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四年级实验

四年级实验

四年级实验
四年级实验

1 水的蒸发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验证。

实验材料:。

实验过程:

1.选两只,分别记下当时所显示的。

2.将其中的一支温度计取出,仔细观察两只温度计的变化。3.整理材料。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使用温度计注意:

1、手拿温度计的。

2、将温度计,不要碰。

3、读书时,视线与温度计的液面。

2雨的形成

实验目的:模拟雨的形成(认识水的循环)。

实验材料: 2个、玻璃片2、、。

实验过程:

1、向的两个烧杯中倒入的温水。

2、将其中一个玻璃片在。(注意)

3、同时盖上大小冷热的玻璃片,观察两片玻璃下有什么变化。

实验现象:。

实验结:。

注意事项:酒精灯的使用应用加热,用熄灭酒精灯,使用玻璃仪器,要轻拿轻放。

酒精灯的使用步骤演示:

①左手扶灯身,右手摘下灯帽,口朝下扣放在桌上。

②划着火柴,从侧面接近灯捻点燃酒精灯。

③甩灭火柴,将熄灭的火柴梗投入污物桶。

④讲解火焰的分层,指出外焰温度最高,加热时要使用外焰。

⑤熄灭酒精灯时,左手扶灯身,右手取灯帽,快而轻地盖上,待火焰熄灭后,提起灯帽,再盖一次。

(2)注意:

①使用前检查灯捻,除掉烧焦部分,剪齐灯捻。

②灯身内酒精,最多不要超过灯身的2/3,不能少于1/4。

③取灯盖或熄灭酒精灯时,一定扶好灯身,以免将酒精灯弄倒。

④绝对禁止用一盏酒精灯点燃另一盏酒精灯,以免灯身内的酒精燃烧而发生爆炸。

⑤万一灯内酒精洒出,使桌面或其它物体着火,不要慌张,要迅速用湿抹布盖灭。

还可以按如下操作:

实验目的:模拟雨的形成(认识水的循环)

实验材料: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烧杯、小金属盘、水、冰、试管夹、没尖的钉子等。

实验过程:

(1)用钉子在金属盘面向下冲些小坑。

(2)将酒精灯放在三脚架下,石棉网放三脚架上,烧杯放石棉网上,向烧杯中加约1/5的水,在小盘中放上冰块。

(3)用酒精灯给烧杯中的水加热,当有雾出现时,用试管夹夹住小盘置于烧杯口的上面,注意盘底要距杯口约0. 5厘米。(还可以直接观察现象)

(4)整理材料。实验现象:金属盘下面有水珠,并有水滴落下。

实验结论: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冷(0°C)凝结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越来越大,当空气托不住它的时候就会掉下来,从而形成雨。

(雨的形成:地面上的水受到太阳光的照射后不断蒸发变成水蒸气,散发到空中,水蒸气在高空遇冷凝结成小水滴,聚集在云中不断变大变重,大到空气再也托不住时就会从云中降落下来,如果这时低空气温在0℃以上,就形成了我们常见的雨水。)

3 物体的热胀冷缩

实验目的:研究物体而发生变化的规律。

一)液体受冷、受热的研究

实验材料:两个、、带玻璃管的胶塞、、、、、、记录表

实验过程:

1.将烧瓶中倒满,盖好,做好。

2.将两个烧杯中分别倒入的和。

3.先把烧瓶放在装有的烧杯中,观察并记录。

4.再把烧瓶放入中,观察并记录。

5.把烧杯中分别倒满、和重复上述操作。

6.整理材料。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二)固体受冷、受热的研究

实验材料:膨胀球(、各一)、、、一杯。

实验过程:

第一组:1.将铁球放在,观察球金属环。2.将铁球用。(小心烫手)3再将铁球放在,观察铁球金属环。

第二组:1. 将放在金属环上方,观察球金属环。2. 将中受热。3. 再将放在金属环上方,观察金属环。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三)气体受冷、受热的研究

实验材料:、、带玻璃管的、或

实验过程:

1.组装仪器(将胶塞塞在上,玻璃管的另一端插在装有中)。

2.用(加热),观察小烧杯中的现象。

3. ,过一会把,观察玻璃管中现象。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最后整理材料。

注意事项:使用玻璃仪器要。

分组实验

4制作简易观测仪

实验目的:培养学生按制作简易的能力。

实验材料:、胶水、、、、、剪刀、铅笔、、两根

实验过程:

1.将硬纸片剪成()。(使用剪刀注意安全)

2.将三角形()剪成部分,将吸管两端,一端插在,另一端插在,做成。

3.将插在。

4.将方形纸画出,把放在纸上,沿。5.剪去和的部分,将用胶水粘到。

6.将插在,并用固定。

7.将插入吸管,就制成了。

8. 整理材料。

5制作简易量雨器

实验目的:培养学生按图示制作简易量雨器的技能。

实验材料:、、的胶带、胶带、、水

实验过程:1.剪开 (在距瓶口约处)。

2.将剪下的瓶顶,用胶带。

3.从向上贴好。

4.将水倒入瓶中,使水位达到。

5.整理材料。

注意事项:使用剪刀要注意安全。

6研究物体的主要性质

一)研究固体的性质

实验目的:研究固体的主要性质

实验材料:纸、、、、、、

实验过程:

1.仔细观察比较几种固体的、、、并记录。

2.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已经)。

3.分组测并记录结果并记录。

4. 整理材料。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正确使用天平:(1)将被测物体放在,砝码砝码放。(2)待天平平衡停止。(3)计算物体的质量。(右盘中的质量加上的质量)(4)实验完毕,把砝码放回砝码盒中,。

使用天平注意:(1)估测被测物体质量,选用适当的砝码。(2)加砝码由大到小。(3)注意保护天平盘。(脏的、湿的、腐蚀的、粉末状的物体不能直接放到天平盘里。)(4)注意保护砝码。(加减砝码要用镊子,用完后必须放回砝码盒中,不能用手随便乱放。)(5)注意保护天平。(取放物体,加减砝码都要轻拿轻放。)二)研究液体的主要性质

实验目的:研究液体的主要性质

实验材料:、、、、、、、、、记录表

实验过程:1.指导学生正确使用。

2.分别向、、中倒入的上述液体,比较其、、并记录。3.用天平称100ml液体质量。

(1) 先测出空烧杯的质量并记录。

(2) 将烧杯中倒入100ml水,用天平称出装水的烧杯的质量并记录。

(3) 算出溶液的质量(两次质量之差),并记录。

(4) 分组重复(3)的操作测出其它液体质量并记录。

实验现象:即不同种液体颜色不同,透明度不同,流动性不同。

实验结论: 液体没有固定形状,有一定质量,有流动性。

正确使用量筒:(1)把量筒放平稳。(2)烧杯紧贴量筒慢慢注入水。(3)读数。注意事项:使用玻璃仪器要轻拿轻放,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相平。

7测量石块(不规则物体)体积

实验目的:掌握测量石块(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

实验材料:量筒、小石块(拴好细线)、烧杯、水实验过程:

方法一:

1、向量筒中注入一定体积的水并记录。

2、将石块轻轻放入量筒中,并记录。

3、计算石块体积,(两次体积之差)并记录。

4、整理材料。

实验现象:水面升高。

方法二:

1、在浅盘上放一个烧杯。

2、向烧杯里装满水。

3、将石块轻轻浸入水中。

4、用量筒量出浅盘内水的体积即小石块的体积。

5、整理材料。

实验现象:水溢出流到浅盘中。

8水的状态变化实验(化冰实验)

实验目的:水的三种状态下的温度、质量变化

实验材料:天平、温度计、烧杯、冰渣(30g两份)铁架台、酒精灯、计时器、记录表

实验过程:将冰渣分别放在甲乙两个烧杯内,测出冰的温度和质量并记录下来。实验一:

1、将甲杯在室温下静置,每两分钟观测一次,记录在冰化成水的过程中温度的变化。

2、记下冰完全化成水的时间,测量水的质量和温度并记录。

实验现象:冰逐渐融化。

实验结论:在一定条件下物质的状态可以改变,但质量不变。

实验二:

1、组装实验器材:将酒精灯放在铁架台上,调整铁圈高度,石棉网放在铁架的铁圈上,烧杯放石棉网上,向烧杯中加入碎冰渣,将温度计吊在铁架台上。

2、用酒精灯加热乙杯,每两分钟观测一次,记录冰化成水及水沸腾时的温度变化。

3、记下冰完全化成水的时间以及到水沸腾时的时间,测量水沸腾时的温度并记录;停止加热后,测量沸水的质量并记录。

4、水沸腾后继续加热,观察水会有哪些变化?

