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练习题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练习题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练习题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练习题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练习题一

一、填空题

1.1917-1920年文学革命时期的文学思潮,(现实主义文学思潮)占主潮地位。

2.封建复古派甲寅派的代表人物是(章士钊 )。

3.(《抗战文艺》 )是抗战时期历史最久的刊物。

4.解放区文学的发展,以1942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界,分为两个阶段。5.(进化论 )是鲁迅早期观察自然、社会和人生的重要思想武器。

6.郭沫若的小说创作始于1919年,最早发表的小说是(《牧羊哀话》)。

7.茅盾创作于四十年代的小说(《腐蚀》 )采用了心理分析的方法,形成了有别于茅盾其他作品的心理现实主义特色。

8.在《激流三部曲》中,( 觉新)是巴金塑造的第一个含有复杂感情的、现实生活中活生生存在着的小人物。

9.1940年创作的短篇小说(《在其香居茶馆里》),标志着沙汀小说在艺术上的成熟。10.徐讦的长篇小说(《风萧萧》)以浪漫主义的激情编织了一个富有传奇性的生动故事,以想象化的方式营构了中、美、日三国间谍之间的明争暗斗。

11.鸳鸯蝴蝶派的代表作是徐枕亚的(《玉梨魂》 )。

12.文学革命中,(钱玄同)曾斥桐城派、文选派为"桐城谬种"、"选学妖孽"。

13.曹禺的(《原野》)是30年代具有浓重现代主义色彩的剧作。

14.鲁迅在(《文化偏至论》)中提出了"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的思想和"尊个性而张精神"的主张。

15.20年代,周作人的散文风格分为"浮躁凌厉"和("平和冲淡")二体。

16.叶绍钧的(《倪焕之》)被茅盾誉为"扛鼎之作"。

17.以1942年发表的小说(《还魂草》)为标志,巴金的创作风格分为前后两期。

18.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描写了华北地区开展土地革命后,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发生的变化。

19.张恨水的《啼笑因缘》叙述了一个以(樊家树 )为中心的多角恋爱故事。

20.抗战初期影响最为广泛的一个街头剧是(《放下你的鞭子》)。

21.文学革命开始于(1917 晚清)年,它是(文学改良运动)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22.1915年9月(陈独秀《新青年》)主编的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

23.1917年1月,《新青年》发表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这是倡导文学革命的第一篇理论文章。

24.胡适在《建设的文学革命论》中提出了("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 )的口号。

25.胡适创作的现代最早的白话戏剧是(《终身大事》)。

二、单项选择

1."五四"文学革命的第一篇发难文章是( D )。

A 《文学革命论》 B.《建设的文学革命论》 C.《什么是新文学》 D.《文学改良刍议》2.胡适认为,新文学运动的中心理论有两个,其中一个是(D )。

A.现实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代主义 D.人的文学

3.以"真正专心致志做情诗"为特色的诗歌团体是( B )。

A.新月社 B.湖畔诗社 C.创造社 D.狂飙社

4.新文学史上第一个以发表散文为主的刊物是( D )。

A.《新潮》 B.《论语》 C.《人间世》 D.《语丝》

5.勾勒了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的散文集是( B )。

A.《湘行散记》 B.《朝花夕拾》 C.《画梦录》 D.《风景谈》

6.小说《游园惊梦》的作者是( A )

A.白先勇 B.余光中 C,陈映真 D.王蒙

7.莫言的小说是( B )

A.《女房东》 B.《透明的红萝卜》 C.《百合花》 D.《在山区收购站》

8.卢嘉川是哪部作品中的人物( D )

A.《红旗谱》 B.《"锻炼锻炼"》 C.《将军族》 D.《青春之歌》

9.《茶馆》中的民族资本家形象是( B )

A.王利发 B.秦仲义 C.吴荪甫 D.赵伯韬

10.《将军族》的背景是( C )

A.抗日战争时期的重庆 B.解放战争时期的南京C.新中国建立后的台湾D.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南昌

11.鲁迅解剖和表现自己战斗、探索、苦闷、彷徨的内心矛盾的作品集是( C )。A.《坟》 B.《故事新编》 C.《野草》 D.《朝花夕拾》12.郭沫若小说的主要创作特色是( D )。

A 人物形象鲜明 B.结构严谨 C.现代主义 D.主情主义

13.语丝社乡土小说家是( C )。

A.沈从文 B.鲁彦 C.冯文炳 D.许地山

14.许地山小说中以"临来时是苦、回想是乐"的信念和宗教容忍心待人处事的主人公是( B )。

A.玉官 B.尚洁 C.惜官 D.敏明

15.田汉以浪漫主义情思与象征主义方法写成的象征剧是( B )。

A.《获虎之夜》 B.《南归》 C.《名优之死》 D.《丽人行》

16.反映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内部矛盾的作品是(D )

A.《我的第一个上级》 B.《在山区收购站》

C.《组部来了个年轻人》 D.《"锻炼锻炼"》

17.具有勤劳淳厚的品性,善于自譬自解、自我陶醉,身上有着阿Q影子的农民形象是

(C )A.严志和 B.高晓声 C.陈奂生 D.陈老汉18.一曲《游园惊梦》使谁一夜之间成为将军夫人(B )

A.桂枝香 B.蒋碧月 C.蓝田玉 D.月月红

19.以动物为主要描写对象,采用儿童视角,运用拟人化手法的小说作品是( B ) A.《巩乃斯的马》 B.《邢老汉和狗的故事》 C.《父亲,树林和鸟》 D.《鲁鲁》

20.《哦,香雪》中,香雪觉得木匠父亲为她考上中学而特意制作的铅笔小木盒笨拙、陈旧,她用四十个鸡蛋在火车上换了一个带磁铁的泡沫塑料铅笔盒,这一情节是为了表现香雪( D )

A.忘了艰苦朴素的传统 B.追求时髦

C.忘本思想 D.对现代科学文化、对新生活的向往和追求21.《边城》人物中"善"的化身是( C )。

A 船总顺顺 B.杨马兵 C.老船夫 D.天保

22.使萧军成名的长篇小说是( A )。

A.《八月的乡村》 B.《跋涉》 C.《生死场》 D.《第三代》

23.下列属于上海"孤岛"时期的剧作家是(A )。

A.阿英 B.阳翰笙 C.欧阳予倩 D.陈白尘

24 茅盾采用日记体形式写作的长篇小说是( C )。

A.《蚀》 B.《虹》 C.《腐蚀》 D.《霜叶红似二月花》

25.曹禺剧作《原野》所写的故事内容是( C )。

A.热情歌颂爱国志士 B.反抗封建婚姻 C.非理性的复仇 D.揭露封建地主家庭的罪恶

三、多项选择

1.郭沫若的历史剧中,具有反抗叛逆精神的女主人公有(ACE )。

A.《聂篓》 B.《南冠草》 C.《卓文君》 D.《湘累》 E.《王昭君》

2.庐隐的中篇小说《海滨故人》的内容包括( BCD )。

A.下层劳动者的悲剧命运 B.女大学生的生活与追求

C.对女性婚姻问题的探究 D.知识女性露莎的苦闷与彷徨 E.知识女性投身革命洪流3.具有现代主义色彩的剧作有(AB )。

A.《原野》 B.《赵阎王》 C.《终身大事》 D.《上海屋檐下》 E.《屈原》4.下列可以用来描述曹七巧的词语有( ABCE )。

A. 被金钱扭曲了的人性 B.性压抑 C.恶毒的母亲 D.攀附权贵 E.性变态

5.下列属于丁玲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人物有( ABCE )。

A.钱文贵 B.张裕民 C.程仁 D.老孙头 E.李子俊女人

6.下列属于郭沫若的自叙传小说有( BE )

A.《南行记》 B.《漂流三部曲》 C.《蚀》三部曲 D.《落叶》 E.《行路难》

7.新文学早期出版的以苏俄见闻为题材的报告文学集有( BD )

A.《包身工》B.《赤都心史》C.《白种人--上帝的骄子》D.《饿乡纪程》E.《执政府大屠杀记》

8.郁达夫的不少小说以描写"性苦闷"为内容,并非表现"性苦闷"的作品有(ACDE )A.《薄奠》B.《沉沦》C.《采石矶》D.《茑萝行》E.《屐痕处处》

9.蘩漪的性格特点有( ABCE )

A.悒郁乖戾 B.热情冷漠 C.任性傲慢 D.专横虚伪 E.蔑视传统伦理道德

10.丁玲进入解放区以后的小说有(ACD )

A.《夜》B.《莎菲女士的日记》C.《在医院中》D.《太阳照在桑干河上》E.《水》11.下列人物中,哪些是"诗界革命'的倡导者?( ACD )

A.黄遵宪 B.康有为 C.梁启超 D.夏曾佑

12.文学革命中倾向于现实主义的文学社团有( ABC )

A.语丝社 B.莽原社 C.未名社 D.沉钟社

13.属于鸳鸯蝴蝶派的人物有(ABCD )

A.包天笑 B.徐枕亚 C.李涵秋 D.李定夷

14.下列作家中哪些属于20年代"问题小说"作家?( ABCD )

A.冰心 B.王统照 C.庐隐 D.许地山

15.冯至的作品有( ABD )

A.《昨日之歌》 B.《蚕马》 C.《桥》 D.《吹萧人的故事》16.茅盾创作于30年代的散文有( BC )

A.《白杨礼赞》 B.《故乡杂记》 C.《乡村杂景》 D.《风景谈》17.曹禺改编的剧作《家》以哪三个人物的关系作为剧本的主要线索?(ACD )

A.觉新 B.鸣凤 C.瑞珏 D.钱梅芬

18.30年代的社会剖析派作家有(ABD )

A.茅盾 B.沙汀 C.李劼人 D.吴组缃

19.沙汀四十年代的"三记"指的是(ABC )

A.《淘金记》 B.《困兽记》 C.《还乡记》 D.《南行记》20.林语堂曾主编的刊物有( ABCD )

A.《论语》 B.《语丝》 C.《人间世》 D.《宇宙风》

21.下列人物中哪些是语丝社成员?( ABCD )

A.钱玄同 B.孙伏园 C.林语堂 D.周作人

22.李金发的诗集有( ACD )

A.《微雨》 B.《旅心》 C.《食客与凶年》 D.《为幸福而歌》23.最早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团体是( AD )

A.创造社 B.左联 C.中国诗歌会 D.太阳社

24.《呐喊》中,鲁迅塑造的科举制度的牺牲者和殉葬者形象是( AC )

A.孔乙己 B.魏连殳 C.陈士成 D.吕纬甫

25.《三叶集》的作者是( ABD )A.田汉 B.宗白华 C.成仿吾 D.郭沫若

四、简答题

1.《新青年》:《新青年》是五四时期的著名刊物。1915年创刊(第一卷名《青年杂志》),陈独秀主编。1918年,《新青年》编辑部扩大,李大钊、胡适、钱玄同、刘半农、沈尹默、高一涵、周作人、鲁迅等先后参加编辑工作。《新青年》同仁提倡科学和民主,倡导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新青年》对我国现代思想和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鲁迅的《狂人日记》等小说,胡适的新诗,多发表于《新青年》。

2.文学研究会:文学研究会是中国现代第一个新文学社团,1921年1月成立于北京,主要成员有周作人、郑振铎、王统照、沈雁冰(茅盾)、叶绍钧(叶圣陶)、许地山(以上列名为发起人)、朱自清、冰心、庐隐、俞平伯、老舍、丰子恺等。主要刊物有《小说月报》(指1921年1月由沈雁冰接编并发表《改革宣言》后的《小说月报》,作为文学研究会的代用机关报)和《文学旬刊》(后改为《文学周报》)等,出版文学研究会丛书。文学研究会以倡导“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为其主要倾向;文学研究会倡导和创作的反映各种社会问题的“问题小说”、“问题剧”和反映现实人生的“乡土文学”盛极一时;文学研究会注重翻译,以俄、法及北欧的现实主义名著居多。文学研究会成员多,有许多著名作家,对中国新文学做出了重大贡献。它承接了文学革命的现实主义传统,使之发展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处于主流地位的文学思

潮。

3.新写实小说:新写实小说,评论界有很多叫法,或称“新现实主义”,或称“新写实主义”,或称“现实主义自然化”。它是1987年以来,在小说园地出现的一批既不同于“先锋派”,又不同于传统的现实主义或革命现实主义的风采殊异的作品。其代表作品主要有方方的《风景》,池莉的《烦恼人生》、《不谈爱情》,刘恒的《伏羲伏羲》,刘震云的《新兵连》、《单位》、《一地鸡毛》、《官人》等。新写实小说一般都倾心于描写普普通通的小人物的生活,并且尽量淡化社会历史背景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和重大社会冲突,淡化阶级关系和阶级意识,而着意通过琐碎的生活现象凸现人的生命意识、生命体验、生命冲动和生存困境、生存挣扎、生存悲剧。新写实小说真实感人,但是忽略或淡化了生活中本来的重大社会冲突和社会关系也就不能不在相当程度地淡化了人物性格。

