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空气的成分学案

空气的成分学案

空气的成分学案
空气的成分学案

初三化学导学案

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而在该

,试问导致该实验结果的原因可

《2.1空气的成分》教案12

第二章第一课时空气的成分(一) 课题空气的成分(一) 教学目标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2.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区分一些常见的混合物和纯净物。教学重点了解空气的成分 教学难点如何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的方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引入新课】我们生活 的环境中有空气,人类 的生活离不开空气,空 气是一种重要的自然 资源,那你知道空气是 由什么组成的吗? 根据已有知识,生活经 验说出空气中含有氧 气、二氧化碳等 设疑,激发兴趣 【内容新授】 一、空气的成分 【演示】实验2-1 1.如图2-3连接好装置 2.向集气瓶内装入少量 水,并作上记号,为什 么? 3.向燃烧匙中加入较多 量的红磷,为什么? 4.点燃红磷,立即伸入 瓶中,并塞紧。 5.提示观察红磷燃烧现 象,冷却后,打开弹簧 夹,观察水面情况。 认识仪器 讨论操作原因,观察实 验现象,讨论口答 1.瓶内放水是为了吸 收生成的白烟,同时降 温。 2.燃烧匙中放较多红 磷是为了使瓶内氧气 充分消耗掉 3.红磷燃烧,发出黄白 光,放出大量的热,产 生大量白烟 4.熄灭后,集气瓶内水 面上升,大约占集气瓶 剩余体积的1/5 用边介绍实验步骤 边提出问题的方法, 学生在观察时边记 录边回答问题,调 动学生学习的积极 性 培养观察能力 培养分析能力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提问】实验中为什么 气体减少的体积小于 1/5 【归纳】 1.装置不严密猜想、讨论 培养分析能力 备注

教学过程2.红磷量少,不能充分 耗尽瓶内的氧气 3.空气没有冷却 【讲解】空气的成分记录 氮气78% 氧气21% 稀有气体0.94% 二氧化碳0.03% 其他气体和杂质 0.03% 增强记忆 二、物质的分类 混合物:多种物质 纯净物:一种物质 举例说明 空气自然水泥浆 氮气氧气二氧 化碳 加强理解 【小结】 1.空气的组成 2.物质的分类 【练习】课本P30检查 站 口答练习巩固知识 【布置作业】完成课本练习P35 1.2.3 A组:1. (08海南)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 A.二氧化碳 B.水蒸气 C.氮气 D.氧气 2.(08湖北黄石)夏天从冰箱里拿出一瓶饮料,放在空气中,饮料外壁会潮湿,说明空气中含有( ) A.氮气 B.氧气 C.水蒸气 D.二氧化碳 3. (08广东肇庆)下列的水属于纯净物的是( ) A.矿泉水 B.自来水 C.雨水 D.浮有冰的水 4.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水蒸气 B.空气 C. 鸡汤 D.汽车尾气 B组:5.按右图所示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把燃烧匙内的红磷放在酒精灯 火焰上点燃,并迅速伸入集气瓶内,塞紧 橡皮塞,待集气瓶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 簧夹,这一过程中发生的现象为 。 (2)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初中化学空气的成分教学设计

空气的成分教学设计 二、教材内容选择 1、教材内容:鲁教版第四单元第一节《空气的成分》第一课时; 2、地位与作用:重要地位,重要作用。 三、主要知识点 1、现代大气的成分; 2、远古大气的成分; 3、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4、空气成分的发现。 四、教学目标 1、追寻科学家研究空气成分的足迹,能设计实验并准确测得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在实验过程中会从混合气体中除去某种气体进而测定其含量的方法。 2、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认真细心的习惯,精益求精的精神,开拓创新的视野。 五、仪器用品 1、仪器:硬质玻璃管(相同规格两支),橡胶塞(相同规格4个)量筒、酒精灯、铁架台(带铁夹)、气球、注射器,集气瓶,燃烧匙,导管,胶皮管,弹簧夹,烧杯。 2、药品:铜粉、红磷、水。 六、教学过程 ⒈开心辞典:引入。(一个谜语,两个小实验); ⒉百家讲坛:①现代大气的成分, 问1:课本第74页图示表示空气中各种气体的体积分数,其总和小于100%,怎么回事?

心语:大多数学生都没有注意到这个细节,老师的严谨认真给学生树立了很好的榜样! 问2:若标况下氧气的密度为1.429g/L,空气的密度为1.293g/L,那么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心语:通过计算,让学生明白了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和质量分数不一样,提升了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提升了学生的运算能力。 ②远古大气的成分, ⒊科学探究: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问1:用铜和氧气反应能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用红磷和氧气反应也能。用木炭和氧气反应能吗?为什么? 问2:若测定的结果是大于21%或小于21%,其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心语:科学探究能力是老师化学学科素养的重要体现,也是培养学生化学学科素养的重要途径! ⒋百家讲坛:空气成分的发现;(1)、拉瓦锡(2)、瑞利 心语:空气成分的发现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许多人做了许多的努力,有许多感人的故事,其中拉瓦锡和瑞利的故事特别感人,尤其是瑞利发现氩气的过程。对这些故事的了解与运用能体现教师较好的化学学科素养,也能激发孩子们的兴趣与激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 ⒌答记者问:疑难解析; ⒍在线测试:(附测试题) 第一节空气的成分(第1课时) 课堂练习: 1、(1)原始大气组成与现在大气组成不同,原始大气是以、、、

