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堂笔记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堂笔记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堂笔记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堂笔记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堂笔记

第一讲绪论

研究对象: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社会。(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及其全世界无产阶级实践这个理论的一半规律。)

1、什么是社会主义?——源于古代拉丁文Socialis,就是提倡将社会的整体利益摆在首

位,而反对极端的个人主义。

2、什么是科学社会主义?——广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就是马克思主义的整个思想理论

体系;狭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之一。马克思主义包括马克思

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本书中为狭义的科学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所涵盖的内容包括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运动和社会主义制度,是

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可以说是人的解放学。

3、科学社会主义认识史上的三次历史性飞跃:

第一次,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19世纪40年代-9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

第二次,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20世纪初-中期,列宁,斯大林,苏联、中国、南斯拉夫、匈牙利、越南、朝鲜、古巴等国家)

第三次,通过改革,各国发展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20世纪50年代至今,各国当时在任的主要领袖)

4、相关概念:

空想社会主义:马恩以前的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马恩创立的社会主义

传统社会主义:斯大林在苏联实行的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现在进行的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

帝国主义:

第二讲空想社会主义

一、空想社会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1、空想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渊源

在古代西方:古希腊—黄金时代,原始基督教—千年王国,柏拉图—《理想国》;没有暴力冲突,没有贫富对立,没有剥削压迫,实行财产公有,确立公正原则。

在古代东方:士大夫—“大同”世界,先秦道家

2、空想社会主义产生的社会条件——资本主义时代的到来

资本主义时代的到来时从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的地理大发现开始的。经过17、18世纪的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更迅猛的发展起来,到19世纪时,资本主义的经济和政治制度在西欧已经基本确立起来。

资本主义制度:建立及其发展是人类历史的巨大进步。(资产阶级在它不到100年的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生产力还要多,还有大。——马克思)资本主义所取得的空前巨大的成就是以同样空前巨大的社会代价换来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迅速发展的过程,是一个充满着血与火的过程。(“羊吃人”的圈地运动,血腥的贩卖黑奴,种族灭绝式的屠杀,战争,瘟疫,贫富两极分化,成千上万的失业大军,贫民窟,环境污染,人性的压抑与异化,道德的堕落与信仰的崩溃,周期性的经济危机,持续不断地政治动荡…)

3、空想社会主义产生的思想条件

面对着资本主义血与火的发展历程,“资本主义向何处去”成了当时的时代课题。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之时,是反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思潮出现之日。

二、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

1、16~17世纪对理想社会制度的空想描述,特点是用文学游记的形式来表现自己的理想社会,批判资本主义的不合理现象。托马斯.莫尔—《乌托邦》,康帕内拉—《太阳城》。

2、18世纪的平均共产主义理论,其特点是用鲜明的理性代替了宗教神学的教条,用严密的法学理论代替了虚幻的文学描述。摩莱里、马布利等。

3、19世纪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人物: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

19世纪初三大空想家的思想成果:第一,历史观都具有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因素。第二,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种种社会矛盾的弊病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揭露。第三,提出了许多关于未来社会的积极主张,其中有不少科学的因素。

三、对空想社会主义的评价

1、重要的思想资源:第一、理想的社会模式。第二,新的思想因子,否定私有制,劳动光

荣,阶级的对立。第三,对资本主义的深刻批判。

2、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局限性:第一,在思想上,没有能从根本上跳出唯心史观的圈子,

没有科学地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第二,在依靠力量上,不了解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作用,找不到实现资本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的社会力量。第三,在方法上,不懂得阶级斗争史阶级社会发展的动力,因而找不到改造资本主义社会的正确途径。3、空想社会主义对当代的意义:要不断发掘它们的积极成分,从历史中吸取营养,把社会

主义先驱者的优秀思想不断发扬。

第三讲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一、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历史条件

1、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社会经济条件

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资本主义矛盾的充分暴露。1825年英国第一次全国性的经济危机(生产相对过剩);1836年英国再次爆发的经济危机并波及美国;1847年的危机席卷真个欧洲和美国。

2、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社会政治条件

无产阶级成为一支独立地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不仅创造了一个工业资本家阶级,而且也创造了一个人数远远超过了资本家阶级的现代工业无产阶级。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由于各自的经济地位和阶级本性,斗争是不可避免的。

法国里昂工人起义: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先后发起工人起义。1831年有2000多名工人参加,要求提高工资,因军警镇压,爆发冲突,1834年工人再次举行总罢工,并发展为更大冲突,这次工人提出,争取民主共和国的要求,从而标志工人阶级开始成为一支政治力量,开始于资产阶级争取政治权力。

英国宪章运动:1836~1848年,起因是1832年英国的议会改革。

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1844年6月,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为反抗资本家的残酷剥削而进行了起义。

三大工人运动表明,无产阶级已经作为一支独立地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无产阶级从自在的阶级变成自为的阶级。自在阶级:没有认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地阶级和政治力量,没有认识到要把整个资本家当成一个阶级来反抗。自为阶级:认识到了自己的地位,以政治斗争为主,斗争是自觉的,有组织的,有明确目的的,要建立自己的政权。

3、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社会思想条件

19世纪40年代,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都发展到历史从未有过的水平,为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必要的思想条件。自然科学方面:3大发现,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细胞学说,生物进化学说,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提供了自然科学的基础。人文社会科学方面: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三大思想来源。

二、马克思、恩格斯世界观和政治立场的转变

三、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基础与标记

1、唯物史观的创立与意义

创立:1844年11月,马恩合写了第一步著作《神圣家族》,批判了青年黑格尔派的唯心史观,奠定唯物史观的理论基础。1845年3月,恩格斯完成了《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1845年马恩合写了第二部著作《德意志意思形态》,与此同时,马克思写了《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等著作。

意义: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为人们科学地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正确的说明了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历史作用,肯定了人民群众的社会历史地位。列宁:“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思想中最大的成果,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第一块理论基石。”

2、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与意义

创立:1844年,恩格斯发表了《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这是马克思主义思想史上第一部经济学著作;与此同时,马克思写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意义: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论证了资本主义将被社会主义代替的必然性;明确了无产阶级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地位,以及无产阶级解放的途径。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第一次揭示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客观必然性,暗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论证了无产阶级革命的道路和无产阶级的专政思想。这两个伟大的发现,使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

3、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标志

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是人类对社会主义认识的第一次巨大飞跃。

四、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1、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合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具体表现:在阶级关系上,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对立;在经济关系中,个别企业生产的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对立。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矛盾运动发展的结果,它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

2、无产阶级肩负着根本变革旧制度建立新制度的伟大历史使命

无产阶级是大工业的产物,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共产主义生产方式的实现者,无产阶级随着大工业的发展日益壮大,因而是最先进、最有前途的阶级。无产阶级是资本主义的掘墓人和共产主义的建设者。大工业生产的特点,锻炼了它的组织性、纪律性和团结战斗的精神,因此,无产阶级必定能够完成自己的伟大使命。

3、无产阶级在进行斗争中,要同其他劳动者结成联盟,建立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的问题,是无产阶级解放运动中的自身统一和同盟军问题。工农联盟问题是统一战线的基本问题。无产阶级要同其他劳动者结成联盟,首先是同农民建立联盟,在一个农民人口占大多数的国家里,无产阶级革命如果得不到农民的支持,是不免要变成孤鸿哀鸣的。

4、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号召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

民团结斗争

5、必须创立共产主义政党,坚持党的正确领导,加强党的自身建设。

6、无产阶级必须通过各种革命形势(包括暴力的与和平的)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7、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要有一个从资本主义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的过渡。

8、在过渡时期结束以后,社会进入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社会主义。

9、在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生产力高度发展,有条件实行的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制度。

10、共产主义社会将成为“自由人的联合体”。

第四讲列宁的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一、列宁的社会主义革命理论

1、列宁的“帝国主义”论

列宁在1916年出版的《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一书中指出,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特殊阶段,是资本主义的最高、最后阶段。

帝国主义的五个基本特征:①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发展造成了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的垄断组织。②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已经融合起来形成了金融寡头。③资本输出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④瓜分世界的资本家国际垄断同盟已经形成。⑤最大的资本主义大国已经把世界上的领土瓜分完毕。

2、列宁的“一国胜利”论

1915年,列宁在《论欧洲联邦口号》一文中指出,“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由此就应得出结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或者甚至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

主要依据是: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①为了重新瓜分世界,后起的国家会与先前发展的国家进行激烈的冲突和战争,使帝国主义链条中出现薄弱环节。②帝国主义战争的严重破坏,使一些经济不发达国家的社会矛盾尖锐化,使这些国家的人民除了起来革命之外,没有别的出路。③不发达国家由于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封建势力存在,造成这些国家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动摇性,他们不可能把这些国家引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④这些国家的无产阶级人数虽少,但革命性强,有农民做同盟军,有经过长期革命斗争锻炼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无产阶级革命在一国首先突破的基本条件:①社会成为帝国主义各种矛盾的焦点,反动势力是否已经不能照旧地统治下去了。②被压迫阶级的贫困和灾难异乎寻常的加剧,已经不能照旧生活下去了。③广大人民群众的革命积极性已经极大的提高,并已表现为革命行动。

