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试题(一)

一、概念题(30分):

1.生物标志化合物

2.圈闭

3.溢出点

4.TTI

5.CPI

6.初次运移

7.流体势

8.系列圈闭

9.含油气盆地10.石油

二、论述题:

1.气藏气中常见的化学组成是什么?(10分)

2.简述如何评价圈闭的有效性(10分)。

3.圈闭度量的实质及其一般步骤是什么(10分)?

4.论述有机晚期成油说的基本内容(10分)。

5.简述微裂缝排烃模式(10分)

6.分析含油气盆地中形成油气田的综合地质条件(10分)。

7.油气差异聚集原理是什么(10分)?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试题(二)

一、基本概念(任选10小题,每题3分,共30分)

1.天然气

2.绝对渗透率

3.孔隙结构

4.饱和度

5.盖层闭合度

6.油气藏

7.油田水8.沉积有机质9.力场强度10二次运移11.流体势

二、选择题(20分)

1.在自然条件下,对有机质成烃催化活力最强的粘土是____

A 伊利石型

B 高岭石型

C 蒙-伊混成石型

D 蒙脱石型

2.石油中C、H两元素比值约为____

A 0.56

B 3.5

C 6.5

D 12.5

3.有机质过成熟生干气阶段,Ro(%)为____

A <0.5

B 0.5—1.3

C 1.3—2.0

D ≥2.0

4.某石油中环烷烃含量为30%,正+异构烷烃含量为25%,则该石油类型为____

A 石蜡-环烷型

B 石蜡型

C 环烷型

D 芳香-中间型

三、填空题(20分)

1.识别和评价烃源岩主要是通过___ 、和__等三个方面的研究加以确定。

2.若石油中环烷烃含量和正+异构烷烃含量各占30%,则该石油属于_ ___。

3.Sulin将天然水分为氯化镁型、__ __、__ __和___ _。

4.油气二次运移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_ ___;二是_ ___。

四、论述题(30分)

1. 油气发生初次运移的机理。

2. 储集层的主要类型及其影响因素。

3. 圈闭的分类。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试题(三)

一、解释下列概念(共15分,每题3分)。

1.石油地质学

2.干酪根

3.区域盖层

4.生物标志化合物

5.内陆裂谷盆地

二、多选题(每题1分,共35题):在下面每题的四个可供选择答案(a、b、c、d)中选一个最合题意答案(用相应的字母表示之)。

1.油气藏“背斜说”诞生于近代近代石油工业发展哪个阶段?

a. 1859—1900年;

b. 1901年-1925年;

c. 1926年—1960年;

d. 1961年—现今。

2.石油中碳元素含量变化一般认为在哪个范围?

a. 75%—80%;

b. 82%—83%;

c. 85%—90%;

d. 83%—87%。

3.石油中氢元素含量变化一般认为在哪个范围?

a. 9%—11%;

b. 11%—20%;

c. 11%—14%;

d. 21%—24%。

4.石油中正构烷烃随石油馏分比重增大呈现那种变化规律?

a. 单调减少;

b. 单调增加;

c. 从增加到减少;

d. 没有规律。

5.石油中芳烃和氮硫氧化合物含量为38%,环烷烃含量为25%,该石油属于哪类石油?

a. 石蜡型;

b. 环烷型;

c. 芳香—中间型;

d. 石蜡—环烷型。

6.石油中石蜡烃含量为60%,环烷烃含量为10%,该石油属于哪类石油?

a. 石蜡型;

b. 环烷型;

c. 芳香—中间型;

d. 石蜡—环烷型。

7.陆相石油蜡、硫含量具有何种特征?

a. 高蜡低硫;

b. 高硫低蜡;

c. 高硫高蜡;

d. 低硫低蜡。

8.海相石油微量元素镍(Ni)和钒(V)含量具有何种特征?

a. Ni/V大于1;

b. V/Ni大于1;

c. Ni/V等于1;

d. V/Ni等于2

9.油田水中氯、钠和镁三个离子的离子毫克当量浓度比:(Cl—Na)/Mg小于1大于0,该油田水是何

种类型油田水?

a. 氯化钙型;

b. 氯化镁型;

c. 硫酸钠型;

d. 重碳酸钠型。

10.设某岩层两组相互垂直裂缝的间距均为d、裂缝宽度均为e,它的近似裂缝孔隙度是何表达式?

a. e/d;

b. 2e/d;

c. 3e/d;

d. e/(18d)。

11.设圆柱状褶皱岩层厚度为T、曲率半径为R,它的近似孔隙度是何表达式?

a. T/R;

b. 2 R/T;

c. 2 T/R;

d. T/(2R)。

12.设圆柱状褶皱岩层厚度为T、曲率半径为R、裂缝间距为D,平行该褶皱轴方向的近似裂缝渗透率是何表达式?

a. D4×(T/R)2 /48;

b. D×(T/R)3 /48;

c. D2×(T/R)3 /48;

d. 2×1011 ×D2×(T/R)3。

13.储集层中油、气、水三相共存时, 天然气的相对渗透率是何种情形?

a. 等于石油的有效相渗透率;

b. 大于气的相对渗透率;

c. 小于水的相对渗透率;

d. 小于1。

14.用压汞法研究储集层孔隙结构时,排驱压力越大, 该储集层物性是何种情形?

a. 物性越好;

b. 平均孔隙度越大;

c. 孔隙结构越好;

d. 孔隙结构越差。

15.储集层成岩后生变化中,哪种胶结方式储集层孔隙结构相对最好?

a. 搭桥式;

b. 基底式;

c. 薄膜式;

d. 分散质点式。

16.溶解作用通常使石灰岩物性发生何种变化?

a. 孔隙度增加;

b. 孔隙度减小;

c. 没有变化;

d. 渗透率变小。

17.下面有关盖层的叙述哪个最有道理?

a. 泥质岩总是盖层;

b. 碳酸盐岩不可能成为盖层;

c. 碎屑岩不可能成为盖层;

d. 足够厚度泥质岩层多数情形下是盖层,但有些情况下不能成为盖层。

18.断层圈闭属于何种圈闭?

a. 岩性圈闭;

b. 不整合圈闭;

c. 构造圈闭;

d. 复合圈闭。

19.水动力—背斜油气藏属于何种油气藏?

a. 岩性油气藏;

b. 不整合油气藏;

c. 构造油气藏;

d. 复合油气藏。

20.潜山型油气藏属于何种油气藏?

a. 岩性油气藏;

b. 不整合油气藏;

c. 构造油气藏;

d. 复合油气藏。

21.水动力油气藏中油水界面的倾角与储集层中水的渗流速度存在何种关系?

a. 反比关系;

b. 正比关系;

c. 无关;

d. 时而正比时而反比。

22.烃源岩发生温度增加时对排烃有什么影响?

a. 不利于排烃;

b. 有利于排烃;

c. 无影响;

d. 可能不利。

23.黏土矿物脱水对排烃有什么影响?

a. 不利于排烃;

b. 有利于排烃;

c. 无影响;

d. 可能不利。

24.目前认为烃源岩排烃主要通道是什么?

a. 微裂缝系统;

b. 孔隙系统;

c. 缝—洞系统;

d. 孔—洞系统。

25.一般认为微裂缝系统排油时,石油主要呈何种相态?

a. 分子扩散;

b. 胶体溶液;

c. 分子溶液;

d. 连续相和混合相。

26.关于流体势和该流体的力场强度关系下面哪种叙述正确?

a. 力场强度等于势梯度;

b. 力场强度绝对值等于势梯度;

c. 力场强度等于负的势梯度;

d. 力场强度等于势梯度绝对值。

27.关于流体势和该流体的力场强度方向关系下面哪种叙述正确?