空气的成分教案

21.空气的成分 大果子一.教学目标 1.能利用简单器材进行实验操作;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能对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2.培养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品质和合作交流的科学态度,喜欢大胆想象; 3.知道空气不是一种单纯的气体,它是由不同气体混合而成的,空气中含着氧气和二氧化碳,知道人类的活动离不开空气。 二.教学重点 1.实验:燃烧需要空气; 2.实验二:空气的成分实验; 3.对空气成分的认识。 三.教学重点 1.认识空气中所包含的不同成分; 2.了解氧气的不同用途。 四.教学准备 玻璃皿、火柴、蜡烛、大小饮料瓶各一个、红色墨水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实验一:哪支蜡烛会先灭? 展示教具,介绍实验方法。 2.问题探究: 师:猜一猜,哪支蜡烛会先灭,为什么? 生会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给出各种回答。 师:大家的猜测对吗?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空气的成分 3. 演示实验:请两名同学上台协助老师完成演示实验。 (二)探究新知: 1.实验结果: 小饮料瓶罩住的蜡烛先熄灭,大饮料瓶罩住的蜡烛后熄灭,完全暴露在空气的那支蜡烛没有熄灭。蜡烛熄灭后饮料瓶里进了水,水面高于外面的水面。 师:这样的实验结果符合你预期的猜想吗? 你对这种现象,有什么疑问吗? 学生会提出各种五花八门的问题,引导学生研究。 问题一:水进入了饮料瓶,这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杯内的空气少了,“腾”出了一部分空间。 问题二:为什么饮料瓶内的空气会减少?是空气跑走了吗?这与什么有关系? 生:空气的减少与蜡烛的减少有关系。 问题三:饮料瓶内还有没有空气,水会涌进更多,占据杯内的全部空间。 生:杯内还有空气,如果没有空气,水会涌进更多,占据杯内的全部空间。 通过以上问题得出实验结论:燃烧只消耗了一部分空气,瓶内还有一部分空气。 2. 实验二:瓶内剩下的空气还支持燃烧吗? A.猜想:剩下的气体是否支持燃烧? B.实验结果:当把火柴放进实验用过的塑料瓶后,燃烧的火柴熄灭了。 师:火柴为什么会熄灭,这说明了什么? 通过PPT展示根据实验解说推导实验结论的过程。 结论: 根据实验,可初步断定空气中至少有两种气体:一种支持燃烧,一种不支持。 C. 实验总结: ①观看PPT,了解空气的成分。 ②讲解空气成分比例图 (三)自由活动 1.让学生体验空气与生命的关系。 A.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憋气,体验到人的生命不能没有空气,知道人的呼吸需要氧气。 B.找学生到讲台上做原地踏步跑,结束后请其他同学观察这些同学的表现。发现运动越剧烈,需要的空气越多。 2.人们在生活、生产中对氧气的应用。 让学生观看PPT上的图片,阅读课本上的资料卡,介绍人类的活动与空气密不可分,人类的活动离不开空气。 (四)拓展活动 二氧化碳是什么样的?你知道二氧化碳有哪些用途吗? (五)总结回顾 这节课你的收获有哪些?

新修改空气的成分导学案

课题:空气 学习目标: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2.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区分—些常见的纯净物和混合物。 【课前延伸】 1.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________78%、________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及杂质0.03%。 也可粗略表示为空气中氧气约占________,氮气约占________。 2、根据下列现象说明空气中存在某些气体,请将有关物质的名称写在空格内。 ○1小白鼠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可存活一段时间,说明空气中含有________。 ○2盛有石灰水的试剂瓶长期敞口放置在空气中石灰水会变浑,说明空气中含有________。○3夏天盛放冰块的容器外壁附有一层水珠,说明空气中含有_________。 【课内探究】 探究问题—: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实验目的】利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实验原理】利用红磷燃烧消耗密闭容器内空气中的氧气,使密闭容器内压强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进入容器内水的体积即为减少的氧气的体积。 【实验现象】 (1)红磷燃烧,有大量_______生成; (2)冷却后,打开弹簧夹,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内______总体积的________。 【实验分析与结论】 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 【交流讨论】 (1)我们在实验中往往测得结果偏低其原因可能有哪些? (2)测定实验后,集气瓶中剩余气体主要是氮气,由此推测氮气的性质有哪些? 探究问题二:混合物和纯净物 思考:1.洁净的空气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 2.水和冰混合后得到的物质使纯净物还是混合物? 达标检测: 1、汽车安全气囊内所装化学物质,能在碰撞后10毫秒内,生成一种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该气体是 A.氮气B.氧气C.稀有气体D.二氧化碳 2.首先提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科学家是()。 A.瑞典的舍勒B.法国的拉瓦锡C.中国的祖冲之D.英国的普利斯特里

