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心理学导论试题

心理学导论试题

心理学导论试题
心理学导论试题

一、单向选择(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个性心理包括(D )

A感觉、知觉和记忆 B知、情、意过程

C需要、动机和世界观 D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2.下列心理学家中,属于结构主义心理学家的是( D )A.弗洛伊德B.华生

C.罗杰斯D.冯特

3.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的结构是( C )。

A.树突

B.胞体

C.突触 C.反射

4.大脑皮层上的额叶是( C )中枢。

A.视觉

B.听觉

C.言语

D.感觉运动

5.反射的神经结构是( B )。

A.反射系统

B.反射弧

C.条件反射

D.无条件反射

6.下列选项属于第一信号系统的是( C )。

A.望梅止渴

B.谈梅生津

C.含梅流延

D.望梅生畏

7.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是

(C)。

A.思维

B.记忆

C.知觉

D.想象

8.从注意特征看“一心二用”是(D)。

A.不可能的

B.不良品质

C.无条件的

D.有条件的

9.无预定目的,又无需意志努力的注意是(B)。

A.随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

D.有意注意

10.一边看,一边唱的注意特性是(C)。

A.注意广度

B.注意稳定性

C.注意分配

D.注意转移

11.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是以某种事物是否满足或符合自己的(A)为中介的。A.需要 B.态度

C.动机 D.感觉

12.面对多重选择时的心理冲突是哪种冲突表现?( A )

A. .多重趋避式冲突 B,双避式冲突

C. 趋避式冲突 D 双趋式冲突

13.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是( A )。

A.个性倾向性

B.气质

C.性格

D.能力

14.黏液质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基本特征是(C )。

A.强、平衡、灵活

B.强、不平衡

C.强、平衡、不灵活

D.弱

15.把特质分为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的心理学家是(C )。

A.奥尔波特

B.卡特尔

C.吉尔福特

D.艾森克

16.智力的核心成分是(D )。

A.观察能力

B.记忆能力

C.创造能力

D.抽象概括能力

17.提出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 )。

A.卡特尔

B.吉尔福特

C.斯腾伯格

D.达斯和纳格利里

18.在测验时,如果一个11岁的儿童通过11岁组的全部项目,还通过12岁组

的两个项目和13岁组的一个项目,他的智龄是(A )。

A.11岁6个月

B.11岁8个月

C.11岁10个月

D.12岁

19.下列选项哪种是特殊能力?( B )

A观察力 B 节奏感 C 思维力 D 记忆力

20.在人脑中重现过去所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叫(B )。

A.想象

B.表象

C.映象

D.表征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情感的外在表现是。(情绪)

2.对同一目的兼具好恶的矛盾心理状态是一种冲突。(趋避冲突)3.能力按照它的功能可划分为认知能力、_______和________。(操作能力、交往能力)

4.韦克斯勒智力测验所获得的智商称为________智商;斯坦福-比纳智力测验所获得的智商称为____智商。(离差、比率)

5.多血质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是强型、____ 和________。(平衡、灵

活)

6.感觉阈限和感受性之间的关系是__ 。感受阈限值越低,感受性__ 。(反比、高)

7.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 _、传出神经和_ 。(中枢神经、效应器)

8.感觉是人脑对 __作用感官的客观事物的___ 的反映。(直接、个别属性)

5.有意后注意是在有意注意的基础上产生并与目的任务相联系,但又不需要__ _ 的注意。

(意志努力)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何谓动机?引起动机的条件是什么?

l动机是为实现一定目的而行动的原因。动机对活动具有引发、指引和激励的功能。引起动机的内在条件是需要,引起动机的外在条件是诱因。根据动机的起源,可以把动机分为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包括成就动机和交往动机)。

2.简述能力与知识的关系。

l能力是指能够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即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心理特征。

l能力与知识之间既有紧密联系,也有区别。能力有和识属于不同的范畴、能力和知识具有不同的概括水平、能力和知识的发展水平不同,即两者的发展不同步。

3. 简述社会态度。

l社会态度是指由认知、情感、意向三个因素构成的、比较持久的个人的内在心理倾向,它是外界刺激信息与个体反应之间的中介因素。态度的功能有工具性功能或实用功能、实用性功能、知识功能、价值表达功能、自我防御功能、社会适应功能。

4.简述人际关系。

l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通过沟通与相互影响而建立起来的心理上的关系。

人际交往的基本需要有包容需要、控制需要、情感需要。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一种距离,心理距离越近,说明相互之间越具吸引力;心理距离越远,说明相互之间越没有吸引力。人与人之间相互吸引的程度是人际关系的具体反映,也是人际关系的主要特征。

5.简述意志行动

l意志是指一个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

克服各

种困难,从而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意志是人的意识能动性的集中表现。意志行动具有以下特征:意志行动是有目的的行动;随意运动是意志行动的基础;意志行动与克服困相联系

四、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 性格和气质的区别和联系。

l气质不是推动个体进行活动的心理原因,而是心理活动的稳定的动力特征,它影响个体活动的一切方面。

l性格是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一个人的性格总是和他的意识倾向和世界观相联系,体现了一个人的本质属性,它最能表征一个人的个性差异。

性格是一个人在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性格和气质关系十分密切,性格具有稳定性。

l气质更多受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影响,性格更多地受到社会生活条件的影响与制约,是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气质无好坏之分,而性格则有优劣之别。气质表现范围狭窄,性格表现范围广泛。

l不同气质类型的人可以形成相同的性格特征,并可以影响性格形成与发展的速度。性格对气质具有明显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性格可以掩盖和改造气质,性格会对自身的某些气质特征产生持续影响。

