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社会研究方法复习资料(风笑天版)

社会研究方法复习资料(风笑天版)

第二讲:选题与文献回顾

•第一步:选择主题

•第二步:文献搜索

•第三步:论证设计

•第四步:文献研究

•第五步:文献批评

•第六步:完成综述

一、研究问题及其来源

(一)研究问题的来源

命题自选课题命题+自选

(二)研究主题

研究主题指的是社会研究所涉及的某一类现象或问题领域。与研究问题相比,研究主题相对宽泛,也更具一般性。

一个研究主题中可以包含许多个不同的研究问题。而选择研究问题的过程则常常是从宽泛的研究主题开始,逐步缩小的更为集中的研究问题。

(三)问题意识的三个层面

第一,要带着问题意识去发现研究问题是如何呈现的;

第二,进入研究领域,探寻研究领域中的问题体系;

第三,提出解决研究问题的路径和方法。

二、选题的标准

重要性:是指研究问题所具有的意义或价值。

创造性

可行性:是指研究者是否具备进行或完成某一项研究课题所需要的主客观条件。

合适性:是指所选择的研究问题最适合研究者的个人特点。

三、研究问题的明确化

◆研究问题的明确化:指的是通过对研究问题进行某种界定,给予明确的陈述,已达到将头

脑中比较含糊的想法变成清楚明确的研究问题,将最初比较笼统、比较宽泛的研究范围或领域变成特定领域中的特定现象或特定问题的目的。

缩小问题的内容范围

清楚明确地陈述研究的问题

日常生活兴趣向研究问题的转化

四、文献回顾

◆文献回顾,也称为文献考察或文献评论,是指对到目前为止的、与某一研究问题相关的各

种文献进行系统查阅和分析,以了解该领域研究状况的过程。或者说,就是一个系统地识别、寻找、考察和总结那些与我们的研究有关的文献的过程。

(一)文献回顾的意义

1.帮助研究者熟悉和了解本领域中已有的研究成果。

2.为研究者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3.为解释研究成果提供背景资料。

(二)文献回顾的步骤

1.查找相关文献

2.对文献进行选择

3.阅读和分析文献

(三)对文献的分析与论证

1.论证要具有层次性

2.围绕中心议题展开

3.避免判断式的表述

4.利用图表化的形式

第三讲:从理论假设

一、理论及其构成要素

◆理论:是以一种系统化的方式将经验世界中某些被挑选的方面概念化并组织起来的一组内

在相关的命题

(一)社会科学理论的特征

1.理论来自经验的实践;

2.理论是一种抽象的、系统的认知;

3.理论的目标是对经验现实作出解释。

(二)概念(内涵、外延)

◆概念:是对现象的一种抽象,它是一类事物的属性在人们主观上的反应。概念反映事物或

者现象成为自身并同其他事物区别开来的本质属性,具有内涵与外延两方面的特性。

◆内涵:是对事物本质属性的反映,是对事物“质”的规定性的反映。

◆外延:是指反映在概念中的具有某种本质属性的对象范围,是指包括在概念中的所有事物。

社会是共同生活的人们通过各种各样社会关系联合起来的集合(内涵),

其中形成社会的最主要的社会关系包括家庭关系、共同文化以及传统习俗(外延)。

(三)概念与变量

◆变量:是对概念的一种操作化和转化,使得原来抽象的概念能够被观察到并且可以测量。

所有的概念都应当可以被赋值。

一个概念可能对应着一个变量;也可能对应着多个变量。

(四)变量的类型

◆自变量:引起其他变量变化的变量,一般用X来表示。

◆因变量:由于其他变量的变化而导致自身发生变化的变量,一般用Y来表示。

◆中间变量:在自变量与因变量的联系中处于二者之间的位置,表明自变量影响因变量的一

种方式或途径。

中间变量往往是与“可观察变量”相对应,是一种“不经由人类的感官而觉知其质和量的变量”,比如动机、智力、敌意、态度、思想、情绪、习惯、兴趣、需要及价值观等。

(五)命题和假设

◆命题:关于一个概念的特征或多个概念间关系的陈述。

◆假设:是一种有关变量间关系的尝试性陈述,或者说是一种可用经验事实检验的命题。

假设是命题的特殊形式,这种特殊性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命题中的基本元素是抽象的概念,而假设中的基本元素则是相对具体的变量;

二是假设中的变量关系应该是经验可测的,即可以通过经验的观察进行检验。

☐命题:懂经济的官员提拔的快。

☐假设:GDP增速较快地区官员晋升周期较短。

(六)假设的陈述方式

◆条件式陈述:“如果A,则B”

◆差异式陈述:“A不同,B也不同(相同)”

◆函数式陈述

(七)抽象理论与操作理论

抽象的理论由概念和命题构成,而操作的理论则由变量和假设构成。

抽象水平的理论不需要直接针对现实世界中的事物,而操作水平的理论所涉及的现象能够从现实世界中观察到。

(八)边界条件

所有理论都只能在某些条件下成立,一旦超出这些条件所设定的边界就不再有解释力。因此,研究者在构建理论、或者通过实证手段对理论进行论证时,都需要明确指出该理论的边界条件或者情景限制。

二、理论的功能与层次

(一)理论的功能

1、理论可以合理解释观察到的模式,并且指出更多的可能性。

2、理论提供逻辑解释,可以排除“巧合”与“意外”的情形。

3、理论为经验研究提供基础、背景,为研究提供特定视野和概念框架,指出实证观察可能有所发现的方向。

(二)经验研究的理论功能

◆“开创理论”:经验研究中所获得的哪些“不期而遇、异乎寻常而又有关全局的资料”常

常成为某种理论的开创者。

☐例子:“资本论”的提出“农村包围城市”理论的提出

◆“重整理论”:实践研究中常常会发现一些新的、原有理论框架和概念系统并未注意的事

实,这些事实提出了一些新的变量,迫使研究者把这些变量与一个具体理论相结合,导致原有理论的重整。

☐例子:“霍桑实验”“渐进式民主”理论

◆“扭转理论”:经验研究中新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技术的运用大大拓展了研究者探索现实、

建立理论和检验理论的能力。

☐例子:“神经元”管理学

◆“廓清理论”:经验研究促使概念的澄清,概念是理论的砖石,概念含义的准确清晰,是

进行理论建构的基础与前提。

☐例子:政府绩效评估的系列理论与实践

(三)不同层次理论的区分

◆宏观理论:宏观理论往往以全部社会现象或各种社会行为为对象,提供一种高度概括的解

释框架。研究主题诸如社会中经济阶层之间的斗争、国际关系、社会内部主要机构间的互动等

◆微观理论:是一组陈述若干概念之间关系、并在逻辑上相互联系的命题,其中一些命题可

以通过经验检验。在最简单的意义上,一个陈述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命题就是一个理论。

◆中观理论(中层理论):中层理论是相对于宏观理论和微观理论而言的。最早由罗伯特·默

顿于上世纪60年代提出,它“既非日常研究中大批涌现的微观而且必要的操作性假设,也不是一个保罗一切、用以解释所有我们可观察到的社会行为、社会组织和社会变迁的一致性的自成体系的统一理论,而是介于这两者之间的理论。”

(四)判断理论优劣的标准

1.解释范围越广泛的理论越是好的理论;

2.解释越精确的理论越是好理论;

3.结构越简练的理论越是好理论。

三、“范式”及“范式革命”

◆“范式”

在科恩看来,范式是一种对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基本承诺。具体地说,范式是科学家集团所共同接受的一组假说、理论、准则和方法的总和,这些东西在心理上形成科学家的共同信念。科恩认为,范式是使一门学科成为科学的必要条件或成熟标志,也就是把范式看作科学与非科学的分界标准。

对同一事物,通常会有多种解释方式;范式就是构成这些不同的解释或者理论的基础。范式,即我们用来组织观察和推理的基础模型或是参考框架。

◆“范式革命”

学发展的实际过程是一个进化与革命、积累与飞跃、连续和中断的不断交替的过程,而且科学发展的历史明显地体现了这个过程。

四、理论建构与理论检验

(一)归纳与演绎

归纳和演绎是两种不同的逻辑推理方法

◆演绎是将笼统的、一般性的原则推衍到具体的事例,

演绎导向的理论研究者主要精力用于回顾以往的理论,从中发现空缺、不一致或者欠缺,以便提出新的概念和命题来弥补这些不足;

◆归纳则是通过对具体事件的总结,发现一般性的规律或原则。

归纳取向的理论研究者则更加注重系统地搜集数据和分析数据。

(二)“假设演绎法”

