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古籍基本知识

古籍基本知识

古籍基本知识
古籍基本知识

古籍基本知識

古籍(定義):是中國古代書籍的簡稱,主要指書寫或印刷於1912年以前具有中國古典裝幀形式的書籍。(《定級標準》2。1、《修復技術規範》2.1)

一、古籍版式

定義:古籍版式指古籍版刻的樣式(按:即指一塊書版內所刻出的模式,反映在書中,就是一張書葉中所看到的樣式)。包括版面、大小題名、版框、界行、天頭、地腳、行款、字數、魚尾、象鼻、書耳、書牌、條記、句讀、插圖等等。

1.版面:原指按一定行款字數並以邊欄、界行、版心、魚尾等形象為裝飾而雕刻或排揀活字形成的平面。後世即指一版一版印紙。

2.版框:書葉正面圖文四邊的圍欄,一般指印刷的書。(修復技術規範2.5.1)。也稱邊欄,上方叫“上欄”,下方叫“下欄”,兩旁叫“左右欄”。單線的叫“單邊”或“單欄”,雙線的叫“雙邊”或“雙欄”。常見的術語有四周單邊(四周只印一道粗黑的邊線)、四周雙邊(四周粗黑線內側再刻一道細黑線)、左右雙邊(僅左右粗黑線內側有細黑線)。

3.界行:也稱界格,指在版面內分割行字的直線。

4.行款:又稱行格,指正文之行數與字數。通常以半葉計算,叫做“半葉×行×字”,有的直接稱“×行×字”,若每一行中有兩排字(通常是為大字正文做注解),叫做“小字雙行×字”。同一種書,不同時期有不同刻本,行款也往往不同。故行款可以作用鑒定版本依據之一。

5.天頭:圖文或板框上方餘幅。(修復技術規範2.5.4),即版框外空白紙的上方。

6.地腳:圖文或板框下方餘幅。(修復技術規範2.5.5),即版框外空白紙的下方。也稱下角。

7.版心:也稱中縫,通常指一版印葉的中心比較窄的一行空白行,是書葉對折時的標準。唐末五代,書的裝訂形式由卷軸裝向冊葉裝發展,雕版出現了兩個半版,北宋和遼時期,兩個半版間出現了兩道線,在兩線之間的空白處,常常刻上書的題名(通常是簡書名)、卷數、葉碼、本葉的字數、刻工姓名或者刻書單位的名稱。因為這一行居於兩版的中心,所以稱為版心。

8.書口:又稱版口,就書版(或者書葉)而言,它是版心。對於以包背裝或線裝的方式裝訂起來的書籍而言,這部分為書可以翻閱的開口,故稱書口。(蝴蝶裝無書口?)與書背相對,可翻葉展閱的開口。

(修復技術規範2.8。3)(其含義已經擴大了。)

9.魚尾:版心中間圖形,因其酷似魚尾,故名。刻於距版心上邊大約四分之一處,有時版心上下都有魚尾。只有一個魚尾,稱單魚尾,兩個魚尾稱雙魚尾(有對魚尾、順魚尾),個別有三魚尾。花魚尾:魚尾刻印出花樣的。魚尾的作用是用來標示中縫線,作為折葉的標準。

10.象鼻:魚尾上下到版框有一條線,叫象鼻。(這只是一種說法。李致忠先生提出另兩種說法,一是我們暫且採取第一種說法,主要說明什麼是黑口、白口)象鼻為一條細黑線的叫細黑口(或小黑口),象鼻為一條粗黑線的稱為粗黑口(或大黑口),無象鼻(即無黑線)者為白口。

11.書耳:版框外左上角的空格,裡面刻有簡單的篇名,因為形狀象書的耳朵,所以稱書耳。其中的題名叫耳題、耳記。

12.書牌:又稱牌記,與現在的版權頁類似,常常刻有書名、作者、鐫版人、藏版人、刊刻年代、刊刻地點等。明清時期的書牌作用多為表示特色和所有權,而明清以前(後?)則更多的是刻書題記,講刻書緣起,選用底本,校本,甚至多少具有廣告宣傳作用。

13.大題:指一種書的題名。

14.小題:指一種書內各篇各卷的題名。

15.墨釘:又稱墨等。指版面上常有文字般大小的黑墨塊,形狀似釘帽。出現的原因是文稿雕版

時未定的文字,等待校勘後寫上去再印。

16.朱絲欄、烏絲欄:行格界欄以紅色印的稱為朱絲欄,以黑色印的稱為烏絲欄。主要見于唐以前寫本。明清時期,虧有印刷各種顏色箋格的作坊,用不同顏色界欄箋紙抄寫的古籍,通常直接著錄為紅格、黑格、藍格、綠格等等。

二、古籍的結構

單葉裝訂成冊,就成為一部古籍。而古籍的結構是指一部具體古籍外在形式和內容的各個組成部分,在流傳過程中,逐漸形成的特定的名稱。

1.書衣:俗稱書皮,也稱封皮。(修復技術規範 2.9)是為保護書而在書的前後加的封皮,一般選用較硬的紙作為書衣的材料,並在書衣上題寫書名。

2.書簽:用作題寫書名的長方形紙條,一般貼在古籍封皮左上角。有時還有冊次和題寫人姓名。3.書葉:按文稿順序排列的書寫、印製的單張紙葉。(修復技術規範2.5)

4.書名葉:位於護葉(準確的說應該是書衣)之後、所有書葉之前。常鐫刻書名、作者、刊刻時間及地點等項內容.(修復技術規範2.6) 又稱封面、封、面葉、內封面。

5.護葉:也稱副葉,用以保護書芯或連接書衣。(修復技術規範2.7) 一般是一張空白紙。在書名葉或前或後。

6.書芯:指書衣以內或未上書皮以前已訂在一起的書冊。(修復技術規範2.8)

7.書腦:書芯訂撚、縫線以右的部分。(修復技術規範2.8。4) 即裝訂時,錐眼訂線的地方。

8.書脊:(又稱書背),與書口相對,上下封皮相隔或連接的部分,相當於書籍的厚薄度。(修復技術規範2.8。5) 即一書裝訂處的側面,如同書的脊背,所以稱書脊。(關於書口,在版式中已提到,

是一部書可翻葉展閱的開口)

9.書首:書籍上端切口處。(修復技術規範2.8。1)又稱為書頭。

10.書根:(修復技術規範2.8。2用的術語叫“書腳”,解釋為:書籍下端切口處,亦稱書根。)有些古籍在書根上有書名、卷數、冊數,但書根上這些題名不一定準確,有些是刻板時印上,

有些是藏書者自己為方便翻檢、閱讀或者保護而寫上去的,多半是簡名。

11.書角:天頭和地腳右端。(修復技術規範2.8。7)

三、古籍的內容

一部古籍通常由封面題名、序、目錄、凡例、正文、跋、卷首、卷末、附錄、牌記、箋、注、疏等內容組成。

1.封面題名:(即前面所講書名葉(也稱封面)時所提到的)古籍封面通常題有著作責任人、刻印者、藏版者、刻印時間、版刻次第、附刻等內容。

2.序:是一部書的序言,有的是作者自己寫的,也有刻書人、合著者、注釋人以及作者的朋友作的。作者的自序多敘述家世、活動,闡明著作宗旨。他人作的序主要介紹作者的生平

及書的內容、價值。刻書人的序則說明書的流傳過程、刻印經過、目的等。一部書刻印的

次數越多,序文往往越多。古代(指早期如卷軸裝時)多列於書末,後一般放在書前。

3.目錄:一部書正文之前的篇章名目,稱為目錄,或目次。它是一書的綱目,反映了一部書的章節體例。讀者可以由此瞭解這部書的大致輪廓,(分多少卷、多少章、多少節、多少回,各

部分各自是什麼類別,有哪些篇等等。古書最多是分卷(juàn)的。受卷軸裝的影響,一篇即一卷軸,

後來即一部分完了,就定為一卷。注意,卷數不等於冊數。一冊中可以有一卷,也可能有多卷。冊與裝

訂有關,卷與內容有關。目錄中所題的卷數是我們著錄的重要依據之一。)較早的古籍目錄多放在

序文後面,一般印在卷首之前。大部分的書有時除去卷首有總目錄外,名部分還有分錄。

一些有前後集的古籍,目錄多分散在各部分。

4.凡例:說明書的著述內容和編纂體例、編制原則的文字,多列在目錄之前。還一些凡例題

有凡例作者的姓名。

5.正文:全書的主要部分,是書的主體。按照實際內容容和篇幅劃分卷次,每卷的開頭稱做卷端,卷端題有書名(首行)和著者姓名、校注者姓名(在首行後數行,低N字)等內容。

而一部書的正書名(大題)一般按正文首卷卷端所題書名著錄。通常大題在卷端(首行)上端,但由於受到竹木簡書的影響,古書也有將小題(即篇名)放在卷端上方(卷端上題),而

將大題放在卷端下方(卷端下題),就是所謂“小題在上大題在下”的格局。這種形式,到北

宋仍被沿用,形成北宋雕版書在版式上的特點。因此在著錄書名時,要注意卷端上題是否為正

書名。

6.跋:又稱後序、後記。內容多為敘述版本源流或刻印經過。多放在正文的最後,少數也有放在正文之前(這主要是裝訂的問題了。)

要注意的是這裡所說的跋,是刻印(排印)在書上的,原書的一部分。跋文中所涉及的刻書情況與版刻

年代、刻版主持人、刻版地等等有關,而跋文作者與收藏者的批校題跋著錄要有所區別。

7.卷首、卷末、附錄:正文以外的內容,如序、跋、作者傳記、目錄、凡例等。另做起訖,單獨分卷,放在正文前稱為卷首,放在正文後稱為卷末,也稱為附錄。書中有時刻有其它

篇章的內容,或者本書內容的附加材料,也稱為附錄。

8.箋、注、疏:對書正文的解釋,一般分列在各句下。注容易理解,至於箋,《漢語大詞典》解釋:後世把注釋古書,以顯明作者之意為箋。宋洪邁《容齋五筆·經解之名》:“鄭康成作《毛詩箋》,申

明傳義,他書無用此字者。”疏也是如此,指闡釋經書及其舊注的文字。箋注疏者一般要在書名責任者

著錄,依次排在第一責任人後。

9.著作方式:(附帶提及)一般依規定著錄,特殊情況可依原書所題著錄。

撰:著述的著作,如卷端下題:“學”、“述”、“著”等;

編:將多種著作整理、編排為一種書(一般指叢書);

