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三节密度(第2课时)

第三节密度(第2课时)

第三节密度(第2课时)
第三节密度(第2课时)

龙坡中学(初三物理)有效教学讲学稿

学科:物理课题:密度(第二课时)课型:新授课

(集体备课)负责老师:授课周次:第二周

教学目标:

1、知道密度的公式及其单位

2、知道密度两个单位的换算关系

3、阅读密度表,理解其物理意义

4、能对密度、质量、体积进行简单计算

教学重点:能对密度、质量、体积进行简单计算

教学难点:密度两个单位的换算关系

导入方式:提问(什么是密度?)

有效精讲:

知识点一:密度的公式及其单位

1、密度的公式:______________;变形式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质量的符号:_______,单位:_______,单位符号:_______。

体积的符号:_______,单位:_______,单位符号:_______。

密度的符号:_______,单位:_______,单位符号:_______。

知识点二:密度两个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

1、密度的国际主单位:___________,常用单位:__________。

2、密度两个单位的换算关系:1g/cm3=___________kg/m3

3、练习:7.8g/cm3=___________kg/m3 2700kg/m3=_______ g/cm3

0.8x103kg/m3=_______ g/cm313.6g/cm3=___________kg/m3

知识点三:阅读密度表,理解其物理意义

1、阅读密度表,理解其物理意义

2、练习:水的密度是_______________其物理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空气的密度是___________其物理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四:能对密度、质量、体积进行简单计算

1、求密度的公式:______________

例题:铝块的质量是500g,体积为200cm3,它的密度是多少?

2、求质量的公式:______________

例题:一块金属的密度是7.9x103kg/m3,体积为100m3,它的质量是多少?

3、求体积的公式:______________

例题:一种液体的密度是0.8x103kg/m3,它的质量是800g,它的体积是多少?

有效精炼:配套练习第8页基础能力训练题,第1----8题。

有效拓展:

配套练习第9页提高能力训练题,第9----15题。

七年级科学上册第4章物质的特性第3节物质的密度2作业设计新版浙教版

第3节 物质的密度(2) 1.密度的计算公式ρ=m V 。其变形公式有__ __和__ __。 2.密度的应用: (1)鉴别物质(测密度); (2)求质量; (3)求体积。 【夯实基础】 1.下列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体积大的物体,其质量一定大 B .体积大的物体,其材料密度一定小 C .密度大的物体,其质量一定大 D .铝锅、铝饭盒、铝匙的密度都一样 2.下列实际应用中,主要从密度的角度考虑的是( ) A .用纳米薄层和纳米点制造存储器等纳米电子器件 B .用氢燃料给火箭提供动力 C .用塑料泡沫做电影场景中倒塌的“墙壁” D .用酒精制成能测量温度的温度计 3.有实心的铜球、塑料球和木球,已知ρ铜>ρ塑料>ρ木,它们的体积相同,下面关于其质量 大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铜球的质量最小 B .木球的质量最大 C .铜球的质量最大 D .塑料球质量可能最大 4.[2015·德州]已知空气的密度为1.29kg/m 3,一间普通教室内空气的质量与下列哪个物体 最接近( ) A .一个苹果 B .一名中学生 C .一头牛 D .一辆家用轿车 5.分别由不同物质a 、b 、c 制成的三个实心体,它们的体积和质量的关系如图 4-3-5所示,由图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4-3-5 A.a物质的密度最大 B.b物质的密度是1.0×103 kg/m3 C.c物质的密度是a的两倍 D.b、c的密度与它们的质量、体积有关 6.地沟油中含有杂质及有毒物质,很多人猜想它的密度应该比正常食用油的密度要大,为 了验证这种猜想,小明找到质量为0.46 kg的地沟油,测出其体积为0.5 L,该地沟油的密 度是__ _kg/m3;能否用密度这一指标来鉴别地沟油,请说明理由:_ _ _ _。 (已知正常食用油的密度约为0.91×103kg/m3~0.93×103kg/m3) 7.甲、乙两实心金属球体积相等,甲球的质量是乙球质量的3.3倍,则甲球的密度是乙球 密度的__ 倍。 8.李林有一枚寿山石印章,他用天平测出其质量为78.4g,又用刻度尺测出它的长、宽、 高分别为2cm、2cm、7cm。问: (1)这枚印章的体积是多大? (2)这枚印章的密度是多大? 【能力提升】 9.两铁球质量相等,但体积不等,则( ) A.两铁球一定都是空心球 B.两铁球一定都是实心球 C.两铁球不可能都是实心球 D.两铁球不可能都是空心球 10.用密度为2.7×103kg/m3的铝制成的甲、乙、丙三个不同的正方体,要求他们的边长分 别为0.1m、0.2m、0.3m。制成后经质量检验员称得它们的实际质量分别是3kg、21.6kg、54kg,

