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医学影像学复习重点最新版

医学影像学复习重点最新版

医学影像学复习重点最新版
医学影像学复习重点最新版

医学影像学

第一章医学影像学总论

一.X线成像

1.X线成像三个基本条件

1).X线具有一定的穿透力

2).被穿透的组织有密度和厚度的差异

3).(荧光或摄影)显示

2.普通X线检查透视(照光)电视透视普通摄影(照片,平片,素片)特殊检查:体层摄影,记波摄影,高仟伏摄影,放大摄影,软X线摄影(钼靶)

3.X线的特性

电磁波,波长短(肉眼不可见)

穿透性;荧光效应;感光效应;电离效应(生物效应)

1.CT图像特点

CT值即代表CT图像象素内组织结构线性衰减系数相对值的数值

单位:Hu. 骨=1000软组织=20-50 水=0 脂肪-90——-70 空气=-1 窗宽是指荧屏图像上包括16个灰阶的CT值范围.

窗位是指观察某一组织结构细节时,以该组织CT值为中心观察.

加大窗宽,图像层次增多,组织对比降低;提高窗位,图像变黑

降低窗位,图像变白

2.C T检查方法1)平扫2)增强扫描 3)造影扫描

3*CT检查不足

X线剂量(X线摄影相比)较大

软组织分辨力低(与MRI相比)

碘过敏患者不能做CT增强检查

一般以横断面直接扫描,不能任意直接扫描

三、磁共振成像M R I增强扫描,常用Gd-DTPA 0.1mmol/kg

磁共振血管(MRA),时间飞跃(TOF)法

*MRI临床应用:

MRI检查对中枢神经系统及软组织疾病诊断有重要价值

*MRI 绝对禁忌症:

心脏起搏器,眼球内金属异物,外科手术夹、动脉夹,高烧患者

*相对禁忌症:

体内的金属异物,危重患者要有医师监护,怀孕3个月内,幽闭恐惧症

四.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血管造影时,光学减影技术,消除骨骼和软组织影对血管显示的重迭干扰

*人工对比:造影检查是将对比剂引入缺乏自然对比的器官内或其周围间隙,产生人工对比。*自然对比:人体组织结构密度上有差别,可产生X线对比,这种自然存在的密度差别称自然对比。

第二章骨骼肌肉系统影像诊断

第一节骨与软组织

一.常用检查方法

X线检查方法:

1.透视:用于寻找异物与定位或骨折、脱位时复位

2.照片:1) 一般包括正侧位,有些需斜位、切线位、轴位

2) 包括周围软组织,四肢应包括邻近一个关节

3) 表现轻微或诊断困难时需加照对侧

3.血管造影

C T检查方法:平扫:最好双侧对照;软组织窗和骨窗并用

增强:确定病变范围和性质。M R I检查方法:平扫:线圈、序列、层面等选择;增强:Gd-DTPA二.小儿长骨

特点:有骺软骨,且未完全骨化

组成:1.骨干2. 干骺端3.骺

4. 骺板:干骺端与骺之间,二者骨性联合后骺线消失

临时钙化带:骺板软骨基质的钙化

椎间隙椎间盘软骨板,髓核和纤维环组成

骨龄:在骨的发育过程中,骨的原始骨化中心和继发骨化中心的出现时间,骨骺与干骺端完全愈合的时间都有

※骨基本病变表现

定义:一定体积内正常钙化的骨组织减少,骨组织中有机成分和钙盐都减少,但二者比例正常

X线表现:骨密度减低(长骨、椎体中表现)

常见病:广泛性—老人,绝经后妇女,营养不良,代谢或内分泌障碍

局限性—废用性

2.骨质软化

定义:一定单位体积内骨组织有机成分正常,而矿物质含量减少

X线表现:骨密度减低

与骨质疏松鉴别:骨小梁和骨皮质边缘模糊;承重骨胳变形;假骨折线等

常见病:佝偻病,骨软化症,其它代谢性骨病等

3.骨质破坏

定义:局部骨组织为病理组织代替而造成骨组织消失

X线表现:骨质局限性密度降低骨小梁稀疏或形成骨缺损,其中全无骨结构。骨皮质破坏呈筛孔状、虫噬状

常见病:炎症,肉芽肿,肿瘤或肿瘤样病变

4.骨质增生硬化

定义:一定单位体积内骨量的增多

X线表现:骨质密度增高,伴或不伴骨骼增大骨小梁增粗、增多、密集,骨皮质增厚、致密。

常见病:局限性慢性炎症,外伤,某些原发性骨肿瘤,骨肉瘤或成骨性转移瘤;普遍性—某些代谢或内分泌障碍或中毒性疾病

5.骨膜增生

定义:因骨膜受刺激,骨膜内层成骨细胞活动增加引起的骨质增生

X线表现:形态因新生骨小梁排列形式不同而表现亦异

常见病:炎症,肿瘤,外伤,骨膜下出血等

6.骨质坏死

定义:骨组织局部代谢的停止。坏死骨称为死骨

X线表现:骨质局限性密度增高

原因—绝对高密度和相对高密度

常见病:慢性化脓性骨髓炎,骨缺血性坏死和外伤骨折后等

密度减低的病变:骨质疏松,骨质软化,骨质破坏

密度增高的病变:骨质增生硬化,骨膜增生,骨质坏死,骨内与软骨内钙化

7 矿物质沉积:铅、磷、铋进入体内,大量沉积于骨内,在生长期主要沉积于生长较快的干骺端。

8骨骼变形:骨骼变形多与骨骼大小改变并存,可累及一骨、多骨或全身骨骼。

9 骨膜异常:因骨膜受刺激,骨膜水肿、增厚,内层成骨细胞活动增加,最终形成骨膜新生

骨,提示病变的存在。包括(骨膜反应)和(骨膜新生骨)

三.骨骼疾病诊断

1.骨骼与软组织创伤

骨折的类型:①完全性和不完全性:完全性骨折骨折线贯穿骨全径,不完全性骨折为骨折线不贯穿全径,青枝骨

折和颅骨骨折

②按骨片情况分为撕脱性、嵌入性和粉碎性(骨折断裂三块以上)

A.长骨骨折的基本X线表现:指骨的连续性中断或骨骺分离,X线上可见不规则透明线.

骨折对位与对线关系:确定移位长骨以近端为准,脊椎以下位脊椎为准

B.小儿骨折

骺离骨折:骺线增宽,骺于干骺端对位异常或骺与干骺端一并撕脱

青枝骨折:X线上不见骨折线,仅见局部骨皮质和骨小梁扭曲或只引起骨皮质皱折、凹陷或隆突常见骨折:

1.Colles骨折(伸展型桡骨远端骨折):桡骨远端2-3cm以内的骨折,远段向背

侧或桡侧移位,断端向掌侧成角,可伴尺骨茎突骨折

2.肱骨髁上骨折多见于儿童

3.股骨颈骨折多见于老人

椎骨折-X线表现:椎体呈楔形,可见横形不规则致密带,椎间隙多正常。可伴

脱位。

脊椎骨折-C T表现:能显示骨折类型、骨折片移位程度、椎管变形和狭窄及椎管内骨折片或椎管内血肿等

椎间盘突出的影像学表现

X 线

1、椎间隙均匀或不对称狭窄,特别是后宽前窄.

2、椎体边缘出现骨赘

3、锥体排列变直或侧弯

4、Schmorl(许莫氏)节结形成

(髓核经相邻上下椎体软骨板的薄弱区突入椎体松质骨内,形成凹记,称之为Schmorl 结节——特殊类型。)

CT

根据椎间盘的变形程度--椎间盘变性、椎间盘膨出、椎间盘突出

⑴椎间盘膨出:椎间盘边缘均匀地超出相邻椎体终板的边缘。

⑵椎间盘突出:局限性地突出椎体后缘的弧形软组织密度影,硬膜囊外脂肪影受压变形、消失,硬膜囊

受压和一侧神经根受压。

MRI 正常椎间盘髓核和内纤维环水分较多,在T1WI稍高信号;T2WI为高信号影;外纤维环和后纵韧带水分少,在T1WI 和T2WI上为低信号。

1)椎间盘变性:T2WI 上高信号消失. 矢状位:椎间盘变扁;

2)椎间盘膨出:矢状位--见椎间盘向前后隆起;横断面—椎间盘均匀超出椎体

边缘,硬膜囊及神经根受压不明显;伴有椎间盘变性;

3)椎间盘突出:矢状位--见椎间盘呈半球状、舌状向后方或侧方伸出,其信号

强度与其主体部分一致;

轴状位--见椎间盘呈三角形或半圆形局限性突出于椎体后在MRI 还能直接显示脊髓受压,在T2WI上表现更明

2.骨与软组织感染

1).化脓性骨髓炎

急性化脓性骨髓炎

病变过程:细菌栓子经滋养动脉进入骨髓,常停留在近骺软骨干骺端的骨松质部分形成局部脓肿。其蔓延途径为:

①直接破入骨髓腔。

②突破干骺端骨皮质形成骨膜下脓肿,再经哈氏管进入骨髓腔。

③如干骺端在关节内,感染可穿通骨皮质进入关节内。急性化脓性骨髓炎-

C T表现:很好显示软组织感染、骨膜下脓肿、骨髓内炎症、骨质破坏和死骨。

尤其是小的破坏区和小的死骨

慢性化脓性骨髓炎

X线表现:明显的骨质增生和骨膜反应;大片死骨、死腔;骨性包壳,骨瘘孔、窦道形成

**特殊慢性骨髓炎

慢性骨脓肿:长骨干骺端骨松质中的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骨质破坏区,周围见骨硬化带硬化型骨髓炎(Garre骨髓炎):好发于骨干,广泛的骨质增生硬化,骨皮质增厚,骨髓腔变窄或消失,骨干增粗。可有轻度骨质破坏,无死骨

2).结核-X线表现

①.干骺端结核可形成脓肿:类圆形、边界清楚,邻近无明显骨质增生,骨膜反应轻,泥沙状死骨—与化脓性骨髓炎区别

蔓延途径:破坏骺而侵入关节。

破坏骨皮质和骨膜,侵入关节或形成瘘管。

很少向骨干发展。

②.脊椎结核

典型表现:质破坏;椎间隙变窄或消失;脊椎变形;冷脓肿形成和钙化。

③.短骨骨干结核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典型的表现为骨内囊性破坏,骨皮质变薄,骨干膨胀,可见广泛平行层状骨膜增生。很少侵及关节-骨囊性结核或骨气鼓

④.长骨骨干结核骨松质局限性破坏,很少骨质增生,可有轻微骨膜反应

是否为肿瘤;良性还是恶性,原发还是转移;组织学类型;侵犯范围

A骨巨细胞瘤-X线表现:骨质破坏;破坏区内无钙化、骨化;边缘无硬化带和无骨膜反应。

分房型:破坏区内可有数量不等,比较纤细的骨脊,成为大小不一的间隔,、

溶骨型:破坏区内无骨脊,表现为单一的骨质破坏,

B.骨肉瘤:是源于成骨性间叶组织以瘤细胞能直接形成骨样组织或骨质为特征的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骨肿瘤

X线表现:肿瘤新生骨。骨质破坏。骨膜反应。软组织肿块

分型;成骨型骨肉瘤:以瘤骨形成为主,为均匀骨化影,呈斑片状范围较大溶骨型骨肉瘤:以骨质破坏为主,很少或没有骨质增生。骨破坏呈不规则

斑片状或大片低密度区,边界不清。骨膜增生易被肿瘤破

坏形成骨膜三角—Codman三角

混合型骨肉瘤:骨质增生与破坏的程度大致相同

C.转移性骨肿瘤

分型:溶骨型;成骨型:前列腺癌最多见;混合型

第二节关节

一.检查技术

X线平片:正侧位。不能显示关节囊、关节软骨;关节造影

CT:薄层扫描、CT关节造影

MRI:薄层扫描,表面线圈,多平面扫描,MRI关节造影

二.四肢关节正常X线表现

骨端:两个或以上

关节软骨:透明软骨

关节囊:外层—致密结缔组织;内层—滑膜

★关节间隙:包括关节软骨及其间真正的微小间隙和少量滑液

三.关节病变基本X线表现

1.关节肿胀

定义:常由于关节积液或关节囊极其周围软组织充血、水肿、出血和炎症所致。X线表现: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密度增高。大量积液时可见关节间隙增宽

常见病:炎症,外伤,出血性疾病

2.关节破坏(destruction of joint)

定义:关节软骨及其下方的骨性关节面骨质为病理组织所侵犯代替所致。

X线表现:关节软骨破坏—关节间隙变窄;累及关节面骨质—相应区骨破坏和缺损.

