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及处理方法

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及处理方法

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及处理方法

农田尾水是指农田排水中含有的各种污染物质,如化肥、农药、泥沙等,这些污染物质会随着水流进入周围的水体中,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和污染。农田尾水的特点是具有不稳定性和不均匀性。由于农田排水的时间、流量和污染物质的浓度都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农田尾水的污染物质浓度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存在较大的变化。此外,农田尾水中的污染物质种类繁多,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农作物种植方式会导致农田尾水中污染物质的种类和浓度不同。

2农田尾水的处理方法

2.1农田尾水的治理技术

农田尾水的治理技术可以分为传统技术和现代技术两种。传统技术主要包括增加土地保水能力、加强土地改良、采用旱作农业等。这些技术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轻农田尾水的污染问题,但是效果有限。现代技术主要包括生态工程技术、化学处理技术、物理处理技术等。生态工程技术包括湿地处理、植物净化等,能够有效地去除农田尾水中的污染物质。化学处理技术主要包括吸附、沉淀、氧化等,可以将污染物质转化成

无害物质。物理处理技术主要包括筛选、过滤、沉淀等,能够去除农田尾水中的悬浮物和泥沙等杂质。

2.2农田尾水的利用

农田尾水的利用可以分为农业利用和非农业利用两种。农业利用主要包括灌溉、养殖等。将农田尾水用于灌溉,可以提高土地的肥力和水分利用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将农田尾水用于养殖,可以提供养殖场所需要的水源,降低养殖成本。非农业利用主要包括工业用水、城市供水等。将农田尾水用于工业用水,可以减轻地下水的开采压力,降低工业生产成本。将农田尾水用于城市供水,可以增加城市的供水量,缓解城市用水紧张的局面。

3结论

农业面源污染已经成为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对水体质量和农业生产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包括加强农业生产管理、推广生态农业、采用现代治理技术等。同时,还需要探索农田尾水的利用途径,将其转化为资源,为农业生产和城市发展提供支持。

农村面源污染具有排放量年内变化大、路径随机、排放区域广泛等特点。同时,其产流、汇流具有较大的空间异质性,对区域内河道、水塘等水体的水环境质量影响严重。以太湖流域的直湖港为例,2007年全年水体中的总氮(TN)和总磷(TP)浓度分别平均高达8.98 mg·L-1和0.35 mg·L-1.农村面源污染是造成直湖港流域水质恶化的主要因素,其中的总氮和总磷排放量分别占到总排放量的56.8%和65.6%。同时由于不合理的开发利用等原因,造成水系堵塞、淤积,更加剧了水体水质的恶化。

农田退水中氮和磷元素含量较高,是导致接受其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因素之一。农田退水的氮、磷污染特征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首先,农田沟渠退水氮、磷污染发生与水稻整个生长季同步,且与田间施肥和灌溉时间保持高度一致。其次,农田退水中氮、磷浓度指标不同程度地超过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达到中度污染、甚至重度污染水质标准。第三,农田沟渠退水中氮、磷输出主要形态是氨氮、硝氮和可溶性磷酸盐。最后,绝大多数农田退水并没有因其富集氮、磷养分回灌农田,而是自由排放流入地势低洼或下游的池塘、湖泊或河流,成为

下游水体的污染源。农田退水中的氮、磷是湖泊、河流水质退化的主要贡献者。

据调查,我国设市城市污水处理率已经从2006年的55.7%上升到2013年的99.1%。县城污水处理率从13.6%上升至

82.6%。相比之下,对农村面源污染的重视不够,导致农田面

源污染已成为水体污染最大的污染源。据《全国环境统计公报(2015)》显示,2015年农业源化学需氧量排放量高达1068.6

万吨,占比全国废水XXX需氧量排放总量的48.06%。农业源氨氮排放量高达72.6万吨,占比全国废水中氨氮排放总量的31.6%。因此,农村农田退水的治理将是我国下阶段污水处理

的“主战场”。

生态浮床技术是一种利用植物和微生物协同作用,对农田退水进行净化的方法。该技术利用人工构建的浮床,将植物栽种在浮床上,利用植物的根系和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将农田退水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去除。浮床的构建材料可以是各种材质,如塑料、竹木、泡沫等,便于搭建和维护。浮床中的植物种类选择与生态沟渠技术类似,应根据当地环境和水质特点进行筛选。该技术的优点是占地面积小,处理效果好,可以在城

市等空间有限的地方使用。缺点是需要定期更换浮床材料和植物,成本较高,对技术人员的要求较高。

2.3稳定塘处理技术

稳定塘处理技术是一种利用水生植物和微生物协同作用,对农田退水进行净化的方法。该技术利用人工构建的稳定塘,将水生植物种植在塘中,利用植物的根系和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将农田退水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去除。稳定塘可以分为浅水区、深水区和过渡带,不同区域的植物种类和密度也不同。该技术的优点是处理效果好,容易维护,可以同时起到景观美化和环境净化的作用。缺点是占地面积较大,需要较长时间进行处理,对技术人员的要求较高。

2.4生态滤池技术

生态滤池技术是一种利用植物和微生物协同作用,对农田退水进行净化的方法。该技术利用人工构建的滤池,将植物栽种在滤池中,利用植物的根系和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将农田退水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去除。滤池的构建材料可以是各种材质,如砖、石、沙等,便于搭建和维护。滤池中的植物种类选择与生态沟渠技术类似,应根据当地环境和水质特点进行筛选。该技术的优点是占地面积小,处理效果好,可以在城市等空间

