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宏观经济走势及其对策

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宏观经济走势及其对策

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宏观经济走势及其对策
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宏观经济走势及其对策

第22卷第1期(2010年1月)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S OC I A L SC I E NCES JOURNAL OF UN I V ERSI TI ES I N SHANX I

V ol .22N o .1

(Jan .2010) [收稿日期]2009-09-15

[作者简介]鲍善冰(1957-),男,山西代县人,太原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教授,硕士生导师。

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宏观经济走势及其对策

鲍善冰

(太原科技大学,山西 太原 030024)

[摘 要]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阻碍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也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外

向型企业的订货急剧减少,一大批企业停产甚至倒闭,这种状况暴露出了我国经济的脆弱性。面对金融危机,我国的对策应是:立足自主发展,推进自主创新;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扩大内需,逐步形成内需主导型经济。

[关键词]金融危机;中国;宏观经济;对策

[中图分类号]F123.1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6285(2010)01-0025-04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几乎波及世界上所有的国家和地区,阻碍了世界经济的增长速度。2008年,美国下半年G DP 为负增长,欧盟连续三个季度为负增长,日本增长率为-315%。根据有关预测:2009年,美国G DP 增长率为-218%,欧盟为-412%,日本为-4%。今年一季度,美国进口下降2917%;欧元区进口下降2019%;日本进口下降2619%。金融危机同样也影响到了我国的经济发展,2007年,我国G DP 增长率为13%,2008年第四季度跌为615%,2009年一季度为611%。世界经济到底发生了什么?对我国的影响有多大?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措施应对金融危机?这需要我们深入地思考。

一、金融危机爆发的根源

金融危机的爆发不是偶然的,其演变过程如下:1.美国过度消费埋下次贷危机的祸根。美国的经济形态与我国不同,我国的经济形态是投资驱动型,而美国是消费驱动型。美国经济形态形成于1880—1920年间,1880年以前,经过100多年的工

业革命,美国完成了工业化,规模化生产技术已趋于

成熟,生产产品开始过剩,消费需求成为经济增长的瓶颈。这时,人们的收入不可能短时内迅速增长,于是,按揭贷款就成了促进消费的最有效手段。

首先启动美国信贷消费的是汽车业,1913年,美国第一家汽车按揭贷款公司成立,首付1/4即可买汽车,其余分期付清。到1930年,贷款消费方式普及到了美国的各种耐用消费品,比如,70%的汽车、85%的家具、75%的洗碗机、65%的吸尘器、75%的收款机等都是靠按揭贷款消费。按揭贷款消费的方式就这样在美国社会扎下了根。这种消费方式推动了美国从生产驱动型经济向消费驱动型经济的转型。目前,美国个人消费占全国G DP 的70%,是美国经济的重要支撑,也是世界经济的重要支撑。2007年,美国家庭负债率高达114%(负债率指负债占G DP 的比例),国家负债率高达350%,国家债务高达65.5亿美元。

2.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20世纪80年代以来,信息网络技术革命大大促进了美国经济的繁荣,美国的G DP 由1980年的2.8万亿美元增加到2000年的9.8万亿美元,翻了两番。但进入本世纪以来,世界科技水平开始踏步不前,经济增长最本质的动

Reflecti on s on “Con tr i buti on 2adopti on

Neurosis ”of M anuscr i pt

Guo Zh i q i a n

(Ta iyuan U 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Taiyuan 030024,Ch ina )

[责任编辑 郭海仙]

5

2

力消失,从2001年开始,美国经济开始衰退,房地产就成为了经济增长的重要增长点。目前,美国户均拥有住房两套,但房子集中在60%的有钱人手里, 40%的人还没有力量购买自己的房子。为拉动经济增长,美国开始了对没有还贷能力的人发放贷款,帮助他们购房,即次级按揭贷款。于是,美国人的购房热情高涨,一些贷款机构甚至推出了“零首付”的贷款方式,购房者仅需申报其收入情况而无需提供任何有关偿还能力的证明就可以购房。因此,不断涌现的次级抵押贷款产品和宽松的贷款资格审核,成为房地产交易市场空前活跃的重要推动力,使得次级债市场的风险逐步累积,并日益放大,埋下了危机的种子,进而爆发了次贷危机。

3.美国次贷危机向金融危机的演变。随着全球流动性过剩,为了防范经济过热局面的出现,美联储自2004年6月始,以相同幅度连续第17次加息,利率水平总计上升了4125个百分点。随着利率水平的提升,美国房地产市场出现逐步降温迹象,但是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并未因此而停住脚步。因为,在进行次级抵押贷款时,放贷机构和借款者都认为,如果出现还贷困难,借款人只需出售房屋或者进行抵押再融资就可以了。但事实上,由于住房市场持续降温,借款人很难将自己的房屋卖出,即使能卖出,也可能不足以偿还剩余贷款的程度。此时,一方面,逾期还款和丧失抵押品赎回的现象随之现出,市场对次级抵押贷款市场的悲观预期逐渐形成;另一方面,房地产市场价格也会因为房屋所有者止损的心理而继续下降。两重因素的叠加形成马太效应,相互推动,引起了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的爆发。这时,银行大面积亏损就出现了,开始破产倒闭。目前,美国已有18家大的银行倒闭,在2009年的前四个月又有28家中小银行破产倒闭。美国的次贷危机演变成金融危机。

4.美国金融危机向全球蔓延。首先,美元是世界性货币,世界经济的循环方式是:美国印美元,用美元换回世界最好、最廉价的产品,发展中国家生产这些产品卖给美国,换成美元,然后用美元到金融市场投资。其次,本来贷款风险是由银行承担的,但银行为了转移风险,通过证券公司将这种劣质贷款打包后设计成各种债券卖到全球各地,银行的贷款风险就这样转移到了全球各地。再次,在房地产暴涨的过程中,美国很多的机构和人都把钱投到这个行业买房、买债券,很多人因此还向银行贷款,这样,就降低了其它方面的开销。许多国家的金融机构和个人投资者,也购买了美国的债券。金融危机爆发,美国的债券迅速缩水,最高时达到50%,许多资金被套。美国人的购买力大幅下降,世界购买力也大幅度下降,市场需求迅速下降,企业开始压缩生产、裁员,失业者越来越多,整个产业链形成恶性循环,美国的金融危机演变成了全球性的经济大衰退。

二、我国当前宏观经济走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实力有了巨大的提升,1978年,我国的G DP总量为0.21万亿美元, 2008年,已经超过4万亿美元,G DP超过德国,在世界上排名第三。金融危机的爆发,影响到了欧洲和日本等庞大经济体,我国外向型企业的订货急剧减少,一大批企业停业甚至倒闭。这种状况暴露出了我国传统经济发展方式的脆弱性,主要表现在:

1.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物质和劳动力的投入,而不是依靠生产效率的提高。经济增长对资源、能源、原材料的消耗越来越大,单位能耗居高不下。未来30年,我国的目标任务应该是“强”,这个强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科技、军事、教育等的综合强,我们的发展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科技、军事、教育等的综合、协调发展,绝不能一味追求G DP增长。

2.严重的生产能力过剩。一个国家的生产系统必须保持平衡状态,如果生产扩张过快,消费水平跟不上,将出现生产能力过剩,企业将会破产,出现经济危机。过去,我国通过出口,弥补了国内需求的不足,金融危机的爆发,我国的出口严重受挫,这一变化,对中国的发展方式提出了挑战。投资、出口、消费推动经济发展的三架马车中,前两架马车作用的发挥潜力已很有限了,消费这架马车必须尽快启动。