常见病:急性化脓性关节炎;关节滑膜结核;类风湿性关节炎;

3.关节退行性变(degeneration of joint)

定义:缓慢发生的软骨变性、坏死和溶解,骨板吸收并逐渐为纤维组织或纤维软骨所替代。骨性关节面增生、硬化并形成骨赘。关节囊肥厚,韧带钙

化。

X线表现:早期—骨性关节面模糊、中断、消失。

中晚期—关节间隙狭窄,软骨下骨质囊变和骨性关节面边缘骨赘形成。常见病:老人,运动员,搬运工等。

4.关节强直(ankylosis of joint)

a)骨性强直:关节破坏后,关节骨端由骨组织连接。X线表现为关节间隙明

显变窄或消失,有骨小梁通过关节连接两侧骨端。常见于急性化脓性关

节炎愈合后

b)纤维性强直:X线上可见狭窄的关节间隙,但无骨小梁贯穿。常见于结核

5.关节脱位(dislocation of joint)

组成关节骨骼的脱离、错位。分为完全脱位和半脱位;

常见病:多为外伤性,也有先天性或病理性。

四.关节疾病诊断

1.关节外伤

关节脱位:1)肩关节脱位:前脱位;后脱位:少见。

2)肘关节脱位:常为后脱位。

2.关节感染

1)化脓性关节炎

急性期:关节囊肿胀,关节间隙增宽,关节半脱位或脱位,骨质疏松。

进展期:关节间隙狭窄,关节软骨下骨质破坏,以承重部分出现早且明显。

愈合期:骨质增生硬化,骨质疏松消失,关节强直,关节周围软组织钙化。

2)关节结核

A.骨型:全关节结核,组成关节的滑膜、软骨及骨组织均受侵。

X线上在骺、干骺端结核的基础上又有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关节间隙不对称性狭窄或关节骨质破坏。

滑膜型:常见,大多累及一个较大关节

B.滑膜型关节结核慢性发展,早期仅见关节囊和关节软组织肿胀,密度增高,关节间隙正常或增宽。

较典型表现:

①骨质破坏一般见于关节面边缘,以后才累及承重部分。

②关节软骨破坏较晚,以致关节间隙变窄出现较晚,程度较轻。

③关节囊肿胀、密度增高,而邻近的骨骼与肌肉多有明显萎缩。---与急性化脓性关节炎区别。

3.慢性关节病

1)退行性骨关节病:由于关节软骨退行性改变所引起的慢性骨关节病。

原发:原因不明。多见于40以上,承重关节髋、脊柱和膝等

2)脊椎退行性骨关节病

脊椎小关节改变上下关节突变尖、关节面骨质硬化,关节间隙变窄。

椎间盘改变椎体前后缘骨质增生,可形成骨桥,椎间隙变窄,椎体滑动等。

易受累。

继发:继发于炎症或外伤,任何年龄、任何关节均可受

4)四肢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

关节间隙变窄:由于关节软骨破坏关节面边缘骨赘和下方假囊肿形成

软骨下骨质致密

关节内游离体

关节半脱位

4).脊椎退行性骨关节病

脊椎小关节改变:上下关节突变尖、关节面骨质硬化,关节间隙变窄。

椎间盘改变:椎体前后缘骨质增生,可形成骨桥,椎间隙变窄,椎体滑动等。

第三章呼吸系统

第一节、检查方法

X线检查:透视、摄片、高千伏摄影、血管造影

CT检查

MRI检查

第二节正常影像解剖正常X线表现

1.胸廓:胸壁软组织;胸锁乳突肌和锁骨上皮肤皱褶;胸大肌;女性乳房和乳头

2.肺野概念(lung field):含有空气的肺在胸片上所显示的透明区域。

第二、四前肋前端水平线。纵行分为三等份。

通常将肺野分为上、中、下三区,和内、中、外三带。

肺尖(第一肋外缘以内)。

锁骨下区:锁骨以下至第二肋骨外缘以内区域

3.肺门:是肺动脉、肺叶动脉、肺段动脉、伴行支气管及肺静脉构成

正位:位于中野内带,左侧比右侧高1-2cm

侧位:两侧大部分重叠,似一尾巴长的“逗号”肺门角:两侧肺门上下两部相交形成的夹角

4.肺纹理:自肺门向肺野呈放射分布的树枝状影

5.肺叶:由叶间胸膜分割而成,右侧有上、中、下三个叶,左侧有上、下两叶.

6.肺段:肺叶由3-5个肺段组成,有相应的段支气管,肺段的名称与相应的支气管一致

7.气管、支气管气管起于环状软骨,在5-6胸椎平面分出左右主支气管,分叉的下壁形成隆突

左右支气管与气管长轴的角度是不同的,左侧稍平直。右侧主支气管与体轴成20-30度,左侧成40-55度

隆突、隆突角:一般小于90度。

左右角度不同:左侧角度陡。

两侧支气管分支对应了不同的肺叶与肺段。

8.纵膈(m e d i a s t i n u m)

分区—六分法:胸骨柄体交界与胸4椎体下缘水平线;

气管、升主动脉及心脏前缘的连线为前、中纵膈的分界

食管前壁和心脏后缘的连线为中、后纵膈分界

9.膈肌(d i a p h r a g m)

正常位置:右高左低,约1-2cm,一般9-10后肋骨水平。

肋膈角:膈肌与胸壁之间的夹角。

心膈角:膈与心脏之间的夹角。

第三节.基本病变影像表现

一.肺部病变

1.支气管阻塞

支气管阻塞的结果

肺气肿:肺组织过度充气而膨胀的一种状态。根据阻塞及肺气肿发生的部位的不同有局限及弥漫性之分。

肺不张:多种原因所致的肺内气体减少和肺体积体积缩小的改变。

X线表现:①直接征象:叶间裂移位、局部密度增高、血管及支气管纹的聚集。

②间接征象:肺门移位、气管移位、心脏纵隔移位、患侧膈肌升

高、代偿性过度充气、肋间隙缩窄。

2.肺实变

概念:指终末细支气管以远的含气腔隙内的空气被病理性液体、细胞或组织所替代,这些病理性物质可以是炎性渗出、水肿液、血液、肉芽组织或肿瘤组织X线表现:片状致密影、多个灶性影、空气支气管征(支气管气像)

3.空洞与空腔

空洞(cavity):肺内病变组织发生坏死后经引流支气管排出后形成的残腔

X线表现为大小与形态不同的透明区

常见于结核、脓肿、肺癌等。

根据其X线表现的不同可分为:

薄壁空洞:空洞壁厚在3mm以下

厚壁空洞:壁厚≧3mm

空腔:为肺内生理腔隙的病理性扩大

X线表现与薄壁空洞相似,常表现为壁厚1mm左右均匀的环形阴影。

如肺大泡、含气肺囊肿和肺气囊等

4.结节与肿块:病变组织聚集形成境界清楚的结节或肿块

结节:≦2cm

肿块:>2cm

可为非肿瘤性(结核球、炎性假瘤)及肿瘤性(良性、恶性)

5.网状、细线状及条索状影

肺间质性病变的反映

常见病:慢支炎、特发性肺纤维化、癌性淋巴管炎、尘肺、结缔组织病等

X线表现:肺纹理增粗、模糊;

网状、细线状影或蜂窝状影;

局限性线状影;

条索状影;

间隔线(如克氏B线等)

6.钙化:一般发生于退行性变或坏死组织内,为钙盐的局灶性沉积

X线:致密的斑点、块状,边缘锐利

常见于:结核钙化,错构瘤等

二.胸膜病变

1.胸腔积液

游离性胸腔积液

>250ml显示,后肋隔角最低

X线表现为外高内低弧形凹面

少量:第4肋前端以下;中量:第2-4前肋之间;

大量:第2肋前端以上

局限性胸腔积液:包裹性积液:脏壁层胸膜粘连

叶间积液

肺底积液:肺底和横隔之间

2.气胸和液气胸

气胸:空气进入胸膜腔内

X线表现:气胸区无肺纹,为气体

间接征象:肺压缩、纵隔移位、胸廓改变

液气胸:胸膜腔内液体和气体同时存在;X线:立位可见气液平面

3.胸膜肥厚、粘连和钙化

胸膜炎性渗出、肉芽组织增生、外伤出血机化等引起

X线表现:肋膈角变浅、变平,膈肌运动受限。

钙化在X线上表现为不规则的点、片状高密度影

4.胸膜肿块

常见于胸膜原发或转移性肿瘤

胸膜原发肿瘤:胸膜间皮瘤、纤维瘤、平滑肌瘤、神经纤维瘤等

胸膜转移性肿瘤

纵膈改变

第四节呼吸系统常见疾病

一.支气管扩张

分型:囊状、柱状、曲张型

X线:肺纹理增粗,“轨道征”,蜂窝状改变

CT可清楚显示柱状及囊状扩张的支气管

二.肺炎p n e u m o n i a

1大叶性肺炎

X 线充血期:无阳性发现,或仅肺纹理增多

实变期:密度均匀致密影。累及肺段呈片状或三角形致密影,累及整个肺叶,以叶间裂为界大片致密阴影,可见空气支气管征。

消散期:大小不等,分布不规则的斑片状阴影,需与结核鉴别。多在两周吸收,偶可机化为机化性肺炎。

CT 充血期:病变区呈磨玻璃样阴影,边缘模糊,病变区血管隐约可见。

实变期:呈肺叶或肺段分布的致密阴影。显示空气支气管征较X 线清晰。

消散期:随病变吸收,实变期阴影密度减低,呈散在,大小不等、斑片状阴影

2.支气管肺炎

X线表现:部位:中下肺野、内中带

1)肺纹理改变:增强、模糊-反应了支气管及周围间质的改变。

2)小叶性渗出与实变

三.肺脓肿

X线表现:脓肿形成前的急性感染、脓肿形成、空洞形成。

四.肺结核p u l m o n a r y t u b e r c u l o s i s

1.结核的分类及X线表现

Ⅰ原发型肺结核:初次感染所发生的结核,多见于儿童。

X线表现为:

①原发综合征:原发由原发病灶、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组成。

②胸内淋巴结结核:原发病灶消失或被掩盖。仅有淋巴结肿大。

Ⅱ、血行播散型肺结核:

①急性粟粒型肺结核:特征为:三均匀, 粟粒大小为1~3mm。大小、密度、分

布均匀。

②亚急性或慢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三不均匀分布上中肺,大小不一,密度不一。Ⅲ型继发性肺结核:成人多见,

X线表现为:渗出、增殖、纤维化、空洞和播散病灶并存

浸润型肺结核:

局限性斑状阴影;大叶性干酪性肺炎;增殖性病变;

结核球:0.5~4cm,可见钙化和空洞,

周围有卫星灶;结核性空洞;支气管播散病变;硬结钙化或索条影

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

纤维空洞;空洞周围改变;肺叶变形;

代偿性气肿;胸膜肥厚及粘连;纵膈向患侧移位

五.肺肿瘤

1.原发性支气管癌

中央型肺癌

(1)早期,指局限于支气管腔内或沿管壁浸润生长,周围肺实质未被累及,且无远处转移的肿瘤;

X 线无明显异常表现;

CT 有时可显示管壁不规则增厚、管腔狭窄或腔内结节等。正常约1-3mm

(2)中晚期:

X 线:直接征象:肺门影增深、增大,肺门区肿块;

间接征象:局限性肺气肿、阻塞性肺炎、阻塞性肺不张

支气管狭窄-----阻塞性炎症

支气管完全阻塞------阻塞性肺不张

向腔外生长------肺门形成肿块影

CT:①支气管腔内和壁外肿块,管壁不规则管腔呈鼠尾状狭窄或杯口截断;常伴有阻塞性肺炎或肺不张

②侵犯纵隔结构:肿块穿破支气管壁,常直接侵犯纵隔结构与纵隔相连,

与纵隔间脂肪间隙消失;

侵犯血管表现为血管受压移位,管腔变窄或闭塞,管壁不规则,脂肪层消失;

③纵隔淋巴结转移。纵隔淋巴结横径 > 1.5cm 或肺门淋巴结 > 1.0cm----

常提示转移

周围型肺癌

X 线:1、病变为密度较高,轮廓模糊的结节状或球形肿块,边缘毛糙,分叶;有放射状短细毛刺,胸膜凹陷、

空泡。

2、肿块中心发生坏死,形成癌性空洞,壁内缘不规则或呈结节状

弥漫型肺癌:肿瘤发生于细支气管、肺泡或肺泡壁;

