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溶液的浓度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溶液的浓度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溶液的浓度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溶液的浓度

课题3 溶液的浓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一种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并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2)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2、过程与方法

(1)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解题能力。

(2)能找准各量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会严谨求实的科学学习方法。

(2)培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及简单计算。

(2)配制溶液的操作步骤。

2、教学难点

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

【教学方法】

比较、归纳、练习、对比、活动探究。

【教具准备】

教师用具:投影仪。

学生用具:

仪器:试管、天平、量筒、药匙、烧杯、玻璃棒;

药品:硫酸铜、水、氯化钠。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学习情境]展示三种不同颜色的CuSO4溶液。

[介绍]以上试管中的液体都是我们以前学过的溶液。

[设问]你观察到了什么?看到这些,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发言]1.三种溶液颜色深浅不同。

2.它们可能是不同物质的水溶液。

3.它们可能是溶质含量不同的同种溶质的水溶液。 [活动探究](投影展示)

在三支试管中各加入10 mL(1 mL 水的质量大致为1 g)水,然后分别加入约0.5 g 、1 g 、1.5 g 固体硫酸铜,振荡静置。

比较三种CuSO 4溶液的颜色。在这三支试管中溶液的组成是否相同?判断溶液浓稀的根据是什么?

[学生活动] [交流活动结果]

1.填充上表结果(略)。

2.三种溶液颜色由浅到深,浓度由小到大。颜色越深,浓度越大。 3.三种溶液所含溶剂质量相同,溶质质量不同,所以组成各不相同。

[引导]浓与稀只能粗略地表明一定量的溶液里所含溶质的多少,但在实际应用中,常常要准确知道一定量溶液里含有溶质的质量。因此需要准确知道溶液的组成。那如何表明溶液的组成呢?

[介绍]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很多,初中主要学习溶质的质量分数。 [板书]

一、溶质的质量分数

1.定义:溶质的质量与溶液的质量之比。 2.定义式: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液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

×100%

[学生活动]学生领悟、记忆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定义及定义式。

[讨论]在上述活动探究中,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各是多少?把计算结果填在上表的空栏中。 [学生活动]

[汇报结果]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g

g g

5.0105.0 ×100%≈4.8%。

2.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g

g g

1101+×100%≈9.1%。

3.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g

g g

5.1105.1+×100%≈13%。

[过渡]根据以上所学,同学们练习配制两杯简单的溶液,并用溶质的质量分数进行比较。 [活动与探究](投影展示)

按下表所定的量配制氯化钠溶液(ρ水=1 g·cm -3

[学生活动] [交流实验结果] (1)

g

g g

901010+×100%=10%。

(2)

g

g g

802020+×100%=20%。

[思考]对两氯化钠溶液而言,能否通过颜色判断溶液的浓稀呢?我们通常采用什么办法比较溶液的浓稀呢?

[学生发言]1.氯化钠溶液是无色溶液,无法通过肉眼观察确定溶液的依稀。 2.可通过计算溶质的质量分数来比较各溶液浓度的大小。

[教师小结]溶质的质量分数能准确地表示某溶液的组成,也能比较不同溶液浓度的大小,对生产、生活有很大的作用。

[引导]请同学们总结上述活动中涉及了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哪类计算。 [学生思考总结] [板书]

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1.已知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求溶质的质量分数。 [过渡]请用溶质的质量分数解决下述问题。 [投影]

例1.在农业生产上,常需要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来选种。现要配制150 kg 的这种溶液,需要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各是多少?

[讨论]1.溶质质量与溶质质量分数、溶液质量的关系。 2.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的关系。

[小结板书]1. 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

2.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学生活动]

(一名学生板演例题解析过程,其他学生提出异议。教师最后强调做题格式)

解析: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

=150 kg×16%=24 kg

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

=150 kg-24 kg

=126 kg

答:需24 kg氯化钠和126 kg水。

[设问]如何将上述计算类型作以归纳?

[讨论]:略

[小结板书]2.已知溶液质量和溶质的质量分数,求溶质和溶剂的质量。

[引入]溶质的质量分数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广泛,而在实际生产中又往往需要把现有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或减小呢。

[讨论]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如何使原有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或减小?

[讨论回答]1.增加溶质的质量,可使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2.增加溶剂质量,可使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

[投影]用A、B两个烧杯各取90克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硝酸钾溶液,再向A烧杯中加入10 g硝酸钾,向B烧杯中加入10 g水,并用玻璃棒搅拌至全部溶解。

[讨论]1.原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多少?溶液的质量是多少?溶剂的质量是多少?

2.向原溶液中增加10克硝酸钾(全部溶解)或增加10克水后,溶液中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质量各是多少?

3.上述形成的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各是多少?

[学生活动](请三名学生分别到黑板上板演,其余学生自己练习并提出异议) 解析:1.溶液的质量=90克

溶质的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

=90克×10%=9克

溶剂的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

=90克-9克=81克

2.(1)增加10克硝酸钾后:

溶质质量=9克+10克=19克

溶剂质量=81克(不变)

溶液质量=19克+81克=100克(增加10克)

即90克+10克=100克 (2)加入10克水后: 溶质质量=9克(不变)

溶剂质量=81克+10克=91克(增加) 溶液质量=9克+91克=100克(增加10克) 即90克+10克=100克 3.(1)增加10克溶质后: 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液质量

溶质质量

×100%

=

克克

克1090109++×100%=19%

注:若新增的10克溶质未完全溶解,则上述计算错误。 (2)增加10克水后: 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液质量

溶质质量

×100%

=

克克

10909+×100%=9%

[小结]在原溶液中,如增加溶质质量则溶质和溶液的质量同时增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升高;如增加溶剂质量,则溶剂和溶液的质量同时增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降低。 [课堂练习]

在40克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5%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中,加入10克硝酸钾或10克水,计算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案:32%,12%

[本课小结]本节课学习了表示溶液组成的一种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并能进行两种简单的计算,理解了向溶液中增加溶质或增加溶剂时溶液组成的改变情况并会计算。 [作业]习题1、2 板书设计

课题3 溶液的浓度

一、溶质的质量分数

1.定义:溶质的质量与溶液的质量之比。 2.定义式: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液质量

溶质质量

×100%

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1.已知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求溶质的质量分数。

2.已知溶液质量和溶质的质量分数,求溶质和溶剂的质量。

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第二课时)

[复习]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

[投影]将1 g食盐放入烧杯中,再加入9 mL水,用玻璃棒搅拌,至溶解。再向上述烧杯中加入10 mL水,搅拌。(水的密度1 g·cm-3)

[提问]1.试分别写出稀释前后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

2.分析各量的变化情况。

[回答]1.稀释前溶质质量是1 g,溶液质量是9 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稀释后溶质的质量是1 g,溶液质量是20 g,溶质质量分数是5%。

2.稀释后溶液质量增加,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溶质质量不变。

[讨论]溶液稀释问题解题的关键是什么?