二、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实践

1、十月革命的背景:沉重的俄罗斯

2、十月革命的胜利:率先突破了国际帝国主义战线上最薄弱的一环,在世界1/6的土地上

建立起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3、十月革命的意义:①十月革命的胜利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②形成了两种社会制

度并存的世界新格局,开辟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③开辟了新的社会发展道路。

三、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

基本内容:①在农村实行余粮收集制。②在工业中加速实行普遍的国有化。③实行贸易垄断,禁止自由贸易,取消商品生产。④实行平均主义的分配制度。⑤采用国家强制和军事化的领导方法。

2、新经济政策——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模式

主要内容:①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②确定自由贸易的原则,允许进行小工业商品和农产品的私人贸易。③在工业方面由全部国有化改为部分工业实行租让制,租赁制等各种

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④改革经济管理的体制和方法,建立中央和地方非计划委员会,运用价值规律和货币、商业、财政等手段调节经济。

3、列宁晚年对社会主义的战略构想

①经济落后的国家也能构建成社会主义。“国家支配着一切大生产资料,无产阶级掌管着国家权力,无产阶级和千百万小农民及最小农结成联盟,无产阶级对农民的领导已有保证等等,难道这不是我们所需要的一切……这还不是建成社会主义社会,但这已是建成社会主义社会所必须而且足够的一切”——《论合作制》。

②要采取逐渐过渡的方式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决不能过早的给自己提出向农村推行共产主义的目标”,“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特别是要把它引导到国家资本主义轨道上去)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出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列宁③大力发展大工业,为社会主义奠定雄厚的物质基础。列宁提出,没有高度发达的大工业生产,就根本谈不上社会主义。列宁还把国家工业化的任务具体化为一个具有先进水平的电气化计划,称全国电气化是第二个党纲,并提出了共产主义就是苏维埃政权。

④通过合作制引导农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列宁在《论合作制》中,提出了通过合作制引导农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计划,强调实行合作化必须坚持自愿的原则,依靠实际例子,采取典型示范的方法,向农民表明合作农业的优越化,使他们完全自觉自愿。

⑤发展文化教育事业,大力提高劳动人民群众的文化水平。

⑥加强党的建设,改善党的领导。

第五讲斯大林社会主义模式的理论与实践

一、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1、斯大林最高领导地位的确定

反对托洛斯基派的斗争

反对布哈林派的斗争

2、斯大林模式形成的过程

高速工业化,大清洗运动

二、斯大林模式的特征

1、经济方面

(1)国家所有制占绝对优势

(2)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

(3)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

(4)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

2、政治方面

(1)过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2)自上而下的干部任免制

(3)软弱而抵消的监督机制

(4)地位特殊的国家安全机关

3、思想文化方面

(1)过度集中的思想文化管理体制

(2)舆论一律,思想单一化

4、外交关系方面

(1)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不适当的妥协退让,甚至牺牲弱国的利益

(2)与其它社会主义国家

大党主义,大国主义

三、斯大林模式的评价

1、斯大林模式的历史成就

(1)巩固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成立

(2)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生理做出了贡献

(3)推动了社会主义从一国到躲过的实践

马克思恩格斯对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推动

第一、二国际

列宁对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推动

第三国际

世界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

——东欧八国社会主义政权的建立

——亚洲和抗美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

3、斯大林模式的严重弊端

(1)政治民主缺失,导致个人专权

(2)经济管理过死,缺少生机活力

(3)文化控制严密,造成思想障碍

(4)国际关系中的大党大国主义导致霸权主义

第六讲苏联东欧改革及其剧变

一、苏联东欧改革的历程

1、改革先声:南斯拉夫

政治上,尝试改革中央高度集权的体制,扩大人民民主,实行地方分权和党政分工。

经济上,让市场调节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国家不直接管理围观经济,企业实行自治,成为独立的商品生产者

2、苏东第一次改革

赫鲁晓夫的改革尝试

政治上,反对个人集权,强调实行集体领导

经济上,对工业管理体制进行了局部调整

对外关系上,和平共处,和平竞争,和平过渡的“三和”路线,推行“美苏合作,主宰世界”的外交方针,对社会主义国家推行大国沙文主义和大党主义政策

对赫鲁晓夫的评价:(1)改革中上台和下台

(2)不成功的改革者

3、第二次改革浪潮

苏联勃列日涅夫的新经济体制改革,扩大企业自主权,压缩指令性计划,强调运用奖金、利润、信贷等经济手段调动企业和工人的积极性。

3、第三次改革浪潮

80年代初,苏联党的权力进入了频繁的交替之中

1985年3月,戈尔巴乔夫担任苏共中央书记,苏联,东欧开始了全方位的改革,掀起了改革的高潮。

二、苏东改革的失败与剧变

1、戈尔巴乔夫“新思维”

1987年,戈氏《改革与新思维》一书正式出版,形成了他对国内国际问题进行改革的总

的思想体系。

(1)“新思维”的核心和要害

第一,放弃马克思主义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基本原则,提出所谓的“人类的共同利益高于一切”的观点。

第二,彻底否定了斯大林体制,全面否定了社会主义制度,鼓吹“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第三,提倡民主化、公开化和多元化,为反对派反共反社会主义打开绿灯(2)“新思维”的实质及其后果

实质是对马列主义基本原理的修正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否定

后果是搞乱了党和人民的思想,搞乱了整个苏联的意识形态,成为苏联解体的前奏。

2、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1)东欧剧变

剧变方式为三种类型:

第一类是执政的共产党在国内外形势的压力下,步步退让,最后被反对派逼下了台而丢掉政权,如波兰。

第二类是执政的共产党领导层内部发生分裂,自己搞垮自己而丧失政权,如匈牙利。

第三类是通过武装冲突,发生政权更迭,如罗马尼亚。

(2)苏联解体

1991年“8.19”事件

12月26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举行了最后一次会议,宣布苏联停止存在

三、苏东剧变的原因

唯物史观认为,重大历史事变时一种“合力”的结果

1、直接原因:苏东国家在改革中偏离了马克思主义原则和社会主义方向,推行一条错误路

线,削弱乃至取消共产党的领导,从而诱发了整治、经济、社会、民族和国家的全面危机。

(1)改变党的性质和作用,放弃和取消党的领导,是造成国家大乱,局势失控的关键。

(2)在极端民主化、公开化合多元化方针下,出现政治、经济、社会、民族和国家的全面危机。

(3)无原则的退让,使反对派得寸进尺,造成政局失控。

2、深层次原因

(1)共产党已陷入深刻危机,不打自垮。

(2)经济长期搞不好,动摇了群众对社会主义的信心

3、外部原因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起了催化作用。

一是军事政治压力、思想渗透、经济诱饵,如大众传媒宣传的“美国之音”

二是大力支持社会主义国家内的反对派。

四、苏东剧变的教训

1、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原则,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本国的实际相结合;

2、必须全面搞好经济建设,关心人民生活;

3、必须改革旧体制,探索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模式;

4、必须坚持和改善共产党的领导;

5、必须贯彻执行平等合作的民族政策。

第七讲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一、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1.新中国成立初期选择了向苏联学习。

其原因:①中国自己没有经验。(斯大林模式,两国两党性质类似)

②国际环境:“一边倒”的外交政策。(美国的“冷战”政策;美国队中共的态度政

策,支持国民党;苏联过于干涉中国共产党事务)。

③苏联建设的成就(1913世界第5,欧洲第4;1937世界第2,欧洲第1)

④苏联对我国的帮助(1950年2月签《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一五计划”期

间,苏联提供156个工业项目援助;50年代苏联和东欧向中国派出12000多名专

家;6000多名中国留学生赴苏联学习。

学习苏联的结果——“斯大林模式”:①发展重工业。②建立单一的公有制经济。③建立了计划经济。④高度集中地管理体制

2.毛泽东等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成果

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中共八大的召开、毛泽东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1)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

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两类矛盾: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

主要矛盾:人民对经济文化日益增长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的发展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2)关于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思想

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两条腿走路”

经济建设的基本方针:综合平衡,稳步前进,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

改革经济体制的初步设想:“三个主体,三个补充”,发展商品生产,利用价值规律。

3)关于政治文化建设的思想

民主政治建设:扩大民主,健全法制,执政党建设。

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关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思想文化领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教育方面:德智体全面发展。

汉族与少数名族的关系:克服大汉族主义,巩固各民族团结。

3.正确评价毛泽东

毛泽东是“人”不是神,是人就有人的缺点。

晚年犯错的毛泽东仍然是伟大的毛泽东。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的社会条件:

时代背景:主题为和平与发展。

实践基础:当工作重点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

历史依据:社会主义发展史以来,正反两方面的依据。

2.邓小平与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

邓小平是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者。

邓小平是辨证法的大师:紧抓主要矛盾,解决主要任务;原则的坚定性和方法的灵活性(如在对外关系方面:大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国家主权与尊严不可冒犯。

灵活性:领土问题:搁置争议,共同开发。

灵活处世:不举旗、不当头、不称霸、韬光养晦、沉着

应对、有所作为)

三、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

同富裕。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必须经历一个很长的初级阶段。

3)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也是一场新的革命,对外开

放是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成果,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对外开放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标志,

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一个伟大的创新,指明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其特点在于:1,从根本上解除了把计划经济看做属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不同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又不同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所以是一个伟大的创举。

5)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理论: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坚持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

6)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文化史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提高国家爱文化软实力,要

建设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

7)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要依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8)社会主义社会对外关系理论: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

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反对恐怖主义,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9)国防和军队建设理论:始终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加快中国特色的

新军事变革。

10)“一国两制”和祖国和平统一的理论:遵循“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坚持一个

中国原则绝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坚决反对“台独”分裂活动。

11)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理论: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必须由中国共产党

12)执政党建设理论:坚持把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

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历史地位

1,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发现。

2,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3,是21世纪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指针。

第八讲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探索

社会主义国家:一大四小(中国、越南、古巴、老挝、朝鲜)

一、越南的革新开放

革新开放的背景与历程:

越南地处印度支那半岛,国土面积329556平方公里,人口8200万,1945年成立越南民主共和国,1976年7月改名为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越南有共产党员220多万人,开国领袖是胡志明(1890~1969)。推行苏联模式,曾经困难重重,如在农业方面,虽然越南的自然条件适合种粮,但粮食却不能自给,每年要从中国、苏联进口大量粮食。1985年,越南

整个国民经济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

革新开放的历程:

第一阶段:从1986年党的六大到1991年党的七大。

第二阶段:从1991年越共七大到2001年越共九大。

第三阶段:从2001年越共九大到目前。

经济体制发展模式:“社会主义定向的市场经济”。

革新开放的措施:

指导思想:坚持“五项基本原则”:即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马列主义、胡志明思想,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和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民主,坚持爱国主义与无产阶级国际

主义相结合、民族力量和新形势下的时代力量相结合。

经济体制:农村土地承包,自主经营;城市扩大企业自主权,要求企业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自我发展,推行全方位开放政策,以各种优惠、灵活的形式吸引国外投资

者。

政治体制:废除领导干部终身制。

对外关系:“多交友,少树敌”,积极改善与各国的关系。1991年中越关系正常化,1995年越美关系正常化。(越南与中国:具有传统友谊,1979年中越战争,目前关

系友好。)

革新开放的成效:

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越南经济发展迅速,逐年提高。1991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2000年以后在7%~8%,大米、咖啡出口量处于世界第二、三;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达713亿美元。

问题与挑战:

问题:一是经济发展不平衡,贫富分化比较严重。二是经济改革面临一些难题。三是腐败,新的社会问题比较严重。

挑战:全球化发展的趋势。

二、老挝——“有原则的全面革新”

它是一个人口仅四、五百万的社会主义国家,1975年在起点非常低的情况下建立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之前是法、越、日等国的殖民地,属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1986年老挝人民革命党的“四大”。成为老挝全面推进革新开放事业的开始,老挝顺利地度过了苏东剧变和反和平演变的考验。20多年革新开放实践,成功地探索了改革的经验和教训。

指导思想:坚持“六项基本原则”,即坚持社会主义,坚持马列主义,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民主集中制,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相结合。

所有制结构:

资源配置:

分配制度:

改革开放:

三、朝鲜——“朝鲜式的社会主义”

1、“主体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1948.9成立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朝鲜劳动党现有党员400多万人,约占人口比例1/5,开国领袖金日成(1912~1994)

指导思想:金日成提出的“主体思想”:思想上的主体,政治上的自由。在其指导下,“朝鲜式社会主义”基本上采用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但也有许多自身的特点。朝鲜社

会主义大业虽然经历的挫折,但是也取得了很大的建设成就。直到1975年,朝鲜

的国民生产总值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一直超过韩国。

2、朝鲜的经济政策调差

经济体制方面:从1996年起,在农村一些地区开始实行分组承包制,享有生产品种的决定权,并降低上交国家粮食指标。

对外开放方面:先后公布了《合子经营法》、《外国人投资法》等法规,外国投资逐渐增多。

3、朝鲜发展的前景

有利条件:地理条件比较优越,积累了对外开放的经验,可以充分利用韩国的资金技术等。

拥有丰富优质的劳动力,科技力量也在不断提高。

限制因素:国内,需要转变思想观念。

国际,

朝鲜与中国:曾经唇齿相含,中间有过误解,目前关系友好。

四、古巴坚持的社会主义道路

1、古巴的基本情况:古巴位于美洲加勒比海,领土11万多平方公里,人口1100万。1961

年4月成为社会主义国家,1965年建立古巴共产党,目前党员80多万人。开国领袖菲德尔.卡斯特罗。

2、古巴面临的挑战与改革:1959年胜利后,照搬苏联模式进行国家建设,苏东剧变后,卡

斯特罗提出了“誓死保卫社会主义“。1993年提出要改革。1997年提出建立古巴市场社会主义。

3、古巴改革发展的期望:古巴人民相信社会主义,古巴共产党在人名中享有崇高的威望,

古巴的国际环境得到改善。

第十讲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意义和前景

一、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意义

1、为人类社会开辟了新的发展道路,展示了美好的前景,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崭新的社会制

度和社会形态,创造了许多文明成果;如建立了公有制,计划经济与管理;体现了最广泛的平等。公正、公平。形成了新的集体主义价值观等等。它既形成了新的制度文明,也为未来人类的发展留下了珍贵的社会主义文明遗产。

2、促进了落后国家的经济、文化发展

苏联建设的成就:1913年世界第五,欧洲第四

1937年世界第二,欧洲第一

中国建设的成就:1949年人均GDP为27美元

2006年人均GDP超2000美元

3、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

凯恩斯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1933年,美国总统罗斯福采纳了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弗曼泰勒《社会主义国家生产指南》文章中的建设,通过国有计划对放任自由的市场经济进行干预调控,实行“新约”。美国经济很快得以恢复,从而挽救了美国和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4、开辟了创立文明国际关系体系的新时代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社会主义国家的存在和发展,是制止和战胜帝国主义侵略战争,保卫世界和平的强大力量和中流砥柱。社会主义国家的崛起推动者资本主义国家不得不调整他的对外政策:美国的库珀理论:“新帝国主义”美国著名国际政治学家卡普兰在《尚武政治》一书中提出美国当仁不让就是要做帝国,这个帝国与历史上的其他帝国不同,是“仁慈的和善意的”。

二、科学认识当代社会主义的曲折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1、科学认识当代社会主义的曲折

人类社会的发展从来都是矛盾的相互运动,也就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新生力量与保守力量,进步与反动的相互斗争的结果。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过程也必然是一个充满曲折反复的艰难过程。任何创造新社会的理论都需要一个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过程。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也不例外。

2、科学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

(1)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发展

生产力的高度发展

三大差别的小事已出露端倪

工人阶级的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2)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生产力方面:发展的波动性越来越小

生产关系方面:产权关系,劳资关系,分配关系,剥削关系

上层建筑方面:实现了政治制度与法制的有效结合国家管理经济和社会的职能增强资产阶级民主形式进一步扩大左翼与右翼的分歧逐渐减弱社会阶级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

(3)当代资本主义发展与变化的原因

对生产关系进行自我调节的结果

科技革命是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加速器

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剥削

社会主义制度的存在与发展

工人阶级长期不懈斗争

三、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前景展望

1、未来社会主义是多样化,各具特色的民族化发展道路

2、未来的社会主义至少在相当长时期内难以出现过去那种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

3、未来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主要表现在“点”的繁荣和“质”的提高

4、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将进入一个既有矛盾和斗争,又有相互借鉴和合作

的新阶段

所谓矛盾,斗争一面,集中在“演变”和反“演变”的问题上。西方“西化”、“分化”社会主义国家的战略目标是不会改变的,不会放弃的

结论:社会主义的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两个必然: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