2.试述社会印象

l社会印象是人在社会生活中,形成并存储记忆中的认知对象的形象。印象形成的三种模式主要包括加法模式、平均模式和加权平均模式。

l刻板印象是个体对某一特定人群的概括而固定的看法。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晕轮效应、投射倾向。

l归因对自己和他人行为的原因进行分析与推论的过程。归因理论是关于个体如何对自己和他人行为的因果关系做出解释和推论的阐述。琼斯和戴维斯的归因理论、凯利的“方差分析模型、韦纳的归因理论。

心理学导论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习题详解 一、概念题 1.心理学 答:心理学(psychology)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随着认知论的兴起,心理学定义又改为“研究行为与心理的科学”。心理学家研究行为的目的是探究心理现象的本性、规律、机制和事实。研究方法有描述研究、相关研究和实验研究三类:①描述研究的目的是对心理与行为进行翔实的描述,包含观察法和个案研究法两种具体方法;②相关研究即了解问题中有关事件间相关程度的方法,包含调查法和测验法;③实验研究是为了检验某个假设,在实验前拟订实验程序,在实验中操纵自变量、控制无关变量、观察因变量以探讨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1879年德国哲学家和生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创建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现代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心理学正式脱离哲学范畴,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之后,由于学者们对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领域的理解不同,出现了不同心理学学派:构造主义、机能主义、精神分析、行为主义、格式塔心理学。 2.心理过程 答:在心理学上,通常把认知、情绪和意志视为最基本的心理过程。认知、情绪和意志过程简称为知、情、意。 ①认知过程是指个人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心智活动。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和言语等。 ②当人认识周围世界的时候,他总是以某种态度来对待它们的,内心会产生一种特殊的体验。或兴奋或沉醉,或愉悦或沮丧,还有人们通常所说的喜、怒、哀、惧,以及美感、理智感、自豪感、自卑感等,产生这些心理现象的历程称为情绪过程。 ③人不仅能认识世界,对事物产生某种情绪体验,而且能在自己的活动中有目的、有计

划地改造世界。人在自己的活动中设置一定的目的,按计划不断地排除各种障碍,力图达到该目的的心理过程称为意志过程。 3.认知过程 答:认知过程(cognitive process)是指个人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心智活动。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和言语等。个人对世界的认识始于感觉和知觉。感觉和知觉通常是同时发生的,因而合称为感知。感知过的经验能贮存在头脑中,必要时借助于记忆将有关信息提取出来,这叫记忆。人们了解世界的知识不是仅仅由感知觉提供的,还能通过对象征、顿悟、问题解决、复杂规则的运用等心智活动,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这要借助于思维和想象活动。语言在人类的认知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都是一些使人获得知识的心理过程,因此统称为认知过程。 4.情绪过程 答:情绪情感过程是指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身物质和精神上的需要而产生的主观体验。当人认识周围世界的时候,他总是以某种态度来对待它们的,内心会产生一种特殊的体验。或兴奋或沉醉,或愉悦或沮丧,还有人们通常所说的喜、怒、哀、惧,以及美感、理智感、自豪感、自卑感等,产生这些心理现象的历程称为情绪过程(emotional process)。人产生情绪时一般都具有动机的特性,而动机倾向的增强因素往往有强烈的情绪色彩。因此也可以把这两种心理事件合在一起称为动机情绪过程。 5.意志过程 答:意志过程(willed process)指人在自己的活动中设置一定的目的,按计划不断地排除各种障碍,力图达到该目的的心理过程。意志过程有三个互相联系的基本特征:目的性、克服困难和随意运动。其中目的是意志行动的前提,克服困难是意志行动的核心,随意运动是意志行动的基础。意志过程包括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两个联系而统一的阶段。采取决定阶

应用心理硕士心理学专业综合(心理学导论)模拟试卷8

应用心理硕士心理学专业综合(心理学导论)模拟试卷8 (总分:62.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多项选择题(总题数:12,分数:24.00) 1.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请选出所有符合题意的备选答案。(分数: 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2.按记忆的内容将长时记忆分为( )。 (分数:2.00) A.情景记忆√ B.语义记忆√ C.陈述性记忆 D.程序性记忆 解析:解析:按记忆的内容分类可以将记忆分为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 3.在下列选项中,“舌尖现象”属于( )。 (分数:2.00) A.不完全遗忘√ B.完全遗忘 C.暂时性遗忘√ D.永久性遗忘 解析:解析:“舌尖现象”指明明知道却一时想不起来的现象,即暂时性遗忘、不完全遗忘。 4.斯金纳认为在巴甫洛夫的实验中,狗对刺激(铃声)产生分泌唾液的反应属于( )。 (分数:2.00) A.应答性行为√ B.经典性条件的行为√ C.第一信号系统引发的反应√ D.操作性条件作用 解析:解析:考查巴甫洛夫对行为信号系统分类和斯金纳对行为的分类。应答性行为是由已知刺激引起的,机体被动对环境刺激做出反应。经典性条件行为是S—R的联结,即反应是由刺激引起的。第一信号系统引发的反应是由物理刺激引起的。故答案为ABC。此题出题目的在于了解斯金纳、华生和巴甫洛夫对于行为及信号系统的分类,难点是容易漏选。 5.在下列语句中,可以用巴甫洛夫的理论来解释的是( )。 (分数:2.00) A.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B.望梅止渴√ C.小孩子怕打针,后来见到医生就害怕√ D.谈虎色变√ 解析:解析:选项A为泛化条件作用;选项B可用第一信号系统来解释;选项C为高级条件作用;选项D 属于第二信号系统。四个选项都是经典的例证,必须牢记。值得注意的是,巴甫洛夫的两个信号系统理论明确指出,人类由于有了以语言为主的第二信号系统,其学习与动物具有了本质的区别。第二信号系统是以语言为中介的,人类特有的。 6.华生认为学习的实质就是通过建立条件作用,形成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过程,从而形成习惯,遵循( )。(分数:2.00) A.频因律√ B.近因律√ C.联系律 D.效果律

