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0-水乡小镇滨水空间规划研究

0-水乡小镇滨水空间规划研究

0-水乡小镇滨水空间规划研究
0-水乡小镇滨水空间规划研究

水乡小镇滨水空间规划研究

——以昆山市锦溪镇为例

钟晟

江苏省城镇与乡村规划设计院,江苏南京 210000

摘要:水是生命之源,万物之本,亲水是人的天性。由此,滨水空间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最感兴趣的活动空间之一。本文以“水”为核心来阐述“水与水”、“水与绿”、“水与路”、“水与桥”、“水与房”、“水与岸”等六种滨水空间关系,旨在寻求一条特色的水乡小镇滨水空间规划之路。

1、水与城

在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历史中,水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人们逐水而居,《管子·乘马篇》说:“凡立国者,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因天时,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由此可见,水孕育了城市和城市文化,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

2、滨水空间的概念

所谓的滨水空间是指“水域与陆地相接的一定范围内的区域,其特点是水与陆地构成环境的主导要素。”它是构成公共开放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活动集聚区中兼具自然地景和人工景观的区域,其对人们活动空间意义尤为独特和重要。

3、水乡小镇滨水空间规划探索

水乡小镇,顾名思义,水是其最突出的特色。在水乡小镇中,水无时无刻不出现在人们的生活当中——人们滨水而居、临水交往、靠水生产、乘水出行……。在这里,水是人们的工具也是人们的朋友。近些年,随着小城镇发展的加速,滨水空间的价值得以发现后,对滨水地区的开发建设就成为促进小城镇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滨水空间的规划与设计逐步为人们所重视。本文即以本人长期跟踪的昆山市锦溪镇为例对小城镇滨水空间规划的方法加以阐述。

3.1锦溪镇概况

锦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以溪得名,河湖相通,泽浸环镇,街巷依水,桥廊相连,自古有金波玉浪的美誉。4000余年的历史文化积淀,诸多人文景观、名胜古迹和无数独具明

清特色的建筑,以及“三十六座桥、七十二只窑”的古老民谣,凸现出其江南水乡的独特神韵,宛若一幅动人心魄的绝妙画卷。沈从文喻她为“睡梦中的少女”,冯英子称她为“淡抹浓妆总相宜”,刘海粟赞誉她是“江南之最”。

“水”是锦溪之魂。“镇为泽国,四面环水”、“咫尺往来,皆须舟楫”,锦溪境内水域密布,河流纵横,镇域面积为90.69平方公里,其中52%为水域面积,有大小湖泊、沼、荡16处,河流228条,内外水系相互贯连,古镇犹如坐落在水上的岛屿,宛如金波玉浪中的一颗明珠。

3.2滨水空间设计

为突出锦溪镇的水乡形象,处理好滨水空间与周边要素的关系,本文以“水”为核心衍生出六种滨水空间关系。

3.2.1水与水

水与水,尽量贯通,形成灵动、回环的河流水域体系。

在新建生活区,重点关注现状众多水体的自然形态,填补基地时就势而为、留有余地,在其间构筑形态优美的河流水系,并与现状主要的河(新开河、全红港等)、湖(五保湖)、荡(长白荡、阮白荡、葛墓荡)等水域贯通,整体上形成灵动、回环的河流水域体系,进一步突出水乡形象,强化了滨水空间的广度。

3.2.2水与绿

水与绿化,相辅相成,创造丰富、生态、优美的绿色滨水绿色空间。

规划沿新开河、全红港、赵田港、干家甸等主要河流水系建设线状滨水绿地,形成宽窄不一的休憩空间,供居民游憩、散步使用。同时结合水与水、水与道路的交汇节点,集中建设几个大型公共绿地,立体种植乔木、灌木、花草,穿插布置一些有造型特色的树种,丰富空间环境,为居民提供可积聚的休憩场所。

3.2.3水与路

水与道路,并行而生,移步换景,创造富有趣味交通空间。

在规划中布局可便捷到达滨水空间的通道,便于人们前往进行各种活动。道路的布置尽量考虑与水的结合,形成“道路、绿化、水系”三者一体的空间布置形式,引导视觉形成情景交融的景象,给来往的人们留下“无处不与水相亲、无处不与水相连”的水乡印象。同时,特别注重环湖周边道路的断面设计,沿开敞水面的一侧,合理扩大人行道宽度,与水体有机结合,形成富有趣味的滨水步道,为居民和游客提供休憩空间。

3.2.4水与桥

水与桥梁,丰富立体空间,创造多维景观效果。

古镇区内,市河纵横南北,长达6公里的河道蜿蜒曲折如龙形,沿河众多的古桥形态各异,自然地形成一道靓丽的以“水”串联的风景线。规划在强调对桥梁加强保护的同时,在桥头布局开敞空间,延续当地居民的日常交往习惯,形成生动的交往空间与观景空间。

在新建生活区,重视城镇桥梁的空间形态作用,将具有强烈水平延伸感的桥梁与地形、建筑及周围环境巧妙结合,创造出多维的景观效果。如在莲湖桥东端布局游客服务中心,传统的建筑与古朴的桥梁相映成趣,成为游客进入锦溪古镇的第一印象。

3.2.5水与房

水与房屋(建筑),远近结合,创造丰富的滨水活动空间。

在大部分地段,尤其是人流密集的地区,强调水系的公共开放特性,要求建筑保留合理的退让距离,同时控制滨水临界面建筑的高度、风貌和密度,注意建筑与周围环境的结合,保持视觉上的通透性。如,对五保湖和长白荡沿岸周边的地块控制开发强度,并在沿岸布置适当观景场所,保证能够形成较为优美、统一的建筑轮廓线,达到最佳的滨水视觉效果。

在局部地段,设置可亲水的建筑空间,丰富滨水空间的空间形态。如沿五保湖西岸,靠近古镇区的地段,结合居民传统的“临水而居”、“临水而做”的生活习惯,适当缩小建筑退让空间,布局传统的水埠码头,形成宜人的亲水空间。