(完整word版)初中化学空气教案

九年级化学《空气》教学设计 晋源区金胜中学 杜建忠 2012.5

九年级化学《空气》教学设计

成分的化学史实。思考: 1.拉瓦锡是怎么知道气体体积减少1/5的? 2.写出拉瓦锡实验过程中的两个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3.拉瓦锡的实验得出了怎样的结论? 【互动交流】因为汞有毒,你能改进上述实验,通过水面上升的体积反应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吗? 师生共同归纳出探究实验的要点。学生讨论交流。 1、应该找到一种可燃物来消耗氧气。 2、利用压力差来产生水倒流。 …… 激活学生的认知结构,引导 学生将已学知识与新的问 题有机结合,激发学生的学 习动机。 演示【实验2-1】 介绍仪器名称,装置原理,操作顺序,注意事项。边做实验边提出观察的注意点,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1)盛放红磷的集气瓶内,除了水,还有什么? (2)将红磷点燃后放到集气瓶里,见到什么现象? (3)红磷熄灭冷却后把弹簧夹打开后会有什么现象?为什么? (4)该反应的实验原理是什么? (5)通过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实验讨论】实验结束后,提出下列问题让学生讨论思考5分钟后回答: (1)集气瓶内水的作用是什么? (2)燃烧匙内放过量红磷的目的是什么? (3)为什么实验开始前要关闭弹簧夹?如未关闭,可能的后果是什么? (4)如果装置的气密性不好,结果可能是什么? (5) 集气瓶中剩余的气体主要是什么?有什么性质?认识仪器 讨论操作原因,观察实验现象,讨论口答 1、空气。 2、红磷燃烧,发出黄光,放出热量,冒 出白烟。 3、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进入水的体积 约占瓶内空气总体积的1/5。因为红 磷燃烧消耗瓶内氧气,导致瓶内压强 减小。 不冷却气体处于膨胀状态实验结果会偏 小。 (4)原理: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P+O2P2O5 (5)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学生讨论思考5分钟后回答: (1)一是防止热的生成物溅落炸裂瓶底; (2) 使瓶内的氧气全部被消耗掉。 (3)防止瓶内的空气受热膨胀后逸出,使 测定结果偏大。 (4)燃烧结束时瓶内压强减小,瓶外的空 气会进入集气瓶,引起测量结果偏低。 (5)氮气。难溶于水、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 烧。 用边介绍实验步骤边提出 问题的方法,学生在观察时 边记录边回答问题,调动学 生学习的积极性 培养观察能力 培养分析能力 【实验反思】实验过程中的哪些操

化学:2.1《空气的成分》教案(1)(粤教版九年级上)

第二章认识空气、保护空气 本章内容涉及的主题 身边的化学物质:空气的成分及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 物质构成的奥秘:纯净物和混合物;物质微粒性的观点;分子、原子、离子的性质和构成;初步认识物质的多样性。 物质的化学变化:用微粒的观点解释物质的变化。 化学与社会发展:空气的污染与防治。 科学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探究;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成分的探究;分子特性的探究。 2.1 空气的成分(2课时) 本节内容分为三个部分:①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探究实验及空气的成分;②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③吸入和呼出气体成分的探究。教学安排两个学时完成,第一学时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探究实验及空气的成分;第二学时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和吸入和呼出气体成分的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探究实验及空气的成分是这一节教学的重点。 第一课时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探究实验及空气的成分 一、主要内容 ①空气的成分;②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③氮气和稀有气体的用途。 二、学习目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能够说出空气的主要成分及氧气、氮气的体积分数(了解)。 2.知道空气某些成分的主要用途,初步认识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 (了解)。 3.能解释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现象(了解)。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作用,学习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用化学语言等表述信息,用分析、归纳、概括等方法加工信息,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空气中氧气含量,增强学生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通过对科学家发现空气组成化学史的了解,培养学生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3.通过氮气、稀有气体用途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化学与生活、生产和社会 发展的密切关系。

空气的成分教案

2.1 空气的成分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1)认识空气的成分,说出各成分的大致含量 (2)了解混合物及纯净物的概念。 2.过程和方法:通过对空气成分的认识,了解和区分混合物与纯净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空气的成分及其作用,以便更好 的服务于我们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教学重点】:空气的主要成分及其体积分数,混合物与纯净物。 【教学难点】:混合物与纯净物的概念及其运用。 【教学工具】:用于测定空气成分的实验器材;相关各种气体用途的图片;多媒体视频;小黑板等。 【教学方法】:在小学科学课和初中生物课中,学生对空气和呼吸作用已有一定的认识,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通过[实验2-1],由学生推理出结论:空气中含有约1/5体积的O2,这些O2在燃烧过程中被消耗掉。要向学生讲解烧杯中的水倒流人集气瓶内的物理学原因。 空气各种成分的含量多少是以体积分数表示的。部分学生对体积分数的概念不易理解,必要时可向学生解释:对照课本空气成分的体积分数表中数据,若把21mLO2、78mLN2与0.94mL稀有气体、0.03mLCO2以及0.03mL的水蒸气或其他杂质混合到一个100mL的容器内,各种气体是极易扩散均匀的,这样就人工造成100mL空气了。每种气体的体积与总体积相比,就是这种气体在混合气体中的体积分数(通常用百分数表示)。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既是相对稳定的,又不是绝对不变的,这是教学上的一个难点,有必要向学生说明。在不同地区或同一地区的不同时间里,空气的某些成分的含量会发生变化。例如,人口密集或工厂密集的地区,CO2的含量会偏高。人们常把CO2、H2O和其他杂质称为空气的可变成分,它们占空气的分数虽然很少,但其效果不容忽视。 在学习N2和稀有气体的用途时,要充分利用图2-5,培养学生性质决定用途的学科思维方法。

