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医骨伤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

中医骨伤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

中医骨伤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
中医骨伤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

中医骨伤科常见病诊疗指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修订)

(草案)

1 范围

本指南规定了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诊断、辨证和治疗。

本指南适用于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

本指南适合中医骨伤科、中西医结合骨科、中医科、推拿科、康复科、针灸科等相关临床医师使用。

2 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third lumbar transverse process syndrome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1]是由于第三腰椎横突因其解剖特点以致其所受的应

力较大,加上部分患者第三腰椎横突过长或两侧不对称等解剖上的变异,所致的第三腰椎横突周围组织的损伤,造成慢性腰痛,出现以第三腰椎横突处明显压痛为主要特征的疾病,亦称第三腰椎横突滑囊炎或第三腰椎横突周围炎。因其可影响邻近的神经纤维,故常伴有下肢疼痛沿大腿后侧向下放射。本病多见于青壮年,尤以体力劳动者常见。

3 诊断

3.1 诊断要点

3.1.1病史[1-2]

有腰部扭伤史,腰部长期慢性劳损或腰部受凉史。

3.1.2 临床表现[2-5]

一侧慢性腰痛,晨起或弯腰疼痛加重,久坐直起困难,有时可沿臀部、大腿后侧向下放射,但不超过膝部。酸痛部位广泛,但不能指出具体的疼痛点,腰部容易疲劳。单一姿势难以持久维持,劳动后腰部症状明显加重。部分患者出现股前区弥漫疼痛、内收肌群紧张、腹痛等症状。查体:慢性期无明显体征;急性发作时,腰部肌张力增高,运动功能受限,第三腰椎横突的顶端有压痛,呈结节状或条索感。

3.1.3 影像检查[2,6]

X线摄片无特殊发现。CT及MR检查可做鉴别诊断的参考依据,或可见第三

腰椎横突过长或肥大,椎旁局部软组织肿胀。

3.2鉴别诊断[4,7-9]

3.2.1腰椎间盘突出症

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鉴别:

①压痛点不同: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压痛点主要在棘旁1~2cm,典型的还有同侧下肢放射痛;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压痛在第三腰椎横突处明显。②腿痛的性质不同:腰椎间盘突出症多表现为相应的呈根性分布的腿痛,超过膝关节;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腿痛一般不超过膝关节。

3.2.2腰椎横突骨折

腰椎横突骨折有明显外伤史,X线或CT检查可见横突骨质连续性破坏。

3.2.3髂腰韧带损伤

髂腰韧带损伤压痛点固定在腰椎旁至髂嵴之间,不向小腿放射;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压痛在第三腰椎横突处明显。

4辨证[1,3]

4. 1肾虚腰痛证

4.1.1肾阳虚

腰部隐隐作痛,酸软无力,缠绵不愈,局部发凉,喜温喜按,遇劳更甚,卧则减轻,常反复发作,少腹拘急,面色?白,肢冷畏寒,舌质淡,脉沉细无力。

4.1.2肾阴虚

腰部隐隐作痛,酸软无力,缠绵不愈,心烦少寐,口燥咽干,面色潮红,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4. 2瘀血阻滞证

腰痛如刺,痛有定处,痛处拒按,日轻夜重,轻者俯仰不便,重则不能转侧,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脉涩。部分患者有跌打损伤史。

4. 3寒湿腰痛证

腰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逐渐加重,静卧病痛不减,寒冷和阴雨天则加重,舌质淡,苔白腻,脉沉而迟缓。

4.4湿热腰痛证

腰部热痛,酸痛沉重,甚则肢节红肿,烦热自汗口渴,二便赤涩,苔黄腻,

脉数。

5治疗

5. 1治疗原则

解除腰肌痉挛,松解粘连。

5. 2非手术疗法

5.2.1推拿治疗(推荐级别:B)[3,10-11]

沿脊柱中线两侧肌肉做揉法、按法、摩法、?法等放松类手法,按摩力量视患者情况而定,要使患者感到轻快舒适,切忌暴力。同时可在痛点(阿是穴)等重点部位做弹拨的手法,力量由轻到重,以增加疗效。

5.2.2针灸治疗(推荐级别:B)[3,12-13]

适用于症状较轻者。常用阿是穴、腰痛点及肾俞、环跳、秩边、委中、承山等穴,可在痛点(阿是穴)用强刺激手法或温针灸。

5.2.3针刀治疗(推荐级别:A)[14-17]

患者俯卧位,进针点选择在患侧第三腰椎横突压痛最明显处,皮肤常规消毒。选用合适型号针刀,针刀体垂直皮肤表面刺入,刀口接触骨面时进行剥离,肌肉和骨尖之间有松动感时出针,针眼处按压片刻,贴创可贴。术后3天保持伤口清洁干燥,以防感染。

5.2.4封闭治疗(推荐级别:E)[3]

对急、慢性腰痛均有疗效。患者俯卧位,腹下垫枕,使腰前凸减少。两上肢置身旁,使腰部肌肉放松,然后确定压痛点,消毒皮肤及铺巾,将注射针刺入第三腰椎横突尖周围,抽吸针筒无回血后,将药物注入。

5.2.5物理治疗(推荐级别:E)

可采用激光、蜡疗、超短波、离子导入等,以缓解炎症、减轻疼痛。

5.2.6药物治疗

5.2.

6.1中药外治(推荐级别:B)[3,18-19]

外贴活血止痛类、跌打风湿类膏药,亦可配合海桐皮洗方等中药热敷或熏洗。

5.2.

6.2中药内治(推荐级别:D)[3]

5.2.

6.2.1肾阳虚证

治法:温补肾阳。

急诊科前五种疾病诊疗规范

多发伤诊诊疗规范 一、概述 多发伤是指人体同时或相继遭受两个以上解剖部位或脏器的创伤,而这些创伤即使单独存在,也属于严重创伤。 二、临床表现 1、伤情复杂、伤势严重,多表现为生理功能急剧紊乱,脉细弱、血压下降、氧合障碍。 2、有效循环量大减(含血液及第三间隙液),低容量性休克发生率高。 3、根据不同部位、脏器和损伤程度,早期临床表现各异: (1)、开放伤可自伤口流出不同性质和数量的液体。 (2)、颅脑伤表现有不同程度的神志改变和瞳孔变化。 (3)、胸部伤多表现呼吸功能障碍、循环功能紊乱、低氧血症和低血压。 (4)、腹部伤早期表现为腹内出血、腹部刺激征或低血压。 (5)、脊柱、脊髓伤可出现肢体运动障碍或感觉丧失。 (6)、长骨干骨折可表现肢体变形或活动障碍。 三、诊断要点 1、抢救生命为第一要素,危重伤员应先抢救,后诊断。 2、详细询问病史,了解致伤物体的性质及机体着力部

