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lesson_11教学设计(3)

lesson_11教学设计(3)

冀教版八年级上册

Lesson 11 Lily learns about China!

一.概述

本单元主要是围绕谈论时间和喜爱的学科来展开话题,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时间的表达方法和学科的学习方法等相关情况,乐于接触并了解异国文化。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能够对自己感兴趣的学科勇敢地用英语表达自己的看法,感受各个学科给我们带来的知识与乐趣,以及不断学习超越自我的精神。

本课是单元的第五课,通过Lily介绍自己喜欢的social studies 引入本段话题favourite subject,同时带入Mother's Day and Father’s Day 这两个西方节日。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掌握词汇及短语:recently, tourist, southern

(2)了解西方节日Mother’s Day and Father’s Day。

(3)现在完成时的使用。

2.过程与方法

(1)能够通过师生说、生生说和自主听读体验交际式英语教学的一般

过程,掌握英语说听的基本方法;

(2)能够通过阅读练习,体验英语阅读的过程和方法;

(3)能够仔细倾听老师和同学的发言,有语言表达和与同学交流的愿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鼓励学生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想法,表现自己,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和勇气以及小组合作意识。

三.教学重点

掌握词汇,了解西方节日,注意现在完成时的使用

四.教学难点

(1)现在完成时的使用。

(2)学习介绍favourite subject。

五、教学资源

1.冀教版八年级英语教材

2.网络资源;配套教学光盘

六.教学过程

Step 1Class opening (5minutes)

T: Good morning, class. Let’s look at a picture. Do you know where it is? PPT呈现。引入词汇recently, tourist, southern,同时体现在情境中学习新单词。

Step 2: Listening and reading (5 minutes)

T: Listen to the passage and write true (T) or false (F)(播放视频)

学生观看教学光盘中的视频,充分理解对话的意思。

PPT订正答案。

Step 4: Task-based Reading(15 minutes)出示PPT

1. Lily's family has lived in China for six years. ( )

2. What's Lily's favourite subject?

3. Where does lily want to travel?

4. What's the name of Lily's favourite restaurant?

5. The grocery store had many traditional foods, but I didn't know any of them. (translate)

学生细读课文,完成任务型阅读。先独立完成,再组内讨论。(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并掌握词语及知识点。)

Step5:Read the lesson again and fill in the blanks.(5 minutes)

呈现文章及练习。学生完成之后出示答案,并结合PPT讲解答题技巧。

Step6:Fill in the blanks with the words in the box. (3 minutes)

词汇练习,学生独立完成,PPT出示答案。

Step7: 通过完形填空的练习,再次出示西方节日这一话题。(5 minutes)

Step8: Free Talk (2 minutes)

PPT 出示英语短文题目。学生组内交流想法,展示。

七、板书设计

八、课后反思

本节课教学效果较好,学生在较为轻松的氛围中完成了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课后经过反思,我觉得本课在设计上有如下特点:

1.教学目标、教学模式及方法的选择合理;

2.对教学资源进行了合理的补充;

3.通过文本的处理和练习,使学生对西方节日有了更深的了解;

4.学生课堂参与度高,交流热烈,发言积极;

5.任务型阅读的设计,不仅使学生充分了解了文本,而且强化了题型的练

习。

但也有一些不足,如:最后Free Talk的完成略显仓促,尤其是对于学困生来讲。在班容量大的环境下,优化课堂时间分配就显得更为重要。

小学科学科优质课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课教学设计 《了解空气》教学设计 湄江镇东南逸夫小学申茂林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实验,使学生认识到空气也像其他物体一样,要占据空间。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经历典型的科学探究过程。 2.能够提出问题,并通过思维设计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 注重事实,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发明创造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探究思路获得知识,懂得空气也像其他物体-样,要占据空间。 2、难点:通过设计、动手实验,培养学生发明创造的能力。 三、教具准备: 1、教师准备:水槽、乒乓球、塑料瓶、塑料杯、石块、漏斗、水瓶等。 2、学生准备:水槽、水、烧杯、、塑料杯、餐巾纸、吸管、剪刀、气球、塑料瓶、橡皮泥、白纸 等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现在老师这一瓶水要倒到这个空瓶中,大家帮助我想想办法怎样倒水才不会倒到外面来?(用漏斗……) 好,我们就用漏斗试一试,(教师演示)你发现什么现象?(水不能很好地倒进入瓶中)这是怎么 回事呢? 你们猜猜看水为什么倒不进去了呢?[里面有空气]你看见了吗?[没有]那你怎么知道呢?这样吧,我们就用今天这节课一起来揭示其中的秘密,好吗?[好]。引出课题:了解空气