輯:收集他人的著述或零散文字,彙集為一種書;如

修、纂:主要指官修書的著作方式。主持其事者為“修”,實際編寫者為“纂”。如地方誌,主持的官員為修,編寫者為纂;

注:對一書的內容、文字進行解釋;如果卷端下題直接作“××箋”或“××疏”,則著作方式亦直接作箋或疏,等等。即特殊情況可依原書所題著錄;

譯:將一種文字翻譯成另一種文字;

繪:插圖、畫譜的創作;

書:指書法作品的創作;

篆刻:璽、印的創作。

四、古籍的裝幀

(1)簡策中國古代書籍的裝幀始自簡策。在紙發明之前,甚至在紙發明以後數百年間,也就是從商周到東晉的數千年中,中國古代書籍主要載體是竹木。簡策意即編簡成策,古人將竹木加工處理成狹長的簡片,把若干簡用繩編連起來即為策。

竹簡在製作過程中還要經過“殺青”這一道工序,亦即烤幹竹內的水分。新竹水分大,易腐朽生蟲,保存時間短,因此制竹簡時要用火烤幹竹內水氣,竹子隨著水分的減少由青而黃,故稱之為“殺青”,正如古人所雲:“殺青者,以火炙簡令汗,取其青易書,複不蠹,謂之殺青,亦謂汗簡。”

古人為保護正文少受磨損,開頭兩根常為空白簡,稱作贅簡。贅簡背面上端豎寫篇名,便於檢索;下端題書名,便於歸類保存。簡策一般卷起存放,以最末一簡為軸,從左向右卷成一束,這樣篇名、書名就露在外面,類似於今天的封面。把卷起的簡策捆紮之後,或裝在“帙”、“囊”裡,或盛在筐篋中,以免散亂。

簡策是中國最早的書籍裝幀形式,它所體現的書籍保護理念對後世影響頗大,不斷地被繼承和發揚。如,贅簡演變成護封、封面和扉頁,“帙”、“囊”演變成“函套”等等。

(2)帛書卷子裝

中國蠶桑絲織業起源很早,王國維認為“至遲亦當在周季”縑帛即作為書籍的載體,與簡牘並行。目前考古發現最早的帛書是戰國中晚期的長沙子彈庫“楚繒書”。

帛書與竹木簡長期並行,雖然二者質地絕然不同,但帛書的裝幀形式卻在簡策的影響下出現卷子裝。卷子裝的帛書一般寫在半幅寬的縑帛上,文字從上至下,由右至左。為使文字整齊,大致根據簡的寬度用墨筆或朱筆劃上界行,後來則用朱絲或烏絲織出,是為烏絲欄、朱絲欄。卷首仿照簡策中的贅簡,留下一段空白,保護正文不被磨損。卷尾粘以二三釐米寬的竹片作為軸心,將帛書像簡策一樣從左向右卷成一卷。這便是後來卷軸裝的雛形。寫在整幅縑帛上的帛書,卷收不便,只能折疊存放,天長日久,折處極易斷裂,故這種方式不甚流行。

縑帛作為書籍的載體,優點是質地柔軟,潔白易著色,可以隨意折疊卷起,份量輕,便於攜帶,然而因為價格昂貴這一致命缺點,所以很難在民間通行。因此,考古發掘中竹木簡的數量要遠遠多於帛書。(以上兩種缺藏)

(3)卷軸裝

紙作為書籍的載體可能始自西漢末年,與簡帛並行使用數百年。由於紙張價廉物美,攜帶方便,逐漸取代了簡帛的地位。東晉末年桓玄下令以紙代簡,簡牘和帛書才完全退出歷史舞臺。早期的紙書像帛書一樣卷成一束,經過長期的發展,從書寫到制卷形成一整套完備制度,即為兩晉南北朝至五代時期(265—960)最為流行的卷軸裝。存世的敦煌遺書,絕大多數都是卷軸裝。

卷軸裝書籍每紙的高度仿照竹木簡的高度,紙上下劃兩道橫線,然後均勻地劃上烏絲欄。標準的寫卷每紙28行,行17字。比較講究的書抄寫之前紙張要“入黃”,防止蟲蛀。

(4)梵夾裝

是伴隨著佛教一起從印度傳入中國的一種書籍裝幀形式,也是十九世紀中國引進西方書籍裝訂技術之前唯一引入的一種外國的書籍裝幀形式。

修長碩大的貝多樹葉為古代印度的書籍提供了很好的載體,把表面光滑的貝多樹葉裁成長方形並晾乾,將寫好的書葉按順序排列,一張張摞在一起。曬乾後的貝葉容易碎損,因此上下需要夾板保護。為確保書葉前後順序不致混亂,在中間或兩端連板帶書葉穿一個或兩個洞,穿繩繞捆。這種裝幀形式傳到中國,稱為梵夾裝。

在印度梵夾裝的影響下,中國僧侶嘗試著將漢譯佛經製作成梵夾裝形式,例如國家圖書館所藏敦煌遺書《思益梵天所問經》是目前所知敦煌文獻中最典型的梵夾裝,並且存有夾板和繩子。據此,我們可以知道採用梵夾裝的佛經基本保持印度原貌。

(5)經折裝

經折裝是中國古代佛教信眾借鑒印度傳統裝幀方式的優點,對卷軸裝的一種改進,佛教信徒受印度梵夾裝的啟發,將原來卷軸裝的佛經按一定行數和寬度均勻地左右連續折疊,前後粘加書皮。書皮一般用硬紙板或木板製作,用以保護書葉。這種裝幀大量應用在佛經中,故稱經折裝。

經折裝與梵夾裝相較的諸多優勢,註定了其很快取代梵夾裝,而成為佛經中最為通行的裝幀形式(後來道教信徒也使用這種裝幀形式),甚至現在很多寺院印製佛經仍然採用這一形式,其生命力之強,可見一斑。

(6)旋風裝

旋風裝長期以來一直是書史界懸而未決的問題,因為沒有實物材料佐證,專家學者根據文獻記載裡的蛛絲馬跡,各呈臆說,聚訟紛紜,向無定論。1980年,李致忠先生調查了北京故宮博物院珍藏的唐寫本《王仁昫刊謬補缺切韻》,於1981年發表了《古書旋風裝考辨》第一次把實物材料與文獻記載相結合,認為旋風裝是在卷軸裝盛行的唐代,為解決書籍的翻檢方便,對卷軸裝實行改進而形成的一種過渡的裝幀形式,並沒有形成規制。

此後不久,書史研究者從英國國家圖書館敦煌遺書中發現S.6349《易三備》,並公認其為旋風裝的固定形制。我們對該藏品進行了認真仔細的分析研究之後,認為旋風裝它不是固定的裝幀形式,而是為了攜帶和翻檢的方便,將原有卷軸裝斷成數紙,在紙頭左端加裝木條固定(有的是在卷子中間粘連),再以木條為軸,統一卷起來的裝幀形式,是一種偶然的、隨意的裝訂,不能視為一種已經形成規制的裝幀形式。但這種偶然的形式中蘊含著必然的因素,就是為滿足人們使用和攜帶的方便,而從卷軸裝中隱約出現了冊葉裝的萌芽,所以它是中國書籍裝幀形式過渡的一個例子,不能稱為旋風裝的固定式樣。

旋風裝的裝幀方式或許受到梵夾裝的影響,試圖突破卷軸裝的形式,嘗試創立一種全新的裝幀形式,將所有的單葉按順序摞起來,並裝訂粘連在一起,如同現代書籍一樣,每一頁都可以翻動,這樣可以很容易翻檢所需內容。然而它仍然無法擺脫卷軸裝的影響,保留了很多共同的特徵。

旋風裝是根據自身特點而形成的一種不固定的、比較隨意的裝幀形式,因而在歷史上只是曇花一現。

但是它是書史發展的一個環節,一旦出現更適用的裝幀形式,旋風裝便退出歷史舞臺。

(7)蝴蝶裝

簡稱蝶裝,發端于唐末五代,盛行於印刷術普遍應用後的宋、元。其裝幀方法是將抄好或印好的書葉,以有字的一面對折,背面向外、折口向右集齊作書背,形成書芯。書背用漿糊粘連,再用一張厚紙作為書皮包裹書背。書葉的形狀,以及開合的樣式,非常像蝴蝶的翅膀,因此這種裝幀形式被形象地稱為蝴蝶裝。

蝴蝶裝起源於寫本時代,敦煌遺書即發現多種抄本蝶裝書籍。由於蝴蝶裝的紙張要折成兩頁,適應了雕版印刷術的特點,故能廣泛流行於宋、遼、西夏、金、元。然而其版心內向的裝訂形式,人們翻閱時,會遇到兩頁空白,同時蝶裝書脊全用漿糊粘連,易於脫落,造成書葉散亂。針對蝶裝的這些弱點,急需一種既便於翻閱而又更加牢固的新的裝幀形式。

(8)包背裝

包背裝是針對蝴蝶裝書籍不便閱讀、容易散開的弱點而創造出的一種裝幀形式。其方法是一反蝴蝶裝倒折書葉的方法,而將印好的書葉正折,字面向外,折口向左集齊作書口,在書腦餘幅靠近書背處打眼訂撚,形成書芯。書皮的裝法同蝴蝶裝書籍。包背裝在南宋(1127——1279)完全取代蝴蝶裝,流行時間很長,對現代書籍的裝幀影響很大。

包背裝用與蝴蝶裝相反的折葉方法,空白頁折在裡面,裝訂後即無法看到,徹底解決了蝴蝶裝每隔兩頁就有兩個空白頁的缺陷。使用紙撚穿訂代替蝴蝶裝所使用的漿糊粘貼,也解決了蝴蝶裝容易散亂的不足。

(9)線裝

線裝和包背裝相似,區別只是前後書皮分開,各用一紙,用線和書芯裝訂在一起。這是為適應書籍的生產高度發展、提高工作效率而創造的一種裝幀形式。線裝從明代中葉以後成為我國書籍裝幀的主要方式,不但式樣美觀、方便閱讀,而且裝訂牢固,不易損壞。

線裝書籍在明代後期盛行,然而它的歷史卻可以追溯到很早。

(10)毛裝:凡裝訂成冊,而未加工裁切的書。(魏隱儒《古籍版本鑒定叢談》)再具體的說,毛裝在折葉方法上與包背裝、線裝沒有任何區別,仍以版心為軸線,合葉折疊。集數葉為一疊,戳齊書口,然後在書脊內側打兩眼或打四眼,用紙撚穿訂,砸平。天頭地腳及書脊不用剪齊,也不用加書衣。在流通的古籍中,毛裝不能算是一種獨立的裝幀形式,但在實際中確實存在。(李致忠《古書版本鑒定》)

