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小儿推拿“肃肺法”治疗小儿风寒咳嗽的临床效果观察

小儿推拿“肃肺法”治疗小儿风寒咳嗽的临床效果观察

小儿推拿“肃肺法”治疗小儿风寒咳嗽的临床效果观察
小儿推拿“肃肺法”治疗小儿风寒咳嗽的临床效果观察

杨凡原创:一例久咳的小儿推拿配食疗方处理案例

自古有“名医不治咳”之说,当然也不是说名医不治疗咳嗽,而是因为咳嗽的原因太多难治,很多名医都不想治疗咳嗽怕治不好丢了名声。直到今天,咳嗽虽然是最常见的疾病,但依然是中西医最头疼的一个病症,哪怕是一个普通感冒引发的咳嗽,如果你问医生说保证可以治好吗?答案肯定会让你很失望,因为没有任何一个医生敢给你做出这个保证。特别是久咳,西医的效果比较差,皆因为久咳病人,往往是脾肺皆虚,西医常用的止咳药及抗生素,往往只能缓解一时,但对疾病痊愈非旦无实质性帮助,反容易伤及脾肾导致咳嗽更加难愈,甚至有些久咳的患者经西医错误治疗后转成哮喘。对于久咳的小儿,因为脾肺功能本来就弱,加上服药不便,用小儿推拿和适当的食疗方配合是个不错的选择,虽然不能说都可以治好,但就我的经验来说,只要辩证得当,家长也能坚持,那治愈的机率还是比较高的。现举一例久咳的小儿推拿配合食疗方处理的案例,说是久咳其实时间也不算很长,案例中的孩子咳嗽了两个月,但因为孩子的妈妈对小儿推拿是刚刚接触,通过指导能在一个星期内把孩子的咳嗽治愈,我觉得已经很难得了,正印证了我经常说的那句话:妈妈有多用心,孩子就有多健康!附详细聊天记录(指导客户淘宝ID:wxhzlg)

2014/12/18 wxhzlg (0:21:38): 你好!先简单咨询一下您,我家孩子快5岁了,咳嗽快两个月。大致情况如下:10月底没有感冒症状,就开始咳嗽,吃了一个多月的药,换了四次药没太有效果,后去医院开的中药,有所好转,就停药了两天,送去幼儿园,两天后可能受了点风寒,开始流鼻涕,咳嗽加重,又开始吃中药,打消炎针,还是没有好,一天能咳嗽三十多次吧,不算太严重,但也不算轻。前几天化验血,没有什么炎症,也不是肺炎,就是咳嗽,有时干咳有时有痰。现在快两个月了,我想把药停了,用推拿的方法试试。希望能得到您的指导,谢谢!因为不太明白有些手法到底怎么推,对于小儿推拿,也只是稍微了解一点。 wxhzlg (9:50:21): 你好,请问我家这种情况能不能不吃药了,只推拿。真的不想给药吃了,两个月,就停了两天药,其他时间一天也没落 再吃下去,我怕肾脏都受不了了 主要是药没什么效果 yeechem (9:53:28): 药的东西如果没效果就肯定会产生坏的影响 如果没效果的药坚决要停 wxhzlg (9:57:02): 恩,您指导过像我们这种情况的吗?推拿效果好吗?光咳嗽,稍微有点痰,这几天有黄鼻涕,其他都正常,没其他症状

小儿推拿治疗宝宝感冒小方法

一、概要介绍 小儿感冒,俗称“小儿伤风”,现代医学称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是一种常见的外感性疾病。小儿感冒发病率占儿科疾病的首位,是婴幼儿的常见病、多发病。小儿感冒实际是指小儿鼻腔和咽部的炎症。应当注意,有不少疾病的初期症状类似“上感”,因此对于“上感”的患儿要密切观察,注意有无新的其他症状,以免延误诊治,影响治疗效果。 推拿疗法对小儿感冒有较好的疗效。推拿不但能增强小儿免疫功能,而且能增强机体的各项生理功能,使机体发挥其自身的抗病能力,抵抗病毒和细菌的感染,以达到治病的目的。这是单纯药物疗法所不能达到的。 二、临床表现 中医根据病因及症状不同,将小儿感冒分为小儿风寒感冒和小儿风热感冒。 1、小儿风寒感冒 起病较急,发热,怕冷怕风,甚至寒战,无汗;鼻塞,流清涕;咳嗽,痰稀色白;头痛,周身酸痛,食欲减退,大小便正常,舌苔薄白等。 2、小儿风热感冒 表现为小儿发烧重,但怕冷怕风不明显,鼻子堵塞但流浊涕,咳嗽声重,或有黄痰粘稠,头痛,口渴喜饮,咽红、干、痛痒,大便干,小便黄,检查可见扁桃体红肿,咽部充血,舌苔薄黄或黄厚,舌质红,脉浮而快。 3、同时有受惊的 表现为:发热、汗出不畅;面红耳赤、烦燥不安。 4、同时痰很多的

表现为:咳嗽痰多,鼻煽气急,喘咳。 5、同时有食滞现象的 表现为:食欲减退、胸腹胀满或呕吐酸腐、大便腥臭、舌苔黄厚腻。 三、主要穴位及方法 包含天门、坎宫、太阳、大横纹、膻(tán)中、肺腧(shù)等。 针对风寒感冒可通过按摩攒竹穴,具体方法是将双手的大拇指放在眉头,从眉头至额头发髻之间交替推动20-30次。风热感冒表现在发烧、咽喉痛、口干舌燥,这样的患者应该推攒竹穴、推坎宫(从眉间到眉峰推拿)、推天柱骨穴位(方法是脖子后从上往下推动)。对于小儿流鼻涕症状,家长可采取三个穴位按摩,即:推坎宫、开天门(在眉间上下推动)、迎香穴(鼻翼旁开0.5公分揉动)。小儿出现头痛现象,可以按摩太阳穴缓解症状。如果发烧可以推天椎骨、推三关穴(从拇指根部向腕部往上推),可起到解表散热、健脾胃的功能。具体方法如下: 1、推攒(cuán)竹:用两拇指自下而上推两眉中间至发际,30-50次,主治发热头痛。 2、推坎宫:用两拇指沿眉心向眉梢分推,30-50次,主治外感发热头痛。 3、清天河水:用食指和中指指面自腕部推向肘部,100-300次,主治发热。 4、揉迎香:揉鼻翼两侧的迎香穴,20-30次,主治鼻塞流涕。