(二)、教学新课: 1、认识“空间”、“占据” 这是倒水的瓶子,它里面空的部分就是瓶子的空间。而这个杯子里面空的部分叫做杯子的空间。 现在我把我水倒到这个杯子里,杯子的空间被水水给怎样了?[占了] 换句话说水占据了烧杯的空间。如果老师把这个石块放进这个杯子里,你们猜,会有什么现象呢?[水会满出来]真的吗? 我们来试一试:(演示实验)我再加满水,再试一次:(演示实验) 汇报:你看到了什么?而且,将石块慢慢的放进杯子以后,杯子里的水有什么变化? 这说明了什么?(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小结:看来,在一个装满水的杯子里,石块要占据空间,水就必须跑出来。(教师拿出去一个杯子给 学生观察) 2、了解空气 (1)、设计方案、动手实验 刚才,我们讲的都是看得见摸得着得物体占据了空间,那么,上课前我们猜的看不见,摸不着的空 气,到底要不要占据空间呢? 让我们一起来动动脑筋,想办法。老师为你们准备了水槽、水、塑料杯、餐巾纸、塑料袋、剪刀、 气球、塑料瓶、乒乓球、吸管等器材,(师逐一摆出)现在,老师就请四个人一个小组,先讨论一下怎样 充分利用这些器材设计实验,来证明空气到底要不要占据空间;讨论完了就动手试一试。而且在实验中要 注意对比,一个小朋友做的时候,其他的要仔细观察,然后轮流做一做。我们来比比看,哪个小组设计的 实验又多又好。 (2)、交流实验、形成共识 在刚才的实验中,老师发现每个小组设计的实验都各有不同,而且还都很捧呢!!现在那个小组愿意派个代表向大家介绍一下你们的设计呢? 1:你们是用什么器材来设计的? 2:是怎么做的?还有什么好的设计吗?其他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 3:在实验中你看到了什么? 3:这说明了什么? 小结:大家开动脑筋,积极配合,设计了各种的实验,老师觉得你们真是太出色了。那么现在大家能 不能再想想看这几个实验都说明了什么?(空气要占据空间)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画杨桃》教案设计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画杨桃》教案 设计 篇一 1.会写本课9个生字,会认本课14个生字。 2.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话的语气。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识记生字,积累词语。 2.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出示杨桃实物或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水果吗?(让学生自由举手说一说)今天,我们要学一篇课文,就与杨桃有关。(板书:画杨桃)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 1.齐读课题。

2.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1)谁画杨桃?怎样画杨桃? (2)画杨桃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 (3)作者为什么要写画杨桃这件事?它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二、检查预习情况,交流重点字词 1.指读生字词,同桌互读,开火车读。 2.交流易读错生字,教师重点指导。 而:零声母音节,念“ér”。肃:平舌音,念“sù”。 晌:念“shǎnɡ”,与“响”要区分字形。 嘻:念一声,“xī”。诲:念四声,“huì”。 3.学习多音字“倒”,做组词练习。 4.指导书写,教学重难点字。 摆:扌+四+去,注意左窄右宽,“四”字中间是两竖。 嘻:注意右边“喜”的写法,“士”不要写成“土”,第三横要长。 5.读“读一读,记一记”中的词语。 三、初步感知,了解内容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把生字词多读几遍。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标出自然段序号。 3.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主要讲“我”和同学们在图画课上练习画杨桃时,“我”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

《画杨桃》优秀教学设计

《画杨桃》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老师说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 二、教学重难点: 学习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蕴含的道理。 三、教具准备: 两块小黑板 四、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画杨桃》这篇课文。那“我”是怎样画杨桃的呢? 请大家打开书,找到有关段落自由地读一读。 2.学生找到相关段落,自由读文。 3.师:谁来读读你找到的段落? 4.学生汇报(读课文第2自然段) 5.师:他找对了吗?谁能用一句话来说说“我”是怎样画杨桃的? 6.生: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7.师:什么是“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 8.生:仔细观察,把自己看到的画下来。 9.师:谁再来读一读这句话? 10.生个别读 11.生齐读 12.“我”这样做是听了父亲的哪句话?(板书:我) 13.生: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14.师:当“我”信心满满地把这幅画交出去的时候,同学们有什么反应?到课文中找 到相关语句读一读。 15.生:杨桃是这个样子的吗? 倒不如说是五角星吧! 16.师: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 17.学生评读、练读 18.师:这里有一个问号,那它是一个问句吗? 19.生:不是,那是在讥笑“我”。 20.师:这时老师又是怎样做的呢?他有没有跟同学一样讥笑我?到课文中找到相关语 句。 21.生:老师看了看这幅画,到我的座位上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 22.师:“审视”是什么意思?谁来做做动作? 23.学生纷纷作出“审视”的样子。

初中化学_人教版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九年级化学学科 第三单元课题三元素(第一课时)

《同步》开放性作业1、2、3、4、5、6。 参考答案 A B D B D B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初步了解了物质的微观构成以及原子的结构,为本节课奠定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但由于本节课从微观到宏观之间的跨度比较大,学生的思维也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度的阶段,化学科学中的逻辑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 效果分析

教材分析 本课题包括元素、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律,这些是初中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元素概念是初中化学核心的概念之一,对今后的学习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所谓“承前”,指这节课详细的让学生明白物质的宏观组成是元素,并和物质的微观结构---原子有机的结合起来了使得认识系统化。所谓“启后”,指学生掌握了元素的概念对学习元素符号、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奠定基础。只有掌握了元素的概念,才能进一步学习化学知识,才能对众多繁杂的物质进行分类,最终实现对分类的物质进行研究。 1、某药品说明书中标明:本品每克含碘150mg、镁65mg、锌1.5mg、锰1mg,这里的碘、镁、锌、锰是指() A.单质B.原子C.元素D.分子 2、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A.N2 B.Cu C.O D.CO2 3、下列属于金属元素的是() A.Zn B.O C.N D.Cl 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A.氧 B. 硅C.铝D.铁 5元素在自然界里分布不均匀,如智利富藏铜矿、澳大利亚多铁矿、我国山东富含黄金,但从整个地壳中元素的含量来看,最丰富的金属元素是( ) A.O B.Si C.Al D.Fe 6、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 A.中子数B.电子数C.最外层电子数D.核外电子