五、古籍的分類

古籍常用的分類法為四部(經、史、子、集)分類法。《中國古籍善本書目》的分類為五部分類法(即經史子集,再加上叢部),其主要類目為:

經部:總類

禮:周禮、儀禮、禮記、三禮總義、通禮、雜禮書共六種

春秋:彙編、左傳、公羊傳、谷梁傳、春積總義共五種

孝經

四書:論語、孟子、大學、中庸、四書總義共五種

群經總義

小學:彙編、訓詁、字書、韻書共四種

史部:紀傳:彙編、通代、斷代共三種

編年:通代、斷代共二種

紀事本末:通代、斷代共二種

雜史

詔令奏議:詔令、奏議共二種

傳記:總傳、別傳、年譜、日記、家傳、宗譜、雜錄、貢舉、職官錄共九種

史抄

時令

地理:雜誌、山水、專志、遊記、外紀共五種

職官:官制、官箴、政紀共三種

政書:通制、典禮、邦計、軍政、法令、邦交、考工、科舉、公牘、檔冊、雜錄共十一種目錄:彙編、公藏、家藏、知見、地方藝文、雜錄共六種

金石:總、金、石、玉、陶、錢幣、璽印共七種

史評

子部:總類

儒家

兵家

法家

農家(附獸醫)

醫家:叢編、醫經、本草、診法、方論、針灸、養生、史傳共八種

天文演算法:天文、曆法、算書共三種

術數:數學、占候、相宅相墓、占卜、命書相書、陰陽五行、雜術共七種

藝術:書畫、畫譜、篆刻、樂譜、棋譜、雜記共六種

譜錄:叢編、器物、食譜、花草樹木、鳥獸蟲魚共五種

雜家:雜學雜說、雜考、雜記、雜品、雜纂共五種

小說:筆記、短篇、長篇共三種

類書

釋家:大藏、譯經、撰疏

道家

集部:楚辭

漢魏六朝別集

唐五代別集

宋別集

金別集

元別集

明別集

清別集

總集:叢編、通代、斷代、地方藝文、家集共五種

詩文評

詞:叢編、別集、總集、詞話、詞譜、詞韻共六種

曲:諸宮調、雜劇、傳奇、散曲、俗曲、彈詞、寶卷、曲選、曲譜、曲律、曲韻、曲評、曲話、曲目共十四種

叢部:彙編

輯佚

地方

家集

自著

《中國古籍總目》編纂中,新加了一類新學,專收鴉片戰爭以來受西方影響而著錄的書籍。此次尚未接觸,暫且不論。以上分類可以給大家作為參考。

六、古籍工具書

古籍編目工作中,無論何人,都會或多或少地遇到各種問題,比如對某個人名、室名別號、地名、年代、職官、藏書印等不瞭解,尤其是從事該工作時間不長的人員,更會經常遇到此類問題,這時,就需要查索資料來解決問題。那麼,應從何處入手查資料呢?下面就簡單介紹一下圖書館古籍工作中的一些基本工具書或參考書。

(一)古籍辭典

1、《簡明古籍辭典》胡道靜主編齊魯書社

統類、體例、分類目錄、版本、人物、要籍、藏書處、附錄

————簡明扼要

2、《中國古籍版刻辭典》瞿勉良編著齊魯書社

版刻名詞、刻工、刻(抄)書家,以及有關版本學的專著、書目、題跋

(二)查人名

1、《中國人名大辭典》(臧勵龢):最基本地查找古書人名的工具

2、《中國文學家詞典》(譚正璧)

3、《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張撝之、沈起煒、劉德重主編)上海古籍版

另外還有其他各種傳記資料:

5、《宋代傳記資料索引》

6、《元代傳記資料索引》

7、《二十五史紀傳人名索引》上海古籍版

8、《四十七種宋代傳記綜合引得》

9、《八十九種明代傳記綜合引得》

10、《三十二種清代傳記綜合引得》

《明清進士題名碑錄索引》(朱保烱jiǒnɡ、謝沛霖)上海古籍(有籍貫,中進士年份)

《歷代名人年裡碑傳總表》薑亮夫(有生卒年),商務

對於我們填寫申報表及普查表格而言,還會接觸到古書的刻工和收藏者,查找這方面資料有:

【藏書家】

1、《中國歷代藏書家辭典》王河主編同濟大學出版社

2、《藏書紀事詩》(葉昌熾)

3、《辛亥以來藏書紀事詩》(倫明)

4、《廣東藏書紀事詩》(徐信符)

5、《續藏書紀事詩》(吳則虞)

6、《續補藏書紀事詩》(王謇)

【刻工】

1、《古籍宋元刊工姓名索引》(王肇文)

2、《明代刊工姓名索引》(李國慶)

(三)查室名別號

《明人室名別稱字型大小索引》(楊廷福、楊同甫編)

《清人室名別稱字型大小索引》(增補本)(楊廷福、楊同甫編)

《中國近現代人物名號大辭典》陳玉堂編著浙江古籍出版社

(四)查職官

《中國古代職官大辭典》(張政烺主編)河南人民出版社

《中國歷代官制大辭典》(呂宗力主編)北京出版社

《宋代官制辭典》(龔延明編著)

《稱謂錄》(梁章钜)

《中國歷代職官別名大辭典》(龔延明編著)上海辭書出版社,2006年

(以上簡便實用)

《歷代職官表》(清黃本驥編)

《清季重要職官表》、《清季新設職官表》(錢實甫編)

(五)查地名

《中國古今地名大辭典》(臧勵龢等編)

《中國歷史地名大詞典》(魏嵩山)廣東教育

《中國歷史地圖集》(譚其驤主編)

(六)查年代

1、《中國歷史紀年表》(方詩銘),上海人民出版社1976年編輯、出版。

該表是《辭海》所附《中國歷史紀年表》的修訂本。由於出版較晚,吸收了新的研究成果,改正了他種紀年表的錯誤,

內容簡要,使用方便,是同類紀年表中較好的一部。末附按筆劃編排的《年號索引》。

2、《中國史曆日和中西曆日對照表》(方詩銘、方小芬)

有時某些具體紀年的年末已經跨入西元紀年的次年,標注西元紀年遇到這種情況,一定要注意。此時可查該書。

3、《二十史朔閏表》(陳垣)

查月朔。

4、《中西回史曆日》(陳垣)

5、《中國、日本、朝鮮、越南四國歷史年代對照表》(西元前660年—西元1918年)山西省圖書館編(七)查藏書印

1、《中國藏書家印鑒》(林申清)上海書店

2、《明清藏書家印鑒》(林申清)上海書店,1989

3、《日本藏書印鑒》(林申清)北京圖書館出版社

4、《藏書紀事詩》(葉昌熾)等

(八)古籍書目

查考先秦至清代著述,瞭解歷代圖書的存佚情況,可以利用正史和《通志》、《文獻通考》中的藝文志或經籍志,以及歷代其它官私書目。

1、史志目錄

正史中的藝文志、經籍志是根據當時政府藏書並參考了其它官私書目而編成的綜合性書目,又叫史志書目。

《漢書·藝文志》至《宋史·藝文志》都是古今典籍一併收錄,《明史·藝文志》、《清史稿·藝文志》則只記當代人的著述。

民國時開明書店輯《二十五史補編》,是專收史書的補表、補志的叢書,其中共收錄三十二種藝文經籍補志,這也是閱讀和研究史志書目極其重要的參考資料。

2、歷代官私書目

宋代的《崇文總目》、《中興館閣書目》、《中興館閣續書目》、《宋國史藝文志》(有清人輯本)。

明代《文淵閣書目》、《內閣藏書目錄》

宋晁公武《郡齋讀書志》

宋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

明高儒《百川書志》

清黃虞稷《千頃堂書目》

私家書目較為重要的還有:孫殿起《販書偶記》、《販書偶記續編》,著者原為北京舊書商,但他非常有心,凡由他過眼經手的圖書,都認真登記書名、卷數、作者姓名籍貫、版刻年代等等,日積月累編成此書。此書收錄的絕大部分是有清一代的著述,兼及辛亥革命以後迄於抗戰以前有關古代文化的著作。這個書目有兩大特點:第一,凡見於《四庫全書》的一律不收,如有收錄者必卷數、版本有異,故一向被看成是《四庫全書總目》的續編,只是沒有提要而已;第二,非單刻本不錄,間或有在叢書中者,必定是初刻單行本;而《四庫全書》以後新出書,本來就是單刻本居多,故又可與上海圖書館所編《中國叢書綜錄》配合看,對查找現存古籍甚有幫助。《販書偶記》還收錄一部分《四庫全書》失收的明代人的著作《中國叢書綜錄》是清代以來最精善最完備的叢書目錄,可以說我國古代書籍的極大部分都可由此查到;有些書原來就沒有單刻本,或者原刻單行本已佚而只有叢書本,更是非查《綜錄》不可

3、專題書目

《中國農學書錄》(王毓瑚編,中華書局1958年出版,農業出版社1964年修訂本)

《中國醫籍考》(日本丹波元胤撰,人民衛生出版社1956年出版)

《宋以前醫籍考》(日本岡西為人撰,人民衛生出版社1958年出版)

《同書異名通檢》(杜信孚編)

4、方志

朱士嘉編《中國地方誌綜錄》(商務印書館1935年初版1958年增訂重印)

張國淦編著《中國古方志考》中華書局1962年出版

洪煥椿編著《浙江地方誌考錄》科學出版社1958年出版

上海師院圖書館編印《上海方志資料考錄》,上海圖書館1964年編印的館藏建國前《上海地方資料中文書名目錄》,以及其他圖書館編印的大量方志目錄,是供我們查考方志的重要工具書。

5、版本書目

自古以來,無論宮廷官府還是私人,都有收藏古籍善本的優良傳統。歷代藏書家窮搜珍籍,手自編目、題跋、校勘,甚或抄寫、刻印,以廣流傳,產生了一大批記錄古籍版本的書目,這些書目包含有解題書目、知見書目和題跋鑒賞書目等多種形式,無論哪一種形式,都在不同程度上對記錄所見、所藏古籍善本的版本資訊起到了重要作用,都有助於版本學的研究,也有助於解決版本方面問題。因此,古籍工作離不開這些版本書目。我們羅列經常查閱的書目,以供參考:

《四庫全書總目》,可以瞭解書的版刻、源流、文字異同、著述體例、內容得失和作者生平等等。

《郘亭知見傳本書目》

《藏園群書經眼錄》

《藏園群書題記》

《中國善本書提要》(王重民)