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

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自身一种特性。 (2)知道密度单位、含义及写法读法,会进行不同密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3)了解常见物体的密度大小。知道水的密度大小。 (4)初步运用密度公式进行物质密度的简单计算。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验和比较方法,认识到某中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进一步体会比值定义法在密度概念建立过程的应用。 ●情感态度目标:用实验探究引起学生对密度知识的直觉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密度是物质本身特性的讨论,对生活中有关密度的知识或现象产生关注。 二.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点及策略 ●重点:是密度概念理解。 突破策略:充分利用学生感性认识,通过实验探究,小组讨论的方法,借助“比值”定义密度概念。 ●难点:是利用“比值”定义密度概念,理解“密度是物质本身一种性 质”。 突破策略:利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通过类比和知识的迁移,让学生回顾利用比值定义速度的方法来建立密度的概念。 关键点:通过组织好实验探究建立密度的概念是本节的关键点。 三设计思路 八年级学生现阶段能力发展水平不平衡,形象思维能力较强,逻辑思维能力发展水平不高,学生已有“物体体积越大,质量越大”生活经验,已初步掌握了测量固体、液体质量的方法,同时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欲望比较强,乐于参与实验,但是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还有欠缺,在本课密度概念教学时,将通过实验、讨论、辨析和训练,强化学生对密度概念的理解。 四教学资源 教师演示器材:天平,相同烧杯两个,水、煤油。 学生实验器材:天平,刻度尺,两个体积不同的长方体铁块,2个体积不同的长方体木块,各25组。 五教学设计 1 展示目标自学反馈 教师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规定好自学任务和限定时间,学生结合学习手册对教材进行预习并完成预习习题,教师在此过程中可巡回指导,再纠错补漏。 2.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首先外形相同,表面镀有相同颜色的铜块和铝块,在不损坏的情况下,让学生充分讨论,思考如何辨别?有的学生可能认为根据轻重来辨别,有的可能反驳,教师不急于否定学生的想法。 教师演示:取体积相同的铜块和铝块,放在调节好平衡的天平上,让学生猜想天平哪端下降,问学生为什么?

第3节物质的密度(一)达标题

第3节物质的密度(一) 达标题 1.密度是表示在体积相等的情况下,不同的物质不同的这一种特性。每种物质都有一定的。物质的密度值跟物质的质量、体积形状、位置。一般情况下,一种物质的密度是的。但的变化会引起密度的改变。 2.密度的定义是:。定义公式。 3.密度的国际单位是。常用单位是。2.7克/厘米3= 千克/米3。 4.水的密度为。表示的意义:。 5.在食用油、酱油、白酒和水这几种常见的液体中,密度最大的是( ) A.食用油 B.酱油 C.白酒 D.水 6.在下列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体积大的物体,其质量一定大 B.体积大的物体,其材料密度一定小 C.密度大的物体,其质量一定大 D.铝锅、铝饭盒、铝匙的密度都一样 7.铁的密度是7.8×103千克/米3,它表示( ) A.每立方米铁的密度是7.8×103千克/米3 B.每立方米铁的质量是7800千克/米3 C.每立方米铁的质量是7.8克 D.每立方米铁的质量是7.8×103千克 8.一杯水放在冰箱中结成冰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质量不变 B.密度变大 C.体积变小 D.密度不变 9.关于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密度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的体积成反比 B.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 C.密度与物体所处的状态无关 D.密度与物体的温度无关 10.小明同学阅读了下表后,归纳了一些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A.不同物质的密度一定不同 B.固体物质的密度一定比液体物质大 C.同种物质的密度一定相同 D.质量相同的实心铜块和铝块,铜块的体积较小 拓展题 A11.装在烧杯中的水被倒出一部分后,烧杯中剩余水的密度;密封在容器中一定质量的气体被抽出一部分后,容器中剩余气体的密度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A12.下列图像中,能正确反映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关系的是( ) B13.两铁球质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物质的密度》第2课时课堂检测

第3节物质的密度 课时2 1.实验室中测定物质的密度通常是先测出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然后再利用公式ρ=m/v 求出密度。测量质量用天平;测量体积的方法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若是液体通常用量筒,若是规则固体可用刻度尺量出一些长度数值来计算体积,而不规则固体通常用排水法来测定体积。 1.小明为测量老陈醋的密度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①用天平测出空量筒的质量;②向量筒中倒入适量醋,测出醋的体积;③用天平测出量筒和醋的总质量。对上述实验步骤所持的观点应是(D) A.所测出醋的体积一定不准确,不可取 B.能测出醋的密度且步骤合理 C.测出醋的密度值偏大,不可取 D.易使量筒从天平上倾斜而摔碎,不宜提倡 解析:若正确操作此实验,所测醋的体积和密度都是正确的,但量筒较高,放在天平上称量时,易倾倒歪斜,故这种方法不宜提倡。 2.(2011.山西中考)小梦同学在做用天平和量筒测盐水密度的实验中。 (1)他用调好的天平按图4-3-1中甲、乙、丙的顺序进行实验,根据图中数据可知道,量筒中盐水的质量是111 克,体积是100 毫升,盐水的密度是1.11×103千克/米3。

(2)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同组的小雨提出了另一种实验方案,其实验步骤:①用天平测出空量筒的质量;②往量筒中倒入适量的盐水,测出盐水的体积;③用天平测出量筒和盐水的总质量。对上述实验步骤你所持的观点是(C) A.能测出盐水的密度且步骤合理B.测出盐水的密度偏小,不可取 C.易使量筒从天平上倾斜而摔碎,不宜提倡 解析:(1)测杯和盐水总质量时,砝码总质量100克+50克=150克,游码对应的刻度值是4克,所以烧杯和盐水总质量154克:测烧杯和剩余盐水质量时,砝码总质量20克+20克=40克,游码对应的刻度值是3克,所以烧杯和剩余盐水总质量是43克:则量筒中盐水的质量是二者之差,即154克-43克=111克。量筒中液面对应的刻度是100毫升。盐水密度为ρ=m/V=111克/100厘米3=1.11克/厘米3=1.11×103千克/米3. (2)量筒的形状细高,直接放在天平托盘上很容易掉下来摔碎。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物质的密度 教案