空气的成分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第一节《空气的成分》(第1课时) 一、教学内容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空气的成分》是鲁教版九年级第四单元的第一节内容。本单元选择空气作为初中化学中接触具体物质的开端,不仅因为小学对空气的知识已有过介绍,更重要的是因为它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关系最为密切,通过对它的了解,可以比较顺利地引导学生进入化学世界。选择以空气为题,开始这一单元的教学活动,符合“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进行科学教育”的原则的。 (二)教材主要内容 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采用实验探究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二、教学对象分析 初中生的思维方式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教学中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知识,通过从定性向定量的分析和推理来获得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三、教学设计思想 1.运用化学史实创设问题情境,既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的教育;同时通过对拉瓦锡实验的深入思考,为实验探究奠定基础。 2.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通过问题组引导学生思考实验的装置和步骤,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使学生在思维的引导下进行实验探究,在实验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思维。 3.引导学生超越具体知识的学习,通过概括提炼,上升为基本思路和方法。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认识空气的主要成分及含量。初步体验简单的实验设计、观察实验现象并加以描述,对相关实验现象能给出合理的解释。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探究,让学生学会从混合气体中除去某种气体进而测定其含量的方法,并了解如何分析造成实验误差的原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了解化学史实,明确严谨的科学态度是探究实验成功的基础,体会科学发展的艰难和曲折。 2、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养成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五、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探究过程 难点:引导学生设计“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探究方法、探究原理 六、教学过程

第四单元 第一节 空气的成分 (导学案)

第四章我们周围的空气 空气的成分 编写人:杨梅审阅人:印志强审核人:王小利使用时间:2012.10 编号:017 班级:九年级班组姓名:小组评价:教师评价: 学习目标: 1. 了解空气的组成,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2. 了解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熟悉氧气、氮气、稀有气体主要的用途; 3.了解空气质量报告,知道空气中的首要污染物。 预习案: 1.空气中各组分气体的体积分数大约是:氮气(N2),氧气(O2),氩气,二氧化碳(CO2),其他气体和杂质。 2.阅读P76《多识一点》_____国的化学家___________用金属燃烧实验,第一次明确提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氧气约占,氮气约占。 3.氧气能供给,支持,还能用于和等。 4.氮气是工业上生产和的重要原料;食品包装时常充入氮气以,液态氮气常用作。 5. 稀有气体包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气体。几乎____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可用作工业生产和科学实验中的,也可被填充在灯泡中,用于制造_____ ________。探究案 一、认识空气的组成 1、熟记空气中各成分及其所占的体积分数 空气中最多的成分是______,其次是______。各物质在空气中所占的体积比为:______78%,______21%,____________0.94%,二氧化碳______,其它气体和杂质______ ,由此说明空气是一种______ (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2、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的测定 实验步骤:①先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②连接装置;③检查装置气密性;④用止水夹夹紧乳胶管;⑤点燃红磷,立即伸入集气瓶内并把塞子塞紧;⑥燃烧结束,冷却后,打开止水夹。 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1)燃烧前: (2)燃烧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3)熄灭后,冷却打开止水夹: 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 _____ 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 该化学反应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讨论交流】仔细分析下列几种情,回答问题 ①红磷的量不足; ②燃烧匙插入太慢,塞紧瓶塞前空气受热逸出; ③装置漏气,红磷燃烧时空气受热逸出集气瓶; ④装置漏气,冷却时空气进入集气瓶; ⑤燃烧前未将弹簧夹关闭,导致容器内气体受热膨胀从导管口逸出; ⑥未等完全冷却就观察; ⑦容器内有没反应完的氧气; ⑴可能导致进入瓶内水的体积明显小于瓶体积的1/5的原因有___________ ; ⑵可能导致进入瓶内水的体积明显大于瓶体积的1/5的原因有___________ 。

空气中的成分教学设计公开课

《空气的成分》初中化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知识目标: 1、掌握空气的成分及体积分数,加深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理解。 2、掌握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和方法等,学会从混合气体中除去某种气体进而测定其含量的方法 3、了解原始大气的成分及空气的发现史。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进行定量实验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空气成分的探究,了解臭氧层被破坏的原因,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2、观察铜丝与氧气反应的现象,从中获取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 3、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培养学生学习科学家严谨求实、大胆质疑的科学精神; 2、培养学生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索欲,进一步发展学习兴趣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空气的组成测定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合作交流法、阅读了解法 难点: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测定 教法:本节课主要采用问题探究来设计教学,始终贯穿“设置主题──分析思考──实验探究──总结交流”的教学流程,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努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 教具和媒体教师用:多媒体、教学课件、酒精灯、注射器、玻璃管(内有铜丝)、火柴 教学过程: 一、揭示目标: 通过课前制作好的投影展示学习目标,使学生在上课开始就

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方向。同时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在以后的各个环节里主动地围绕目标探索、追求。 二、导入新课: 用谜语引入本节主题:有一种物质你摸不到、看不着、也抓不住,但是我们却时刻离不开它。请问这种物质是什么呢?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学习本节的兴趣 三、自学指导:5分钟 同学们屏住呼吸30秒,谈谈你的感受。 【提出问题】:空气总是在我们身边 ①你了解空气吗?②你了解空气的成分吗?③你还想知道空气的哪些知识? 请阅读课本内容,明确本节要解决的问题: ①了解原始大气的成分及演变过程 ②了解空气成分的发现史[来 ③掌握空气的成分及其体积分数 ④掌握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方法等。