这些问题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增长,但长期看,我国的快速发展势头不会减弱,因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没有消失。这些强大动力具体表现为以下四“化”:

第一,工业化是第一强大动力。工业化的衡量有四个指标:人均G DP达到5000美元;工业化率达到60%以上;三次产业结构达到1217∶3718∶4915,就业结构达到1519∶3618∶4713;城镇化率达到65%以上。2008年,我国人均G DP为2520美元;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仅为40%左右;城镇化率为44.9%。这些指标还远未达到工业化水平。象发达国家那样,从完成工业化走到后工业化阶段,我国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这个问题换个角度看,它恰恰告诉我们: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内,

62

工业化将是我国发展的一个强大动力。

第二,城市化是第二强大动力。1978年我国城镇人口117亿,2008年达517亿,每年新增113千万。2008年,我国的城市化率是4419%,发达国家是90%,世界平均水平是49%。我国的城市化还处于中期阶段,未来我国还将有大量农村人口要进入城镇。城市化是带动住行消费的强大动力。目前,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建筑市场,建筑量占世界的一半以上;2003年以来,连续5年两位数的经济增长,汽车进家庭功不可没。未来几十年,住行消费将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龙头,将长期支撑中国经济增长。

第三,国际化仍将是我国今后发展的强大动力。国际化给我国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市场,提供了一个充足的资源、能源供给源,使我国的发展明显加快,还使我国的发展迅速升级。

第四,市场化是又一个强大动力。经过30多年市场化取向的改革,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特别是1992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正式确立,为全国人民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充分发挥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平台,促进了经济的稳定快速增长。

三、面对金融危机我国的对策

这场金融危机给中国带来困难的同时,也给中国带来了机遇,即成为一个世界强国的机遇。但是,要把握这次机遇,实现向世界强国的转变,中国还有许多不足。我们的对策是:把中国从一个引进技术为主的国家转变为自主创新为主的国家;把对外贸易特别是出口需求的过多依赖转变为对扩大内需的依赖;把粗放发展的模式转变为走科学发展的道路。

1.立足自主发展,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到2020年,我国要实现的两个巨大工程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要实现这两个巨大工程,基础是经济的发展。促进经济的发展走过去粗放式发展的道路不行,走西方列强侵略扩张的道路不行,照搬西方的现有模式也不行,只能靠创新。创新涉及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方法创新、内容创新以及技术创新等,其中最重要的是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理论创新是前提,理论是行动的先导;制度创新是基础,为理论创新的落实提供制度保障。例如,中央提出的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走创新型工业化道路、走循环经济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等一些列理论,就属于理论创新。如何将这些指导发展的新理论落到实处,还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新制度来提供保证,否则,再好的发展理念也只能是穿新鞋走老路。

2.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产业结构不合理,是导致我国经济发展难以摆脱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水平、低效益等“三高两低”格局的根源之一。摆脱被动局面的重要途径就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办法有三个:一是走好一条新道路,就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产业;二是做好一个新提升,就是产业发展必须协调内需和外需,但要立足内需,寻求以内需为导向的产业结构布局;三是实现一个新转变,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3.着力扩大内需,逐步形成内需主导型经济。

内需包括投资内需和消费内需,中国作为工业化进程中的后进国家,重工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导致了投资的大量增加。由于消费和投资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呈现此消彼长的关系,较高的投资率必然带来偏低的消费率。较高的投资率导致目前中国投资收益系数(国内生产总值新增量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之比)呈现不断下降的态势,1991—1996年5年间,该系数为0155,而2004—2008年间降为0129。这表明每增加1元G DP 所需要的投资增量由过去的2元左右提高到目前的3.3元,投资边际效益递减。所以,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越来越小,消费内需急需启动。

2008年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3万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2212万亿元,城乡储蓄存款增幅在过去5年出现了持续下降的趋势,2007年仅为618%,但2008年增幅却突然飚升到2613%;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幅,经历了多年的逐步提高后,2008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幅同比下降近4个百分点。这意味着,在金融危机影响下,中国城乡居民收入不但出现下降,而且收入转化为储蓄的意愿大大增强,转化为消费的实际购买力却大大收缩。可以从以下方面释放购买力,扩大内需:

第一,提高国民收入分配比重。我国收入分配的特点是差距过大。具体体现为:G DP 在政府、企业、居民三者之间的分配,居民分配比例过低。2007年,职工工资总额占G DP 的11%,最高时1980年为17%,而发达国家劳动力工薪收入占G DP 的54%—65%。国家投入居民消费比例明显偏低,老百姓没钱消费。居民分配中的分配比例又偏重富有阶层,014%的富人掌握了70%的财富,这种局面导致了消费不足和畸形消费。城乡收入差距过大,近10年

7

2

农民人均收入增量不到城镇居民收入的20%,城乡人均存款之比为7:1,整个农村消费水平比城市落后10—15年。所以,分配问题解决不好,最终全国居民消费能力不足,而使发展动力衰弱。

第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存钱防老、防病、子女教育、买房是中国人不愿消费的直接原因,其中深层次的原因是政府在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公共事业上投入不足,迫使居民不得不存钱。这些年,国家财政收入增长很快,钱明显多了,但钱主要用于了投资,走的还是投资驱动型经济的发展道路,这一发展方式,抑制的是消费。

第三,大力开辟国内市场。重点是扩大六大支柱性消费:住房、汽车、家用电器电子产品、教育培训、文化娱乐、保健品、休闲产品。只有这些最终消费上来了,过剩的工业产能才会重新运转起来,生产、流通、服务等整个经济的大循环由此才会全面启动和活跃起来,形成健康的经济发展模式。

第四,扩大就业。金融危机已经对我国就业产生了明显的冲击。出口下降导致大批农民工失业,大学毕业生也面临前所未有的就业困难。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首先需要恢复拉动经济增长的需求因素。由于此次危机的影响,出口需求的恢复在很大程度上不取决于我们自身;而以政府投资为特征的经济刺激方案,虽然可以短期内形成强大的投资需求,但这种需求因素的可持续性归根结底有赖于消费需求的启动。居民收入增长是消费需求的第一驱动因素,其基础是就业的稳定和扩大。应重点协调和统筹安排好农民工的再就业,各种扶助就业和创业的措施应该更加瞄准这一群体。

4.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科学发展的道路。金融危机的爆发说明了我国传统经济发展方式所倚仗的经济增长驱动因素是不可持续的,产业结构是不协调的,地区发展是不均衡的。具体来说,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物质和劳动力的投入,而不是生产率的提高;产业发展过度依赖第二产业特别是制造业的推动,而不是第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增长过度依赖出口和投资拉动,而国内消费需求的拉动相对不足;区域发展过分倚重沿海地区的率先发展,而不是东中西三类地区的均衡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科学发展的道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注重民生,缩小贫富差距;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用好国际、国内两种资源,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扩大国内市场。

[参考文献]

[1]中国.21世纪报道[EB/OL].htt p://https://www.wendangku.net/doc/c711098041.html,/HT ML/

2009/1/7HT ML_4DK OTS VOAFGI.ht m l.

[2]世界银行.2009年全球经济展望[M].王 辉,等译.北京:中国

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2,9.

[3]I M F:Gl obal Econom ic Policies and Pr os pecs[J/OL].2009205214.

page26.htt p://www.i m https://www.wendangku.net/doc/c711098041.html,/external/np/g20/pdf/031909a.pdf.

[4]甄炳禧.金融危机下的世界经济走势及对中国的影响[J].国际

问题研究,2009(3).