位。 3、生命体征尚不稳定的危重伤员,以物理检查为主,初步诊断为致命伤者不宜搬动伤员进行特殊检查,以免加重伤势,耽误抢救时间。 4、多处伤的临床表现,可相互重叠或掩盖,早期应重点检查头、胸、腹部内出血和脏器伤。 5、一处伤处理后伤情、休克仍无改善,应积极寻找引起休克的其他原因,不可满足一处伤的诊断,失去手术的最佳时机。 6、多处伤、伤情复杂,伤势发展变化快,主要矛盾可能转化,因此必须动态观察伤势的演变趋向,以防漏诊、误诊。 四、治疗方案和原则 1、复苏液体以晶体为主,如血细胞比容<30%,应输入浓缩红细胞。 2、活动性出血伤员,在控制出血前维持收缩压80~85mmHg 的可允许低血压水平,但时间愈久,纠正难度更大,并发症愈多,因此尽早控制出血仍是关键。过量、快速输液提高血压仅会加重出血,并可能导致组织水肿。因此应严密监测,随时调整。 3、保持呼吸道畅通和气体交换,充分氧供,保持SaO2>90%。

急诊科前五种疾病诊疗规范

急诊科前五种疾病诊疗规范 (总19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多发伤诊诊疗规范 一、概述 多发伤是指人体同时或相继遭受两个以上解剖部位或脏器的创伤,而这些创伤即使单独存在,也属于严重创伤。二、临床表现 1、伤情复杂、伤势严重,多表现为生理功能急剧紊乱,脉细弱、血压下降、氧合障碍。 2、有效循环量大减(含血液及第三间隙液),低容量性休克发生率高。 3、根据不同部位、脏器和损伤程度,早期临床表现各异: (1)、开放伤可自伤口流出不同性质和数量的液体。 (2)、颅脑伤表现有不同程度的神志改变和瞳孔变化。 (3)、胸部伤多表现呼吸功能障碍、循环功能紊乱、低氧血症和低血压。 (4)、腹部伤早期表现为腹内出血、腹部刺激征或低血压。 (5)、脊柱、脊髓伤可出现肢体运动障碍或感觉丧失。

(6)、长骨干骨折可表现肢体变形或活动障碍。 三、诊断要点 1、抢救生命为第一要素,危重伤员应先抢救,后诊断。 2、详细询问病史,了解致伤物体的性质及机体着力部位。 3、生命体征尚不稳定的危重伤员,以物理检查为主,初步诊断为致命伤者不宜搬动伤员进行特殊检查,以免加重伤势,耽误抢救时间。 4、多处伤的临床表现,可相互重叠或掩盖,早期应重点检查头、胸、腹部内出血和脏器伤。 5、一处伤处理后伤情、休克仍无改善,应积极寻找引起休克的其他原因,不可满足一处伤的诊断,失去手术的最佳时机。 6、多处伤、伤情复杂,伤势发展变化快,主要矛盾可能转化,因此必须动态观察伤势的演变趋向,以防漏诊、误诊。 四、治疗方案和原则

昏迷诊疗指南

昏迷临床抢救指南 【概述】 昏迷是最严重的意识障碍,表现为意识完全丧失,对内外界刺激不能做出有意识的反应,随意运动消失,生理反射减弱或消失.出现病理反射,是急诊科常见的急症之一。死亡率高,应及时作出判断和处理。 【临床表现】 1.病因分类方法很多,其中以颅内、外疾病昏迷病因分类最常用。 (1)颅内疾病:①脑血管病:脑出血,大面积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小脑梗死,脑干梗死等。②颅内占位性病变:脑肿瘤,脑囊肿等。③颅内感染:脑脓肿,脑膜炎,脑炎,结核性脑膜炎,脑寄生虫病等。④颅脑外伤:脑震荡,脑挫裂伤,颅内血肿等。⑤癫痫:全身性强直-痉挛性发作。 (2)颅外疾病(全身性疾病):①代谢性脑病:如肝性脑病,肺性脑病,肾性脑病,糖尿病相关性昏迷,低血糖昏迷,胰性脑病,甲亢危象,垂体性昏迷,黏液水肿性昏迷,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等。②中毒性脑病:如感染中毒性的中毒性菌痢、中毒性肺炎、流行性出血热、伤寒;药物中毒,农药中毒,有害气体中毒,金属中毒,动物及植物毒素中毒等。2.病情分级 (1)浅昏迷:患者意识大部分丧失,无自主运动,对声、光刺激无反应,对疼痛刺激尚可出现痛苦表情或肢体退缩等防御反应,角膜反射、瞳孔对光反射、眼球运动、吞咽等脑干反射可存在,肢体可呈伸直性去脑强直,出现病理反射,呼吸、脉搏、血压等尚无显著改变。 (2)中度昏迷:对重度疼痛刺激可有反应,防御反射、角膜反射减弱,瞳孔对光反射迟钝,眼球无转动,呼吸、脉搏、血压等生命体征出现轻度变化。 (3)深昏迷:患者意识全部丧失,强刺激也不能唤醒。肢体常呈弛缓状态,无自主运动,深、浅反射均消失,偶有深反射亢进与病理反射出现,常有尿失禁、脉速、血压下降,呼吸频率与节律异常。 3.Glasgow昏迷评分 正常15分.8分以下为昏迷.4~7分的患者预后很差,3分以下患者生存罕见 4.起病过程与病因的关系急骤发病多半是意外原因所致,如中毒、外伤、低血糖等,也可见于慢性疾病的急性并发症,如急性脑血管病、阿斯综合征等。渐进加重的昏迷,多见于中毒性或代谢性脑病,患者在意识障碍之前多伴有原发病的症状,如慢性肝、肺、肾病、糖尿病等。 5.伴随症状 (1)体温:高热多见于重症感染,如肺炎、败血症、脑膜炎等;脑部病损侵及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可出现高热,多见于脑出血;夏季患者高热至41℃或以上,在高温环境下出现者须考虑中暑。体温过低可见于各种代谢性或中毒性昏迷。 (2)脉搏:脉搏显著减慢或消失提示阿-斯综合征。脉搏增快见于感染、颠茄类和吩噻嗪类等药物中毒等。。 (3)呼吸:明显减慢见于吗啡类、巴比妥类等药物中毒所致的呼吸中枢抑制;脑出血时呼吸深而粗,出现鼾声;呼气带氨臭味见于尿毒症;呼气带烂苹果香味见于糖尿病酸中毒;酒精中毒时呼气带浓酒气味;有机磷中毒时呼气带大蒜气味。 (4)血压:严重高血压常见于高血压脑病、脑出血等。麻醉剂与安眠药中毒、内出血、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等疾病时血压常有降低。 (5)皮肤:面色苍白见于休克、尿毒症昏迷;面色潮红见于酒精、颠茄类中毒、中暑等;口唇呈樱桃红色须注意一氧化碳中毒。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1)有突然弯腰扭伤、长期慢性劳损或腰部受凉史。 (2)多见于从事体力劳动的青壮年。 (3)一侧或双侧慢性腰痛,晨起或弯腰疼痛加重,久坐直起困难,有时可向下肢放射至膝部。 (4)第三腰椎横突处压痛明显,并可触及条索状硬结。 (二)证候诊断 1.血瘀气滞证:腰痛如刺,痛处固定,拒按,腰肌板硬,转摇不能,动则痛甚。舌质暗红,脉弦紧。 2.风寒阻络证:腰部冷痛,转侧俯仰不利,腰肌硬实,遇寒痛增,得温痛缓。舌质淡苔白滑,脉沉紧。 3.湿热痹阻证:腰部疼痛,腿软无力,痛处伴有热感,遇热或阴雨天痛增,活动后痛减,恶热口渴。小便短赤。苔黄腻,脉濡数或弦数。 4.肝肾亏虚证:腰痛日久,酸软无力,遇劳更甚,卧则减轻,腰肌萎软,喜按喜揉。偏阳虚者面色无华,手足不温,舌质淡,脉沉细;偏阴虚者面色潮红,手足心热,舌质红少苔,脉弦细数。 二、治疗方案 (一)推拿治疗 1.治则:舒筋通络,松解粘连,活血止痛。 2.取穴:肾俞、志室、阿是穴、委中、五枢、维道、冲门穴等。 3.手法:按法、扌衮法、揉法、点拨法、腰椎整复法及腰部被动活动。 4.操作步骤: (1)扌衮揉放松腰脊法:患者俯卧位,先用按法、揉法或扌衮法在患处周围及腰部疼痛部位施术,手法施力由轻到重。对急性发作,不能忍受按压者可直接施用点按、点拨法。 (2)点拨穴位通经法:用拇指在肾俞、志室、委中等穴施用点按、点拨法,以疏通经脉,达到止痛之目的。 (3)腰部点拨解痉法:用拇指在腰部软组织痉挛处施以点按、点拨法,可在第三腰椎横突端部及阿是穴处进行点拨,以缓解肌肉痉挛、松解粘连。