物质的密度 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1、正确理解密度概念。知道不同物质具有不同的密度。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掌握密度的公式、意义、单位及换算。 3、能利用密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获得信息并进行分析归纳,从而得出结论。 用所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以致用,从而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观察,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通过用所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 2学情分析 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第3章第3节水的密度第一课时,学生已有知识储备:物质质量、体积的测量,天平和量筒的使用。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密度的概念、单位、计算 教学难点:密度的概念、计算。 4教学器材准备: 相同体积的铜块、铁块和铝块。烧杯、水、量筒、天平。 5教学过程 5.1第一学时 5.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水的密度 师:刚才老师采访了几个同学,喜欢科学课的哪一个环节? 生:做实验! 师:今天我们就从实验开始! 提醒学生: 积极参与 积极思考 敢于质疑 活动2【活动】建立概念 问题1:不同体积的水质量相等吗? 活动一:用量筒量出不同体积的水,用天平测出它的质量; 体积(毫升)质量(克)质量/体积(克/厘米3) 1 10 2 20 3 30 师:水的质量和体积有什么关系? 生:水的体积越大,水的质量也越大。

师:算出体积为1厘米3水的质量 (即算出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 有什么发现? 生:不同质量和体积的水,质量和体积的比值相等。 师(引导总结):【板书】同种物质,质量和体积的比值相等。 问题2:相同体积不同物质,质量相等吗? 师:我们是“五金之都”的莘莘学子,对于金属我们并不陌生。(出示)3块体积相同(10厘米3)的铜、铁、铝块, 先让学生(看一看)用已有经验鉴别下,此外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鉴别他们呢? 生:根据颜色、磁铁来鉴别, 再让学生(掂一掂) 生:轻重不同 最后决定(测一测质量并算一算单位体积的质量) 物质体积 (厘米3) 质量(克) 质量/体积 (克/厘米3) 铜 10 铁 10 铝 10 师(引导总结)结论:1、相同体积不同物质,质量一般不相等 【板书】不同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也不同。 师:经过以上实验分析除了颜色、用磁铁来鉴别体积相同的铜、铁、铝块外,还可以用什么方法鉴别它们? 生: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师: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科学上用密度来表示 引出课题:【板书】第3节物质的密度 【板书】密度=质量/体积 【侧板书】速度=路程/时间 师:如果某物体在2秒内通过20米路程,速度为多少? 生:10米/秒 师:10米/秒表示什么含义?(提示:10米/秒=10米/1秒) 生:10米/秒:表示某物体在一秒内通过10米路程. 师:1秒、1分、1时科学上叫单位时间 因此,速度可以描述成 【侧板书】速度:某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师:你能给密度下个定义吗? 生(并引导归纳):【板书】密度: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 备注: 1、实验可让学生操作 2、强调科学语言数据后面一定要带单位。 3、得出结论可让学生自己来评价

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

IV 南漳县峡口中学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预案设计 1.量筒的使用 自主阅读课本,仔细观察量筒,思考下例问题。(准备多种规格的量筒, 观察。) (1)量筒的单位刻度是毫升还是立方厘米? 1ml= ____ c m 3 (2)量筒的最 注意事项: 2.交流:能量盐水和塑料块密度 验数据填入表格中。(三)整理实验仪器,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四)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要包括:(1)实验目的(2)实验原理 (3)实验器材(4)实验步骤(5)实验数据(6)实验结论(7 )实验体会 1.如图所示,其中 同学读数正确,量筒中液体体积为 mL 总结提升 T 内容 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 授课 教师 知识与技能 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 2.会量筒的使用方法 目标 过程与方法 通过交流活动,学会能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学会间接地能定一个物理量的方法,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重点 教学重点 量筒的使用方法 难点 教学难点 如何能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教学 准备 教学资源 襄阳市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教学用具 情景导入 (一)思维启动 引导自学 (1) p *= ,它的物理意义 (2)大家知道只要能出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就可以由公式算出物体的密 度,物体质量可以用 .来能量,而物体的体积需要什么来能量? 大能量值是 (3)量筒的最小分度值是 交流展示 观看课本 量筒的使用方法”。小组内讨论得出结论: 操作方法: (1)如何能盐水的质量和体积?小组内讨论 自己设计实验表格,并将实

2.小华同学在能定食用色拉油的密度的实验中,其方法步骤完全正确。下图显示的是他 能量的相关数据,请帮小华填写下表中空白能量和数据。 P甲_______ P乙(选填3.甲、乙两种物质,它们的质量跟体积关系如图所示,则 >、”“ <或“=”,其中乙物质可能 是