The Trend of Ch i n aπs M acroecono m y i n F i n anc i a l

Cr isis and Coun term ea sures

Bao Shanb i n g

(Ta iyuan U 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Taiyuan030024,Ch ina)

[责任编辑 树 泽] 82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及其带来的启示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及其带来的启示 一、金融危机的爆发 2007年2月13日,作为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公司的美国新世纪金融公司发出2006年第四季度盈利预警,美国次级抵押贷款风险开始浮出水面。随后,次贷危机的影响逐渐蔓延,5月到6月,一些西方对冲基金破产;7月次贷问题导致私人股本运转失灵;8月次贷危机扩散至股市,全球主要股市每个交易日股价下跌2%以上的事件经常发生;8月至9月,出现全球性信贷紧缩,多国中央银行多次向金融市场注入巨额资金,也无法阻止次贷危机的爆发。2008年9月,美国次贷危机再度激化,金融风暴很快从美国的抵押贷款机构、投资银行蔓延到保险公司、储蓄机构和商业银行。9月7日,美国政府宣布接管美国房利美公司和房地美公司;9月14日,美国银行收购美国第三大投资银行美林公司;9月15日,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不得不申请破产保护;9月16日,美国联邦储备系统宣布向美国国际集团(AIG)提供850亿美元紧急贷款;9月25日,美国联邦监管机构接管华盛顿互惠银行,并将其部分业务出售给摩根大通公司……越来越多的大型金融机构倒闭或被政府接管,次贷危机演变成为金融危机,而且越来越失控。更为严重的是,这场危机很快扩展到全球,使得世界经济增长明显放缓,部分主要发达国家或地区经济陷入衰退,主要金融市场急剧恶化,全球股市遭受重创,多国政府财政赤字增加,全球通货膨胀压力增大,世界贸易环境恶化,多国就业形势严峻,失业人数不断攀升。时至今日,虽然说全球经济整体呈现复苏态势,但一些国家仍然深受其累。这场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使国际金融体系遭受到严重的冲击与考验,同时也逆转了世界经济增长的强劲势头。 二、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 (一)直接原因 第一,过度的金融创新。这场全球性金融危机起因于美国次级信用住房抵押贷款债务的证券化,而次贷证券化和次贷证券买卖正是为满足金融家们对尽可能多的高额利润的追求。“两房”通过资产证券化,将购买到的商业银行及房贷公司流动性差的贷款转换成债券在市场上发售,吸引投资银行等金融机构来购买。投资银行再利用所谓的金融工程技术,把这样的债券进行分割、打包、组合并出售。经过这一系列的工序之后,金融交易的链条加长了,没有人再去关心这些金融产品真正的基础价值,大家关心的是它们更高的投资收益率。于是,美国本土和海外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对担保债务权证(CDO)等金融衍生产品疯狂追求,大量金融机构参与其中。美国房地产泡沫的风险随着这些金融衍生产品扩散至全球,最终使美国次贷危机波及全球,形成全球金融危机。 第二,宽松的货币政策。在次贷危机爆发前,美国的货币政策长期以来倾向于宽松状态,低利率在刺激美国民众的消费欲望的同时又导致了储蓄下降和股价上涨,股市财富效应的显现又会再度刺激消费,导致楼市不断上涨。持续走高的房价使得贷款公司放贷的欲望以及各类投资者分享房产增值收益的野心随之增加。于是,以股价和房价互相推动的泡沫逐渐扩大,并且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以房产和股票为资产的中产阶层。大批中产阶层的消费模式影响着许多美国民众,这样就直接导致了整个美国以透支的方式进行消费。我们看到的事实是美国民众从金融机构借钱,金融机构再从金融市场借钱,整个美国从全世界借钱。最终,美国进入了一个债务链,上述链条中任何一环的脱节都将导致泡沫破灭、危机爆发。 第三,金融监管的缺失。在上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时期,美国也曾对金融体系实行较严格的管理制度,颁布《格拉斯-斯蒂格尔法》,对金融业实行分业监管和分业经营。而1999年《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颁布以后,美国实行金融自由化,形成一种介于分业监管

世界金融危机背景下东南亚国家所受影响及应对措施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c711098041.html, 世界金融危机背景下东南亚国家所受影响及应对措施 作者:杨心远 来源:《中国经贸》2017年第24期 【摘要】世界金融危机对全世界各领域的金融市场形成了较为严重的影响,东南亚国家 就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首先对世界金融危机发生之后东南亚国家所受到了具体影响实施了分析研究,并对东南亚国家有效应对世界金融危机的策略进行了制定,对提升东南亚国家的金融危机优化处置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金融危机;东南亚;优化措施 世界金融危机对各领域经济发展具备较大的破坏力,东南亚国家正处在市场经济体系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对这一领域实施有效的金融危机因素研究分析,并制定相关问题的应对策略,是目前经济工作领域很多人士重点关注的问题。 一、世界金融危机背景下东南亚国家所受影响 1.虚拟经济所受的影响 虚拟经济手段是目前东南亚国家优化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手段,随着虚拟经济技术和相关国际金融保障体系建设状态的完善,很多金融机构都已经将虚拟经济的发展作为优化融资水平的一项关键性业务,尤其在东南亚市场经济体系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金融业的快速成熟很大程度上依赖虚拟经济体系的建设。 可使用公式:C+CFr=Ywr一Twr+pwr 进行虚拟经济影响性特征核算。C为虚拟经济指数,当指数为0.05>C时,金融危机严重性较高,当Twr较高时,C值不足0.05,金融危机严重性较高。并研讨东南亚国家受到的具体影响。东南亚国家在虚拟经济发展过程中,与美国的债券管理体系存在很大程度的业务交集,在这样的情况下,抵押贷款业务办理体系的建设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虚拟经济体系的稳定水平。在世界经济危机爆发之后,东南亚金融机构在虚拟经济层面共涉及美国债券453亿美元,如果北美经济得不到缓解,将会造成资产市场估值状态的持续恶化,使东南亚的经济危机在虚拟经济体制较为薄弱的情况下,出现更为严重的危机。 2.国家外汇储备所受的影响 外汇储备的管理工作是应对金融危机较为有效的因素,东南亚虽然在金融危机开始之前具备对外汇储备管理工作的理解,但社会体制的状态决定了东南亚国家的外汇管理工作机制很难