《心理学》练习题库新及参考答案

《心理学》练习测试题库一、名词解释 1.心理过程 2.个性心理 3.个性倾向性 4.观察法 5.实验法 6.反射 7.第一信号系统 8.第二信号系统 9.个性 10.需要 11.动机 12.兴趣 13.注意 14.有意注意 15.有意后注意 16、无意注意 二、单项选择题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________ A.人的心理现象B.人的行为C.人的想法D.人的思维2.个性心理特征的核心是________ A.气质B.性格C.能力D.智力 3.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是________ A.兴奋B.反射C.抑制D.操作 4.动力定型不具备哪一种特点________ A.定型化B.自动化C.概括化D.简约化 5.________是个体行为积极性的源泉。 A.兴趣B.理想C.需要D.爱好

6.________是人类最原始、最基本的需要。 A.社会性需要B.生理性需要C.精神需要D.自我实现需要 7.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最高级别的需要是________ A.生理需要B.安全需要C.尊重需要D.自我实现需要 8.引起动机的内在条件是_______ A.兴趣B.需要C.爱好D.理想 9.兴趣发展的最高水平是_______ A.志趣B.有趣C.乐趣D.无趣 10.人的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统称为___________ A.心理现象B.心理C.心理过程D.个性倾向性 11.______是心理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它对心理活动具有选择功能、保持功能、调节功能。 A、注意 B、记忆 C、表象 D、想象 12.人在注意看一个物体时,视线集中在该物体上,即所谓“举目凝视”属于注意外部表现的______。 A.无关运动的静止B.呼吸运动的变化C.适应性运动D.调节 13.没有事先预定目的,也无需做意志努力的注意是______。 A.有意注意B.有意后注意C.无意注意D.无意后注意 14.同一时间内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是注意的______。 A.稳定性B.分配C.转移D.广度 15.______是一种最简单的心理现象。 A.记忆B.感觉C.知觉D.思维 16.听觉的适宜刺激是频率为______的音波。 A.16—20000次/秒(赫兹)B.20—20000次/秒(赫兹) C.15—15000次/秒(赫兹)D.16—16000次/秒(赫兹) 17.“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描述的是_______。 A.味觉刺激B.听觉适应C.触觉刺激D.嗅觉适应 18.对客观事物的不正确的知觉是_______。 A.幻觉B.联觉C.错觉D.感觉 19.在_______中材料保持的时间很短,约为0.25—2秒。

《心理学导论(第二版)》黄希庭_练习题【全】

《心理学导论(第二版)》黄希庭练习题 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题 1.从个体心理的动态-稳态维度,人的复杂心理系统可以区分出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 2.心理学研究的行为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可以观察到的行为为反应,如写字、看电视等,称为外显行为;另一类是内隐行为如知觉、注意、欲望、意愿 等。 3.心理学的科学性表现在可复制性,可证伪性,系统性三个基本特征上。 4.心理学的科学研究在探寻心理与行为知识的过程中大多都遵循可公开检验原则,主客观资料科学整合原则,人文关怀原则三项基本原则。 5.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很多。可以把这些方法大致分为描述研究,实验研 究,相关研究三大类。 二、选择题 1.心理学研究的基本程序是(ABC) A.选题和提出假说 B.设计研究方案 C.收集资料,整理与分析资料 D解释结果和检验假设 2.心理学家对心理现象进行系统实证研究的范围很广,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ABCD)。 A.描述心理事件 B.揭示心理规律 C.探明心理结构 D.确定心理机能 3.下列哪些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属于描述研究(ABC)。

A.自然观察法 B.调查法 C.个案法 D.实验法 4.变量指在量上或质上可以有变异的因素或特征。心理学研究的问题虽然很多,但它都要涉及(ACD)变量及其相互关系。 A.刺激变量 B.中介变量 C.反应变量 D.机体变量 5.相关法是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之一,从相关系数可以了解到变量之间相互联系的( C )。 A.变量的因果关系 B.负相关 C.相关的强度 D.正相关 三、名词解释 1.认知过程:是指个人获取知识的心智活动。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和言语等,个人对世界的认识始于感觉和知觉,感觉和知觉通常是时有发生的因而合称感知, 2.意志过程指人在自己的活动中设置一定的目标,按计划不断地克服内部和外部困难并力求实现目标的心理过程。 3.心理状态指人在某一时刻的心理活动水平。例如一个人在一定时间里是积极向上还是悲观失望,是紧张、激动还是轻松冷静等。 4.心理特征指一个人心理过程进行时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特点,如有的人观察敏锐,有的人粗枝大叶;有的人记得快且牢,有的人记得慢且易忘;有的人思维灵活,有的人思维呆板;有的人情绪稳定,有的人却易波动;有的人意志果断、坚韧不拔,有的人优柔寡断、朝三暮四。 5.心理结构人的心理现象很复杂,但并不是杂乱无章,各种心理现象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和关系,成为一个有结构的整体。人的大脑就像一座大图书馆,每天都要收进许多书,借出许多书。由于每本书都有自己的编号,都按图书馆的编目系统放在某个地方,因此管理员很容易找到它。人的知识在人脑中保存的情况类似于图书馆,由于存在一定的结构,因此在需要时,就能很容易的提取出来,用来解决面临的问题 第二章心理的生物基础 一、填空题 1. 神经系统是由巨量神经细胞形成的神经组织与结构的总称,可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心理学导论》模拟试卷一