4.朦胧诗:朦胧诗,作为一个独特的诗学概念,它指称的是以舒婷、顾城、江河、杨炼、芒克、方台、食指、多多、梁小斌等为代表的一批“文革”中成长的青年诗人的具有探索性的新诗潮。朦胧诗孕育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地下文学”。食指(郭路生)、芒克(姜世伟)、多多(栗世征)等在“文革”中就已经开始了新的探索,其后有江河等诗人加入。他们的诗以手抄形式流传。1979年《诗刊》发表了舒婷的《致橡树》、《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等,1980年又以“青春诗会”形式集中推出了17位朦胧诗人的作品和诗歌宣言。朦胧诗迅即成为一段诗歌潮流,并且涌现了一大批广为流传的代表性作品。

5. “五四”文学革命:于1917年开始,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由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一文首先发难,继而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正式举起文学革命的旗帜。响应和参加的主要有钱玄同、刘半农、周作人,李大钊、鲁迅等等。文学革命的主要内容是反对封建旧文学,提倡以现实主义为主要倾向,以“人的文学”为主要内容的新文学;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主张以白话文学为正宗;翻译介绍外国文学为中国文学发展之借鉴。文学革命是中国文学发展的自身要求,也是适应新文化运动思想革命的要求,并在外国文学的影响下发生的。鲁迅的小说显示了文学革命初期的创作实绩。“五四”文学革命开拓了中国文学发展的一个崭新阶段,进入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新时期。

6.创造社:成立于1921年7月,主要成员有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张资平、穆木天、王独清、冯乃超、潘汉年、阳翰笙等。主要刊物有《创造季刊》、《创造月刊》、《创造周

报》、《洪水》、《文化批判》等,并出版创造社丛书。创造社文艺思想基本倾向是浪漫主义,强调本着“内心的要求”从事文学活动,尊自我、重主观、崇天才、讲神会,强调艺术是自我表现,内心自然流露,艺术以感情为生命,这都表现出浪漫主义特征。他们追求文学的全和美,但他们也强调文学对于时代的使命。他们创作了许多浪漫主义倾向的诗歌、小说及戏剧,尤其是郭沫若的诗集《女神》和历史剧,郁达夫的小说集《沉沦》等,风靡文坛,对新文学影响很大。他们的翻译也以欧美浪漫主义作品为多。同时,创造社也是具有较多现代主义气息的新文学社团。创造社和文学研究会在当时形成双峰并峙的两大新文学社团,使浪漫主义成为当时新文学中和现实主义并峙的两大文学主潮。1925年“五卅”以后,是创造社后期,郭沫若、成仿吾等主干人物思想变化,提倡革命文学;1928年进而提倡无产阶级革命文学。1929年创造社被国民党查封,成员多数参加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7.荷花淀派小说: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孙犁的小说名篇《荷花淀》写于1945年。发表后,在文学艺术界影响很大;有许多作家都努力探索其写作技巧,并在艺术实践中体现其风格,不久便形成了一个文学流派。这个流派被评论界称为“荷花淀派”。其代表作家有刘绍棠,丛维熙,韩映山等。“荷花淀派”的作品,一般都充满浪漫主义气息和乐观精神,情节生动,语言清新,朴素,富有节奏感,描写逼真,心理刻划细腻,抒情味浓,富有诗情画意,有“诗体小说”,之称。

8.先锋戏剧:从时间上看,探索戏剧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在1985年前,探索戏剧受到了西方现代戏剧的戏剧观念和手法的较多的影响;1985年至1989年左右则更多体现为现实主义开放、深化,充分吸收现代派的戏剧美学。从作品与现实主义的关系看,探索戏团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在现实主义的原则之下合理地借用现代派戏剧的手法,其结果是丰富了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推动了现实主义戏剧的发展,如《屋外有热流》、《绝对信号》、《一个死者对生者的访问》、《狗儿爷涅槃》、《桑树坪纪事》;一类是在主流戏剧类型之外,充分借鉴现代主义的戏剧探索,无场次、多声部组合式、小说式结构、写意戏剧等等,《红房间?白房间?黑房间》、《野人》、《魔方》等都属于此类。

经过一系列戏剧理论和创作方面的探索,中国话剧在艺术观念、创作思想、审美追求等方面具有了新的特征。在艺术观念上,戏剧摆脱了对于政治的从属关系,不再是简单的政治工具。作家们不再是仅仅从政治的角度,而是从社会整体,从文化的各个侧面观察和表现人生,写出生活的全部丰富与复杂性。在创作中,作家不再是生活的被动的反映者,创作者(导演、编剧)的主体性得到张扬,这首先表现在大多数剧作对于写实时空的突破;其次表现在突破写实戏剧的陈规,大胆调用各种手段(如音乐、歌唱、舞蹈、哑剧动作等姊妹艺术的因素,体操、杂技的因素,现代科技所带来的声、光、电等的技术因素),建构起一个庞大的“为我所用”的综合艺术体系;在不少剧中,创作者往往借剧中的“主持人”、“叙述者”乃至歌队阐述自己对于故事的评说,也是主体性的表现;而崇尚心灵表现、追求哲理象征、注重叙事模式,则是探索戏剧共同的审美特征。

9. 延安文艺座谈会: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于1942年5月,正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相持阶段。当时解放区文学的主流是好的,但作家队伍的思想面貌、文艺思想,也存在不少问题。为了总结经验教训,克服错误观点,使文艺于民族解放战争以更大助力,在延安召开了文艺座谈会。先由毛泽东作了“引言”的发言,经过作家三次讨论,毛泽东作了“结论”的发言。“引言”和“结论”合称《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讲话》提出了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方向,对如何服务的问题作了精辟论述,强调作家要到群众斗争中去汲取创作源泉,改造世界观。延安文艺座谈会后,解放区文学出现了崭新的面貌,对新文学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10、象征诗派:象征诗派是文学革命后涌现的新诗流派(出现于20年代中期),代表诗人为李金发,这时期连出三本象征诗集,以象征、暗示手法营构意象表现内心感受。同时还有穆木天、王独清、冯乃超等创造社诗人,这时期也致力于象征诗创作,各自出版象征诗集。穆

木天、王独清还发表《谈诗》等文阐述自己的象征诗理论见解。

五、论述

1.试论述《呐喊》、《彷徨》小说集的艺术成就。

鲁迅在小说叙述形式、艺术手法、艺术表现、艺术风格、情节设置、人物塑造方面是“创造新形式的先锋”。

A、小说叙述形式:《狂人日记》所采用的是第一人称的主人公独语自白13则(日记体)的叙述方式,在中国小说艺术的发展上显然是一个首创;《孔乙己》通过截取人物生平片断的方式来概括人的一生;《药》从事件中途起笔;《离婚》则主要写了船上和慰老爷家这两个场面。这些写法,打破了中国传统小说有头有尾、单线叙述的格式。特别是《狂人日记》和《孔乙己》尤富创新精神。

B、艺术手法:《呐喊》、《彷徨》所建立的中国现代小说的新形式,是自觉地借鉴外国小说艺术手法的结果。鲁迅以“拿来主义”态度融和了这些外来艺术营养,形成了具有特色的现代现实主义小说艺术。

C、艺术表现:《呐喊》、《彷徨》在艺术表现上做出了多方面成功的创造。借鉴了诗歌、散文、音乐、美术,以至戏剧的艺术经验来从事小说创作,并且试图将它们熔为一炉,于是出现了“诗化小说”(《伤逝》、《社戏》等),“散文体小说”(《兔和猫》、《鸭的喜剧》),以至“戏剧体小说”(《起死》),等等。

D、艺术风格上:《呐喊》、《彷徨》中的小说也显示出了多样化的特点:鲁迅作品在整体上注重白描,但也有出色的抒情小说(如《伤逝》、《孤独者》、《在酒楼上》等)和杰出的讽刺小说(如《高老夫子》、《肥皂》等),以及荡漾着乡情和乡风的乡土小说(如《故乡》、《风波》、《社戏》等)。

E、情节的提炼和设置:鲁迅强调选材要严,开掘要深,他并不追求情节的离奇与曲折,而是注意情节的深刻蕴含。他严格依据表达的主题和塑造的人物性格的需要来设置和提炼情节,使之显出了严谨、凝练、蕴藉深厚的特点。

F、人物塑造方面:1、鲁迅注重采用“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的办法,对生活中的原型进行充分的艺术集中和概括,使人物形象具有较为广泛的典型性。2、鲁迅强调写出人物的灵魂,要显示灵魂的深,因此他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常常是以“画眼睛”的方式,或采用直接揭示人物心灵秘密的手法。3、鲁迅在写人物时,还注重以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有时即使“并不描写人物的模样,却能使读者看了对话,便好像目睹了说话的那些人”。4、鲁迅小说在塑造人物时,还特别注重将人物摆在一定的环境中来加以表现,这种环境大到时代背景,小到人物具体生活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氛围,从而使作品对人物性格形成原因的揭示和对人物性格社会意义和时代意义的揭示都得到了强化。

《呐喊》、《彷徨》所建立的中国现代小说的新形式,既是自觉地借鉴外国小说形式的结果,也是由不自觉到自觉地借鉴中国传统文学(包括传统小说)艺术经验的结果;当然,借鉴并不能代替作家的创造,鲁迅的成功主要得力于他的无羁的创造力与想象力。鲁迅《呐喊》、《彷徨》正是“继承传统”与“冲破传统”的统一。

2、结合新月诗派新诗格律化的具体主张分析徐志摩诗歌的艺术特色。

“三美主张”——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艺术特点:真挚地独抒性灵、追求个性解放是徐志摩诗歌的基本艺术个性。他的诗歌特别是其中影响很大的抒情诗少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水平,其突出特点在于:

1、构思精巧,意象新颖。

2、韵律和谐,富手音乐美。

3、章法整饬,灵活多样。

4、词藻华美;风格明丽。(结合具体作品论述)

3、90年代学者散文兴起的原因及意义。

90年代以来,散文创作保持了80年代那种日渐繁荣的态势,并形成了引人注目的热点。这次“散文热”的特点是:

①散文园地空前增多,散文作品大量涌现。专业性的散文刊物与非专业的刊物以及各种大报、小报的副刊大战,都给散文提供了极其充分的用武之地。各地出版社也闻风而动,竞相推出了从现代到当代众多的知名作家的散文集和众多的散文选本,如《中国现代散文精品文库》《布老虎丛书》(散文卷)等等。这些专集与选本的问世,在读者中引起阵阵波澜,有着较为广泛的影响。

②增多了文化内涵和哲学意识。90年代出现的文化、哲理散文,拒绝玩赏自慰的情趣,也不追求从一般的社会政治层面的审美时尚,而是强调对社会人生和文化历史的顿悟。余秋雨的《文化苦旅》是90年代出现的一部颇有影响的“文化散文”。这类散文在90年代时硕果甚丰的,杨绛、林非、雷达、顾骧等都在这一领域做过辛勤的耕耘。

③随着散文作者结构的多元化和散文审美的变革,一方面是大众化的通俗散文大量涌现,它以关注普通人的生活与情感、洞察人的内心世界而走进千家万户,另一方面又出现了较为难懂的“新潮散文”。所谓“新潮散文”,即排斥传统散文的形式,在内容上清解“回忆”与“抒情”,在表现手法上常用象征、隐喻、荒诞、反讽以及意识流等,追求散文的新形式、新内容、新语言。这种近于朦胧、晦涩的“新潮”,似有“贵族化”倾向,但作为一种新艺术的探索,也说明了散文的发展不再是单向的,而是日趋多样化的。

90年代的“散文热”,并不意味着散文创作的现状是尽善尽美、尽如人意的,如有的散文写得太随意、太省力,不仅缺乏丰厚的内涵,而且在艺术上也缺乏追求,给人以粗制滥造之感。

4、结合具体剧作谈先锋戏剧的艺术特色。

《关汉卿》是田汉为纪念世界文化名人、我国13世纪伟大戏剧家关汉卿戏剧活动700年而作。它不但体现着田汉话剧创作的最高成就,而且也是新中国成立后最优秀的剧作之一。

田汉在掌握和尊重史实的基础上,以其丰富的想象力,结构了关汉卿的故事。它环绕着关汉卿创作《窦娥冤》一剧来展开剧情。大幕启开,即展示了元代社会一幅血淋淋的场面:无辜民女朱小兰被贪官污吏处死。关汉卿满腔义愤,写《窦娥冤》以伸张正义,演出后获得巨大成功。场上有义士王著高呼:“与万民除害!”这激怒了权贵阿合马之流,他们强令关汉卿修改剧本。关汉卿决不屈服,誓死不改,遂陷囹圄。他决心“将碧血,写忠烈,作厉鬼,除逆贼……”,于此,塑造了一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的一粒铜豌豆”的崇高形象。

此剧写关汉卿和朱帘秀的“发不同青心同热,生不同床死同穴”的爱情,他们不但是情投意合的尘世知己,而且是志同道合的战友。一个敢写,一个敢演,即使一起投入大狱,面对杀身之祸,也都视死如归。一曲《双飞蝶》,将爱情引向一个净化人生,升华人格,感人至深,催人泪下的悲壮境界。

《关汉卿》堪称田汉的绝唱,他以诗的语言,诗的情调与诗的构思,谱出了一曲关汉卿的赞歌。展现了田汉不仅作为一位戏剧家,而且作为一位热情澎湃的浪漫诗人的卓越才华。《关汉卿》浓郁的抒情色彩,伴随着化入其中的元曲的神韵和声律,显现着浓烈的诗情和历史的意味,令人回肠荡气,回味无穷!