a. 力场强度方向垂直于等势面,并与流体势梯度方向相反;

b. 力场强度方向垂直于等势面,并与流体势梯度方向一致;

c. 力场强度方向平行于等势面,并与流体势梯度方向一致;

d. 力场强度方向斜交于等势面,并与流体势梯度方向相反。

28.产烃率是指__________

a. 单位质量的烃源岩生成的烃的量;

b. 单位质量的有机质生成的烃的量;

c. 坳陷中烃源岩生成烃的量;

d. 坳陷中有机质生成的烃的量。

29.产烃丰度是指__________

a. 单位体积的烃源岩产烃量;

b. 单位体积的有机质产烃量;

c. 单位面积的烃源岩产烃量;

d. 单位面积有机质产烃量。

30.排烃率是指__________

a. 单位体积的烃源岩排烃量;

b. 单位体积的有机质排烃量;

c. 烃源岩排烃量比生烃量;

d. 烃源岩的生烃量比产烃量。

31.聚集系数是指__________

a. 生烃量比烃的地质储量;

b. 烃的地质储量比生烃量;

c. 排烃量比生烃量;

d. 烃的运移量比生烃量。

32.“上覆式”生、储、盖组合是指__________

a. 储集层下伏于烃源岩的组合;

b. 烃源岩下伏于储集层的组合;

c. 烃源岩在不整合面下的组合;

d. 储集层在不整合面下的组合。

33.盐丘型油气聚集带属于__________

a. 构造类油气聚集带;

b. 复合类油气聚集带;

c. 刺穿型油气聚集带;

d. 地层类油气聚集带。

34.关于礁型复合油气田的下列叙述哪个最合理?

a. 多于一个礁型油气藏的集合;

b. 单个礁型油气藏;

c. 礁型油气藏与断裂型油气藏的集合;

d. 以礁型油气藏为代表的各种油气藏的集合。

三、如何评价烃源岩?(15分)

四、简述油气初次运移的机理(15分)。

五、识图题(20分):图1中等值线是储集层与上覆盖层的界面构造等高线(深度,单位是米),在静水条件下,请:

(1)标出溢出点(4分);

(2)画出圈闭面积(3分);

(3)估算闭合高(3分);

(4)指出圈闭类型(4分);

(5)画出储集层与上覆盖层的界面下油滴O1和O2的运移路径(图幅内)(6分)。

A 图

B 图

一、概念题(30):

1.石油

2.油气显示

3.油气藏

4.干酪根

5.烃源岩

6.油气运移

7.油气二次运移

8.生储盖组合

9.沉积盆地10.油气田

二、论述题(70分):

1.简述海相与陆相石油的基本区别(10分)。

2.简述砂岩的主要孔隙类型及其成因(10分)。

3.简述圈闭的现代概念及各种圈闭类型特征(10分)。

4.简述如何评价烃源岩的好坏(10分)。

5.简述沉积有机质热演化阶段划分及各阶段特征(15分)。

6.油气初次运移的机理是什么(15分)

一、解释基本概念(任选10小题,每题3分,共30分)

1.石油

2.烃源岩

3.干酪根

4.储层

5.有效孔隙度

6.圈闭

7.溢出点 8.门限温度9.二次运移 10.油气田11.生物标记化合物 12.石油氧化变质作用

二、选择题(每题4分,共20分)

1.某石油中正构烷烃30%、异构烷烃含量为21%,则该石油类型为_ _;

A 石蜡-环烷型

B 石蜡型

C 环烷型

D 芳香-中间型

2.海相石油一般具有_ __;

A 高蜡高硫

B 低蜡低硫

C 低蜡高硫

D 高蜡低硫

3.石油主要由C、H、O、S、N等元素组成,其中C、H两元素占绝对多数,其平均含量约为______;

A 86%

B 97%

C 75%

D 90%

4.苏林的天然水成因分类中,氯化镁型是指______.

A、Na/Cl>1, (Na-Cl)/SO4<1, (Cl-Na)/Mg<0

B、Na/Cl<1, (Na-Cl)/SO4<0, (Cl-Na)/Mg<1

C、Na/Cl>1, (Na-Cl)/SO4>1, (Cl-Na)/Mg<0

D、Na/Cl<1, (Na-Cl)/SO4<0, (Cl-Na)/Mg>1

5.原油碳同位素(PDB)一般为______。

A、-22‰~-33‰;

B、-8‰~-16‰

C、﹥-5‰;

D、-22‰~-27‰

三、填空题(每题5分,共20分)

1、促进沉积有机质演化成烃的因素主要有()、()、()和()等。

2、石油中不饱和烃及其衍生物具有荧光性,荧光色随分子量增加而加深,芳烃呈_____胶质呈_____ 沥青质为_____;

3、孔隙直径位于____至____mm区间,称为毛细管孔隙;

4、油气运移分为_____运移和_____运移。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不整合在油气运移、聚集乃至成藏过程中的作用

2、如何评价烃源岩

一、基本概念(任选10小题,每题3分,共30分)

1.烃源岩

2.干酪根

3.有效孔隙度

4.含油气系统

5.相对渗透率

6.油气田

7.盖层

8.孔隙结构

9.圈闭溢出点10.初次运移

11.流体势12.门限温度13.石油氧化变质作用14.成烃坳陷

二、选择题(20分)

1.B.P.Tissot等(1978)将石油分为六种类型。按其分类标准,若某石油中正构烷烃28%、异构烷烃含量为27%,则该石油应属于______原油。

A 石蜡-环烷型

B 石蜡型

C 环烷型

D 芳香-中间型

2.毛细管孔隙是指孔隙直径为______。

A、1-2 mm

B、>0.5mm

C、0.5-0.0002mm

D、<0.0002mm

3.有机质过成熟生干气阶段,Ro为______%。

A、<0.5

B、0.5-1.3

C、1.3-2.0

D、>2.0

4.在自然条件下,对有机质成烃催化活力最强的粘土是______。

A 伊利石型

B 高岭石型

C 蒙-伊混成石型

D 蒙脱石型

5.原油中的碳同位素δ值(PDB)一般为______。

A、-22‰~-33‰

B、-8‰~-16‰

C、﹥-5‰

D、<20‰

A 高蜡高硫

B 低蜡低硫

C 低蜡高硫

D 高蜡低硫

7.按照苏林天然水的成因分类,若油田水的[r(Cl-)-r(Na+)]/r(Mg2+)>1,则该油田水的水型属于______。

A、氯化镁型

B、氯化钙型

C、硫酸钠型

D、重碳酸钠型

8.在静水条件下,油的等势线与储层顶面构造等高线是______ 。

A. 斜交的B.平行的C.垂直的D. 无关的

9.在自然条件下,油气运移方向总是______。

A.从高压向低压B.从高处向低处

C.从高势向低势D. 从高温向低温

10.地温梯度反映的含义是______。

A. 地温随地质年代变化率

B. 地温随深度变化率

C. 地温随运移距离变化率

D. 地温随地压变化率

三、填空题(20分)

1、圈闭可分为四大类,即构造圈闭、、和。

2、油气初次运移的驱使因素为压实作用、、、及扩散作用等。

3、对干酪根的分类,我国比较通用的方案是分三类,即、混合型、。

4、Law和Curtis 总结提出煤层气、、浅层生物气等非常规含气系统。

四、识图分析题(10分)

1. 指出下图中各圈闭的形成时

间顺序和圈闭类型(注:图中a

-e为地层时代代号,1-7为圈

闭编号,黑色区域表示油藏)。

五、简答题(任选两题,共20分)

1、不整合在油气运移、聚集过程中的作用(10分)

2、沉积有机质演化成烃的阶段及其产物(10分)

3、深盆气系统的基本特征(10分)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试题(七)

一、基本概念(任选10小题,每题3分,共30分)

1.储层

2.沉积岩有机质

3.绝对孔隙度

4.盆地模拟

5.油气聚集带

6.力场强度

7.二次运移

8.含油面积

9.盖层10.圈闭闭合度

11.门限深度12.石油热变质作用13.生储盖组合14. 油田水

二、选择题(20分)

1.某石油中正构烷烃与异构烷烃含量之和为60%,则该石油类型为______;

A 石蜡-环烷型

B 石蜡型

C 环烷型

D 芳香-中间型

2.按照苏林天然水的成因分类,若油田水的[r(Cl-)-r(Na+)]/r(Mg2+)<1,则该油田水的水型属于______。

A、氯化镁型

B、氯化钙型

C、硫酸钠型

D、重碳酸钠型

3.石油种C、H两元素含量之和的平均值约为______。

A 97.5%

B 85.5%

C 75.5%

D 64.5%

4.有机质成熟生油的主要阶段,Ro为______%。

A、<0.5

B、0.5—1.3

C、1.3—2.0

D、>2.0

5.在自然条件下,对有机质成烃催化活力最强的粘土是______。

A 伊利石型

B 高岭石型

C 蒙-伊混成石型

D 蒙脱石型

6.不同于海相原油,陆相石油一般具有______特征。

A 高蜡高硫

B 低蜡低硫

C 低蜡高硫

D 高蜡低硫

7.在动水条件下,油的等势线与储层顶面构造等高线总是______。

A. 斜交的B.平行的C.垂直的D. 无关的

8.根据天然气化学组成,天然气可

分为干气、湿气。其中湿气是指

______。

A.H2O>5%

B.C2+>5%

C.C2>5%

D.C1>5%

9.根据油气有机晚期成因的理论,有机质在高演化阶段生成天然气的主要作用是______。

A.热降解

B.热裂解

C. 热溶解

D. 热还原

10.在自然条件下,石油聚集的有利部位总是______。

A.低油压区B.低油温区C.低油势区D. 低油的力场强度区

三、填空题(20分)

