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读书笔记读《国富论》有感

读书笔记读《国富论》有感

读书笔记读《国富论》有感
读书笔记读《国富论》有感

国富之道—财富分配与资本积累

——《国富论》有感

书目简介

《国富论》,原名直译为《诸国民之富的性质及其原因之研究》,它的出版标志着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是现代政治经济学研究的起点。在书中,亚当·斯密第一次提出了市场经济会由“看不见的手”自行调节的理论,这也奠定了资本主义自由经济的理论基础。

摘要

《国富论》是古典经济学的代表著作之一,通过阅读本书,笔者感受到古典经济学中经典理论的瑰丽,也见识到古典经济学家洞察经济社会的敏锐。笔者重点学习了亚当·斯密提出的资本积累理论,并在学习同时进行批判性思考,对于书中一些观点也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旨在阅读学习的同时,加强自我审思能力。

纵观本书,亚当·斯密从“何谓财富”出发,解释了他对财富的理解和定义,阐述了他的财富观和货币观,由此推翻了当时“重商主义”的错误前提,为自己理论的提出奠定了基石。《国富论》开篇第一句即是“一国国民每年的劳动,本来就是供给他们每年消费的一切生活必需品和便利品的源泉”,而在亚当·斯密以前,重商主义认为财富就是金银,重农主义则认为金银不是财富,土地生产物才是财富。可以说,亚当·斯密第一个正确地认识到,人类生产性劳动创造的生产物,包括金银在内,都是财富,人类劳动则是财富的源泉。以这个概念作为开始,亚当·斯密衍生出了“如何创造财富”的研究,他提出生产力是由劳动分工和资本积累所组成的,并进而细化分析。最后,他回答了“如何维护财富”的问题以及提出了“如何分配财富”的原则,提出了市场机制的重要价值,并最后衍生出对正确政府职能的探讨。这个写作过程以“财富”为源头而顺序衍生的,讨论了财富从产生、扩大、流通、实现社会价值等一系列活动的过程,并在这些过程中提出了对财富活动的规律性认识。

关键词财富分配正义劳动资本积累

一、选题的意义

“怎样才能实现财富的增长”是经济学最为古老的问题,也是古往今来人们所孜孜以求的目标之一。在书中,可以说斯密一直围绕着资本积累如何促进国民财富增长这一中心话题。相比交换和分工而言,资本积累是一个更为复杂的过程。因此想要真正理解亚当·斯密的有关资本积累的思想,还得从最基础的开始。资本的积累必然引出财富的分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民财富的增长必然形成一种财富分配的原则,而对于如今的社会,我们必

须要从亚当·斯密所认知的财富分配对现代社会的意义窥探出新时代财富分配的正义性的意义。

二、财富的分配原则

从第一篇第八章开始,到第十一章,斯密论证了财富的分配原则

对于劳动者,斯密指出,“凡依劳作而生活的人,其工资至少须足够维持其生活。在许多场合,工资还得多少超过此种限度,否则,他将无从赡养家室,无从延续劳动者族类至一代以上。”[1]指出了,劳动者的最低工资——“一个健康奴隶的劳动,约有倍于其生活费的价值;一个最低级劳动者的劳动所值,也不能在一个健康奴隶以下”[2]。而劳动工资的多寡,斯密认为,决定于对劳动的需要,以及其他必需品的相对价格。(在此,劳动工资指的是劳动的货币工资)接着,斯密指出工资增长是社会能够兴旺发达的必要条件,能够促使人们勤劳地劳动,有助于降低产品价格。

资本利润论——斯密认为“资本的增加虽然会提高工资,但同时却会减低利润。”[3]对于资本所有者,斯密认为,资本是用来组织并计划生产的,因此理应得到利润。通常,劳动者付出的劳动,只获得最低工资,因此,资本相应得到的利润就占多数。而实际上,“高利润率,比之高率工资,尤有抬高生产物价格的倾向”

资本的利润和劳动工资不相等,斯密认为取决于两个方面。

一是职业本身的性质。这一个原因,又有以下几个情况而定,第一,劳动工资,因业务有难易程度尊卑污洁的区分,劳动工资就不同。这里,斯密用了纺织行业的缝工与织工,以及铁匠与泥匠的工资差别论述,劳动技艺难的工种工资较劳动技艺简单的工种要多,易污行业比洁净行业的工资更胜一筹;第二,劳动工资因为劳动本身需要前期的投入不同而使得劳动工资有差异。这里,斯密讲了机械师,技工和农事从业者的工资差别,显然,机械师行业需要一定的门槛要求,就是进入这一行需要一定的成本,因此,这些成本理所应当地反映在所得工资上;第三,劳动的业务的安定程度也有区分。这里举列了木匠和泥匠之间的工资差别,木匠因为较为安定,所以日工资反而较少,泥匠的工作因为受顾客的临时要求以及自然天气的影响,所以安定程度稍差,所以其工资也就略高;第四,负责业务的大小不同,造成劳动工资有多寡之别。这里说了医师和律师的高工资的缘故;第五,因成功希望不同。就是说工作都需要投入一定的精力或者成本,往往工作并不一定轻易得到。在此,斯密举出了鞋匠和律师的从业成功希望的不同。

二是因欧洲政策不同而不同。第一,会限制某些职业的从业人数,一些欧洲政策实施严格的行会制度和长期徒弟制,这样就会对一些行业的进入门槛设置严格规限。第二,增加某些职业的竞争程度,一些政策通过设置奖励金、补助金和奖学金来吸引人们从事该行业,比如说牧师。一些候补牧师的工资甚至不如泥水散工的工资优厚。第三,对一些劳动

[1]亚当·斯密.国富论(上)[M].郭大力,王亚南:译林出版社,2013.59

[2]亚当·斯密.国富论(上)[M].郭大力,王亚南:译林出版社,2013.60

资本的自由流动加以限制。

土地地租论——地租作为为了使用土地而支付的价格,自然是一种垄断价格,它完全不与地主为改良土地而可能投入的资本成比例,完全不与地主所能收取的成比例,而是与农民所能支付的成比例。同时,地租构成商品价格的方式与工资和利润不同,斯密认为:“工资及利润的高低,为价格高低的原因;地租的高低,则为价格高低的结果“随着国民财富的增进,地租部分将不断增加。

三、斯密的分配论对于现代的意义

第一,斯密在论证分配论中,在涉及到劳动的时候实际上是从劳动价值论延续到劳动力市场,其中涉及到劳动的自由流动,以及劳动者的最低保障工资等,这些对于加快市场改革的国家,尤其是中国,具有重要意义。

在市场化的改革中,我们尤其要注意劳动市场的建构,保证一个自由流动的劳动市场,这样对分配的公平上能起到一个比较重要的作用。

第二,在论及劳动工资的不同的时候,斯密涉及到了人力资本的含义。在论述工资的差别构成,斯密的人力资本论述,包括对于从业人员的培训,进入成本,流动机制等都进行了论述。

第三。,斯密在论述工资差异和资本的利润差异的时候,涉及到了劳动和资本对生产的贡献的专题。他指出劳动的分配可能会比资本的分配少。这样财富的分配,尤其是初次分配,就与可能涉及到公平的问题。也就是财富分配不均或者贫富差距扩大的问题。

第四,对于第三个问题,斯密有自己鲜明的主张。在《国富论》中,斯密指出,决不能把大多数人生活状况的改善,看做是对社会的不利,同时,如果一个社会有较高比例的成员生活在困厄中,那么这个社会就不能真正地繁荣幸福。

最后,需指出的是,在论及财富分配的理论时,斯密是从传统的微观意义上讲的,并没有进一步论证,财富分配对国民财富的进一步影响。

比如,资本所得,劳动所得,以及土地所得对增加国民财富的促进作用。就是财富增长的具体路径,以及在此路径上可能产生的各种可能性还有影响,都没有过多涉及,而这对于当代中国经济发展也是具有重要的意义的。

四、分配正义的再理解

(一)初次分配:尊重劳动,鼓励创造

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历史也正是人类不断创造财富,不断分配着财富的历史。科技的不断进步,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带来的物质的极大丰富,社会财富的不断增加。在蛋糕不断做大的同时,我们更应该注重如何切好这块蛋糕,也就是如何进行合理的财富分配。如何使财富的合理分配既可以做到与劳动者的劳动价值相匹配,又可以促进劳动者积极性的提高,从而不断的增加社会财富。

财富的分配应该体现人的劳动价值,更加应彰显出人的尊严。财富是劳动所创造,而劳

动是人的劳动,因而以人为本才应该是财富分配的应有之意,这恰恰也是体现了公平正义的要求。

“正义是人类社会具有永恒意义的基本价值追求和基本行为准则。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人类对正义的追寻过程就是人类社会由落后到发达、由不合理到合理的无限发展过程。”[4]