《心理学导论》模拟试卷一 考试形式:闭卷考试时间:120分钟 站点:_________姓名:学号: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人的心理现象主要包括(D) A认识过程和意志过程B心理过程意志过程和情感过程 C认识过程和情感过程D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2.由被试对实验者安排的刺激情境或实验情境引起的反应是(B) A自变量B因变量 C无关变量D控制变量 3.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使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科学的年代是(B)A1897年B1879年 C1887年D1878年 4.下列心理学家中,属于行为主义心理学家的是(B) A.弗洛伊德B.华生 C.罗杰斯D.斯金纳 5.神经系统的基本机构与功能单元是(C) A.神经系统 B.周围神经系统 C.神经元 C.突触 6.大脑皮层上的枕叶是(A)中枢。 A.视觉 B.听觉 C.言语 D.感觉活动 7.下列选项属于第二信号系统的是(B)。 A.望梅止渴 B.谈梅生津 C.含梅流延 D.望梅生畏 8.下列选项属于无条件反射是(C)。 A.望梅止渴 B.谈梅生津 C.含梅流延 D.望梅生畏 9.刚刚能够引起同类感觉之间最小差异量的是(A)。 A.差别感觉阈限 B.差别感受性 C.绝对感觉阈限 D.差别感觉能力 10.用红笔划出书中重点是利用了知觉的(B)特性。 A.整体性 B.选择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11.教师在上课时,既能熟练地做到眼、耳、手并用的注意特性是(B)。 A.注意分散 B.注意分配 C.注意转移 D.注意广度 12.短时记忆的信息容量为(B)组块。 A.9+2 B.7+2 C.5+2 D.6+3 13.先前学习与记忆的材料对后继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是(B)。 A.动机性抑制干扰 B.前摄抑制干扰 C.倒摄抑制干扰 D.痕迹衰退抑制干扰 14.人脑对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的反映是(B)。 A.想象 B.表象 C.映象 D.表征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学导论模拟试卷1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学导论)模拟试卷1 (总分:56.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选题(总题数:22,分数:44.00) 1.单项选择题(分数: 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2.用所谓内省的方法研究心理现象,试图找出构成人的心理的基本元素的心理学派别是( )。 (分数:2.00) A.认知心理学 B.社会心理学 C.构造心理学√ D.神经心理学 解析:解析:构造主义学派强调用内省的方法去研究人的心理,将人的意识划分为基本元素。神经心理学是从神经科学的角度来研究心理学的问题。 3.脑内神经元信号传递的主要方式是( )。 (分数:2.00) A.电传导 B.化学传导√ C.反射 D.神经回路 解析:解析:以化学物质为媒介的突触传递是脑内神经元信号传递的主要方式。 4.下列不属于大脑皮层的初级感觉区的是( )。 (分数:2.00) A.视觉区 B.听觉 C.嗅觉区√ D.机体感觉区 解析:解析:初级感觉区包括A、B、D三项,分别接受来自眼睛的光刺激,来自耳朵的声音刺激,以及来自皮肤表面和内脏的各种刺激。 5.正常人能够分辨出的最小视角约为( )。 (分数:2.00) A.1分度√ B.2分度 C.3分度 D.4分度 解析:解析:视角是相距一定距离的两个光点射人眼后交叉通过节点时形成的夹角。若视角太小,在视网膜上形成的两点像距太近,人眼就很难区分出来。一般正常人能够分辨出的最小视角约为1分度。 6.在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知觉的理解性的作用的是( )。 (分数:2.00) A.理解有助于知觉的选择性 B.理解有助于知觉的整体性

心理学导论

心理学导论(占总分300分的100分), 参考书:《普通心理学》彭聃龄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心理学导论》梁宁建上海教育出版社 《社会心理学》金盛华高等教育出版社 在11年之前的考纲上这一部分就叫做“普通心理学”,从11年的考纲开始,在之前普通心理学的后面加入了一些社会心理学的内容,由此统称为“心理学导论”。 普通心理学:(《普通心理学》+《心理学导论》>90分) 我将心理学导论中除社会心理学之外的内容还是称作普通心理学,这一部分内容涉及《普通心理学》和《心理学导论》这两本书。其实《普通心理学》与《心理学导论》这两本书的主要内容基本是重叠的,可是仍然有许多不同的细节。我曾经分析历年的心理学统考真题,我把真题上的每一道选择题都找到它们在教材上的出处,我发现11年之前的真题中,普通心理学这一部分的选择题几乎全部能从《普通心理学》这本教材上找到出处,而11年和12年大变卦,几乎有一半的内容不是出自《普通心理学》,而是来源于《心理学导论》,进一步的分析发现,其实在11年之前个别不是出自《普通心理学》的题目,也都来源于《心理学导论》。由此可见,这一部分命题的趋势是将考试的主要内容从《普通心理学》转移到《心理学导论》,我知道彭聃龄的《普通心理学》是被推荐最多的一本书,平心而论这本书也的确编得比《心理学导论》要好,可是按现在的趋势看,仅仅复习《普通心理学》这一本书真的不够。据传梁宁建是心理学统考命题组组长。《心理学导论》这本书的重要性更不可小视。这一部分内容在真题中包含17道单选,3道左右的多选,2 道简答,1道综合,分值在90分以上。可谓是统考中的绝对大头。真题对这一部分的考察很全面,所以上面提到的两本书, 只要是考纲涉及的内容,一定要扎扎实实的看,反复看。看知识点的时候一定注意细节,看理论的时候一定要理解,不然记忆会很困难。这一部分的内容,一定要熟悉到不用刻意去背,就凭看的变数都能将要点记下来的程度。 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10分) 这一部分是从11年开始新增的,它在考纲上仅占心理学导论的一章的内容,可是却涵盖了几乎整个社会心理学教材整本书。我比较了几本社会心理学教材,发现只有金盛华编的那一本与考纲的内容交叉得最多,由于这一部分分值不大,而且内容太多,建议大家不要为了追求完美而去看更多的书了,就只看这一本吧! 这一部分内容在真题中包含2道单选,1道左右的多选,目前两年没有出现简答和综合题,不过12年真题比11年在这一部分的内容上的考察有明显增加的趋势,所以不排除以后也有会出大题的可能。因为这一部分的内容多,分值小,所以建议大家以浏览的形式来复习,每一个考点只需要翻一翻,有时间的话就多翻翻,而不要花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在上面。社会心理学是心理学领域很有趣的一个分支,相信大家也会很有兴趣看的。 实验心理学(占60分) 这是心理学统考中权重第二的一科,而事实上60分的分值只是一个底线,真题中这一部分考察的具体分值经常会远远超过60分。而这一科却又是最难复习的一科,因为没有 一本教材能涵盖这一科40%的考点,如果想全面的复习考纲上的考点,至少要用到以下四本教材,按照这四本教材在真题中的重要程度排列: 《实验心理学》郭秀艳人民教育出版社