俄罗斯从1997年10月到1998年8月经历了由三次金融大风波构成的金融危机

俄罗斯从1997年10月到1998年8月经历了由三次金融大风波构成的金融危机。三次金融大风波的根本原因是由于长期推行货币主义政策,导致生产萎缩,经济虚弱,财政拮据,一直靠出卖资源、举借内外债支撑。但具体诱因,则有所不同。第一次大波动主要是外来的,由东亚金融危机波及之故,第二、三次则主要是俄政府的政策失误,引起对政府的不信任所致,国际金融炒家染指俄金融市场也是产生全球效应的一个重要原因。 1998年8月17日,俄罗斯联邦政府宣布卢布贬值、并推迟所有外债偿还期,不仅导致大量投资俄罗斯政府国债的投机资本损失惨重,而且致使国际商业银行的大量金融债权难以收回,引发俄罗斯债务危机。俄罗斯在制度和结构方面的薄弱性是俄罗斯在经济转轨过程中形成的深层矛盾,主要表现在政府不能制定和实施一个连贯的经济政策;公共管理如同虚设;制度框架要么不存在,要么无法实施;一些法律和制度基础几乎完全缺位,这些都造成俄罗斯经济的动荡和脆弱。金融秩序混乱金融秩序混乱金融秩序混乱金融秩序混乱,不良资产比重过高,本币信誉低下。 危机原因 1)俄罗斯金融业并不发达,但金融机构却林立丛生。目前俄罗斯约有商业银行1800家,其中半数以上其资产总额在15万美元以下。这些商业银行主要从事高息揽存和金融市场的投机活动。现在俄罗斯商业银行的呆帐约占其资产总额比例的50%,尽管商业银行的资产有保险机制保护,但保险公司的实际保付能力估计也只能达到应付资产的50%左右。 2)俄罗斯中央银行作为唯一货币发行机关,不具有超然独立地位,不能有效履行货币调控和金融监管的职责。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政府的干预下靠大量增发货币来维持财政开支和救助商业银行。二是调控方式不灵活。三是具有明显的盈利倾向。 3)俄罗斯企业和居民对本国金融机构和本币不信任。据估计,1994-1997年俄罗斯吸引外资共计580亿美元,但同期企业和居民流出国内的资金却高达670亿美元;现在俄罗斯居民手持外汇资金高达400-500亿美元,根本不往本国银行里存。 4)企业相互之间的拖欠款。拖欠资金已成为俄罗斯经济运行的一大特点,政府和银行对此束手无策。同时,由于俄罗斯金融市场,特别是短期债券和拆借市场的收益率水平太高,一般为50%-200%,致使企业根本不进行实物资产的投资,有钱就购买短期债券或委托拆借投资。1996年俄罗斯企业对固定资产的投资下降了18%,1997年又下降了5%,1998年上半年则更进一步下降了10%。 5)金融犯罪活动猖獗,尤其是企业和银行相互勾结,违法违规操作,形成影子经济和地下经济,使投融资活动的投机性和风险性加大。 应对方式 解决债务危机的两大手段,一是以货抵债,俄罗斯首先用这种方式成功解决了对捷克的债务。俄罗斯对捷克的债务绝大部分是前苏联时期遗留下来的,共计36亿美元,至2002年初还有11亿美元尚未还清。自1994年起,俄罗斯主要用商品偿还债务利息,2002年开始偿还债务本金。同年2月,俄罗斯捷签署了俄罗斯用商品偿还捷债务的初步协定,俄用价值2.1亿美元的商品偿还所欠捷克的部分债务。用以还债的商品主要是用于核检测的专门设备、核燃料、冶金产品、电力、零部件及军用器材。 在俄罗斯偿还所欠哈萨克斯坦债务时,这种债务转换方式也得到了有益的尝试2002年11月,俄哈就俄用航空设备向哈支付6500万美元债务达成协议。 二是债务互换。2000年2月14日,经过长达18个月的谈判,俄罗斯政府终于与伦敦俱乐部的国际商业银行们达成债务重新结构化协议,该协议是债务重组和债务互换的混合体。协议规定,西方国际商业银行将免去从前苏联以来的俄罗斯政府所累计欠下的320亿美元债务中的36.5%,余下的债务将进行两次转换,一是将承债主体由部分国有的银行转换为俄联邦政府,二是将债务本身转换成30年期的欧元债券,并有7年的宽限期。 迪拜债务危机 1、地缘政治是导致迪拜债务危机的根本原因。迪拜债务危机的根本原因,是因为迪拜全球金融中心的战略定位掣肘于纷繁复杂的地缘政治。迪拜的前途取决于能否成为全球金融中心,但迪拜却做不了瑞士。在中东破碎的地缘政治裂片中,迪拜无法起到欧洲一体化前瑞士的作用。主要原因在于:资本中转结算需求不足,中东难以摆脱资源魔,宗教文化背景不同,以及迪拜对自身战略定位的认识和制度准备不足。此外,由于其特殊的地缘政治关系,迪拜不可避免地成为欧美操纵的棋盘对象,也就成为欧洲与美国敏感的政治博弈之地。 2、房地产过度开发引起资金链条断裂是导致危机的直接原因。由于迪拜人口较少,房地产市场需求并不旺盛。从2002年起,迪拜允许外国人持有房地产,掀起房地产投机热潮,大型写字楼、高档住宅等项目纷纷开工。在此带动下,建筑业GDP比重从2001年的7%上升为2008年的10%,;银行信贷也随之大幅扩张,增加了市场的流动性。快速增加的建筑成本和高涨的通胀水平助长了对房地产的投机,导致房地产市场存在严重的供求不平衡。随着金融危机蔓延,大量房地产项目无人问津,建筑承包商陷入资金链断裂的困境,房地产市场被迫进入调整期,导致一些个人贷款占比较高、风险控制能力较低的小银行面临较大的压力。 3、金融市场泡沫膨胀,脱离实体经济是导致危机的重要原因。近年来,迪拜制定了雄心勃勃的经济发展计划,但其自身的金融市场并不发达。为了吸引外国资本,迪拜完全放开外汇管制。于是大量的资本涌入迪拜。过度的外资流入导致资产泡沫日益膨胀,通货膨胀程度加深。与此同时,迪拜政府不但没有考虑实体经济的支撑力,反而大举借入外债,使得政府的信用危机不断地酝酿着。虽然迪拜政府多次发行债券弥补流动性不足,但只是治标不治本,反而加重了偿债压力。结果才愈演愈烈,以致宣布延期偿债,从而引

金融危机--一些老问题的新答案

金融危机:老问题的新答案 编者按:2010年8月10日,印度储备银行 (RBI)行长苏巴拉奥发表了一篇演讲,题为《金融危机--老问题的新答案》。演讲结合金融危机影响,对一些已经有所定论的问题进行了重新思考,并给出了全新的答案。 一、新兴市场经济体是否已与发达经济体脱钩 在危机发生前,答案是肯定的。“脱钩论”认为,即使发达经济体进入衰退,新兴市场经济体仍能够凭借其优化的政策框架、强大的外汇储备和弹性十足的金融部门而不受影响。 很显然,在最近的金融危机中,该结论未能通过考验。新兴经济体的银行部门已经逐步暴露在不良资产的风险之下,其表外项目业务也受到了严格限制。除了金融业,危机也在新兴经济体的贸易层面,甚至是市场心理层面广泛蔓延。 以印度为例。尽管有健全的银行体系和金融市场,印度仍然能够感觉到全球金融体系受到的冲击和震荡。全球去杠杆化的进程导致资本流动突然停滞并随即逆转,从而对印度外汇和股票市场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几乎同时,印度的信贷市场也由于企业外部资金来源的枯竭而感受到了强大的压力。 公众心理是最具蔓延性的危机传播途径。在雷曼兄弟破产后的几个星期,即2008年9月中旬,每天都会传来机构破产的消

息。发达国家市场信心的崩溃如病毒一般迅速传染给印度。印度金融市场,包括股票、债券、货币、外汇和国债市场都承受着不同程度的压力。最后,金融危机蔓延至实体经济,印度的商品和服务出口急剧下降。 印度的遭遇在所有新兴经济体中非常典型。这足以说明,新兴市场经济体已与发达经济体脱钩的结论站不住脚。 当然,对这个老问题的回答并不那么简单。具体而言,“硬”脱钩并不存在。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成为孤岛,任何经济事件都会影响到每一个经济体(影响的程度由其国家性质和经济一体化的深度所决定)。但是,新兴经济体出于自我保护、抵御外部危机而与发达经济体“软“脱钩是有可能的。而要实现”软“脱钩,新兴经济体必须拥有多元化的经济增长引擎,建立自动稳定机制,有效规范金融系统,并使得宏观调控更加灵活和敏捷。 二、中央银行是否应坚持单一的通胀目标制 在金融危机之前,单一的通胀目标制是强有力的共识。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以来,以新西兰为开端,越来越多的中央银行(已超过了二十家)开始相信,调节货币政策的唯一目的是稳定通货膨胀。在金融危机之前,信奉这一“真理“的中央银行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这些国家物价稳定,并伴随着稳步的经济增长和较低的失业率。 随着金融危机的到来,单一通胀目标制遭到了怀疑。危机证明了价格稳定并不一定能够确保金融稳定。事实上,一个更强有力的论断是--价格稳定和金融稳定之间有一个平衡点,如果无视

