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详细笔记整理

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详细笔记整理

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详细笔记整理
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详细笔记整理

基础心理学知识复习概要

第一节绪论

第一单元基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

一、心理学概述

心理学研究:①动物的心理现象;②儿童的心理现象;③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及活动规律的科学。

基础心理学是研究正常成人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基础学科。

基础心理学总结的心理活动规律是:①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般的规律;②对心理学各分支的研究都具有指导的意义。

二、基础心理学的内容

基础心理学的内容可以分为四个方面:

(一)认知;(二)需要和动机;(三)情绪、情感和意志;(四)能力、气质和性格认知,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心理现象。

需要和动机是推动人从事心理活动的内部动力。

意志是人的思维决策见之于行动的心理过程。

一般把心理现象分为:①心理过程和人格;②知、情、意和个性。

心理现象可分为心理过程和人格。

心理过程包括:①认识;②情感;③意志。心理过程包括认识、情感和意志。(不包括能力)

基础心理学的内容心理过程

①认知

②情绪、情感和意志

个体的心

理特征

③需要和动机

④能力、气质和性格(人格)

第二单元人的心理的本质…

一、心理是脑的机能

动物心理的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动物心理的发展经历了感觉、知觉和思维萌芽三个阶段。

人的心理是:①脑的机能;②客观现实的反映。

人的心理是脑的机能得到了:①心理发生和发展过程的科学事实的证明;②生理科学研究资料的证明;

③临床事实的证明;④人们生活经验的证明。

二、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心理是大脑活动的结果,却不是大脑活动的产物。

心理反映的特点有能动性和主观性。心理反映不是镜子式的反映,而是能动的反映。

心理反映的形式可以是:①事物的形象;②概念;③体验;④活动。

由于人的心理和行为之间的关系使得我们可以通过人的行为客观地研究他的心理。

心理和人的行为之间的关系表现为:①心理支配人的行为;②心理通过行为表现出来。但心理和行为不能划等号,不能说“心理就是行为”,“行为就是心理”。

心理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中间科学或边缘科学。下列说法是不正确的:①心理学是自然科学;②心理学是社会科学;③心理学既不是自然科学也不是社会科学。

第三单元心理学发展简史

一、科学心理学的建立

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德国艾宾浩斯:“心理有一个长的过去,但只有一个短的历史。”

古希腊的希波克拉底把人分为四种类型: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

罗马盖伦提出气质这个概念;

19世纪中叶,心理学成为实证科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德国韦伯,1840年发现了差别感觉阈限的定律,即韦伯定律。

德国费希纳于1860年开创了心理物理学的新领域;

[专栏1-1] 冯特(P8)

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是冯特。

冯特用内省法研究感觉、知觉、注意、联想等心理现象,提出了统觉学说和情感三维说,还主张用民族心理学的方法研究高级心理现象。

二、学派的纷争

(一)构造心理学:冯特和铁钦纳是构造心理学派的创始人。

①采用内省实验的方法,②只问意识经验由什么元素构成。

(二)行为主义:研究刺激和反应之间的关系是行为主义学派的主要特点。

华生:主张心理学要抛开意识,径直去研究行为;查明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根据刺激推知反应,根据反应推知刺激;通过控制环境去塑造人的心理和行为。

(三)格式塔心理学:主张从整体上研究心理现象,建立完形心理学

(四)机能主义心理学:主张意识是一个连续的整体;反对把心理看做一种不起作用的副现象;强调心理的适应功能。

(五)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①心理包含两个部分:意识与无意识;②人的心理结构:本我、自我、超我,三者发展平衡就是健全的人格,否则会导致精神疾病的发生

三、当代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取向

(一)人本主义心理学—罗杰斯、马斯洛

人本主义心理学被称为心理学的第三势力。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特点是:①人有自我实现的需要;②应重视人自身的价值;③要充分发挥人的潜能。

(二)认知心理学

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认知心理学是心理学研究的新方向。

认知心理学的主要特点是:①从信息的输入、编码、转换、储存和提取的过程来研究人的认知活动;

②把人看做信息加工系统,从信息加工的观点研究人的认识活动。

(三)生理心理学

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和脑的机制是生理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第四单元研究心理现象的原则和方法

一、研究心理学的原则(3原则)

研究心理学必须坚持的原则有客观性原则、辩证发展原则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一)客观性原则;(二)辩证发展原则;(三)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心理学的研究除了必须坚持客观性原则、辩证发展原则外,还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4方法)

心理学研究常用的研究方法有:①观察法;②调查法;③个案法;④实验法。

心理学研究除了运用一般观察法、调查法和实验法外,还要运用个案法

(一)观察法;(二)调查法;(三)个案法;(四)实验法

自变量:由实验者选择用来引起被试者心理或行为变化的条件(刺激变量)

因变量:由自变量引起的被试者心理和行为的变化。

第二节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

第三节第一单元神经系统的构造及功能…

神经系统由①中枢神经系统②外周神经系统(又叫周围神经系统)组成

一、神经元及其功能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神经元是由细胞体、树突和轴突组成的。神经元具有接受刺激、传递信息和整合信息的功能。

神经元可分为:①感觉神经元(传入神经元)、②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和③中间神经元(在感觉和运动神经元之间起联络作用的联络神经元)三种(没有“思维神经元”)。

神经元可分为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等几种。

反射是有机体在神经系统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作出的规律性回答。

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叫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二、外周神经系统及其功能

外周神经系统是联系感觉输入和运动输出的神经机构,由12对脑神经和31对脊神经组成。外周神经系统包括:①躯体神经系统;②自主神经系统(不包括脑、脊髓,包括脑和脊髓的是中枢神经系统)。

外周神经系统可分为躯体神经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

(一)12对脑神经和31对脊神经—解剖上看

(二)躯体神经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功能上划分

自主神经系统:①又叫植物神经系统;②一般不受意识的支配;③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④与情绪反应有密切的关系。自主神经又叫植物神经。

唤醒有机体,调动其能量功能的神经是交感神经。

三、中枢神经系统及其功能

神经系统是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构成的。

中枢神经系统是由脊髓和大脑组成的。大脑是由脑干、间脑、小脑和端脑构成的。

(一)脊髓

(二)脑干

脑干包括:①延脑;②桥脑;③中脑(不包括丘脑)。脑干包括延脑、桥脑和中脑。

脑干网状结构是调节睡眠与觉醒的神经结构。保持一定的唤醒水平和清醒状态,维持注意并激活情绪。(三)间脑

由丘脑、上丘脑、下丘脑和底丘脑4部分构成。

丘脑是大脑皮层下除嗅觉外所有感觉的重要中枢;上丘脑参与嗅觉和某些激素的调节;下丘脑是内脏系统活动的调节中枢;底丘脑调节肌张力,使运动能够正常进行。

丘脑是皮层下较高级的感觉中枢。皮层下较高级的感觉中枢位于丘脑。

下丘脑是调节自主神经系统活动的中枢。皮层下调节自主神经系统活动的中枢位于下丘脑。

(四)小脑:功能是保持身体平衡,调节肌肉紧张度,实现随意和不随意运动。

四、大脑皮层的结构与功能

以沟和裂为界线,可把大脑皮层分为额叶、顶叶、枕叶和颞叶等组成部分。

以沟和裂为界线,可把大脑皮层分为:①额叶、②顶叶、③枕叶、④颞叶

大脑皮层各部分的功能

组成部分功能位置

额叶(动)以躯体运动功能为主中央前回是躯体运动中枢

顶叶(感)以躯体感觉功能为主中央后回是躯体感觉中枢

枕叶(视)以视觉功能为主视觉中枢位于枕叶的枕极

颞叶(听)以听觉功能为主听觉中枢位于颞上回和颞中回大脑皮层感觉中枢包括视觉中枢、听觉中枢和躯体感觉中枢。

中央后回是躯体感觉中枢大脑皮层躯体运动中枢位于中央前回。中央前回是大脑皮层躯体运动中枢。

五、大脑两半球功能的不对称性

对一般人来说,大脑两半球的功能左右是不对称的。叫做单侧化

大脑两半球解剖结构对称,但功能不对称。

对一般人来说,大脑两半球的功能表现为左半球言语功能占优势。对一般人来说,言语功能占优势的半球在左半球。

1860年布洛卡发现右利手的人左半球言语功能占优势,并发现了运动性言语中枢。

用“割裂脑”实验证明了,对右利手的人来说左半球言语功能占优势,右半球空间知觉和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神经生理学家是罗杰·斯佩里。

罗杰·斯佩里所做的“割裂脑”实验证明了对右利手的人来说,他的左半球言语功能占优势;右半球

空间知觉占优势。

第二单元内分泌系统与心理

第三节感觉和知觉

第一单元感觉概述…

一、感觉的定义:

感觉是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觉的属性包括:①它是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反映;②它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二、感觉的种类

按照刺激的来源可把感觉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

第二单元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一、感受性与感觉阈限的定义

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叫感受性。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叫感觉阈限。感受性与感觉阈限之间的关系是反比关系。

某种感觉器官感觉最敏锐的那种刺激,就是这种感觉器官的适宜刺激。

二、感受性及感觉阈限的种类

感觉阈限可分为绝对感觉阈限和差别感觉阈限;感受性也可分为绝对感受性和差别感受性。

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变化量叫:①差别感觉阈限;②差别阈限;③最小可觉差;④j.n.d。

三、韦伯定律和费希纳定律

韦伯定律:①说的是差别阈限与原来刺激强度的比例是一个常数;②可以用公式表示为:ΔI/I=K(★习题65)。③只适用于中等的刺激强度。

费希纳定律可以表示为S=KlgR。

也只适用于中等的刺激强度。

第三单元感觉现象

一、感觉适应

在外界刺激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适应。例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从亮处到暗处,开始看不到东西,要过一段时间才能看到。

对光适应是在强光作用下视觉感觉阈限迅速提高的过程。感受性降低

对暗适应是在暗环境中视觉感受性不断提高的过程。对暗适应需要30~40分钟能够完成。

对光适应快,对暗适应慢。为了保护对暗适应只要戴上一个红色的眼镜就可以。

二、感觉后象

外界刺激停止作用后,还能暂时保留一段时间的感觉形象叫感觉后象。属于感觉后像的现象如:①电灯灭了,眼睛里还会看到亮着的灯泡的形状;②声音停止后,耳朵里还有这个声音的余音在萦绕。

红灯灭后眼睛里出现了蓝绿色的后象,这叫负后像。

三、感觉对比

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对比。属于感觉对比现象的例子如:①吃完苦药后再吃糖觉得糖更甜;②一样亮的灰分别放在白背景和黑背景上看起来明度不一样了;③绿叶陪衬下的红花看起来更红了。

两种感觉同时发生所形成的对比叫同时对比;两种感觉先后发生所形成的对比叫相继对比。各种感觉道出现的对比叫做视觉对比(包括明度对比和色调对比)、嗅觉对比、味道对比和温度对比等等。例如,绿叶陪衬下的红花看起来更红了,这是:①同时对比现象;②彩色对比。

四、联觉

一个刺激不仅引起一种感觉,同时还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叫联觉。属于联觉现象的例子有:①红色看起来觉得温暖;②听着节奏鲜明的音乐觉得灯光也和音乐节奏一样在闪动。

第四单元各种感觉…

一、视觉

(一)视觉的适宜刺激

视觉的适宜刺激是:①380纳米~780纳米的电磁波;②光波。

视觉的适宜刺激是波长在380纳米~780纳米之间的电磁波。

(二)视觉器官

视网膜视细胞层上的视觉神经细胞是锥体细胞和杆体细胞。位于中央窝上的视觉神经细胞是锥体细胞。

椎体细胞:①在强光下起作用;②明视觉器官;③分辨物体的细节和颜色;④明视觉;⑤位于中央窝及附近。

杆体细胞:①集中在视网膜边缘及附近;②对弱光敏感③分辨物体的明暗和轮廓;④暗视觉

(三)颜色视觉

1.颜色的特性

颜色指彩色。彩色有色调、明度和饱和度的特性;

灰:①是非彩色;②没有色调;③只有明度

2.颜色混合

两种颜色混合后,失去色调变成了灰,这两种颜色就是互补色。牛顿色环上,直径两端的颜色就是互补色。

3.色觉异常:按照色觉异常的程度可把色觉异常分为色弱、部分色盲和全色盲。

色觉异常的遗传途径大多数是由外祖父通过母亲传给外孙的。

如果外祖父是色盲,而且爸爸也是色盲,这时女孩才会是色盲。

二、听觉

(一)听觉的适宜刺激和听觉的感受性

听觉的适宜刺激是16Hz~20000Hz范围内的空气振动,也叫声波。人耳对1000Hz~4000Hz范围内声音的感受性和耐受性都比较高。例如,在听觉适宜刺激的范围内的有:①5000赫兹的空气振动;②10000赫兹的空气振动;③乐音;④噪声。

