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改良新式剖宫产术新式剖宫产术临床比较论文

改良新式剖宫产术新式剖宫产术临床比较论文

改良新式剖宫产术新式剖宫产术临床比较论文
改良新式剖宫产术新式剖宫产术临床比较论文

改良新式剖宫产术与新式剖宫产术临床比较【中图分类号】r7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8-0046-02

【摘要】目的:比较改良新式剖宫产术式和新式剖宫产术式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改良新式剖宫产术式62例的临床资料,与同期新式剖宫产术式62例进行对照,对两组患者的总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粘连进行比较。结果:改良组相较于新式剖宫产组的总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均明显缩短, 术后粘连减少,较原新式剖宫产术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 p 0.05) 结论:改良新式剖宫产术总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均明显缩短, 术后粘连减少,优于新式剖宫产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剖宫产术;改良新式剖宫产术;新式剖宫产

【abstract】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clinical effsects of the modified method of cesarean section with the new method of cesarean section. methods retrospective analysis,124 pregnant women with operating indication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modified method and the new method of cs results it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duration of operation , bleeding volume between the new mode and the modified method of cs(p 0. 05) also the cost of modified is lower than the new mode of cs conclusions the modified method of cesarean section is worthy to be

计划性剖宫产

计划性剖宫产临床路径 (2009版) 一、计划性剖宫产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首选治疗方案符合: 子宫下段剖宫产术ICD-9-CM-3:74.1手术编码者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骨盆及软产道异常; 2.胎儿因素; 3.羊水过少; 4.头盆不称; 5.高龄初产妇; 6.慢性胎儿窘迫; 7.有影响阴道分娩的各种合并症; 8.孕妇及家属要求。 (四)标准住院日为9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为首选治疗方案符合:ICD-9-CM-3:74.1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手术编码者; 2.孕妇患有其他疾病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0-2天,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尿常规; 2.凝血功能; 3.感染性疾病筛查(孕期未作的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4.其他根据病情需要而定。 (七)选择用药。 1.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2.抗菌药物选择第一代头孢类; 3.预防性用药时间为断脐后使用。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 2天。 1.麻醉方式:硬膜外或腰硬联合; 2.手术方式:子宫下段剖宫产术; 3.术中用药:缩宫素10-20μ,抗菌药物; 4.输血:必要时输血;

5.新生儿处理:断脐、保暖、清理呼吸道等常规处理。 (九)术后住院恢复≤7 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血常规,尿常规; 2.术后用药:抗菌药物,缩宫药物; 3.预防性抗菌药物:第一代头孢类,术后72小时内停止使用。 (十)出院标准。 1.一般状况良好,体温正常; 2.血、尿常规基本正常; 3.切口愈合良好; 4.少量阴道出血。 (十一)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孕妇原因延期手术; 2.子宫复旧不良,并发阴道流血过多; 3.并发产褥感染; 4.切口延期愈合。

剖宫产的历史

剖宫产的历史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剖宫产的历史及现状 1剖宫产的历史 剖宫产原名剖腹产,是医学发展史上最古老的外科手术。早在公元前70余年,罗马帝国即颁布了关于剖腹产的法令:规定凡孕产妇在妊娠后期死亡或行将死亡时,医 师必须将胎儿从母亲的腹中取出。这一法令维持了两千余年。但在当时,仅限于对已死亡或行将死亡的孕产妇实施,孕产妇死后,胎儿在子宫内仅仅只能存活5一20 分钟,因此即使将胎儿取出,也都是非死即残,存活率几乎等于零。到公元巧世纪, 开始对难产的孕妇施行剖腹产术,并取得了初步成功。但是,由于当时手术技能尚 未成熟,既没有麻醉,又不懂得如何消毒,而医生在取出胎儿后也不知如何缝合子宫切口,而是任其自然收缩止血。所以几乎所有的产妇,在施行手术后的一周内,相继因出血或感染而身亡。随着医学技术特别是消毒技术、切口技术和缝合技术的发展,剖腹产术逐渐被医生们所采纳,并不断推广。 2国内外剖宫产的现状 据Richard报道,美国的剖宫产率在20世纪70年代初为5.5%,到1978年为15.2%,而到1988年升到25.0%,是当初的5倍,发展的速度也是极快的。但是从80年代起,美国及其它发达国家开始关注这种趋势,使剖宫产率逐步下降,到80年代中期达到一个比较稳定的水平。Francix在1944年对挪威、英国、瑞典、美国1980-1990 年剖宫产率的变化作了比较,见表1。南美国家,如巴西,在1986年全国的剖宫产率已达到36.4,一些地区超过了50%。 我国据1989年全国剖宫产学术研讨会资料报道,50年代剖宫产率仅为1%一2%,到1988年上升到22%。北京妇产医院1960年一1994年35年间资料分析,60年代剖 宫产率<5%,70年代末到80年代为20%,90年代上升到4O%。上海市1950年剖宫产