08年金融危机后美元分析

金融危机后的美元霸权与美元走势 自19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国际货币体系进入了所谓的“牙买加体系”。由于在该体系中,美元扮演着主要国际储备货币的角色,因此该体系也被称为美元本位制。美元本位制的独特之处在于,尽管美元并未与任何实物资产挂钩(例如黄金或者商品篮),但其他国家依然对美元币值保持着高度信心,这或许是其他国家对美联储的货币政策规则能够维持较低的国内通胀率有信心。然而,正是因为美元的发行没有任何实物资产的约束,在牙买加体系中,周期性的美元超发、全球流动性过剩与资产价格泡沫就成为常态。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国际收支失衡问题日益凸显。全球国际收支失衡与美元本位制有着密切的关联。作为国际货币体系的中心国家,美国获得大量实体商品与资源的注入,通过经常账户赤字输出美元。由于国际货币体系的外围国家并未完全花掉出口收入,而是以外汇储备的形式将出口收入储存起来。这就导致外围国家持有的美元通过购买美元资产(主要是美国国债)的方式回流美国。换句话说,在第一重循环里,美国用美元换来实体商品与资源。在第二重循环里,美国用美元金融资产换回美元。以上双重循环意味着美国利用金融产品换回实体商品与资源,同时能够把美元数量维持在比较稳定的水平。美国获得了征收铸币税以及避免恶性通胀的双重好处。 持续的经常账户赤字导致美国净对外负债不断上升。一般而言,投资者对美国净对外负债与GDP之比的承受能力是有限度的。一旦这比率超过一个阚值(例如100%),投资者将对美国偿还外债的能力产生怀疑,从而拒绝继续对美国提供融资。因此美国不得不通过美元贬值来降低贸易赤字以及净对外负债规模。在次贷危机爆发前,经济学家们都对未来美国经常账户的可持续性忧心忡忡,认为未来的美元大幅贬值将引发全球国际收支危机。 除了鲁比尼这样的“末日博士”之外,很少有人能够想象,危机会以美国次贷危机的形式爆发出来。问题并没有出在美元贬值上,而是出在美国金融产品的质量上。随着房价下降与利率上升,建立在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基础上的若干衍生产品(例如MBS、CDO和CDS)的违约率上升、信用等级下调、市场价值瞬间蒸发。美国金融市场的危机不仅蔓延到全球金融市场,而且拖垮了全球实体经济。美国政府出台的极其宽松的财政货币政策尽管在稳定金融市场与提振实体经济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然而却给美元的国际储备货币地位埋下了若干不确定性。财政政策方面,美国政府的巨额开支造成财政赤字高居不下。2009财年的联邦财政赤字高达1.84万亿美元,约为GDP的12%。这远高于3000-4000亿美元的历史平均水平(约为GDP 的2-3%)。美国政府不得不通过大量增发国债来为财政赤字融资。问题在于,当东亚国家和石油出口国的出口收入下降导致外汇储备累积速度放慢,当美国居民投资者在次贷危机中损失了13万亿美元的金融财富,当美国机构投资者开始重新追逐风险,美国国债市场可能出现持续的供过于求的局面,这意味着美国国债的市场价值未来可能显著下滑。美国国债的潜在风险,使其对外围国家的吸引力下降,这就意味着美元霸权的基础受到削弱。 货币政策方面,美联储的定量宽松政策导致美联储资产负债表规模由危机前的8000亿美元左右飙升至目前的2.2万亿美元左右。在负债方,增长最快的是金融机构的超额准备金。一旦美国金融市场回暖、实体经济反弹,而美联储出于维稳考虑而未能及时实施退出策略,那么这些银行准备金将在旦夕之间转变为广义货币和信贷,这意味着潜在的通货膨胀与美元贬值难以避免。美元贬值的潜在风险,使得外围国家持有美元资产的动机下降,美元霸权的基础被进一步削弱。 为了维持美元霸权,美国政府目前的主要任务是防止美元汇率大跌,从而永久性地损害外围投资者的信心。为了防止美元汇率大跌,美国政府就必须一方面及时实施退出策略,另一方面将经常账户赤字维持在可控范围内。目前美国的经常账户赤字已经由2007年的6%以上下降到目前4%左右。推动经常账户赤字缩小的主要是美国居民储蓄率的上升,该指标已经由危机前的负值上升至目前的6%左右,并且可能继续上调。然而,一方面美国居民储蓄率

2016考研宏观经济学基础知识外生经济周期理论

2016考研宏观经济学基础知识:外生经 济周期理论 认为经济周期的根源在于经济之外的某些因素的变动。这种理论并不否认经济中内在因素(如投资等)的重要性,但它们强调引起这种因素变动的根本原因在经济体系之外,而且这些外生因素本身并不受经济因素的影响。其主要观点有: ①创新周期理论(代表人物熊彼特) 由于创新提高了生产效率,为创新者带来了盈利,引起其他企业仿效,形成创新浪潮。创新浪潮使银行信用扩大,对资本品的需求增加,引起经济繁荣。随着创新的普及,盈利机会的消失,银行信用紧缩,对资本品的需求减少,这就引起经济衰退,直至另一次创新出现,经济再次繁荣。在第一次浪潮中,创新引起了对资本品需求的扩大和银行信用的扩张。这就促进了生产资本品的部门扩张,进而又促进生产消费品的部门扩张。这种扩张引起物价普遍上升,投资机会增加,也出现了投机活动,于是出现了第二次浪潮。但是在第二次浪潮中有许多投资机会与本部门的创新无关。这样,在第二次浪潮中包含了失误和过度投资行为,这就在衰退之后出现了另一个失衡的阶段---萧条。萧条发生后,第二次浪潮的反映逐渐消除,经济转向复苏。要使经济从复苏进入繁荣还有待于创新的出现。 ②太阳黑子理论认为是太阳黑子的变化影响了农业生产与整个经济而引起的经济周期性波动。 ③非货币投资过度理论认为是新领土开拓,技术发明或人口增加等所引起的投资过度导致了经济的周期性波动。 ④政治性周期理论则认为政府出于政治目的(如选举等),周期性地制止爬行的通货膨胀或用通货膨胀来消灭失业引起了经济周期。 ⑤还有用战争、革命、移民、偶然事件等解释经济周期的。 关于凯程: 凯程考研成立于2005年,国内首家全日制集训机构考研,一直致力于高端全日制辅导,由李海洋教授、张鑫教授、卢营教授、王洋教授、杨武金教授、张释然教授、索玉柱教授、方浩教授等一批高级考研教研队伍组成,为学员全程高质量授课、答疑、测试、督导、报考指导、方法指导、联系导师、复试等全方位的考研服务。 凯程考研的宗旨: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凯程考研的价值观口号:凯旋归来,前程万里 信念:让每个学员都有好最好的归宿 使命:完善全新的教育模式,做中国最专业的考研辅导机构 激情:永不言弃,乐观向上