有限的地方使用。缺点是需要定期更换滤池材料和植物,成本较高,对技术人员的要求较高。

2.5水生植物塘与人工湿地技术

水生植物塘与人工湿地技术是一种利用植物和微生物协同作用,对农田退水进行净化的方法。该技术利用人工构建的水生植物塘或人工湿地,将水生植物种植在其中,利用植物的根系和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将农田退水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去除。水生植物塘和人工湿地的构建材料可以是各种材质,如砖、石、沙等,便于搭建和维护。水生植物的种类选择与生态沟渠技术类似,应根据当地环境和水质特点进行筛选。该技术的优点是处理效果好,容易维护,可以同时起到景观美化和环境净化的作用。缺点是占地面积较大,需要较长时间进行处理,对技术人员的要求较高。

生态浮床技术是一种利用无土栽培原理和现代农艺、生态工程措施,将陆生或水生植物移栽到水面上,以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的水体污染治理技术。该技术具有投资少、见效快、管理方便等优点,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水体原位生态修复技术,广泛应用于富营养化的河道、水塘、湖泊等水体。除了降低污染物浓度,生态浮床技术还对浮游植物群落产生积极影响,研究

表明,三种生态浮床覆盖率下水体中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复杂性和生物多样性指数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

为了实现对水质的改善和经济效益的产生,传统的生态浮床技术需要结合农业生产的实际需要,栽培适宜的经济作物。通过收获水稻等作物,可以补偿部分污染治理的投资成本。因此,在对农村面源污染及农业生产现状进行调查的基础上,采用当地能产生经济效益的植物构建生态浮床,改善水体水质、修复水体生态,达到因地制宜、节省投资的目的。

需要注意的是,生态浮床技术只是农村水环境生态修复中的一种“强化”技术,只能在短期内实现改善水质的修复目的。如果要持续稳定水质、促进水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需要利用构建长效的技术体系。

除了生态浮床技术,生态滤池技术也是一种常见的水体污染治理技术。生态滤池技术是一种利用人工湿地和生物反应器的原理,通过植物、微生物和土壤等介质的作用,将水中的有机物和氮、磷等营养物质去除的技术。该技术具有净化效果好、

运行成本低、易于管理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城市污水处理、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等领域。

N的去除效率会下降。稳定塘的设计应考虑进流水质和水量的变化,以及稳定塘内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过程。此外,稳定塘还需要定期清淤和维护,以保证其长期稳定运行和有效去除污染物。

生态滤池是一种水处理技术,利用水生微生物和人工填料上的生物膜模仿自然生态系统进行污水净化。污水中的颗粒物通过人工填料过滤,生物膜和微生物则负责去除可溶性污染物。生态滤池是一个半自然生态系统,植被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可去除绝大部分悬浮固体和重金属污染物。N和P的去除效率随生态滤池设计结构的变化而变化,目前的研究重点是有利于去除N、P污染的系统重构。Bratieres等人的研究表明,植被

选择对于N的去除至关重要,添加有机质可提高P的去除效率。

稳定塘是一种经过人工修整后的水处理技术,主要通过微生物降解、沉降、转化、截滤等作用去除污染物。稳定塘内形成了厌氧-缺氧-好氧的体系,可实现同步脱氮除磷。有机物的

去除包括沉淀和絮凝、微生物的作用、浮游生物的作用和水生植物的作用。氮的去除通过生物同化吸收转化为自身有机氮、氨氮的吹脱作用、形成生物沉淀以及硝化/反硝化等途径,磷的去除涉及有机磷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氧化,菌藻及其他生物吸收无机磷合成新细胞,以及可溶性磷与不可溶性磷之间的转化等多种机制的共同作用。稳定塘的设计应考虑进流水质和水量的变化,以及稳定塘内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过程。稳定塘还需要定期清淤和维护,以保证其长期稳定运行和有效去除污染物。

稳定塘是一种处理废水的设施,主要通过水生植物吸收和底泥对磷的吸附/解吸等多种机制来去除磷。但是,稳定塘的缺点是占地面积大、水力停留时间长、散发臭味、处理效果不稳定等。为了确保水质净化效果和设施的安全性,建设稳定塘净化调蓄系统可以起到水量调蓄和水质净化的双重作用。

人工湿地处理系统是一种利用人工介质、植物、微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三重协同作用对污水进行处理的技术。大多数人工湿地由土壤、砂、砾石等透水性基质、适于在饱和水和厌氧基质中生长的植物、微生物种群和在基质表面流动的水体组成。人工湿地利用基质的土壤吸附作用、微生物的生物降解

作用以及植物的吸收作用,来实现污水的高效净化、无害化与资源化。

湿地净化污染物的机理比较复杂,其主要净化机理除植物对悬浮性污染物的过滤吸附及吸收作用外,植物根系附近的微生物对有机物及氮磷营养物的去除起到了关键作用。特别是在脱氮上,芦苇具有通过茎秆向根系供氧的能力,可在根系附近形成脱氮所必备的好氧和缺氧区域,促进湿地生态系统的硝化和反硝化作用进行,强化其净化能力。湿地系统还可以通过沉淀、过滤和吸附等作用直接去除不溶性污染物。植物的作用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直接吸收、利用污水中可利用态的营养物质,吸附、伏击重金属和一些有毒有害物质,部分挺水植物还有抑制藻类生长效应。

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综合防控措施

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综合防控措施 引言: 农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但同时也是我国面源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农业面源污 染对于水质、土壤以及生态环境都有着重大的影响。如何有效地防控农业面源污染成为当 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将综合分析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并提出一些综合防控 措施,旨在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共同致力于解决农业面源污染问题。 农业面源污染主要包括化肥、农药、畜禽养殖废弃物等的排放,这些污染物对于水环 境和土壤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具体来说,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 个方面: 1.化肥过量施用: 我国农业生产中存在着化肥过量使用的问题,特别是农民追求高产高效的心理导致施 肥过量,导致部分化肥无法被作物充分吸收利用,进而流失到水体中,形成氮磷等污染 物。 2.农药滥用: 农民为了保证农作物的产量,普遍滥用农药,特别是高毒高效农药的使用。农药的滥 用不仅对农作物本身造成一定的危害,还对土壤和水体造成了污染。 3.畜禽养殖厕所及粪污的管理不善: 由于传统的养殖方式,养殖场对于动物粪便的处理并不充分,导致大量的粪便直接排 放到水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引发水华等问题。 二、综合防控措施 针对我国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综合的防控措施,以减少农业面源 污染带来的负面影响。具体的措施如下: 1.科学施肥: 加强农业生产中的科学施肥指导,合理确定肥料的种类和用量,减少化肥的过量使用。借助土壤测试技术,确保施肥的针对性,使作物能够更好地吸收利用肥料,减少氮磷等污 染物的流失。 2.农药减量和替代:

