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林德布洛姆《决策过程》

林德布洛姆《决策过程》

林德布洛姆《决策过程》
林德布洛姆《决策过程》

《决策过程》——林德布洛姆

查尔斯·林德布洛姆(C.E.Lindblom)是美国著名政治经济学家,当代西方著名学者,美国耶鲁大学经济学和政治学首席讲座教授。作为政治学家和比较经济学家,林德布洛姆教授涉猎广泛且著述众多,主要著作有:《合并与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和福利》、《决策战略》、《民主的知识》、《决策过程》、《政治与市场: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制度》、《可用的知识:社会科学和社会问题的解决》等等。本文主要以《决策过程》一书为载体,对林德布洛姆的渐进决策模式进行分析,并将其同西蒙的有限理性决策模式进行比较联系,从而加深对渐进决策模式的理解。

一、《决策过程》一书的主要内容

本书主要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林德布洛姆对政策分析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几点质疑。就这一点他提出了政策分析的一些局限性,因为在政治生活中,科学分析不能取代整个决策,至多只是决策的工具。其中隐含了对理性决策模式的反对倾向,也为后面引出并论述渐进决策模式做了铺垫。第二部分主要介绍权力的运用,对于构成决策的各个主体——公民、政党、利益集团、直接决策者分别进行了分析,其中体现了林德布洛姆的多元主义倾向。他认为权力散布于许多相互竞争的利益群体之间,政治是一个由竞争着的利益群体组成的领域。并且他不认同整体的权力精英的存在,相反,他们认为许多社会精英和其他利益群体相互竞争,但没有哪一个群体足够强大到独享权力。第三部分是对于整本书的一个补充内容,主要是从宏观角度观察决策的整个过程,对政治偏爱、统治精英等问题进行了分析。

二、渐进决策模式

(一)林德布洛姆的渐进决策模型提出的理论基础

林德布洛姆从制度的角度出发,广泛地研究了制度对于提高人的生活质量的作用。他在分析制度时,认为权威制度与市场制度均存在著自身无法克服的缺陷,那么对一个社会来说,偏向任何一方,都会出现严重的不良后果。但是,不论是市场制度还是权威制度,都不是单一的模式,而是呈现出多样化的态势。基于现实中的两种基本对立的制度,林德布洛姆抽象概括出两种贯彻不同理念的制度模式,并进行了客观的评价。模式I是知识指导型,模式II是偏好引导型,他把两种模式通过互相作用、控制、协调而最大程度地整合为一个新认识模式III。在这个模式中,较现实的途径是对这类关于整体的总趋势的决策应是渐进性的,是在不断试错中找到最优解,这也就是渐进决策模式的雏形。

(二)林德布洛姆渐进决策模式的主要内涵

林德布洛姆认为,决策的过程只是决策者基于过去的经验对现行政策稍加修改而已。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看上去似乎行动缓慢,但积小变为大变,从一点一滴的变化达到根本性的变革,其实际速度往往要大于一次大的变革。决策过程是比较稳定的,不会造成社会太大的波动,也避免了人们心理上的不适应。政策上的大起大落是不可取的,“欲速则不达”,它会危及到社会的稳定。他这样总结道:“按部就班、修修补补的渐进主义者或安于现状者或许看来不像个英雄人物,但他却是个正在同他清醒地认识到对他来说硕大无朋的宇宙进行勇敢的角逐的足智多谋的问题解决者”。

渐进决策模式在现实中得以运用有三个条件:一是现行政策的执行结果是基本令人满意的,后续政策的制定可以在现行政策的基础上进行制定;二是决策所面临的问题性质相对稳定,若决策问题性质不同,则延续现行方案也是没有意义的;三是解决问题所需要的资源能够持续获得。

三、对西蒙的有限理性决策模式和林德布洛姆的渐进决策模式进行比较

理性,是决策科学和传统决策模型中的核心概念之一。从哲学的意义上,理性(reason)或理性主义(rationalism)是与经验主义(empiricism)相对立的。根据西蒙在他的著作《现代决策的理论基石》一书中给出的定义:“理性指的是一种行为方式,是指在给定的条件下和约束的限度内适合于达到给定的目标的行为方式。”然而,决策科学和决策分析中的这种理性化倾向由于其人性假设前提“经济人假设”的局限,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着种种困难,在这种背景下,理性决策模型受到了另外两种模型的挑战,一种是赫伯特·A·西蒙的有限理性决策模型,一种是林德布洛姆的渐进决策模型。

(一)二者的共同点

纵观西蒙的有限理性决策和林德布洛姆的渐进决策模式,可以看出,二者相似的地方就在于对人类理性的怀疑,也就是对理性全能的反对与批判。

西蒙对理性决策模型的反思,是从它的“经济人”前提假设开始的。西蒙驳斥了古典经济学理论认为经济人具有“客观理性”或“绝对理性”并且能够使利益最大化的观点,他认为知识的不完备性、预见未来的困难性以及备选行为范围的有限性,决定了“客观理性”在实际行动中是不存在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限理性”的决策模型。

有限理性决策理论认为,在决策过程中,必须区分事实与价值,因为价值偏好并不能代替事实;必须区分手段与目的,因为一定的政策目

的只是更远大政策目标的工具,理性只存在于这样一种系列式、层级式的手段——目的的动态过程之中。事实上,现实政策分析和政策决定的选择标准、评估标准不应当也不可能是最佳的,而应当也只能是满意的或次佳的。只有建立这样的政策标准,才有可能实现政策理论与政策实践的统一,进而提高公共政策的质量。

与西蒙相似,林德布洛姆对于决策中的科学分析的功用持有很大的怀疑。他认为政策分析本身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

(1)界说政策问题的困难。因为决策者并不是面对一个既定的问题,而是必须指认并明确他们的问题。由于种种原因,在“问题”是什么这点上有各种争论的余地。没有任何可以通过分析来解决这一争论的方法。

(2)问题的复杂性和不充分的信息。澄清和组织所有有关的价值观,排列所有重要的、可能的政策选择,探究每个选择可能产生的无尽后果,然后将每一选择的多种后果同阐述的目标进行比较——所有这些都超越了人类的智能,超越了一个决策者为解决问题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事实上也超越了他所能够得到的信息。

(3)确立目标或价值观的困难。作出一个决策,必然涉及到分析者的价值观问题。每一个人的价值观不可能是相同的。因为分析无法证明任何人的价值观,也无法命令人统一他们的价值观。更何况涉及到种种不同的利益集团的切身利益,在政策标准上达成一致意见更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了。

(4)时间限制。人们即使有可能收集和组织足够的信息以确定地解决一个复杂问题,但在现实的政治生活中,他们常常在分析远未完成之前就被要求做出决定。

(5)分析的代价昂贵。很少有人认为花费昂贵的代价去换取一种无关紧要的可能的改进是值得的。

这里,和西蒙一样,林德布洛姆指出了理性的有限性,政策中还含有分析无法解决的价值因素、效率因素、其它分析不能取代的政治因素等。但是分析并非没有一点用处,分析往往作为说服工具,在政治相互作用中成为官员控制其他人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手段。

可见,西蒙和林德布洛姆的政策制定观同源于对人类理性有限性的共识。即使是技术手段的进步,也不能消除理性的界限。西蒙认为,运筹学,特别是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应用大大增加了运筹学的实用价值,使决策的理性成分大大地增加了。但是技术还不能替代整个决策过程,它们只是决策者的决策工具,只能作为构筑方案、模式、量化因素等手段而已。对备选方案的最终裁决才是决策过程的高潮。林德布洛姆同样认为,尽管已有了延伸我们智能的技术,“但在任何特定的时间内,我

们的认识能力总还是有限的,仍不能适应在政策制定中所面临的间题的复杂性。”

