substitution) 边际替代率: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 消费者每增加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消费数量 时必须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叫做 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用MRS表示 一般,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的连续增加,消费者为得到每一单位的这种商品所需要放弃的另一

西方经济学试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 1、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2、均衡价格是指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3、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间内,在其它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4、引致需求由消费者对产品的直接需求所引发的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被称为引致需求。 5、消费函数通常,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不及收入增加的快,即边际消费倾向递减。消费和收入的这种关系称作消费函数或消费倾向,用公式表示为:C=C(Y)。 6、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又称为成本通货膨胀或供给通货膨胀,是指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和显著的上涨。 二、简答题 1、需求变动的含义是什么?简要说明需求变动的诸因素。需求变动是由非价格因素而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化。也就是说在商品本身的价格不变时,由其他因素变动而引起的需求量变化,这种变化表现为需求曲线位置的移动主要的因素有:该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收入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偏好、消费者对该商品的价格预期。 2.简述凯恩斯的乘数理论,并指出其发挥作用的条件。乘数理论在凯恩斯就业理论中具有重要地位,因为凯恩斯认定,由于消费需求不足而造成的总需求不足,主要靠投资来弥补;在私人投资不足的情况下,尤其要靠政府增加公共工程投资支出来解决,在这里,说明增加投资或政府支出会使收入和就业若干倍的增加的理论就是乘数理论。 条件:一是社会中过剩生产能力的大小;二是投资和储蓄决定的相互独立性;三是货币供给量增加能否适应支出增加的需要;四是增加的收入不能用于购买进口货物,否则GDP增加会受到限制。 3.简述西方宏观的财政政策及财政政策是如何调节宏观经济运行的。财政政策是为促进就业水平提高,减轻经济波动,防止通货膨胀,实现稳定增长而对政策支出、税收和借债水平所进行的选择,或对政府收入和支出水平所作的决策。 财政政策通过变动政府的收支,对国民收入产生乘数作用,进而达到调节宏观经济运行的目的。财政政策是逆经济风向行事的。当经济的总需求不足时,失业增加,政府通过削减税收、降低税率、增加支出等措施刺激总需求。反之,当总需求过高时,出现通货膨胀,政府则增加税收或削减开支以抑制总需求。 三、论述题 1.分析说明需求的价格弹性与收益之间的关系及其对管理的意义。 答:商品的需求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映程度。 我们知道,厂商的销售收入等于商品的价格乘以商品的销售量。在此假定厂商的商品销售量等于市场上对其商品的需

西方经济学微观知识点总结

微观经济学 参考书目: *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斯蒂格利茨:《经济学》 *曼昆:《经济学基础》第2版,三联书店。 *萨缪尔森:《经济学》第16版,华夏出版社 *平狄克、鲁宾费尔德:《微观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一版。 第一章、导论Introduction 第一节经济学发展简史 一、重商主义:经济学的早期阶段 (15c—17c中期) * *主要代表人物: (英)约翰.海尔斯、托马斯.曼等 (法)安.德.孟克列钦、柯尔培等 *代表作: 《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托马斯.曼 *基本观点: 金银也即货币是财富的主要或唯一形态,国家一切经济活动的目的,都是为了获取金银。重商主义认为财富的源泉有两个:一是金银矿的开采;二是发展对外贸易。 *政策主张:国家干预 二、古典经济学:经济学的形成时期 (17c中期—19c70年代) *主要代表人物: 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约翰.穆勒、马尔萨斯 *代表作:《国富论》亚当.斯密标志着现代经济学的产生 *基本观点:“市场经济是有效的”,市场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发挥作用 *政策主张:自由放任 三、新古典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的形成与建立时期(19c70年代—20c30年代) *主要代表人物: (奥)门格尔、(英)杰文斯 (法)瓦尔拉斯、(英)马歇尔 *代表作:《经济学原理》(1890) 马歇尔 *基本观点:了以均衡价格论为中心的微观经济学理论体系, *政策主张:自由放任(生产、消费和需求) 四、当代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的建立与发展(20c30年代以后) *凯恩斯革命时期(20c30年代—50年代) 凯恩斯 *凯恩斯主义发展时期(20c50年代—60年代末) 萨缪尔森、罗宾逊、斯拉法

