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振动图像与波的图像

振动图像与波的图像

振动图像与波的图像
振动图像与波的图像

振动图象和波的图象

振动是一个质点随时间的推移而呈现的现象,波动是全部质点联合起来共同呈现的现象.简谐运动和其引起的简谐波的振幅、频率相同,二者的图象有相同的正弦(余弦)曲线形状,但二图象是有本质区别的.见表:

振动图象波动图象

研究对象一振动质点沿波传播方向所有质点

研究内容一质点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某时刻所有质点的空间分布规

图线

物理意义表示一质点在各时刻的位移表示某时刻各质点的位移

图线变化

随时间推移图延续,但已有形状

不变随时间推移,图象沿传播方向平移

一完整曲线占横坐

标距离

表示一个周期表示一个波长

2012届高考二轮复习专题 :振动图像与波的图像及多解问题

【例1】如图6—27所示,甲为某一波动在t=1.0s 时的图象,乙为参与该波动的P 质点的振动图象

(1)说出两图中AA /

的意义 (2)说出甲图中OA /B 图线的意义 (3)求该波速v=

(4)在甲图中画出再经3.5s 时的波形图 (5)求再经过3.5s 时p 质点的路程S 和位移

解析:(1)甲图中AA /

表示A 质点的振幅或1.0s 时A 质点的位移大小为0.2m ,方向为负.乙图中AA /

’表示P 质点的振幅,也是 P 质点在 0.25s 的位移大小为0.2m ,方向为负. (2)甲图中OA /

B 段图线表示O 到B 之间所有质点在1.0s 时的位移、方向均为负.由乙图看出P 质点在1.0s 时向一y 方向振动,由带动法可知甲图中波向左传播,则OA /

间各质点正向远离平衡位置方向振动,A /

B 间各质点正向靠近平衡位置方向振动. (3)甲图得波长λ=4 m ,乙图得周期 T =1s 所以波速v=λ/T=4m/s

(4)用平移法:Δx =v ·Δt =14 m =(3十?)λ

所以只需将波形向x 轴负向平移?λ=2m 即可,如图所示 (5)求路程:因为n=

2

/T t

=7,所以路程S=2An=2×0·2×7=2。8m 求位移:由于波动的重复性,经历时间为周期的整数倍时.位移不变·所以只需考查从图示时刻,p 质点经T/2时的位移即可,所以经3.5s 质点P 的位移仍为零.

【例2】如图所示,(1)为某一波在t =0时刻的波形图,(2)为参与该波动的P 点的振

动图象,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该列波的波速度为4m/s ;

B.若P点的坐标为x p=2m,则该列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

C、该列波的频率可能为 2 Hz;

D.若P点的坐标为x p=4 m,则该列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

解析:由波动图象和振动图象可知该列波的波长λ=4m,周期T=1.0s,所以波速v=λ/T =4m/s.

由P质点的振动图象说明在t=0后,P点是沿y轴的负方向运动:若P点的坐标为x p =2m,则说明波是沿x轴负方向传播的;若P点的坐标为x p=4 m,则说明波是沿x轴的正方向传播的.该列波周期由质点的振动图象被唯一地确定,频率也就唯一地被确定为f= l /t=0Hz.综上所述,只有A选项正确.

点评:当一列波某一时刻的波动图象已知时,它的波长和振幅就被唯一地确定,当其媒质中某质点的振动图象已知时,这列波的周期也就被唯一地确定,所以本题中的波长λ、周期T、波速v均是唯一的.由于质点P的坐标位置没有唯一地确定,所以由其振动图象可知P点在t=0后的运动方向,再由波动图象确定波的传播方向

【例3】一列在x轴上传播的简谐波,在x l= 10cm和x2=110cm处的两个

质点的振动图象如图所示,则质点振动的周期为 s,这列简

谐波的波长为 cm.

【解析】由两质点振动图象直接读出质点振动周期为 4s.由于没有说明波的传播方向,本题就有两种可能性:(1)波沿x轴的正方向传播.在t=0时,x1在

正最大位移处,x2在平衡位置并向y轴的正方向运动,那么这两个质点

间的相对位置就有如图所示的可能性,也就x2一 x1=(n十1/4)λ,λ=400/(1十4n)cm

(2)波沿x 轴负方向传播.在t =0时.x 1在正最大位移处,x 2在平衡位置并向y 轴的正方向运动,那么这两个质点间的相对位置就有如图所示的可能性……,x 2一 x 1=(n 十3/4)λ,λ=400/(3+ 4n )cm

点评:由于波在媒质中传播具有周期性的特点,其波形图每经过一个周

期将重复出现以前的波形图,所以由媒质中的质点的振动图象确定波长的值就不是唯一的(若要是唯一的,就得有两个前提:一个是确定波传播方向;一个是确定波长的范围). 【例4】如图实线是某时刻的波形图象,虚线是经过时的波形图象。求: ①波传播的可能距离 ②可能的周期(频率)

③可能的波速 ④若波速是35m/s ,求波的传播方向 ⑤若小于一个周期时,传播的距离、周期(频率)、波速。 解析:

①题中没给出波的传播方向,所以有两种可能:向左传播或向右传播。 向左传播时,传播的距离为x =n λ+3λ/4=(4n +3)m (n=0、1、2 …) 向右传播时,传播的距离为x =n λ+λ/4=(4n+1)m (n=0、1、2 …)

②向左传播时,传播的时间为t =nT +3T /4得:T =4t /(4n +3)= /(4n +3)(n=0、1、2 …) 向右传播时,传播的时间为t =nT +T /4得:T =4t /(4n +1)= /(4n +1) (n=0、1、2 …) ③计算波速,有两种方法。v =x /t 或v =λ/T

向左传播时,v =x /t =(4n +3)/=(20n +15)m/s. 或v =λ/T =4 (4n +3)/=(20n +15)m/s.(n =0、1、2 …)

向右传播时,v =x /t =(4n +1)/=(20n +5)m/s. 或v =λ/T =4 (4n +1)/=(20n +5)m/s. (n =0、1、2 …)

④若波速是35m/s ,则波在内传播的距离为x =vt =35×0.2m=7m=1

4

3

λ,所以波向左传播。 ⑤若小于一个周期,说明波在内传播的距离小于一个波长。则:

向左传播时,传播的距离x =3λ/4=3m ;传播的时间t =3T /4得:周期T =;波速v =15m/s.向右传播时,传播的距离为λ/4=1m ;传播的时间t =T /4得:周期T =;波速v =5m/s. 点评:做此类问题的选择题时,可用答案代入检验法。