5、整理材料。

实验现象:冰很快融化,并有大量的气泡冒出。

实验结论:在一定条件下物质的状态可以改变,但质量不变。

使用温度计注意:

1、手拿温度计的上端。

2、将温度计玻璃泡浸入水中,不要碰容器的底和壁。

3、读数时温度计不能拿出水面,视线与温度计的液面持平。

(实验要求学生分工合作)。

9 制作蝴蝶标本

实验目的:培养学生制作蝴蝶标本的技能。

实验材料:大头钉、透明胶条、硬纸板、泡沫塑料块、蝴蝶、带卵的树叶

实验过程:

1.用透明胶条粘住一些卵,固定在纸板上或将带卵的树叶固定在泡沫塑料上。

2.将蝶翅充分展开,并固定在展翅板上,待干燥后放入标本盒中。

3.标本下方贴上标签,写明昆虫名称、采集时间、采集人姓名。

4.将盒中放入一定量的樟脑片。(防止虫蛀)

5. 整理材料

10 探究溶解

实验目的:探究各种物质与水混合的现象。

实验材料:沙、铁粉、食盐、锯末、白糖、烧杯5只、玻璃棒、记录表

实验过程:

1.向烧杯中注入等体积的水(100ml)。

2.把等质量(2克)沙、铁粉、食盐、锯末、白糖分别放入水中。

3.用玻璃棒搅拌20-30次,观察它们和水混合的现象,并记录。

4.根据物体在水中变化情况进行分类,将分类标准及结果记录下来。

5.整理材料。

实验现象:食盐白糖在水里消失,沙、铁粉沉在水底,锯末漂在水中。

实验结论:各种物质与水混合,有的溶解有的不溶解(得出溶解的含义)。

注意事项:1、使用玻璃棒搅拌不要碰到烧杯底和内壁,要按一个方向搅拌。搅拌的次数相同。2、几个烧杯中的水的质量和水的量都是相同的。

11 过滤实验

实验目的:将不溶于水的物体与水分离

实验材料:沙与水、铁粉与水、锯末与水的混合物,铁架台,漏斗,烧杯,滤纸。

实验过程:

1.教师指导学生按图组装过滤装置:

(1)将滤纸对折成两次,分开呈漏斗状,把它放入漏斗中,滤纸的边缘略低于漏斗口。(2)用清水把滤纸润湿,使其贴在漏斗上。(3)把漏斗放在漏斗架上,下端紧靠烧杯内壁。

2.进行过滤操作:把玻璃棒靠在三层滤纸处,沿玻璃棒将混合液缓缓倒入漏斗,水位不要超过滤纸。

3.依次过滤其它混合液。

4. 整理材料。

实验现象:不溶于水的物体与水分离了。

实验结论:用过滤的方法可以将不溶于水的物体与水分离。

注意事项:操作过程中强调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滤纸低于漏斗边缘,滤液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1、漏斗下端紧靠在烧杯内壁, 2、玻璃棒靠在三层滤纸处,3、烧杯靠在玻棒上倾倒液体

玻璃棒引流时倾斜45度角

12燃烧的秘密

实验目的:研究物体燃烧后是否有新物质的产生

实验材料:烧杯2个、蜡烛、澄清石灰水、火柴

实验过程:

1.点燃蜡烛。

2.把一干燥的烧杯罩在烛焰上,观察烧杯内壁的变化。3.另取一干燥的烧杯,注入澄清石灰水,晃晃倒出,罩在烛焰上,观察烧杯内壁的变化。

4.整理实验材料。

实验现象:第二步烧杯内壁有水滴,第三步烧杯内壁有白色物质出现。

实验结论:燃烧后有新物质生成。

注意事项:注意防火。

13 变色游戏

实验目的:通过游戏感受物体变色。

实验材料:烧杯3个、玻璃棒(筷子)、水盆、小碟、牙签、蜡烛(灯)、淀粉、碘酒、漂白粉、水、有色织物(棉、麻等)、有色塑料、橡胶、呢制品、白纸。

实验过程:

一)淀粉变色游戏

1.将少量淀粉放入烧杯中,倒入温水,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制成乳白色的稀糊。

2.向淀粉糊中滴入3-4滴碘酒(紫色),边滴边搅拌,观察淀粉糊的颜色变化,并记录。

实验现象:游戏中分别观察到淀粉糊变蓝

二)漂白游戏

1.将适量漂白粉倒入盛有水的盆中。

2.放入有色织物,取出观察颜色变化并记录。

3.再放入有色塑料、橡胶等,取出观察颜色并记录。实验现象:有色织物变白、有色塑料橡胶不变色

三)密写字游戏

1.将柠檬汁与等量的白醋、洋葱汁混合制成隐形墨水。

2.将隐形墨水倒入小碟中,用牙签蘸着在纸上写几个字,放至完全干燥。

3.小组交换纸片后,放在电灯泡或蜡烛旁均匀烘烤五分钟,观察并记录。

4. 整理材料。

实验现象:看见纸上的字。

实验结论:物体变色(变色是一种物质的变化)。

14 金属生锈的研究

实验目的:探究影响金属生锈的因素

实验材料:带盖的玻璃瓶5只、食用油或柴油、水、少量盐或醋、钢丝绒(非不锈钢的)5个、标签纸、记录表

实验过程:

(1)把5块钢丝绒分别放入5只玻璃瓶中,给瓶子编上号码。

(2 )向2号瓶中加满油; 3号瓶中注满开水;(小心烫手)4号瓶中注少量的水;向5号瓶中注入少量的水,并放入少许盐或滴几滴醋。

(3)及时观察并记录。(短时间内不易出现变化)

(4)整理材料。

实验现象: 2号瓶中钢丝绒没有生锈,其它瓶的生锈时间不同。

实验结论:影响金属生锈的因素有空气、水、酸。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学生实验报告

四年级班实验编组: 第组实验时间:2018年月日 分组人数:16 组 长:记录: 实验课题4-1-1-A 体验静电现象 实验目的让学生亲身体验静电现象。 实验仪器为每组准备:一把塑料梳子、碎纸屑、教师准备:静电现象的相关图片资料。 我们的猜测 实验步骤与 现象观察1、用梳过干燥头发的塑料梳子慢慢接近碎纸屑,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2、用梳过干燥头发的塑料梳子再一次靠近头发,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实验结果与 实验收获 教师评定优():能独立思考,熟练操作,有创新。 指导 教师良():在教师指导下能够顺利完成实验任务。 中():在教师帮助下基本完成实验任务。 四年级班实验编组:第组实验时间:2018年月日 分组人数:16 组 长:记录:

实验课题4-1-1-B 认识不一样的电荷 实验目的认识正电荷和负电荷。 实验仪器几个气球、绑气球的细线、挂气球的支架。我们的猜测 实验步骤与 现象观察将两个充气气球挨着悬挂在约1米长的木尺,用羊毛制品分别摩擦两个气球相互接触部位,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实验结果与 实验收获 教师评定优():能独立思考,熟练操作,有创新。 指导 教师良():在教师指导下能够顺利完成实验任务。 中():在教师帮助下基本完成实验任务。 四年级班实验编组:第组实验时间:2018年月日 分组人数:16 组 长:记录: 实验课题4-1-2-A 观察小灯泡的构造 实验目的了解小灯泡的构造是怎样的。 实验仪器小灯泡的剖面图或大灯泡的实物,电池和小灯泡的图片。 我们的猜测 实验步骤 与 展示小灯泡,让学生看清灯泡的构成。