《画杨桃》教学设计

《画杨桃》教学设计 一、教材说明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主要讲图画课上,对杨桃进行写生练习,“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像个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好笑。老师通过这件事,启发我们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看有不同结果,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作者先略写父亲教导我画画要实事求是,接着具体细致地叙述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事,最后写父亲和老师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作者通过人物的对话、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观察有不同结果的思想方法。 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是,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其中的深刻道理——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应该实事求是,坚持科学的思想方法。 本课教学重点是学习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难点是从课文内容体会做什么事都要实事求是的道理。 二、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叮嘱、准确、一幅画、审视、严肃、半晌、和颜悦色、熟悉、教诲”。练习用“不像……而像……”、“不要……要……”造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 4、学习发现与理解重点词句的方法,养成读书时画出重点词句的习惯。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体验、导入新课 1、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样礼物,(出示杨桃)这是——杨桃,是一种营养丰富的水果,还能生津止渴、止血止痛呢!真正的杨桃是在秋季和冬季才成熟的。看,有趣吗? 2、在著名作家岑桑心中,这个杨桃可不仅仅是有趣,已步入晚年的他直到现在还清楚地记得小学时画杨桃的经历,想知道其中的故事吗?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次。 2、谁愿意向困难发起挑战,把自己认为难读的段落大声地读给同学们听? 交流难读的句子或段落,纠正字音:半晌教诲 “教诲”是表示有教育意义的话语,所以“诲”字是言字旁,师范写,注意笔顺,当堂练写“诲” 3、同学们可真了不起,这么短时间内就将文章读得通顺流利了,从你们津津有味的表情中我发现你们还若有所思呢,的确,只有细细地品读,才能品出其中的味来!那么,这节图画课留给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呢? 交流:(集体完善事情经过) 三、探究“我”的作画态度,初识“实事求是” 师:看来,图画课上的嘲笑声、老师和同学们的讨论、老师的教诲都是因为我那幅画得象五角星的杨桃图而引起的,现在就让我们走进那堂图画课,目睹我的那幅杨桃图。 1、自由读读第2小节,想想:在课堂上,我是怎样画杨桃的?划出句子多读几遍。 2、交流:出示句子:

课题3元素教学设计

课题3 元素 教学设计---烈山区马桥中学陈腾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和技能: (1)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2)学生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并了解地壳中、生物细胞中含量较大的几种元素。 2.过程和方法: 通过查阅资料,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形成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认识观。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元素及元素符号(2)教学难点:元素概念的形成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提问】世界上的万物是由什么组成的? 2、展示图片 3、水、氧气、二氧化碳构成的分析。 [讲述]不管是哪种物质中含有的氧原子,它们的核电荷数(质子数)都是8,我们将质子数为8的所有原子统称为氧元素。 (二)新课授入 1、元素概念: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学生看书, 找出元素的概念并做上记号 [问题]不同元素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讲述]元素的特征: ①元素是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的元素只有100 多种。 原子是微观概念,既讲种类,又讲个数 分析下述化学反应: . 通电—一—一 水氢气+ 氧气 (H2O) ( H2) (。2) 、一一点燃一八、 硫+氧气二氧化硫 (S) (O2) ( SO2) 左边两个反应前后,发生了改变的是_________ ,未发生改变的是________ 。 ②元素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发生改变 展示:地壳中各种元素的含量 学生记忆:地壳中含量较多的四种元素 展示:生物细胞中含量居前四位的元素

画杨桃教案设计一等奖

11.画杨桃 1.识记本课生字。正确读写本课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老师说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 【重点】 1.认字、写字,继续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老师说的那段话。 【难点】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 【教师准备】 1. 教师准备几个杨桃或搜集杨桃图片等资料。 2.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学生先读读课文后面资料袋的内容,或再搜集一些有关杨桃的资料。 2课时 第课时 1.识记本课生字,理解“叮嘱、审视”等词语。 2.能读通读顺课文,有感情地朗读文中的人物对话。

3.能通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体会,初步读懂课文所蕴含的“无论做什么事情或看什么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都要懂得善待他人”的道理。 【重难点】抓住重点词句理解体会,初步读懂课文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方法一:资料导入 出示杨桃实物或图片。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果实吗?(杨桃)请交流你对它的了解。(学生交流)今天,我们要学一篇课文,就与杨桃有关。(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 [(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预设问题:(1)谁画杨桃?(2)怎样画杨桃?(3)画杨桃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4)作者为什么要写画杨桃这件事?)] [设计意图]通过对杨桃的观察及对杨桃知识的了解,唤起学生的兴趣,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方法二:谈话导入 师:你们喜欢画画吗?平常画画的时候,老师一般会怎么要求你们啊?(指名说)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讲的就是画画的事情。请大家看老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读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设计意图]谈话导入,轻松愉快。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明确自学要求。 (1)读准注拼音的生字,画出生字组成的新词。 (2)自由读课文,注意读错的句子要重读,直到读通为止。 (3)思考:文章讲了什么内容?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本课认读生字新词,指名认读,全班齐读。