1.观察一种现象或一组完整事件

2.将观察的结果概括形成为某种理论

3.从概括的理论出发,推衍出某种结论

4.用具体的材料来检验种种理论

(三)理论建构

1.第一阶段目标:从观察到概括

将大量的、个别的、具体的现象上升为一般性的经验概括。

2.第二阶段目标:从概括到理论

试图对某种事物或现象提出一种解释。

(四)理论检验的步骤

1.详细说明待检验的理论。

2.由理论导出一组概念化的命题。

3.用可检验的命题形式,即假设的形式来重述概念化的命题。

4.收集有关资料。

5.分析资料。

6.评价理论

五、如何实现理论创新

(一)实证贡献与理论贡献

评价理论贡献主要有两个方面:实证的和理论的。

评价实证贡献的主要依据是理论被数据支持的程度,即对理论的检验;

而理论贡献则需要参考其他相关理论的关系。

(二)实现理论创新的四种方式

◆深化是指研究者在已有的理论的基础上增加一些新的成分,使得原来的理论更全面、更具

体、更精确和更严谨,从而增加理论的解释力和预测力。

☐例子:“经营性政府”理论的不断发展

◆繁衍就是研究者从其他领域的理论中借鉴某个或某些思想,将其应用到新领域中的现象上。☐例子:周雪光的“地方政府预算软约束”腐败治理领域的“利益冲突”

◆竞争乃是针对某个已经完全建立起来的理论,提出新的理论,与原来的理论做出针锋相对

的解释。

☐例子:科学管理主义——有限理性——行政国家

◆整合是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已经建立起来的理论的基础上创造一个新的理论模型。

☐例子:“公共代理人”监管理论“地方政府创新”理论

第四讲: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的

研究的目的不同,整个社会研究就会在设计的要求、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的选择,以及在具体操作程序上都有所不同。

(一)探索性研究

◆探索性研究是一种对所研究的现象或问题进行初步了解,以获得初步的印象和感性认识,

同时为今后更周密、更深入的研究提供基础和方向的研究类型。

探索性研究在方法上的要求相对比较简单,经常采用观察和无结构式访问等方法收集资料,研究对象的规模通常比较少。

一项探索性研究所得到的各种结果和结论,都只是有关某种现象或问题的“初步印象”,它难以对所研究的现象或问题提供比较系统、比较肯定和比较满意的答案。探索性研究的结果,往往只是新的、更为系统的,也更加专门的研究的一种背景或起点。

(二)描述性研究

◆描述性研究通常是要发现总体在某些特征上的分布状况。或者说,描述性研究的主要目的

是收集有关总体分布特征的资料,提供有关总体结构、现象特点等方面的信息。

对社会现象的描述应当注意两个方面:一个是描述的准确性;二是描述的概括性。准确性的要求指的是对社会现象的分布状况、基本特征等等,都要作出定量的和精确的描述和说明。

概括性的要求则是指研究结果所描述的不应当是个别的或片面的,而应当是能反映出总体及各个组成部分一般状况的普遍现象。

许多定性研究的基本目的就是描述。但研究活动并不限于描述,研究者通常还会探讨事物存在的理由及其隐含的意义。

(三)解释性研究

◆解释性研究是指那种探寻现象背后的原因,揭示现象发生或变化的内在规律,回答各种“为

什么”的社会研究的类型。

解释性研究的目标是回答“为什么”,是解释原因,是说明关系,因而它的理论色彩往往更浓。它通常是从理论假设出发,经过深入实地收集经验材料,并通过对资料的分析来检验假设,最后达到对社会现象进行理论解释的目的。

◆通则式解释

在通则式解释中,我们试图找到一些因素来解释既定现象的变化;这种解释模型跟个案式模型刚好相反。在个案是模型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对个案的完整的、深度的解释。

通则式因果关系的三个标准

1.变量之间必须相关

2.原因必须先于结果发生

3.不是假相关

通则式因果关系的错误标准

社会科学中的通则式因果关系下,当说一个变量导致另一个变量时,其所指的可以不是完全的原因;这并不意味着存在例外,他们也无需强调这种因果关系适用于多数案例。

完全原因:个案式的解释是相对完全的,而通则式解释则是一个概率性、通常也是不完全的。例外案例:在通则式解释中,例外并不否定因果关系。

多数案例:即使因果关系不适用于多数案例,这种因果关系还可以是真实的。

二、研究性质

(一)理论性研究

◆理论性研究指那些侧重于发展社会世界的基本知识,特别是侧重于建立或检验各种理论假

设的经验研究。

其关注点主要在于探索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增加对社会现象所具有的内在规律的认识。

要注意把我们这里所讲的理论性研究,与以纯粹思辨和逻辑推理为基础、以对抽象概念和命题的理性分析为主要特征的纯理论研究相区别。

(二)应用性研究

◆应用性研究是指哪些侧重于认识现实社会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供特定的社会政策的经验

研究。主要类型包括社会状况研究、社会问题研究、社会政策演技、社会影响评估等。应用性研究通常是描述性的,关注点比较集中地体现在迅速地了解现实的社会问题,尽可能广泛地从总体上描述社会现象的状况和特征,并且有针对性地提供政策建议。

理论性研究与应用性研究可以用来研究同一种社会现象,但两者的关注点不同:理论性研究更

关注如何发展出某种一般性的社会认知;而应用性研究则更关注如何有效地解决现实社会问题。

三、研究方式

研究方式的选择

研究方式的选择与研究问题、研究现象的性质、规模,研究所采用的分析单位、研究所要达到的目标等紧密相关。对同一个研究问题或研究假设,研究者也可以采用不同的研究方式进行研究。

四、分析单位

分析单位指的是一项社会研究中的研究对象。或者说,是一项社会研究中被研究的人或事物

作为分析单位,个体被赋予了某种群体成员的特征。

有些研究试图描述或者解释不止一个分析单位;在这种情况下,研究者必须清楚他所得出的结论及其所对应的分析单位。

(一)分析单位的特征

1.研究收集的资料,直接描述分析单位中的每一个个体。

2.将这些对个体的描述聚合起来,可以描述由这些个体所组成的群体(研究的样本),以及

由这一群体所代表的更大的群体(总体),或者用这种描述的聚合去解释某种社会现象。

(二)分析单位的分类

1.个人

个人是社会研究中最经常用到的分析单位。

每一个群体都是由个人组成的;在描述性研究中将个人作为分析单位的目的是描述由个人组成的群体;而解释性研究的目的发现群体中的社会关系及其运作的社会动力。

2.群体

由若干个人所组成的各种社会群体本身也可以成为社会研究中分析单位。

当以社会群体作为分析单位时,它们的特征有时与群体中个人的特征有关;但更多的情况下,这种群体的特征不同于个人的特征。

3.组织

正式的社会组织,比如工厂、公司、机关、学校、商店、医院等等,同样可以成为社会研究中的分析单位。

4.社区

社区作为一定地域中人们的生活共同体,也可以作为研究中的分析单位。

5.社会产品

社会产品,也可称为社会人为事实(social artifacts),即人类行为或人类行为的产物。

(三)与分析单位有关的两种错误

1.区群谬误又称层次谬误或体系错误,指在社会研究中,研究者用一种集群的分析单位做

研究,而用非集群的分析单位做结论的现象。

类似地,尽管通过对各个变量的观察所得到的模式是真实的,但也有可能对造成该模式的原因做出不正确的假设——用关于个体的假设来说明群体。

2.简化论即用一组特别的、狭窄的概念来看待和解释所有事物。尽管实事很复杂,但是我

们将它“简化”为简单的解释。

例如,社会学家可能只考虑社会学变量(价值、规范、角色);经济学家只考虑经济变量

(供给、需求、边际价格);心理学家只考虑心理学变量(人格类型、精神创伤)等。

五、时间维度

(一)横向研究,又称截面研究、剖面研究,是对一个代表某一时间点的总体或现象的样本或界面

的观察。探索性和描述性研究通常都是横向研究。

(二)纵向研究,又称历时研究,是一种跨时段观察同一现象的研究方法。通过在若干不同的时

间点上收集资料,用以描述现象的发展变化。

1.趋势研究,是对一般总体内部历时变化的研究。

2.世代研究,又称同期群研究、人口特征组研究、共同特征组研究等,指的是对某一特殊人

群随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化的研究。

3.同组研究,又称专题群研究、定组研究、追踪研究,它指对同一组人随时间推移而发生变

化的研究。

六、研究计划书

研究计划书的内容

1.说明研究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2.说明研究的内容

3.说明研究的理论假设

4.说明研究的分析单位和测量方案

5.说明研究资料的收集方法与分析方法

6.说明研究人员的组成、组织结构与培训安排

7.确定研究的时间进度和经费使用计划

第五讲:测量与操作化

一、概念化与操作化

(一)科学测量的三类事物

1.可以直接观察的事物

2.可以间接观察的事物

3.建构的事物

我们所试图要研究的绝大多数变量,并不是直接存在于现实世界的。事实上,它们是虚构的,

而且它们几乎没有单一的、清楚的意义。

(二)概念化与概念

达成共识的过程被称为“概念化”,达成共识的结果就是概念。

◆概念:概念是对现象的一种抽象,它是一类事物的属性在人们主观上的反应。概念反映事

物或者现象成为自身并同其他事物区别开来的本质属性,具有内涵与外延两方面的特性。尽管不是真实存在的,或者不能够被直接观察,但作为结构的概念跟真实存在、可以观察的事实有明确的关系。从观察通向作为结构的概念的桥梁就是概念化过程,即指出术语具体含义的过程。概念化为研究中的概念指定了明确的、共识性的意义,这个明确化的过程包括了描述指标和概念的不同方面,也就是维度。