双肺多发病灶:结节状或斑片状; 肺叶、肺段实变影像

2.继发性肺肿瘤:双肺多发棉花团养结节,密度均匀、大小不一,轮廓清楚,以

双肺中、下肺野外带多见,可局限于一侧肺野

3.纵膈常见肿瘤前纵膈:胸骨后甲状腺,胸腺瘤,畸胎瘤

中纵膈:淋巴瘤,支气管囊肿

后纵膈:神经源性肿瘤

第三章循环系统

第一节心脏与心包正常影像学表现

1心、大血管的正常投影

后前位或前后位:

2/3在胸骨中线左侧,1/3右侧,心尖指向左下,心底向右后上方,形成斜纵轴。右缘:上段:上腔静脉、主动脉下段:右房

左缘:上段:主动脉结,老年人可突出明显;中段:肺动脉段;下段:左心室左侧位前缘。上段:右室漏斗部与肺动脉主干。

下段:右室后缘。上中段:左房下段:左室

胸骨后区:心影前缘与胸骨后缘之间的间隙,其缩小,右室大。

心后食管前间隙:心后下缘,食管与膈之间的三角间隙,其缩

小,左室大。

心胸比率:心影最大横径与胸廓最大横径之比二.基本病变表现心脏位置、形态和大小异常

整体形态异常:二尖瓣型心脏:梨形;主动脉型心脏:靴形;普大型心脏:烧杯状;

2.心脏运动和血流异常

3.冠脉异常:选择性冠脉造影:“金标准”

4.心包病变

5.肺门及肺血管异常

(1)肺门异常

双侧肺门增大

肺充血—搏动增强,血管边缘清楚

肺淤血—无搏动增强,血管边缘模糊

肺门动脉扩张:右下肺动脉直径>1.5cm

(2)肺动脉异常

A.肺充血原因:肺动脉内血流量增多,见于左向右分流先心病、房缺、室缺,

A导管未闭,循环血流量↑,甲亢,贫血。

X线表现:肺透光度正常;肺动脉增粗;右下肺动脉粗,直径>1.4cm;

肺动脉搏动增强,分流大可见“肺门舞蹈”

B.肺动脉高压常见于肺心病、先心病肺血流量增多及肺动脉栓塞等

X线表现:肺动脉突出;肺门截断现象或残根样表现:肺门肺动脉扩张而外周分支变细,与肺动脉大分支间有一突然分界;主肺动脉及肺门动脉搏动

增强;

C.肺血减少(肺少血)原因:肺动脉血流减少,见于右心排血受阻,肺动脉狭窄,三尖瓣狭窄。

X线表现:1)肺透光度增加

2)肺动脉变细(小,少)

3)肺门变小,变清晰

4)右下肺动脉变细,男<1.0cm,女<0.9cm

(3)肺静脉高压

A.肺淤血

X线表现:(1)肺透光度下降;(2)肺纹增多,模糊呈网状;

(3)肺门影增大,模糊,肺门角消失;(4)上肺静脉扩张,呈鹿角状;

(5)可出现Kerle:氏B线;(6)可出现胸水。

B间质性肺水肿:在肺淤血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出现;

B线:肋膈角区长2-3cm、宽1-3mm的水平线

C肺泡性肺水肿

X线:双肺广泛分布边缘模糊的斑片状阴影,典型表现两肺大片影聚集在肺门区呈蝶翼状

三.常见病的诊断

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脉造影)

2.风湿性心脏病

(X 线⑴二尖瓣狭窄:呈现肺淤血,可伴肺水肿,心影呈二尖瓣型,肺动脉段突

出,左房及右室增大

⑵二尖瓣关闭不全:所致轻度返流,仅见左心房和左心室增大。严重可

出现左室增大;

⑶主A 瓣狭窄:左室不同程度增大,左房也可轻度增大,升主动脉中段

局限扩张。

⑷主A 瓣关闭不全:左室增大,升主A、主A 弓扩张

3心肌病

CT ①局部心肌壁变薄

②收缩期心肌壁增厚减低或不增厚

③节段性室壁运动功能异常(运动减弱、消失,矛盾运动/不协调)

④整体及节段射血分数减低

4.房间隔缺损

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

第一孔型(原发孔型)缺损,由心内膜发育障碍所致,位置靠前下方,少见。第二孔型(继发孔型)缺损,原始房间隔自行吸收过多或继发房间隔生长不足导致,位于房间隔中心部位,多见。

出现血液自左心房向右心房分流,加重右房系统负荷,导致右房的扩张和右室的扩张、肥厚,肺A 高压。

临床有劳累后心悸、气短、乏力,咳嗽、咯血,易患呼吸道感染。

重者出现紫绀及晕厥等症状,胸骨左缘第2-3 肋间可闻及收缩期杂音。(1).肺充血;(2).右房,右室大;(3).肺A突出,肺门舞蹈;

(4).主动脉结小,左室不大;(5).原发孔型,左房,左室大。

5法乐氏四联症(F4):肺动脉,肺动脉瓣狭窄;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右室肥厚1.肺缺血,右室大,右房可增大;2.心腰凹陷,心影呈靴形;

3.主动脉增宽;

4.侧支循环一支气管动脉(网状影);

5.右室造影:右室,肺A,主A同时显影,肺A狭窄

第二节大血管一.主动脉夹层CT:平扫可显示钙化内膜内移,假腔内血栓形

成和夹层血液外渗出、纵膈血肿、心包和胸腔积血等

增强可见主动脉双腔和内膜片,显示内膜破口和再破口及主要分支血管受累情况三动脉瘤

假性动脉瘤——动脉管壁损伤,血液通过破损口进入肌肉和筋膜间隙而形成的搏动性血肿

夹层动脉瘤——动脉壁内膜和中膜断裂或撕裂后,在血流冲击下,中膜分离,形成两个管腔

真性动脉瘤二维:血管呈瘤形或囊样局限性扩张管腔内膜粗糙,管壁连续性尚好腔内可有均匀或不均匀血栓弱回声

彩色多普勒:腔内血流呈红、蓝交错涡流

频谱多普勒:正、负双向杂乱湍流频谱

假性动脉瘤二维:动脉管壁不连续,有狭小破口动脉血流经破口进入管腔外的搏动性肿块

彩色多普勒:动脉血流经狭小通道进入瘤体在瘤体内形成涡流,瘤腔内可有血栓形成

频谱多普勒:于破口处录及双向杂乱湍流频谱

夹层动脉瘤二维:动脉管径增宽,呈双层管壁,见隔膜管腔呈双腔-真腔和假腔 彩色多普勒:真腔内见血流,明亮或五彩假腔内血流无规则

频谱多普勒:假腔内录得低速湍流频谱破口处录得高速频谱

消化系统影像诊断第一节急腹症a c u t e a b d o m e n

一.基本病变X线表现

1.积气

(1)游离性气腹原因:胃肠穿孔、术后、感染、人工气腹、输卵管通气等。

X线表现(立位平片):新月形、线状透亮影。

(2)局限性气腹:原因:腹膜后、小网膜囊、粘连后穿孔;

X线表现:局限,不随体位变化。器官内气体

常见:门静脉、胆道、肠道,等; X线表现:条状或气泡。

2.腹腔积液:原因:炎症,创伤。

X线表现(平片):密度增高,肠管间隙增宽,肠管漂浮征

3.实质脏器增大:X线检查效果差:形状、轮廓、大小和间接征象

; USG,CT、MRI:较好,作用更大

4空腔脏器内积气、积液和管腔扩大梗阻炎症

双泡征局限积气和积液

(double bubble sign)(哨兵征)

三泡征大小肠普遍积气积液并扩张.静止(three bubble sign)(肠麻痹)

空回肠转位大.小肠普遍积气、积液、蠕动;

花瓣状香蕉征不扩张(肠炎)

假肿瘤咖啡豆

腹内肿块

CT检查首选:定位、定性、大小和范围。X线检查效果差:可定性少(畸胎瘤)

“假肿瘤征”:两端闭锁的绞窄肠段,闭袢内充满大量液体多数间接定位,不能发现。

6.腹内高密度影:原因:钙化、结石、异物和粪石等;平片首选或CT

7.腹壁异常炎症:腹脂线增宽、模糊和消失。

炎症、创伤:腹壁肿胀、积气及肌间隙模糊。

8.下胸部异常原因:膈下急性炎症

现象:胸腔积液,肺底炎症或盘状不张,膈肌升高、动度降低,腹壁异常。

二.常见胃肠急腹症

(一).肠梗阻

检查目的:A.有无梗阻 B.部位——低位?高位?或具体部位

C.程度——完全?不完全?

D.类型——机械性(单纯,绞窄性)?动力

性(痉挛,麻痹性)?血运性?

E.原因——粘连、扭转、肿瘤、蛔虫等。基本X线表现A肠管积气扩张

B气液平面

1.单纯性小肠梗阻:3-6h出现X线表现;大跨度;阶梯状;变化大

绞窄性小肠梗阻:变化小;“假肿瘤”征;小肠换位;肠曲聚集表现

结肠梗阻:常见于结肠癌、乙状结肠扭转等

麻痹性肠梗阻:大小肠均扩张;气多液少;动力低

(二).胃肠穿孔原因:溃疡病、炎症、外伤及肿瘤

X线表现:膈下半月形透亮(眉弓征,新月性)注意两种情况1.有游离气体,但无穿孔:子宫输卵管通气、腹部手术;人工气腹、腹腔炎症;

2.无游离气体,但有穿孔:

胃或肠内无气体、阑尾;穿孔已堵塞、包裹性气体(粘连,进入小网膜囊)、气

体很少;

(三)腹部外伤主要是闭合性损伤;首选检查方法是CT;

CT表现:实质脏器包膜下血肿;实质脏器内血肿;实质脏器破裂

(三).食管与胃肠道

胃肠道正常X线表现

X线检查普通X线:透视;平片

用途:急腹症、外伤、不透X线异物造影检查:(1)钡餐检查;(2)钡灌肠;(3)血管造影Esophagus(食管):三段;三个压迹(主动脉,左主支气管,左心房);二个狭窄胃肠道基本病变的X线表现一轮廓的改变(一)轮廓突出龛影:概念:管壁溃烂形成缺损;钡剂充填后形成向外突出影像;

常见原因:溃疡病,恶性肿瘤,结核等;(憩室)概念:管壁因内压高或外在牵拉。

造成局限囊袋外突,钡剂充填后形成的膨出影。(二)轮廓凹陷

(充盈缺损)概念:管腔内占位性病变不能被钡剂充填形成缺损

表现:轮廓局限性凹入

常见:肿瘤,息肉,肉芽肿,静脉曲张,异物等。二、粘膜皱襞的改变粘膜破坏:

粘膜皱襞消失,代之以杂乱不规则的钡影。多见于恶性肿瘤

粘膜皱襞平坦:粘膜皱襞的条纹状影不明显,严重时可完全消失。可见于肿瘤或炎症

粘膜皱襞增宽和迂曲:多见于炎症

粘膜皱襞纠集:皱襞从四周向病变区集中,呈放射状。常见于溃疡三、功能性改变张力:增高--管腔缩窄,变小;低下--管肠扩大;

蠕动:增强—蠕动波多,深,动力强,运行快,排空快

减弱—蠕动波少,浅,动力弱,运行慢,排空慢

逆行性 ;激惹征

运动力的改变:4h胃排空

分泌改变:增多—气液平,钡剂不附着(雪花片状、团状、线状)疾病诊断

一.食管静脉曲张门脉高压的重要并发症,常见于肝硬化

呕血、柏油样便,失血性休克

食管吞钡:粘膜皱襞增宽、迂曲,蚯蚓状或串珠状充盈缺损,管壁边缘呈锯齿状,食管张力降低、管腔扩大、蠕动减弱等

食管癌

X 线①粘膜破裂消失、中断、破坏代之以癌瘤杂乱不规则影像

②管腔狭窄:为浸润型ca,管壁僵硬,上方扩张

③腔内充盈缺损:见增生型ca,向腔内突出,不规则,大小不等充盈缺损;

④不规则龛影:轮廓不规则长形龛影,溃疡型癌

⑤受累段食管局限性僵硬,及形成纵隔内肿块影

胃溃疡

1)直接征象是龛影,多见于小弯,呈乳头状、锥状,边缘光滑整齐,密度均匀。龛影口部常有一圈粘膜水肿所

造成的透明带。

2)粘膜水肿带是良性溃疡的特征,依其范围有不同表现:

①粘膜线:为龛影口部一条宽1-2mm 光滑整齐的透明线。

②项圈征:龛影口部的透明带宽0.5-1cm 如一个项圈

③狭颈征:龛影口部明显狭小,使龛影犹如具有一个狭长颈。慢性溃疡粘膜皱襞纠集,向龛影口部集中,如车轮状。

3)胃溃疡引起功能改变:

①痉挛改变

②分泌增加,使钡剂不易附着于胃壁

③胃蠕动增强或减弱。

特殊表现:穿透性溃疡:龛影深而大,深度和大小均超过1cm。

穿孔性溃疡:龛影很大如囊袋状。

胼胝性溃疡:龛影较大,达1.5-2cm,深度一般不超过1cm

十二指肠溃疡

1、90%发生在球部;

球部溃疡较胃溃疡小,直径多在4-12mm。龛影轴位像近似“火山口”为类圆形或米粒状密度增高影,周围常有一圈透明带或有放射状粘膜纠集。

许多球部溃疡不易显示龛影,但如有恒久的球部变形,也能作出溃疡诊断,

球部变形:山字形、葫芦形、三叶形等。

2、球部溃疡其他征象:

①激惹征:钡剂到达球部后不易停留迅速排出。

②幽门痉挛,开放延迟

③胃分泌增多和胃张力及蠕动方面的改变

④球部有固定压痛

进展性胃癌

X 线

①充盈缺损:形状不规则,多见于蕈伞型癌

②胃腔狭窄,胃壁僵硬,全胃受累时形“革袋状胃”

③龛影:为半月综合征。形状不规则,多呈半月形,外缘平直,内缘有尖角,龛影位于胃轮廓之内,龛影周围绕以宽窄不等透明带--环堤并可见到结节状或指压迹状充盈缺损

④粘膜皱襞破坏,消失或中断,粘膜下肿瘤浸润,使皱襞粗大,僵直如杵状、结节状。

⑤癌瘤区蠕动消失

胃癌(半月综合征):溃疡大而不规则,位于胃轮廓之内或部分腔内、部分腔外良恶性溃疡的X线鉴别诊断:

溃疡型结核:肠管痉挛收缩,粘膜皱襞紊乱,“激惹”、“跳跃”增殖型结核:肠管狭窄、短缩和僵直,粘膜皱襞紊乱、消失,小息肉样充盈缺

损,回盲瓣变形

一.小肠肿瘤良性:小肠间质瘤、脂肪瘤、腺瘤等

恶性:腺癌、恶性间质瘤、类癌等

X线:定性诊断困难。可见肠腔内充盈缺损、肠壁破坏、粘膜破坏、梗阻、套叠等

CT:价值比较大,显示腔内和腔外改变

六.结肠息肉:多少为腺瘤性和炎性,少数为错够瘤性

好发于直肠、乙状结肠,为癌前病变

X线:边界清楚锐利的圆形肿块或结节,带蒂息肉呈蘑菇状

CT:仿真内镜可显示突向肠腔内的息肉

第二节肝脏

一.肝胆胰放射诊断检查方法:RX线平片:RCT;RMRI;R血管造影;

R超声(USG);RPTC;RERCP;

ROCG;R术中胆系造影,R术后T管造影

二.肝脏疾病诊断

1.肝脓肿

CT表现

平扫:圆形或类圆形低密度区,境界清楚,20~30Hu,晕圈

增强:“环征”:低密度的脓腔、环状强化的脓肿壁和周围早期无强化的低密度的水肿带构成。环征和脓肿内的小气泡是肝脓肿的特征性表现。2 肝海绵状血管瘤

CT 平扫表现为肝实质内境界清楚的圆形或类圆形低密度肿块

增强与肝血管瘤相似,或呈不均匀强化,早出晚归

动脉期,肿瘤边缘斑状或结节状增强灶,密度接近同层大血管的密度

门静脉期,增强灶互相融合,同时向肿瘤中央扩展

延迟期,肿块变成与周围正常肝实质密度相同的等密度或高密度肿块,并持续10min 或更长

MRI T1WI——均匀的低信号;T2WI——均匀的高信号

随着回波时间延长,信号强度增高

诊断平扫:边界清晰低密度影

增强:从周边开始强化并不断扩大,其强化程度与同层大血管接近

病灶长时间持续强化,最后与周围正常肝实质密度相等

3 肝细胞瘤HCC

CT 平扫常见肝硬化表现

肝轮廓显示局限性突起,肝实质内出现单发或多发、圆形或类圆形边界清楚或模糊的肿块,肿块多为低密度,巨块型肝癌中央可发生坏死而出现更低密度区

周围可见更低密度的线状影

增强:“快进快出”

动脉期,主要由门静脉供血的正常肝实质尚未出现对比增强,而以肝动脉供血的肿瘤很快出现明显的斑片状、结节状强化,CT 值迅速达到峰值

门静脉期,正常肝实质密度开始升高,而肿瘤密度迅速下降

平衡期,肿块对比增强密度继续下降,而在明显强化肝实质的对比下,又表现为低密度

MRI在T1WI 上肿瘤表现为稍低或等信号,肿瘤初学或脂肪变性表现为高信号,坏死囊变则表现低信号

T2WI 上肿瘤表现为稍高信号,巨大肿块的信号多不均匀

诊断肝内肿块,肿块边缘出现假包膜征,对比则很难过强肿块表现“快进快出”征象,肿块MRI 表现T1WI 低或等信号、T2WI 为稍高信号。

4 肝硬化

CT 肝各叶大小比例失调,左叶增大,右叶萎缩

肝轮廓边缘凸凹不平,呈“波浪状”

肝脏密度降低,低于脾(脂肪肝)

肝门、肝裂增宽

脾大腹水胃底和食管静脉曲张等门脉高压征象

5.肝转移瘤

CT:平扫可见多个或单个圆形或类圆形低密度影,可见钙化或出血、坏死等增强动脉期常见不规则边缘强化,门脉期可见整个瘤灶强化,平衡期增强消

退。可见“牛眼征”—中央无强化、边缘强化

MRI “环靶征”30%“亮环征”

6肝囊肿

CT:单发或多发,边界锐利光滑,圆形低密度区,CT值近于水。无强化

7.胆系结石C T

胆囊结石

含钙结石:高密度,环形,层状;

等密度结石:需CT造影;

脂密度结石:CT值<0.

胆管结石

肝内外胆管内单发或多发、圆形、多边形或泥沙状高密度阳性结石,阴性结石不能显示.

8.胆囊炎C T

急性:壁厚>3mm,胆囊增大,胆汁密度可升高。胆囊周边低密度晕(水肿)慢性:壁增厚、毛糙,可有钙化。胆囊萎缩、增大、正常大小

9.胆囊癌

厚壁型:胆囊壁不规则或结节状增厚

腔内型:胆囊腔单发或多发乳头状肿块,肿块基底部胆囊壁增厚

肿块型:胆囊腔全部被肿瘤占据,形成软组织肿块,周围肝实质出现低密度带,不久正常胆囊

10.胆管癌

肝内外胆管不同程度扩张,扩张的胆管于肿瘤部位突然狭窄或中断,末端可见局部胆管壁增厚或软组织肿块

增强后肿瘤明显强化或延迟强化

第三节胰腺

一.胰腺基本病变表现(常见病变)

1.急性胰腺炎

CT表现:胰腺增大,多为弥漫性,密度稍低;胰腺轮廓不清,胰周液体潴留;假性囊肿形成;

胰腺脓肿:局限性低密度区,气泡

水肿型:浆液渗出型

出血坏死型:出血高密度,坏死低密度

2.慢性胰腺炎

CT表现:胰腺局部增大,常合并胰内或胰外假性囊肿。边界清楚,水样密度

约1/4可见胰腺钙化,沿胰管分布;

左肾前筋膜增厚;

胰腺萎缩;

胰腺癌特点胰腺导管细胞癌是胰腺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60-70%发生于胰头部,多见于40 岁以上男性,容易转移

临床:进行性梗阻性黄疽,疼痛上腹深部、腰背部,肿块,胰腺癌预后差,5 年生存率约5%

CT:①胰腺局部增大,表现为肿块/分叶状增大,呈等/略低密度影。

增强:正常胰腺明显强化,肿块不强化/略有强化

②胰头Ca 引起梗阻性黄疽胆内外胆管扩张,胆总管扩张,于胰头处突然狭窄、中断、变形,并可见胰管扩张——称“双管征”为胰头癌常见征象

③肿瘤可侵犯周围血管脏器/邻近脏器及淋巴结转移

MRI①肿瘤:T1WI 呈稍低信号;

T2WI 呈稍高信号,且不均匀

②MRCP:直接观察观察肝内外胆管及胰管扩张的程度、范围及梗阻部位

第四节脾脏

一.脾脏基本病变表现

1.脾脏海绵状血管瘤;

2.脾脏淋巴瘤(常见);

3.脾梗死;

4.脾脓肿;

第六章泌尿与生殖系统

一.泌尿系统检查技术

1.X线检查①腹部平片: KUB

②尿路造影: A排泄性尿路造影(IVP) B.逆行尿路造影 C.膀胱及尿道造影

③选择性肾动脉造影

2.CT检查

3.MRI检查

输尿管有三个生理狭窄区:与肾盂连接处,越过骨盆边缘处,进入膀胱处。

二.泌尿系统疾病诊断

1.泌尿系结石

①.肾结石:单,多发,单侧,双侧。绝大多数位于肾盏内,

平片:为肾区圆形,卵圆形或,桑椹状致密影,边缘光滑或不光滑,密度高而均匀或浓淡不等,分层。(特征)典型结石:鹿角状,桑椹,分层。侧位结石与脊柱重迭。

②.膀胱结石(1)多为圆形,卵圆形,位于耻骨联合上方。典型呈同心圆形,边缘光滑,也可为桑椹状,边缘不规则。

(2)随体位改变位置。③.尿道结石:多位于男性后尿道,呈黄豆大小,与耻骨联合重叠。

2.泌尿系统结核

①肾结核:(1)平片肾内钙化:云絮状,环形,花瓣状。云杂状,全肾致密钙化,缩小,为肾自截——全肾广泛破坏最后形成全肾钙化,且肾功能丧失者。

(2)造影 A.早期肾小盏边缘不整齐,密度不均,颈部狭窄→发展肾盏,肾虚,狭窄,闭塞。B.晚期发展到肾盏积液——不显影。

②.输尿管结核A.不规则狭窄,扩张呈串珠状,边缘呈虫咬。

B.输尿管缩短,硬化→闭塞。

医学影像学重点复习完整版

医学影像学重点复习完整版自然对 比:人体组织结构基于密度上的差别,课产生X 线对比,这种自然存在的差别,叫做自然对比人工对比:对于缺乏自然对比的组织或器官,课认为引入在密度上高于或低于它的物质,使之产生对比,叫做人工对比 造影的方法:1直接引入:口服灌注穿刺注入 间接引入:经静脉注入 X线诊断的应用:胃肠道、骨肌系统和胸部 流空效应:流动的液体,在成像过程中采集不到的信号而呈无信号黑影。 多普勒效应:超声遇到运动的反射界面时,反射波的频率发生改变。 后壁回声增强:人体正常组织和病变组织对声能的吸收衰减不同,衰减系数低的液性囊肿或脓肿,则出现后壁回声增强。 声影:衰减系数高的纤维组织、钙斑、结石、气体等后方则形成声影。骨组织的基本病变表现: 1、骨质疏松:是指一定单位体积内正常钙化的骨组织减少,即骨

组织的有机成分和钙盐都减少,但骨的有机成分和钙盐含量比例仍正常X线表现:主要是骨密度减低,在长骨可见骨小梁辨析、减少、 间隙增宽,骨皮质出现分层和变薄;椎体内结构消失,椎体变扁,其上下缘内凹,椎间隙增宽。 2、骨质软化:是指一定单位体积内骨组织有机成分正常,而矿物质含量减少X线:骨密度减低;骨小梁和骨质边缘模糊。 3、骨质破坏 4、骨质增生 5、骨膜异常 6、骨内与软骨内钙化 7、骨质坏死8矿物质沉积9、骨骼变形10、周围软组织病变关节基本病变表现:关节肿胀,关节破坏,关节退行性变,关节强直,关节脱位 阻塞性肺气肿:X线:肺部局限性透明度增加,,纵膈移向健侧,病侧横隔下降 阻塞性肺不张:X 肺野密度均匀增高,纵膈移向患侧,横隔升高胸膜病变:1、胸腔积液X 肋膈角变钝、变浅或填平,患侧肺野呈均匀致密阴影,有时可见肺尖部透明,并可见肋间隙增宽,横隔下降,纵膈向健侧移位 2、气胸与液气胸;X 气胸区无肺纹理,为气体密度,同侧肋间隙增宽,横隔下降,纵膈向健侧移位 3、胸膜肥厚、黏黏及钙化 4、胸膜肿块 支气管扩张:X 常规X线可表现正常,有时可见肺纹理增多、环 状透亮影,实变影中可见透亮支气管影,即“空气支气管征” 大叶性肺炎:分四期:充血期红色肝变期灰色肝变期消散期临床:起病急,寒战高热,胸痛,可铁锈色谈 X 充血期:无明显表现,仅肺纹理增多;实变期:密度均匀致密影。

