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对外汉语教材评估

对外汉语教材评估

对外汉语教材评估
对外汉语教材评估

语言教学与研究1998 年第3 期

论对外汉语教材评估

赵金铭

提要本文从分析对外汉语教材现状出发,提出对教材进行科学评估的必要性,阐述如何建立客观、公允的评估标准。对于涉

及评估标准的若干问题,及通过评估寻求教材创新突破,也将略陈

管见。在上述分析基础上,设计一份对外汉语教材评估一览表,以

备同行参酌。

一对教材进行科学评估的必要性

回首十年来教学界所使用的对外汉语教材,大致可以满足国

内外汉语教学需要。若干种质量高的教材,教师使用起来顺手,学

生学起来饶有兴味,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教学的实施,对对外汉语

教学的学科建设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其中使用时间较长,使用

范围较广,反映较好的教材,诸如《基础汉语课本》: (李培元等) 、

《实用汉语课本》(刘王旬等) 、语》(胡裕树等) 、

(鲁健骥等) 、

《汉语中级教程》《汉语高级教程》

(邓懿等) 、

教程》(李忆民等) 、(邱质朴等) 、

《开明中级汉语》( 孙晖

等) 、

(李明等) 、

(杨贺松) 。

,怎么说》

也不乏一些精品教材,但不少教材是在同一水平上重复,缺乏特点,更无新意,雷同现象不可谓不严重。

正如吕必松先生最近在一次语言教育问题座谈会上,针对对

外汉语教材问题所发表的意见“同一类型的教材: ,大部分是大同

小异,真正有创新价值的教材数量有限;这些大同小异的教材,大

部分有一个共同的缺点,就是内容和形式都比较呆板;有些教材的

练习不是数量太少,就是练习的内容和方式与教学目的不一致;有

些教材的外文翻译不太理想,国外反映比较强烈;专门针对国外汉

语教学的特点编写的教材很少,大部分教材对国外不适用;从总体

上说,我们的理论研究还不能满足教学发展的需要,但是也有大量适用于教学的研究成果还没有及时吸收到教材中来。”①反思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多种多样的。原因之一,是缺乏一套完整的、科学的、便于操作的对外汉语教材评估系统。如

果建立起一套客观的教材评估标准,就能明确地指出优秀教材的

长处所在,今后如何发扬,并避免短处。然后经过反复不断地修改,出乎其类,拔乎其萃,必定能提高教材质量,出现精品教材。有了评估标准,对于粗制滥造的“急就章”型的教材,在评估其得失的

同时,使其不便流传,以免贻误教学。有了客观的评估标准,也可以说就有了教材编写的指南,人们可以据此“高山仰止”,循此规

矩,力争编出符合语言规律、语言教学规律和语言学习规律的较为理想的教材。这样,必定能使教材与具体的教学目标更加紧密地

结合,与教学计划、课程大纲中所预期的学习目标和要求更加吻

合,从而为教学实施提供可靠的保证。

任何一本对外汉语教材都应该能体现汉语内部的结构规则,

都应该能体现某种教学法理论倾向,这是很多人所论述过的。但是,教材背后多少总会体现着编者对第二语言学习理论的认识,对此,至今还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刘润清等认为“一套教材编: 完了,不论编者自觉还是不自觉,其中都隐含着对两个重要问题的

回答:语言的性质是什么? 学习第二语言是怎样的过程? 比如,按照语法翻译法编出的教材,认为语言是由词汇和语法构成的,学习

第二语言就是找出两种语言成分,达到可以互译的目的。按照结

构主义语言学编出的句型操练教材,认为语言由许许多多话语构

成,学习一种语言就是通过无数的刺激—反应过程,形成一套理

论。”(刘润清等1990) 教材的编写受着学习理论的制约,这种制约

体现在教材编写的方方面面,例如“是用小块的课文, ,还是用较长

而容易的课文? 是用分立式的练习,还是用综合性的练习? 语法

知识要讲多少? 脱离课文的练习要设计多少? 要不要翻译练习? 这些决定都涉及到学习理论上的考虑。”(刘润清等1990) 国外有一种看法,认为我们的对外汉语教材大多使用的是听

说法。该教学法对语言的认识是结构主义语言学观点,其心理学

基础是行为主义。大约在六十年代国外已经对这种教学法进行了总结。他们认为,与世界上“普遍教授语言”英、法、德、西诸语言比

较,我们的教材还太落后。这种看法虽不无偏颇,但也从另一个角度反映我们的对外汉语教材还没有体现当今世界流行的教学法理论,还没有把第二语言习得研究领域所出现的有关学习理论的最