《心理学导论(第二版)》黄希庭 练习题(第七、八章)

《心理学导论(第二版)》黄希庭练习题(第七、八章) 2007年12月20日星期四 20:31 第七章 一、填空题 1.知觉是对作用于感官的感觉信息进行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过程。 2.根据知觉对象是否属于人,可以把知觉区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3.主张知觉过程无需高级认知过程参与,仅凭感官获得的信息就可实现的知觉理论称之为__________。4.时间因素对空间知觉的影响称之为__________效应,空间因素对时间知觉的影响称之为__________效应。5.计算大小恒常性的两个主要指标是_________和_______。 二、选择题 1.空间上彼此接近的刺激物更容易被知觉为一个整体,这体现了知觉的()。 A.连续性原则 B.闭合原则 C.邻近原则 D.相似性原则 2.知觉者对自己头脑中已存储的信息的加工,称为()。 A.自上而下的加工 B.平行加工 C.自下而上的加工 D.简单加工 3.听空间知觉的双耳线索有()。 A.声音强弱 B.时间差 C.位相差 D.空间差 4.瀑布效应属于似动知觉中的()。 A.自主运动 B.诱导运动 C.动景运动 D.运动后效 5.空虚视野实验证明了知觉的()。 A.理解性 B.对象性 C.恒常性 D.整体性 三、名词解释 1.双关图 2.双眼视差 3.知觉到的现在 4.错觉 5. 似动知觉 四、简答题 1.简述知觉的分类。 2.简述格式塔心理学提出的知觉组织原则。 3.列举视空间知觉的单眼和双眼线索。 4.列举听空间知觉的线索。 5. 试分析错觉产生的原因。 五、分析题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盛物之器,圆者为盘,方者为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列子》两小儿辩日试分析此段对话中所揭示的知觉现象。 六、论述题 1.试述知觉过程的主要特征。

奥鹏传媒2019年7月《心理学导论》课程考试作业考核试题

答案+我名字 传媒2019年7月《心理学导论》课程考试作业考核试题总分:100分 100分 一、单选题共20题,40分 1 2分 “心理学的第一大势力”是指( )。 A精神分析 B行为主义 C认知 D人本主义 2 2分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 ) A华生 B马斯洛 C霍尔 D杜威 3 2分 心理现象分为( )。 A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 B认知过程与个性心理 C情感过程与个性心理D、意志过程与个性心理 4 2分 用红笔划出书中重点是利用了知觉的( )特性。 A整体性 B选择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5 2分 先有一个目标(目的),它与当前的状态之间存在着差异,人们认识到这个差异,就要想出某种办法采取活动(手段)来减小这个差异。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策略是( ) A爬山法 B逆向工作法 C手段—目的分析法 D尝试错误法 6 2分 下列选项属于无条件反射的是( )。 A望梅止渴 B谈梅生津 C含梅流延 D望梅生畏 7 2分 进一步探索研究在各个社会领域中心理活动的具体现象及其规律的心理学是( )。 A社会心理学 B理论心理学 C应用心理学 D普通心理学 8 2分 概念的内涵指的是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外延指的是概念的范围。概念的内涵增加的同时,也就是使本质的条款更多,它的外延就( )了。 A大 B多 C小 D增加

9 2分 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是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科学的年代是( )。 A1897年 B1879年 C1887年 D1878年 10 2分 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依据用心理方法和技术搜集得来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分类诊断过程,叫做:( ) A心理评估 B心理诊断 C心理辅导 D心理测验 11 2分 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说是由美国心理学家( )提出来的。 A斯皮尔曼 B卡特尔 C瑟斯顿 D吉尔福特 12 2分 某生学习成绩较差,却经常在同学面前炫耀自己的父亲是××级干部,以求得心理满足。这是采用了( )这种心理防御方式的表现。 A升华 B补偿 C退行 D转移