4

x /m

y

【例5】如图所示,一列简谐横波在t 1时刻的波形,如图甲所示,质点P 在该时刻的振动速度为v ,t 2时刻质点P 的振动速度与t 1时刻的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同;t 3时刻质点P 的速度与t 1时刻的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若t 2-t 1=t 3—t 2=0.2秒,求这列波的传播速度. 解析:从振动模型分析,若质点P 从t 1时刻开始向平衡位置方向振动,在一个周期内,从t 1时刻到t 2时刻,从t 2时刻到t 3时刻,对应的振动图象如图乙所示.考虑到振动的周期性,则有: t 2—t 1=(n +1/4)T n =0,1,2…… 周期为:T=(t 2一t 1)/(n 十1/4) n =0,1,2……

由公式:v =λ/T 得出速度v 的通解为: v =20(n +l /4) n=0,1,2……方向向左. 若质点 P 从 t 1时刻开始背离平衡位置方向振动,在一个周期内,从t 1时刻到t2时刻,从t 2时刻到t 3时刻,对应的振动图象如图丙所示.考虑到振动的周期性,则有:

t 2—t 1=(n +3/4)T n =0,1,2……

周期为:T=(t 2一t 1)/(n 十3/4) n =0,1,2……

由公式:v =λ/T 得出速度v 的通解为: v =20(n +3/4) n=0,1,2……方向向右. 答案:v =20(n +l /4)(n =0,1,2……) 方向向左. 或v = 20( n + 3/4)( n = 0,1,2,……)方向向右 【例6】已知在t 1时刻简谐横波的波形如图中实线所示;在时刻t 2该波的波形如图中虚线所示。t 2-t 1 = 来求:⑴该波可能的传播速度。⑵若已知T < t 2-t 1<2T ,且图中P 质点在t 1时刻的瞬时速度方向向上,求可能的波速。⑶若

解:⑴如果这列简谐横波是向右传播的,在t 2-t 1内波形向右匀速传播了λ

??

? ?

?

+31n ,所以波速()1231t t n v -÷??? ?

?+=λ=100(3n +1)m/s (n =0,1,2,…);同理可得若该波是向左传播的,可能的波速v =100(3n +2)m/s (n =0,1,2,…)

⑵P 质点速度向上,说明波向左传播,T < t 2-t 1 <2T ,说明这段时间内波只可能是向左

9

Q

P x /cm

s /m

传播了5/3个波长,所以速度是唯一的:v =500m/s

⑶“Q 比R 先回到平衡位置”,说明波只能是向右传播的,而

【例7】一列横波沿直线在空间传播,某一时刻直线上相距为d 的M 、N 两点均处在平衡位置,且M 、N 之间仅有一个波峰,若经过时间t ,N 质点恰好到达波峰位置,则该列波可能的波速是多少

分析与解:本题没有给定波的传播方向,仅告诉我们在某一时刻M 、N 两点均处在平衡位置,且M 、N 之间仅有一个波峰.由此我们可以推想,处

在直线MN 上的各个质点在该时刻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可能会有以下四种情况,即波的图像有以下四种图形(如图中A 、B 、C 、D 图,各图中均为左端为M ,右端为N ): 若波的传播方向由M 到N ,那么:

在A 图中,经过时间t ,N 恰好到达波峰,说明时间t 内波向右前进的距离24d S λ==,

且4T t =,所以波速2d v T t

λ==.

在B 图中,经过时间t ,波峰传到N 点,则波在时间t 内向右前进的距离3344d S λ==,

且34

T t =,所以波速3434d d v T t t λ===.

在C 图中,经过时间t ,波向右前进的距离44d S λ==,且4T t =,所以波速

4d v t t

λ==. 在D 图中,经过时间t ,波向右前进的距离324d S λ==,且34T t =,所以波速2d

v T t

λ

==.

若波的传播方向从N 到M ,那么:

在A 图中,质点N 此时要向下振动,经过时间t ,N 到达波峰,则时间34

T t =,在时间

t 内波向左前进的距离3324d S λ==,所以波速32d v t =.

在B 图中,经过时间t , N 到达波峰,则时间4

T t =,在此时间内波向左前进的距离

A

C

B

D

44d S λ==,所以波速4d v T t

λ==. 在C 图中,波在时间t 内向左前进的距离3344d S λ==,且34T t =,所以波速

343

4d

d

v T t t

λ

===.

在D 图中,质点N 经过4T 变为波峰,所以4T t =,在时间t 内波向左前进的距离

64d S λ==,所以波速6d v T t

λ==. 所以该列波可能的波速有五种6d

v t

=、4d

v t

=、2d

v t

=、34d

v t

=、32d

v t

=.

其实上述解决问题的方法过于程序化,如果能够判断出八种情况下该时刻波形图上的波峰在传播方向上到N 点的距离S ,波速v 就等于s t .例如:最后一种情况中,波峰在传

播方向上到N 点的距离6d S =,所以波速6s d v t t ==.其它情况读者可自行解决.

元素知识点总结知识讲解

元素知识点总结

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 原 子 1、原子的构成 (1)原子结构的认识 (2)在原子中由于原子核带正电,带的正电荷数(即核电荷数)与核外电子带的负电荷数(数值上等于核外电子数)相等,电性相反,所以原子不显电性 因此: 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3)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注意:①原子中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②并不是所有原子的原子核中都有中子。例如:氢原子核中无中子 2 、相对原子质量:⑴ ⑵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核内微粒的关系: 相对原子质量 = 质子数 + 中子数 课题2 元 素 一、 元素 1、含义:具有相同质子数(或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注意: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这类原子的质子数相同 相对原子质

因此:元素的种类由原子的质子数决定,质子数不同,元素种类不同。 2、元素与原子的比较: 3、元素的分类:元素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稀有气体元素三种 4、元素的分布: ①地壳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O、Si、Al、Fe ②生物细胞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O、C、H、N ③空气中前二位的元素:N、O 注意: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二、元素符号 1、书写原则: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2、表示的意义;表示某种元素、表示某种元素的一个原子。例如:O:表示氧 元素;表示一个氧原子。 3、原子个数的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前面加系数。因此当元素符号前面有了系 数后,这个符号就只能表示原子的个数。例如:表示2个氢原子:2H; 2H:表示2个氢原子。 4、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的含义;表示原子的个数。例如:6.N:6表示6个氮原 子。

光的色散知识点(试题复习)