《四庫簡明目錄標注》二十卷,邵懿辰撰,邵章續錄。是書對《四庫簡明目錄》著錄的書籍(包括其它書籍)加以批註,標明撰者、卷數和各種版本,並將王懿榮、孫詒讓、黃紹箕諸家有關版的批註,逐條移錄於各書之後的附錄中,它和莫友芝的《郘亭知見傳本書目》是兩部版本目錄學的重要工具書。

舊的讀書志、藏書志、善本書目,可以供研討圖書版本時作參考,今天我們要查閱善本書,主要得查近代以來各大中型圖書館的藏書目錄,例如:

《故宮善本書目》,張允亮編,1934年故宮博物院鉛印本;

《北京圖書館古籍善本書目》,北京圖書館善本部編

《浙江圖書館古籍善本書目》

《北京大學圖書館藏善本書目》,北京大學圖書館1958年鉛印本;

《上海圖書館善本書目》,1957年版;

《復旦大學圖書館善本書目》、《補編》

《中國古籍善本書目》

《宋元版書目題跋輯刊》二十八種北京圖書館出版社

本《輯刊》共收錄清代及民國時期著名藏書家、文獻學家編撰的有關宋元版書籍的目錄、題跋、通考等專門著作二十八種,內容涉及宋元版書的刊印、行款、字體、存佚、名家題校及收藏者等情況,對今人研究和鑒賞宋元版古籍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由於該類著作大多流傳不廣,且多存于叢書之中,頗不便於利用。此《輯刊》輯合出版,按照目錄、題跋、通考依次編排。末一冊附《書名索引》,極易檢索。

《中國歷代書目題跋叢書》二十二種、《中國歷代書目題跋叢書》第二輯十二種上海古籍出版社

《宋元明清書目題跋叢刊》總目錄中華書局

《宋元明清書目題跋叢刊》(全十九冊),中華書局編輯部編,中華書局2006年8月出版。《叢刊》分四卷十九冊,“宋代卷”十種,“元代卷”三種,“明代卷”四十七種,“清代卷”三十五種。末冊《日本訪書志》附有《經籍訪古志》、《古文舊書考》兩種日本人的著作。

(九)版本及印刷史的通論著作

掌握一定的古籍版本和印刷史知識,這是做好業務工作的基礎。我們今天介紹的只是古籍最基本的概念,要更進一步學習,建議閱讀以下書籍:

《書林清話》附《書林餘話》

《中國書史簡編》(劉國鈞)

《古籍版本常談》(毛春翔)

《古籍版本叢談》與《古籍版本鑒賞》(魏隱儒)

《古書版本學概論》、《古書版本鑒定》、《古代版印通論》(李致忠)

《中國印刷史》(張秀民)

《中國科學技術史·紙和印刷卷》(錢存訓)

七、古籍的版本

1.善本的概念

顧名思義,所謂善本,大家都知道就是好的書,那麼什麼樣的書屬於好的呢?前人有過許多論說,在此不談。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文化部組織編修《中國古籍善本書目》,曾經把善本的定義歸結為“三性九條”。

三性即:因其年代久遠而具有“歷史文獻性”,書籍內容有重要參考價值的“學術資料性”,雕板印製考究、插圖等精美的“藝術代表性”。

九條為:

(1)元代及元代以前刻印或抄寫的圖書。

(2)明代刻印、抄寫的圖書。

(3)清乾隆及乾隆以前流傳較少的印本、抄本。

(4)太平天國及歷代農民革命政權所印的圖書。

(5)辛亥革命前在學術上有獨到見解或有學派特點,或較有系統的稿本,以及流傳很少的刻本、抄本。

(6)辛亥革命前反映某一時期、某一領域或某一事件資料方面的稿本及較少見的刻本。

(7)辛亥革命前的有名人學者批校、題跋或抄錄前人批校而有參考價值的印本、抄本。

(8)在印製上能反映我國印刷技術發展,代表一定時期印刷水準的各種活字本、套印本,或有精校版畫的刻本。

(9)明代印譜,清代集古印譜,名家篆刻的鈐印本,有特色或有親筆題記的。

以上三性九條長期以來已為業界所遵從。

2.版本著錄格式:

古籍版本的稱謂很多,五花八門。從製作方式分,有寫本、印本;寫本又可分稿本、抄本,印本又有刻本、活字印本、套印本等;從時間上分,有唐本、宋本、元(明、清)本等,再進一步有康煕本、乾隆本等等;從出資情況及刻版主持人分,有官刻本、家刻本、坊刻本,募刻本等;

按地區分,有若按書品看,以書的大小可分袖珍本、巾箱本,以字的大小(形狀)分有大字本、小字本、寫刻本,以印刷先後分有初印本、後印本、朱印本、藍印本等,還可按內容多少分有足本、節本、殘本、叢書本等等。所以要在著錄當中反映古籍版本的多個資訊,就需要一定的規則。

一般情況下,古籍版本著錄應包括:版本年代、刻本責任者、刻書地、版本類型以及收藏者的批校題跋。(這樣就可以把前面所提及的的各種相互參雜的名目基本全面地反映出來,並且有條不紊)為了幫助記憶,我把它寫成直觀的著錄格式,即

版本年代是指版本形成的真實年代,包括朝代、年號,有時需要括弧注明西元紀年。

版本責任者指與本書版本的形成有直接責任的主持者,即出錢、出力的主要人物。注意要與刻工、藏版處等區分開。

刻書地指一部書的實際刊刻地點。

在這裡講古籍著錄的目的不是為了著錄,而且要大家明確版本類型在版本當中處於何種位置,然後再去理解版本類型的概念。

3.版本類型

以《分級標準》術語為基礎,指出一些不在著錄規範圍中的稱謂。

最新全国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出版专业基础知识(中级)试题及参考答案

2004年全国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出版专业基础知识(中级)试题及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共3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与图书相比,期刊的特点之一是()。 A.顺序编号,连续出版B.便于检索 C.稳定性、系统性强D.信息量大 2.互联网出版物与其他几种出版物的最大区别在于()。 A.需要依赖电子计算机B.具有交互功能 C.不需要事先复制就可以发行D.可以在互联网上销售 3.出版物的制作单位是()。 A.通过物化劳动印刷或复制出可以大量传播的出版物的单位 B.能使作品成为最终出版物产品的单位 C.出版单位与发行单位的桥梁 D.能把精神生产内容制成“母版”供复制单位使用的专门单位 4.我国对发行单位的设立实行()。 A.登记制度B.注册制度C.备案制度D.许可制度 5.开发、利用出版信息资源的途径之一是()。 A.利用计算机网络实现编辑、校对工作自动化 B.对已有出版物中的信息重新进行整理、加工、组合、编排等 C.一种图书的不同版本尽量只使用一个书号 D.充分利用外审力量完成大部分稿件的审稿和加工整理 6.新技术的发展对出版业产生的影响中不包括()。 A.出版物的类型发生重大变化B.出版业的结构和管理方式发生重大变化 C.编辑工作的环节大大简化D.出版业的生产力空前提高 7.唐代的雕版印刷物以()为最多。 A.历书、韵书B.佛经、佛像C.四书五经D.诗词曲选本 8.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铜活字印刷活动是印制()。 A.《大藏经》B.《四库全书》C.《古今图书集成》D.《邸报》 9.我国出版史上存在时间最长的民办出版机构是()。 A.同文书局B.拜石山房C.墨海书馆D.扫叶山房 10.某文学期刊原为季刊,现拟改为月刊,主办单位应该报()审批。 A.所在地省级新闻出版局B.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C.新闻出版总署D.所在地省级文化局和工商管理局 11.一位大学讲师2003年调入某出版社。如果他要担任书稿的责任编辑,就必须()。A.在2003年通过初级或中级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 B.在2003年或2004年通过初级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 C.在2003年或2004年通过中级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 D.在2003年通过初级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 12.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证书实行定期登记制度。凡在一个登记期内(),缓登一年。A.有一次年度考核不合格B.脱离出版专业技术岗位两年 C.因违法而受到刑事处罚 D.伪造学历和出版专业工作资历证明 13.对未办理备案手续而出版的属于重大选题范围的出版物,无论内容有无问题,首先应该责令出版单位()。

《古代汉语》基础知识背诵

第一部分古代汉语基础知识 一、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 1字典辞书的编排:1)按部首和笔画排列。2)按音序排列。3)按号码排列。 2注音方式:1)直音:即用同音字注音。2)反切:用两个汉字拼注一个汉字读音的注音方法。其方法是:反切上字与被切字声母相同,下字与被切字韵母、声调相同。如:“呼报反”,即用“呼”的声母h和“报”的韵母ao声调(ˋ)相拼,是“号”或“爱好”的“好”。3)注音字母和拼音字母注音。 3释义方式:1)直训:也叫语词式。它用一个词去解释另一个词。如:元,始也。2)描写:对被释对象的特征、形状、位置、作用等给予解释。如:缶,瓦器,所以盛酒浆、秦人鼓之以节歌。3)义界:也称为定义式。如:斗,十升也。4)譬况:即用人们熟知的事物去比方不熟悉的或难以解说的事物。如:黑,火所熏之色也。 4常用工具书: 1)《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东汉许慎著。是我国规存最早的字典。全书分汉字为540部,开创了以部首统率汉字的字典编纂法,收字以小篆为主。 2)《康熙字典》:是清朝康熙49看开始编写的,参加编写的有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人,于康熙55看编成。这部字典按部首笔画的多少,把214个部首分别归入十二集中。十二集以子丑寅卯等十二地支命名。 3)《汉语大字典》:是一部解释汉字形、音、义的大型语文工具书。这部大字典是目前我国搜集汉字单字最多的字典,共收单字五万六千个左右。 4)《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专业等单位联合编写,1979年出版。收古汉语常用字三千七百多个。修订版于1993年问世。 5)《辞源》:专门为阅读古籍和古代文史研究使用的工具书。 6)《辞海》:是一部综合性的辞书。所收对象除单字外,主要是语词、人物、著作、历史事件、古今地名、团体组织以及各学科名词术语等。古语今语、古义今义并收。 7)《汉语大辞典》:由《汉语大辞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辞典》编纂处编纂。1986年第一卷出版,1994年出版最后一卷。全书十二卷,共收单字二1万二千个左右,词目约三十七万条,五千余万字。是一部大型的历时性的详解语文词典,它试图从语词的历史演变过程加以阐述,古今兼收,源流并重。首先,这部词典是迄今汉语语文辞书中搜罗最为宏富的一部大型语挥文词典。其次,这部词典引例丰富,是在收集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编写成的,保证了收词立目、释义探源方面能超逸前人。