医学影像学知识点归纳归纳

第1 页共24 页医学影像学应考笔记 第一章X线成像 一、X线的产生与特性 X线的产生:真空管内高速行进的电子流轰击钨靶时产生的。TX线的特性:1穿透性:X线成像基础; 2荧光效应:透视检查基础; 3感光效应:X线射影基础; 4电离效应:放射治疗基础。 X线成像波长为:0.031~0.008nm 二、X线成像的三个基本条件 1 X线的特征荧光及穿透感光

2人体组织密度和厚度的差异 3显像过程 三、X线图象特点 X线是由黑到白不同灰度的一图像组成的,是灰阶图象。 四、X线检查技术 自然对比:人体组织结构的密度不同,这种组织结构密度上的差别,是产生X线影像对比的基础。 人工对比:对于缺乏自然对比的组织器官,可以认为的引入一定量的在密度上高于或低于它的物质,使之 产生对比。 五、N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运用计算机处理数字影像信息,消除骨骼和软组织,使血管清晰的成像技术。 @ 正常X线不能显示:滋养管、骺板

第2章骨与软骨 第一节检查技术 特点:1有良好的自然对比 2骨关节病诊断必不可少 3检查方法发展快 4病变定位准确,定性困难需要结合临床。 一普通X线检查 透视、射片:首选射片,一般不透视。 射片原则:1正、侧位; 2包括周围软组织和邻近关节、相邻锥体;3必要时加射健侧对照。二造影检查

1关节照影、2血管照影 三CT检查(优点) 1发现骨骼肌肉细小的病变; 2限时复杂的骨关节创伤; 3 X线病可疑病变; 4骨膜增生; 5限时破坏区内部及周围结构。 第二节影像观察与分析 一正常X线表现:(掌握) 小儿骨的结构:骨干、干骺端、骨骺、骺板。主要特点是骺软骨,且未骨化。成人骨的结构:干骺端与骺结合,骺线消失,分骨干、骨端。

第八版医学影像学考试重点

影像学 一.申请单的书写规范(简单了解) 1.一般资料 2.临床资料(病史摘要) 3.临床拟诊 4.检查部位和检查目的 二.图像观察和分析注意事项 三.影像结果的判读

四.对异常表现的分析六大要素中密度判读的意义

五.X先产生条件 设备结构:真空二极管,电子群,高压造成电子高速运动,阳极把电子转化成X线 六.X线特性在X片上的利用 穿透性与成像有关,荧光效应与显影,胶片变为黑白相间图像有关,摄影效应与摄片有关七.穿透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电压高→波长短→穿透力强 八.X片中哪些属于高密度、中等密度、低密度 九.数字成像的优缺点(了解) 十.CT什么是像素,与体素的关系 十一.怎样理解窗技术(重点掌握) 1.CT图像时由黑白灰阶组成,反应了组织密度; 2.密度的高低可以换算成CT值表示,CT值可量化; 3.人体组织和病变范围的变化为—1000到1000,共2000灰阶,但肉眼不能分辨,只能分辨16个灰阶,故相差较小的灰阶肉眼无法分辨。 4.为弥补不足则引入窗技术,设定了上下值为窗宽,设定了中心值为窗位,然后对兴趣区进行观察和放大 十二.磁共振成像的基本原理 1.质子本身有自旋,但排列紊乱,置入外磁场则会出现正方向和反方向的排列; 2.发射特定

的RF脉冲引起磁共振现象;3.恢复过程出现纵向弛豫时间和横向弛豫时间,即T1和T2。十三.MRI成像的组织特征参数(了解) P18,表1—2 十四.脂肪、水的MRI特性 水:长T1,长T2。脂肪:短T1,中等略强的T2 十五.流空效应与水成像的区别 水成像常用于胆胰管、尿路 十六.MRI检查禁忌主要是什么 1.体内有金属异物。(最重要) 2.重危病人需要生命监护系统和生命维持系统者。 3.MRI扫描时间较长,因此无法控制的不自主运动及不合作的病人。 4.妊娠早期病人。 5.高温潮湿环境下,高热或散热功能障碍者。 十七.正常表现肋骨常见的变异有哪些 肋骨先天变异:颈肋、杈状肋、肋骨融合 十八.肺解剖的分页分段 肺叶:右肺三叶—上叶、中叶、下叶;左肺两叶—上叶、下叶 肺段:右肺分10段,左肺分8段,与所属支气管同名 十九.肺叶、肺门、肺纹理解剖与X片的表现 1、肺野:概念:含有空气的肺在胸片和CT片上显示的透明区域 分区:上中下野-----第2、4前肋下缘水平线 内中外带------一侧肺野纵行分三等分 肺尖区--------第一肋圈外缘以内 锁骨下区-------锁骨下至第二肋圈外缘内

医学影像技术实习心得

XX医学影像技术实习心得 医学影像这门课程正是使我们了解数字信息技术等在临床上是如何应用的一个平台。以下是XX收集的《医学影像技术实习心得》,仅供大家阅读参考! 医学影像技术实习心得专业名称:医学影像技术 所在班级: 12级医学影像(2)班 学生姓名:杨晓芳学号,XX202977 实习单位:铜川市矿务局中心医院 实习时间: XX年 6月18 日至 XX年 4月26 日 一、对医学影像的了解简述: 自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X线以后不久,在医学上,X线都被应用于人体检查,进行疾病诊断,形成了放射诊断学。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由X线所形成的放射诊断也在不断发展,相继出现了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数字X线摄影(CR)、核磁共振成像(MRI)、介入放射学,加上超声、核素扫描,组成了医学影像学。 医学影像学是应用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对疾病进行影像学诊断和治疗的新兴科学,它具有多学科的相互交叉与渗透,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在诊断疾病方面,影像学是通过影像技术手段获得人体组织器官形态和功能改变的信息,结合临床有关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作出诊断。而影像(介

入性)治疗是在影像的监视下,利用导管或穿刺技术,对病变进行治疗或获得组织学、细胞学、生化或生理资料,以明确病变的性质。疾病的影像学诊断与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关系极为密切,如大叶肺炎,病理分为充血期、红色肝变期、灰色肝变期、消散期。在充血期,可有明显的临床表现,如发冷、发热,白细胞升高,但此期影像学(X表 现)为阴性;在红色、灰肝变期,X线表现为大片状形态与解剖肺叶一致的典型致密影;在消散期,表现为散在斑片状致密阴形,若病人病程处在此期就诊,X线表现无法与肺结核区别,只有通过结合病史病程经过、实验室检查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才可能获得正确的诊断。以上例子说明,医学影像学人才首先必须具备良好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知识,可以说,一个影像学医师首先应是一个临床科的医师,在此基础上再深入扎实地学习影像专业的知识。这便决定了我们的教学内容,即: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此外,结合本专业的发展情况,外语、医学电子学、计算机的医学应用也是学习的重要内容。医学影像学专业课的内容应包括各种影像仪器的操作,各种疾病影像学表现、诊断和介入影像学。一个高质量的影像学人才必须是熟练地操作各种仪器的能手,才能从中捕捉到更多对诊断有用的影像信息。在介人性治疗中,操作尤为显得重要,否则,就不可能把导管或穿刺针送到靶器官或组织内去完成相应的治疗或诊断,

医学影像学课件整理

医学影像学 第二章骨骼与肌肉系统 第一节正常影像表现: 本节重点:(一)小儿长骨的构成:骨干——骨皮质、骨膜、骨髓腔 干骺端—临时钙化带: 骨骺——骺软骨: 骺板——软骨: (二)骨质疏松、骨质软化的定义和x线表现 1.成年骨骼:(1)骨干 (2)骨端—骨性关节面、关节软骨 2.脊柱:(1)脊椎:椎体(长方形)椎弓:椎弓根(椎弓环)、椎弓板、棘突(三角形)、横突、上下关节突(2)椎间盘: 第二节基本病变表现:(1)骨质疏松:定义:一定单位体积内正常钙化的骨组织减少,但骨的有机成分和钙盐含量比例正常。 X线表现:骨密度减低。骨小梁变细、减少、间隙增宽;骨皮质分层变薄。易发生骨折。 (2)骨质软化:定义:一定单位体积内骨组织有机成分正常,而矿物质含量减少。 X线表现:骨密度减低。骨皮质和骨小梁边缘模糊,骨骼变形,假骨折线。 (3)骨质破坏:定义:局部骨质为病理组织所代替而造成骨组织的消失。 X线表现:骨质局限性密度减低,骨小梁稀疏消失而形成骨质缺损,其中全无骨质结构。 (4)骨质增生硬化:定义:一定单位体积内骨量增多。 X线表现:骨质密度增高,伴或不伴有骨骼的增大。骨小梁增粗、增多、密集,骨皮质增厚、致密。(5)骨膜异常:定义:因骨膜受刺激,骨膜水肿、增厚,内层成骨细胞活动增加形成骨 新生骨。X线表现:与骨皮质平行,1~2mm间隙,线状、层状、花边状等。骨膜三 (Codman三角)。 (6)骨内与软骨内钙化:颗粒状、小环或半环状的致密影 (7)骨质坏死:定义:骨组织局部代谢停止,坏死的骨质叫死骨。 X线表现:死骨表现为局限性骨质密度增高。 (8)矿物质沉积:1. 铅、磷、铋等进入体内,沉积于骨内。 X线表现:多条平行于骺线的致密带,厚薄不一。 2.氟进入体内,可使成骨活跃,骨量增多。亦可使破骨活动增加,骨样组织增多,致骨质疏松或软化。X 线表现:骨密度增高或减低。 第三节常见疾病诊断 一骨折 (一)长骨骨折 1.骨或软骨结构发生断裂,骨的连续性中断,骨骺分离也属骨折。 2.外伤史,疼痛、肿胀、活动功能障碍。 3.基本X线表现:骨折线—断端间不规则的透明线。 4.骨折的类型:程度—完全性、不完全性。 骨折线形状和走向—横形、斜形、螺旋形。 复杂骨折—T形、Y形。 骨碎片情况—撕脱性、嵌入性、粉碎性 5.骨折的对位和对线关系:以骨折近端为准。 6.骨折断端的嵌入:密度增加的条带状影,骨皮质和骨小梁连续性中断,断裂相错。 (二)儿童骨折的特点: 1、骺离骨折:骺线增宽,骨骺与干骺端错位 2、青枝骨折:局部骨皮质或骨小梁扭曲而不见骨折线 (三)脊柱骨折:常见于颈???,胸?????,腰???部位。肿胀、疼痛、活动功能障碍。 X线表现:1.椎体压缩呈楔形,可见横行不规则致密带,前方可见碎骨片。2.脊柱后突成角、侧移,椎体错位。3.椎间隙正常。 二、骨与软组织感染: (一)化脓性骨髓炎:.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途径:血行感染、直接蔓延、开放性骨折或火器伤进入。 (1).急性化脓性骨髓炎:发病急,红、肿、热、痛和活动障碍。多停留于干骺端的骨松质部分,可向髓腔延伸;也可向外扩展,形成骨膜下脓肿,再经哈氏管入骨髓腔。 X线表现:两周内,骨骼可无明显变化,软组织改变:1、肌间隙模糊或消失2、皮下组织与肌间的分界模糊3、皮下脂肪层内出现致密的条纹影,近肌肉部分呈纵形排列,靠外侧者呈网状。 两周后,可见骨骼改变:1.骨质破坏:向骨干延伸,骨皮质也破坏,可引起病理性骨折; 2.骨膜增生:与病变范围一致。 3. 死骨形成:沿骨长轴呈长条形,界清。

Rlabrz南方医科大学医学影像学临床专业复习重点(精)