大家可以先通过这份笔记,了解老师讲课的内容,然后进行有目的的查找复习。最后,祝大家都能取得好成绩O(∩_∩)O~

化学高考一轮复习钠及其化合物知识点

化学高考一轮复习钠及其化合物知识点 钠元素以盐的形式广泛的分布于陆地和海洋中,钠也是人体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中的重要成分之一。以下是钠及其化合物知识点,请考生掌握。 (一)钠的反应 1.钠跟氧气常温下一般认为生成氧化钠,加热(或点燃)生成过氧化钠.(钠的保存) 2.钠跟硫研磨能剧烈反应,甚至爆炸 3.钠跟水反应(现象?) 4.钠跟硫酸铜溶液反应(现象?) 5.钠跟乙醇反应(与跟水的反应比较?) (有机物中的醇羟基、酚羟基、羧基都跟钠反应生成氢气,但剧烈程度不同。) (二)氧化钠和过氧化钠 1.都是固态物,颜色不同。氧化钠是白色,过氧化钠是淡黄色; 2.氧化钠是典型的碱性氧化物,跟酸、酸性氧化物、水反应都符合碱性氧化物的通性; 3.过氧化钠不属于碱性氧化物。(电子式?阴阳离子个数比?)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用作供氧剂):※作呼吸面具上述两个反应均存 在过氧化钠有漂白作用(强氧化性)

(三)氢氧化钠的性质 1.白色固体,易潮解,溶解放热,强腐蚀性(使用中注意安全、称量时应注意?) 2.强碱,具有碱的通性:跟酸中和;跟酸性氧化物反应;跟某些盐反应生成沉淀;跟铵盐反应生成氨气 (实验中制取氨气用消石灰) 3.氢氧化钠跟两性氧化物(Al2O3)反应;跟两性氢氧化物[Al(OH)3]反应 4.氢氧化钠与金属铝反应生成氢气和偏铝酸钠. 5.腐蚀玻璃、陶瓷等硅酸盐制品,特别是熔融态的氢氧化钠强腐蚀性。(保存中注意避免在有玻璃 塞、玻璃活塞的容器中时间过长;熔化氢氧化钠的容器选择等) 7.氢氧化钠跟氯气等非金属单质反应(用NaOH溶液吸收残余氯气);实验室制得的溴苯有红褐 色(溶有溴单质),可用氢氧化钠除去。 8.氢氧化钠跟苯酚(酚羟基)反应(用于苯酚与苯等有机物的分离)(醇羟基没有酸性,不与氢氧 化钠反应) 9.酯的碱性水解;油脂的皂化反应(制肥皂) 根据生成沉淀的现象作判断几例: ①、加氢氧化钠生成白色沉淀,继续加氢氧化钠沉淀不消失

2014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主题解析20130605

第六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 主题为: “幻·梦课堂”;内容为“教室用设备和教具的设计与制作”。 学生们可根据对日常课堂教学情况的观察或根据对未来若干年以后课堂教学环境和状态的设想设计并制作出能够使课堂教学更加丰富、更具吸引力的机械装置。教室用设备包括桌椅、讲台、黑板、投影设备等;教具包括但不限于演示“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基础”等大学生机械类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等的教学用具。不包括前几届大赛已经命题的用于厨房、卫生间、健身、助残等机械。不得用现在已有的教具、示教板和实验台参加本届比赛。应注意对作品在功能或原理上进行突破和创新。 所有参加决赛的作品必须与本届大赛的主题和内容相符,与主题和内容不符的作品不能参赛。参赛作品必须以机械设计为主,提倡采用先进理论和先进技术,如机电一体化技术等。对作品的评价不以机械结构为单一标准,而是对作品的功能、设计、结构、工艺制作、性能价格比、先进性、创新性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在实现功能相同的条件下,机械结构越简单越好。 机械类课程含:工学各类专业主要的机械基础与机械专业课程:如机械制造基础、机械制图、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设计基础、液压传动、机制工艺学、机械创新设计、数控加工技术课程;车辆工程、能源与动力、船舶与海洋、航空航天、农业与园林、食品与包装、轻工与纺织等机械类专业课程。不包括:化学、物理、电器、电子原理类等课程。 课堂限于用于学习机械类课程的教室、实验室等教学场所。不包括:化学、电子类、体育、农业、生物等课程的专用教室和场所;不包括:课堂打扫卫生、擦黑板、擦玻璃等环卫选题。 大赛希望作品设计要有创新,不希望重复制作各类示教板,创新拼接箱等;不希望重复现有的教学模型(如车模、机器人模型、生产线模型)。如确有改进设计,则要求:在设计说明书中,以及答辩准备中,特别要指出作品与所参考的原教具、原模型的异同;要能明确说明改进设计之优点。 大赛相关进程的时间节点 ? 1.2013年3月发布第五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主题与内容的通知; ? 2.2014年4月20日前各赛区务必完成预赛, ? 3. 2014年5月1日前按有关通知要求报送预赛结果;全国组委会将进行作品初评, ? 4. 2014年6月1日左右公布参加全国决赛的作品名单; ? 5.2014年7月下旬在东北大学(沈阳)举行全国决赛。 案例教学模拟 快乐课堂 实践教学模拟 实验教学模拟 梦幻课堂 互动课堂

人力资源管理概论笔记

人力资源管理概论笔记 第一章企业核心能力与人力资源管理 1、企业的可持续成长与发展,在实践中必然是外部途径与内部途径的统一,即一方面需要进行例行的外部行业选择和对行业竞争要点进行准确的把握;另一方面,又需要依靠不断苦练内功来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只有两者兼备的企业才能够在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脱颖而出。 2、企业核心能力 典型代表 麦肯锡公司:核心能力就是组织内部一系列互补的知识和技能的组合,它具有使企业的一项或多项业务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的能力。同时,核心能力由洞察预见能力和一线执行能力构成。(洞察预见能力主要来源于科学技术知识、独有的数据、产品的创造性、卓越的分析和推理能力等) 国内的李悠诚等人的观点:核心能力就是无形资产,核心能力的内容包括技术、技能和知识。它在本质上是企业通过对各种技术、技能和知识进行整合获得的能力。 识别某项因素是否是构成企业核心能力的重要标准的四个特征: 第一、价值性。(价值=收益/成本) 第二、独特性。(决定了企业之间的异质性和效率的差异性,是解释一个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原因) 第三、难模仿性。 第四、组织化。 核心能力:组织自主拥有的,能够为顾客提供独特价值的,竞争对手在短时间内无法模仿的,各种知识、技能、技术、管理等要素的组合。 3、核心能力的来源————智力资本 智力资本,是指一个公司两种无产自产的经济价值,组织资本和人力资本。 组织资本是组织成员在特定的组织环境下协同工作而形成的,能够为组织创造价值的资本形式,它根植于企业的价值观体系、组织结构、业务流程、组织制度、知识管理系统、客户和公共关系系统之中。 人力资本,是指蕴藏于组织中、能够产生价值增值的人力资源所拥有的知识、经验、技能、个性、内驱力、团队意识等各种因素的集合。 4、人力资源管理是依据组织和个人发展的需要,对组织中的人力这一特殊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合理利用与科学管理的机制、制度、流程、技术和方法的总和。(从内涵与外在特征把握其特征) 5、人力资源是形成企业核心能力的重要源泉 A、人力资源的价值有效性。 a、核心人力资源是企业价值创造的主导要素(企业的核心人力资源主要指企业家和企业中的知识工作者) b、人力资源能够为企业持续性地赢得客户、赢得市场。(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主要取决于两方面的因素,一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理念基础,即企业的使命、追求和核心价值观;二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客观基础,即企业的市场与客户) c、人力资源价值性的其他表现。 B、人力资源的稀缺性与独特性。 稀缺性,主要是指由于资源分布的非均衡性导致的资源的相对有限性。是独特性的重要前提。 C、人力资源的难以模仿性。