新研究成果吸收进来。

通过评估,可以发现并弥补上述对外汉语教材所存欠缺之处, 把世界上一百年来第二语言教学的优劣得失,及我国几十年来外

语教学的成功与失败之处,加以总结,纳入我们的评估标准,作为

我们的借镜。有了教材评估,可以从总体上把握对外汉语教材所

处的科学水平,找到与世界上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教材相比所存

在的差距;有了评估标准,还可以从微观上就具体教材评述优劣,

臧否得失,以求改进,不断提高教材质量。

二如何建立科学的教材评估标准

如果单凭若干项调查,就仓促为一部教材打分,会众说纷纭,

莫衷一是。因采用的是大而化之的评价,故而仅会得出笼统的优

良中差若干等,却难以对一部教材做出客观公允的评说。例如国

家汉办1998 年发的《全国对外汉语教材情况调查表一: 自荐表》, 调查了下列各项内容:使用范围、编教原则、应用的教学法、对语言

点(语法点、词汇量、课文长度) 的界定原则、教材特点、反馈情况

(再版率、印数等) 、使用效果。我们认为,仅靠调查反馈,很难对一

部教材全面做出结论,因为没有比较参照物。也许教材之间各有

所长,却难断优劣。因此,必须建立一种可操作的科学手段,有一份工作母单,据此分析,才能评出令人信服的结果。

对教材如何进行科学评估,钱钟书之女公子已故钱瑗教授曾

推荐过Hutchinson and Waters 所设计的教材评估方法,他们认为, “评估教材的工作实际上是一种对照过程( matching ) 。评估者应

首先列出某一种课程的教学目的及对教材的要求,这可称之为…自

身需求分析?,同时列出某一候选教科书的特点,也就是作…客观对

象分析?,然后两相对照,作出评估。”(钱瑗1995) 上述二人还认

为“教材评估从本质上是一个直接的、: 分析性的配对过程,即将需

求与可能的解决方法配对。”(转引自钱瑗1995) 英国语言学家哈

默( Harmer) 曾经说过,研究教材的一种方法是看它是否能够满足

学习者的需求,这是评判教材的依据和前提。( 转引自周雪林

1996)

可见,达到教学目的和满足学习者需求,是评估的两大主要内容。然而要对教材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估,还必须设计一套全面、合理的评估标准。周雪林认为应涉及以下六个方面:1) 教材与教学

理论的关系;2) 教材与教学大纲的关系;3) 教材与学习者的关系;

4) 教材的选材问题;5) 教材练习的设计问题; 6) 配套教材。(周雪

语言教学理论和语言学习理论为其编写的理论基础,并以此制定

编教原则,那样也许过于苛求,但多少应有某种理论的倾向,并吸

收其他理论的合理成分,兼采众家之长,综合比较,形成理论基础

的特色。教材应多少体现当代语言理论、语言教学理论和语言学

习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特别是对汉语事实本身认识的最新研究

成果,一定要吸收到教材中,以便为教学服务。一部对外汉语教材

的编写,必定与某种教学目标相结合,必须以经过验证的现行的行

之有效的教学计划、课程大纲为依据,而教材不过是保证了教学计

划有效实施的措施之一。教材必须有针对性,为谁而编,为什么样

的目的而编,要明有所指,要符合学习者的自身情况与需求。选材

是教材编写中十分重要的环节,时至今日依然未能引起人们的足

够的重视。这里面有两点必须遵守:一是选取真实的语言材料;二是选取受学习者欢迎的语言材料。练习的编写也有很多讲究,重

要的是要能“温故而知新”。这六个方面可说是评估语言类教材必

不可少的内容。

我们认为,在评估一部教材时,还要特别着重在以下两方面进

行检验。一,是否遵循“教材编写理论”,以此确定教材编写的基本

框架。二,是否遵循“教材编写基本原则”,循此从事具体的编写。

首先对什么是“教材编写理论”要有一个正确的界说。崔永华

说“教材编写理论是关于教材编写的原则、: 类型、过程和方法的理

论。它探讨教材编写如何在教学总体设计的指导下,根据教学对象、学习目的、学习者的水平、适用课程等选择和规定教学内容(包

括语言要素、言语技能、言语交际技能、语用规则和文化背景知识)

和素材。如何根据语言学习规律选择和安排教学内容、教学项目(生词、语法、课文、练习等) 及其顺序,以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

(崔永华1997) 这是目前我们看到的解释“教材编写理论”的较为

(1996) 确定了教材编写“五大原则”。1) 系统原则。教材应系统地8

介绍有关目的语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的知识。2) 交际原则。

语言材料的选择和有关练习的设计要体现实践性和具体可操作

性。3) 认知原则。语言材料的编排和练习的设计必须考虑到语言学习尤其是外语学习的规律以及人脑的记忆特点。不同民族的认知原则是千差万别的,尽管逻辑是一致的。4) 文化原则。语言材料要尽量选择典型的代表目的语主流文化的各种题材和风格的文