[小结板书]

3.溶液稀释和配制问题的计算

关键:稀释前溶质的质量=稀释后溶质的质量

[投影]例题:化学实验室现有98%的浓硫酸,但在实验中常需要用较稀的硫酸溶液。要把50 g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稀释为质量分数为20%的硫酸溶液,需要多少克水?

[设问]根据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相等,怎样列出计算的方程式?

[学生讨论]

[提示]若设需要加入水的质量为x,请同学们列出方程式。

[学生活动]50g×98%=(50 g+x)×20%

解析:(一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在本上练习,教师强调做题格式)

解法1:解:设需加水的质量为x。

50 g×98%=(50 g+x)×20%

x=195 g

答:把50 g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稀释成质量分数为20%的硫酸溶液需加水195 g。[提示]若设稀释后溶液的质量为x,请同学列出方程式。

[学生活动]50g×98%=x×20%

解析:(同上方法)

解:设稀释后溶液的质量为x。

50 g×98%=x×20%

x=245 g

245 g-50 g=195 g

答:把50 g 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稀释成质量分数为20%的硫酸溶液需加水195 g 。 [课堂练习]1.把200g 20%的食盐水溶液稀释成10%的溶液需加水多少克?

2.把30 g 质量分数为20%的氢氧化钠溶液加水稀释到100 g 。此溶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答案:1.200 g 2.6%

[投影]某工厂化验室配制5000g 20%的盐酸,需38%的盐酸(密度为1.19 g·cm -3)多少毫升? [提问]此题与上述练习有何异同?能否用体积直接带入公式进行计算?

[回答]1.相同点都是溶液稀释问题。不同点是上述练习中已知和求都指质量,而此题已知质量求体积。

2.溶质的质量分数是质量比不能用体积直接带入公式计算。

[提问]已知溶液体积、溶液密度、溶质质量分数,你能否写出求溶质质量的计算公式。 [回答并板书]溶质质量=溶液体积×溶液密度×溶质的质量分数

[设问]根据上述公式,并根据稀释前后溶质质量相等,你能否列出方程式? 解:设需38%的盐酸体积为x 。 5000 g×20%=1.19 g·cm -3×x×38%, x≈2211 mL 。

答:需38%的盐酸221l mL 。

[过渡]以上所有计算均是有关稀释问题,在实际应用中我们经常遇到溶液间化学反应的问题,需要用化学方程式解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问题。 [板书]4. 溶质的质量分数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投影)100 g 某硫酸溶液恰好与13 g 锌完全反应。试计算这种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提问]与锌反应的是硫酸溶液中的哪种成分(溶质、溶剂、溶液)? [回答]溶质与锌发生化学反应。 [讨论]解出此题的关键是什么?

[总结]关键是利用化学方程式先解出硫酸溶质的质量。 [设问]根据以上分析,求解此题。

解:设100 g 硫酸溶液中溶质质量为x 。 Zn+H 2SO 4====ZnSO 4+H 2↑ 65 98

13 g x

x

g 98

1365 , x=19.6 g ,

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液质量

溶质质量

×100%

=

g

g

1006.19×100%=19.6%。 答:这种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9.6%。

[小结]本节课学习了关于溶质质量分数的两种计算类型。了解了不同计算类型的关键点,并会分析题意,能找准各量之间的关系。 [作业]习题3、4、5、6、7、8 板书设计

3.溶液稀释和配制问题的计算

关键:稀释前溶质的质量=稀释后溶质的质量 涉及到体积时:

溶质质量=溶液体积×溶液密度×溶质的质量分数 4.溶质的质量分数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注:参加化学反应的是溶液中的溶质。

(第三课时)

[提问]1.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g ,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2.什么叫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 [回答]

[设问]溶解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概念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板书]三、溶解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间的区别和联系

[学生活动](互相讨论填写上表)

[答案]1.①一定温度时,100 g 溶剂中最多溶解溶质的质量。 ②任意溶液中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2. ①表示某物质溶解能力的大小。

②表示任一溶液的组成(即浓度的大小)。 3.①一定温度时 ②不定温度

4.①饱和状态 ②可饱和可不饱和 5.①g ②无单位 [设问]两个概念间有何联系?

[讨论]1.溶液是均一的,一种溶液各部分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否相同? 2.对饱和溶液来说,若溶剂的质量是100 g ,溶质的质量是多少? 3.试分析溶解度与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关系。 [小结]1. 一种溶液各部分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是相同的。

2.对饱和溶液(某温度)来说,若溶剂的质量是100 g ,溶质的质量是该温度下此溶质的溶解度。

3.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g

100+溶解度溶解度

×100%

[板书]联系: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g

100+溶解度溶解度

×100%

[练习]1.把40 g 20%的食盐水倒出一半,剩下的食盐水中食盐的质量分数是 。 2.在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110g ,则60℃时硝酸钾饱和溶液中硝酸钾的质量分数是 。

[答案]1.20% 2.52.4%

[转折提问]如果我们要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需要哪些仪器和操作? [引导分析、讨论]

[总结板书]四、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 仪器:托盘天平、药匙、量筒、玻璃棒。 步骤:1.计算,2.称量、量取,3.溶解。 [强调]1.天平使用时注意用称量纸、左物右码的原则。 2.量筒量取液体时注意观察的方法,不可俯视或仰视。 3.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能加快溶解,但搅拌时不可将溶液溅出。 [学生活动](投影以下内容)

1.计算配制50g 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氯化钠 g ,水 g 。

2.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倒入烧杯中。

3.把水的密度近似看作1 g·cm -3。用量筒量取所需的水,倒入盛有氯化钠的烧杯里。 4.用玻璃棒搅拌,使氯化钠溶解。

5.将配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盖好瓶塞并贴上标签(标签中应包括药品名称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放到试剂柜中。

[小结]本节课我们复习总结了溶解度与溶质质量分数间的区别与联系。同时还练习了配制一

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了解了配制溶液的步骤及所需仪器。 [作业]家庭小实验:自制汽水 板书设计