九年级下册化学笔记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1 金属材料 金属材料 1. 纯金属:纯净物;K Ca Na Mg Al 金属材料 合金:混合物;生铁、钢、黄铜等。 金属材料利用的早晚: ⑴早晚顺序:Cu(商)、Fe(春秋战国)、Al(100多年前) ⑵影响因素: ①金属的活动性②冶炼的难易程度 ☆注意:与地壳中金属含量无关。 金属的物理性质 共性 ⑴常温下,大多是,固体 ⑵有金属光泽,大多是,银白色 ⑶导电性、导热性 ⑷延展性 ⑸密度、熔、沸点较高 特性 ⑴常温下,汞是液体。 ⑵铜:(紫)红色;金:黄色;铁粉:黑色。 ⑶P3表8-1 ⑷P4 资料卡片金属之最 三、性质与用途的关系(P4 讨论) 决定用途的因素(熟读) 性质决定决定用途例子 ⑴导电性制电线、电缆 ⑵导热性做炊具⑶延展性拉丝、压片、制成箔。 ⑷有金属光泽做装饰品 生活中的金属 ⑴温度计:汞 Hg ⑵壶胆:银Ag ⑶照明弹:镁 Mg ⑷暖气片:铝 Al ⑸干电池负极:锌 Zn 合金(P4) 定义:在金属中加热熔合某些金属或非金属,制得的具有金属特征的合金。 注意: ⑴所有的合金都是混合物。 ⑵①金+金②金+非加热熔合 ⑶两种金属形成合金的条件: 一种金属的熔点不能高于另一种金属的沸点(在某一温度范围内,两种金属都处于液态)。 合金的性能: ⑴硬度大 ⑵熔点低 ⑶抗腐蚀性能好 常见合金 生铁:2%-4.3% ⑴ 钢:0.03%-2% ⑵P6 表8-2 ⑶钛和钛合金 P6 图8-6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1课时) 与氧气反应 1. 2Mg+O2=2MgO 3Fe+2O2 Fe3O4 4Al+3O2=2Al2O3 2Cu+O2 2CuO “真金不怕火炼”:金即使在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应。 结论:不同金属与氧气反应难易和剧烈程度不同。 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的原因: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氧化。 与稀盐酸、稀硫酸的反应 P10探究(注意读图、做表的能力) 结论:不同金属与酸反应难易和剧烈程度不同 2.注意: ⑴实验室制H2用的是:锌和稀硫酸 ①不用Mg 的原因:反应速率太快,不易控制 ②不用Fe 的原因:反应太慢 ③不用盐酸的原因:盐酸具有挥发性,是收集的气体不纯。 ⑵Fe 与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2价的亚铁。 ⑶Fe2+:浅绿色;Fe3+:(棕)黄色;Cu2+:蓝色 与某些金属化合物溶液的反应 P11探究 实验 现象 化学方程式 Al +CuSO4 ①铝丝表面有红色物质生成 ②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 2Al+3CuSO4=Al2(SO4)3+ 3Cu Cu+AgNO3 ①铜丝表面有银白色物质生成 ②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Cu+2AgNO3=Cu(NO3)2+2A g Cu+Al2(SO 4)3 无明显现象 无 ☆Fe +CuSO4=FeSO4+Cu 现象:①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生成②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 置换反应 ⑴定义:P11(A+BC=AC+B ) ⑵特征: ①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两种。 ②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一定有单质。 ③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必定改变。(置换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⑶总结,你学过的所有置换反应。 金 属 现象 化学方程式 稀盐酸 稀硫酸 稀盐酸 稀硫酸 镁 ①剧烈反应,产生大量气泡 ②生成的气体可以燃烧,产 生淡蓝色火焰 Mg+2HCl=MgCl2+H2↑ Mg+H2SO4=MgSO4+H2↑ 锌 ①反应较剧烈,产生大量气泡 ②同上 Zn+2HCl=ZnCl2+H2↑ Zn+H2SO4=ZnSO4+H2↑ 铁 ①反应缓慢,有气泡产生 ②同上 ③溶液有无色变成浅绿色 Fe+2HCl=FeCl2+H2↑ Fe+H2SO4=FeSO4+H2↑ 铜 无明显现象 不反应 △ 点燃

应用写作病文修改的笔记讲课稿

童鞋们,以下是老师上课讲过的一些病文的笔记,请看蓝色字体部分,是她讲的修改意见,看看吧,考试有一题是“病文修改”,可能会用上。加油! 病例析改 [病文1] 关于庆祝首届教师节开展游园活动的通知 为了庆祝第一个教师节,更好地促进师生之间的友谊,我校定于×月×日晚×时在××(地点)举办游园活动。为确保此次活动的顺利开展,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参加游园活动者都必须是本校教职工,其他人员不得参加。 二、必须听从工作人员的安排,服从工作人员的指挥,不得无理取闹,以免影响工作人员的正常工作。 三、必须严格遵守各项活动规则,不准随便破坏游园活动的规定,如有这种情况应受到校纪处分。 四、参加任何活动都必须排队,不准随意插队,不准在队列中故意拥挤。 五、保护好一切活动器械,严禁私自拿或破坏。 六、领奖时必须排队,不准不排队而领奖这种现象发生。 七、工作人员必须严格要求自己,不得乱发奖票。 以上规定,望大家自觉遵守,互相监督执行。对那些不遵守者,应给予校纪处分。 特此通知。 ×××学校教师节游园活动筹备组(章) 一九××年九月九日 红色字体改成以下几个方面: 一、参与人员: 二、活动内容和地点: 三、活动要求: 四、领奖须知:

[病文2] 机关游泳池办证的通知 机关各直属单位: 机关游泳池定于6月1日正式开放,6月10日开始办理游泳证。请你们接此通知后,按下列规定,于元月三十日前到机关俱乐部办理游泳手续。 一、办证对象:仅限你单位干部或职工身体健康者。 二、办证方法:由你单位统一登记名单、加盖印章到俱乐部办理,交一张免冠照片。 三、每个游泳证收费伍角。 四、凭证入池游泳,主动示证,遵守纪律,听从管理人员指挥。不得将此证转让他人使用,违者没收作废。 五、家属游泳一律凭家属证,临时购买另票,在规定的开放时间内入池。 ×××俱乐部 ××××年×月×日 红色字体改成以下几个方面: 一、办证时间: 二、办证地点: 三、办证对象: 四、办证方法:

2017厦门大学考研资料与专业综合解析

研途宝考研 https://www.wendangku.net/doc/c77332506.html,/ 专业名称:结构工程[081402]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工学[08]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土木工程[0814] 所属学院:土木工程系 结构工程专业介绍: 结构工程硕士点属土木工程之下的二级学科硕士点,研究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中具有共性的结构选型、力学分析、设计理论和施工建造技术及组织管理方法的学科。既指工程建设的对象,即各种工程设施;也指所应用的材料、设备和所进行的勘测、设计、施工、保养、维修等技术活动,在整个都市与城镇建设领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54结构力学(含结构动力学) 研究方向: 01新型结构 02结构控制与健康监测诊断 03结构静动力分析与数值仿真 04结构检测、加固与维护 2017结构工程专业课考研参考书目: 《建筑结构抗震》窦立军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年版;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钱稼茹等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第二版; 《结构力学(ii)》龙驭球、包世华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三版; 2017结构工程考研专业课资料: 《2016厦门大学结构力学考研复习精编》 《材料力学考研核心考点解析》(孙训方版) 《结构力学教程考研核心考点解析》(龙驭球版) 《厦门大学结构力学高分考研笔记》 《厦门大学结构力学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 历年考研复试分数线: 2015年总分:320,政治/外语:50;业务1/业务2:80; 2014年总分:320,政治/外语:50;业务1/业务2:80; 【17结构工程考研辅导】 2017厦门大学考研高端保录班

mba人力资源课程笔记第二讲P_h七七p,--mbaiduo

mba人力资源课程笔记第二讲P_h七七p,//mbaiduo 人力资源管理第二讲一、课程简介本讲主要讲授了管理团队有效作业的条件、外包的含义、传统人事管理的特征和基本职能,并进一步分析了传统人事招聘与现代人事招聘的区别、传统人事的级别管理和薪资管理。 二、课程目标1、理解管理团队有效作业的条件2、了解传统人事管理的特征和基本职能3、区别传统人事与现代人事的招聘和甄选4、了解传统人事的级别管理和薪资管理三、要点提示管理团队的有效作业条件、共同的目标、认同感、承诺感、坦诚沟通、信任关系、外包、传统人事管理、传统招聘、传统的级别管理、传统的薪资管理工作分析、工作描述、职位说明书、访谈法、问卷法、观察法、日志法、人员需求预测、招聘方式四、课程预习: l 阅读指导1、人大出版社出版的?人力资源管理?第3、4章2、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人力资源管理?第4、5、6章l 阅读笔记课程重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一化学知识点归纳_高一学霸的化学笔记内容

高一化学知识点归纳_高一学霸的化学笔记内容 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常对所学过的内容进行梳理总结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对于高一学生来说,如何整理化学知识点呢?下面给大家带来高一化学知识点归纳,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化学知识点归纳 一、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1. 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分类法、比较法 2. 基本程序: 3.用比较的方法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综合、推论,概括出结论。 二、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1. 定义:①条件:水溶液或熔融状态;②性质:能否导电;③物质类别:化合物。 2. 强电解质:强酸、强碱、大多数盐;弱电解质:弱酸、弱碱、水等。 3.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① 写:写出化学方程式 ② 拆:将易溶、易电离的物质改写成离子形式,其它以化学式形式出现。 下列情况不拆:难溶物质、难电离物质(弱酸、弱碱、水等)、氧化物、HCO3-等。