推广绿色农药和生物农药的应用,减少对高毒高效农药的使用。加强农药使用的监管,严禁滥用农药。提高农民对农药使用的科学认识,培养其合理使用农药的技能。 3.加强畜禽养殖管理: 推行循环农业的理念,加强养殖场对动物粪便的处理和利用。引导农民将粪便用作有 机肥料,合理利用资源,减少粪便对水体的污染。 4.水土保持措施: 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合理规划农田排水系统,减少水体中的非点源污染。 推广农田水土保持措施,如植被覆盖、保持土壤的结构和持水能力等,减少水土流失,保 护土壤质量。 5.加强监管和宣传教育: 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的监管力度,推动相关法律法规的修订,建立健全农业面源污染的 监测体系。加强对农民的宣传教育,提高其对农业面源污染的认识和防控意识。 结论: 我国农业面源污染对于水质、土壤和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为了有效地防控农业 面源污染,我们应该采取综合的防控措施,包括科学施肥、农药减量和替代、加强畜禽养 殖管理、推广水土保持措施以及加强监管和宣传教育。政府和各界应共同努力,加大对农 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的投入,共同维护我国的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健康。

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及控制途径

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及控制途径 摘要农业面源污染是导致目前流域水环境质量恶化的主要原因,本文主要介绍了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产生原因,并着重介绍生态修复方法和新技术处理方法。 关键词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措施、人工湿地技术、STCC技术 随着集约化农业在我国经济中的不断深入与进步,随之而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农村面源污染已成为我国农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本文主要介绍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探讨其来源,并提出相关控制途径和修复措施。 1.面源污染概述 污染物的发生源通常可分为点源、线源、面源、内源,其中,面源污染是指污染物从非特定的地点,在降雨或融雪冲刷的作用下,通过径流过程而汇入受纳水体(包括河流、湖泊、水库、海湾等),并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或其他形式的污染。美国《清洁水法修正案》对面源污染的定义为:污染物以广义的、分散的、微量的形式进入地表或地下水体。“微量”是指污染物浓度较点源低,但由于面源污染面积范围较大,其造成的污染往往较为严重。其中,由于农业生产活动的多样性,实践中的农业面源污染包括土壤侵蚀、农田农药化肥流失、畜禽养殖污染、农村生活污染等。 2. 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 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比较严重。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告显示,2007年通过农业面源污染排放的总氮为270.46万t,总磷为28.47万t,分别占同期全国排放的57.19%和67.27%。调查表明,农业面源污染即将成为我国流域污染的主要因素,我国七大水系水质总体为中度污染,湖泊(水库)富营养化问题突出。同时,在农业集约化程度高、氮肥用量大的地区,面临着严重的地下水硝酸盐污染问题。城乡结合部地区是产生面源污染的主要区域,而农村畜禽养殖业污染是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 3.农业面源污染的来源 1)种植业污染:包括化肥、农药、农膜等。 化肥污染是在农业生产中因施用大量化学肥料而引起土壤、水体和大气的污染。研究表明,氮肥的利用率为30%~40%,磷肥的利用率仅10%~15%,钾肥的利用率为40%~60%。化肥的大量使用,特别是氮肥用量过高,使部分化肥随降雨、灌溉和地表径流进入河、湖、库、塘,污染了水体,造成了水体的富营养化。长期不合理过量使用化肥,造成土壤结构变差、土壤板结,地力下降,农作物减产。 我国农药年产量50万t,位居世界第二。我国施用农药中杀虫杀螨剂占62%,杀菌剂占21%,除草剂占17%。当前农药施用品种较多、乱、杂,约有30个品种。由于农药的利用率低于30%,所以70%以上的农药散失于环境之中,严重影响农业生态环境。土壤中农药被灌溉水、雨水冲刷到江河湖海中,污染了水源。农药的不合理使用,在一定时间内或多或少都有部分残留在农作物上,导致农产品农药残留量增加,严重影响了人民的身体健康和出口贸易。 我国农膜年残留量高达35万t,残膜率达42%,有近一半的农膜残留在土壤中,覆膜5年的农田农膜残留量可达78kg/hm2。农膜的推广使用给农田土壤带来“白色污染”。农膜属于高分子有机化学聚合物,在土壤中不易降解,逐年积累,污染土壤生态环境。农膜中所含