老年人听觉感受性降低的特点是首先丧失对高频声音的听觉。

(二)听觉器官

科蒂氏器官是听觉的感受器。

听觉的感受器是内耳的科蒂氏器官。

(三)听觉的特性

声音有音调、响度和音色三种性质。音调由声波的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响度由声波的振幅决定,振幅越大声音越响;音色由声波的波形决定。

声波的波形决定了声音的音色。

三、嗅觉

嗅觉是最古老的感觉

鼻腔上部黏膜上的嗅细胞是嗅觉的感受器。

嗅觉适宜刺激:是能挥发、有气味的物质。

四、味觉

味觉的感受器是味蕾。

因为味觉的感受器味蕾位于舌面和上颚等处,所以它的适宜刺激必须是:①能溶于液体的;②有味道的。能溶于液体的物质是味觉适宜刺激的主要特点。基本的味觉有甜、酸、苦、咸、(没有“辣”)。

味蕾分布在:①舌面;②上颚等处。

五、皮肤感觉

皮肤感觉实际上包括触觉、压觉、振动觉、温觉、冷觉和痛觉。皮肤感觉实际上包括(习题298):①痛觉;②温觉、冷觉;③触压和振动觉(不包括“机体觉”)。

生理零度是指皮肤表面的温度。皮肤表面的温度:①是皮肤不觉得热和凉的温度;②叫生理零度。皮肤对冷觉和温觉比较容易适应,痛觉则难以适应

六、平衡觉

又叫静觉,平衡觉的感受器是内耳的前庭器官。内耳的前庭器官是平衡觉的感受器。包括耳石和三个半规管

七、运动觉

运动觉又叫动觉。运动觉的感受器分布在:①肌肉;②筋腱;③关节。

八、内脏感觉

内脏感觉又叫机体觉。内脏感觉包括饥饿、饱胀、窒息、疲劳、便意和性等感觉。

当各种内脏器官的工作处于正常状态时,引不起内脏感觉。

九、痛觉

痛觉感受器分布在全身所有的组织中。内脏痛不同于皮肤痛表现在:①内脏痛的性质不清;②内脏痛的定位不准;③内脏痛具有放射的性质。

内脏器官的活动处于正常状态时,引不起内脏感觉。痛觉没有适宜的刺激

下列说法不科学:①痛觉反映一个人意志力强弱;②痛觉比较容易适应;③痛觉反映了一个人的灵敏程度。

个体在痛觉感受性上的差异和如下因素有关系:①一个人对疼痛的认识和态度;②一个人的性格特点;

③一个人的意志力。

痛觉的生物学意义在于它对机体具有保护性的作用。

第五单元知觉概述

一、知觉的定义

知觉是指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在人脑中的反映。

二、知觉的基本特性

知觉的基本特性有整体性、选择性、恒常性、理解性。

(一)整体性

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各种属性结合成一个整体加以反映的知觉特性叫知觉的整体性(不是“完整性”,)。

对象-背景是知觉组织的最基本的原则

格式塔心理学知觉分组的4原则:①整体性原则、②连续性原则、③相似性原则、④接近性原则

(二)选择性

两可图形

(三)恒常性

在一定范围内,知觉的条件发生变化,而知觉的映像却保持相对稳定不变的知觉特性叫知觉的恒常性石灰在暗处看起来比放在亮处的煤亮,这是明度的恒常性。大小、颜色、明度、形状都具有恒常性。

(四)理解性

在知觉外界物体时,用过去的经验对其加以解释,并用词把它揭示出来的特性叫知觉的理解性。

第六单元知觉的种类

知觉包括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和错觉。

一、空间知觉

空间知觉包括大小知觉、形状知觉、距离知觉和方位知觉。

距离知觉:是判断距离远近的知觉,又叫深度知觉、立体知觉。

对距离的判断可以根据以下条件:

1.肌肉运动线索:①眼睛的调节作用;②双眼视轴辐合

2.单眼线索:①对象的重合;②线条的透视作用(铁轨);③空气的透视作用④明暗、阴影⑤运动视差

3.双眼线索

距离知觉产生的单眼线索有:①对象的重叠;②线条或空气的透视作用;③明暗、阴影或运动视差;

距离知觉产生的双眼线索有:双眼视差。

深度知觉产生的主要线索是双眼视差。双眼视差是形成深度知觉的最主要的线索。

立体摄影和立体电影都是应用双眼视差的原理。

二、时间知觉

对物质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叫时间知觉。

人对时间的估计可以根据:①日出日落的交替;②一年四季的变化;③生理活动的周期性变化;④心

理活动的周期性变化。

机体生理节律所引起的人的行为节律性的变化叫生物钟。

生物钟可以:①调节人的行为;②给人估计时间提供依据。

在估计的准确度上,听觉最高,视觉最低,触觉居中。

三、运动知觉

对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移所产生的知觉叫运动知觉。

似动现象是指物体在空间中并没有位移却被知觉为运动的现象。似动现象又叫动景现象、¢现象。

依据似动现象的原理制作出来的有:①电影;②动画;③霓虹灯的动感变化。

似动、诱导运动和自主运动都是视觉的运动错觉。

四、错觉

错觉是指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知觉。

错觉的性质包括:①是对客现事物的歪曲知觉;②只要具备产生错觉的条件,错觉就一定会发生;③错觉所产生的歪曲带有固定的倾向;④只要具备了错觉产生的条件,错觉是必然会发生的,主观无法克服。

错觉的分类(四种错觉,):①线段长短、②线段方向、③面积大小、④不同感觉道相互作用。⑤形重错觉

可以形成错觉的有(习题311,不包括“记忆”):①视觉;②听觉;③不同感觉道的相互作用。

第四节记忆

第一单元记忆及记忆过程

一、记忆的定义

记忆是指:①信息输入到大脑,在大脑中储存,并从大脑中提取的过程;②过去的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记忆是指过去的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

过去的经验:①对事物的感知;②对问题的思考;③情绪体验;④动作操作

二、记忆的种类

记忆按其内容可分为形象记忆、情景记忆、情绪记忆、语义记忆、动作记忆五种。

对语词概括的各种有组织的知识的记忆叫语义记忆。

按是否意识到分为外显记忆(受意识控制的记忆);内隐记忆(自动的、无意识的记忆)

按能否加以陈述分为陈述性记忆、程序性记忆

程序性记忆需要多次识记才能获得,在利用时不需要意识的参与,包括知识记忆、认知记忆、运动技能的记忆。

三、记忆过程

识记、保持、回忆和再认是记忆过程的四个基本环节。记忆过程的四个基本环节是识记、保持、回忆和再认。

四、遗忘及遗忘规律

遗忘是指:①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回忆的现象;②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的现象;③发生了错误的回忆或再认。对识记过的材料既不能回忆也不能再认的现象叫遗忘。

对记忆和遗忘进行实验研究的创始人是艾宾浩斯。

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

第二单元表象

一、表象的定义

表象是:①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在头脑中再现的过程;②头脑中出现的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表象是指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在头脑中再现的过程。

二、表象的特征和作用

表象具有4种特征:①直观形象性、②片断不稳定性、③可操作性和④概括性。

表象的形象在头脑中可以放大、缩小、翻转的特性叫表象的可操作性。

表象可以为想象提供素材是因为表象具有可操作性。

表象的作用(,没有“创造”的作用):①积累感性知识;②从感知向思维过渡的桥梁;③为想象提供

素材。

第三单元 三个记忆系统

一、什么是三个记忆系统

记忆分作三个系统:①瞬时记忆;②短时记忆;③长时记忆。

三个记忆系统的划分标准:①信息的编码、储存、提取方式;②信息储存时间长短。

信息的编码、储存、提取方式和信息储存时间长短是划分三个记忆系统的标准。

二、三个记忆系统的特点及相互联系

(一)瞬时记忆(又叫感觉记忆、感觉登记)

瞬时记忆保存的时间一般在1秒钟以内。

瞬时记忆保持信息的形式:①刺激物的形象;②感觉后象。

瞬时记忆转入短时记忆的条件是:①对识记的材料加以注意;②意识到瞬时记忆的信息。

瞬时记忆的特点:①具有鲜明的形象性;②容量很大但保留时间很短;③对识记的材料加以注意或意识到瞬时记忆的信息,就转入短时记忆。

(二)短时记忆

记忆广度(★习题318):①就是短时记忆的容量;②为7±2。短时记忆的容量是7±2。

短时记忆的信息是可以被意识到的。

语言文字的材料在短时记忆中多是听觉的编码。

短时记忆转入长时记忆的条件是:①机械重复;②精细复述。

短时记忆的特点:①记忆容量有限;②听觉编码;③可被意识到;④经过复述转入长时记忆

(三)长时记忆

长时记忆的容量是无限的。

长时记忆遗忘的主要原因是:①自然衰退;②前摄抑制;③倒摄抑制(②③合称为干扰)。长时记忆遗忘的主要原因是自然衰退或干扰。

长时记忆的编码有语义编码和形象编码。

干扰会造成长时记忆的遗忘,干扰可分为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两种。

先前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叫前摄抑制。

记忆材料在系列中所处的位置对记忆效果发生的影响叫系列位置效应。

系列位置效应表现为两头的材料比中间位置的材料记得好。 分为:首因效应或首位效应;近因效应或新近效应。

三个记忆系统的特点及相互联系

三个系统 保持时间 容量 编码方式 特点 转入下一系统条件

可否意识 遗忘原因 瞬时记忆 <1秒钟 >9项目 鲜明的形象 鲜明的形象性,容量大时间短 加以注意,加强意识

× 自然衰退 和

干扰 短时记忆 <1分钟 7±2 语音、形象 容量有限,多为听觉,可被意识 机械复述,精细复述

√ 长时记忆 >1分钟 无限 语义、形象 容量无限,语义/形象编码,不

有意回忆不被意识

×

第五节 思维、言语及想象

第一单元 思维概述

一、思维的定义和特征

(一)思维的定义

思维是指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内在联系的认识。主要特征是间接性,概括性。。间接性和概括性就是思维的主要特征。思维反映的是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二)思维的特征

1、思维的间接性

表现在:①能以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为媒介,对没有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加以认识;②

即从已知推断出未知的间接反映。③对根本不能直接感知到的事物,借助媒介进行反映;④对尚未发生的事件作出预见。

2、思维的概括性

表现在:①把一类事物的共同属性抽取出来,形成概括性的认识;②借助于概念认识还没有认识的事物;③使人的认识具有超脱现实的性质

二、思维的智力操作过程

思维的智力操作过程的基本形式有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是思维的智力操作过程的基本形式(,不包括“归纳与演绎”,)。

第二单元思维的种类

一、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根据思维的形态所划分的思维的种类包括:①动作思维;②形象思维;③抽象思维(不包含“创造性思维)。把思维划分为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是根据思维的形态划分的。

二、辐合思维和发散思维

按照探索问题答案方面的不同分为辐合思维和发散思维。

按照已知的信息和熟悉的规则进行的思维叫辐合思维。又叫求同思维。

沿着不同的方向探索问题答案的思维叫发散思维。又叫求异思维。

三、再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第三单元概念掌握与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

一、概念的掌握

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特性的反映,是以词来标示和记载的。

概念所包含的事物的本质属性称为概念的内涵。

概念所包含的个体叫概念的外延。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之间的关系是:①概念的内涵越浅其外延越广;②概念所包含的属性越少外延越广。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之间是一种相反的关系。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之间的关系是:①概念的内涵越深其外延越窄;②概念所包含的属性越多外延越窄。

个体借助于语言从成人那里继承和学会包含于概念中的知识和经验的过程叫:①概念的形成;②概念的掌握。

二、自然概念和人工概念

人工概念:①是人为制造出来供实验用的材料;②是对自然概念的模拟;③因为是模拟的自然概念,所以与实际生活中使用的概念有很大的距离。

三、问题解决及对问题解决的研究

(一)问题解决的定义

在问题空间中进行搜索,以便从问题的初始状态达到目标状态的思维过程叫问题解决。

问题空间就是:①对问题解决情景的认识;②对所要解决的问题的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的认识;③对如何从初始状态过渡到目标状态的认识。

(二)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1.迁移的作用

已有的知识经验对解决新问题的影响叫迁移。会骑自行车有助于学骑摩托车是正迁移。

2.原型启发的作用

从现实生活的事例中受到启发而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叫原型启发。对解决问题具有启发作用的事物叫原型。

原型启发的例子:①瓦特看到水开时蒸汽把壶盖顶起来,受到启发发明了蒸汽机;②牛顿看到苹果掉到地上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③阿基米德洗澡时觉得身体受到水的浮力发现了浮力定律;④鲁班被带齿的丝毛草划破了皮肤而发明了锯子。