1、构造油气藏大类可再分为背斜油气藏、、、及多因素构造油气藏等亚类。

2、油气初次运移的可能相态包括分子溶液、、、等。

3、连续的生储盖组合包括下伏式、、、及封闭式等。

四、识图分析题(10分)

1. 请指出圈闭名称和油藏形成时间顺序(注:A-F 为圈闭或油气藏代号)

五、简答题(任选两题,共20分)

1、影响碎屑岩储层储集物性的主要因素(10分)

2、断层在油气运移、聚集过程中的作用(10分)

3、非常规油气资源的主要类型(10分)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试题(八)

一、概念

1. 圈闭

2. 流体势

3. 煤型气

4. 腐泥型有机质

二、填空

1.“压实水流”、“微裂缝排烃”和“作用”是油气初次运移的三种主要模式。

2. 动水条件下,油藏的油水界面必然为的。

3. 油气藏和圈闭都是石油地质学的核心概念。油气藏的静态构成要素包括和两部分。而圈闭的构成要素则包括和。

三、识图

研读图1,据此总结干酪根从成岩作用阶段到准变质作用阶段的演化特征。

图1 干酪根从成岩作用阶段到准变质作用阶段的演化图

四、简述题

1. 油源对比的主要参数及其选取原则。

2. 静水条件下油藏位置是否仍然是天然气的圈闭?为什么?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试题(九)

一、概念

1. 油气藏

2. 干酪根

3. 煤层气

4. 腐殖型有机质

二、填空

1. 静水条件下油藏位置仍然是的圈闭。

2. 是有机碳存在的最重要的形式,占沉积岩中分散有机质总量的80%~90%甚至更高,其余可溶于有机溶剂的部分叫做。

3. 石油、天然气属于流体矿产,可流动性是其根本属性。油气藏中聚集的油气均来自圈闭之外的地方。可理解为油气的“暂聚地”;而则可理解为油气的“出生地”。

三、识图

图1 有机质的成岩演化与成烃作用图

四、简述题

1. 烃源岩评价的主要内容。

2. 动水条件下油藏的油水界面是否必然为倾斜的?为什么?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试题(十)

一、概念(任选10小题,每题3分,共30分)

1.烃源岩

2.储集层

3.盖层

4.初次运移

5.聚集系数

6.有效圈闭

7.成烃凹陷 8.油气聚集带 9.含油气系统 10.含油气盆地 11.石油氧化变质作用12.油页岩 13.煤层气 14.油气资源评价

二、选择题(每题4分,共20分)1、地温增加对排烃有__________影响?

A. 不利于排烃;

B.有利于排烃;

C.无影响;

D.可能不利。

2、目前认为烃源岩排烃主要通道是__________?

A. 微裂缝系统;

B. 孔隙系统;

C. 缝—洞系统;

D. 孔—洞系统。

3、“ 下伏式”生、储、盖组合是指__________。

A. 储集层下伏于烃源岩的组合;

B.烃源岩下伏于储集层的组合;

C. 烃源岩在不整合面下的组合;

D.储集层在不整合面下的组合。

环境地质学复习总结

◆绪论 ?环境地质学的研究主题 研究人与地质环境的关系,简称人-地关系,包括:①地质背景、地质作用及其过程对人类的意义和影响;②人类活动引起的地质环境变化的地质学基础及社会学问题;③如何协调人与地质环境的关系。 ?环境地质学主要研究的四个科学问题 (1)地质环境问题出现的原因; (2)各种地质环境问题的发生机理; (3)地质环境问题的发育规律; (4)各种地质环境问题的防治办法。 ◆总论——环境地质学的基本理论 1.环境与地质环境 ?环境的概念 广义:系统以外的事物,也就是说,环境总是相对于某个中心事物或研究主体即系统而言的。 狭义:在环境科学中环境的内涵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发展的事物或物质条件。?地质环境的概念 地质环境:地质环境是人类环境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指与人的生存发展有着紧密联系的地质背景、地质作用及其发生空间的总和,又称地质环境系统。 ★地质环境与环境地质:地质环境是一种空间概念,在实际应用时常加前后缀,如××地区地质环境调查,以说明研究对象的地理范围、观察对象的地质学色彩,调查意指对这个特定空间实体和现象的描述、刻画;环境地质用于学科的定名,如环境地质学,它将地质环境作为研究对象,探讨环境问题发生的地质学本质,或指某些环境问题的地质学机理分析,既包括自然地质作用,也包括人为地质作用的物理、化学本质。简言之,地质环境可以理解为研究的对象,环境地质则是对这个对象的分析研究过程。

地质环境系统:根据地质环境系统的尺度层次,将人类地质环境分为全球地质环境和局域地质环境。 全球地质环境系统:由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地壳、地幔和地核六大圈层构成。其中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称外三圈,地壳、地幔、地核称内三圈。 ?地质环境的基本特性 ①以系统的方式存在②开放性③层次性④演化特性⑤自然-社会双重属性 ?地质环境系统的组成要素及结构 组成要素:地质环境系统位于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相互叠置的地球浅表层,其内部有空气、水、生物、岩石和土壤,它们代表了地质环境组成的基本要素。 时空结构:P18(了解) 2.地质环境系统演化的一般原理 ?系统演化的基本概念 针对系统整体而言的,是系统整体结构、功能随时间的推移有别于先前的结构、功能的改变过程,是系统内部质的改变。 ?地质环境系统演化的外部条件 (1)影响因素种类、个数的改变; (2)影响因素作用强度的改变; (3)作用强度速率的改变; (4)影响因素排列次序的变化。 ?地质环境系统演化的几个阶段 (1)稳定阶段 (2)失稳阶段 (3)稳定态重建阶段 3.地质环境问题与地质灾害 ?地质环境问题及其地质属性的分类 地质环境问题的定义:由地质作用引发的,不利于人的生存、发展的现象和过程,通称地质环境问题。 地质环境问题的分类: (1)按地质作用的类型分类:原生地质环境问题,次生地质环境问题;