(二)二者的不同点

虽然西蒙和林德布洛姆的决策论都建立在理性有限的基础上,但两者决策思路却迥然有异。西蒙的决策思路即是组织决策过程理论。他认为,组织中的决策是在严密的信息网络所构通的层级型的决策网中形成的。具体说来,决策的个人或组织首先要确定目标,并根据条件制定计划。按照满意和效率准则,由专门机构通过信息传网络对组织各环节传递上来的决策前提进行协调,对计划进行修正,使计划适合实际情况。最后,权威者对这些决策前提所形成的若干备选方案和措施进行评价和选择,作出决定,在执行决定中进行检查和控制,以保证实现预定目标。可见,西蒙把决策放入了一个系统的动态过程,这个系统的界限乃是组织的范围。

这种动态的分析方法也同样为林德布洛姆所采用。但林德布洛姆分析的是政治决策过程而非单个的企业组织或行政组织的决策过程。他在《决策过程》中,阐述了人们如何依照准则在政治相互作对中运用说服、权威、威胁交换、党派分析、讨价还价、相互控制和调节的手段达到影响决策过程的和目的。一方面,在政策制定主体问题上,政治生活中存在着政党、直接决策者、利益集团、投票人、公民等多个政治主体。各个主体在政治活动中处于动态的、相互影响的环境下。另一方面,在政策的制定问题上,他认为,在行政、立法、司法部门制定的少数最重要的政策过程中,政策制定权被广泛地分散化,但仍掌握在少数精英阶层中。在这一类型决策中, 由于权力的分立与制衡、行政立法的扩大、国会中政党的压力、议员对选民的态度等种种不确定的因素,使民主过程的政策制定呈现出复杂的状况。在行政、立法、司法部门所制定的政策之外,绝大多数的政策是由官僚所制定,精英阶层对政策的制定发挥了重大的影响,普通公民阶层也参与政治的相互作用,但在影响力上处于劣势。林德布洛姆认为,官僚的政策制定即公共行政决策其实是个渐进过程。他说,“无论何时,而且几乎总是如此,政策制定总是通过反复试验来进行的。每当下一步修正上一步的不充分之处时,政策制定过程中每一步的实施就成了下一步提供信息反馈的主要来源。以前执行各项政策的记录以及新的信息,不断推动政策沿着新的方向发展。”林德布洛姆就是这样从整个政治互动过程中分析决策因素,体现了其渐进决策模式的。

西蒙和林德布洛姆的决策过程的迥异造成了两者决策终结方式的区别。在西蒙那里,组织成员在决策或向上一级提供决策前提时,是对几个方案或措施进行选择,同样,决策层级系统中的最高级领导也要对多

种备选方案或措施比较后才作出抉择,从而结束了决策过程。由此可见,西蒙的决策思路主要是种层层递进的选择过程,基本上属于一种理性的程序的选择过程。而林德布洛姆则不同,他的决策思路一开始并没有什么特定的目标、计划,主要是依据复杂的准则和各种政治势力的互相作用来一步一步地确定政策内容,最后才形成在这以前不为人知的决策,这基本上属于一种非理性的非程序性的渐进过程。

(三)总结

西蒙和林德布洛姆共同认识到了理性的有限,西蒙由此建立了以满意为准则的基本上属于程序的组织决策过程思路,林德布洛姆则从政治规则的复杂性和各种政治势力的相互作用出发,形成了非程序的渐进决策思路。全局性的决策以及公共行政中的社会性决策大量符合林德布洛姆的设想,而西蒙的决策论主要适用于技术型决策。

四、对林德布洛姆渐进决策模型的评价

从现实来看,西蒙的这种程序性的决策大多只适用于各种组织,如企业、学校、军队、政府机构之中,适用于事务性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技术决策之中。相反,林德布洛姆的渐进决策模式更符合政治生活的现实。在摆脱传统行政学和决策科学的理性化倾向上,林德布洛姆的渐进决策模型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他并没有完全否认理性决策分析的价值,而是从实践的角度,发现了一条被传统行政学家忽视的政策分析和决策的新角度。

渐进决策模式的最大的特点就是稳步小步前进。首先,这种决策的基础是旧有的决策成果,因而对政治系统和政治生活所引发的变动和震荡是较弱的。它利于社会政治结构与活动的稳定,因而这种决策理论在各国的政治实践中拥有一定的市场。对于中国这样处于改革的与世界接轨的发展中国家来说,这一理论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事实上,回顾20多年来中国改革开放的历程,经历16年的从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正是一种渐进式的改革的典范。其次,这种决策基于政治的互相作用,因而对政治环境的变化适应力很强。政治环境的漪涟或波澜直接拍打或冲击了决策,决策者或执行者就随之渐进制定政策,从而对环境的要求作出反应或调适。相形之下,西蒙的选择论的变通力就不及这种渐进论。

但是,渐进决策模式也存在一些缺陷。首先,渐进决策模型比较适合于一个高度稳定的社会,只有在各种社会问题得到比较妥善的解决、民心相对安定、经济持续发展的局面下才能持久地进行渐进式的改革。因此,渐进决策模型的使用就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渐进决策模型不能适用于处在社会急剧转型和重大变革的社会,这是它最大的缺点。一旦社会发生骤变,特别是在诸如人口膨胀、资源匮乏、环境污染、社会动

乱、战争爆发等政策领域内,渐进决策模型更显得无能为力。有学者批评这是一种"保守的方法"。其次,这种经验论的倾向,造成了渐进决策的易误性与不确定性。这种经验型的试错论的实践,一旦跨出了以往经验的范围,理性的力量准备得又不充足,便易于进入迷雾。即使按照经验,也会有误。因为经验来源于过去的环境,而世界决不会再次出现完全一致的旧环境,相似的环境所要求的可能与过去的根本不同。没有理论导向的渐进决策, 由于缺乏明确的目标,因而易造成决策者盲目地游戈、犹豫和徘徊,导致政策的多变与不稳。第三,在运用渐进决策模型的过程中,就存在这样一个困境:是按照部分民众的意见实施较为彻底的改革呢?还是按照各种利益集团或政党之间的竞争实施渐进的改革?只顾来自于媒体的“民意”,而忽视来自于相关利益集团的阻力,改革能顺利进行吗?但是忽视民众的意见,任凭利益集团玩弄政治权术(其结果可能在解决社会问题时采用非理性的方法),那么政府的合法性又在哪里?如何在各种“民意”和相关利益集团进行权衡,达成一种妥协和平衡,正是考验政策制定者的智慧和能力的时候,这也许就是“公共政策是一门大智慧的学问”的一种解释吧。

因此,鉴于以上分析,采用渐进决策时,要尽可能采用科学分析的方法,即林德布洛姆所说的党派分析的方法,尽可能使处于各种政治势力角逐中的、处于摸索中的决策过程减少盲目性和不确定性。林德布洛姆所言渐进决策是建立在多元社会的政治竞争角逐的基础上的,与我们所处的社会背景有很大的差别,在借用西方学者的分析时要特别注意到这点。