现象观察实验结果与 实验收获 教师评定优():能独立思考,熟练操作,有创新。 指导 教师良():在教师指导下能够顺利完成实验任务。 中():在教师帮助下基本完成实验任务。 四年级班实验编组:第组实验时间:2018年月日 分组人数:16 组 长:记录: 实验课题4-1-2-B 让小灯泡发光的实验 实验目的利用电来点亮小灯泡。 实验仪器为每组准备:1只小灯泡、1节1.5V的干电池、1根导线、实验记录单。 我们的猜测 实验步骤与 现象观察1.导线连接小灯泡的螺纹与电池底部的锌壳,电池铜帽与小灯泡的锡粒接触,观察现象。 2.导线连接小灯泡的锡粒与电池底部的锌壳,电池铜帽与小灯泡螺纹接触,观察现象。 3.导线连接电池铜帽与小灯泡螺纹,小灯泡的锡粒与电池底部的锌壳接触,观察现象。 4.整理器材。

四年级科学实验总结

实验一 实验名称:不会湿的纸团 实验材料:水槽、塑料袋、玻璃杯、纸、气球、石块。 实验步骤:1、把实验器材摆放整齐, 2、在水槽内倒入适量水(大约一半), 3、把石块放入水中,水位会上升,说明石头要占据一定空间, 4、把纸放进玻璃杯,把杯子倒立垂直放入水中,拿出,发现纸并没有湿, 5、空气把纸和水隔开了, 实验结论:空气是占据一定空间的。 实验二 实验名称:称量气球 实验材料:气球、木条、细线 实验步骤: 1、取一支轻质、粗细均匀的直木条,用确定其中心点,用细线将其悬挂,静止后使直木条恰好 保持水平平衡。 2、将A、B两个质量相等的未充气的气球挂在直木条的两端,静止后直木条恰好保持水平平衡。 3、将A气球拿下,给它充足空气后再挂上,结果A气球一端下沉。 实验结论:空气是有质量的。 实验三 实验名称:蜡烛水泵 实验材料:蜡烛、水、透明盘子、玻璃杯 实验步骤:1、在水中放根点燃蜡烛 2、在上面扣上杯子, 等蜡烛熄灭后,看水升高了多少,升高的高度,和原来空气的高度的比值,就是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结论:空气中有氧气,且大约占空气的五分之一。 实验四 实验名称:旋转的纸蛇 实验器材:纸片、支架、蜡烛、火柴、剪刀 实验步骤

1.在纸片上画出螺旋纹,用剪刀沿纹路剪出一条纸蛇。 2.把纸蛇挂在支架上。 3.点燃蜡烛,放在纸蛇下面。 4.观察纸蛇的变化。 实验现象:悬挂的纸蛇旋转起来了。 实验结论:热空气会上升,带动纸蛇旋转。 注意事项:蜡烛和纸蛇之间要保持一段距离,以免烧坏纸蛇。 实验五 实验名称:冷热空气的对流 实验器材:两个玻璃杯、玻璃片、打火机、香。 实验步骤:1、把香点燃放入玻璃瓶中,烟雾充满后快速拿出,盖上玻璃片。 2、把另一个玻璃瓶扣在玻璃片上,把玻璃片抽出。 实验现象:烟雾慢慢到了上边的杯子里。 实验结论: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 实验六 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测量一杯热水。 画表格 实验七 实验名称:熔化的蜡油 实验材料:火柴、酒精灯、三角架、勺子、蜡烛、夹子。 实验步骤: 1、在勺子上滴上两滴蜡油,要间隔一定距离。 2、把实验装置都装好了,确保桌子上没有纸张后,再点燃酒精灯。 注意事项:1、注意安全,不用手去触摸勺子。2、仔细观察,屏住呼吸,以免灯焰摇动。实验现象:离火焰近的先融化,然后离火远的也融化了。 结论:热总是从较热的一端传向较冷的一端。 实验八 雨和冰霜雾的形成 实验名称:雨的成因模拟实验