石油地质学试题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试题(一) 二、论述题: 1.气藏气中常见的化学组成是什么?(10分) 2.简述如何评价圈闭的有效性(10分)。 3.圈闭度量的实质及其一般步骤是什么(10分)? 4.论述有机晚期成油说的基本内容(10分)。 5.简述微裂缝排烃模式(10分) 6.分析含油气盆地中形成油气田的综合地质条件(10分)。 7.油气差异聚集原理是什么(10分)? 一、概念题(30分): 1、生物标志化合物:沉积物和石油中来自生物体的原始生化组成,其碳骨架在各种地质作用过程中被保留下来的有机化合物。 2、圈闭:圈闭是指储集层中能聚集和保存油气的场所或容器。 3、溢出点:指圈闭容纳油气的最大限度的位置,若低于该点高度,油气就溢向储集层的上倾方向。该点是油气溢出的起始点,又叫最高溢出点。 4、TTI:即时间—温度指数(Time Temperature Index )。根据促使有机质成烃热演化的温度和时间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出的一种定量计算有机质成熟度的指标。 5、CPI:碳优势指数,反映有机质或原油的成熟度。 6、初次运移:是指油气脱离烃源岩的过程,是发生在烃源岩内部的运移,烃源岩是初次运移的介质。 7、流体势:单位质量的流体所具有的机械能的总和; 8、系列圈闭:沿一定的路线上溢出点依次升高的多个圈闭; 9、含油气盆地:指有过油气生成、并运移、聚集成工业性油气田的沉积盆地。 10、石油:以液态形式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中的可燃有机矿产。成分上以烃类为主,并含有非烃化合物及多种微量元素;相态上以液态为主,并溶有大量烃气和少量非烃气以及固态物质。 二、论述题(70分):(答题要点) 1、气藏气中常见的化学组成是什么?(10分) (1)气藏气中常见的烃类组成有甲烷(C1H4)、乙烷(C2H6)、丙烷(C3H8)、异丁烷(iC4H10)、正丁烷(nC4H10);(2)气藏气中常见的非烃气有氮气(N2)、二氧化碳(CO2)、硫化氢(H2S)、氢气(H2)、一氧化碳(CO)、汞(Hg)蒸气及惰性气体(氦、氖、氪、氩、氙、氡)。 2、简述如何评价圈闭的有效性(10分)。 (1)圈闭的概念;(2)圈闭形成时期-早;(3)圈闭的位置-近;(4)圈闭的容积-闭合高度高;(5)闭合面积大;(6)圈闭的保存条件-保 3、圈闭度量的实质及其一般步骤是什么(10分)? (1)圈闭度量的实质是评价一个圈闭有效容积的大小。 (2)其一般步骤包括:1)确定溢出点;2)确定闭合高;3)确定闭合面积;4)确定圈闭内有效储集层比例;5)确定圈闭内有效储集层的有效孔隙度。 4、论述有机晚期成油说的基本内容(10分)。 (1)成油物质――有机、证据;(2)成油过程――演化、晚期;(3)烃源岩、干酪根的概念);(4)阶段性具体论述:未成熟阶段,成熟阶段,过成熟阶段 5、简述微裂缝排烃模式(10分) (1)排烃驱使因素-成烃增压;(2)排烃途径或通道-微裂缝;(3)排烃相态-连续烃相。特点:幕式排烃。 6、分析含油气盆地中形成油气田的综合地质条件(10分)。 含油气盆地:指有过油气生成,并运移、聚集成为工业性油气田的沉积盆地。 油气田:是一定(连续)的产油气面积上油气藏的总和。一定的产油面积:指不同层位的产油气层叠合连片的产油气面积。 综合地质条件: 1)成烃坳陷和充足油气源 成烃坳陷——指盆地中分布成熟烃源岩或成烃灶的深坳陷区。 充足的油气源——油气丰度: 单位面积的丰度高。根据这种方法将世界主要含油气盆地分为3个等级。丰富的(>2 108m3/km2)中等的(0.2 108m3/km2—2 108m3/km2),贫乏的(<0.2 108m3/km2) ; 生烃是和

《旅游经济学》授课主要内容

目录 前言 第一章旅游经济学概论 1 第一节旅游经济活动概述 1 第二节旅游经济学的产生、发展 与学科特点 7 第三节旅游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任务、内容与方法 10 本章小结 16 思考与练习 16 第二章旅游产品 17 第一节旅游产品的内涵、特点与构成 17 第二节旅游产品的生命周期 23 第三节旅游产品的开发 27 本章小结 31 思考与练习 31 第三章旅游需求与旅游供给 35 第一节旅游需求 35 第二节旅游供给 46 第三节旅游供求的矛盾与均衡 53 本章小结 60 思考与练习 60 第四章旅游价格 62 第一节旅游价格的概念与特点 62 第二节旅游价格的分类 64 第三节影响旅游价格的因素 67 第四节旅游定价的方法和策略 71 第五节旅游价格的管理与监督 80 本章小结 83 思考与练习 84 第五章旅游消费及旅游者效用 86 第一节旅游消费及其性质与特点 86

第二节旅游消费结构 88 第三节旅游者效用的边际分析 90 第四节旅游者效用的无差异曲线分析 95 第五节收入变化和价格变化对旅游者 消费均衡的影响 101 本章小结 105 思考与练习 105 第六章旅游企业成本与收益分析 107 第一节旅游企业成本的概念 107 第二节旅游成本曲线 113 第三节旅游企业各种成本之间的关系 116 第四节旅游企业收益与利润最大化分析 118 本章小结 125 思考与练习 126 第七章旅游投资与决策 128 第一节旅游投资的含义与特点 128 第二节旅游投资项目与可行性研究 134 第三节旅游投资决策的类型与方法 137 第四节旅游投资风险分析 144 本章小结 148 思考与练习 148 第八章旅游市场 152 第一节旅游市场概述 152 第二节旅游市场细分 158 第三节旅游市场竞争 160 本章小结 175 思考与练习 175 第九章旅游市场失灵与规制 177 第一节垄断 177 第二节旅游的外部性 179 第三节公共物品 180 第四节信息不完全与不对称 183

地质学基础的几点总结

地质学基础的几点总结 2006年7. 沟谷中有一煤层露头如下列地质图所示,下列选项中哪种表述是正确的? (A) 煤层向沟的下游倾斜,且倾角大于沟谷纵坡 (B) 煤层向沟的上源倾斜,且倾角大于沟谷纵坡 (C) 煤层向沟的下游倾斜,且倾角小于沟谷纵坡 (D) 煤层向沟的上源倾斜,且倾角小于沟谷纵坡 解析: 由于地表面一般为起伏不平的曲面,倾斜岩层的地质分界线在地表的露头也就变成了与等高线相交的曲线。当其穿过沟谷或山脊时,露头线均呈“V”字形态。根据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的结合情况,“V”字形会有不同的表现: A:“相反相同”——即: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反,露头线与地形等高线呈相同方向弯曲,但露头线的弯曲度总比等高线的弯曲度要小。“V”字形露头线的尖端在沟谷处指向上游,在山脊处指向下坡。 B:“相同大相反”——即: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同,岩层的倾角大于地面坡度角时,露头线与地形等高线呈相反方向弯曲。“V”字形露头线的尖端在沟谷处指向下游,在山脊处指向上坡。 C:“相同小相同”——即: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同,岩层倾角小于地形坡角,露头线与地形等高线呈相同方向弯曲,但露头线的弯曲度总是大于等高线的弯曲度。“V”字形露头线的尖端在沟谷处指向上游,在山脊处指向下坡。 根据以上“V”字形法则,就可以判断岩层的倾向。 “V”字形法则同样可以用来判断断层面的倾向,但不能判断断层的性质。 注意几点: (1)岩层的走向与沟谷延伸方向向平行时,上述规则不适用; (2)水平岩层的产状与地形等高线平行或重合,呈封闭的曲线;直立岩层的地层界线不受地形的影响,呈直线沿岩层的走向延伸,并与地形等高线直交(一直线); (3)A、C两种情况相似,不同的是后者“V”字形弯曲大于等高线,而前者“V”字形弯曲小鱼等高线。 2006年3.坡角为45°的岩石边坡,下列哪种方向的结构面最不利于岩石边坡的抗滑

旅游经济学课后部分习题答案之欧阳音创编

第一章 一、 二、四、旅游经济学特征:旅游经济学是一门应 用学科,旅游经济学是一门产业经济学,旅游经济学是一门基础学科,旅游经济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 三、五、旅游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旅游经济活动中 旅游产品的需求与供给的矛盾。 四、旅游经济学的研究任务:第一,揭示影响和作 用于旅游经济活动的基本经济因素和经济关系。第二,在研究旅游经济活动的基础上,寻觅和获取旅游业发展的最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途径。第三,为制定旅游业发展方针、政策和法国提供理论基础。 五、六、旅游经济学研究的内容:1.旅游经济的形 成及产业标志。2.旅游产品的开发及供求关系。3.旅游产品的市场开拓及销售。4.旅游产品的消费及合理化。5.旅游产品的经营成本及效益。6.旅游经济结构及发展。

六、七、旅游经济学的研究方法:1.理论与实际相 结合的方法。2.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3.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4. 微观分析与宏观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七、八、旅游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1.旅游经 济学与经济学的关系:旅游经济学是一门经济类的应用学科,经济学理论在旅游经济学中也是适用的。旅游经济学规律与一般的经济规律是高兴与共性的关系。2.旅游经济学与旅游学的关系:旅游经济学是旅游学的一部分,它与旅游学的关系是特殊与一般的关系。旅游经济学是从经济这个角度研究旅游活动中所反映的诸关系中的经济关系,从经济学的角度加深对旅游学的研究。3.旅游经济学与其他旅游学科的关系:第一类是与旅游经济学成平行关系的学科,旅游活动是它们相互联系的纽带。第二类是与旅游经济学成纵向关系的学科,旅游经济学同这些学科的关系是抽象与具体的关系,它们都是旅游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在各具体领域中的应用和具体化。