腹膜外剖宫产术的手术配合及护理方法

腹膜外剖宫产术的手术配合及护理方法 【摘要】目的:探讨腹膜外剖宫产术的手术配合和护理方法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对我院最近实施的236例腹膜外剖宫产术的手术配合方法及护理资料进行了总结分析。结果:腹膜外剖宫产术的子宫切口缝合容易、出血少、无肠管损伤的可能性等优点,但手术时间长,误伤膀胱输尿管几率稍多,手术难度较大,需要术中医护人员的密切配合。讨论:做好腹膜外剖宫产病人术前术后的护理,术中医护人员密切配合能很大程度提高术成功率,防止并发症的出现。 【关键词】腹膜外剖宫产术;手术配合;护理 腹膜外剖宫产是妇产科主要运用于头盆不称、胎儿宫内窘迫、胎位异常与难产的手术。具有不进入腹腔,切口缝合容易,出血少,避免术后肠粘连,无肠管损伤,术后快速进食等优点。但因该手术需分离膀胱周围结缔组织,有可能损伤膀胧输尿管,发生膀胱侧窝炎,因此手术中的配合,术后的护理都非常重要。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36例腹膜外剖宫产术,初产妇216例,经产妇20例,年龄22~35岁,其中头位难产46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并发热(轻、中、重)92例,双胞胎3例,臀位(足位)27例,胎膜早破38例,羊水过少20例,过期妊娠10例。 1.2手术配合以及护理方法 1.2.1巡回护士配合 1.2.1.1术前准备手术前,器械、中心吸引、抢救药品、敷料等都要做好准备,保证手术能够顺利进行。 1.2.1.2心理护理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心情会很复杂,存在对手术的恐惧,担心胎儿的安危及术中、术后的疼痛,身体康复等问题。护士应针对上述问题,以热情的服务态度给予心理疏导,针对不同的心理特点,耐心解释,讲解手术过程,消除其顾虑,使病人放松情绪,配合手术顺利完成。 1.2.1.3建立静脉通路 因患者术前需禁食水,血容量不足会导致血压波动,故手术中会于左上肢用套管针进行桡静脉穿刺,使输液畅通,做好输血的准备,也是保证麻醉手术安全的前提。产科失血多凶险,发生此情况时必须保证迅速及时的输血。静脉穿刺应选择20G BD留置针,建立上肢静脉通路,连接延长管,方便术中给药。 1.2.1.4麻醉配合协助麻醉师将患者摆好侧卧弯腰的体位,这样穿刺针比较容易通过椎间隙。麻醉过程中,仔细观察患者是否有不良反应。麻醉完毕,协助麻

产科剖宫产临床路径

产科剖宫产护理临床路径

相关知识点: 1.剖宫产术后:剖腹产就是在麻醉情况下切开产妇的腹壁及子宫壁,从子宫中取出胎儿及胎儿附属物,然后将子宫壁及腹壁各层组织缝合的一种手术。它是解除孕妇及胎儿危急状态的有效方法。 2.剖腹产指征:(1)头盆不称者:因骨盆狭窄或畸形骨盆,产道阻塞(如肿物、发育畸形)。或因巨大胎儿、臀先露、肩先露等异常胎位。(2)相对性头盆不称及产力异常:子宫收缩乏力,发生滞产经处理无效者。(3)妊娠合并及并发症:妊娠合并心脏病、重度子痫前期及其子痫、胎盘早剥、前置胎盘。 (4)过期妊娠儿、珍贵儿、早产儿、临产后出现胎儿窘迫情况等。 3.什么是胎产式、胎先露、胎方位?(1)胎产式是指胎儿身体纵轴与母亲身体纵轴之间的关系称胎产式。(2)胎先露是指最先进入骨盆入口的胎儿部位称为胎先露。(3)胎方位是指胎儿先露部指示点与母体骨盆的关系称为胎方位,简称胎位。 4.剖宫产手术方式:(1)子宫下段剖宫产术:下腹部正中切口或下腹横切口。临床广泛应用此法。(2)子宫体部剖宫产术:子宫体正中做纵形切口。仅适用于急于娩出胎儿或胎盘前置不能做子宫下段剖宫产术。(3)腹膜外剖宫产术:对宫腔有感染者尤为适用。 5.恶露观察:产妇分娩后随子宫蜕膜特别是胎盘附着物处蜕膜的脱落,含有血液,坏死蜕膜等组织经阴道排出称为恶露。 (1)红色恶露:量多,色鲜红,故名。含有大量血液(又名血性恶露),还有小血块及坏死的蜕膜组织。镜下尖多量红细胞、坏死蜕膜及少量胎膜。血性恶露持续3-4天,出血逐渐减少,浆液增加,转变为浆液恶露。