章和段落。5) 情感原则。教材一定要考虑到学习者的感情和心理因素。

这里说的“教材编写理论”和“教材编写基本原则”,都是在第

二语言教学中编写教材时具有宏观指导意义的。在制定对外汉语教材评估一览表时,还要结合对外汉语教学的特殊规律,灵活变通,以利操作。

三涉及评估标准的若干问题

为了改进教材编写,提高教材质量,在制定教材评估表时,应对目前存在的问题予以特别的重视。据从教师和学习者两方面来的信息,我们的对外汉语教材在编写方面尚普遍存在下列问题:

1) 缺乏高层次的教材编写理论指导

2) 教材内容不够有意思

3) 词汇量大,复现率低

4) 练习种类单调,数量不足

5) 语法注释烦琐,术语过多;外文翻译艰涩难解,形同虚设

6) 文化取向有欠妥之处

7) 版面不活泼,缺乏插图

8) 教材系统不完善,各阶段教材之间衔接困难

9) 各单项语言技能训练教材未形成配套

10) 缺少教师用书

对现行的对外汉语教材,学习者的意见普遍集中在下列两条:

一是教材内容没意思,二是词汇太多。这实为我们教材的两大致

命伤。

先说教材内容,据高彦德等人的调查“内容没意思、, 趣味性差是除文化、文学教材和含文化、文学内容的教材外大部分教材的突

出问题之一。……在63 部有缺点的教材和工具书中,认为内容没

意思或内容不好的( 如内容过时、不实用等) 共33 部,占总数的52. 4 % 。”(高彦德等1993) 而从一个外国人学习汉语的角度来看, 教材的内容实在是至关重要的。黎天睦说:美国耶鲁大学出版的

汉语教材“长处是书的内容比较有意思。一般的说故事写得不,

错,学生很感兴趣,虽然也许在语法方面不大理想,或者练习不够活,会话太长,有的不自然,可是学生学这些书都觉得有意思。”(黎天睦1987) 这真是一美遮百丑。怎样才有意思,黎天睦继续说: “他们编的故事当然是可笑的,可是学习外语越可笑越好,有的时

候是这样的。学生对课文感兴趣,因为他想知道这个故事有什么

结果,虽然有点困难,还继续念,已经晚上十二点了,还不愿意睡, 要把这课念完。趣味性是很重要的。”(黎天睦1987) 我们的对外汉语教材,大概还不具有这种吸引力吧?