正义是财富分配所必须遵循的要求。然而正义内涵如何界定呢?通常来说“正义是一种道德规范、准则,通过对人的行为的限定,使们之间的社会关系达至合理、均衡,这种合理、均衡既体现在利益相关方自身的价值目标,也符合一定社会的客观尺度。也就是说在生存、受教育、劳动等基本权利上追求绝对平等;在非基本权力上,追求比例平等。”[5]财富分配的一个重要价值取向就是要寻求正义,“一切人,作为人来说,都有着某些共同点,在这些共同点所及的范围内,他们都是平等的。”[6]而从伦理学的角度来说,财富分配也正是建立在这种每个人可以享有社会财富的机会和权利的平等的道德要求上才可以实现分配的正义。这样的分配正义还需要社会的制度与规范加以保护,保护各阶层都可以通过这样的一种渠道获得自己应该分得的社会财富。而这种分配的正义更多的应该是体现在对社会救助的层面中,体现在多弱势群体的关注,对强势群体的约束,减少二者的收入差距,生活水平的差距。进而实现社会的正义。

“虽然他们只图自己方便,虽然他们雇佣了千百人为自己劳动,目的只是满足自己无聊而又贪婪的欲望,但是他们还是同穷人一样分享他们所作一切改良的成果。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他们对生活必需品做几乎同土地在平均分配给全体居民的情况下所能做出的一样的分配,从而不知不觉地增进了社会利益,并为不断增多的人口提供生活资料。”[7]这就是在阐述亚当斯密关于分配理论中最著名的是“看不见的手”的理论。而“看不见的手”就是斯密口中自由市场的机制。在斯密的观点中认为市场有着完善的调节机制可以通过自身的调节区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而政府只是一个“守夜人”的作用。在收入分配的中也积极的主张政府要放权,主张政府与市场主体分开,让社会的市场机制进行充分的市场调节,在斯密的眼中每个人都具有自利性,可以在市场中为了自身的利益进行优化的资源分配。

斯密的这个观点也再次证明了其自身放任的自由资本主义分配正义观,主张尽量减少政府干预,强调市场主体意志的自由,个人权利的神圣不可侵犯。而在国民财富的分配过程中,初次分配是基础。整个国民财富的公平性也是建立在初次分配公平的基础上,社会的再次分配是建立在初次分配的基础上。在初次分配中注重公平与正义,才能有效的保证社会整个财富分配的合理性与正义性。

初次分配中,为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推动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积极主张运用市场调

[4]何建华.正义分配论[M]:人民出版社,2007.31

[5]张振超.财富分配正义研究[D]:苏州大学,2010

[6]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M]:人民出版社,1995.444

节的杠杆去进行分配的调节,让资本,技术等要素充分的参与收入分配,合理拉幵收入的差距。减少政府在第一次收入分配中干预功能,让市场自主调节。

(二)二次分配:保护劳动、调节差别

在之前我们谈到斯密是崇尚自由的市场机制,反对国家的过度干预。但是斯密也不是无政府主义者,一方面,斯密意识到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需要一些制度性的基础,如健全法律和秩序,产权保障等。这些制度性基础需要各个方面的努力,政府的努力也是不可或缺。另一方面,市场机制也不是万能的,它不能提供充足的公共物品,需要政府提供公共物品,更好地去实现经济的繁荣。因而斯密认为在市场经济中政府的存在是必须的。而使政府可以进行有效的服务就必须有必要的经费。而必要的经费一大部分要来源于税收。

斯密对于税收的看法,认为其不仅可以为政府提供必要的运行费用,还可以通过税收调节消费和收入。斯密认为,“一切赋税归根到底都来自社会上的工资、利润和地租这种收入。依他之见,征收工资税,就必然得高货币工资,实际上由资本家支付,而资本家总是设法把它转嫁到消费者身上如果资本家转嫁不出去,那他对劳动的需求就会减少,从而使国家的年总产品减少。征收利润税,若对利润中的利息部分征税,一是极难确定借货资本的数额,二是容易引起资金外流。若对利润其他部分征税,资本家无力负担,或者歇业不干,或者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而对地租征税不会影响财富的生产和大多数人的收入。”[8]通过以上对于斯密税赋观的分析,可以看出斯密把征收赋税不同类别中的关系梳理的十分清楚,在征收赋税时都努力把其的值放到最大。

斯密把这种税赋的征收当做是政府的强制手段,这种有政府采取的财政政策正是通过政府强制力保证实施,并通过把值的调大,努力提高再次分配的效率,很好的兼顾了公平。

“对奢侈品所课之税,除这商品本身外,其他任何商品价格,皆不会因此提高。对必需品所课之税,因其提高劳动工资,必然会提高一切制造品的价格,从而减少其贩卖与消费的范围。”[9]通过分析以上的两种比较。斯密主张对高附加值的奢侈品征收高税赋。因为高税赋所带来的奢侈品价格大幅度的提高,劳动者的工资也不会和其的大幅度提高存在直接的关系。

而“一种重税,有时会减少所税物品的消费,有时会奖励偷运,其结果,重税所提供政府的收入,往往不及轻税所提供的收入。当收入减少是由于消费减少时,唯一的救济方法,就是减低消费品的税率。”[10]斯密通过比较发现了消费与税赋之间的直接关系,因而主张用税率去调节消费,再用消费再调节收入。这已非常明白的说明斯密已清醒地认识到税率的高低对消费和收入产生的重要作用,而且已十分明确地主张用税率的高低调节消费和收入。

而政府的本身有着“经济调节,市场的监管,社会的管理,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职能,

[8]张振超.财富分配正义研究[D]:苏州大学,2010

[9]亚当·斯密.国富论(下)[M].郭大力,王亚南:译林出版社,2013.405

因而在国民财富的再次分配中政府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在这一财富再分配的过程中,政府主要依靠了其行政的强制力等手段,运用税收的杠杆,建立健全社会的保障机制体制,合理的财政政策不同地区的财富转移政策来调节高低收入者的贫富差距,进而保障全体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

我们看到了政府在市场调节以外的重要作用,然而政府的这种强制的调节的力度不易过大过激,否则就会损害市场调节机制在初次分配中的重要作用,进而影响到初次分配的公平性。因而在再分配中,政府需要起到重要的过程中,政府要更加注重调节的“度”,既要兼顾公平促进正义,又不能损害第一次的公平正义。为了第二次可以很好的进行分配注重公平,打破垄断行业,促进市场主体之间的公平竞争,就需要运用制度的保障,把权利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保证权利使用的阳光化,促进正义公平。社会财富的再分配更多应该把政策的杠杆倾向于真正贫困的继续帮助的弱势群体,进一步完善社会的保证机制,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体现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和人文关怀,关注人的价值、关心人的生活质量、发展潜能和幸福指数,最终能够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我国目前正处在社会由生存型向发展型社会的过度时期,贫富的差距的不断增大,是的社会矛盾仍然存在。以前的过度发展所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因为政府在进行二次的分配中还必须注意运用行政的手段进行矛盾干预,分配政策的倾斜减少矛盾,并注重环境方面的投入,加大环境的保护力度,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促进社会的可持续绿色发展。在二次分配中,我们应该努力做到:保护劳动,调节差别,减少矛盾。

(三)节俭廉洁“小政府”

在斯密整个理论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对于“自由制度”的崇尚。而与自然的自由制度相匹配的国家机关就是“廉价政府”,或者说“小政府”。近年来许多的思想家基于国家设立有限目的和国家权力全面干涉私人活动的重商主义时代的惨痛经验,以及憎恶强制权力的优良文化传统,无一例外的认为:“国家”应该单单的拥有最小的权利,并且行使最小的职能。“廉价的政府、最小国家、或者如德国学者拉萨尔所宣扬的夜更人国家等概念都形象的表达了这个社会的通念。一句广为传颂的政治格言:“最好的统治就是最少的统治”

“廉价的政府论在政治上要求缩小、限制国家权力;在经济上则强调缩减并节约国家经费。质言之,廉价政府论要求尽可能低廉的费用来维护私人的财产。关于廉价政府学说,可以分为两种基本观点。即绝对廉价政府和相对廉价的政府。斯密所持的是相对廉价的政府观。”[11]

“文明国家的政府支出,一定比未开化国家政府的支出大得多。……文明国家必须维持海陆军,必须把某些地方设防起来,必须建造公共建筑物,必须设置法官、收税人员等。如果不这样做,社会秩序就会发生问题。”这很明确的表明出斯密主张相对的廉价政府。

斯密认为,和平不会随着财富和道德的发展而自然出现,故需要幵支军费和司法经费以维持和平。相对廉价的政府致的是虽然政府的财政规模绝对额有所增加,但国民所得增加的更为迅速。从近代来看,以生产力的发展和国民所得的增加作为分母,而以国家税收的总额、经费为分子,则比率不断下降,即被视为廉价政府的实现。研究斯密财政学的日本学者中谷武雄认为:“斯密的廉价政府理论主要的特点之一就是斯密不关心现在政府支出的多寡,以及其占国民所得的比重大小,而是站在长期的立场上,关心起经费支出是否可以减少其他经费在将来增大支出的必要性。在斯密看来,通过整体的改革,应由国家提供的服务特点是可以通过节俭将来的费用支出。若有助于节欲未来支出,则现在的投资才有必要。”

斯密眼中的廉价政府我们可以认为是一个以低廉价格供养的政府,实施公平的税制,做到合理适度的征税,这样既不会伤及经济,侵蚀资本,也不损害国民的利益。国家本身要厉行节约,不铺张浪费,有效的利用财政资金尽到一个守夜人的责任,其他的让“无形的手”去引导。