课题2 元素教学案

《课题2 元素》教学案 班级:初三()姓名:学科:化学课型:新授编者:审核:备课组 【学习目标】 1、理解元素的概念,统一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 2、知道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3、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 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关该元素的一些其他信息。 【学习重点】 1.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关该元素的一些其他信息。 【学习过程】 一.定向入境 1、电解水的实验说明水是由什么组成的? 2、什么是相对原子质量?其中“一种碳原子”是指哪一种碳原子? 有没有别的碳原子呢? 二.自学建架 知识模块 Ⅰ.个人自学 (一)元素 【自主学习】1、观察、比较下表中两种碳原子和三种氢原子在结构上有何共同点? 几种原子的构成 原子名称质子数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 碳 6 6 12 碳 6 8 14 氢 1 0 1 氢 1 1 2 氢 1 2 3 2、你能试着说说什么叫元素吗? 3、阅读课本73页,进一步理解元素的概念。

填空:地壳中含量居前四位的元素是:_____、_____ 、_____ 、_____。 生物细胞中居前四位的元素是:_____ 、_____、_____、_____。 【交流学习】 1、讨论课本73页的问题,思考: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元素会 不会发生变化呢? 2、我们在看电视的时候,经常看到为健康劝人们“补铁”、“补钙”、“补锌”、“加碘”的广告,这里的“铁”、“钙”、“锌”、“碘”指的是什么? 3、元素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原子元素 区别 联系 (二)元素符号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74页—76页,完成下列问题: 1、为什么要使用元素符号?国际上对元素符号是怎样规定的? 2、识记课本75页常见的元素名称和符号。写一写记住了几个。 3、书写元素符号时应注意什么? 4、一个元素符号能表示几个涵义? 5、元素可分为几类?你能通过元素名称确定氧、铁、硫、氦四种元素分别属于哪一类吗? 【小组交流】 1、P、5P分别表示什么意义?

冀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画杨桃》教案

冀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画杨桃》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知道同一事物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会有所不同,必须实事求是地处理问题。 2、学会本课的新词,理解“教诲、叮嘱”的意思。 3、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经过: 一、导入 介绍杨桃,学习课文。 二、引导学习课文第二段 是的,课文讲的就是一次美术课上画杨桃引发的事情。课文第2—18小节就写了画杨桃的事情,我们先来看看。 1、请同学们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读课文,要求: ( 1 )仔细读。(2)提出不懂的问题。 2、我是怎样画杨桃?我怎样画杨桃,出示句子。 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指名读,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谈。(可以想象我当时是如何观察,如何落笔的。)相机出示父亲的话,理解叮嘱。

(1)、在我这样的举动背后,因为有一个人的话语始终萦绕在我心头。读 他对我要求很严,经常叮嘱我:“你看见一件什么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2)指名读“父亲”的话,父亲的话怎么理解? 是圆的就——,是方的就——,不要把圆的画成——,也不要把方的画成——,否则就是——。 练读父亲的话,指名读读,评议。(注意抓住提示语,读出父亲的严肃、语重心长) (3)、在我开始要画画的时候,我记起了父亲的话, 在我画得粗心大意的时候,我记起了父亲的话: 我对父亲的话语是如此的印象深刻,是因为,能从文中找到一个词语来说明吗?叮嘱 3、我遵从父亲的教诲,认真地看,老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满以为能够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赞扬,但我怎么也想不到,出示同学的反应的句子。 “杨桃是这个样子的吗?” “倒不如说是五角星吧。” 4、当同学们看到了杨桃变成了五角星时,他们的反应是哈哈大笑,而老师呢? (1)、出示:老师看了看这幅画,走到我的座位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然后回到讲台,举起我的画问大家: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教案

课题3 元素 元素符号(重点)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 常见的 元素周期表(重点)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葡萄糖酸锌口服液,是一种主要成分为葡萄糖酸锌、蔗糖、纯化水的口服液。用于治疗 缺锌引起的营养不良、厌食症、异食癖、口腔溃疡、痤疮、儿童生长发育迟缓等。这里的锌指的是单质吗?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在药品或食品标签上见到。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元素 提出问题 1. 一种元素是不是只有一种原子? 2.元素和原子是什么关系呢? 3.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改变,原子不变,元素是否发生变化? 讨论交流阅读教材讨论归纳。了解元素的相关知识。 归纳总结1.概念: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对元素含义的理解 (1)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如H2O与N H4+,H2与He质子数相同,就不是同种元素。 (2)定义中的“一类原子”不能说成“同种原子”。“一类原子”是指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定相同的原子。(3)元素概念中的“原子”既包括中性原子和离子,如Cl(原子)和C1-(离子)都是氯元素。 3.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故反应前后元素种类肯定不变。 4.元素的种类及分布 (1)种类:①金属元素②非金属元素③稀有气体元素 (2)地壳中各种元素按含量由多到少依次:氧、硅、铝、铁、钙、钠、钾、镁、氢、其他元素。 (3)生物细胞中居前三位的“氧、碳、氢”元素。 5.元素与分子、原子、离子间的关系 知识拓展元素与原子的区别