在对外汉语教材中,要想内容有意思,首先要突破一些旧框

框,比如我们编课文首先考虑“要有思想内容”、“要富有教育意

义”、“要宏扬中华文化”,岂不知就是这些使得我们编课文时缩手

缩脚,放不开。当然,要做到有意思,还必须在语言和文化两方面

都是地道的。要选择真实的语言材料,不是编者自造的,这并不容易。交际法创始人之一坎德林教授( Chris Candlin) 编写交际法

教材Challenge (挑战) 时,曾经设想全部使用真实材料,实际上他

只做到了70 - 80 %的材料是真实材料。于是胡文仲教授感叹道: “坎德林在英国尚且只做到了这个地步,可以设想在中国收集这类

材料之困难。”(胡文仲1991) 胡先生指的是在中国编写英语教材。那么,我们中国人在汉语的故乡中国编写汉语教材,要做到选材精

粹,知识面宽,信息量大,又反映现代人的生活,是真实的语言材

料,学生感兴趣,爱学,也还是要下一番功夫的。以往的教材在满

足学习者对内容的要求方面,重视不够。如以《中级汉语教程》(李忆民等) 为例,在内容上的安排是,古代故事18 % ,1919 - 1949 年

的文章50 % , 1949 - 1976 年的文章14 % , 1976 年以后的18 %。

不难看出内容略嫌陈旧,缺乏时代气息,在语言的真实性方面也不

无瑕疵。

我们再以1990 年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英语阅读技巧

与实践》一书的选材为例,该书第一册每课课文词数控制在300 - 800 ,避免学生因文章太长而产生厌烦情绪。所选的文章生动有

趣,涉及面广。如第二册共40 篇,内容包括:政治经济 4 篇、语言

文化 4 篇、风土人情11 篇、体育文娱 1 篇、天文地理7 篇、环保卫

生13 篇,如长寿的秘诀,怎样克服失眠,蚊子都咬人吗? 趣味性浓,学生爱不释手。(蒋洪新1992) 两相对照,不无借鉴意义。

最近出版的《速成汉语初级教程》在使课文有意思上下了很大

功夫。该教材以话题为中心,将话题按实用程度分为三档: A. 最

常用(有关日常生活、学习、社交活动的话题) ,占63. 8 % ;B. 常用(有关民族传统、观念的话题) ,占25 % ; C. 次常用(有关中国国情

的话题) ,占11. 2 %。课文以介绍当代文化为主,其中明显有文化

内容的,占45 % ;介绍国情文化和习俗文化的,占16. 2 % ; 介绍观

念文化的,占12. 5 %。教材尽量做到话题典型、实用; 情节真实、

有趣;语言生动、活泼;留有思考想象的余地。(郭志良等1997) 至于如何选材,如何确定语言和知识的关系,刘润清有两点建议,值得我们参考。1) 用一定的百科知识吸引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克服一定的语言困难(即学习语言知识) 去获取百科知识。总的趋势是:初学者的课文中,百科知识几近于零,语言知识接近100 % ;

高级阶段,百科知识可以达到80 - 90 % ,而语言知识几乎接近于

考虑,那种编完一册,再考虑下一册的方法,势必坡度不适当,或难

保必要的重复和逐步积累。“(刘润清、吴一安、俞涓1990) 再来说教材中的生词问题。根据高彦德等人的统计“生词,

多、词汇不好(指偏难或不实用) ,是现行教材的又一大问题。……在有缺点的63 部教材和工具书中,有这一缺点的教材有15 部,占23. 8 %。”(高彦德等1993)

有的教材在编写时就对词汇的处理有自己的考虑,如上面提

到的《速成汉语初级教程》,其突出特点之一是词汇量大,覆盖了全部甲级词和绝大部分乙级词,共出生词3667 个(不计专名) ,其中

甲级词1004 个,占99 % ;乙级词1271 个,占63 % ;丙级词474 个, 占22 % ;还有685 个超纲词。每课有30 甚至40 多个生词,词语教学采取大输入的方式。结果是在实际教学中多少暴露了教材的

一些不足之处。因词的数量大,且重现率低,一些词实用价值不大,未免使得词汇教学出现“夹生饭”现象,使学生感到负担过重。

我们如此重视词汇的数量、分布及其重现率,是因为生词的量与学习者的记忆相关,而能否记住生词又直接影响到学习兴趣。

胡明扬先生曾说“不学语法可以学会外语: ,但记不住生词决学不

会外语。”②所以,一般外语教材都严格控制课文中生词的数量。

有人认为“如果一篇: 1500 字左右的课文生词量超过70 个,语言

难点和内容难点超过15 个的话,那么学生学习时就会感到负担过重,其学习兴趣会减弱。据专家测算,一篇1500 字左右的文章,其理想的生词量应为40 个,理想的语言难点和内容难点不应超过

10 个。”(周雪林1996) 这可备一家之言。

至于如何淡化语法注释,多提供情景、阐明用法以加强交际功能,怎样使练习的分类更多、更合理或以多少为最佳,每个练习的分量如何规定,表达练习占多大比重,怎样处理好语言流畅性与得

体性的关系等等,本文不能详细展开,但无论如何都是评估过程中

要加以考虑的。(赵金铭1997)

12

四通过评估寻求教材的创新突破

对以往的教材进行评估,其目的是为了保持优良传统,把符合

规律性的东西发扬光大,但更重在教材的更新,注重教材编写框架

的突破。国家汉办《全国对外汉语教材工作会议纪要》( 1998) 指

出“更新传统观念: ,打破教材编写陈规,突破已有的编写框架,推

出合乎时代需求的精品教材,成为摆在对外汉语教学界面前的突

出任务。”