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综合防控措施

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综合防控措施 我国农业面源污染是指农业生产和经营活动中由农业废弃物、化肥、农药、畜禽粪便 等产生的废弃物和溶质,通过径流、渗漏、挥发等方式进入地表水和地下水体,造成水体 污染的一种污染形式。目前,我国农业面源污染问题较为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 面: 化肥和农药使用不当造成农业面源污染。我国农业生产中过度使用化肥和农药的现象 比较普遍,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不合理使用或不当使用,导致化肥和农药残留物流入土壤、 地表水和地下水体中。这不仅对人畜饮水造成威胁,还会破坏生态环境。 第二,农业废弃物不当处置引发农业面源污染。我国农村地区废弃物处理设施不完善,大量农村废弃物没有进行有效的处理和利用,直接或间接进入水体,造成水体污染。尤其 是农村养殖业产生的畜禽粪便,大部分没有得到正确的处理措施导致污染问题严重。 农田流失和土壤侵蚀导致农业面源污染。农田流失和土壤侵蚀使得大量土壤和养分流 失到水体中,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和蓝藻水华等现象。 针对农业面源污染问题,需要采取综合的防控措施。具体措施如下: 加强对化肥和农药的管理。加大对农田施肥和农药使用的宣传力度,推广科学施肥和 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提高利用效率,降低污染风险。 第二,加强农业废弃物的处理和利用。建设农村环保设施,加强农村废弃物的分类、 收集和处理工作,推广农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减少废弃物排放和污染。 加强农田流失和土壤侵蚀的防治。加大水土保持工作力度,建设防治措施,如梯田、 农田林网、水保工程等,稳定农田,减少土壤流失和养分流失。 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推行有机农业,提高土壤质量和农作物品质,减少农业面源 污染的产生。同时加大对农业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促进农田生态流域管理,提高水源地 和水体的保护水平。 我国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比较突出,需要采取综合的防控措施。这既需要政府加大对农 业面源污染的监管力度,也需要农民提高环保意识,科学合理地进行农业生产,才能够有 效地解决农业面源污染问题。

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综合防控措施

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综合防控措施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业面源污染日益突出,成为影响农 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安全的重要问题。农业面源污染主要包括农业化肥、农药、畜禽 粪便和农田面源污染等,对水质、土壤质量和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危害。针对我国农业面源 污染的现状,需要采取综合的防控措施,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 一、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 1. 化肥和农药污染 我国是世界上农药使用量最大的国家之一,每年农药使用量达到百万吨,其中大部分 用于农作物的生产。长期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会导致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对生态环境和 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2. 畜禽粪便污染 随着畜禽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畜禽粪便排放也不断增加,造成环境污染。畜禽粪便 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会通过径流和渗漏进入水体和土壤,引起水体富营养化和土壤污染,影响农田生态系统的平衡。 3. 农田面源污染 农田面源污染主要包括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现阶段,我国农田面源污染主要集中在 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严重的地区,造成土壤质量下降、水质恶化等问题。 二、综合防控措施 1. 推广绿色农业技术 为减少农业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可以通过推广绿色农业技术来改善农业生产方式。 利用生物有机肥替代化肥,采用生物防治技术替代化学农药,加强土壤保护和修复,推广 水稻、小麦等高效特色农作物品种,减少对农药和化肥的依赖。 2. 实施农田环境整治 针对农田面源污染,可以采取农田环境整治措施,包括建设农田水利工程,加强水土 保持,推广植被覆盖和轮作休耕等措施,减少水土流失,改善土壤质量。 3. 完善农业生态补偿机制

政府可以建立健全的农业生态补偿机制,鼓励农民采取生态友好型种植方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保护农田生态环境。加大对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力度,减少畜禽粪便对水体的污染。 4. 加强监管和宣传教育 政府部门应加强对农业面源污染的监测和治理工作,加大对污染源的排查力度,严格落实相关法规和政策。开展农业面源污染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推动农业生产的绿色发展。 5. 加强科研和技术支持 政府应加大对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力度,鼓励科研机构与农民合作,解决农业面源污染的关键技术难题,提供技术指导和培训服务,使农民更好地掌握绿色农业技术和管理方法。 农业面源污染是一个综合性的环境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农民等多方合作,共同制定和实施有效的防控措施。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够实现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双重保护,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希望未来我国在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方面能够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安全、优质的农产品,同时保护好我们的自然环境。

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综合防控措施

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综合防控措施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面源污染是当前我国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面源污染指的是农 业活动中产生的、通过地表径流或者土壤渗漏等方式最终进入水体的污染物。这些污染物 主要包括农药、化肥、养殖废水等,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威胁。本文将重点介 绍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以及综合防控措施。 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是十分严峻的。根据环保部的数据,农业面源污染已经成为 全国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据统计,我国每年农田面源污染物排放总量约为1100万吨,其中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居高不下。养殖业废水排放也是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组成部分, 养殖行业养殖池的废水直接排放到水体中,引发了蓝藻水华等一系列水质问题。 在面源污染防控方面,我国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我国加强了农药和化肥的管理。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标准和法规来规范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例如《农药管理条例》和《化肥 管理办法》等。加强了农药和肥料的登记和审批制度,实施了农药经营许可证制度和化肥 经营许可证制度,严格控制农药和化肥的销售和使用。 我国加强了农田水肥一体化管理。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中,农民通常使用大量的化肥 和农药,导致了土壤和水体的污染。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国推行了农田水肥一体化管理,即根据作物需水需肥的特点,合理配置水肥资源,降低农产品生产中的水肥投入比,减少 面源污染。具体措施包括推广滴灌、喷灌和微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水肥利用率;推 广有机肥和生物有机肥的使用,减少化肥的用量;加强田间水质监测,实行动态调控。 我国还加强了养殖业的废水治理。针对养殖业排放的废水,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技术 标准和管理措施。要求养殖场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并定期对废水进行监测和排放,严格控 制养殖废水的排放标准。加强了养殖废水治理技术的研发和推广,促进养殖废水资源化利用,减少其对水环境的污染。 我国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十分严峻,给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了很大的威胁。为了解决这 一问题,我国采取了一系列的综合防控措施,主要包括加强农药和化肥的管理、推行农田 水肥一体化管理和加强养殖业废水治理等。这些举措有助于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的排放量, 提高水体环境质量,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