生命是永恒不断的创造,因为在它内部蕴含着过剩的精力,它不断流溢,越出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它不停地追求,以形形色色的自我表现的形式表现出来。--泰戈尔总论 1.X线的产生及其特性 X线是由高速运动的电子群撞击物质突然受阻时产生。具有穿透作用、荧光作用、感光作用、电离作用和生物效应五大特性。2.X线成像原理(选择题组织密度和厚度的差异——对X线吸收也不同高密度——对X线吸收多,平片上呈白色。(骨骼、钙化灶等密度(肌肉内脏液体低密度——对X线吸收少,黑色透亮影。(脂肪、空气3.透视与射片的优缺点比较透视优点:简便易行,可动态观察缺点:分辨率低,不能永久保存。射片优点:受检者的X线照射量较少,图像清晰,可永久保存,便于教学、科研和复查时对照。缺点:区域受限,不能动态观察。 4.X线防护原则X线防护的三大基本原则:防护实践正当化、防护最优化、个人剂量限制。实际工作中要遵循:时间防护、距离防护、屏蔽防护三项原则。 5.CT的三个概念:体素、像素、CT值 体素voxel 将成像时有一定厚度的体层分成若干个小单元,这些小单元称为体素。三维概念像素pixel 一副CT图像(平面图像由很多矩阵排列的小单元(小矩形组成,这些组成图像的基本单元(小矩形

1.0mm*1.0mm称为像素。像素越小,分辨率越高(分辨细节的能力,图像越清晰。 CT值:单位体积的组织对 X线的吸收系数,换算成CT值——表示组织密度的高低骨皮质1000HU 软组织20-60 水0 脂肪-80 空气-1000 6.影像对比剂(造影剂contrast 高密度:硫酸钡,水溶性有机碘化合物(泛影葡胺,离子型,可发生不良反应和肾毒性,造影检查前需要做皮试。不良反应有轻度(不需处理中度、重度(休克、惊厥和死亡四种。低密度:空气、氧气、二氧化碳。7.几个英文缩写:PACS DICOM HIS RIS PACS archive(存档医学影像的存档和传输系统的五个组成成分:图像的采集、网络的分布、图像的管理及海量存储、图像的浏览查询及拷贝输出、与信息系统的集成。 DICOM 医学数字成像和通信标准 HIS 医院信息系统https://www.wendangku.net/doc/ca10318286.html, RIS 放射信息系统radiology——放射科用的,有弱化趋势。神经系统 1.蝶鞍正常前后径深径 2.颅骨skull 能辨别出额骨、顶骨、颞骨、枕骨。 3.基地神经节的结构复杂常考;颅脑先天畸形少见,不考。 4.P51 脑出血MRI 各期信号鉴别超急性期小于6h 氧合血红蛋白抗磁性T1 等信号;T2 高信号急性期6-72h T1 等或稍低信号;T2 极低信号亚急性期3d-4w(周早期T1演变为周边高信号、中心等

医学影像学重点 自己整理的

5、骨龄:是指骨的原始骨化中心和继发骨化中心的出现及骨骺和干骺端骨性愈合 的年龄。(对诊断内分泌疾病和一些先天性畸形综合征有一定价值) 6、骨质破坏:是局部骨质为病理组织所代替而造成的骨组织消失。(见于炎症、 肿瘤、肉芽肿) X线:骨质局限性密度下降,骨小梁消失,骨皮质边缘模糊。 1、骨质疏松:指一定体积单位内正常钙化的骨组织减少。即骨组织的有机成分和 钙盐都减少,但故内的有机成分和钙盐含量比例仍正常。X线:骨质局限性密度下降,骨小梁变细,间隙变宽。 2 骨质软化:骨质软化――指一定单位体积内骨组织的有机成分正常,而矿物质含 量减少。X线表现为骨密度减低,骨小梁和骨皮质边缘模糊 7、骨质坏死:是骨组织局部代谢停止,坏死的骨质称为死骨。形成死骨的原因主 要是血液供应中断(多见于慢性化脓性骨髓炎,也见于骨缺血性坏死和外伤骨折后)。 3、骨膜增生:骨膜反应是因骨膜受刺激,骨膜内层成骨细胞活动增加形成骨膜新 生骨。通常有病变存在。X线:骨骼密度上升,骨皮质、小梁增厚。 8、骨膜三角(Codman三角):恶性肿瘤累及骨膜及骨外软组织,刺激骨膜成骨, 肿瘤继而破坏骨膜所形成的骨质,其边缘残存骨质呈三角形高密度病灶,称为骨膜三角。是恶性骨肿瘤的重要征象。 9、 Colles骨折:又称伸展型桡骨远端骨折,为桡骨远端2~3㎝以内的横行或粉碎 骨折,骨折远端向背侧移动,断端向掌侧成角畸形,可伴尺骨茎突骨折。 Colles’骨折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

答:Colles’骨折为桡骨远端3cm范围内横行或粉碎性骨折,常见于中老年人,跌倒时,前臂旋前,手掌着地,引起伸展型桡骨远端骨折。观察患肢呈银叉畸形、刺枪刀样畸形。 X线表现为:桡骨骨折远端向桡侧、背侧移位,掌侧成角,可见骨折线。常合并下尺桡关节脱位和尺骨茎突骨折。 10、青枝骨折:在儿童,骨骼柔韧性大,外力不易使骨质完全断裂而形成不完全性 骨折,仅表现为骨小梁和骨皮质的扭曲,看不到骨折线或只引起骨皮质发生皱折、凹陷或隆突。 11、骨“气鼓”(骨囊样结核):骨干结核初期为骨质疏松,继而在骨内形成囊性 破坏,骨皮质变薄,骨干膨胀,故称为骨“气鼓”或骨囊样结核。 12、骺离骨折:发生在儿童长骨骨折时,由于骨骺尚未与干骺端愈合,外力可经过 骺板达干骺端而引起骨骺分离,即骺离骨折。 13、肺野:充满气体的两肺在胸片上表现为均匀一致较为透明的区域称为肺野。 14、肺纹理:在充满气体的肺野,可见由肺门向外呈放射分布的树枝状影,称为肺纹理。 15、肺门角:肺门上、下部相交形成一钝的夹角,称为肺门角,而相交点称肺门点, 右侧显示较清楚。 16、原发综合征:原发性肺结核(Ⅰ型),肺的原发病灶,淋巴管炎和肺门淋巴结 炎。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少数为成人。X线:典型表现呈“哑铃状”,包括: ①原发浸润灶②淋巴管炎③肺门纵膈淋巴结肿大 17、肺实变:终末细支气管以远的含气腔隙内的空气被病理性液体、细胞或组织所 代替,常见于大叶性肺炎、肺泡性肺气肿、肺出血、肺结核、肺泡癌等。 空洞:是由肺内病变组织发生坏死后,经引流支气管排出后形成的。

医学影像学复习重点

总论 人体组织密度CT值: 水的CT值为0HU;人体中密度最高的骨皮质为+1000HU;空气为—1000HU;软组织为20~50HU;脂肪<—70HU。 自然对比:人体组织自然存在的密度差别称自然对比。 造影检查:将造影剂引入器官内或其周围,以产生明显对比显示其形态与功能的方法。 CT:CT不是X线摄影,而是用X线对人体进行扫描,取得信息,经电子计算机处理 而获得的重建图像。 X线的特性:穿透性、荧光效应、感光效应(摄影效应)、电离效应 核磁共振(MRI)成像原理:利用人体中的氢原子核在磁场中受到射频脉冲的激励而发生核磁共振现象,产生强度不同的磁共振信号,经信号采集和计算机处理而获得重建断层图像的成像技术。 MRCP:即MR胆胰管造影,无创伤,无造影剂,可见胆囊及胆管显影并扩张,胆囊及胆总管下端结石呈低信号充盈缺损。 医学影像学:一门应用医学影像学设备,观察病人体内器官形态和功能,并对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学科。 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是利用计算机处理数字影像信息,消除骨骼和软组织的影像,使血管显影清晰的成像技术。 人工对比:人工导入某种物质,使原本缺乏天然对比的组织、结构间形成明显密度差,从而提高显示率的方法就称为人工对比,导入的物质叫做对比剂或造影剂。 流空效应:存在于磁共振成像中,由于信号采集需要一定的时间,快速流动的血液不产生或只产生极低信号,与周围组织、结构间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现象就叫做“流空效应”。如心血管内快速流动的血液。 X线 1、数字X线成像(DR)依其结构可分为计算机X线成像(CR)数字X线荧光成像(DF)平板探测器数字X线成像。 2、CR与普通X线成像比较,重要的改进实现了数字X线成像。优点是提高了图像密度分辨力和显示能力。 11、物质的密度与其本身的比重成正比,物质的密度高,比重大,吸收X线量多,影像在图像上呈白影18、胸部的肋骨密度高,对X线的吸收多,照片上呈白影 19、肺部含气,密度低,对X线吸收少,照片上呈黑影。 20、纵膈为软组织,密度中等,对X线吸收中等,照片呈灰影。 21、人体组织结构和器官形态不同,厚度也不同,厚的部分吸收X线多,透过的X线少,薄的部分相反,于是在X线片上和荧屏上显示出黑白对比和明暗差异的影像。。 CT 4、CT不同于X线成像,它是用X线束对人体层面进行扫面,取得信息,经计算机处理获得的重建图像,是数字成像而不是模拟成像。 5、CT图像是由一定数目从黑到白不同灰度的像素按矩阵排列所构成的灰阶图像。这些像素反映的是相 9、CT图像还可用组织对X线的吸收系数说明密度高低的程度。但在实际工作中,不用吸收系数,而换算成CT值,用CT值说明密度,单位为HU。 10、CT检查分为平扫、对比增强扫描、造影扫描。 MRI

(完整版)医学影像学复习重点(2)

医学影像学复习重点 总论 人体组织密度值:CT 水的CT值为0HU;人体中密度最高的骨皮质为+1000HU;空气为—1000HU;软组织为20~50HU;脂肪<—70HU。 自然对比:人体组织自然存在的密度差别称自然对比。 造影检查:将造影剂引入器官内或其周围,以产生明显对比显示其形态与功能的方法。 CT:CT不是X线摄影,而是用X线对人体进行扫描,取得信息,经电子计算机处理 而获得的重建图像。 线的特性:穿透性、荧光效应、感光效应(摄影效应)、电离效应X 核磁共振()成像原理:利用人体中的氢原子核在磁场中受到射频脉冲的激励而发生核磁共振现象,产生强度MRI不同的磁共振信号,经信号采集和计算机处理而获得重建断层图像的成像技术。 MRCP:即MR胆胰管造影,无创伤,无造影剂,可见胆囊及胆管显影并扩张,胆囊及胆总管下端结石呈低信号充盈缺损。 医学影像学:一门应用医学影像学设备,观察病人体内器官形态和功能,并对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学科。 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是利用计算机处理数字影像信息,消除骨骼和软组织的影像,使血管显影清晰的成像技术。 人工对比:人工导入某种物质,使原本缺乏天然对比的组织、结构间形成明显密度差,从而提高显示率的方法就称为人工对比,导入的物质叫做对比剂或造影剂。 流空效应:存在于磁共振成像中,由于信号采集需要一定的时间,快速流动的血液不产生或只产生极低信号,与周围组织、结构间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现象就叫做“流空效应”。如心血管内快速流动的血液。 线 X1、数字X线成像(DR)依其结构可分为计算机X线成像(CR)数字X线荧光成像(DF)平板探测器数字X线成像。 2、CR与普通X线成像比较,重要的改进实现了数字X线成像。优点是提高了图像密度分辨力和显示能力。 11、物质的密度与其本身的比重成正比,物质的密度高,比重大,吸收X线量多,影像在图像上呈白影18、胸部的肋骨密度高,对X线的吸收多,照片上呈白影 19、肺部含气,密度低,对X线吸收少,照片上呈黑影。 20、纵膈为软组织,密度中等,对X线吸收中等,照片呈灰影。 21、人体组织结构和器官形态不同,厚度也不同,厚的部分吸收X线多,透过的X线少,薄的部分相反,于是在X线片上和荧屏上显示出黑白对比和明暗差异的影像。。 CT 4、CT不同于X线成像,它是用X线束对人体层面进行扫面,取得信息,经计算机处理获得的重建图像,是数字成像而不是模拟成像。 5、CT图像是由一定数目从黑到白不同灰度的像素按矩阵排列所构成的灰阶图像。这些像素反映的是相 9、CT图像还可用组织对X线的吸收系数说明密度高低的程度。但在实际工作中,不用吸收系

医学影像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 1 页共 24 页医学影像学应考笔记 第一章 X线成像 一、X线的产生与特性 X线的产生:真空管内高速行进的电子流轰击钨靶时产生的。TX线的特性: 1穿透性:X线成像基础; 2荧光效应:透视检查基础; 3感光效应:X线射影基础; 4电离效应:放射治疗基础。 X线成像波长为:~ 二、X线成像的三个基本条件 1 X线的特征荧光及穿透感光 2人体组织密度和厚度的差异 3显像过程 三、X线图象特点 X线是由黑到白不同灰度的一图像组成的,是灰阶图象。