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原子即讲种类,又讲个数。 探究点二元素符号 提出问题元素符号如何书写,又表示什么含义? 讨论交流阅读教材讨论归纳。 归纳总结 (1)表示方法:①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如H、C、K、S等。 ②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即“一大二小”如Na、Mg、Cu等。(2)元素符号的含义: ①宏观意义:表示一种元素; 微观意义: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②对于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元素符号还表示一种物质。 ③元素符号前面添加上数字时,只能表示多个原子,不能再表示该元素。 探究点三元素周期表 提出问题 元素周期表是按什么编排的呢?有没有规律? 讨论交流阅读教材和元素周期表讨论归纳。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相关知识。 归纳总结 1.元素周期表的编排结构 (1)在元素周期表中,对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用不同颜色做了分区。 (2)横行(周期) 元素周期表每一横行代表一个周期,共有7个横行,即7个周期。 (3)纵行(族) 元素周期表共有18个纵行,每1个纵行叫做一个族,第8、9、10三个纵行共同组成一个族,所以有16个族。(4)每一格:在元素周期表中,每一种元素均占据一格,每一格均包括元素的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等内容。 归纳总结原子序数与元素原子核电荷数在数值上相同。 板书设计 课题3 元素 一、元素 1.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分类:①金属元素②非金属元素③稀有气体元素 二、元素符号 1.写法:第一字母大写,第二字母小写 2.含义:①表示一种元素②该元素的一个原子 三、元素周期表:有规律地将元素排列(横行为一周期,纵行为一族) 反思 学习和探究,使理性知识变的浅显易懂。 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理念。

小学科学观摩课《拱形的力量》的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观摩课《拱形的力量》的教学设计理解科学概念:拱形受到压力时,能把向下的力向下和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如果能抵住拱形的外推力,拱形就能承受更大的压力。 能够边实验边思考,逐步深入地研究一个问题。能根据观察到的拱形产生的形变推想它受力的状况。 让学生了解拱形在生活中的应用,同时体验科技的力量、创造的快乐。 学生在实践探究中能根据拱形的形变来分析拱形受力的状况。 学生能根据拱形受力后形状的变化,分析出拱形受力的状况。 学生:拱纸3条、垫圈30个、实验记录单、螺帽若干个 教师:拱纸10条、平纸3条、垫圈30个、实验记录单、螺帽25个、课件 1、横梁的抗弯曲能力与什么有关? 2、纸梁的宽度.厚度与抗弯曲能力有什么关系? 3、为什么改变形状能提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1、导入:同学们,看老师手中的这张纸。(把它平放着,用手托住纸的两端将纸平放在两手之间,纸塌下去了)它连自身的重量都承受不起,这样柔软无力的纸你能用什么办法

让它至少能承受自身重量不塌下去吗?然后思考如何让一张纸承受更大的压力呢? 2、还记得我们学过的课文《赵州桥》吗? 课件展示美丽的赵州桥图片及多幅拱形建筑图片。提问:观察这些图片在形状上有什么特点?“这座赵州桥离我们这么久远,为什么还这么牢固呢?学生观察,发表各自建议。谈话:是这座赵州桥里面有拱形吗?还有很多建筑物也设计成拱形,如天安门城楼、法国铁塔、相城中心商贸城、悉尼大桥等,为什么人们要把建筑物设计成拱形呢?”拱形真的有这么大的力量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拱形的力量” 1、师:要了解拱形的力量有多大,我们不妨拿一张拱纸和一张平纸来做个比较, 2、师:这两张纸的材料和大小都一样,跨度都是12厘米,现在如果在纸的中间轻轻地放垫片,你们估计一下哪张纸的承重能力强一些? 检验一下,以碰到这个面为标准。请数好。 3、相同材料和大小的纸,哪种形状的承重能力强一些? 4、现在你的脑海中冒出了什么问题? 为什么拱形纸的承重能力比较强呢?你能做出自己的解释吗? 5、刚才大家只关注纸能承受几颗垫片,忽略了它在承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画杨桃》教案3

11、《画杨桃》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教师应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情境,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与创造,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读懂课文。同时,作为新课程改革之一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还应该关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针对本文叙事性强、含义深刻的特点,从文本的整体性出发,师生形成一个阅读话题——如何理解“实事求是”?用心研读文本,才会发现:课文通过“我”的作画态度、“同学们”的心理转变、“老师”的言行举动这“三大板块”,逐层挖掘了“实事求是”的内涵——学会老老实实做事、学会实实在在做人、学会用“实事求是”的眼光去评价别人。 学习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叮嘱、想当然、前排、靠边、一幅画、审视、严肃、半晌、和颜悦色、熟悉、教诲”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老师说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 教学重点、难点: 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从课文内容中体会做什么事都要实事求是的道理。 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体会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自学生字、词,理解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引言激趣: 同学们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样礼物,(出示杨桃) 这是——杨桃,杨桃是一种营养丰富的水果,还能生津止渴、止血止痛呢!真正的杨桃是在秋季和冬季才成熟的。看,有趣吗? 课本上也向我们做了介绍呢,请大家翻开课本44页,咱们来看一下“资料袋”中告诉了我们些什么? (设计意图:北方的孩子对杨桃不太熟悉,教师准备几个杨桃,观察中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先读读课文后面资料袋的内容,自然而然地拉近了与文本的距离。) 2、老师写一位很了不起的作家、出版家的名字,是---------板书:岑桑 在著名作家岑桑的心中,这个杨桃可不仅仅是有趣,已步入晚年的他,直到现在还清楚地记得上小学时“画杨桃”的经历,你们想知道其中的故事吗? 好,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跟随作者去——(板书课题)11、画杨桃生齐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们头脑中也许产生了一些疑问,说说看,你们想知道什么?学贵有疑,会读书,会思考,就一定能有更多的收获。 (设计意图:一位年过半百的著名的作家、出版家,竟对小学四年级一节美术课上的一事铭 刻在心,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自然也就在质疑中拿起书本主动求知了教师和学生一起梳理问题,把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进行简单板书,这些问题激活了学生的