光的色散1.色散:白光分解成多种色光的现象。 2.光的色散现象: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被分解成七种色光的现象叫光的色散,这七种色光从上至下依次排列为红、橙、黄、绿、蓝、靛、紫(如图甲所示)。同理,被分解后的色光也可以混合在一起成为白光(如图乙所示)。 光的三原色及色光的混合 1.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三种色光是光的三原色。 2.色光的混合:红、绿、蓝三种色光中,任何一种色光都不能由另外两种色光合成。但红、绿、蓝三种色光却能够合成出自然界绝大多数色光来,只要适当调配它们之间的比例即可。色光的合成在科学技术中普遍应用,彩色电视机就是一例。它的荧光屏上出现的彩色画面,是由红、绿、蓝三原色色点组成的。显像管内电子枪射出的三个电子束,它们分别射到屏上显不出红、绿、蓝色的荧光点上,通过分别控制三个电子束的强度,可以改变三色荧光点的亮度。由于这些色点很小又靠得很近,人眼无法分辨开来,看到的是三个色点的复合.即合成的颜色。 如图所示,适当的红光和绿光能合成黄光;适当的绿光和蓝光能合成青光;适当的蓝光和红光能合成品红色的光;而适当的红、绿、蓝三色光能合成白光。因此红、绿、蓝三种色光被称为色光的“三原色。”

物体的颜色:在光照到物体上时,一部分光被物体反射,一部分光被物体吸收,不同物体,对不同颜色的光反射、吸收和透过的情况不同,因此呈现不同的色彩。 光的色散现象得出的两个结论: 第一,白光不是单色的,而是由各种单色光组成的复色光;第二,不同的单色光通过棱镜时偏折的程度是不同的,红光的偏折程度最小,紫光的偏折程度最大。 色光的混合:不能简单地认为色光的混合是光的色散的逆过程。例如:红光和绿光能混合成黄光,但黄光仍为单色光,它通过三棱镜时并不能分散成红光和绿光。 物体的颜色: 由它所反射或透射的光的颜色所决定。 1.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通过它的色光决定在光的色散实验中,如果在白屏前放置一块红色玻璃,则白屏上的其他颜色的光消失,只能留下红色,说明其他色光都被红玻璃吸收了,只能让红光通过,如图所示。如果放置一块蓝玻璃,则白屏上呈现蓝色。 2.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在光的色散实验中,如果把一张红纸贴在白屏上,则在红纸上看不到彩色光带,只有被红光照射的地方是亮的,其他地方是暗的;如果把绿纸

《振动图像与波动图像的比较》教案

《振动图像与波动图像的比较》教案 吴元清 2013、4、10 课题: 振动图像与波动图像的比较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 : 知道振动图像和波动图像的区别与联系,知道波的传播方向与质点的振动 方向的关系。 知道用振动图像能表示波动中某一个质点的振动规律。 过程与方法: 通过教学,掌握由波的传播方向判断质点的振动方向(或由质点的振动方 向判断波的传播方向)的方法。 知道波动图像随时间变化,知道画后某一时刻波动图像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感悟,使学生获得对振动图像和波动图像的正确认识,通过分析、讨论、总结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热爱物理学习的情感和积极参与、相互配合的学习精神。 教学重点:振动图像与波动图像的区别和联系的教学 教学难点: 波动图像的横轴表示各个质点的平衡位置的理解、波动图像随时间的变化关 系、波的传播方向与质点的振动方向的关系的理解 重点与难点的突破方法: 本次课学习的振动图像与波动图像的比较,是振动和波动知识综合性较强的地方, 学生往往容易把两种图像混淆,因此,在教学中应联系两种图像的形成过程、图像的 变化情况、及各个物理量的变化规律进行比较教学;再通过例题的教学,加深对两种 图像的区别的理解并应用于解题中。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波动图像演示器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多媒体投影图1(振动图像) 教师:图1是什么图像? 学生:是振动图像; 教师:从图像中能获得哪些信息? 学生:从图像中能获得的信息是:周期、振幅、任意时刻 的位移、加速度方向、振动方向。 多媒体投影图2(波动图像) 教师:图2是什么图像? 学生:是波动图像。 教师:从图像中能获得哪些信息? 学生:从图像中能获得的信息是:振幅、波长;该时刻各质点的位移、加速度;已知波的传播方向可确定该时刻各质点的振动方向,反之,已知各质点的振动方向,可确定 s m 图2

振动图像与波的图像

振动图象和波的图象 振动是一个质点随时间的推移而呈现的现象,波动是全部质点联合起来共同呈现的现象.简谐运动和其引起的简谐波的振幅、频率相同,二者的图象有相同的正弦(余弦)曲线形状,但二图象是有本质区别的.见表: 振动图象波动图象 研究对象一振动质点沿波传播方向所有质点 研究内容一质点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某时刻所有质点的空间分布规律 图线 物理意义表示一质点在各时刻的位移表示某时刻各质点的位移 图线变化随时间推移图延续,但已有形状 不变 随时间推移,图象沿传播方向平 移 一完整曲线占横坐 标距离 表示一个周期表示一个波长

2012届高考二轮复习专题 :振动图像与波的图像及多解问题 【例1】如图6—27所示,甲为某一波动在t=1.0s 时的图象,乙为参与该波动的P 质点的振动图象 (1)说出两图中AA /的意义 (2)说出甲图中OA /B 图线的意义 (3)求该波速v= (4)在甲图中画出再经3.5s 时的波形图 (5)求再经过3.5s 时p 质点的路程S 和位移 解析:(1)甲图中AA /表示A 质点的振幅或1.0s 时A 质点的位移大小为0.2m ,方向为负.乙 图中AA /’表示P 质点的振幅,也是 P 质点在 0.25s 的位移大小为0.2m ,方向为负. (2)甲图中OA /B 段图线表示O 到B 之间所有质点在1.0s 时的位移、方向均为负.由乙图 看出P 质点在1.0s 时向一y 方向振动,由带动法可知甲图中波向左传播,则OA /间各质点 正向远离平衡位置方向振动,A /B 间各质点正向靠近平衡位置方向振动. (3)甲图得波长λ=4 m ,乙图得周期 T =1s 所以波速v= λ/T=4m/s (4)用平移法:Δx =v ·Δt =14 m =(3十?)λ 所以只需将波形向x 轴负向平移?λ=2m 即可,如图所示 (5)求路程:因为n=2 /T t =7,所以路程S=2An=2×0·2×7=2。8m 求位移:由于波动的重复性,经历时间为周期的整数倍时.位移不变·所以只需考查从图示时刻,p 质点经T/2时的位移即可,所以经3.5s 质点P 的位移仍为零. 【例2】如图所示,(1)为某一波在t =0时刻的波形图,(2)为参与该波动的P 点的振动图象,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 该列波的波速度为4m /s ; B .若P 点的坐标为x p =2m ,则该列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 C 、该列波的频率可能为 2 Hz ; D .若P 点的坐标为x p =4 m ,则该列波沿x 轴负方向传播; 解析:由波动图象和振动图象可知该列波的波长λ=4m ,周期T =1.0s ,所以波速v =λ/T =4m /s . 由P 质点的振动图象说明在t=0后,P 点是沿y 轴的负方向运动:若P 点的坐标为x p =2m ,则说明波是沿x 轴负方向传播的;若P 点的坐标为x p =4 m ,则说明波是沿x 轴的正方向传播的.该列波周期由质点的振动图象被唯一地确定,频率也就唯一地被确定为f = l /t =0Hz .综上所述,只有A 选项正确. 点评:当一列波某一时刻的波动图象已知时,它的波长和振幅就被唯一地确定,当其媒质中某质点的振动图象已知时,这列波的周期也就被唯一地确定,所以本题中的波长λ、周期T 、波速v 均是唯一的.由于质点P 的坐标位置没有唯一地确定,所以由其振动图象可知