(完整版)密度教学设计.docx

课题:密度 (人教版课标教材九年级第十一章第三节) 一、教材分析 本节是这一章的重点,一是密度的概念、公式及应用,这是整个初中物理 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后面学习浮力、液体压强的基础;二是科学探究方法的学习 和掌握既是物理课程的目标,也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 二、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 1.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通过探究实验,进一步熟悉天平的构造、正确使用方法 和注意事项。学会用刻度尺、量筒和天平测定液体和固体的体积与质量。通过探 究实验,归纳出物体的质量、体积和密度三个物理量之间的数学关系,理解物质 的属性之一——密度。 过程方法目标:通过实验探究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通过实验 探究,初步理解物理中研究问题常用的求比值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 态度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培养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敢于大胆提问,乐 于主动探究日常现象中的物理道理的科学精神。 2.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探究质量与体积之间的关系 3.教学难点: 密度单位的换算、用密度公式进行计算 4.教学用具: 教师演示用:哑铃 2 个、小铁钉、大泡沫块 学生观察实验用:天平砝码,木块 2 个,石块 2 个,量筒,水,烧杯 2 个 三、教学设计思路 新的课程改革对物理教育提出了新的理念,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作为物理教育的根本目的,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作为课程的基本理念。因此,在教学中从学生身边的例子入手提出问题,这样的例子让学生既觉得熟悉,但又不能回答其中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创设了探究情景,为后面

的探究教学奠定了基础;密度的概念没有直接给出,而是通过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大胆猜想、实验探究,经过计算、分析、比较、交流,最后得出的。这样既让学生 体验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又让学生学习了科学探究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 程序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目的 师:最近老师一直在减肥健身,老师今 天带来两个哑铃想和咱们班力气大的同 学比一比。看看健身效果如何。谁想试 试啊? 找一健壮男学生到讲台前。拿出两个哑 铃(一真一假,假的为泡沫模型与真的 外观相同)。师拿假哑铃并将真哑铃递给 学生。师生一起举起哑铃。 引 课学生败,老师胜。老师显得很轻松。 老师将假的哑铃递给学生。 师:两个哑铃不是一样的么? 老师拿一大块泡沫和一个小铁钉,问学 生那个质量大。 师:不是铁质量大么?到底谁质量大 啊? 师:哦。原来还有前提啊!那同学们说 铁和金子谁的质量大呢? 提 出 问师:那同学们想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题和前面的情况一样呢? 通过精彩的课 学生踊跃举手 堂小活动,激 起学生的疑 问。 其他学生为师 生二人计时 学生们奇怪 生:哑铃是假 的,泡沫做的 啊太像了 生:不一样, 铁沉,铁的质 量大 通过图钉与泡生:泡沫沫塑料块的比 较,把学生的思生:在体积相 维定向到“质量”同的情况下, 和“体积”上来 铁质量大。 生:体积相同 时金子的质量 大。 引领学生思考 学生动脑思考 生活中的现象, 并回答 培养学生细心 学生举例观察生活现象的 习惯。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同步单元专题培优练:第六章第3节 测量物质的密度

[第六章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量筒读数时的视线正确的是() 2.如图所示是标有380 mL的瓶装矿泉水,小滨想测量其实际装有的水量,他应向实验室老师借用的最合适的量筒是() A.380 mL的量筒B.500 mL的量筒 C.1000 mL的量筒D.250 mL的量筒 3.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形状不规则的小石块的密度,下列步骤不需要的是() A.用天平测量小石块的质量m1 B.用天平测量量筒的质量m2 C.在量筒内倒入适量的水,记下量筒中水的体积V1 D.用细线系住小石块,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记下量筒中小石块和水的总体积V2 4.在“用天平和量筒测量食用油的密度”的实验中,下列步骤中不必要的是() A.用天平称出空烧杯的质量 B.将适量的食用油倒入烧杯中,用天平称出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 C.将烧杯中的一部分食用油倒入量筒中,读出食用油的体积 D.用天平称出剩余食用油和烧杯的总质量 5.利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密度比水小的塑料块的密度,采用下列步骤,其中多余的步骤是() A.用天平测出塑料块的质量 B.取一小铁块,用天平测出它的质量 C.将小铁块浸没在盛有水的量筒中,读出小铁块和水的总体积 D.把小铁块和塑料块系在一起再浸没在盛有水的量筒中,读出小铁块、塑料块和水的总体积 二、填空题 6.甲、乙、丙三名同学在用量筒测液体的体积时,读数方法如图所示,其中________同学的读数方法正确,量筒中液体的体积为________mL。