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

(1)实验名称:通过活动体验关节的作用实验目的:体会关节的作用实验器材:回形针,豆子,小口瓶 实验步骤:1、绑住食指关节,然后写字,穿回形针“项链”、把豆子放进小口瓶;2、绑住腕关节和指关节,然后系鞋带、拉拉链、写字;3、绑住膝关节,走路、下蹲;4、将你的脚尖踮起,然后迅速落下。比较一下在身体挺直和膝关节弯曲两种状态下做这个动作,你的感觉有什么不同?实验现象:没有被用材料固定前的关节能弯曲,用材料固定后的关节不能弯曲。结论:如果没有关节,身体就会变得僵硬。关节有运动、缓冲的作用。 (2)实验名称:做手臂活动模型实验目的:体会肌肉和关节的运动实验器材:绳子、硬纸板、铆钉(细铁丝) 实验步骤:1、剪两条硬纸板,其中一条是另一条的两倍宽。把宽的硬纸板沿长边对折,窄的一端剪圆后夹在对折纸板中间,用铆钉固定。2、剪下两段一样长的绳子,分别粘在两侧的纸板上。3、拉动绳子,活动手臂模型。 实验现象:拉动绳子,手臂就会弯曲,手臂打直,绳子就变直了。结论:纸板相当于骨头,绳子相当于肌肉,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带动骨骼运动。关节能使人做多种运动方式。 (3)实验名称测走路的速度实验目的:在测量中感受速度的快与慢实验器材:秒表、米尺、粉笔 实验步骤:1、用米尺测出5米距离。2、用正常步伐走5米,测量需要时间为()。比正常步伐快一些走5米,测量需要时间为()。3、用正常步伐走5秒,能走()米;比正常步伐慢一些走5秒,能走()米。4、记录、交流。 实验现象结论:在相同距离情况下,所用时间越短,速度越快;在相同时间情况下,所走距离越长,速度越快。 (4)实验名称小车运动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实验目的:开展对比实验研究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运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器材:秒表、小车、尺子、钩码、砝码盒实验步骤:1、在桌面上定好距离,确定起点和终点;2、挂2个钩码,测量小车从起点到终点运动的时间为();挂3个钩码,测量小车从起点到终点运动的时间为();挂4个钩码,测量小车从起点到终点运动的时间为();3、实验反复做几次;计算出平均数并比较;4、记录,交流;5、整理实验材料,保持整洁实验现象结论:拉力越大,小车运动越快(其他因素不变) (5)实验名称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实验目的:知道摆的快慢与摆长有关,摆线越长,摆得越慢;反之摆得越快 实验器材:不同长度的线、钩码实验步骤:1、做一个摆,并明白一个来回算一次;2、用摆线30厘米的摆实验,测量15秒可摆动多少次?3、用摆线15厘米的摆实验,测量15秒可摆动多少次?4、记录、比较摆的次数;5、整理实验材料,保持整洁。 实验现象结论:摆的快慢与摆重、摆角无关,与摆线长度有关。 (6)实验名称正确使用弹簧称实验目的:发现力的大小,会使用弹簧称测量力的大小实验器材:弹簧称、钩码、装了文具的笔袋等实验步骤:1、使用前检查指针是否在“0”处;2、将钩码挂在弹簧称上;3、等指针静止时读数;4、读数时,视线要与指针平齐;5、记录;6、整理实验材料,保持整洁。实验现象结论:被测的力不可超过弹簧称标定的最大数值。 (7)实验名称研究拉力与弹簧拉伸长度的关系实验目的:知道在弹性范围内拉力越大,弹簧伸得越长 实验器材:同样的弹簧6个、钩码、直尺实验步骤:1、分别固定6个弹簧的一端,测量长度;2、在第一个弹簧下挂1个钩码,测量弹簧的长度;3、在第二个弹簧下挂2个钩码,测量弹簧的长度;4、以此类推,挂完6个弹簧;5、记录、交流;6、整理实验材料。实验现象结论:知道在弹性范围内钩码越多拉力越大,弹簧伸得越长。 (8)实验名称体验物体重力实验目的:了解物体受到重力实验器材:一桶水实验步骤:1、提起水桶时,你有什么感觉?2、如果你放手,水桶会怎样?实验现象:提起水桶感到很重很吃力;放手后水桶会掉到地上水会洒出来。实验结论:不管是离开地面的物体,还是在地面上的物体,它们都会被地球吸引产生重力。 (9)实验名称研究如何减小摩擦实验目的:探究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实验器材:(1)弹簧称、带钩的重物、尺、圆杆小棍、;(2)橡皮泥、线、宽口水杯、洗洁精。实验步骤:(固体)1、把带钩的重物放在桌上,用弹簧称测量拉动重物所需要的力;2、把带钩的重物放在几根圆杆铅笔上,用弹簧称测量拉动木板所需要的力;3、记录、交流;(液体)4、把橡皮泥分成大小相同的几个小团,分别捏成三角形、正方形、圆形和椭圆形;5、用线绑住这些模型,同时放入有洗洁精的瓶中,比较下沉速度; 实验现象结论固体:接触面变光滑能减小摩擦力;变滚动液体:流线型物体能减小摩擦力。 (10)实验名称:观察蚕卵和蚁卵实验器材:蚕卵、放大镜、羽毛或干毛笔、养蚕用的纸盆实验步骤:1、用放大镜观察蚕卵和蚁卵。2、观察蚕、蚁的幼虫。实验现象:蚕卵近似圆形,刚产下的蚕卵是淡黄色或黄色的,经1-2天变成淡红、浅褐,再经3-4天变成灰绿或紫黑色,以后不再发生变化。蚕出生后,就是小蚕。实验结论:在气温、湿度适合的时候,蚕才会孵出,小蚕孵出后就要吃食物。 (11)实验名称:观察蚕茧、蛹、蛾实验器材:蚕茧、剪刀、蛹、蛾实验步骤:1、用剪刀剪开蚕蛹,观察。2、观察蚕茧,并用尺量长度。3、观察蚕蛾。实验现象:1、蚕蛹休型粗短,像纺锤。2、蚕茧是由很多根蚕丝组成的。 3、蚕蛾会飞,有6条腿,是昆虫。实验结论:蚕的一生是蚕卵→蚁蚕→蚕→蚕茧→蚕蛾。 (12)实验名称:观察吐丝的蚕实验器材:吐丝的蚕实验步骤:观察蚕吐丝前后的变化。实验现象:蚕在吐丝阶段不吃桑叶,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实验操作(教科版) 1.体验静电现象(P2) 实验目的:让学生亲身体验静电现象 实验原理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实验器材:塑料梳子或笔、碎纸屑 操作步骤:1、用梳过干燥头发的塑料梳子慢慢接近碎纸屑,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2、用梳过干燥头发的塑料梳子再一次靠近头发,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实验结论: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 2实验名称;不一样的电荷 实验目的:认识正电荷和负电荷 实验器材:气球、羊毛制品、木尺 步骤:将两个充气气球挨着悬挂在约1米长的木尺,用羊毛制品分别摩擦两个气球相互接触部位,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实验结论: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3实验名称:小灯泡的构造 实验目的了解小灯泡的构造是怎样的 实验器材小灯泡 实验步骤展示小灯泡,让学生看清灯泡的构成 实验结论小灯泡是由玻璃泡、灯丝、金属架、连接点构成的 4让小灯泡发光(P5) 实验目的:利用电来点亮小灯泡 实验原理只有电流通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 实验器材:导线1根、电池1节、小电珠1个。 实验步骤:选择连接方式使小灯泡发光。 1、导线连接小灯泡的螺纹与电池底部的锌壳,电池铜帽与小灯泡的锡粒接 触,观察现象。 2、导线连接小灯泡的锡粒与电池底部的锌壳,电池铜帽与小灯泡螺纹接触, 观察现象。 3、导线连接电池铜帽与小灯泡螺纹,小灯泡的锡粒与电池底部的锌壳接触, 观察现象。 4、整理器材。 实验结论:小灯泡亮了。 5连接带灯座的电路(P7) 实验目的:连接带灯座的电路,让小灯泡亮起来 实验原理一段导线和一节电池能点亮一个小灯泡 实验材料:小灯泡、小灯座、电池、电池盒各1个、导线2根。 实验步骤:组装电路 1、在电池盒的两端各连接好一根导线,把电池正确安装在电池盒里。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实验操作(教科版)1.体验静电现象(P2)实验目的:让学生亲身体验静电现象 实验原理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实验器材:塑料梳子或笔、碎纸屑 、用梳过干燥头发的塑料梳子慢慢接近碎纸屑,观察有什么现象发1操作步骤:生。 、用梳过干燥头发的塑料梳子再一次靠近头发,观察有什么现象发2生。实验结论: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 实验名称2 ;不一样的电荷实验目的:认识正电荷和负电荷实验器材:气球、羊毛制品、木尺 1 将两个充气气球挨着悬挂在约米长的木尺,用羊毛制品分别摩擦步骤: 两个气球相互接触部位,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实验结论: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3实验名称:小灯泡的构造实验目的了解小灯泡的构造是怎样的实验器材小灯泡实验步骤展示小灯泡,让学生看清灯泡的构成实验结论小灯泡是由玻璃泡、灯丝、金属架、连接点构成的 4 让小灯泡发光(P5)实验目的:利用电来点亮小灯泡实验原理只有电流通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 实验器材:导线 1 根、电池 1 节、小电珠 1 个。实验步骤:选择连接方式使小灯泡发光。 1、导线连接小灯泡的螺纹与电池底部的锌壳,电池铜帽与小灯泡的锡粒接触,观察现象。 、导线连接小灯泡的锡粒与电池底部的锌壳,电池铜帽与小灯泡螺纹接触,2观察现象。 、导线连接电池铜帽与小灯泡螺纹,小灯泡的锡粒与电池底部的锌壳接触,3观察现象。 、整理器材。4实验结论:小灯泡亮了。 (P7)连接带灯座的电路5 实验目的:连接带灯座的电路,让小灯泡亮起来一段导线和一节电池能点亮一个小灯泡实验原理根。1 实验材料:小灯

泡、小灯座、电池、电池盒各个、导线 2 实验步骤:组装电路、在电池盒的两端各连接好一根导线,把电池正确安装在电池盒里。1 2、用连接电池的两根导线的另一端接触小灯泡,确定能使小灯泡发光。 3、将小灯泡安装在灯座上,再连接上导线---小灯泡亮了。 4、拆分器材 5、整理器材。 6 连接串联电路p8实验目的:会使用串联方法连接电路实验原理;串联是电路的一种连接方式 实验器材:电池、电池盒、灯泡、灯座各2 个、导线 4 根。操作步骤: 1、把电池装入电池盒里,把灯泡装在灯座上。 2、用导线把电池、灯泡、逐个串接法连起来。使2个小灯泡同时亮起来。 3、拆分器材 4、整理器材。实验结论:串联是电路的一种连接方式。 7 连接并联电路p8实验目的:会使用并联方式连

四年级科学下册实验大全(可打印)

四年级科学下册实验大全 四年级下册(10个) 一、实验名称:温度计的秘密(1、温度计的秘密) 实验器材:平底烧瓶、细玻璃管、橡皮塞、染色酒精、烧杯、热水、画有刻度的白纸板、纸胶带 实验目的: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实验步骤: 1、在烧瓶内灌满酒精,用插有细玻璃管的橡皮塞把瓶口塞紧,液面就升到玻璃管内。再将白纸板粘贴在玻璃管上,刻度面向学生。 2、将烧瓶放进烧杯并向烧杯内倒入适量的热水,可明显看出玻璃管内酒精的液面不断升高。 3、将烧瓶取出,随着瓶内酒精慢慢冷却,其液面又逐渐降低。 实验结论: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注意:倒入的热水温度不宜过高,防止酒精沸腾,酒精可以红墨水染红。 二、实验名称:气体热胀冷缩(2、自行车胎为什么爆裂) 实验器材:锥形烧瓶、大烧杯、小气球、细线、开水 实验目的:气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实验步骤: 1、用细线把小气球扎于锥形瓶口。 2、把锥表瓶放入烧杯后,灌进开水加热,观察气球发生什么变化? 3、把锥形瓶取出,观察气球的变化。