五、资本的概念与意义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的中说道:“他们所有的资财,若足供他数月数年之久,他自然希望在这资财中,有大部分可以提供收入;他仅保留适当一部分作为收入未曾取得以前的支费,以维持他自身。他的全部资财,于是分成了两部分。他希望可以提供收入的部分,称作资本。”[12]这里,我们可以大致抽象出亚当关于资本的基本定义:即人们资财中可用于获取利益的部分。

紧接着,书中又说明的资本的类型——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亚当·斯密认为,资本可用来生产、制造或购买物品,然后卖出去以取得利润。这样使用的资本,在留在所有者手中或保持原状时,对于投资者不能提供任何收入或利润。商人的资本不断以一个形态用出,以另一个形态收进;而且也只有依靠这种流通,依靠这种继续的交换,才有利润可图。这样的资本可称为流动资本。

资本又可用来改良土地,购买有用的机器和工具,或用来置备无须易主或无须进一步流通即可提供利润的东西。这样的资本可称为固定资本。

当然,这是亚当·斯密从个人角度出发而说明的资本的含义。那么对于国家或社会而言呢?“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总资财,即是住民全体的资财,所以,亦自然分作这三个部分,各有各的作用。”[13]这里说到的三个部分分别是留供目前消费的、不提供收入或利润资财、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因此,从作者的思路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等式:

国家财富=留供目前消费资财+资本(固定资本+流动资本)而在这个等式之中,留供目前消费的资财需要通过资本来加以补充,因此,增加国家财富,无法依靠留供目前消费的资财,而是需要通过资本的积累。自然而然地,我们会产

[12]亚当·斯密.国富论(上)[M].郭大力,王亚南:译林出版社,2013.241

生这样一个疑问,如何增加资本?

六、资本积累的途径

(一)分工促进资本积累

从根本上而言,资本积累靠的是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这是毫无疑问的。而如何提高生产力水平,在前面一节业已提及,即劳动分工以及分工引起的机械的使用。这是亚当·斯密提出的具有伟大意义的观点。这一观点,“不仅合乎逻辑,而且符合厉史发展状况。马克思的分工理论吸收了这一正确观点。”[14]

分工简化了劳动的动作,劳动者技艺大大增进,并节省了劳动转换的时间,在一定条件下还利于机械的创造和使用,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当分工日趋细密时,就会有更多人从事发明适合于各人各行劳动生产的机械,而这些机械也就更利于被发明和使用。当然,不论是劳动者劳动,还是机械生产,都需要一定的资本作为前提以用于支付劳动者的薪资和机械发明的费用。因此需要有预先的资本积累。亚当·斯密在书中也写道:“按照事物的本性,财之储蓄,必在分工以前。预蓄之财愈丰夥,分工亦能按比例愈细密。分工越是细密,每个工人所能制造的材料,定然越是增加。每个工人所担任的作业,既渐趋简单,便有各种新机械发明,使作业更为简便而迅速。”[15]所以,分工和资本积累并非是单向的作用关系,而是双向的促进。分工的细化需要更多的劳动力和机械,因此需要更多的资本;而反过来,分工细化后带来的生产力的提高,也会进一步推动资本的积累。

既然劳动分工是资本积累的深层次的途径,那么必然也有较为明显或直接的资本积累的方式。

(二)财富分配促进资本积累

亚当·斯密认为,“固然,无论在哪一国,土地劳动年产物,到底都不过供国内消费,给国内居民以收入,但其收获,无论出自土地,或出自生产劳动者之手,都是一出来就自然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往往是最大的一部分)是用来换还资本,补充从资本取出了的食料、材料和熟货;别一部分,则以利润形式作为资本所有者的收入,或以地租形式作为地主的收入”[16]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亚当·斯密将国家生产的财富去向分为两部分,一是换还资本,二是作为利润和地租。

就土地生产物而言,在过去的欧洲,由于封建地主占有绝多数土地,因此几乎所有的土地生产物最后都归于地主所有,而在过去生产力并不发达的情况下,土地生产物中仅有极小部分用以补偿耕地所用的资本,绝大多数作为地主的利润或地租。而亚当·斯密生活的时代,已与过去发生巨大变化,在全部土地生产物中,地租所占的比例很少超过三分之一,有时还不到四分之一。但以数量计,改良的土地的地租,却大都已三倍或四倍于往日;

[14]李荣昌.亚当·斯密的资本积累理论评价[J]:上海经济研究,1986-05-01.19

[15]亚当·斯密.国富论(上)[M].郭大力,王亚南:译林出版社,2013.239

但是在年生产物中取出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和往日年产物的全部比较,似乎就有三倍或四倍之多了。因此,在农业日益进步的时代,就数量说,地租虽是日增,但对土地生产物的比例,却是日减,也就是说,资本对于土地生产物的比例,大大增加。

就生产性劳动者生产出来的年产物而言,古代欧洲贸易很少(相对于17、18世纪而言),制造业简陋,所需资本极少。可是它们所提供利润却相当大。“古时利息率,罕有在百分之十以下的。这可证明他们的利润,至少也足够提供这么大的利息。现在呢,欧洲各进步国的利息率,已罕在百分之六以上;最进步国的利息率,且有时低至百分之四、百分之三百分之二。”[17]而作者生活的时代,制造业迅速发展,涵盖生产生活各方面的制造所需要的资本也越来越多,但由于生产效率的提高,同一商品相对与过去所能提供的巨大收益在减少,制造业所能提供的利润也就相对减少。从利息率来看,也证明利润对于生产性劳动者生产出来的年产物的比例,是下降的,也就是说,资本对于生产性劳动者生产出来的年产物的比例在上升。

既然作为用以支付地租和利润的资财的比例下降了,那么上升的即是用以补充资本的部分的比例,也就达到了资本积累的目的。所以,在亚当·斯密看来,这种国家财富分配方式的变化是促进资本积累的重要手段之一。

这也反映出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下,传统的以土地生产物为财富来源,已越来越失去其号召力。而地主所占财富比例的下降,新兴资产阶级所占资本比例的上升,也反映出不同阶级实力的变化,也预示着在不久的将来,必有一场阶级利益斗争的较量。这也利于我们更好地去理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三)节俭的美德促进资本积累

虽然亚当·斯密认识到了分工及机械的使用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原因,但对于资本积累的直接方式,亚当·斯密有着他独特的观点:“资本增加,由于节俭;资本减少,由于奢侈与妄为。节省了多少收入,就增加了多少资本。这个追加的资本,他可以亲自投下来雇用追加的生产工人,亦可以借给别人投下,而分其利润,得利息为酬。个人的资本,既然只能由节省每年收入或每年利得而增加,由个人构成的社会的资本,亦只能由这个方法增加。资本增加的直接原因,是节俭,不是勤劳。”[18]

斯密认为,节俭可增加维持生产性劳动者的基金,从而增加生产性劳动者的人数。他们的劳动既然可以增加工作对象的价值,所以节俭又有增加一国土地和劳动年产物的交换价值的趋势。所以节俭可以推动更大的劳动量,更大的劳动量则可增加年产物的价值。

而在现在看来,亚当·斯密的这个观点显然站不住脚。因为,无论怎样节俭,节省的作用是有限的。光靠节省不能省出足够用来雇佣他人劳动的资本,况且他们会用于其它消费或者交税。那么,大量的资本到底是怎么来的?允许这“工资-利润-地租”三位一体的社会经济制度是怎么来的?对此,忽略下层社会历史的斯密没有办法、或不愿意给出解

[17]亚当·斯密.国富论(上)[M].郭大力,王亚南:译林出版社,2013.290

释,毕竟,在资本起源的说法上一个小小的矛盾,并不会妨碍他对于产生了经济大发展的

商业社会的礼赞。这也足以显示出,作为一个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学家,难以突破其

阶级瓶颈和时代局限而真正认识资本的本质。

七、结语

对于经典著作,我们应是心怀敬畏,虔诚地学习其中伟大精妙之处;也应心怀大气,

宽容地看待作者的局限之处。虽然《国富论》在一些基本观点上已被证实是错误的,比如

分工应是早于交换出现,而非亚当·斯密认为的交换早于分工,比如资本积累依靠节俭等等,但是更多的,是他提出的经济理论对后人的无限启发。

同时《国富论》对我们中国,仍有启迪意义。三十多年前,改革开放确立了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确认了市场在经济社会中的巨大作用,这无疑是向亚当·斯密的致敬;而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到今日,中国改革该向何处去,如何调控流通中的货币,如何处理人口