《小儿推拿常用手法》word版

小儿推拿常用手法 小儿推拿是中医推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基础到临床都具有自身的特点。 【小儿生理特点】 小儿生理主要表现为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然而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小儿自出生后一方面都在不断地生长发育,成长壮实,古人把处于这种发育迅速阶段的小儿称之为“纯阳之体”。但另一方面小儿又如初生的嫩芽,脏器柔弱,故又有“稚阳未充,稚阴未长”的论说。稚阴稚阳,是指小儿形体无论在物质基础和生理功能活动上均未臻完善,需要特别呵护。 【小儿病理特点】 小儿病理主要表现为发病急、变化大,但经过正确医治,易趋康复。小儿因体质和功能均较脆弱,加以寒暖不能自调,饮食不能自节,因此外易为六淫所侵,内易为饮食所伤。对于突然发生的强烈刺激,往往不能忍受而容易出现惊恐状态。在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喂养失调的情况下,常可引起发育障碍,表现有五迟、五软等病态。又因对疾病的抵抗力较差,特别易患麻疹、腮腺炎、百日咳等传染病。小儿患病后病情往往比成人为重,当发热较高时,易于抽搐、惊厥;感受风寒之后极易导致肺炎、喘咳。总之小儿病情来势急,变化多而迅速,可并发严重病症,但如能诊疗及时,护理得当,也容易痊愈,较快地恢复其生理功能。

【辨证特点】 首先小儿不会诉说病情,问诊常是间接的,因而不能确切地反映实际情况。较大孩儿虽能自述,也多是言不达意。其次,婴儿气血未充,脉象难凭,尤其在诊察时哭闹不安,更易影响气息脉象。闻诊虽能反映一些情况,但也不够全面。只有望诊不受种种条件的限制,反映病情比较可靠,应予以重视。此外,从八纲辨证来看,由于小儿阳气偏盛,感受外邪后易寒随热化,临床以阳证、热证、实证居多。 下面着重介绍几项小儿特色的诊法。 1.望小儿指纹指纹是浮露于食指桡侧缘的脉络,是手太阴肺经的一个分支,所以望指纹与诊寸口脉有相似的临床意义。由于小儿切脉部位短小,诊脉时常啼哭躁动,影响脉象的真实性,而指纹处皮肤薄嫩,脉络易于暴露,故对三岁以下的小孩常结合指纹的变化以辅助诊断。 指纹分“风”、“气”、“命”三关,即食指掌指纹为“风关”,近节指间纹为“气关”,远节指间纹为“命关”(图194)。 (1)望指纹方法:在自然光线下,暴露患儿小手,医生用左手拇、食二指握住小儿食指远端;以右手拇指在小儿食指桡侧,从指端向指根部轻推几次,用力要适中,使指纹更为显现,便于观察。 (2)望指纹内容:主要从指纹色泽、长短和浮沉三个方面来分析观察。

小儿推拿调理小儿呕吐病例分析

小儿推拿调理小儿呕吐病例分析 呕吐是由于胃失和降、胃气上逆所致的饮食、痰涎等胃内容从胃中上涌,自口而出为临床特征的一种病证。古人认为有物有声谓之呕,有物无声谓之吐,无物有声谓之干呕。 【呕吐病因病机】 小儿呕吐发生的原因,以乳食伤胃、胃中积热、脾胃虚寒肝气犯胃为多见。 1、乳食积滞乳食过量,恣食肥甘、生冷及难以消化之食物,乳食积滞胃中,引起呕吐。 2、胃中积热胃为阳土,如乳母过食辛辣食品,乳汁蕴热,儿食母乳,或较大儿童过食辛热之品,使热积胃中,再感受夏秋湿热,致胃气上逆而发生呕吐。 3、脾胃虚寒先天禀赋不足,脾胃素虚,或乳母平时喜食寒凉生冷之品,乳汁寒薄,儿食其乳,脾胃受寒;或小儿过食瓜果生冷;或感受风寒之邪,均可使寒凝中脘,损伤脾胃,胃失和降,寒邪上逆,发为呕吐。 4、肝气犯胃如环境不适或所欲不遂,或被打骂,均可产生情志怫郁.导致肝气不畅,横逆犯胃,气随上逆而致呕吐。 【呕吐辨证论治】 1、乳食积滞呕吐物多为乳块或不消化食物,口气臭移,腹部胀满,传下酸臭或大便秘结,舌质红’苔厚腻,脉滑数有力,指纹紫滞。治法:消食,和胃降逆。 2、胃热气逆食人即吐,呕吐频繁,吐物酸臭,口渴喜饮,唇干面赤,大便臭移或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滑数,指纹紫滞。治法:清热挥火。 3、脾胃虚窠食久方吐,或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吐出物多为清稀痰水,或不消化残余乳食,面色苍白,神倦肢冷,舌淡苔白,脉迟缓无力,指纹淡。治法:温胃和中。 【小儿呕吐推拿调理】 1、乳食积滞分阴阳、淸天河水、献肠' 揉合谷、揉板门、运内八卦。 病例:秦某,女,3岁,10月8日来儿推世家安阳小儿推拿店推拿。因“腹痛5小时,伴恶心、呕吐。患者5小时前不明原因出现腹部疼痛、呕吐,呕吐物多为乳块和不消化食物, 恶心,嗳酸,大便秘结,舌质红,苔厚腻,脉滑数有力,指纹紫滞。常规治疗配合推拿治疗。 常规治疗:分阴阳30次,淸天河水300次,泻大肠200次,揉合谷100次,揉板门200次,运内八卦200次。