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四方面实现突破,而这些突破也应反映在

教材评估之中。

1. 有无前期准备工程是编好教材的重要条件

以往的教材在前期准备工程中主要注重词汇控制、语言点的

确定、功能项目及文化因素的摊派。词汇上按照词汇大纲的数量, 斟酌出词先后,并注重重现频率; 语言点上按大纲的语法项目,排

定难易程度,并控制句子的长度等。功能与文化方面,目前无现成

的大纲可供参考,只能由编者自行确定,一时难断优劣。我们也注

重针对性问题,比如母语不同、年龄不同、学习目的不同、文化程度

不同,等等。这些基本问题虽然已经提出,编教时并未给予足够的

重视。通用型教材多,而缺乏为某一类学习者的特殊学习目的而

编写的教材,即为明证。我们认为,要改变这种局面,今后的教材

编写,应从侧重于如何教转向更多地考虑学习者如何学。因此,能

否满足学习者的需求,就成为评估教材的重要标准之一。也就是说,对即将使用该教材的学习者进行“需求分析”,就成为编教前期

准备工作的重要的一项。除了对学习者的一般概况了解外,在编

教之前,还应对学习者原有的学习基础、学习目的、学习兴趣、学习

习惯以及学习方式等有初步的调查和了解。这样,在编教时才能

有的放矢,真正做到有针对性。目前,要想在针对性上有所突破,

道路。以往的对外汉语教材,除少数中外合编外,绝大多数都是我编。故而对教材的主要反映是内容没意思,不完全符合学习者的

学习心理与学习过程。中外合编教材可避免此类缺憾。中外合编

教材,可以共同投入,效益共享。我方在汉语本体系统、教学法原

则、文化因素蕴涵及背景知识等方面起主导作用,外方在语言对

比、文化对比、学习心理及学习过程方面提供咨询。待合编教材取

得相当经验后,对外汉语教材的编写已进入成熟期时,我们的教材

最终还是以我编为主。

2. 教材中必须含有一定数量的可背诵材料

学习语言要发挥大脑的记忆功能,背诵下来,才算是确切地掌

握了。前辈学者吴宓说“我自己的经验: ,许多朋友的经验,都说明这一点,学外语,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背诵。”(张紫葛1997) 胡明扬

在谈到自己的治学经验时也说“学语言要背诵。要大量阅读: ,从

所读材料中,可以了解语言习惯。你没有听到或没有看到的语言

现象,千万别创造,一创造往往出错。背诵过程中,很多词的用法

和语法现象都在其中了。一次完成,不必过多的讲解。”③胡春洞

也说“大量背诵课文与大量多种练习的结合: ,乃是对于一切各不

相同条件下英语教学的普遍有效的方法。因此,有必要把这一点

提高到原则意义上来加以认识和贯彻。”(胡春洞1990) 中国人学

英语如此,外国人学汉语亦复如是。背诵有利于语音、语调的正

确、熟练,有利于所学词汇和语法的巩固,有利于把握住正确的语感,无论是对口语能力还是书面能力的提高都十分重要。这里有

两点应予以注意:一是背诵要与多种练习相结合,方能更加有效;

二是背诵与活用练习应同步进行,才能提高表达能力。有人说背

诵有三个层次:尝试性背诵—半熟性背诵—流利性背诵。(胡春洞1990) 每课均应有背诵材料,初级可背诵若干句子,然后背句群,背

段落,直至背诵篇章。也许有人把背诵归结为机械性练习,其实不然。背诵中包含着活用练习的成分。何时、何地、对何人使用曾经

背诵过的或稍加变换的一个句子或几个句子,这本身即是最得体

的活用练习。

3. 对口语作出科学的界定,重新认识对话,在教材语言的推敲

上下功夫

口语决不是将叙述体改为甲、乙或 A 、B 之间的对话,这应是

无庸置疑的,然而,我们的教材却不无此种现象。另一种误解是,

以为在课文或会话中夹杂若干北京口语词就是口语。其实只不过

是京味稍具,并不能认为就是普通话口语。至于时而出现的文言

词汇,如“则”“若”“而”实应不见为好。但是,在编写教材的过程

中,如何处理口语与书面语的关系,选用真正、地道的普通话口语,

是很不容易的。首先, 应该对普通话口语有个科学的界定。有人

说“口语就是人们在现想现说的情况下: ,借助各种辅助手段的口

头语言,基本上是用非正式讲话的风格说出来的话。”( 陈建民1984) 怎么写出口语来呢? 老舍先生有一番经验之谈“按照我的:

经验,我总是先把一句话的意思想全,要是按照这点去造句呢,我

也许需要一句很长很长的话,于是,我就用口语的句法重新去想,

看看用口头上的话能不能说出那点意思和口语上的话怎样说出那

点意思。这么一来,我往往发现:口语也能说出很深奥的意思,而且说得漂亮、干脆。用这个方法造句,写出来的一篇东西,虽不能完全是口语,可能颇接近口语了。”(老舍1951) 老舍先生的切身体会,为我们在编教过程中,如何斟酌句子,编出地道的口语,提供了很好的经验。

在我们的教材中,也有不少是真正的普通话口语,我们从中摘

取一些,可以看出编写之不易,而学起来会有滋有味。“昨天去市

中心我丢了一个钱包,把我急坏了。”“外面下着雨,没带雨伞,回不去了。”“好象中国人都打太极拳。”“怪不得你身体那么健康。”一天时间参观够不够?”“承德要夏天去才好。”“还有什么事要我帮忙的?””“我在北大的时候,大家都叫我

15

…老外?”。(姜明宝1997)