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综合防控措施

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综合防控措施 农业是我国经济的重要柱石,但同时也是我国最主要的面源污染源之一。农业面源污 染是指由来自农业活动的各种排放物质经过大气、水体及土壤等介质的转移和传输进入环境,对环境造成污染的过程。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来源于农田农业生产、养殖业、农产品加 工与利用以及农村生活等。 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特点是种类多样、分布广泛、强度高、不易控制。农田农业生产 是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农田农业生产过程中,化肥过量使用、农药滥用、养分 损失等现象较为普遍。大量的化肥和农药使用过量不仅导致了农田土壤的污染,水体中的 养分和农药残留超标,还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由于农田排水不当以及 农田面源污染物的径流输送,农田农业生产还会对水体造成一定的污染。 养殖业也是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随着养殖业规模的扩大和养殖方式的 改变,养殖废水和养殖场周围积聚的粪便等有机污染物日益增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养 殖业排放的氨气和硫化物等大气污染物也会对空气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农产品加工与利 用过程中,废弃物的排放和农产品加工过程中使用的能源也会对环境产生污染。农村生活 废物的处理也是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一个重要方面。 针对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严重现状,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综合防控措施。要提高农业生 产的科学化水平,推广高效、环保的农业生产技术。减少农田的化肥和农药使用量,推广 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等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模式,降低农业对环境的影响。要加强农田的环 境管理,优化农田的排水系统,采取合理的施肥技术和农业耕作措施,减少养分和农药的 流失,保护水体的水质。加强农田的集约化管理,提高土壤的养分利用率,减少养分损失。在养殖业方面,要加强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管理,降低养殖废水的排放量,合理利用养 殖废水和养殖粪便等有机废物。在农产品加工与利用方面,要加强废弃物的处理和资源利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要加强环境监测和数据管理,建立相应的农业面源污染监测与预 警系统,及时掌握农业面源污染的动态变化,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严峻,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为了有效防控农 业面源污染,需要采取一系列综合的措施,包括提高农业生产的科学化水平、加强农田的 环境管理、强化养殖业的污水处理和有机废物利用、加强农产品加工与利用过程中的废弃 物处理等。只有全面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控,才能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 发展。

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综合防控措施

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综合防控措施 农业面源污染是指农业活动所产生的各类污染物,通过水体、大气、土壤等途径进入 环境,并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潜在的危害。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十 分严重。本文将重点对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综合防控措施。 农业面源污染主要包括农田面源污染、养殖业面源污染和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问题。 首先是农田面源污染。长期的过度使用化肥和农药使得农田中的污染物大量累积,而 随着降雨水的冲刷和土壤侵蚀,这些污染物进一步流入水体。农田灌溉和农业排水也会导 致农田中的污染物流失到水体中。据统计,我国农业面源污染已经成为主要水体污染的根 源之一。 其次是养殖业面源污染。养殖业是我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养殖业的规模扩大也 导致了养殖业的污染问题。畜禽养殖所产生的粪便和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和无机盐, 如果不进行有效处理就会直接排放到水体中,使得水体富营养化,引发水体蓝藻水华等问题。 再次是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问题。我国农村地区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相对落后,很多 农村地区的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河流和湖泊中,严重影响着水体的水质。农村地区的生活 污水中含有一定的有机物和微生物等污染物,如果不进行有效处理,会对人类健康和环境 造成潜在的威胁。 加强农田管理。政府应制定严格的农田管理制度,加大对农田的巡查力度,及时发现 并处理农田面源污染问题。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引导农民科学施肥、合理使用农药,减少农田面源污染。 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地区污水处理设施的投入力度, 推动建设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厂和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确保农村地区的污水得到有效处理,避免对水体环境的污染。 加强养殖业污染治理。加强对养殖业的管理,建立健全养殖业污染治理法规,加大对 养殖企业的整治力度。推广循环农业模式,将养殖废弃物作为有机肥料利用,减少养殖业 的污染物排放。 政府还应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加大对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加 强对农业面源污染的监测和评估,及时了解污染状况,为制定科学的污染治理政策提供科 学依据。

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及处理方法

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及处理方法 农田尾水是指农田排水中含有的各种污染物质,如化肥、农药、泥沙等,这些污染物质会随着水流进入周围的水体中,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和污染。农田尾水的特点是具有不稳定性和不均匀性。由于农田排水的时间、流量和污染物质的浓度都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农田尾水的污染物质浓度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存在较大的变化。此外,农田尾水中的污染物质种类繁多,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农作物种植方式会导致农田尾水中污染物质的种类和浓度不同。 2农田尾水的处理方法 2.1农田尾水的治理技术 农田尾水的治理技术可以分为传统技术和现代技术两种。传统技术主要包括增加土地保水能力、加强土地改良、采用旱作农业等。这些技术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轻农田尾水的污染问题,但是效果有限。现代技术主要包括生态工程技术、化学处理技术、物理处理技术等。生态工程技术包括湿地处理、植物净化等,能够有效地去除农田尾水中的污染物质。化学处理技术主要包括吸附、沉淀、氧化等,可以将污染物质转化成

无害物质。物理处理技术主要包括筛选、过滤、沉淀等,能够去除农田尾水中的悬浮物和泥沙等杂质。 2.2农田尾水的利用 农田尾水的利用可以分为农业利用和非农业利用两种。农业利用主要包括灌溉、养殖等。将农田尾水用于灌溉,可以提高土地的肥力和水分利用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将农田尾水用于养殖,可以提供养殖场所需要的水源,降低养殖成本。非农业利用主要包括工业用水、城市供水等。将农田尾水用于工业用水,可以减轻地下水的开采压力,降低工业生产成本。将农田尾水用于城市供水,可以增加城市的供水量,缓解城市用水紧张的局面。 3结论 农业面源污染已经成为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对水体质量和农业生产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包括加强农业生产管理、推广生态农业、采用现代治理技术等。同时,还需要探索农田尾水的利用途径,将其转化为资源,为农业生产和城市发展提供支持。