小儿推拿在咳嗽患儿中的护理运用

小儿推拿在咳嗽患儿中的护理运用 摘要:目的研究小儿推拿在咳嗽患儿中的护理要点。方法选择我院于2017年 10月-2017年12月间收治的104例慢性咳嗽患儿,随机划分为2组,包括研究 组与对照组各52例,均为两组患儿提供常规用药护理,为研究组患儿提供小儿 推拿护理干预,为对照组患儿提供传统院内护理服务,评价两组患儿护理有效率,患儿家长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儿干预后护理有效率为50例(96.15%),明显 高于对照组41例(78.85%),(χ2=13.682,P<0.05)。研究组患儿家长满意度 为49例(94.23%),高于对照组38例(73.08%),(χ2=16.357,P<0.05)。结 论为咳嗽患儿做好常规用药治疗期间结合小儿推拿干预,可提高护理有效率,提 高患儿家长满意度。 关键词:小儿推拿;咳嗽;护理干预;满意度 小儿咳嗽发病因素可能与异物吸入、支气管炎、呼吸道感染、先天性呼吸道 发育异常、哮喘、药物等关系密切,多在换季时发病,且慢性咳嗽病程>4周,患 儿症状以反复咳嗽为主,长期咳嗽会对患儿学习、活动、健康均造成不良影响。 临床治疗原则包括应用祛痰、抗菌、平喘消炎药物为主[1-2]。中医认为小儿咳嗽 多因外感风邪,入侵肺系,致使肺气上逆、导致咳嗽。文章选择我院于2017年 10月-2017年12月间收治的104例慢性咳嗽患儿,分析联合小儿推拿护理对疾病治疗效果的影响,小儿推拿是中医常用绿色治疗手段,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2例,研究组:男34例、女18例,年龄1-5岁,平均为(3.0±0.8)岁,病程1-4周,平均为(2.8±0.3)周;对照组:男36例、女16例,年龄1-5岁,平均为(3.2±0.6)岁,病程1-4周,平均为(2.6±0.2)周;两组患 儿疾病一般资料结果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组标准:符合《中医病证诊 断疗效标准》[3]:出现在呼吸道感染后;肺部听诊提示干湿性啰音分布;肺部X 线摄片提示肺部纹理增粗;本次研究已取得所有患儿家长同意后实施;需排除存 在哮喘疾病的患儿;排除未满1岁的患儿。同时选择研究组与对照组患儿家长各52例。 1.2方法 为研究组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小儿推拿护理干预,包括:⑴护士在操 作前与患儿家长保持交流,告知推拿应用优势及操作方法,取得家长理解,操作 时可允许家长在旁观看,提高其治疗配合度,嘱咐患儿取仰卧位,操作者以拇指 腹采用交替法自患儿眉间点逐渐外推向发际,重复此动作50次以上。操作者以 双手中指、食指点揉云门、中府穴位,时间约为1分钟。⑵协助患儿取俯卧位, 操作者以拇指自璇玑穴,向肋间隙两侧推摩,至鸠尾穴停止,重复此动作20次。医师使用双手前后夹击患儿胸背部,坚持由上至下顺序推揉,操作5遍[4]。家长 抱住患儿取坐位后,操作者左手固定患儿头部,将右侧手掌小鱼际放置在头颈相 交处,反复摩擦,后重点按揉风池穴。推拿频率:QD,每5d为1个疗程;每天 1次。 为对照组患儿提供传统院内护理服务,包括病情观察、体征监测、用药指导。 1.3观察指标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评估患儿干预后疗效,观察项目包括显效:临 床症状消失,未出现咳嗽表现,体征消失,达到出院标准;有效:患儿体征及临

小儿推拿病例分析

小儿推拿病例分析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病例分析 病名:xx 证型:xxxx 治则:xxxxxxx 处方:开窍:开天门,推坎宫,揉运太阳,按揉总筋,分手阴阳各24次。 推五经:心200,肝300,肺300,脾300,肾300(五步推拿(清补)+推拿八法) 局部:+辩证对症对病取穴 关窍:拿肩井5次 咳嗽、流涕、气喘、痰鸣、发热——肺 呕吐、腹痛、腹泻、食积、痢疾、便秘——脾 夜啼、睡眠不眠、吐弄舌、口疮、高热昏迷——心 惊风、烦躁、目赤、眼屎多、气逆、口苦——肝 发育迟缓、下肢萎软、尿频尿急、遗尿、盗汗——肾 脾宜多补、清后需加补 心肝经只清不补 肝经可清可补 肾经只补不清 推拿八法: 1.发汗解表法:按揉耳后高骨、按揉风池、揉迎香、掐揉二扇门、顺运内八卦、点按外劳宫、盐擦肺腧、拿肩井等。 2.清热法:清胃经300、清大肠300、揉板门50、清小肠、清天河水200、退六腑300、逆运内八100、内劳宫、推脊、推涌泉等。 3.止咳化痰法:揉掌小横纹、推小横纹、合阴阳、抱肚法、天突、推揉膻中、揉肺腧、按引走搓摩等. 4.补益法:平补:摩腹(补)、揉肚脐(补)、揉肺俞、揉脾俞、揉足三里 温阳:分阳,推三关,补大肠,揉丹田,揉肾俞,捏脊,揉肾顶(固表止汗)滋阴:分阴、补小肠、揉二人上马、倒埋脊、揉涌泉。 5.镇静安神:捣小天心,揉掐五指节,按揉百会,摩卤门 6.消食导滞法:揉板门、逆运内八卦、揉四横纹、摩中脘、揉腹、揉天枢 7.止沤法:板门推向横纹、揉左端正、补大肠、推上七节骨、揉龟尾、捏脊、 摩脐、揉天枢、揉足三里、揉涌泉。 利小便实大便:清小肠、揉三阴交、推箕门 8.通大便法:清大肠、按揉博阳池、摩揉肚脐(泻)、摩揉腹(泻)、推下七 节骨、揉龟尾、搓摩胁肋。

小儿推拿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

小儿推拿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 近段时间,有好多妈妈反映自己宝宝感冒、咳嗽后一直好不利索,反复发作,今天特别发篇文章,希望对各位妈妈们有所帮助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凡符合下列三条中任何一条均可诊断为反复呼吸道感染。 1、呼吸道感染每年10次以上者。 2、呼吸道感染持续1个月以上,病情继续加重者。 3、1年内患急性肺炎3次以上者。 小儿反复发生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原因是年幼体弱,各种原因所致的免疫功能低下。查血时可发现体液免疫指标或细胞免疫值下降。尤其多见于3岁以下小儿。具有反复发作,每次发病症状较重、病程较长、缠绵难愈,涉及呼吸道病种较多的特点,对儿童的正常生长发育危害极大。该类患儿常称为“复感儿”,通常“复感儿”的体质较差,免疫功能缺陷或低下,目前,西医对本病多采用抗感染及免疫增强剂治疗,中医多以汤药内服治疗为主。 小儿推拿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 手法: (1)补脾经、补肺经、补肾经各200次,运内八卦100次; (2)摩腹5分钟; (3)揉天突、膻(tán)中、足三里、涌泉各200次; (4)揉肺腧(shù)、脾腧、肾腧各200次; (5)分推肩胛(jiǎ)骨100次; (6)捏脊5—7遍。 养护小贴士: 1、推拿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每日操作1次,10次为1个疗程;按摩1个疗程后,间隔2天,再继续下一个疗程;共做3个疗程。伏天治疗效果尤佳。 2、本方法主要为预防手法,若宝宝再次患病或感染,应根据病情对症治疗。 3、对经常患有呼吸道感染、咳嗽、食欲不振的孩子,除了进行必要的药物治疗外,还可采用健脾养肺的食物,如粳米、白木耳、黑木耳、白萝卜、百合、银杏、蛤蚧、玉竹、薏苡仁等。当孩子咳喘伴有发热时,体内水分消耗过多,应注意补充水分,可多喝开水、米汤及鲜果汁,还需要补充鸡蛋、蔬菜,保持营养均衡,提高免疫力。 宝宝发烧一推就好 发热原因不同推拿手法有别 孩子感冒发烧是每个妈妈都会遇到和头疼的问题。炎热的夏季,直吹空调、电扇,或是无节制地吃冷饮,都会引起孩子感冒发烧。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主任医师魏小维介绍,小儿发热是指腋下体温超过37.3℃,常见的有外感风寒发热和外感风热发热。魏主任建议,3岁以下的宝宝,体温低于38.5℃时一般不主张用药物退烧,因为其毒副作用大;体温高于38.5℃时,再考虑用药物治疗。 魏主任说,孩子发热低于38.5℃时,家长可采用推拿按摩的方法给孩子降温,这种方法简单易行,对宝宝感冒有较好的疗效,不但能增强宝宝的免疫功能,而且能增强机体的各项生理功能,使机体发挥其自身的抗病能力,抵抗病毒和细菌的感染。这是单纯药物疗法所不能达到的。 推拿治疗后,孩子体温可降至正常,而导致发热的因素亦同时消除,这种情况下,孩子的体温一般不会在短期内再次升高。假如在推拿治疗后,孩子体温降至正常,或比原来有所下降,但致热的因素未被消除,则孩子的体温可能再次上升,如果病情严重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治疗。 外感风寒型发热 原因:受风或着凉 一般表现:发热轻,无汗,头痛,鼻塞,流清涕,怕冷明显。 【手法操作】 1、开天门 宝宝仰卧位或坐位,妈妈用两手扶住患儿头部,以两手拇指螺纹面自眉心推起交替推至前发际,做100—150次。2、推坎宫 宝宝坐位或仰卧位,妈妈用两拇指外侧面自眉头向眉梢直线分推,做100—150次。 3、运太阳