心理学导论论述题简答题

心理学导论论述题简答题 记忆系统:记忆是一个系统,可分为三个不同的部分: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感觉记忆,其保持时间很短,大致不超过1~2秒,因而也称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保持的时间约为20秒,一般不超过1分钟,除非积极加以复述,否则信息会很快在短时间内遗忘。长时记忆,保持信息的时间极长,从1分钟以上直至伴随人的终生。长时记忆中的信息构成了我们关于世界的各种知识。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这三种记忆不仅在信息保持时间和信息保持量上有区别,而且在记忆系统中有着不同的结构和功能,并处于记忆信息加工的不同阶段。进入长时记忆的信息,首先必须经过感觉记忆和短时记忆的加工;进入短时记忆的信息则来自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 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1指示表征的方式(会影响问题的解决)2刺激模式(个体知觉到的问题组织形式,它对问题解决或起促进作用,或起阻碍作用)3功能固着(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只看到某事物通常的功能,看不到它可能存在的其他方面功能,从而干扰问题解决的思维活动。功能固着是一种将某种物体的功能固定化的心理倾向)4问题解决定势(是指问题解决者原有的知识经验对当前问题解决的心理准备状态。)5原型启发(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因受到某种客观事物的启发而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的过程叫做原型启发)6动机和情绪状态(一个人的动机状态,对问题解决骑着不同的影响作用。就动机的性质而言,如果一个人的动机越积极、越具社会价值,他对人的活动的推动力越大,就越积极)7人格特征(能否顺利解决问题与一个人的人格特征有着密切关系) 再造想象的发展及形成条件:再造想象是指根据言语的描述或图形符号的示意,在人脑中形成相应事物新形象的过程。再造想象形成的新形象是相对的,虽然对于想象者来说是新颖的,但实际上是在社会环境中已经存在的事物,只是根据某种图形提示或语言描述再造出来而已。再造想象对人的各种实践活动,尤其是学生在掌握和理解知识的学习活动中具有重要意义。再造想象对个体的人格塑造具有重要作用。形成的条件:一是正确理解言语或词语的描述和图形或符号标志的事物的意义。二是丰富的表象储备。记忆表象的基础,记忆表象愈丰富,再造性想象的内容就愈多样。 注意及其基本特征: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是心理活动的一种积极状态,总是与心理活动过程紧密联系在一起。因此,注意是心理活动的共同特性。注意具有两个基本特征:指向性和集中性。注意的指向性和集中性表明注意具有方向和强度的特征。注意的指向型是指人的心理活动或意识总是有选择地反映一定的事物,而离开或忽略其他对象。注意的集中性是指人的心理活动或意识停留在被选择事物上的强度或紧张度,它使人的心理活动或意识离开无关事物,并且抑制多余的活动,保证活动得以顺利开展。 知觉的四大基本特征:知觉的理解性(是指在知觉过程中,人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客观事物进行解释,并用语词加以概括与标志以赋予其意义的组织加工过程)、知觉的选择性(指人受自己的需要和兴趣等因素的影响,有意或无意地把某些刺激信息或刺激的某些方面作为知觉对象而把其他事物作为背景进行组织加工的过程)、知觉的整体性(指人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把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属性、部分整合为一个整体加以识别过程。)、知觉的恒常性(指人在一定范围内,不随知觉客观条件的改变而保持其知觉映像的过程)。 思维的含义及基本特征:思维是人的重要的认知活动,是人脑借助言语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概括和间接的反映。思维具有概括性(反映的不是个别事物或事物的个别属性,而是客观事物的一般特征以及事物的内在联系)和间接性(不是反映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的客观事物的属性,而是以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的反映,即通过一定媒介反映客观事物。)。

黄希庭《心理学导论》(第2版)配套题库 课后习题 (第16章 人 格)【圣才出品】

第16章人格 一、概念题 1.人格 答:人格(personality)是指一个人的才智、情绪、愿望、价值观和习惯的行为方式的有机整合,它赋予个人适应环境的独特模式,这种知、情、意、行的复杂组织是遗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的结果,包含着一个受过去影响以及对现在和将来的建构。人格的基本特性包括:①人格的整体性,一个现实的人具有多种心理成分和特质,但它们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密切联系并整合成为一个有机组织;②人格的稳定性,表现为人格的跨时间的持续性和人格的跨情境一致性;③人格的独特性,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心理与行为是各不相同的;④人格的社会性,是指社会化把人这样的动物变成社会的成员。人格是个人各种稳定特征的综合体,显示出个人的思想、情绪和行为的独特模式。这种独特模式是个体社会化的产物,同时又影响着个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 2.气质 答:气质(temperament)是指个人在生活早期就表现出来的稳定的个性差异,即那些由遗传和生理决定的心理与行为特征。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提出“四体液学说”,认为气质取决于人体内的四种液体,即血液、粘液、黄胆汁、黑胆汁的混合比例,并以何种体液占优势而把人的气质分为多血质、粘液质、胆汁质、抑郁质。巴甫洛夫用条件反射实验探讨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兴奋和抑制)的三个特性:强度、均衡性和灵活性。认为有四种典型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即活泼的、安静的、不可抑制的、弱的,分别与希波克拉底的四种气质类型相对应,四种气质类型即四种典型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行为表现。除这四种典

型的类型外,还有许多中间类型。 3.性格 答:性格(character)是指个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性格是个人社会行为的特征,主要包含:性格的意志特征,如目的性、主动性、果断性、坚持性、自制力等;个人对社会、对集体、以他人的态度中所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如善交际、孤僻、正义感、正直、诚实、狡诈、虚伪、同情心等;个人对自己的态度中所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如自信、自强、自尊、自负、自卑等;个人对待学习、工作、劳动的态度中所表现来的性格特征,如勤奋、懒惰、认真细致、马虎、粗心大意、首创精神、诚实、墨守成规、勤俭节约、挥霍浪费等。性格特性取决于特定的文化模式和社会环境。 4.自我 答:译自西方心理学中的两个术语:self,ego。二者涵义不同。①self,指一个独特、持久的同一身份的我。个体意识到的自身存在的实体。包括意识到“我”的躯体、心理和社会的各种特征,以及“我”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各种特征的总和。亦即作为被认识对象的“我”。可追溯至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的“经验的我”。詹姆斯认为,“经验的我”包括四部分:物质自我、社会自我、精神自我和纯自我。作为一个多维度的心理系统,有不同的分类。根据自我意识的形式,可分为自我认知、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还可分为现实自我、投射自我和理想自我。②ego,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论中指人格结构的管理和执行部分。亦即行为主宰者的“我”。在本我(id)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受超我的观察、评判和监督,若违背超我,便会受到惩罚,产生自卑感或罪恶感。其功能是保持个体心理的完整性。协调人格结构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以及机体与环境的关系。贯穿于心理地域的三个水平—潜意识、前意识和