3.定势的作用

从事某种活动前的心理准备状态叫定势。

定势的表现:①把13放在英文字母中间会把它读成B,而把它放到阿拉伯数字中间会把它读成13;②

老师对某位同学印象好,阅卷时会不自觉地多给他几分。

第四单元语言与言语

一、语言与言语

人们运用语言交流思想,进行交际的过程叫言语。

言语的特点包括:①言语是人们运用语言交流思想,进行交际的过程;②言语是一种心理现象;③言语活动离不开语言。

语言的特点包括:①语言是社会现象,是语言学研究的对象;②语言是人们进行思维和交际的工具;

③语言也离不开言语

二、言语活动的形式

言语活动的形式有外部言语和内部言语。

用来进行交际的言语叫外部言语。外部言语的形式包括:①口头言语;②书面言语。口头言语又分为对话言语和独白言语。

用来支持思维活动进行的不出声的言语叫内部言语。用来支持思维活动进行的不出声的言语叫内部言语。特点:①发音器官活动的隐蔽性;②言语的缩减性;③速度快

三、言语活动的中枢机制

参与言语活动的皮质部位包括:①言语运动中枢;②言语听觉中枢;③视觉性言语中枢;④书写性言语中枢。

(一)言语运动中枢:布洛卡中枢受到损伤将会发生表达性失语症。

(二)言语听觉中枢:威尔尼克中枢又叫听觉性言语中枢。

(三)视觉性言语中枢:视觉性言语中枢受到损伤的病人理解字词的含义发生了困难。

(四)书写性言语中枢

言语活动的中枢机制

中枢别名影响功能损伤后症状

运动性言语中枢布洛卡中枢说表达性失语症

听觉性言语中枢威尔尼克中枢听接受性失语症

视觉性言语中枢读失读症

书写性中枢写失写症

第五单元想像…

一、想象的定义

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叫想象(,不是“创造性思维”)。想象是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表象是记忆过程,想象是思维过程。

二、想象的种类:想象可以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

(一)无意想象:没有预定的目的,在某种刺激作用下不由自主产生的想象(如梦和幻觉)。

(二)有意想象:在一定目的、意图和任务的影响下有意识地进行的想象。

有意想象包括:①理想;②空想(幻想);③再造想象;④创造想象。

幻想是指和一个人的愿望相联系并指向未来的想象。

幻想的特点是:①其内容和一个人的愿望相联系;②其内容指向于未来。

第六节意识与注意…

第一单元意识概述…

一、意识

意识是指在觉醒状态下的觉知。冯特用自我观察的内省方法研究意识。

意识包括:①对外界事物的觉知;②对自身内部状态的觉知。

二、无意识

无意识指个体没有觉察到的心理活动和心理过程。

无意识包括无意识的行为和对刺激的无意识。

三、几种不同的意识状态

(一)睡眠

根据脑电波的变化,可以将睡眠分为4个阶段。在睡眠状态下脑电波主要是频率较低、波幅较高的Δ波。

生物节律是指以24小时为单位表现出来的机体活动一贯的、规律性的变化模式。

生物节律是指以24小时为单位所表现出来的机体活动一贯的、规律性的变化模式。

在快速眼动睡眠阶段里:①Δ波消失;②出现类似于清醒状态下的高频低幅的脑电波;③眼球开始上下左右快速移动;④梦境开始出现。

阶段脑电波特征持续时间

1 频率和波幅都较低身体放松,呼吸变慢,容易惊醒10分钟

2 偶尔短暂爆发频率高波幅大/睡眠锭个体很难被叫醒20分钟

3 频率继续降低波幅更大,出现Δ波40分钟

4 大多数脑电波呈现Δ波肌肉进一步放松,各项指标功能变慢,深度睡眠20分钟

之后Δ波消失/类似清醒时的高频低幅眼球开始上下左右快速移动,梦境开始出现5~10分睡眠的特征有:①第一个阶段很容易被外界刺激惊醒;②第二个阶段很难被叫醒;③第三、第四个阶段脑电波从出现Δ波到大多数是Δ波;④在第四个睡眠阶段之后会出现一个快速眼动的睡眠阶段。

(二)梦

梦境在快速眼动睡眠阶段开始出现。梦是—种正常的生理和心理现象。

梦的特点包括:①梦境的不连续性;②梦境的不协调性;③认知的不确定性。

第二单元注意概述

一、注意的定义

注意是指心理活动或意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是一种心理状态。注意不是一种心理过程。

注意的集中性(①是指心理活动能全神贯注地聚焦在所选择的对象上;②表现在心理活动的紧张度和强度上。

二、注意的种类

注意可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

(一)无意注意: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付出一定意志努力就能维持的注意,又叫不随意注意。

(二)有意注意:有预定目的,需要付出一定意志努力才能维持的注意,又叫随意注意。

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可以相互转化,有意注意转化为无意注意,这时的注意叫有意后注意(又叫随意后注意)

两种名称的注意种类

注意的种类特征另一种名称

无意注意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付出一定意志努力就能维持的注意不随意注意

有意注意有预定目的,需要付出一定意志努力才能维持的注意随意注意

有意后注意有意注意转化为无意注意时的注意随意后注意第三单元注意的特征…

一、注意广度

在同一时间内意识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叫注意的广度又叫注意的范围。

简单任务下为7±2,即5—9个项目;互不关联的外文字母大约4—6个

二、注意稳定性

在注意稳定的条件下,感受性发生周期性增强和减弱的现象叫注意的动摇。注意的起伏又叫注意的动摇。

注意离开了心理活动所要指向的对象而被无关的对象吸引去的现象叫注意的分散。

注意离开了心理活动所要指向的对象而被无关的对象吸引去的现象叫:①注意的分散;②分心。

三、注意转移

按照任务的要求,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去的现象叫注意的转移。

注意的转移不同于注意的分散,注意转移是根据任务的要求,注意的分散则是离开了当前的任务。注意分散和注意转移前者是无目的地离开了当前的任务,后者是有目的地离开了当前的任务。

四、注意分配

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不同对象,同时从事着几种不同活动,这是注意的分配。

能够分配注意的条件是:①所从事的活动中必须有一些活动是非常熟练的;②所从事的活动不能在同一感觉道内完成;③所从事的活动不能用同一种心理操作来完成;④所从事的几种活动之间应该有内在的联系。

第七节需要与动机…

第一单元需要与动机概述

一、需要

(一)需要的定义

需要是对有机体内部不平衡状态的反映,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欲求。

需要:①是对有机体内部不平衡状态的反映;②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欲求。

(二)需要的种类

1.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

自然需要是由生理的不平衡引起的需要,又叫生理需要或生物需要;社会需要是反映社会要求而产生的需要。社会需要包括求知、成就和交往的需要。又叫获得性需要

2.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就满足需要的对象而言,可把需要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物质需要是对社会物质产品的需要;精神需要是对各种社会精神产品的需要。

二、动机

(一)动机的定义

动机是指激发个体朝着一定目标活动,并维持这种活动的一种内在的心理活动或内部动力。

(二)动机的产生

可以激发动机的因素有:①需要;②内驱力;③情绪;④诱因。

由生理需要引起的,推动个体进入恢复机体内部平衡的唤醒状态叫内驱力。是生理性的动机。

能够引起有机体的定向活动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叫诱因。

(三)动机和行为之间的关系

动机和行为的关系表现为:①不同行为可以由不同的动机引起;②不同行为可以由相同或相似的动机引起;③同一行为可以由不同的动机引起;④同一行为可以由相同的动机引起。

动机和行为的关系表现为同一行为可以由不同的动机引起。

(四)动机的种类

1.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

按照需要产生的根源,可把动机划分为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

以人类的社会文化需要为基础而产生的动机属于社会性动机包括:①交往动机;②成就动机;③权力动机;④兴趣和爱好。

(1)兴趣

人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叫兴趣。兴趣的品质包括兴趣的:①倾向性;②广阔性即范围;③持久性即兴趣的稳定程度;④效能

(2)爱好

当兴趣不是指向对某种对象的认识,而是指向某种活动时便成了爱好。

爱好是:①指向从事某种活动的兴趣;②和积极情感相联系的;③推动人努力学习和积极工作的有效动力。

2.有意识动机和无意识动机

按照是否能意识到自己活动的动机,可把动机区分为有意识动机和无意识动机。

所谓定势是指人的一种心理活动的预先准备状态。定势往往是一种无意识动机。

3.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

关系:①在推动个体行为、活动中都会发挥作用;②外在动机只有在不损害内在动机的情况下才是积极的;③外在动机大于内在动机会毁掉个体的内在;④内在动机的作用一定要大于外在动机的作用。

第二单元需要层次理论

一、需要的层次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把需要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由低到高的五层次需要

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指人希望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潜能,不断完善自己,实现自己理想的需要。

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最高层次的需要叫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认为,自我实现境界是少数人能够达到的。

生理需要是维持个体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是最优先的。

安全需要是人对安全、秩序、稳定以及免除恐惧和焦虑的需要。

二、需要层次之间的关系

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直接关系到个体生存的需要叫缺失性需要。马斯洛把较低层次、与个体的生命攸关的需要称为缺失性需要。缺失性需要是:①在种族和个体发展过程中早期出现的需要;②低层次、力量强的需要;③关系到个体生存的需要。

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生长需要:①是高层次的需要;②其满足有益于健康、长寿和精力旺盛。

层次越低的需要出现得越早;层次越高的需要出现得越晚。层次越低的需要力量越强,只有当较低层次的需要满足之后,较高层次的需要才能出现。

第八节情绪、情感和意志…

第一单元情绪、情感概述

一、情绪、情感的定义

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人脑对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

情绪和情感:①是人脑对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②是主体以一种主观感受的形式进行反映的;③有其外部表现形式即表情;④会引起一定的生理变化。

情绪变化的外部表现模式叫表情。表情是指情绪变化的外部表现模式。表情包括面部表情、身段表情和言语表情。

表情的产生既有先天的,又有后天学习模仿的成分。

关于表情,有一些是全人类都共同的,有一些是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有差异的。

言语表情表现在:①说话的音调;②说话的速度;③说话的节奏。

二、情绪、情感的区别和联系

情绪和情感的区别表现在:①情绪是感情反映的过程;情感代表的是感情的内容;②情绪适用于动物和人;情感只适用于人;③情感比情绪具有更大的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情绪具有情景性和易变性。

情绪和情感的联系表现在:①情绪和情感是同一心理现象的两个不同的方面;②情绪代表的是感情反映的过程;情感代表的是感情的内容;③情感通过情绪来表现。

三、情绪、情感的功能

情绪和情感具有的功能:①适应;②动机;③组织;④信号。

(一)适应功能

(二)动机功能

(三)组织功能:积极的情绪和情感可以调节和促进活动,消极的情绪和情感则可破坏和瓦解活动,说明情绪和情感具有组织功能。

(四)信号功能:传递信息、沟通思想的功能;信号功能通过表情实现;

第二单元情绪理论…

一、詹姆斯—兰格的情绪外周理论

詹姆斯一兰格情绪外周理论认为情绪是对身体变化的知觉。

二、坎农—巴德的情绪丘脑理论

坎农—巴德的情绪丘脑理论认为:身体变化和情绪体验是同时发生的

三、沙赫特的情绪认知理论

沙赫特的情绪理论:①叫情绪的认知理论;②认为情绪是外界环境刺激、机体的生理变化和对外界环境刺激的认识过程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③认为认知在情绪产生中起决定作用。

四、汤姆金斯和伊扎德的情绪动机——分化理论

①直接把情绪看做是动机;②情绪是人格系统的核心动力;③情绪分化使得情绪具有了多种多样的适应功能。

第三单元情绪、请感变化的维度及两极性…

一、情绪、情感的两极性

情绪和情感的两极性表现在:①情绪和情感的动力性;②情绪和情感的强度;③情绪和情感的紧张度;

④情绪和情感的激动度。

有爱就有恨;有喜悦就有悲伤;有紧张就有轻松,说明情绪和情感具有两极对立的特性。

二、情绪情感变化的维度

情绪和情感变化的维度是指对情绪和情感固有特征的度量。

情绪和情感变化的维度包括动力性、激动度、强度和紧张度。

情绪/情感变化的维度和两极性

情绪/情感变化维度两极性

动力性增力减力

强度强弱

紧张度紧张轻松

激动度激动平静

第四单元情绪、情感的种类

一、基本情绪和复合情绪

情绪的基本表现形式有快乐、愤怒、悲哀和恐惧(又叫原始情绪,)。近代研究中常把快乐、愤怒、悲哀和恐惧列为情绪的基本表现形式。

基本情绪是人和动物共有的,不学而会的。

复合情绪是由基本情绪的不同组合派生出来的。如由愤怒、厌恶和轻蔑组合起来的复合情绪可叫做敌意;由恐惧、内疚、痛苦和愤怒组合起来的复合情绪可叫做焦虑等等。

二、心境、激情和应激

按情绪发生的速度、强度和持续时间对情绪的划分叫情绪状态。按情绪状态可把情绪分为心境、激情、应激。

(一)心境:心境是一种微弱、持久而又具有弥漫性的情绪体验状态,通常叫做心情。

(二)激情: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爆发式的、持续时间较短的情绪状态,有明显的生理反应和行为表现。(三)应激:人在危险情景或意外事件出现时表现出的高度紧张情绪状态,被称为应激。