西方经济学期末复习要点

西方经济学期末复习要点 一、计算题(每题10分,共20分): 1.某旅游车载客量为100人,需求弹性系数为2,当价格为每人150元时,仅有游客50人,当价格降为多少元时,才能使游客达到100人。解:已知100,40,....... 150........2211===-=Q Q P E d 。根据计算弹性系数的一般公式: 1 1 2112P P P Q Q Q P P Q Q E d --=??=,代入得:150/)150(50/)50100(22--=-P , ∴752=P 元, 即当价格降为75元时,才能使游客达到100人。 2假定汽油的需求价格弹性系数为0.15,现价格为每升1.2元,试问汽油价格上涨多少元才能使其消费量减少10%? 解: 已知%10,.......2.1,........15.0=?==Q Q P E d ,根据计算弹性系数的一般公式 P P Q Q E d //??=, 代入已知数据得:2 .1%1015.0P ?=, ∴8.015.0%102.1=÷?=?P (元) 即汽油价格上涨0。8元才能使其消费量减少10%。 3当自发总支出增加80亿元时,国内生产总值增加200 亿元,计算这时的乘数、边际消费倾向。 解: 已知:200,..80=?=?Y AE , (1)乘数5.280200==??= AE Y a (2)c a -=11, c -=115.2, 4.01=-c , ∴边际消费倾向:6.0==c MPC 假设一个经济中总收入为2000亿元,储蓄为400元,当收入增加为2500亿元时,储蓄增加为500亿元。计算该经济的乘数。如果这个经济增加了总支出200亿元,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会增加多少? 解:(1),50020002500=-=?Y 400)4002000()5002500(=---=?C , 边际消费倾向MPC=8.0500400==??Y C ,乘数58 .01111=-=-=MPC a (2)总支出增加200=?AE ,则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会增加10002005=?=??=?AE a Y 亿元 4.假设某国家的总人口数为2500万人,就业者为1000万人,失业者为100万人,求该国的劳动力人数和失业率。 解:(1)劳动力人数= 就业人数 + 失业人数=1000 + 100=1100万人 (2)失业率=失业人数 / 劳动力人数=100 / 1100=0.0909=9.09% 5.假设某银行吸收存款800万元,按规定要留100万元作为准备金,请计算通过银行创造货币的机制能创造出多少货币? 解:最初存款R=800万元,准备金=100万元,准备金率125.0800100== r 银行能创造的存款货币6400125 .0800=== r R D 万元

西方经济学考研常考知识点

西方经济学考研常考知识点 第一章引论 这一章只是了解性的内容,考试时不会涉及。 第二章需求和供给曲线 本章主要内容是需求和供给曲线,内容较简单,大家只需掌握基本概念即可。 以下术语可能会考名词解释:需求函数,需求曲线,需求弹性(包括价格弹性和交叉弹性),供给函数,供给曲线,供给弹性,恩格尔定律,等等,但考试几率较小,不过这些概念都比较基本,所以掌握也比较容易。同时要了解影响需求,供给弹性的因素。总体上来说,本章考点不多。 第三章效用论(重要) 本章重要知识点较多。 (1)如下术语容易出名词解释: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02年西经) 消费者均衡(01年国贸) 消费者剩余,无差异曲线(01年) 边际替代率(00年国经,经济思想史),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01年) 预算约束线,补偿预算线 三个曲线(价格消费曲线(01年),收入消费曲线(00年西经),恩格尔曲线)[三个曲线容易出名词解释]回答时要把曲线画出来,直观清晰 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低档物品(04年) 吉芬物品(99年,01年) (2)常见的问答题: 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的比较(区别和联系)(00年初试,05年复试) 正常物品,低档物品,吉芬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00年) 需求曲线的推导(序数效用论由价格消费曲线推导;基数效用论由消费者效用最大化和边际 效用递减来推导)(01年西经,04年政经和网经)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05年初试涉及到)需求曲线上的每一点都满足消费者效用最大化条件(00年西经,由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