2019年自考《旅游经济学》章节试题及答案

2019年自考《旅游经济学》章节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 一、重点概念 旅游经济学旅游经济学是以经济学的一般理论为指导研究旅游经济 活动中各种经济现象、经济关系和经济规律的科学。 二、简答题 1、旅游经济学是如何产生的 旅游经济学是伴随着旅游经济的产生和发展而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 是对旅游经济活动的理论概括和总结。 下面对国际旅游业的产生和我国旅游业的产生分别阐述 1世界旅游经济学对旅游现象进行研究是在旅游活动发展的基础上随 着旅游经济活动由国内向国外、由区域向世界范围的扩展而逐步深入的。在这一个半世纪的时间内不少专家、学者、政府机构人士和有关 国际组织从多个侧面对旅游活动进行了探索和研究其中包括从经济 角度的研究。国外对旅游经济的研究起步较早。它可分为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19世纪后期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个时期是第二次世界 大战后至今。它与旅游经济活动发展的两个时期基本一致。第一个时期由于旅游活动的发展主要限于西欧、北美一些国家旅游活动的规模不是很大旅游对社会经济的作用也还未完全显现出来旅游需求与旅 游供给的矛盾还未完全显现。一些专家和学者已敏锐地觉察到游客的这种流动对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并开始对其进行研究。在这个时期人们对旅游经济的研究还未深入到旅游经济活动的本质和规律。第二

个时期的研究工作不仅有许多专家和学者的参与而且有不少旅游企 业集团、旅游行业组织和政府有关部门分别从业务的发展和对工作的 指导角度开展了研究。这个时期旅游活动已由北美、西欧两个区域迅速扩展到全世界大众旅游已成为时代的潮流旅游经济活动已深入到 全国和全球的经济体系之中。因此在这个时期不仅对旅游活动和旅游业的研究涉及的领域大大拓宽而且对旅游经济活动的本质和规律性 的研究也取得了不少成果。2中国旅游经济学中国旅游经济的研究起步较晚。虽然早在20世纪20年代已有经济学者对旅游经济的性质、作用等问题进行过探讨但由于当时中国旅游业发展水平的局限而无 法做深入的研究。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后中国实行的对外开放政策有力地推动了旅游经济的发展并为旅游经济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 材学术界、教育界和政府有关部门对旅游经济问题的研究迅速开展并 取得了一定研究成果。 2、旅游经济学有何特征 旅游经济学则是以经济学的一般理论为指导研究旅游经济活动中各 种经济现象、经济关系和经济规律的科学。因此旅游经济同其它学科相比较具有不同于其它学科的特点旅游经济学是一门应用性学科旅 游经济学是一门产业经济学旅游经济学是一门基础学科旅游经济学 是一门新兴的边缘科学。 3、旅游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旅游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旅游经济活动中旅游产品的需求与供给的 矛盾。这一矛盾贯穿于旅游经济活动过程的始终它规定了旅游经济学

地质学问答题汇总复习

大关职中2007年19班(国土资源学专业)地质学基础复习题 一、填空题: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25分) 1、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地球内部由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组成。 2、自然界的岩石按成因可以分为三类,它们是: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其中大理岩属于变质岩,石英岩属于变质岩;玄武岩是属于岩浆岩,石灰岩是属于沉积岩。 3、按岩浆岩中的二氧化硅的含量,可划分为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酸性岩。 4、相对地质年代的四级时代单位依次是宙、代、纪、世。 5、岩层的产状三要素是:走向、倾向和倾角。 6、摩氏硬度计中,硬度为3、4、 7、9的矿物依次为:方解石、萤石、石英和刚玉。在野外,通常用小刀、指甲来粗略测试矿物硬度,小刀的硬度是5.5左右,指甲的硬度是2.5左右。 7、变质作用的方式主要有重结晶作用变质作用交代作用变形和碎裂作用等几种。 8、风化作用可分为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和生物风化作用三种方式,其综合产物是土壤。 9、地层的接触关系整合接触、平行不整合接触、角度不整合接触三种。 10、残积物是风化作用产物,坡积物是片流地质作用产物,河流的沉积物为冲积物,冰川堆积物为冰碛物。 11、根据褶皱的轴面和两翼产状,可将褶皱分为直立褶皱倒转褶皱斜歪褶皱平卧褶皱翻卷褶皱。 12、根据断层两盘相对运动,可将断层分为正断层逆断层平移断层 13、地质学对人类社会担负着两大使命,分别为寻找矿产资源和环境保护。 14、赤道半径为(6,378.2)km,两极半径为(6,356.8)km。赤道周长为(40 075.24)km。 15、决定岩浆性质最重要的化学成分是(SiO2),根据它的百分含量可把岩浆分为(超基性岩(SiO2<45%))、(基性岩(SiO2 45-53%))、(中性岩(SiO2 53-66%))和(和酸性岩(SiO2 >66%))四类。 16、远处发生了一次剧烈地震,地震台首先接收到的是(纵)波,其次是(横)波,最后记录到的是(横)波;说明(纵)波比其它形式的地震波传播速度更快。 17、1912年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正式提出大陆漂移说。 18、地球外部圈层划分为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内部圈层划分为地幔圈、外核液体圈和固体内核圈。 19、岩浆作用可以划分为侵入作用和喷出作用。 20、在垂向上,风化壳自下而上可分为基岩、半风化层、残积层、土壤层。 21、成岩作用包括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解作用等 22、变质作用类型接触交代变质作用、角岩是接触变质、区域变质作用、混合岩化作用。 23、由早至晚,古生代分为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六个纪。 24、岩层产状三要素是指走向、倾向和倾角。 25、地壳中克拉克值最高的元素是(氧);氧化物含量最多的是(二氧化硅)。 26、划分地壳,地幔和地核的两个一级不连续面是(莫霍面)和(古登堡不连续面)。 27、地壳基本上可分为(大陆型)和(海洋)型两种。 28、地壳演化的四个阶段是(冥故宙)(太古宙)(元古宙)(显生宙)。 29、地壳中各元素的丰度:氧(45.2%),硅(27.2%)铝(8%),铁(5.8%),钙(5.06%)镁(2.77%),钠(2.32%),钾(1.68%),钛(0.68%),氢(0.14%),锰(0.10%),磷(0.10%)其它所有元素(0.95%) 30、根据组成集合体矿物的延伸类型,可分为一向延伸,二向延展和三向等长三种类型 31、研究矿物的力学性质主要需掌握的是矿物的硬度、解理、断口、密度和比重 32、矿物的光学性质就是矿物对光的吸收、反射、折射以及光在矿物中传播的性质,主要有矿物的颜色、条痕、光泽和透明度等; 33、矿物的有些特殊性质,如发光性、磁性、压电性、放射性、特殊的味道等仅存在于少数矿物中。这些性质除了可用于鉴定矿物之外,在工业上也具有相当价值。 34、岩浆主要来源于地幔上部的软流层,那里温度高达1300℃,压力约数千个大气压,使岩浆具有极大的活动性和能量,按其活动又分为喷出岩和侵入岩。 35、岩浆岩常见的如在地壳中分布很广的中粗粒结构的侵入岩——花岗岩,气孔构造发育,黑色致密的玄武岩,

旅游经济学(带答案)

一、不定项选择10*1 二、填空10*2 三、作图10*2 四、简答5*3 五、计算10*2 六、论述15*1 第一章 1、什么是旅游经济学 是经济学概念在旅游方面的延伸,即以经济学的一般理论为指导,研究 旅游经济活动中各种经济现象、经济关系、经济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 2、旅游经济学学科特点、属性 学科特点:新兴学科、应用学科、产业经济学科、边缘性学科 学科属性:应用型、部门性、边缘性、基础性 3、与其他学科间关系 4、什么是旅游、旅游活动、旅游经济活动 旅游: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逗留而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这些人不会导致长期定居且不牵涉任何赚钱活动。 旅游活动:狭义的旅游活动指游人以游览为主要目的所从事的“游览”型活动;广义的旅游既包括游览活动,又包括旅游开发活动、旅游 经营活动、旅游管理活动、旅游教育活动等,即指与旅游直接相关的各 种活动的总称。 旅游经济活动:是旅游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旅游需求者和旅游供给者之间通过市场交换形式所形成的各种经济现象和经济关系的总 和。 5、旅游经济活动的影响 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加外汇收入;加快货币回笼;带动相关产业;积累建设资金;促进贫困地区脱贫 对社会的作用及影响:促进人类社会进步;促进接待国或地区社会