强烈持久的应激会损害人的工作效能;造成对许多疾病或障碍的易感状态。

三、道德感、美感和理智感

情感可分为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是对情感的分类。

人的高级情感包括: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宗教情感和母爱

第五单元意志…

一、意志的定义

意志是指有意识地确立目的,调节和支配行为,并通过克服困难和挫折,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意志行动的特点是:①一种有目的的行动;②一种受意识调节和支配的行动;③通过克服困难和挫折表现出来的。

二、意志行动的基本阶段

意志行为的基本阶段分为准备阶段和执行阶段。

(一)准备阶段

意志行为准备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在思想上确立行动目的,选择行动的方案。

意志行为的准备阶段往往会遇到动机的冲突。

动机冲突的形式主要有4种:①双趋势冲突;②双避式冲突;③趋避式冲突;④双重趋避式。

有多个目标,每个目标对自己都有利也都有弊,权衡利弊拿不定主意时的矛盾心情是双重趋避式冲突。(二)执行决定阶段

三、意志品质

意志的品质有:①自觉性;②果断性;③坚韧性;④自制性。

和意志的自觉性品质相反的品质是:①武断从事;②受暗示性(不包括“任性”“怯懦”)。

意志的自制性是指善于管理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动的能力。

和意志的果断性品质相反的品质是:优柔寡断、鲁莽草率。

和意志的坚韧性品质相反的品质是:虎头蛇尾、执拗

和意志的自制性品质相反的品质是:怯懦和任性。

第九节能力和人格…

第一单元能力

一、能力概述

(一)能力的定义

顺利有效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叫能力。能力是:①和完成某种活动相联系的个性心理特征;②顺利有效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

(二)智力

智力是人的认知能力,是从事任何活动都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

智力:①是人的认知能力;②是从事任何活动都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③包括观察力、记忆力、理解力和思维力等;④智力的支柱和核心是思维力。

(三)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

能力和知识、技能的关系表现为:①能力是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前提;②能力决定了掌握知识和技能的方向、速度和巩固的程度;③能力决定了掌握知识和技能所能达到的水平;④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也会促进相应能力的发展。能力和知识、技能的关系表现在能力是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前提按照能力发展的程度,可把能力分为能力、才能和天才。

(三)能力的分类

1.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按照能力的构造,可把能力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2. 液体能力和晶体能力:按能力与先天禀赋和社会文化因素的关系,分为液体能力和晶体能力

3.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按能力所涉及的领域,可把能力分为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

4.模仿能力、再造能力和创造能力:按创造程度可把能力划分为模仿能力、再造能力和创造能力

能力的分类及分类方法

分类的原则能力分类

能力的构造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能力与先天禀赋和社会文化的关系液体能力和晶体能力

能力涉及的领域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会交往

能力

能力创造的程度模仿能力、再造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能力结构的理论

(一)斯皮尔曼的二因素论;一般因素G,特殊因素S

(二)塞斯顿的群因素论;(三)吉尔福特的智力结构理论

三、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

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主要表现在能力发展水平、类型和发展早晚上。

(一)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

智商高于140的儿童叫超常儿童;智商低于70的儿童,叫弱智儿童。

(二)能力类型的差异

能力类型的差异是指在感知能力、想象力以及音乐、美术、体育运动等特殊能力方面上的差异。(三)能力发展早晚的差异

四、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

(一)遗传的因素(素质和天赋)

素质包括一个人生来具有的:①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②神经系统的构造和机能的特点。

(二)环境和教育的因素

包括①儿童正常发育的物质条件;②儿童的家庭;③儿童所在的学校和④他所处的社会环境。

(三)研究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影响的方法

高尔顿利用“同卵双生”来研究遗传对能力发展的影响

(四)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相互关系

正确的说法:①遗传决定了能力发展可能的范围和限度,而环境决定了在遗传决定的范围内能力发展的具体程度;②遗传潜势好的人,环境对他的能力的发展所能起到的作用比较大;遗传潜势差的人,环境对他的能力的发展所能起到的作用比较小。

第二单元人格

一、人格的定义

人格是各种心理特性的总和,也是各种心理特性的一个相对稳定的组织结构,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它都影响着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使他具有区别于他人的、独特的心理品质。

人格是通过心理过程表现出来的。

二、人格的特性

人格具有的特性:①独特性和整体性;②稳定性和功能性;③自然性和社会性。

(一)独特性:

①没有哪两个人的人格是完全相同的,②生活在同一社会群体中的人,也会有一些相同的人格。(二)整体性:

人格中的各种心理特征彼此交织,相互影响,使人具有独特的精神风貌,说明人格具有整体性。

(三)稳定性:

①对人的行为的影响是一贯的,②是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的,就是人格的稳定性。

③“江山易改,本性难移”、④实际上随着社会生活条件的变化和一个人的发育成熟,人格特点也会发生或多或少的变化。

(四)功能性:

外界环境的刺激只有通过人格的中介才起作用,说明人格具有功能性。

同样面对挫折性格坚强的不会灰心;怯懦的人一蹶不振。

(五)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

一个人的人格必然会反映出他生活的社会文化的特点和他受的教育的影响,是人格的社会制约性;

人格的形成必然要以神经系统的成熟为基础。

三、人格的结构

构成人格的主要成分包括人格的倾向性和人格的心理特征。人格的倾向性和人格的心理特征是构成人格的主要成分。前者是指人格的动力,后者是指个体之间的差异。人格的倾向包括需要和动机,是人格的动力。

人格的心理特征包括人的能力、气质和性格。

第三单元气质…

一、气质概述

(一)气质的定义

气质是指心理活动表现在强度、速度、稳定性和灵活性等方面的动力性质的心理特征。

气质是心理活动表现在动力性质方面的心理特征,所谓动力特征是指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稳定性和灵活性。气质相当于平时说的脾气、秉性或性情

二、气质类型学说

希波克拉底把人划分为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和抑郁质四种类型,实际上这就是最早的气质分类和

气质类型学说。

气质类型的学说有:①体液说;②体型说;③血型说;④激素说。

三、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

(一)高级神经活动过程的基本特性

高级神经活动反射学说的创始人是巴甫洛夫。巴甫洛夫通过实验研究创立了高级神经活动反射学说。

巴甫洛夫认为,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兴奋和抑制。巴甫洛夫认为,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包括:①兴奋;②抑制。

(二)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无条件反射是动物和人生而具有,不学而会的反射。例如吃食物流口水,瞳孔在强光作用下收缩(,而“谈虎色变”,“望梅止渴”不是无条件反射)。

吃酸梅流口水是无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是个体通过模仿、学习,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形成的反射。例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谈虎色变,望梅止渴属于条件反射。

美国桑代克和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或叫工具条件反射。

(三)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

巴甫洛夫认为,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是由两种基本神经过程的三个特性的不同组合构成的。

巴甫洛夫根据实验结果把高级神经活动划分成兴奋型、活泼型、安静型和抑制型等类型。

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兴奋和抑制;又有强度、平衡度、灵活性三个基本特征

神经活动过程的特性、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与气质类型的关系

神经过程的基本特性

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气质类型

强度平衡性灵活性

强不平衡兴奋型胆汁质

强平衡灵活活泼型多血质

强平衡不灵活安静型黏液质

弱抑制型抑郁质

四、气质的特性

气质的特性表现在:①感受性和耐受性;②反应的敏捷性和可塑性(都是神经过程灵活性的外在表现);

③情绪的兴奋性(神经过程平衡性的表现);④心理活动的指向性。(和情绪的兴奋性有关)

气质特性的感受性和耐受性一般表现为:①感受性强耐受性弱;②感受性弱耐受性强。

五、气质类型的外在表现

1.胆汁质

2.多血质:多血质的神经过程的特征是强、平衡、灵活。

3.黏液质:黏液质的神经过程的基本特性是强、平衡、不灵活。

4.抑郁质

抑制型

弱抑郁质

兴奋型不平衡,强胆汁质

黏液质

平衡,不灵活,强

安静型

多血质

平衡,灵活,强

活泼型

三、如何看待气质类型

气质类型:①不决定一个人成就的大小;②不决定一个人智力的高低;③会影响对环境的适应和健康(会影响工作效率和性格特征形成的难易)。

(一)气质的稳定性与可塑性

“江山易改秉性难移”说的是一个人的气质在一生中是比较稳定的。

(二)气质类型没有好坏之分

(三)气质类型不决定一个人成就的高低,但能影响工作效率

(四)气质类型影响性格特征形成的难易

(五)气质类型影响对环境的适应和健康

第四单元性格

一、性格的定义

一个人在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叫性格。

一个人对人、物或思想观念的反应倾向性叫态度。

构成态度的基本因素是:①认知;②情感;③行为倾向性(不包括“意志”)

性格:①容易受社会历史文化的影响;②直接反映了一个人的道德风貌;③更多体现了人格的社会属性;④是个体间人格差异的核心。

气质更多的体现了人格的生物属性,性格更多的体现了人格的社会属性。

二、性格的结构

性格的各种特征:①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机械组合;②在不同的场合下会显露出它们的不同侧面。(一)性格的静态结构

态度特征、意志特征、情绪特征和理智特征是性格的组成部分。

1.性格的态度特征

性格的态度特征主要指的是一个人如何对待社会、集体、他人以及自己。一个人如何处理社会各方面的关系的性格特征叫性格的态度特征。性格的态度特征主要指的是:①一个人对社会、对集体、对他人以及对待自己的态度;②一个人如何处理社会各方面的关系。

在性格的各种特征中能够起到决定其他性格特征作用的是性格的态度特征。

2.性格的意志特征

一个人对自己的行为自觉地进行调节的特征。可以从意志品质的四个方面:意志的自觉性、坚韧性、和自制性上来考察。

3.性格的情绪特征

一个人的情绪对他的活动影响,以及他对自己情绪的控制能力

4.性格的理智特征

一个人在认知活动中的性格特征,表现在:①认知活动中的独立性和依存性;②想象中的现实性;

③思维活动的准确性

(二)性格的动态结构

性格的态度特征是性格的核心,决定了性格的其他特征。性格的各种特征不是一成不变的机械组合,在不同的场合下会显露出一个人性格的不同侧面。

第五单元人格理论…

一、人格结构的动力理论——佛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

弗洛伊德把人格结构分为本我、自我、超我等层次。

弗洛伊德人格结构中的本我:①指的是人的原始的无意识本能,特别是性本能组成的能量系统;②寻求直接的满足,遵循快乐原则。

二、人格结构的类型理论——荣格的内-外向人格类型理论

荣格把人格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等类型。荣格把兴趣和关注指向于内部的人格类型叫内向型。

三、人格特质理论——奥尔伯特、卡特尔、埃森科的人格特质理论和人格五因素模型

(一)奥尔波特的特质论

奥尔波特把人格特质分为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特质是构成人格的基本元素。

奥尔波特把人格个人特质分为首要特质、中心特质和次要特质等层次。

(二)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

卡特尔把人格特质分为共同特质和个别特质。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

卡特尔找出了16种互相独立的人格根源特质。

(三)艾森克的人格结构维度理论

艾森克的人格理论属于人格的特质理论。

艾森克认为人格的维度包括内外倾、神经质和精神质。

(四)人格五因素模型

社会心理学知识复习概要

第一节概述…

对社会心理学的诞生和发展做出过关键的贡献,成为孕育社会心理学学科母体的是(习题214):①社会学;②文化人类学;③心理学(不包括生物学)。

▲1908年社会学家罗斯和心理学家麦独孤分别出版了社会心理学专著,标志着社会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诞生(习题215,0506-2-63)。

▲一般认为,社会心理学诞生于1908年(习题1)。

第一单元研究对象和范围…

一、社会心理学的定义

(一)侧重于心理学的定义

F.H.奥尔波特指出,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的学科”(习题2)。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G.W.奥尔波特认为,社会心理学试图了解和解释个体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怎样受他人的影响(社会心理学倾向于心理学的定义,0412-3-63),他人的影响包括(习题216):①现实的影响;