(2)浆性恶露:色淡红含多量浆液。镜下少量红细胞及白细胞,较多的坏死蜕膜组织,宫颈黏液,宫腔渗出液,且有细菌。浆液恶露持续10天左右,浆液逐渐减少,白细胞增多,恶露变为白色恶露。 (3)白色恶露:粘稠,色泽较白。含大量白细胞,坏死组织蜕膜,表皮细胞及细菌等。白色恶露持续3周干净。 正常恶露有血腥味,持续4-6周,总量约250ml-500ml。若子宫复旧不全或宫腔内残留胎盘、多量胎膜或合并感染时,恶露增多,血性恶露持续时间延长并有臭味。 6.子宫复旧和宫缩痛:(1)子宫复旧:胎盘娩出后,子宫收缩呈圆形,宫底即刻降至脐下一横指,产后1日略上升至脐平,以后每日下降1-2cm,产后10日降至盆腔内。产后哺乳吸允乳头反射性地引起宫缩素分泌增加,故子宫下降速度较不哺乳者为快。 (2)宫缩痛:产后子宫收缩引起的疼痛,称为宫缩痛。经产妇宫缩痛较初产妇明显,哺乳者较不哺乳者明显。宫缩痛一般可承受,多在产后1-2日出现,持续2-3日自然消失,不需特殊用药,也可酌情给予镇痛剂。 7.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是由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所引起,是正常新生儿在生长过程中的一种生理现象。黄疸是由于体内胆红素的增高引起皮肤、黏膜或其他器官黄染的现象,大部分新生儿在出生后2~3d出现黄疸,于4~5d最明显,足月儿在生后10~14d消退;早产儿约有80%生后出现黄疸,可持续3~4周消退。生理性黄疸不伴有其他症状,小儿精神、反应好,个别新生儿吃奶稍差。 8.促进乳汁分泌的方法:(1)早吸吮、勤吸吮。(2)按需哺乳。(3)夜间哺乳。(4)母亲与婴儿同步休息,保持愉快的心情。(5)进食下奶食物。 9.剖宫产产后护理:(1)少用止痛药物:一般在术后数小时,产妇的伤口开始出现疼痛。为了让产妇能很好地休息,医生在手术当天或当天夜里会用一些止痛药物。当然,在此之后最好不要再用止痛药物,因为它会影响产妇的身体健康,尤其是影响肠蠕动功能的恢复。所以,产妇要做好一定的思想准备,对疼痛做些忍耐。(2)术后多翻身:由于剖腹产手术对肠道的刺激,以及受麻醉药的影响,产妇在产后都会有不同程度的肠胀气,会感到腹胀。如果多做翻身动作,则会使麻痹的肠肌蠕动功能恢复得更快,肠道内的气体就会尽早排出,可以解除腹胀。(3)宜取半卧位:采取半卧位,同时配合多翻身,就可以促使恶露排出,促进子宫复旧。(4)尽力排尿:在手术前后,产妇会留置导尿管。导尿管一般在术后24~48小时、待膀胱肌肉恢复收缩排尿功能后拔掉。拔管后,产妇要尽量努力自行解小便,否则,再保留导尿管容易引起尿路感染。只要体力允许,在导尿管拔除后尽早下床活动,并逐渐增加活动量,这样不仅可促进肠蠕动和子宫复旧,还可避免术后肠粘连及血栓性静脉炎形成。 10. 剖宫产术后健康指导:(1)饮食:术后六个小时,产妇可以吃清淡的流质食物,如蛋汤、米汤,切忌进牛奶、豆浆、大量蔗糖等胀气食品;待排气后,则可进半流质食物,如稀粥、汤面、馄饨等;以后再恢复普通产妇饮食。(2)卫生:剖腹产产妇除了和顺产的产妇一样,要勤刷牙,洗脸,勤换衣,每天清洗外阴 1-2次以外,还要注意保持腹部切口的清洁。(3)产后同房:在产褥期内,是绝对禁止同房的。产褥期以后,也就是产后42天后,产妇恶露已经干净,可以逐渐恢复性生活,但要采取适当的避孕措施,防止再次怀孕做人流术而使子宫疤痕破裂,引起子宫穿孔。常用的避孕方法可以是工具避孕。哺乳期禁用避孕药物。剖腹产后6个月可以考虑放置宫内节育环。

新式剖宫产术再次手术粘连30 例临床分析

新式剖宫产术再次手术粘连30 例临床 分析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目的探讨新式剖宫产术所致腹壁腹腔粘连的情况,改进手术方式,减少或减轻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新式剖宫产30例和子宫下段剖宫产75例再次手术腹壁腹腔粘连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新式剖宫产腹壁粘连19例(63.33%)、腹腔粘连22例(73.33%)明显重于子宫下段剖宫产腹壁粘连31例(41.33%),腹腔粘连24例(32.0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新式剖宫产术必须关闭腹膜。 【关键词】剖宫产术;腹壁;腹腔;粘连;剖宫产术 自1996年以来,新式剖宫产因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病人恢复快、术后疼痛轻、外切口美观等优点在国内迅速推广。我院自1998年7月起以新式剖宫产取代大部分子宫下段剖宫产,但在剖宫产术后再次手术时发现存在腹壁及腹腔粘连的并发症。现就粘连问题提出探讨,以期改良手术方式,减少或减轻手术并发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院2000年7月~2006年9月共收治剖宫产术

后再次手术病例105例。A组30例为新式剖宫产再次手术,年龄24~32岁,平均28.5岁,平均孕次2.0次。剖宫产距再次手术间隔时间2~8年,平均5.3年。其中再次剖宫产22例,宫外孕5例,子宫肌瘤1例,卵巢肿瘤2例。B组75例为子宫下段剖宫产再次手术,年龄22~36岁,平均29.2岁,平均孕次2.3次。剖宫产距再次手术间隔时间为2.5~9年,平均5.5年。其中再次剖宫产64例,宫外孕7例,子宫肌瘤1例,卵巢肿瘤3例。两组病例前次剖宫产指征有可比性。手术均顺利,切口均甲级愈合。以上指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1.2 方法两组均采用硬膜外麻醉,新式剖宫产采用文献[1]手术方法,子宫下段剖宫产按《妇产科学》第3版的常规操作方法。两组手术区别是:A组是手术过程中采取徒手撕拉法,不下推膀胱,不缝合腹膜及子宫膀胱反折腹膜。 为避免一系列术后并发症,我科对新式剖宫产进行改良:①腹直肌前鞘在直视下裁开;②腹膜与腹直肌一起先纵向后横向撕拉,两边均匀用力,可避免腹直肌下的血肿形成;③麻醉由原来连续硬膜外麻醉改为腰硬联合麻醉;④术中用生理盐水或甲硝唑冲洗宫腹腔或切口;⑤以微乔线间断缝合腹膜及膀胱反折腹膜;⑥使用粘连平或几丁糖均匀涂抹于盆腔手术部位及肠管或内脏表面,减少术后粗糙面或缺损面与其他脏器的接触,起润滑和隔离作用。 1.3 观察指标将两组从切皮至进腹时间、腹壁粘连、腹腔粘连