农业源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

农业源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 1. 引言 1.1 农业源污染的定义 农业源污染是指农业生产活动中排放的污染物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这些污染物主要包括化肥、农药、畜禽粪便、农田农村生活污水等。 农业源污染是当前环境问题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土壤、水质、空气 质量等造成严重影响。 农业源污染的主要特点是分散性、持续性和难以控制。随着农业 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化肥、农药使用量的增加,农业源污染已经成 为严重的环境问题。农业源污染不仅影响了人类健康,还威胁着生态 环境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为了有效治理农业源污染,需要采取综合的措施,包括加强监管 和管理、推广清洁生产技术、提高农民环保意识等。只有通过全社会 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解决农业源污染问题,保护好我们的环境和资源。这一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和关注。 1.2 农业源污染的影响 农业源污染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农业活动中使用 的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会随着雨水冲刷进入水体,造成水体有机物 质过多、氮、磷等元素含量过高。这些污染物进入水体后会引起藻类 过度繁殖,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影响水质。农业活动中的养殖场排放

的粪便、饲料残渣等有机废弃物也会直接进入水体,使水质受到污染。农田中使用的化肥和农药也会渗入地下水,造成地下水的水质污染。 农业源污染还会影响土壤质量,使土壤变得贫瘠,无法维持农作物的 生长,从而影响农业生产。农业源污染对水体、土壤和空气质量造成 了严重影响,危害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治理 农业源污染问题,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1.3 研究目的 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农业源污染的现状及影响,探讨有效 的治理对策。通过对农业源污染问题的分析和研究,可以更好地认识 到其对水体环境的危害,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理和防范,保护水资源 的可持续利用。通过研究农业活动对水体污染的影响和农业源污染的 治理技术,可以为相关农业生产环境管理制定政策提供科学依据。通 过总结农业源污染的治理对策,为未来农业生产过程中环保意识的培 养和加强提供参考,促进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资源,提高 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益。 2. 正文 2.1 农业源污染现状分析 农业源污染是指农业生产中使用农药、化肥等化学物质,以及畜 禽养殖废水、粪便等排放物进入水体,造成水体污染的现象。目前, 我国农业源污染问题较为严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洪洞县农业面源污染及措施

洪洞县农业面源污染及措施 洪洞县位于山西省中部,是一个农业大县,农民人口占县总人口的大部分。随着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也日益凸显。本文将从洪洞县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影响以及相应的治理措施进行分析和阐述。 一、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 在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和养殖业废水等是农业面源污染的三大主要来源。 首先是农药污染。洪洞县农业多以小麦、玉米、果树等粮食作物为主,为了提高产量和质量,农民在种植过程中广泛使用农药。在使用农药过程中,因为农民的知识水平和操作技术参差不齐,农药的使用量和浓度难以把握和控制,导致农田土壤和地下水遭到农药污染。而且农田中的农药经降解残留在农作物表面,农作物进入市场后又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其次是化肥污染。在农业生产中,农民广泛使用化肥来提高土壤的肥力,但化肥的过量施用会导致土壤中养分的积累和流失,超出农作物吸收的能力范围,进而导致土壤和水体的化肥污染。特别是在雨水的冲刷下,大量的化肥会流失到地表水和地下水中,加重了水体的氮磷负荷,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易发生水华现象,影响水质。 最后是养殖业废水污染。洪洞县农村家庭养殖规模普遍较小,人畜共居现象严重,存在着封闭、密集饲养、饮水和饲草清洁不够的情况,导致大量养殖粪便和废水随意排放,污染水体和土壤。 农业面源污染给洪洞县的环境带来严重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土壤污染。由于农药、化肥等农业面源污染物对土壤的长期积累,土壤养分的严重流失,土壤结构疏松,肥力下降。在农业面源污染物的共同作用下,土壤PH值和有机质含量下降,影响了土壤的肥力和生态环境,导致土壤贫瘠化。 其次是水体污染。化肥、农药和养殖业废水等农业面源污染物流失到地表水和地下水中,加重了水体的氮磷负荷,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易发生水华现象,影响水质。严重的水体污染不仅影响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还威胁了人民的饮用水安全。 最后是生态环境破坏。土壤和水体的污染导致农作物的质量下降,水源生态系统受到破坏,水生生物消失,水生植物减少,影响了水生生物多样性,破坏了生态平衡。 为了解决洪洞县农业面源污染的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治理措施,从土地管理、农业生产方式、农产品质量安全、养殖业管理等方面进行综合整治。

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情况评议意见整改方案

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情况评议意见整改方案 评议意见: 农业面源污染是严重影响水环境质量的一个关键问题,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了极大的危害。目前,我们国家在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农业非点源污染防治法律法规制度仍有缺失。其次,生态补偿机制尚不完善,缺乏有效的资金保障。此外,农业生产还存在农药、化肥和畜禽养殖废弃物等污染物排放问题,应建立更加严格的设施农业和环保管理制度。最后,农民对环保意识不够,也需要加强宣传教育。 整改方案: 1.加强法律法规制度建设,完善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法律体系。 2.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加大资金保障力度。 3.推广绿色化肥、有机肥、生物农药等适宜的农业生产技术, 减少农业有害物质排放量。 4.加强污染物排放控制,建立规范的畜禽养殖污染物处理设施,实现农业科技与环保的有机结合。 5.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环保意识。

总之,在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方面,需要政府、农业生产者、环保部门、专家学者等各方的联合治理,并为农业生产提供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和管理方案。需要不断创新,完善制度,全面提升环保意识,加大资金保障力度,才能打赢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战。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是国家重点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之一,也是各地区的一项重要任务。目前,随着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和现代化程度的提升,农业生产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面源污染,成为影响水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要增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的实效性和有效性,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整改: 一、加强法规法律建设,强化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基础保障 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法规和标准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现阶段,仅有《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法》、《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技术规范》等,而在实际操作中,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需求更加多元化,法规标准的要求也应相应提高。因此,需要加强法规制定,建立配套的标准规范体系。同时,还可以探讨建立面源污染防治的长效机制,促进能源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落实资金保障 目前,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所需要的资金成本相对较高,因此在资金保障方面,需进一步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可以建立水源涵养基金、水环境保护税、地方政府专项资金等,形成多元化补偿机制,进一步保障治理经费。同时,补偿标准也应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污染物的实际情况分别制定,避免补助标准过低,