如果多个不同的指标或多或少代表了同一个概念,而这个概念既真实又可被观察,代表这些指标的行为就会与代表这个概念的行为一致。

(三)真实定义、名义定义和操作定义

◆真实定义:概括事物的“基本特性”或实体的“基本属性”。对于严格的科学研究而言,

试图指定概念的“真实”意义的努力只会导致困境:将概念结构错当成了真实的实体。

◆名义定义:名义定义是任意的,绝大多数的名义定义都代表了有关如何使用某一特定属于

的某种共识,或者惯例。

◆操作定义:明确、精确地规定了如何测量一个概念,也就是说,如何操作。操作定义更接

近于名义而非真实定义,但在特定的研究背景下,它使得被研究的概念尽可能地清晰。(四)操作化

◆操作化,就是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可观察的具体指标的过程。或者说,它是对那些抽象层

次较高的概念进行具体测量时所采用的程序、步骤、方法、手段的详细说明。

1.操作化的方法

对概念进行操作化处理,就是要给出概念的操作化定义,这种定义即一套程序化的工具,它告诉研究者如何便是抽象概念所指称的现实世界中的现象。

这种操作化过程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工作:意识澄清与界定概念;二是发展测量指标。

2.操作化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a)变异的范围

在对任何概念进行操作化时,一定要清楚地知道变量的变异范围。

b)变异的两极

在操作化变量时,第二个要考虑的因素是精确程度。当你们不确定某个测量的精确度要求时,宁可做的精确也不要做的粗疏。

c)选择合适的维度

d)变量的“完备性”和“互斥性”

(五)指标选择的多样性

有些抽象概念往往很难(甚至不可能)在具体现象中找到其所对应的指标。而且在很多情况下,一个操作性定义往往不能完全代表一个概念;同时,在对这个抽象概念进行操作化时,往往在具体方法和测量指标方面,存在多种不同的选择。因此,一项具体社会研究的结果,与它所采用的操作化方式及其所产生的测量指标密切相关。

二、测量的概念与层次

测量:就是根据一定的法则,将某种物体或现象所具有的属性或特征用数字或符号表示出来的过程

(一)社会现象的测量

1.人同时作为测量的客体与主体,存在主客观矛盾。

2.容易受到现实生活中的其他事项的影响与干扰。

3.测量对象复杂,测量的量化程度比较低,可重复性也比较差。

(二)测量层次

1.定类测量

定类测量是一种分类体系,即将研究对象的不同属性或特征加以区分,标以不同的名称或符号,确定其类别。

2.定序测量

定序测量也称等级测量或顺序测量,其取值可以按照某种逻辑顺序将研究对象排列出具体高低或大小,以确定其等级及次序。

3.定距测量

定距测量也称为等距测量或区间测量,它不仅能够将社会现象或事物区分为不同的类别、等级,而且可以确定它们相互之间不同等级的间隔距离和数量差别。

4.定比测量

定比测量又称等比测量或比例测量。定比测量除了具有上述三种测量的全部性质之外,还具有一个绝对的零点(有实际意义的零点)。

四种测量层次的数学特性

三、测量的信度与效度

在测量中精确性和准确性都是十分重要,而且是必备的。

社会科学研究者在对测量的精度与准确度进行判断时,更加往往使用两项技术性指标:信度和效度。

◆信度即可靠性,它是指采取同样的方法对同一对象重复进行测量时,其所得结果相一致的

程度。换句话说,信度是指测量结果的一致性或稳定性,即测量工具能否稳定地测量所测的事物或变量。

(一)信度类型

1.再测信度

对同一群对象采用同同一种测量,在不同的时间点先后测量两次,根据两次测量的结果计算出相关系数,这种相关系数就叫作再测信度。

2.复本信度

复本信度是根据同一群研究对象同时接受两个复本测量所得的分数来计算其相关系数。

☐例:A卷和B卷

3.折半信度

即将研究对象在一次测量中所得的结果,按测量项目的单双号分为两组,计算着两组分数之间的相关系数。

(二)效度类型

1.表面效度

表面效度也成为内容效度或逻辑效度,指测量内容或测量指标与测量目标之间的适合性和逻辑相符性。

表面效度基于个人的主管判断之上,可能会缺乏标准的、可重复的程序保证。

2.准则效度

准则效度也成为实用效度或经验效度,指用一种不同以往的测量方式或指标对同一事物或变量进行测量时,将原有的一种测量方式或指标作为准则,用新的方式或指标所得到的测量结果与原有准则的测量结果做比较,看二者的相关程度。

3.结构效度

结构效度也称为构造效度,它通过利用现有的理论或命题来考察当前测量工具或手段的效度(三)效度和信度的关系

一般来说,缺乏信度的测量肯定也是无效度的测量;而具有很高信度的测量并不意味着同时也是高效度的测量。

研究者在追究测量的信度时,往往会在一定程度上损害或降低测量的效度;反之当研究者努力提高测量中的效度时,其测量的信度则可能同样会受到影响。

(四)如何提高信度与效度

1.尽可能了解被试对象

2.表述要准确、清晰

3.尽量利用已有的公认测量方法

4.严格遵守操作流程和规范

5.多做几次测试

6.定性和定量芳芳相结合

四、指标和量表

◆指标:往往通过单个属性分值的累计来建立。

◆量表:是通过对问题的不同反应模式赋予相应的分值,使不同选项反应变量变异程度的强

(一)鲍氏量表

☐鲍嘎德社会距离量表

1、你愿意让黑人住在你的国家吗?

2、你愿意让黑人住进你的社区吗?

3、你愿意让黑人住在你家附近吗?

4、你愿意让黑人住在你家隔壁吗?

5、你愿意让你的孩子与黑人结婚吗?

(二)总加量表

☐对女性的偏见

1、女性开车无法像男性那样好

2、女性应当做更多的家务

3、女性不适合担任主要政治领导

4、女性容易感情冲动

5、女性不应该具有投票权

(三)瑟斯东量表

选择100个标量的可能指标项目交给一组裁判,并要求每一位裁判对每一个项目测量变量的强度进行评判。

(四)李克特量表

第六讲抽样

一、抽样的概念

1、总体与元素

总体是构成它的所有元素的集合;元素则是构成总体的最基本单位。

2、样本

样本就是从总体中按一定方式抽出的一部分元素的集合。或者说,一个样本就是总体的一个子集。

3、抽样

抽样指的是从组成总体的所有元素的集合中,按一定的方式选择或抽出一部分元素(即抽出总体的一个子集)的过程。或者说,抽样是按一定方式从总体中选择或抽出样本的过程。4、抽样单位

抽样单位就是直接抽样时所使用的基本单位。抽样单位与构成总体的元素有时是相同的,有时又是不同的。

5、抽样框

抽样框,又称抽样范围,指的是一次直接抽样时总体中所有抽样单位的名单。

6、参数值

参数值也称为总体值,它是关于总体中某一变量的综合描述,或者说是总体中所有元素的某种特征的综合数量表现。

7、统计值

统计值也称为样本值,它是关于样本中某一变量的综合描述,或者说是样本中所有元素的某种特征的综合数量表现。样本值是从样本的所有元素中计算出来的,它是相应的总体值的估计量。

二、抽样的作用

抽样的目的之一,就是要通过这些样本值去估计和推断各种总体值。由于从一个相同的总体中可以根据不同的抽样得到若干个不同的样本,所以,从每一个样本中得到的估计值都只是总体的许多估计量中的一个。而抽样设计的目标就是尽可能使所抽出的样本的估计量接近总体的参数值。

三、抽样的类型

概率抽样是依据概率论的基本原理,按照随机原则进行的抽样,能够避免抽样过程中的人为误差,保证样本的代表性;非概率抽样则主要是依据研究者的主观意愿、判断或是否方便等因素来抽取对象,较少考虑抽样中的等概率原则,往往会产生较大的误差。