4. 教材中要注意人类文化通感,不可一味弘扬中华文化

我们的对外汉语教材,应取汉语本位论,但不可把中国文化本

体论渗入其中。外国人学汉语,大多带有工具性目的,取融合性学

习目的者,不能说没有,但微乎其微。那么,外国人学汉语,就不一定非要认同中国文化。因此,语言教材应多考虑人们的文化通感,

要让学习者在学习汉语时感到人文性,从而使汉语走向国际社会。(赵金铭1997)

实际上,这是目前第二语言教学中在教材编写上面临的共同

问题。有文章介绍说“在过去: ,人们普遍认为学习英语必须学习英美人的文化,教学内容必须选择地道的英美文化,盲目反对地方

文化或者第三国文化在教学中的出现。这种现象,近年来受到越

来越多的人的批评。”“世界文化是多元的,世界的文化的交流也应该是多向的。”因此,多种文化模式的选择在语言教学中的作用是

不应忽视的。(余谓深、王蔷1992)

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笔者草拟出对外汉语教材评估一览表,

与同行共同探讨教材的评估问题。

对外汉语教材评估一览表

说明本评估表共设评估项目55 项,每项分为 A 、B 、C 、

D 四

个等级。1 - 45 项 A 为 4 分、B 为 3 分、C 为 2 分、D 为 1 分,46 -

55 项 A 为 2 分、B 为 1 分、C 为0. 5 分、D 为0. 25 分。前45 项满

分为180 分,后10 项满分为20 分,总满分为200 分。累计得分170 分以上者为优秀教材,150 - 169 分之间者为良好教材,120 -

149 分之间者为一般教材,119 分以下者为较差的教材。

16

序号

1 2 教材名称作者

出版时间出版单位

教材类型适用对象

开本总页码

评估项目

对学习者的需求有调查了解

前依据现行的某种教学计划、课程大纲进行编写

得分

A B C D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期

依据大纲对词汇总量及其分布进行控制

覆盖大纲所规定的语言点

依据大纲确定功能意念项目且分布合理

以某种语言理论为基础,如结构主义或功能意念

体现或侧重某种教学法原则,如听说法或交际法

使用该教材可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

正确处理语言知识的传授和语言技能的培养

听说读写译各项技能训练比重均衡,并有综合训练

按照语言技能编排教学内容

既注意表达正确又注意表达得体

语言能力与交际能力并重

以第二语言学习心理过程为理论基础如行为主义

教材内容与学习者的需求相一致

内容编排符合学习者的学习心理过程

语言水平与学习者的基础相符

语言内容与学习者以前所学相衔接

注意学习者的情感因素对学习的影响

每课生词量适当,重现率充分

句子长短适度

课文篇幅适中

课文与会话语言真实、自然

口语与书面语关系处理得当,是真正的普通话口语

所设语境自然、情景化

17

26

27 课文内容符合外国人、成年人、有文化的人的心态课文题材涵盖面广,体裁多样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材

课文内容的深浅难易排序得当

从开始就有可背诵的材料

课文有意思,给学习者以想象的余地

内容无宣传、无说教、无强加于人之处

教材的文化取向正确无误

练习覆盖全部的教学内容

练习有层次:理解性—机械性—活用性练习

练习类型多种多样,每个练习都很短

各项练习之间具有内在联系

注重表达练习,练习项目具有启发性

练习的量足够

练习编排遵循“有控制—较少控制—无控制”原则练习兼顾到各项语言技能的训练

淡化语法,少用概念和术语,加强交际

语言现象的注释简明、扼要

外文翻译准确,具可读性

注重词的用法及使用条件的说明

例句精当,可以举一反三

有教师手册及参考用书,方便教师,起导向作用

有学生练习册

各单项语言技能训练教材配套

有清晰音像材料,可供视听

有阶段复习材料及总复习材料

有相关的测试练习

开本合适,使用方便

插图数量适当,与内容配合紧密

版面活泼新颖,吸引学习者

教材内容使用不同字号编排

18

附注

①《语言教育问题座谈会纪要》《世界汉语教学》, 1998 年第1 期。

②③1996 年5 月10 日在北京语言文化大学的演讲《我的治学之路》。

参考文献

陈建民1984 《汉语口语》,北京出版社。

崔永华1997 对外汉语教学学科概说《中国文化研究》, 春之卷。

高彦德、李国强、郭旭1993 《外国人学习与使用汉语情况调查研究报告》, 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郭志良、杨惠元、高彦德1996 《速成汉语初级教程?综合课本》的总体构想及编写原则,载《汉语速成教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