急性阑尾炎临床指南和诊疗常规

急性阑尾炎临床指南和诊疗常规 : 急性阑尾炎 【概述】 急性阑尾炎(acute appendicitis)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急腹症,表现多种多样。急性阑尾炎发病的主要原因是阑尾腔梗阻和细菌侵入阑尾壁。 【临床表现】 1.腹痛典型的急性阑尾炎患者,腹痛开始的部位多在上腹痛、剑突下或脐周围,约经6~8小时,下移,最后固定于右下腹部。腹痛固定后。这种腹痛部位的变化,临床上称为转移性右下腹痛。 2.胃肠道的反应恶心、呕吐最为常见,早期的呕吐多为反射性,晚期的呕吐则与腹膜炎有关。 3.全身反应部分患者自觉全身疲乏,四肢无力,或头痛、头晕。病程中觉发烧,体温多在37.5~38℃之间,化脓性和穿孔性阑尾炎时,体温较高,可达39℃左右,极少数患者出现寒战高热,体温可升到40℃以上。 4.腹膜刺激征 (1)包括右下腹压痛,肌紧张和反跳痛。压痛是最常见的最重要的体征。 (2)腹部包块:化脓性阑尾炎合并阑尾周围组织及肠管的炎症时,大网膜、小肠及其系膜与阑尾炎可相互粘连形成团块;阑尾穿孔所形成的局限性脓肿,均可在右下腹触到包块。 5.间接体征 (1)罗氏征(Rovsing征又称间接压痛) (2)腰大肌征 (3)闭孔肌征 6.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白细胞有不同程度的升高,总数大多在1万~2万之间,中性约为80%~85%。 7.尿常规化验多数患者正常,但当发炎的阑尾直接刺激到输尿管和膀胱时,尿中可出现少量红细胞和白细胞。 8.X线检查合并弥漫性腹膜炎时,为除外溃疡穿孔、急性绞窄性肠梗阻,立位腹部平片是必要的。 9.腹部B超检查病程较长者应行右下腹B超检查,了解是否有炎性包块及脓肿存在。 【诊断要点】 1.转移性右下腹痛转移性腹痛是急性阑尾炎的重要特点。 2.右下腹有固定的压痛区和不同程度的腹膜外刺激征。 3.化验检查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白细胞数可轻度或中度增加,大便和尿常规可基本正常。 4.影像学检查立位腹部平片观察膈下有无游离气体等其他外科急腹症的存在。右下腹B超检查,了解有无炎性包块,对判断病程和决定手术有一定帮助。 5.青年女性和有停经史的已婚妇女,对急性阑尾炎诊断有怀疑时,应请妇科会诊以便排除宫外孕和卵巢滤泡破裂等疾病。

急诊常见病诊疗指南

急救诊疗规莒南县人民医院

急诊科2014年8月

目录 第一节心脏骤停 (1) 第二节心律失常 (10) 第三节急性心肌梗塞 (18) 第四节急性左心衰竭 (20) 第五节高血压急症 (22) 第六节休克 (24) 第七节呼吸衰竭 (29) 第八节上消化道出血 (33) 第九节急性肾功能衰竭 (37) 第十节糖尿病昏迷 (40) 第十一节脑血管意外 (46) 第十二节癫痫持续状态 (51) 第十三节急性中毒 (52) 第十四节电击伤 (61) 第十五节溺水 (62) 第十六节脑损伤 (64) 第十七节胸部损伤 (72) 第十八节腹腔脏器损伤 (81) 第十九节泌尿系损伤 (88) 第二十节烧(烫)伤 (96)

第一节心脏骤停 一、心脏骤停的定义 是指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终止,患者对刺激无意识、无脉搏、无呼吸或濒死叹息样呼吸,如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常致患者即刻死亡,即心脏性猝死。 二、心脏骤停的临床表现——三无 1、无意识——病人意识突然丧失,对刺激无反应,可伴四肢抽搐; 2、无脉搏——心音及大动脉搏动消失,血压测不出; 3、无呼吸——面色苍白或紫绀,呼吸停止或濒死叹息样呼吸。 三、心脏骤停的心电图表现——四种心律类型 1、心室颤动:心电图的波形、振幅与频率均不规则,无法辨认QRS波、ST段与T波。 2、无脉性室速:脉搏消失的室性心动过速。 注:心室颤动和无脉性室速应电除颤治疗! 3、无脉性电活动:过去称电-机械分离,心脏有持续的电活动,但是没有有效的机械收缩。心电图表现为正常或宽而畸形、振幅较低的QRS波群,频率多在30次/分以下(慢而无效的室性节律)。 4、心室停搏:心肌完全失去电活动能力,心电图上表现为一条直线。 注:无脉性电活动和心室停搏电除颤无效! 四、心脏骤停的治疗——即心肺复 心肺复的五环生存链 心肺复:是指对早期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通过采取人工循环、人工呼吸、电

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transverse process syndrome of third lumbar vertebra)