初二物理光的色散知识点

初二物理光的色散知识点 物理的学习需要的不仅是大量的做题,更重要的是物理知识点的累积。下面就和丁博士一起来看看初二物理光的色散知识点,希望对广大考生有帮助! 1、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 2、光在同种介质中传播,当介质不均匀时,光的传播方向亦会发生变化。 3、折射角:折射光线和法线间的夹角。 光的折射定律 1、在光的折射中,三线共面,法线居中。 2、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光从水或其它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要求会画折射光线、入射光线的光路图) 3、斜射时,总是空气中的角大;垂直入射时,折射角和入射角都等于0°,光的传播方向不改变 4、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 5、当光射到两介质的分界面时,反射、折射同时发生 6、光的折射中光路可逆。 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1、生活中与光的折射有关的例子:水中的鱼的位置看起来比实际位置高一些(鱼实际在看到位置的后下方);由于光的折射,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一些; 水中的人看岸上的景物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些;夏天看到天上的星斗的位置比星斗实际位置高些;透过厚玻璃看钢笔,笔杆好像错位了;斜放在水中的筷子好像向上弯折了;(要求会作光路图) 2、人们利用光的折射看见水中物体的像是虚像(折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 1、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依次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这种现象叫色散; 2、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复色光; 3、天边的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 4、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其它色光可由这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白光是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世界上没有黑光;颜料的三原色是品红、青、黄,三原色混合是黑色;

振动图像和波动图像

学大教育个性化教学辅导教案 学科: 物理任课教师:黄启琢授课时间:年月日( 星期) 姓名年级性别总课时____第___课 教学目标1、深刻理解振动图像意义与特征 2、深刻理解波动图像意义与特征 3、理解与掌握振动图像与波动图像得区别与联系 难点 重点 理解与掌握振动图像与波动图像得区别与联系 课堂教学过程课前 检查作业完成情况:优□良□中□差□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过 程 1.振动图象与波得图象 振动图象与波得图象从图形上瞧好象没有什么区别,但实际上它们有本质得区别。 (1)物理意义不同:振动图象表示同一质点在不同时刻得位移;波得图象表示介质中得各个质点在同一时刻得位移。 (2)图象得横坐标得单位不同:振动图象得横坐标表示时间;波得图象得横坐标表示距离。 (3)从振动图象上可以读出振幅与周期;从波得图象上可以读出振幅与波长。 简谐振动图象与简谐横波图象得列表比较: 简谐振动简谐横波 图 象 坐 标 横坐标时间介质中各质点得平衡位置 纵坐标质点得振动位移各质点在同一时刻得振动位移 研究对象一个质点介质中得大量质点 物理意义一个质点 ....在不同时刻得振 动位移 介质中各质点 ...在同一时刻得振 动位移 随时间得变化原有图形不变,图线随时间 而延伸 原有波形沿波得传播方向平移 运动情况质点做简谐运动 波在介质中匀速传播;介质中各 质点做简谐振动 2.描述波得物理量——波速、周期、波长: (1)波速v:运动状态或波形在介质中传播得速率;同一种波得波速由介质决定。 注:在横波中,某一波峰(波谷)在单位时间内传播得距离等于波速。 (2)周期T:即质点得振动周期;由波源决定。 (3)波长λ:在波动中,振动位移总就是相同得两个相邻质点间得距离。

元素知识点总结范文

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 原 子 1、原子的构成 (1)原子结构的认识 (2)在原子中由于原子核带正电,带的正电荷数(即核电荷数)与核外电子带的负电荷数(数值上等于核外电子数)相等,电性相反,所以原子不显电性 因此: 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3)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注意:①原子中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②并不是所有原子的原子核中都有中子。例如:氢原子核中无中子 2 ⑴ ⑵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核内微粒的关系: 相对原子质量 = 质子数 + 中子数 课题2 元 素 一、元素 1、 含义:具有相同质子数(或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注意: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这类原子的质子数相同 因此:元素的种类由原子的质子数决定,质子数不同,元素种类不同。 4、元素的分布: ①地壳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O 、Si 、Al 、Fe ②生物细胞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O 、C 、H 、N 相对原子质量=

③空气中前二位的元素:N 、O 注意: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二、元素符号 1、 书写原则: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2、 表示的意义;表示某种元素、表示某种元素的一个原子。例如:O :表示氧元素;表示 一个氧原子。 3、 原子个数的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前面加系数。因此当元素符号前面有了系数后,这个 符号就只能表示原子的个数。例如:表示2个氢原子:2H ;2H :表示2个氢原子。 4、 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的含义;表示原子的个数。例如:6.N :6表示6个氮原子。 三、元素周期表 1、 发现者: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 2、 结构:7个周期16个族 3、 元素周期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①同一周期的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电子层数=周期数 ②同一族的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主族数 4、 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电子数 5、 元素周期表中每一方格提供的信息: 课题3 离子 一、核外电子的排布 1、原子结构图: ①圆圈内的数字:表示原子的质子数 ②+:表示原子核的电性 ③弧线:表示电子层 ④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电子层上的电子数 1、 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 ①第一层最多容纳2个电子; ②第二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 ③最外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若第一层为最外层时,最多容纳2个电子) 3、元素周期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①同一周期的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电子层数=周期数 ②同一族的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主族数 4、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4 易失电子 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4 易得电子 稀有气体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8(He 为2) 不易得失电子 最外层电子数为8(若第一层为最外层时,电子数为2)的结构叫相对稳定结构 因此元素的化学性质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当两种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则这两种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注意:氦原子与镁原子虽然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但是氦原子最外 质子数