农田面源污染防治现状及对策

农田面源污染防治现状及对策 农田作为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不仅是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也是农村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随着农业生产活动的不断扩张和农业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农田面临着日益严重的面源污染问题。本文将对农田面源污染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 一、农田面源污染的现状 1. 化肥过度使用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农民普遍倾向于过度使用化肥,以追求高产量。然而,在过度使用化肥的过程中,有机肥的使用比例较低,导致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下降,进而影响土壤的肥力和持水能力。此外,化肥中的氮磷等营养元素也容易通过径流和渗漏进入河流、湖泊等水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问题的加剧。 2. 农药滥用 为了保护农作物免受虫害、病害和杂草的侵害,农民经常滥用农药。农药残留不仅在土壤中积累,还可能通过农田径流或渗滤进入地下水。农药的积累不仅对农作物的健康和人体健康构成威胁,还对土壤和水体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3. 农田水土流失 农田水土流失是农田面源污染的主要途径之一。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不合理的耕作方式和缺乏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导致大量的农田土壤随水流失。流失的土壤中含有大量的养分和农药残留,不仅导致土壤质量下降,还造成了水体富营养化和水生生物的生态问题。

二、农田面源污染的防治对策 1. 推广生态农业模式 生态农业模式注重维护农田生态系统的平衡,通过合理的有机肥使用、绿肥轮作和生物防治等措施,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提高土壤质量和农田生态功能。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农民采用生态农业模式,并提供技术指导和经济支持。 2. 推行科学施肥技术 科学施肥技术包括准确测定土壤养分含量、合理配置各种肥料以及增加有机肥的使用比例。通过科学合理地施用化肥,能够提高农田土壤的养分利用率,减少无效养分流失,同时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3. 强化农药管理 政府应加强农药生产和销售的管理,通过加强监管和推行农药使用证书制度,确保农药使用符合标准和规范。同时,加强农药残留的监测,对超标的农产品进行处罚,提高农民对农药使用安全性和环境友好性的意识。 4. 加强水土保持措施 水土保持措施包括建设水土保持工程、合理利用农田、植被恢复和加强农田防护林建设等。政府应加大投入,鼓励农民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并提供相关技术培训和财政支持。 5. 完善农田面源污染监测体系 建立完善的农田面源污染监测体系,对农田环境质量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估。根据监测结果,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指导农民科学、环保地进行农业生产。

农业面源污染

农业面源污染 农业是人类基本生存经济源泉和物质文化基础。但是,在满足人类衣食住行需求的同时,农业生产也会带来不可避免的环境问题,其中最严重的就是农业面源污染。农业面源污染是指从农业产业生产、运输、储存等环节产生的农业废弃物和农药的残留物,经过不同的途径(降水、地面径流、土壤渗透等)进入周边自然水体、土地和大气中的现象。本文将从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原因、危害和对策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 农业面源污染在我国已经成为严重的环境问题。根据《中国国情报告2019》,2018年我国农村地区化肥使用量达到5624.5万吨,同比增长1.0%;农药使用量为168.6万吨,同比减少3.5%。其中,农村地区被碘酸盐过量污染的水源地有1.2万个,霉菌毒素污染超标率90%。另据国家海洋局发布的《2018年中国海洋发展报告》,我国海洋面源污染已经相当严重。其中,90%以上的海洋废水来自于北方地区和玉米主产区。 二、农业面源污染的原因 为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农民使用了大量的化肥和农药,但过量使用这些化学品会造成废弃物和残留物的问题。同时,随着规模化农业的发展,残留在农产品上的农药成为污染源之一。此外,农业生产中的畜禽饲养和养殖池塘等活

动也会导致粪便等有机污染物的排放,进而造成氮、磷等营养元素的过量释放。 三、农业面源污染的危害 农业面源污染对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了严重的危害。一方面,这种污染会造成水体和土壤污染,进而导致地下水、湖泊、河流等水资源对人类健康产生长期的患病、健康风险。另一方面,这些污染会影响生态系统的平衡,加速土壤流失、草地退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减少,甚至还会造成自然灾害的发生。 四、农业面源污染的对策 为了有效应对农业面源污染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1、推行科学施肥和农作物绿色生产模式,减轻农业废弃 物和残留物的问题。 2、加强环境监测和防控技术研发,建立农业面源污染信 息共享平台,提高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水平。 3、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完善农业面源污染监管 体系,落实污染防治责任制。 4、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强农业产业链的环境保护 和污染排放控制。 总之,农业发展与环境保护是一体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必须进行有效统筹,合理平衡,保护生态环境,把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为推动可持续发展赢得更多有利时机。

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与控制技术研究

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与控制技术研究 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与控制技术研究 一、引言 农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为了满足人民对食物的需求,农业生产中采用了大量的农药和化肥,但同时也带来了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指农田农药和化肥的残留物、农田排水中的养分、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等问题,这些问题对农田生态环境和水质产生了严重影响。 二、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 1. 农田农药和化肥残留物 农药和化肥的大量使用导致了农田中的残留物增加。常见的农药残留物有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吡虫啉类等,而化肥残留物主要包括氮、磷、钾等养分。这些残留物在农田中逐渐积累,进而进入土壤和水体中,对周边环境造成威胁。 2. 农田排水中的养分 农田排水中含有大量的养分,特别是氮和磷。这些养分通过农田排水渗入水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并引发藻类过度生长、水体缺氧等问题。富营养化的水体不仅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命周期,也会对水质造成负面影响。 3. 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 随着农田的大规模开垦和管理方式的变化,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日益突出。在作物生长期间,土壤表层会因为降雨、风蚀等原因而被剥离,丧失肥沃的农业土壤。大量泥沙通过水流被带到水体中,对河流和湖泊造成淤积和污染。 三、农业面源污染的控制技术 1. 农田管理技术