压力与资源问题,这些问题,虽不能从《国富论》中直接寻求答案,但我们可以寻求像亚当·斯密那样的思考。

经济1202班 1205060432

甘子君

读《国富论》有感

读《国富论》有感 读《国富论》有感 龚湘姣仲英书院党总支 这个暑假,为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切实提高理论高度与深度,为人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党支部给全体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推荐了几本经典书籍,我们大三学生的是由英国作家亚当?斯密着就的《国富论》。 刚从图书馆借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就顺手翻了几页,发现其内容与结构脉络并没有我想象的那样清晰易懂,极为深刻的议论分析随处可见,而且经济学的专业知识有很多,虽然我的辅修是金融,但除了第一章的内容比较容易理解之外,其余部分的还是比较晦涩难懂。对我来说,要想在短时间内读懂它决计是不可能的,因此,我决定先去探究一下作者着书的背景以及书出版的意义与影响,这对我接下来的阅读和理解肯定会有极大的帮助。那么,我先就我探究的成果来说一说。 作者亚当?斯密生活在18世纪英国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鼎盛时期,那个时候,自由竞争、自由经营和自由贸易已成为新兴产业资本发展的迫切要求。然而,历经两百多年的以国家干预为特征的重商主义依旧根深蒂固,产业资本发展深受其害。而《国富论》的主题,即“研究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并不像我刚开始以为的那样,此书仅是简单提出让国家富强起来的意义与方法。此书的主题同亚当?斯密对政治经济学的目标和任务的看法相关,他认为:“作为政治家或

立法家的一门科学的政治经济学,他有两个不同的目标:第一,给人民提供充足的收入或生计,或者更确切地说,使人民能给自己提供这种收入或生计;第二,给国家或社会提供足以施行公务的收入。其宗旨在于使人民和君主都富裕起来。”他的这段话清楚地告诉我们,民富国富皆重要,或者更大胆地说,民富重于国富。君主一般都更加重视自己的权利和财富,甚者敛民财而饱其库,损民利而扩其势,然而亚当?斯密将人民和君主一并纳入致富的范围,将实现国民富强定义为政治经济学的目标,在那个年代可谓是极其难得了。他所指的人民,应该主要是当时那些随着工场手工业发展而兴起的企业家,也就是早期的资产阶级。 亚当?斯密花了相当大的精力与极长的时间撰写《国富论》,原稿出来后他又进行了反复的修改和增补,从而进一步丰富和充实了《国富论》的理论和内容。直到1776年,千呼万唤始出来的《国富论》才惊艳登场,此时离他当初在法国“为了消磨时光”着手撰写已经过去了整整12年。亚当?斯密那追求完美和卓越的风格以及严谨求实的精神真真让人惊叹,更值得我们每一个人认真学习。 《国富论》问世之时,正值中国清乾隆年间,“康乾盛世”之际,而亚当?斯密在书中亦多次提及中国,他对这个遥远的东方封建王国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他指出,中国是一个富裕而停滞的国度,以农业立国,对外贸易从不发达,但是很富裕。在《国富论》中是这样说的:“……按照事物的自然进程,每一个成长中的社会的大部分资本,首先应该投入农业,其次是制造业,最后才是对外贸易。这种顺序是

《国富论》读书笔记精选

《国富论》读书笔记精选 导语:读完《国富论》,各位会有怎样的收获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国富论》的读书笔记,供各位阅读和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国富论》读书笔记【一】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6秒,在朦胧的烟雾中,在千万同胞的期待中,我国的第一艘宇宙飞船终于成功发射。中国,这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又向未来近了一步,也更向科技发展的新时代更近了一步。 14年后的一天,我正坐在舒服的沙发上,专心致志的看着手中的这本《国富论》,竟情不自禁地把它与祖国的复兴之路结合起来。 《国富论》是苏格兰经济学家,哲学家亚当斯密的一本专着。这本专着共为五卷。它从国富的源泉——劳动,说到增进劳动生产力的手段——分工,因分工而起交换,论及作为交换媒介的货币,再探究商品的价格,以及价格构成的成分——工资,地租和利润。书中总结了近代初期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经验,批判吸收了当时的重要经济理论,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运程做了系统的描述,它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方面,起了重大的作用。 从《国富论》中文懂得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自由主义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也是十分重大的。在我国的今天,脱离了计划经济也不过三十年,与英国将近三百年的自由经济意识还

无法相比,东部开放的海城市还好,西部地区则明显的体现出落后,不但经济落后,思想也落后,表现命令不到绝对不作为的慵懒心态,与沿海开放区的那种创新思想大相径庭,这也是西部发展不起来的主要原因。所以思想不自由,不主动,就会落后。 有人认为中国是一个难以创新的国家,可是少年强,国则强,少年弱,国则弱。中国没有因为别人的评论而放弃自己的梦想,从来没有放弃过追梦。因为它深信,只要努力,就会成功,只要不放弃自己的信仰,就会成功。就算失败了也要再爬起来,因为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梦。就好像每个人都可以仰望星空,心光洒在每个人的脸上照亮更加丰沛的人生,也照亮更加灿烂的中国。 《国富论》读书笔记【二】打开《国富论》的时候,我的心中是一片茫然,看着那么多密密麻麻的字,总感觉读起来会使我变得晕头转向。不管怎么样,我还是读了下来,也深有感触。 亚当斯密是18世纪的经济学家,因此在看他的国富论时当然要从他的时代出发。无论他说的是对还是从谁的角度出发,对于今天的我看来,了解到当时的很多经济因素和状况,使我看待今天的经济时联想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历史。应当说亚当斯密是伟大的,他提出的劳动创造价值理论和社会分工,使我们直观的理解社会经济的发展史。就这一点我们

《国富论》读后感最新范文5篇

《国富论》读后感最新范文5篇 《国富论》读后感范文一 看完国富论、美国近代经济发展史、罗斯福新政后,一向想写点嘛。此刻4点多了,也睡不着了,就写点吧。 1929-1933年的美国,是美国经济史上最黑暗的年代。这个时期,是美国私人垄断企业发展到最鼎盛的时期,可是这种私人垄断鼎盛 带来的,是国民经济减少,贫富悬殊加剧,阶级矛盾尖锐,社会动 荡不安。每一个人都把最坏的东西扔在大街上,都追求自我的利益 最大化(就跟今日的中国发生的情景一样)带来这种状况的原因,就 是私人垄断企业的鼎盛。因为私人垄断企业追逐的就是利润,就是 个人利益,为了实现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它是不负任何社会职责的(就像此刻的中石油,中石化。我垄断了我就是不降价)很多商品他 宁可囤积烂在仓库里(就像此刻的囤积房地产),倒在大海里,也不 愿销售出去。因为赔本销售,带来的是不盈利。私人垄断追逐的是 个人盈利。社会动荡什么的,似乎跟它无关。 但私人垄断忘记了,个人利益虽然最大了,但在一个动荡、黑暗、每一个人为了个人利益不折手段的社会里,怎样安全消费,利益再 大又有何用。仅有社会稳定,人人富裕,商店顾客盈门的环境里去 消费,才能真正实现和体现个人利益最大化。这就是为什么今日巴 菲特和比尔盖茨到处游说,提倡富人要把自我的财富,反哺于社会。这就是为什么郎咸平在讲座时,一遍一遍问富人们,你们还敢不敢 让孩子一个人去上学。这就是为什么今日美国富人们为什么去上书 国会,主动要求增加自我的税负。他们这种财富来源于社会,就要 反哺社会思想的起源,就源自1933年以后的罗斯福新政。 1933年,罗斯福上台,实行新政,结束了美国最黑暗的私人垄 断企业时代。最主要的做法,就是由国家拿纳税人的钱,出手收购 私人垄断企业部分股份(不交出股权的就反托拉斯法解散掉),使私

国富论读书笔记

国富论读书笔记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国富论》读书笔记 提起《国富论〉的作者亚当斯密,今天经济学领域的人可能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国富论》,全名《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作者亚当·斯密是英国政治经济学古典学派的创立者。该书初版于1776年,与美国的《独立宣言》同年发表。有人说他的书不只是图书馆书架上的一种收藏,书中的内容对国家的经济政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形成了我们今天住在其中的整个经济环境,其分析视角结合了人性论、法律与政治理论以及经济理论,是一套完整的经济学理论体系。下面是我对书中比较感兴趣的方面的一点心得体会:在《国富论》里,亚当·斯密在否定重农主义和批判重商主义的基础上,说明了分工和贸易如何增加国民财富,并界定了君主或国家的职责和收入来源。全书分为5篇,作者在《导论及全书设计》中说,“本书前四篇的目的,在于说明广大人民的收入是怎样构成的,并说明供应各时代各国民每年消费的资源,究竟有什么性质。第五篇即最后一篇所讨论的,是君主或国家的收入。”具体而言,第一篇讨论的是劳动生产力改良的原因,以及产品在不同阶层之间自然分配的顺序。第二篇讨论的是资产的分类、性质、储蓄和使用。第三篇以罗马帝王衰落之后,欧洲农业发展所受的制约及其农村的衰落,和商业城市兴起的实际,探讨了财富增长的不同路径。第四篇则在此基础上,从当时最受推崇的重商主义开始,论述了重商主义和重农主义两种政治经济体系的后果。第五篇则讨论君主或国家的开支方向和收入来源。 1.“看不见的手”的作用。每一个行为的动机,主要在于利己,求得自己的利益。利己心是人类一切经济行为的推动力。而且利己性并不是值得反对或摒