商业街建设可以考虑商业设施建设与河道水网结合起来,把水体、绿化融合到商业街中,形成“水、绿、路、购、游”一体的活动空间,集中展现水乡小镇的特有魅力。

大型广场、文化活动中心等公共建筑的布置也都考虑与水结合。要求地块至少有一面临水,并形成与水结合的滨水步道,突出公共性。

3.2.6水与岸

水与驳岸,自然与人工相结合,创造软硬有序的滨水空间。

结合现有水体岸线和滨水用地功能,可以将滨水岸线划分为人工驳岸和自然驳岸。

人工驳岸主要设置在水与建筑和广场结合较紧密的地段,可设置连续的滨水步道,并在适当的地方布置亲水木栈道和滨水广场,以满足人们亲水和戏水的需要,同时丰富岸线景观。

自然驳岸,主要设置在滨水空间较为开场的地段,以草坡为主,有较缓的坡度延伸至水体,保障亲水活动的安全。

4、结语

水是生命之源,万物之本。人类的亲水性已经成为一种深深烙印于基因中的天性,人对于水,或远观、或近戏、或赏水、或用水……,滨水空间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最感兴趣的活

动空间之一。随着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的推动,全国各地水乡小镇的发展也步入快速通道,在规划建设过程中,处理好滨水空间是这类小城镇规划的重点,也是展现水乡小镇特有魅力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王建国,吕志鹏.世界城市滨水区开发建的历史进程及其经验【J】.城市规划,2001(7):41-41

【2】[日]芦原义信.城市空间组合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1

滨水空间的处理与竖向设计

滨水空间的处理与竖向设计 作为“水陆边际”的滨水绿地,多为开放性空间,其空间的设计往往兼顾外部街道空间景观和水面景观,人的站点及观赏点位置处理有多种模式,其中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种:外围空间(街道)观赏;绿地内部空间(道路、广场)观赏、游览、停憩;临水观赏;水面观赏、游乐;水域对岸观赏等。为了取得多层次的立体观景效果,一般在纵向上,沿水岸设置带状空间,串连各景观节点(一般每隔300~500m 设置一处景观节点),构成纵向景观序列。竖向设计考虑带状景观序列的高低起伏变化,利用地形堆叠和植被配置的变化,在景观上构成优美多变的林冠线和天际线,形成纵向的节奏与韵律;在横向上,需要在不同的高程安排临水、亲水空间,滨水空间的断面处理要综合考虑水位、水流、潮汛、交通、景观和生态等多方面要求,所以要采取一种多层复式的断面结构。这种复式的断面结构分成外低内高型、外高内低型、中间高两侧低型等几种。低层临水空间按常水位来设计,每年汛期来临时允许被淹没;中层空间只有在较大洪水发生时才会被淹没。这两级空间可以形成具有良好亲水性的游憩空间。高层台阶作为千年一遇的防洪大堤。各层空间利用各种手段进行竖向联系,形成立体的空间系统。 滨水绿地陆域空间和水域空间通常存在较大高差,由于景观和生态的需要,要避免传统的块石驳岸平直生硬的感觉,临水空间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断面形式进行处理(图2)。

(1)自然缓坡型:通常适用于较宽阔的滨水空间,水陆之间通过自然缓坡地形,弱化水陆的高差感,形成自然的空间过渡,地形坡度一般小于基址土壤自然安息角。临水可设置游览步道,结合植物的栽植构成自然弯曲的水岸,形成自然生态、开阔舒展的滨水空间。 (2)台地型:对于水陆高差较大,绿地空间又不很开阔的区域,可采用台地式弱化空间的高差感,避免生硬的过渡。即将总的高差通过多层台地化解,每层台地可根据需要设计成平台、铺地或者栽植空间,台地之间通过台阶沟通上下层交通,结合种植设计遮挡硬质挡土墙砌体,形成内向型临水空间。 (3)挑出型:对于开阔的水面,可采用该种处理形式,通过设计临水或水上平台、栈道满足人们亲水、远眺观赏的要求。临水平台、栈道地表标高一般参照水体的常水位设计,通常根据水体的状况,高出常水位0.5~1.0m ,若风浪较大区域,可适当抬高,在安全的前提下,尽量贴近水面为宜。挑出的平台、栈道在水深较深区域应设置栏杆,当水深较浅时,可以不设栏杆或使用坐凳栏杆围合。

城市滨水区规划实践思考

城市滨水区规划实践思考 [摘要]文章从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的特点出发,分析目前国内外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的特点及建设实施后 取得的效果,结合百色市“三江两岸”规划的具体实践,对如何塑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城市滨水地区进行探讨。 [关键词]滨水区;景观规划;三江两岸 [作者简介]梁卫东,百色市综合规划设计院规划师,研究方向:城市规划,广西百色,533000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723(2007)09-0070-0003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步过程中,人类从临水聚居开始,在对水区的认识和利用过程中,创造了优美的滨水景观。城市滨水区与城市生活最为密切,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最深,这是与自然原始形态的滨水区最大的不同。城市滨水区有着水陆两大自然生态系统,并且这两大生态系统又互相交叉影响,复合成一个水陆交汇的生态系统。城市河道景观是城市中最具生命力与变化的景观形态,是城市中理想的生态走廊、最高质量的城市绿线。如何从滨水生态环境建设入手,提高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质量,已成为城市发展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国外滨水区规划建设 (一)巴黎 巴黎是一个典型的城市围绕着河流发展的城市,塞那河穿城而过,城市重要的公共空间如卢浮宫到拉德方斯德主要轴线、埃菲尔铁塔轴线、雪铁龙公园轴线、巴黎左岸工程轴线都是沿河流而展开,或平行、或垂直,如卢浮宫、埃菲尔铁塔、国家图书馆等城市重要的公共建筑都布置在河流两岸,形成标志性的城市景观,沿岸更引入了“巴黎沙滩”等形式多样的滨水活动,形成有魅力的城市滨水景观。 (二)查理斯顿滨水公园 查尔斯顿是一个规模适宜并保存着大量传统建筑的城市,是南卡罗来纳州最具吸引力的城市之一。随着旅游者、中小公司、旅馆、饭店和商店的增多,改造废弃的城市滨水地区成为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滨水地区重建的意图是通过更新和引进一系列项目为该地区带来活力,成为城市中有吸引力的一个滨水环境,从而吸引居民、旅游者、购物者和商人来到查尔斯顿。 (三)毕尔巴鄂