2019出版专业资格考试真题-基础知识中级试题及答案word精品文档14页

2019年出版专业基础知识(中级)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4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造纸术发明以前,在我国使用范围最广、通行时间最长的载体是()。 A.甲骨 B.青铜器 C.竹木简牍 D.缣帛 2.我们现在所能够见到的最早的简牍实物产生于()。 A.商代 B.战国时期 C.东汉时期 D.西汉时期 3.在中国造纸术向世界各地传播的历程中,首先传入的国家是()。 A.朝鲜 B.越南 C.印度 D.日本 4.活字发明以后,我国用泥、木、金属对活字印刷进行多方的实验,()是我国现存的最早的铜活字印书。 A.《宋诸臣奏议》 B.《蔡中郎集》 C.《白氏文集》 D.《元氏长庆集》 5.世界上现存的最早的有确切刻印日期的印刷品是()。 A.《妙法莲华经》 B.《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 C.《陀罗尼经咒》 D.《金刚经》 6.清朝采用木活字印书规模最大的一次活动是印()。 A.《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B.《武英殿聚珍版丛书》 C.《康熙字典》 D.《子史精华》 7.政府刻书,又称官刻,是指中央国家机构及地方各级行政文化机构等出资或主办的出版印刷业,始于()时期。 A.五代 B.宋代 C.元代 D.唐代 8.我国的活字印刷术是在宋朝发明的,比德国谷腾堡的同样技术早()。 A.300年 B.400年 C.500年 D.1 000年

9.我国报纸印刷的开端出现在()。 A.明初 B.明末 C.清中期 D.清末 10.书籍形式的变革由线装到精装、平装是在()。 A.唐代 B.宋代 C.近代 D.现代 11.宋代官刻机构很多,其中刻书规模数量最大的是()。 A.大理寺 B.进奏院 C.国子监 D.兴文署 12.西洋机械化印刷技术传入我国沿海地区的时间是()。 A.17世纪 B.18世纪 C.19世纪 D.20世纪 13.1920年,我国出版了由()翻译的《共产党宣言》。 A.陈独秀 B.李大钊 C.陈望道 D.瞿秋白 14.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出版工作,党的主要创建人在党初创时期都曾进行过出 版活动,毛泽东主编了()。 A.《新青年》 B.《共产党》月刊 C.《中国青年》 D.《湘江评论》 15.1988年中共中央宣传部和新闻出版署提出深化图书发行体制改革的要求,其中的一项是()。 A.放开经营方式,搞活发行渠道 B.放手发动群众,搞活各类书店 C.放开购销形式和发行折扣,搞活购销机制 D.放开管理方式,搞活出版社 16.2019年12月25日发布的《出版管理条例》是由()制定的出版行政法规。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国务院 C.新闻出版总署 D.新闻出版总署、公安部、文化部、工商行政管理总局 17.在《出版管理条例》规定的设立出版单位应具备的条件中,对出版单位的业务范围、组织机构和人员队伍的要求是()。

培训资料-印刷制版基础知识

印刷、制版基础知识 第一节印刷基本知识 一、印刷的五大要素 1.原稿:原稿是整个制版、印刷工艺中的依据,直接关系到印刷品的艺术效果和复制还原效果。凹印制版常见原稿有:黑稿、彩稿、印刷品原稿、摄影原稿、设计光盘原稿等。 2.印版:印版即提供印刷用的模版,它是由原稿到印刷品的印刷过程中重要的媒介物。印版因着墨和不着墨部分的结构形式不同而分为凸版、凹版、平版和孔版四类。其功能是根据原稿,区分出图文部分与非图文部分,使非图文部分形成空白不接受油墨,而图文部分则接受油墨,在印刷时,使附着油墨的图文转移到承印物的表面,从而完成一色的印刷。 3.油墨:油墨是获得印刷图文的主要材料之一,是体现原稿色彩的重要因素。油墨的种类很多,主要根据印版种类、印刷形式、承印材料的不同而区分,凹版包装印刷油墨主要有里印油墨、表印油墨两大类,其中里印油墨又可分为PVC用油墨、OPP用油墨、PET用油墨等。 4.承印材料:承印材料指印刷过程中承载图文墨色的材料。凹版包装印刷的承印材料主要有纸张、薄膜、铝箔等。薄膜又包括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氯乙烯(PVC)、聚脂(PET)等。 5.印刷设备:印刷设备主要指印刷、复合等机械,是实现印刷品生产的关键。 二、印刷种类 1.凸版印刷:凸版印刷简称凸印,俗称铅印,历史最久。目前我国印刷行业采用较多的活字版和铜锌版印刷。 2.凹版印刷:凹版印刷简称凹印,其图 文部分低于印版表面的空白部分。我国 的软包装印刷主要是采用凹版印刷。右 图为凹版印刷方式图解。 3.平版印刷:其印版上的图文和空白两 部分几乎处在同一平面上,故称为平版 印刷。胶印是常见的平版印刷方式。平 版印刷不是直接印刷,而间接印刷。 4.孔版印刷:孔版属于透过性印刷,利用细金属网透空的特性,将图文部分镂空而非图文部分以抗墨性胶质体保护,油墨置于版面上以刮版刮压,油墨透过镂空的图文部分转移到承印物上。常见的孔版印刷方式是丝网印刷,现在仍然应用广泛。 第二节凹版印刷的特点及国内凹印的发展 一、凹版印刷的特点 1.墨层厚实,墨色均匀。凹印能真实再现原稿效果,层次丰富、清晰,墨层厚实,墨色饱和度高,色泽鲜艳明亮,这是由凹印的特点所决定的。凹版印刷采用的是网穴结构,依靠墨量体积不同来表现层次。 2.印刷速度快?。现代凹版印刷机均采用圆压圆形式,特别是卷筒式凹版印刷机,印版滚筒和压印滚筒上没有空档,机器运转平稳,采用微机自动控制,印刷速度最高可达250米/分钟。 3.适应介质广泛。凹印适用的介质非常广,PVC、PET、PE、NY、CPP、OPP、BOPP、组合膜以及其它与以上材料有相同性质的薄膜类、纸张,甚至铝箔等。 4.产品适应范围广。通过选用不同的油墨,可以在纸张、塑料薄膜、纺织品、铝箔、玻璃纸等各种材料上印刷。凹版印刷机可以和柔印、丝印、烫印、凹凸压印、分切等多种工序组成自动化

古籍基础知识

古籍基本知识 古籍(定义):是中国古代书籍的简称,主要指书写或印刷于1912年以前具有中国古典装帧形式的书籍。(《定级标准》2。1、《修复技术规范》2.1) 一、古籍版式 定义:古籍版式指古籍版刻的样式(按:即指一块书版内所刻出的模式,反映在书中,就是一张书叶中所看到的样式)。包括版面、大小题名、版框、界行、天头、地脚、行款、字数、鱼尾、象鼻、书耳、书牌、条记、句读、插图等等。 1.版面:原指按一定行款字数并以边栏、界行、版心、鱼尾等形象为装饰而雕刻或排拣活字形成的平面。后世即指一版一版印纸。 2.版框:书叶正面图文四边的围栏,一般指印刷的书。(修复技术规范2.5.1)。也称边栏,上方叫“上栏”,下方叫“下栏”,两旁叫“左右栏”。单线的叫“单边”或“单 栏”,双线的叫“双边”或“双栏”。常见的术语有四周单边(四周只印一道粗黑的边 线)、四周双边(四周粗黑线内侧再刻一道细黑线)、左右双边(仅左右粗黑线内侧有细黑线)。 3.界行:也称界格,指在版面内分割行字的直线。 4.行款:又称行格,指正文之行数与字数。通常以半叶计算,叫做“半叶×行×字”,有的直接称“×行×字”,若每一行中有两排字(通常是为大字正文做注解),叫做“小 字双行×字”。同一种书,不同时期有不同刻本,行款也往往不同。故行款可以作 用鉴定版本依据之一。 5.天头:图文或板框上方余幅。(修复技术规范2.5.4),即版框外空白纸的上方。 6.地脚:图文或板框下方余幅。(修复技术规范2.5.5),即版框外空白纸的下方。也称下角。 7.版心:也称中缝,通常指一版印叶的中心比较窄的一行空白行,是书叶对折时的标准。唐末五代,书的装订形式由卷轴装向册叶装发展,雕版出现了两个半版,北宋 和辽时期,两个半版间出现了两道线,在两线之间的空白处,常常刻上书的题名(通 常是简书名)、卷数、叶码、本叶的字数、刻工姓名或者刻书单位的名称。因为这一 行居于两版的中心,所以称为版心。 8.书口:又称版口,就书版(或者书叶)而言,它是版心。对于以包背装或线装的方式装订起来的书籍而言,这部分为书可以翻阅的开口,故称书口。(蝴蝶装无书口?)与 书背相对,可翻叶展阅的开口。(修复技术规范2.8。3)(其含义已经扩大了。)9.鱼尾:版心中间图形,因其酷似鱼尾,故名。刻于距版心上边大约四分之一处,有时版心上下都有鱼尾。只有一个鱼尾,称单鱼尾,两个鱼尾称双鱼尾(有对鱼尾、顺 鱼尾),个别有三鱼尾。花鱼尾:鱼尾刻印出花样的。鱼尾的作用是用来标示中缝线,作为折叶的标准。 10.象鼻:鱼尾上下到版框有一条线,叫象鼻。(这只是一种说法。李致忠先生提出另两种说法,一是我们暂且采取第一种说法,主要说明什么是黑口、白口)象 鼻为一条细黑线的叫细黑口(或小黑口),象鼻为一条粗黑线的称为粗黑口(或大黑口),无象鼻(即无黑线)者为白口。 11.书耳:版框外左上角的空格,里面刻有简单的篇名,因为形状象书的耳朵,所以称书耳。其中的题名叫耳题、耳记。 12.书牌:又称牌记,与现在的版权页类似,常常刻有书名、作者、镌版人、藏版