(完整版)《元素周期律》教学设计

课题:元素周期律 概述 本节内容选自高等教育出版社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化学(通用类)第一章《物质的结构及变化》第一节第二个标题。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是中学化学教材中的重要的理论基础,是对以往知识的规律性总结和学习氧族元素和碳族元素的指导,因此,本章是本书乃至整个中学化学教材的重点,元素周期律的导出以理论为指导,以事实为依据;元素周期律知识的得出,不仅有理论推导,还通过比较同周期元素的性质对理论推导进行了验证。而且,理论推导也从陈述式改为由学生自己进行探索的方式进行,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须让学生动手、动脑、参与归纳,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查漏补缺,采取综合列表、讨论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讨论并运用初中学过的知识,从中总结出规律性。 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和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 (2)认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结果,从而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2、过程和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对大量数据、事实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使学生了解辩证唯物主义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量变、质变的观点。 (2)通过对元素周期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化学学科的思维方式即透过现象看本质,宏观与微观相互转化等观点。 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对事物的变化规律有一定的认识,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对于探索未知的宏观世界有浓厚的兴趣,他们在学习了碱金属元素和卤素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元素周期律,感到熟悉,概括性强,学习这部分内容只需要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类比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和元素主要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2、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教学难点: 元素主要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和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画杨桃 公开课教案

画杨桃教学设计 三年级组殷婷婷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使学生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2.通过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学生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 3.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1.联系全文内容,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2.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体会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 教学准备 杨桃的实物、投影片。 教学活动 一、新课导入 1.学生自由发言,说一说对杨桃的了解。 2.向学生介绍杨桃。(出示ppt)。 3.让学生观察杨桃实物,画杨桃。 4.展示学生绘画成果,引导学生发现在不同位置画出的杨桃是不一样的。 过渡:同学们在不同的座位上看到的杨桃是不一样的,画出来的杨桃也就不一样,今天这个主人公也画了杨桃,大家一起来看看他画的杨桃是什么样子的吧,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1课《画杨桃》(板书题目)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读课文,思考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回答,引导学生按照事情的三方面:谁,在什么地方,在了一件什么事。这几方面回答。 三、细读课文,体会感悟 (一)齐读第1自然段

1.用“—”画出父亲是怎样教“我”学画的? 2.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叮嘱”,并换一个词填入课文中,使意思相近。 3.用“叮嘱”造句。 4.“想当然”是什么意思?(凭主观推测,以为事情大概是这样或应该是这样的。) 5.再次朗读父亲的话。 过渡:“我”有没有忘记父亲对我的叮嘱呢,让我们继续来学习。 (二)学习第2—5自然段 1.想一想:“我”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五角星? 2.用====线画出“我”认为画的怎样? 3.那同学们对我的画又是怎样评价的呢? 过渡:在同学们的说笑时,老师又是怎么做的呢?默读朗读6—17自然段,找一找老师看了“我”的画后是怎么做的? (三)学习第6—17自然段 1.老师看了“我”的画后是怎么做的? 2.找出描写老师动作的词语。 3.通过这些动词,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老师? 4.分角色朗读7—10自然段,体会同学们当时的心情,读出真实情感。 5.老师听了同学们的回答后,为什么变得严肃了? 6.再次问同学们时,学生又是怎么回答的?分角色朗读,体会当时感受。 7.体会这两组对话中同学们语气的变化,说明了什么?(已经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8.如果你们就是这些嘲笑别人的同学,看到刚才这一幕,你们想说些什么?(播放音乐) 过渡:听了你们真情的话语,老师也感受到你们心中的那一份歉意,看到同学们都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老师的神情也变得和颜悦色了,跟同学们说了一段意味深长的话。 (四)学习第18自然段 1.老师讲的话里一共有几句? 2.前两句告诉了我们什么?(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 3.同一事物,当别人和自己看到的不同时,应该怎么做?(看到别人有不同看法时,不 要忙着嘲笑别人,要学会尊重别人,从他人的角度看问题) (五)学习第19自然段 1.思考:老师和父亲的话有哪些地方相似? (做事情要实事求是。) 又有哪些不同之处?(老师的话语中又提到要尊重别人的看法。) 2.为什么说他们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因为他们的话让我明白了:我们做事或看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画杨桃》教案(含反思)