小儿推拿手法与常见病治疗

小儿推拿与常见病的治疗 小儿推拿手法是与成人推拿手法相对而言的,实际上,大多数的手法是既可应用于成人,也可应用于小儿。其实,由于小儿的生理和病理特点,在手法应用上各有侧重而已。小儿推拿的手法特别强调轻快柔和,平稳着实,根据病情的轻重和患儿的年龄的大小,在手法操作次数或时间上有明显的区别,一般说,年龄大病情重者,操作次数多时间长,年龄小病情轻的,操作次数少时间短。 小儿推拿是以小儿疾病为治疗范围,并有独特的诊查手段、穴位及操作方法,除了在阐述病因病机时注意生命特点,在应用四诊时注意望诊,在辩证中以五脏辩证为主外,小儿推拿的特点有这样几个方面:在经学方面,提出五指经学通联的观点,有特定穴位,这些穴位大多集中在头面及上肢部,并且穴位不仅是点状,也有线状、面状,如前臂的三关和六腑穴都是线状,而面部的脾土、肺金、心火、肝木、肾水诸穴均为面状穴,特定穴位的点、线、面状分布的特点更能反映推拿与手法制定为主的特点。 诊断中发展了四诊法,治疗上更重视追根施治和五行生克等基本法则。 1.上肢部 1)脾土 位置:拇指螺纹面,拇指桡侧缘。 主治:消化不良、泄泻、呕吐、疳积等。 临床应用:补脾经能健脾胃、补气血,常用于脾胃虚弱,气血不足引起的食欲不振、形体消瘦、消化不良等;清脾经能清热祛湿,常用于恶心呕吐、湿热腹泻等。小儿脾胃虚弱不易攻伐太过,故在一般情况下,脾经穴多用补法,脾壮挟持者当用清法。 补脾土法:拇指螺纹面贴在小儿拇指螺纹面上做旋转推法,或沿拇指桡侧缘向掌根直推。清脾经法:在小儿拇指面上直推,补法300~400次,清法100~200次。 2)肝木 位置:食指螺纹面。

主治:因风抽搐、烦躁不宁、目赤等。 临床应用:肝经宜清不宜补,若虚证需用补法时,则应补后加清,或以补肾经代之,称为补肾养肝法,清肝经能平肝泻火,熄风镇惊,解郁除烦,常与退六腑,清心火等配伍,治疗惊风抽搐、烦躁不安、五心烦热以及目赤等症。 补:100~200次,清:200~400次。补肝经法,小儿食指螺纹面上旋推法。清肝经法,由指尖向指根直推。 3)心火 位置:中指螺纹面。 主治:高热和神昏、烦躁不宁、目赤、惊搐、小便赤涩。 临床应用,心经宜清不宜补,若气血不足而见心烦不安,睡时易惊等症,需用补法时,可补后加清,或以补脾经代之。清心经,能清热泻心火,常用于高热神昏、面赤口疮、小便短赤等症。多与清小肠,青天河水等配伍应用。 补心经法:在小儿中指螺纹面作旋转推法。请心经法,由指尖向指根直推。泻心火法,在中指螺纹面上夹之。 4)肺金 位置:无名指螺纹面。 主治:咳嗽痰稠、感冒发热、咽喉肿痛。 临床应用,补肺经,则宜补益肺气,与补肾经配伍,用于治肺气虚损、咳嗽气喘。清肺经,能宣肺清热、疏风解表、化痰止咳,与青天河水、退六腑等配伍,治疗感冒、发热、咳嗽痰多等肺经实热症。 操作,补肺经法,在无名指螺纹面上作旋转推法。清肺经法,在螺纹面向指根方向直推。补、清法,200~300次。 5)肾水 位置:小指螺纹面。 主治:先天不足、遗尿、尿频、虚喘咳嗽。 临床应用,补肾经能补肾益脑,与揉命门、肾俞合用,能补下元,与补肺经合用,能养阴润肺,常用于治疗先天不足、久病体虚、肾虚久泄,多尿遗尿。

小儿推拿手法大全

实用的小儿推拿大全 很实用的宝宝家用推拿指南,包括夜啼、吐奶、退烧、增高、强体、腹泻、开胃等等12个症状的简易解决方法。小儿推拿效果非常确切有效,爸爸妈妈要收藏! 【迎香】 [位置]鼻翼旁五分,鼻唇沟中。 [操作]用食、中二指揉,称揉迎香。 [功用]鼻塞不闻香臭时,按之可以通利鼻窍,使香臭得闻,所以命名为迎香。 [主治]鼻塞流涕。 【耳后高骨】[别名] 【高骨】。 [位置] 耳后入发际,乳突后缘下陷中。 [操作]两拇指或中指端揉,称揉耳后高骨。 [功用] 疏风解表。 [主治] 头痛,惊风,烦躁不安

【天柱骨】 [位置] 颈后发际正中至大椎穴成一直线。 [操作]用拇指或示中指自上向下直推,称推天柱;或用汤匙蘸水自上向下刮。[功用] 降逆止呕,祛风散寒。 [主治] 呕恶,项强,发热,惊风,咽痛等症。