概述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transverse process syndrome of third lumbar vertebra)是附着在第3腰椎横突的肌肉、筋膜、韧带以及跨越其前后的神经发生炎症、粘连或肌疝等而产生的一系列临床征候群。是常见的腰腿痛疾病。病因和发病机制第三腰椎横突比其他腰椎的后伸曲度大,向侧方延伸最长,位于腰椎中部,两侧腰椎横突联线形成以第三腰椎横突尖为顶点的纵长菱形。第一、二腰椎横突外侧有下部肋骨覆盖,第四、五腰椎横突深居于髂骨内侧,只有第三腰椎横突缺乏肋骨及髂骨保护,因而易受损害。腰椎横突末端附着不少与躯干活动有密切关系的肌肉及筋膜,主要有腹横肌、腰方肌、腰大肌、骶棘肌及腰背筋膜。坚强的腰背筋膜深层附着于腰椎横突末端、季肋及髂嵴,腹横肌移行于腰背筋膜而附着于横突。腹内压的变化可通过腹横肌而影响到横突末端的组织。第三腰椎位于腰前凸曲线之顶点,背阔肌的髂腰部分纤维止于第三腰椎横突,腰大肌的部分肌纤维也止于此处,骶棘肌的一部分肌纤维也止于此,因此,第三腰椎成了腰椎的活动中心,起到了类似接力站的作用,为腰椎屈、伸、侧弯及旋体的枢纽,所受的杠杆作用最大。而第三腰椎横突更是受力点。由于第三腰椎横突较长,以致附着于此处的肌肉、筋膜、韧带能有效地保持脊柱的稳定性及正常的活动。较长的横突又能增强肌肉的杠杆作用,肌肉收缩牵拉机会多,拉力最大,当这些组织异常收缩时,横突末端首当其冲。这种解剖特点构成末端易受损伤的基础,往往因劳损而引起横突末端周围的纤维织炎。横突越长,发病率越高,以单侧多见。第三腰椎横突端后方紧贴着第二腰神经根的后枝,当前屈及向对侧弯腰时,该后枝被横突挑起或受磨损而引起该神经枝支配区痛、麻,也能牵涉到第二腰神经前枝而引起反射痛,达臀部及大腿前侧。第三腰椎横突前方深面有腰丛神经的股外侧皮神经干通过,并分布到大腿外侧及膝部。如横突过长、过大或伴有纤维织炎时,能使该神经受累并出现股外侧皮神经痛。此病变波及附近的闭孔神经甚至于肌神经时,疼痛也可出现于髋部或大腿。此外,原有风湿病的腰痛患者,也可能由于风湿病削弱了机体的抵抗力而引起腰痛。临床表现1、病人多有急性损伤或长期习惯性姿势不良及长时间的超负荷劳动史。2、症状轻者表现为一侧或两侧腰部酸胀、疼痛、乏力,休息后缓解,劳累及受凉、潮湿时症状加重;症状重者呈持续性疼痛,可向臀部、大腿后侧和内侧,个别病人可放射至小腿,腰部前屈和向健侧屈时症状加重。3、患侧腰三横突尖部有明显的压痛,疼痛向臀部及大腿后侧放射,一般不过膝关节。有时患侧臀上皮神经也有压痛。压痛点用1%或0.5%普鲁卡因10~20mL注射后,疼痛及压痛消失。4、有时可在患侧腰三横突尖部触及痛性硬结或束。5、内收肌痉挛引起髋关节外展受限。6、直腿抬高试验阳性,但加强试验为阴性。实验室及其他检查X-光片有时可见第三腰椎横突过长,尖部有钙化影。诊断根据压痛点及注射普鲁卡因有效,并结合病史、症状及其他体征一般诊断可明确。鉴别诊断一、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受寒湿史。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慢性腰痛史。常发生于青壮年。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脊柱侧弯,腰理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都可出现肌内萎缩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拇趾背伸力减弱。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消失,相邻边缘有骨赘增生。CT、MRI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二、梨状肌综合征主要见于臀部外伤史,臀部疼和感觉异常,并向股后侧放射。检查可发现患者有疼痛性跛行,轻度小腿肌萎缩,小腿以下皮肤感觉异常。梨状肌部位深压痛,抗阻力患髋外展外旋可诱发疼痛,并感到活动无力,被动屈髋、内收、内旋肘疼痛加重。“4 ”字试验阳性。治疗一、症状较轻者,针灸、按摩、理疗及外敷药物及口服消炎镇痛药物均有效。二、针灸治疗针灸可在痛点(阿是穴)用一根针强刺激手法。深刺达病区,捻针柄以提高针感,已有酸、麻、胀、串等“得气”征时,可留针10~15分钟。10次为一疗程,一般需1~2疗程。三、封闭疗法也是常用的方法,在压痛点注入醋酸强的松龙25mg加1%或0.5%普鲁卡因3~10mL,每

中医诊疗方案急诊科

急诊科 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目录 急性咳嗽病中医诊疗方案 喘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轻症阶段中医外感发热(上呼吸道感染)诊疗方案 泄泻(急性肠炎)中医诊疗方案 高热(脓毒症高热)中医诊疗方案 血脱(上消化道出血)中医诊疗方案 急乳蛾病(急性扁桃体炎)中医诊疗方案

急性咳嗽病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1)有明确的感冒或有呼吸道感染或慢性支气管炎病史。 (2)咳嗽为主,或伴有咳痰,或咽干、咽痒。 (3)肺部可无阳性体征或可闻及干性或湿性啰音。 (4)X线检查无明显异常或仅有肺纹理增加。 2.西医诊断:参照《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2009年)。属于急性咳嗽(病程<3周)的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及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者。 (1)上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标准:临床表现为鼻部相关症状,如流涕、打喷嚏、鼻塞和鼻后滴流感,咽喉刺激感或不适,伴或不伴发热。 (2)急性支气管炎的诊断标准:呈自限性,全身症状可在数天内消失,但咳嗽、咳痰一般持续2~3周。查体双肺呼吸音粗,有时可闻及湿性或干性啰音。血常规检查:一般正常,病毒感染者,血中淋巴细胞可增加。X线检查无明显异常或仅有肺纹理增加。 (3)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诊断标准:咳嗽、咳痰连续2