读亚当·斯密《国富论》有感1500字

读亚当·斯密《国富论》有感1500字 《国富论》是亚当斯密的作品,其中他跟我们一一分析了经济与国家的种种关系,读后笔者觉得受益匪浅。 亚当斯密在230年前就熟悉牛顿的思想,他还撰文赞扬过牛顿,后来他用牛顿的物理学原理作为经济体系,造出了一本掷地有声的《国富论》,后来西方就出现大量的所谓经济学名著。因此,世界就像开设了一个经济文化大赌场,所谓的经济学家就像赌场中一个个旁观他人输赢的马仔,围绕着博弈实体经济学理论凭个人感觉进行猜测,凭个人主观意愿盲目欣赏。但《国富论》里没有引入输赢与均衡的标准,没说怎样取胜,没有给出一个整体如何对大小的区分,没有开端,没有终结,也就是没有边界,都是一些宏观抽象的概念。无论混沌和有序怎样互相转换,《国富论》中并没有给出任何博弈行为取胜的依据。全世界经过230多年的研究,没有发现什么有效可示范的依据。230年以来,无数人渴望从书中挖掘有用的东西,最终发现了一句话看不见的手,它在《国富论》中只出现过一次,众所周知,一篇巨著里一个词出现一次,最多只能称其为一个文化信息,一个词偶然地出现,这不是经济学思想,更不是理论,亚当斯密也就没有定性解释过它的本质特性。人们对它似懂非懂,几乎所有人的解释都是自圆其说,一传十,十传百,无限的放大,看不见的手就成了神话。

今日我们用《博弈圣经》实体与性质的观点解释看不见的手,它就是博弈实体法则的威力。博弈实体法则的瘾魂是市场经济的灵魂,其内在逻辑是道德与博弈的法则,市场经济就是根据一套博弈法则使资源配置通过道德协同与博弈协同得到调整,亚当斯密的自发秩序和看不见的手都是在观察博弈实体时得到的感觉。他宣称市场经济要自由放任,一切追求最大化,他是为了维系两个假设,一是效率,二是穷人的生活。亚当斯密的比较优势只有对那些追逐自我利益的人们才格外地积极,这会带来你死我活的竞争和掠夺。西方的经济学大师,今日的大政治家、博弈专家都明白,二人同性质的博弈对局不是博弈实体就不存在看不见的手,对个体疯狂的掠夺就无法干预。可以想象在230年前亚当斯密已经模模糊糊地感觉到了博弈实体的威力,可惜他还没有认识到博弈实体的本质特性,他感觉到,人类行为的结果是非存心出现的,好像参与者带来的利益不是上帝,也不是政府,都是吉祥慈善是看不见的手给予的,这是一个赌徒,对赌博结果的无奈,对博弈实体的无知才有这种莫名其妙的感觉。我们从逻辑的哲学出发,研究科学发展观的博弈实体战略,发现它的文化结构复杂而宏大,人们难以理解,语言也很难表达,它比《国富论》描写的看不见的手复杂得多。看不见的手只有简单的几个逻辑步骤就可以告成,特别对哲学素养准备不足的经济学家他首先感觉到看不见的手语言流畅,琅琅上口,还有一个手以稳固的形象在场中的表现,它还抽象而高度概括了市场运行机制恰是看不见的手,人们就深信不疑,学者也相信它,传播它,把它神话了。

《国富论》读后感学习范文600字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编辑修改,也可直接使用《国富论》读后感范文600字 《国富论》读后感范文600字【一】 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6秒,在朦胧的烟雾中,在千万同胞的期待中,我国的第一艘宇宙飞船终于成功发射。中国,这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又向未来近了一步,也更向科技发展的新时代更近了一步。 14年后的一天,我正坐在舒服的沙发上,专心致志的看着手中的这本《国富论》,竟情不自禁地把它与祖国的复兴之路结合起来。 《国富论》是苏格兰经济学家,哲学家亚当斯密的一本专着。这本专着共为五卷。它从国富的源泉──劳动,说到增进劳动生产力的手段──分工,因分工而起交换,论及作为交换媒介的货币,再探究商品的价格,以及价格构成的成分──工资,地租和利润。书中总结了近代初期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经验,批判吸收了当时的重要经济理论,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运程做了系统的描述,它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方面,起了重大的作用。 从《国富论》中文懂得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自由主义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也是十分重大的。在我国的今天,脱离了计划经济也不过三十年,与英国将近三百年的自由经济意识还无法相比,东部开放的海城市还好,西部地区则明显的体现出落后,不但经济落后,思想也落后,表现命令不到绝对不作为的慵懒心态,与沿海开放区的那种创新思想大相径庭,这也是西部发展不起来的主要原因。所以思想不自由,不主动,就会落后。 有人认为中国是一个难以创新的国家,可是少年强,国则强,少年弱,国则弱。中国没有因为别人的评论而放弃自己的梦想,从来没有放弃过追梦。因为它深信,只要努力,就会成功,只要不放弃自己的信仰,就会成功。就算失败了也要再爬起来,因为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梦。就好像每个人都可以仰望星空,心光洒在每个人的脸上照亮更加丰沛的人生,也照亮更加灿烂的中国。 《国富论》读后感范文600字【二】 英亚当斯密所著的《国富论》,全名为《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此

国富论读书笔记

国富论读书笔记 第一章.论劳动分工及分配 【概述】亚当斯密发现劳动生产力的提高对于财富的增长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他对于劳动生产力提高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且首次提出了劳动分工这个概念。劳动分工首先使得生产力得以成倍的提高,同时,分工的深化使得人们对于劳动产品的交换变得迫切,而交换则需要通用的媒介—货币,就产生了。而产品的最终分配结果分为三项:劳动工资,资本利润,和地租。 第一节至第三节:分工。 分工,是劳动生产率提高最主要的原因。例:制针业 ·但是,农业上所使用的不同种类的劳动不可能像制造业一样完全的分工,所以,农业生产力总是跟不上制造业生产力的步伐。对于一些最富裕的国家而言,必然在农业和制造业上都优于别国,但是制造业的优越程度一定大于农业。 ·分工之所以提高效率的三大原因: 1.每一个工人技术熟练程度得以提高 2.节约了由一种工作到另一种工作的转换时间。其中包括:工具场地的转换,注意力的转换。3.分工使得工人们懂得如何完成一项工作是最有效的,并且创造了大量的机器,从而提高了生产力。 ·分工的起源:人性中物品交换的倾向 而这种倾向只有人才有,并且受到自利心的驱使。 插播:我们期望的晚餐并不是屠夫,酿酒师,面包师的恩惠,而是来自他们对于自身利益的关切,我们并不是向他们乞求仁慈,而是诉诸他们的自利心,我们从来不想他们谈论自己的需要,而只是谈论他们的好处。 ·分工,使得才能的差异比天赋的差异更加重要。这种才能的差异与其说是分工的原因,不如说是分工的结果.且分工,使得这种差异变得有用。 ·市场范围对于分工的限制:分工,受到交换能力范围-市场范围的限制。 在大城市,专才会比较普遍,而在小乡村,环境使得人们不得不掌握多项 技能. 水运,拓宽了市场,因此,最初的改进,是在海岸或者通航流域产生。 第四节:货币 分工一旦明确以后,一个人自己的劳动所得只能满足自身很小一部分的需要,这时人们就依靠交换来生活,但是,物物交换的困难导致选用了某种商品作为货币,并且最后总运用了金属—耐久和可分。然而,一开始采用的粗条金属还是具有两大困难,称量,化验。 以后,便在金属上加印,来表示质量和纯度。 补充: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一个极端的例子就是:水和钻石.

读《国富论》有感

读《国富论》有感 quo;。并将这一条作为宪法第5条第1款,正式将依法治国确立为宪法的基本原则,通过国家根本法对依法治国予以保障,使其有了宪法保障,也使“依法治国”这一基本方略有了长期性、稳定性的制度基础。 在党的xx大提出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基础上,党的xx大提出了坚持依法执政、不断提高执政能力的思想,要求不断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将民主、法治、人权建设从以往的“精神文明”范畴中独立出来,正式提出“政治文明”的概念,这就进一步丰富了依法治国的内涵,明晰了依法治国与其他治理方式的关系。党的xx 大还提出“三统一”的法治原则,即“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这就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依法治国方略的根本原则。XX年,党的xx届四中全会提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理念,把依法执政作为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之一。这表明,我们党深刻认识到,在新的历史时期,必须实现执政方式的根本转变,将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执政要求党要领导立法、保证执法、带头守法,进一步将依法治国与党的领导结合起来。“依法执政”的

提出,表明我们党依法治国理念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 在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指引下,我国立法事业取得了重大进展和显著成效。按照xx大报告提出的到XX年“形成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要求,XX年我国如期基本形成了以宪法为统帅,以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等多个法律部门的法律为主干,由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多个层次的法律规范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国家和社会生活各方面总体上实现了有法可依。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作为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法行政也取得了明显进展。国家在《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中,提出要“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经过十年左右坚持不懈的努力,基本实现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并明确提出要“加强对执法活动的监督,推进依法行政”。自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等一系列重要法律颁布之后,一批规范行政行为的法律法规相继出台,行政听证、告知和申辩、信息公开等行政程序相继确立,标志着我们在依法行政、建立法治政府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果。 适应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需要,国家稳步推进司法建设与司法改革。最高人民法院先后发布《人民法院五年改革纲要》和《人民法院第二个五年改革纲要》。最高人民检察院相继采取相应的改革举措。