【肩井】 [位置] 在大椎与肩峰连线之中点,肩部筋肉处,属足少阳胆经。 [操作] 用拇指与示中二指对称用力提拿肩井,称拿肩井,一般提拿5次;用指端按肩井,称按肩井,一般按两分钟。 [功用] 发汗解表,补益气血。 [主治] 感冒,昏厥,上肢活动不利等。

【肾顶】 [位置] 在小指顶端。 [操作] 以中指或拇指端按揉,称揉肾顶 [功用] 揉肾顶能收敛肾气,固表止汗。 [主治] 自汗或盗汗(白天或夜间汗多),解颅(指囟门应合不合)等。

【掌小横纹】 [位置]掌面小指根下,尺侧掌纹头 [操作]用中指或食指按揉,称揉掌小横纹。 [次数]100~500次。 [功用]清热散结、化痰止咳。 [主治]常用于痰热喘咳、口舌生疮,顿咳,流涎等症,为治疗百日咳、肺炎的要穴,对婴儿流涎剧烈者,亦有良效。 【小横纹】 [位置] 在掌面示、中、环、小指掌指关节横纹处。 [操作] 以拇指甲掐,称掐小横纹;拇指侧推,称推小横纹。 [功用] 开胸散郁,化痰涎。 [主治] 气管炎,百日咳,肺炎以及一切呼吸道疾患。

推拿病案例子

推拿病案例子 1(患者,男,45 岁,电脑工程师。颈项伴右上肢放射痛 2 个月。2 个月前因受寒后觉颈项板滞不舒,渐至酸痛,后牵涉至肩、背部,出现右上肢直达拇、食指放射痛、麻木。遇寒冷、阴雨尤甚。舌质红,苔白腻,脉紧。查体:c5,6 棘旁压痛,椎间孔挤压试验、臂丛牵拉试验、颈拔伸试验均阳性。X 线:椎体前缘骨质增生,C5,6 椎间隙、右侧椎间孔狭窄。问题1:本患者的初步诊断。问题2:本患者的推拿治疗。 ?本患者的初步诊断:神经根型颈椎病。?本患者的推拿治疗:以松解,调整为治则。治疗部位以颈项部、枕后部、肩胛部、横突后结节和胸椎夹脊等处为主;取穴以风池、颈夹脊、天鼎、肩井、天宗、阿氏穴等为主。具体选用一指禅推法、攘法、拔伸法、推法、拿法、按揉法和颈椎微调手法等。推拿操作常规由松解手法、颈椎调整手法和整理手法三部分组成。患者处于急性发作期,以神经根减压为首务,通过颈椎拔伸下微调手法来实现。经治疗进入缓解期,在常规操作基础上再以轻柔手法沿放射性神经痛路线循经推拿,以进二步消除神经痛。 2(患者,女,45 岁,银行职员。头晕反复发作 2 年,加重 l 天。2 年前劳累后出现颈项板滞不舒、渐至酸痛,后牵涉至肩、背部,并伴有头晕、尤以颈部旋转活动时明显。无耳鸣、无双上肢麻木,否认有高血压病史。查 体:BP:120,75mmHg,C3(4 右棘旁压痛,旋颈试验阳性。TCD 检查:右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头颅 CT:未见异常。x 线:颈椎生理曲度变直。问题1:本患者的初步诊断。问题2:本患者的推拿治疗。 2(?本患者的初步诊断:椎动脉型颈椎病。?本患者的推拿治疗:以松解、调整为治则。治疗部位以颈项部、枕后部、肩胛部、横突后结节和胸椎夹脊等处为主;取穴以风池、颈夹脊、天鼎、肩井、天宗、阿是穴等为主 i 具体选用一指禅推法、掖法、拔伸法、推法、拿法、按揉法和颈椎微调手法等。推拿操作常规由松解手法、颈椎调整手法和整理手法三部分组成。患者处

小儿推拿

周尔晋小儿推拿法 周尔晋著湖北省东风轮胎厂郑树安整理 小儿百脉汇集于掌,适宜于5岁以下小儿的推拿法有多个版本,而以周老的最为简单、实用。今将周老小儿推拿法的有关内容从《火柴棒医生手记》中单独抽出,并参考其他版本作了少量补充,供人们试用。 一、小儿推拿手法 1.清、补脾土 部位:拇指指腹(即末节螺纹面)。 操作:顺时针旋推为补,名“补脾土”,中医功效等于吃人参、白术;从螺纹面根部推向指尖(即离心方向——编者注)的直推为清,名“清脾土”。脾土多用补,而少用清。 2.清、推大肠 部位:食指外缘(即食指桡侧——编者注),自指尖至虎口成一直线。 操作:从食指端直推至虎口,名“推大肠”,为补,止泻;从虎口推向食指端,名“清大肠”,治便秘。 3.揉板门 部位:手掌大鱼际平面。 操作:用中指尖作揉法,名“揉板门”。揉法为补,自掌根推向指根(即离心方向——编者注)为“清”,作用同清推大肠。 4.清肝木 部位:食指指腹。 操作:直推为清,名“清肝木”。 注意:“肝木”宜清不宜补,补之恐动肝火。 5.清心火 部位:中指指腹。 操作:直推为清,名“清心火”。 注意:“心火”也宜清不宜补,补后恐动心火。清肝木与清心火有清火、降热功能。6.清、补肺金 部分:无名指指腹。 操作:直推为清,名“清肺金”;旋推为补,名“补肺金”。“肺金”实热症用清法,虚症用补法。 7.补肾水 部位:小指脂腹。

操作:肾水与肝木、心火、肺金的手法不同,直推为补,名“补肾水”。 注意:“水”宜补不宜清,补肾水相当吊盐水与葡萄糖,也有健体与降热作用。8.揉外劳宫 部位:第三掌骨背侧,腕横纹至掌骨小头连线之中点。 操作:用指尖作揉法,名“揉外劳宫”。有清热、镇静、止痛作用。 9.推上三关 部位:小臂前侧,自腕横纹至肘部成一直线。 操作:用拇指或食、中两指自下向上推,名“推上三关”或“推三关”,有发汗降热作用。 10.清天河水 部位:小臂内侧,自腕横纹中点至肘横纹中点成一直线。 操作:用拇指侧推或用食、中指指腹向上直推,名“清天河水”,是退热重要手法,还有宁心与安眠作用。 11.退六腑 部位:小臂后侧,自腕横纹至肘部成一直线。 操作:用拇指或食、中两指指腹自肘部向前推向腕部,名“退六腑”。 注意:退六腑大寒,相当于中药之犀角、羚羊角,非40℃以上之高热,不可轻用。 12.分推肩胛骨 操作:沿肩胛骨骨缝从上向下推如弯月,名“分推肩胛骨”(如箭头所示),本手法宣肺止咳,对久咳急气患儿适用。 13.揉肺俞 部位:第三、四胸椎间,正中线旁开1.5寸处。 操作:用双手拇指指尖作揉法(右手为顺时针,左手为逆时针)。 14.推脊柱 部位:上起大椎穴,下至尾骨之间成一直线。 操作:用食、中指指腹由上而下直推,名“推脊柱”,为退热重要手法。