应用心理硕士心理学专业综合(心理学导论)模拟试卷9.doc

应用心理硕士心理学专业综合(心理学导论)模拟试卷9 (总分:62.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6,分数:52.00) 1.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分数: 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决河内塔问题所用的策略是( )。(分数:2.00) A.算法 B.手段一目的分析法 C.逆向搜索 D.爬山法 3.陆钦斯(Luchins)的量水实验说明了( )对问题解决的影响。(分数:2.00) A.知识表征的方式 B.定势 C.功能固着 D.情绪 4.看完小说《哪吒闹海≥后,脑中产生一个栩栩如生的哪吒的形象这个心理过程是( )(分数:2.00) A.再造想象 B.创造想象 C.幻想 D.表象 5.当回忆一位老朋友的时候,在头脑中出现老朋友的形象是( )。(分数:2.00) A.表象 B.想象 C.印象 D.幻想 6.根据社会心理学来解释各种社会现象,这里运用的思维是( )。(分数:2.00) A.经验思维 B.理论思维 C.常规思维 D.创造思维 7.原型启发是指从其他事物中看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对解决问题起了启发作用的事物叫原型。下列属于原型启发的是( )。(分数:2.00) A.牛顿从苹果落地发现了万有引力 B.两个铁球同时落地实验 C.鲁班根据丝茅草叶边的毛刺制成了锯子 D.狗取悦人类获取食物 8.教学中一道题目可以有多种解法,是培养学生的哪种思维?( )(分数:2.00) A.经验思维 B.理论思维 C.辐合思维 D.发散思维 9.学习数学有利于学习物理,这体现了( )的作用。(分数:2.00) A.变式 B.定势 C.正迁移 D.负迁移 10.平时看小说产生的想象活动主要是( )。(分数:2.00)

心理学导论试题库

1.用“道德两难故事”引发儿童道德判断,了解儿童道德判断发展阶段的心理学家是() A.皮亚杰 B.柯尔伯格 C.埃里克森 D.弗洛伊德 2.学生应以()为主要任务。 A.智育 B.德育 C.体育 D.学习 3.在学生所接受的各种教育中,起主导作用的应该是 A.家庭教育 B.学校教育 C.社会教育 D.自我教育 4.教师的神圣使命是 A.提高升学率 B.以身示范 C.教书育人 D.奉献社会 5.“以身立教”、“为人师表”体现了教师劳动的()特点。 A.复杂性 B.创造性 C.示范性 D.个体性 6.“表扬鼓励为主,批评处罚为辅”反映了德育的()原则 A.导向性 B.正面教育 C.知行统一 D.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 7.驱使个体产生动机的外在条件是 A.诱因 B.需要 C.思维 D.感觉 8.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说”认为人类最高层次的需要是 A.尊重的需要 B.归属与爱的需要 C.认知的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 9.根据维纳归因理论,运气属于影响成败的 A.内部稳定不可控因素 B.内部不稳定可控因素 C.外部稳定不可控因素

D.外部不稳定不可控因素 10.“一白遮百丑”、“一坏百坏”描述了社会认知信息整合过程中的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社会刻板印象 11.我们听到悦耳的歌声,这时的心理活动主要是()。 A.感觉 B.知觉 C.思维 D.想像 12.在不同照明条件下,人们总是把国旗看成是红色的,这一现象表明人的知觉具有( ) A.整体性 B.选择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13.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人的知觉映象仍保持相对不变。这种知觉的特性称为( )。 A.知觉的理解性 B.知觉的整体性 C.知觉的恒常性 D.知觉的选择性 14.人在知觉过程中,总是用过去的知识、经验来理解当前的知觉对象,并用语词加以概括赋予它明确的含义,这种知觉特性称为( ) A.知觉的整体性 B.知觉的恒常性 C.知觉的理解性 D.知觉的选择性 15.“窥一斑而见全豹”所描述的人的知觉特征是() A.整体性 B.选择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16.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 A.谢切诺夫 B.罗杰斯 C.华生 D.弗洛伊德 17.实验条件严格控制下,借助于专门的实验设备,引起和记录被试的心理现象的研究方法是( ) A.实验室实验法 B.观察法 C.问卷法 D.自然实验法 18.成人与儿童对一幅图画的知觉有很大的差别,年龄较小的儿童只能说出图画中主要的部分,而成人能把握整个图画的意义,这说明了() A.知觉的选择性 B.知觉的理解性 C.知觉的恒常性 D.知觉的整体性

《心理学导论(第二版)》黄希庭-练习题【全】

《心理学导论(第二版)》黄希庭 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题 1.从个体心理的动态-稳态维度,人的复杂心理系统可以区分出、和。 2.心理学研究的行为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如写字、看电视等,称为;另一类是如知觉、注意、欲望、意愿等。 3.心理学的科学性表现在,,三个基本特征上。 4.心理学的科学研究在探寻心理与行为知识的过程中大多都遵循,,三项基本原则。 5.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很多。可以把这些方法大致分为,,三大类。 二、选择题 1.心理学研究的基本程序是() A.选题和提出假说 B.设计研究方案 C.收集资料,整理与分析资料 D解释结果和检验假设 2.心理学家对心理现象进行系统实证研究的范围很广,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A.描述心理事件 B.揭示心理规律 C.探明心理结构 D.确定心理机能 3.下列哪些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属于描述研究()。 A.自然观察法 B.调查法 C.个案法 D.实验法 4.变量指在量上或质上可以有变异的因素或特征。心理学研究的问题虽然很多,但它都要涉及()变量及其相互关系。 A.刺激变量 B.中介变量 C.反应变量 D.机体变量 5.相关法是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之一,从相关系数可以了解到变量之间相互联系的()。 A.变量的因果关系 B.负相关 C.相关的强度 D.正相关 三、名词解释 1.认知过程 2.意志过程 3.心理状态 4.心理特征 5.心理结构 四、简答题 1. 什么是操作性定义(operational definition)? 2. 什么是主客观资料科学整合的原则? 3. 什么是刺激变量,它有哪些形式? 4. 什么是机体变量,它有哪些特征? 5. 什么是实验法? 五、分析题 1. 采用自然观察法研究心理学问题时可能遇到哪些困难? 2. 调查法是以提问题的方式,要求被调查者就某个或某些问题回答自己的想法。可分为问卷调查和访问调查两种方式,他们各有什么优缺点? 3. 分析相关与因果之间的关系。 4. 在心理学中,相关研究与实验法在试图建立变量之间关系的问题上有什么不同? 5. 分析实验法的优缺点。 六、论述题 1. 试对个体心理现象进行分析? 2. 怎样理解心理学是一门科学? 3. 怎样才能做到使心理学的知识可以公开接受检验?