7.小刚同学在实验室用天平测某石块的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的质量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该石块的质量是________g,测出石块的体积为20 cm3,则石块的密度为__________kg/m3。 8.用电子秤、一个玻璃杯和水,可以粗略测量椰子油的密度。先后测出空杯,装满水、装满油的杯子的质量,数据如下表。杯子两次“装满”,是为了使被测量的油和水的________相同。根据测量数据计算,椰子油的密度是________kg/m3。(ρ水=1.0×103 kg/m3) 三、实验探究题 9.在“测量盐水的密度”的实验中: (1)把天平放在________桌面上,游码归零后,发现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直到横梁平衡。 (2)将装有适量盐水的小烧杯放在天平的左盘上,天平平衡时,所用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若小烧杯的质量为20 g,则小烧杯中盐水的质量为________g。然后,将烧杯中的盐水全部倒入量筒中,液面到达的位置如图丙所示,则量筒中盐水的体积为________cm3,由此可计算出盐水的密度为________kg/m3。 (3)此次实验操作测得的盐水密度值偏________(选填“大”或“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在襄阳独特的民俗节日穿天节里,人们沿汉江捡拾穿天石,系上细绳佩戴以避邪。王军和几名同学利用天平、细线、量筒和水(ρ水=1.0 g/cm3)等器材测量穿天石的密度。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质量与密度第2节密度第2课时密度的计算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6.2.2 密度的计算 【知识与技能】 1.根据物质的质量和体积通过密度公式ρ=m/v,计算物质的密度或对照密度表来鉴别物质。 2.会根据密度公式ρ=m/v及变形式m=ρV和V=m/ρ计算物体质量或体积。 【过程与方法】 采用启发的教学方法,配合讲授、讨论、展示等多种教学方法综合优化,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不断提高学生的分析计算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以及在交流与讨论中所持的正确态度。 学习内容:密度和质量体积的计算 【自学检测】 1.已知质量和密度,你能求出物体的体积吗?试着写出求体积的公式:V=m/ρ。 2.已知密度和体积,你能求出物体的质量吗?试着写出求质量的公式:m=ρV。 【合作探究】教师巡视督促指导 一、等体积变换问题 一个空瓶质量为200g,装满水后总质量700g,若用这个瓶来装另一种液体,装满后总质量是600g,该液体的密度是少? 提示:此题中瓶子装满水与装满待测液体的体积有什么关系?写出解答过程。 二、物体空实心的判断问题 体积是30cm3的铝球,质量是27g,这个铝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请用三种方法)若是空心,则空心部分体积为多大? 提示: 比密度:计算平均密度与密度表中铝的密度比较。 比质量:计算体积为30cm3的铝球质量与实际质量相比较。 比体积:计算质量为27g的铝球体积与实际体积相比较。 三、平均密度问题 有一工艺品(实心),由金和铜两种材料制成(两种合金混合后的各自体积保持不变),其质量为1983.4克,体积为106立方厘米,则此合金中金、铜的质量各多少?(ρ金=19.3g/cm3,ρ铜=8.9g/cm3) 【展示交流】 【精讲点拨】 1.合作探究第一题有数学“等体积变换”思想,即同一容器分别装满两种不同液体时的体积相同。 2.求解混合物的问题,要注意以下几点:(1)混合前后总质量不变;(2)混合前后总体积不变(一般情况);(3)混合物的平均密度等于总质量除以总体积;此类问题难度较大,正确把握上述三点是解此类型题的关键。 【即时练习】 1.有两种不同材料制成的体积相同的甲乙两种实心球,在天平右盘放2个甲球,在左盘放3个乙球,天平恰好平衡,则甲、乙密度比为3∶2。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3课时 物质的密度.docx

初中物理学习材料 唐玲出品 第3课时物质的密度 【基础巩固】 1.铝的密度是2.7×103kg/m3,表示的物理含义是_______.将铝块切去1/3,剩余部分的密度_______,合_______g/cm3. 2.如图所示,两只形状相同的烧杯,分别盛有质量相同的水和酒精,试根据图中液面的高低判断:A杯盛的是_______,B杯盛的是_______.(已知水的密度大于酒精的密度) 3.如图所示用排水法测量石块的体积,则石块的体积是_______cm3.已知石块的质量为26 g,则石块的密度为_______g/cm3. 4.体积为100 mL的水的质量为_______g,完全结成冰后密度为_______kg/m3,质量为_______g,体积为_______cm3. 5.有一金属块,质量为237 g,体积是30 cm3,该金属块的密度是_______kg/m3,这种金属是_______;若将这块金属块切成两半,则其中半块的密度是_______kg/m3. 6.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空瓶,往甲瓶里面注满水,质量增加了250 g,往乙瓶里面注满酒精.将甲瓶放到已调好的天平的左盘里,将乙瓶放在天平的右盘里,则天平的_______盘下沉,应往_______盘里加_______g的砝码,才能使天平恢复平衡. 7.蜡烛在燃烧过程中,它的 ( ) A.质量不变,体积变小,密度变大 B.质量变小,体积变小,密度不变 C.质量变小,体积不变,密度变小 D.质量、体积、密度都变小 8.一长方体铁块的密度为p,质量为m.把它平均分成三等份,则每一等份铁的质量和密度分别是 ( ) A.1 3 m、 1 3 p B. 1 3 m、p

初中物理_第六章第2节《密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6.2《密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识与技能: 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自身的一种性质,了解常见物质的密度大小。 2. 学会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过程与方法: 1. 经过物体质量跟体积关系的探究过程,从而理解密度概念的建立。 2. 初步掌握通过实验研究物理规律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密度概念的建立。 教学难点:密度概念与公式的理解。 教学方法:边讨论、边实验探究、边归纳总结的启发式综合教学法 教具和媒体: 天平、刻度尺、颜色相同、体积不同的铁块、铝块、塑料,实验卡、图像卡、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1、出示体积较小的苹果。 提问:同学们想要吗? 2、出示体积较大的苹果。 提问:同学们想要哪一个? 3、提问:为什么想要大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大的体积大、质量大。 二、提出问题: 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有什么关系? 三、合作探究、进行实验. 实验:探究不同体积相同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关系 1、为了验证你的的猜想,应如何选取器材?如何进行实验探究? (独立思考-组内交流-确定组内实验方案。) 2、组织学生对组内确定的实验方案进行评估 1)用天平测出金属块的质量(m) 2)用刻度尺测出金属块的体积(V) 3)分别计算出金属块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M/V)。 3、学生进行实验。 (学生实验探究过程中,教师要巡回指导,及时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 4、根据测得的实验数据,绘制m-v的关系图像,组内分析实验数据和图像,得出结论。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同步训练(含答案)-学习文档