小儿推拿注意事项及禁忌

小儿推拿注意事项及禁忌 1、小儿推拿适用对象为9周岁以内的小儿。 2、给小儿推拿时,应选择避风、避强光、噪音小的地方;室内应保持清静、整洁,空气清新、温度适宜。推拿后注意避风,忌食生冷。 3、推拿时家长要保持双手清洁,摘去戒指、手镯等饰物。指甲要常修剪,刚剪过的指甲,一定要用指甲锉 锉平。冬季推拿时双手宜暖。 4、小儿过饥或过饱,均不利于按摩疗效的发挥。在小儿哭闹之时,要先安抚好小儿的情绪,再进行推拿。 5、小儿皮肤娇嫩,按摩时切勿抓破小儿皮肤。家庭推拿一般可使用按摩油或爽身粉等介质,以防推拿时皮 肤破损。 6、小儿推拿手法的操作顺序:一般先头面,次上肢,再胸腹腰背,最后是下肢;也可先重点,后一般;或 先主穴,后配穴。“拿、掐、捏、捣”等强刺激手法,除急救以外,一般放在最后操作,以免小儿哭闹不安,影响治疗的进行。小儿推拿手法操作时间的长短,应根据病情、体质而定,因病因人而异。在临床实践中 推法、揉法运用较多,做摩法用的时间较长。运用掐法、按法时,手法要重、少、快。如果仅按摩一侧手 部穴位,可不论男女,均按摩左手。 7、一般情况下,小儿推拿一次总的时间为10—20分钟。但是由于病情和小儿年龄的不同,在推拿次数 和时间上也有一定的差别。年龄大、病情重,推拿次数多,时间相对长。反之,次数少,时间短。一般每 日1次,重症每日2次。需长时间治疗的慢性病7天至10天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可休息数日,然后进行下一个疗程的治疗。做保健性按摩,针对不同的系统,可以进行每日1次或隔日1次的规律性按摩。推拿时穴位可以相对治疗时少取,刺激程度应略低,时间可以保持在15分钟左右。 8、小儿推拿手法的基本要求是:均匀、柔和、轻快、持久。 9、在施行手法时要注意小儿的体位姿势,原则上以使小儿舒适为宜,并能消除其恐惧感,同时还要便于操作。 10、小儿推拿的禁忌证有:骨折、创伤性出血;皮肤破损、皮肤溃疡;烧伤、烫伤;急性、烈性传染病;癌症及危重病症等。 11、每次给孩子推拿最好只针对一个毛病,如果保健和治疗目的太多、推拿的穴位太杂,会影响最终效果。 12、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小儿推拿治疗前,必须有明确的诊断。如果家长不能肯定,请先送 医院就诊!小儿疾病,瞬息万变、刻不容缓,请家长不要疏忽大意。此点切记切记啊! 摩腹法——健脾开胃 腹部按摩能保健养生,这早在《黄帝内经》一书中就有记载。我国唐代名医、百岁老人孙思邈也曾经写过“腹宜常摩,可祛百病”。

周尔晋小儿推拿法常见手法介绍

周尔晋小儿推拿法常见手法介绍 一、头部按摩四法 二、开天门:两手拇指交替从眉心推至发际,用于头痛、发热、感冒等。 三、推坎宫:两手拇指从眉心同时分推向眉梢,适用于外感发热,多与开天门、揉太阳合用,也适用于眼疾。 四、揉太阳:眉梢后凹陷处即太阳穴,用于外感发热、头痛、眼疾,也可以消除疲劳、安神健脑、对偏头痛也有很好的疗效。 五、揉高骨:耳后入发际,乳突后缘下凹陷中,用于头痛、感冒、惊风、烦躁不安,多与开天门、推坎宫、揉太阳合用,称之为头 部按摩四法。 手穴: X形法中讲的上、下、左、右、中,也即是心、肾、肺、肝、脾。周尔晋老人大刀阔斧,将小儿推拿法加以简化, 精化,通俗化,大众化,深化,即以小儿左手的脾、肝、心、肺、肾为基础,去掉一些繁琐难记认的穴位,普遍用之于常见病与多发病。更可贵的是用之于疑难病甚至是白血病。 二、周尔晋小儿推拿术的手法介绍

小儿百脉汇集于掌,适宜于5岁以下小儿的推拿法有多个版本,而以周老的最为简单、实用。今将周老小儿推拿法的有关内容从《火柴棒医生手记》中单独抽出,并参考其他版本作了少量补充,供人们试用。 一、小儿推拿手法 1 ?清、补脾土部位:拇指指腹(即末节螺纹面)。操作:顺时针旋推为补,名“补脾土”,中医功 效等于吃人参、白术;从螺纹面根部推向指尖(即离心方向一一编者注)的直推为清,名“清脾土”。脾土多用 补,而少用清。 2 ?清、推大肠部位:食指外缘(即食指桡侧一一编者注),自指尖至虎口成一直线。操作:从食指端直推至虎口,名“推大肠”,为补,止泻;从虎口推向食指端,名“清大肠”,治便秘。 3 ?揉板门部位:手掌大鱼际平面。操作:用中指尖作揉法,名“揉板门”。揉法为补,自掌根推向 指根(即离心方向一一编者注)为“清”,作用同清推大肠。 4 ?清肝木部位:食指指腹。操作:直推为清,名“清肝木”。注意:“肝木”宜清不宜补,补 之恐动肝火。 5.清心火部位:中指指腹。操作:直推为清,名“清心火”。注意:“心火”也宜清不宜补, 补后恐动心火。清肝木与清心火有清火、降热功能。 6 .清、补肺金部分:无名指指腹。操作:直推为清,名“清肺金”;旋推为补,名“补肺金”。“肺 金”实热症用清法,虚症用补法。 7 .补肾水部位:小指脂腹。操作:肾水与肝木、心火、肺金的手法不同,直推为补,名“补肾水”。 注意:“水”宜补不宜清,补肾水相当吊盐水与葡萄糖,也有健体与降热作用 8.揉外劳宫 部位:第三掌骨背侧,腕横纹至掌骨小头连线之中点。操作:用指尖作揉法,名“揉外劳宫”。有清热、 镇静、止痛作用。 用自己的双手救助自己。小儿推拿交流园地(Q群):107917431