2008金融危机简介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产生和影响 2008年爆发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此次危机极为严重,为上个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危机,对全球经济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可称之为“金融海啸”。那么,此次金融危机是怎样形成的?对世界经济、中国经济,对我们 大学生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一、国际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 何谓金融危机又称金融风暴,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工商企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金融危机可以分为货币危机、债务危机、银行危机、次贷危机等类型。近年来的金融危机越来越呈现出某种混合形式的危机。在金融危机期间,人们往往基于经济未来将更加悲观的预期,整个区域内货币币值出现幅度较大的贬值,经济总量与经济规模会出现较大的损失,经济增长受到打击。严重的金融危机往往伴随着企业大量倒闭,失业率大幅度提高,社会普遍的经济萧条,甚至有些时候伴随着社会动荡或国家政治 层面的动荡。 此次金融危机始发于美国的次贷危机,由美国次贷危机的发展而演化成了一场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此次金融危机,一般认为浮现于2007年下半年,自美国次级房屋信贷危机爆发后,投资者开始对按揭证券的价值失去信心,引发流动性危机,导致金融危机的爆发。到2008年,这场金融危机开始失控,并导致多家相当大型的金融机构倒闭或被政府接管。随着金融危机的进一步发展,又 演化成全球性的实体经济危机。 何谓美国的次贷危机?它的影响为什么那么大?美国次贷危机的全称应当是美国房地产市场上的次级按揭贷款的危机。什么是次级按揭贷款?所谓次级按揭贷款,就是给资信条件较“次”的人的按揭贷款。次级按揭贷款是相对于给资信条件较好的人的按揭贷款而言的。相对来说,按揭贷款人没有(或缺乏足够的)收入或还款能力证明,或者其它负债较重,他们的资信条件较“次”,因此,这类房地产的按揭贷款,就被称之为次级按揭贷款。相对于给资信条件较好的按揭贷款人所能获得的比较优惠的利率和还款方式,次级按揭贷款人在利率和还款方式方面,通常要支付更高的利率,遵守更严格的还款方式,以控制金融机构在次级按揭贷款上的还款风险。这种做法是常规的做法。但是,由于美国过去7、8年以来新贷款松、金融创新活跃、房地产和证券市场价格上涨的影响,由于美国金融监管部门的监管缺失,这种常规措施并没有得到普遍实施,这样一来,次级按揭贷款大幅度增加,次级按揭贷款的还款风险就由潜在转变成现实。在这过程中,美国众多的金融机构为了一己之利,纵容次贷的过度扩张及其关联的贷款打

经济危机下对中国的宏观调控政策的一些思考

经济危机下对中国的宏观调控政策的一些思考 【摘要】: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的广泛性、持久性和严重性对各国宏观调控理论与实践提出了新要求,对宏观调控产生许多有意义的启示。而且,梳理国外各经济流派宏观调控政策主张和发达国家宏观调控实践发现,西方国家宏观调控的发展具有阶段性,发展趋势明显。本文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对我国宏观调控的决定、有关影响和启示进行分析与总结,由此反映宏观调控发展趋势和我国宏观调控效率效果。 【关键词】:金融危机货币危机宏观控制政策 一、前言 2007年8月集中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造成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使得美国经济滑向衰退,并波及欧洲、日本乃至全球经济,进一步造成欧盟、日本等主要金融市场的次贷危机。从英国到爱尔兰再到西班牙,房市开始降温,银行面临坏账激增。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计,已经有7000亿美国抵押贷款资金以投资方式流向国外,这将给全球金融体系带来巨大影响,加大全球信贷紧缩和经济下滑的风险。对此,中国也有一定的影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着内外失衡的困境,一方面,人民币面临着不断升值预期;另一方面,物价水平不断上涨,人民币又面临对内贬值的压力。面对经济内外失衡的困境,决策层和学者们提出了各种应对措施。本文从这次经济危机的背景出发,对中国的相关经济政策做出一些思考。 二、美国次贷危机造成全球经济的下滑 (一)美国经济衰退风险加大 次贷危机爆发以来,美国财政部和美联储采取减息、增加货币投放、加大对受次贷危机影响金融机构的援助等措施,以遏制可能出现的金融动荡和经济衰退,但效果并不如意,美国经济衰退已现端倪。在向国会提交的半年度经济预测报告中,美联储表示:美联储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认为,经济增长前景面临极大的不确定性,未来的风险更偏于下行。具体表现为以下方面: 1.实体经济受到严重冲击。由于房地产市场、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和建筑业受到严重影响,次贷危机已明显影响到美国的实体经济。主要表现在:就业形势恶化。住房投资下降影响到投资需求。住房市场衰退本身就带动了相关消费品支出减少,加上实际收入增长停滞不前,作为国内需求中最稳定部分的居民消费需求将大幅放缓。由于房地产业约占美国GDP 的13%,在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住房市场衰退影响到相关产业,从而直接或间接对整体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由于内需不足,从2007 年第四季度以来,美国经济增长近乎停滞,美联储不断调低对经济发展的预期。 2.房地产市场和建筑业继续下滑。受次贷危机的直接影响,美国房地产市场趋于衰退,具体表现在两方面:一是销量锐减;二是住房价格下跌。房地产市场价格下跌和销量下降,进一步导致建筑业严重不景气。此外,建筑业裁员严重影响到整体就业形势。2008年1—2月,美国总体就业出现减少,其中有一半以上来自建筑业。

2008年金融危机的原因

2008年金融危机的原因 133农村合作金融(1)班邵舒琪 金融危机又称金融风暴,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工商企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金融危机可以分为货币危机、债务危机、银行危机、次贷危机等类型。近年来的金融危机越来越呈现出某种混合形式的危机。在金融危机期间,人们往往基于经济未来将更加悲观的预期,整个区域内货币币值出现幅度较大的贬值,经济总量与经济规模会出现较大的损失,经济增长受到打击。严重的金融危机往往伴随着企业大量倒闭,失业率大幅度提高,社会普遍的经济萧条,甚至有些时候伴随着社会动荡或国家政治层面的动荡。 一、背景 2007年4月4日,新世纪金融公司申请破产保护。2007年8月6日美国第十大抵押贷款服务提供商美国住宅抵押贷款投资公司申请破产保护。2008年9月7日美国财政部不得不宣布接管房利美公司和房地美公司。2007年7月16日华尔街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关闭了手下的两家对冲基金,爆出了公司成立83年以来的首次亏损。2008年3月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促使摩根大通银行收购了贝尔斯登。2008年9月15日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控股公司申请破产保护。2008年9月15日晚些时候,美国银行发表声明,它愿意收购美国第三大投资银行美林公司。2008年9月16日美国国际集团(AIG)提供850亿美元短期紧急贷款。这意味着美国政府出面接管了AIG。2008年9月21日,在华尔街的投资银行接二连三地倒下后,美联储宣布:把现在只剩下最后两家投资银行,即高盛集团和摩根士丹利两家投资银行,全部改为商业银行。这样可以靠吸收存款来渡过难关了。至此,历史在2008年9月21日这一天为曾经风光无限的华尔街上的投资银行画上了一个惊人的句号,“华尔街投资银行”作为一个历史名词消失了。2008年10月3日布什政府签署了总额高达7000亿美元的金融救市方案。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使美国包括通用汽车、福特汽车、克莱斯勒三大汽车公司等实体经济受到很大的冲击,实体产业危在旦夕。美国金融海啸也涉及全球,影响到了全世界。 二、概括 2008年爆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被称为上个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危机,对全球经济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又称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次贷危机、信用危机、2008年华尔街金融危机、2008年金融崩溃、金融海啸及华尔街海啸等名称。2008年的金融危机始发于美国的次贷危机,由美国次贷危机的发展而演化成了一场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此次金融危机,浮现于2007年下半年,自美国次级房屋信贷危机爆发后,投资者开始对按揭证券的价值失去信心,引发流动性危机,导致金融危机的爆发。到2008年,这场金融危机开始失控,并导致多家相当大型的金融机构倒闭或被政府接管。随着金融危机的进一步发展,又演化成全球性的实体经济危机。美国次贷危机的全称应当是美国房地产市场上的次级按揭贷款的危机。而所谓次级按揭贷款,就是给资信条件较“次”的人的按揭贷款。次级按揭贷款是相对于给资信条件较好的人的按揭贷款而言的。相对来说,按揭贷款人没有(或缺乏足够的)收入或还款能力证明,或者其