改良式腹膜外剖宫产术临床效果观察

改良式腹膜外剖宫产术临床效果观察 发表时间:2017-03-16T16:08:49.200Z 来源:《健康世界》2017年第2期作者:缪灵仙[导读] 改良式腹膜外剖宫产术能够改善手术指标,加快产妇术后切口的愈合速度,促进产妇早日康复出院,其临床效果较为理想。云南省宣威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655400 摘要:目的:观察改良式腹膜外剖宫产术的临床效果。方法:以60例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属于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随机分成2组,30例/组。观察组采取改良式腹膜外剖宫产术,对照组实施传统剖宫产手术。将2组的手术用时、产妇的术中出血量、胎儿娩出时间、产妇术后排气时间、手术切口愈合时间、住院天数进行比较。结果:2组术式的手术用时对比差别不大(p>0.05),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产妇的术中出血量、胎儿娩出时间、产妇术后排气时间、手术切口愈合时间以及住院天数均更具优势(p<0.05)。结论:改良式腹膜外剖宫产术的临床应用效果较高。 关键词:改良式腹膜外;剖宫产术;临床效果临床上在遇到产妇顺产风险高、难产以及产妇痛苦承受能力低时常采取剖宫产手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产妇的疼痛程度。本文为了观察改良式腹膜外剖宫产术的临床效果,将60例在本院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以下是详细报告: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在本院行剖宫产手术的60例产妇随机分成2组,30例产妇组成一组。排除子宫先兆破裂、子宫畸形妊娠、胎盘早剥、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部位以及患有卵巢肌瘤的产妇。 对照组:年龄范围21—36(28.51±3.28)岁;孕周37—42(40.21±1.34)周。 观察组:年龄范围22—37(28.42±3.31)岁;孕周38—42(40.23±1.21)周。 对照组和观察组产妇的基线资料差别不大,p值大于0.05。 1.2方法 其中一组实施传统剖宫产手术(对照组)。实施腰硬联合麻醉,在产妇腹壁正中取13cm至15cm的纵向切口,将腹膜外脂肪进行钝性分离,以常规方式将胎儿娩出,缝合手术切口。 另一组采取改良式腹膜外剖宫产术(观察组)。麻醉方式与对照组相同,在距离耻骨联合上缘3cm处取长度10cm至12cm的手术切口,逐层分离皮下脂肪到膀胱前膜间的组织,将脐中韧带结扎后钝性分离腹横筋膜及膀胱前筋膜,分离方向为左侧,找出膀胱左侧窝的脂肪堆后将其缓慢的向左上方推移,彻底暴露腹膜反折边缘部位的膀胱侧三角,在三角区底部寻找宫颈前筋并剪开小口,往小口插入食指,依次扩大分离膀胱前筋膜、膀胱以及前腹膜反折组织,彻底暴露后腹膜反折部位,侧翻膀胱,上推腹膜,向右横行剖开宫颈前筋膜,将膀胱和宫颈前筋膜向左下方牵拉,暴露子宫下段,将子宫肌层以小切口切开,洗净羊水,逐步扩大切口,娩出胎儿及其他附属物后缝合子宫肌层,彻底冲洗干净膀胱侧窝内的积液和积血,观察剖离面是否有渗血现象出现,若有渗血现象则进行止血,若无渗血现象则间断缝合膀胱前筋膜,复位膀胱,进行手术缝合操作。 1.3观察指标 统计并对比2组的手术用时、产妇的术中出血量、胎儿娩出的时间、产妇术后排气时间以及手术切口愈合的时间,同时比较2组产妇的住院天数。 1.4统计学处理 本文数据均经SPSS18.0版软件处理,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胎儿娩出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手术切口愈合时间及住院天数用(`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2组产妇的各项指标数据对比差别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如表1所示,2组的手术用时对比差别不大(p>0.05),观察组产妇的术中出血量、胎儿娩出时间及术后排气时间、手术切口愈合时间、住院天数均优于对照组产妇,p值小于0.05。 表1 对比2组产妇的手术相关指标(`x±s,n=30) 3讨论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临床上剖宫产手术的技术越来越高超,对产妇的损伤越来越小,由于剖宫产手术的选择情况会影响产妇的生产情况和新生儿的发育情况[1],因此在实际选择剖宫产手术时应尽量选择良好的剖宫产手术,最大程度上降低产妇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新生儿的生命质量。 传统的剖宫产手术是指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具有操作简单等优势,但术中需将产妇的皮下脂肪和皮肤逐层切开,容易导致伤口脂肪液化[2],影响术后恢复,对产妇造成的损伤较大,逐渐被各种改良的剖宫产手术所取代。 改良式腹膜外剖宫产术是以传统腹膜外剖宫产术为基础,改良子宫下段暴露、膀胱分离等环节,属于新型的剖宫产术,该术式不但能够使产妇腹腔内脏器的受损率和腹腔感染率降低[3],还能使子宫下段在术中充分暴露,促进胎儿顺利分娩出来。改良式腹膜外剖宫产术对产妇造成的损伤较小,能使产妇在术中的出血量降低,术中连续缝合子宫肌层可保证切口血运[4],不会使切口发生缺血坏死,影响术后恢复,该术式术中所取的切口和下腹皮肤张力线相同,全层等距缝合皮肤和皮下脂肪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同时还能促进伤口渗出物的引流,使肉芽组织增生减少。 本次研究将60例在我院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2组后采取不同的手术方案,结果显示,行改良式腹膜外剖宫产术的观察组产妇术中出血量、胎儿娩出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手术切口愈合时间及住院天数均优于对照组产妇,p值小于0.05,2组的手术用时对比无统计学意义。