年以上,每年累积或持续至少3个月,并排除其他引起慢性咳嗽的病因(如肺结核、尘肺、哮喘、支气管扩张、肺癌、心脏病、心力衰竭等)时,可作出诊断。如每年发病持续不足3个月,但有明确的客观检查依据(如胸部X线片、呼吸功能等),亦可作出诊断。急性发作期:指在一周内出现脓性或黏液脓性痰,痰量明显增加或伴有发热等炎症表现,或“咳”、“痰”、“喘”等症状任何一项明显加剧。 (二)证候诊断 1.风寒袭肺证:咳嗽声重,气急,咽痒,咯痰稀薄色白,常伴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或见恶寒发热,无汗等表证,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2.风热犯肺证:咳嗽频剧,气粗或咳声嘶哑,喉燥咽痛,咳痰不爽,痰粘稠或黄,咳时汗出,常伴流黄涕,口渴,头痛,身楚,或见恶风,身热等表证,舌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 3.风燥伤肺证:干咳,连声作呛,喉痒,咽喉干痛,唇鼻干燥,无痰或痰少而粘,不易咯出,或痰中带有血丝,口干,初起或伴鼻塞,头痛,微寒,身热等表证,舌质红干而少津,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或小数。 4.痰热郁肺证:咳嗽、气粗息促,痰多质黏厚或稠黄,咯吐不爽,或挟血痰,胸胁胀满,咳时引痛,口干而黏,欲饮水,鼻塞流浊涕,咽痛声哑,舌质红,苔薄黄或腻,脉滑数。

中医院二甲评审-中医诊疗方案-急诊科-眩晕

眩晕诊疗方案 一、中西医病名 中医病名:眩晕 西医病名:眩晕 二、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2008年),及《实用中医内科学》(王永炎、严世芸主编,第二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年)。 (1)头晕目眩,视物旋转,轻则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舟船,甚则仆倒。 (2)可伴恶心呕吐、眼球震颤、耳鸣耳聋、汗出、面色苍白等。 (3)起病较急,常反复发作,或渐进加重。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眩晕》(粟秀初,黄如训主编,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第二版,2008年)。 诊断要点: (1)眩晕为发作性视物或自身旋转感、晃动感,不稳感,多因头位或(和)体位变动而诱发。 (2)眩晕同时或伴有其他脑干等一过性缺血的症状,如眼症(黑蒙、闪光、视物变形、复视等)、内耳疼痛、肢体麻木或无力,猝倒、昏厥等。 (3)有轻微脑干损害体征,如角膜和(或)咽部反射减退或消失,调节和(或)辐辏障碍,自发性或转颈压迫一侧椎动脉后诱发的眼震以及阳性的病理反射等。 (4)测血压,查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及心电图、电测听、脑干诱发电位、颈椎X线摄片、经颅多普勒超声等有助明确诊断。有条件做CT、MRI或MRA检查。 (5)肿瘤、脑外伤、血液病、脑梗死、脑出血等引起的眩晕患者除外。 眩晕程度分级标准 0级:无眩晕发作或发作已停止。 Ⅰ级:眩晕发作中和过后的日常生活均不受影响。 Ⅱ级:发作中的日常生活被迫停止,过后很快完全恢复。 Ⅲ级:发作过后大部分日常生活能自理。 Ⅳ级:过后大部分日常生活不能自理。 Ⅴ级:发作过后全部日常生活不能自理,且需别人帮助。 轻度:0、Ⅰ级;中度:Ⅱ、Ⅲ级;重度:Ⅳ、Ⅴ级。

第三腰椎横突症

.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是非常常见的疾病,然而现在临床上做出的诊断并不是很高,原因并不复杂,主要原因是医生和患者对于现代检查的过分依赖造成的,但凡见到腰痛的患者,就一味的做CT检查,甚至连基本的体检都不做,而病人大多数也只相信机器,不相信医生的体检,其实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只需要根据患者的体征和临床体检就可以了,因为人过三十岁之后,椎间盘的退化不可避免,很多人都会有膨出的影像表现,但是大多数人的腰痛和椎间盘没有关系,如果下了腰椎间盘突出的诊断,不仅治疗上走弯路,还会给病人很大的心理负担和经济负担,因为腰椎间盘突出和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的疗程和预后是不一样的。 诊断:除了被误诊为椎间盘突出外,最常见的诊断是腰肌劳损,当然,这个诊断没有原则上的错误,但是太笼统了,到底是那一块肌肉呢?没说清楚,所以治疗上也没有针对性造成迁延难愈和反复发作。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实际上是骶棘肌的劳损。 1、简单的解剖:第三腰椎横突是人体最长的一对横突,横突尖部有骶棘肌通过。 2、病因病理:由于人体反复弯腰,造成骶棘肌在横突尖部反复摩擦,出血,水肿,急性期经过休息和一般的物理治疗可以恢复,但是由于损伤后造成的肌纤维增厚却形成了慢性病灶,日久形成局部瘢痕、挛缩,形成骶棘肌和横突尖部的粘连,造成腰部的慢性疼痛,紧张感,由于背侧有神经分支,有部分病人会出现大腿放射痛,但是这种疼痛不会超过膝盖。由于脊柱带周围的神经分布,有可能会引起腹部的不适,类似妇科疾病的下腹坠胀、甚至痛经、月经不调等。 3、症状:慢性腰痛反复发作,紧张感,腰部酸胀,重者活动困难,弯腰为甚。有部分病人会出现大腿放射痛。 4、体检:第三腰椎横突明显压痛,有时可触及硬结合筋膜增厚。 5、影像学检查无特殊表现。 治疗:急性期治疗可以选择封闭、针灸、理疗。慢性期以小针刀治疗为首选。 欢迎参加《爱爱医2005年秋季征文》 有最开心、最有趣、最感人的好贴! 有最知心、最暧昧、最温情的朋友!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精品