金融危机背景下普通高校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战略对策与问题

摘要: 面对世界性经济危机对全球就业的不断影响,世界主要国家都积极主动地针对本国国情,采取了各具特色的应对措施。如何正确看待金融危机对中国大学生就业的影响,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作为普通高等学校应在我国政府不断深化体制改革,就业政策不断健全与完善,就业环境逐渐改善,就业观念进一步更新,在借鉴与传承国内外相关就业理论与经验的基础上,不断从就业工作的战略视野下创新工作对策。 关键词:数量性矛盾;质量性矛盾;结构性矛盾;路径性矛盾;择业指导;职业指导 如何正确看待金融危机对中国大学生就业的影响,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要从两个方面来理解。第一,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大学生就业面临“ 雪上加霜” 的严峻形势。之所以用“ 雪上加霜” 这个词来形容,是因为近几年来中国大学生就业形势持续严峻,金融危机只是为严峻的就业情况又增加了一层厚厚的“霜” 。第二,古语“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 ,金融危机给大学生带来的不仅是挑战,也有机遇。这种机遇现实地蕴涵在国家为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而采取的各项宏观调控措施之中,这必将对就业产生更大的拉动效应。作为普通高等学校就业工作,面对这种机遇与挑战,更应当在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控下,在传承和借鉴国内外有效经验基础上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放在学校生存与发展的战略高度上,不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努力探索和创新新世纪下就业指导工作的有效对策。 一、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普通高校就业形势的基本特征 2009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世界性的经济衰退已是不争的事实。我国虽然取得了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辉煌成就,但是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使我国经济的不同领域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和影响。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大,尤其是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又增加了许多不确定因素,更是难上加难。从整体上看,就业形势十分严峻。为此,温家宝总理在国务院常务办公会上强调,高校毕业生是我国宝贵的人力资源,面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蔓延,我国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高校毕业生就业日趋困难,必须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伴随着2003年我国高校扩大招生规模后第一个就业高峰的到来,我国普通高校走过了高校毕业生就业日趋困难的七年。七年来,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 三峰叠加、四大矛盾” 等诸多问题与矛盾的集中困扰。“ 三峰叠加” 是指在中国社会全体劳动力就业的三个就业高峰同时到来且并行发展的态势。三个就业高峰是指企业转制下岗职工再就业高峰、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高峰和以大学毕业生为主体的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高峰。三峰叠加的局面出现在2003年,一直持续至今。“ 四大矛盾” 是指大学生就业本身所固有的制约中国大学生就业发展的四种本质性的矛盾,即数量性矛盾、质量性矛盾、结构性矛盾和路径性矛盾。数量性矛盾是指中国大学生毕业生数量增长与中国经济发展可提供的新增岗位数量增长严重不协调造成的矛盾。据教育部统计, 2008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559万人,比2007年增加64万人;2009年高校毕业生规模达611万人,比2008年增加52万人。另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统计, 2009年全国城镇新增1300万劳动力、800万下岗失业人员,此外,还有300多万待就业人员。也就是说, 2009年有2400万劳动力需要安排就业,其中,含应届毕业生和历年没有就业的大学生,总人数超过700万人。质量性矛盾主要表现为有的高校在招生中带有一定的盲目性,不能敏锐地感知社会需求的变化,从而相应地调整优化专业设置;一些地方高校在扩招后投入跟不上,办学条件相对落后;专业设置不合理,教学内容陈旧;一些学校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使黑龙江诸多高校培养的人才不能完全适应用人单位的要求。结构性矛盾主要体现为就业的东西部的区域结构性矛盾、城乡就业结构性矛盾、事实需求与现有编制结构性矛盾和社会经济产业快速调整与高校专业结构调整滞后的矛盾。路径性矛盾主要是指中国大学生就业市场由于因建设时间短而形成的初始、零散、隔绝、不规范,自身状况比较突出。再加上“户口限制,地方保护” 等影响毕业生就业的制度障碍不断出现而造成的毕业生市场配置过程中的路径不畅通。 二、面对大学生就业危机世界主要国家采取的特色性对策和方法 (一)美国政府与高校大力倡导创业教育,鼓励学生自主创业美国是鼓励创业精神的典型代表。

金融危机来临时各方的应对措施列举

金融危机来临时各方的应对措施列举 金融危机又称金融风暴,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其特征是人们基于经济未来将更加悲观的预期,整个区域内货币币值出现幅度较大的贬值,经济总量与经济规模出现较大的损失,经济增长受到打击。往往伴随着企业大量倒闭,失业率提高,社会普遍的经济萧条,甚至有些时候伴随着社会动荡或国家政治层面的动荡。 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各国政府针对金融危机先后采取的具体应对措施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类: 金融危机应对措施1、注入流动性 为缓解金融市场流动性紧张问题,各国央行纷纷向金融市场注人流动性。自次贷危机爆发以来,欧美日等各国央行一直都在不断地向金融市场注资。自2008年9月以来,这种注资的规模和范围更加扩大,反应更为迅速。仅以雷曼申请破产的一周为例,美国、欧洲央行、英国、日本、俄罗斯、澳大利亚、印度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货币当局共计向流动性紧张的金融市场紧急注入4960多亿美元。 金融危机应对措施2、金融机构国有化 为了防止危机进一步扩散,对已经陷入或面临破产境地的金融机构,政府出面接管实行国有化。自2008年9月以来,美国已先后接管了受金融危机影响而陷入困境的全美最大的两家住房抵押贷款融资机构——“房利美”和“房地美”。美联储还通过向陷入困境的AIG 提供850亿美元紧急贷款,持有了AIG79.9%的股份。在欧洲,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凭j 国政府为挽救陷入困境的富通集团达成协议,分别出资40亿、47亿和25亿欧元,购买富通集团在各自国家分支机构49%的股份。英国政府接管了陷人困境的最大住房抵押贷款机构——布拉德福德宾利银行。周正业老师,领导力管理专家,团队建设专家。南京师大文学学士、法学硕士。上海交大客座教授,历任美资跨国公司高级经理。欧洲最大培训公司合作讲师。现任天下伐谋咨询公司高级合伙人、营销学院执行院长。德国政府对濒临破产的德国第二大商业地产借贷机构——德国地产融资抵押银行提供贷款保证。冰岛政府为保持金融市场的稳定,将该国前三大银行全部收归国有。乌克兰央行接管乌工业投资银行。此外,各国还纷纷推出了各自的金融机构国有化计划。例如,英国政府宣布了一项核心为国有化的银行救援案。英国政府将动用总额500亿英镑的“银行资本调整基金”,向英国各大商业银行注资。法国、意大利和俄罗斯也都有相似的国有化计划。 金融危机应对措施3、降低官方利率 为了降低借贷成本,缓解金融危机对经济的冲击,各国央行纷纷降息。2008年9月份澳大利亚央行7年来首次降息25个基点。10月7日,澳大利亚央行进一步大幅减息100个基点,是其继1992年经济萧条以来的最大降幅。全球央行降息序幕由此拉开。10月8日,全球包括美国、欧洲、英国、加拿大、瑞典和瑞士央行在内的七大央行同时宣布降息,降息幅度高达50个基点。这些央行减息均为“非常规”减息,因为减息均未在央行例行会}义期