三、实验名称:固体热胀冷缩(2、自行车胎为什么爆裂) 实验器材:铁垫圈、木板、铁钉两个、酒精灯、镊子、冷水、烧杯 实验目的:固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实验步骤: 1、在木板上钉两个铁钉,使两个铁钉间的距离正好通过铁垫圈。 2、加热前,观察铁垫圈确能从铁钉间通过。 3、将铁垫圈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 4、观察加热后铁垫圈能不能从两钉间通过。 5、将铁垫圈在冷水里浸一下,观察能不能从两钉间通过。 注意:两钉间距要恰好通过铁垫圈,缝隙越小越好。 四、实验名称:认识岩石(3、认识岩石) 实验器材:岩石标本实验盒 实验目的:研究各种各样的岩石 实验步骤: 1、打开岩石标本实验盒或拿出自己采集的不同种类的岩石。 2、用手摸摸每岩石,是光滑的还是粗糙的?观察它的棱角,是圆的还是尖的?用刀片、手指甲刻划岩石,测试其硬度,每块岩石的颜色又是怎样的? 3、观察岩石的内部。用锤子敲开每块岩石,看一看,岩石的内部有什么东西?岩石内部和外部的颜色是相同的吗?有小沙粒掉下来吗? 4、在每块岩石上滴一盐酸,冒泡吗?

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

人教版四年级科学实验 演示实验 1 水的蒸发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验证水蒸发过程中伴随热量变化。 实验材料:温水、相同的温度计两支、烧杯 实验过程: 1.选两只相同的温度计,分别记下当时所显示的温度。 2.将其中的一支温度计在烧杯中的温水中蘸一下取出,仔细观察两只温度计的变化。3.整理材料。 实验现象:浸湿的温度计所显示的温度会下降。没浸湿的温度计的示数没有发生变化。实验结论:蒸发吸热。 使用温度计注意: 1、手拿温度计的上端。 2、将温度计玻璃泡浸入水中,不要碰容器的底和壁。 3、读书时,视线与温度计的液面持平。 2雨的形成 实验目的:模拟雨的形成(认识水的循环)。 实验材料:烧杯2个、玻璃片2、温水、试管夹 实验过程: 1、向同样大小的两个烧杯中倒入同样多的温水。 2、将其中一个玻璃片在酒精灯上加热。(注意均匀受热) 3、同时盖上大小相同冷热不同的玻璃片,观察两片玻璃下有什么变化。 实验现象:冷的玻璃片下有水珠生成,并有水滴落下。 实验结论:雨可能是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冷(0°C以上)凝结成小水滴,并不断地从空中落下来形成的。 注意事项:酒精灯的使用应用外焰加热,用灯帽熄灭酒精灯,使用玻璃仪器,要轻拿轻放。

酒精灯的使用 步骤演示: ①左手扶灯身,右手摘下灯帽,口朝下扣放在桌上。 ②划着火柴,从侧面接近灯捻点燃酒精灯。 ③甩灭火柴,将熄灭的火柴梗投入污物桶。 ④讲解火焰的分层,指出外焰温度最高,加热时要使用外焰。 ⑤熄灭酒精灯时,左手扶灯身,右手取灯帽,快而轻地盖上,待火焰熄灭后,提起灯帽,再盖一次。 (2)注意: ①使用前检查灯捻,除掉烧焦部分,剪齐灯捻。 ②灯身内酒精,最多不要超过灯身的2/3,不能少于1/4。 ③取灯盖或熄灭酒精灯时,一定扶好灯身,以免将酒精灯弄倒。 ④绝对禁止用一盏酒精灯点燃另一盏酒精灯,以免灯身内的酒精燃烧而发生爆炸。 ⑤万一灯内酒精洒出,使桌面或其它物体着火,不要慌张, 要迅速用湿抹布盖灭。 还可以按如下操作: 实验目的:模拟雨的形成(认识水的循环) 实验材料: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烧杯、小金属盘、水、 冰、试管夹、没尖的钉子等。 实验过程: (1)用钉子在金属盘面向下冲些小坑。 (2)将酒精灯放在三脚架下,石棉网放三脚架上,烧杯放石棉网上,向烧杯中加约1/5的水,在小盘中放上冰块。 (3)用酒精灯给烧杯中的水加热,当有雾出现时,用试管夹夹住小盘置于烧杯口的上

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实验

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相关实验 四年级下册实验 实验l 液体的热胀冷缩 (第1课:温度计的秘密) 温度计学生在三年级上册已经用过。可先让学生说说自己了解的温度计的知识,如种类、构造、发明人,再让学生玩玩温度计,看有什么新发现(手捂、哈气,发现有红色液体上升或下降等,这时让学生猜是什么原因使液体上升和下降)要知道其中的秘密可利用实验材料做温度计,让学生讨论做法(把小瓶倒满水,盖上插吸管,做个模拟温度计)然后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看看和温度有什么关系(热水上升,冷水下降)。 让学生猜测:是什么原因使液面上升或下降 引导:小瓶里面的水变多或变少了吗那是什么多了(是体积变了)看看不同液体的温度汁是不是也会放在热水里液面上升、在冷水里下降比较一下哪种温度计上升比较快 学生通过实验发现:牛奶、醋、饮料、酒精等所有液体都会遇热体积变大,我们说“膨胀”;遇冷体积缩小,即“收缩”。其中,酒精上升最快。最后让学生想办法给温度标上刻度,比一比哪组温度计最准确。 注意事项: 1、因0-4℃的水会发生反常膨胀现象,因此实验中水温不应低于 4℃。为节省时问,可将烧瓶浸入盛有热水的烧杯中,再用酒精灯加热。 2、刚加热时,因为烧瓶先受热膨胀,管内的水面会略降一点,当烧瓶把热量不断传递给水后,由于水的膨胀系数比玻璃大,水面就会不断上升。反之,当把烧瓶放入冷水中时,因为烧瓶先受冷,管内水面会略升一点,过会,水面会下降。 实验2气体的热胀冷缩 (第2课:自行车为什么爆裂) 【实验材料】锥形瓶、大烧杯、小气球、开水 【实验操作】 1、把小气球的口套在锥形瓶口并用细线扎紧。 2、把锥形瓶放入烧杯后,向烧杯内倒开水。观察气球有什么变化。 3、把锥形瓶从烧杯中取出,观察气球有什么变化。 【实验现象】 原米垂下的气球慢慢胀大竖立起米。把锥形瓶从烧杯中取出后,气球又逐渐变小。 【实验结论】气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注意事项] 1、锥形瓶与气球的连接处不能漏气。 2、锥形瓶可用开口较小、容量较大的其他薄壁玻璃瓶代替。 实验3 固体的热胀冷缩 (第2课:自行车为什么爆裂) 【实验材料】 铁架台、固体体胀演示器(金属球、套圈)、酒精灯、盛有冷水的杯子。

(完整版)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实验

四年级下册实验 实验1 液体的热胀冷缩 (第1课:温度计的秘密)实验器材:平底烧瓶、细玻璃管、橡皮塞、酱油、橙汁、洒精、热水、冷水实验步骤: 1、在三个烧瓶内装满酱油、橙汁、洒精,用插有细玻璃管的橡皮塞把瓶口塞紧,液面就 升到玻璃管内。 2、向两个烧杯内分别倒入适量的热水和冷水。 3、分别将烧瓶放入热水中,观察液面在玻璃管内的变化。 4、分别将烧瓶从热水中拿出再放入冷水中,观察液面在玻璃管内的变化。 实验现象: 将烧瓶放入热水中发现液面在玻璃管内上升,放入冷水中发现液面在玻璃管内下降。 实验结论: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器材整理: 将废液倒入废液桶,整理器材,归位如 实验2 气体的热胀冷缩 (第2课:自行车为什么爆裂) 【实验材料】锥形瓶、大烧杯、小气球、开水 【实验操作】 1、把小气球的口套在锥形瓶口并用细线扎紧。 2、把锥形瓶放入烧杯后,向烧杯内倒开水。观察气球有什么变化。 3、把锥形瓶从烧杯中取出,观察气球有什么变化。 【实验现象】原来垂下的气球慢慢胀大竖立起来。把锥形瓶从烧杯中取出后,气球乂逐 渐变小。 【实验结论】气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注意事项] 1、锥形瓶与气球的连接处不能漏气。 2、锥形瓶可用开口较小、容量较大的其他薄壁玻璃瓶代替。 实验3 固体的热胀冷缩 (第2课:自行车为什么爆裂) 【实验材料】铁架台、固体体胀演示器(金届球、套圈)、洒精灯、盛有冷水的杯子。