三、溶解度与溶质质量分数间的区别和联系

联系:

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g

100 溶解度溶解度

×100%

四、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 仪器:托盘天平、药匙、量简、玻璃棒。

步骤:1. 计算.2.称量、量取,3.溶解。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溶液》

《溶液》 1.在一定温度下,除少数物质如等能与水以任何比例无限制混合外.大多数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是有限的,溶解到一定程度,就不能继续溶解了.这些溶质的溶液都有两种状态. (1) ,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2) ,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2.某硝酸钾溶液在20℃时,不能继续溶解硝酸钾,该溶液为溶液,把该溶液升高温度到100℃,则100℃时该硝酸钾溶液是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3.为了粗略地表示溶液里含量的多少,人们还常常把溶液分 为溶液和溶液. 4.一般地说,要确定某一溶液是否饱和,只要看在下,有没 有继续溶解的存在,如有,且的量不再减少,那么这种溶液就是饱和溶液. 5.在一定温度下,向某溶液中加入足量该溶质,振荡后加入的溶质质量并不减少,则原溶液是溶液;再将该混合物加热,未溶的溶质全部溶解,这说 明 . 6.试管甲盛的是0℃时制备的饱和石灰水溶液,试管乙盛的是100℃时制备的饱和石灰水溶液,使两试管都达到20℃,过滤、除去析出固体,试管甲盛的石灰水为溶液,试管乙盛的石灰水为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7.在一定温度下,向KNO 3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KNO 3 固体后,溶液中溶质的质 量,溶剂的质量,溶液的质量 .(填“不变”、“增加”或“减少”) 8.在一定温度下,向KNO 3 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水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溶液的质量 . 9.在一定温度下,将KNO 3 的饱和溶液恒温蒸发少量水后,溶液中溶质的质 量,溶剂的质量,溶液的质量. 10.在一定温度下,向KNO 3的不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KNO 3 固体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溶剂的质量,溶液的质量 . 11.在一定温度下,向KNO 3 不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水后,溶液中溶质的质 量,溶剂的质量,溶液的质量 . 12.在t℃时,将KNO 3 的不饱和溶液恒温蒸发少量水后,无晶体析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溶剂的质量,溶液的质量. 二、简答题 1.将接近饱和的KNO 3 溶液变成饱和溶液,试举出三种可以采用的方法. ① ; ② ; ③ . 2.要使接近饱和的KNO 3 溶液,在不增加溶液质量的前提下变成饱和溶液,可以采用什么方法?

中考化学化学溶液的浓度综合经典题附详细答案

中考化学化学溶液的浓度综合经典题附详细答案 一、初中化学溶液的浓度 1.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 B.P点表示t1℃时,a、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 D.t2℃时,将30g 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得到80g a的饱和溶液 【来源】2015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湖北孝感卷)化学(带解析)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依据图形,A、B、C正确; t2℃时,a的溶解度为50g,则t2℃时,将30g 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时只能溶解25ga物质,则75ga的饱和溶液,D错误。 考点:溶解度曲线。 2.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将乙的饱和溶液从t1 ℃升温到t3 ℃的过程中不会析出晶体 D.t3 ℃时,甲、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来源】【全国市级联考】安徽省合肥市2018届九年级中考模拟冲刺试卷化学试题 【答案】C 【解析】 A 、比较溶解度的大小时要指明温度,否则没法比较,错误; B 、从图中可以看出,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乙的溶解度从0℃至t2℃随温度升高而增大,t2℃随温度升高而减小,错误; C、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1℃、t3℃时乙的溶解度相等,故将乙的饱和溶液从t1℃升温到t3℃的过程中不会析出晶体,正确;D、由溶解度曲线可知, t3℃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但此时溶液的状态是否饱和不确定,故t3℃时,甲、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

九年级化学上、下册知识点总结〖全学年〗人教版

中考化学复习知识要点汇总(精品)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 ①四大特点P4(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 a.化工生产的原料和产品尽可能无毒、无害或毒性极小; b.反应在无毒、无公害的条件下进行,如采用无毒无害的溶剂和催化剂; c.尽可能采用可再生原料,且原料利用率尽可能最大化, d.副产物或废料最小化,尽可能实现零排放。 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4、探究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1)火焰:焰心、内焰、外焰(最明亮、温度最高)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外焰)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最低。 (3)检验产物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CO2:取下烧杯,迅速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 (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说明石蜡蒸气能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结论: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成分是相同的,但各种成分的含量不同,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 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只能垫石棉网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 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

201x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9.3溶液的浓度教案 新人教版

课题3 溶液的浓度【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即溶质的质量分数。 (2)依据“加水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进行相关的计算。 (3)初步学会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掌握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2)通过问题的解决,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质量分数的计算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 1.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2.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难点: 1.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的转化。 2.把溶质质量分数运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中。 【教学方法】实验导学、组织讨论、小组合作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计算讨论 【教学媒体】实验仪器 【教具准备】无水硫酸铜,氯化钠,蒸馏水,天平,药匙,烧杯【授课教案】

质量分数20 mL水,然后分别加入0.1 g、0.5 g、2 g 无水硫酸铜,用玻璃棒搅拌,使硫酸铜全部 溶解,比较三种硫酸铜溶液的颜色,并完成 下列表格。 【点拨】对于有色溶液而言,我们可以通过 溶液的颜色深浅判断溶液的浓稀程度。但是 在实际应用中不能粗略的表示溶液的浓度, 比如去医院打的点滴,所以我们需要准确地 知道溶液的浓度。 【讲解】表示溶液的浓度的方法有很多,这 里主要介绍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 质量之比。 即:溶质的质量分数=×100% ,并回答实验所提的 问题。 小组讨论,回答。 思考溶质质量分数的 变形公式,并练习计 算出实验9-7中溶质 的质量分数。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 纳总结的能力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观察 能力 续表 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根据溶质的质量分数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进行实验9-8 ,按照规定配制氯化钠溶液观 察现象,并计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引导学生掌握配制一 定质量分数的溶液的 方法。 小组合作、讨论、归 加深知识联系与应用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溶液》测试题