5.试论述曹禺戏剧的艺术风格。

《雷雨》虽然是曹禺的第一部剧作,但它已经初步形成了其剧作风格的基本特色:

1、戏剧矛盾的高度集中——以周朴园为中心。

2、独具匠心的艺术结构——“锁闭式”结构。

3、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

4、人物语言富于动作性,并且高度个性化。

5、戏剧语言精练简洁、明白晓畅,具丰富的潜台词。

6、结合现代派诗歌的艺术主张分析戴望舒诗歌的艺术特色。

现代诗派的基本特征:《现代》主编施蛰存发表的《又关于本刊中的诗》,几乎可以看作是现代派诗歌的一个宣言:《现代》中的诗是诗,而且是纯然的现代诗。它们是现代人在现代生活中所感受的现代的情绪,用现代的词藻排列成的现代的诗形。这里连用,七个“现代”来概括现代诗派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1、受法国象征诗派的影响,但将法国象征派诗和中国诗歌传统相融合,将象征与浪漫抒情相结合形成新诗史上具有“古典美”意义的现代诗。

2、诗体形式上,最早的诗篇受新月格律诗派影响,注重音乐性,句式大体整齐,押韵且韵位固定,如《雨巷》是他的格律诗的代表作,诗中ang韵的词反复出现,且句中有韵,音乐性极强。《我的记忆》第三辑起,向以散文美为特征的自由体诗形式转化,以情绪的节奏代替了字句的节奏,诗风转向“厚朴”。在他的《诗论零札》里强调“诗的韵律不在字的抑扬顿挫上,而在诗的情绪的抑扬顿挫上,即在诗情的程度上”,“诗不能借重音乐,它应该去了音乐的成份”,“诗不能借重绘画的长处”,“韵和整齐的字句会妨碍诗情”,提出了和格律诗相反的诗论。

7、比较分析《茶馆》和《关汉卿》戏剧结构的不同。

答题要点:1、《茶馆》——中国现代戏剧的民主化代表作;人像展览式的戏剧结构;京味话剧的代表;无紧张的戏剧冲突。

2、《关汉卿》——田汉剧作代表:历史剧人物品评典范;剧作抒情性强;戏剧的诗;戏剧矛盾尖锐、紧张;剧中剧的结构。

8、朱老忠的性格特点和形象意义。

《红旗谱》在特定的历史内容和深厚的地域土境基础上,塑造了性格鲜明的具有民族文化心理特点的人物形象。朱老忠的形象尤为醒目。他的性格集纳了中国农民英雄的传统要质。

第一,家族乃至阶级的世仇,孕育了他强烈的反抗性。朱老忠生长在愤慨悲歌的燕赵之地,少年时期亲睹了父辈与冯家的斗争,家破人亡的悲惨遭遇,使他直观地感受到沉痛的压抑,其父留下的“只要有口气,就要为我报仇!”的遗言,滋生了他出于阶级本能的反抗性。这种反抗性贯串其一生,铸成他嫉恶如仇、刚正不阿的主导性格。

第二,20余年闯荡江湖的传奇经历.造就了他“为朋友两肋插刀”的侠义性。他对乡民穷人救危扶困,不惜用血汗钱给朱老明治眼病;卖掉心爱的牛犊资助江涛上学,以及替严家操办丧事,冒险探监等情节,都表现出朱老忠的粗犷豪爽、慷慨仗义。

第三,不寻常的人生磨难,曲折的斗争历程,使他逐渐加深了对现实生活的认识,养成了“出水才看两腿泥”的坚韧性。他经受了大贵被抓去当兵、运涛被捕、严家丧失“宝地”等一系列打击而坚韧不拔;面对敌强我弱的局势,他没有硬拼蛮干.而是一切从长计议,抱定“大丈夫报仇,十年不晚”,讲究斗争策略,显得深谋远虑、沉着镇定。

总之,朱老忠是一个生活在20世纪初叶,新旧两个时代交替时期的农民英雄的典型形象。他的身上既保留了旧时代豪侠的特征,又融入了新时代英雄的精神。他所走过的道路,既是旧时代农民自发反抗斗争的终结,又是新时代农民自觉革命的开始。自从找到共产党.参加党领导下的革命斗争,其反抗便增添了自觉性,井树立了革命理想。

其典型意义在于,朱老忠的生活道路、斗争经历和性格特征.集中概括了20世纪初期,新旧两个时代交替时期的中国农民,由草莽好汉成长为农民革命英雄的历史踪迹。

9、结合《骆驼祥子》论述老舍小说的艺术风格。

1、在结构上,作品呈现出主副线交织的网状结构,情节集中、紧凑。

2、作品对人物的刻画也颇为细致、深刻,通过对人物的心理描写和细节刻画展示了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

3、作品乡土气息浓厚,语言平易而极富北京地方色彩,是京味小说的代表作。老舍作品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京味,首先表现为取材的特色。老舍聚集了他北京的生活经验,写大杂院、四合院和胡同,写市民凡俗生活中所呈现的场景风致具有很高的民俗学价值。其次,“京味儿”还强烈地体现在小说的语言上。

10、论述现实主义戏剧家夏衍戏剧的艺术风格。

(1)善于写普通知识分子和小市民平凡的人生,从“几乎无事”的日常生活中去发掘内在的悲剧性和喜剧性。

(2)“注意了人物性格的刻画和内心活动”。

(3)简约、谨严、含蓄的艺术风格。

(4)具有浓厚的人情味。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练习题二

一、填空题

1.文学革命开始于(1917 思想革命 )年,是适应以为主要内容的新文化运动而发生的。2.1919年,胡适在《"新思潮"的意义》一文中提出了(整理国故)的口号。

3.(反封建 )是《呐喊》的总主题。

4.叶圣陶的《多收了三五斗》是反映30年代初("丰收成灾" )的畸形社会现实。

5.茅盾在《追求》中塑造的最为突出的一个女性形象是(章秋柳 )。

6.(老舍 )是现代文学史上最有成就的幽默小说家。

7.柔石在《二月》中塑造的追求精神自由的"寻梦者"的形象是(萧涧秋)。

8.戴望舒的(《望舒草》)确立了以散文美为主要特征的自由诗体。

9.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成功地运用了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在诗歌民族化、群众化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

10.我国新歌剧的代表作是(《白毛女》)

11.晚清文学改良运动中,梁启超在(《论小说与群治的关系》)一文中强调了小说的社会作用。

12.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一文中提出了("三美")的主张,从而为新格律诗奠定了理论基础。13.(左联(或"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成立,推动了左翼文艺运动的迅猛发展。

14.鲁迅的第二本小说集是(《彷徨》)。

15.周作人对现代文学最可贵的贡献在于他对("美文" )的倡导与创作。

16.象征派诗人李金发的代表作是(《弃妇》 ),象征了诗人人生的寂寞与惆怅。

17.夭夭是沈从文作品(《长河》)中的女主人公。

18.《日出》的主题是( "损不足以奉有余" )。

19.于伶的(《夜上海》)是"孤岛"文学的代表作。

20.赵树理把自己的小说称为是("问题小说" )。

21.陈独秀在《文学革命论》中提出文学革命的("三大主义")。

22.周作人在其《平民文学》一文中提出("普遍")与("真挚" )的创作原则。23.1917—1920年文学革命时期的文学思潮,(现实主义 )占主潮地位。24.1917—1921年郭沫若的文学思想,集中表现在论文( 《生命底文学》)和通信集( 三叶集)中。

25.最早代表复古主义文学思潮反对文学革命的是(林纾),他在《新申报》上发表( 《荆生》)、( 《妖梦》 )、等文言小说,影射和攻击新文化运动。

二、单项选择

1.具有现代女性意识的人物形象是( A )。

A.曾树生 B.瑞珏 C.侍萍 D.爱姑

2.蒋光慈的报告文学式的小说是( B )。

A.《少年飘泊者》 B.《短裤党》 C.《最后的微笑》 D.《丽莎的哀怨》

3.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的象征主义诗人是( A )。

A.李金发 B.戴望舒 C.冯乃超 D.穆木天

4.20年代后期,显示了革命诗歌创作实绩的诗集是(A )。

A 《恢复》 B.《前茅》 C.《北方》 D.《给战斗者》

5.左联成立和解散的时间分别是( C )。

A.1930年、1935年 B.1931年、1936年 C.1930年、1936年 D.1931年、1937年

6.散文《听听那冷雨》的作者是(B )

A.白先勇 B.余光中 C.余秋雨 D.台静农

7.丰子恺的散文作品是(B )

A.《茶花赋》 B.《早熟的枣子》 C.《庐山面目》 D.《下放记别》

8.《法门寺》是一篇(D )

A.游记散文 B.杂文 C.抒情散文 D.文化随笔

9.叙写卖灶糖老汉没有任何希求、没有任何企望、朴素地疼爱一个农村小女孩的作品是(D ) A.《拣麦穗》 B.《爱,是不能忘记的》 C.《沉重的翅膀》 D.《童年二题》10.散文《下放记别》是哪部散文集中的一篇(B )

A.《长河浪花集》 B.《随想录》 C.《商州初录》 D.《干校六记》

11.1927-1937年间出现了不少小说流派,其中属于社会剖析派的一组作家是(B )。A.沈从文、废名、萧乾等 B.吴组缃、沙汀、艾芜等

C.萧军、萧红、端木蕻良等 D.刘呐鸥、穆时英等

12.茅盾小说《动摇》中的胡国光是( B )。

A.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B.土豪劣绅 C.革命者 D.反动军官

13.30年代初,冰心小说创作进入新阶段的标志性作品是(B )。

A.《悟》 B.《分》 C.《超人》 D.《斯人独憔悴》

14.巴金早期创作中塑的无政府主义者杜大心的形象出自( A )。

A.《灭亡》 B.《新生》 C 《雾》 D.《憩园》

15.下列符合沈从文主要创作思想的表述是( B )。

A.文学表现人生的苦难 B.文学讴歌人性 C.文学表现自我 D.文学为时代、政治服务

16.布局精雕细琢,工于营造意境,用诗的语言托物寄情,歌颂祖国美的生活以及创造美的普通劳动者:具有上述特点的作品是(B )。

A.《太阳下的风景》 B.《社稷坛抒情》 C.《茶花赋》 D.《黄鹂》17.《记波外翁》记叙的是在动荡年代里知识分子的悲剧,这动荡年代指的是(C )。A.抗日战争时期 B.解放战争时期

C.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D."文化革命"十年浩劫时期

18.文章开头描写湘西边城美景,结尾予以呼应的作品是(D )。

A.《岁月》 B 《山民》 C.《哎,大森林》 D.《太阳下的风景》

19.《岁月》一诗表现的思想是( D )。

A.岁月无情,生命有限 B.岁月无情,生命无限

C.岁月有情,生命有限 D.岁月有情,生命无限

20.《山民》一诗表现的思想是 ( A )。

A.赞美山民的勤劳纯朴 B.同情山民的苦难悲惨生活

C.肯定山民勇于创新的精神 D.批判山民固守乡土,缺乏冲破传统的开拓意识

21.艺术上具有时空倒错、递进式结构、苦心经营意象等特点的诗篇是( A )

A 《重读〈圣经〉》 B.《与李贺共饮》 C.《有的人》 D.《麦地》22.诗歌《中国,我的钥匙丢了》的作者是( A )

A.舒婷 B.郭路生 C.梁小斌 D.海子

23.冀访的诗篇是( D )

A.《冬》 B.《有赠》 C.《我》 D.《相信未来》

24.《慕尼黑》一诗采用的艺术手法是(B )

A.比喻 B.拟人 C.象征 D.对比

25."月亮下/一共有两个人/穷人和富人/纽约和耶路撒冷",上述诗句出之于哪首诗( A )

A.《苹果树下》 B.《岁月》 C.《麦地》 D.《哎,大森林》

三、多项选择

1.下列哪些诗人既属于创造社又属于象征派?(ABD )

A.王独清 B.穆木天 C.李金发 D.冯乃超

2.文学革命中倾向于浪漫主义的文学社团有( ABD )

A.新月社 B.湖畔诗派 C.莽原社 D.弥洒社

3.四十年代后期浪漫派小说的代表是( BC )

A.张爱玲 B.徐讦 C.无名氏 D.苏青

4.下列哪些作家属于20年代乡土文学作家?( ABD )