振动图像与波的图像及多解问题专题

振动图像与波的图像及多解问题 一、振动图象和波的图象 振动是一个质点随时间的推移而呈现的现象,波动是全部质点联合起来共同呈现的现象. 简谐运动和其引起的简谐波的振幅、频率相同,二者的图象有相同的正弦(余弦)曲线形状,但二图象是有本质区别的.见表: 振动图象波动图象 研究对象一振动质点沿波传播方向所有质点 研究内容一质点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某时刻所有质点的空间分布规律 图线 物理意义表示一质点在各时刻的位移表示某时刻各质点的位移 图线变化随时间推移图延续,但已有形状不变随时间推移,图象沿传播方向平移 一完整曲线占横坐标距离表示一个周期表示一个波长 例题精选: 例题1:如图6—27所示,甲为某一波动在t=1.0s时的图象,乙为参与该波动的P质点的振动图象 (1)说出两图中AA/的意义? (2)说出甲图中OA/B图线的意义? (3)求该波速v=? (4)在甲图中画出再经3.5s时的波形图 (5)求再经过3.5s时p质点的路程S和位移 解析:(1)甲图中AA/表示A质点的振幅或1.0s时A质点的位移大小为0.2m,方向为负.乙图中AA/’表示P质点的振幅,也是P质点在0.25s的位移大小为0.2m,方向为负. (2)甲图中OA/B段图线表示O 到B之间所有质点在1.0s时的位移、方向均为负.由乙图看出P质点在1.0s时向一y方向振动,由带动法可知甲图中波向左传播,则OA/间各 质点正向远离平衡位置方向振动,A/B间各质点正向靠近平衡位置方向振 动. (3)甲图得波长λ=4 m,乙图得周期T=1s 所以波速v=λ/T=4m/s (4)用平移法:Δx=v·Δt=14 m=(3十?)λ

多彩的光知识点总结

《多彩的光》知识点总结 总结人:汪老师 总结日期:2015年1月26日 1、光源: 光源:自身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分类:自然光源、人造光源 2、光的直线传播 (1)条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光线:在物理学中,用一条待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光线是人们为了研究方便假想的一种物理模型,不是实际存在的) (3)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现象:影子的形成、日食、月食、小孔成像 小孔成像的特点:倒立的实像。 注:小孔所成的像的形状跟物体的形状一样,与小孔的形状五无关,可以有缩小的、放大的和等大的像。 (4)光速: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在其他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都比在真空的速度小。 光在真空或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3、光的反射: (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到另一种介质表面时,有一部份光被反射回原来的介质。 所有物体的表面都可以反射光,我们能够看到本 身不发光的物体,就是因为物体表面反射的光进入了 我们的眼睛。 (2)光的反射光路图: 入射光线:AO 反射光线:OB 法线:NO 入射角:∠i 反射角:∠r (3)光的反射定律:共面,异侧,等角 光在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统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光的反射中光路可逆。 注:一条反射光线对应一条入射光线 (4)反射分类:

镜面反射:平整光滑的物体表面能把平行的光线也沿平行的方向反射出去。 漫反射:一般物体的表面都很粗糙,存在许多微笑的凹凸不平,平行光线经反射后,反射光线不再平行,而是射向各个方向。 注: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每一条反射光线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5)平面镜成像: 成像原理:光的反射 成像特点:等大、对称的虚像 应用:1、改变光的传播方向(潜望镜); 2、利用平面镜 成像。 4、光的折射 (1)折射现象: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如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 变的现象。 (2)光的折射规律: 光折射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改变而改变:空气中的角总是大角。 当光从一种介质垂直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不改变。光在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3)光的折射产生的现象:插入水中的筷子看起来便弯折了、海市蜃楼、在岸上看水中的鱼在水中的位置变浅了、游泳者从水中看岸上的树变高了。 5、光的色散:太阳光经过三棱镜折射后被分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的现象。 (1)光的色散说明:白光不是单色光,而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光的“三基色”:红、绿、蓝。 颜料的三原色:红、黄、蓝。 (2)物体的颜色: 透明物体的颜色: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的。无色的通明体能透过所有色光。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白色物体反色各种色光,黑色物体吸收所有色光。 6、透镜

振动图像与波的图像及多解问题专题

振动图像与波的图像及多解问题专题

振动图像与波的图像及多解问题 一、振动图象和波的图象 振动是一个质点随时间的推移而呈现的现象,波动是全部质点联合起来共同呈现的现象. 简谐运动和其引起的简谐波的振幅、频率相同,二者的图象有相同的正弦(余弦)曲线形状,但二图象是有本质区别的.见表: 振动图象波动图象 研究对象一振动质点沿波传播方向所有质点 研究内容一质点的位移随时 间的变化规律 某时刻所有质点 的空间分布规律 图线 物理意义表示一质点在各时 刻的位移 表示某时刻各质 点的位移 图线变化随时间推移图延 续,但已有形状不 变 随时间推移,图象 沿传播方向平移 一完整曲线占 横坐标距离 表示一个周期表示一个波长例题精选:

例题1:如图6—27所示,甲为某一波动在t=1.0s时的图象,乙为参与该波动的P质点的振动图象 (1)说出两图中AA/的意 义? (2)说出甲图中OA/B图线 的意义? (3)求该波速v=? (4)在甲图中画出再经3.5s时的波形图 (5)求再经过3.5s时p质点的路程S和位移 解析:(1)甲图中AA/表示A质点的振幅或1.0s时A 质点的位移大小为0.2m,方向为负.乙图中AA/’表示P质点的振幅,也是P质点在0.25s的位移大小为0.2m,方向为负. (2)甲图中OA/B段图线表示O 到B之间所有质点在1.0s时的位移、方向均为负.由乙图 看出P质点在1.0s时向一y方向振动, 由带动法可知甲图中波向左传播,则 OA/间各质点正向远离平衡位置方向振动,A/B间各质点正向靠近平衡位置方向振动. (3)甲图得波长λ=4 m,乙图得周期T=1s 所以波速v=λ/T=4m/s (4)用平移法:Δx=v·Δt=14 m=(3十?)λ

(完整版)初二光学知识点整理

光学知识点知识点整理 一、光的直线传播 1、光现象:包括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 2、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光源按形成原因分,可以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例如,自然光源有太阳、萤火虫等,人造光源有如蜡烛、霓虹灯、白炽灯等。 ●月亮不是光源,月亮本身不发光,只是反射太阳的光。 3、光的直线传播:光在真空中或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的传播 不需要介质。 大气层是不均匀的,当光从大气层外射到地面时,光线发了了弯折(海市蜃楼、早晨看到太阳时,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星星的闪烁等) 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小孔成像、井底之蛙、影子、日食、月食、一叶障目。 ●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 ①激光准直. 排直队要向前看齐. 打靶瞄准 ②影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由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 以在不透光的物体后面,光照射不到,形成了黑暗的部分就是影。 ③日食月食的形成 日食的成因:当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时,并且三球在一条直线上,太阳光沿直线传播过程中,被不透明的月球挡住,月球的黑影落在地球上,就形成了日食. 月食的成因:当地球运行到太阳和月球中间时,太阳光被不透明的地球挡住,地球的影落在月球上,就形成了月食. 如图:在月球后 1的位置可看到日全食, 在2的位置看到日偏食, 在3的位置看到日环食。 1 3 2