城市滨水湖垸地区空间景观思考

城市滨水湖垸地区空间景观思考 发表时间:2019-08-27T15:43:07.907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9期作者:黄慧敏 [导读] 在目前的城市设计工作中,“千城一面”成为各设计单位逐渐需要避免的一个趋同点。 长沙吉佳城市设计有限责任公司湖南长沙 410000 摘要:以丘陵地形为主的湖南长沙地区,地势较为平坦的滨水湖垸区域属于少数。如何充分考虑这类地形中山、水的因素,从而进行合理设计,以促成城市的景观系统的构建,形成以滨水湖垸为核心的景观瞭望系统,是滨水新城—冯家洲,香炉洲—麻潭山景观单元设计的核心考量。 关键词:空间景观;滨水湖垸;城市规划 1引言 在目前的城市设计工作中,“千城一面”成为各设计单位逐渐需要避免的一个趋同点。长沙在城市规划工作中提出“百面长沙”的管控指引,并在此研究的基础上针对每个景观单元提出详细的指引,为城市建设与自然人文的和谐共生提供总纲性的管控技术指引,也是长沙作为城市设计试点城市的一个探索。长沙区域内的地理环境多以丘陵地形为主,在以往的设计工作中也多以此为侧重点进行统筹,而在长沙北部存在一类地势较为平坦的滨水湖垸区域,这种地形在长沙范围内属于少数,同时由于城市发展的不均衡,长沙北部区域相较其他片区开发稍为滞后,因此,以这类地形为出发点的设计工作所做的考量较少。 2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对象选取的是位于长沙市望城区的滨水新城—冯家洲、香炉洲—麻潭山景观单元,占地面积89.72k㎡,具体管控范围为东至雷锋大道、金星大道,南至香炉洲路,西至铜官电厂专线,北至沩水河北侧X069、铜官窑遗址保护建设控制地带线和长沙都市区范围线。 景观单元内山体、水体、洲岛、人文资源等要素共同构成“翠韵丛生,水脉相连”的特征。两大山体(书堂山,麻潭山)作为观景对象的同时也可作为重要的景观点,该片区内河系、湖面众多,水网密布,水资源丰富,为片区提供丰富的景观资源,水体周边作为城市重要的开放空间,既是重要的景观点,也是景观节点。区域内的三大洲岛在湘江之上,其中蔡家洲为航电枢纽工程所在地,冯家洲、香炉洲均处于尚未开发状态,其公共可达性现状较差。 3设计目标 与长沙市内其他区域有着明显区别的是,该景观单元范围内多数为平坦的湖垸地形,而长沙市内多为有着明显起伏的丘陵地区。因此在对湖垸地形的考量时,设计工作过程中设定了“城市魅力源于地域特色”的设计理念,从水是城市之脉、山是城市之骨、文是城市之魂三个角度深度挖掘。通过将山水作为城市的依托,使城市更为生态化;着重于打造符合长沙自身调性的人文环境,使城市拥有更为和谐和以人为本的市民文化,最终实现让自然与文化成为主旋律,延续山水州城景观格局的愿景。 4总体设计 在对目标片区进行前期研究的过程中,一方面将法定规划成果作为研究依据,严格引用了了大量现有的规划文件,如《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长沙市总体规划大纲(2017-2015年)》等文件作为设计工作的指导方针;另一方面则参考了一定量的非法定规划成果,《百面长沙汇编》、《湘江西岸城市设计》等规划设计文件作为针对该项目的设计参考。而在进行具体设计工作时主要采取“点、线、面”的多层次研究原则,以及平面和二维的多方位研究原则,从多个层面深入挖掘滨水湖垸地区的景观特性。其中“点”作为景观节点,包括主要标志性建筑、城市广场、城市重要窗口以及自然风景点、制高点等,构成城市空间景观的标志和亮点。“线”则代表着景观视线,包括重要滨水路、交通干道、连续城市界面等组成的城市街景和景观走廊,将孤立的“点”连接成线,形成城市的运动景观。“面”是景观区片,包括成熟片区与未来热点片区,主要体现城市景观主题放大和强化特色景观风貌建设,塑造良好的城市形象特征,是“点”的“线” 的强化。而在平面和二维的多方位研究原则中,通过以主要结合控规及控规层面城市设计的平面方式来研究空间景观的平面构图和结构关系,包括轴线、主从、对景等空间组合关系。“三维”是辅助城市未来发展区域城市景观的模拟研究。本次景观单元管控指引研究地位介于总体城市设计与控规层面城市设计之间,引导城市空间形态。 5设计策略 5.1视点生成 以“翠韵丛生、水脉相连”为线索,在对片区的山、水、洲和人文资源的评估过程中,结合现场踏勘,形成了23处观景视点,主要可分

城市滨水游憩空间规划设计

流淌着的灵性——城市滨水游憩空间规划设计 人类自古逐水而居。时代的发展,生活区域不断的扩展,滨水生活空间已经成为城市形象的重要代言。从单一的依水村落到现代功能多样化的港口城市、滨湖公园等,在经历了创造、模仿、复制、再创造一系列阶段后,滨水空间的打造手法和景观设计已经开始个性化,生态化、游憩化和人性化的再生阶段。 水,是灵气汇聚之所。滨水空间的景观打造也应延续这种特性,在城市滨水区域创造颇具灵性的特色空间。 一、城市空间与水案共荣共生 城市与水的关系是由来已久的,河流、湖泊、海案以及它们所产生的滨水空间,在城市规划和景观规划中逐渐被关注,愈来愈多的被作为城市形象的重要突破点。城市滨水空间,已经成为展现城市魅力、挖掘城市活力的重要展台。我国现代的城市规划与景观设计行业具有发展期短、发展速度较快的特点,致力于滨水空间方面的研究时间不长。总结滨水空间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 1、大格局的自然、经济与生活空间 解放以前,我国滨水空间具有三个主要特点:自然空间、经济空间和生活空间。自然空间以山水的自然衔接,山水交融的大空间格局为主,是开发较少的自然形态;经济空间大多以运河航运等功能为依托形成的城市滨水商贸、运输为主要功能的经济生活空间;生活空间是把水作为城市交通的主要形式。 2、工业化时代使滨水生活空间向滨水经济空间转变 文革前期,现代城市雏形初现,城市功能和经济格局受政策影响较大,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工业化时代来临。老城内的河、湖被填埋,建筑和公路取而代之。这一时期,城市滨水