A.鲁彦 B.许杰 C.王统照 D.台静农

5.九叶诗派的成员有(ACD )

A.穆旦 B.田间 C.郑敏 D.袁可嘉

6.郭沫若宣扬了"舍身报国"的爱国精神的历史剧有(ACD )

A.《屈原》 B.《王昭君》 C.《南冠草》 D.《棠棣之花》

7.周作人曾经在下列哪些刊物中发挥过重要作用?( ABC )

A.《新青年》 B.《语丝》 C.《新潮》 D.《论语》

8.标志着郁达夫创作路向发生转折的作品是( AD )

A.《过去》 B.《迟桂花》 C.《沉沦》 D.《迷羊》

9.造成骆驼祥子悲剧的原因有( ABCD )

A.黑暗的社会制度 B.虎妞的诱骗 C.祥子的小农意识 D.祥子的心理弱点10.下列哪些作品表现了沈从文对都市文明的嘲讽与批判?(ACD )

A.《八骏图》 B.《萧萧》 C.《大小阮》 D.《来客》

11.下列哪些社团是鲁迅发起或领导的?(ABC)

A.语丝社 B.莽原社 C.未名社 D.新月社

12.三十年代现代诗派的成员有(ACD)。

A.卞之琳 B.朱湘 C.路易士 D.戴望舒

13.40年代具有现代主义色彩的作品有(AB)。

A.《财主底儿女们》 B.《北京人》 C.《寒夜》 D.《四世同堂》

14.下列哪些作品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之作,是中国小说现代化的卓越开端?(AD)A.《呐喊》 B.《故事新编》 C.《沉沦》 D.《彷徨》

15.郭沫若的"漂流三部曲"指的是(ABD)。

A.《歧路》 B.《炼狱》 C.《落叶》 D.《十字架》

16.下列哪些作品被视为现代报告文学的滥觞?(AC)

A.《饿乡纪程》 B.《包身工》 C.《赤都心史》D.《一九三六年春在太原》

17.真正标志着许地山走上切实沉着的现实主义创作大道的,是他的小说(AD)。A.《春桃》B.《缀网劳蛛》 C.《在费总理的客厅里》 D.《铁鱼的鳃》

18.冰心"爱的三部曲"是(ABD)。

A.《超人》B.《烦闷》 C.《分》 D.《悟》

19.徐志摩的散文集有(ACD)。

A.《落叶》 B.《云游集》 C.《自剖》 D.《巴黎鳞爪》

20.下列哪些作品的发表标志着中国话剧创作的成熟?(AC)

A.《雷雨》 B.《北京人》 C.《日出》 D.《原野》

21.下列哪些小说运用了精神分析法进行创作?( ABCD )

A.《残春》 B.《财主底儿女们》 C.《春阳》 D.《金锁记》22.下列哪些是20年代"乡土文学"作家?( ABD )

A.鲁彦 B.许杰 C.沈从文 D.台静农

23.茅盾小说《动摇》中的人物有(ABD )

A.方罗兰 B.胡国光 C.孙舞阳 D.章秋柳

24.巴金的《爱情三部曲》由哪三个中篇组成?( ABC )

A.《雾》 B.《雨》 C.《电》 D.《火》

25.30年代"京派"作家有( ABCD )

A.周作人 B.废名 C.萧乾 D.沈从文

四、简答题

1、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1930年3月成立于上海。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

作家的统一组织。先后出版刊物《北斗》、《萌芽》等十几种。左联成员发展到270多人,著名作家有鲁迅、茅盾、郁达夫、夏衍、田汉、周扬、丁玲、张天翼、沙汀、艾芜、蒋光慈、殷夫、柔石、胡风等等。左联的成立推进了革命文学运动的迅猛发展。在白色恐怖的艰难环境下粉碎了国民党的文化“围剿”,促进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翻译介绍和文艺大众化运动的开展,创作了不少优秀的革命文学作品,成为国民党统治区一面鲜艳的战斗红旗,对中国革命和新文学做出了重大贡献。左联于1936年由于形势变化而

解散。

2.京派:是20世纪30年代的一个文学流派,主要成员有周作人、废名(冯文炳)、沈从文、萧乾、朱光潜等。所以称为京派,是因为其作者当时在京津两地进行文学活动,作品较多地在京津刊物上发表。其基本特征是关注人生,但和政治斗争保持距离,强调艺术的独立品格,讲求“纯正的文学趣味”。沈从文是京派作家的第一人。京派作家以表现“乡村中国”为主要内容,文学思想基本倾向是现实主义,而又带抒情浪漫气息,创作了不少艺术上成熟精致的作品。

3.伤痕文学:1977年11月,刘心武的短篇小说《斑主任》在《人民文学》发表,立即引起轰动。《不久,《文汇报》(1978年8月11日)发表了卢新华的短篇小说《伤痕》,“伤痕文学”和“伤痕小说”的得名便源于此。当时,产生较大社会反响的“伤痕文学”的代表作,还有张洁的《从森林里来的孩子》、王蒙的《最宝贵的》、王亚平的《神圣的使命》、肖平的《墓场与鲜花》、李陀的《愿你听到这支歌》、宗璞的《弦上的梦》、陈国凯的《我该怎么办》、韩少功的《月兰》、从维熙的《大墙下的红玉兰》、周克芹的《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等。尽管多数“伤痕”作品还仅仅停留在对社会与人生伤痕的表层描写上,没有能出现包容更深广的历史内容和具有重大悲剧美学意义的作品,但“伤痕文学”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仍然具有不可或缺的开拓性意义。它冲破了“四人帮”极“左”文艺的种种清规戒律,突破了一个个现实题材的禁区,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社会问题,并创造了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第一批社会主义时期的悲剧;它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第一次真正遵循现实主义美学原则,开启了80年代文学现实主义深化的道路;它在当代文学史上第一次真正地从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立场来塑造文学人物,描写了人性遭受专制主义与极“左”路线摧残的悲剧,成为新时期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文学思潮的先导。

4.改革文学: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全党的工作重心开始由原来的抓阶级斗争转移到抓经济建设上来。与此相应,作家们纷纷将热情投注于沸腾的现实生活。天津作家蒋子龙率先推出了《乔厂长上任记》。这部作品不仅大胆地暴露了十年浩劫对我目的工业战线造成的严重创伤以及积弊如山的现实,而且大胆暴露了新的历史时期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从而开了“改革文学”的先河。此后,一大批改革文学作品,如张锲的《改革者》,张一弓的《赵镢头的遗嘱》,水运宪的《祸起萧墙》,柯云路的《三千万》、《新星》,张洁的《沉重的翅膀》,李国文的《花园街五号》,张贤亮的《男人的风格》,蒋子龙的《燕赵悲歌》,王润滋的《鲁班的子孙》,张炜的《秋天的愤怒》、《古船》,贾平凹的《鸡窝洼人家》、《腊月?正月》、《浮躁》,何士光的《乡场上》,王蒙的《坚硬的稀粥》,路遥的《平凡的世界》等相继出现。总体上看,改革小说侧重反映的是新旧体制转换时期的社会矛盾,记录了改革的艰难及其导致的伦理关系和道德观念的变化.在创作方法上以现实主义为主,注重人物形象特别是改革者形象的塑造。

5. 东北作家群:东北作家群是指出生于东北,“九一八”事变后流亡到关内的一些作家,有萧军、萧红、端木蕻良、骆宾基、李辉英、舒群等,他们在20世纪30年代,创作了一批以东北人民生活和斗争为内容的、以现实主义为基本倾向的抗日救亡文学。

6.新感觉派: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现代小说的一个流派,也曾被称为海派小说。代表作家为穆时英,被称为海派大将,还有刘呐鸥等。中国新感觉派源于20世纪20年代日本的新感觉派。新感觉派内容多表现半殖地大都市上海的生活百态,着重是病态生活的描写,以快速的节奏和多变的画面表现现代都市的光怪陆离的生活,刻意追求主观感觉印象。代表作有穆时英的《上海的狐步舞》、《夜总会里的五个人》等。新感觉派开拓了文学表现的内容,在形式技巧上翻新花榉。但有一部分存在颓废、悲观倾向。

7.寻根文学:1985年前后形成潮涌的“寻根小说”创作,“超越社会政治层面,突入历史深处而对中国的民间生存和民族性格进行文化学和人类学的思考”。寻根小说的前奏可以追溯至80年代初汪曾祺、邓友梅、吴若增等所写的一些小说如《受戒》、《大淖纪事》、《那五》、《翡翠烟嘴》等,但其真正兴盛,却是在1985年。韩少功、贾平凹、李杭育、郑万隆、阿城、张承志、王安忆等是寻根小说的代表作家,其主要作品有:韩少功的《归去来》、《爸爸爸》、《女女女》,陆文夫的《美食家》,阿城的《棋王》、《孩子王》、《遍地风流》,张承志的《黑骏马》、《北方的河》,郑万隆的《异乡见闻》,贾平凹的《古堡》、《远山野情》,李杭育的《最后一个渔佬儿》、《沙灶遗风》、《土地与神》,王安忆的《小鲍庄》等。寻根小说最为显著的特点在于:以现代意识观照现实和历史,反思传统文化,重铸民族灵魂,探寻中国文化重建的可能性;作品题材和文化反思对象呈鲜明的地域特点;在表现手段上既有中国传统文学的手法,又运用现代派的象征、暗示、抽象等方法,丰富和加深了作品的文化意蕴。

8、文化散文:人们逐渐习惯于把“散文热”确定为90年代文学的重要现象。90年代散文创作的主要类型,大致有:以汪曾祺、张中行为代表的文人散文,以余秋雨为代表的文化大散文,以季羡林、金克木等为代表的学者散文,以张承志、韩少功等为代表的突出人文关怀的散文,以素素、黄爱、东西等为代表的小女人散文等。余秋雨著有《文化苦旅》、《山居笔记》和《秋雨散文》等。其“文化散文”引起广泛反响。他在反顾中询问中国文化的来路,在解读历史中确立当代人的精神标高。他在与历史精魂的对话中,给当代人文知识分子还原出一个深厚宽广的历史文化背景,以自我生命的体验,接续中国文人的血脉。无论询问、对话还是承接,都是对当代人的一次考验,是对处于日常迷顿状态的人们的一次提醒。余秋雨在追寻文明的星光与文人的足迹时,充满了激情与理性。就文化人格而言,余秋雨是学者与诗人的统一,诗人的激情与才气在他笔端涌动。他的创作洋溢着理想主义者的精神气息,学者的理性保持了他思想的厚度,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住激情的夸张和倾斜。

9.反思文学:茹志鹃于1979年2月在《人民文学》上发表的短篇小说《剪辑错了的故事》,是“反思文学”的起步标志。“反思文学”在创作上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从政治、社会层面上还原“文革”的荒谬本质,从一般地揭示社会谬误上升到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比之伤痕小说,其目光更为深邃、清醒,主题更为深刻,带有更强的理性色彩。代表作主要有鲁彦周的《天云山传奇》,刘真的《黑旗》,高晓声的《李顺大造屋》,古华的《芙蓉镇》,张弦的《被爱情遗忘的角落》,路遥的《人生》,叶文玲的《心香》,张一弓的《犯人李铜钟的故事》,韩少功的《西望茅草地》,李国文的《月食》、《冬天里的春天》,王蒙的《布礼》、《蝴蝶》、《相见时难》,谌容的《人到中年》,张贤亮的《灵与肉》、《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粱晓声的《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今夜有暴风雪》、《雪城》,方之的《内奸》,史铁生的《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和李存葆的《高山下的花环》等等。

10、女性小说:90年代,女性作家已经开始以自觉的写作来彰显女性写作的独立意义。她们正以其极端性、尖锐性和革命性来强调那种也许在80年代恰恰被忽略了的“角色差异”和“性别意识”,并使得女作家在90年代文学格局中的地位变得更为重要。

在90年代女性作家的多元构成中,首先值得提到的是那些穿越80年代的女作家。在这些作家中,王安亿是当然代表。此外,池莉、铁凝是另两位保持着80年代小说创作的良好势头的作家。

构成90年代女性写作另一极的,是90年代崛起成名的女作家群。她们是陈染、林白、徐小斌、斯妤、徐坤、海男、张欣、毕淑敏、张梅等。这些作家体现为两种不同的创作倾向。

一是以陈染、林白为代表的具有典型女性主义特征的私语化倾向。这也是90代中国女性文学最引人注目、遭非议最多的一脉。在这些作家的作品中,女性意识不仅得到了明确的体认,而且开始从性别的自觉过渡到了话语的自觉,这也使得中国文学中反传统叙事、反男性经验写作的真正的“女性叙事”初见端倪。对于陈染来说,她的笔所指向的完全是女性