国富论读书笔记

第一篇论劳动生产力增进的原因并论劳动生产物自然而然地分配给各阶级人民的顺序 第一章论分工 看完后,才知道原来那个做针的例子是亚当他老人家说的。说了半天,主要还就是分工提高了生产率,主要有以下几个理由,我们好像背过的:有了分工,同数劳动者就能完成比过去多得多的工作量,其原因有三:第一,劳动者的技巧因业专而日进;第二,由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通常须损失不少时间,有了分工,就可以免除这种损失;第三,许多简化劳动和缩减劳动的机械的发明,使一个人能够做许多人的工作。 第二章论分工的原由 分工是互通有无,物物交换,互相交易导致的,而且文章中开始提到人人都是为了自己的私利而交易,结果都对大家都有好处的思想。 还看到两个印象比较深的句子,我们从未见过甲乙两犬公平审慎地交换骨头。想想这个场面,还是蛮搞笑的。人们天赋才能的差异,实际上并不象我们所成觉的那么大。人们壮年时在不同职业上表现出来的极不相同的才能,在多数场合,与其说是分工的原因,倒不如说是分工的结果。这点我也是非常赞同的,在高中后就开始分科,结果后面大家的差异真是非常大的,分工也导致了大家在某一技能上不断学习,从而使得专业技术发展速度不断加快,这在现在各种知识越来越多的情况下尤其重要,不过有的时候也觉得蛮残酷的,会不会以后社会竞争激烈到我们的小孩要在初中、甚至小学就要分工,以后的小孩子会不会在很小的时候就要确定方向,不然在以后的社会中就难以立足,可以想像,在这样的情况下,小孩子要成为一个建筑专家,就要从小开始学习和建筑方面的知识,日后他可能不会学习文学、化学、原子物理等知识,他可能在建筑方面是一个天才,而在其它方面是一个白痴,真不知道这样下去是社会的进步还是退步。在想一步,看到有的科幻片上对小孩子的DNA进行检验,从还没有出生就决定了他的命运,比如从DNA上看到这个小孩子身体强壮,但是40岁以后会生病,那么就让他打仗,从而从小就将他培养成一个战士,这样不知道是不是剥夺了其选择自己发展方向的权利,也不知道有没有这样的权利。 第三章论分工受市场范围的限制 没有足够大的市场,就很难找到各种细致分工的人,而且也难以消化分工后带来的巨额产量,

《国富论》读后感1500字

《国富论》读后感1500字 亚当·斯密是现代经济学的奠基人,他关于市场机制的论述已成为经济学的基石,在他去世的200多年间一直被视为“至圣先师”。但是,斯密在天堂过得并不开心,人们崇拜他,谈论他,但是却并不了解他的思想真谛,只是用他的某个思想来为自己服务。《国富论》总结了近代初期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经验,批判吸收了当时的重要经济理论,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运动过程做了系统的描述。亚当.斯密第一次对政治经济学的基本问题做出了系统的研究,创立了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把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国富论》中要回答的最后问题是,感情与"公平的旁观者"之间的内在斗争,在社会的长期演进中究竟是怎样在历史本身的大舞台上发生作用的。这个问题的答案在第五编,亚当.斯密列举了社会发展的四个主要组织阶段,除非由资源的匮乏、战争或政府的坏政策予以阻止,否则这些阶段是会连续进行的。这四个阶段是:猎人的最初"野蛮"阶段,原始农业的第二阶段,封建或庄园"耕作"的第三阶段,商业上相互依存的第四阶段。每一阶段伴有与它的需要相适应的制度。例如,在猎人阶段中"没有任何财产。因此,也就没有任何确立的行政长官或正规的司法行政"。随着牛羊群的出

现,产生了比较复杂的社会组织形式,不仅包括"可怕的"军队,而且有不可缺少的法律和秩序堡垒。斯密思想的核心是:这种制度是保护特权的工具,不能用自然法为之辩护。他说,"文官政府是为了财产的安全而设立的,实际上是为保护富人反对穷人而设立的,即为了保护有些财产的人反对根本没有财产的人而设立的。"最后,斯密将演进描述为从封建主义走向一个需要有新制度的社会阶段,这种新制度是由市场确定的而不是由同业公会确定的,是自由的而不是受政府限制的。这在后来称为放任自由的资本主义,斯密称之为完全自由的制度。这种物质生产基础的连续改变,将带来的上层建筑的必然改变。可见,在斯密的哲学史中,主要的推动机制是"人性",由自我改善的欲望所驱使,由理智所指导。 斯密死后,人们把《国富论》奉为经济学的圣经,把他关于利己的人受“看不见的手”引导增进了社会利益的思想,作为市场经济千古不变的基本原则,却把《道德情操论》几乎忘得一干二净。于是,市场经济缺少了道德,引发了许多罪恶,在个别地方甚至成为灾难。 《国富论》,顾名思义,就是要研究什么是财富和如何增加财富的,即如何“富国裕民”的。以后的经济学家把斯密的思想简单地概括为三点:第一,追求财富增加是每个人和社会的目标;第二,利己是个人从事经济活动的动力,即人是经济人;第三,市场上价格这只“看不见的手”把个人

(完整word版)《国富论》读书笔记

国富论读书笔记 《国富论》是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于1776年撰写而成的,它系统地阐述了经济自由主义理论及政策,奠定了劳动价值论的基础,它是一部划时代的巨著,是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十大名著之一,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思想的起源,是研究西方经济学的必读之书,正因为此,利用闲瑕时间,我带着虔诚的心态认真拜读了这篇历史巨著,从而有了初浅的认识和了解。 在《国富论》里,亚当·斯密在否定重农主义和批判重商主义的基础上,说明了分工和贸易如何增加国民财富,并界定了君主或国家的职责和收入来源。全书分为5篇,具体而言,第一篇讨论的是劳动生产力改良的原因,以及产品在不同阶层之间自然分配的顺序。第二篇讨论的是资产的分类、性质、储蓄和使用。第三篇以罗马帝王衰落之后,欧洲农业发展所受的制约及其农村的衰落,和商业城市兴起的实际,探讨了财富增长的不同路径。第四篇则在此基础上,从当时最受推崇的重商主义开始,论述了重商主义和重农主义两种政治经济体系的后果。第五篇则讨论君主或国家的开支方向和收入来源。 亚当·斯密在论述所有问题时,都有一个基本的前提,这个前提总是被他或隐或显的提及:在经济生活中,每个人都追求自己的利益,经济的出发点是利己心。现就第一篇笔录如下:第一章论分工。 劳动生产力上最大的增进,以及运用劳动时所表现的更大的熟练、技巧和判断力,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社会分工源自人类“互通有无、物物交换、互相交易”的倾向。 所谓商品,就是用于交换并可满足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社会分工是商品交换的重要前提,没有社会分工就没有商品交换;同时,商品交换也促进了社会分工的不断深化。二者同时产生,相互促进。 结论:如果没有成千上万人的相互帮助与合作,即便是文明社会里普通人,他也无法得到满足其最低生活标准的生活必需品。 第二章分工的起因。 分工起因于人性中物品交换的倾向。作者接着给出的解释是人的本性——自私,是分工才使得这种自私的差异有了其用武之地,用不同的产出差异来满足不同的需求差异,其中靠的是分工这种劳动差异来实现的。

国富论读书心得体会

《国富论》读书心得体会 写读书心得体会,不仅可以明白书中或文中的内容和主旨,还可以培养明晰的头脑,敏锐的眼光。下面是小编带来的《国富论》读书心得体会范文,欢迎阅读参考。 《国富论》读书心得体会(一) 亚当斯密是现代经济学的奠基人,他关于市场机制的论述已成为经济学的基石,在他去世的200多年间一直被视为至圣先师。但是,斯密在天堂过得并不开心,人们崇拜他,谈论他,但是却并不了解他的思想真谛,只是用他的某个思想来为自己服务。《国富论》总结了近代初期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经验,批判吸收了当时的重要经济理论,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运动过程做了系统的描述。亚当.斯密第一次对政治经济学的基本问题做出了系统的研究,创立了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把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国富论》中要回答的最后问题是,感情与公平的旁观者之间的内在斗争,在社会的长期演进中究竟是怎样在历史本身的大舞台上发生作用的。这个问题的答案在第五编,亚当.斯密列举了社会发展的四个主要组织阶段,除非由资源的匮乏、战争或政府的坏政策予以阻止,否则这些阶段是会连续进行的。这四个阶段是:猎人的最初野蛮阶段,原始农业的第二阶段,封建或庄园耕作的第三阶段,商业上相互依存的第四阶段。每一阶段伴有与它的需要相适应的制度。例

如,在猎人阶段中没有任何财产。因此,也就没有任何确立的行政长官或正规的司法行政。随着牛羊群的出现,产生了比较复杂的社会组织形式,不仅包括可怕的军队,而且有不可缺少的法律和秩序堡垒。斯密思想的核心是:这种制度是保护特权的工具,不能用自然法为之辩护。他说,文官政府是为了财产的安全而设立的,实际上是为保护富人反对穷人而设立的,即为了保护有些财产的人反对根本没有财产的人而设立的。最后,斯密将演进描述为从封建主义走向一个需要有新制度的社会阶段,这种新制度是由市场确定的而不是由同业公会确定的,是自由的而不是受政府限制的。这在后来称为放任自由的资本主义,斯密称之为完全自由的制度。这种物质生产基础的连续改变,将带来的上层建筑的必然改变。可见,在斯密的哲学史中,主要的推动机制是人性,由自我改善的欲望所驱使,由理智所指导。 斯密死后,人们把《国富论》奉为经济学的圣经,把他关于利己的人受看不见的手引导增进了社会利益的思想,作为市场经济千古不变的基本原则,却把《道德情操论》几乎忘得一干二净。于是,市场经济缺少了道德,引发了许多罪恶,在个别地方甚至成为灾难。 《国富论》,顾名思义,就是要研究什么是财富和如何增加财富的,即如何富国裕民的。以后的经济学家把斯密的思想简单地概括为三点:第一,追求财富增加是每个人和社