1、尝试让金届球穿过套圈。 2、把金届球挂在铁架台上,调整好高度。 3、用洒精灯(外焰)给金届球加热3-5分钟。 4、(迅速)再次尝试让金届球穿过套圈,观察是否能穿过。 5把加热后的金届球放入冷水中,然后穿过套圈,看是否穿过。 【实验现象】金届球加热后就无法穿过套圈了。受冷后则乂能穿过。 【实验结论】固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注意事项]对金届球加热的时间,师在课前要多做几次,做到心中有数。 实验4气温变化对岩石的破坏作用 (第6课:岩石的风化) 【实验材料】洒精灯、镶子、小块岩石、烧杯、冷水 【实验操作】 1、用镶子夹住一小块岩石在洒精灯上烧一会,然后立即把它放入冷水中,观察有什么变 化。 2、反复做几次,观察这块岩石有什么变化。 【实验现象】岩石的表面出现裂缝,而且裂缝越来越大,甚至一块块往下掉碎石屑。 【实验结论】气温变化会对岩石有破坏作用。 实验说明:此实验若用已风化过的贞岩,有点裂缝,可节省时间。 链接:当岩石受热时,体积膨胀,由于岩石从表面到内部受热程度不一样,因此整块岩石各部分的膨胀程度也就不同;当岩石受冷时,体积收缩,同样,由于从岩石表面到 岩石内冷的程度不一样,整块岩石各部分收缩程度也就不同。时间长了,岩石各部分总 是涨缩不均,内部结构就会受到破坏,产生裂缝,甚至脱落下碎石屑。 实验5 土壤成分分析实验 (第7课:土壤里有什么) 【实验材料】烧杯、玻璃棒、铁架台、洒精灯、火柴、滴管、蒸发血、玻璃片、 一小块土壤 【实验操作】 1、把土壤放进盛有水的烧杯里,观察有什么现象。 2、用玻璃棒搅拌烧杯里的水,然后静置,观察有什么现象。

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题

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题 1、设计实验研究热在固体、液体中的传播(任选其一) 实验名称:热在固体中的传播 实验材料:酒精灯、金属勺、蜡烛、火柴 实验过程: (1)点燃蜡烛,在金属勺前端、中间、后端分别点上蜡,等其凝固(2)、用试管夹夹住金属勺,用酒精灯在前端加热,观察现象蜡的熔化情形 实验结论:热在固体中,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 实验名称:热在液体中的传播 实验材料:酒精灯、三脚架、烧杯、茶叶末 实验过程: (1)把三脚架放在酒精灯上,三脚架上放石棉网,石棉网上放烧杯。(2)、点燃酒精灯,把茶叶末放入水中加热,观察茶叶末的运动 实验结论:液体或气体受热上升,遇冷下降,使冷热液体或气体互相混合。 2、设计实验研究物体的热胀冷缩(固体液体和气体任选其一) 实验名称:研究固体的热胀冷缩 实验材料:固体体胀演示器、酒精灯、火柴、水槽、冷水 实验过程: (1)铜球穿过铁圈 (2)、给铜球加热,不能穿过铁圈

(3)把铜球放入冷水中,铜球又穿过铁圈 实验结论; 固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实验名称:研究液体的热胀冷缩 实验材料:细管、胶塞、平底烧瓶、红颜色的水、水槽、热水 实验过程: (1)细管插在胶塞中间,用胶塞塞住瓶口 (2)、往瓶里加红颜色的水 (3)把瓶子放入水槽中,记下细管里水的位置。 (4)往水槽里加热水,观察细管里水面的位置有什么变化。 实验结论; 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实验名称:研究气体的热胀冷缩 实验材料:气球、水槽2个、平底烧瓶、热水、冷水 实验过程: (1)把气球套在平底烧瓶口 (2)、把烧瓶放在热水中,欢察现象。 (3)把烧瓶放在冷水中,欢察现象。 实验结论: 气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3、利用有和水设计实验研究不同的物质吸热和散热的性能 实验名称:研究不同的物质吸热和散热的性能 实验材料:水、油、酒精灯2个、铁架台2个、烧杯2个、石棉网2个、火柴、温度计2个 实验过程:

四年级科学实验材料

科学实验材料 四年级上册 一、食物营养成分的检验 实验材料:碘酒、米饭(馒头)、滴管、白纸、酒精灯、碟子、花生、瘦肉(蛋)等。 实验过程: 1、把少量米饭(馒头)放在碟子里,用滴管向米饭(馒头)上滴2—3滴碘酒,观察发生的现象。 2、把花生放在白纸上用力挤压,观察白纸上留有的痕迹。 3、将切成细条的瘦肉(蛋)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注意闻一闻,有什么气味? 实验现象及结论: 1、加入碘酒后,米饭(馒头)变成蓝黑色。这说明大米中含有淀粉。 2、在白纸上挤压花生后,会在纸上留下油迹。说明花生呢含有脂肪。 3、将瘦肉(蛋)在火上烧后,会闻到一股难闻的、烧焦羽毛的气味。说明瘦肉内含有蛋白质。 4 水变咸了 二、实验一溶解实验 实验目的:认识溶解的特点,理解溶解的定义。 实验材料:三个烧杯、玻璃棒、药匙、食盐、高锰酸钾、沙子。 实验过程: 1、先在三个烧杯中倒入三分之二的清水。 2、用药匙分别取适量的食盐、高锰酸钾、沙子,先观察这三种材料的形状、颜色等,再分别放入三个烧杯中,用玻璃棒分别搅拌。在搅拌时,要注意按顺时针方向,玻璃棒不要碰触玻璃杯壁。 3、搅拌后,静置一会儿,在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食盐、高锰酸钾颗粒在水中看不见了,沙子在水中没有变化。 实验结论:像食盐、高锰酸钾这样,在水中变成极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地分散在水中,不会自行沉降下来的现象叫做溶解。像沙子在水中那样,无论怎样搅拌,仍然没有变化,这种现象叫做不溶解。 三、实验二不同材料的溶解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判断不同材料在水中是否溶解。 实验材料:烧杯、玻璃棒、小苏打、面粉、食用油、粉笔末、洗衣粉、黏土、木屑等。 实验过程: 1、先在烧杯中分别倒入约三分之二的清水。 2、用药匙取适量的小苏打、面粉、食用油、粉笔末、洗衣粉、黏土、木屑、,分别放入烧杯中,用玻璃棒分别搅拌。在搅拌时,要注意按顺时针方向,玻璃棒不要碰触玻璃杯的杯壁。 3、搅拌后,静置一会儿,观察溶解的情况。 实验现象:小苏打、洗衣粉能在水中溶解,面粉、食用油、粉笔末、黏土、木屑不能在水中溶解。 实验结论:有的物体在水中能溶解,有的物体在水中不能溶解。 5 怎样加快溶解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