个体独特的经验世界。她用女性个人的体验方式来命名自我和存在。二是以徐坤、斯妤为代表的解构性女性写作倾向。这类作品也有着鲜明的女性主义写作立场,但作家的表现方式却不同于陈染、林白式对于女性经验的敞开、珍视和渲染,而是暂时忽略和放弃对于女性躯体的热情,直接以对于男性世界和男权文化秩序的怀疑、解构为艺术目标,以曲线方式张扬女性主义。

张欣、毕淑敏、张梅、乔雪竹等女作家的创作又呈现出另外一种风貌。这些作家对于当下社会转型期的女性遭遇进行迅急的捕捉,通过对于女性沦落、扭曲的心路历程和情感与理智、欲望与灵魂困惑矛盾的透视,达到对于现实、历史和女性命运的多重反思与批判。

90年代的女性写作也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比如作家如何突破与不重复自己的问题,作家如何保持自己旺盛的艺术创造力的问题等等。

五、论述

1、试论述茅盾小说《子夜》的艺术成就。

(1)结构恢宏、严谨。《子夜》在结构上宏大缜密,可以说臻于完美。小说以吴在事业上的奋斗为主线,场面众多,从名流云集的富豪客厅,到股票交易所,从生产车间到交际场所,从少奶奶豪华的卧室,到平民的窝棚,从都市到乡村,为我们提供了一幅广阔又真切的30年代初上海地区的社会经济生活图画,塑造了从金融巨头到一般工头、从小商人到逃难的土财主、从学者到交际花的整个都市上流社会的各色人物。

(2)出色的心理描写。作品中心理描写占了很大的比重,除了对传统的心理写实手法的运用之外,还明显地运用了象征主义的手法,尤其是对人物的下意识和幻觉的描写增强了整个作品心理分析的色彩。

(3)富有象征意味的色彩和声音的描写,与小说中人物心理的刻画非常和谐地交相辉映。

(4)叙述语言比较客观冷静,时时潜露出讽喻意味,人物语言个性化。

2、结合象征诗派的艺术主张分析李金发诗歌的艺术特色。

象征诗派:尽管题材众多,但从思想内涵上看,其整个诗作的中心意象只有一个,就是生与死的忧伤、现实与梦幻的迷惘。李金发申明,作诗的目的,就在于表现“对于生命欲揶揄的神秘及悲哀的美丽”。因此,他的诗,便充满了对于世界人生的悲观绝望情绪和对于超现实的梦幻的追求。

首先,是打破常规逻辑,省略一般的联想过程,以跳跃的思绪引发读者去展开想象。

其次,是新奇的比喻和充满暗示的意象。诗人不仅对弃妇的愁苦和绝望的具体比喻很特别,而且用弃妇来整体喻示诗人自身的命运也是新颖奇妙的。诗中对社会的冷酷、人世的炎凉、命运的乖舛。并没有明确的揭示,而是由飘忽朦胧的意象暗示出来的。

第三,是通感手法的运用。“烦闷化为灰烬”、“衰老的裙裾发出衷吟”、“战栗子无数游牧”、“黑夜与蚊虫联步”,这些不协调、不相关的搭配,造成一种感官的交错互通,能使人产生多方位的立体感受。

第四,是用象征性的意象来凸现诗人内心潜藏的主观意识。整首《弃妇》不仅用弃妇的形象来象征人生命运,而且在更深的层次上象征着诗人对人世、痛苦和绝望的复杂理解。

这种表象与潜在意象的距离,既能造成诗的意境深邃,也会给诗带来晦涩和费解。

3、结合作品论述新写实小说的艺术特征。

(1)在“写实”观念上:新写实小说更新了“写实”观念,即改变了小说创作中对于“现实”的认识及反映方式。新写实小说最基本的创作特征是还原生活本相,或者说是在作品中表现出生活的“纯态事实”。使生活现象本身成为写作的对象,作品不再去刻意追问生活究竟有什么意义,而关注人的生存处境和生存方式,以及在生理层次上更为基本的人性内容,强烈体现出一种中国文学过去少有的生存意识。

(2)在创作方式上:这些作品在叙述方式上也具有一些新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消解了传统意义、上的情节构成与人物塑造,以往小说必不可少的戏剧性情节转换为琐碎的“生活流”过程,使小说中的事件以看似未经加工的偶然无序的状态呈现出来,人物的思想行为也随生活状态的不同而随机变化,既然取消了典型性格,自然也就削弱了存在于人物背后的意识形态内容。这种叙述方式主要表现为叙述者的功能弱化倾向,即新写实小说的叙述者往往是比较单纯的旁观者,其中也存在着某种消极影响。

4、结合具体作品谈余秋雨散文的艺术特色。

余秋雨著有《文化苦旅》、《山居笔记》和《秋雨散文》等。其“文化散文”引起广泛反响。他在反顾中询问中国文化的来路,在解读历史中确立当代人的精神标高。他在与历史精魂的对话中,给当代人文知识分子还原出一个深厚宽广的历史文化背景,以自我生命的体验,接续中国文人的血脉。无论询问、对话还是承接,都是对当代人的一次考验,是对处于日常迷顿状态的人们的一次提醒。

1、《文化苦旅》最初和基本的文化意义是将自然山水置于人文山水的层面上,从中探寻中国文人艰辛跋涉的脚印,挖掘积淀千年的文化内涵。这种笔法,在审美和文化的双重意义上,改变了抒情主人公田园诗人式的身份,在深层次上将人的精神空间对象化。

2、余秋雨解析自然山水的人文意义的思维特征是,回到特写的历史氛围和文化情境中,寻求文人与山水的会心处。

3、余秋雨始终保持着探究文化底蕴和历史的兴趣、信心与笔力,这让人们感受到他的深刻与力量。这种深刻与力量不是大而无当或大而化之的,它常常是细微的精深的。他对文化底蕴和心灵深处的把握,往往使我们感受到他是在用全部身心与学养去和历史精魂对话,他的行文在洒脱中扩散着心理张力,这也是阅读余秋雨散文会有思想的紧张与疲劳的原因所在。这是和他个人的精神深度联系在一起的。在莫高窟,余秋雨跟前出现的是两个长廊与两个景深:艺术的长廊和观看者的心灵长廊,历史的景深与民族心理的景深。

4、在苍凉与悲哀的情境中,余就雨散文隐潜藏一个重要的主题:围困/突围成为文人生存的基本冲突。

5、比较论述巴金小说《家》和《寒夜》的异同并分析其原因。

巴金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创作分期以1937年抗战爆发为标志。风格转化:巴金小说的创作风格有一个变化过程。大体上,1929到1941年为早期,1942年以后为后期。早期主观色彩浓厚,风格多样,热情是他作品中最稳定、最有价值的东西;作品以《激流三部曲》为代表。后期热情有所收敛,风格由多样趋向统一,在客观写实的日常生活琐事中寄托人生理想,风格朴素自然。后期的风格特点在前期的一些作品中已开始逐渐形成,至1942年的《还魂草》后期风格稳定下来。后期作品最杰出的代表是《寒夜》。

创作风格演变的三个标志:

1、“家庭”的涵义发生变化。早期作品中“家庭”是黑暗的象征物,青年叛之则胜,顺从则

亡。后期“家庭”成了强权的对立物,作家珍惜的伦理组织。如《激流三部曲》与《寒夜》中对“家”含义的变化。

2、作家塑造英雄形象的热情向塑造平凡的小人物转化;理想化、类型化的单纯性格转向生活化、立体感的复杂性格。(“杜大心”与“汪文宣”比较)

3、作家的人道主义思想本色越来越显示出来。在中《寒夜》体现的最为明显,集中表现了对小人物的深切同情。

6、论述鲁迅杂文的艺术风格。

“绍兴师爷”式的传奇笔法,笔锋犀利,一针见血。

1、以议论为主,辅之以描写、抒情,并做到有机的完整统一。《纪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记忆》

2、论辩性强,具有鲜明的逻辑力量。

①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硬译”与文学的阶级性》。②善于抓住主要矛盾;《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

3、形象性强,其刻画的几大类社会形象具有广泛的代表性。看客;叭儿狗;革命小贩;西崽。

4、体裁和写法的多样性。

5、强烈的主观性,饱含爱憎情感。

6、自由创造的杂文语言。

①句式;②用词

7、简析小说《青春之歌》的艺术成就。

《青春之歌》是当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学生运动、塑造革命知识分子形象的优秀长篇小说。作者杨沫,出生于北京一个没落的官僚地主家庭,曾在河北省定县等地教书,后又在北京做过家庭教师和书店店员,在此期间接触了马列主义思想,并加入了共产党。这种个人的生活经历对她的小说创作有很大的影响。《青春之歌》正是以"九?一八"到"一二?九"这一历史时期为背景,以学生运动为主线,成功地塑造了林道静这一在三十年代觉醒、成长的革命青年的典型形象。

林道静出生于一个大地主的家庭,是一个中学生毕业生,为了反抗封建家庭的束缚,她毅然出走,只身逃到了北戴河谋生。在经历了一系列的挫折和打击之后,她对前途绝望了,在这样的时刻,那个在她眼中具有"骑士兼诗人"风度的余永泽闯入她的生活,成为她生活的伴侣。然而,渴望着"独立生活"做"自由的人"的林道静并不满足于做余永泽的家庭主妇。她对下层劳动人民的同情,使她同那个冷酷自私的余永泽感情上出现了裂痕;余永泽的蝇营狗苟也使她看清了这个自私、平庸的男子的本来面目。更为关键的是,通过同共产党员卢嘉川等人的交往,革命的新天地更使她感到同余永泽的格格不入。终于,林道静斩断了小资产阶级感情的羁绊,离开了余永泽,从此义无反顾地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她参加游行、散发传单、宣传鼓动群众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并经受了铁窗的考验,最后迎着敌人的水龙大刀,和革命队伍一道勇往直前。小说生动地描绘了林道静由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逐步成长为一名无产阶级革命战士所经历的曲曲折折、反反复复的人生历程,从中透视出整整一代革命知识分子所走过的艰苦道路。

除林道静之外,小说还塑造了卢嘉川、林红、余永泽、王晓燕等一大批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人物形象,其中有为民族解放英勇献身的革命烈士,有投机钻营以求平步青云的统治阶级的奴才,也有叛徒、特务以及自甘堕落的青年,形形色色人物的精神面貌得到了展示,这又使得小说包含了广阔、丰富的时代内涵。

在艺术特色上,整部作品结构宏伟,情节曲折复杂,在处理人物形象时作者避免了简单片面的处理,而是以细腻的笔触伸入到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中,真实地刻划人物的心理,较为全面地把握了人物的多重侧面,因而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8、结合剧作《茶馆》谈老舍的艺术特色。

答:《茶馆》写于1956年,是中国当代戏剧最为重要的收获之一。其主要艺术成就表明老舍已经创造出一种与传统话剧有别的新的民族话剧形式,表现具有中国特色的话剧,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全剧三幕,一幕写了一个时代。以“裕泰”茶馆为具体场所,通过“众生相”的展示,概括出了中国社会半个世纪的风云变化、人情风貌。

二、剧本采用的是一种与传统的锁闭式模式(强调故事情节)迥然有别的人像展览式(强调人物)的结构;首先是给人以一种生活原态的真实感;其次是着重写了环境,暗示出改造环境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第三是在很大程度上得以游离庸俗社会学的创造局限。这并不意味着《茶馆》没有统一性或完整性。该剧的主题是要“埋葬三个时代”,动荡不安、黑暗腐败、人民被奴役的三个社会横断面都是为统一说明主题服务的。实际实形散而神不散的。

三、人物塑造很成功,剧中无论是粗线条的勾勒,还是浓墨重彩的描绘,无论是群象,还是主要人物。主要人物王利发身上所体现出来的所谓“顺民哲学”,在旧时代具有广泛的代表性。特征有:处事圆滑,内心虽有正义感,但往往采取息事宁人的方式,避免与恶势力做正面的交锋;持有一种“变尽了方法,不过是为了活下去”的低调生存态度。这实际上是中国人长期在专制统治之下一直处于极端无权地位的一种必然反映。

四、《茶馆》的“京味”语言,简洁明快、幽默风趣,富有个性特征和地方色彩,在总体上形成了一种悲喜圆融的艺术风格,反映出作品在民族化方面所取得的重要进展。

9、试论述朦胧诗的兴起及其艺术特征。

兴起:朦胧诗,作为一个独特的诗学概念,它指称的是以舒婷、顾城、江河、杨炼、芒克、方台、食指、多多、梁小斌等为代表的一批“文革”中成长的青年诗人的具有探索性的新诗潮。朦胧诗孕育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地下文学”。食指(郭路生)、芒克(姜世伟)、多多(栗世征)等在“文革”中就已经开始了新的探索,其后有江河等诗人加入。他们的诗以手抄形式流传。1979年《诗刊》发表了舒婷的《致橡树》、《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等,1980年又以“青春诗会”形式集中推出了17位朦胧诗人的作品和诗歌宣言。朦胧诗迅即成为一段诗歌潮流,并且涌现了一大批广为流传的代表性作品。