空气的成分教学设计

《空气的成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认识空气的组成,学习从混合气体中除去某种气体进而测定其含量的方法。 2、联系社会生活了解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3、过验证通风不畅环境中空气与新鲜空气的区别和认识空气质量日报,增强关爱自然的意识和责任。 4、在分析空气组成基础上,初步认识混合物、纯净物的概念。 二、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认识空气对人类和自然界的动植物的重要意义。知道空气是自然资源。 难点:设计实验方案,测定不同环境中空气的成分。 三、教学内容分析 空气的成分对于学生来说,不是陌生的内容,空气污染对于人类的危害也是学生经常见闻的,而采用科学的方法测定空气的组成,自己亲手做实验来比较通风不畅的环境与通风良好的环境的空气的质量,会带给学生从未有过的体验,当学生真正认识了空气的成分,了解了空气中各种成分的重要用途,他们自然就会把空气当成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来对待。 五、教学用品酒精灯、注射器、玻璃管(内有细铜丝)、火柴、塑料瓶、澄清石灰水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课前教师布置研究性课题:研究性学习—空气中有什么?空气是我们非常熟悉的物质,我们每时每刻都生活在空气的“海洋”里,离开了空气,一切生命就无法生存。那么你认识空气吗?你觉得空气是单一成分的物质还是多一成分的物质呢?你知道空气中含有那些物质?请你结合生活经验用事实进行说明或者设计实验进行证明。(所需的实验仪器、药品可自己搜集或从实验室借取) 学生活动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储备对空气进行重新审视,较为理性地、科学地整理自己对空气的认识。 教师: (一)认识空气的组成 1、教师组织学生展示研究成果,倾听学生们的争论和发言,随学生们的表述板书出空气中含有的物质,并时时点头或用贴切的话语对学生们的表现表示赞许。 学生:学生积极、热切地通过多种形式来表述自己对空气的认识。引导学生在新旧知识经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版化学9年级上册第2单元课题1《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第一课时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知识目标】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2.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3.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 【情感目标】 1.让学生体会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学会从生活中发现值得探究的问题。 【教学重点】 1.空气的组成。 2.空气组成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对实验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思维能力。 2.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以便能很快适应化学课的学习。 【情景创设引入新课】 【新课导入】一 1/ 7

因为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所以人们对空气的认识比较晚。17世纪中叶以前,人们一直认为空气是一种单一成分的物质,直到18世纪,通过对燃烧现象和呼吸作用的深入研究,人们才开始认识到气体的多样性和空气的复杂性。【新课导入】二 空气是我们非常熟悉的物质,我们每时每刻都生活在空气的“海洋”里,离开了空气,一切生命就无法生存。那么你认识空气吗?你觉得空气是单一成分的物质还是多种成分的物质呢?你知道空气中含有哪些物质吗? 【提出问题进行探究】 探究点一: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1.法国的化学家拉瓦锡,他最早运用天平作为研究工具,用液态的金属汞作为研究对象,最终研究出了空气的成分。拉瓦锡最早用实验得出了结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2.用红磷作原料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实验步骤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 7

②向集气瓶中预先加入少量水;(降温) ③点燃红磷后要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塞子; ④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 (2)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打开弹簧夹后,集气瓶内水面上升约1/5。 (3)化学反应: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4)原理:红磷燃烧消耗氧气生成固态P 2O 5 ,使瓶内压强减小,烧杯中水进入集气 瓶中,进入水的体积等于消耗的氧气的体积。 (5)成败关键 ①气密性要好; ②红磷要充足; ③红磷点燃后插入集气瓶要迅速; ④要冷却至室温后方能打开弹簧夹。 (6)结论:说明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3/ 7

空气的成分 教案 徐姣

第四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第一节空气的成分(第一课时) 主备人:徐姣(阴平中学) 课题:认识空气的组成 教学目标: 1、认识干燥洁净空气的成分,知道空气是一种混合物。明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会 进行有关的误差分析。 2、在教师指导下,能够设计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在实验过程中体会从混合物中除去某 种成分的方法。 3、通过空气的成分发现史的了解,学习科学家严谨求实、大胆质疑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 干燥洁净空气的成分(重点);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难点) 教学准备: PPT课件、导学案、当堂检测、铜粉、硬质玻璃管(相同规格2支)、注射器、橡皮塞、量筒、酒精灯、药匙、铁架台、气球、火柴、水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导语:空气看不见,摸不着,但我们时刻都在接触空气,一刻也离不开它。没有空气,就没有人类,也没有生机勃勃的地球。你知道空气是由哪些成分组成的吗? 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空气的组成。(展示课题,板书) 二、自学对学 学生活动,打开教材,自学74—76页的内容,完成导学案第一部分“教材预览”,师巡视了解学生预习情况。 【教材预览】 1、空气的成分按照体积分数计算,氮气约占_______%,氧气约占_______%,_______约占0.934%,二氧化碳约占_______%,_______约占0.002%。 2、二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了空气是由__________和__________组成的,其中__________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__________约占空气总体积的4/5。 3、使用加热铜粉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时,将氧气转化成为态的,发生反应的表达式可表示为。