环境的改善;促进社会和平 对文化的作用及影响:加速各民族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促使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得到发掘、振兴和光大;促使民族文化的个性更加突出; 促进整个人类精神文明的进步 对生态环境的作用及影响:环境是开展旅游活动的重要条件;旅游活动促使人们对环境进行美化和保护;旅游开发促使人们加强对环境的 保护 第二章 ※1、什么是旅游产品(旅游者、生产者、市场三个角度) 从旅游市场角度看:是指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在市场上交换的、主要用于旅游活动中所消费的各种物质产品和服务的总和。可分为:单项产品、组合产品、整体产品。 从旅游需求角度看:是指旅游者花费一定时间、精力和金钱所得到的一段旅游经历和感受。要求旅游产品具有:内容上的丰富性、组合上的配套性、质量上的均等性。 从旅游供给角度看:是指旅游经营者凭借一定的旅游资源、旅游设施和其他相关媒介,向旅游者提供其在旅游活动中各种需要的诸多产品和服务的总和。要求具有:综合性、有偿性、动态性。 ※2、旅游产品基本特征(区别于一般的工农业产品) 综合性:品种构成复杂、涉及的产业与部门众多、属性的综合性 无形性:取决于服务性 时空同一性:产地消费性 依赖性:旅游产品生产的共有资源依赖性;旅游产品生产的公共物品依赖性;旅游产品生产的社会依赖性 空间固定性 风险性(脆弱性):旅游产品自身生产出现问题(如结构失衡);国际经济、政治方面的变化(如贸易壁垒、汇率变化);各种自然条件与自然环境的变化地区差异性

地质学基础复习问答题(DOC)

1、岩相:反映沉积环境的沉积岩岩性和生物群的综合特征,称为岩相。包括:海相、陆相和海陆过渡相三类。 2、克拉克值:把地壳中每种元素含量的百分比值称为克拉克值。 3、元素的丰度:根据大陆地壳中(地下16Km以内)的5159个岩石、矿物、土壤和天然水的样品分析数据,于1889年第一次算出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数值(平均质量百分比),即元素的丰度。 4、矿物:天然形成的、具有一定化学成分、内部原子排列顺序和物理特征的元素单质和无机化合物。 5、晶体:有三个特征:(1)晶体有一定的几何外形;(2)晶体有固定的熔点;(3)晶体有各向异性的特点。 6、非晶质体:凡内部质点呈不规则排列的物体。 7、岩石:是天然产出的具一定结构构造的矿物集合体,是构成地壳和上地幔的物质基础。按成因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8、岩浆岩:是由高温熔融的岩浆在地表或地下冷凝所形成的岩石,也称火成岩; 9、沉积岩:是在地表条件下由风化作用、生物作用和火山作用的产物经水、空气和冰川等外力的搬运、沉积和成岩固结而形成的岩石; 10、变质岩:是由先成的岩浆岩、沉积岩或变质岩,由于其所处地质环境的改变经变质作用而形成的岩石。 11、岩石的碱度即指岩石中碱的饱和程度,岩石的碱度与碱含量多少有一定关系。通常把Na2O K2O的重量百分比之和,称为全碱含量; 12、变质岩是在地球内力作用,引起的岩石构造的变化和改造产生的新型岩石。这些力量包括温度、压力、应力的变化、化学成分。 13、矿物的发光性:指矿物受外加能量激发,能发出可见光的性质。 14、矿物的力学性质:矿物在外力作用下表现出来的性质。其中最重要的是解理和硬度,其次有延展性、脆性、弹性和挠性等。 15、矿物的解理与断口:矿物受外力作用后,沿着一定的结晶方向发生破裂,并能裂出光滑平面的性质称解理。这些平面称解理面。如果矿物受外力作用,在任意方向破裂并呈各种凹凸不平的断面(如贝壳状、锯齿状)则这样的断面称为断口。 16、矿物的脆性:矿物受外力作用容易破碎的性质为脆性。 17、矿物的延展性:是矿物在锥击或引拉下,容易形成薄片或细丝的性质。 18、矿物的弹性:矿物受外力作用发生弯曲变形,但外力作用取消后,则能使弯曲变形恢复原状的性质。 19、矿物的挠性:矿物受外力作用发生弯曲变形,如当外力取消后,弯曲了的形变不能恢复原状的性质。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试题与答案[1]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试题(一) 一、概念题(30分): 1.生物标志化合物 2.圈闭 3.溢出点 4.TTI 5.CPI 6.初次运移 7.流体势 8.系列圈闭 9.含油气盆地 10.石油 二、论述题: 1.气藏气中常见的化学组成是什么?(10分) 2.简述如何评价圈闭的有效性(10分)。 3.圈闭度量的实质及其一般步骤是什么(10分)? 4.论述有机晚期成油说的基本内容(10分)。 5.简述微裂缝排烃模式(10分) 6.分析含油气盆地中形成油气田的综合地质条件(10分)。 7.油气差异聚集原理是什么(10分)? 一、概念题(30分): 1、生物标志化合物:沉积物和石油中来自生物体的原始生化组成,其碳骨架在各种地质作用过程中被保留下来的有机化合物。 2、圈闭:圈闭是指储集层中能聚集和保存油气的场所或容器。 3、溢出点:指圈闭容纳油气的最大限度的位置,若低于该点高度,油气就溢向储集层的上倾方向。该点是油气溢出的起始点,又叫最高溢出点。 4、TTI:即时间—温度指数(Time Temperature Index )。根据促使有机质成烃热演化的温度和时间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出的一种定量计算有机质成熟度的指标。 5、CPI:碳优势指数,反映有机质或原油的成熟度。 6、初次运移:是指油气脱离烃源岩的过程,是发生在烃源岩内部的运移,烃源岩是初次运移的介质。 7、流体势:单位质量的流体所具有的机械能的总和; 8、系列圈闭:沿一定的路线上溢出点依次升高的多个圈闭; 9、含油气盆地:指有过油气生成、并运移、聚集成工业性油气田的沉积盆地。 10、石油:以液态形式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中的可燃有机矿产。成分上以烃类为主,并含有非烃化合物及多种微量元素;相态上以液态为主,并溶有大量烃气和少量非烃气以及固态物质。 二、论述题(70分):(答题要点) 1、气藏气中常见的化学组成是什么?(10分) (1)气藏气中常见的烃类组成有甲烷(C1H4)、乙烷(C2H6)、丙烷(C3H8)、异丁烷(iC4H10)、正丁烷(nC4H10);(2)气藏气中常见的非烃气有氮气(N2)、二氧化碳(CO2)、硫化氢(H2S)、氢气(H2)、一氧化碳(CO)、汞(Hg)蒸气及惰性气体(氦、氖、氪、氩、氙、氡)。 2、简述如何评价圈闭的有效性(10分)。 (1)圈闭的概念;(2)圈闭形成时期-早;(3)圈闭的位置-近;(4)圈闭的容积-闭合高度高;(5)闭合面积大;(6)圈闭的保存条件-保 3、圈闭度量的实质及其一般步骤是什么(10分)? (1)圈闭度量的实质是评价一个圈闭有效容积的大小。 (2)其一般步骤包括:1)确定溢出点;2)确定闭合高;3)确定闭合面积;4)确定圈闭内有效储集层比例;5)确定圈闭内有效储集层的有效孔隙度。 4、论述有机晚期成油说的基本内容(10分)。 (1)成油物质――有机、证据;(2)成油过程――演化、晚期;(3)烃源岩、干酪根的概念);(4)阶段性具体论述:未成熟阶段,成熟阶段,过成熟阶段 5、简述微裂缝排烃模式(10分) (1)排烃驱使因素-成烃增压;(2)排烃途径或通道-微裂缝;(3)排烃相态-连续烃相。特点:幕式排烃。 6、分析含油气盆地中形成油气田的综合地质条件(10分)。 含油气盆地:指有过油气生成,并运移、聚集成为工业性油气田的沉积盆地。 油气田:是一定(连续)的产油气面积上油气藏的总和。一定的产油面积:指不同层位的产油气层叠合连片的产油气面积。 综合地质条件:

地质学基础复习题

《地质学基础》思考与习题集 绪论 重要术语 地质学、地质作用、内力地质作用、外力地质作用 复习思考题: 1.地质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重点何在? 2.地质学研究的内容有哪些主要方面? 3.试述地质学研究的意义? 4.你怎样理解地质学的特色? 5.地质学研究的方法怎样? 第一章:地球的一般特征 重要术语 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大地热流、常温流、地热增温流、放射性热、增温率、增温级、地温梯度、地磁要素、纵波、横波、地壳、地幔、地核、软流圈、岩石圈、大洋地壳、大陆地壳、活动大陆边缘、稳定大陆边缘、科里奥利力、莫霍面、古登堡面复习思考题 1.外力作用的三大因素是什么?如何理解其作用和意义。 2.纵波、横波、表面波的特点怎样? 3.地球内部有哪几个主要层圈?其物质状态怎样? 4.洋壳与陆壳的差别何在? 5.解释:康拉德面、莫霍面、古登堡面。 6.海底地貌分为哪些单元?各单元的特征怎样?