《溶液》测试题 (有关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S-32, Cl-35.5, Ca-40 Cu-64,Zn-6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溶液一定是() A.单质 B.化合物 C.纯净物 D.混合物 2.生活中常见的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 A.糖水 B.蒸馏水 C.碘酒 D.汽水 3.一瓶100mL20%的NaCl溶液倒出10 mL后余下的溶液与最初的溶液相比() A.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了 B.溶质和溶剂的比例变小了 C.溶质的质量变少了 D.B和C都正确 4.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都是无色的 B.溶液中可能含有多物质 C.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D.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5.在一瓶NaCl饱和溶液中,当温度不变时,加入少量NaCl晶体,则() A.溶液的质量增大 B.晶体的质量不变 C.晶体的质量增大 D.晶体溶解一部分 6.对于多数固体溶质的不饱和溶液,要使之成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有() ①降低温度;②升高温度;③加同种溶质;④加溶剂;⑤恒温蒸发溶剂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⑤ 7.实验室有足量的20%的NaOH溶液和蒸馏水,欲配制10%的NaOH溶液100 g,需要20%的NaOH溶液() A.95 g B.10 g C.50 g D.100 g 8.日晒海水可以得到食盐固体,其原因是() A.受热时食盐的溶解度降低 B.受热时食盐的溶解度显著增大 C.受热时海水中的水分蒸发 D.受热时海水发生分解 9.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一些操作步骤见下图,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①②③④⑤ A.④⑤①②③ B.①②③④⑤ C.③④①②⑤ D.②①④③⑤ 10.一杯10 ℃的硝酸钾溶液,能证明它是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A.蒸发5 g水有固体溶质析出 B.加入少许硝酸钾晶体不溶 C.把溶液降温至0 ℃有固体溶质析出 D.上述三种方法都行 11.把100 mL 10%的氯化钠溶液稀释50倍,稀释后溶液中的溶质质量() A.减少50倍 B.增加50倍 C.不变 D.减少5倍 12.20 ℃时,向100 g质量分数为 26.5%的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加入 3.5 g氯化钠,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 量分数为() A.26.5% B.30% C.25% D. 13.在粗盐提纯的实验中,若过滤后滤液仍浑浊,不可能是() A.滤纸破了 B.漏斗下端没有紧靠烧杯内壁 C.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D.承接滤液的烧杯没洗干净 14.将m g硫酸钾的不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水分至有晶体析出,在此变化过程中溶液里溶质质量分数p%与 时间t的关系正确的是() A B C D 15.可以作为溶质的() A.只有固体 B.只有液体 C.只有气体 D.气、液、固体都可以 16.在一定温度下,为使溶质是固体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的办法是() A 增大压强 B 升高温度 C 加入溶质 D 增加溶剂 17.现有60℃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若将其温度降到20℃,此时有关该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仍为饱和溶液 B 硝酸钾的溶解度发生了变化 C.降温前后溶液的质量不变 D 降温前后溶剂的质量不变 18.不能影响物质溶解度大小的因素是() A 温度高低 B 溶质、溶剂的量 C 溶剂种类 D 溶质种类 19.现有一瓶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食盐水,关于该食盐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m质:m剂=1:10 B.m质:m液=1:10 C.m质:m液=1:11 D.m剂:m液=10:11 20.将少量的下列物质加入到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味精 B.硫酸铜 C.金龙鱼牌食用调和油 D.食用加碘盐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1分) 21.写出下列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 溶液名称澄清的石灰水高锰酸钾溶液生理盐水38°“四特”白酒稀硫酸碘酒 溶质的化学式

初中化学《溶液的浓度》教案

《溶质质量分数计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一种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2.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在练习计算过程中,了解溶液与生产生活的广泛联系,了解学习化学的最终目标是为社会服务。 重点:有关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难点:理解溶液组成的含义及有关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教学方法:问题情境导入讨论法讲授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设计 一.复习提问: 1.什么是溶液?溶液、溶质、溶剂质量的关系是什么? 2.溶液粗略地分为浓溶液和稀溶液,同学们有哪些办法区分溶液是浓还是稀?(学生讨论) 学生1 可以尝,根据味道的重轻(无毒的溶液). 学生 2.对于有色溶液,可以根据颜色的深浅粗略地区分溶液是浓还是稀,一般来说,颜色越深,溶液越浓. 追问:谁最可行? 学生3.化学药品一般不能尝,哪怕无毒,此方法不常用,学生2可以通过观察颜色来区分溶液浓和稀 二.新课探究 活动一: 在三支试管中各加入10毫升水,然后分别加入约0.5克、1克、2克无水硫酸铜。比较三种硫酸铜溶液颜色。在这三支试管中溶液组成是否相同?判断溶液浓稀的根据是什么? 结论:有色溶液可根据颜色来粗略地区分,一般来说,颜色越深,溶液越浓。 教师引课:有色溶液可通过颜色粗略区分溶液的浓稀,无色溶液显然不行,有没有更好的、较准确的方法来判断溶液是浓还是稀?数学上可用什么? 学生:有数字。 师:太好了,数字可较准确知道溶液地组成,这个数字叫百分比,化学上可用质量分数或体积分数,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是溶质的质量分数,什么是溶质的质量分数?学生看书42页,找概念 学生:(齐读)溶质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活动二:将实验9-5,9-6中计算填写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比较溶液是浓还是稀,感受数字的好处,学生尝试练习,并很快顺利完成。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归纳(上下册全)71675

第九单元溶液 课题一、溶液的形成 一、溶液: 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 做溶液。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可以是一种或几种,可以是固、液、气三态。 溶剂: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只能是一种,可以是固、液、气三态。 2、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 均一性:指溶液各部分的性质、组成完全相同,外观表现为透明、澄清、颜色一致。 稳定性:指外界条件不变时,溶液不论放置多久,溶质与溶剂都不会分层。 3、溶液的组成: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注意:(1)溶液不一定无色,如CuSO4为蓝色FeSO4为浅绿色Fe2(SO4)3为黄色(2)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3)溶液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 溶剂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 溶剂的体积。 (4)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 4、、溶质和溶剂的判断: (1)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液体为溶剂,固体、气体是溶质。 (2)液体溶于液体:有水,水为溶剂,其它为溶质;无水,量多的为溶剂,量少的为溶质。 (3)根据名称:溶液的名称一般为溶质的溶剂溶液,即溶质在前,溶剂在后。 (4)如果物质在溶解时发生了化学变化,那么在形成的溶液中,溶质是反应后生成的能溶解的物质。 二、乳浊液与乳化: 1、乳浊液:指小液滴分散在水中形成的不均匀、不稳定的混合物。 2、常用的乳化剂: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 三、物质溶解时的热效应: (1)溶解吸热:如NH4NO3溶解。 (2)溶解放热:如NaOH溶解、浓H2SO4溶解。 (3)溶解没有明显热现象:如NaCl溶解。 课题二、溶解度 一、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1、概念: 饱和溶液:指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的溶液。 不饱和溶液:指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还能继续溶解时