③ 删:将反应前后没有变化的离子符号删去。 ④ 查:检查元素是否守恒、电荷是否守恒。 4. 离子反应、离子共存问题:下列离子不能共存在同一溶液中: ① 生成难溶物质的离子:如Ba2+与SO42-;Ag+与Cl-等 ② 生成气体或易挥发物质:如H+与CO32-、HCO3-、SO32-、S2-等;OH-与NH4+等。 ③ 生成难电离的物质(弱电解质) ④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MnO4-与I-;H+、NO3-与Fe2+等 三、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 钠在空气中缓慢氧化:4Na+O2==2Na2O 2. 钠在空气中燃烧:2Na+O2点燃====Na2O2 3. 钠与水反应:2Na+2H2O=2NaOH+H2 现象:①钠浮在水面上;②熔化为银白色小球;③在水面上四处游动;④伴有嗞嗞响声;⑤滴有酚酞的水变红色。 4.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Na2O2+2H2O=4NaOH+O2 5. 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2Na2O2+2CO2=2Na2CO3+O2 6. 碳酸氢钠受热分解:2NaHCO3△==Na2CO3+H2O+CO2 7. 氢氧化钠与碳酸氢钠反应:NaOH+NaHCO3=Na2CO3+H2O 8. 在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Na2CO3+CO2+H2O=2NaHCO3放肆吧 https://www.wendangku.net/doc/c77332506.html, 四、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物理量关系

《应用写作》教学大纲1

《应用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010166 课程中文名称应用写作 课程英文名称Applied Writing 课程性质专业选修 学分/学时2/36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 先修课程无 推荐教材(参考书)《新编应用文写作教程》,裴显生,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将通过教师讲授和学生实训的方式展开,主要包括应用文书的界定、党政机关公文、事务文书、日常文书、经济文书、诉讼文书、科技文书、礼仪文书、传播文书等九个专题部分,让学生掌握专业及常用性应用文的特点、格式和基本写作的方法,培养学生应用文写作基本素养和应用写作的方法的能力,为后续的职场专业化写作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学习,让学生具备各类文种(尤其是《办法》《条例》规定的15种通用公文)写作的能力、掌握写作的方法,了解写作的要求,熟悉文种特点、功用、分类和构成要素,能够选用正确文种,通过应用文突出主旨,安排结构,运用语言规律。学习应用文写作能够帮助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掌握应用写作的规律,提高应用文写作、培养运用应用文体进行信息交流的综合素质,为今后的写作实践及运用应用文进行信息交流,服务于管理工作打下基础。 四、教学进度表 序号项目名称学时教学周安排备注 1应用文写作基础理论概述21 2党政机关公文62-4 3事务文书65-7 4经济文书68-10 5诉讼文书411-12

6科技文书613-15 7日常、礼仪、传播等类文书616-18 五、考核方式和成绩评定办法 1、考核方式:闭卷考; 2、成绩评定办法:平时成绩(包括提交作业、课堂操作练习、考勤、课堂讨论)占20%,期中考试占20%,期末考试占60%。 六、教学内容提要 教学内容一应用文写作基础理论概述(学时2)教学目的:让学生更加深刻了解应用文写作的种类和特点。(理解能力)教学内容:学生先分组选择国内、外,古代、近现代中的应用文写作的历史沿革和代表人物,作典型案例介绍,并指出不同时期的公文写作 特点,可用文献法或案例分析法来搜集和展示资料,分析讨论。 后教师总结应用文的主旨、材料、结构、表达和语言特点。 教学要求: 1、了解应用文写作的各发展阶段; 2、掌握应用文写作的特点和要素; 3、理解应用文写作的性质和作用,明确学习的意义及提高应用文写作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对任课教师的要求: 任课老师讲解教学内容时,总结要全面,补充的知识要全面,并指导分组学生活动中的材料收集和典型案例寻找一切技能与实务问题,包括学生对自主学习方法和技巧的掌握。 基本概念:应用文主题材料结构语言 思考题: 1、你所理解的文学写作与应用文写作有什么不同,你是怎样理解应用文实 用性和真实性的? 2、应用文书的语言特点是什么?

工程材料课堂测试试题

工程材料与机械制造基础 一、填空 1、金属中的缺陷可分为()、()、和()。 2、钢中杂质元素对其性能有较大影响,其中碳使钢产生__________,磷使钢产 生____________。 3、珠光体转变是属于()型转变,贝氏体转变是属于()型转变,而马氏体是 属于()型转变。 4、等温淬火是获得()组织的操作。 5、热处理通常是由()、()和()三个步骤构成。 6、板料冲压成形工序包括()、()、翻边缩口和局部成形。 7、再结晶温度以上进行的塑性变形为() 8、特种铸造是指除砂型铸造以外的其他铸造方法,包括()铸造、()铸造、() 铸造、()铸造等。 二、判断 1、大多数合金元素均能提高过冷奥氏体稳定性,从而使C曲线右移() 2、铸造时,铸件的重要加工面或主要工作面应朝下或位于侧面() 三、选择 1、T10A钢室温下的平衡组织为() A.Fe+Fe3C B. Fe3CⅡ+P C. Fe+P D. P+Fe3C 2、下列材料中不能锻造的材料是() A. 灰口铸铁 B. 钢材 C. 铜合金 D. 铝合金 3、形变铝合金的强度韧化措施是() A. 淬火+回火 B. 钠盐变质处理 C. 固溶处理 D. 淬火+时效 4、可选择()材料制造化工管道。 A. 尼龙 B. 聚四氟乙烯 C. 聚碳酸酯 D. 聚苯乙烯 5、关于低碳钢正火目的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提高硬度 B. 改善机加性能 C. 获得索氏体组织 D. 获得屈氏体组织 6、金属强化方法有细化晶粒、固溶强化、第二强化和()等。 A. 合金化 B. 弥散强化 C. 冷加工强化 D. 变质处理 7、比较25、T10和HT150三种材料某一工艺性能时,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A. 25号钢锻造性能最好 B. HT150铸造性能最好 C. T10钢焊接性能最好 D. 25钢焊接性能最好 8、结晶间隔室的合金结晶时易形成() A. 气泡 B. 缩孔 C. 缩松 D. 冷汔(“汔”是“疒”头的,打不出来) 9、可选择如下加工材料()作为冲压材料。 A. 40Cr钢 B. 15 C. 5CrMnMo D. T8A 四、计算题 1根直径10mm的钢棒,在拉伸断裂时直径变为8.5mm,此钢的抗拉刚度为450MPa,问此棒能承受的最大载荷是多少?断面收缩率是多少?

听课笔记

《表示物质组成的化学式》 科目:初三化学 上课人:王明艳 [复习提问]1.什么是元素?用什么来表示元素? 2.写出下列元素的元素符号:硅、氢、氟、氯、钠、铝、钾、钙、铜、锌、银、金、钡 3.说出下列符号表示的意义:F、H、N、O、5Fe、10Mg [讲解]各物质的化学式是通过实验测定物质的组成后得出的,一种物质 只用一个化学式来表示。 二.单质的化学式的写法 1.金属单质镁Mg 铁Fe 铜Cu 2.由分子构成的单质,氧气O2 三.化合物的化学式的写法 1.元素的化合价 (2)元素的化合价的表示: (3)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4)元素化合价的原则:化合物中各元素的正负化合价的代数 和等于零。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 2.根据化合价写出化合物的化学式 四.元素符号周围数字的意义 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个数 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个数 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数字表示:构成一个分子的原子个数 O:表示氧元素,一个氧原子 2O:表示两个氧原子 O2:表示氧气;氧气由氧元素组成;一个氧分子;一个氧分子由两个氧原子构成 2O2:表示两个氧分子 [布置作业]1.课本 2.下列符号各表示什么意义? (1)H (2)2H (3)H2 (4)2H2 《物根的生长》 科目:初中七年级生物 上课人:任丽 教学过程 学习新课 活动一:根尖的结构 方案一:展示:根尖模式图。 观察结束,以小组为单位, 方案二:学生用肉眼、放大镜观察根尖,对根尖的形态有一个大致的认识。 活动二:探究根的生长部位。 方案一:学生按小组进行探究。小组讨论:为什么根具有向水性和向肥性? 方案二:有每个小组选出多个发育健壮的玉米根,用油性记号笔早上面做上记号,并且按照原来

机械制造基础实习心得(体会心得)