7.大陆地形有哪些主要单元? 8.主动性大陆边缘和被动性大陆边缘有何不同? 9.由赤道至两极地磁三要素的变化规律是什么? 10.说明地温梯度、地温级、地温率的区别? 11.地表最高点、最低点如何? 第二章:矿物 重要术语 放射性同位素、克拉克值、矿物、晶体、非晶体、晶面、同质多像、类质同像、矿物集合体、透明度、光泽、颜色、条痕、硬度、摩氏硬度计、解理、断口、硅氧四面体、硅酸盐矿物 复习思考题 1.组成地壳的主要元素有哪些? 2.解释:晶质矿物、非晶质矿物 3.解释:稳定同位素、放射性同位素,举例。 4.解释:类质同像、同质异像、举例。 5.解释:显晶质、隐晶质。 6.解释:解理与断口。 7.什么叫矿物晶体及集合体?有哪些常见的矿物集合体? 8.矿物的主要物理性质有哪些? 9.最重要的造岩矿物有哪几种?其化学成分的特点怎样? 10.掌握实验中学过的常见矿物的鉴定特征。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教学大纲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资源勘查工程(原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总学时:72 一、教学思想 1、《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是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开设这门课的总体指导思想是:打好基础、向前覆盖(覆盖已经学过的基础地质知识,让学生了解它们与油气地质学的关系及其用途)、向后延伸(通过这一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创新能力,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2、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的精髓在于它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授课中围绕现代油气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进行了精练的讲述,致力于语言风格上精练、简约,内容安排上深入简出,以便于学生的学习、掌握; 3、在课程体系安排上,体现了以油气藏为核心的油气勘探指导思想。先介绍油气地质学的核心——油气藏及其构成因素,然后是油气藏的形成机理,最后介绍油气藏的赋存规律,共分三个大的板块; 4、尽量避免与后续课程的重复,适当加强了在生烃、运移等章节的份量; 5、吸纳了目前油气地质学的国内外主要进展,如:天然气的形成和富集、流体动力与油气的运聚成藏、储盖层评价、含油气系统、成藏动力学、油气成藏组合、非常规油气等。 6、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油气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同时要求对油气在地下的实际赋存条件如圈闭和油气藏的结构等,能通过图件的形式表达出来。故安排了8次实习(其中第8次为综合大实习)。为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安排了3次分组实验(课下进行)。二、学时分配与授课方式 本课程总学时为72,以教师讲授为主,并安排8次实习。 学时分配:教师授课60学时,课堂实习12学时,实验需在课下完成。建议学时的分配方案:第一章绪论,6学时 实习一中国主要油气盆地和油气田分布,1学时 第二章油气藏中的流体,6学时 第三章储层与盖层,8学时 实习二储集层孔隙结构观察对比、影响碎屑岩物性的因素分析,1学时 第四章圈闭与油气藏,8学时 实习三圈闭和油气藏类型的识别,1学时 第五章石油和天然气的成因与生油岩,8学时 实习四有机质成熟演化曲线和成熟度分区,1学时 实习五TTI值的计算和应用,1学时 第六章石油与天然气的运移,8学时 实习六地下水动力分布与油气运聚的关系,1学时 实习七油源对比与油气运移方向确定,1学时 第七章油气藏的形成和破坏,8学时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专业英语分类词汇表

目录 总类。。。。。。。。。。。。。。。。。。。。。。。4 1.油气地质勘探总论。。。。。。。。。。。。7 2. 含油气盆地构造学。。。。。。。。。。。。。7 3. 含油气盆地沉积学。。。。。。。。。。。。。11 4. 油气性质。。。。。。。。。。。。。。。。。。。。。14 5. 油气成因。。。。。。。。。。。。。。。。。。。。。15 6. 油气储集层。。。。。。。。。。。。。。。。。。。21 7.油气运移。。。。。。。。。。。。。。。。。。。。。。22 8.油气聚集。。。。。。。。。。。。。。。。。。。。。。25 9.油气地质勘探。。。。。。。。。。。。。。。。。。27 10.油气地球化学勘探。。。。。。。。。。。。。29 11.地震地层学。。。。。。。。。。。。。。。。。。。29 12.遥感地质。。。。。。。。。。。。。。。。。。。。。32 13.实验室分析。。。。。。。。。。。。。。。。。。。33 14.油气资源评价。。。。。。。。。。。。。。。。。34 15.地质年代。。。。。。。。。。。。。。。。。。。。。16补充 17岩性,岩石学

总类 油气地质勘探petroleum and gas geology and exploration 石油地球物理petroleum geophysics 地球物理测井geophysical well logging 石油工程petroleum engineering 钻井工程drilling engineering 油气田开发与开采oil-gas field development and exploitation 石油炼制petroleum processing 石油化工petrochemical processing 海洋石油技术offshore oil technique 油气集输与储运工程oil and gas gathering-transportation and storage engineering 石油钻采机械与设备petroleum drilling and production equipment 油田化学oilfield chemistry 油气藏hydrocarbon reservoir 油藏oil reservoir 气藏gas reservoir 商业油气藏(又称工业油气藏)commercial hydrocarbon reservoir 油气田oil-gas field 油田oil field 气田gas field 大油气田large oil-gas field 特大油气田(又称巨型油气田)giant oil-gas field 岩石物性physical properties of rock 岩石物理学petrophysics 野外方法field method 野外装备field equipment 石油petroleum 天然石油natural oil 人造石油artificial oil 原油crude oil 原油性质oil property 石蜡基原油paraffin-base crude [oil] 环烷基原油(又称沥青基原油)naphthene- base crude [oil] 中间基原油(又称混合基原油)intermediate- base crude [oil] 芳香基原油aromatic- base crude [oil]

旅游经济学课后部分习题答案

第一章 一、四、旅游经济学特征:旅游经济学是一门应用学科,旅游经济学是一门产业经济学,旅游经济学是一门基础学科,旅游经济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二、五、旅游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旅游经济活动中旅游产品的需求与供给的矛盾。三、旅游经济学的研究任务:第一,揭示影响和作用于旅游经济活动的基本经济因素和经济关系。第二,在研究旅游经济活动的基础上,寻觅和获取旅游业发展的最佳经济效益和 社会效益的途径。第三,为制定旅游业发展方针、政策和法国提供理论基础。 1.旅游经济的形成及产业标志。 2.旅游产品的开发及供求四、六、旅游经济学研究的内容: 5.4.旅游产品的消费及合理化。旅游产品的经营关系。3.旅游产品的市场开拓及销售。 旅游经济结构及发展。成本及效益。 6. 1.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 2.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五、七、旅游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合的方法。3.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4.微观分析与宏观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1.旅游经济学与经济学的关系:旅游经济学是一门六、八、旅游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经济类的应用学科,经济学理论在旅游经济学中也是适用的。旅游经济学规律与一般的 旅游经济学与旅游学的关系:旅游经济学是旅游学的2.经济规律是高兴与共性的关系。 一部分,旅游经济学是从经济这个角度研究旅它与旅游学的关系是特殊与一般的关系。 旅游3.游活动中所反映的诸关系中的经济关系,从经济学的角度加深对旅游学的研究。 第一类是与旅游经济学成平行关系的学科,经济学与其他旅游学科的关系:旅游活动是 它们相互联系的纽带。第二类是与旅游经济学成纵向关系的学科,旅游经济学同这些学 它们都是旅游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在各具体领域中的应用科的关 系是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和具体化。 第二章 1.旅游经济活动由旅游者和旅游产品经营者双方互动构成。一、怎样理解旅游经济的概念: 2.旅游需求与旅游供给之间联系的焦点是旅游产品。 二、旅游经济运行的环节:1.旅游经济活动运行的基本环节:这