生活空间基本消失,仅一些经济发展缓慢的城市滨水空间得以保留,但逐渐向滨水经济空间转变。 3、现代城市滨水空间极剧减少和缓慢恢复的两个重要时期 改革开发以后,经济迅猛发展所带来的城市规模的膨胀,交通方式的改变以及经济利益的驱动,使城市周边河道被严重侵占,取而代之的是僵硬的街道和林立的高楼,河道被大面积填埋,水域污染,港口废弃,城市滨水空间也随之极剧缩小。 二十世纪以来,中国城市发展虽然仍然高速跃进,但逐渐趋于理性化,城市滨水空间的研究得到了重视,人们逐渐认识到它不但是城市景象亟待修复的一面,更是城市整体发展战略中必须从生态、经济、交通、城市设计、城市特色和文化等多方面综合考虑的一环。城市滨水空间的发展和研究进入黄金时代。 二、“游憩”使滨水空间更加丰富 长期的发展,使城市规划形成了一定的模式化思路,法规化条例也已经成熟。针对这种固有的、模式化的规划,近几年,“游憩”逐渐被规划界讨论和认可。国外在此方面的研究稍微成熟,但在国内,尚处于探讨阶段。 1、游憩(recreation)来源于拉丁语recreatio,意思是恢复更新,英文为“recreation”,原意是“to refresh”,含有休养和娱乐两层意思。 2、“游憩中国网”认为,游憩是指人们在闲暇时间,基于城市、乡村、景区、度假区四类空间基础上,进行的具有生态、文化、康体或游乐功能的,能够内在满足自我、外在实现休闲的活动的总和。 为了便于研究及应用,“游憩中国网”将“游憩”的外延界定为: 一方面,“游憩”中的“游”可基本等同于“旅游”,“憩”可基本等同于“休闲”。当然,“旅游”与“休闲”之间的关系不在我们这一定义的考虑范围内。

基于展示城市文化特色的滨水空间规划设计_宿迁市古黄河西楚文风概要

表1 古黄河楚地文风景区存在的问题 张鑫磊张彧王云翔曹隽 基于展示城市文化特色的滨水空间规划设计 ———宿迁市古黄河西楚文风景区景观设计 【摘要】在对宿迁地区历史文化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就古黄河历史文化特色进行了论述,探讨历史文化与滨水空间的关系,及如何在滨水景观中传承历史文化。现以宿迁市古黄河西楚文风景区景观规划为例,对该地的资源现状作了调查,剖析今后发展方向,探讨如何对历史文脉进行归整、再现,最后讨论滨水景观设计对历史古迹及文化再现的重要性和宿迁滨水城市发展的特色之处,以期在城市建设中尽量发扬和构建地域文化特色。 【 关键词】城市;滨水空间;文化;规划设计城市是文化的集中表现,充分认识城市的文化意蕴,有助于我们从本质上去认识城市、把握城市,对城市规划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优秀的城市滨水空间规划设计,对整个城市文化特色的展示有着重要的意义。在现今每个城市都非常关注城市特色的展示,人们自然对公共空间的历史文化体现也愈来愈关注,特别对城市河流、水道的文化特色期待也就愈来愈多。因此,城市特色、历史文化与滨水空间的关系显得尤为突出,城市滨水景观的文化塑造,再度成为景观规划设计的重点。 1规划项目背景与现状分析 1.1背景分析 滨水区是城市中一个特定的空间地段,是

指与“河流、湖泊、海洋毗邻的土地或建筑;城镇邻近水体的部分”。国内外对于城市滨水空间的研究有着很长的历史,我国长江流域的很多城市都有着水的文化积淀。宿迁城市水网密集,滨水区建设也有很长的历史渊源,黄河 公园、运河公园、湖滨新城等。这些都是城市的自然历史文化特色,同时也是构成城市整体架构的主要因素之一,可以说城市滨水空间在城市的产生、选址、发展和繁荣的这一系列过程中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城市文化特色就是指区别于其他城市的独有的历史文化积淀,是其地域文化与其景观空间的完美结合,是人们认知一个城市并对这个城市所体验的形象性、艺术性和生活性的概括。 宿迁素有“西楚霸王”故里、 “杨树之 乡”的生态城市,历史悠久,运河文化、西楚文化积淀深厚。现今宿迁古黄河结束以往通航、行洪的历史使命,将担任体现宿迁滨水城市特色的新使命。近几年宿迁市政府首先从古黄河清污和驳岸整治开始,经过精心规划和多年的建设,取得一些成绩,但同时一些严重的环境问题依然存在。 1.2现状分析 楚地文风景区位于古黄河-运河风光带风景名胜区内,紧邻宿迁学院,周边有项王路、黄河南路、厦门路、富康大道等城市主干道与城市相连,面积121.3公顷。 目前古黄河成为宿迁城市的一条景观河道。经过调查分析,发现目前古黄河两岸在社会经济、用地布局、生态环境、历史文化和沿河景观方面都存在着很多问题(表1。 但是宿迁古黄河也有很多潜在的优势条件。它不仅是宿迁城市的主要水脉,还是西楚文化的源泉,是宿迁先民的摇篮。