四、概率抽样

(一)基本原理

概率抽样过程的关键在于随机抽取。随机抽取就是保证总体中的每一个个体都有同等的机会入选样本。或者说,总体中的每一个成员被抽中的概率相等。而且,任何一个个体的入选与否,与其他个体毫不相关,互不影响,每一个个体的抽取都是相互独立的,是一种随机事件。

(二)简单随机抽样

简单随机抽样,又称纯随机抽样,是概率抽样的最基本形式,它是按等概率原则直接从含有N个元素的总体中随机抽取n个元素组成样本(N>n)。常用的办法类似于抽签,即把总体的每一个单位都编号,将这些号码写在一张张小纸条上,然后放入一容器(如纸盒、口袋中),搅拌均匀后从中任意抽取,直到筹够预定的样本数目。

对于总体元素很多的情形,一般采用随机数表来进行抽样。

(三)系统抽样

系统抽样又称为等距抽样或间隔抽样。它是把总体的单位进行编号排序后,再计算出某种间隔,然后按照这一固定的间隔抽取个体的号码来组成样本的方法。与简单随机抽样一样,需要有完整的抽样框,样本的抽取也是直接从总体中抽取个体。

(1)步骤:

①给总体中每一个个体按顺序编号,即制定抽样框。

②计算出抽样间距K=N/n。

③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在前K个个体中抽取A。

④在抽样框中自A开始每隔K抽取一个个体。

⑤将这n个个体集合起来,就构成了总体的一个样本。

(2)注意:

①注意总体名单中,个体的排列是否具有某种次序上的先后、等级上的高低的情况。

②注意总体名单中,个体的排列上有与抽样间隔相对应的周期性分布的情况。

(四)分层抽样

分层抽样,又称类型抽样,是先将总体中的所有单位按照某种特征或标志(如性别、年龄、职业或地域等)划分成若干类型或层次;然后再在各个类型或层次中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或系统抽样的办法抽取一个子样本;最后,将这些子样本合起来构成总体的样本。

(1)优点:

①能够在不增加样本规模的前提下降低抽样误差,提高抽样精度。采用分层抽样的最基本目的,在于把异质性较强的总体分成一个个同质性较强的子总体,以便提高抽样的目的,达到更好的抽样效果。

②非常便于了解总体内不同层次的情况,以及对总体中不同层次进行单独研究或者进行比较。

(2)分层抽样的标准:

①以所要分析和研究的主要变量或相关的变量作为分层的标准;

②要保证隔层内部同质性强、各层之间异质性强、突出总体内在结构的变量作为分层变量。

③以那些已有明显层次区分的变量作为分层变量,例如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等等。

(3)分层抽样的比例问题:分层抽样可以按比例分层,也可以不按比例分层。按比例分层,可以确保得到一个在某种特征上与总体结构完全一致的样本;但是在有些情况下不宜采用这种方法。例如,有时总体中有的类型或层次的单位数目太少,若以按比例分层的方法抽样,则有的层次在样本中个案太少,不便于了解各个层次的情况。若要用样本资料推断总体时,则需要现对隔层的数据资料进行加权处理。

(4)适用范围

当某个总体是由若干个有着自然界限和区分的子群(或类别、层次)组成,同时,不同子群相互之间差别很大,而每个子群内部的差异不大时,则适合于分层抽样的方法。

(五)整群抽样

整群抽样是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些小的群体,然后由所抽出的若干个小群体内的所有元素构成样本。整群抽样中对小群体的抽取可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或分层抽样的方法。

整群抽样与前几种抽样的最大差别在于,它的抽样单位不是单个的个体,而是成群的个体。

(1)优缺点

优点:不仅可以简化抽样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它可以降低收集资料的费用,同时还能相对

《社会研究方法》(风笑天)知识点汇总

《社会研究方法》(风笑天)知识点汇总 1、社会研究:社会研究是一种以经验的方式,对社会世界中人们的行为、态度、关系,以及由此所形成的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所进行的科学的探究活动。 2、社会研究的特征:(1)研究的主题是社会,非自然的。(2)研究的方式是经验的,而非四辩的。(3)研究的问题是科学的,而非判断的。 3、社会研究中的困难:人的特殊性、研究的干扰性、社会现象的复杂性、研究受到特定的制约、保持客观性的困难。 6、判断理论优劣的标准(1)解释范围越广泛的理论越是好的理论。(2)解释越精准的理论越是好理论;(3)结构越简练的理论越是好的理论。 7、变量:所谓变量,就是具有一个以上不同取值(不同的子犯筹、不同的属性,或不同的亚概念)的概念。 自变量:我们把那种引起其他变量变化的变量叫做自变量。 因变量:把那种由于其他变量的变化而导致自身发生发生变化的变量叫做因变量中介变量:指出现在更为复杂一些的因果关系链中的第三个变量。 8、假设:假设是一种有关变量间关系的尝试性陈述,或者说是一种可用经验事实检验的命题。 9、两种推理方式(1)归纳推理:即从具体的观察中概括出一般性的结论;(2)演绎推理:即从一般性的理论推演到新的经验性现象。 10、研究问题:指的是一项社会研究所要回答的具体问题,它是一个可以通过研究来进行回答的问题。 11、研究主题:指的是社会研究所涉及的某一类现象或问题领域。 12、选题的标准:重要性、创造性、可行性、合适性。 13、探索性研究:探索性研究是一种对所研究的现象或问题进行初步了解,以获得初步的印象和感性认识,同时为今后更周密、更深入的研究提供基础和方向的研究类型。 14、描述性研究:描述性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收集有关总体分布特征的资料,提供有关总体结构、现象特点等方面的信息。 15、解释性研究:指的是那种探寻现象背后的原因,揭示现象发生或变化的内在规律,回答各种“为什么”的社会研究类型。 16、理论性研究:指的是那些侧重于发展有关社会世界的基本知识,特别是侧重于建立或检验各种理论假设的经验研究。 17、应用性研究:指那些侧重于认识现实社会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供特定的社会政策的经验研究。 18、四种基本的研究方式:调查研究、实验研究、实地研究、文献研究。 19、分析单位:指的是一项社会研究中的研究对象。或者说,是一项社会研究中被研究的人或事物。 20、分析单位的主要类型:个人、群体、组织、社区、社会产品。 21、横向研究:横向研究也称为横剖研究,它指的是在一个时间点上收集研究资料,并用以描述研究对象在这一时间点上的状况,或者探讨这一时间点上不同变量之间的关系。 纵向研究:指的是在若干个不同的时间点上收集资料,用以描述现象的发展变化,以及解释不同现象前后之间的联系。 趋势研究:指的是对一般总体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变化的研究。

风笑天《社会研究方法》第五版知识点整理(下)

《社会研究方法》风笑天第五版知识点整理(下) 第十一章定量研究的结果表达 1.研究报告 是反映社会研究成果的一种书面报告,以文字、图表等形式将研究的过程、方法和结果表现出来,目的是告诉有关读者,对于所研究的问题是如何进行研究的,取得了哪些成果,这些结果对于认识和解决这一问题有哪些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p273 2.描述性报告 对所研究现象进行系统全面的描述,这种描述可以是定量的,也可以是定性的。其主要目标是通过对研究资料和结果的详细描述,向读者展示某一现象的基本状况、发展过程和主要特点。强调内容的广泛和详细,要求尽可能面面俱到,力图给人以整体的认识和了解。p273 3.解释性报告 用研究所得资料来解释和说明某类现象产生的原因,或说明不同现象相互之间的关系。强调内容的集中与深入,看重解释的理论性和针对性,力图给人以合理深刻的说明。p274 4.定量研究报告的一般结构 1导言。说明研究的问题及研究意义,包括研究背景,研究目的,问题及界定,文献回顾,研究意义。 2方法。说明研究所采用的方式方法,研究的程序和工具等。包括研究思路,研究的基本概念,变量,假设,理论架构,研究的总体,样本,抽样方法等。 3结果。说明通过研究发现了什么。 4讨论。说明发现的结果具有哪些意义,从这一结果出发,还能得到什么或者能继续做些什么。 5小结或摘要。 6参考文献。 7附录。 p275 5.研究报告的撰写步骤

1确立主题。 2拟定题纲。 3选择材料。 4撰写报告。p275 (撰写毕业论文的时候,可以认真阅读本章内容,参考学习。) 第三编定性研究方式 第十二章定性研究概述 (本章几乎不涉及考试内容,可作了解。) 第十三章实地研究 1.个案研究 即对一个个人,一个事件,一个社会集团或一个社区所进行的深入全面的研究。特点是,焦点特别集中,对现象的了解特别深入详细。个案研究通过对事物进行深入的洞察,能够获得非常丰富、生动、具体、详细的资料,能够较好的反映出事物或事件发生发展变化过程,并且能为后来较大的总体研究提供理论假设。当个案研究的对象是一个社区时,通常又称为社区研究。p333 2.实地研究的过程 1选择研究背景。尽量选择那些既与所研究的问题或现象密切相关,又容易进入、容易观察的背景。