第三腰椎横突的应用解剖

第三腰椎横突的应用解剖 发表时间:2017-07-04T14:25:51.577Z 来源:《医师在线》2017年5月上第9期作者:刘鹏 [导读]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病,本文应用文献分析的方法,从解剖病理方面着手。 (成都体育学院 610041) 【摘要】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病,本文应用文献分析的方法,从解剖病理方面着手,对第三腰椎横突的应用解剖进行总结分析,旨在为临床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提供解剖学依据。 【关键词】第三腰椎横突应用解剖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是以第三腰椎横突部有明显压痛为特征的慢性腰痛,又称为“腰三横突滑囊炎”、“腰三横突滑膜炎”、“腰三横突周围炎”、“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等,是腰肌筋膜劳损的一种类型, 本病好发于青壮年从事体力劳动和爱好较剧烈体育运动者,多系慢性劳损所致。其临床症状主要有腰痛或腰臀痛,少数病人的疼痛范围波及同侧股部、膝下、腹股沟或腹部,轻者表现为腰部酸困不适,活动受限,重者则卧不安席,翻身及行走困难。临床上对此病的治疗方法颇多,常见的有中药、针灸、推拿、拔罐、注射疗法、针刀松解及综合治疗等。但由于各种原因各种疗法都存在有效率高、治愈率低、复发率高等问题。本文对第三腰椎横突的应用解剖进行总结分析,旨在为临床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提供解剖学依据。 1、腰椎横突 陶甫[1]等在1981年首次提出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并对其解剖情况作了详尽描述,第三腰椎位于腰前凸曲线之顶点,是五个椎体的活动中心。其横突最长,它不似第一、二腰椎横突有肋骨保护,也不同于第四、五腰椎横突有骶骨保护,且在第三腰椎横突的尖部有许多与躯干活动有密切关系的肌肉和筋膜附着,故第三腰椎两侧横突所受的拉应力最大,是腰椎的活动中心,为腰椎屈、伸、侧弯及旋体的枢纽,所受的杠杆作用最大,故最易引起其上所附着的肌肉、肌筋膜损伤,出现出血、无菌性炎症、机化而发生粘连,反复牵拉,压迫刺激临近的腰脊神经后支和软组织而发生腰痛和臀部痛,甚至向大腿后侧至胭窝平面以上扩散。 2、相关的肌肉、筋膜、韧带 第三腰椎横突上附着有大小不等的肌肉,刘靖[2]等对45例成人男性L1-5干燥腰椎骨共45套进行了多项指标的测量,认为横突各方附着的肌肉主要有①前侧的腰大肌、腰方肌②横突之间的横突间肌③横突背侧的竖脊肌④自胸腰筋膜起自L1-4横突的腹横肌、腹内外斜肌(腰背筋膜中层附着于腰椎横突尖)。 横突间尚有横突间韧带。倪朝民[3]等取10具教学用成年尸体对第三腰椎横突区进行解剖观测,第三腰椎的横突最长最宽,腰背筋膜中层的纤维由外向内交叉聚集,逐渐成束附着于腰椎横突的末端,其中在L3横突末端的附着范围最大,即在第3腰椎横突末端最为集中。第三腰椎横突端在解剖上形成了所谓“肌肉一神经一骨骼的附着交集处”,即“腰方肌和骶棘肌一腰神经支一第三横突端”三者交集一处。 此外,还有肌-肌筋膜相互交界、交叉或重叠[4],也会因受不同方向的肌肉收缩与摩擦发生劳损及退变。刘广杰[5]等在术中见到,病变增厚的筋膜或瘢痕致密组织,用指端扪触筋膜和附着于横突尖部的肌纤维,感到如拉紧的弓弦。倪朝民[6]等在术中见第三腰椎横突末端的组织粘连明显,无法钝性分离,局部组织变性增厚,张力较大。 3、相关的血管走行 章瑛[7]在尸解时发现腹主动脉在后壁的不同阶段发出四支腰动脉,其中横突前支的主干为横突前动脉,是腰动脉分出的最粗最大的一支。横突前动脉沿着横突的下缘,在横突的前方向外侧伸展,沿途分出许多肌支,并与上、下节段的横突前动脉有吻合。刘广杰[5]、倪朝民[6]等术中发现横突前静脉受到病变增厚的筋膜或瘢痕致密组织挤压,回流受阻,表现为粗大、淤血。 4、相关神经走行 第三腰椎横突末端的软组织前内侧即腰大肌内缘穿出为闭孔神经,外缘穿出自上而下为骼腹下神经、骼腹股沟神经、股外侧皮神经及股神经;外侧是臀上皮神经。臀上皮神经来源于L1-3脊神经后外侧支,可能还包括部分胸11至腰4的后外侧支[8,9],该神经自L1-L3椎间孔穿出,经横突间韧带骨纤维孔后,以45度角向外下走行于L1-L3横突的背面(其中L2外侧支正好走行为斜行向下外俯卧于腰3横突尖部背面,且并有微小血管伴行),紧贴骨膜经过横突间沟,穿横突间隙向后走行,与伴行的血管一起穿过附着于L1-L4横突之腰背筋膜的深层后,并穿过起于横突的肌肉至其背侧,然后入骶棘肌至其背侧与浅筋膜之间向下走行,在骶棘肌外缘腰三角处穿出腰背浅筋膜,在皮下组织层分为内、中、外三支,跨髂嵴后分布于臀部皮肤,故名为臀上皮神经。根据其全程走行特点,可人为的将其分为[10]六点(出孔点、横突点、入肌点、出肌点、出筋膜点、入臀点)四段(骨表段、肌内段、筋膜下段、皮下段)并指出,骨表段,即出管点起至入肌点前的一段是后外侧支在横突后面走行的一段,骨纤维管结构,且其所通过的骨面有纤维束固定,故最易发生卡压,同样神经穿越骼嵴骨纤维管的入臀点也是骨纤维管道,易发生卡压。当第三腰椎横突周围组织出现炎症、筋膜增厚、挛缩、瘢痕后,刺激挤压穿过其间的脊神经后外侧支及伴行的血管,出现脊神经后外侧支刺激症,特别表现在上述易卡压处。 5、小结 腰肌不发达及腰三横突特殊的解剖位置关系是本病发生的内在因素,所以本病多见于瘦高体型的人。慢性劳损则是该病的主要外因。由于第3腰椎椎体是腰椎前凸的顶部,横突最长,又处于腰部的活动中心,是躯体活动的枢纽,作为杠杆所受的作用力最大,横突尖部附着的肌肉、韧带、腱膜等所受到的拉力、摩擦力也最大,尤其是腰背筋膜中层的纤维由外向内交叉聚集逐渐成束的附着于第三腰椎横突尖部,腰部活动频繁,人体扛提重物等,用力时,腹肌紧张,腹压增高,以及久坐、久站、长时间不良的弯腰姿势等都可使腰三横突尖部承受的作用力进一步加大,超出了承受的能力,即可导致横突尖部附着的软组织轻微的撕裂损伤,使局部产生炎性肿胀、充血、液体渗出等病理变化。这些改变可导致周围肌肉紧张、肌痉挛等保护性反应,刺激或压迫穿过周围软组织的神经和血管,特别是臀上皮神经、股外侧皮神经而引起一系列的临床症状。 【参考文献】 [1] 陶甫,李墨.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中华骨科杂志,1981,1(1):3. [2] 刘靖,张春瑞,姚震等.腰椎横突的测量及其临床意义[(J].中医正骨,2005,17 (2):23-24. [3] 倪朝民,赵翱,何娟娟.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与解剖学关系的研究[[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1992,27 (1) : 1-13.

急诊急救规范及标准

妇产科危重症 1. 阴道出血。 紧急医疗救治原则】1)根据出血原因对症处理,控制出血。 2)出血量多者应立即补液,积极预防和纠正休克, 积极配血输血治疗。 3)积极明确出血病因,请妇产科会诊协助诊治。 2. 产后出血。 紧急医疗救治原则】1)一般治疗。 2)针对下列病因进行止血。 1)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 2)软产道损伤所致出血。 3)胎盘因素所致出血。 4)凝血功能障碍所致出血。 3. 胎膜早破。 紧急医疗救治原则】1)足月胎膜早破处理原则。 ①测体温及脉搏,急查血常规及 CRP 了解有无感染征 象,若可疑感染,则应用静脉抗生素治疗。 ②诊断胎膜早破后,若无规律宫缩,则即刻引产以减少 宫内感染的发生机会。 ③若胎儿头浮未入盆,则应注意脐带脱垂征象,卧床, 适当抬高臀部。