②想象的影响;③隐含的影响(不包括“虚拟”影响,“宏观”的影响,0406-3-84)。

(二)侧重于社会学的定义

社会学家艾尔乌德认为,社会心理学是关于社会互动的科学,以群体生活的心理学为基础(★习题3)。

认为社会心理学“由社会和个体的相互关系来界定的”,任务是“解释社会互动”。这是倾向于社会学定义(0506-3-63)。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情境中的人的心理过程及其行为规律的科学。

二、社会行为与社会心理

(一)社会行为

社会行为是人对社会因素引起的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系统(习题5)。它包括(习题217):①个体的习得行为;②亲社会行为;③群体的决策行为等等。

社会行为及其发展取决于个体与其所处情境的状况。▲勒温关于行为的著名公式是:B=f(P,E)。其中,E的含义是个体所处的情境(习题4,0308-3-66,0406-3-85,0412-3-64)。

勒温指出:“要理解和描述行为,人和他所处的情境必须被看成是一个相互依赖的因素群。”(★习题6)(二)社会心理

社会心理是社会刺激与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过程,是由社会因素引起并对社会行为具有引导作用的心理活动(习题7)。

三、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可分为4个层面:个体层面;人际层面;群体层面和社会层面。

在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中,态度属于个体层面的研究内容;时尚属于社会层面的研究内容(习题9)。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和内容

研究层面研究内容习题

个体层面个体社会化、自我意识、态度、社会知觉、社会动机、社会学习等8

人际层面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人际沟通、人际关系等

群体层面群体凝聚力、群体心理氛围、个体与群体的相互作用、社会影响等

社会层面风俗、时尚、阶层、阶级、民族心理特征、国民性等9

第二单元社会心理学简史

▲霍兰德认为社会心理学的历史按顺序可划分为哲学思辨、经验描述与实证分析等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也就是社会心理学的启蒙期、形成期及确立期。社会心理学的形成期是经验描述阶段。

一、哲学思辨阶段

社会心理学的哲学思辨阶段从古希腊开始,延续到19世纪上半叶(习题12)。

历史上最早的社会心理学研究,是围绕人性的哲学争辩(习题13)。

二、经验描述阶段

经验描述阶段,是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习题14)。

经验描述阶段的特点是在观察的基础上,对人类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进行客观的描述和分析

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对社会心理学起了直接的“催生”作用的重要学术思潮包括(习题218):①德国的民族心理学;②法国的群众心理学;③英国的本能心理学;④奥地利的精神分析学;⑤达尔文的进化论。

三、实证分析阶段

实证分析阶段始于20世纪20年代(习题16)。

实证分析阶段的特点是:社会心理学从描述研究转向实证研究,从定性研究转向定量研究,从纯理论研究转向应用研究(习题17)。

社会心理学中使用实证方法的两位先驱是:①特里普力特(N.Triplett);②莫德(W.Moede)。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心理学迅速发展,表现出一些新的特征,它们是(★习题220):①研究领域拓宽,涉及人类行为的方方面面;②开展了应用社会心理学的研究;③理论向多元化发展,提出很多新的“小理论”来解释与预测行为。

▲社会心理学发展的三个阶段习题

发展阶段时段社会心理学的阶段10,11

哲学思辨古希腊~19世纪中叶启蒙期12,13

经验描述19世纪中叶~20世纪初形成期14,15,218

实证分析20世纪20年代~确立期16,17,219,220

[专栏2-3] 勒温与奥尔波特(P96)

勒温被学术界认为是现代社会心理学之父(★习题28)。实验社会心理学的奠基人是F.H.奥尔波特。第三单元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社会心理学研究应遵循的主要原则

▲社会心理学研究应遵循的主要原则有(习题221):①价值中立原则;②系统性原则;③伦理原则。(一)价值中立原则

对一些反社会的价值观和一些引起心理障碍的价值理念,咨询师应该进行积极的干预和引导

(二)系统性原则

(三)伦理原则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伦理原则是指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往往要采用一些手段控制情境或被试者,因而要特别注意因欺瞒与恫吓所产生的后果,尽力避免对被试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伤害(习题19)。

社会心理学研究中,研究者应遵循的主要伦理守则有(习题222):

①在制定研究计划时,研究者应评估其道德可接受性;

②在具体研究中,研究者必须采取保护被试者的措施;

③对被试者提供的资料应加以保密,如公开发表,须经被试者同意;

④不得和被试者建立研究工作以外的其他关系。

⑤研究前,研究者应向被试者说明研究计划的主要部分,并征得被试者同意。在特殊情况下的期满须经严格程序核准,并在事后向被试者说明,求得理解。

⑥被试者有退出研究的自由。P

二、▲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我的摄影学习笔记

摄影笔记 1.首先我要提出的几种拍摄场景的问题 (1) 突出被摄主体,虚化背景,怎么拍? (2) 突出细致景物,色调艳丽,背景适中,怎么拍? (3) 夜景无支架,怎样表达无颤抖和夜色效果 (4) 夜景有支架,怎么拍 (5) 微距特写怎么拍 (6) 全景怎么拍,怎么连接? (7) 如何拍光束? 2.拍摄主体是什么? 从室外的风景照而言,一般有以下两种情况: (1)以人物以中心。绝大多数摄影属于此列。我们到风景点旅游或是到公园闲庭信步,拍照留影主要作为日后的美好回忆,可选择代表性的建筑、花丛、草地、湖水等等背景来衬托主体人物。人物在画面中应占据主要地位,成为视觉中心,若能进一步通过表情、动作等内容生动再现人物的内在气质,那必将使其值得永久珍藏! (2)以风景为中心,用人物作点缀。多用于表现特别的景致。如拍大佛像,以画面中占了很小比例的人来反衬佛像之大,以表现古代文明之伟大成就;再如杭州太子湾公园,春天草坪养护期间,圈起保护的大片大片嫩绿的草地连绵至远处墨绿的青山,再加上孩子们吹的泡泡随风飘逝,形成绝妙的人造自然景观,在构图中把绿色作为主体,人物点缀其生机,以展现那种人间天堂的美景。 阴阳脸与大黑脸“阴阳脸”是指人像面部受到90度侧光的照射,一半黑,一半白,这种方式的拍摄往往表现强烈的戏剧效果,若作为生活摄影就不太合适。大黑脸是指逆光人像曝光不足的后果。若拍摄人物背影或侧面,倒是可以达到剪影效果。而拍摄正面人像,最好是适当加以补光,比如用闪光灯或是反光板之类的工具加以弥补。初学者往往不注意光线在整体构图中的作用,或者总是习惯性地使用一成不变的某种光线,所以难以提高。先了解光线的基本知识,再动手实践,勇于突破,才能跨越自己。头上长树由于照片的平面造型特点,一不小心,很容易把远处的树枝、电线杆“嫁接”到主体人物上,仿佛从头上长出来一样,使原先可能很好的照片美中不足。其实只要在拍摄的时候,稍加留意变换角度就可以避免。 3.拍摄主体与景深 通俗的说,景深就是照片上图像前后的清晰范围。 景深大小的控制主要决定于三个因素:光圈大小,镜头焦距长短,拍摄距离远近。 光圈与景深的关系(主要) 光圈越大,景深越小,背景越糊 镜头焦距与景深的关系(次要) 焦距越长,景深越小,背景越糊(所以要拍长焦) 拍摄距离与景深的关系

心理咨询师二级专业能力真题2017年5月及答案解析

心理咨询师二级专业能力真题2017年5月及答案解析 (1~85/共100题)技能选择题 本部分由案例组成。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正确答案。 案例一: 下面是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的第一次咨询的谈话片断: 心理咨询师:你好,我是二级心理咨询师刘XX,专职从事心理咨询工作5年多了。谢谢你对我的信任并挑 选我给你做咨询。 第1题 咨询师在开场白中的介绍可能产生的效果是() A.减少了求助者对咨询的顾虑 B.使求助者了解咨询师 C.为求助者树立了开放的榜样 D.增加了自己的权威性 第2题 求助者有权利() A.选择或更换合适的咨询师 B.了解咨询师的个人爱好和隐私 C.了解咨询师的受训背景和执业资格 D.了解咨询师的咨询风格和特长 第3题 求助者:我在简介上看到你和我的经历、年龄差不多,受到过良好的专业教育,还有过很多成功的案例,我相信你一定能帮助我解决问题。 从上述谈话判断,求助者选择该咨询师的原因包括() A.对该咨询师产生了移情 B.对该咨询师充满了期待 C.对该咨询师产生了依赖 D.相信该咨询师的水平与能力 第4题 心理咨询师:谢谢你对我的信任!请你相信我的能力和水平。过去我有很多成功的案例,我一定积极地协助你解决问题。 求助者:那可太好了。 咨询师以上的话,可能使求助者() A.产生信任 B.受到鼓舞 C.产生依赖 D.感到压力 第5题 心理咨询师:咨询前请允许我先介绍一下什么是心理咨询。心理咨询是我向你提供心理帮助,你我通过语 言交流的形式去探讨、解决心理问题,获得心理发展。但这种帮助的本质是助人自助……通过介绍,你对心理咨询有初步的了解了吧? 在咨询开始阶段,咨询师向求助者所做的介绍,可以认定()

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整理笔记

第一章基础心理学 1.心理学的定义: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2.基础心理学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般规律的心理学的 基础学科。 3.基础心理学内容分为四个方面: 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需要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4.心理现象分为:动物心理学和比较心理学;个体心理分为:发展心理学(儿童发展心理学、老年 心理学)等;社会制约和影响分为:社会心理学;神经机制分为:生理心理学;运用分为应用心理学的多个分支:临床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人力资源管理、工程心理学、环境心理学、体育运动心理学、司法心理学、航空航天心理学、文艺心理学、心理测验学等 5.

6.人的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对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 7.心理现象是动物适应环境随着神经系统的产生而出现的。动物心理发展:单细胞动物(变形虫) 有感应性,没有心理现象。 8.外界事物作用于感觉器官,通过大脑变成映像,产生了心理,因此,是大脑活动的结果,却不是 物质产品,而是主管映像,是事物的形象,概念,体验,是主观的。心理是社会的产物,是能动的反映,支配行为,因此可通过观察分析行为来研究。心理现象既是脑的机能,又受社会的制约,是自然和社会相结合的产物,心理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中间科学或边缘科学 9.科学心理学诞生标志:德国心理学家冯特于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同期研究结果有韦伯定律(差别感觉阈限),费希纳的心理物理学,艾宾浩斯记忆。 10.研究原则:1.客观性原则(科心以前是思辨和总结经验)2.辩证发展的原则3.理论联系实际 的原则 11.研究方法:1、观察法:自然条件,有目的、有计划,系统2、调查法:口头(访谈法)或书面

机械设计基础知识点总结

机械设计基础知识点总结 1.构件:独立的运动单元/零件:独立的制造单元 机构:用来传递运动和力的、有一个构件为机架的、用构件间能有确定相对运动的连接方式组成的构件系统(机构=机架 (1个)+原动件(》1个)+从动件(若干)) 机器:包含一个或者多个机构的系统 注:从力的角度看机构和机器并无差别,故将机构和机器统 称为机械 1.机构运动简图的要点:1)构件数目与实际数目相同2)运动 副的种类和数目与实际数目相同3)运动副之间的相对位置以 及构件尺寸与实际机构成比例(该项机构示意图不需要) 2.运动副(两构件组成运动副):1)高副(两构件点或线接触) 2)低副(两构件面接触组成),例如转动副、移动副 3.自由度(F )=原动件数目,自由度计算公式: F =3n (n为活动构件数目)-2P(P L为低副数目)-P H( P H为高副数目) 求解自由度时需要考虑以下问题:1)复合铰链2)局部自由

度3)虚约束 4.杆长条件:最短杆+最长杆w其它两杆之和(满足杆长条件则机构中存在整 转副) I)满足杆长条件,若最短杆为机架,则为双曲柄机构 II )满足杆长条件,若最短杆为机架的邻边,则为曲柄摇杆机构 川)满足杆长条件,若最短杆为机架的对边,则为双摇杆机

IV )不满足杆长条件,则为双摇杆机构 5. 急回特性:摇杆转过角度均为摆角(摇杆左右极限位置的夹 角)的大小,而曲柄转过角度不同,例如:牛头刨床、往复 式输送机 急回特性可用行程速度变化系数(或称行程速比系数) K 表 示 二为极位夹角(连杆与曲柄两次共线时,两线之间的夹角) 6. 压力角:作用力F 方向与作用点绝对速度V c 方向的夹角a 7. 从动件压力角a =90°(传动角丫 =0° )时产生死点,可用飞 轮或者构件 本身惯性消除 8. 凸轮机构的分类及其特点:I )按凸轮形状分:盘形、移动、圆 柱凸轮(端面) II )按推杆形状分:1)尖顶一一构造简单, 易磨损,用于仪表机构(只用于受力不大的低速机构) 2)滚 子一一磨损小,应用广 3)平底一一受力好,润滑好,用于高 速转动,效率高,但是无法进入凹面 川)按推杆运动分: 直动(对心、偏置)、摆动IV )按保持接触方式分:力封闭 (重力、弹簧等)、几何形状封闭(凹槽、等宽、等径、主回 凸轮) 9. 凸轮机构的压力角:从动件运动方向与凸轮给从动件的力的 方向之间所夹的 锐角a (凸轮给从动件的力的方向沿接触点 的法线方向) 压力角的大小与凸轮基圆尺寸有关,基圆半径越小,压力角 t l t 2 180 180 - — K -1 -…180 -一' '■ /t2 ■^Ttl