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 风笑天 考试复习资料

第一章社会调查概述 1.社会研究最为常见的研究方式主要有: (1)实验研究:是一种经过精心的设计,并在高度控制的条件下,研究者通过操纵某些因素,来研究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方法。 (2)实地研究:是一种深入到研究对象的生活背景中,以参与观察和无结构访谈的方式收集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定性分析来理解和解释社会现象的社会研究方式。 (3)文献研究:是一种通过收集和分析现存的以文字、数字、符号、画面等信息形式出现的文献资料,来探讨和分析各种社会行为、社会关系及其他社会现象的研究方式。 (4)社会调查(调查研究):指的是一种采用自填式问卷或结构式访问的方法,通过直接的询问,从一个取自总体的样本那里收集系统的、量化的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统计分析来认识社会现象及其规律的社会研究方法。 2.社会调查的基本要素:(1)抽样,调查对象的选取。(2)问卷,资料收集的基本工具。(3)定量的统计分析。 3.社会调查的分类:根据调查对象的范围,可以分为普遍调查与抽样调查。 4.抽样调查,就是从所研究的总体中,按照一定的方式选取一部分个体进行调查,并将在这部分个体中所得到的调查结果推广到总体中去。 5.抽样调查的优点:(1)非常节省时间人力和财力。(2)可以十分迅速地获得的资料数据。(3)可以比较详细地收集信息,获得内容丰富的资料。(4)应用范围十分广泛。(5)准确性高。 6.社会调查的一般程序: (1)选题阶段,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从现实社会中存在的大量的现象、问题和焦点中,恰当地选择出一个有价值的、有创新的和可行的调查问题;二是将比较含糊、比较笼统、比较宽泛的调查问题具体化和精确化,明确调查问题的范围,理清调查工作的思路 (2)准备阶段。实现调查目标而进行的道路选择和工具准备。道路选择,指的是为达到调查的目标而进行的调查设计工作,它包括从思路、策略到方式、方法和具体技术的各个方面。工具准备,则主要指的是调查所依赖的测量工具和信息收集工具――问卷的准备,同时还包括调查信息的来源――调查对象的选取工作。 (3)实施阶段。主要任务就是具体贯彻调查手记中所确定的思路和策略,按照调查设计中所确定的方式方法和技术进行资料的收集工作。 (4)分析阶段。主要任务是对实地调查所收集到的原始资料进行系统的审核、整理、统计、分析。 (5)总结阶段。主要任务是撰写调查报告、评估调查质量、应用调查结果。 第二章选择调查课题 1.选题的标准: (1)重要性,既是指调查课题所具有的意义或价值。一项调查课题所具有的用途或用处。 (2)创造性,也可以称作为创新性活动特性,他指的是调查课题应该具有某种新的东西,具有某种与众不同的地方,具有自己的特点。 (3)可行性,指的是研究者是否具备进行或完成某一调查课题的主、客观条件。(4)合适性,指的是所选择的调查课题最适合研究者的个人特色。这种个人特

《社会研究方法》风笑天第五版知识点整理(考研背诵)

《社会研究方法》(风笑天第五版)知识点整理(上) 第一编社会研究基础 第一章导论 1.社会研究 以经验的方式,研究人们的行为、态度、关系,以及所衍生的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目的是探索理解社会世界,预测社会发展变迁趋势。p3 2.社会研究的特征 1研究主题是社会的,而非自然的。研究对象必须是作为社会主体的人,包括人的社会行为,以及由人们的行为构成的各种社会现象和社会产物。 2研究方式是经验的,而非思辨的。社会研究必须依靠可感知的资料。 3研究的问题是科学的,而非价值判断的。要探究的不是“是否应该如此”的问题,而是“状况如何”“为什么如此”的问题。p4,5 3.社会研究中的困难 1人的特殊性。人有主观能动性,对研究会有反应。人的主体意识,会控制、影响和改变人们的行为,影响研究。 2研究的干扰性。研究人的社会行为,研究本身就是一种社会行为,从而有可能改变它所研究的行为。 3社会现象的复杂性。一种特定现象的产生,往往受到多个不同因素的影响,而这种特定现象的出现,又带来许多不同的结果。 4研究受到特定的制约。出自然因素的限制,还会受到伦理、道德、政治等因素的限制。 5保持客观性的困难。研究者本人也是他所研究对象的一部分,因此难以摆脱主观因素的影响。p6,7 5.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的比较 1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是社会研究的两种研究方式,定量研究侧重于对事物的测量与计算,定性研究侧重于对事物含义、特征等的描述和理解。 2认识论角度,两者基于不同的范式,定性研究基于人文主义范式,研究应在自然的环境和条件中进行,所得结果和意义只适用于特定的环境和条件。定量研究基于实证主义,更接近科学范式。

《社会研究方法》(风笑天)知识点汇总

《社会研究方法》(风笑天)知识点汇总 1.社会研究:社会研究是一种以经验的方式,对社会世界中人们的行为、态度、关系,以及由此所形成的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所进行的科学的探究活动。 2、社会研究的特征:(1)研究的主题是社会,非自然的。(2)研究的方式是经验的,而非四辩的。(3)研究的问题是科学的,而非判断的。 3、社会研究中的困难:人的特殊性、研究的干扰性、社会现象的复杂性、研究受到特定的制约、保持客观性的困难。 6、判断理论优劣的标准(1)解释范围越广泛的理论越是好的理论。(2)解释越精准的理论越是好理论;(3)结构越简练的理论越是好的理论。 7、变量:所谓变量,就是具有一个以上不同取值(不同的子犯筹、不同的属性,或不同的亚概念)的概念。 自变量:我们把那种引起其他变量变化的变量叫做自变量。 因变量:把那种由于其他变量的变化而导致自身发生发生变化的变量叫做因变量 中介变量:指出现在更为复杂一些的因果关系链中的第三个变量。 8、假设:假设是一种有关变量间关系的尝试性陈述,或者说是一种可用经验事实检验 的命题。

9、两种推理方式(1)归纳推理:即从具体的观察中概括出一般性的结论;(2)演绎推理:即从一般性的理论推演到新的经睑性现象。 10、研究问题:指的是一项社会研究所要回答的具体问题,它是一个可以通过研究来进行回答的问题。 IL研究主题:指的是社会研究所涉及的某一类现象或问题领域。 12、选题的标准:重要性、创造性、可行^性、合适性。 13、探索性研究:探索性研究是一种对所研究的现象或问题进行初步了解,以获得初步的印象和感性认识,同时为今后更周密、更深入的研究提供基础和方向的研究类型。 14、描述性研究:描述性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收集有关总体分布特征的资料,提供有关总体结构、现象特点等方面的信息。 15、解释性研究:指的是那种探寻现象背后的原因,揭示现象发生或变化的内在规律,回答各种"为什么”的社会研究类型。 16、理论性研究:指的是那些侧重于发展有关社会世界的基本知识,特别是侧重于建立或检验各种理论假设的经验研究。 17、应用性研究:指那些侧重于认识现实社会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供特定的社会政策的经验研究。 18、四种基本的研究方式:调查研究、实验研究、实地研究、文献研究。 19、分析单位:指的是一项社会研究中的研究对象。或者说,是一项社会研究中被研究的人或事物。

社会研究方法 风笑天

社会学研究方法 第一章导论 第二章理论与研究 第三章选题与文献回顾第四章研究设计 第五章测量与操作化第六章抽样 第七章调查研究第八章实验研究 第九章文献研究 第十章实地研究 第十一章定量资料分析第十二章定性资料分析第十三章撰写研究报告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社会研究的概念与特征 1、社会学研究方法,指的是从事社会学经验研究的方法,而非理论研究的方法。 2、社会研究指的是一种以经验的方式,对社会世界中人们的行为、态度、关系,以及由此所形成的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所进行的科学的探究活动。 3、社会研究具有三个方面的基本特征:(1)研究的主题是社会的,而非自然的;(2)研究的方式是经验的,而非思辨的;(3)研究的问题是科学的,而非判断的。 4、社会现象的复杂性、人的特殊性、研究的干扰性、保持客观性的困难以及研究所受到的各种限制,构成了社会研究中最主要的困难。

第二节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 5、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划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或部分,即方法论、研究方式、具体方法及技术. 6、社会研究的方法论所涉及的主要是社会研究过程的逻辑和研究的哲学基础.或者说,方法论所涉及的是规范一门科学学科的原理、原则和方法的体系。 7、社会研究有四种主要的研究方式,即调查研究、实验研究、实地研究和文献研究。其中每一种方式都具备某些基本的元素或特定的语言,构成一项具体的社会研究区别于其他的社会研究的明显特征。 8、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方法论语研究方式之间、研究方式与具体方法和技术之间,都存在这十分紧密的内在联系. 第三节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 9、实证主义与人文主义两种不同的方法论主张在经验研究中则代表着两种不同的探求知识的方法。其一是科学主义的;其二是自然主义的。而定量研究方式与定性研究方式则可以说是这两种方法论的最集中体现。它们是我们在社会研究过程中可以采取的两条途径,二者之间不存在孰优孰劣的问题.在社会研究者认识社会现象的过程中,它们发挥着各不相同的作用。 10、社会研究的过程分为五个阶段,这就是:(1)确定研究课题并将其系统化;(2)设计研究方案和准备研究工具;(3)资料的收集;(4)资料的处理与分析;(5)结果的解释与报告.