第 1 页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同步训练(含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0分) 1. 如图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内装有水和盐水,要利用以下各组器材区分哪一杯中装的是盐水,其中无法完成的是 ( ) A. B. C. D. 2. 小梦和同学去高邮神居山春游,在山上捡到了几块石头。下表中记录的是小梦与其他三位同学测出的小石块的密度(经查密度表可知,该石头的密度为2.50g/cm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姓名 小梦 小满 小明 小扬 小石块的密度 2.45g/cm 3 2.52g/cm 3 2.56g/cm 3 2.60g/cm 3 A. 只要实验操作正确,数据真实,上述数据均有效 B. 只有小扬的数据不可以接受,因为他的数据偏差最大 C. 只有小满的数据可以接受,因为他的数据最接近密度表中的数据 D. 四位同学的实验都是失败的,因为密度表中石块的密度为2.50g/cm 3 3. 小明查阅水的密度大小后,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进行以下特殊测量,其中方法不可行的是( ) A. 仅用量筒和烧杯可“量”出0.2kg 的水 B. 仅用量筒、烧杯和水可“量”出橡皮泥的密度 C. 仅用天平和烧杯可“称”出牛奶的密度 D. 仅用天平、烧杯和水可“称”出墨水瓶的 容积 4. 在测量金属块密度的实验中,小明先用调好的天平测量出金属块的质量,如图甲所示,然后小明将 系好细线的金属块放入盛有50ml 水的量筒中,量筒中的水面升高到如图乙所示的位置。下列说法中 不正确的是( ) A. 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刻线处静止时,表明天平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了 B. 金属块的体积为60 cm 3 C. 金属块的质量为74g D. 金属块的密度为7.4×103 kg/m 3 5. 以下是测定菜油密度的实验步骤:(1)用天平测出空矿泉水瓶的质量m ;(2)在矿泉水瓶中装满水,用天平测出总质量m 1;(3)在矿泉水瓶中装满菜油,用天平测出总质量m 2;(4)将菜油全部倒入量筒中,用量筒测出矿泉水瓶里所盛菜油的体积V 1;(5)将菜油倒入量筒中,测出剩余菜油和瓶的总质量m 3;(6)读出量筒中所盛菜油的体积V 2;(7)计算菜籽油的密度。有三个实验小组分别选用其中部分实验步骤测量出菜油的密度,并写出表达式:(ρ水已知)①ρ=②ρ=③ρ=,你认为较合理且误差较小的表达式是( ) A. ①、②、③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② 6. 在一次课外活动中,某同学拾到一块小矿石,查阅相关资料获知该矿石的密度为2.50g/cm 3.四位同学分别设计实验方案各自测得矿石的密度为ρ甲=2.48g/cm 3、ρ乙=2.51g/cm 3、ρ丙=2.47g/cm 3,ρ丁=2.56g/cm 3,则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A. 四位同学的测量是错误的,因为该矿石的密度值为2.50g/cm 3 B. 只有乙同学的测量是正确的,因为他测得的数据最接近矿石密度的真实值 C. 只有丁同学的测量是错误的,因为他测得的数据与矿石密度的真实值偏差最大 D. 只要实验方案合理、操作正确,数据真实,四位同学测量的数据都是有效的 7. 为了测盐水的密度,某实验小组制定如下的实验计划: ①在烧杯中装入适量盐水,测出它们的总质量; ②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盐水的密度; ③测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 ④测出空烧杯的质量;

6.2密度教学设计

<<密度>>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密度》是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第2节课内容,“密度”是初中物理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学好本节知识是进一步学习力学知识的基础。同时密度又是一个较为抽象概念,新《义务教育初中物理课程标准》对本节的要求是:“通过实验,理解密度。”着重要求通过直观的实验,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小组讨论的过程中自主建构密度概念,组织学生做好“探究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关系”的实验是本节教学的关键。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1、密度是物理中的重要的概念,学生对“密度”这一名词较为陌生,但有一定的“疏密”和“轻重”认识。 2、利用“比值”定义密度概念,对初中生来说有一定难度,突破此难点的方法是利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通过类比和知识的迁移,让学生回顾利用比值定义速度的方法来建立密度的概念。 3、八年级学生有一定的归纳能力、分析能力,能对较简单的物理现象进行归纳并得出初步结论,但由于数学基础的原因,用图像法收集与分析实验数据的能力较为薄弱,在教学中将利用多媒体投影、小组讨论交流方式突破这一难点。 三、教学设计思想 教材重点是通过实验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让学生经历密度概念的建立过程。这是一个比较完整的探究活动,学生可以从中体会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来研究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初步理解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学生在实验活动中,还可以培养科学严谨的态度和实事求是的作风。 在这个活动探究中,注重图象找规律是重点和难点。通过分析图象,可以得到铝块的质量和体积成正比,进而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把实验结果推广到其他物质,使学生逐步认识到“同一物质的质量与它的体积成正比”。如果换用其他物质做实验会发现,物质不同,质量跟体积的比值一般不同。这样就可以引导学生意识到:质量跟体积的比值与物质的种类有关,它反映了物质的一种性质,通过比较质量跟体积的比值可以分辨不同的物质。物理学中就用密度来表示物质的这种性质。通过对密度的认识体会科学研究方法,关心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感悟科学的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