小儿推拿学考试复习题带答案

小儿推拿师复习题 间:2016-08-2 一、单选题: 1.分布于四肢外侧和头面、躯干的经脉是(C )A.阴经 B.阴维脉 C.阳经 D.奇经 E.带脉 2.髓海位于( C )A.项部 B.胸部 C.头部 D.背部 E.腹部 3.经络系统中没有表里关系的是( B )A.十二经脉 B.奇经八脉 C.十二经别 D.十二皮部 E.十二经筋 4.在胸部,任脉旁开4寸的经脉是( C )A.足太阴脾经 B.足少阴肾经 C.足阳明胃经 D.足厥阴肝经 E.足太阳膀胱经 5.位于小指末节桡侧,指甲角旁寸处的穴位是( D )A.少海 B.小海 C.少泽 D.少列 E.中冲 6.十二经脉中,循行至心的经脉有( C )条条条条条 7.手太阳小肠经联系的脏腑,除心和小肠外,还有( A )A.胃 B.胆 C.脾 D.肝 E.大肠 8.直接入络脑的经脉是( B )A.足少阴肾经 B.足太阳膀胱经 C.足厥阴肝经 D.手少阴心经 E.手太阴肺经 9.在胸部,任脉旁开2寸的经脉是( E )A.足太阴脾经 B.手太阴肺经 C.足阳明胃经 D.足少阳胆经 E.足少阴肾经 10.手厥阴心包经的起始穴位是( E )A.天泉 B.少列 C.中冲 D.少府 E.天池 11.不与足少阳胆经相联系的脏腑或器官是( D )A.肝 B.耳 C.胆 D.胃 E.胁 12.手阳明大肠经出于“柱骨之会上”,所指督脉的穴位是( B )A.百会 B.大椎 C.风府 D.神庭 E.水沟 13.位于脐上4寸的穴位是( D )A.下脘 B.水分 C.建里 D.中脘 E.上脘 14.心的募穴是( A )A.巨阙 B.鸠尾 C.中庭 D.膻中 E.华盖 腰俞 D.长强 C.中极 B.会阴( C )A.尾骨端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处的穴位是15. E.曲骨 16.手厥阴经的络穴是( C )A.列缺 B.通里 C.内关 D.支沟 E.偏历 17.任脉起于( B )A.会阴 B.小腹内 C.神阙 D.承泣穴 E.目眶下 18.百会穴前后左右各l寸的穴位是( D )A.四满 B.四渎 C.四缝 D.四神聪 E.四关 19.两眉头的中间是( B )A.攒竹 B.印堂 C.鱼腰 D.太冲 E.球后 20.捏脊在小儿推拿临床上常用于( C ) A.惊风 B.发热 C.疳积 D.腹泻 E.便秘 21.耳穴在耳郭的分布有一定的规律,其中与上肢、与内脏相应的穴位分别在( B ) A.耳垂、耳甲 B.耳舟、耳甲 A.耳垂、对耳轮体 D.三角窝、耳甲 E.三角窝、耳垂 22.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 ( D ) A.整体观念 B.辨证论治 C.辨病论治 D.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 辨病论治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 D 23.七周岁后至青春期来临称为 ( C )A.青春期 B.幼儿期 C.学龄期 D.学龄前期

小儿推拿手法大全

很实用的宝宝家用推拿指南,包括夜啼、吐奶、退烧、增高、强体、腹泻、开胃等等12个症状的简易解决方法。小儿推拿效果非常确切有效,爸爸妈妈要收藏! 【迎香】 [位置]鼻翼旁五分,鼻唇沟中。 [操作]用食、中二指揉,称揉迎香。 [功用]鼻塞不闻香臭时,按之可以通利鼻窍,使香臭得闻,所以命名为迎香。 [主治]鼻塞流涕。 【耳后高骨】 [别名] 【高骨】。 [位置] 耳后入发际,乳突后缘下陷中。 [操作]两拇指或中指端揉,称揉耳后高骨。 [功用] 疏风解表。 [主治] 头痛,惊风,烦躁不安 【天柱骨】 [位置] 颈后发际正中至大椎穴成一直线。 [操作]用拇指或示中指自上向下直推,称推天柱;或用汤匙蘸水自上向下刮。 [功用] 降逆止呕,祛风散寒。 [主治] 呕恶,项强,发热,惊风,咽痛等症。 【肩井】 [位置] 在大椎与肩峰连线之中点,肩部筋肉处,属足少阳胆经。 [操作] 用拇指与示中二指对称用力提拿肩井,称拿肩井,一般提拿5次;用指端按肩井,称按肩井,一般按两分钟。

[功用] 发汗解表,补益气血。 [主治] 感冒,昏厥,上肢活动不利等。 【肾顶】 [位置] 在小指顶端。 [操作] 以中指或拇指端按揉,称揉肾顶 [功用] 揉肾顶能收敛肾气,固表止汗。 [主治] 自汗或盗汗(白天或夜间汗多),解颅(指囟门应合不合)等。 【掌小横纹】 [位置]掌面小指根下,尺侧掌纹头 [操作]用中指或食指按揉,称揉掌小横纹。 [次数]100~500次。 [功用]清热散结、化痰止咳。 [主治]常用于痰热喘咳、口舌生疮,顿咳,流涎等症,为治疗百日咳、肺炎的要穴,对婴儿流涎剧烈者,亦有良效。 【小横纹】 [位置] 在掌面示、中、环、小指掌指关节横纹处。 [操作] 以拇指甲掐,称掐小横纹;拇指侧推,称推小横纹。 [功用] 开胸散郁,化痰涎。 [主治] 气管炎,百日咳,肺炎以及一切呼吸道疾患。