推导需求曲线的过程可知,需求曲线是消费者在既定收入水平上追求最大效用的结果,因而需求曲线上的每一点都表示消费者在既定收入水平下对应予市场价格选择最大效用的商品数量。) 预算约束线的含义(03年,回答时要画曲线) 注:回答名词解释时遇到有曲线的最好把曲线画出来! 第四章生产论 本章也比较重要,复习的时候要与下一章成本论结合起来,相互对照,相互比较。 (1)重要概念: 生产函数(包括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TP, MP, AP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边际技术替代率,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注意与边际替代率递减对照记忆) 等产量曲线,等成本线(02年西经,大家要学会比较对照记忆,把类似的概念对比记忆)边际技术替代率,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 等斜线,扩展线(考试时最好把曲线画出来,清晰明了) 规模报酬递增,递减,不变(规模报酬分析属于长期生产理论问题) (2)以下重要知识点容易出问答题 生产要素最优组合与利润最大化的关系(04年,02年西经),利润函数,利润最大化的条件既定成本下的产量最大化,既定产量下的成本最小化的条件 短期生产的三个阶段(第二阶段是生产者进行短期生产的决策期间) 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原理对我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启示(见课本本章结束语)注:分析问题时要注意学会用图表分析,那书本上相联系的曲线都画出来,由曲线再联系到相关的原理,图表曲线可以把所学知识系统的串起来。 本章有可能与后几章结合出计算题(生产函数) 第五章成本论 本章与上一章应当联系起来看,总结比较一下两章的关系。 (1)本章重要的概念有: 机会成本

西方经济学复习重点

西方经济学复习重点 第一章导言 1 称为“生产可能线”或生产可能性边界。 2 利用。 3 应的经济变量单项数值的决定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的资源配置问题。(从局部、个别的经济体制就如何解决社会资源配置问题来研究经济学)。 理论;⑤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⑥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 4 变化,来说明资源如何才能得到充分利用。 与经济增长理论;④开放经济理论;⑤宏观经济政策。 5 这些规律,分析和预测人们经济行为的效果,它要回答“是什么”的问题。 6 准,树立经济理论的前提,作为制定经济政策的依据,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它要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第二章需求、供给、价格 1在每一价格水平时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量。 2 3 方倾斜,用图形的形式来表述需求这个概念。 4①商品本身价格;②其他商品的价格;③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以及社会收入分配平等政策;④消费者嗜好;⑤人口数量与结构的变动;⑥政府的消费政策;⑦消费者对未来的预期。 5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间成反方向变动,(即需求量随着商品的本身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随本身价格的下降而增加)。 6、【TK】在图像上,需求的变化表现为“需求曲线的移动”,需求量的变化则表现为“点在需求曲线上的移动”。 7、【XZ】 户计划购买量的变动称为需求变动。例如,鸡蛋价格下降,居民购买增多,这就是需求量增加;但如果是,居民收入增加,购买鸡蛋增多,就是需求增加了。 8供给:是指厂商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个价格水平时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商品量。 9

的变动;⑤生产要素的价格;⑥政府的政策;⑦厂商对未来的预期。 1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商品的供给量与价格之间成同方向,(即供给量随着商品的本身价格的上升而增加,随本身价格的下降而减少)。 11 变动。 调节经济。 13 ③市场竞争的完全性与公平性。 14 动可以调节供给;④可以使资源配置达到最优状态。 15是政府为了扶植某一行业的生产而规定的该行业产品的最低价格。导致产品积压。 16 最高价格。导致供给不足。 第三章弹性理论 1 需求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2 3Ed=0(无论价格如何变动,需求量都不会变动),例如胰岛素,需求曲线是一条与横轴垂直的线; ②需求有无限弹性,Ed→∞(价格为既定时。需求量是无限的)例如,银行对黄金的需求无限大,需求曲线是一条与横轴平行的线; ③单位需求弹性,Ed=1(需求量的变动比率与价格变动的比率相等)例如,报纸,需求曲线是一条正双曲线线; 常见的:④需求缺乏弹性,1>Ed>0(需求量的变动比率小于价格变动的比率)例如,生活必需品盐,需求曲线是一条比较陡峭的线; ⑤需求富有弹性,Ed>1(需求量的变动比率大于价格变动的比率)例如,奢侈品,需求曲线是一条比较平坦的线; 4①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程度,是生活必需品还是奢侈品; ②商品的可替代性;③商品本身用途的广泛性;④商品使用时间的长短;⑤商品在家庭支出中所占的比例。 5 入变动的反应程度。 6p70-71 7、需求的交叉弹性:指相关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动比率索引的的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比率,即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XZ】交叉弹性——负值——互补商品——弹性绝对值越大——互补关系越密切; 交叉弹性——正值——替代商品——弹性绝对值越大——替代关系越强; 交叉弹性——零——没有关系。 8 动的反应程度。