艺术特征:1、朦胧诗作为一种新诗潮,一开始便呈现出与传统诗歌不同的审美特征。对人的自我价值的重新确认,对人道主义和人性复归的呼唤,对人的自由心灵奥秘的探险构成了朦胧诗的思想核心。舒婷以搁浅的船概括一代人的悲剧命(《船》),面对神女峰这千年流传的人间神话“煽动新的背叛”(《神女峰》);梁小斌以一把钥匙的丢失来象征理想的失落(《中国,我的钥匙丢了》);杨炼在大雁塔自我历史中观照人民的命运(《大雁塔》);江河把自己垒进“纪念碑”感受民族的苦难(《纪念碑》)。诗人在觉醒与叛逆、迷惘与情形、痛苦与庄严、失落与寻找、追悔与重建的感伤诗情中试图建构一个新的诗学主题。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湖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考试科目代码: [ 829 ] 考试科目名称: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 150 分,考试时间为 180 分钟。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 中国现代文学史75 分 中国当代文学史75 分 4)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中国现代文学史 3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15 分 中国当代文学史 3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15 分简答题:中国现代文学史 2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30 分 中国当代文学史 2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30 分论述题:中国现代文学史 1 小题,每小题 30 分,共 30 分 中国当代文学史 1 小题,每小题 30 分,共 30 分 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考试目标: 1、全面认识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 2、系统掌握中国现当代文学从 20 世纪初到 21 世纪初文学思潮、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的发展轨迹,各阶段的的名家名作,各重要流派的特点及其代表作品。 考试内容: 中国现代文学部分 一、第一阶段的文学( 1917 ~ 1927 ) (一)五四文学革命的兴起和发展 1.文学革命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原因。 2.根据胡适、陈独秀、周作人等的主张分析文学革命的基本观点。 3.分析评价五四文学革命的重要贡献。 4.文学研究会、创造社、新月社等重要文学社团成立的时间、主要骨干、创办的主 要刊物、文学主张、性质和意义。 5.周作人的文学批评观与茅盾(沈雁冰)等的文学批评观的异同。 (二)诗体的解放与探索 1.初期白话诗人的主要代表的特征、成就和局限。 2.以胡适、沈尹默、周作人、刘半农、刘大白的创作为例,分析初期白话新诗的得 与失。 3.结合《凤凰涅槃》、《天狗》、《炉中煤》、《地球,我的母亲!》等作品,分 析郭沫若《女神》的思想和艺术。

《纪念白求恩》阅读练习及答案

纪念白求恩练习题 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②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③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④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⑤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⑥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⑦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 ⑧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⑩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5.对上段文字的要点归纳正确的是() A.从前线回来的人都被白求恩的精神所感动。 B.指出不少自私自利的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真正的共产党员。 C.赞扬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D.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 6.对下面这句话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 A.“这种人”是指前文表述的“不少的人”。 B.“其实不是”、“至少不能算”、“纯粹”等词语的运用,使表达更严密。 C.前文列举了“不少的人”的四种表现,从而得出了这个结论。 D.严肃批评了“不少的人”,号召大家学习白求恩。 7.对选文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在叙述白求恩的情况时,有正面介绍,也有侧面介绍。 B.选文共分三个层次,正确的划分方法应是: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C.选文采用了夹叙夹议的写法。 D.文中用了三个双重否定句,其作用是:强调白求恩的精神感人之深。 8.选文中用了“白求恩”、“白求恩同志”和“白求恩医生”三种称呼,如果改用同一种称呼好不好?下列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A.好。这样可以使行文简洁、明了。 B.好。因为称呼只不过是人的代号,只要大家明白就行。 C.不好。同一种称呼会使行文显得呆板。 D.不好。因为这段文字从不同角度介绍了白求恩,所以用词自然要讲究变化。 9.这段文字批判不少人对工作不负责任的态度,同白求恩同志_______ _鲜明对照;批判不少人对同志对人民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的态度,同白求恩同志______ __ 鲜明对照。这种正反对照的论证方法叫正反对比论证。 10.比较下面两个句子,从表达效果看,哪一句好些?为什么? 原句: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改句: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个个都佩服,个个都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5.C 6.D 7.B 8.D 9.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热忱 10.原句好,原句用双重否定,语意更强烈,给人印象更鲜明、更深刻。

2019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2纪念白求恩课后练习题

12 纪念白求恩 知能演练活用 夯基达标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狭隘.(yì) 解.放(ji ě) 微. 不足道(w ēi) B.殉.职(xùn) 极端.(du ān) 拈. 轻怕重(zh ān) C.鄙薄. (b áo) 纯粹.(cu ì) 漠.不关心(m ò) D.热忱.(ch én) 派遣.(qi ǎn) 冷冷清.清(q īn ɡ) 2.下列句子中的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白求恩同志支持中国人民反法西斯斗争的事迹在中国家喻户晓.... 。 B.正是凭着这种对群众负责和对工作精益求精.... 的态度,十年来,她经手的三百余起案件,无一起错案。 C.有了乐于吃苦的理念和心态,就不会在工作中拈轻怕重.... 。 D.张先生如往常一样漠不关心.... 地上网核对前一天下午买的五注双色球机选号码。 3.在下面文段的横线上选填恰当的称呼。 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 ,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 的治疗和亲眼看过 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 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A.白求恩同志 B.白求恩 C.白求恩医生 4.下列有关各句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 分析:这个句子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 B.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分析:这个句子中“没有一个不”表达了肯定的意思。 C.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 分析:运用对比手法,严厉批评了“不少的人”,指出了向白求恩学习的必要性。 D.这就是我们的国际主义,这就是我们用以反对狭隘民族主义和狭隘爱国主义的国际主义。 分析:运用反复手法,突出表明“我们的国际主义”是“反对狭隘民族主义和狭隘爱国主义的”,是有着鲜明的针对性的。

古代汉语第一册第一单元

古代漢語第一冊 第一單元文選 ?一、鄭伯克段于鄢 (1)孝子不匱,永錫爾類[注] 【注】見《詩經·大雅·既醉》孝子的孝沒有窮盡的,永遠把它(孝) 賜給你 (指孝子)的同類。匱kuì,盡。錫,賜,給輿。(P12) 既醉 既醉以酒,既饱以德,君子万年,介尔景福。 既醉以酒,尔殽既将,君子万年,介尔景明。 昭明有融,高朗令终,令终有俶,公尸嘉告。 其告维何,笾豆静嘉,朋友攸摄,摄以威仪。 威仪孔时,君子有孝子,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其类维何,家室之壶,君子万年,永锡祚胤。 其胤维何,天被尔禄,君子万年,景明有仆。 其仆维何,釐尔女士,釐尔女士,从以子孙。 ?二、齊恒公伐楚 (2)無以縮酒[注](P13) 【注】沒有用來縮酒的東西。縮酒:滲酒,祭祀時的儀式之一:把酒倒在束茅上滲下去,就像神飲了一樣(依鄭玄說,見《周禮·甸師》注) 甸师,下士二人、府一人、史二人、胥三十人、徒三百人。 ?三、宮之奇諫假道 (3)皇天無親,惟德是輔[注](P18) 【注】所引《周書》早已亡逸,這兩句今見于偽古文《尚書·蔡仲之命》。大意是:上天對於人沒有親疏的不同,只是有德的人上天才保佑他。皇,大。輔:輔佐,這裡指保佑。 周书·蔡仲之命 蔡叔既没,王命蔡仲,践诸侯位,作《蔡仲之命》。 惟周公位冢宰,正百工,群叔流言。乃致辟管叔于商;囚蔡叔于郭邻,以车七乘;降霍叔于庶人,三年不齿。蔡仲克庸只德,周公以为卿士。叔卒,乃命诸王邦之蔡。王若曰:「小子胡,惟尔率德改行,克慎厥猷,肆予命尔侯于东土。往即乃封,敬哉!尔尚盖前人之愆,惟忠惟孝;尔乃迈迹自身,克勤无怠,以垂宪乃后;率乃祖文王之遗训,无若尔考之违王命。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民心无常,惟惠之怀。为善不同,同归于治;为恶不同,同归于乱。尔其戒哉!慎厥初,惟厥终,终以不困;不惟厥终,终以困穷。懋乃攸绩,睦乃四邻,以蕃王室,以和兄弟,康济小民。率自中,无作聪明乱旧章。详乃视听,罔以侧言改厥度。则予一人汝嘉。」王曰:「呜呼!小子胡,汝往哉!无荒弃朕命!」 【譯文】 周公位居大宰、统帅百官的时候,几个弟弟对他散布流言。周公于是到达商地,杀了管叔;囚禁了蔡叔,用车七辆把他送到郭邻;把霍叔降为庶人,三年不许录用。蔡仲能够经常重视德行,周公任用他为卿士。蔡叔死后,周公便告诉成王封蔡仲于蔡国。 成王这样说:“年轻的姬胡!你遵循祖德改变你父亲的行为,能够谨守臣子之道,所以我任命你到东土去做诸侯。你前往你的封地,要敬慎呀!你当掩盖前人的罪过,思忠思孝。你要使自身迈步前进,能够勤劳不怠,用以留下模范给你的后代。你要遵循你祖父文王的常训,不要像你的父亲那样违背天命!“皇天无亲无疏,只辅助有德的人;民心没有常主,只是怀念仁爱之主。做善事虽然各不相同,都会达到安治;做恶事虽然各不相同,都会走向动乱。你要警戒呀!“谨慎对待事物的开初,也要考虑它的终局,终局因此不会困窘;不考虑它的终局,终将困穷。勉力做你所行的事,和睦你的四邻,以保卫周王室,以和谐兄弟之邦,而 第1頁第一單元

部编七上语文同步练习:12课《纪念白求恩》

12.纪念白求恩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人。中国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和诗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代表作有哲学著作《矛盾论》《实践论》《论持久战》,诗词《沁园春·雪》《卜算子·咏梅》等。 本文是一篇议论文。议论文是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其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论点是作者要表达的思想观点,是议论文的中心;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理由和根据,有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论证是用严密的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论证的目的在于揭示出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 白求恩(1890—1939),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的胸外科医师。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后,他率领由加拿大人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到中国解放区,1938年3月底到达延安,不久又转赴晋察冀边区工作,在那里工作了一年多。在一次为伤员施行急救手术时被细菌感染,1939年1l月12日在河北唐县逝世。本文是白求恩逝世一周年之际,毛泽东

同志在延安干部会上的一次演讲。当时抗日战争已经两年多,我晋察冀部队在粉碎日军冬季大“扫荡”中取得了胜利,国民党顽固派在日本诱降和英美劝降之下发动了抗战期间的第一次反共高潮。 本文采用夹叙夹议的手法,高度赞扬了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奉献精神和对医术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并号召全党学习白求恩的伟大共产主义精神。阅读时,要注意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把握段落之间的联系;学习对比手法的运用并理解其作用;学习本文叙议结合、以议为主的写作方法。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B) A.派遣(qiǎn)拈轻怕重(niān)佩服家谕户晓 B.鄙薄(bó) 以身殉职(xùn) 教训见异思迁 C.狭隘(ài) 满腔热忱(chéng) 极端漠不关心 D.纯粹(cuì) 麻木不仁(rén) 殖民精亦求精 【解析】A项,家喻户晓;C项,满腔热忱(chén);D项,精益求精。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D) A.我们在工作中要勇挑重担,一味地拈轻怕重,只会让我们止步不前,毫无出头之日。 B.人们在事故中表现出来的这种麻木不仁、见死不救的态度已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复习笔记(全)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导论:中国现代文学的相关解释 一、关于“现代” 二、分期问题 三、现代化的基础(近代文学的铺垫) 导论 一、关于“现代” 古代-----近代-----现代------当代 1、不仅仅是时间概念(包含诸方面,也不仅是经济) 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学,是中国文学自身的一种变革,不仅反帝反封,还具有启蒙性质 2、与“传统”的区别和联系 (1)区别: ①表现对象: 现:普通人,现代社会、全人类的问题(农民、知识分子是重点) 传:英雄、帝王将相、才子佳人 ②创作手法: 现:现实主义为主,也有其他探索,但回归现实主义(因为中国现实问题太多) 传:套路化的浪漫主义 ③重视思想理论 现:有逻辑和理论体系 传:感悟式、评点式 (2)联系 ①发愤著作:“移情”(西说法),欲有所为 ②实录精神:忠实于现实 ③抒情意识:古代诗文固有的传统,现代诗、散文也有充分表现,有些小说抒情味道也很浓 ④追求意境: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浑然忘我 3、小结: 现代是一种从创作理念到表现形式的现代化; 重视学习、吸收、借鉴 一个民族性矛盾:学西方,但不可质变 二、分期 中国现代文学是在西方文化冲击下进行变革的、力图塑造现代民族灵魂、具现代艺术形式的文学。 时间段:1917-1949 1、1917-1927:五四为代表的20年代文学 2、1928-1937:左翼文学与人文主义文学并存的30年代文学 3、1937-1949:以全民抗战文学为开端及承续、发展的多地域、多文化的40年代文学 三、文学现代化的基础(19世纪末——1917,文学革命兴起前的近二十年) 1、文化、政治、世界、本土、现实、历史等各方面的影响和折射 政治:维新——革命,封建统治飘摇,帝制结束; 经济:工业化,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新的社会力量增长,物质、阶级基础 文化:产生具备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有现代思想、革新意识的知识分子 以文学改良政治、变革社会,探索、发现人生,是纯文学意识。 2、对人的发现人的观念的演变,贯穿与推动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的内在 自我的认识动力 “人”的观念:包括人的本质、个性,人的价值、自由、权利,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爱情婚姻观、友谊观等等。 中国现代文学史:由文学如何实践与表现这一不断演变的人的观念,而构成、丰富、发展。 3、文学现代化首先变革的几个方面: (1)文化机制的变革 ①印刷、著作等相关法律保障文学活动 ②报刊、书籍、现代出版业发展