人教版新版初三九年级下册化学精品教案溶液的形成

课题1溶液的形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 2.探究几种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变化。 3.了解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4.了解溶液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过程与方法 1.学习科学探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 2.学习采用对比的方法认识对相同问题的不同解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勇于探索的精神。 重点难点: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等概念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的应用。 教学方法:实验探讨法、课堂讨论启发式讲解法。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引入课题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旨 展示各种颜色的液体,询问学生由此可思考、回答问用化学颜色之美, 联想到什么?指出这些液体都是溶液,题 通过学习大家就能知道刚才所提到的 问题。 【板书】第九单元溶液(投影) 课题1溶液的形成 一、溶液 激发学生学习兴 趣,引入课题。 探究实验1指导学观察氯化钠,糖,硫酸铜晶分组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生实体与100毫升水混合是发生填写实验记及观察能力。 验的现象录(见副表) 启发引问题1:每一种混合物各处的分析、思考、培养学生观察能 导学生分析讨论颜色是否相同? 问题2:相同条件下,放置一 段时间后是否有固体析出? 讨论、力。 进行实事求是的科 学态度教育。 1

【板书】结论(投影) 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 混合物。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归纳得出结 论 巩固加深理解记 忆。 拓展视问题1、在糖溶液,氯化钠溶回答问题联系生活实际巩固 野液和硫酸铜溶液中,溶质, 溶剂分别是什么? 问题2、你能说出身边一些常 见的溶液吗?(投影显示有 关图片) 知识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旨 探究实验2指导学观察水与碘,水与高锰酸钾,分组实验 生实汽油与碘,汽油与高锰酸钾填写实验记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及观察能力。及从 验混合时发生的现象录(见副表)现象到本质的推理 能力。 启发引【板书】结论(投影)归纳得出结 导学生得出结论1、同一物质在不同的溶剂里论有不同的溶解性。 2、不同物质在同一种溶剂里 有不同的溶解性。 探究实验3指导学观察水与乙醇,高锰酸钾溶 生实液与乙醇混合并震荡时发生 验的现象分组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填写实验记及观察能力。 录(见副表) 启发引导学生得出结论问题:实验指出溶质可以是 固体,液体,那么溶质可以 是气体吗?你能举例说明 吗? 【板书】结论(投影) 3、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 小组讨论 回答问题 得出结论 根据生活实例,巩 固认识 气体。 4、当两种液体互溶时,量多 的一种是溶剂,量少的是溶 质。水是最常见的溶剂。 2

九年级化学下册《溶液(复习)》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下册《溶液(复习)》教学设计 导读:溶液(复习) 中考动向分析:本节教学大纲上要求并不高,只要求对溶液的组成--溶质、溶剂及溶液的定义及饱和和不饱和溶液的区别.现代教育是素质教育,即在于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如创造能力,思维能力等.本节中的有关知识都是进行创新的基础,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人,已成为社会对教育的基本要求.本节是中考必考知识,在中考中常以选择、填空形式出现复习目标要求1、弄清溶液的概念、特征及组成和溶质与溶剂的辩证关系2、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概念.3、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的途径、关系.知识要点梳理(一)溶液1.溶液的概念(1)悬浊液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悬浊液,如含有大量泥沙的洪水,悬浊液静置后,固体小颗粒会成为沉淀。(2)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浊液.如植物油注人水中,搅拌后得到的乳状浑浊液体.乳浊液静置后,会分层.如油层在上,水层在下,(3)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均一是均匀的意思,稳定意味静置后不会产生沉淀和分层的现象.在溶液里,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做溶剂,被溶解的物质叫做溶质.例如,CuSO4溶液中,水是溶剂,CuSO4是溶质.溶质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固体、气体是溶质,液体是溶剂.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通常把量多的一种叫做溶剂,量少的一种叫做溶质.当溶液中有水存在时,不论水的量有多少,习惯上都把水看作溶

剂,通常不指明溶剂的溶液,一般是水溶液.2.溶液的基本特征溶液的基本特征是溶液的均一性和稳定性,在溶液中,溶质的分子(或离子)高度分散到水分子中间,形成透明的混合物.均一性,是指溶液各处密度和浓度都一样,性质都相同.如有一烧杯H2SO4溶液,取上部的溶液和下部的溶液,它们的浓度和密度都一样,让它们与锌反应都能放出氢气.稳定性,是指条件不发生变化时(如水分不蒸发,温度不变化)无论放置多长时间,溶质和溶剂都不会分离.这一点是与悬浊液、乳浊液的本质区别.3.注意事项①溶液一般是透明的,但透明不一定无色.例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硫酸亚铁溶液是浅绿色的,还有其它许多物质的溶液,分别呈现不同的颜色.②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溶液的质量等于溶质质量和溶剂质量之和.但溶液体积不等于溶质体积和溶剂体积之和,这是受到分子间的间隔的影响.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完整版)初三化学习题精选(溶液的浓度)习题与答案

初三化学习题精选(溶液的浓度) 1、一定量的溶液里所含溶质的量叫做溶液的_______。 A. 浓度 B. 密度 C. 溶解度 D. 溶解性 2、往100 g 20%的食盐溶液中加入100 g水,则稀释前后________。 A. 溶剂的质量不变 B. 溶液的质量不变 C. 溶质的质量不变 D.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3、一定温度下,某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是A%,溶解度是S g/100g水。从数值上看,A与S的关系是A____S (填“>”、“=”或“<”=。 4、矿泉水和蒸馏水在外观上都是无色、透明的,但矿泉水中含有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按分散体系分类,矿泉水 属于_______。 A. 悬浊液 B. 溶液 C. 纯净物 D. 化合物 5、某研究小组对本地区河流的水质情况进行调查,取水样后先进行过滤,其目的是___。 A. 除去水样中的其它物质 B. 除去水样中的难溶性固体物质 C. 使水样变为纯净水 D. 对水样进行消毒处理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 A. 在t℃时,90 g水中溶解10 g氯酸钾时达到饱和,所以氯酸钾在t℃时的溶解度是10 g/100 g水 B. 硝酸钾在60℃的溶解度是110 g/100g水,110 g硝酸钾溶解在90 g水里,可得到6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 200 g C. 在100 g水里最多溶解A物质36 g,则A物质的溶解度是36 g/100g水 D. 在10℃时,50 g水里溶解10.5 g硝酸钾就不能再溶解,则硝酸钾在10℃时的溶解度是21 g/100 g水 7、可乐等饮料中溶解有一定的二氧化碳,打开瓶盖会冒出许多气泡。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_ ______,导致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变__ ____。当气泡逸出后,瓶内的液体_____(填“是”或“不是”)二氧化碳的饱和溶液。 8、40℃时,A物质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40%,B物质溶液的质量分数为20%,将两种溶液在温度不变的情 况下蒸发等质量的溶剂,析出的晶体的质量________。 A. A>B B. A