V m m V m 1 2-== ρ 八年级物理导学案 课题: 测量密度 课型:_____新授___课时:__1个课时______ 授课人:___ ___ 授课时间: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小组:___________ 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 第3节 测量物质的密度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 2.会量筒的使用方法。 3.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学会间接地测定一个物理量的方法,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重点难点: 重点:量筒的使用方法。 难点:如何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三、器材准备:天平、量筒、盐水、铁块、塑料块、水、烧杯、细线、牙签、多媒体设备 四、学习过程:(一)思维启动 (1)ρ水=____________________,它的物理意义____________ _________。 (2)大家知道只要测出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就可以由公式算出物体的密度,物体质量可以用 _________来测量,而物体的体积需要什么来测量? (二)探究历程 1.量筒的使用 自主阅读课本,仔细观察量筒,思考下例问题。(准备多种规格的量筒,观察。) (1) 量筒的单位刻度是毫升还是立方厘米?1ml=____cm 3(2) 量筒的最大测量值是__________________(3) 量筒的最小分度值是_________________ 观看课本“量筒的使用方法”。 小组内讨论得出结论: 操作方法: 注意事项: 2. 探究:测量盐水和塑料块密度。 (1)如何测盐水的质量和体积?小组内讨论 自己设计实验表格,并将实验数据填入表格中。 (三)整理实验仪器,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四)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要包括:(1)实验目的(2)实验原理(3)实验器材(4)实验 步骤(5)实验数据(6)实验结论(7)实验体会 (五)达标测试:1.如图所示,其中_________同学读数正确,量筒中液体体积为__________mL 教师复备栏 学生笔记栏 2.小华同学在测定食用色拉油的密度的实验中,其方法步骤完全正确。下图显示的是他测量的 相关数据,请帮小华填写下表中空白测量和数据。 3.甲、乙两种物质,它们的质量跟体积关系如图所示,则ρ甲__ρ乙 (选填“>”、“<”或“=”),其中乙物质可能是 。 4.张明和王芳合作,进行“测定盐水的密度”的实验。 实验器材:天平(含砝码)、量筒、烧杯、盐水 实验步骤: 步骤一、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 1 步骤二、将盐水倒进烧杯,用天平测装有盐水的烧杯总质量m 2 步骤三、将烧杯中的盐水全部倒入量筒中,读出盐水的体积V 步骤四、计算出盐水的密度: 他们收拾好实验器材后,一起对实验过程进行了评估: 张明说:我们的实验原理正确, 实验器材使用恰当,操作过程规范,读数准确,计算无误,得出的盐水密度是准确的。 王芳说:在操作过程中,我发现有一点儿盐水沾在烧杯内壁上,这样,尽管我们操作规范、读数准确、计算无误。但我们测量得到的数据还是有了误差,导致计算的结果也有误差。 张明认真思考后,同意了王芳的意见。然后,他们一起继续探讨如何改进实验方案,尽量减小测量的误差。 根据张明和王芳对实验过程的评估,请你回答: ⑴王芳这里所指的“测量误差”是在上述步骤的第 步骤产生的,导致了盐水体积读数 (填“偏大”或“偏小”),从而使得盐水密度的计算结果 (填“偏大”或“偏小”)。 ⑵为了减小实验的误差,必须从质量和体积两方面的测量进行控制。根据张明和王芳的意见分析,在不增加实验器材的条件下,提出你的实验设计方案,使实验结果的误差达到最小。实验 步骤是: ⑶在你的设计方案中,控制误差的思路是: 5.现有一只空瓶、水、待测液体、天平和砝码。欲测出这种液体的密度,请你写出:⑴ 主要实验步骤及所要测量的物理量(用字母表示): ⑵ 待侧液体的密度表达式为: 。 烧杯和油的 总质量(g ) 倒出适量油后烧杯和油的总质量(g ) 倒出油的质量(g ) 油的密度 (g/㎝3 ) 16.8 教师复备栏 学生笔记栏 图10-20

测量物质的密度第三课时实验课教学设计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 教学课时:第三课时 课型:实验课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 (2)、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3)、学会量筒的使用方法,一是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的方法;二是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体积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一个物理量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对正确使用天平、量筒能做到尽量周全。培养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并且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尽量做到仔细、客观、认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养成物理知识与实际相联系的意识和习惯,在实际物理情境中体会物理过程,学习物理知识。通过对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过程中,从产生误差的角度进行评估,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用量筒测固体、液体的体积;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液体的密度。 教学难点:由实验原理设计出实验步骤;分析测量物质密度的过程中,测量顺序的不同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教学方法:实验法:会通过实验,间接地利用公式测量物体密度; 观察法:用正确的方法给天平和量筒读数。 教具准备: 天平、砝码、量筒、水、盐水、大烧杯、小烧杯、细线、石块、蜡块、滴管、针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预设时间3分钟) 1、教师出示一个正方体铜块,要测量这个铜块的密度,需要测量哪些量?怎样测量? 2、出示任意形状的小石块和装在烧杯中的盐水,还能否用刻度尺来测小石块和盐水的体积呢? 二、新授与探究 合作探究一:量筒的使用(预设时间5分钟) 让学生在观察实物的基础上通过阅读课本,回答课本中提出的有关问题,并动手操作,学习使用量筒测量液体和规则固体的体积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量筒上的单位刻度是以毫升(mL),也有一些是用立方厘米(cm)来标度的。 31 2、与许多测量仪器(电流表,电压表,天平)一样,量筒也有它的最大的测量值实验室中常用的有50mL、100mL、500mL、1000mL等。 3、量筒的分度值也各不相同,根据你测量精度的要求和被测物体的尺度等因素来选择量筒的大小和分度值。 4、视线与液面水平,与刻度线垂直。 1 5、怎样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的体积?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得出: (1)测量时量筒或量杯使用时应放平稳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 第3节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