应用心理硕士心理学专业综合(心理学导论)模拟试卷10

应用心理硕士心理学专业综合(心理学导论)模拟试卷10 (总分:62.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简答题(总题数:6,分数:12.00) 1.简述布鲁纳提出的概念形成中的四种策略。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布鲁纳提出了概念形成中的四种策略。分别为:①保守性聚焦:指把第一个肯定实例(聚焦点)包含的全部属性都看作未知概念的有关属性而建立假设(整体假设),然后每次只改变其中一个属性或特征来对这个假设进行检验。②冒险性聚焦:是指把第一个肯定实例包含的全部属性都看作是未知概念的有关属性而建立假设(整体假设),然后同时改变一个以上的属生来检验这个假设。这种策略带有冒险性,不能保证一定成功,但有可能在较短时间内发现概念。③同时性扫描:是指根据第一个肯定实例所包含的属性形成的多个部分假设,然后对多个部分假设进行验证。采用这种策略,记忆负担较重,难度较大。④继时性扫描:指在已形成的部分假设的基础上,根据反馈,每次只检验一种假设,若这种假设被证明是正确的,就保留它,否则就采用另一个假设。相比而言,保守性聚焦是一种更为有效的概念形成策略。) 解析: 2.请举例说明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问题解决是由一定的情境引起的,按照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技能等,经过一系列的思维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①知识表征的方式(九点连线图)。知识表征的方式不正确也会阻碍问题的解决。②定势(陆钦斯量水实验)。定势是指重复先前的心理操作所引起的对活动的准备状态,也叫心向。近似于迁移的影响,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③功能固着(邓克尔盒子问题)。人们把某种功能赋予了某种物体的倾向叫做功能固着,在它的影响下人们不易摆脱事物用途的固有观念,因而直接影响到问题解决。克服功能固着叫功能变通。一方面要有丰富的知识,另一方面也要具有思维的灵活性。④动机。动机强度与问题解决效率之间的关系可用一条倒U型曲线来说明。中等强度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水平,超过一定水平反而会降低解决问题的效率。⑤情绪。紧张、惶恐、烦躁、压抑等消极情绪会阻碍问题解决,而积极情绪将有助于问题解决。⑥人际关系。人处在一个复杂的社会中,解决问题不仅受到个人心理因素的影响,也受到人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影响,例如从众现象。) 解析: 3.简述Paivio(佩威奥)的双重编码理论。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佩威奥提出,脑中存在表象和语言符号两种信息编码和储存系统。一是表象系统,它对具体的事物或事件信息进行编码、存储、转换和提取,其表征类似于知觉;二是言语符号系统,主要用言语听觉、抽象概念或命题形式对信息进行加工。该理论认为,语言系统直接处理语言的输入和输出,同时充当非语言对象、时间和行为的符号功能。双重编码理论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同时以视觉形式和语言形式呈现信息能够增强记忆和识别。该理论还定义了三种类型的加工: (1)表征型的,语言或非语言表征的直接激活。 (2)调用型的,通过非语言系统激活语言系统或反过来通过语言系统激活非语言系统。 (3)联合加工,在语言系统内部和非语言系统内部的表征的协同激活。) 解析: 4.简述想象的功能。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新形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想象的功能有以下几点: (1)想象有预见作用,能预见活动的结果,指导人们活动进行的方向。 (2)想象有补充知识经验的作用,对那些不能直接感知的事物尤其突出。 (3)想象有代替作用,当某些需要不能得到实际满足时,

0307心理学导论试题

浙江省2003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心理学导论试题 课程代码:06049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人的心理活动可以分为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德文“gestalt”的意思是__________。“gestalt”学派典型的观点是__________。 3.反射有两种形式,即__________和__________。 4.个性特征中具有核心意义的特征是__________,最为稳定的特征是__________。 5.对人类记忆和遗忘现象进行实验研究的创始人是德国心理学家__________,他使用的材料是由无意义音节组成的字表,使用的统计处理方法是__________。 6.接到老朋友的电话,知道对方是谁却叫不出名字,过一会儿就会想起来,这被称为__________现象,这是一种__________性遗忘。 7.视觉的适宜刺激是__________,味觉的适宜刺激是__________。 8.研究表明,动机强度与解决问题效率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 9.发散思维程度由灵活性、流畅性和__________三个组成部分的能力来揭示。 10.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主要指心理过程的强度、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 11.吉尔福特的智力三维结构模型中智力的三个维度分别是操作、__________和___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2分) 1.“侏儒症”和“巨人症”是由下列哪一个腺体的分泌不正常造成的?( ) A.性腺 B.甲状腺 C.胸腺 D.脑垂体 2.证明了过滤器学说的实验依据是( )。 A.三耳人实验 B.双耳分听实验 C.分心技术 D.完全报告法 3.在读书时,遇到残缺字我们能根据经验将其补全,这是知觉具有( )。 A.整体性 B.选择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4.“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种心理属于( )。 A.本能活动 B.无条件反射 C.条件反射 D.第二信号系统 5.鲁迅在《阿Q正传》中塑造的阿Q形象,是一种( )。 A.再造想象 B.创造想象 C.幻想 D.无意想象 6.“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这种动机冲突属于( )。 A.接近——回避冲突 06049# 心理学导论试题第1 页共3 页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