渐进决策模型与我国的改革开放之1

渐进决策模型与我国的改革开放之路 第一部分:渐进决策模型理论知识解读 渐进决策模型最初是由美国著名的政治学家和政策科学家林德布罗姆提出的,它是公共政策的理性决策模型,也被部分人称为科学决策模型。 说到这,就要简单介绍一下理性决策模型,它起源于传统经济学的理论,传统经济学的理论是以“经济人”的假设为前提的,舍弃了一些次要变量,使问题的分析得以简化,形成有效地分析框架,能用来解释经济中的诸多现象。因此,这种模型就会与决策者有着紧密的联系,决策者面临的是一个既定的问题,选择决定的各种目的,价值或目标是明确的,而且可以依据不同目标的重要性进行排序;决策者有可供选择的两个以上的方案,面对着这些方案,通常在逐一选择的基础上,选取其中一个。假如方案基本是相同的,通常会作相同的决定;对同一个问题会面临着一种或多种自然状态。它们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不可控因素。或者可以说决策者的偏好会随着时空的变化而变化;决策者会将每一个方案,在不同的自然状态下的收益值(程度)或损失值(程度)计(估)算出来,经过比较后,按照决策者的价值偏好,选出其中最佳者。 从理论看,最有优决策并不是不可行的,然而社会现实不等于理论假设,理性决策模型的假设条件遭遇到诸多障碍,人们逐渐发现政策实践中的许多现象都难以解释。其原因不在于它的逻辑体系,而在于其前提解释有问题。因此它遭到了许多学者的强烈批评。其中最突出的是查尔斯·林德布洛姆与赫伯特·西蒙。林德布洛姆指出:决策者并不是面对一个既定问题,而只是首先必须找出和说明问题。问题是什么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认识与看法。比如物价迅速上涨,需要对通货膨胀问题做出反应。 现在再回到林德布罗姆的渐进决策模型,该模型的基本假定是,决策者的资源(时间、信息、金钱)有限、决策者能力有限、目标与手段的相对性、过去决策的正当性与当前决策的不可预测性、沉淀成本、政治上的可行性,所以,公共政策乃过去政策的调整。他认为,按部就班原则、积小变大原则和稳中求变原则是渐进决策模型需要遵循的三个基本原则。渐进模型有其自生的特点:渐进模型要求决策者必须保留对以往政策的承诺。政策制定要以现行政策为基础,不能重打鼓另开张;渐进模型注重研究现行政策的缺陷。并不强调有所创新,也不是无所作为,只是注重对现行政策的修改与补充,以弥补现行政策的缺陷;渐进模型强调目标与方案之间的相互调适。不是一劳永逸,要注意反馈调节,在试探和摸索中前进。 第二部分:渐进决策模型在我国改革开放中的运用解析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我国开始了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现如今已经走过了三十年的风雨历程,同时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这三十年的改革,是逐步推进、不断完善的过程,因此,我认为我国的改革开放是渐进型的模式。 改革开放经历了一系列的实施步骤。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

浅论林德布鲁姆的渐进决策理论

浅论林德布洛姆的渐进决策理论

浅论林德布洛姆的渐进决策理论 摘要:林德布洛姆是美国当代注明的政治学家和经济学家、“政策分析”的创始人。本文首先从林德布洛姆的生平与著作着手,了解到林德布洛姆的生活背景与过程以及思想的着眼点,接着通过分析渐进决策理论产生的背景与形成过程引出渐进决策理论的基本内容,然后从渐进决策模式的合理性与局限性两个方面探讨,从而得出渐进决策理论的实践应用及对渐进决策理论的较为全面的思考。 关键字:林德布洛姆渐进决策理论实践应用 一、简介林德布洛姆 1、生平简介 2、著作简介 二、林德布洛姆的渐进决策理论产生的背景和形成过程 1、渐进决策理论产生的时代及思想背景 2、渐进决策理论形成的过程 三、林德布洛姆的渐进决策理论的基本内容 1、林德布洛姆对传统的全面理性决策模式的批判 2、林德布洛姆明确的渐进决策的含义与基本原则 3、推行渐进决策理论的原因 四、林德布洛姆的渐进决策模式的合理性和局限性 1、林德布洛姆的渐进决策模式的合理性 2、林德布洛姆的渐进决策模式的局限性 五、林德布洛姆的渐进决策理论的实践应用及思考 1、林德布洛姆的渐进决策理论的实践应用 2、林德布洛姆的渐进决策理论的思考 六、总结 参考文献

浅论林德布洛姆的渐进决策理论 摘要:林德布洛姆是美国当代注明的政治学家和经济学家、“政策分析”的创始人。本文首先从林德布洛姆的生平与著作着手,了解到林德布洛姆的生活背景与过程以及思想的着眼点,接着通过分析渐进决策理论产生的背景与形成过程引出渐进决策理论的基本内容,然后从渐进决策模式的合理性与局限性两个方面探讨,从而得出渐进决策理论的实践应用及对渐进决策理论的较为全面的思考。 关键字: 林德布洛姆渐进决策理论实践应用 一、简介林德布洛姆 1、生平简介 查尔斯·林德布洛姆 (Charles E. Lindblom )是美国当代著名的经济学家和政治学家,“政策分析”的创始人。他于1917年3月出生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1937年毕业于斯坦福大学,主修政治学及经济学;1939年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经济系任教 ,进而开始了他的教学生涯。 2、著作简介 林德布洛姆在执教之余写下了大量的著作和文章 ,其中主要有 :《政治、经济及福利—计划构成与政治经济系统的基本社会过程》(1 9 5 3 年 )、《政策分析》 (1 9 5 6 年)、《渐进调适》 (1 95 9 年)、《决策过程》 (1 9 6 8 年)、《政治与市场—世界政治经济体系》 (1 9 7 7 年)等。在这些著作和文章中,《渐进调适》作为经典性的论文是美国攻读政治学和公共行政学专业的学生的必读书。 二、林德布洛姆的渐进决策理论产生的背景和形成过程 1、渐进决策理论产生的时代及思想背景 政治决策作为一种重要的政治行为 ,在二战后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政治学家和行政学家的关注。在林德布洛姆的决策理论尚未出现之前 ,最有影响的政治和行政决策理论是理性决策模式。不久, 理性决策模式受到了另外两种决策模式的挑战,其一是著名行政学家赫伯特·西蒙的“有限理性”决策模式其二就是林德布洛姆的“渐进决策”模式。 2、渐进决策理论形成的过程 林德布洛姆的“渐进决策”模式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演变(从 1 9 5 3 年—— 1 9 7 9年)。在《政治、经济及福利》 (1 9 5 3 年)一书中已具雏形。1 9 5 8 年 ,在《政策分析》中进一步提他的“渐进分析”方法。1 9 5 9 年 ,林德布洛姆在《“渐进调适”的科学》中阐述了他的连续有限比较模式(即“渐进调适”模式)。1 9 6 3 年 ,在《决策的策略》

丁煌_林德布洛姆的渐进决策理论

林德布洛姆的渐进决策理论 摘要:本文首先回顾了林德布洛姆蜥进决策理论的产生背景和形戚过程,然后对渐进决策理论的基本内容进行了系统的归纳和闱释,最后对渐进决策模式的舍理性与局限性作了筒要的评 价。 关蕾词:林德布洛姆;渐进决策理论 20世纪60年代以前,在西方行政学的决策研究领域中占主导地位的一直是理性决策 模式,尽管西蒙等人对传统的纯粹理性决策模式进行了改进并进而提出了他的有限理性决 策模式,但是他终归没有跳出理性主义决策模式的框架,然而,理性主义决策模式在实际运用中面临着种种困难。在这种背景下,出现了一些新的决策模式试图弥补理性决策模式之不足,其中有一种决策模式产生了极大的反响,并一直被视为西方国家行政决策的基本模式,这就是美国著名政治学家和经济学家林德布洛姆提出的渐进决策模式。 一 、生平与著述 查尔斯·林德布洛姆(Charles E L[ndblom)是美国当代著名的经济学家和政治学家, “政策分析的创始人。他于l 917年3月出生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1937年毕业于斯坦福大学主修政治学及经济学;1939年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经济系任教,进而开始了他的教学生涯;1945年获芝加哥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1946年任教于耶鲁大学至今;1954年在著名的 行为科学高级研究中心担任研究员;1960年任古根海姆研究中心研究员;1963年~1 964年出任美国住印度大使馆经济参赞并兼任美国国际开发总署驻印度办事处主任;1968年~ 1969年出任耶鲁大学社会科学院院长;1972年~1 973年担任耶鲁大学政治学系主任;1 975 年任美国比较经济学会会长;1980年当选为美国政治学会会长;现任经济学与政治学“首席讲座教授”和社会与政策研究所所长。作为一个政治学家,林德布洛姆在政治学领域的研究中进行了一些开创性的工作,他对“政策”的分析研究、尤其是以其提出的“渐进决策模式”饮誉美国政治学界和行政学界。在执教之余,林德布洛姆写下了大量的著作和文章.其中主 要有:《政治、经济及福利——计划构成与政治经济系统的基本社会过程》(1953年)、《政策 分析》(1 956年)、《渐进调适》(1 959年)、《决定的策略——政冶体系是一种社会过程》(1963 年)、《XX的智慧——经互相调节产生的决策》(1965年)、《决策过程》(1 968年)、《政治与市 场——世界政治经济体系》(1977年)等在这些著作和文章中,《渐进调适》作为经典性的论 文是美国攻读政治学和公共行政学专业的学生的必读书。而作为《渐进调适》一文的进一步发展,其另一部力作《决策过程》一书则以渐进的决策分析战略和多元的决策模式对一些长期以来较有影响的决策理论和模式,特别是理性决策模式和精英决策模式作了回答。此外,他的《政治与市场——世界政治经济体系》一书出版后.被认为是2O世纪最后25年内最有影响的政治学著作.该书并荣获美国政治学会的最高荣誉奖——威尔逊政治学术奖。 二、林德布洛姆渐进决策理论的产生背景和形成过程 政治决策作为一种重要的政治行为,在战后受到了越来趣多的政治学家和行政学家的 关注。在林德布洛姆的决策理论尚未出现之前,最有影响的政治和行政决策理论是理性决策模式。这种模式的主要观点是:1.决策者知道所有同具体问题有关的目标;2.所有有关问