现代中国城市滨水空间存在问题的思考

现代中国城市滨水空间存在问题的思考 ――以昆玉河生态水景走廊景观规划设计方案为例 昆玉河是贯穿北京西部城区的重要水系,拥有源远流长的历史文脉,其周边商业、文化、居住资源丰富,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如何使昆玉河紧密地连接起周边众多资源,在当代城市生活中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创造更人性化的公共场所并建立现代休闲滨水开放空间模式,是此次项目研究和设计的核心。 关键字:风景园林;昆玉河;规划设计;联系;可达性 2005年5月,“北京市昆玉河生态水景走廊和清华西门至卧佛寺路两侧绿化景观规划”国际招投标方案征集揭晓,EDSA Orient与北京园林古建设计院的联合方案夺得本次竟赛的第一名,并成为最终实施方案。 通过对本案设计过程中引发的一些对现代中国城市滨水空间存在问题的思考,与广大读者交流探讨,希望共同推动中国城市建设,改善城市居住环境。 1、以昆玉河为例探讨国内滨水地区存在的问题 以北京、上海、广州为代表的一批大中城市在经历了改革开放初期的快速发展积累阶段后,逐渐进入追求城市特色和品质的新阶段,城市滨水空间必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而大多数国内城市滨水空间长期被湮没在对规模和速度的盲目追求中,无法在城市生活中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 昆玉河目前主要存在3大问题: 1.1 与周边城市资源缺乏联系 “昆玉河生态水景走廊”北起颐和园新建宫门路,南至八一湖桥西侧,全长约10km该走廊自北向南,将颐和园、万柳高尔夫及社区、鲁迅文化园、玲珑塔、金源时代购物中心、中央电视塔以及玉渊潭公园串联起来,囊括了众多文化、娱乐、商业和居住资源,但目前昆玉河与这些资源的联系是消极被动的,各种资源孤立地游离于昆玉河之外,不同资源之间没有互动,缺乏整合。 1.2 可达性差,没有很好地利用亲水空间 目前昆玉河滨河两岸均为城市道路。严重阻碍行人与河道之间联系,亲水空间的可达性很差。 有20多个新老楼盘分布于昆玉河两岸,居住用地在周边总用地中约占80%楼盘销售价格均得益于昆玉河,但居民未能享受到亲水环境,跨道的小便阻隔了居民的亲水愿望。

滨水城市空间规划设计(美国AOA案例研究)

间案例研究 滨水城市空间案例研究 滨水城市空 AOA DESIGN GROUP INC.

案例一:温哥华城南南部滨水区空间设计

温哥华南 z 指标 Fast Facts z Yaletown面积: 50公顷 z False Creek北部面积: 80 公顷 :130 z总面积: 130公顷 z绿地面积: 20公顷 z海岸线长度: 3公里 z平均容积率: >3.0 :90m x z平均地块规模: 90m x 180m (16,000m2 approx) z平均住宅地块规模: 280m2- 3,250m2 z地区人口规模: 23,000 approx z近期住宅销售价格: 93m2 (1,000ft2) = USD394,000 (i.e. USD4,240 per m2) 南部滨水区现状

历史背景History 本区域历 原来是木材加工地区,然后服装仓储区,接着成为地铁总站,再成为86届世界博览会会址。 在世界博览会之后此区域成 为一个亮点,80年代后期 开始了区域改造,许多传统的建筑物被保留或重新利用 历史背景

本地区现阶 z 流行的现代都市滨水社 z商业区混合了高中低档 以及五星级酒店 z独特但功能混合的建筑 活类型选择 拥有完善的步行慢跑 z拥有完善的步行、慢跑 z具有特色的景观、照明 z大量的码头停泊设施以 z附近社区和历史地铁展 z为步行者提供的交通、 z公园贯穿整个城市,通 活动场所 z以运动为主题的公园, 很少的建筑;提供了都 z公园提供了非常舒适的 z住宅区和公园中布置了 z公园面向户外景观,提 105 z10.5米宽的断断续续的 阶段发展状况 社区包含了居住区、商务区、餐饮、零售精品店、艺术长廊 档饭店、高科技公司、家具店、艺术长廊、汽车公司展示区 筑,提供从艺术型阁楼到现代滨水公寓的多种混合的居住生 跑单车和宠物散步设施的户外生活方式 跑、单车和宠物散步设施的户外生活方式。 明、艺术装饰品和连续的绿地空间。 以及称为“Aqua Bus”的为游览者服务的轮渡 展览中心用于支持当地的艺术文化和休闲活动 展览中心用于支持当地的艺术、文化和休闲活动。 户外座椅和其他活动设施随处可见。 通过滨水的步行道连接,后者是步行、慢跑和自行车的主要 用于团队活动和孩子玩耍;用于休闲活动的公园其中布置 都市生活方式的绿洲 的环境和钢筋水泥的建筑群中一些独特的景观视点 了商业区,其中有超市、饭馆、银行、诊所、健身房、 提供一览无余的水景视野 的滨水步行道和自行车道向市区延伸

关于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的思考

关于“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的思考 [摘要]以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近年来在“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领域的实践经验为基础,分析了不同名称事例项目的产生的背景,归纳了工作内容、特点、作用和方法,评价了存在的误区和改进方向。通过对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和总体规划的研究,认为前者尽管有时冠以“规划”,但仍然只是一种研究类型;指出现行的城市总体规划不能也不应被“代替” [关健词]城市空间;发展战略;总体规划自2000年6月广州城市发展概念规划开展以来,类似的规划研究在全国大城市成“风起云涌”之势(仇保兴,2001),有的称“城市发展战略研究”,有的称“城市战略规划”,也有的较准确地定名为”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以下简称“空间战略研究”)。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中规院)先后参与了广州、南京、宁波、杭州、深圳、呼和浩特、合肥、厦门、济南、哈尔滨等省会和副省级以上城市的空间战略研究工作,笔者有幸参加了上述大多数项目中的研究工作。 1 背景:城市发展与规划的问题 1.1 城市发展中的问题 对于城市发展问题,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可以得出不同结论。在城市与地区层面上,从规划师的角度,我们可以把当前大城市发展面临的问题归纳为8个方面: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关系变动——城市地位变迁与区域竞争; .经济结构与产业结构变化——经济空间结构调整; .人口、就业与社会稳定的压力——保持经济增长速度与投资规模; .社会结构多元化(原住民、城市居民、新移民、打工者),社会阶层分化及利益冲突——降低城市“门槛”,城市扶贫,社会空间结构整合; .人文资源保护与文化传承压力——从空间结构上把握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城市特色继承和创造; .自然资源保护与环境压力——资源合理配置,区域性生态环境建设; .转型期政府角色的两面性——资金短缺的压力,资源开发; .行政体制障碍与局部利益冲突——“属地经济”分散资源,整合空间利益。 上述问题大多数是由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而引发的,其中一些问题并不属于传统意义的城市规划范畴,城市规划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只能起到有限的作用。但这些问题都是城市规划的背景和条件,决定着城市规划制度的走向和作用的发挥,影响着城市规划技术内容的扩展和方法的改进,也影响着规划师的思维方向和价值取向。空间战略研究可能比其他层面的规划研究更多地涉及到这些问题。 1.2 上版总体规划问题与政府动机 开展空间战略研究的大多数城市的总体规划是在1999年至