小学科学实验展示试题四年级(下) 一、实验名称:水的蒸发 实验器材:酒精灯、蒸发皿(大小不同的各2个)、三脚架、坩埚钳、扇子、烧杯、水、玻璃片(2个)。(检查器材就是否齐全1分)操作步骤: 1、在大小相同的蒸发皿中倒入同样多的水。( 1分) 2、把酒精灯放在三脚架下,把其中一个蒸发皿放在三脚架上,点燃酒 精灯。( 1分) 3、实验现象:加热的蒸发皿中的水蒸发的快。( 1分) 4、在两块玻璃片上分别滴一滴水,其中一个把水摊开,观察蒸发的快 慢。( 1分) 5、实验现象:表面积大的蒸发的快。( 0、5分) 6、在两块玻璃片上滴一滴水,用扇子在其中一块上扇。观察蒸发的 快慢。( 1分) 7、用扇子扇的玻璃片上的水蒸发的快。( 0、5分) 8、结论:温度越高,表面积越大,空气流通的越快,水蒸发的越快。( 1 分) 9、自由发挥。( 1分) 10、整理器材。( 1分) 二、实验名称:雨的形成 实验器材:石棉网、三脚架、烧杯、铜片(铁盒盖)、酒精灯、冰块、水。(检查器材就是否齐全1分) 操作步骤: 1、将酒精灯放在三脚架下,石棉网放在三脚架上。( 1分) 2、将烧杯中倒入约1/5的水,将烧杯放在石棉网上。( 1分) 3、在小铁盘中放入冰,并将小铁盘放在烧杯口上。( 1分) 4、点燃酒精灯。( 1分) 5、待杯中水沸腾后观察。( 1分) 6、实验现象:首先观察到杯中会出现云雾状,过一会烧杯中有水滴落 下。( 1分) 7、结论:雨的形成就是云雾中的小水滴遇冷而形成的。( 1分) 8、自由发挥。( 1分) 9、整理器材。( 1分) 三、实验名称:物体的热胀冷缩 实验器材:铜球、圆环、烧杯、酒精灯、火柴、水、烧瓶、试管、带单孔橡皮塞的导管。(检查器材就是否齐全1分) 操作步骤: 1、让铜球通过圆环数次,证明铜球直径小于圆环。用酒精灯给铜球加 热2-3分钟,再让铜球去通过圆环。( 1分) 2、将铜环用冷水冷却后,再通过圆环。( 1分) 3、在小瓶内装满红色的水,用中间插有细塑料管的瓶塞塞紧,在液面 处做一记号。( 1分) 4、将小瓶放入热水中,观察管中的液柱有什么变化。( 1分)

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

小学四年级科学实验 化冰实验 实验材料:酒精灯灯烧杯冰渣天平温度计铁架台计时器记录表 实验步骤:1.用天平称出30克的冰渣,放入烧杯。 2.烧杯和温度计固定在铁架台上。 3.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每两分钟观测一次,记录冰化成水及水沸腾时温度及质 量的变化。 实验记录: 结论:在一定条件下,物质的状态是可以改变的。如冰、水、水蒸气。 蒸发实验 实验材料:湿布黑板 实验方法:用湿布在干净的黑板上写出一个字。 实验现象:过了一会儿,黑板上的字不见了。 结论:在常温下,水会慢慢变成水蒸气散发到空中,这种现象叫做蒸发。 模拟雨的形成实验 实验材料:量筒装有冰块的透明塑料袋保鲜膜热水小水桶 实验方法:1.向量筒中加入一半的热水,用保鲜膜封住筒口。 2.将装有冰块的塑料袋放在量筒上方。 3.5分钟后,移开冰块,看有什么现象发生。 实验现象:5分钟后,移开冰块,可以观察到保鲜膜下方有水滴形成,水滴顺着筒壁流下来。结论: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珠降落下来就是雨。

同种液体蒸发快慢实验 固体热胀冷缩性质实验 实验材料:铁球铁圈酒精灯 实验方法:1.把一个刚好能穿过铁圈的铁球放到酒精灯上加热,再把铁球放到铁圈上; 2.把很热的铁球放到冷水中,再把铁球放到铁圈上。 实验现象:热的铁球不能穿过铁圈,冷却后的铁球又能穿过铁圈。 结论:固体有热胀冷缩性质。 气体热胀冷缩性质实验 实验材料:气球冷水热水 实验方法:(1)把一个吹好的气球放在热水中,观察; (2)把气球再放在冷水中,观察。 实验现象:放在热水中的气球慢慢变大了,放入冷水中的气球慢慢变小了。

结论:气体有热胀冷缩性质。 混合实验 实验材料:四个透明杯,食盐、白糖、铁粉、锯末各一份,玻璃棒(或一次性筷子)一根。实验方法:将食盐、白糖、铁粉、锯末分别倒入四个盛有等量水的透明杯中,用玻璃棒(或一次性筷子)分别搅拌3次,观察现象。 实验记录:实验和白糖在水中不见了,锯末浮在水面上,铁粉沉在水底。 结论:食盐、白糖易溶于水;铁粉、锯末不易溶于水。 分离实验 蜡烛燃烧实验 实验材料:蜡烛烧杯石灰水 实验方法:1.把一只干燥的玻璃杯罩在火焰上,观察杯壁。 2.把杯子擦干,将石灰水倒进杯子里,晃一晃倒出来,再罩在蜡烛上。 实验现象:干燥的杯壁上有水雾生成,有石灰水的杯子壁上变混浊。 结论:蜡烛燃烧后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实验教学计划

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实验教学计划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一、教材分析: 本册内容由“电”、“新的生命”、“食物”和“岩石和矿物”四个单元组成。 “电”单元是从“什么是电”开始的。学生对静电有比较丰富的生活体验,让他们适当地了解一点有关电荷的知识,可以使后续课中电流、电路的学习更有基础。这一单元将通过与电相关内容的实验、交流、预测、检验、测量和推理、解释等活动,使学生形成关于电的初步概念,同时获得一些基本实验操作技能。 “新的生命”单元是从“观察油菜花”引入的。由植物的花、果实和种子的系列观察活动,过渡到动物的卵、繁殖的观察和研究,从而使学生获得植物和动物如何繁殖新生命的认识,并形成关于生命的一系列发展性概念。教科书中的观察实验,特别是一些探究性的实验,都是在支撑有关生命概念的建立,并在此过程中使学生获得对生命的理解。 “食物”单元通过对一天中所吃食物的回忆和分类,引起学生对饮食的关注,发现自己在饮食中的不良习惯,并在以后的生活中,能科学、合理、均衡地饮食。食物的变化和获取食物信息方法的研究也是在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事物的特征及其变化规律。 “岩石和矿物”单元是学生初次对构成地球固体物质的探究。通过对岩石、矿物的观察、分类和描述,使学生形成关于地球物质的一般性概念,并对保护、开发和利用地球资源的重要意义有进一步的了解。 本学年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至关重要的时期。教学中要因势利导,积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逐渐养成尊重客观事实、注重证据、大胆质疑的科学品质和思维方式,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学习质量。 二、学情分析: 通过一年半的科学学习,同学们对科学都很感兴趣,实验习惯与态度也有所形成,但仍存在很多问题: (1)优劣悬殊较大,好的学生具有了独立实验的能力,差的学生几乎没有科学实验、科学探索的概念,并且差生面较广。 (2)重新编组以后,各小组内的协作能力逐渐好转,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四年级科学实验教学计划表

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实验操作(教科版) 1.体验静电现象(P2) 实验目的:让学生亲身体验静电现象 实验原理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实验器材:塑料梳子或笔、碎纸屑 操作步骤:1、用梳过干燥头发的塑料梳子慢慢接近碎纸屑,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2、用梳过干燥头发的塑料梳子再一次靠近头发,观察有什么现象发 生。 实验结论: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 2实验名称;不一样的电荷 实验目的:认识正电荷和负电荷 实验器材:气球、羊毛制品、木尺 步骤:将两个充气气球挨着悬挂在约1米长的木尺,用羊毛制品分别摩擦 两个气球相互接触部位,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实验结论: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3实验名称:小灯泡的构造 实验目的了解小灯泡的构造是怎样的 实验器材小灯泡 实验步骤展示小灯泡,让学生看清灯泡的构成 实验结论小灯泡是由玻璃泡、灯丝、金属架、连接点构成的 4让小灯泡发光(P5) 实验目的:利用电来点亮小灯泡 实验原理只有电流通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 实验器材:导线1根、电池1节、小电珠1个。 实验步骤:选择连接方式使小灯泡发光。 1、导线连接小灯泡的螺纹与电池底部的锌壳,电池铜帽与小灯泡的锡粒接触,观察现象。 2、导线连接小灯泡的锡粒与电池底部的锌壳,电池铜帽与小灯泡螺纹接触,观察现象。 3、导线连接电池铜帽与小灯泡螺纹,小灯泡的锡粒与电池底部的锌壳接触,观察现象。 4、整理器材。 实验结论:小灯泡亮了。