2[1].1空气的成分第二课时导学案

2.1空气的成分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混合物和纯净物 2.探究我们呼出的气体和空气成分有何不同学习过程: 一、学前巩固: 1、空气中占21%,占78%,稀有气体占,二氧化碳占,其他占。 2、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二、学习新知: 1.混合物和纯净物 ?混合物是由的物质组成的,纯净物是由组成的。 ?区别方法:①混合物各成分的含量不固定,纯净物成分是固定的 ②有化学式的一定是纯净物,混合物没有化学式。 混合物里各物质间没有发生反应,各自保持自己的化学性质 ?即学即用: ①、下列家庭常用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牛奶B.酱油C.蒸馏水D.葡萄酒 ②、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食用醋B.天然气C.含碘盐D.蒸馏水 ③、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银B.碘酒C.不锈钢D.矿泉水 ④、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果汁 B、豆浆 C、碳酸饮料 D、水 ⑤.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自来水B.冰C.面粉D.食盐 ⑥、下列各组物质都属于纯净物的是() A、矿泉水、蒸馏水 B、汽油、柴油 C、明矾、干冰 D、洁净的空气、纯牛奶 ⑦.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清新的空气B.冰红茶C.清洁的海水D.冰醋酸 8、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消毒后的自来水 B、蒸馏水 C、空气 D、加碘食盐 ⑨、下列常见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可乐饮料B.加碘食盐C.蒸馏水D.酸奶 1 ⑩、下列哪种属于纯净物() A.蒸馏水 B.氯化钠注射液 C.清洁的空气 D.钛合金 111、现在有下列物质:?洁净的空气;?石块;?海水;?氧气;?二氧化碳;?食盐水?铁粉;?氮气;?稀有气体;?水 其中属于与纯净物的有______________ 属于混合物的______________(填序号) 二、探究活动:对比我们吸入和呼出的气体 提示:木条燃烧有氧气参与,氧气含量愈多,燃烧愈旺: 二氧化碳能够与澄清石灰水反应,二氧化碳含量愈多,浑浊现象出现的愉快,且较明显。 实验步骤:①用排水法收集两瓶呼出气体,再收集两瓶空气。 ②取一瓶呼出气体和一瓶空气,分别将燃着木条深入,观察现象。 ③取一瓶呼出气体和一瓶空气,分别倒入澄清石灰水,观察现象。 ④观察处于空气中的玻璃,再向玻璃上哈呼出气体,对比观察现象。 氧气含量二氧化碳含量水蒸气含量 吸入气体(空气) 呼出气体 三、记忆巩固知识点 5.混合物与纯净物 纯净物是一种单一的物质,比如氧气、氮气、二氧化碳、食盐、蔗糖、碳酸氢铵等物质。 而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简单地混杂在一起形成的。如:空气、海水、盐水、氧气与二氧化碳的混合气等。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空气》教案

课题1 空气 第1课时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教学目标 知识要点课标要求 1.探究空气成分的实验(重点)掌握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的实验做法 2.空气的成分(重点)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各成分占空气体积的体 积分数 3.纯净物和混合物(重点)知道物质的组成;明确概念,区分混合物和纯 净物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演示实验】在烧杯底部放一张团好的纸,倒置时不下滑,将烧杯口朝下,垂直放入盛水的水槽中,浸没,过一会将烧杯垂直拿出来,烧杯中的纸没湿。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呢?如果烧杯在水中倾斜,就会发现有许多水泡从烧杯中跑出来,杯子中的纸浸湿了。烧杯中跑出来的气体是什么?纸为什么湿了?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空气”。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拉瓦锡探究空气成分的实验 提出问题拉瓦锡测定空气成分的实验,存在哪些优点?哪些缺点?(从实验时间的长短,操作是否简单、易操作,对环境的污染等方面考虑。) 讨论交流阅读拉瓦锡测定空气成分的实验,讨论归纳。 探究实验 1.实验一(如图所示) 【实验步骤】把少量汞放在密闭的容器里连续加热12天。 【实验现象】一部分的液态汞变成了红色粉末。同时容器里空气的体积差不多减少了1/5。 氧化汞。 【实验原理】汞+氧气 【实验结论】容器里空气体积差不多减少了1/5。研究剩余的4/5体积的气体,发现这部分气体既不能供给呼吸也不能支持燃烧,他误认为这些都是氮气。 2.实验二 【实验步骤】把汞表面上所生成的红色粉末收集起来,放在另一个较小的容器里再加强热。 【实验现象】红色粉末又生成了银白色物质和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实验原理】氧化汞汞十氧气。