胡春洞1990 《英语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

胡文仲1991 介绍一套具有中国特点的交际英语教材《外语界》, 第 3 期。姜明宝1997 《世界汉语》,新加坡时代出版社。

蒋洪新1992 介绍一套英语阅读教材《外语界》, 第 4 期。

老舍1951 怎样运用口语《语文学习》, 第 2 期。

黎天睦1987 《现代外语教学法———理论与实践》,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刘润清、吴一安、俞涓1990 高校英语本科教育抽样调查报告《外语教学与, 研究》第 3 期。

钱瑗1995 介绍一份教材评估一览表《外语界》, 第 1 期。

束定芳、庄象智1996 《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和方法》,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余谓深、王蔷1992 从国际英语外语教学协会第25 届大会看英语教学与研究的新趋势《外语界》, 第 1 期。

张紫葛1997 《心香泪酒祭吴宓》,广州出版社。

赵金铭1997a 对外汉语教材创新略论《世界汉语教学》, 第 2 期。

赵金铭1997b 对外汉语教学的文化取向,香港多语多文化研讨会论文,香港大学。

周雪林1996 浅谈外语教材评估标准《外语界》, 第 2 期。

(赵金铭100083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汉语速成学院)

(责任编辑李清华)

19

对外汉语专业书单,大家推荐

对外汉语专业书单 一、语言学本体研究 (一)通论类 现代汉语通论,邵敬敏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 《现代汉语通论》教学指导,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 《现代汉语通论》参考文献精选,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 现代汉语,胡裕树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 现代汉语,北京大学中文系,商务印书馆,2000年。 现代汉语,邢福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年。 现代汉语教程,邢公畹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1994年。 现代汉语,钱乃荣主编。 (二)绪论类

语言论,布龙菲尔德,商务印书馆,1999年。 语言论--言语研究导论,萨丕尔,商务印书馆,1999年。 普通语言学教程,索绪尔,商务印书馆,1999年。 《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卷·汉语》,朱德熙。 汉语概说,罗杰瑞,语文出版社,1995年。汉语如是观,史有为,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1997年。 中国语言和中国社会,广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 中国语言地图集,香港朗文出版公司,1989年。 汉语方言学概要(第二版),袁家骅,文字改革出版社,1983年。 现代汉语方言概论,侯精一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 当前我国语言文字规范化问题,吕冀平,戴昭铭,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

中国语文现代化百年纪事(1892—1995),语文出版社,1997年。 语言的变化、进步还是退化,徐家祯,语文出版社,1997年。 (三)语音类 普通语音学纲要,罗常培、王均,商务印书馆,1981年。 语音学教程,林焘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 现代语音基础知识,曹剑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 生成音系学理论及其应用,包智明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 汉语非线性音系学,王洪君,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 语音常识,董少文,上海教育出版社,1988年。 普通话语音常识,徐世荣,语文出版社,1999年。 普通话语音训练教程,宋欣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3年。

对外汉语论文:对外汉语阅读教材对比分析

对外汉语论文:对外汉语阅读教材对比分析 【中文摘要】本文选择由同一编者相隔十年之久所编、具有浓厚“血统”关系的两部对外汉语阅读教材作为研究对象,对它们的话题选择、词汇编排、练习设计、注释对比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考察和系统研究,发现它们的独到之处、可借鉴之处,同时也指出存在的问题,并希望能对对外汉语阅读教材的编写和使用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意见。本文由绪论、正文和结语三部分构成,正文共五章。绪论主要介绍了本文的选题意义、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第一章为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对阅读教学、对外汉语教材和对外汉语阅读教材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了整理,为后文的两部教材对比提供理论铺垫。第二章为两部教材的结构及课文话题选择。分析了两部教材的结构、话题分类、语言材料的真实性和话题的合适性。第三章为两部教材的词汇编排。围绕两部教材词汇难度、生词的重现率及生词在课文中的分布进行对比。第四章为两部教材的练习设计。主要对两部教材的练习题型、练习中体现的功能及练习间内在联系、练习覆盖的教学内容进行统计分析。第五章为两部教材的其他对比。分别从插图与内容配合方面、版面设计方面、词语汉英对译方面进行了分析对比结语部分由创新和发展、相关思考、本文研究的不足之处三部分内容组成。对本文的相关研究作了概括性总结,对未来的对外汉语阅读教材的编写提出一些可参考的方法和意见。 【英文摘要】This article has selected two reading textbooks

as the research object.The two books are compiled a decade apart but by the same author, between which there is a strong “race”. The author carried out a deep study and systematic research on their topics,vocabulary, exercise design, and notes in order to find out their strongpoints and weakpoits from which we can learn something.The author hopes that this study can provide some sugestions for compiling reading materials for TCSL.This article is composed of three big parts:the introduction, body and conclusion, the body contains five chapters.Introduction introduce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topic of this article,the subjects and research methods.Chapter one is review of relevant research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It’s mainly on the teaching of reading, TCSL teaching materials and TCSL reading materials. This chapter has provided theoretical support fot the following chapter.The second chapter is about topics and structures of the two textbooks.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structure of two materials, the topic classification, language materials and the authenticity and appropriateness of the topic.Chapter three talks about vocabulary arrangement. The author compared the vocabulary difficulty, the reproducibility rate and their distribution in the texts.Chapter four focuses on their exercises designed.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two textbooks’