④小孔成像:小孔成像实验早在《墨经》中就有记载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 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像可能放大,也可能宿小。 用一个带有小孔的板遮挡在屏幕与物之间,屏幕上就会形成物的倒像,我们把这样的现象叫小孔成像。前后移动中间的板,像的大小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这种现象反映了光沿直线传播的性质。 小孔成像原理: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不受引力作用干扰的情况下沿直线传播根据光的直线传播规律证明像长和物长之比等于像和物分别距小孔屏的距离之比。 4、光线: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的直线。(光线是假想的, 实际并不存在) 光线是由一小束光抽象而建立的理想物理模型,建立理想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的常用方法之一。 5、光速: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真空中最快. (1)光在真空中速度C=3×108m/s=3×105km/s;光在空气中速度约为3×108m/s。 光在水中速度为真空中光速的3/4,在玻璃中速度为真空中速度的2/3 。 雷声和闪电在同时同地发生,但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说明什么问题? 这表明光的传播速度比声音快. (2)光年是长度的单位,1光年表示光在1年时间所走的路程,1光年=3×108 米/秒×365×24×3600秒=9.46×1015米 注意:光年不是时间的单位。 二、光的反射 1.反射:光在两种物质的交界面处会发生反射。 我们能够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任何物体的表面都会发生反射。 2.探究实验: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设计实验】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纸板ENF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于镜面,如图2-2所示。 一束光贴着纸板沿着某一个角度射到O点,经平面镜的反射,沿另一个方向

振动图像和波动图像00236(课堂参照)

振动图像和波动图像 [P3.]1.振动图象和波的图象 振动图象和波的图象从图形上看好象没有什么区别,但实际上它们有本质的区别。 ⑴物理意义不同:振动图象表示同一质点在不同时刻的位移;波的图象表示介质中的各个质点在同一时刻的位移。 ⑵图象的横坐标的单位不同:振动图象的横坐标表示时间;波的图象的横坐标表示距离。 ⑶从振动图象上可以读出振幅和周期;从波的图象上可以读出振幅和波长。 [P4.]2.波动图象与振动图象的比较 [P5.]1 图1所示为一列简谐横波在t =20s 时的波形图,图2是这列波中P 点的振动图线,那么该波的传播速度和传播方向是 ( B ) (A) v =25cm/s ,向左传播。 (B) v =50cm/s ,向左传播。 (C) v =25cm/s ,向右传播。 (D) v =50cm/s ,向右传播。 [P6.]2.一列沿x 轴正方向传播的横波在某时刻波的图象如图甲所示,A 、B 、C 、D 为介质中沿波的传播方向上四个等间距质点的平衡位置,若从该时刻开始再经过5s 作为计时零点,则图乙可以用来反映下列哪个质点的振动图象 ( C ) y /cm t /s 图2 1 2 3 4 5 0.2 y /cm 0 x /cm P 50 100 150 200 0.2 拍许多人做广播操的一张照片 拍一个人做广播操的录像 形象比喻 图象沿传播方向平移λ/4 原图象延伸T/4 图象的变化(T/4后 的图象) 振幅、波长;该时刻各质点的位移、加速度;已知波的传播方向可确定该时刻各质点的振动方 振幅、周期;任一时刻质点的位移、加速度、振动方向; 图象提供的物理信息 反映某一时刻介质中各质点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值的波形 反映某一个质点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物理意义 介质中的各个质点 一个质点 研究对象 质点的平衡位置 时间 横坐标 图象 波动图象 振动图象 x y v t y T t y x y v

知识讲解 机械波及波的图像(基础) .doc

物理总复习:机械波及波的图像 【考纲要求】 1、理解机械波的产生条件、形成过程; 2、知道研究机械波的几个重要物理量及其相互间的关系; 3、理解波动图像的意义; 4、知道波动图像与振动图像的区别; 5、能分析有关波的多解问题。 【知识网络】 【考点梳理】 考点一、机械波 1、波的形成 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形成机械波。条件:①波源;②介质。 2、机械波的分类 按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是垂直还是平行,分为横波和纵波。 3、描述波动的物理量 名称符号单位意义备注 波长λm 沿着波的传播方向,两个相 邻的振动情况完全相同的 质点的距离 在一个周期内,波传播的距离 等于一个波长波速v m/s 振动传播的速度波速大小由介质决定振幅 A m 质点振动的位移的最大值 数值大小由波源决定 v f T λ λ ==周期T s 质点完成一次全振动的时 间 频率f Hz 1s内质点完成全振动的次 数 4、机械波的传播特征 要点诠释:(1)机械波向外传播的只是振动这一运动形式和振动的能量,介质中的质点本身并没有随波迁移。 (2)机械波在传播过程中,介质中各质点都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做同频率、同振幅的简谐振动,沿着波的传播方向,后一质点的振动总落后于前一质点的振动,或者说后面的质点总要重复前面质点的振动,只是在时间上晚了一段。正是由于不同质点在同一时刻的振

动步调不一致,于是就形成了波。 (3)在介质中有波传播时,由于介质中各个质点运动的周期性,决定振动状态在介质中的传播也具有周期性,如果忽略了介质对能量的吸收消耗,则介质中各质点均做振幅相同的简谐振动。 (4)机械波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频率不变,波速、波长都改变。机械波波速仅由介质来决定,固体、液体中波速比空气中大。 考点二、波的图像 简谐波的图象是正弦或余弦曲线。 要点诠释:(1)波的图象形象直观地揭示了较为抽象的波动规律。波的图象表示在波的传播方向上介质中大量质点在同一时刻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波动图象一般随时间的延续而变化(t kT ?=时,波形不变,k 为整数)。 (2)从图象可获取的信息有:①该时刻各质点的振动位移;②振幅A 和波长λ; ③若已知波的传播方向,由图象可知各质点的振动方向;若已知某质点此时刻的振动方向,由图象可知波的传播方向。 考点三、确定振动或传播方向的方法 要点诠释: 波的传播方向与质点振动方向的判断方法 已知波的传播方向,由图象可知各质点的振动方向;若已知某质点此时刻的振动方向,由图象可知波的传播方向。 常用方法有: 1、上下坡法。沿波的传播方向看,“上坡”的质点向下振动;“下坡”的质点向上振动,简称“上坡下,下坡上”(如图甲所示)。 2、同侧法。在波的图象上某一点,沿纵轴方向画出一个箭头表示质点的振动方向,并设想在同一点沿水平方向画个箭头表示波的传播方向,那么这两个箭头总是在曲线的同侧 (如图乙所示)。 3、平移法。将波沿波的传播方向做微小移动,4 x v t λ ?=?< ,如图丙中虚线所示,则 可判定P 点沿y 正方向运动了。或者说沿波的传播方向画出下一时刻的波形,这个波形(虚线)在原波形的上面,则P 点向上振动;如果这个波形(虚线)在原波形的下面,如Q 点向下振动。 考点四、振动图像与波动图像的区别 振动是一个质点随时间的推移而呈现的现象,波动是全部质点联合起来共同呈现的现象。简谐运动和其引起的简谐波的振幅、频率相同,二者的图象有相同的正弦(余弦)曲线形状,但二图象是有本质区别的。 振动图象 波形图象 研究对象 一振动质点 沿传播方向所有介质质点 研究内容 一质点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同一时刻所有质点的空间分布规律