亚当斯密《国富论》读书笔记范文

亚当斯密《国富论》读书笔记范文 斯密《对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以下简称《国富论》)一书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各个不一样侧面详细而严谨地论证了如何增加国民财富和促进经济的发展繁荣。下面是给大家带来的国富论读书笔记,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国富论读书笔记1 《国富论》是一本经典的经济学著作,是每个对经济学感兴趣的人的必读之书。在还未翻阅《国富论》时,经常能听教师们对它的高度评价和看到一些网友对它的赞赏,当时就在想这是一本怎样的书?为什么能让阅读它的人都能够爱不释手呢?在寒假期间,我也翻阅了《国富论》一次,看后心生四个字“佩服、敬重”。 在还没看《国富论》之前,看了一些网友对它的评价,就像“有一千个莎士比亚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一样的人对这本书的读后感是不一样的。我们公认的评价有“第一部系统的伟大的经济学著作”、“经济学的百科全书”、“西方经济学圣经”等。当这些荣耀冠之《国富论》的头上之时,其内涵和本质也不会有任何的变化。如果一个人想了解经济学,想研究经济学,那么《国富论》是他的必读也是首选之书。

刚看《国富论》时,我是真心佩服本书的作者亚当·斯密。首先,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说,对“劳动分工”、“商品价格”等这些经济学的名词是比较难理解的,可是作者却用好几个生活当中的实例向我们阐述什么是劳动分工,怎样进行劳动分工,什么是商品价格,其又受哪些因素的影响。简单的举例能让我们印象深刻。其次,本以为经济学是一门相对枯燥的学科,可是读完这本书后却不以为然,异常是当论到罗马帝国崩溃后这一章节的资料时,感觉自我不仅仅是在研究经济更是在研究历史。或者说其实经济和历史本来就不分家,经济是基础,历史的发展进程是要以经济的发展为基础的。最终,“读一本好书就像是和一位高尚的人交流”。我对亚当·斯密并没有深入的了解,可是当我阅读他这本花了八年的时间全心著述的《国富论》时,我感觉到他不仅仅是一位细致渊博的经济学家,同时也是一位集哲学与历史于一身的学者。我几乎在书本的每一章节都能够看到他细致的讲解,并且他也是一位谦虚的学者,学术永无止境,在提出不一样观点时,他都能够谦虚谨慎。 《国富论》中大部分的观点都是经典的经济理论,可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随着实践的发展,书中的一些观点也得到社会发展的不断丰富与完善。阅读完《国富论》后,我对以下两个方面有自我的想法: (一)城市商业对农村改良的贡献

读国富论心得体会

读国富论心得体会 《国富论》是英国亚当·斯密所著,全名为《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此书出版于1776年。《国富论》的编者评说:“这是一本将经济学、哲学、历史、政治理论和实践计划奇怪的混合在一起的书,一本由有着高深学问和明敏见识的人所写的书。这个人有强大的分析能力,能对他的笔记本中所有的材料进行筛选;又有强大的综合能力,能按照新的和引人注目的方式将其重新组合起来,斯密对他当时的学术领域的各种思想是极为敏感的。他像后来的马克思一样,不是一个关在自己房子里的与世隔绝的学者,他仿佛全身装着天线,能收到并吸收所能接触到的一切信息。他在封建欧洲解体之末、近代世界开始之时写作,在这个世界中,封建制度仍以既得利益集团经常表现的顽固性在坚持。他正是为反对这种利益集团而写作的。结果是,他的书不只是为图书馆收藏而写的,它对经济意见和国家政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形成了我们今天住在其中的整个生活环境。” 《国富论》全书共分五篇,囊括了政治经济学原理、经济史、经济学说史和财政学,可以说既是一部经济学的百科全书,也是经济学的一部奠基之作。虽然它体系庞大,内容广泛,但首尾一贯,结构严密,浑然一体。全书始终围绕的

一个主题,就是如何促进国民财富的增长。财富的源泉是什么?斯密在序言中开门见山地说:“一国国民每年的劳动,本来就是供给他们每年消费的一切生活必需品和便利品的源泉。”既然“劳动是财富之父”,那么,要增加财富,就得提高劳动效率,或者是增加劳动数量。 就像制作一枚小小的针,需要十八道工序,此时就要考虑如何才能提高劳动效率。人们经过琢磨钻研,终于发现分工协作是一个既提高劳动效率、又增加劳动数量的好方法。分工可以使劳动专业化,可以提高熟练程度,更可以为发明和改进机械提供契机,何乐而不为呢?汽车生产商福特公司的创始人福特先生就是因为改传统的汽车生产车间模式为流水生产,从而大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击败竞争对手,占据汽车市场的半壁江山。 《国富论》从面世到现在,已经两百多年了,但是,岁月未能将它尘封,它的光亮依然一如从前,熠熠生辉。今天的经济学理论大厦,经过二百多年的精心构造,已经巍峨耸立,金碧辉煌,但如果没有斯密的《国富论》奠基,那也不过是一座美丽的空中楼阁。作为“经济学之父”,斯密对政治经济学的影响之大,是怎么评价都不为过的。甚至有人做过这样的评论:“两百多年来经济学家所做的工作,都不过是在为斯密的理论打打补丁,抹抹油而已。” 老子曾经说:“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

《国富论》读书笔记1500字

《国富论》读书笔记1500字 他们三个人都执着追求自己的观点,我也有如此一般的时候:在上学期的一段时间里 我们班男生都十分喜欢玩溜溜球,我也不甘落后,学起来玩这种溜溜球,可是我的手总被 弹上来的溜溜球击中,而且有些疼痛,但是我没有放弃,执着追求我的目标,即使汗流浃背。我每天写完作业都会去玩溜溜球,都会练习一会他,在我的坚持不懈的苦练后,终于 从一个不会玩他它的到会玩并玩得蛮不错了。 《国富论》是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于1776年撰写而成的。这本书被誉为西方经 济学的圣经。我觉得它有点难读,花了两个月才勉强地看了一遍,就据此写下自己的一点 浅见。《国富论》共分五篇。第一篇,生产力提高的原因和产品的分配。这第一篇是整 篇巨制的重中之重。 第一,剥削现象是客观存在的,是工人切身体会到的。马克思把工人劳动创造的价值 形象地说成,一部分是为了弥补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劳动”,另一部分是为资本家创造 的“剩余劳动”,非常直观而且简单明了,很容易使工人接受。 首先讲到的是分工,人与人之间需要合作,分工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结果,我们可 能不擅长某一方面,但我们可以用我们擅长的某一方面来换取别人擅长的那一方面的服务。这就是绝对优势理论。分工可以极大地增进劳动生产力,正因为人们有不同的擅长,而又 有错综复杂的各样需求,所以就有了交换。交换提高了社会有效需求和社会福利,它就需 要流通中更多的产品,而分工的原因,不用说,最有力的解释就是“制作扣针”的例子。 分工就是为了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 《水浒传》是一本人尽皆知的小说,写的是元末明初的一个农民起义开始、发展到结 局中的歌颂农民起义的伟大史诗。前70回主要说像林冲这样官逼民反、像卢俊义坑蒙拐骗、像呼延灼被义气所感上梁山的。越看越想看,但不论如何,这些人聚集梁山的目的是 替天行道,反抗当时那腐败的政治。后50回写的是征辽、剿田虎、灭王庆、平方腊的故事,显得较为阴暗,让好汉们死的死伤的伤,最后连几个头领也被毒死。是越看与不想看,真是痛恨极了那些贪官污吏。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 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这首词出现在《三国演义》中。 再接下来就是货币和商品的价格的探讨。价值,我觉得它表示的是物品的效用,而经 济学研究最多的是物品的边际效用,因为正是这个边际效用决定了商品的价格。不少有关 经济的著作都会提到“馒头是最后一个才吃饱的”,在馒头并不缺乏的情况下,就是这最 后一个馒头的价值决定了它的价格。高中的政治课本上讲,价值中包含的是劳动,劳动是