四、X线检查技术 自然对比:人体组织结构的密度不同,这种组织结构密度上的差别,是产生X线影像对比的基础。 人工对比:对于缺乏自然对比的组织器官,可以认为的引入一定量的在密度上高于或低于它的物质,使之 产生对比。 五、N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运用计算机处理数字影像信息,消除骨骼和软组织,使血管清晰的成像技术。 @ 正常X线不能显示:滋养管、骺板 第2章骨与软骨 第一节检查技术 特点: 1有良好的自然对比 2骨关节病诊断必不可少 3检查方法发展快 4病变定位准确,定性困难需要结合临床。 一普通X线检查 透视、射片:首选射片,一般不透视。

射片原则: 1正、侧位; 2包括周围软组织和邻近关节、相邻锥体;3必要时加射健侧对照。 二造影检查 1关节照影、 2血管照影 三 CT检查(优点) 1发现骨骼肌肉细小的病变; 2限时复杂的骨关节创伤; 3 X线病可疑病变; 4骨膜增生; 5限时破坏区内部及周围结构。 第二节影像观察与分析 一正常X线表现:(掌握) 小儿骨的结构:骨干、干骺端、骨骺、骺板。主要特点是骺软骨,且未骨化。 成人骨的结构:干骺端与骺结合,骺线消失,分骨干、骨端。 四肢关节:包括骨端、关节软骨和关节束。软骨和束为软骨组织不显示,关节间隙为半透明影。

医学影像技术自我鉴定

医学影像技术自我鉴定 一、情况介绍 医学影像学是将现代放射学、微电子学、电子计算机、图像处理等最新科技成果用于诊断、治疗疾病的一门新兴学科。现代医学成像技术飞速发展,无论是普通x线、核素、超声照旧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磁共振成像等技术,影像的密度分辨率与空间分辨率大大提高,使各种影像相互配合、相互增补、相互印证,可以更清晰地展示人体的器官结构,结合病史、身子骨儿检查、化验等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较着地提高了临床诊治水平。 目前学生已经通过了两年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等系统的理论学习,进入到最后一年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阶段——毕业实习阶段。 在32周的毕业实习中,使学生对医学影像学各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操作及常见并高发病的诊断能较全面较系统地掌握,更好地完成实习使命,为他们此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矗 二、实习目标 通过毕业实习,明确做为医学院影像专业医疗事务工笔者的责任,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掌握医学影像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自学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毕业后能在地区级及以下医院卫生机构从事医学院影像技术及诊断工作。具体要求是: (一)影像技术 1、熟悉各种检查方法,正确引导病人就医。

2、独立完成暗室技术与管理的各项工作。 3、能熟练地掌握x线机的操作方法并进行常规检查部位的普通x线摄影及造影,拍摄出符合诊断要求的x线片。 4、熟悉x线特殊检查技术,包孕高仟伏摄影、软x线摄影、数字x线检查及超声检查。 5、知道ct、mri、介入放射检查的操作规程要领及基本步骤。 (二)影像诊断 1、能说出影像学科的常规工作制度。 2、规范地进行x线透视操作。 3、能精确辨认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骨骼系统、泌尿生殖系统、颅脑五官。 4、系统的没事了x线表现和常见病的典型x线征象;并对此中常见病出现典型征象者作出诊断及鉴别诊断。 5、具有正规书写x线透视、摄片、造影检查诊断报告的能力。 6、能说出介入放射检查的适应证、禁忌证和诊断原则。 7、具有初步的ct和超声诊断能力。 8、对常见病能合理选用各种影像检查方法。 9、能对各种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的优点与限度进行初步的评价。 三、实习内容及要求 (一)职责和医德方面 1、进一步明确医学影像学科的性子及其在现代医学中的重重地位,从而更加热爱专业。学习医院科室工作人员的好思惟、好作风,全心全意为人平易近服务。

医学影像学复习题

医学影像学复习题(一) 一、选择题 A型题 1.下列哪一种方法是腹部目前最常用的、首选的引导穿刺方法: A.X线透视 B.超声 C.CT D.MRI E.核素扫描 2.前列腺增生好发于: A.周围区 B.移行区 C.中央区 D.尿道周围 E.都可以 3.乳腺小叶增生多发年龄为: A.20~30岁 B.30~40岁 C.40~50岁 D.50~60岁 E.60岁以上 4.下列肿瘤超声表现具有呈蟹足样生长特点的是: A.脂肪瘤 B.纤维腺瘤 C.囊肿 D.乳癌 E.乳腺小叶增生 5.不属于乳腺恶性肿块的超声表现是: A.边缘轮廓不整齐,粗糙 B.内部回声不均匀,呈实性衰减 C.侧方声影多见 D.常有周围组织浸润 E.肿块内丰富高速低阻动脉血流信号: 6.下列正常"肺门"解剖,哪项不对: A.上腔静脉越过右肺动脉腹侧 B.气管分叉位于右肺动脉背侧 C.左主支气管比右主支气管长 D.多数右肺静脉位于右肺动脉腹侧 E.右肺门通常比左肺门高1cm 7.钡餐检查前哪项准备通常是不需要的: A.禁食12小时 B.清洁灌肠 C.停服各类药物3天 D.有幽门梗阻时须抽出胃内容物 E.肠梗阻和胃穿孔不能做钡餐检查,大出血期间暂缓进行 8.以下关于肝脏的概念,错误的是: A.纵裂的内侧是右肝前叶 B.胆囊左缘紧邻肝方叶 C.CT扫描在肝门区可显示门静脉,有时肝动脉也能清晰显示 D.正常肝脏的密度比脾脏高 E.肝尾状叶位于肝门和下腔静脉之间 9.颅骨弥漫性"竖发"表现,最常见于哪种疾病: A.脑膜瘤 B.颅骨血管瘤 C.先天性溶血性贫血 D.白血病 E.颅骨成骨肉瘤 10.关于"梗阻性脑积水",下列观点哪项不对: A.发生率比交通性脑积水低 B.出血、感染是最常见病因 C.梗阻点位于四脑室开口以上 D.MRI多轴面成像,诊断价值高 E.脑室旁白质常明显水肿 11.淋巴造影诊断淋巴结炎 A.淋巴结增大增多,时边缘缺损,淋巴管改道 B.淋巴结增大,结构完整无缺 C.输入淋巴管狭窄 D.淋巴渗出,淋巴结不增大 E.静脉呈扭曲、增粗 12.淋巴造影诊断淋巴结癌肿转移 A.淋巴结增大增多,时边缘缺损,淋巴管改道 B.淋巴结增大,结构完整无缺

医学影像学重点(—名词解释和简答)

医学影像学名词简答重点 1自然对比:人体组织结构基于密度上的差别,可产生X线对比,这种自然存在的差别称为自然对比。所获得的X线图像,称平片。2人工对比:对于缺乏自然对比的组织或器官,可人为引入在密度上高于或低于它的物质使之产生对比—造影检查。 3磁共振成像(MRI):是利用人体中的氢原子核在磁场中受到射频脉冲的激励而发生核磁共振现象,产生磁共振信号,经信号采集和计算机处理而获得重建断层图像的成像技术。4流空效应:流动的液体,如心血管的血液由于流动迅速,在成像过程中采集不到信号而呈黑影,即流空效应。 5 质子弛豫增强效应:顺磁性物质作为对比剂可缩短周围质子的弛豫时间,称之 6骨质疏松:是指一定单位体积内正常钙化的骨组织减少,即骨组织的有机成分和钙盐都减少,但骨内有机成分和钙盐含量比例仍正常7 骨质软化:是指一定单位体积内骨组织有机成分正常,而矿物质含量减少。因此,骨内的钙盐含量降低。

8骨质破坏:是局部骨质为病理组织所代替而造成的骨组织消失。可以由病理组织本身或由它引起破骨细胞生成和活动增强所致。骨松质或骨皮质均可发生破坏。 9骨质增生硬化:是一定单位体积内骨量的增多。组织学上可见骨皮质增厚、骨小梁增粗增多,为成骨增多或破骨减少或两者同时存在所致。 10 骨膜增生:指因骨膜受刺激,其内层成骨细胞活动增加所致。组织学可见骨膜内层成骨细胞增多,有新生骨小梁 11 骨质坏死:骨组织局部代谢的停止,坏死 的骨质称为死骨。 12 骨痂:骨折愈合的过程,由成骨细胞在肉芽组织上产生新骨,称为。 13 骨膜三角:骨膜的病变进展,骨膜新生骨可以重新被破坏,破坏区两侧的残留骨膜新生骨呈三角形,常为恶性肿瘤的迹象,称之。14骺离骨折:骨折发生在儿童长骨,由于骨骺尚未与干骺端结合,外力可经过骺板达干骺端引起骨骺分离,即骺离骨折。 15青枝骨折:在儿童,骨骼柔韧性较大,外

医学影像实习心得体会

亲爱的朋友,很高兴能在此相遇!欢迎您阅读文档医学影像实习心得体会,这篇文档是由我们精心收集整理的新文档。相信您通过阅读这篇文档,一定会有所收获。假若亲能将此文档收藏或者转发,将是我们莫大的荣幸,更是我们继续前行的动力。 医学影像实习心得体会 医学影像实习心得体会1 时光飞逝!转眼间实习生活已经过了3个月,回想自己离开学校的那一刻,期待中带着一丝不安的心情,似乎还是昨天的事。从学校到陌生的医院,我的内心充满了期待,然而来到这个陌生的地方,心理难免会有些不安,上班的第一天,当我还没有来得急去熟悉这医院,我已经开始投入紧张的临床实习中。在实习的时间里,自己感觉确实学到了很多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同时也认识到了自己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感觉受益匪浅…… 第一,对专业的认识。作为一名医学护理人员,我们不能停留在学好本专业理论知识的层面上,护理最重要的还是操作以及能设身处地的为病人解除病痛。在临床实习中,我真正看到了病人的疾苦,他们迫切的希望我们能帮助他们减轻病痛,治愈疾病。我们要用爱心来关怀他们,同时也要用恒心来对待他们。 第二,我们要学会主动学习。临床实习不像在学校里学习,有老师天天讲课,有一大堆的作业,有源源不断的考试,而是一

切要自己主动去学,去做。在临床,学习的机会很多,所有的医务人员都是你的老师,只要带着问题去工作,我们每天都可以学到很多。常带着一本小笔记本,把每天的问题写上,问题解决后急时记录答案,定期整理笔记本。这是一个实用而简便的学习方法。 第三,要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在临床工作中,我们不能带着厌倦和不平衡的心理对待实习。表面上我们是老师的小跟班,重复地做着跑腿的活儿,休息时间比老师少,累了也不被老师、护士长理解。但是付出与回报往往不是对等的,我们常常要付出更多才会得到回报。只有勤于动手才能学到更多临床操作。每个老师都有她的性格,我们不能要求他们都能像我们期望中的那样来进行教学,我们必须调整好心态,用不同的方式来向不同的老师学习,而不应该总是抱怨老师不好。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学到更多临床方面的知识。 第四,同学之间要相互包容、相互理解、互相学习。离开我们熟悉的环境来到陌生的医院实习,同学之间更应该互相关心和帮助,不管我们的性格有多么的格格不入,都要相互包容,人与人之间的小摩擦是难免的,最重要的是在我们遇到困难时,彼此之间都是亲人。学习上也要经常互相交流,把彼此的收获分享。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轻松和愉快的氛围中生活和学习。

医学影像学重点复习完整版

自然对比:人体组织结构基于密度上的差别,课产生X线对比,这种自然存在的差别,叫做自然对比 人工对比:对于缺乏自然对比的组织或器官,课认为引入在密度上高于或低于它的物质,使之产生对比,叫做人工对比 造影的方法:1 直接引入:口服灌注穿刺注入 间接引入:经静脉注入 X线诊断的应用:胃肠道、骨肌系统和胸部 流空效应:流动的液体,在成像过程中采集不到的信号而呈无信号黑影。 多普勒效应:超声遇到运动的反射界面时,反射波的频率发生改变。后壁回声增强:人体正常组织和病变组织对声能的吸收衰减不同,衰减系数低的液性囊肿或脓肿,则出现后壁回声增强。 声影:衰减系数高的纤维组织、钙斑、结石、气体等后方则形成声影。骨组织的基本病变表现: 1、骨质疏松:是指一定单位体积正常钙化的骨组织减少,即骨组织的有机成分和钙盐都减少,但骨的有机成分和钙盐含量比例仍正常X线表现:主要是骨密度减低,在长骨可见骨小梁辨析、减少、间隙增宽,骨皮质出现分层和变薄;椎体结构消失,椎体变扁,其上下缘凹,椎间隙增宽。 2、骨质软化:是指一定单位体积骨组织有机成分正常,而矿物质含量减少 X线:骨密度减低;骨小梁和骨质边缘模糊。 3、骨质破坏 4、骨质增生 5、骨膜异常 6、骨与软骨钙化 7、