地质学基础大纲

《地质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 【开课对象】:四年制本科:旅游管理 【学分】:3 【总学时】48 【先修课程】:无 二、教学目标 如今了解地球科学知识的必要性,已经更紧迫地显示出来了。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生产力,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就向地球作了更多的索取,然而人类如稍有处置不当,便会招致大自然严厉的惩罚。只有当地球上的居民都认识地球、了解地球,才能和它友善相处,和谐协调,从而有利于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作为地质学专业的大学生,理应首先了解地球科学知识,带头向社会传播,并将其融入自己的专业工作中去,以造福于人类。我们希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为地质学专业的学生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学生初步了解地球科学的基本理论,获得必要的基础知识,掌握一些基本概念,建立地球科学的思维方法,学习一些实际的技能,增强探索自然的兴趣,对于提高学生的素养起到一定的作用,激励大家了解地球,关爱地球,珍惜自然资源,爱护我们的生存环境,以造福于子孙后代。 三、教学要求及内容提要 第一章绪论 (一)教学要求 重点了解地球科学的学习目的、意义和课程的学习要求。一般了解地球科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任务。 (二)重点、难点 重点: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任务 第二章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一)教学要求

使学生概略地了解人类经过漫长的探索终于证实大地是一个球体,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而只是太阳系中一颗不大的行星,太阳系是拥有2000多亿颗恒星的银河系中一个不大的天体系统,银河系是数以百亿计的星系中的一个旋涡星系,地球是现在已知的、惟一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等基本知识,通过练习作业初步掌握地球上主要地形特点及其名称。 (二)重点、难点 1、重点:宇宙的特征 2、难点:理解宇宙观 第二节行星地球简史 (一)教学要求 概略地了解:宇宙应是无限的(但在自然科学中,却作为一个有限的研究对象来对待),这个宇宙产生于约137亿前的大爆炸,是现今比较流行的看法,冷的气体与宇宙尘埃组成的星云逐渐形成太阳系,是目前比较合理的假说,地球是太阳系的一员,它们有共同的起源,是自然本身演变的产物。重点掌握:将今论古、地层层序律、化石层序律、器官相关律等原理是认识地球历史的基本方法,20世纪开始,利用同位素等方法来取得地球的年龄资料。 (二)重点、难点 1、重点:宇宙应是无限的 2、难点:地层层序律、化石层序律、器官相关律等原理 第三章地球的结构 第一节地球的物质组成 (一)教学要求 地球的元素组成,矿物是天然产出的元素或化合物,具有自己的物理、化学特征,矿物内部的晶体结构是决定其外部形态及特性的主导因素,由矿物集合而成的岩石构成地球的主体。一般了解元素在地球各圈层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会不断迁移和重新组合。 (二)重点、难点

旅游经济学教学大纲(doc 12页)

旅游经济学教学大纲(doc 12页)

旅游经济学(专)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本大纲制定的依据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是广播电视大学开办二十年后又一新的办学形式,是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要和探讨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深入发展服务的。本课程以西方经济学及经济数学等相关基础学科为理论基奠,系统介绍了旅游经济活动产生、发展的原因、条件和各阶段的不同特征,旨在使学员掌握旅游经济活动的特殊规律,并熟悉旅游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主要研究方法。 培养目标是:符合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从事旅游经济管理理论研究和实务的人才。

五、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衔接 先修课程:西方经济学(专科)、经济数学基础。 后续课程:旅游、酒店管理等专业的专业课。 六、教学环节 1.音像课:这是广播电视大学传授教学内容的重要媒体,是学员获取知识的重要载体。本课程采取录像教学媒体,它以教学大纲为依据、以文字教材为基础,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典型案例,以重点讲授或专题形式讲述本课程的重点、难点、疑点以及学习思路和方法,帮助学员了解和掌握本课程的基本内容。 2.面授辅导:这是广播电视大学学员接触教师、解决疑难问题的重要途径,是弥补广播电视大学教学缺少双向交流的有效途径。面授辅导应以教学大纲为指南,结合录像讲座,通过讲解、讨论、座谈、答疑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辅导教师要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熟练掌握本课程的基本原理,了解和熟悉远程教育规律,研究成人学生的心理特点,为学生提供优质服务。 3.自学:以学生独立学习为主是远程开放教育的显著特点,是学生系统获取学科知识的重要方式之一。对学员自学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广播电视大学教学的目标之一,各级电大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应注意。 4.实践教学(习题作业):实践教学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各地电大及时布置和完成习题作业,要结合教学进度安排实地参观、社会调查并进行交流,撰写参观体会或社会调查报告。 5.考核:考核是检查教与学效果的重要方式,是教学环节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保证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手段,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地质学类 考研书目总结

地质学类考研书目总结 转载自:https://www.wendangku.net/doc/ca10835073.html,/viewthread.php?tid=215933 地质学类考研书目总结 CuiHuan总结 地质学基础 南京大学 《普通地质学》夏邦栋等编地质出版社 中山大学 《普通地质学》第2版,夏邦栋编,地质出版社,1995 《地球科学导论》刘本培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浙江大学 《地球科学概论》1-9、14-17章,杨树锋浙江大学出版社 《普通地质学》夏邦栋,地质出版社。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普通地质学》夏邦栋等地质出版社 《普通地质学》李叔达等地质出版社 中科院兰州地质研究所 《普通地质学》,夏邦栋,地质出版社,1995 中国地质科学院 《地球科学概论》地质出版社汪新文 兰州大学 《普通地质学》夏邦栋等编地质出版社1987 《地球科学概论》,兰玉琦、杨树锋、竺国强,浙江大学出版社,1993年第1版。 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普通地质学》夏邦栋等地质出版社1995 《现代地质学讲座》赵懿英等南京大学出版社1990 中国海洋大学 《普通地质学》,夏邦栋编著,地质出版社,1998 东北大学 《普通地质学》夏邦栋地质出版社1998年 吉林大学 《地质学基础》李亚美、陈国勋主编. 地质出版社,1984(第1版),1994(第2版)《普通地质学》夏邦栋主编. 地质出版社,1984 《地质学原理》张宝政、陈琦主编. 地质出版社,1983。 矿物学 北京大学 《结晶学导论》罗谷风地质出版社1985年1月 《矿物学导论》陈武地质出版社1985年1月

北京大学教学教材 《晶体学基础》,秦善,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矿物学基础》,秦善、王长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北京大学教学参考书 《基础结晶学与矿物学》,罗谷风,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 《结晶学及矿物学》(上、下),潘兆橹,地质出版社,1993 Introduction to Mineral Sciences (22nd版), Andrew Putnis, 2001 Manual of Mineral Science, Cornelis Klein, 2002 南京大学 《基础结晶学与矿物学》罗谷风等编南京大学出版社 中山大学 《结晶矿物学》上下册,潘兆橹编,地质出版社,1995 中南大学 《晶体光学》李德惠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地质科学院 晶体光学《晶体光学与造岩矿物》内部教材林培英 《结晶学与矿物学》地质出版社潘兆橹 中科院兰州地质研究所 《结晶学与矿物学》地质出版社潘兆橹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结晶学与矿物学》地质出版社潘兆橹 相关的:东北大学矿物材料化学 《现代材料化学》刘光华编著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岩石学 北京大学 《岩石学》乐昌硕地质出版社1984年1月 南京大学 《火成岩石学》孙鼐、彭亚鸣等编地质出版社 《沉积岩石学》冯增昭编石油工业出版社 中山大学 《岩石学简明教程》,翟淳编,地质出版社,1995 中南大学 《岩浆岩石学》邱家骧主编地质出版社 《沉积岩石学》曾永孚主编地质出版社 《变质岩石学》贺同新主编地质出版社 《岩石学简明教程》卫管一等编,地质出版社,2005 中国石油大学 《沉积岩石学》(第三版),石油工业出版社2001赵澄林 浙江大学复试 《简明岩石教程》卫管一、张长俊,地质出版社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变质岩石学》王仁民等地质出版社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