西方经济学简答题复习要点

西方经济学期末考试复习(二):简答题 微观经济学部分掌握要点 一、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变动的异同。 ①需求量是指某一特定价格水平时,消费者购买某种商品的数量,它在图上表现为一个点。 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其他条件不变,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变动,在图上表现为点在曲线上的移动。 如图中D 0曲线上点a 到点b 的移动。 ②需求是指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时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量,它在图上表现为一条曲线。 需求的变动是指价格之外的其他因素的变动所引起的变动,在图上表现为曲线的移动。如图中D 0到D 1、、、D 2的移动。 二、需求价格弹性的含义,计算公式,图形及影响因素 1、需求价格弹性是指需求量相对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某商品价格下降或上升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对该商品需求量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 2、需求价格弹性的计算公式为:Ed=△Q/Q ÷△P/P 3、需求价格弹性的图形如下 4、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有: (1)商品的需求程度;需求程度小的高档商品需求弹性大,需求程度大的必需品需求弹性小。 (2)可替代程度;商品的替代商品越多,需求弹性大,商品的替代商品越少,需求弹性小。 (3)用途的广泛性;商品的用途越广,弹性越大,用途越窄,弹性越小。 (4)使用时间。商品的使用时间越长,弹性越大,商品的使用时间越短,弹性越小。 三.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变动规律p58 总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消费一种或几种商品所获得的效用总和。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单位商品所引起的总效用的增加量。 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边际效用是递减的;当边际效用为正数时,总效用是增加的;p 2 o D 2 D 0 D 1 a b p 1 Q 1 Q 2 P p 2 o Q D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六版期末重点(全)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六版期末重点(全) 第十二章 1.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 1、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 C ) A、价格决定理论 B、工资决定理论 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D、汇率决定理论。 2、表示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量指标是( A ) A、国民生产总值; B、国内生产总值; C、名义国民生产总值; D、实际国民生产总值。 3、GNP核算中的劳务包括( D ) A、工人劳动; B、农民劳动; C、工程师劳动; D、保险业服务。 4、实际GDP等于( B ) A、价格水平除以名义GDP; B、名义GDP除以价格水平; C、名义GDP乘以价格水平; D、价格水平乘以潜在GDP。 5、从国民生产总值减下列项目成为国民生产净值( A ) A、折旧; B、原材料支出; C、直接税; D、间接税。 6、从国民生产净值减下列项目在为国民收入( D ) A、折旧; B、原材料支出; C、直接税; D、间接税 应该计入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B) A.居民用来加工面包的面粉 B.农民用来自己食用的面粉 C.粮店为居民加工面条的面粉 应计入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是:(A) A.当年生产的拖拉机 B.去年生产而今年销售出去的拖拉机 C.某人去年购买而在今年转售给他人的拖拉机 一、国内生产总值 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GDP是国民收入核算体系的核心指标 GDP统计注意事项: 1.GDP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 2.GDP统计的是最终产品,而不是中间产品。 3.GDP衡量的是一定时期内所生产而不是所售卖掉的最终产品价值。 GDP(不包括过去生产的,当前重复交易的产品;不是指售卖的最终产品价值) 4.GDP是计算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因而是流量而非存量。流量是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变量,存量是一定时点上存在的变量。 5.GDP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是一个地域概念。凡是在本国领土上创造的收入,不管是否本国国民,都计入本国的GDP。 6.GDP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家务劳动,自给自足生产等非市场活动不计入GDP 中。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国民生产总值GNP的关系(异、同) 同:国内生产总值(GDP)与国民生产总值(GNP)都是核算社会生产成果和反映宏观经济的总量指标 异:GDP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GNP以居民为统计标准,是一个国民的概念。GDP是按“国土原则”来计算,GNP是按“国民原则”来计算。 GDP按照国土原则。 以地理上的国境为统计标准,其人口包括居住在本国的本国公民,居住在本国的外国公民,不包括居住在外国的本国居民。是指本国与外国居民在国内或本国领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