13.画杨桃 [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9个生字,会认本课14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倒”。能积累“靠、视”等生字拓展的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读出不同人物对话的语气。 3.能说出看到“我”画的杨桃,老师和同学们的做法有什么不同,并说说自己受到了什么启示。 [教学重难点] 1.朗读课文,能读出对话的语气。用自己的话说出老师和同学们看到“我”画的杨桃的不同做法。 2.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出示杨桃实物或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水果吗?(让学生自由举手说一说)今天,我们要学一篇课文,就与杨桃有关。(板书:画杨桃)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 1.谁画杨桃?怎样画杨桃? 2.画杨桃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 3.作者为什么要写画杨桃这件事?它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二、检查预习情况,交流重点字词 1.指读生字词,同桌互读,开火车读。 2.交流易读错生字,教师重点指导。 而:零声母音节,念“ér”。肃:平舌音,念“sù”。 晌:念“shǎnɡ”,与“响”要区分字形。 嘻:念一声,“xī”。诲:念四声,“huì”。 3.学习多音字“倒”,做组词练习。 4.指导书写,教学重难点字。 摆:扌+罒+去,注意左窄右宽,“罒”字中间是两竖。 嘻:注意右边“喜”的写法,“士”不要写成“土”,第三横要长。 5.读“读一读,记一记”中的词语。 三、初步感知,了解内容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把生字词多读几遍。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标出自然段序号。 3.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参照达标检测第2题) 4.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提出来,全班交流解决。 问题预设: (1)课文中老师怎样提的问题? (2)提的是什么样的问题?

小学科学教案《种子》教学设计

《种子》教学设计 一、教学理念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一些植物的种子,但对于植物种子的基本结构还是不甚明了。在本课中根据科学课程的“任务驱动”新理念和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先从辨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种子开始激发学生对种子的探究兴趣;然后设计了被虫蛀过的种子和比较完整的种子的对比观察活动,让学生从生活中常见但并没有认真思考的现象入手,得到一个科学的推测:什么样的种子能发芽;经过科学严谨的对比,学生会发现没有被虫蛀过的种子能发芽和种子的结构完整与否有着很密切的关系。这样活动内容就自然地进入到观察种子的基本结构上来。植物学家早已对种子的胚的各部分命名,教师只需一一介绍即可,而学生在小学阶段也仅记住种子的基本结构是由种皮和胚构成及知道种子的胚是由子叶、胚芽、胚根和胚轴构成即可。根据新课程理念之一,教师应该灵活地使用教材,用教材去教而不是单纯地教教材。因此,在本课上对教材作了一个改动调整。即把被虫蛀的种子和未被虫蛀的种子的萌发实验活动放在了课后进行探究,而改为一个科学的对比推测活动(什么样的种子能发芽),得到了科学的推论(一颗胚完整的种子能发芽)。这个科学推测活动在课堂上是很容易操作的,而这个科学的推论在课后也容易得到验证,从而进一步体现出了“任务驱动”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 (一)科学知识目标 1、了解种子的基本结构。 2、知道种子萌发需要的一些条件(内部条件)。 (二)能力培养目标 1、能从对比活动中领悟到种子结构的完整与萌发有着密切的联系。 2、能从活动中推论出种子发芽的内部条件。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活动来培养细心观察的习惯。 2、了解种子萌发的相关知识,初步体会植物的一些奥秘。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1、师:同学们,我们在平时见到的一些植物,比方说花草树木,它们大部分都是由种子萌发生长而成的。现在,我们来学习关于种子方面的一些基本知识。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些植物的种子。你能说出它们是哪一种植物的种子吗?(出示种子幻灯图片:葵花子、花生仁、黄豆、苦瓜仁、绿豆、南瓜子和龙眼仁。) 2、引导学生一一辨识各种植物的种子。 (二)探究新知 1、通过对两种豆种子的比较,推测哪些种子能发芽,说出理由。 师:现在,老师发给大家一颗种子(被虫蛀过的种子),每俩人一粒(每桌一粒),请同学们注意观察,这颗种子有什么特点?(要求学生同桌之间互相交流自己的一些发现。) (出示幻灯图片:被虫蛀过的种子) 师:大家刚才观察到的种子大概是这个样子。下面,请同学们来说说自己的一些发现。

画杨桃公开课教案用

画杨桃公开课教案 一、了解杨桃,激趣导入 1、出示杨桃 导语: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画杨桃,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文本。 2、请你试着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预设:图画课上练习画杨桃时,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同学们嘲笑我,老师教育了我们。 二、细读文本,感悟我在父亲的教育下求实的画画。 1、提问:这篇课文的题目是《画杨桃》,我到底是怎样画杨桃的?带着这个问题,默读课文,用直线画出相关句子。 2、课件: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板书:我的画认认真真老老实实) ①、再读认真画画的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 ②、默读:“我”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五角星呢? 认真地读读这些句子,并用下面的句式进行说话训练——“我”之所以把杨桃画成了“五个角的什么东西。”,是因为 ____________。 (预设学生的回答是—— (1)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 (2)讲桌上的两个杨桃的一端正对着我。 (3)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 (4)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当时我画杨桃时的情景吧。指导朗读。) 二、感悟老师的神态变化 过渡:在父亲的教育下,我认认真真的看,老老实实的画,觉得自己画得很准确。当这幅画画好以后,我越看越满意,我的心情你用什么词语形容。 1、满怀欣喜的交出了这幅画。又发生什么事了呢?