风笑天第三版社会学研究方法(课后习题及答案)

风笑天第三版社会学研究方法(课后习题及答案) ----------------------------精品word文档值得下载值得拥有---------------------------------------------- 第一章导论 基本概念: 社会学研究方法:指的是从事社会学经验研究的方法,而非理论研究的方法。 社会研究:指的是一种以经验的方式,对社会世界中人们的行为、态度、关系,以及由此所形成的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所进行的科学的探究活动。 方法论:社会研究的方法论所涉及的是规范一门科学学科的原理、原则和方法的体系。 研究方式:指的是研究所采取的具体形式或研究的具体类型。 思考与实践: 1、联系实际举例说明社会研究所面临的主要困难 答:社会研究是一种以经验的方式对社会世界中人们的行为、态度、关系,以及由此所形成的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所进行的科学的探究活动。社会研究中的困难在于社会研究者所研究的是社会现实中的人、人的社会行为,以及与人有关的社会现象,所以会面临以下困难: 1.人的特殊性(主体意识、主观意志) 2.研究的干扰性 3.社会现象的复杂性 4.研究受到特定的制约(自然、伦理、政治因素) 5.保持客观性的困难(研究者本身具有主观能动性)

2、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由哪几个部分构成,不同的方法沦、研究方式和具体方法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 答: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划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或部分,即方法论、研究方式、具体方法及技术。社会研究方法体系的三大层次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方法论是社会研究方法体系的基础,其中哲学方法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是最基本的方法论。方法论决定和影响着在社会研究中如何去观察、研究社会现象,以及采用什么具体方法和专门的技术工具。同时,具体方法和技术、工具的发展将促进方法论本身的发展。不同的研究方式与不同的方法论之间存在某种内在的联系,各种不同的具体方法和技术与不同的研究方式之间,也存在着一种内在的联系。比如,调查研究的方式往往需要运用抽样的方法、需要设计问卷的技术、需要运用计算机对收集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4、实证主义方法论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人文主义方法论的主要特点又是什么?你如何看待这两种不同的方法论主张? 答:定量研究是实证主义方法论的最典型特征,其有可重复性、可移植性、结论不变性。 定性研究是人文主义方法论的典型特征,其特点是不特别强调发现肯定普遍性的规律性东西。着重强调的是研究个人世界或者个案,强调个别性和主观性的表现。而且这些是不重复的。 在社会研究方法论中,最为根本的是实证主义方法论和非实证主义方法论的对立,两种方法论的对立不仅关系到人们对社会现象的认识和理解,而且直接影响到具体的社会研究方法及其运用,即在不同的方法论影响下,社会学经验研究所使用的方法是不同的。 5、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存在哪些主要的差别?如何理解二者之间不存在好坏优劣之分?请说明理由。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定量研究侧重于、且较多地依赖于对事物的测量和计算。定性研究则侧重于和依赖于对事物的含义、特征、象征的描述和理解。

社会研究方法复习资料(风笑天版)

第二讲:选题与文献回顾 •第一步:选择主题 •第二步:文献搜索 •第三步:论证设计 •第四步:文献研究 •第五步:文献批评 •第六步:完成综述 一、研究问题及其来源 (一)研究问题的来源 命题自选课题命题+自选 (二)研究主题 研究主题指的是社会研究所涉及的某一类现象或问题领域。与研究问题相比,研究主题相对宽泛,也更具一般性。 一个研究主题中可以包含许多个不同的研究问题。而选择研究问题的过程则常常是从宽泛的研究主题开始,逐步缩小的更为集中的研究问题。 (三)问题意识的三个层面 第一,要带着问题意识去发现研究问题是如何呈现的; 第二,进入研究领域,探寻研究领域中的问题体系; 第三,提出解决研究问题的路径和方法。

二、选题的标准 重要性:是指研究问题所具有的意义或价值。 创造性 可行性:是指研究者是否具备进行或完成某一项研究课题所需要的主客观条件。 合适性:是指所选择的研究问题最适合研究者的个人特点。 三、研究问题的明确化 ◆研究问题的明确化:指的是通过对研究问题进行某种界定,给予明确的陈述,已达到将头 脑中比较含糊的想法变成清楚明确的研究问题,将最初比较笼统、比较宽泛的研究范围或领域变成特定领域中的特定现象或特定问题的目的。 缩小问题的内容范围 清楚明确地陈述研究的问题 日常生活兴趣向研究问题的转化 四、文献回顾 ◆文献回顾,也称为文献考察或文献评论,是指对到目前为止的、与某一研究问题相关的各 种文献进行系统查阅和分析,以了解该领域研究状况的过程。或者说,就是一个系统地识别、寻找、考察和总结那些与我们的研究有关的文献的过程。 (一)文献回顾的意义 1.帮助研究者熟悉和了解本领域中已有的研究成果。 2.为研究者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3.为解释研究成果提供背景资料。 (二)文献回顾的步骤 1.查找相关文献 2.对文献进行选择 3.阅读和分析文献 (三)对文献的分析与论证 1.论证要具有层次性 2.围绕中心议题展开

《社会研究方法》风笑天第五版知识点整理(中)

《社会研究方法》风笑天第五版知识点整理(中) 第二编定量研究方式 第六章抽样 1.总体 构成他所有元素的集合,元素是构成总体的最基本单位。p114 2.样本 从总体中按一定方式抽出的一部分元素的集合,一个样本就是总体的一个子集。p115 3.抽样 从组成总体的所有元素的集合中,按照一定的方式选择或抽出一部分元素的过程。p115 4.抽样单位 是直接抽样时所使用的基本单位,抽样单位与构成总体的元素有时是相同的,有时又是不同的。p115 5.抽样框 又称作抽样范围,他指的是一次直接抽样时,总体中所有抽样单位的名单。p115 6.参数值 也称为总体值,是关于总体中某一变量的综合描述。或者说是总体中所有元素的某种特征的综合数量表现,在统计中最常见的总体值是某一变量的平均值,总体值只有通过对总体中的每一个元素都进行调查或测量才能得到。p115 7.统计值 也叫样本值,是关于样本中某一变量的综合描述,是样本中所有元素的某种特征的综合数量表现,是总体值的估计量,也就是近似的反映总体。p116 8.抽样的类型 抽样可分为概率抽样和非概率抽样两大类。概率抽样是依据概率论的基本原理,按照随机原则进行抽样,因而他能够避免抽样过程中的人为误差,保证样本的代表性。而非概率抽样则主要是依据研究者的主观意愿、判断或是否方便等因素来抽取对象,考虑抽样中的等概率原则,因此往往产生较大的误差,难以保证样本

的代表性。 概率抽样有: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多段抽样。 非概率抽样有:偶遇抽样,判断抽样,定额抽样,雪球抽样。p117 9.概率抽样的基本原理 等概率原则。 随机抽取:保证总体中的每一个个体都有同等的机会入选样本,任何一个个体的入选与否,与其他个体毫不相关,互不影响。p118 10.抽样的一般程序 1界定总体。在具体抽样前,首先对从中抽取样本的总体范围与界限做明确界定。这是由抽样目的决定的,因为抽样虽然只对总体中的一部分个体实施,但其目的却是描述和认识总体的状况与特征,是为了发现总体中存在的规律性。除此之外,界定总体也是达到良好的抽样效果的前提条件。 2制定抽样框。收集总体中全部抽样单位的名单,并通过对名单进行统一编号来建立起供抽样使用的抽样框。当抽样是分几个阶段,在几个不同的抽样层次上进行时,需要分别建立起几个不同的抽样框。 3决定抽样方案。对于具有不同研究目的,不同范围,不同对象和不同客观条件的社会研究来说,所适用的抽样方法也不一样。除了抽样方法的确定以外,还要根据要求确定样本的规模以及主要目标量的精确程度。 4实际抽取样本。严格按照所选定的抽样方法,从样本框中抽取一个个的抽样单位构成样本。依据抽样方法的不同,以及依据抽样框是否可以事先得到等因素,实际的抽样工作既可能在研究者到达实地之前就完成,也可能需要到达实地之后才能完成。 5评估样本质量。样本评估就是对样本的质量,代表性,偏差等等进行初步的检验和衡量,其目的是防止由于样本的偏差过大,而导致的失误。评估样本质量最根本的依据是研究者的抽样设计和抽样实施过程的质量。p123 11.抽样设计的原则 1目的性原则。是指在进行抽样方案设计时要以课题研究的总体方案和研究的目标为依据,从研究的问题为出发点,从最有利于研究资料的获取,以及最符合研究的目的等因素来考虑抽样方案和抽样方案的设计。