5连接带灯座的电路(P7) 实验目的:连接带灯座的电路,让小灯泡亮起来 实验原理一段导线和一节电池能点亮一个小灯泡 实验材料:小灯泡、小灯座、电池、电池盒各1个、导线2根。 实验步骤:组装电路 1、在电池盒的两端各连接好一根导线,把电池正确安装在电池盒里。 2、用连接电池的两根导线的另一端接触小灯泡,确定能使小灯泡发光。 3、将小灯泡安装在灯座上,再连接上导线---小灯泡亮了。 4、拆分器材 5、整理器材。 6连接串联电路p8 实验目的:会使用串联方法连接电路 实验原理;串联是电路的一种连接方式 实验器材:电池、电池盒、灯泡、灯座各2个、导线4根。 操作步骤: 1、把电池装入电池盒里,把灯泡装在灯座上。 2、用导线把电池、灯泡、逐个串接法连起来。使2个小灯泡同时亮起来。 3、拆分器材

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大全

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大全 四年级上册(11个) ●实验名称:食物营养成分(2、我们的营养) 实验器材:酒精灯、碘酒、馒头、滴管、瘦肉、花生、白纸、碟子 实验目的:检验食物营养的成分 实验步骤: 1、把少量米饭放在碟子上,用滴管向米饭上滴2-3滴碘酒,观察发生的现象。 2、把花生放在白纸上用力挤压,观察白纸上留有的痕迹。 3、将切成细条的瘦肉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注意闻一闻,有什么气味? 实验现象及结论:1、加入碘酒后,米饭变成蓝色,说明大米中含有淀粉。2、在白纸上挤压花生后,会在纸上留下油迹,说明花生中含有脂肪。3、将瘦肉在火上烧后,会闻到一股难闻的、烧焦羽毛的气味,说明瘦肉内含有蛋白质。 ●实验名称:溶解(4、水变咸了) 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药匙、食盐、沙子、粉笔末、高锰酸钾 实验目的:认识溶解的特点,理解溶解的定义。 实验步骤: 1、先在烧杯中分别倒入约三分之二的清水。 2、用药匙取取适量的食盐、面粉、粉笔末、高锰酸钾,分别放入烧杯中,用玻璃棒分别搅拌。在搅拌时,要注意按顺时针方向,玻璃棒不要碰触玻璃杯的杯壁。

3、搅拌后,静置一会儿,观察溶解的情况。 注意:要注意观察材料在水中的变化,药品取量要适宜,搅拌时玻璃棒不要碰杯壁。实验现象:食盐、高锰酸钾颗粒在水中瞧不见了,沙子、粉笔末在水中不溶解。 实验结论:像食盐、高锰酸钾那样,在水中变成极小的、肉眼瞧不见的微粒,均匀地分散在水里,不会自行沉降下来,这种现象叫做溶解。像沙子在水中那样,就叫不溶解。 ●实验名称:怎样加快溶解(5、怎样加快溶解) 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药匙、冰糖、小锤、冷水、热水、白砂糖 实验目的:探究物体溶解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步骤: (一)1、在两个烧杯内分别倒入等量的水。 2、将颗粒大小相同的冰糖分别同时放入两个烧杯中。 3、用玻璃棒搅拌其中一个烧杯中的水,观察比较实验过程所发生的变化。 实验现象及结论:搅拌的烧杯中冰糖溶解得快,不搅拌的烧杯中冰糖溶解得慢。说明搅拌可以加快溶解。 (二)1、在两个烧杯内分别倒入等量的热水与冷水。 2、将颗粒大小相同的冰糖分别同时放入两个烧杯中,同时搅拌十秒钟。观察比较实验过程发生的变化。 实验现象及结论:热水中冰糖溶解得快,冷水中冰糖溶解得慢。说明用热水可加快溶解。

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

1、点亮小灯泡 实验目的: 1、使学生知道只有电流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利用电来点亮一只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一个完整的电路可以使用相同的材料,而用不止一种方法建立起来;电池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在一起就会发生短路。 2、使学生会连接简单电路;观察、描述和纪录点亮小灯泡的实验现象;根据实验现象对电流的流向做出大胆的想像与推测。 3、使学生体会对周围事物进行有目的、细致地观察的乐趣;敢于根据现象做出大胆的想像与推测;激发进一步探究电的兴趣。 实验材料: 小灯泡、电池、导线等 要点亮小灯泡,看起来很简单,实际上有很多东西值得研究。也许学生们拿到导线、电池很快就能使一个小灯泡亮起来,但是他们并不一定了解电路的真正的意义。所以首先要引导学生对电路中的材料及其结构进行观察和认识,那么了解小灯泡的结构是观察的重点。

学生了解了小灯泡的结构后,再提供给学生一根导线、一节电池、一个小灯泡。导线大约10厘米长,两端分别除去外包皮约1.5厘米;干电池是1.5V的;小灯泡最好挑选电压最低的那种,这样连接在电路中比较亮,容易观察。 有了这些材料,学生们就可以尝试着点亮小灯泡了。同时应该让学生了解电在小灯泡里是怎样流动的。 电流从小灯泡的一个连接点进入,经过灯丝再从另一个连接点流出,才能使灯泡发光。 在此基础上,教材提供了四种连接方式,这四种连接方式比较典型,让学生都要尝试连一连,知道哪种连接小灯泡亮,哪种连接小灯泡不亮,比较一下它们各自的特点,加深对电路的理解。 1、导线连接小灯泡的锡粒与电池底部的锌壳,电池铜帽与小灯泡螺纹接触。(亮) 2、导线连接电池铜帽和底部的锌壳,小灯泡只有锡粒端接触电池铜帽。(不亮,短路) 3、导线连接电池铜帽和小灯泡螺纹,小灯泡的锡粒与电池锌壳接触。(亮) 4、导线连接小灯泡螺纹与电池旁的外壳,小灯泡的锡粒端接触电池铜帽。(不亮,断路)

四年级科学实验操作

四年级科学实验操作 1四年级科学实验操作第1单元)课题:《空气的性质》 实验器材:空饮料瓶、气球 实验类型:学生操作 实验结论:气球吹不大;这是因为空气也要占据空间。 2、实验内容:空气占据空间(四年级上册第1单元)课题:《空气的性质》实验器材:细木棍、两只一样的气球、细线、支架、透明胶带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

3、实验内容:空气占据空间(四年级上册第1单元)课题:《空气的性质》 实验器材:针筒注射器、橡皮 实验类型:学生操作 4、实验内容:比较水与空气的相同与不同(四年级上册第1单元) 课题:《空气的性质》 实验器材:烧杯、水槽、注射器、橡皮、小塑料瓶、圆底烧瓶实验类型:学生操作

实验结论:水与空气都可流动;形状都能改变;水不能被压缩;空气可以被压缩。 5、实验内容:观察冷热空气的对流现象(四年级上册第1单元) 课题:《热空气和冷空气》 实验器材:热水、集气瓶、玻璃片、透明水槽、线香、火柴实验类型:学生操作 6实验内容:空气的成分(四年级上册第1单元)课题:《空气中有什么》 实验器材:固定在玻璃上的蜡烛、透明玻璃杯、水槽、红色水、火柴实验类型:学生操作

实验结论:空气中有支持燃烧和不支持燃烧两种气体 ;分别是氧气和二氧化碳。空气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 7、实验内容:认识二氧化碳(四年级上册第 1单元) 课题:《空气中有什么》 实验器材:锥形瓶、集气瓶;带有玻璃的塞子、软管、小苏打、醋、澄清石灰水、长、短蜡烛 实验类型:学生操作 实验结论: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比空气重 ;不支持燃烧

8、实验内容:测量热水变冷的温度(四年级上册第2单元) 课题:《冷热与温度》 实验器材:温度计、热水、钟表、记录纸、烧杯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结论:热水降温的速度是先快后慢;直到与周围环境温度一致 9、实验内容:探究热在固体中的传递(四年级上册第2单元)课题:《热的传递》实验器材:蜡烛、金属汤匙、竹夹、火柴、酒精灯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