小儿推拿学考试复习题(高级)带答案

小儿推拿师复习题 间:2016-08-2 一、单选题: 1、分布于四肢外侧与头面、躯干的经脉就是(C )A、阴经B、阴维脉C、阳经D、奇经E、带脉 2、髓海位于( C )A、项部B、胸部C、头部D、背部E、腹部 3、经络系统中没有表里关系的就是( B )A、十二经脉B、奇经八脉C、十二经别D、十二皮部E、十二经筋 4、在胸部,任脉旁开4寸的经脉就是( C )A、足太阴脾经B、足少阴肾经C、足阳明胃经D、足厥阴肝经E、足太阳膀胱经 5、位于小指末节桡侧,指甲角旁0、1寸处的穴位就是( D )A、少海B、小海C、少泽D、少列E、中冲 6、十二经脉中,循行至心的经脉有( C )A、2条B、3条C、4条D、5条E、6条 7、手太阳小肠经联系的脏腑,除心与小肠外,还有( A )A、胃B、胆C、脾D、肝E、大肠 8、直接入络脑的经脉就是( B )A、足少阴肾经B、足太阳膀胱经C、足厥阴肝经D、手少阴心经E、手太阴肺经 9、在胸部,任脉旁开2寸的经脉就是( E )A、足太阴脾经B、手太阴肺经C、足阳明胃经D、足少阳胆经E、足少阴肾经 10、手厥阴心包经的起始穴位就是( E )A、天泉B、少列C、中冲D、少府E、天池 11、不与足少阳胆经相联系的脏腑或器官就是( D )A、肝B、耳C、胆D、胃 E、胁 12、手阳明大肠经出于“柱骨之会上”,所指督脉的穴位就是( B )A、百会B、大椎C、风府D、神庭E、水沟 13、位于脐上4寸的穴位就是( D )A、下脘B、水分C、建里D、中脘E、上脘 14、心的募穴就是( A )A、巨阙B、鸠尾C、中庭D、膻中E、华盖 15、尾骨端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处的穴位就是( C )A、会阴B、中极C、长强D、腰俞E、曲骨 16、手厥阴经的络穴就是( C )A、列缺B、通里C、内关D、支沟E、偏历 17、任脉起于( B )A、会阴B、小腹内C、神阙D、承泣穴E、目眶下 18、百会穴前后左右各l寸的穴位就是( D )A、四满B、四渎C、四缝D、四神聪E、四关 19、两眉头的中间就是( B )A、攒竹B、印堂C、鱼腰D、太冲E、球后 20、捏脊在小儿推拿临床上常用于( C ) A、惊风B、发热C、疳积D、腹泻E、便秘 21、耳穴在耳郭的分布有一定的规律,其中与上肢、与内脏相应的穴位分别在( B ) A、耳垂、耳甲 B、耳舟、耳甲A、耳垂、对耳轮体D、三角窝、耳甲E、三角窝、耳垂 22、中医学的基本特点就是( D ) A、整体观念B、辨证论治C、辨病论治 D、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 辨病论治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 D

小儿推拿治感冒+咳嗽

小儿推拿治感冒+咳嗽 我前文中提到的感冒四大手法:开天门200-300次,推坎宫200-300次,揉太阳穴1-2分钟,及耳后高骨200-300次,但是很多小宝宝,一旦会爬,有了自己的主意后,往往很难配 合。 那么还有一种办法建议妈妈们一定要用,而且临床上对于防止感冒的效果还是非常的好的。就是帮助宝宝每天捏脊后,擦热脊柱(用手掌或者手面大鱼际在宝宝的脊背做快速来回往返

摩擦)以热透为度;再横擦大椎及肺俞穴(肩胛骨内侧)和腰骶部,都是热透为度。前几天我姐姐的宝宝也是感染了风寒,流清涕,偶尔咳嗽几声,8个月大,外感四大手法非常不配合,我就教给姐姐擦脊柱的方法,一天姐姐做了2、3次,宝宝所有的症状当天晚上就没有了,后来也没有复发!在这里也推荐给我们的妈妈们!!

前段时间我们从阿姨开始病毒感冒,传染给我和我老公,虽然我们也没有做特别的隔离措施,只是我每天给宝宝做小儿推拿,主要重点在擦脊柱上,在全家人轮流感冒的时间里面, 雨欣丝毫没有收到我们的影响。 一般风寒感冒,鼻塞无汗时可以用黄蜂入洞,效果非常的好:用食、中二指指端在患儿两鼻孔揉动 小儿推拿治咳嗽 那么咳嗽的治疗,从中医的辩证角度大致分为“初咳在肺、中期在脾,久咳在肾”。这个是治疗小儿咳嗽的一个总纲。 一般在感冒初起咳嗽时,我会建议大家按摩捏脊5-10遍,然后分推肩胛骨200-300遍。揉肺俞穴3-5分钟后横擦肺俞以热透为度。正面可以揉膻中穴1-2分钟,后分推膻中穴。手上的操作为清肺经、补脾经各200-300次。

感冒中期,咳嗽有痰时,(有时候咳嗽有痰音会出现的非常快),中医认为脾虚则生痰,所以脾为生痰之器,而肺为储痰之器。所以我们听到肺部咳嗽有痰音的时候,要想到这不光是肺系统的问题,脾系统也出现了问题,所以在治疗的方案上除了需要按摩我上述讲的穴位以外,要加上运内八卦300次、揉掌小横纹300次,揉中脘穴2分钟。丰隆穴1分钟。

小儿推拿手法

小儿推拿手法 1.清、补脾土 部位:拇指指腹(即末节螺纹面)。 操作:顺时针旋推为补,名“补脾土”,中医功效等于吃人参、白术;从螺纹面根部推向指尖(即离心方向——编者注)的直推为清,名“清脾土”。脾土多用补,而少用清。 2.清、推大肠 部位:食指外缘(即食指桡侧——编者注),自指尖至虎口成一直线。操作:从食指端直推至虎口,名“推大肠”,为补,止泻;从虎口推向食指端,名“清大肠”,治便秘。 3.揉板门 部位:手掌大鱼际平面。 操作:用中指尖作揉法,名“揉板门”。揉法为补,自掌根推向指根(即离心方向——编者注)为“清”,作用同清推大肠。 4.清肝木 部位:食指指腹。

操作:直推为清,名“清肝木”。 注意:“肝木”宜清不宜补,补之恐动肝火。 5.清心火 部位:中指指腹。 操作:直推为清,名“清心火”。 注意:“心火”也宜清不宜补,补后恐动心火。清肝木与清心火有清火、降热功能。 6.清、补肺金 部分:无名指指腹。 操作:直推为清,名“清肺金”;旋推为补,名“补肺金”。“肺金”实热症用清法,虚症用补法。 7.补肾水 部位:小指脂腹。 操作:肾水与肝木、心火、肺金的手法不同,直推为补。 注意:“水”宜补不宜清,补肾水相当吊盐水与葡萄糖,也有健体与降热作用。

8.揉外劳宫 部位:第三掌骨背侧,腕横纹至掌骨小头连线之中点。 操作:用指尖作揉法,名“揉外劳宫”。有清热、镇静、止痛作用。 9.推上三关 部位:小臂前侧,自腕横纹至肘部成一直线。 操作:用拇指或食、中两指自下向上推,名“推上三关”或“推三关”,有发汗降热作用。 10.清天河水 部位:小臂内侧,自腕横纹中点至肘横纹中点成一直线。 操作:用拇指侧推或用食、中指指腹向上直推,名“清天河水”,是退热重要手法,还有宁心与安眠作用。 11.退六腑 部位:小臂后侧,自腕横纹至肘部成一直线。 操作:用拇指或食、中两指指腹自肘部向前推向腕部,名“退六腑”。注意:退六腑大寒,相当于中药之犀角、羚羊角,非40℃以上之高热,不可轻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