2019中级出版专业资格考试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

2019中级出版专业资格考试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 1.关于出版社的经营管理,下面论述准确的是( )。 A.是在企业战略目标指引下,以取得经济效益为目标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 B.出版社的经营管理与一般企业的经营管理相同 C.必须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结合 D.为了取得经营活力,出版业必须以满足消费者各种需求为目标 答案:C 2.关于出版社经营目标,下面论述准确的是( )。 A.持续扩大出书规模,获取经济利益时出版社经营的基本目标 B.出版社一般以单一利润指标确定为自己的经营目标 C.一个准确的目标有利于卸掉各部门高效率地工作 D.出版社往往把树立品牌作为出版社经营的首要目标 答案:C 3.一个决策者在作任何决策之前都必须( )。 A.目标明确 B. 明确问题 C.收集数据 D. 找出原因 答案:A 4.关于目标管理,下面各项中不准确的是( )。 A.必须坚持“三审制”,不能下放选题的决策权和稿件的终审权 B.目标管理一般分为出版社、部门、个人或项目小组三个不同层次 C.编辑部门实行目标管理在某种水准上就是“个人承包“ D.目标管理制能够调动出版社各类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效益化 答案:C 5.以下关于目标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的说法,不准确的是( )。

A.前者强调的是工作的目标和预期的效果,后者强调的是个人在本岗位上必须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B.前者着眼于出版社的整体工作;后者是将目标落实到个人 C.前者带有一定的微观性,是后者的分解和细化 D.前者的重点在于指标体系的制定和分解,后者的关键在于科学、合理地定岗定人 答案:C 6.在出版社中,( )主要适用于编辑部门和出版部门。 A.以计件考核为主的岗位责任制 B.以智能考核为主的岗位责任制 C.定性和定量考核结合的岗位责任制 D.其他 答案:C 7.关于聘用制对出版单位理解管理的作用,以下各项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 B.由单纯行政管理向法制管理转变 C.由行政依附关系向平等人事主体关系转变 D.由单位用人单位向国家用人转变 答案:D 8.关于出版社缴纳增值税的叙述,不准确的是( )。 A.是对出版单位取得的收入中增值部分课征的一种税 B.出版社的各种收入都要缴纳增值税 C.当期应缴纳的增值税额等于销项增值税额扣除当期累计进项增值税额的差额 D.增值税的计算结果能够为负 答案:B 9.关于图书质量管理,下述不准确的是( )。 A.图书质量管理包括所载内容和编校两个方面

出版专业基础知识最全知识总结

出版专业基础知识最全知识总结

第一章出版概论 第1节出版活动 一、出版的概念 出版是指编辑、复制作品并向公众发行,以传播科学文化、信息和进行思想交流的一种社会活动。 在我国最早使用“出版”,1833年创办于广州的中文月刊《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 我国第一次在法律文件上使用“出版”,1906年清政府《大清印刷物专律》二、出版活动的构成要素 编辑、复制、发行 三、出版活动的前提 作品:文字作品、口述、音乐、戏剧、曲艺、舞蹈、杂技、美术、 建筑作品、摄影、电影、设计图、地图、模型、计算机软件。 四、出版活动的特征 1.文化的记载、传播、交流和传承 2.不同劳动的有机结合 3.意识形态属性 4.经济属性和产业属性 五、出版活动与社会的关系 (一)社会发展对出版活动的决定性影响 1.社会的政治状况主导着出版活动的方

向 2.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出版活动提供物质条件 3.科学技术是出版活动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4.社会文化的发展为出版活动提供活力 (二)出版活动对社会发展的能动作用 1.对政治发展的影响 1)形成舆论导向 2)深化思想政治教育 3)促进社会和谐 2.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1)提高劳动力素质,促进社会生 产力发展 2)传递各种社会信息,加快经济 的发展速度 3.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 4.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1)增进文化积累 2)推进文化创新

3)促进文化交流 第2节我国出版工作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和主要任务 一、指导思想 国务院颁布的《出版管理条例》规定,出版活动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二、方针原则 1.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古为今用、 洋为中用 3.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 4.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 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 5.坚持质量第一:选题对路、内容正确充实,有尽 可能高的思想性、科学性或艺术性,对出版物的编校质量、装帧设计 质量、物质生产质量严格要求,精益求精。

出版专业基础知识(中级)

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 出版基础(中级)复习笔记 第一章出版概论 §1.1 出版活动(P1) 一、“出版”的概念 【出版】是指编辑、复制作品并向公众发行,以传播科学文化、信息和进行思想交流的一种社会活动。 古代,人们把出版活动称为“梓行”、“雕印”、“版印”。 最早在我国使用“出版”一词:1833年创办于广州的中文月刊《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的编辑序言。 最早在我国法律文件上使用“出版”一词:1906年清朝政府颁布的《大清印刷物专律》,但却把出版物称为“记载物件”。 1930年,国民政府颁布《出版法》,但未对“出版”下明确定义。 在我国,给“出版”做出明确的定义,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 在西方,法语和英语中分别在1330年和1450年有了表示“出版”的词语,他们来源于拉丁语publicare。 二、出版活动的构成要素(P3) 出版活动三要素:编辑、复制、发行 如何看待博客出版、微博出版:①具有很强的个体化特征,不具有作为社会化活动的出版的基本属性和功能;②具有一定的出版功能,要引导和规范;③在数字化时代,出版活动对社会文化生活具有广泛影响性,已经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三、出版活动的前提是作品。出版界所说的“作品”是指可以被编辑、复制和通过某种方式能够发行的作品。一般又称为“稿件”。 四、出版活动的特征:(P4) 1.文化的记载、传播、交流和传承 2.不同劳动的有机结合:精神产品生产阶段的劳动是一种精神劳动(即编辑),物质产品生产阶段的劳动是一种物质生产劳动(即印刷),出版物产品流通阶段的劳动是一种兼有文化传播意义的商业劳动(即发行)。 出版物使用价值的生产过程同时也是出版物价值的产生过程:一方面物质产品生产阶段的劳动形成出版物的新增的价值;另一方面,又把作者=编辑的精神生产劳动的价值,以及 工具设备和原材料等物化劳动价值转移到出版物中。 发行的目的:①将精神文化内容向社会传播;②通过商品交换实现出版物的价值;③依靠商业劳动,能使凝结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得到实现。 3.意识形态属性 4.经济属性和产业属性:必须在遵循文化发展规律的同时,遵循市场经济规律。 五、出版活动与社会的关系:(P6) 社会发展对出版活动有决定性影响;出版活动对社会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的发展,有巨大的能动作用。 (一)社会发展对出版活动的决定性影响: 1.社会的政治状况主导着出版活动的方向。主导作用体现在: ⑴通过对出版从业者思想倾向和政治追求的影响来引导出版活动; ⑵运用行政、法律、法规和政策等手段规制和引导出版活动。 2.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出版活动提供物质条件。 3.科学技术是出版活动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4.社会文化的发展为出版活动提供活力。 ⑴社会文化的发展程度和国民的文化素质状况是出版物总体质量水平的决定因素。 ⑵精神生产所需原料只能来自社会。 (二)出版活动对社会发展的能动作用: 1.对政治发展的影响: (1)形成舆论导向。(2)深化思想政治教育。(3)促进社会和谐。 2.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凹印版辊的基本知识综述

上世纪90年代初,受国内包装市场飞速发展和国际 制版先进设备迅速更新的影响,制版设备与技术得到快速发展,制版企业遍地开花,版材市场供不应求。90年代中后期,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与性能提高,制版质量大幅提高,制版周期不断缩短。经历了近20年的高速发展,我国软包装制版行业也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俗话说,印刷品质量“三分在印刷,七分靠制版”。那么,当前我国塑料软包装行业制版技术如何?其市场状况怎 样?印刷制版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本期技术专题,编辑部将和您一起关注制版的相关技术。 凹版印刷作为印刷工艺的一种,以其印制品墨层厚实,颜色鲜艳、饱和度高、印版耐印率高、印品质量稳定、印刷速度快等优点在印刷包装及图文出版领域内占据极其重要 的地位。从应用情况来看,在国外,凹印主要用于杂志、产品目录等精细出版物,包装印刷和钞票、邮票等有价证券的印刷,而且也应用于装饰材料等特殊领域;在国内,凹印则主要用于软包装印刷,随着国内凹印技术的发展,也已经在纸张包装、木纹装饰、皮革材料、药品包装上得到广泛应用,

运城制版有限公司就是一家在各个领域均有水准的专业制 版公司,其使用的设备均从德国或瑞士进口,其生产的各种凹印版辊质量在全国都是首屈一指的,其生产的凹印版辊已有部分向国外出口。近年来,凹印版辊印刷大量采用醇溶性油墨和水性油墨、UV油墨,既符合了国家绿色环保印刷的要求,又能适应薄膜、复合材料、纸张等多种介质,因而在包装印刷领域保持了常胜不衰的局面,成为国内印刷行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员。 凹印版辊的制作工艺,从其发展的过程来看,有多种工艺选择,分别是碳素纸照相法、直接加网法、胶凹印转换电子雕刻、数字电子雕刻、激光雕刻后腐蚀、激光直接雕刻等等。在此,我主要谈谈其中目前最重要也是应用最广泛的电子雕刻凹印版辊的制作。 从凹印版辊的制作流程来看,主要有以下步骤:印版基体制作、印版辊筒镀铜处理、原稿(或设计)图像文件制作、印版图像电子雕刻制作、印版辊筒镀铬。其中,印版基体制作及印版镀铜辊筒处理是与原稿(或设计)图像文件制作是同步进行的,当印版镀铜辊筒处理与原稿(或设计)图像文件制作完成后,才可进行印版图像电子雕刻制作,最后印版镀铬,至此完成印版的全部制作过程。

出版专业基础知识初级考试习题

壹、出版专业基础知识(初级)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4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下列关于汉字及其使用规范的表述,错误的是()。 A.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 B.部首是具有字形归类作用的偏旁 C.所谓异形词,是指汉语书面语中音同、义同而用法不同的词 D.汉字的整理包含简化笔画和精简字数两方面的内容 2.下列各字中,笔画数不同于其他字的是()。 A.凄B.逸 C.鸶D.虒 3.“奪”简化为“夺”,采用的简化方法是()。 A.简化偏旁B.保留局部 C.草书楷化D.换用简单符号 4.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啜泣点缀辍学拾掇B.癖性荒僻开辟躲避 C.蠕动怯懦孺子嗫嚅D.惴惴湍急揣摩喘气 5.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寒喧兴高采烈源远流长B.睿智成群结党翻来复去 C.暴躁怨天尤人声名狼藉D.裨益走头无路川流不息 6.下列成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相映成趣截足先登优柔寡断