机械制造基础实习心得 实习是每个大学生必有的一段经历,让大学生参与到社会当中实践可以培养实践动手能力,更能学到课堂上学不到东西。回想起那短暂的一个星期,往事还历历在目,各种酸甜苦辣,但是不可否认的却是这些经历将会是我人生当中不可多得的财富和经验的累积。实习,它使我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也开拓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为我们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一个星期的实习,通过了解工厂的生产情况,与本专业有关的各种知识,第一次亲身感受了所学知识与实际的应用,也是对以前所学知识的一个初审。通过这次生产实习,进一步巩固和深化所学的理论知识,弥补以前单一理论的不足,为后续专业课学习和毕业设计打好基础。 生产实习是我们制造专业理论学习之外,获得实践知识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通过实习加深我们对机电一体化专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巩固专业思想,提高专业技能,并激发我们对本专业学习的兴趣。通过现场操作实习和与企业员工的交流指导,理论联系实际,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加以印证、深化、巩固和充实,培养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个人综合素质,为以后踏上工作岗位奠定基础。实习是对我们的一次综合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在整个实习过程中要充分调动我们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深入细致地观察、实践,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使自己的动脑、动手能力得到提高。实习也在于培养我们吃苦耐劳的精神,与人交际的能力,锻炼我们的意志,增强我们的责任感、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合作精神,为以后更好的适应社会和企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实习过程中,我不仅从企业职工身上学到了知识和技能,更使我学会了他们的敬业精神。感到了生活的充实,以及获得知识的满足。真正的接触了社会,使我消除了走向社会的恐惧心里,使我对未来充满了信心,以良好的心态去面对社会。同时,也使我体验到了工作的艰辛,了解了当前社会大学生所面临的严峻问题,促使自己努力学习知识,为自己今后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实习过程中,我从技术,团队合作,专业素质等方面都有了极大的收获。这次实习给了一次我将所学知识进行运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通过机械实习,我了解许多课本上很难理解的许多知识。机械的传动构造,一些机器部件的构造原理等等,了解了许多常用工具。也掌握了西门子plc一些简单编程,极大地丰富了自己关于零件加工工艺的知识,拓展了自己的知识面。许多原来并不熟练的知识逐渐被清晰的理解,许多原来没有重视的方面也得到了巩固,更在发现及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到了不少新东西。在这次实习中,感触最深的是了解了数控机床在机械制造业中的重要性,它是电子信息技术和传统机械加工技术结合的产物,它集现代精密机械、计算机、通信、液压气动、光电等多学科技术为一体,具有高效率、高精度、高自动化和高柔性等特点,是尖端工业所不可缺少的生产设备。目前我国绝大部分数控机床都是出自国外先进制造商,无论在数量上,精度,性能指标上,中国制造业都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需要我们奋起直追。再就是齿轮零件加工工艺: 粗车--热处理--精车--磨内孔--磨芯,轴端面--磨另一端面--滚齿--钳齿--剃齿--铡键槽--钳工--完工 其实我认为实习另一个目的是在实践中初识社会,了解社会,即将走出校门的我们,往往对社会缺乏足够的认识,甚至感到迷茫,需要时间去积累。在实习

人力资源管理(一)笔记

第一章绪论 世界上的资源可分为四大类:人力资源、自然资源、资本资源和信息资源(一)人力资源必须从其内涵和特性两方面去分析。 从内涵上看:人力资源是能够推动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具有智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能力的人们的总和。 特点:1不可剥夺性 2时代性 3时效性 4生物性 5能动性 6再生性 7增值性 (二)人力资源管理概念包括:宏观人力资源管理、微观人力资源管理 宏观人力资源管理,是在全社会范围内,对人力资源的计划、组织、配置、 开发和使用的过程。 微观人力资源管理,是对人力资源获取、整合、保持、开发和控制与调整 等方面所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等活动。 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可从这几方面理解: 1、人力资源管理最终是为了支持组织目标的达成,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 工作为组织的战略服务; 2、通过规划、招聘、甄选、培训、考核、报酬等技术方面,达成组织目标; 3、通过对人与人、事与事、人与事三者间相互关系的管理,进而达到间 接管理生产过程的目的; 4、注重人与事的匹配上,并不是被动地使人消极地适应事情的需要。 5、通过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等手段实现人力资源的获得取、整合、 保持、开发、控制与调整; 6、人力资源管理不仅是人力资源管理者的工作。 (三)人力资源管理目标: 1、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达到有效管理员工的目的。 2、通过人与人、事与事、人与事关系的管理,在实现人员管理的同时, 达到组织体系、文化体系协同发展的目的。

3、通过人力资源的管理,提高组织的生产率,实现组织目标。 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功能为:1获取 2整合 3保持 4开发 5控制与调整 (四)人力资源管理的活动领域: 1、工作分析与工作设计 2、人力资源规划 3、招募与甄选 4、培训与开发 5、绩效考核 6、薪酬、奖金和福利 (五)人力资源部门的结构: 1、小型企业 2、大型企业 (六)人力资源管理的模式: 第一种模式:产业(工业)模式(industrial mode),20世纪50年代之前第二种模式:投资模式(investment model),20世纪60-70年代 第三种模式:参与模式(involvement model),20世纪80-90年代 第四种模式:高灵活性模式(high-flex model),20世纪90年代 人力资源的发展历史,从其产生到现在经历了四个主要的发展阶段: 1、初级阶段:以劳动关系改善和劳动效率提高为中心 2、人事管理阶段:以工作为中心 3、人力资源管理阶段:人与工作的相适应 4、战略人力资源管理阶段:人力资源管理提升到企业战略的高度 人力资源战略(human resource strategy)是一种职能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就是制定、实施和监控这种人力资源战略的过程,人力资源战略 管理的目的就是要实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与企业战略的一 致。 ★人力资源战略的类型: 舒勒认为人力资源战略可以分成 1)累积型 2)效用型

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钠及其化合物知识点

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钠及其化合物知识点 钠是一种金属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第3周期、第IA 族,是碱金属元素的代表,下面是钠及其化合物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知识点 1. 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x09钠是一种银白色、质软、可用小刀切割的金属,比水轻,熔点97.81℃,沸点882.9℃ 钠的化 学性质x09①与氧气反应:4Na+O2=2Na2O(常温下缓慢氧化) 2Na+O2 Na2O2 ②与其他非金属反应:2Na+S=Na2S(发生爆炸) 2Na+Cl2 2NaCl(产生大量白烟) ③与水反应:2Na+H2O=2NaOH+H2↑(浮于水面上,迅速熔化成一个闪亮的小球,并在水面上不停地游动) ④与盐反应:2Na+CuSO4+2H2O=Cu(OH)2+Na2SO4+H2↑ (钠不能从溶液中置换出其他金属) 2.钠的保存 由于钠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易与空气中的O2和H2O等反应,所以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之中.金属钠在空气中变质的过程可以表示为:银白色的金属钠表面变暗(生成Na2O) 出现白色固体(NaOH) 表面变成粘稠状(NaOH潮解) 白色块

状固体(Na2CO3?10H2O) 风化为白色粉未状物质(Na2CO3) 3.氧化钠和过氧化钠 x09氧化钠x09过氧化钠 颜色状态x09白色固体x09淡黄色固体 化学式x09Na2Ox09Na2O2 氧化合价x09-2x09-1 稳定性x09不稳定,在空气中可以继续氧化: 2Na2O+O2=2Na2O2x09稳定,加热不分解 与H2O反应x09Na2O+H2O=2NaOHx092Na2O2+2H2O=4NaOH+O2↑与CO2反应 x09Na2O+CO2=Na2CO3x092Na2O2+2CO2=2Na2CO3+O2 氧化性、漂白性x09一般不表现出氧化性,也不表现还原性,无漂白性x09有强氧化性和一定的还原性,有漂白性,可以杀菌消毒 4.碳酸钠的碳酸氢钠 x09碳酸钠x09碳酸氢钠 俗名x09苏打、纯碱x09小苏打 色、态x09通常以Na2CO3?10H2O存在,为无色晶体,易风化失水为白色粉未Na2CO3x09白色粉未 水溶性x09易溶于水x09溶解度较碳酸钠小 热稳定性x09稳定,受热为分解x092NaHCO3 Na2CO3+CO2↑+H2O

人力资源管理笔记

人力资源管理笔记 一: 激励人的行为体系 1.绩效管理 结构改变换个角度看问题能力结构 MBA 职业经理人 职业素质 行为分析与行为激励 a)文化影响的感知 b)对文化的了解 喝酒的案例 内倾: 英国人 外倾: 法国人创造潮流率领潮流 德国: 注重细节尤其犹太人 俄罗斯: 不拘小节 管理既是科学又是艺术注重有效性 感知认知理解应用 管理的经验和科学转化(换角度看问题思维习惯反思) 熟知非真知 帽子和裙子的案例 a)中国: 即…又…没有重点 b)日本: 要么…要么…抓重点二战后抓教育 c)美国: 需要? 文化多元 中美管理差距 原始-经验-科学-现代 表现好: 肯定提拔(优先提拔) 表现差: 无(责罚) 管理的基础工作: 观念问题 只能做什么 不能做什么(创新) 2.扮演表演 社会-关系-角色(冲突)-规范-评价-控制行为 a)正式关系(制度交易目标权利义务) 新员工的培训职责 b)非正式关系: 隐形的非正式群体对正式约束最强 管理-专业协调(引导激励规避行为) 3.生理和心里因素 a)生理上有缺陷心里上必有缺陷 b)只有智商正常行为才正常 相对论 知识结构知识基础思维模式(线性or 开放式) 3.1情商以智商为基础恰当(对外部条件情绪处理) 情商高的人一定成功 3.2团队互补(能力气质胆识) a)做正确事的人 b)正确做事的人