【实验结论】氧化汞加热分解生成的氧气的体积恰好等于密闭容器里所减少的气体的体积。 3.通过上述实验,拉瓦锡得出空气由氮气和氧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1/5的结论。 归纳总结 拉瓦锡测定空气成分的实验,优点:科学家用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进行反复的实验。缺点:实验时间的较长,操作装置比较复杂,且实验过程中对环境有污染。 知识拓展拉瓦锡不是最早发现氧气的科学家,发现氧气的科学家是舍勒和普利斯特里。 探究点二空气成分的实验 提出问题模拟拉瓦锡测定空气成分的实验,探究空气的成分,我们如何选择药 讨论交流分析上述实验,讨论设计装置并进行实验。 探究实验 实验原理利用红磷燃烧消耗密闭容器内空气中的氧气,使密闭容器内压强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进入容器内水的体积即为减少的氧气的体积 实验装置①仪器:集气瓶、橡胶塞、燃烧匙、导气管、乳胶管、弹簧夹、烧杯、 酒精灯及火柴(点燃红磷时使用)。 ②药品:红磷、水 ③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步骤①连接装置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在集气瓶内装入少量的水,再把剩余的容积分成五等份,并用橡皮筋做上记号; ③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④燃烧结束并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 实验现象①红磷燃烧,发出黄色火焰,有大量白烟生成,放出热量; ②冷却后,打开弹簧夹,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内空气总体积的1/5。 实验分析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其扩散到空气中形成“白烟”;五氧化二磷固体极易溶于水不占有集气瓶中空气的体积,而红磷燃烧过程中消耗了瓶内的氧气,使得瓶内气体体积减少,冷却后大气压把烧杯内的水压进集气瓶,压进瓶内的水约是集气瓶内消耗的氧气的体积。

空气的成分教学设计案例

空气的成分教学设计案例 一、教学设计思路 【教材分析】 本课为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要求学生通过对空气成分的探究,了解空气的组成。 教学重点:空气的组成、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 教学难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 【教学理念】 本课题主要采用问题探究来设计教学,始终贯穿“设置主题──分析思考──实验探究──总结交流”的教学流程,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努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 【教学流程】 引入课题→探究1:证明空气的存在→探究2:探讨空气成分(包括:空气中有哪些物质;科学家探索空气成分的历史与评价等)→探究3: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探究4: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药品选择及量化测定。 【教法探讨】 首先通过猜谜的形式引入课题,使学生兴趣盎然地进入教学情景。 指导学生阅读拉瓦锡探究空气的实验,以期达到以下目的: 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②通过科学家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作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③初步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④初步了解拉瓦锡的实验原理,启发学生理解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原理。 对于教材上的实验(如图),教师要进行实验演示: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地向学生提问,设置悬念让学生思考、做出假设或得出结论。如: ①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有哪些现象? ②为什么打开止水夹后烧杯中的水就会进入广口瓶中? ③进入到广口瓶中的水的体积相当于原广口瓶中哪种气体的体积? ④通过该实验,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⑤完成该实验有哪些注意事项? ⑥实验过程的误差分析等等。 在上述问题中,大多数学生对问题③的理解可能有困难,本人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学生实验(如右图),就很好地将这一难点突破了。 对于问题⑥的误差分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分析,得出产生误差可能有以下原因: ①装置气密性不好;②红磷不足,没有把氧气耗尽;③没有等到集气瓶冷却就打开止水夹; ④导气管的体积被忽略不计了,同时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还有一个主要误差是来自于燃烧方式本身。因空气里的氧气在耗尽前燃烧就会停止。关于燃烧停止后剩余气体里有无残余氧气(这一点有的学生也想得到);剩余混合气体里氧气比例小到什么程度时燃烧就会停止,这一点可作为研究性学习课题,留待课后安排学生作进一步探究。 教材里已有的实验设计,由于不能准确度量集气瓶内空气的实有体积等原因而存在不足之处。根据学生对上述实验原理的理解,适时地提出新的问题: 问题设置:利用下图实验装置(广口瓶的容积约为400 mL),再提供10 mL量筒、100 mL 量筒、500 mL量筒,以及红磷和木炭两种固体物质供选用。怎样较准确地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思维风暴:引导学生讨论如何解决下述问题: ①实验前怎样准确测定广口瓶内空气的体积?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章空气物质的构成2.1空气的成分导学案无答案粤教版

空气的成分课题空气的成分 目标导学1、认识空气的主要成分,了解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 2、学会设计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阅读 自主学习1、如何“捕捉”1集气瓶教室里的空气? 2、最早通过实验测出空气组成的科学家是 3、空气中各组分气体的分数大约是:氮气(N2), 氧气(O2),稀有气体,二氧化碳 (CO2),其他气体和杂质。 独学完成 课前展示 在黑板上 问题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1. 实验原理: 利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是利用红磷燃烧消耗密闭容 器中的氧气,使密闭容器内压强减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水被 压入密闭容器中,进入容器内水的体积即为减少的氧气的体积。 2. 反应原理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 3.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4. 实验步骤: (1)连接装置,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讨论怎么检 查?) (2)向集气瓶中装入适量水,然后将集气瓶的剩余容积分成五等份, 并标记好。(装水的目的是什么?) (3)先往导管中充满水,关闭止水夹,然后在燃烧匙中装入足量的红 磷。 (4)用酒精灯点燃红磷,将燃着的红磷迅速伸入集气瓶中,并立即塞 紧橡胶塞。(为什么要迅速放入集气瓶?) (5)待红磷燃烧停止后,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时,打开止水夹。 (6)记录集气瓶中液面变化。 (7)拆除装置,清洗仪器,整理器材。 5. 实验现象:(1)红磷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冷却后,打开止水夹,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中的体积约占集 气瓶剩余容积的___。 6. 实验结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_ __。 7. 误差分析: 小组合作 学习讨论 原因误差 红磷不足,氧气不能耗尽 测量结果______ 装置漏气会使装置外的空气进入 过早打开止水夹会使装置内气体温度偏高,压强 偏大,导致进入瓶中的水的体积偏小 止水夹不夹紧,红磷燃烧时集气瓶内受热气体顺 着导管逸出 测量结果______ 伸入过慢会使装置内的气体受热逸出,导致进入 瓶中的水的体积偏大 反馈 提升 1、红磷的替代品应满足的条件: (1)能够在空气中燃烧。故不能选用铁丝。 (2)只能与氧气反应,不能与空气中气体反应。故不能选用镁。 (3)生成固体或生成的气体易被溶液吸收。如用木炭代替红磷时,集 气瓶中应盛放NaOH浓溶液。 2、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常用其他装置: 3、如何理解说空气的成分是固定的也是不固定的? 由组长领 导全组学 习理解 达 标 应 用 1、等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烧杯中的水能进入集气瓶中, 其原因是_______ ____________,如果实验中观察到进入集气 瓶中的水很少,不到集气瓶中原体积的五分之一,其可能的原因有 __________ _________ 2、实验前集气瓶中常加少量水,其目的是什么? 3、本实验还可以得出哪些结论?(至少2条) 在规定时 间内独立 完成 小组交换 用红笔批 改并评分 总结与 反思 【知识梳理】 【收获与反思】