九年级化学下册《溶液的浓度》教案

课题3 溶液的浓度 【教学目标】 1.掌握一种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并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和简单计算。 2.正解理解溶解度与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 1.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对质量分数的计算,引导学生查看标签,使学生认识化学在生活中的意义,培养学生热爱化学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及简单计算。 (2)配制溶液的操作步骤。 2、教学难点 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 【教学方法】 比较、归纳、练习、对比、活动探究。 【教具准备】 教师用具:投影仪。 学生用具: 仪器:试管、天平、量筒、药匙、烧杯、玻璃棒; 药品:硫酸铜、水、氯化钠。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学习情境]展示三种不同颜色的CuSO4溶液。 [介绍]以上试管中的液体都是我们以前学过的溶液。 [设问]你观察到了什么?看到这些,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发言]1.三种溶液颜色深浅不同。 2.它们可能是不同物质的水溶液。 3.它们可能是溶质含量不同的同种溶质的水溶液。

[活动探究](投影展示) 在三支试管中各加入10 mL(1 mL 水的质量大致为1 g)水,然后分别加入约0.5 g 、1 g 、1.5 g 固体硫酸铜,振荡静置。 比较三种CuSO 4溶液的颜色。在这三支试管中溶液的组成是否相同?判断溶液浓稀的根据 [学生活动] [交流活动结果] 1.填充上表结果(略)。 2.三种溶液颜色由浅到深,浓度由小到大。颜色越深,浓度越大。 3.三种溶液所含溶剂质量相同,溶质质量不同,所以组成各不相同。 [引导]浓与稀只能粗略地表明一定量的溶液里所含溶质的多少,但在实际应用中,常常要准确知道一定量溶液里含有溶质的质量。因此需要准确知道溶液的组成。那如何表明溶液的组成呢? [介绍]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很多,初中主要学习溶质的质量分数。 [板书] 一、溶质的质量分数 1.定义:溶质的质量与溶液的质量之比。 2.定义式: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液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 ×100% [学生活动]学生领悟、记忆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定义及定义式。 [讨论]在上述活动探究中,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各是多少?把计算结果填在上表的空栏中。 [学生活动] [汇报结果]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g g g 5.0105.0+×100%≈4.8%。 2.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g g g 1101+×100%≈9.1%。

(完整)九年级化学上下册全部化学方程式

一、氧气的性质: (1)单质与氧气的反应:(化合反应) 1.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研究空气组成的实验):4P + 5O2点燃2P2O5 2. 硫粉在空气中燃烧:S + O2点燃SO2 3. 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2点燃CO2 4. 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 + O2点燃2CO 5. 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2点燃Fe3O4 6. 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2点燃2MgO 7. 铜在空气中受热:2Cu + O2点燃2CuO 8. 铝在空气中燃烧:4Al + 3O2点燃2Al2O3 9. 氢气中空气中燃烧:2H2 + O2点燃2H2O (2)化合物与氧气的反应: 10. 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 + O2点燃2CO2 11. 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 + 2O2点燃CO2 + 2H2O 12. 酒精在空气中燃烧:C2H5OH + 3O2点燃2CO2 + 3H2O (3)氧气的来源: 13.玻义耳研究空气的成分实验2HgO 加热Hg+ O2↑ 14.加热高锰酸钾:2KMnO4加热K2MnO4 + MnO2 + O2↑(实验室制氧气原理1) 15.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条件下分解反应:2H2O22 MnO 2H2O+ O2↑(实验室制氧气原理2) 16.氯酸钾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加热条件下反应制氧气

2KClO 3加热 2MnO 2KCl+3O 2 ↑(实验室制氧气原理3) 二、自然界中的水: 17.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研究水的组成实验): 2H 2O 通电 2H 2↑+ O 2 ↑ 18.生石灰溶于水:CaO + H 2O == Ca(OH)2 19.二氧化碳可溶于水: H 2O + CO 2==H 2CO 3 三、质量守恒定律: 20.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 2 点燃2MgO 21.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Fe + CuSO 4 === FeSO 4 + Cu 22.氢气还原氧化铜:H 2 + CuO 加热Cu + H 2O 四、碳和碳的氧化物: (1)碳的化学性质 23. 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 2 点燃CO 2 24.木炭还原氧化铜:C+ 2CuO 高温2Cu + CO 2↑ 25. 焦炭还原氧化铁:3C+ 2Fe 2O 3 高温4Fe + 3CO 2↑ (2)煤炉中发生的三个反应:(几个化合反应) 26.煤炉的底层:C + O 2 点燃CO 2 27.煤炉的中层:CO 2 + C 高温2CO 28.煤炉的上部蓝色火焰的产生:2CO + O 2点燃2CO 2 (3)二氧化碳的制法与性质: 29.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实验室制二氧化碳): CaCO 3 + 2HCl == CaCl 2 + H 2O + CO 2↑