c)整合资源 4.人类行为反应的简单模式 4.1 S: 刺激O: 有机体B: 行为反应A: 行为目标 人的行为都在刺激下产生的, 不同的人对同一刺激反应也不一样 4.2 制度是否完善---看到多少种刺激有效的激励制度的构建 4.3 如何找到刺激因素 以关注行为转化为如何促使这种行为产生, 需要表现形式主观掌握需要能控制行为, 二, 企业管理模式的选择(想法, 价值取向) 1.以经验管理为主, 基本管理薄弱, 区域差异大 职业经理人 判断行为的标准: 有利于目标 考虑到人性, 以制度建立为辅助 好于坏, 转化的边界 小和尚撞钟 a)准时, 响亮 b)圆润, 浑厚, 深沉, 悠远 眼界宽, 不被局限 a)系主任观点搞好学生关系 b)校长观点没有科研成果 不知道目标前做没有任何意义, 主动去问呀 2.管理是科学还是艺术 领导管理 艺术科学性(制度, 规范, 流程) 因地, 因人, 艺术性规范的训练(光靠感悟是不行的) 3.PEST 政治, 经济, 社会, 技术 人员的结构和状况是企业选择管理方式的基本依据 管理模式有效性 a)专制: 效率最高, 成本最低, 治乱效果好, 信息畅通 b)明主: 成本高, 效率低, 决策水平一般 c)放任: 现在不用, 将来可能适用于知识性团体 不同的方式对管理者素质的要求不同, 专制要求管理者素质最高 四分法: a)牛型: 埋头可干 b)驴型: 被动铃铛 c)羊型: 温顺服从 d)狼型: 不安分创新(想法怪异行为奇特, 鸟人) 五分法: a)庸人: 唯利是图, 小处精明, 大事糊涂, 不知所务(商人, 小人, 最后都变成地主; 企业家: 赢利-回报投资者-回报社会) (临时抱佛脚) b)士人: 心有所定, 计有所守目标清晰理性(居士)

【最新推荐】初中化学学霸笔记大全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最全教材配套视频课程,最精华的学习干货,尽在全品学堂微信公众号,欢迎大家关注哦!么么哒O(∩_∩)O~ 一、基本概念: 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 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 5、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6、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 7、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8、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 9、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10、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1、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2、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13、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14、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数 + 中子数 (因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

16、离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17、原子的结构: 原子、离子的关系: 注:在离子里,核电荷数 =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18、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见文末具体总结) 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如:A + B = AB ②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 如:AB = A + B ③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如:A + BC = AC + B ④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如:AB + CD = AD + CB 19、还原反应:在反应中,含氧化合物的氧被夺去的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缓慢氧化:进行得很慢的,甚至不容易察觉的氧化反应 自燃:由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 20、催化剂:在化学变化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在化学变化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注:2H2O2 === 2H2O + O2 ↑ 此反应MnO2是催化剂) 21、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物质的质量总和。 (反应的前后,原子的数目、种类、质量都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变) 22、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溶液的组成:溶剂和溶质。(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固、气溶于液体时,固、气是溶质,液体是溶剂;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量多的一种是溶剂,量少的是溶质;当溶液中有水存在时,不论水的量有多少,我们习惯上都把水当成溶剂,其它为溶质。) 23、固体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就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24、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如:HCl==H+ + Cl - HNO3==H+ + NO3- H2SO4==2H+ + SO42-

高中化学整理-钠及其化合物

目录 1目录------------------------------------------ 1 2钠(知识点)---------------------------------- 2 3钠(难点分析) -------------------------------- 6 5钠(练习题)---------------------------------- 8 6钠的化合物(知识点)-------------------------- 11 7钠的化合物(练习题)-------------------------- 16 8钠的化合物(拓展题)-------------------------- 20 9钠及其化合物(常用反应式整合)---------------- 23

钠(知识点) 知识网络图解 银白色、密度小 物理性质 硬度低、熔点低 钠 与氧气反应 与硫、卤素单质反应 钠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第IA 化学性质 与水反应 族,原子最外层有一个电子,易失去, 与酸反应 有强还原性,显+1价 与盐(溶液、熔融盐)反应 知识点精析与运用 知识点1: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及基本程序 1. 研究物质的性质,常常运用观察、实验、分类、比较、假说、模型等方法。 2. 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 知识点2:钠原子结构 从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看,其最外电子层上只有一个电子,因此,极易将这一电子失去,而达到稳定结构,形成+1价的钠阳离子(Na +)。即金属钠的原子结构决定了其性质的活泼。因其易失电子被氧化,故金属钠是还原剂。 知识点3:钠的物理性质 钠是银白色金属,质软(可用刀切割),密度小(0.97g/cm 3),熔点低,是电和热的良导体。 知识点4:钠的化学性质 由于钠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最外层的一个电子变为钠离子:Na -e - →Na + 所以钠的化学性质极活泼,具有强还原性,是强还原剂,具有金属的典型性质。 1. 与非金属反应 (1)与氧气的反应

机械制造基础笔记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笔记 第三章 切削与磨削原理 3.1.3 前刀面上刀-屑的摩擦与积屑瘤 1.摩擦面上的接触状态 1)峰点型接触( F 不太大时):m= f/F=tsAr/ss Ar=ts/ss=常数 此时的摩擦状态为滑动摩擦(外摩擦)。 ss--材料的拉压屈服极限 ts--材料的剪切屈服极限 Aa--名义接触面积 Ar--实际接触面积 2)紧密型接触(F 很大时): m= f/F= tsAa/F=ts/sav≠常数 此时的摩擦状态为粘结摩擦(内摩擦)。 2.前刀面上刀-屑的摩擦:既有粘结摩擦,也有滑动摩擦,以粘结摩擦为主。 前刀面上的平均摩擦系数可以近似用粘结区的摩擦系数表示:m= ts/sav≠常数 当前刀面上的平均正应力sav增大时,m 随之减小。 4.积屑瘤 1)现象:中速切削塑性金属时,在前刀面上切削刃处粘有楔形硬块(积屑瘤)。 2)形成原因: (1)在一定的温度和很大压力下,切屑底面与前刀面发生粘结(冷焊); (2)由于加工硬化,滞流层金属在粘结面上逐层堆积(长大)。3)对切削过程的影响 (1)积屑瘤稳定时,保护刀具(代替刀刃切削); (2)使切削轻快(增大了实际前角); (3)积屑瘤不稳定时,加剧刀具磨损; (4)降低尺寸精度; (5)恶化表面质量(增大粗糙度、加深变质层、产生振动)。 --粗加工时可以存在,精加工时一定要避免。 4)抑制方法 (1)避免中速切削; (2)提高工件材料的硬度(降低塑性); (3)增大刀具前角(至30~35o);

(4)低速切削时添加切削液。 5.剪切角公式 ∵第一变形区的剪切变形是前刀面挤压摩擦作用的结果, ∴切削合力Fr的方向就是材料内部主应力的方向, 剪切面的方向就是材料内部最大剪应力的方向。根据材料力学,二者夹角应为p/4,即: p/4= c+ b- go (tgb= Ff/ Fn= m ) f= p/4- b+ go --李和谢弗的剪切角公式(1952) 由公式可知:go ↗ → f ↗ → Lh ↘ b(m)↘ →f ↗ → Lh ↘ -前刀面上的摩擦直接影响剪切面上的变形。 3.1.4 影响切削变形的因素 1.工件材料: 强度、硬度↗→sav↗→ m (=ts/sav) ↘→ f↗→ Lh↘ 2.刀具几何参数:主要是前角的影响。 go ↗ → f↗ → Lh ↘ 3.切削用量 1)切削速度 低速、中速,主要是积屑瘤的影响: 积屑瘤长大时,实际前角gb ↗→ f↗→Lh↘;积屑瘤变小时,实际前角gb↘→f↘→Lh↗; 高速:vc↗→ts↘→m (=ts/sav)↘→ f↗→Lh↘ 2)进给量 f↗→hD(=f?sinkr) ↗→f↗→Lh↘; 3)背吃刀量 ap ↗→bD(= ap/ sinkr) ↗ 参加切削的刀刃长度增加了,其它条件未改变,所以:Lh基本不变。(见图3.14) ? 以上分析均有实验结果为证。 3.1.5 切屑类型及切屑控制 1.切屑类型(p80 图3.16) 2.切屑的控制-通过合理选择刀具角度、设计卷屑槽或断屑台,可以控制切屑的流向、卷曲程度和使其折断。 3.1.6 硬脆非金属材料切屑形成机理 1.刀具对材料的撕裂作用: 刃口前方的材料受到挤压,刃口下方的材料受到拉伸,所以裂纹多数是向刀刃的前下方裂开。向下延伸的裂纹当能量耗尽后终止,转而向上的裂纹最终到达自由表面形成断裂(越靠近自由表面能量消耗越小)。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