纪录片创作期末考试笔记总结.doc

4 辨析专题片和纪录片的异同:相同:1都是取材真实的现实生活,都以真实性、现实感作为创作生命(只内容和拍摄方法)2表现手法,纪实特质,都采用纪实主义拍摄手法 区别:1反应生活方式不同:纪录片以事信人,专题片以理服人 2表现手法不同:纪录片采用新闻镜头属于新闻范畴,专题片表现生活需要,多采用艺术镜头。 3时空处理不同:纪录片采用进行时来再现生活,专题片则可以灵活运用。 4镜头运用方式不同:纪录片采用头牌、隐性拍摄,专题片用艺术表现 5结构形态不同:纪录片一般以时间变化纵向结构,专题片采用空间变化横向结构 6思维方式不同:纪录片思维立足展现生活,专题片则是在展现生活的基础上表达思想 7纪录片的内涵: 1纪录片是非虚构非表演的影视纪实艺术2纪录片是对客观世界进行记录的影视作品 3纪录片是一种意识形态的表达方式。纪录片的本质特征是视听形象纪实性。 8 纪录片的片种属性:(一)表现对象的非虚构性a纪录片艺术的影像本性:再现物象原貌,照相本性,纪录片的本质特征是视听形象纪实性b纪录片艺术的永恒主题:人,以人为主表现对象c纪录片的照相本性与思辨性共存,通过主观意识反应客观现实。(二)内容领域的丰富性a纪录片的选题范围是非常广泛、丰富的,自然的、人与自然的,历史的、人与社会的,人与人的题材,这些都可以纳入纪录片创作者的视野。b我国目前的纪录片题材多集中于社会生活层面,对资源题材。科技题材历史题材等方面涉及较少。C扩宽题材的范围,一方面需要有资金、设备、人员、技术等条件的支持,另一方面也需要纪录片工作者随时将关注的目光投向更广阔的世界。唯有这样,纪录片的发展才会出现一片更广阔的前景。(三)艺术手法的多样性纪录片是多种艺术手段的综合产物(四)语言元素的综合性字幕(说明画面、抒发导演情感,调节影片节奏甚至确定影片风格、激发观众好奇心调动气氛,转场)镜头语言(长镜头是纪实性电视纪录片增强真实感的重要美学手段)画面语言(叙事和表意)、音响语言(也叫同期声)、文学语言(指解说词)、音乐语言 9 纪录片的社会功能:(一)传播知识和舆论导向功能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载体,纪录片具有一定的社会功能:反应生活,记录历史,传播知识和舆论引导、审美作用等,也存在社会功利性。(二)记录历史和解释历史的功能它最直接的功能就是记录,真实记录丰富多彩、纷纭复杂的现实生活。由于他真实,所以具有文献性。(三)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功能纪录片在社会现实生活中起到了传播真实的信息,扩宽人们的视野,交流和宣泄人们情感、启迪人的智慧,引导人们去思索的作用。(四)给人以愉悦的功能优秀的纪录片是艺术创造,他真实,因而具有真实美,它万巨额人们熟悉但熟视无睹的情况,因而产生陌生的距离美。 10 纪录片的分类:(我国)(一)纪实型专题节目:指用自然朴实的方法,真实地报道、反应社会生活和人文现象的电视专题节目。(二)创意型节目:指在生活真实的基础上,渗透创作者浓重的主体意识,具有较强的创作意识的电视纪实节目 11纪录片使用电影艺术的母体,在电影艺术的不断发展中陆续分化出故事片、新闻片、动画片等不同片种。电视普及后,纪录片在电视上空前发展,出现了“电视纪录片”。 12外国纪录片的起源和发展 (一)卢米埃尔简单纪实的原始电影 1895年卢米埃尔兄弟发明电影,被称为活动照片。代表着纪录电影的开端。坚持“影片是再现真实生活《工厂大门》《火车进站》 (二)弗拉哈迪(美国)和《北方的纳努克》 (1)纪录片之父是罗伯特.弗拉哈迪。纪录片创始人。《北方的纳努克》是第一步完整意义上的纪录片。(2)《北方的纳努克》是一部有人物、有故事、充满诗情画意的现实生活的纪录片,他是写实传统与技术主义的矛盾产物。弗拉哈迪的创作主题:赞扬现代文明入侵以前的自然美和人性美。弗拉哈迪的重要贡献:坚持非虚构的原则下,积极介入生活、真实性生活场景和作者主观感情的完美结合。利用搬演,某些东西与事实不符。

心理咨询师考试二级真题

2009年5月心理咨询师考试二级真题(技能选择题、案例 2009年5月心理咨询师考试二级真题(技能选择题、案例问答题) 第一部分技能选择题 (1~100题,共100题) 本部分由十一个案例组成。请分别根据案例回答1~100题,共100道题。每题1分,满分10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答案正确,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答案的相应字母涂黑。 错选、少选,多选,该题不得分。 案例一: 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23岁,实习医生。 案例介绍:求助者主诉失恋一月余。因为是初恋,很在意这段感情,内心非常痛苦。那个女孩觉得和他在一起心中不踏实,所以提出分手。他说:“我为她付出了很多,对她那么真心实意,为什么她就不知道珍惜?”很多人劝他,失恋是很正常的事,将来说不定能找到比她更好的。其实,他也明白这个道理。可总是难以从痛苦中走出来。最近他又准备考研究生,由于竞争很激烈,感觉压力很大,自己却无心看书,脑海里常会出现那女孩的音容笑貌。他觉得她太心狠,很可怕。自己内心割舍不下,痛苦不堪。为此常常借酒消愁,睡不着觉,能照常工作但效率下降。主动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衣着整洁,仪表端庄,性格温和。南方人,家境很好,家庭教育使其养成了自我要求严格、做事讲究规则的习惯。 多选:1.求助者的主要心理问题往往是()的问题。 A.最先提出B.最困扰自己 C.最后提出D.最需要解决 多选:2.该求助者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包括()。 A.失恋B.失眠 C.考研D.实习 多选:3.对该求助者的初步诊断可以排除的包括()。 A.抑郁性神经症B.强迫性神经症 C.恐怖性神经症D.焦虑性神经症

202X年二级心理咨询师基础强化试题八.doc

202X年二级心理咨询师基础强化试题八参加心理咨询师考试的考友们,精心为您整理了“202X年二级心理咨询师基础强化试题八”供您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您!祝您考试顺利!更多有关心理咨询师考试的资讯,本网站的更新! 202X年二级心理咨询师基础强化试题八 1[单选题] 世界500强企业关于优秀员工的12条核心标准,要求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从业人员来说,践行这一标准的意义在于( )。 A.人际关系好,自然好办事 B.良好的人际关系会成为员工一生中最珍贵的资产 C.通过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增强员工的工作舒适感 D.可以减少管理中的矛盾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良好的人际关系会成为员工一生中最珍贵的资产,必要的时候,会对员工产生巨大的帮助。 2[单选题] 对职业道德规范“诚信”内涵的正确理解是( )。 A.尊重客观,无论何时何地都要敢于讲出实情 B.与人交往真实,不妄言 C.平等尊重,以对方诚信作为自己为人处世的前提 D.大奸似忠,世上没有绝对的诚信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诚信的本质内涵是真实、守诺、信任,即尊重实情、有约必履、有诺必践、言行一致、赢得信任。

3[单选题] 由于老年期心理年龄与实足年龄( ),所以比率智商并不适合于年龄较大的被试者。 A.不同步 B.同步 C.成比例 D.成反比 参考答案:A 4[单选题] 根据职业道德理论,实施职业化管理将更加注重员工职业活动的( )。 A.非个性化规范 B.去过程性转化 C.无流程化改造 D.反标准化建设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职业化也称为“专业化”,是一种自律性的工作态度。简单地讲,职业化就是一种按照职业道德要求的工作状态的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即以严格的职业道德标准,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用合适的方式,说合适的话,做合适的事,并圆满完成自己所承担的工作职责。它要求从业人员在道德、态度、知识、技能、观念、思维、心理、行为等方面都符合职业规范和标准,而不提倡个}生化。所以A选项符合题意。 5[单选题] 阻抗本质上是求助者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对( )的抵抗。 A.自我感受 B.自我暴露 C.外部刺激

摄影基础知识学习笔记之光与色光与色

摄影基础知识学习笔记之光与色:光与色 1.光源色:不同的光源有不同的颜色。如果用三棱镜将白光进行分解,就能分解出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在不同色光的照明下,会产生不同的色彩效果。例如,同一个白色的物体,在白光的照明下,显示出的物体固有色即白色物体变成了绿色;在红光照明下,白色物体变成了红色…… 2.物体的固有色:物体本身的颜色只有在柔和的白光照明下,才能准确地显示出来。例如,白光照射到黄色物体上所色光的波长,所以,看上去是黄色;白光照射到红色物体上反射的光波长相当于红色光的波长,看上去呈红色…… 3.光的三原色:三原色光是指光谱中的红、绿、蓝三种色光,而不是绘画中的红、黄、蓝三种原色。红、绿、蓝三光,光的三原色以不同的比例进行混合,可获得不同的复色光。 红、绿、蓝光的混合 4.光的三补色:两种色光相加,如果能获得白光,那么,这两种色光互为补光。如: 红光+青光=白光 绿光+品红光=白光 蓝光+黄光=白光 也可以说,从白光(由三原色光等量相加的光)中减去任何一种原色光,余下的色光即为被减去的色光的补光。如:白光-绿光=品红光(红光+蓝光) 白光-红光=青光(绿光+蓝光) 白光-蓝光=黄光(红光+绿光) 因此,品红、青色、黄色又称减色法中的三原色。彩色胶片、彩色印刷的染料和油墨就是以此为基础的。 5.色彩三要素:色别、明度和纯度是色彩的三要素,是色彩识别和分类的基本依据。 (1)色别:色别是指彩色给人们视觉上某种特定的感受,色别与光谱成分(波长)有关。一般把色彩分为红、橙、 色别。 (2)明度:色彩的明度,是指物体表面对色光的反射程度。反射的色光越多,物体表面的色彩越明亮,明度越高。决于照明光源的亮度和物体的固有色。例如,当照明光源发射出的光不是纯白光,而含有蓝色成分,照射到白色的物面呈现出一种蓝色调。在相同的照明下,不同的色别明度不同。假定白色的明度为100,黑色的明度为 0,各种色 白色 100黄色 78.9橙色 69.85绿色30.33红色 4.93

全国心理咨询师二级考试真题及标准答案

2009年11月心理咨询师二级理论真题 第一部分职业道德(第1~25题,共25道题) 一、职业道德基础理论与知识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第1~8题) 1、在中国传统儒家道德思想中,处于核心地位的范畴是() (A)“礼”(B)“气”(C)“诚”(D)“仁” 2、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核心是() (A)为人民服务(B)遵纪守法(C)爱岗敬业(D)构建和谐社会 3、加强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建设,从业人员要牢固树立时代精神,时代精神的核心是() (A)爱国主义(B)改革创新(C)社会主义荣辱观(D)崇尚科学 4、职业化的中间层次是() (A)职业化技能(B)职业化理想(C)职业化语言(D)职业化适应 5、一个能力强的职员能够带10个人,一个能力更强的人能够带100个人,但假如没有数字中的权数“1”,那么,能力再强也无法带领一个人。从职业道德的角度来讲,与这句话意思相近的选项是() (A)海纳百川,有容乃大(B)不义且富贵,于