城市滨水公园空间设计要点

城市滨水公园空间设计要点 摘要:城市滨水公园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而对塑造城市形象具有重要的作用?以城市滨水公园的特点为出发点,从亲水性设计?生态美学?场所精神三个方面对城市滨水公园的空间设计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滨水公园;亲水性;生态;场所精神 Study on Landscape Space Design of Waterfront City Park Abstract: The waterfront city park, it had the important function for the city image shaping because its special geographical location.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waterfront city park, the landscape space design was studied from three aspects of near water design, ecological aesthetics and the genius loci. Key words: waterfront city park; near water; ecology; genius loci 现代旅游业迅猛发展,使城市滨水景区的开发在全球范围内成为了热点?城市滨水公园由于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景观特色,特别是城市滨水公园的生态环境对城市布局?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创造怡人的生活?发展空间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条件下,城市滨水公园的设计得到了城市管理者的高度重视,成为了塑造城市形象?彰显城市个性?展现经济实力和招商引资的重要手段? 城市滨水公园既是陆地的边缘,又是水体的边缘,是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建设系统相互交融的城市公共的开敞空间?因其在城市中具有开阔的水面成为旅游者和当地居民喜好的休闲地域?滨水公园具有滨水和公园的内涵,因而它具有亲水性?生态性和需求多样性的特点? 1亲水性设计 城市滨水公园的滨水环境决定了它具有与其他地形环境不同的多种特点?由于人类天生都有亲水情结,而城市滨水公园能为人们提供这样一个亲水的开放空间,让人们参与到各种各样的亲水活动中,去感受生命的活力和参与的乐趣?因此建立亲密和谐的人水关系是滨水景区设计的首要原则,需要贯彻到实践的各个阶段和层次?人们对城市滨水公园的要求除了一般公园绿地的休闲?娱乐和美化环境的功能外,更重要的是满足人们亲水?近水?赏水?玩水的需求与渴望[1]?因此亲水性是城市滨水公园最重要的特点?在现有的许多城市滨水公园中,设计者由于没有充分考虑使用者的亲水性需求,对使用者的行为习惯?文化嗜好漠不关心,一些亲水设施缺乏人本主义思想,如亲水平台?亲水码头?栈桥?沙滩等建设简单,景观要素单一,缺乏良好的视觉通道及行为通道与亲水建设取得联系,导致空间视觉形体组织的硬化,脱离人性化功能?

城市滨水地区商业空间设计研究

城市滨水地区商业空间设计研究 摘要:从研究城市滨水区商业空间的意义出发,通过对滨水地区商业的空间形态和立面形态两方面的分析研究,和对滨水区商业业态的策划,综合运用到滨水商业空间的开发实践中去,给一些城市的滨水区商业的空间设计提供一些借鉴意义。 关键词:城市;滨水区;商业空间设计 Abstract: Significance of urban waterfront commercial spa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aterfront commercial space on waterfront commercial space shape and facade morphology of analysis, planning and commercial activities Waterfront, integrated use of practice, designed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to some of the city’s waterfront commercial space. Key words: Urban;waterfront;commercial space design 1. 研究意义 城市滨水区向来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地段,泛指毗邻河流、湖泊、以及海洋等地段,即在城市中的水路接壤区域,受水域界面的影响,大都呈带状分布且有一定的纵深。城市滨水区是城市生态和生活相结合的最敏感的区域之一,具有自然、开放、生态、宜居、活跃、业态丰富、功能复杂、空间多样等特征。 鉴于城市滨水区的特殊性,商业空间也就应运而生。城市滨水区商业空间,即在城市滨水区域内建造的、旨在进行综合商务办公、商业服务、休闲娱乐等空间类型。凭借滨水区优越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这类空间具吸引力强,开发前景好。基于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做好滨水区商业空间设计的研究,利用好这些滨水空间的特征来创造生态、宜居、活力、健康的商业空间,对于城市商业空间设计的进展和完善作用甚大。 2. 滨水商业区规划 2.1 滨水区商业业态策划 一般来讲,商业业态可以分为两大类:单体商业业态和混合商业业态,两者的区分主要在于销售商品或服务的单一性和混合性。其中单体商业业态可分为零售购物、餐饮服务、文化娱乐三大类;混合商业业态主要包括购物中心和特色商业街。 根据城市滨水空间的不同特色,总结滨水区各板块的商业业态需求类型:

关于城市滨水景观共享性设计的思考

关于城市滨水景观共享性设计的思考 摘要:水是一切生命有机体赖以生存的基础,一个生命从孕育开始终其一生都 与水密不可分。城市中的滨水区对于人类同样有着内在的、持久的吸引力,因此,也就成为最具灵性与吸引力的空间之一。滨水区的共享性设计不但是一种较前卫 的设计理念,还是一个包罗万象的理论系统。这一系统不仅对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其强大的生命力更在社会意识中得到广泛的体现。基于此,本文主要以新疆 伊犁地区为背景对城市滨水景观共享性设计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城市滨水景观;共享性设计;思考 1、前言 作为城市中能直接接触到的水体,除了能改善城市物理环境和提供多种实用功能外,也 是极富变化的因素,使得滨水地区成为“一个城市中景色最优美、最能反映出城市特色的地区”。滨水区是城市景观空间的灵魂所在,是自然生态系统与人工建设系统交融的城市开放空间,具有极强的共享性特点。随着城市滨水景观功能的变迁和现代人群社会心理的转变,为 共享性设计的发展提供了现实性和可能性。 2、滨水区的环境特征 滨水区域作为城市生态系统中自然子系统和人工子系统的交错带,是城市中人类活动与 自然过程共同作用最为强烈的地带之一,具有极高的生态敏感度。水中的生物和水边的绿色 植物作为城市复合生态系统中自然子系统的组成部分,在维持城市生态系统平衡、调节城市 环境的物理特性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明显的作用。水体在城市生态系统中的主要功 能体现在诸多方面: 人工子系统中主要在使用功能(饮用、运输)、生产功能(灌溉、工业生产、 渔业生产)和休闲功能(观赏、戏水、游泳、垂钓、赛艇等); 城市自然子系统中主要表现在构成 群落生境、区域水循环和微气候调节(温度、湿度、微风)等环境功能。 3、滨水区景观共享性设计 对于城市滨水区这样的特殊空间来说,共享性设计不仅是一种设计理念,还是一个较完 整的理论系统。 3.1空间共享———交通的可达性 滨水地区往往是城市交通最为集中、水路与其他各种交通方式换乘的地区,特别是随着 现代滨水景观开放性功能的升级,该区域往往成为城市人流聚集的重心,因此,组织好流畅 的交通系统是共享性设计实现的前提。交通可达性是滨水区与城市其他区域进行空间衔接的 保障。 在交通系统的组织上,通常采取将过境交通与滨水地区的内部交通分开布置的方法。一 方面,整合滨水区境外道路,增加滨水区的可达性,消除影响滨水区联系的障碍;另一方面, 在滨水空间建立滨水林荫道、散步道、广场和各层次的步行系统,强调安全性、易达性、舒 适性、连续性和选择性,减少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间的干扰,确保步行系统的畅通。此外,滨 水区作为吸引大量人流的地带,对于停车场位置和规模的设置也是交通组织不可忽视的方面。 3.2资源共享———景观的亲水性 人与生俱来便具有亲水的特性,对水具有强烈的依恋之情,滨水区水域的开放性特征, 恰好给人们提供了最佳的情感寄托空间。以水为主题的亲水性设计不仅是景观细节的表达, 更是共享性设计的生动体现,通过人与水的亲密接触,实现对自然资源的共享,融情于水, 情景交融。亲水设计具有广泛性和全面性的特点,在滨水区蓝带、绿带、灰带三大景观设计 要素上均得到了体现。 3.2.1蓝带 滨水区的蓝带主要指水域和水际线这一范畴。亲水设计在蓝带规划和水面节点上具有十 分重要的作用。 1)护岸处理:生态驳岸的应用实现了生态化功能,减弱了水与岸的边界性,不仅体现了自 然美,同时具有一定的抗洪功能。如英国湖区国家公园(Thelakedistrictnationalpark)的生态驳 岸设计,体现了自然生态与人工建设的巧妙结合。

滨水空间划设计方法研究

滨水空间划设计方法研究 1.滨水区概述 1.1研究对象 城市滨水地区是城市中一个特定的空间地段,系指“与河流、湖泊、海洋毗邻的土地或建筑,亦即城镇邻近水体的部分。”空间范围包括200~300m的水域空间及与之相邻的城市陆域空间,其对人的诱惑距离为l~2km,相当于步行15~30分钟的距离范围。根据毗邻水体的不同可以分为滨江、滨海、滨湖等。 城市滨水区笼统地说就是“城市中陆域与水域相连的一定区域的称”,一般由水域、水际线、陆域三部分组成。美国学者安妮·布里恩和迪克.里贝根据用地性质的不同,将城市滨水区划分为商贸、娱乐休闲、文化教育和环境、居住、历史、工业港口设施六大类。另外,按其在城市中的功能及其与城市关系来分,有旧工业区改建的滨水区、与居住区相连的滨水区、与市中心相连的多功能滨水区、旅游休憩的滨水区、新开发的滨水区、生态保护的滨水区等。 1.2研究范围 本次研究以滨水空间为研究对象,在对其概念的理解和范围的确定后明确研究主要内容。通过对国内外滨水空间发展历程、发展趋势和规划设计方法的浅析,具体以多伦多中央滨水区公共空间设计方案案例分析,对比总结出国内外优缺点,并归纳总结出城市滨水空间可借鉴的设计手法和规划思想。在滨水空间形态要素研究方面,把握空间形态、水体尺度对设计的影响,同时联系景观环境、建筑体量、滨水界面、场地特征。总结以上的内容,深入对不同用地类型的滨水空间设计方法研究。包括滨水商业空间、滨水居住空间、滨水休闲娱乐空间。结合生态保护与景观处理,研究滨水景观设计。 2.国内外滨水空间设计研究 2.1国内滨水空间探究

在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背景下,城市滨水空间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环境人工化。城市滨水空间在物质环境方面人工化的趋势是显而易见的。与此同时,脆弱的生态环境难以承载潜在经济价值所驱动的大规模的商业开发和建设。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理念是滨水空间建设的基础。物质环境的人工化正呼唤着非物质环境的理性化,管理的现代化是非物质环境理性化的一个具体体现。因此要遵循一定的科学规律,依赖非物质环境的建设来保障基本功能的实现。 (2)结构复杂化。结构复杂化不仅表现在不同层次空间数量的增多,还表现在相互作用的频度、强度和广度的增加。城市滨水空间的整体结构是一个由自然生成要素和扩展生成要素组成的复杂系统,这其相互作用决定了城市滨水空间的存在状态和运行演化模式来以适应城市这个有机体各方面不断变化的要求,其结果就是结构的复杂化带来的系统稳定性。 (3)功能多元化。未来城市滨水空间在继承了现有功能的基础上,其特色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生态功能、景观功能、休闲功能、文化功能、商业功能和旅游功能。 国内关于城市滨水空间的规划设计研究较为丰富,诸多学者分别从用地配置、空间布局等总体层面对此进行探讨。根据城市滨水空间用地的存在问题,提出滨水空间的更新设计应强调岸线的共享性、立体化设计和多功能利用的用地模式。 从区域空间结构、用地结构、道路交通、实体景观、开敞空间方面研究城市滨水空间的形态整合。从历史文脉、自然梯度开发、生态系统以及水上旅游体系对滨水景观规划设计四要素(文化、空间、生态和载体)进行阐述。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设计的“基准线”法则,即水系景观轴、沿岸线视觉走廊和交通廊轴线以及垂直岸线向外辐射角度视觉走廊和交通轴,可作为滨水区规划组织空间秩序的基本骨架。 城市滨水区是自然水域和城市空间双向渗透的区域,其设计应从社会、经济、环境及历史文脉等多角度进行系统分析,依据遵从自然过程的系统化设计途径,对滨水区进行多目标的,包括水系、土地利用和历史文化解释系统的规划设计,主要集中在河道疏通、防洪设施、空间形态整合、交通组织、绿化及开放空间体系、度假旅游及重现历史人文景观等方面。 滨水建筑的风格应是轻盈的、通透的,具有海韵建筑、亲水建筑品味的,但具体的建筑设计处理手法则应从具体的城市大环境、大风格中去寻求协调。遵循滨水城市天际线的特性,塑造滨水城市天际线的以及注重群集效应、节奏韵律感、层次感、屋顶形式和色彩等创作手法。 2.2国外滨水空间探究