林德布洛姆

读书报告 课程:当代行政学流派 题目:《政治与市场》读书笔记 班级:行政管理02班 姓名:罗汝钰学号 20090172 指导教师赵有声

一作者介绍 林德布洛姆(C.E.Lindblom)是当代西方著名学者,美国耶鲁大学经济学和政治学Sterling教授(相当于我国的一级教授)。1917年出生于美国加利福利亚州。1945年获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73年被授予该校名誉博士称号。曾任美国比较经济学学会主席(1975—1976年)、美国政治学会主席(1981—1982年),以及其他许多学界的重要职务。 作为政治学家和比较经济学家,林德布洛姆教授涉猎广泛且著述众多,主要作品有:《合并与资本主义》(1949年版);《政治、经济和福利》(1953年版,与R.A.Dahl合著);《决策战略》(1963年版,与D.Brybrooke合著);《民主的知识》(1965年版);《决策过程》(1968年初版、1980年再版);《政治与市场: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制度》(1977年版)和《可用的知识:社会科学和社会问题的解决》(1979年版,与D.K.Cohen合著)。 二.基本内容 《政治与市场:世界的政治—经济制度》是林德布洛姆教授的一部最重要的著作,也是当代西方比较经济学和政治学的名作之一。这本书主要以欧美、苏东、中国和古巴为经验对象,研讨林德布洛姆所讲的成型及成熟的世界主要的政治经济制度的结构、组织方式及其意识形态,寻找各种体系的异与同,客观分析它们的起源、现状及走势,比较评说它们的成就和缺陷。林德布洛姆的这本书把比较经济学和比较政治学两大学科的对象与方法巧妙地结合使用,娴熟地贯穿制度分析的始终;作为一部“毋宁说更多地是经验的”著述,作者却同时独辟蹊径地在理论和研究手法上提出了新的内容:例如,在政府(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这一“个案”式的主题下面,林德布洛姆教授避开了传统的市场与计划、“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集权(集中)与分权(分散)的分析套路,相反,他从权威(国家权力)、交换(市场关系)、说服(训导制度)三种范畴出发(他称之为“要素”),建构、显示和比较人们平日熟悉的各种政治—经济组织构造之异同,并阐发了一系列既有特色又有内在逻辑的命题(论点),如:西方多头政治中趋于明显化的大众化控制的循环;实业界在市场经济内的特权地位以及市场制度的双重领导权;西方的政府和公司在计划和管理上不同于“东方”的创新;权威方式与说服方式(训导式“教育”)的并用与差异(尤其在他所说的“共产主义制度”——现实社会主义国家的应用);市场社会主义的长处、限度以及它在东西方的经验对照(林德伯洛姆取70年代的南斯拉夫、一定程度上还有当时的匈牙利为这一实验的范例)。逻辑和分析当然有时令人殚精竭虑,但教授在书中列举的大量饶有趣味、生动形象的事实证据以及鲜明且一以贯之的线索,为读者带来了仔细阅读的兴致。 三具体内容与分析 对于权威、规则与宪政的论述在林德布洛姆的大作《政治与市场》里所占比重很小,但这并不能掩盖它的光彩。林德布洛姆正是在完成了对“权威、规则与宪政”论述的基础上才提出了他的大众化控制理论,也即对这一问题的阐述,是他多元政制理论的基石。 权威是他整个理论大厦中的一个核心要素。在这部著作中,他通过对比分析当今世界政治经济制度中比较具体代表意义的几个类型,抽取出了被他称之为政府与市场理论分析的三个核心要素:权威、交换和说服。其中,权威又是核心中的核心。他指出,“政府以权威为基础”,“权威是使政府成为可能的核心现象”在林德布洛姆看来,政治在本质上就是“为着权威的斗争”,“在一个被叫作政治的凌乱过程中,想要权威的人为它而争斗,另一些人

西方行政学说史及笔记—第十三:林德布洛姆的渐进决策理论

第十三讲:林德布洛姆的渐进决策理论 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在西方行政学的决策研究领域中占主导地位的一直是理性决策模式,尽管西蒙等人对传统的纯粹理性决策模式进行了改进并进而提出了他的有限理性决策模式,但是他终归没有跳出理性主义决策模式的框架,然而,理性主义决策模式在实际运用中面临着种种困难,在这种背景下,出现了一些新的决策模式试图弥补理性决策模式之不足,其中有一种决策模式产生了极大的反响,并一直被视为西方国家行政决策的基本模式,这就是美国著名政治学家和经济学家林德布洛姆提出的渐进决策模式。 一、生平与著述 查尔斯·林德布洛姆是美国当代著名的政治学家和经济学家,“政策分析”的创始人。 他于1917年3月出生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1937年毕业于斯坦福大学,主修政治学及经济学;1945年获芝加哥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 1939年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经济系任教,进而开始了他的教学生涯;1946年任教于耶鲁大学至今;1954年在著名的行为科学高级研究中心担任研究员;1960年任古根海姆研究中心研究员;1963年~1964年出任美国住印度大使馆经济参赞并兼任美国国际开发总署驻印度办事处主任;1968~1969年,林德布洛姆出任耶鲁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1972~1973年担任耶鲁大学政治学系主任;1975年任美国比较经济学会会长;1980年当选为美国政治学会会长;现任经济学会政治学“首席讲座教授”和社会与政策研究所所长。 作为一个政治学家,林德布洛姆在政治学领域的研究中进行了一些开创性的工作,他以对“政策”的分析研究,尤其是以其提出的“渐进决策模式”饮誉美国政治学界和行政学界。 在执教之余,林德布洛姆写下了大量的著作和文章,其中主要有:《政治、经济及福利——计划构成与政治经济系统的基本社会过程》(1953年)、《政策分析》(1958年)、《“渐进调适”的科学》(1959年)、《决定的策略—政治体系是一种社会过程》(1963年)、《民主和智慧——经互相调节产生的决策》(1965年)、《决策过程》(1968年)、《政治与市场——世界政治经济体系》(1977年)等。在这些著作和文章中,《“渐进调适“的科学》作为经典性的论文是美国攻读政治学和公共行政学专业的学生的必读文献。而作为《“渐进调适”的科学》一文的进一步发展,其另一部力作《决策过程》一书则以渐进的决策分析战略和多元的决策模式对一些长期以来较有影响的决策理论和模式,特别是理性决策模式和精英决策模式做了回答。此外,他的《政治与市场——世界政治经济体系》一书出版后,被认为是20世纪最后25年内最有影响的政治学著作,该书并荣获美国政治学会的最高荣誉奖——威尔逊政治艺术奖。 二、林德布洛姆渐进决策理论的产生背景和形成过程 理性决策模式的观点:政治决策作为一种重要的政治行为,在战后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政治学家和行政学家的关注。在林德布洛姆的决策理论尚未出现之前,最有影响的政治和行政决策理论是理性决策模式。这种模式的主要观点是:①决策者知道所有同具体问题有关的目标;②所有有关问题的信息都是可得的;③决策者能辨别所有的选择;④.决策者能有意义地评估这些选择,即研究选择的结果并加以衡量和比较;⑤所作的选择能最大限度地扩大决策者指出的价值。显而易见,理性决策模式是从规范的角度去考察问题的,它深受早期经济理论的影响。传统的经济理论认为“经济人”指导全部可能的行动,指导哪种行为能得到最