计划性剖宫产临床路径(2019年版)

计划性剖宫产临床路径 (2019 年版) 一、计划性剖宫产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首选治疗方案符合:子宫下段剖宫产术 (ICD-9-CM-3: 74.1)手术编码者。 (二)诊断依据 根据《剖宫产手术的专家共识》[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中华妇产科杂志,2014,49(10):721-724]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剖宫产手术的专家共识》[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中华妇产科杂志,2014,49(10):721-724] 1. 慢性胎儿窘迫。 2. 头盆不称。 3. 胎位异常。 4. 孕妇存在严重合并症和并发症。 5. 骨盆及产道异常,无法经阴道分娩。 6. 瘢痕子宫。 7. 前置胎盘及前置血管。 8. 双胎或多胎妊娠。

9. 孕妇要求的剖宫产。 10. 妊娠巨大儿者。 11. 外阴疾病。 12. 生殖道严重的感染性疾病。 13. 妊娠合并肿瘤。 (四)标准住院日为9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为首选治疗方案符合ICD-9-CM-3:74.1 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手术编码者。 2. 孕妇患有其他疾病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0?2天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1. 血常规、尿常规。 2. 凝血功能、肝肾功能、交叉配血 3. 感染性疾病筛查(孕期未筛查的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梅毒等)。 4. 心电图、胎心监护 5. 其他根据病情需要而定。 (七)选择用药 1. 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15〕43

号)执行,剖宫产(□类切口)的抗菌药物为预防性用药。 2. 抗菌药物选择第一代或第二代头孢类。 3?预防性用药时间为手术前30?120分钟,也可在断脐后使用。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2 天 1. 麻醉方式:硬膜外或腰硬联合麻醉。 2. 手术方式:子宫下段剖宫产术。 3?术中用药:缩宫素10?20U,抗菌药物。 4. 输血:必要时输血。 5. 新生儿处理:断脐、保暖、清理呼吸道等常规处理。 (九)术后住院恢复W 7天 1. 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血常规。 2. 术后用药:抗菌药物,缩宫药物。 3. 预防性抗菌药物:第一代或第二代头孢类,术后72 小时内停止使用。 (十)出院标准 1. 一般状况良好,体温正常。 2. 血常规基本正常。 3. 切口愈合良好。 4. 子宫复旧良好,恶露正常。

改良新式剖宫产术新式剖宫产术临床比较论文

改良新式剖宫产术与新式剖宫产术临床比较【中图分类号】r7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8-0046-02 【摘要】目的:比较改良新式剖宫产术式和新式剖宫产术式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改良新式剖宫产术式62例的临床资料,与同期新式剖宫产术式62例进行对照,对两组患者的总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粘连进行比较。结果:改良组相较于新式剖宫产组的总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均明显缩短, 术后粘连减少,较原新式剖宫产术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 p 0.05) 结论:改良新式剖宫产术总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均明显缩短, 术后粘连减少,优于新式剖宫产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剖宫产术;改良新式剖宫产术;新式剖宫产 【abstract】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clinical effsects of the modified method of cesarean section with the new method of cesarean section. methods retrospective analysis,124 pregnant women with operating indication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modified method and the new method of cs results it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duration of operation , bleeding volume between the new mode and the modified method of cs(p 0. 05) also the cost of modified is lower than the new mode of cs conclusions the modified method of cesarean section is worthy to be

首次剖宫产术式对再次剖宫产的影响分析

首次剖宫产术式对再次剖宫产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首次剖宫产不同术式对于再次剖宫产的影响,指导临床选择最佳的手术方法。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1月至2015年5月之间接收诊治的100例再次剖宫产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对这100例产妇进行临床手术疗效对比。将被选中的所有研究对象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50例产妇。对于观察组的50例再次剖宫产患者,采用腹部横切口新式剖宫产手术[1],而对于对照组的50例产妇,给予腹部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的常规手术。与此同时,观察记录所有作为研究对象的产妇在手术期间的各项指标参数。结果:根据临床手术所得到的数据分析可知,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开腹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天数均少于对照组,显然,观察组的临床疗效相较于对照组的手术效果,更为显著。两组临床疗效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具有统计学意义。讨论:首次腹部横切口新式剖宫产可以显著减少产妇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开腹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天数,值得在临床手术中加以推广。 标签:术式;再次剖宫产;临床疗效;对比 为探究出针对再次剖宫产产妇的更有效的临床手术方式,我院随机选取100例再次剖宫产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在手术期间的临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整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来自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5 月接收诊治的100例再次剖宫产产妇,年龄介于21~43岁之间,平均年龄(27.3±2.6)岁,孕周在34~41周之间,两次剖腹产的时间间隔在3.7~6.2年不等。将研究对象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50人,给予观察组产妇腹部横切口剖宫产手术,给予对照组产妇腹部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手术。统计学对比两组产妇年龄、孕周、两次剖宫产时间间隔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可以进行对比研究。 1.2 手术方法 对两组产妇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对于观察组的产妇,使用腹部横切口剖宫产手术。按照传统方式对腹壁进行缝合,术后5、6天拆线;对于对照组的产妇,使用腹部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进行手术。利用1号可吸收线对子宫肌层进行单层连续锁边缝合,而子宫、膀胱腹膜反折以及壁层腹膜进行常规缝合。胎儿娩出后给予产妇缩宫素20U进行宫体注射,以减少出血量。 1.3 统计学方法