合理的农田管理技术是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关键。首先,合理施肥和农药使用是保护土壤和水体的重要手段。通过科学测量土壤养分含量,并根据作物需求进行合理施肥,能有效减少养分流失。其次,选择合适的农作物栽培和轮作模式,具有一定的抗病虫害和抗逆性,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 2. 农田水利设施建设 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对农业面源污染的控制非常重要。完善的灌溉和排水系统能够减少农田排水对水体的污染。在灌溉过程中,要注意减少水分浪费和养分流失。同时,建立合理的农田排水系统,能有效控制水体中的氮磷流失。 3. 生物修复技术 生物修复技术是一种利用生物体对农业面源污染进行治理的方法。例如,利用某些微生物和植物的功能,可以将农田中的化肥和农药残留物降解为无害物质。生物修复技术的优势在于不会对土壤和水体造成二次污染。 四、结论 农业面源污染对我国农田生态环境和水质产生了严重影响。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我们需要关注农业面源污染问题,通过合理的农田管理技术、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生物修复技术等手段进行治理。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农业生产方式,才能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并为人类提供健康的食物,保护自然环境 五、农田管理技术 合理施肥和农药使用是保护土壤和水体的重要手段。通过科学测量土壤养分含量,并根据作物需求进行合理施肥,能有效减少养分流失。一方面,过量施肥会导致养分的浪费和流失,

农业源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

农业源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 农业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全球主要的污染源之一。农业源污染是指由农业 生产活动所引起的对水、土壤和空气等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农业源污染的主要形式包括化 肥和农药过度施用、养殖废水和畜禽粪便排放、农田面源污染等。随着农业生产规模的扩 大和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农业源污染日益突出,对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农业源污染的现状 1. 化肥和农药过度施用 随着农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为了提高农作物产量,农民普遍存在过度施用化肥和 农药的现象。据统计,我国每年用于农业的化肥超过6000万吨,农药使用量也超过200万吨,其中很大一部分被过度施用或者未能被植物吸收利用,导致土壤和水体中残留的化肥 和农药严重超标,对土壤和水体造成了严重污染。 2. 养殖废水和畜禽粪便排放 随着养殖业规模的扩大,废水和畜禽粪便排放问题日益突出。养殖废水中富集的氨氮、硫化物、重金属等物质对水体造成了严重污染,而畜禽粪便中的氨氮、硫化物、挥发性有 机物等物质则使土壤质量下降,对植物生长和土壤微生物造成了威胁。 3. 农田面源污染 农田面源污染是指农田中的化肥、农药和农业废水等物质随雨水、灌溉水等径流一起 流入河流、湖泊等水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和水质恶化。特别是在一些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农田面源污染问题尤为突出。 农业源污染治理对策 1. 合理施肥和施药 加强对农民的农业生产技术培训,提高农民施肥和施药意识,推广科学施肥和绿色施 药技术,合理控制化肥和农药使用量,减少过度施肥和施药造成的环境污染。 2. 养殖废水和畜禽粪便处理 鼓励养殖场建立废水收集处理系统,对养殖废水进行集中处理、净化和再利用,减少 污水排放。支持和推广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技术,将畜禽粪便转化为有机肥料或生物质能源,减少对土壤和水体的污染。 3. 农田面源污染治理

农业部农业面源污染及其防治措施

农业部农业面源污染及其防治措施 一、农业面源污染的概念和现状 农业面源污染是指由农业活动引起的,从广义上包括农田面源污染和农村生活面源污染两个方面。农业活动中产生的农业废弃物和农用化学品残留物,通过农田径流、地下水脉冲作用、农田土壤侵蚀、农田水体蓄滞引起的农业废弃物和农用化学品残留物扩散到周围环境,对土壤、水体和大气等生态环境造成污染。 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问题有: 1.土壤污染:常见的农业面源污染有农药残留、化肥过量施用、土壤侵蚀等。这些污染物通过土壤侵蚀、径流和渗漏进入地下水,对土壤质量和植物生长产生负面影响。 2.水体污染:农业废水和化肥流失是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农业废水富含农药残留、农作物残渣和养殖废弃物等有机物和营养物质,经过河流和湖泊等水体的入侵,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引发水华和藻类大量繁殖等问题。 3.大气污染:农业面源污染也会对大气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农业活动中常常使用化肥和农药,这些化学品挥发到空气中,会造成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浓度增加,对空气质量造成污染。 二、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治措施 为了减少和阻止农业面源污染,农业部制定了一系列的防治措施:

1.推广绿色农业生产技术:提倡无农药、无化肥、有机浇注等绿色生 产技术,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同时增加有机肥的使用,提高土壤质量,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2.加强农地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加强农地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包括建 设梯田、依靠旱作耕种、增加森林植被覆盖等,减少土壤侵蚀和农田径流,防止农田面源污染。 3.加强农田环境管理:加强农田废弃物和农药残留物的处理和管理, 通过农田废弃物回收利用、环境友好型农药的使用、定期监测等措施,减 少农田面源污染。 4.建立农业面源污染监测系统:建立农业面源污染监测系统,对农田 土壤、农作物、农业废水等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处理污染问题, 推动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治工作。 5.完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加强对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规和 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鼓励农民采取环境友好型的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农业 面源污染防治的意识和能力,促进农田生态环境的改善。 三、农业部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的成效和期望 农业部在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方面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仍面临一些挑战。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业生态环境改善:通过推广农业生态化的生产技术和农田环境管 理措施,农业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土壤质量得到提高,农田水土流失得到 控制。 2.水体富营养化防治:加强农田废水和化肥流失的管控,水体富营养 化得到有效控制,水质得到改善,水生态环境得以恢复。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