《政治与市场:世界的政治—经济制度》

内容简介· · · · · · 《政治与市场:世界的政治—经济制度》是林德布洛姆的一部最重要的著作,也是当代西方比较经济学和政治学的名作之一。20世纪最后四分之一的时间里最重要的政治学著作。这本书主要以欧美,苏东,中国和古巴为经验对象,研讨林德布洛姆所讲的成型及成熟的世界主要的政治经济制度的结构,组织方式及其意识形态,寻找各种体系的异与同,客观分析它们的起源,现状及走势,比较评说它们的成就和缺陷。 与西方现代政治学的许多“纯理论”的经典不同(如阿尔蒙德,达尔,亨廷顿等人的作品),也有别于比较经济学——这一学科作为成熟的形态是在60年代才刚刚崛起——的许多重要成果,林德布洛姆的这本书把比较经济学和比较政治学两大学科的对象与方法巧妙地结合使用,娴熟地贯穿制度分析的始终;作为一部“毋宁说更多地是经验的”著述,作者却同时独辟蹊径地在理论和研究手法上提出了新的内容:例如,在政府(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这一“个案”式的主题下面,林德布洛姆教授避开了传统的市场与计划,“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集权(集中)与分权(分散)的分析套路,相反,他从权威(国家权力),交换(市场关系),说服(训导制度)三种范畴出发(他称之为“要素”,建构,显示和比较人们平日熟悉的各种政治—经济组织构造之)异同,并阐发了一系列既有特色又有内在逻辑的命题(论点),如:西方多头政治中趋于明显化的大众化控制的循环;实业界在市场经济内的特权地位以及市场制度的双重领导权;西方的政府和公司在计划和管理上不同于“东方”的创新;权威方式与说服方式(训导式“教育”)的并用与差异(尤其在他所说的“共产主义制度”——现实社会主义国家的应用);市场社会主义的长处,限度以及它在东西方的经验对照(林德伯洛姆取70年代的南斯拉夫,一定程度上还有当时的匈牙利为这一实验的范例)。 逻辑和分析当然有时令人殚精竭虑,但林德布洛姆在书中列举的大量饶有趣味,生动形象的事实证据以及鲜明且一以贯之的线索,想必会给勤于思考,择善固执的读者带来仔细阅读的兴致。 作者简介· · · · · · 林德布洛姆(C.E.Lindblom),美国耶鲁大学经济学和政治学Sterling教授。1917年出生于美国加利福利亚州。1945年获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73年被授予该校名誉博士称号。曾任美国比较经济学学会主席(1975—1976年),美国政治学会主席(1981—1982年),以及其他许多学界的重要职务。作为政治学家和比较经济学家,林德布洛姆教授涉猎广泛且著述众多,主要作品有:《合并与资本主义》(1949年版)《政治,经济和福利》;(1953年版,与R.A.Dahl合著)《决策战略》;(1963年版,

瑞典电影的梳理与介绍.

瑞典电影 1896年开始有外国人在瑞典拍摄新闻片。瑞典人自己拍片从1898年开始。1907年在斯德哥尔摩成立了斯温司卡影片公司。1909年,C.麦格努孙加入该公司成为经理和主要导演。当时所拍的影片主要是改编北欧国家的文学作品,如:《幸福的套鞋》(根据丹麦作家H.C.安徒生的作品,1912)等。1911年瑞典出现了4家电影公司,其中一家专门拍摄根据瑞典小说作家、戏剧家J.A.斯特林堡的作品改编的影片,如1912年摄制了《朱丽小姐》和《父亲》。1912年,麦格努孙聘请了两位后来成为瑞典电影界泰斗的舞台演员V.D.斯约史特洛姆和M.斯蒂姆作导演和主演。从此,斯温司卡影片公司兴盛起来。最初几年,这几位电影艺术家所拍摄的故事片,主要效仿当时丹麦情节戏的模式,如斯蒂勒的《黑色的面具》(1912)、《吸血鬼》(1912)、《当爱情死去的时候》(1912)、《红塔》(1914)、《翅膀》(1916);斯堆史特洛姆的《血的声音》(1913)和《爱比恨有力量》(1914)等。到1917年,斯约史特洛姆已拍摄32部故事片。他探索电影的表现手段,力求揭示社会问题。1913年,他停止模仿丹麦电影,拍摄了一部重要作品《英格保.贺姆》,1915年,他又拍摄了影片《罢工》。斯蒂勒为瑞典喜剧样式影片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他拍摄了喜剧片《现代女权运动者》(1913)、《爱情和新闻事业》(1916)、《汤姆斯.格拉尔最好的影片》(1917)等。 瑞典古典学派1917年,斯约史特洛姆拍摄的故事片《赛尔日.维根》(又译《巨浪的日子》,根据H.易卜生的诗作改编)开始了瑞典电影发展的新阶段。在这部影片里,确定了后来被称之为“瑞典古典学派”的一些美学原则。这个学派曾对世界电影艺术的发展产生过影响。斯约史特洛姆对瑞典电影的题材进行了改革,他使农民、渔夫、城市贫民第一次登上银幕。这个学派的影片对传统的生活方式和习俗做了富有诗意的描绘,常常采用实景拍摄,力求表现人与大自然的和谐一致,同时也展示了人们与邪恶的斗争。斯约史特洛姆和他的追随者们以革新精神解决了把文学作品改编为电影的一些问题,塑造了许多不逊色于原作的鲜明的视觉形像。“瑞典古典学派”的美学原则体现得最完整的影片是斯约史特洛姆根据冰岛作家J .西古永松的剧本改编的《生死恋》(1917)、根据瑞典女作家S.O.L拉格洛夫的长篇小说改编的《煤矿女》(1917)、《英格玛尔的儿子们》

第3章第6节:林德布洛姆的渐进决策理论

林德布洛姆的渐进决策理论 一、生平与著述 政治学家和经济学家,“政策分析”的创始人 二、渐进决策理论的产生背景和形成过程 (一)、传统完全理性决策模式的主要观点: ①决策者知道所有同具体问题有关的目标; ②所有有关问题的信息都是可得的; ③决策者能辨别所有的选择; ④决策者能有意义地评估这些选择,即研究选择的结果并加以衡量和比较; ⑤所作的选择能最大限度地扩大决策者指出的价值。 (二)、西蒙的“有限理性”决策模式: ①决策者事实上并不具有决策相关的所有信息; ②决策者处理信息的能力是有限的; ③决策者在有了有关决策状况的简单印象后就行动; ④决策者的选择行为受所得信息的实质和先后次序的影响; ⑤决策者的能力在复杂的决策状况中受到限制; ⑥决策行动受到决策者过去经历的影响; ⑦决策行动受决策者个性的影响。 在西蒙看来,政治决策者的理性是“有限的”,在决策中应以“满意”来代替“最佳”。(三)、林德布洛姆提出社会政治过程的四种基本形态: 1、价格体系:价格最先由供给与需求决定。在政治领域中,社会大众需要服务,政治领袖需要权力。如价格体系一样,政治领袖控制着社会大众,同时由被社会大众控制,两者相互控制。 2、层级体系:层级体系是政治领袖为实现其目标,由上而下、层层控制的工具。在控制中,下层级层层贯彻上层级的指令,而其本身无多大自主权。 3、多元体制:在美国多元化的政治体系中,存在着多元政治权力中心,并且各有其自己的政治领袖。决策经常是在各党派公开地相互竞争中进行,各政治领袖受到多元体制形态的控制。 4、议价:市场上买卖双方要相互讨价还价。妥协的结果是互相退让,选取折衷方案作为成交的价格。在政治上,各政治势力团体,如政党、政治派别与利益集团等等,相互妥协、交易,取得一种能牵制各政治领袖的“议价”。 ———“渐进主义”含义:从若干个相差不大的方案中比较得失后,选取其中较好的方案。被选中的方案只是对现实中的执行方案做了微小的调节——————————————— (四)、“渐进主义”方式的优点: ①决策所选择的方案与现实状况相差不大,可以预测; ②在一时无法搞清人们的各种需求时渐进方案会以不断尝试的方式,找出一种满意的结果; ③易于协调各种相互冲突的目标,不会因远离原有目标,搞乱了原目标间的秩序; ④渐进方式可以帮助人们检验所做的抉择是否正确,特别在复杂条件下,可以孤立某些因