《纪念白求恩》阅读题

《纪念白求恩》阅读题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②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③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④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⑤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⑥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⑦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 ⑧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⑩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1.对上段文字的要点归纳正确的是() A.从前线回来的人都被白求恩的精神所感动。 B.指出不少自私自利的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真正的共产党员。 C.赞扬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D.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 2.对下面这句话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 A.“这种人”是指前文表述的“不少的人”。 B.“其实不是”、“至少不能算”、“纯粹”等词语的运用,使表达更严密。 C.前文列举了“不少的人”的四种表现,从而得出了这个结论。 D.严肃批评了“不少的人”,号召大家学习白求恩。 3.对选文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在叙述白求恩的情况时,有正面介绍,也有侧面介绍。 B.选文共分三个层次,正确的划分方法应是: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C.选文采用了夹叙夹议的写法。 D.文中用了三个双重否定句,其作用是:强调白求恩的精神感人之深。 4.选文中用了“白求恩”、“白求恩同志”和“白求恩医生”三种称呼,如果改用同一种称呼好不好?下列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A.好。这样可以使行文简洁、明了。 B.好。因为称呼只不过是人的代号,只要大家明白就行。 C.不好。同一种称呼会使行文显得呆板。 D.不好。因为这段文字从不同角度介绍了白求恩,所以用词自然要讲究变化。 5.这段文字批判不少人对工作不负责任的态度,同白求恩同志_______ _鲜明对照;批判不少人对同志对人民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的态度,同白求恩同志______ __ 鲜明对照。这种正反对照的论证方法叫正反对比论证。 6.比较下面两个句子,从表达效果看,哪一句好些?为什么? 原句: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我国古代汉语第一册期末试题与答案

古代漢語試題(A) 一.填空題(每空2分,10空,共20分) 1.許慎六書“假借”的定義__本無其字,依聲託(托)事__。 2.本義__詞的本來意義,但不一定都是原始意__。 3.異體字__音義完全相同而形體不同的字__。 4.文字學家辨別漢字的本義主要依靠漢字的__字形_。 5.我國第一部字典是東漢許慎著的_《说文解字》_。 6.判斷句是以__名词或名词性词组_作謂語。 7.上古漢語判斷句很少用判斷詞__是_來表示。 8.教材第一篇文章《鄭伯克段于鄢》選自《十三經》中的_《左传》__。 9.“莫”的本義是(暮)傍晚_,“莫”的今字是_暮_。 二.解釋下列詞語意義並指出詞性(每題1分,共20題,共20分) 1.都城過百雉,國之害也。雉:長三丈,高一丈。量詞 2.昭王之不復,君其問諸水濱!諸:這事到(之於)。兼詞 3.一之爲甚,其可再乎? 其:难道,语气词 4.行之往來,共其乏困。 行:外交使者。名詞 5.必死是間,餘收爾骨焉。焉:到那(於之)。兼詞 6.靡不有初,鮮克有終。 克:能夠。助動詞 7.賊民之主,不忠。 賊:殺害。動詞。 8.此車一人殿之,可以集事。殿:鎮守。動詞。 9.雖然,必告不穀。 不穀:我。謙詞。 10.晉侯問嗣焉,稱解狐。稱:推荐。動詞。11.於是乘其車,揭其劒,過其友。過:拜訪。動詞。12齊王使使者問趙威後,書未發。 發:打開。動詞。 13.見兔而顧犬,未為晚也。 顧:囬頭看。動詞。 14.趙誠發使尊昭王為帝,必喜,罷兵去。 誠:如果。(假設)連詞。 15.老臣賤息舒祺,最少,不肖。 息:兒子。名詞。 16.君子於其言,無所茍而已矣。 茍:隨便、隨意。形容詞。 17.齊人歸女樂,季桓子受之。 歸:饋(贈送)。動詞 18.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弟之義。 庠序:學校。名詞。 19.後稷教民稼穡,樹藝五穀。 藝:種植。動詞。 20.徴於色,發於聲,而後喻。 徴:表現,显露。動詞。 三.指出下列句子類型,如判斷句、賓語前置句、被動句等(每題1分,20題,共20分) 1.彼者,棄禮義而上首功之國也。判断句 2.制,嚴邑也。判断句 3.虢,虞之表也。判断句 4.吾乃梁人也。判断句 5.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判断句 6.百乘,顯使也。判断句 7.郤克傷於矢。被动句 8.君能補過,袞不廢也。被动句 9.故不能推車而及。被动句 10.百姓之不見保,為不用恩焉。被动句11.君何患焉?賓語前置句 12.許子奚爲不自識?賓語前置句 13.日月逝矣,歲不我與。賓語前置句 14.氏何厭之有?賓語前置句 15.“孝子不匱,永錫爾類。”其是之謂乎?賓語前置句 16.爾貢苞茅不入,無以縮酒,寡人是征。賓語前置句 17.昭王南征而不復,寡人是問。宾语前置 18.楚國方城以爲城,漢水以爲池。賓語前置句 19.鬼神非人實親,惟德是依。賓語前置句 20.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賓語前置句 四.指出下列句子中所活用的詞(如果有多個全部指出),並解釋詞義(每題2分,10題,共20分) 1.晉靈公不君。君:名詞用作動詞。行君道 2.從左右,皆肘之。肘:名詞用作動詞。用肘擊 3.鄂侯爭之急,辯之急,故脯鄂侯。脯:名詞用作動詞。做成幹肉。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纪念白求恩》课内阅读2(含答案)

课内阅读 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②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③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④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⑤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⑥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⑦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 ⑧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⑩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1.本段论证的要点是什么?用原句回答。 2.本段语言的主要表达特点是什么? 3.这段主要的论证方法是什么?有何作用? 4.文中对白求恩有三种称呼:“白求恩同志”“白求恩”“白求恩医生”。想一想,这三种称呼有什么讲究? 5.给这段文字划分层次最恰当的一项是()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参考答案: 1.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 2.夹叙夹议。 3.正反对比论证。作者把白求恩“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与不少人“对工作不负责任”;白求恩“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与不少人“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作对比,突出赞美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有力地证明学习白求恩精神的必要性。 4.转述前线回来的人说的话,直称“白求恩”符合场合的需要;就从事的医疗工作而言,称“白求恩医生”,突出工作性质,最为贴切、自然;从共产党员来说,则称“白求恩同志”,突出白求恩与中国人民的亲密无间。 5. A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作品专题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考研笔记 ——现当代文学·作品专题 (考研期间根据根据[《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钱谷融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等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当代文学史》洪子诚,北京大学出版社] 整 理) 第一编小说部分 1,鲁迅:《在酒楼上》 (1),学术界对《在酒楼上》的潜在作者、叙述者与人物的关系,主要有两种分析: ①"认为吕纬甫是鲁迅投射了反思和批判目光的人物,而小说叙述者'我'则更多地代表了鲁迅的立场,'我'对吕纬甫在五四落潮期的'敷敷衍衍,模模胡胡'的颓废状态采取的是审视和批判的态度。而吕纬甫也在见证着自己当年的革命热情的同路人--叙述者'我'的面前表现出一种自省的心态。从这个意义上看,鲁迅在小说中坚持的是五四式的启蒙主义话语,吕纬甫的声音是作者力图压抑甚至摆脱的声音"。 ②"关注吕纬甫讲的故事本身,就会感到这其实是两个十分感人的故事,有一种深情,有一种人情味,笼罩着感伤的怀旧情绪","吕纬甫身上是有鲁迅的影子的,吕纬甫的声音可能比小说叙述者'我'更代表鲁迅心灵深处的声音","小说中的'我'不仅是吕纬甫故事的倾听者,同时也更是一个审视者,,吕纬甫一遍又一遍的自我嘲讽、自我申辩、自我否定,正因为他一直感受着'我'的潜在的审视的目光。从而'我'与吕纬甫之间呈现为一种内在的对话关系,这可以看作是作者两种声音的外化。'我'与吕纬甫的辩难,正是作者内在的两种声音在冲突,在对话,在争辩,最终很难说哪一种是主导性的声音。这种辩难性正是鲁迅小说思维的体现,是鲁迅认知和把握世界的基本思维在小说文本层面的印证。" 细读小说文本,作出你自己的分析。 (2),这篇小说关于"废园"里的"老梅"的描写是历来最为人们所称道的;细读这段文字,体会它的写法的精妙处,并结合上下文的描写,体会它在小说中的作用。 (3),有进一步研究兴趣的同学还可以思考一个问题:1956年,曹聚仁北上访问已72岁的周作人,谈到鲁迅的作品。曹聚仁表示自己最喜欢的是《在酒楼上》,周作人同意曹聚仁的看法,”这是最富鲁迅气氛的小说"(参看曹聚仁:《与周启明先生》)。--你同意周作人的评价吗?能否结合文本的描写,谈谈你对"鲁迅气氛"的理解,并以这样的眼光去重读鲁迅的其他小说,看看会不会有新的发现。 【扩展性阅读书目】 《孤独者》、《伤逝》。均收《彷徨》,是《在酒楼上》同时期的关于知识分子题材的小说。 【参考书目】 吴晓东等:《现代小说研究的诗学视域》,载《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9年1期。 严家炎:《复调小说:鲁迅的突出贡献》,载《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1年3期。 卢今:《〈在酒楼上〉讲解》,收《走进鲁迅世界》(小说卷),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1995。 2,鲁迅:《铸剑》 (1),重点阅读(最好能朗读)小说中关于"铸剑开炉"、"以头相搏"的场面描写,细心体味鲁迅丰富的想象力,诡奇而绚丽的文字。对比你原来读过的鲁迅作品,你对鲁迅的语言风格有什么新的体认? (2),"三头相搏"的场面无疑是小说情节发展的顶点,在大多数作家的笔下,小说都到此嘎然而止;但鲁迅却偏要精心安排"复仇完成以后"情节的新的发展,于是出现了"辨头"的闹剧,"三头并葬"的滑稽戏,到最后的"大出丧"变成全民"瞻仰"“狂欢节 ",小说又出现了一个高潮。请想想,小说的前后两个高潮之间,构成了怎样的关系? 请细心比较前后的文字,作者的叙述语调(以及内在的情感)发生了什么变化?你或许会意识到鲁迅的这篇小说原来存在着两个调子,再去重读全篇小说,体会这"两种调子"在小说中的相互纠缠,渗透,对峙,消解,起伏,激荡,并由此体味作者深广的忧愤和内心的矛盾与痛苦。 (3),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进一步分析"黑的人(宴之敖者)"的形象,还可以联系鲁迅作品中的其他人物,例如《理水》里的夏禹和他的弟子,《非攻》里的墨子,《过客》(见《野草》)里的主人公,《孤独者》里的魏连殳--他们都是鲁迅作品中的"黑色家族"的成员,从外貌到内心世界和性格都有相似之处,并注入了鲁迅的主体精神("宴之敖"本是鲁迅的笔名,鲁迅还说过:"我就是魏连殳")。可以就此写一篇小论文。 【扩展性阅读书目】 《补天》、《理水》、《非攻》。都是《故事新编》里的小说,并且都可以从"两个调子"的角度去阅读。 【参考书目】 钱理群:《试论鲁迅小说中的复仇主题--从〈孤独者〉到〈铸剑〉》,收《走进当代的鲁迅》,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纪念白求恩》阅读练习及答案

《纪念白求恩》阅读练习及答案 纪念白求恩 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热忱()拈()轻怕重晋察冀() 殉()职鄙()薄纯粹() 2.对下列句子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精神。(设问) B.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夸张) C.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吗?(反问) D.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 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排比) 3.根据括号里的意思,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词语。 ①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__________,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接受工作时自己挑拣轻易的,害怕繁重的)