九年级化学下册溶液练习题

萌学教育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 溶液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1.调味品是重要的食品添加剂,将下列调味品加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食盐 B.蔗糖 C.味精 D.芝麻油 2.下列物质溶于水时,溶液温度明显降低的是( )A.氯化钠 B.硝酸铵 C.浓硫酸 D.氢氧化钠 3.下列有关溶液、乳浊液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油污溶于汽油得到的混合物属于乳浊液 B.可用过滤的方法将溶液和乳浊液中的分散物质分离出来 C.植物油分散到水中形成的混合物不稳定,久置后会分层 D.用洗洁精清洗油脂得到的混合物属于溶液 4.将相同质量的NaOH 固体和NH 4NO 3固体,分别同时放入2个装有100 mL 水的烧杯中,用仪器测出溶液温度随时间变化情况,则如下图所示的“温度—时间”曲线中正确的是( ) 6图表 5.最易洗净沾有油污的餐具的是( ) A.冷水 B. 6.下表是同学们做溶液形成的实验记录。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衣服上不慎沾上碘酒,可用汽油擦洗 B.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C.水、汽油、酒精都可以作溶剂 D.溶液都是均一、稳定、无色的混合物 氯化钠注射液【规格】100 mL 0.9 g 。【注意】使用前发现溶液中有絮状物,瓶身细微破裂等不可使用。 【贮藏】密封保存。 请回答:(1)该注射液中溶解的物质是 。 (2)常温下,一瓶合格的氯化钠注射液密封放置一段时间后, (填“会”或“不会”)出现浑浊现象,原因是 。 (3)某地发生了一起医疗事故,医生在给一孕妇输液时,由于没有按医疗规程核对药瓶标签,误将酒精当作葡萄糖注射液输入病人体内,造成严重的酒精中毒事故。以此为鉴,我们在做化学实验时,应注意什么? ,否则可能会造成什么后果? 。 8.野炊过程实际上是运用化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因为该项活动过程中涉及许多化学知识的运用。某次野炊活动中,同学们携带了铁锅、牛肉、面条、西红柿、食用油、食盐、味精和食醋。 (1)在所携带的物品中,食盐、味精能溶于水,形成 ,食用油和水混合形成 。 (2)在“灶”上悬挂野炊锅时,小明生火后小心调节野炊锅到合适的高度。这样做的原因可能是使用 加热。 (3)烹煮牛肉西红柿汤时,为了了解汤的盐味是否适宜,小春同学取锅中少量汤品尝。取少量汤进行品尝就可知道整锅汤盐味如何,是因为溶液具有 (填一条性质)。 9.在配制蔗糖溶液时,小明发现了很多有趣的事,你能做出相关的解释吗? (1)小明发现在热水中蔗糖溶解的速率比在冷水中的大,从微观角度来看,这是因为 。 (2)小明将粉碎后的蔗糖和块状的蔗糖放在同一温度的水中,发现 溶解得快,这是因为 图3 。 (3)小明为了探究搅拌对物质溶解速率的影响,做了一个对比实验,设计的实验是 。 10.(2017四川内江中考改编)仔细阅读下面的探究实验信息,回答相关问题。 Ⅰ.【实验目的】探究溶解过程中,溶液温度的变化情况。 Ⅱ.【查阅资料】(1)物质溶解于水的过程包括吸收热量(Q 吸)的扩散过程和放出热量(Q 放)的水合过程。 (2)实验条件下,水的凝固点为0 ℃,沸点为100 ℃。 Ⅲ.【提出猜想】物质溶解过程中,溶液的温度可能升高或降低或不变。 图1 图2 Ⅳ.【实验探究】某探究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图1和图2两种实验方案。在图2所示方案中,每次加入物质b 之前,均使用温度计控制热水温度,使之保持在99 ℃。 Ⅴ.【实验结论】(1)图1所示实验中,若加入物质a 后,发现玻璃片与烧杯底部之间的水结冰,说明溶液的温度 (填“升高”“降低”或“不变”,下同)。 图2所示实验中,若加入物质b 后,热水会突然沸腾,说明溶液的温度 。 Ⅵ.【拓展实验】按照图3所示进行实验。若物质c 为NaOH,则U 形管内的左边液面将 (填“高于”“低于”或“等于”)右边液面;若U 形管内的液面位置变化与之相反,则物质c 为 (填序号)。 ①CaO 固体 ②NH 4NO 3固体 ③NaCl Ⅶ.【反思交流】(1)该小组的同学进一步就物质溶解过程中溶液温度变化的原因展开了讨论,分析得出:若Q 吸 (填“>”“<”或“=”,下同)Q 放,则溶液温度升高;反之,则溶液温度降低;若Q 吸 Q 放,则溶液温度不变(2)在图2所示方案中,小张同学对实验现象很感兴趣,溶质 碘 高锰酸钾 溶剂 水 汽油 酒精 水 汽油 溶解性 难溶 易溶 可溶 易溶 难溶

北京版九年级化学下册《认识溶液_》教案-最新

第一节认识溶液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溶液、溶质、溶剂的基本概念;了解溶液的一般用途。 (2)了解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3)了解溶质溶解时溶液温度的变化。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问题并求甚解的良好学习品质。 【教学重、难点】 溶液的概念及溶液、溶质、溶剂的关系 【教学方法】 实验、分析讲解相结合 【教学准备】1、课件2、实验及相关器材 【教学设计】 [引入课题]我们发现,在严寒的冬天,水容易结成冰,而盐水却不容易结冰,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盐水是溶液,是混合物。那么什么是溶液,溶液是如何形成的呢?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一节认识溶液 [板书]第一节认识溶液 [讲解]下面请大家探究溶液是如何形成的?

[实验]将蔗糖溶解在水中 [提问]现在能看见蔗糖吗? [学生回答]不能 [设问]为什么蔗糖会消失呢? [讲解]蔗糖溶于形成的混合物就是蔗糖溶液。蔗糖溶于水中,在水分子的作用下以分子状态扩散,最终均一地分散到水分子中间形成溶液 [提问]如果水分不蒸发,温度不改变,蔗糖与水以及氯化钠与水都会不会分离?[学生回答]不会 [提问]如果从小烧杯取出部分蔗糖溶液,与剩下的溶液相比它们的甜度、浓度、密度是否一样? [学生回答]一样 [讨论]请大家相互应怎样来定义溶液? 1、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讨论]请大家相互讨论分析一下溶液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思考] [投影]溶液的特点:稳定性均一性 [投影]思考: 1、溶液一定是无色的吗? 2、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溶液? 3、溶液一定液体吗? [提问]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蔗糖和水组的体系都称做溶液,那么蔗糖溶液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其中哪种物质被溶解?