金融危机影响下中国宏观经济面临的难点分析

Vol.28No.2 Feb.2012 第28卷第2期(下) 2012年2月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由华尔街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冲击了全球的经济发展,甚至影响到整个实体经济.自加入WTO 后,中国已日益融入世界经济体系里,所以,这场严重的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影响也非同小可.1金融危机影响下中国宏观经济面临的难点 1.1 不断扩大的贸易顺差带来的问题 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各经济组织都对其发生 的原因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和探讨.在这其中,东亚地区与工业大国之间的贸易不平衡是一个重要原因,而作为东亚地区的代表,中国在面临这样不平衡的积累时压力之大可想而知,这在无形之中让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摩擦不断增加. 人民币汇率的问题也尤其严重.早些年经历汇率改革之后,人民币对美元有了小幅升值,但是,自金融危机爆发后,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就基本上没有了变化.所以,我们不得不考虑危机过后的人民币升值压力. 贸易顺差的不断扩大和人民币升值问题将让外汇储备的数字不断增大.庞大的对外资产却面临着美元不断贬值的问题,这已经直接影响到我们国家的利益,是个不容小觑的问题. 虽然,在以上的状态下,我国的出口的增加会对GDP 和经济的增长有所贡献,但是,更积聚了贸易部门和非贸易部门的不平衡.从我国的国情来讲,贸易品部门的劳动力密度是远远低于非贸易品部门的劳动力密度的,由此我们不难看出,长此以往必将影响到中国人的就业问题.从世界发展的经验来分析,一个国家的发达与否更关键的部分在于 第三产业的发展,它带动了整个国家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也就是说,长期处于这样的状态就会影响到全民的生活水平.1.2 对稳健发展带来的隐患 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各国政府都尽全力研究财政计划,刺激市场发展,鼓励消费和投资等,用以降低经济衰退的程度.中国政府也积极响应,出台各种有利的对应政策以抵御经济危机的冲击.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如果稍有不当的处理则容易影响到我国经济的稳健发展. 金融危机以来,货币政策已从抑制通货膨胀渐变为宽松的政策,这就导致了之后信贷的增长和货币供应的剧增.大规模的信贷虽然在短期内支撑了中国在金融危机中的经济增长,也降低了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但从长远考虑来看,这些信贷的管理问题则给管理层和金融部门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1.3 信贷流向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信贷流向主要有投资、 房地产和金融资产这三项.投资在中国的经济中发挥着主导的作用.但是,需要注意到的一点是,伴着投资周期的结束,国内的需求是否被同步带动起来是不确定的.倘若需求无法支撑资金的回收就会严重阻碍了经济增长的后劲. 信贷资金流入房地产领域,投资性的购买将房价不断的推高,直接带来了国家对房价宏观调控的压力,如若调整不当就会直接影响到这部分信贷的质量. 金融危机影响下中国宏观经济面临的难点分析 赵严伟 (河南工程学院 工商管理系,河南郑州 451191) 摘要:金融危机下,全球的经济发展都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中国也不例外.如何正视危机中的难点,使处于危机当中的我们对未来的经济发展有更为深刻的认识和判断,这里我们将进行具体的对比和分析,以利于我国宏观经济的政策调整. 关键词:金融危机;宏观经济;难点中图分类号:F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 (2012)02-0071-03 71--

(完整word版)2008年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

2008年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 2008年美国爆发了金融危机,这场危机迅速从美国扩展到全球,美国、日本、欧盟等主要发达经济体都陷入了衰退,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速减缓,世界经济正面临着20世纪30年代以来最严峻的挑战。 此次美国金融危机是由2007年8月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引起的。美国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多层次的,从直接原因、深层原因和根源三个层面进行分析: (一)直接原因。美国金融危机的直接原因是新自由主义政策下金融产品过度创新以及金融市场的过度投机引起的:1、放松管制的新自由主义政策。美国解除对金融机构的管制,使得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被吸引从事投机性业务,缺乏监管的金融市场为金融泡沫的产生埋下了祸根;2、货币政策的操作不当。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货币政策长期坚持低利息率的取向,而长期的低利息率推动美国股票市场周期性地出现繁荣和泡沫;3、金融创新的过度滥用。美国的金融政策为金融产品创新提供了外部条件,在利益最大化的驱动下,金融衍生品的种类和规模急剧膨胀;4、养老保障体制的市场化刺激了金融产品的需求。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普遍推行削减福利开支的养老金市场化改革。家庭对增加避险和流动性金融衍生工具的需求,不仅推动了金融市场的过度繁荣,也进一步削弱了面向实体经济的投资。 (二)深层原因。美国金融危机产生的深层原因是美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长期失衡造成的结果。美国的实体经济是指制造业、建筑业和交通运输业等,虚拟经济是指金融、保险服务业和房地产及租赁服务业。战后至今,美国GDP的内部结构发生了重要变化,实体经济不断衰落,经济“虚拟化”程度不断加深,金融业的脆弱性带给了整个美国经济。 (三)根源。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国家普遍推行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以及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构成了这场危机的赖以发生的制度环境。从根源上来看,美国金融危机既不仅仅是金融市场问题,也不单纯是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失衡问题,更不是资本家人性贪婪的问题,而是美国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发展的必然结果。 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仍然是当代美国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由这一矛盾引发的生产相对过剩是经济危机的实质所在。金融资本的高度垄断与高度投机的结合,把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新自由主义理论加剧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无政府状态,而虚拟经济的过度化发展,不仅造成经济结构失衡,更制造了巨大的市场风险。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产生原因 此次金融危机始发于美国的次贷危机,由美国次贷危机的发展而演化成了一场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此次金融危机,一般认为浮现于2007年下半年,自美国次级房屋信贷危机爆发后,投资者开始对按揭证券的价值失去信心,引发流动性危机,导致金融危机的爆发。到2008年,这场金融危机开始失控,并导致多家相当大型的金融机构倒闭或被政府接管。随着金融危机的进一步发展,又演化成全球性的实体经济危机。 何谓美国的次贷危机?它的影响为什么那么大?美国次贷危机的全称应当是美国房地产市场上的次级按揭贷款的危机。什么是次级按揭贷款?所谓次级按揭贷款,就是给资信条件较“次”的人的按揭贷款。次级按揭贷款是相对于给资信条件较好的人的按揭贷款而言的。相对来说,按揭贷款人没有(或缺乏足够的)收入或还款能力证明,或者其它负债较重,他们的资信条件较“次”,因此,这类房地产的按揭贷款,就被称之为次级按揭贷款。相对于给资信条件较好的按揭贷款人所能获得的比较优惠的利率和还款方式,次级按揭贷款人在利率和还款方式方面,通常要支付更高的利率,遵守更严格的还款方式,以控制金融机构在次级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