④若为胎位异常或可疑胎儿窘迫者,宜及时行剖宫产终 止妊娠。 2)早产胎膜早破处理原则。 ①监测有无感染征象。 a. 动态监测孕妇体温及脉搏。 b. 动态监测血常规及CRP。 c. 宫颈分泌物培养。 ②孕周大于36 周者,处理同足月胎膜早破。 ③孕周35?36周,顺其自然:无感染征象者,期待疗 法,不保胎治疗;有感染征象者,行引产术。 ④孕周33?35 周:促胎肺成熟,无感染征象者,期待 疗法,不保胎治疗;有感染征象者,及时终止妊娠。 ⑤孕周28?33 周者,住院、卧床休息,抬高臀部,垫 无菌会阴垫,保持外阴部清洁。静脉点滴抗生素7 天,后若 无感染征象可停用。地塞米松5mg 肌注每12 小时一次共4 次促胎肺成熟,以避免新生儿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注意宫缩状况,可根据情况应用宫缩抑制剂。注意羊水情况(性状和气味)、体温、血常规、CRP的动态变化情况,若出现宫内感染征象,则应及时终止妊娠。若B 超监测残余羊水量明显减少,最大羊水深度W 2cm,胎儿生长迟滞时应考虑胎儿宫

急诊科常见病诊疗指南1

急诊科常见疾病诊疗指南 一、高血压性脑出血高血压性脑出血又称出血性卒中,是指高血压动脉硬化病人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出血。多为脑底穿动脉上微型动脉瘤破裂引起。常见出血部位为基底核(占60% ,多系豆纹动脉破裂出血)、其余依次为脑叶的皮层下白质内、丘脑、桥脑、小脑半球等。高血压和脑动脉粥样硬化为本病发病的病理基础。 【临床表现】 1. 基底节出血:偏瘫、偏盲、偏身感觉障碍,同时有失语及意识障碍,甚 至脑疝。 2. 丘脑出血:偏听,偏身感觉障碍,失语,双眼凝视麻痹,精神症状等, 侵犯下丘脑部时可引起高热、昏迷、消化道出血、高血糖等。 3. 小脑出血:好发于小脑齿状核,突然后枕部头痛、眩晕、呕吐、肢体或 躯干共济失调、眼球震颤、强迫头位 【诊断】 一、有高血压动脉硬化史的中老年患者常见。多在情绪激动,过量、剧烈体力活动时突然发病。 二、发病时迅速出现头痛,呕吐及意识障碍,脑局灶症状依出血部位而异,以基底节内囊部位出血所致的三偏征常见(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 盲),主侧半球出血时有失语。 三、脑脊液多呈血性。可查到各型巨噬细胞,压力和蛋白含量多有增高。 四、C T, MRI,脑血管造影可进一步明确病变部位和性质。

五、脑出血后意识状态分级 I 级:清醒或嗜睡,伴不同程度偏瘫及/或失语。 II 级:嗜睡或朦胧,伴不同程度偏瘫及/或失语。 III 级:浅昏迷,偏瘫,瞳孔等大。 IV 级:昏迷,偏瘫,瞳孔等大或不等。 V级:深昏迷,去脑强直或四肢软瘫,单或双侧瞳孔散大。 【治疗】 一、根据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病情分级和血肿的部位,大小,年龄和全身情况选择手术。 三、血肿部位 高血压性脑出血分为壳核出血, 混合型出血(内外囊扩展到内囊丘脑),丘脑出血,桥脑出血,脑室出血和小脑出血。 I-III 级病人经内科治疗无效或好转后又恶化,出现颅内压增高者:经CT 扫描确诊为壳核出血,脑叶出血,血肿量>30mI ;小脑出血,血肿 量>10m1 均应及早手术。脑室出血宜行脑室持续引流术。 V级病情的病人或脑干出血急性期不适于手术治疗。 四、手术时间 (一)超早期手术:在出血24 h 内,尤其是在发病后7 h 内手术, 能 及时解除压迫, 减少血肿周围脑组织水肿和坏死, 促进神经功能最 大限度恢复 (二)早期手术:在出血后1—5d 手术,因血肿和脑水肿造成颅内压增高,此时手术效果较好。

中国县级医院急诊科建设规范专家共识要点【最新版】

中国县级医院急诊科建设规范专家共识要点 1前言 中国县级行政区划(包括市辖区、县级市、县、旗等)中的县级医院主要是综合性医院和中医院, 大多数为二级医院,部分为三级医院。县级医院作为县域内的医疗卫生中心,主要负责以常见病、多发病为主的医疗卫生服务及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任务。《“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强调“省域内人人享有均质化的危急重症、疑难病症诊疗和专科医疗服务”。国家卫健委《2018-2020年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中要求以急危重症为重点,创新急诊急救服务,为患者提供医疗救治绿色通道和一体化综合救治服务,构建快速、高效、全覆盖的急危重症医疗救治体系。然而, 2018年10月《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编辑部对来源于30个省(直辖市)的828家县级医院急诊科现状的调查发现,县级医院急诊科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不规范、不稳定的现状,大部分县级医院急诊科普遍存在急诊发展模式不清晰、受重视程度不足、医务人员结构不合理、医疗设备不足或闲置、医疗技术落后等一系列问题。因此,以基于急诊急救大平台建设为核心的急诊科建设规范是落实国家卫健委要求的根本保障,也是国家医改成功的重要标志之一。 2急诊科职责与范围

2.1急诊科简介 急诊科是医疗机构中独立设置的与内科、外科、妇产科等一样的临床二级学科,是医疗机构提供急诊医疗服务的场所,是急诊医疗服务体系( EMSS)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援的核心。 2.2急诊科的业务范畴 急诊是针对急危重症、创伤,进行评估判断、急诊处理、治疗和预防,或对人为及环境伤害给予迅速的内、外科治疗及精神心理救助。因此,急诊科主要业务范畴是对急危重伤病患者连贯性一体化的救治;慢性病急性发作时的急诊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紧急医疗救护服务和重大事件的医疗卫生保障等,也可根据所在区域特点承担院前急救。 重点病种包括:心脏骤停、呼吸骤停、急性冠脉综合征、严重心律失常、高血压急症与危象、急性心力衰竭、脑卒中、癫痫持续状态、急性呼吸衰竭、重症哮喘、咯血、急性肾衰竭、内分泌危象、急性中毒、上消化道出血、急性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各种类型休克、水电质酸碱平衡紊乱、慢性病急性发作需要急诊处理者、重症感染、严重创伤(原发性创伤需要止血、清创、包扎、固定、手术者)、创伤致

急诊急救规范与标准

妇产科危重症 1. 阴道出血。【紧急医疗救治原则】(1 )根据出血原因对症处理,控制出血。 (2 )出血量多者应立即补液,积极预防和纠正休克, 积极配血输血治疗。 (3 )积极明确出血病因,请妇产科会诊协助诊治。 2. 产后出血