(完整版)光现象知识点总结(全)

第二章光的传播 一、光的传播 1、光源: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光源可分为天然光源(水母、太阳),人造光源(灯泡、火把); 月亮、钻石、镜子、影幕不是光源。 2、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 (1)小孔成像: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像是倒立的实像(树阴下的光斑是太阳的像)。实像: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像。 ①小孔成像的条件:孔的大小必须远远小于孔到发光的距离及孔到光屏的距离。 ②像的大小与发光体到孔的距离和像到孔的距离有关,发光体到小孔的距离不变,光屏远离小孔,实像 增大;光凭靠近小孔,实像减小; 光屏到小孔的距离不变,发光体远离小孔,实像减小;发光体靠近小孔,实像增大。 (2)取得直线:激光准直(挖隧道定向);整队集合;射击瞄准; (3)限制视线:坐井观天、一叶障目; (4)影的形成:影子;日食、月食 日食:太阳月球地球;月食:月球太阳地球 常见的现象: ①激光准直。 ②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黑色区域即影子。 ③日食月食的形成:当地球在中间时可形成月食。 如图:在月球后1的位置可看到日全食,在2的位置看到 日偏食,在3的位置看到日环食。 ④小孔成像:小孔成像实验早在《墨经》中就有记载小孔成像成 3、光线: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是理想化物理模型,非真实存在) 4、所有的光路都是可逆的,包括直线传播、反射、折射等。 5、真空中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c=3×108m/s=3×105 m/s; 6、光年:是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光年是长度单位;

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真空中不传播; 光在真空中传播的最快,空气中次之,透明液体、固体中最慢(二者刚好相反)。 光速远远大于声速(如先看见闪电再听见雷声;在跑100m时,声音传播时间不能忽略不计,但光传播时间可忽略不计)。 二、光的反射 1、当光射到物体表面时,被反射回来的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2、我们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3、反射定律:(1)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 (2)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说成入射角等于反射角是错误的) (1)法线:过光的入射点所作的与反射面垂直的直线;(虚线) (2)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实线) (3)反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实线) (4)反射角总是随入射角的变化而变化,入射角增大反射角随之增大。 (5)垂直入射时,入射角、反射角相等都等于0度。 4、光路图(要求会作): (1)、确定入(反)射点:入射光线和反射面或反射光线和反射面或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交点即为入射(反射)点 (2)、根据法线和反射面垂直,作出法线。 (3)、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画出入射光线或反射光线 5、两种反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1)镜面反射:平行光射到光滑的反射面上时,反射光仍然被平行的反射出去; (2)漫反射:平行光射到粗糙的反射面上,光线向各个方向反射出去; (3)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相同点:都是反射现象,都遵守反射定律; 不同点是:反射面不同(一光滑,一粗糙),一个方向的入射光,镜面反射的反射光只射向一个方向(刺眼);而漫反射射向四面八方;(下雨天向光走走暗处,背光走要走亮处,因为积水发生镜面反射,地面发生漫反射,电影屏幕粗糙、黑板要粗糙是利用漫反射把光射向四处,黑板上“反光”是发生了镜面反射,光污染也是镜面反射) 6、潜望镜的工作原理:光的反射。 三、平面镜成像 1、平面镜成像特点:①正立的虚像, ②像和物的大小相等, ③像和物关于镜面对称(轴对称图形) ④像和物对应点的连线和镜面垂直,到镜面距离相等; ⑤像和物上下相同,左右相反(镜中像的左手是人的右手,物体远离或靠近镜面像的大小

高中化学选修三知识点总结资料讲解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一.原子结构 1.能级与能层 2.原子轨道 3.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⑴构造原理:随着核电荷数递增,大多数元素的电中性基态原子的电子按右图顺序填入核外电子运动轨道(能级),叫做构造原理。 能级交错:由构造原理可知,电子先进入4s轨道,后进入3d轨道,这种现象叫能级交错。 说明:构造原理并不是说4s能级比3d能级能量低(实际上4s能级比3d能级能量高),而是指这样顺序填充电子可以使整个原子的能量最低。也就是说,整个原子的能量不能机械地看做是各电子所处轨道的能量之和。 (2)能量最低原理

现代物质结构理论证实,原子的电子排布遵循构造原理能使整个原子的能量处于最低状态,简称能量最低原理。 构造原理和能量最低原理是从整体角度考虑原子的能量高低,而不局限于某个能级。 (3)泡利(不相容)原理:基态多电子原子中,不可能同时存在4个量子数完全相同的电子。换言之,一个轨道里最多只能容纳两个电子,且电旋方向相反(用“↑↓”表示),这个原理称为泡利(Pauli)原理。 (4)洪特规则:当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不同轨道(能量相同)时,总是优先单独占据一个轨道,而且自旋方向相同,这个规则叫洪特(Hund)规则。比如,p3的轨道式为 或,而不是。 洪特规则特例:当p、d、f轨道填充的电子数为全空、半充满或全充满时,原子处于较稳定的状态。即p0、d0、f0、p3、d5、f7、p6、d10、f14时,是较稳定状态。 前36号元素中,全空状态的有4Be 2s22p0、12Mg 3s23p0、20Ca 4s23d0;半充满状态的有:7N 2s22p3、15P 3s23p3、24Cr 3d54s1、25Mn 3d54s2、33As 4s24p3;全充满状态的有10Ne 2s22p6、18Ar 3s23p6、29Cu 3d104s1、30Zn 3d104s2、36Kr 4s24p6。 4. 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 (1)电子排布式 ①用数字在能级符号的右上角表明该能级上排布的电子数,这就是电子排布式,例如K:1s22s22p63s23p64s1。 ②为了避免电子排布式书写过于繁琐,把内层电子达到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结构的部分以相应稀有气体的元素符号外加方括号表示,例如K:[Ar]4s1。 (2)电子排布图(轨道表示式) 每个方框或圆圈代表一个原子轨道,每个箭头代表一个电子。 如基态硫原子的轨道表示式为 二.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1.原子的电子构型与周期的关系 (1)每周期第一种元素的最外层电子的排布式为ns1。每周期结尾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式除He为1s2外,其余为ns2np6。He核外只有2个电子,只有1个s轨道,还未出现p 轨道,所以第一周期结尾元素的电子排布跟其他周期不同。 (2)一个能级组最多所容纳的电子数等于一个周期所包含的元素种类。但一个能级组不一定全部是能量相同的能级,而是能量相近的能级。 2.元素周期表的分区 (1)根据核外电子排布 ↑↓↑ ↓↓↓ ↑↑↑