我如浮云 (C)民为邦本,本固邦宁(D)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6、某职员将一块青铜塑造成为门的把柄,所得价值为21美元,又将其塑造成为一件工艺品所得价值为28万美元,其中所体现的是() (A)诚信品质(B)创新精神(C)金钞票至上(D)合作意识 7、按照美国学者詹姆斯·H·罗宾斯的讲法,所谓“敬业”确实是() (A)始终在一个岗位上干工作,不“跳槽”(B)尊敬、尊崇自己的职业,甚至对职业怀有敬畏态度 (C)拿多少钞票,干多少活(D)只是多的索取公司的酬劳 8、孔子曾讲过,君子“敏于事而慎于言”,其含义是() (A)言多有失,少讲为佳(B)遇事多动脑筋,但表面上装作若无其事的模样 (C)慎重言语,不要因夸口而失言(D)想明白了情况的原委,然后再去行动 (二)多选题(第9~16题) 9、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特征是() (A)继承性与制造性的统一(B)阶级性与人民性的统一 (C)先进性与广泛性的同意(D)理论性与自觉性的统一 10、作为职业道德规范,“诚信”的特征是() (A)通识性(B)智慧性(C)止损性(D)资质性 11、经营者的下列做法违背《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的是() (A)采取抽奖式的有奖销售,最高的金额为3000

心理咨询师“应用心理学”笔记(一)汇总

心理咨询师“应用心理学”笔记(一) 第一章应用心理学 引论名词: 1.应用心理学:包括了心理学的诸多分支领域,它以实践应用为主要目的,研究如何将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应用到个人和社会的各个方面。 2.基础心理学:往往建立在严格的实验室研究基础之上,有时以动物为研究对象,着重于理论体系的建立。 问答题: 1.基础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为什么说它们之间的区别是相对的?* 基础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的区分只是相对的,有一定的局限性:(1)很多研究课题既有基础理论价值,又有应用实践价值。如智力发展过程中遗传和环境的作用问题的争执,有助于澄清先天论、后天论以及相互作用论的分歧所在,属基础心理学。但同时又能直接指导和帮助我们进行决策,如制订社会政策,决定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对子女教育发展的投入水平。(2)心理学各个领域中都既有基础(理论)问题,又有应用(实践)问题。如认知心理学中有搞基础研究的认知心理学家,也有不少偏向应用的认知心理学家。(3)很多心理学家既是基础心理学家,又是应用心理学家。如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说,其理论影响涉及整个人文和社会科学,其在精神病治疗方面的应用和效果也是极其显著的。(4)一个时代或社会文化下的应用心理研究可以成为另一个时代或社会文化的基础理论研究,反之亦然。如二战后对服从问题的研究,很多受过良好教育的士兵不可思议地参与了灭绝人性的屠杀活动。是具有鲜明的时代、社会文化特点,是应用心理学的研究,但现在看来已基本算是社会心理学的一个基本理论。 2.什么是应用心理学?它通常包括哪些分支领域?(理解) 答:(P4-6)工业/组织心理学,临床/咨询心理学(区别在于临床取向),医学/健康心理学,消费/商业心理学,环境/社区心理学,司法/犯罪心理学,教育心理学。 3.举例说明几位应用心理学先驱人物及其主要贡献。(理解,填选判) 答:(1)1879年冯物在德国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开创了“科学”心理学。(2)美国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是由霍尔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建立的。(3)第一个心理诊所是魏特默于1896年在宾夕尼亚大学建立,率先将心

机械设计基础知识点总结

n P t P α γ C D A B ω P 12δδt h s = 12ωδt h v = 2=a 21222δδt h s =12 1 24δδωt h v =22 124t h a δω=2122)(2δδδ-- =t t h h s )(4121 2δδδω-=t t h v 22124t h a δ ω-=绪论:机械:机器与机构的总称。机器:机器是执行机械运动的装置,用来变换或传递能量、物料、信息。机构:是具有确定相对运动的构件的组合。用来传递运动和力的有一个构件为机架的用构件能够相对运动的连接方式组成的构件系统统称为机构。构件:机构中的(最小)运动单元一个或若干个零件刚性联接而成。是运动的单元,它可以是单一的整体,也可以是由几个零件组成的刚性结构。零件:制造的单元。分为:1、通用零件,2、专用零件。 一:自由度:构件所具有的独立运动的数目称为构件的自由度。 约束:对构件独立运动所施加的限制称为约束。运动副:使两构件直接接触并能产生一定相对运动的可动联接。高副:两构件通过点或线接触组成的运动副称为高副。低副:两构件通过面接触而构成的运动副。根据两构件间的相对运动形式,可分为转动副和移动副。F = 3n- 2PL-PH 机构的原动件(主动件)数目必须等于机构的自由度。复合铰链:三个或三个以上个构 件在同一条轴线上形成的转动副。由m 个构件组成的复合铰链包含的转动副数目应 为(m-1)个。虚约束:重复而不起独立限制作用的约束称为虚约束。计算机构的自由度时,虚约束应除去不计。局部自由度: 与输出件运动无关的自由度,计算机构自由度时可删除。 二:连杆机构:由若干构件通过低副(转动副和移动副)联接而成的平面机构,用以实现运动的传递、变换和传送动力。优点:(1)面接触低副,压强小,便于润滑,磨损轻,寿命长,传力大。(2)低副易于加工,可获得较高精度,成本低。(3)杆可较长,可用作实现远距离的操纵控制。(4)可利用连杆实现较复杂的运动规律和运动轨迹。缺点:(1)低副中存在间隙,精度低。(2)不容易实现精确复杂的运动规律。铰链四杆机构:具有转换运动功能而构件数目最少的平面连杆机构。整转副:存在条件:最短杆与最长杆长度之和小于或等于其余两杆长度之和。构成:整转副是由最短杆及其邻边构成。类型判定:(1)如果:lmin+lmax ≤其它两杆长度之和,曲柄为最短杆;曲柄摇杆机构:以最短杆的相邻构件为机架。双曲柄机构:以最短杆为机架。双摇杆机构:以最短杆的对边为机架。(2)如果: lmin+lmax >其它两杆长度之和;不满足曲柄存在的条件,则不论选哪个构件为机架,都为双摇杆机构。急回运动:有不少的平面机构,当主动曲柄做等速转动时,做往复运 动的从动件摇杆,在前进行程运行速度较慢,而回程运动速度要快,机构的这种性质就是所谓的机构的“急回运动”特性。 压力角:作用于C 点的力P 与C 点绝对速度方向所夹的锐角α。传动角:压力角的余角γ,死点:无论我们 在原 动件上施加 多大的力都不能使机构运 动,这种位置我们称为死点γ=0。解决办法:(1)在机构中安装大质量的飞轮,利用其惯性闯过转折点;(2)利用多组机构来消除运动不确定现象。即连杆BC 与摇杆CD 所夹锐角。 三:凸轮: 一个具有曲线轮廓或凹槽的构件。从动件: 被凸轮直接推动的构件。机架: 固定不动的构件(导路)。凸轮类型:(1)盘形回转凸轮(2)移动凸轮 (3)圆柱回转凸轮 从动件类型:(1)尖顶从动件(2)滚子从动件(3)平底从动件(1)直动从动件 (2)摆动从动件 1基圆:以凸轮最小向径为半径作的圆,用rmin 表示。2推程:从动件远离中心位置的过 程。推程运动角δt ;3远休止:从动件在远离中心位置停留不动。远休止角δs ;4回程:从动件由远离中心位置向中心位置运动的过程。回程运动角δh ;5近休止:从动件靠近中心位置停留不动。近休止角δs ˊ;6行程:从动件在推程或回程中移动的距离,用 h 表示。7从动件位移线图:从动件位移S2与凸轮转角δ1之间的关系曲线称为从动件位移 线图。1.等 速运动规 律: 1、特点:设计简单、匀速进给。始点、末点有刚性冲击。适于低速、轻载、从动杆质量不大,以及要求匀速的情况。 2、等加速等减速运动规律: 推程等加速段运动方程: 推 程 等减速段运动方程: 柔 性冲击:加速度发 生有限值的突变(适用于中速场合) 3、简谐运动规律: 柔性冲击 四:根切根念:用范成法加工齿轮时,有时会发现刀具的顶部切入了轮齿的根部,而把齿根切去了一部分,破坏了渐开线齿廓,如图这种现象称为根切。 根切形成的原因:标准齿轮:刀具的齿顶线超过了极限啮合点N 。 不根切的条件可以表示为: 不根切的最少齿数为: 标准齿轮:指m 、α、ha*、c* 均取标准值,具有标准的齿顶高和齿根高,且分度圆齿厚s 等于齿槽宽e 的齿轮。 成型法:加工原理:成形法是用渐开线齿形的成形铣刀直接切出齿形。加工:(a) 盘形铣刀加工齿轮。(b)指状铣刀加工齿轮。缺点:加工精度低;加工不连续,生产率低;加工成本高。优点:可以用普通铣床加工。 范成法:加工原理:根据共轭曲线原理,利 用一对齿轮互相啮合传动时,两轮的齿廓互为包络线的原理来加工。加工:(a)齿轮插刀:是一个齿廓为刀刃的外齿轮。(b)齿条插刀(梳齿刀):是一个齿廓为刀刃的齿条。原理与用齿轮插刀加工相同,仅是范成运动变为齿条与齿轮的啮合运动。(c)滚刀切齿:原理与用齿条插刀加工基本相同,滚刀转动时,刀刃的螺旋运动代替了齿条插刀的展成运动和切削运动。 九:失效:机械零件由于某种原因不能正常工作时,称为失效。类型:(1)断裂。在机械载荷或应力作用下(有时还兼有各种热、腐蚀等因素作用),使物体分成几个部分的现象,通常定义为固体完全断裂,简称断裂。静力拉断、疲劳断裂。(2)变形。由于作用零件上的应力超过了材料的屈服极限,使零 1 1PN PB ≤2 sin sin * α α mz m h a ≤ α 2* min sin 2a h z = )]cos(1[212δδπt h s -=)sin(2112δδπδωπt t h v =)cos(2122122δδπ δωπt t h a =

摄影吴师自通笔记整理课件资料

一、基础一 1、测光 画面反差不是很大,受光反差不大——评价测光 背光照片。光线反差极大,停电点燃一根蜡烛——局部测光、点测光 局部测光、点测光的精确度 中庸的测光方式——中央重点,主题和环境存在不大的反差 2、白平衡 固有色的还原 条件色的还原 自动白平衡 色温——光线的颜色,光线的颜色越冷越偏蓝,色温越高,光线的颜色越偏暖越低,色温越低。 阳光的色温——5200到5500 闪光灯——5500 阴影——7000 阴天——6300 阴天光线偏蓝 钨丝灯——3200 以5000多为界,高于5000多,就偏蓝,低于,就偏暖 3、自动对焦测距 连续对焦——运动的物体,跟拍。 三四岁的小孩,无法预知其动静 4、ISO——相对感光度感光度越低,较多的光线 天气晴朗的室外 100——400 阴天到傍晚 400——1600 黑暗的室内到夜间 1600——6400 只要光线允许,光线够强,使用最低的ISO,让更多的光线进来。 抖了糊了 闪光补偿控制相机的闪光灯 自动闪光灯系统。非常暗的室外,估计错误,多补光,使用闪光补偿,设置低一点的值。负补偿。 内置闪光灯有效距离 4米多一点

5、测光——调节光圈快门获得正确曝光 专业标尺显示游离的光标内置测光表。 使得游离的光标在正中间,一般情况下可以获得准备曝光。 尼康 LV 及时显示 lock 游离的光标受到大致的位置 6、入门级照相机 只有一个拨盘通过屏幕菜单控制 中端左边键有两项功能 二、基础四快门光圈与各种曝光模式 1、视觉的产生 眼球凸透镜瞳孔视网膜(传感器) 猫眼高感光度 2、曝光 光圈、快门、感光媒体的感光度 快门速度-曝光时间 糊了与快门的关系 准备的曝光——亮度无异 快门控制着进光时间曝光量画面的效果 快门速度高的时候,高速运动的瞬间被凝结了 快门速度低的时候,一个运动的过程被记录下来了 高速快门捕捉瞬间低速快门记录运动的轨迹 慢速快门相机相对静止三脚架动静结合 慢速快门拍摄水流 低速快门拍摄静止的物体比较抽象的效果 3、数值越小光圈开口越大 光圈与景深 景深——景物纵向上清晰的深度 小景深照片,前景清晰背景模糊——大光圈,虚实对比很强烈的照片合影小光圈大家都清晰焦点是群体 快门与光圈的成级变化 T:1/2 1/4 1/8 1/15 1/30 1/60 1/125 1/250…… F:1、1.4、2、2.8、4、5.6、8、11、16、22…… 1.4相比于1 进光量减少了一倍 A或Av 光圈优先光圈先决