《国富论》读后感800字范文国富论读后感范文

《国富论》读后感800字范文国富论读后 感范文 《国富论》读后感800字范文【一】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6秒,在朦胧的烟雾中,在千万同胞的期待中,我国的第一艘宇宙飞船终于成功发射。中国,这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又向未来近了一步,也更向科技发展的新时代更近了一步。 14年后的一天,我正坐在舒服的沙发上,专心致志的看着手中的这本《国富论》,竟情不自禁地把它与祖国的复兴之路结合起来。 《国富论》是苏格兰经济学家,哲学家亚当斯密的一本专着。这本专着共为五卷。它从国富的源泉——劳动,说到增进劳动生产力的手段一一分工,因分工而起交换,论及作为交换媒介的货币,再探究商品的价格,以及价格构成的成分——工资,地租和利润。书中总结了近代初期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经验,批判吸收了当时的重要经济理论,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运程做了系统的描述,它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方面,起了重大的作用。 从《国富论》中文懂得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自由主义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也是十分重大的。在我国的今天,脱离了计划经济也不过三十年,与英国将近三百年的自由经济意识还无法相比,东部开放的海城市还好,西部地区则明显的体现出落后,不但经济落后,思想也落后,表现命令不到绝对不作为的慵懒心态,与沿海开放区的那种创新思想大相径庭,这也是西部发展不起来的

主要原因。所以思想不自由,不主动,就会落后。 有人认为中国是一个难以创新的国家,可是少年强,国则强,少年弱,国则弱。中国没有因为别人的评论而放弃自己的梦想,从来没有放弃过追梦。因为它深信,只要努力,就会成功,只要不放弃自己的信仰,就会成功。就算失败了也要再爬起来,因为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梦。就好像每个人都可以仰望星空,心光洒在每个人的脸上照亮更加丰沛的人生,也照亮更加灿烂的中国。 《国富论》读后感800字范文【二】每个国家成员的劳动都是为本国国民提供生活所需的必需品和便利品,或者是用这部分产品换取外国的必需品和便利品。影响一国成员数量多少的原因,也就是说劳动提供的必需品和便利品数量的多少的原因。斯密说有两个:一个是劳动者劳动技能的熟练,也就是现在所说的生产力,一个就是从事有用劳动和无用劳动的比例。 相对这两点,第一点的影响更大,因为在历史的长河中,有很多文明未开化的种族中,人民有时候必须抛弃或者杀死其中的老弱病残,以保证种族的延续;在许多文明开化的社 会中,总是有许多从事无用的劳动的人,比如古代的官员和 军队! 劳动分工使得同样数量的人,生产的商品大大增加。这要归因于三种情况:第一,每一个工人只从事一种工作,能提高劳动熟练程度;第二,节约了从一种工作转换到另一种工作的时间;

国富论读书笔记

国富论读书笔记 《国富论》的读书笔记 每一个时代,都有几部让人称道的经典之作,在中国《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可谓是人人传诵的四大经典名著,而在世界上能称之为名著,并对整个世界的发展,起到举足轻重作用的名著可谓屈指可数,如苏格兰经济学家、哲学家亚当-斯密的《国富论》,算得上是名著当中的名著,经典当中的经典,对人类的发展进程产生过深远的影响,是现代政治经济学研究的起点。 《国富论》原名《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被誉为西方经济学的圣经”经济学的百科全书,影响世界历史的十大著作之一,影响中国近代社会的经典译作,这本专著的第一个中文译本是严复的《原复》,这本书于仃76年第一次出版,全书包括两卷共5部,在第一部的序言中,亚当-斯密对全书进行了概括描述,他认为国民财富的产生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劳动力的技术、技巧和判断力,二是劳动力和总人口的比例,在这两个因素中,第一个因素起决定性作用。 《国富论》共分为五卷,它从国富论的源泉一一劳动,说到增进劳动生产力的手段一一分工,因分工而起交换,论及作为交换媒介的货币,再探究商品的价格,以及价格构成的成分一一工资、地租和利润。第1卷,共分为11章,主要内容是分析形成以及改善劳动力生产能力的原因,分析国民财富分配的原则;第2卷,共分为5章,主要内容是讨论资本的性质、积累方式,分析对劳动力数量的需求取决于工作的性质;第3卷,共分为4章,主要内容是介绍造成当时比较普遍的重视城市工商业,轻视农业的政策因;第4卷,共分为9章,主要内容是列举和分

析不同国家在不同阶段的各种经济理论;第5卷,共分为3章,主要内容是分析国家收入得使用方式,是为全民还是只为少数人服务,如果为全民服务有多少种开支项目,各有什么优缺点;为什么当代政府都有赤字和国债,这些赤字和国债对真实财富的影响等等。 一代经济学大师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洋洋百万字,可以说是亚当-斯密,乃至整个人类智慧的结晶,他将近代初期世界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经验,倾注心血研究总结,批判归纳吸收了当时的重要经济理论,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运行,又做了系统的概述,在此之前,资本主义的兴起发展,经济学家的诞生 是必然的,可将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总结概述引起世人疯狂的可谓前无古人”仅亚当-斯密一人,此书出版后,引起大众广泛讨论,影响范围波及英国本地、欧洲大陆、美洲等地。 《国富论》的出版,前后历经数年,从亚当■斯密仃68年开始着手著述,到1773年基本完稿,他又经过3年的修改润饰,此书终于在1776年面世出版,历经三十年,一版再版,在市场上流传着九个英文版本,同时也促进了市场盗版业的发展,人们一致认为亚当期密是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因此他声名显赫,被誉为知识渊博的苏格兰才子”据说,当时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往往要是能说上几句《国富论》当中的语句,便觉得很自豪,许多人都以当亚当-斯密的弟子为荣;国会进行辩论或讨论法律草案时,议员们常常征引《国富论》的文句,而且一经引证,反对者大多不再反驳。据说只是据说,可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在经济学中所占的份量,无人敢动摇,也因此奠定了他在经济学当中至高无上的地位。 初读亚当-斯密的《国富论》,看了一眼,让人不想再看第二眼,因为整本书所提到最多的就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状况,没有任何能吸引读者的故事情节,更不可能像金庸的《神雕侠侣》《天龙八部》那么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可《国富论》就是经典当中的经典,是众人皆知的,它有着一般作品所不可替代的魅力,会在让人不想读的情况下,又让人产生一种特别想一探究竟的欲望,想好好看看这本在社会上流通了两百多年的巨著,到底有什么神奇之处,让那么多人对该书的作者亚当-斯密顶礼膜拜,又把该书誉为西方经济学中的圣经” 我又重新看起这本似乎让人看不懂的名著,在慢慢品读中,我也读出了一点意思,让我这个对经济学一窍不通的外行,也慢慢懂得了一点经济学的常识,还算不

读国富论心得体会

读国富论心得体会 《国富论》是英国亚当?斯密所著,全名为《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此书出版于1776年。《国富论》的编 者评说:“这是一本将经济学、哲学、历史、政治理论和实践计划奇怪的混合在一起的书,一本由有着高深学问和明敏见识的人所写的书。这个人有强大的分析能力,能对他的笔记本中所有的材料进行筛选;又有强大的综合能力,能按照新的和引人注目的方式将其重新组合起来,斯密对他当时的学术领域的各种思想是极为敏感的。他像后来的马克思一样,不是一个关在自己房子里的与世隔绝的学者,他仿佛全身装着天线,能收到并吸收所能接触到的一切信息。他在封建欧洲解体之末、近代世界开始之时写作,在这个世界中,封建制度仍以既得利益集团经常表现的顽固性在坚持。他正是为反对这种利益集团而写作的。结果是,他的书不只是为图书馆收藏而写的,它对经济意见和国家政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形成了我们今天住在其中的整个生活环境。” 《国富论》全书共分五篇,囊括了政治经济学原理、经济史、经济学说史和财政学,可以说既是一部经济学的百科全书,也是经济学的一部奠基之作。虽然它体系庞大,内容广泛,但首尾一贯,结构严密,浑然一体。全书始终围绕的一个主题,就是如何促进国民财富的增长。财富的源泉是什么?斯密在序言中开门见山地

说:“一国国民每年的劳动,本来就是供给他们每年消费的一切生活必需品和便利品的源泉。”既然“劳动是财富之父”,那么,要增加财富,就得提高劳动效率,或者是增加劳动数量。 就像制作一枚小小的针,需要十八道工序,此时就要考虑如何才能提高劳动效率。人们经过琢磨钻研,终于发现分工协作是一个既提高劳动效率、又增加劳动数量的好方法。分工可以使劳动专业化,可以提高熟练程度,更可以为发明和改进机械提供契机,何乐而不为呢?汽车生产商福特公司的创始人福特先生就是因为改传统的汽车生产车间模式为流水生产,从而大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击败竞争对手,占据汽车市场的半壁江山。 《国富论》从面世到现在,已经两百多年了,但是,岁月未能将它尘封,它的光亮依然一如从前,熠熠生辉。今天的经济学理论大厦,经过二百多年的精心构造,已经巍峨耸立,金碧辉煌,但如果没有斯密的《国富论》奠基,那也不过是一座美丽的空中楼阁。作为“经济学之父”,斯密对政治经济学的影响之大,是怎么评价都不为过的。甚至有人做过这样的评论:“两百多年来经济学家所做的工作,都不过是在为斯密的理论打打补丁,抹抹油而已。” 老子曾经说:“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 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犹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 谓我自然。”老子理想中的政治是一种放任无为的政治,最 好的政府应是一个无为的政府,老百姓知道它的存在就行 了。好政府是很少发号施令的,但又能“功成事遂”。这与 亚当?斯密眼中的政治有相似之处:政府是宏观调控的,是 “无形的手”引导着人们去尽力达到一个目的——追求自己 的利益。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