《决策过程》读书报告

《决策过程》读书报告 《决策过程》一书是由查尔斯·林德布洛姆在1968年撰写的,拿上这本比自己年龄还要大许多的书,体会到了前人的智慧和经典的魅力,给了我很多反思和思考。 一、作者简介及时代背景 查尔斯·林德布洛姆是美国著名政治、经济学家,当代西方著名学者,美国耶鲁大学经济学和政治学首席讲座教授,曾于1980年任美国政治学会会长。作为政治学家和比较经济学家,林德布洛姆教授在政治学领域的研究中进行了一些开创性的工作,他以对“政策”的分析研究饮誉美国政治学界。主要著作有:《政治、经济和福利》、《政策分析》、《渐进调试》、《民主的智慧》、《决策过程》、《政治与市场: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制度》、《可用的知识:社会科学和社会问题的解决》等等。本书的部分思想是《渐进调试》的进一步阐发。 本书的主要理论“渐进决策”模式产生的理论背景主要是基于对理性决策模式的挑战。在二战后,越来越多的政治家和行政学家关注政治决策,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是理性决策模式。理性决策模式是从规范的角度考察问题,很大一部分受到了早期经济理论的影响。传统的经济理论认为“经济人”知道全部可能的行动,知道那种行动能得到最大的效果,知道所有的可行行动中挑选最好的一种。受这种理论的影响,理性的决策模式认为人在政治决策中也是可以非常理性的。 不久,理性决策受到了另外两种决策模式的挑战。一是赫伯特·西

蒙的“有限理性”模式,二是本书的作者林德布洛姆的“渐进决策”模式。两种模式的研究在方法论上都从实证的角度对理性的模式作了分析和批评。如果说西蒙也还是从理性的角度来探讨政治决策的话,那么林德布洛姆的“渐进决策”模式则是从另一个角度来探讨政治决策。 二、书中主要观点 《决策过程》一书以渐进的决策分析战略和多元的决策模式对一些长期以来较有影响的决策理论和模式,特别是理性决策模式和精英决策模式作了回答。林德布洛姆认为,决策过程只是决策者基于过去的经验对现行的政策稍加修改而已。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看上去似乎行动缓慢,但积小变为大变,其实际速度要大于一次大的变革。政策上大起大落的变化是不可取的,往往“欲速则不达”,它会危及社会的稳定。作者认为,决策所以是渐进的,在于西方民主体制中政府推行的政治是渐进的政治,这表现在政党和政治领袖对基本国策的看法是一致的。在竞选时,他们仅对每次政策提出渐进的修改。政党本身的政策也是渐进的改变。林德布洛姆在书中极力赞扬渐进主义的优点,称渐进主义为“足智多谋的问题解决者”。 三、著作结构分析 作者将本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决策分析;第二部分为权力运用;第三部分为总的观察。在本书的第一部分(1-4章)作者批判了理性决策模式,并阐述了他的渐进决策分析理论,接着就在第二部分(5-11章)转入了对决策过程的具体分析。其分析是围绕着社会

以“渐进决策模式”为主题,撰写一篇小论文

谈论渐进模式在危机决策中的适用性分析 论文关键词:渐进决策模式理性决策模式危机危机决策 论文摘要:优化决策模型是优化政策制定的指南。而优化决策模式的基本途径是分析决策模式的适用性。在分析危机决策和渐进决策模式内涵的基础上,批判了渐进决策模式不适用于危机决策的普遥观点,并提出渐进决策模式将是危机决策主流模式的理论预设。同时主张通过扩大危机事前决策的民主参与和提高危机事中决策的满意度完善危机决策。 全球化时代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人类在广泛享受全球化所带来的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国际关系的错综复杂、意识形态的交融碰撞必定会形成新的不稳定因素,并对政府危机管理构成严峻挑战。作为危机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危机决策直接影响着危机管理的绩效。为此,本文从分析林德布洛姆渐进决策模式在我国危机决策实践中的适用性入手,探寻实现危机决策科学化的有效途径。 一、危机与危机决策

不同的学者采用不同的术语描述危机。罗森塔尔( Rosenthal)和皮内泊格(Pijnenburg)认为,危机就是对一个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和行为准则架构产生严重威胁,并且在时间压力和不确定性极高的情况下,必须对其做出关键决策的事件。巴顿(Barton)认为,“危机是一个会引起潜在负面影响的具有不确定性的大事件,这种事件及其后果可能对组织及其员工、产品、服务、资产和声誉造成巨大危害”。尽管定义不同、内容有所侧重,但都在一定程度上阐释了危机的特征,即危机具有爆发突然、发展难以预测、结果不确定的特点。同时,也揭示出危机实质上是一种决策情势。在此情境中,决策者的基本价值观念受到了猛烈冲击,危机的突发性和不确定性严重威胁着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及社会的稳定。为了有效遏止或遏制危机的发展,决策者必须在有限时间内回应危机事件。由于危机决策是在时间紧迫、信息有限、资源稀缺的条件下做出的非例行决策活动,因此危机决策具有不同于常规决策的以下特点: 1.决策主体精英化。作为政府治道变革的目标模式之一,民主行政实现的有效途径在于决策主体的多元化,即通过建立参与性的行政决策机制,拓宽危机决策主体范围。然而在危机决策中,政府必须高效快速地回应危机,危机决策不可能在充分民主协商的基础上进行,而只能由决策中枢机构和

渐进决策模型

渐进决策模型 渐进决策模型是美国著名的政治学家和政策科学家林德布洛姆提出的。林德布洛姆是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渐进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他所提出的渐进决策模式,在美国的政治学与行政学界很有影响。渐进决策模型也是从批判理性决策模型入手的。林德布洛姆关于渐进决策的思想,在他的早期著作《政治、经济、福利》一书中已具雏形。1958 年林德布洛姆在批评传统的政策分析方法时,提出了“渐进分析”方法。这种方法的特点是: 1 、因为现实政治所推行的渐进政治,对政策问题,各政治领袖与政党的看法大致上达成共识,所能调节或改变者,只是在小的支节问题上,因而是渐进的,在实际政治中,不一定需要用许多理论。 2 、尽管政策分析或制定也会经常出现许多变量,但渐进分析只注重几个重要变量,方案的考虑也只限于少数几个。 3 、价值与事实在渐进分析中交互使用,互为一体。现实政治中的基本价值已达共识,无需再寻求各种不同的价值标准作为决定的标准。 4 、渐进分析着重以已有的政策为前提,这样的政策更可能被社会上一般人所接受,并且与实现差距不大,不致于冒险。