新式剖宫产手术探讨及护理

新式剖宫产手术探讨及护理 发表时间:2010-05-28T09:37:46.26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0年第2期供稿作者:侯颖[导读] 手术方法新式剖宫产术,是以色列Stark医生改进的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称为“The misgar ladach method”剖宫产术” 侯颖 (哈尔滨市道外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0)02-0194-02 【关键词】新宫产手术护理 我科近年收治的有剖宫产指征的孕妇施行新式剖宫产术,手术效果满意,术后并发症少,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孕妇年龄21-42a,平均年龄27a,其中初产妇90例,经产妇10例,孕周为36-42wk,新生儿体重为2200-4100g,剖宫产指征为:头盆不称,胎儿宫内窘迫,臀位,巨大儿,骨盆狭窄,妊高征,珍贵儿。 1.2 手术方法新式剖宫产术,是以色列Stark医生改进的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称为“The misgar ladach method”剖宫产术” [1]。其手术方法为采用Joel—Cohen切口,即双侧髂前上棘连线下约3cm,横行切开皮肤长约10~14cm,于切口中央切开脂肪层及筋膜层2~3cm,用组织剪裁开筋膜层,将腹直肌、皮下脂肪同时向外向上撕拉开;在腹膜上开一小洞,食指沿上下方向撕开腹膜进入腹腔;提起膀胱腹膜反折,剪一小口,以食指向两侧撕开不用下推膀胱,于子宫下段中间切开2cm,向两侧撕开子宫肌层,娩出胎儿、胎盘后,连续锁边缝合子宫肌全层一层,不缝合膀胱腹膜反折与腹膜,连续缝合腹直肌前鞘,皮肤与皮下组织一层结节缝合3针,缝针间隔处将皮扶对合并分别钳夹Allis钳约5min后松钳,术后5d拆线。 2 结果 切皮到胎儿娩出时间3-6min,总手术时间20-35min,术后血尿数1例,术后进食时间12-18h,术后排气时间12-26h无导尿管拔除后排尿困难。术后5 d拆线,手术切口全部甲级愈合。产后42d随访,切口疤痕表面平伏、纤细、美观。皮下硬结的形成明显少于传统纵切口及下腹横切口剖宫 3 护理 3.1 术前心理护理女性具有特殊的心理和性格特征,尤其是怀胎十月的孕妇,其一方面担心个人安危,一方面又担心胎儿情况,所以,就要求护理人员要准确了解病人的心理需要,认真掌握护理要点,在做生理护理的同时做好心理护理,以达到全身全方位护理的目的;如择期剖宫产手术病人,或多或少都会产生紧张、焦虑、恐惧、悲观等心理;如果是临产数小时,又因各种原因不能正常分娩,而又经受了产前阵痛的孕妇,想尽快结束分娩缓解疼痛;但又有一部分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手术会伤。元气”,术后影响美观,以后丈夫会不会嫌弃等;如有胎儿异常的又担心孩子生下来好不好;这种产妇大多数对接受手术毫无思想准备又无可奈何,有的焦急、烦躁,加上宫缩痛的难忍;以上这些心理状态都对手术及术后护理带来许多不利因素。此时就要求护理人员针对其心理特征,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热情和蔼的态度,对其实施的手术及预后进行适当解释。急诊剖宫产的病人,护士可在为其做手术前准备的同时,以关心、同情的态度同病人交谈或解释安慰,以解除病人不良心理因素,使病人接受手术时处于良好的心理状态,便于病人术中配合及术后护理。 3.2 术前准备新式剖宫产手术需要连续硬膜外麻醉,所以手术前应剃除腹部、会阴部及腰部毛发,并用肥皂水擦洗干净;一般在进入手术室后在进行导尿,因为这样可减少导尿管的留置时间,减少泌尿系感染的发生;术前有的产妇胎膜已破或临产后子宫口已开大,甚至开全,先露下降很低等,使手术切口与阴道相通,故术前给予小剂量预防性抗生素,可有效预防术后感染。手术中大部分为撕拉分离,最大限度地顺应人体解剖生理特点,术中出血少,所需器械较以往剖宫产少,节省手术材料;因术时短平均需25min,故要求麻醉诱导迅速,效果确切,肌松良好,术后无麻醉药物残留作用,如麻醉不满意,可造成腹直肌撕拉困难,影响胎头娩出。 3.3 术后护理术毕病人回房后,协助平稳搬运病人,去枕平卧位、立即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下腹压沙袋6h,一可以压迫切口愈合止血;二可以压迫宫底.刺激子宫收缩,减少因子宫收缩乏力引起的产后大出血.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宫缩情况,检查子宫底高低;新式剖宫产术后病人恢复快,主要是胃肠功能和膀胱功能的恢复,术中对肠管及腹膜刺激小,时间短,术后病人不需禁食,给予无奶无糖流质饮食,12h后视排气情况给半流饮食,随着胃肠功能的逐渐恢复.术后2~3d普食;术中撕开膀胱腹膜反折后未下推膀胱,对膀胱刺激小,术后留置导尿管,6 b后保留开放,12h即可拔除导尿管,无l例排尿困难,可有效减小泌尿系感染机会;因术后进食早,康复快,精神好,乳汁分泌良好,有利于开展母乳喂养。术中不缝合腹膜,宽针距全层缝合皮肤、皮下脂肪层,使异物反应轻,切口愈合好,拆线快,住院时间短,加大了住院病房的周转。 4 讨论 新式剖宫产的优点:①皮下脂肪及腹直肌采取撕拉的方法,及用圆头直剪将筋膜裁开,使行走于期间的血管、神经能借助本身的弹性完整的保留下来,减少术中出血量,有利于术后恢复;②横向撕开腹膜,可以避免伤及膀胱;③用l号合成肠线连续全层锁扣缝合子宫肌层,节省手术时间,减少缝合过多造成子宫肌缺血,有利于子宫肌层愈合;④不缝合膀胱腹膜反折及腹膜,可以减少腹膜边缘组织缺血、坏死及炎症反应,从而降低粘连的发生;⑤术时短,对腹膜干扰时间短,胃肠刺激少,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快,排气时间短,产妇能及早离床活动,进食早,乳汁分泌良好,有利于母乳喂养;⑥宽针距全层缝合皮肤、皮下脂肪层,异物反应轻,切口愈合好,拆线快,住院时间短。 参考文献 [1]马彦彦主编.新式剖宫产[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45.