紧急医疗救治原则】( 1)一般治疗 2) 针对下列病因进行止血。 1) 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 2) 软产道损伤所致出血。 3) 胎盘因素所致出血。 4) 凝血功能障碍所致出血。 3. 胎膜早破。【紧急医疗救治原则】 )足月胎膜早破处理原则。1 ( ①测体温及脉搏,急查血常规及,了解有无感染征CRP 象,若可疑感染,则应用静脉抗生素治疗。 ②诊断胎膜早破后,若无规律宫缩,则

即刻引产以减少 宫内感染的发生机会。 ③若胎儿头浮未入盆,则应注意脐带脱垂征象,卧床, 适当抬高臀部。 ④若为胎位异常或可疑胎儿窘迫者,宜及时行剖宫产终 止妊娠。 (2 )早产胎膜早破处理原则。①监测

有无感染征象。 a. 动态监测孕妇体温及脉搏。 b. 动态监测血常规及CRP 。 c. 宫颈分泌物培养。 ②孕周大于36 周者,处理同足月胎膜早破。 ③孕周35 ~36 周,顺其自然:无感 染征象者,期待疗 法,不保胎治疗;有感染征象者,行引

产术。 ④孕周33 ~35 周:促胎肺成熟,无感染征象者,期待 疗法,不保胎治疗;有感染征象者,及时终止妊娠。 ⑤孕周28 ~33 周者,住院、卧床休息,抬高臀部,垫无菌会阴垫,保持外阴部清洁。静脉点 滴抗生素7 天,后若 无感染征象可停用。地塞米松5mg 肌注

每12 小时一次共4 次促胎肺成熟,以避免新生儿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注意宫 缩状况,可根据情况应用宫缩抑制剂。注意羊水情况(性状 和气味)、体温、血常规、CRP 的动 态变化情况,若出现宫内 感染征象,则应及时终止妊娠。若B 超监

急诊科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目 录 急性咳嗽病中医诊疗方案(试行).......................................2 喘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轻症阶段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6) 急 诊 科 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急性咳嗽病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1)有明确的感冒或有呼吸道感染或慢性支气管炎病史。 (2)咳嗽为主,或伴有咳痰,或咽干、咽痒。 (3)肺部可无阳性体征或可闻及干性或湿性啰音。 (4)X线检查无明显异常或仅有肺纹理增加。 2.西医诊断:参照《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2009年)。属于急性咳嗽(病程<3周)的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及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者。 (1)上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标准:临床表现为鼻部相关症状,如流涕、打喷嚏、鼻塞和鼻后滴流感,咽喉刺激感或不适,伴或不伴发热。 (2)急性支气管炎的诊断标准:呈自限性,全身症状可在数天内消失,但咳嗽、咳痰一般持续2~3周。查体双肺呼吸音粗,有时可闻及湿性或干性啰音。血常规检查:一般正常,病毒感染者,血中淋巴细胞可增加。X线检查无明显异常或仅有肺纹理增加。 (3)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诊断标准:咳嗽、咳痰连续2年以上,每年累积或持续至少3个月,并排除其他引起慢性咳嗽的病因(如肺结核、尘肺、哮喘、支气管扩张、肺癌、心脏病、心力衰竭等)时,可作出诊断。如每年发病持续不足3个月,但有明确的客观检查依据(如胸部X线片、呼吸功能等),亦可作出诊断。急性发作期:指在一周内出现脓性或黏液脓性痰,痰量明显增加或伴有发热等炎症表现,或“咳”、“痰”、“喘”等症状任何一项明显加剧。 (二)证候诊断 1.风寒袭肺证:咳嗽声重,气急,咽痒,咯痰稀薄色白,常伴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或见恶寒发热,无汗等表证,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2.风热犯肺证:咳嗽频剧,气粗或咳声嘶哑,喉燥咽痛,咳痰不爽,痰粘稠或黄,咳时汗出,常伴流黄涕,口渴,头痛,身楚,或见恶风,身热等表证,舌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 3.风燥伤肺证:干咳,连声作呛,喉痒,咽喉干痛,唇鼻干燥,无痰或痰少而粘,不易咯出,或痰中带有血丝,口干,初起或伴鼻塞,头痛,微寒,身热等表证,舌质红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腰痛或腰臀痛疾患。临床以第三腰椎横突部明显压痛为特征,是腰肌筋膜劳损的一种类型。简介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是常见的腰背痛疾病之一,其详细的发病机制还不清楚,是以积累性损伤引起的急慢性肌筋膜腰痛的表现,系常见的软组织疼痛性疾病。创伤反应,血肿粘连,疤痕挛 缩,筋膜变厚等,致使腰神经后外侧支在 穿过病变部位是受到…卡压?,故也为…卡压 综合症?的一种。过长的第三腰椎横突受到 反复牵拉损伤而引起的限局性压痛及一 系列综合征。根据本病的临床表现,属 中医学…腰痛?的范畴。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 正常腰椎呈生理性前凸,前凸的顶点位于第三腰椎。因此,为5腰椎体的活动中心,成为腰椎前屈、后伸、左右旋转活动的枢纽。5个腰椎的横突在发育过程中所受拉力大小不等,其长短也不一,方向也各不相同,第三腰椎横突最长,次为第二、第四腰椎横突,第一和第五腰椎的横突最短,并向后方倾斜。腰椎横突是腰背筋膜前层的附着处。各横突间有横突间肌及横突间韧带,横突是腰方肌和横突棘肌的起止点,腹内斜肌和腹横肌通过腱膜

也起于此,对腰背部运动和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臀上皮神经自L 1~3椎间孔发出。穿出横突间韧带骨纤维孔之后,走行于L1~3横突的背面,并紧贴骨膜,经达横突间沟。穿过起始于横突的肌肉至背侧。当附着于横突的肌纤维组织因损伤产生粘连及瘢痕时,神经可受到嵌压产生疼痛。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病因学 腰椎具有生理前突,第三腰椎位于其顶点的中间位置,为5 个椎体的活动中心,使腰椎前屈后伸及左右旋转活动的枢纽。其横突较其它腰椎为长,横突所受牵拉应力最大,其上所附着的韧带、肌肉、筋膜等承受的拉力亦大,故此处软组织最易损伤。,由于急性损伤处理不当或慢性劳损引起横突周围疤痕粘连,筋膜增厚,韧带挛缩等病理改变,使穿过肌筋膜的神经血管束手到…卡压?而出现症状。 腰部的脊神经出神经孔分为前后两支,前肢较粗,构成腰骶神经丛;后支较细,分为内侧支和外侧支,内侧支分布于肌肉,外侧支称为皮神经。臀上皮神经发自腰1-3脊神经后支的外侧支,穿横突间隙向后走形,再穿过附着在腰1 -4横突只要被筋膜深层,然后入骶脊肌 背侧余浅筋膜之间向下走形,在骶脊及的 外外援腰三角处穿过腰背浅筋膜,在皮下 组织层分为内、中、外3支,越过髂嵴, 部份神经纤维入氽中肌,其余分布臀部及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