名 师 优 秀 教 案 执教者:xx 时间:20xx年

6.3 测量物质的密度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本节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测量物质密度的方法。 2.尝试利用密度公式解决生活中普通物体密度的测量。 3. 学会使用量筒测量液体和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进而求出物体的密度。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学会使用量筒及密度计算公式测量物体密度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以及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互相协作的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 学习使用量筒天平测量液体的密度和不规则物体的密度 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对数据的处理能力 ★教学难点 量筒的使用及数据的处理 ★教学方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的特点,启发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的教学方法,并配合讲授、讨论、展示等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优化,突破重点、难点。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同时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能力也在实验的过程中不断提高。 ★教学准备: 托盘天平和砝码、水、量筒、石头盐水细线烧杯体积相同的铁块和铜块体积较大的铁块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通过上一节课学习,我们知道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在实际应用中有重要的意义。 问:什么叫物质的密度?怎样计算物质密度? 出示体积相同的铁块和铜块,问:要测这铁块和铜块的密度,需要测哪些量?用什么器材测量?记录哪些量?怎样求出铁块和铜块的密度? 出示盐水问怎样求出盐水的密度? (二)量筒的使用 指出:量筒中液面呈凹形时,读数时要以凹形的底部为准,且视线要与液面相平,与刻度线垂直。 1、探究怎样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的体积 方法:先在量筒中装入适量的水(以待测体积的物体放入量筒后能完全浸没,且量筒中的水上升的高度不超过量筒的最大刻度值为准),读出此时量筒中水的体积V1;将不规则形状物体浸没在量筒中,读出此时量筒中水面所对应的刻度值V2。V2与V1的差值就是被测不规则形状物体的体积。 2、了解这种测量方法的原理:利用等量占据空间替代的方法进行测量。 (三)天平的使用方法 1、把天平放在桌面上,将托盘擦干净,按编号置于相应的托盘架上,称量前把游码拨到标尺的最左端零位,调节调平螺丝,使指针在停止摆动时正好对准刻度盘的中央红线。 2、天平调平后,将待称量的物体放在左盘中,在右盘中用不绣钢镊子由大到小加放砝码,

七年级科学上册第4章物质的特性第3节物质的密度教案新版浙教版

第3节物质的密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不同物质具有不同的密度。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掌握密度的公式、意义、单位及换算。 3.能利用密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获得信息并进行分析归纳,从而得出结论。 2.用所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以致用,从而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观察,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 学情分析: 学习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第4章第3节水的密度第一课时,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物质质量的测量、体积的测量,天平和量筒的使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密度的概念、单位、计算。 难点:密度的概念、计算。 教学器材准备: 相同体积的铜块、铁块和铝块,烧杯,水,量筒,天平。 教学过程 (一)导入水的密度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科学课的哪一个环节? 生:做实验! 师:今天我们就从做实验开始! 提醒学生:积极参与,积极思考,敢于质疑。 问题1:不同体积的水,质量相等吗? 活动一:用量筒量出不同体积的水,用天平测出它们的质量。 体积(毫升)质量(克)质量/体积(克/厘米3)

1 10 2 20 3 30 师:水的质量和体积有什么关系? 生:水的体积越大,水的质量也越大。 师:算出不同体积水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有什么发现? 生:不同质量和体积的水,质量和体积的比值相等。 师(引导总结):同种物质,质量和体积的比值相等。 问题2: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质量相等吗? 活动2:在同体积的三块金属中,判断出铜、铁、铝块。 师:对于金属我们并不陌生。(出示)3块体积相同(10厘米3)的铜、铁、铝块,先让学生(看一看)用已有经验鉴别下,此外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鉴别它们呢? 生:根据颜色、磁铁来鉴别。 再让学生掂一掂。 生:轻重不同 最后决定(测一测质量并算一算单位体积的质量) 物质体积 (厘米3) 质量(克) 质量/体积 (克/厘米3) 铜 10 铁 10 铝 10 师(引导总结):1.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质量一般不相等;2.不同物质,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也不同。 师:经过以上实验,分析除了颜色、用磁铁来鉴别体积相同的铜、铁、铝块外,还可以用什么方法鉴别它们? 生: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师: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在科学上用密度来表示。 引出课题:第3节物质的密度 板书:密度=质量/体积 侧板书:速度=路程/时间 师:如果某物体在2秒内通过20米路程,那速度为多少?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