课件:当我把这幅画交出去的时候,有几个同学看见了,却哈哈大笑起来。看到同学们那哈哈大笑的神态,我的心情一下子就转喜为忧了。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①解释原因 ②同学们的哈哈大笑带给我的不是快乐,而是一种对我的嘲笑。 2、过渡:我认为我画的很准确,没有想到去引来了同学们的嘲笑,到底画的像不像呢?你想请谁来帮忙?(老师) ①老师是怎样做的呢?你能找到相关内容吗?指名 课件:老师看了看这幅画,到我的座位上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课桌上的杨桃,然后回到讲台前,举起我的画问大家:(1)请你圈出表示老师动作的词语从哪个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老师很细心等) (2)审视的“审”在字典中有这样几个解释,请你进行选择老师之所以要走到我的座位上坐下来,审视讲桌上的杨桃,是因为()。 3、老师认真地问:课件:“这幅画画得像不像?”“不像!”“它像什么?”“像五角星!” 4、过渡:听到同学们这样肯定的回答,老师的神情变得严肃了。半晌,他又问道:“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好笑吗?” ①为什么变得严肃了? ②半晌在这里指什么?老师会想什么呢? 预设:老师因为学生们错了可能生气了 老师在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让同学们知道自己错了。 ③课件:好笑对比解决破折号拉长声音 5、过渡:老师严肃的神态并没有让同学们认识到他们误解了我,于是老师请这几个体同学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 请你想象当时的情景,同学们这一看,看出了怎样的结果?这一看,_____________;这一看,_____________; 预设:

小学科学优秀教学设计

$ ! $ 小学科学 <<土壤与植物>>教学设计~

% 9 土壤与植物 一、科学教育理论指导: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学方法梳理: 上课之前我在网上搜索土壤与植物的相关教学资料,了解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然后根据本节课堂教学需要,搜索关于土壤与植物的图片以及视频,课堂放给学生观看,加深印象。 < 三、学情分析:

四年级大多数学生对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另外,在进行着观察、提问、假说、预言、调查、解释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时,我强调小组合作学习与自主学习必要性,所以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以往由于活动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学内容只是匆忙的走过场地,有些探究活动甚至根本就没有开展,实验也没有充分地让学生去做,学生的实验能力得不到发展,活动时常常耗时低效,影响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 四、学习目标: 1、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各种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作假设性解释;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并作书面计划;能做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实验,并做实验记录;并能学会做到主动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 2、在学习活动中,使学生喜欢大胆想象;能参与中长期的科学探究;在活动中愿意合作与交流;能从自然中获得美得体验,并用一定的方式赞美自然美;关心日常生活中的新科技、新事物,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3、知道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不同。 4、继续完成“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影响”的实验,认真观察,做好记录。 五、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设计研究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影响的实验,并知道土壤与植物的关系。 2、教学难点: 、 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各种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作假设性解释。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并作书面计划,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 六、教学准备: 教师与学生一起做好活动材料准备:有关植物与土壤的资料、赞美土壤的诗歌、植物在不同土壤生长情况、种植在砂质土、黏质土、壤土三种不同土质相同

《走进科学课》教学设计

《走进科学课》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由两个活动组成。 “科学课上做什么?”展示了一幅卡通图,其中的卡通人物正分别进行观察、实验、制作等科学探究活动。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分析图中人物的活动感知科学课上要进行观察、实验、制作等有趣的探究活动,进而喜欢科学课,喜欢科学探究。 “我们一起做一做。”展示了两个活动:观察叶子和小纸鱼实验。目的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历一次观察、实验活动,初步感知观察、实验的方法,知道观察、实验是学习科学、探究科学的重要方法。 拓展活动让学生从小故事中了解科学家的工作精神,树立榜样意识。将课堂探究延伸到课后,引导学生拓宽视野、丰富知识。 学习目标 1.初步感知观察、实验是学习科学、探究科学的重要方法。 2.善于观察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在教师的指导下,能从观察树叶活动、小纸鱼实验中发现问题。 3.能通过观察树叶和小纸鱼实验的活动感知科学探究的乐趣,对科学保持好奇心和探究热情。 4.通过观察、实验感知科学就在身边。 教学准备 展台、相关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科学吗?听到“科学”这个词,大家想到了什么? (学生发表想法。) 教师: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学习一门新的课程——《科学》。请大家翻开教科书,看一看《科学》教科书上有什么内容。 (学生学习翻阅教科书,互相交流。) 二、探究活动 (—)探究科学课上做什么。 1.教师提问:科学课上,我们要做哪些事情呢?要如何来学习科学课呢?请大家先看一组图片。 2.教师展示图片(课件展示教科书中的卡通图),提出问题:看一看图中的都有哪些人物?他们在做什么? (学生汇报。) 3.教师总结:观察、实验、制作、养殖等是科学学习的重要方法,在以后的科学课上会经常用到这些方法。 (二)亲历探究活动。 1.观察植物的叶。 教师提出问题:观察是学习科学、探究科学常用的方法。应该如何进行观察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观察植物的叶子,看看同学们能发现什么。 (1)教师指导学生分组,以小组为单位选取一株植物。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