初中化学交流课教案《空气的成分》教学设计与反思

初中化学交流课教案《空气的成分》教 学设计与反思 《空气的成分》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识目标: 1、掌握空气的成分及体积分数,加深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理解。 2、掌握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和方法等,学会从混合气体中除去某种气体进而测定其含量的方法 3、了解原始大气的成分及空气的发现史。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进行定量实验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空气成分的探究,了解臭氧层被破坏的原因,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2、观察铜丝与氧气反应的现象,从中获取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 3、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培养学生学习科学家严谨求实、大胆质疑的科学精神; 2、培养学生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索欲,进一步发展学习兴趣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空气的组成测定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合作交流法、阅读了解法 难点: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测定 教法:本节课主要采用问题探究来设计教学,始终贯穿“设置主题──分析思考──实验探究──总结交流”的教学流程,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努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 教具和媒体教师用:多媒体、教学课件、酒精灯、注射器、玻璃管(内有铜丝)、火柴 教学过程: 一、揭示目标: 通过课前制作好的投影展示学习目标,使学生在上课开始就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方向。同时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在以后的各个环节里主动地围绕目标探索、追求。 二、导入新课:

空气的成分导学案

第四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第一节空气的成分 一.学习目标: 1、认识空气的成分及含量 2、通过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认识空气的组成,学习从混合气体中除去某种气体,进而 测定其含量的方法。 3、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用途 二、学习重点: 1、空气的成分 2、从混合气体中除去某种气体而测定其含量的方法。 三、学习过程: (一)、知识链接: 空气是我们同学每时每刻都要接触和需要的物质,你知道空气的知识有哪些呢?下面的知识你能知道吗?如果你知道请直接回答,如果不知道请看书回答: 1、空气中含有、、、,等, 它们各自在空气中占的体积分数是、、、 2、工业将空气分离的方法是通过,将空气,然后蒸发液态空气, 利用空气中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不同,使其在,从而将各种气体分离出来。 3、各成分的用途: A、氧气的用途有:①,②,③; 这都是利用氧气具有。 B、氮气的用途有:①,②,原因是 ③,原因是 C、稀有气体(包括、、、、、)。几乎不与任何物质发生 反应(这体现出它们都具有性;可被填充在灯泡中,制造,这是因为。 提高认识:物质的决定物质的。 (二)、探究新知 重点: 活动天地: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思路】 思路1:将其他的气体除去只剩下氧气,测定氧气的体积。 思路2:将氧气除去,然后通过减少的体积测定氧气的体积。 比较这两种思路哪一种更容易达到?

2、我们要消耗掉氧气,测出剩余的气体的体积,那么与氧气反应后的产物能否是气体呢? 【药品的选择】 白磷、铁丝、镁条、蜡烛、木炭、硫磺、铜丝、铜粉这些物质中哪种可以用于空气中氧气的定量测定呢? 原因分析: 小结论: 1、用?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2、反应原理:请用文字表达式表示: 3、用于定量测定空气成分的物质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这种物质必须能与反应。 二、反应的生成物是体 【仪器的选择】 1、我们既然要通过定量实验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这个反应必须在什么样的仪器中 进行? 2、注意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将一支具支试管注满水,塞上橡胶塞。然后打开橡胶塞,将水倒入量筒中,记录水的体积,其目的是。 (2)该实验用铜粉的目的?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 【动手实验】 1、因为本实验的目的是测量气体的体积,所以第一步要检查装置的。 2、将铜粉加入到具支试管中,连接装置,在注射器中留下一定体积的气体,记录注射器 内气体的体积。 3、加热:先预热,再集中在有药品的位置上集中加热,同时缓慢的来回的推拉注射器的 活塞(原因是)。 4、读数。停止加热后,等到装置,再将气球中的气体全部挤压 到注射器内,记录数据。即可计算出氧气的体积。 【实验现象】 铜粉由色变成色。冷却后,气体的体积变为原来的。 【实验结论】氧气体积占空气体积的。 【反思】 1、在实验中,如果两位同学的实验结果差别较大,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a. 铜粉量; b. 装置; c. 加热温度; d. 反应时间,没有充分反应 e. 反应结束时室温就读数; 2、上述实验,就是依据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差异,利用,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