2016年最新急诊剖宫产诊断及治疗标准流程

急诊剖宫(2016年版) 一、急诊剖宫产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首选治疗方案符合: 子宫下段剖宫产术ICD-9-CM-3:(74.100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和剖宫产手术的专家共识(2014版) 1.胎儿因素:急性胎儿窘迫 2.产程因素: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活跃期停滞和胎 头下降停滞 (四)标准住院日为5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为首选治疗方案符合:ICD-9-CM-3:74.1001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手术编码者; 2.孕妇患有其他疾病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1.急诊血常规+血型、生化全套; 2.急诊凝血功能; 3.感染性疾病筛查(孕期近期未作的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4.其他根据病情需要而定。 (七)选择用药。 1.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2.抗菌药物选择第二代头孢类; 3.预防性用药时间为断脐后使用。 (八)手术日为入院当天。 1.麻醉方式:硬膜外或腰硬联合; 2.手术方式:子宫下段剖宫产术; 3.术中用药:缩宫素10-20μ,抗菌药物; 4.输血:必要时输血; 5.新生儿处理:断脐、保暖、清理呼吸道等常规处理。 (九)术后住院恢复≤6 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血常规,尿常规; 2.术后用药:抗菌药物,缩宫药物;

计划性剖宫产临床路径

计划性剖宫产临床路径 省妇幼2014版 一、计划性剖宫产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首选治疗方案符合: 子宫下段剖宫产术ICD-9-CM-3:74.1手术编码者(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 1.骨盆及软产道异常; 2.胎儿因素; 3.羊水过少; 4.头盆不称; 5.高龄初产妇; 6.慢性胎儿窘迫; 7.有影响阴道分娩的各种合并症; 8.孕妇及家属要求。 (四)标准住院日为5-9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为首选治疗方案符合:ICD-9-CM-3:74.1子宫下段剖 宫产术手术编码者; 2.孕妇患有其他疾病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 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0-2天,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尿常规、血型; 2.凝血功能六项; 3.感染性疾病筛查(孕期未作的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4..肝肾功能、宫颈分泌物(支原体、衣原体、真菌、细菌、脲原 体)培养,空腹血糖、血脂7项、胰岛素;24小时尿蛋白, (孕期未做的)血红蛋白分析、G6PD检测。 5.彩超+生物物理评分+估计胎儿体重+心电图。 6.其他根据病情需要而定。 (七)选择用药。 1.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2.根据病情需要选择抗菌药物 3.预防性用药时间为断脐后使用。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 2天。 1.麻醉方式:硬膜外或腰硬联合; 2.手术方式:子宫下段剖宫产术; 3.术中用药:缩宫素20单位,抗菌药物; 4.输血:必要时输血;

剖宫产临床路径

计划性剖宫产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首选治疗方案为拟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者(手术编码ICD-9-CM-3:)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1月第1版)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1月第1版) 1.骨盆及软产道异常; 2.胎儿巨大; 3.羊水过少; 4.头盆不称; 5.高龄初产妇; 6.胎儿窘迫; 7.有影响阴道分娩的各种合并症; 8.征得患者及家属的同意。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是首选治疗方案符合ICD-9-CM-3:手术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 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0-1 天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 2.凝血常规; 3.其它根据病情需要而定。 七、选择用药:抗生素第一代头孢类,预防性用药时间为断脐后30分钟。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1-2天 1.麻醉:硬膜外或腰硬联合; 2.手术内置物:无 3.术中用药:缩宫素及其他必需用药 4.输血:必要时 九、术后住院恢复5-7天 1.术后复查的检查项目:血常规(必要时); 2.术后用药:促子宫收缩药物 3.预防性抗菌药物:第一代头孢类(静脉用),术后72小时内停止静脉抗 生素。 十、出院标准:(围绕一般情况、切口情况、第一诊断转归) 1.一般状况好,体温正常; 2.伤口无红肿; 3.阴道出血少。 十一、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患者原因入院后5-6日手术; 2.有影响手术的合并症,需要进行相关的诊断和治疗 3.新生儿黄疸转入儿科,母亲等待新生儿出院而留院; 4.术后出现发热及出血等并发症需要治疗和住院观察,导致住院时间延