初中化学溶液的浓度

初中化学溶液的浓度2019年4月20日 (考试总分:300 分考试时长: 120 分钟) 一、填空题(本题共计 10 小题,共计 40 分) 1、(4分)随着水资源的污染越来越严重,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已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请参与讨论下列有关问题: (1)下列能确认水是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实验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水的蒸馏②水的蒸发③水的电解④水的净化 (2)有媒体曝光过,有一辆某品牌大货车,行驶在高速公路上,汽车后轮突然冒出滚滚浓烟并燃烧起来,幸好消防人员及时赶到并用高压水枪喷射货车油箱和轮胎,才得以扑灭。请解释向轮胎喷水能灭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水是常用的溶剂。若要配制50g 5%的氯化钠溶液,需要进行如下的操作:①计算(需要氯化钠2.5g);②用托盘天平称量2.5g 氯化钠;③用_________(填“10mL”或“50mL”)量筒量取_______mL水(水的密度为1g/mL); ④将两者置于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分)下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且它们溶于水时溶液温度均无明显变化。 (1)t3℃时,N点的丙溶液为________溶液(饱和或不饱和) (2)t2℃时,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剂的质量大小关系为甲________乙(填“>”、“<”或“=”)。 (3)t3℃时,若要将N点的甲溶液转变为M点的甲溶液,可以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t3℃时,M点对应的溶解度为50g,此点甲溶液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保留一位小数)。 3、(4分)溶液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应用广泛,请回答下列问题; (1)糖水、生理盐水、白酒都是溶液。它们的共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混合物。(2)写出下列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盐酸________、澄清石灰水________、碘酒________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归纳(上下册全)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1、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的科学。 2、化学家及他们的重要贡献 (1)道尔顿的原子论和阿伏加德罗的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2)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2)拉瓦锡是最早得出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科学家。 (3)张青莲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作出卓越贡献。 (4)侯德榜是我国制碱工业的先驱,发明联合制碱法。 3.绿色化学:无毒无害的原料及条件,减少废物排放,最好是零排放,产品要环保健康安全。 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物质的变化 1、概念: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例: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 化学变化——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例: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 2、判断变化依据:有无其它(新)物质生成。有则是化学变化,无则是物理变化 二、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金属活动性等。 课题2 化学是一门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以实验为基础。学习化学的途径是:科学探究,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二、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1、现象:蜡烛逐渐熔化,燃烧,发出红光,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 2、产物:二氧化碳、水 检验:二氧化碳——在火焰上方罩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变浑浊) 水——在火焰上方罩冷而干燥的烧杯(变模糊或有水珠出现)

初三化学溶液的浓度

初三化学溶液的浓度经典教案 主要知识点归纳: 理解溶液浓度的概念。 (1)学会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质量百分比浓度)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学会用水稀释改变浓度的方法。 (3)学会用体积、密度进行换算质量,学会读标签,并会使用。 (4)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质量百分比浓度)和溶解度的区别和联系。 1、一定量的溶液里所含溶质的量叫做溶液的_______。 A. 浓度 B. 密度 C. 溶解度 D. 溶解性 2、往100 g 20%的食盐溶液中加入100 g水,则稀释前后________。 A. 溶剂的质量不变 B. 溶液的质量不变 C. 溶质的质量不变 D.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3、一定温度下,某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是A%,溶解度是S g/100g水。从数值上看,A与S的关系是A____S(填“>”、“=”或“<”=。 4、矿泉水和蒸馏水在外观上都是无色、透明的,但矿泉水中含有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按分散体系分类,矿泉水属于_______。 A. 悬浊液 B. 溶液 C. 纯净物 D. 化合物 5、某研究小组对本地区河流的水质情况进行调查,取水样后先进行过滤,其目的是___。 A. 除去水样中的其它物质 B. 除去水样中的难溶性固体物质 C. 使水样变为纯净水 D. 对水样进行消毒处理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 A. 在t℃时,90 g水中溶解10 g氯酸钾时达到饱和,所以氯酸钾在t℃时的溶解度是10 g/100 g水 B. 硝酸钾在60℃的溶解度是110 g/100g水,110 g硝酸钾溶解在90 g水里,可得到6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200 g C. 在100 g水里最多溶解A物质36 g,则A物质的溶解度是36 g/100g水 D. 在10℃时,50 g水里溶解10.5 g硝酸钾就不能再溶解,则硝酸钾在10℃时的溶解度是21 g/100 g水 7、可乐等饮料中溶解有一定的二氧化碳,打开瓶盖会冒出许多气泡。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导致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变______。当气泡逸出后,瓶内的液体_____(填“是”或“不是”)二氧化碳的饱和溶液。 8、40℃时,A物质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40%,B物质溶液的质量分数为20%,将两种溶液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蒸发等质量的溶剂,析出的晶体的质量________。 A. A>B B. A

九年级化学上下册各单元知识点汇总

九年级化学上下册各单元知识点汇总 (精心记忆,决胜中考,2013.3)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1、装置气密性检查: 装置气密性检查:先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用手紧贴容器外壁,稍停片刻,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掌,导管口部有水柱上升,稍停片刻,水柱并不回落,就说明装置不漏气。 2、物质的加热 (1)加热固体时,试管口应略下倾斜,试管受热时先均匀受热,再集中加热。 (2)加热液体时,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 3、过滤: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的可能原因有: ①承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②倾倒液体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③滤纸破损 4、量筒的使用:视线与凹液面的最底处保持水平。若仰视刻度,读数比实际小;若俯视刻度,读数比实际大。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1 (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a、可燃物要求:足量且反应后生成物是固体(常见的用红磷) b、装置要求:气密性良好 c、现象:有大量白烟产生,瓶内液面上升约1/5体积 d、结论:O2约占空气体积的1/5。 剩余气体(氮气)的化学性质有: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不和红磷反应。物理性质有:无色气体,难溶于水。 e、注意:①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冷却完全。 ②能否用铁、铝代替红磷?不能原因:铁、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不能原因:产物是气体,压强差小,实验不准确。(可改进装置,在集气瓶底部装氢氧化钠溶液) (2)空气的污染及防治:对空气造成污染的主要是有害气体(CO、SO2、NO2)和烟尘等 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CO、SO2、NO2、和可吸入颗粒物等。 2、氧气(1)氧气的化学性质:支持燃烧,供给呼吸 *铁燃烧要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或细砂的目的:防止高温熔化物炸裂瓶底 硫燃烧要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的目的:防止空气污染。 (3)氧气的制备: A、工业制氧气——分离液态空气法(原理: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物理变化) B、实验室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2H2O2 MnO 2 ====2H 2 O+O 2 ↑ MnO2 2KClO3=====2KCl+3O2↑2KMnO4 △ ====K2MnO4+MnO2+O2↑△ (4)气体制取与收集装置的选择 发生装置:决定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收集装置:决定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6)氧气的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 8、常见气体的用途: ①氧气:供呼吸(如潜水、医疗急救) 支持燃烧(如燃料燃烧、炼钢、气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