按照上面的想法,林德布洛姆认为渐进决策需要遵循三个基本原则:(1 )按部就班原则按部就班,修修补补的渐进主义者或安于现状者,或许不象个英雄人物,但却是个正在进行勇敢的角逐的足智多谋的问题解决者;(2 )积小变大变原则从形式上看,渐进决策过程似乎行动缓慢,但由微小变化的积累可以形成大的变化。渐进决策要求变革现实是通过一点一点的变化,逐步实现根本变革的目的;(3 )稳中求变原则政策上的大起大落是不可取的,欲速则不达,势必危害到社会的稳定。为保证决策过程的稳定性,要在保持稳定的前提下,通过一系列小变达到大变之目的。 综上所述,渐进决策模型从认识论与方法论的角度,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从认识论上讲,它在于以历史和现实的态度将决定运行看成是一个前后衔接的不间断过程;从方法论上看,它注重事物变化的量的积累。以量变导致质变,主张通过不间断的修正,达到最终改变政策之目的。 林德布洛姆的渐进决策模型,因其所具有的固有缺陷,同样也遭到了不少学者批评。人们认为,这种模式在社会稳定,变迁速率缓慢还比较适宜。但社会条件与环境发生巨大变革时,需要彻底改革现有政策,这种模式非但起不到应有作用,很可能阻碍社会的变革。理性决策模型所要求的过于理想化,在现实世界中是无法达到的,而渐进决策模型虽与实际决策过程相近似,但只适用于稳定的社会中。

理性决策模型介绍

理性决策模型介绍 所谓理性的公共政策实际上就是指能够带来社会收益最大化的政策.社会收益的衡量涉及两个指标,一是收益必须高于成本,二是选择二者差值最高的方案.当然就社会成本的计算而言,金钱的多少绝非唯一的衡量标准.政府不能用牺牲基本社会价值的方式来换取金钱的收入,必须同时考虑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理性模型经常被用来思考政府计划的适宜规模,它是评估政府支出决策的主要分析框架. (一)理性模型内容介绍: 1,决策者面临的是一个既定的问题, 2,决策者选择决定的各种目的,价值或目标是明确的,而且可以依据不同目标的重要性进行排序. 3,决策者有可供选择的两个以上的方案,面对着这些方案,通常在逐一选择的基础上,选取其中一个.假如方案基本是相同的,通常会作相同的决定. 4,决策者对同一个问题会面临着一种或多种自然状态.它们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不可控因素.或者可以说决策者的偏好会随着时空的变化而变化. 5,决策者会将每一个方案,在不同的自然状态下的收益值(程度)或损失值(程度)计(估)算出来,经过比较后,按照决策者的价值偏好,选出其中最佳者. (二)理性决策在实际中必须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决策过程中必须获得全部有效的信息;2,寻找出与实现目标相关的所有决策方案;3,能够准确地预测出每一个方案在不同的客观条件下所能产生的结果.;4,非常清楚那些直接或间接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人们的社会价值偏向及其所占的相对比重;5,可以选择出最优化的决策方案。 理性决策分析方法 输入:全部所需资料进入理性过程中 1.建立一套完整的操作目标,并赋予权重; 2.准备一套完整的被选方案; 3.建立一套其他价值与资源的完整清单,并赋予权重; 4.对每一方案的成本/效益进行完整预测; 5.对每一方案进行净期望值计算; 6. 比较各净期望值,选取期望值最高的方案。 输出:纯理性政策(政策) 理性决策模型评价 从理论角度看,最优决策并不是不可行的,然而社会现实不等于理论假设,理性模型的假设条件遭遇到诸多障碍,人们逐渐发现政策实践中的许多现象都难以解释.其原因不在于它的逻辑体系,而在于其前提解释有问题.因此它遭到了许多学者的强烈批评.其中最突出的是查尔斯?林德布洛姆与赫伯特?西蒙. 林德布洛姆指出:决策者并不是面对一个既定问题,而只是首先必须找出和说明问题.问题是什么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认识与看法.比如物价迅速上涨,需要对通货膨胀问题做出反应. 首先,明确这一问题的症结所在,往往十分困难.因为不同的利益代表者,会从各自的利益看待这些问题,围绕着通货膨胀存在不存在,若存在,其程度和影响怎样,以及产生通货膨胀的原因是什么等问题,人们都会有不同的回答. 其次,决策者受到价值观的影响,选择方案往往会发生价值冲突.比较,衡量,判断价值冲突中的是与非是极其困难的.靠分析是无法解决价值观矛盾的,因为分析不能证明人的价值观,也不可能用行政命令统一人们的价值观. 再次,有人认为"公共利益"可以作为决策标准,林德布洛姆批评了这种认识,认为在构成公共利益要素这个问题上,人们并没有普遍一致的意见,公共利益不表示一致同意的利益. 第四,决策中的相关分析不是万能的.决策受时间与资源的限制,对复杂决策讲,不会做出无穷尽的,甚至长时间的分析,也不会花费太昂贵代价用于分析,或者等待一切分析妥当再作

论林德布洛姆渐进决策模型的缺陷

论林德布洛姆渐进决策模型的缺陷 摘要从林德布洛姆渐进决策模型存在的缺陷考虑,该模型存在的路径依赖特性导致了中国户籍制度改革决策者过多地惧怕 路径切换成本,从而受制于以往的政策传统不敢轻易改变现行政策。从正式制度安排和社会效率的角度出发,通过比较渐进决策模 型与跨越式决策模型在中国户籍制度改革中的利弊指出,跨越式决策模式理应代替渐进决策模型。 关键词决策模型户籍制度制度安排 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 于经济基础。户籍制度作为上层建筑或公共政策范畴之一,不仅反映 其经济基础,也反作用其经济基础。户籍制度政策的制定和变革是政 府行为。它与政府的体制(即政府的组织、结构、职责和功能)密切相 关,可以说,户籍制度是政府体制的函数。从这几个方面来分析中国 现行的户籍制度,我们不难理解中国户籍制度改革有其必然的路径。 中国曾是一个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的社会主义国家,在其计划体 制向市场体制转换的过程中,由于初始建立的市场经济体制存在一定 程度上的不完善性,中国在其改革过程中采取了保守的渐进式改革方 略。实践证明,从稳定的角度看,这一方略无疑是正确的。与此相应, 作为上层建筑或公共政策范畴之一的户籍制度改革方略也采用了渐 进方式——渐进决策模型。中国自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一系列修修 补补的户籍制度改革证实了这一模型的存在。然而,在中国经济高速 发展、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今天, 以稳定作为追求目标、以量变为主、保守型的渐进决策模型的缺陷也 是显而易见的。中国户籍制度改革速度不仅明显滞后于经济体制改 革的速度,而且严重阻碍了要素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及基本人权——迁 徙自由的最终实现。 二、中国户籍制度改革实践——林德布洛姆渐进决策模型在中国 的运用 我国现行的户籍制度,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它诞生于上 个世纪五十年代,对当时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 作用。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发育,户籍制度的滞后性 和弊病也逐渐显现出来。因此,中国自上个世纪 80 年代初开始了计 划经济体制下遗留下来的最后一座也是最为坚固的堡垒——户籍制 度的改革。下面一系列事件显示了中国户籍制度改革的基本轨迹, 其中暗含了林德布洛姆渐进决策模型在中国户籍制度改革中的运用: 1984 年 10 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农民进入集镇落户问题的通知》, 规定凡在集镇务工、经商、办服务业的农民和家属,在集镇有固定住所, 有经营能力,或在乡镇企事业单位长期务工,准落常住户口,口粮自理。 1985 年 7 月,公安部颁布了《关于城镇暂住人口管理的暂行规定》, 决定对流动人口实行《暂住证》、《寄住证》制度,允许暂住人口在城镇 居留,这些规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中关于超过三个月 以上的暂住人口要办理迁移手续或动员其返回常住地的条款,作了实 质性的变动。 1985 年 9 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 份证条例》,规定凡 16 岁以上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均须申领居民 身份证,为人口管理的现代化打下了基础。