②这对于一班__________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看到别的事物就改变原来的主意,这里指不安心工作,革命事业心不强) ③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__________的共产党员。(不掺杂别的成分) 4.填空题。 ①《纪念白求恩》是_________________同志为悼念白求恩同志逝世而写的文章,它的体裁是_________________。 ②课文默写。 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______________,一个____________,一个______________,一个_____________,一个__________的人。 5.用下面的句式或词语造句。 ①……不是……而是…… ②……只要……就…… ③满腔热忱 二.阅读 (一) 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员……狭隘爱国主义的国际主义。 1.“这是什么精神”的“这”指的是: 2.“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中“这种精神”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期末复习资料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复习 名词解释: 1、伤痕小说:产生于70 年代末至80 年代初 . 开山之作为刘心武的《班主任》, 因卢新华的短篇小说《伤痕》而得名 , 主题主要于展示“文革”给人民大众带来的精神与肉体创伤的主要作品有中短篇小说:王亚 平《神圣的使命》、丛维熙《大墙下的红玉兰》、宗璞《我是谁》. 张贤亮《邢老汉与狗的故事》;长篇小说:莫应丰的《将军吟》、古华的《芙蓉镇》、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等. 2、反思小说:主要指1979 至 80 年代初出现的对解放后几十年曲折历史和人的现实处境等进行反思的小 说. 发轫之作:茹志鹃:《剪辑错了的故事》 , 其他代表性作品有中短篇小说:《李顺大造屋》、《绿化树》等;长篇小说:《古船》等 . 与伤痕小说内容上有交叉 , 是伤痕小说的深化 . 但存在偏重于政治反思 , 文化反思不够等缺陷 . 3、先锋小说:中国文坛80 年代中后期出现的 , 在创作思想和形式技巧上都呈现出强烈的西方现代主义文 学气息的小说创作流派. 又叫后新潮小说、“拟现代派”. 主要代表作家有马原、残雪、苏童、格非、余华、叶兆言、孙甘露、洪峰、北村等人. 三大特点:( 1)话语的叛逆性,即对权威叙事话语的颠覆与反抗. ( 2)形式的前卫性, 即大胆尝试最新的文体试验. ( 3)形态的多样性, 即现代派小说(余华、残雪)、后现代主义小说(马原)、解构主义小说(王朔)、新历史主义小说(苏童)等. 4 、女性主义小说:指80 年代中期以后出现的我国女性作家描写女性独特的社会、情感经历、带有鲜明 女性性别特征的小说. 对女性的自我认同与男权话语的抗拒是其中心价值取向. 代表作家有林白、陈染等. 5、朦胧诗:崛起于70 年代末期、 80 年代初期 , 是新时期初期出现的现代诗潮, 其名来源于一篇诗评《令人 气闷的“朦胧”》, 诗歌既有主题或内容上哲理的思考, 又有写法上现代诗艺如象征手法的运用. 代表诗人有:北岛、顾城、舒婷、杨炼、江河等人. 7、寻根小说:对民族文化或传统文化与地方文化进行反思、审视与批判的小说, 其目的主要在于发掘民族 文化传统的活用资源, 重铸民魂或民族精神, 同时在全球化语境下参预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对话. 所谓寻根 , 就是寻求民族文化之根. 代表作家有贾平凹、韩少功、阿城等. 其特点是:一超越政治视角, 走向文化视角 . 二是追寻民族文化之根, 参预与世界文学的对话. 8、新写实小说:指(1)80 年代后期开始出现、( 2)书写普通人的生存状态或生存本相、(3)在价值取向、叙事风格与审美趣味方面有别于传统现实主义特别是“革命”现实主义小说的写实主义小说. 代表作家有池莉、方方、刘恒、刘震云等. 二、知识点: 反思小说:高晓声的反思小说, 从农民个体命运中反思历史的曲折. 如其作品《李顺大造屋》. 农民李顺大一生造屋的曲折经历. 1 )第一次:大跃进将造屋材料全部充公.2 )第二次:造屋之钱被文革被造反派头 头骗走或抢走.3 )第三次:文革中买造屋材料处处碰壁.4 )第四次:改革即将来临的1977 年 , 终圆造屋梦 .

纪念白求恩同步练习完整练习及答案

<白求恩>专项 一、基础练习 文学常识填空(共4分) 本文作者,(1893-1976)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伟大的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国家主席,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他的讲话稿收在(共5卷)里。 一.填空(共24分) 1.给加点字注音(9分) 热忱.()鄙薄 ...()()() ..()()晋察冀 派遣.()漠.()不关心拈.轻怕重() 2.根据拼音写汉字,注意形近字的比较(11分) xùn 职狭ài jì实纯cuì八guà阵xùn 私洋yì牢jì憔cuì大guà xún 问 3.解释下列成语的含义(4分) 精益求精: 见异思迁: 三.给文章分层,并概括层意。(6分) 1.概括文章第一部分(1~3)内容。 2.概括文章第二部分(4)内容。 四.分析原文,回答问题(9分) 列宁主义认为: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要拥护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无产阶级要拥护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世界革命才能胜利。2.这段文字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作用是? 课文内容分析: 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在整个八路军军务系统中,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3.这段文字运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人物?作用是?

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的,漠不关心,麻木不仁。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 4.写出这段文字表现人物的手法?并说明其作用。 《白求恩》综合练习 一、下列加粗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派遣(qiǎn)拈轻怕重(niān)热忱(chén) B.担子(dān)狭隘(yì)纯粹(cùi) C.殉职(xùn)教训(xùn)延安(yán) D.殖民(zhí)鄙薄(bǐ)见异思迁(qiān) 二、请选出每组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将序号填在括号里,并在横线上将其改正过来 1.A.殖民B.不足到C.趣味误:____________ 正:____________ 2.A.晋察冀B.拥护C.姿本误:____________ 正:____________ 3.A.精溢求精B.解放C.悲痛误:____________ 正:____________ 4.A.付责B.医疗C.佩服误:____________ 正:____________ 三、判断下列对各句的分析是否正确 1.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 分析:这个句子运用了反问的修辞。() 2.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分析:这个句子中“没有一个不”表达了肯定的意思。() 3.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 分析:这是一个转折关系的复句,写出了对同志对人民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 4.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分析:这句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四、分析下列句子,回答问题 1.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 这句话中的“生怕”能否换成“很怕”、“害怕”,为什么?

《纪念白求恩》节选阅读及答案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18分) 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⑴。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可是因为忙,仅回过他一封信,还不知他收到没有。对于他的死,我是很悲痛的。现在大家纪念他,可见他的精神感人之深,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⑵ 4、用文中加点的词语造一个句子(不能用课文上的句子)(2分) 精益求精: 见异思迁: 5、选文是从哪两个方面来论述白求恩的共产主义精神的?(2分) 6、选文前两段分别提出分论点,请说说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2分) 7、对比可以使论证更有说服力。从课文中找出有关的语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3分)对比的语句:(2分) 好处:(1分) 8、理解下列语句,回答问题。(4分) (1)如果把画横线句子⑴改成: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个个都佩服,个个都为他精神所感动。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2)画横线句子⑵这句话采取排比手法,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9、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 10、结合选文谈谈在今天怎样才能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2分)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资料汇总

虑到国内中文强势院校近几年于“中国现当代文学”方向的研究生入学考试越来越多不提供参考书目的现实状况,我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及道听途说所得,大海捞针般列举出这些资料,重点书目并附扼要说明文字,希望能为与我有同一考研目标却苦无门路的同学带来稍许宽慰…… 1、现代文学类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合著,虽有缺点,但目前国内还没有一部现代文学史能超过它,何况该书代表了中国当下主流意识形态对现代文学的官方阐述。该书配套有温儒敏先生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学习指导》,这是一个分量很重的补充读本。 《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概要》,温儒敏、李宪瑜、贺桂梅、姜涛等合著,提供了这个学科的研究概况,非常精炼,也很全面。 朱栋霖、朱晓进、龙泉明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2000)》(上下册),在原《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1997)》基础上增订而成,叙述更完整而富于特色,比如不再坚持解放区、国统区、沦陷区的分章叙述,台港文学也不再作为整体附后而是采取了分期编入的方式,文学各个阶段分期还附有详尽的文学大事年表,是最适合本科生全面了解现当代文学演进概况的一个本子,所以目前全国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广泛选用这部教材。 程光炜、刘勇、吴晓东、孔庆东、郜元宝合著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至2011年10月已由北京大学出版社推出最新的第三版,现正行销海外。该书为二十多年来“重写文学史”显著成果之一,各专题章节均由大陆相关研究的知名学者编著,建立了与读者“平等对话”的叙述姿态,观点新颖、语言平实且脉络清晰,部分章节显示出编写者尝试突破体制内主流话语霸权的可贵努力,是一部有着相当独立价值的现代文学史。 王晓明主编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论》(原分四卷,最新修订本分上下两卷),收集了80年代至今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主要论文,其中的很多论文在不少专家的集子里出现过。看了这个以后再看他们的专集,就能把握住他们的研究方向。 刘俊等人编写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导引》,从文学史的观照、作家作品解析、思潮流派透视等角度收编学科内专家学者最经典的探索成果,建议作为案头必备书,以便随时翻阅。 范伯群、朱栋霖编写的《1898-1949中外文学比较史》,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翔实而又独创性地论述中国现代文学与外国文学关系的文学史著作。以新的文学史观、文学观重新诠释1898-1949年间的中国文学所受外国文学影响的情况,经过不断地吸纳、排斥、变异与自我创造,直至实现中国文学现代化、本土化的全过程。它以比较文学的特有立场与宽广视域,将历史文献学的方法与理论分析相结合,探涉了一般文学史难以展开的领域。

2020年整理王力古代汉语第一册复习提纲.pdf

学海无涯 古代汉语复习提纲 一、文选 (一)《左传》:郑伯克段于鄢齐桓公伐楚烛之武退秦师晋灵公不君齐晋鞌之战楚归晋知茔祁奚荐贤子产不毁乡校 (二)《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赵威后问齐使江乙对荆宣王 (三)《礼记》:大同 复习要求: 1、所有文章要能逐句翻译、并能解释句中的重点词、文中的重点句; 2、识别其中的通假现象,即指出通假字并写出对应的本字。 3、齐桓公伐楚祁奚荐贤大同要求能够背诵(即默写) 二、通论 (一)汉字 1、什么是“六书”?它是如何分类的?象形自与指事自如何区分?形声自与会意字如何区分?前四书与后两书如何区分? 2、举例说明什么是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三者如何相区分? 3、《说文解字》是一部什么样的书?作者是谁?什么时代的人?此书共收字多少? 4、《说文解字》是怎样解说一个字的?先说什么?后说什么? (二)汉语中的词 5、可以将汉语的词按照哪些角度作不同的分类? 6、举例说明什么叫单音词、复音词、单纯词、合成词? 7、举例说明单纯词又可细分为哪几类? 8、举例说明合成词又可细分为哪几类? 9、举例说明如何区分古汉语中的同义词? 10、举例说明古汉语中的代词又可细分为哪几类? 11、在王力的语法系统中,“者”、“所”属于什么词?它们与一般代词有何不同之处? 12、如何区分“者字结构”和“所字结构”? 13、什么是谦称和尊称?古书中有哪些常见的谦称和尊称? (三)词类活用知识 14、什么叫词类活用?主要有哪几类词存在着词类活用现象? 14、什么叫动词的使动用法?它与动词的一般用法有什么不同? 15、什么叫名词的使动用法? 16、什么叫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17、什么是名词的意动用法? 18、什么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19、什么叫名词直接作状语?怎样区分名词是作主语还是作状语? 20、名词作状语又可细分为哪四种情况?试举例说明。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特别是词义的发展和演变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复习纲要(下)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复习重点 第二十三章 1949~1976文学思潮 第一节 50年代、60年代文学运动与文学思潮 一、三次文代会(时间、地点、中心议题) 1、第一次全国文代会 1949年7月2日~19日在北平召开,会议由郭沫若提议,毛泽东到会讲话,朱德致贺词,周恩来做政治报告。 这次大会是来自解放区和国统区的两支文艺队伍大会师的盛会。大会总结了五四以来 文艺工作的成绩与经验,确定了以《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谈话讲话》为新中国文艺 事业的总方针,指出了新中国成立以后文艺必须为人民服务,首先为工农兵服务的总 方向,提出了社会主义时期文艺的新任务,成立了以郭沫若为主席,茅盾、周扬为副 主席的全国文艺界的组织——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这次大会标志着中国新文学以此为起点,进入了当代文学的阶段。 2、第二次全国文 代会 1953年9月23日~10月6日在北京召开。中心议题:繁荣创作,批评错误倾 向。 3、第三次全国文代会 1960年7月23日~8月13日在北京召开。 中心议题:确定文学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总结经验教训。 二、50年代初,三次大的批判运动 1、1951年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 导演、编剧:孙瑜演员:赵丹教育家:陶行知 2、1954年对俞平伯《红 楼梦》研究的批判 代表人:俞平伯李希凡、蓝翎(后来发展到批判胡适的唯心主义)文批的表现:“打棍子,扣帽子,抓辫子” 3、1952~1955年对胡风文学思想的批判 典型:人物、题材、风格、现实主义——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1980年得到平反(平 反的只是人,不包括文学思想) 到1985年彻底平反梅志——《胡风传》 4、“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