光的色散知识讲解

光的色散(提高) 要点一、光的色散 色散:牛顿用三棱镜把太阳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的现象。 要点诠释: 1、光的色散说明白光是由色光混合而成的。彩虹是太阳光传播过程中被空气中的水滴色散而产生的。 2、一束太阳光照到三棱镜上,然后从三棱镜射出的光分解为各种颜色的光,这一现象的产生是因为光线由空气进入三棱镜后,发生了光的折射,不同色光的偏折程度不同,红光偏折程度最小,紫光偏折程度最大。 要点二、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 1、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三种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可以产生各种颜色的光,其中也包括白光。 2、颜料的三原色:品红、黄、青。三种颜色颜料按不同比例混合能产生各种颜色,其中也包括黑色。 3、光的三原色与颜料的三原色的混合规律: 要点诠释: 色光混合一般是由光源直接发出的。多一种颜色就使光线更加明亮,所以复色光的亮度要大于单色光的亮度。如彩色电视机画面上的丰富的色彩,就是由三原色光按照不同的亮度混合而成。 要点三、【高清课堂《光的折射、光的色散、看不见的光》】物体的颜色 1、透明物体的颜色: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通过它的色光决定,通过什么色光,呈现什么颜色。

1、不透明物体的颜色:不透明物体只反射与此物体颜色相同的光,而吸收其他颜色的光。因此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要点诠释: 1、无色:如果透明物体通过各种色光,那么它就是无色的,如:空气、水等能通过各种色光,它们是无色的。 2、白色、黑色:如果不透明物体能反射各种色光,那么它是白色的,如:白纸、牛奶、白色光屏等反射各种色光,它们是白色的。如果不透明物体几乎吸收各种色光,那么它就是黑色的,如:黑板、黑色皮鞋等吸收各种色光,几乎没有反射光线进入眼睛,所以看起来是黑色的。 3、光是一种波,不同颜色的光的波长不同,依照红、橙、黄、绿、蓝、靛、紫的顺序,它们的波长依次变短。 4、大气对光的散射,波长较短的光容易被散射,波长较长的光不容易被散射。雾灯的光不应该被空气散射,这样才有较强的穿透作用,才能让更远处的人看到。雾灯选择不易被空气散射,人眼比较敏感的黄光。 5、天空是蓝色的是因为大气对太阳光中波长较短的蓝光散射的较多。 要点四、红外线紫外线 1、光谱:把光按红、橙、黄、绿、蓝、靛、紫的顺序排列起来,就是光谱,这是可见光谱。 2、红外线:在光谱上红光以外的部分,也有能量辐射,不过人眼看不到,这样的辐射叫红外线。 3、紫外线:在光谱的紫光以外,也有看不见的光,叫紫外线。 要点诠释: 1、红外线的特点及应用: (1)红外线的主要特征是热作用强,可以用来加热食品、浴室的暖灯、红外线理疗仪等。 (2)红外线穿透云雾的能力也比较强,使用对红外线敏感的底片可进行远距离高空摄影、也可以在没有光线的夜间摄影、红外线遥感仪等。 (3)红外线还可以用来遥控,电视机的遥控器。 2、紫外线的特点及应用:促进钙质吸收、杀死微生物(紫外线灯杀菌)、荧光物质发荧光。 【典型例题】 类型一、光的色散 1.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了各种颜色的光,这说明() A.太阳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B.三棱镜中有各种颜色的小块 C.三棱镜具有变色功能 D.三棱镜可以使单色光变成多色光 【答案】A 【解析】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这种现象是光的色散。这说明太阳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总结升华】题目考查了学生色散的理解和掌握,属于简单题目。 举一反三: 【变式】今年5月17日中午,我市部分市民看到了太阳周围出现-个七彩“光环”,如图所示,这就是“日晕”。这种天象形成的重要原因是阳光通过无数小冰晶后发生了色散,其中各色光按红、橙、黄、

氧族元素知识点总结

2H 2O 2===2H 2O+O 2 ↑ MnO 2 氧族元素 1.复习重点 1.氧族元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递变规律; 2.硫单质、臭氧、过氧化氢、硫化氢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3.重点是硫的化学性质及氧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2.难点聚焦 (一)、氧族元素的原子结构及性质的递变规律 元素 氧(O ) 硫(S ) 硒(Se ) 碲(Te ) 核电荷数 8 16 34 52 最外层电子数 6 6 6 6 电子层数 2 3 4 5 化合价 -2 -2,+4,+6 -2,+4,+6 -2,+4,+6 原子半径 逐渐增大 密度 逐渐增大 与H 2化合难 易 点燃剧烈反应 加热时化合 较高温度时化合 不直接化合 氢化物稳定性 逐渐减弱 氧化物化学式 —— SO 2 SO 3 SeO 2 SeO 3 TeO 2 TeO 3 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化学式 —— H 2SO 3 H 2SO 4 H 2SeO 3 H 2SeO 4 H 2TeO 3 H 2TeO 4 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酸性 逐渐减弱 元素非金属性 逐渐减弱 2.1臭氧和过氧化氢 臭氧和氧气是氧的同素异形体,大气中臭氧层是人类的保护伞 过氧化氢不稳定分解,可作氧化剂、漂白剂。 归纳知识体系。 2.1.1.与氧气有关的反应 (1)有氧气参加的反应方程式 ① 与绝大多数金属单质作用 4Na+O 2=2Na 2O

②与绝大多数非金属单质作用 ③与非还原性化合物作用 2NO+O2=2NO2 4FeS2+11O22Fe2O2+8SO2 ④与有机物作用 ⑤在空气中易被氧化而变质的物质 a.氢硫酸或可溶性硫化物:2H2S+O2=2S↓+2H2O b.亚硫酸及其可溶性盐2H2SO3+O2=2H2SO4,2Na2SO3+O2=2Na2SO4 c.亚铁盐、氢氧化亚铁4Fe(OH)2+O2+2H2O=4Fe(OH)3 d.苯酚 e.氢碘酸及其可溶性碘化物4HI+O2=2H2O+2I2 ⑥吸氧腐蚀(如:铁生锈) 负极:2Fe—4e—=2Fe2+正极:O2+4e—+2H2O=4OH—Fe2++2OH—=Fe(OH)2 4Fe(OH)2+O2+2H2O=4Fe(OH)32Fe(OH)3=Fe2O3+3H2O (2)生成氧气的反应方程式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