首次剖宫产不同术式对再次剖宫的影响探讨

首次剖宫产不同术式对再次剖宫的影响探讨 目的:研究分析首次剖宫产不同术式对再次剖宫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我院确诊收治的150例再次剖宫产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产妇根据首次剖宫产术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产妇首次剖宫产为传统式下腹纵切口式,观察组产妇首次剖宫产术式为新式剖宫产,对比分析两组产妇再次剖宫产的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的无粘连率(7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6.7%),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产妇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开腹时间以及术后排气时间等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采用新式剖宫产术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标签:剖宫产;不同术式;再次剖宫 剖宫产术主要是解决难产、妊娠合并症、妊娠并发症产妇以及珍贵儿的有效手段,是产科领域中的重要手术[1]。1610年的外科医生顾斯和特劳特曼(Gusth 和Trautmann)第一次给产妇进行了活体剖宫产术,但产妇25天后死亡。随着科学技术发展,麻醉学、输液、输血、手术方式、水电平衡知识以及手术缝合材料和控制感染等措施的进步,剖宫产术已经成为解决难产等问题挽救产妇以及围生儿生命的重要手段[2]。本次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再次剖宫产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首次剖宫产不同术式进行对比分析,效果显著。现将研究资料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a 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我院确诊收治的150例再次剖宫产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产妇根据首次剖宫产术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年龄25~36岁,平均年龄为(30.25±3.21)岁;观察组年龄24~38岁,平均年龄为(31.25±3.25)岁,两组产妇均为再次剖宫产。两组产妇的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3] 观察组产妇首次剖宫产采用新式剖宫产术的孕妇进行再次剖宫产,需先把皮肤旧瘢痕进行切除,再采用钝性分离皮下脂肪、腹直肌及腹膜,针对对切口部位粘连严重的产妇可以采取锐性分离,在皮肤旧瘢痕切除之后,再次剖宫产时子宫切口尽量选择在首次手术切口所留瘢痕上方,切口采取连续全层进行缝合,皮下组织及皮肤全层缝合。对照组首次采取下腹纵切口式的孕产妇进行再次剖宫产时,先把皮肤旧瘢痕至筋膜层之间的组织进行切除,锐性分离腹直肌和腹膜,在把皮肤旧瘢痕切除后,在首次手术切口处所留瘢痕上方做子宫切开,切口采用连续全层缝合,采用常规方法缝合皮下脂肪和皮肤,比较两组产妇再次剖宫产情况并做对比分析。

剖宫产术后出院指导

剖宫产术后出院指导 1、注意休息与睡眠,适当活动,食物多样化,保证营养丰富,多吃汤汁类食物,促进乳汁分泌。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鱼、肉、鸡蛋、牛奶、豆浆等)、富含纤维素(韭菜、芹菜、土豆)、维生素丰富(新鲜蔬菜、水果)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预防产褥感染。 2、产褥期禁房事,不盆浴,避免逆行感染。避孕2年,因子宫壁瘢痕,过早妊娠引起子宫破裂危险。 3、阴道流血持续时间长,腹部伤口愈合不好,应及时就诊 4、母乳喂养,按期进行新生儿筛查,一个月内开具出生证。 5、产后6周来门诊复查,了解产妇和婴儿情况。

正常分娩出院指导 1、仔细观察恶露的情况,如恶露量多(超过月经量)及时与医护人员联系。 2、产后子宫复旧会出现下腹痛。于3~4天自行好转,不需特殊处理。 3、保持会阴伤口清洁,预防感染,每次大小便后用温开水清洗会阴部。产后会阴测切口会出现疼痛,48~72h后可自行好转。 4、推荐母乳喂养,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天然食品。保持乳房清洁,做好早吸吮,勤吸吮,预防奶涨,坚持母乳喂养。

腹腔镜术后出院指导 1、术后4周门诊复查 2、注意营养摄入 3、遵医嘱按时服药 4、三个月禁盆浴,禁性生活 5、保持个人卫生,勤换内裤 6、适当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妇科一般出院指导 1、修养:环境应安静舒适,保持温度、湿度适宜,注意通风,使室内空气新鲜。 2、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紧张激动的情绪,适当参加锻炼活动,增强自信心,愉快的心情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3、饮食:术后恢复期应选择含丰富维生素、蛋白质、高铁的饮食,如:瘦肉、鸡蛋、鱼类,注意粗、细粮的搭配。 4、卫生:腹部刀口保持清洁干燥,伤口拆线10~15天可沐浴(勿盆浴),不要搓伤口处,淋浴后可用毛巾将伤口处沾干,阴式手术的病人术后10天淋浴,注意保持外阴清洁。 5、伤口拆线后,发现伤口红肿、有硬结、疼痛或发热等症状,请及时到门诊就医。 6、全子宫切除术后7~14天内阴道有少量粉红色分泌物,此为阴道残端肠线融化所致,为正常现象,不需处理。如分泌物呈血性,如月经量,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7、性生活:阴式手术及全子宫切除术后3个月禁同房,附件手术、子宫肌瘤剔除术后1个月禁同房,宫外孕HCG正常水平待一次正常月经干净后方可同房。 8、办理出院手续:请带好住院押金条,诊断证明,合作医疗证或医保证到出院处办理,诊断证明请到门诊一楼盖章。 9、复诊:术后四周后请到妇科门诊复查。

选择性剖宫产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选择性剖宫产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首选治疗方案为拟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者(手术编码 ICD-9-CM-3:)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1月第1版)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1月第1版) 1.骨盆及软产道异常; 2.胎儿巨大; 3.羊水过少; 4.头盆不称; 5.高龄初产; 6.胎儿窘迫; 7. 有影响阴道分娩的各种合并症; 8. 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6-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是首选治疗方案符合ICD-9-CM-3:手术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 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1-2天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血型 2.尿常规 3.凝血功能 4.血生化 5.输血前九 项 6.其它根据病情需要而定。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为青霉素类或第一、二代头孢类;若过敏选用克林霉素或阿奇 霉素 2.术后72小时内停止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 八、手术日为入院3天内: 1.麻醉方式:腰麻、硬膜外麻醉、全麻; 2.手术使用防粘连药; 3.输血:必要时 九、术后住院恢复5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血常规、尿常规 2.术后使用预防性抗菌药物 十、出院标准:(围绕一般情况、切口情况、第一诊断转归) 1.一般情况好,体温正常; 2.切口无红肿; 3.阴道流血少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