(完整版)风笑天《社会研究方法》第四版考研笔记,精简划重点,精编打印版

第一篇社会研究基础☆☆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社会研究的概念与特征(更多精品资料微信搜考研通) 一、社会研究及其意义 1、社会研究(social research):一种以经验的方式,对社会世界中人们的行为、态度、关系,以及由此所形成的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进行的科学的探究活动。进而理解我们周围的社会世界,预测社会发展、变迁的趋势。其方法体系包括:方法论;研究方式;具体方法与技术。 二、社会研究的特征 社会研究作为一种特定的科学研究类型,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征:研究的主题是社会的而非自然的;研究方式是经验(经验性,指社会研究必须依据可感知的资料)的而非思辨的;研究的问题是科学的[what/why]而非判断的[是否正确]。 三、社会研究中的困难 社会研究者所研究的是社会现实中的人、人的社会行为,以及与人有关的社会现象,因此:a) 人的特殊性:作为社会研究对象的人、人的行为、及其所构成的社会现象和社会产物都是具有主体意识的,有主观意志,不一定与研究者合作,所以无法达到自然科学那样高的正确程度。b)研究的干扰性:对人们的社会行为进行研究,这种行为本身就可能改变它所研究的行为;研究者(人)会对被研究对象(人)产生干扰,所得经验是被干扰后获得的。c) 社会现象的复杂性:研究对象的复杂化,使得研究涉及的相关因素更多,社会研究者面临更多更复杂的变量,也更难分清现象的原因和结果;人既是一种生物个体,同时又是一种社会个体。因此人们的行为不仅受生理和心理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而且还受到所生存的社会环境(包括社会制度、文化传统、家庭背景等)、他所具有的社会关系,以及他所形成的社会互动的影响和制约。d) 研究受到特定的制约:社会研究除了会受到与自然科学相同的各种自然条件限制外,有时还受到伦理的、政治的因素的限制。e) 保持客观性的困难:研究者本身也是其研究对象的一部分,难以保持客观、超然的态度。研究者也是人,与被研究者之间会产生情感,不知不觉影响他对资料的反应和对研究结果的解释。 第二节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更多精品资料微信搜考研通) 表1-1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构成 方法论研究方式具体方法和技术 哲学基础逻辑、范式 价值 客观性调查研究 实验研究 实地研究 文献研究 问卷法、访问法、观察法、量 表法。抽样方法、测量方法 统计分析方法、定性资料分析 方法、计算机应用技术。 一、方法论 方法论(methodology):方法论所涉及的是规范一门科学学科的原理、原则和方法的体系,社会研究中的方法论所涉及的主要是社会研究过程的逻辑和研究的哲学基础。包括两种基本的、同时又相互对立的方法论:实证主义方法论和人文主义方法论。其中实证主义方法论一直占据主流位置。 二、研究方式 研究方式(research mode):指研究所采取的具体形式或研究的具体类型,包括贯穿社会学研究的全过程的程序、策略、方法等。通常有四种类型: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研究;实地研究。心理学者通常采用实验研究;社会学者-调查研究;人类学者-实地研究;传播学者-文献研究式。

社会研究方法风笑天

第一章导论 一社会研究及其意义 社会研究(social research)是一种以经验的方式,对社会世界中的人们的行为、态度、关系,以及由此形成的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所进行的科学的探究活动。 3种特征:1.社会的,而非自然2?经验的,而非思辨3?科学的,而非判断 5种困难:1?人的特殊性2.研究的干扰性3.社会现象的复杂些4.研究受到特定的制约5?保持客观性的困难 二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 方法论(methodology )所涉及的主要是社会研究过程的逻辑和研究的哲学基础。或者说, 涉及的是规范一门科学学科的原理、原则和方法的体系。 两种相互对立的方法论倾向:实证主义方法论、人文主义方法论。 研究方式(research mode )指的是研究所采取的具体形式或研究的具体类型。 社会研究的4种主要类型:调查研究、实验研究、实地研究和文献研究。

第四节研究过程 研究过程五阶段:1?确定研究课题并将其系统化2?设计研究方法和准备研究工具3?资料收 集4?资料处理与分析 5.结果解释与报告 实证范式解释范式范式 第二章理论与研究 一理论及其层次 理论(theory)是一种系统化的方式将经验世界中某些被挑选的方面概念化并组织起来的一组内在相关的命题/对经验现象进行解释性陈述的一组命题 三种层次:宏观理论(一般理论)、中观理论(中层理论)、微观理论 宏观理论:往往以全部社会现象或各种社会行动为对象,提供一种高度概括的解释框架。往 往不直接与具体的经验的社会研究发生联系,如马克思主义理论。 中观理论:既非日常研究中大批涌现的微观而且必要的操作性假设,也不是一个包罗一切、用一解释所有我们可观察到的社会行动、社会组织和社会变迁的一致性的自成体系的统一理 论,而是介于这两者之间的理论(默顿)。只涉及有限的社会现象,可实证或证伪,如社会 流动理论。 微观理论:一组陈述若干概念之间的关系、并在逻辑上相互联系的命题,其中一些命题可以通过经验检验。最简单来说,一个陈述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命题就是一个理论,比如受高等 教育者倾向于低生育率。 3种判断理论优劣:1?解释范围越广阔2?解释越精确3?结构越简练 二理论的构成要素

风笑天社会研究方法

风笑天社会研究方法 社会研究是一门涵盖广泛的学科,其中包括社会学、人类学、政治学、经济学、心理学等多个分支。在实践中,社会研究需要采取科学的方法和技术,以确保其研究成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本文将以《风笑天》为案例,介绍社会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术。 一、研究问题的确定 研究问题的确定是社会研究的第一步。在确定研究问题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研究的目的:研究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解决某个社会问题,还是为了深入了解某个社会现象? 2. 研究对象:研究对象是什么?是某个社会群体,还是某个社会现象? 3. 研究范围:研究的范围是什么?是某个地区,还是全国范围? 在《风笑天》中,研究问题的确定是非常重要的。由于该剧涉及的社会问题比较广泛,因此需要将研究问题确定得非常明确。例如,可以确定研究问题为:“探究《风笑天》中反腐败、贪污、权力斗争等社会问题的表现形式及其影响”。 二、研究设计的制定 研究设计是社会研究的核心环节。在研究设计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研究方法:研究采用哪种方法?是问卷调查、访谈、实地观察还是文献研究?

2. 研究样本:研究的样本是什么?是随机抽样还是定向抽样? 3. 数据收集:如何收集数据?是通过问卷、访谈、观察还是文献收集? 在《风笑天》中,研究设计的制定也非常关键。由于该剧的社会问题比较复杂,因此需要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如访谈、实地观察、文献研究等。同时,还需要对研究样本进行定向抽样,以保证研究结果的代表性和可靠性。 三、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是社会研究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在数据的收集和分析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数据收集的方法:数据的收集方法应该与研究设计相匹配,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数据的分析方法:数据的分析方法应该根据研究问题和数据类型来确定,以确保数据分析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3. 数据的解释和呈现:数据的解释和呈现应该简洁明了,以便读者能够理解和接受研究结果。 在《风笑天》中,数据的收集和分析也是非常重要的。由于该剧的社会问题比较复杂,因此需要采用多种数据收集方法,如访谈、实地观察、文献研究等。同时,还需要对数据进行多维度的分析,并对研究结果进行解释和呈现,以便读者能够理解和接受研究结果。 四、研究结果的呈现和推广 研究结果的呈现和推广是社会研究的最后一步。在研究结果的呈