B.旁征博引铤而走险舍本逐末 C.违疾忌医大显身手变本加利 D.各行其是手屈一指众口铄金 7.下列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的是()。 A.春风和旭,阳光灿烂,山谷里回荡着鸟儿们缭亮的歌声。 B.突然,蝉声戛然而止,树林里顿时一片寂静。 C.这小生灵虽然是缈小的,但是我们绝不能忽视它。 D.叶欣以身恂职的事迹见报后,人们无不为之感动。 8.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符合规范的是()。 A.俗话说:“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又说:“看菜吃饭,量体裁衣。” B.我们有些同志喜欢写长文章,但是没有什么内容,真是“懒婆娘的裹脚布,又臭又长”。 C.墙上贴着一张标语,写着:“你为保护环境做过什么?” D.他一进门,说了声:“大伙儿都在等着你们呢!”就飞也似的跑开了。 9.下列句子中,计量单位用法不规范的是()。 A.我国城乡居民每天消费食用植物油1.7万吨,蛋1.87万吨,酒3.6万吨,布3.6万千米,煤60万吨以上。 B.白炽灯照明距桌面的最佳高度:15瓦为25公分,25瓦为45公分,40瓦为60公分,60瓦为100公分。 C.厦门海沧投资区距高雄港160海里,距香港287海里,距上海560多海里。 D.海南农业开发综合试验区,占地40多公顷。 10.下列句子中,数字用法不规范的是()。

凹版印刷知识考试题库

凹版印刷知识考试题库 一、填空题: 1.油墨的主要成分包含{颜料}、{树脂{连接料}}、{助剂}、{溶剂}。 2.员工更换或研磨刮刀时,要{戴防割手套},更换下来的废弃刀片要放入{废刮刀专用桶}内,不得{随意丢入垃圾箱},以免割伤他人。 3.电眼间距的检测必须在每一卷的自检中进行,用{钢尺}测出一个版周的实际数值,,目测预估到小数点后一位,除以一个版周里的{版数},得到的数值即为电眼间距值。该数值必须控制在工作标准书所示Pitch值的允差范围之内。如有超出,须{及时调整相关生产参数)。 4.压胴使用过程中出现异常,由机台人员及时提出异常现象,用{油性笔}做好标示并提供{印刷异常样品},并填写{废压胴单}交带班主管签字后交版库,以便及时研磨修缮。 5.印刷过程中出现较严重品质异常,领机应首先{处理异常},然后{夹条标示}并{在流程单及MES 系统上注明},且应送{检品}复卷确认,视情况{整版不良去除或注明哪几条单条报废}。 6.在自检中油墨附着性用{24mm}宽的透明胶带粘在印刷面的油墨上,再以{1m/秒}的速度匀速撕下胶带,膜上的油墨{90%}未被粘下为合格,否则作异常提报。 7.常说的“5S”包含{整理}、{整顿}、{清洁}、{清扫}、{教养}五项。 8.印刷时色差有个标准范围,在标准范围内可以正常出货,而一旦超出这个范围,则就有可能报废。我们所说的这个范围是:dH{≤1.0}、dE{≤3.0}以内。 9.版胴不良的确认必须由领机提报给{带班主管}确认,提供{异常留样}并填写{版胴异常提报单},由{带班主管}签名,同时必须知会{版库人员},便于分析、判别、处理、改善版胴存在的问题。 10.诺克尔粘度仪控制面板上有两行显示粘度的数值,其中上面一行数字代表{油墨的实际粘度}。 11.我们常用色差仪检测在制品与标准样品之间的颜色差别程度,美能达CR-10色差仪上的dH、dC、dL、dE都代表不同的含义。其中dH数值后会跟有一个字母,此字母表明的是:与基准色相比较被测色在哪个方面发生了改变:“R”代表{偏红}、“B”代表{偏兰}、“Y”代表{偏黄}、“P”代表{偏紫}、“G”代表{偏绿}。 12.首自检取样数量要求{≥2版周},取样频次要求{每卷}取样1次。 13.为保证生产顺畅,交接班时,交班方至少给接班方准备{2H}生产的原物料;如果是换单交班的,则须完成{新订单的领料}。 14.半制品所用纸管应与原膜宽度相同,最长不能长出半成品{2cm}。 15.现场人员设备保养项目包括{清洁}、{检查}、{给油}三项。 16.版胴在上机前,应根据{排程}、{送版单}、{版套标示}、{版顶版号}进行确认。 17.上版时必须根据《工作指示单》要求,先确认印刷半成品{出卷方向},进而确定装版方向。 18.异常原因细部分析中的5M1E是指:{人}、{机器}、{材料}、{方法}、{环境}、{测量}。 19.《印刷制程检验标准》上规定,双向拉伸类薄膜:主要图案套色偏差{≤0.20mm},次要图案{≤0.35mm}。 20.印刷机的张力系统包含{印前张力}、{印后张力}、{收卷张力}、{放卷张力}、{收卷牵引辊张力}、{放卷牵引辊张力}六部分。 21.印刷时所用的单元机组都要打开加热开关,以便油墨及时干燥。那么设定温度时需要考虑{印刷面积的大小}、{印刷速度的快慢}、{印刷材质的不同}三个因素。 22.蒸煮油墨中添加固化剂的作用是{增加油墨的附着力}。 23.印刷机正常停机时,应先降速至{50 }m/min以下,再按停机按钮。 24.印刷首检的八项管制重点是:{外观}、{颜色准确性}、{条码正确性}、{图案文字正确性}、{出

古代汉语基础知识汇总

古代汉语基础知识 一、常用工具书 1字典辞书的编排: 1)按部首和笔画排列。2)按音序排列。3)按号码排列。 2注音方式: 1)直音:即用同音字注音。 2)反切:用两个汉字拼注一个汉字读音的注音方法。其方法是:反切上字与被切字声母相同,下字与被切字韵母、声调相同。如:“呼报反”,即用“呼”的声母h和“报”的韵母ao声调(ˋ)相拼,是“号”或“爱好”的“好”。 3)注音字母和拼音字母注音。 3释义方式: 1)直训:也叫语词式。它用一个词去解释另一个词。如:元,始也。 2)描写:对被释对象的特征、形状、位置、作用等给予解释。如:缶,瓦器,所以盛酒浆、秦人鼓之以节歌。 3)义界:也称为定义式。如:斗,十升也。 4)譬况:即用人们熟知的事物去比方不熟悉的或难以解说的事物。如:黑,火所熏之色也。 4常用工具书: 1)《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东汉许慎著。是我国规存最早的字典。全书分汉字为540部,开创了以部首统率汉字的字典编纂法,收字以小篆为主。 2)《康熙字典》:是清朝康熙49看开始编写的,参加编写的有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人,于康熙55看编成。这部字典按部首笔画的多少,把214个部首分别归入十二集中。十二集以子丑寅卯等十二地支命名。 3)《汉语大字典》:是一部解释汉字形、音、义的大型语文工具书。这部大字典是目前我国搜集汉字单字最多的字典,共收单字五万六千个左右。 4)《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专业等单位联合编写,1979年出版。收古汉语常用字三千七百多个。修订版于1993年问世。 5)《辞源》:专门为阅读古籍和古代文史研究使用的工具书。 6)《辞海》:是一部综合性的辞书。所收对象除单字外,主要是语词、人物、著作、历史事件、古今地名、团体组织以及各学科名词术语等。古语今语、古义今义并收。 7)《汉语大辞典》:由《汉语大辞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辞典》编纂处编纂。1986年第一卷出版,1994年出版最后一卷。全书十二卷,共收单字二1万二千个左右,词目约三十七万条,五千余万字。是一部大型的历时性的详解语文词典,它试图从语词的历史演变过程加以阐述,古今兼收,源流并重。首先,这部词典是迄今汉语语文辞书中搜罗最为宏富的一部大型语挥文词典。其次,这部词典引例丰富,是在收集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编写成的,保证了收词立目、释义探源方面能超逸前人。 8)《经传释词》:清王引之著,是一本着重研究先秦和汉代经传中虚词特殊用法的著作。 9)《词诠》:近人杨树达著。这部书收集了古书中常用的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及一部分代词、动词、副词,说明它们的用法、意义并引书证。 (10)《诗词曲语辞汇释》:近人张相著。这部书汇集了唐宋金元明以来流行于诗词剧曲中的特殊鱼词537个,作者从大量的材料中加以比较推敲,考释语辞的含义和作用。这部著作是我们阅读和研究古典诗词曲的重要参考书和工具书。 二、汉字的结构 1、汉字的结构与“六书” 1)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2)象形:象形字的结构特点是依样画葫芦,即许慎所谓“画成其物,随体诘诎”。如日、月、止、目、人、车、行、牛、瓜、眉、虎、高、夕、犬、女等。

出版业基础知识

一、图书出版、印刷基本概念 1.版式:书籍排版的式样。指版面、版心、排式(横排或直排)、书眉、页码、行距、标题、字体、插图等大小格式的安排。 2.版面:是指书籍一页的幅面,包括版心、白边页码、书眉以及正文等内容。 3.版心:又称“版口”,是书页上除四周白边排印正文的部分。 4.装帧:图书付印前的整体设计。如封面、扉页、插图、装订形式等美术设计和板式等技术设计。 5.封面:又称“封一”、“封皮”、“书皮”,起着保护书籍、装饰书籍的作用。封面一般印有书名、作者(包括译者、编著者、校订者)和出版社名称。 6.护封:又称“外包封”,指图书封面外的包封纸。一般印有书名和装饰性图画,可保护封面,增加图书的美观。 7.封里:又称“封二”,即封面里边的空白页。 8.封底里:又称“封三”,即封底里边的空白页。 9.封底:又称“封四”,是书的最后一面,与封面相连。一般印有书号和定价。 10.书脊:又称“封脊”,即书的脊背,接连封面和封底。一般印有书名、册次和出版社名称。 11.版本:指一本书的不同版本,即内容和形式上与原版有所不同的图书。出版形式不同,包括开始出版,同时有几种形式的版本,或再版的印刷地点和时间不同;装帧形式不同,如平装本、精装本、普及本、线装本;排版形式不同,如横排本、直排本。内容不同,是指出版以后,内容增删或修改,如增订本修订本、缩写本,以及翻译不同的版本和节译本。 12.版本记录:又称“版权记录页”,简称“版权页”。是一本书的出版记载,提供读者了解图书出版情况,附印于图书正文前页或后页。有书名、著作者、出版者、开本、印张、版次、印次、印数、字数、出版年月、书号、定价等项目。 13.印张:计算图书篇幅的单位,表示一本书所需要的印刷纸张数。一个印张等于半张纸,一张纸两面印刷,则为两个印张。