林德布洛姆简介

查尔斯·E·林德布诺姆是美国著名政治经济学家、当代西方著名学者,是美国耶鲁大学经济学和政治学STERLING教授(相当于中国的一级教授)。1917年出生于美国加利福利亚洲,1937年毕业于斯坦福大学,主修政治学及经济学,1945年获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自1946年开始在耶鲁大学任教,从事政治学和经济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作为在政治学和经济学界享有盛誉的著名学者,林德布洛姆曾担任美国比较经济学会会长,美国政治学会会长,以及其他许多学界的重要职务。 林德布洛姆的主要著作有:《政治、经济及福利——计划构成与政治经济系统的基本社会过程》(1953年)、《政策分析》(1956年)、《渐进调适》(1959年)、《决定的策略—政治体系是一种社会过程》(1963年)、《民主的智慧—经互相调节产生的决策》(1965年)、《决策过程》(1968年)、《政治与市场—世界政治经济体系》(1977年)等。 在这些著作和文章中,《渐进调适》作为经典性的论文是美国攻读政治学和公共行政学专业的学生的必读书。而作为《渐进调适》一文的进一步发展,其另一部力作《决策过程》一书则以渐进的决策分析战略和多元的决策模式,对一些长期以来较有影响的决策理论和模式作了回答。此外,他的《政治与市场—世界政治经济体系》一书出版后,被认为是20世纪最后25年内最有影响的政治学著作,该书并荣获美国政治学会的最高荣誉奖——威尔逊政治学术奖。 作为西方公共行政管理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著名学者,林德布洛姆最主要的理论贡献在于,他在理性主义决策模式的实际运用面临种种困难的背景下提出了试图弥补理性决策模式之不足的渐进决策模式。 由于社区创新在促进地区经济发展、重建社区生活、改善穷人及微小企业融资环境等方面均有积极的作用,因此一些学者开始探讨如何才能实现社区创新,相关研究涉猎了社区认同与社会信任、社会包容与反社会排斥、社会赋权与市民社会的培育等因素对社区创新的影响。同为关注社会领域问题并且为了实现社会需求、提升人们福祉的社会质量理论与社区创新具有内在的契合性。 在中国大陆,目前还没有学者利用社会质量理论来分析社区创新问题的先

第12章 林德布洛姆的渐进决策理论

第12章林德布洛姆的渐进决策理论 一、林德布洛姆渐进决策理论的产生背景与形成过程 1.理性决策模式的主要观点 (1)决策者知道所有同具体问题有关的目标; (2)所有有关问题的信息都是可得的; (3)决策者能辨别所有的选择; (4)决策者能有意义地评估这些选择,即研究选择的结果并加以衡量和比较; (5)所作的选择能最大限度地扩大决策者指出的价值。 理性决策模式是从规范的角度去考察问题的,它深受早期经济理论的影响。认为人在政治和行政决策的活动中也是可以非常理性的。 2.“有限理性”决策模式对理性决策模式的批评 (1)决策者事实上并不具有有关决策状况的所有信息; (2)决策者处理信息的能力是有限的; (3)决策者在有了有关决策状况的简单印象后就行动; (4)决策者的选择行为受所得信息的实质和先后次序的影响; (5)决策者的能力在复杂的决策状况中受到限制; (6)决策行动受到决策者过去经历的影响; (7)决策行动受决策者个性的影响。 3.“渐进决策”模式对理性决策模式的挑战 (1)林德布洛姆认为社会政治过程包含的基本形态 ①价格体系。在政治领域中,社会大众需要服务,政治领袖需要权力。如价格体系一样,政治领袖控制着社会大众,同时又被社会大众控制,两者相互控制。 ②层级体系。层级体系是政治领袖为实现其目标,由上而下、层层控制的工具。随着目的的不同,体系的结构形式会有很大差别。 ③多元体制。在多元化的政治体系中,存在着多元政治权力中心,决策经常是在各党派公开地相互竞争中进行,各政治领袖受到多元体制形态的控制。 ④议价。市场上买卖双方要相互讨价还价。妥协的结果是互相退让,选取折中方案作为成交的价格。在政治上,各政治势力团体,如政党、政治派别与利益集团等,相互妥协、交易,取得一种能牵制各政治领袖的“议价”。 (2)“渐进主义”的优点 ①决策所选择的方案与现实状况相差不大,可以预测。 ②在一时无法搞清人们的各种需求时,渐进方案会以不断尝试的方式,找出一种满意的结果。 ③易于协调各种相互冲突的目标,不会因远离原有目标,搞乱了原目标间的秩序。 ④渐进方式可以帮助人们检验所做的抉择是否正确,特别是在复杂条件下,可以孤立某些因素,比较其利弊。 ⑤渐进方式比较稳妥,容易控制,能够及时纠正错误,不会造成大起大落的状况。 (3)传统的全面理性决策模式的特征 ①明确区分目标与行动,将目标当作政策分析的前提; ②在目标与手段的分析中,先确立目标,再寻找手段; ③认为好的政策是实现目标的最佳手段; ④主张综合或全面的分析; ⑤过分强调理论的作用。 (4)“渐进调适”模式的特征

浅谈渐进决策模式在危机决策中的适用性

浅谈渐进决策模式在危机决策中的适用性论文关键词:危机决策决策模式 论文摘要:渐进决策模式是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政策分析的创始人林德布洛姆在对理性决策模式产生质疑的情况下提出的。决策者为了协调各种政治力量的矛盾冲突,在决策过程中只能采取对现实中既定的决策方案进行小小修改的方式,在社会稳定的前提下实现决策目标。可见,较之理性决策方式,林德布洛姆所倡导的渐进决策模式更加切合实际。如果说理性决策模式通过强调合理计算倡导了一种理想化的决策目标,渐进决策模式的功绩则主要在于从实证角度创建了一套新的决策方法理论。该方法理论的产生有深刻的现实原因和科学的理论依据。 优化决策模型是优化政策制定的指南。而优化决策模式的基本途径是分析决策模式的适用性。在分析危机决策和渐进决策模式内涵的基础上,批判了渐进决策模式不适用于危机决策的普遥观点,并提出渐进决策模式将是危机决策主流模式的理论预设。同时主张通过扩大危机事前决策的民主参与和提高危机事中决策的满意度完善危机决策 一、危机与危机决策 不同的学者采用不同的术语描述危机。罗森塔尔和皮内泊格认为,危机就是对一个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和行为准则架构产生严重威胁,并且在时间压力和不确定性极高的情况下,必须对其做出关键决策的事件。巴顿认为,“危机是一个会引起潜在负面影

响的具有不确定性的大事件,这种事件及其后果可能对组织及其员工、产品、服务、资产和声誉造成巨大危害”。尽管定义不同、内容有所侧重,但都在一定程度上阐释了危机的特征,即危机具有爆发突然、发展难以预测、结果不确定的特点。同时,也揭示出危机实质上是一种决策情势。在此情境中,决策者的基本价值观念受到了猛烈冲击,危机的突发性和不确定性严重威胁着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及社会的稳定。为了有效遏止或遏制危机的发展,决策者必须在有限时间内回应危机事件。由于危机决策是在时间紧迫、信息有限、资源稀缺的条件下做出的非例行决策活动,因此危机决策具有不同于常规决策的以下特点: 二、渐进决策模式体现了事物发展的辨证统一规律 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并呈现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的发展轨迹。渐进决策模式正是马克思主义事物发展的辨证统一规律在公共政策中的科学体现。在政策制定上,它并不要求决策者全面推翻原有政策,而只需要着眼于几个重要变项,通过逐步或微小的改变,形成新的政策。 作为对政策制定过程的真实描述,渐进决策模式的优点一方面在于它满足了政治一致性的要求。渐进决策模式推崇对现行政策做枝节调整,遵循按部就班、积小变为大变、稳中求变的原则,不仅实现了决策目标,同时也有效维护了社会的政治稳定。另一方面,渐进决策模式可以有效减少决策成本、降低决策风险。采取渐进决策模式制定的每一项政策,通过在既定政策基础上搜集新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