心理咨询师(二级)技能考试知识点归纳

心理咨询师技能考试重点难点归纳 Ⅰ.《心理诊断技能总结》 ★一、心理问题分类: ★二、正常与异常的判定依据(即病与非病、是否属于心理咨询工作范围的判定依据): 1、正常与异常的三原则: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有自知力/无自知力));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一致性(心理过程(知、情、意)之间具有协调一致);个性的相对稳定性(没有外部原因,人格的稳定性出了问题)。 2、典型症状及行为。 3、是否有自知力。(包括是否有主动求医行为。) ★三、一般心理问题 原因:由现实因素而产生,内心冲突,体验到不良情绪(如厌烦、后悔、懊丧、自责等)。 时间:不间断持续满一个月,间断持续两个月。 程度: 1)可控:不良情绪反应仍在相当程度的理智控制下,始终能保持行为不失常。 2)社会功能:基本维持正常生活、学习、社会交往和工作,但是效率有所下降。 3)未泛化:不良情绪的激发因素仅仅局限于最初事件,即便是与最初事件有联系的其他事件,也不引起此类不良情绪。 ★四、严重心理问题 原因:较为强烈的、对个体威胁较大的现实刺激。体验着痛苦情绪。 时间:间断或者不间断持续时间在两个月以上,半年以下。 程度: 1)不可控:多数情况下,会短暂的失去理性控制;单纯地依靠自然发展或非专业性的干预,却难以解脱。 2)社会功能:对生活、工作、社会交往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3)泛化:痛苦情绪不但能被最初的刺激引起,而且与最初刺激相类似、相关联的刺激,也可以引起此类痛苦。 ★五、一般心理问题与严重心理问题的鉴别:

★六、神经症:神经症是一种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持久的心理冲突,病人觉察或体验到这种冲突并因之而深感痛苦,且妨碍了心理功能或社会功能,但没有任何可证实的器质性病理基础。 特点:1)有自制力2)精神痛苦3)持久性4)妨碍社会功能5)没有任何器质性病变作为基础 临床分型:恐惧症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神经衰弱躯体形式障碍 诊断标准: 1)症状标准:恐怖症状、焦虑症状、强迫症状、惊恐发作、神经衰弱症状 2)严重标准:主观上无法摆脱的精神、情绪、内心痛苦;客观上社会功能受损,无法正常生活、学习和工作 3)病程标准:符合症状标准至少3个月,惊恐障碍1个月 ★七、神经症与严重心理问题的鉴别: 严重心理问题:心理冲突的性质是常形,(1)现实性的;(2)道德性的。 神经症:心理冲突的性质是变形,(1)与现实处境无关且是鸡毛蒜皮的小事;(2)不带明显的道德色彩。 ★八、神经症性心理问题与神经症的区别 鉴别的要点主要从症状的严重程度、持续时间、对社会功能的影响。 神经症性心理问题的症状已具有某种较典型神经症的表现,只是症状的严重程度较神经症轻、持续的时间较短、社会功能受损程度不重,尚未达到神经症的诊断标准。 Ⅱ.诊断技能与咨询技能中的问答题(涵盖几乎可以考到的大题): 1、如何确定谈话的内容和范围? 答:应依据以下参照点: (1)求助者主动提出的求助内容。 (2)心理咨询师在初诊接待中观察到的疑点。 (3)心理咨询师可以依据心理测评结果的初步分析发现问题。 (4)上级心理咨询师为进一步诊断而下达的会谈目标。 (5)会谈目标中若有一个以上的内容,应分别处理。 2、采集求助者病史和个人资料的桑德伯格提纲.。 答:(1)身份资料。(2)来就诊的原因和对治疗服务的期望。(3)现在及近期的状况。(4)对家庭的看法。(5)早年回忆。(6)出生和成长。(7)健康及身体状况。(8)教育及培训。(9)工作记录。(10)娱乐。(11)性欲的发展。(12)婚 姻及家庭资料。(13)社会基础。(14)自我描述。(15)生活的转折点和选择。(16)对未来的看法。(17)求助者附加的 任何材料。 3、不恰当提问的消极作用。

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详细笔记整理

基础心理学知识复习概要 第一节绪论 第一单元基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 一、心理学概述 心理学研究:①动物的心理现象;②儿童的心理现象;③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及活动规律的科学。 基础心理学是研究正常成人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基础学科。 基础心理学总结的心理活动规律是:①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般的规律;②对心理学各分支的研究都具有指导的意义。 二、基础心理学的内容 基础心理学的内容可以分为四个方面: (一)认知;(二)需要和动机;(三)情绪、情感和意志;(四)能力、气质和性格认知,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心理现象。 需要和动机是推动人从事心理活动的内部动力。 意志是人的思维决策见之于行动的心理过程。 一般把心理现象分为:①心理过程和人格;②知、情、意和个性。 心理现象可分为心理过程和人格。 一、心理是脑的机能 动物心理的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动物心理的发展经历了感觉、知觉和思维萌芽三个阶段。 人的心理是:①脑的机能;②客观现实的反映。 人的心理是脑的机能得到了:①心理发生和发展过程的科学事实的证明;②生理科学研究资料的证明; ③临床事实的证明;④人们生活经验的证明。 二、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心理是大脑活动的结果,却不是大脑活动的产物。 心理反映的特点有能动性和主观性。心理反映不是镜子式的反映,而是能动的反映。 心理反映的形式可以是:①事物的形象;②概念;③体验;④活动。 由于人的心理和行为之间的关系使得我们可以通过人的行为客观地研究他的心理。 心理和人的行为之间的关系表现为:①心理支配人的行为;②心理通过行为表现出来。但心理和行为不能划等号,不能说“心理就是行为”,“行为就是心理”。 心理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中间科学或边缘科学。下列说法是不正确的:①心理学是自然科学;②心理学是社会科学;③心理学既不是自然科学也不是社会科学。 第三单元心理学发展简史 一、科学心理学的建立 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德国艾宾浩斯:“心理有一个长的过去,但只有一个短的历史。” 古希腊的希波克拉底把人分为四种类型: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 罗马盖伦提出气质这个概念; 19世纪中叶,心理学成为实证科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德国韦伯,1840年发现了差别感觉阈限的定律,即韦伯定律。 德国费希纳于1860年开创了心理物理学的新领域; 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是冯特。 冯特用内省法研究感觉、知觉、注意、联想等心理现象,提出了统觉学说和情感三维说,还主张用民族心理学的方法研究高级心理现象。

杨可桢《机械设计基础》(第6版)复习笔记及课后习题详解(含考研真题)-齿轮传动【圣才出品】

第11章齿轮传动 11.1复习笔记 【通关提要】 本章主要介绍了标准直齿圆柱齿轮传动、标准斜齿圆柱齿轮传动及标准直齿锥齿轮传动的作用力和强度计算。学习时需要掌握齿轮传动的作用力分析及计算、失效形式及设计准则、计算载荷及参数选择,多以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的形式出现。针对三种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由于计算难度较大,通常以选择题和简答题的方式考查其中的重难点,比如设计计算中,许用应力的计算和选取,齿轮的受力分析等。复习本章时不应以计算为重点,需理解记忆其中要点。 【重点难点归纳】 一、轮齿的失效形式和设计计算准则 1.轮齿的失效形式(见表11-1-1) 表11-1-1轮齿的失效形式

2.齿轮设计计算准则 (1)对于闭式齿轮传动,必须计算轮齿弯曲疲劳强度和齿面接触疲劳强度。对于高速重载齿轮传动,还必须计算其抗胶合能力。对于一般的传动,选择恰当的润滑方式和润滑油的牌号和粘度。 (2)对于开式传动,只需计算轮齿的弯曲疲劳强度,以免轮齿疲劳折断。 二、齿轮材料及热处理(见表11-1-2) 表11-1-2齿轮材料及热处理

三、齿轮传动的精度 1.误差对传动的影响 (1)影响传递运动的准确性; (2)影响传动的平稳性; (3)影响载荷分布的均匀性。 2.齿轮传动精度等级的选用 齿轮的精度按国家标准规定,可分为13个精度等级:0级最高,12级最低。常用的是6~9级精度。 四、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作用力及计算载荷(见表11-1-3) 表11-1-3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作用力及计算载荷

五、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齿面接触强度计算(见表11-1-4) 表11-1-4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齿面接触强度计算

摄影入门讲座笔记摘要

摄影入门讲座笔记摘要 1.器材使用 a)站位: 两脚前后45度,支撑臂靠近身体,留出一只眼睛(建议左眼)观察整体动向(比如在拍摄足球运动中,右眼盯住长焦镜的图像,左眼观察传球的动向);善于使用现场的物体作为支撑架。 b)术语解释与应用 i.Iso,曝光度,iso越高,曝光率越高,适合高速运动和黑暗条件下的拍摄,同时噪 点也越多;相反,iso越低,图像颗粒越细腻,色彩越逼真,可以放大较高倍数而不失真。 ii.Aps-c:数码相机的焦距补正系数,cannon 1.6,nikkon1.5,olympus2 iii.景深:以对焦点位中心能够清晰成像的区域。景深与光圈大小成反比、与焦距成反比、与距离成正比 iv.半快门(快门按到一半会卡一下的那个状态):曝光的实际开始时间从半快门开始算起、半快门阶段保持曝光补偿、定焦等参数不变;把握抓拍与半快门的权衡,长按半快门可以增加抓拍的曝光时间,但是会牺牲对于曝光补偿和定焦的修正程度。 v.快门优先vs光圈优先;前者能够在短时间连续拍摄,适合拍运动中的物体;后者曝光时间较长,画面色彩好,适合拍较静止的物体 c)常见的问题与解决 i.画面虚:成因,跑焦、抖动。应对: 跑焦,在纯色背景下对焦,要对准有清晰线条和色彩分界线的地方(比如人的五官、色彩变化的边界),然后用半快门转移;延长曝光时间或者增加进光量;收缩光圈。 抖动,增加iso,用支架,增加进光量 ii.主体不突出:靠近主体,注意选择陪体(简洁、少量、得体) iii.画面过暗:增加曝光补偿(开阔地形闪光灯的效果会削弱) 2.场景摄影技巧 a)会议摄影: 需要拍摄全景照、发言照以及穿插的重要内容或典礼仪式 i.全景照的注意事项: 1)四平八稳,画面不要倾斜; 2)中心突出(摄影事件、出席人员); 3)主要内容要形成封闭图形(即尽量拍全会场正面,比如说百年纪念讲堂的 舞台边框); 4)宁可让主席台过度曝光也要排出条幅内容(需要手动正向修正曝光补偿); ii.发言照的注意事项: 1)跟开口音(或者发言人停顿的瞬间),否则容易出现奇怪的表情; 2)要在发言人抬头的时候拍; 3)发言人身高与讲台不协调的时候,或者纵向改变俯仰角,或者横向变化拍 摄角度(注意麦克风不要挡在脸前) iii.穿插活动: 1)快门优先,曝光时间过长容易拉出“鬼影”; 2)授奖仪式要注意抓拍向台下示意的瞬间,特别注意要选好角度,不要让证

(情绪管理)心理咨询师二级全国统一考试真题

2005年11月心理咨询师全国统一考试二级真题(技能选择题、案例问答题) 第一部分技能选择题 (1~70题,共70道题) 本部分由四个案例组成。请分别根据案例回答,共70道题,每题1分,满分7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答案正确。错选、少选、多选,该题不得分。 案例一 王某,女,19岁,大学一年级学生。 自我陈述:心情郁闷,唉声叹气、哭泣一月余。 我于1994年考入北京某重点大学,刚入学时非常高兴,因为我们小城里这几年来少有人能考上重点大学,开始感觉还行,只是觉得洗衣服、料理自己的生活都需要自己去做,以前都没有做过,做起来比较困难,在饮食起居上也很难适应。快到期中考试了,我想努力学习争取成绩考好一些,功课紧张起来。有时因为功课太多了就错过了吃饭时间,衣服也没时间洗,整个人都非常紧张忙碌。大学的课程很多,我虽然很努力,可是期中考试的成绩却不理想,有两科刚刚及格。我觉得心里非常难受,打电话回家,父母又很严厉的批评我,让我好好读书,不要想别的。我觉得自己成绩不好,其他事情也做不好,同学们肯定看不起我,父母肯定也不会喜欢我了,自己真是没用,这点事情也做不好,以后可怎么办。心情很不好,没什么事情能让我高兴起来,也不想和别人交往,老一个人在宿舍想我以后该怎么办,常常唉声叹气、哭泣,觉得自己很差劲。现在晚上很难入睡,第二天又头昏脑胀的,上课也不能集中注意力,我真的不想读下去了。 了解资料:该生是独生女儿,父母非常宠爱她,从来不让她做任何家务事,但对她的学习要求很高,她整天的任务就是看书学习,也很少和同学们一起玩耍。她的成绩一直非常优异,她考入某重点大学的事在当时轰动了他们小城,父母也感到非常光荣。她的性格内向,但争强好胜,从小不甘心别人的成绩超过自己。 SCL-90测试结果如下: 躯体化 2.3 强迫 1.9 人际敏感 2.6 抑郁 2.8 焦虑 2.4 敌对 2.2 恐怖 1.6 偏执 1.9 精神病性1.5 其他 2.5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