古代文献学基础知识

一、古代文献学基础知识 1、文献一词首见于《论语·八佾》。 2、传统文献学又叫做校雠学,由西汉末年的刘向、刘歆所开创。 3、古典文献学的传统主干知识包括目录、版本、校勘。 4、目录学在学术研究中最大的功用是“辨章学术,考镜源流”。 5、古典文献按照问世或流传的方式来划分,可以分为两大类: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迄今 为止所能见到的最早的出土文献是商代的甲骨文,最早的传世文献是《易经》《诗经》《尚书》。 6、刘向开始了中国古典文献学史上第一次有政府组织的大规模有计划的文献整理工作,著 有〈别录〉一书。刘歆在刘向〈别录〉的基础上,撮其指要,著为〈七略〉。 7、两汉古典文献学的集大成者是郑玄。 8、魏晋玄学以谈论三玄《周易》《老子》《庄子》为风尚。 9、魏晋南北朝时期在古典文献的传播与发现上两件值得关注的大事是魏正始三体石经的 刊刻和汲冢竹书的发现。 10、单行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著作。如《文心雕龙》《诗品》《沧浪诗话》《词律》。 11、最早的诗文总集是《文选》 12、《百川学海》刻于宋度宗咸淳九年(1273),流传较广,是中国最早刻印的一部丛书。 13、《古今说海》是我国最早的小说专门丛书。 14、《四库全书》,是中国古代最大型的综合性丛书。 15、我国最早的书目是西汉刘向、刘歆父子编撰的《别录》《七略》;中国古代最重要的 书目是《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制》《四库全书总目》 16、中国最早的字典和词典分别是《说文解字》《尔雅》;古代最常见的韵书是《广韵》, 它代表了汉语中古语音系统。古代规模最大的词典兼韵书是清人编撰的《佩文韵府》;

收汉字最多的现代字典是《汉语大字典》。 17、类书是我国古代分类式的资料汇编性的工具书。最早的类书是魏文帝曹丕时编的《皇 览》,历代著名的类书有宋代的《太平广记》《太平御览》《册府元龟》《玉海》,明代的《永乐大典》,清代的《古今图书集成》。 18、十通是指杜佑的《通典》、郑樵的《通志》、马端临的《文献通考》(三通) 《清通典》、《清通志》、《清文献通考》《续通典》、《续通志》、《续文献通考》《清续文献通考》 19、.我国最早的一书目录是《易·序卦传》 20.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综合性群书目录是《汉书·艺文志》。我国最早的目录书是《别录》。 21.古典文献发生错误的类型有讹、脱、衍、倒。 22.旋风装又叫做龙鳞装。 23.东汉蔡邕的《蔡中郎集》,题“汉左中郎将蔡邕伯喈撰”,“左中郎将”是官职,“伯喈”是字;三国魏曹植的《曹子建集》,题“魏陈思王曹植撰”,“陈”是封地,“陈王”是封爵名,“思”谥号;南宋张炎的《山中白云词》,题“西秦玉田生张炎叔夏”,“西秦”(今甘肃天水)是他的原籍,“玉田生”是号,“叔夏”是字。 24. 正史中只有欧阳修的《新五代史》为私人修撰,其余均是官修。 25.辨伪的核心内容是考证认定图书文献形成的真实年代。 26.纪传本末体创始于南宋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 27、我国著录甲骨文第一书是刘鹗的《铁云藏龟》 28、金文,又叫铭文、钟鼎文、彝器款识 29、孙诒让是最早研究甲骨文的学者,其《契文举例》是我国第一部考释甲骨文字的专著。 30、汉代人将《左传》与《国语》看作《春秋》的内、外传,认为皆左丘明所作。

出版专业基础知识最全知识总结

第一章出版概论 第1节出版活动 一、出版的概念 出版是指编辑、复制作品并向公众发行,以传播科学文化、信息和进行思想交流的一种社会活动。 在我国最早使用“出版”,1833年创办于广州的中文月刊《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 我国第一次在法律文件上使用“出版”,1906年清政府《大清印刷物专律》二、出版活动的构成要素 编辑、复制、发行 三、出版活动的前提 作品:文字作品、口述、音乐、戏剧、曲艺、舞蹈、杂技、美术、建筑作品、摄影、电影、设计图、地图、模型、计算机软件。 四、出版活动的特征 1.文化的记载、传播、交流和传承 2.不同劳动的有机结合 3.意识形态属性 4.经济属性和产业属性 五、出版活动与社会的关系 (一)社会发展对出版活动的决定性影响 1.社会的政治状况主导着出版活动的方向 2.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出版活动提供物质条件

3.科学技术是出版活动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4.社会文化的发展为出版活动提供活力 (二)出版活动对社会发展的能动作用 1.对政治发展的影响 1)形成舆论导向 2)深化思想政治教育 3)促进社会和谐 2.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1)提高劳动力素质,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 2)传递各种社会信息,加快经济的发展速度 3.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 4.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1)增进文化积累 2)推进文化创新 3)促进文化交流 第2节我国出版工作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和主要任务 一、指导思想 国务院颁布的《出版管理条例》规定,出版活动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二、方针原则 1.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3.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 4.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 5.坚持质量第一:选题对路、内容正确充实,有尽可能高的思想性、科学 性或艺术性,对出版物的编校质量、装帧设计质量、物质生产质量严 格要求,精益求精。 三、主要任务 1.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2.传播和积累科学文化知识 3.弘扬中华文化 4.促进国际文化交流 5.满足和提高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第3节出版物 一、出版物的要素 1)具备经过编辑加工的以文字、图像、图形、声音或者其他符号的形 式表现的精神文化内容,可供欣赏、阅读。 2)具有承载这些精神文化内容的物质载体。 3)有一定量的复本,从而有可能向公众发行传播。 二、出版物的种类

行测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1、“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出自()。 A.道家典籍 B.儒家典籍 C.墨家典籍 D.法家典籍 答案:B解析:【解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儒家思想传统中知识分子尊崇的信条,源于儒家典籍《礼记?大学》的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自我完善为基础,通过治理家庭,直到平定天下,是几千年来无数知识者的最高理想。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 2、按照我国选举法的规定,全国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受选民和原选举单位的监督。选民或者选举单位都有权罢免自己选出的代表。罢免代表采用( )。 A.记名表决方式 B.口头表决方式 C.举手表决方式 D.无记名表决方式 答案:D解析:【解析】《选举法》第49条规定,罢免代表采用无记名的表决方式。故选D项 3、当前下列国家中,国民用于购买食物费用占日常支出平均比重最高的是()。 A.美国 B.智利 C.希腊 D.刚果 答案:D解析:【解析】国民用于购买食物的费用占日常支出的比重即为恩格尔系数。恩格尔系数越大,代表生活水平越低,也就是国家越贫穷,因此四个国家中,美国、智利和希腊的经济发达程度均高于非洲国家刚果,因此本题选D。 4、高山上煮饭很难把饭煮熟,这是因为()。 A.高山上有雪太冷 B.高山上没有煤 C.高山上风太大,火一点着就灭 D.高山上气压太低 答案:D解析:【解析】气压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在高原上,空气比较稀薄,气压相对地面较低,从而导致水的沸点降低。也就是说低于标准大气压,水的沸点就低于100摄氏度。而食物要想煮熟需要较高的温度,但是水沸腾以后温度就不会再上升,所以在高山上煮饭不容易热。 5、关于目前金砖国家的基本情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60%以上 B.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0% C.国内生产总值约占全球总量的20% D.国土面积约占世界领土总面积的30% 答案:A解析:【解析】金砖国家国土面积占世界领土面积近30%,人口占世界的42%。从政治和安全上看,五国中的俄罗斯和中国都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巴西、印度、南非目前都是非常任理事国。从经济上看,2010年五国国内生产总值约占世界总量的18%,贸易额占世界的15%。所以本题选A。 6、国务院研究室是典型的()。

出版专业基础知识(初级)

一、单项选择题(共30 题,每题 1 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 1 个最符合题意) 1.贯彻执行出版工作的基本方针,主要体现于出版物的()。 A. 复制 B.载体 C.形式 D.内容 2. 编辑人员在作者与读者的相互关系中,处于()地位。 A. 指导 B.中介 C.支配 D.辅助 3.关于出版活动中的“复制”,下列表述中错误的是()。 A. 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复制作品的过程也是出版物的商品生产过程 B. 印刷是出版物生产中最常用的复制方式之一 C.电子期刊可以由读者直接下载到计算机上阅读,所以不必经过复制 D. 只有经过复制,作品中所含有的精神文化信息才能向消费者广泛传播 4.下列关于音像制品与书、报、刊等出版物主要区别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A. 表达内容的手段不同 B.物质载体不同 C.复制方式不同 D.发行方式不同 5.图书必须具备的结构部件包括()等。 A. 封面、主书名页、环衬、护封 B.封面、主书名页、护封、辑封 C.封面、主书名页、腰封、环衬 D.封面、主书名页、目录页、正文书页 6.裁口是指书刊的()。 A. 上切口 B.下切口 C.外切口 D.内切口 7.“版心”是指()。 A. 图书的主体部分 B.版面上容纳文字图表的部位 C.版面对角线交叉点 D.印版的中心部位 8.从2007 年1 月1 日开始,中国标准书号的编号位数是()。 A.10 位 B.13 位 C.9 位 D.15 位 9.下列使用书号的做法中,正确的是()。 A. 不同装帧形式的同一种图书使用同一个书号 B. 不同版本的同一种图书使用同一个书号 C.一种图书多次重印,使用同一个书号 D. 多卷书每卷(册)分别定价使用同一个书号 10.助理编辑的主要职责不包括()。 A. 协助编辑进行工作 B.在编辑指导下,初审和加工稿件,协助发稿 C.检查样书,练习撰写书讯、书评等出版物宣传材料 D.分担稿件复审工作 11.国际标准书号的标志符是()。 A.ISDS B.ISSN C. ISBN D. ISRC 12.作为著作权限制方式“法定许可”内容之一的转载、摘编,仅限于()。 A. 报纸、期刊转载或摘编广播电台、电视台已经播放的作品 B.报纸、期刊转载或摘编图书的内容 C.图书转载、摘编报刊上的已发表作品 D.报纸、期刊之间相互转载、摘编作品 13.法人或其他组织的作品,其著作权保护期为()。 A. 作品首次发表后50 年 B.执笔者死后50 年 C.该法人或组织解体后50 年 D.该作品创作完成后50 年 14.有些客体,如(),不适用著作权法保护。 A. 计算机软件 B.时事新闻 C.摄影作品 D.电影作品 15.下列各组词语中,拼写有误的一组是()。 A. 北京(Běi j īng )桌子(zhuōzi ) B.谛听(dìtīng )理论(lǐlùn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