浅谈滨水区空间设计

浅谈城市滨水区空间设计 摘要:针对滨水地区是城市的重要公共空间 ,通过对其特点总结及实例分析 ,提出了滨水区城市设计应突出滨水区在城市公共生活中的作用 ,营造亲水空间 ,重视滨水空间的可达性与整体性的策略 ,从而创造出满足人们需求的滨水空间。 关键词:滨水区 ,空间设计 ,亲水空间 对欧美发达国家而言 ,城市滨水区建设是伴随着旧城改造应运而生的;对我国来说 ,城市滨水区建设是城市化运动中的又一个新亮点 ,是继步行街、城市广场、景观大道等城市热点之后的新热点。在城市设计中 ,城市滨水区属于开敞空间的一种 ,作为一种连续的线性元素 ,城市滨水区与城市街道、广场、标志物等都联系紧密 ,对它的投入和建设往往可以拉动周边地区的土地价格 ,带动城市旅游业的发展。 1 .滨水区的范围 从规划用地的角度 ,可以将滨水区分为 3 个区域:水域区 ,公园区和公共区(见图 1) 。 1)水域区是指从岸边延伸 至水面的一段水域带 ,其功能 以水 2)面活动为主。2)公园区是 指临近水域的一片陆地范围 , 一般以滨 3)水道路为边界 ,功能以休闲、运动和观赏水景为主。3)公共区由临近公园区的土地组成 ,以居住用地和公共性用地为主。在城市滨水区 ,开敞空间的基本形式可以概括为:水域空间 ,滨水绿化公园(包括滨水广场 ,滨水人行步道等) ,滨水区街道及附近的公共设施等。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 ,随着滨水区生产功能的下降 ,游憩功能得到提高。随着城市中水运地位的下降 ,滨水区内的码头、船坞、仓库、工厂等设施遭到废弃 ,使得滨水区的用地性质有了功能转换的可能性。同时 ,城市居民对自然的向往 ,也使人们逐渐认识了滨水区的景观价值。 2 .对滨水轮廓线的控制

(整理)城市滨水开放空间景观的建设与保护

城市滨水开放空间景观的建设与保护(论文) 城市滨水开放空间景观的建设与保护 作者:林焰时间:200 4-10-27 摘要: 1.福州滨水区域空间景观的建设历史及现状 2.滨水绿地设计创意理念及形成空间景观效果…… 关键词:滨水区域空间景观 1.福州滨水区域空间景观的建设历史及现状 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福州为了改善城市园林绿化面貌和城市自然生态环境,最终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在城市的滨水区域,建成大量的公共绿地。这些绿地来看各有特色,服务对象不同,已形成的滨水开放空间景观,也不尽相同。回顾这些城市滨水开放空间的现状,颇有收益。 (1)为住宅小区居民服务的滨水供给绿地,往往紧。邻城市住宅新村,绿地宽度小。如白马河公园滨水绿地,宽度一般只有几十米、二十几米,最多也只有30~40m,沿着河岸建设,地势平坦。建成的滨水开放空间景观,以植物造景为主,辅以一些景观小品,景观特色多小巧玲珑;再如1990年建成的福州白马河公园,面积5.82h㎡,紧邻黎明新村、上海新村;1991年建成的福州晋安河公园,面积15.51h㎡,紧邻洋下新村、浦下新村、王庄新村。这些新村与滨河公园,只隔着宽七八米马路,使用起来非常便捷,其服务对象是新村居民。这类绿地面积83.7h㎡,约占滨水公共绿地的24.5%。 (2)城市滨河道路绿地,一般都跟随城市道路而延伸,绿地宽窄不一,或宽不足10m,或宽40~50m k,滨水绿地环境多是城市河边荒地、杂居地。经改建的滨水开放空间景观,也都是以植物造景为主,且都注意使用景观小品。例如1988年建成的福州仓前公园,面积1.5h㎡;1996~1997年建成江滨大道的公共绿地,沿路长26km,宽度8~15~20m不等,面积近28h㎡,作为街头开放性道路公共绿地,空间景观以植物造景为主。这类绿地面积60.3h㎡,约占滨水公共绿地的17.7%。 (3)滨水区域大面积拆迁危旧房,建成公园绿地。近年福州城市经济实力增强,对沿江几万平方米的违章搭盖及破旧危房进行拆迁。新建成的滨水区域,如闽江公园,北岸线长5.5km,河岸绿地宽100~200 m,面积47.5h㎡;南岸线长7km,河岸绿地宽150m左右,面积达6.5万㎡,使福州滨水城市空间景观得道改造提高,美化了城市景观形象。 (4)利用滨水滩涂自然绿地,建成可供休闲娱乐的城市公共绿地。这类绿地的沿岸植物生长茁壮,绿化景观良好,并能较好地保护自然生态景观原貌。例如,现在正在建设的福州金山公园,位于福州金山新区南部,三环路一期东侧,东邻城市旧防洪堤――建新南堤,西界规划道路。公园建设基地,自然景观资源条件优越,大树成荫,物种丰富。还有很多体现福州榕城地方特色的古榕树,白鹭纷飞。河湾水面宽阔稳定,宽达100~200m,公园景观具有浓郁的村野湿地自然生态风貌。 (5)把滨水的采矿迹地建成滨水观光风景游览区。这类公共绿地沿江河两岸透迤而下,原地貌荒凉破败,经整治后,迅速改变了滨水区域开放空间景观,成为优美的旅游观光风景名胜地。如长乐市沿闽江口金刚褪附近3km的江岸,原是采掘花岗岩石材的坛口迹地,开采了几十年,岩壁陡峭,植被残缺,土壤流失,自然生态被破坏。经过长乐市近两年的整改,利用了滨水的人文景观与自然地理资源,使滨水的人文景观与自然地理资源,使滨水采矿坛口迹地得到再生利用,建成为优美的旅游观光风景名胜地。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