风笑天《社会研究方法》第一、二、三、九章笔记

第一章 社会研究:是一种以经验的方式,对社会世界中人们的行为、态度、关系,以及由此 产生的社会现象、社会产物进行的科学的探究活动。 社会研究方法特征:经验性〔依据可感知的资料〕、实证性 社会研究的根本目的:形成和产生有关社会世界的系统的知识,增加人类对自身以及 所生存的世界的理解。 社会研究的基本特征:1.研究的主题〔研究所涉及的现象领域或范畴〕是社会的,而 非自然的。2.研究的方法是经验的,而非思辨的。3.研究的问题是科学的,而非判断的。社会研究中的困难:人的特殊性、研究的干扰性、社会现象的复杂性、研究受到特定 的制约、保持客观性的困难 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方法论、研究方式、具体方法和技术 方法论:社会研究过程的逻辑和研究的哲学基础 方法论所探讨的主要问题:1.社会现象的性质及其理解。2.社会研究的哲学基础及其假定。3.社会研究过程和结果的客观性问题。4.社会研究着的价值与研究之间的关系。5.社会研究中的不同范式及其应用。6.不同研究方式的内在逻辑。 方法论倾向:1.实证主义方法论〔典型特征:定量研究〕 2.人文主义方法论〔典特:定性研究〕 研究方式:研究所采取的具体形式或研究的具体类型

具体方法和技术:在研究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资料收集方法、资料分析方法,以及各种特定的操作程序和技术。问卷法、访问法、观察、量表、抽样方法、测量方法、统计分析方法、定性资料分析方法、电脑应用技术〔特点:专门性、技术性和操作性〕体系中各部分之间关系:不同的方法论观点直接影响着研究者对研究方式的选择;反过来,不同的方法论倾向及其与之相适应、相配合的研究方式,又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和影响着研究者对研究领域,特别是对研究问题的选择;各种不同的具体方法和技术与不同的研究方式之间,也存在着一种内在的联系。 研究的过程:选择问题〔确定研究课题并将其系统化〕 研究设计阶段〔设计研究方案和准备研究工具〕 研究的实施阶段〔资料的收集〕 资料分析阶段〔资料的处理与分析〕 得出结果的阶段〔结果的结束与报告〕

风笑天巴比社会研究方法(笔记整理)

风笑天巴比社会研究方法(笔记整理) 社会研究方法 (顾书第十一章“社会工作研究(资料搜集和分析技术)”补充) 一、导论 (一)社会研究中的困难: a) 人的特殊性;b)研究的干扰性;c) 社会现象的复杂性; d) 研究受到特定的制约;e) 保持客观性的困难。 (二)研究过程的五个阶段: ①确定研究课题并将其系统化; 选题阶段主要有两个任务:一是选取主题,二是形成研究问题。 选择问题阶段受多种因素制约。 a.主观:研究者理论素养、生活阅历、观察角度、研究兴趣; b.客观:社会环境等。研究问题选择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这个研究工作的成败。 ②设计研究方案和准备研究工具; 研究设计阶段由两部分组成: a.道路选择(为了达到研究的目标而进行的研究设计工作,设计研究的思路、策略、方 式、方法以及具体技术工具等各个方面)。 b.工具准备(对研究所依赖的测量工具或信息收集工具如问卷、量表、实验手段等等的 准备)。 ③资料的收集;资料收集阶段略。 ④资料的处理与分析; 资料分析阶段:对收集的原始资料进行系统的审核、整理、归类、统计和分析。 ⑤结果的解释与报告。 得出结果阶段:撰写研究报告,评价研究质量,交流研究成果。 二、理论与研究

(一)理论研究 有宏观理论、中观理论和微观理论三个层次。 1.宏观理论(一般性理论) 往往以全部社会现象或各种社会行为为对象,提供一种高度概括的解释框架。它的体系通常十分庞大、结构十分复杂、概念十分抽象。如马克思主义理论,达尔文进化论,社会学中结构功能主义理论、交换理论、冲突理论。它往往并不直接与具体的、经验的社会研究发生联系,它们更多是作为研究者观察问题、分析问题时所采取的一种理论视角或依据的一种理论背景。 2.中观理论(中层理论) 即中层理论,介于微观、宏观理论之间,以某一方面的社会现象或某一类型的社会行为为对象,提供一种相对具体的分析框架。只涉及有限的社会现象。它由几个有限的几组假定所组成,通过逻辑推导可以从这些假定中产生能接受经验研究证实或证伪的具体假设。如:社会学中常见的社会流动理论、社会分层理论、角色理论、参照群体理论等等。 3.微观理论 一组陈述若干概念之间关系、并在逻辑上相互联系的命题,其中一些命题可以通过经验检验。实际上是操作层次上的命题陈述,其特点是直接由经验材料或数据来证明或证伪。具有三个重要特征:a.由一组命题构成;b.这些命题在逻辑上相互联系;c.命题中的一部分可以通过经验来检验。在具体的社会研究中,大多数理论属于这种形式的理论。如“高的受教育程度倾向于低的生育率”、“工业化导致人际关系疏远”等。 (二)理论的构成要素:概念;变量;命题和假设。 1.概念 概念是对现象的一种抽象,是一类事物的属性在人们主观上的反应。社会学研究中的概念可以是有形的社会现象或抽象事物如社会地位。概念由定义构成,只有在做出定义之后,概念才能有意义。概念具有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内涵越明确和丰富,所表达的事物的特征

社会研究方法-风笑天

社会研究方法-风笑天

社会学研究方法 第一章导论 第二章理论与研究 第三章选题与文献回顾第四章研究设计 第五章测量与操作化第六章抽样 第七章调查研究第八章实验研究 第九章文献研究 第十章实地研究 第十一章定量资料分析第十二章定性资料分析第十三章撰写研究报告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社会研究的概念与特征 1、社会学研究方法,指的是从事社会学经验研究的方法,而非理论研究的方法。 2、社会研究指的是一种以经验的方式,对社会世界中人们的行为、态度、关系,以及由此所形成的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所进行的科学的探究活动。 3、社会研究具有三个方面的基本特征:(1)研究的主题是社会的,而非自然的;(2)研究的方式是经验的,而非思辨的;(3)研究的问题是科学的,而非判断的。 4、社会现象的复杂性、人的特殊性、研究的干扰性、保持客观性的困难以及研究所受到的各种限制,构成了社会研究中最主要的困难。

第二节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 5、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划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或部分,即方法论、研究方式、具体方法及技术。 6、社会研究的方法论所涉及的主要是社会研究过程的逻辑和研究的哲学基础。或者说,方法论所涉及的是规范一门科学学科的原理、原则和方法的体系。 7、社会研究有四种主要的研究方式,即调查研究、实验研究、实地研究和文献研究。其中每一种方式都具备某些基本的元素或特定的语言,构成一项具体的社会研究区别于其他的社会研究的明显特征。8、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方法论语研究方式之间、研究方式与具体方法和技术之间,都存在这十分紧密的内在联系。 第三节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 9、实证主义与人文主义两种不同的方法论主张在经验研究中则代表着两种不同的探求知识的方法。其一是科学主义的;其二是自然主义的。而定量研究方式与定性研究方式则可以说是这两种方法论的最集中体现。它们是我们在社会研究过程中可以采取的两条途径,二者之间不存在孰优孰劣的问题。在社会研究者认识社会现象的过程中,它们发挥着各不相同的作用。 10、社会研究的过程分为五个阶段,这就是:(1)确定研究课题并将其系统化;(2)设计研究方案和准备研究工具;(3)资料的收集;(4)资料的处理与分析;(5)结果的解释与报告。

(完整word版)社会研究方法——风笑天

社会研究方法 第一章导论 1、社会研究及其意义 社会研究:是一种以经验的方式,对社会世界中人们的行为、态度、关系,以及由此所形成的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所进行的科学的探究活动. 社会研究的意义:社会研究方法是各门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也是社会科学区别于哲学等具有思辨色彩的人文学科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学习和掌握社会研究方法,既有助于我们理解各门社会科学的基本内容,也有助于我们理解社会科学家在探索社会世界时所作的一切. 2、社会研究的特征 研究的主题是社会的而非自然的; 研究的方式是经验的,而非思辨的; 研究的问题是科学的,而非判断的; 3、社会研究中的困难 人的特殊性; 研究的干扰性; 社会现象的复杂性; 研究受到特定的制约; 保持客观性的困难; 4、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 方法论(实证主义方法论,人文主义方法论) 社会研究的方法论所涉及的主要是社会研究过程的逻辑和研究的哲学基础。 社会研究的方法论所探讨的主要问题包括:社会现象的性质及其解释;社会研究的哲学基础及

其假定;社会研究过程和结果的客观性问题;社会研究者价值与研究之间的关系;社会研究中的不同范式及其应用;不同研究方法的内在逻辑等。 研究方式 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研究、实地研究; 具体方法技术 问卷法、访问法、观察法、量表法、抽样方法、测量方法、统计分析方法、定性资料分析方法、计算机应用技术。 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虽然它们之间有层次上的差别,但各种方法论、研究方式、具体方法和技术都不是各自独立、互不相关的.方法论与研究方式之间、研究方式与具体方法和技术之间,都存在着十分紧密的内在联系。 不同的方法论可能会选择不同的研究方式,研究问题,不同的研究方法使用不同的技术。 5、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比较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