骨质坏死 8、矿物质沉积 9、骨骼变形 10、周围软组织病变 关节基本病变表现:关节肿胀,关节破坏,关节退行性变,关节强直,关节脱位 阻塞性肺气肿: X线:肺部局限性透明度增加,,纵膈移向健侧,病侧横隔下降 阻塞性肺不: X 肺野密度均匀增高,纵膈移向患侧,横隔升高 胸膜病变:1、胸腔积液 X 肋膈角变钝、变浅或填平,患侧肺野呈均匀致密阴影,有时可见肺尖部透明,并可见肋间隙增宽,横隔下降,纵膈向健侧移位 2、气胸与液气胸;X 气胸区无肺纹理,为气体密度,同侧肋间隙增宽,横隔下降,纵膈向健侧移位 3、胸膜肥厚、黏黏及钙化 4、胸膜肿块 支气管扩: X 常规X线可表现正常,有时可见肺纹理增多、环状透亮影,实变影中可见透亮支气管影,即“空气支气管征” 大叶性肺炎:分四期: 充血期红色肝变期灰色肝变期消散期 临床:起病急,寒战高热,胸痛,可铁锈色谈 X 充血期:无明显表现,仅肺纹理增多;实变期:密度均匀致密影。累及肺段呈片状或三角形致密影;累及整个肺叶,以叶间裂为界大片致密影;可见空气支气管消散期:大小不等,分布不规则的斑片状阴影,可存在索条状影,偶可机化为机化性肺炎。 消散期密度逐渐减低 CT 充血期曾磨玻璃样影,边缘模糊,病变区血管仍隐约可见,肝

医学影像学重点

一、名词解释、 1、医学影像学:一门应用医学影像学设备,观察病人体内器官形态和功能,并对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学科。 2、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是利用计算机处理数字影像信息,消除骨骼和软组织的影像,使血管显影清晰的成像技术。 3、人工对比:人工导入某种物质,使原本缺乏天然对比的组织、结构间形成明显密度差,从而提高显示率的方法就称为人工对比 入的物质叫做对比剂或造影剂。 4、流空效应:存在于磁共振成像中,由于信号采集需要一定的时间,快速流动的血液不产生或只产生极低信号,与周围组织、结 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现象就叫做“流空效应”。如心血管内快速流动的血液。 5、骨龄:是指骨的原始骨化中心和继发骨化中心的出现及骨骺和干骺端骨性愈合的年龄。(对诊断内分泌疾病和一些先天性畸形 征有一定价值) 6、骨质破坏:是局部骨质为病理组织所代替而造成的骨组织消失。(见于炎症、肿瘤、肉芽肿) 7、骨质坏死:是骨组织局部代谢停止,坏死的骨质称为死骨。形成死骨的原因主要是血液供应中断(多见于慢性化脓性骨髓炎, 于骨缺血性坏死和外伤骨折后) 8、骨膜三角(Codman三角):恶性肿瘤累及骨膜及骨外软组织,刺激骨膜成骨,肿瘤继而破坏骨膜所形成的骨质,其边缘残存骨 三角形高密度病灶,称为骨膜三角。是恶性骨肿瘤的重要征象。 9、Colles骨折:又称伸展型桡骨远端骨折,为桡骨远端2~3㎝以内的横行或粉碎骨折,骨折远端向背侧移动,断端向掌侧成角 可伴尺骨茎突骨折。 10、青枝骨折:在儿童,骨骼柔韧性大,外力不易使骨质完全断裂而形成不完全性骨折,仅表现为骨小梁和骨皮质的扭曲,看不到 线或只引起骨皮质发生皱折、凹陷或隆突。 11、骨“气鼓”(骨囊样结核):骨干结核初期为骨质疏松,继而在骨内形成囊性破坏,骨皮质变薄,骨干膨胀,故称为骨“气鼓 骨囊样结核。 12、骺离骨折:发生在儿童长骨骨折时,由于骨骺尚未与干骺端愈合,外力可经过骺板达干骺端而引起骨骺分离,即骺离骨折。 13、肺野:充满气体的两肺在胸片上表现为均匀一致较为透明的区域称为肺野。 14、肺纹理:在充满气体的肺野,可见由肺门向外呈放射分布的树枝状影,称为肺纹理。 15、肺门角:肺门上、下部相交形成一钝的夹角,称为肺门角,而相交点称肺门点,右侧显示较清楚。 16、原发综合征:原发性肺结核(Ⅰ型),肺的原发病灶,淋巴管炎和肺门淋巴结炎。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少数为成人。X线: 表现呈“哑铃状”,包括:①原发浸润灶②淋巴管炎③肺门纵膈淋巴结肿大 17、肺实变:终末细支气管以远的含气腔隙内的空气被病理性液体、细胞或组织所代替,常见于大叶性肺炎、肺泡性肺气肿、肺出 肺结核、肺泡癌等。 18、龛影:钡剂涂抹的轮廓有局限性外突的影像。溃疡型食管癌可见边缘不规则的局部向外凸的龛影。 19、充盈缺损:钡剂涂抹的轮廓有局限性向内凹陷的表现。它是因管壁局限性肿块突入腔内所致。 20、憩室:食管壁向外囊袋样膨出,有正常黏膜通入,与龛影不同。 21、半月综合征:为进展期胃癌的龛影表现,多见于溃疡型癌。其表现为:形状多呈半月形,外缘平直,内缘不整齐而有多个尖角 影位于为轮廓内;龛影周围绕以宽窄不等的透明带,称为环堤,其轮廓不规则而锐利,环堤上见结节状和指压迹状充盈缺损(迹),这些充盈缺损之间有裂隙状钡剂影(裂隙征)。 22、双管征:CT检查,胰管、胆管扩张形成,是胰头癌的常见征象。 23、支气管气像:在肺实变的高密度影像中可见到含气的支气管分支影,称为支气管气像或空气支气管征。 24、肺上沟癌:也称潘科斯特(Pancoast )综合症"、"肺尖肿瘤"、"肺尖癌"包绕肺的顶端(即肺尖)的地方,形成了胸壁的一个 区域。来自颈部、支配上肢的感觉和运动的神经纤维均经此区进入上肢。 25、介入放射学:以影像诊断学为基础,并在影像设备的导向下,利用经皮穿刺和导管技术等对一些疾病进行手术治疗或者有以取 织学、细菌学、生理和生化材料,以明确病变性质。 二、填空题 1、数字X线成像(DR)依其结构可分为计算机X线成像(CR)数字X线荧光成像(DF)平板探测器数字X线成像。 2、 CR与普通X线成像比较,重要的改进实现了数字X线成像。优点是提高了图像密度分辨力和显示能力。 3、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利用计算机处理数字影像信息,消除骨骼和软组织影像,使血管显影清晰的成像技术。 4、 CT不同于X线成像,它是用X线束对人体层面进行扫面,取得信息,经计算机处理获得的重建图像,是数字成像而不是模拟 5、 CT图像是由一定数目从黑到白不同灰度的像素按矩阵排列所构成的灰阶图像。这些像素反映的是相应体素的 X线吸收系数。

医学影像学重难点知识点汇总

医学影像学 难点与重点知识点总结 1、垂体微腺瘤的病灶特点::CT:局限于鞍内小于10mm的微腺瘤,平扫不易显示,宜采取冠状面薄层增强检查,增强时呈等,低或稍高密度结节;MRI:对垂体微腺瘤显示优于ct,肿瘤在 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等或高信号。有明显均匀或不均匀。 2、颅内出血病灶特点(梭形指示硬膜外水肿):a脑挫裂伤 CT低密度脑水肿区内,散布斑点状高密度出血灶,伴有站位效应。有的表现为广泛性脑水肿或脑内血肿;MRI 脑水肿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血肿信号变化与血肿期龄有关。b脑内血肿C T 呈边界清楚的类圆形高密度灶,MRI血肿信号变化与血肿期龄有关。c硬膜外血肿:硬膜与颅骨内板粘连紧密,故血肿较局限呈梭形,CT 颅板下见梭形或半圆形高密度灶,多位于骨折附近,不跨越颅缝。d硬膜下血肿:血液聚集于硬膜下腔,沿脑表面广泛分布CT 急性期见颅板下新月形或半月形高密度影,常伴有脑挫裂伤或脑内血肿,脑水肿和占位效应明显,亚急性或慢性血肿,呈高等低或混杂密度灶CT图像上等密度血肿,MRI常呈高信号,显示清楚。e蛛网膜下腔出血:儿童常见,出血多位于大脑纵裂和脑底池,CT表现为闹沟,脑池内密度增高影,形成铸型,大脑纵裂出血多见,表现为中线区纵行窄带形高密度影,出血亦见于外侧裂池,鞍上池,环池,小脑上池或脑室内,蛛网膜下腔出血一般7天左右吸收,此时CT检查阴性,而MRI检查仍可发现高信号出血灶的痕迹。 3、脑梗死的CT表现:缺血性梗死:平扫CT在发病后一天内常难以显示病灶,灌注成像则能发现异常,其后平扫CT表现为低密度灶,部位和范围与蔽塞血管供血区一直,皮髓质同时受累,多呈扇形,可有占位效应,相对较轻2到3周出现模糊效应,病灶不可见,1到2个月后形成边界清楚的低密度囊腔;出血性梗死:常发生在缺血性梗死一周后,CT表现在低密度梗死灶内出现不规则斑点,片状高密度出血灶,占位效应明显;腔隙性梗死:缺血灶为10到15mm大小,好发于基底节,丘脑,小脑和脑干,CT表现为脑深部的片状低密度区,无占位效应。MRI对梗死灶发现早,敏感高,病后出现长T1和长T2信号异常 4、听神经瘤的可靠征象:CT 桥小脑角池内等,低或混杂密度肿块,瘤周轻到中度水肿,偶尔见钙化或出血,呈均匀,非均匀或环形强化。第四脑室受压移位,伴幕上脑积水,骨窗观察内耳道呈锥形扩大。MRI 表现与CT相似增强MRI可无创性诊断内耳道内3mm的小肿瘤。 5、儿童骨折的特点。 骨折发生在儿童长骨时,由于骨骺尚未与干骺端愈合,外力与过骺板达干骺端而引起的骨骺分离,即骺骨骨折。由于骨骺软骨,不能显示,X线只显示为骺板,骺线增宽与干骺端对位异常,可以是骺与部分干骺端一并撕脱,儿童骨柔韧度较大,外力不易使骨完全断裂而形成不完全性骨折,表现为局部骨皮质和骨小梁的扭曲,看不见骨折线或只引起骨皮质发生皱折、凹陷或隆乳,即青枝骨折 6、不同类型骨髓炎的特征性表现。44页 一急性化脓性骨髓炎:a.x线平片发病两周内可见软组织改变:肌间隙模糊或消失,皮下组织与肌间的分界模糊,皮下脂肪层内出现致密的条纹影发病两周后可见骨改变,干骺端骨松质中出现局限性骨质疏松,形成多数分散不规则的骨质破坏区,边缘模糊,其内骨小梁模糊、消失。由于骨膜掀起和血栓动脉炎,形成沿骨长轴的条形死骨,与周围骨质分界清楚,密度高于周围骨质 b CT检查:很好显示软组织感染,骨膜下脓肿,骨髓内炎症,骨质破坏和死骨,特别能发现小破坏区和小的死骨 c MRI检查:骨髓的充血,水肿,渗出和坏死在T1WI表现为低信号。在与骨干长轴平行的矢状或冠状面上,骨髓腔受累的范围显示良好。在病变早期的T1WI上病变区于正常区分解模糊,出现骨质破坏后分界清楚。在T1WI上充血水肿的肌肉和脓肿呈高信号。 二慢性化脓性骨髓炎:aX平片可见有明显修复的表现,即在骨破坏周围有骨质增生硬化现象。慢性骨髓炎痊愈则骨质破坏与死骨消失,骨质增生硬化逐渐吸收,骨髓腔再通。 特殊的影像学表现:慢性骨脓肿(慢性局限性骨髓炎:表现为长骨干骺端中心部位的圆形,椭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