对外汉语教材分析

《<汉语初级强化课程>听说课本Ⅱ》教材分析 对外汉语教材经过多年的建设已经取得了相当的成绩,比如:教材的数量以较快的速度增长,教材的种类不断丰富:教材的编写的理论研究和经验总结也不断深入和加强;等等。但是,已有的初级汉语系列教材在教学内容,教学重点,结构、功能和文化的相互配合,课程之间的相互配套等方面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方面。因此,本套教材编者从教学实践出发,编写了这套《汉语初级强化教程》,为初级汉语教材建设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教材名称:《汉语初级强化教程》听说课本Ⅱ 编者:肖奚强朱敏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内容简介:《<汉语初级强化课程>听说课本Ⅱ》是北大版外国留学生汉语本科规划教材语言技能类的基础强化教材,适合外国留学生汉语言专业本科生、进修生和汉语预科 生集中强化教学一学年试用。 教材类型:初级听说课本。 1.集听力课和口语课于一体的教材,注重培养学生实际生活中口语的听和说。教材中设置 了大量听说练习,强化训练学生的汉语听说能力。 2.作为初级汉语教材,课文内容更偏重于现实生活中的场景模拟。能够更多的指导学生解 决生活中遇到的口语问题,并进行适宜恰当的表达。 3.由于针对学生群体大部分母语为英语,所以本教材中注释基本为英语,包括课本条目注 释、生词解释、课文注释等。使学生能够清楚的理解课文内容,在课下也能更好的进行自我学习和提升。 4.该教材为汉语强化教程而编写,所以每节课都附有大量的习题,包括汉字读音,生词的 读写,词汇应用,造句子,进行口语对话练习等等。在做习题的同时进行强化训练能够取得快速并且良好的效果,以便达到汉语听说能力强化的教学目标。 主要特点: 《<汉语初级强化课程>听说课本Ⅱ》教材的特点可以总结为为三个结合:综合与听说相结合、结构与功能相结合,语言与文化相结合。 1 .汉语综合技能教学与听说技能教学相结合。在全面提高学生各方面汉语能力的同时突出 听说技能的培养,该教材可密切配合综合课本,注重词汇点与语法点的互现与循环。2. 将听说整合为一本教材,一门课程,同步强化,避免听说分课,教材不配套,教学互相 牵扯的弊端。综合汉语教材与听说教材的课文,在内容和形式上密切配合,相互容让,注重词汇和语法点的互现和循环。针对目前初级汉语教学中听力和说话分别开课,两门课的的教材、教学内容不配套现象严重(或互不相干或重复重叠)的现状,我们将听说和说整合为一本教材,一门课,改变目前听说分课,教材不配套,教学相互牵扯的现状。 3. 注重结构、功能与文化的结合,以结构为主线,辅以交际功能,穿插文化背景介绍,加 强教材的知识性、实用性和趣味性。尤其是每节课会话部分练习,在最后都会有一篇古诗,供学生朗读、学习。所选诗基本都是中国古代的名篇,以较简单的五言诗、七言诗为主。在每篇诗歌后都附有英语解释。虽然初级的学生对古诗的欣赏能力有待提高,但通过这种方式对中国古代文化进行推广、传播,也是一种恰当、高效的途径。 5.教材中的所有词汇、语法点均与汉语水平考试大纲、对外汉语教学大纲相对照,确保词 汇。语法学习的循序渐进,尽可能避免生词、语法的超纲。当然,对于学生学习和交际急需而现行大纲缺少或等级较高的词语,该教材也本着实用的原则,适当加入。 教材内容: 1.作为听说课本,课文内容都是与实际生活关系十分密切的日常对话,对学生口语应用场 景把握清晰,对学生融入中国环境,适应生活等有直接的好处。如第二十一课《我想开

20110126 对外汉语教材(教日本人学习汉语) 第20单词

今年/今年. 明年/来年. 后年/再来年. 去年/去年 前年/一昨年 年龄/年齢. 2. 毕b ì业y a 卒業 3. 多du ō (副词) ① 用在疑问句里,问程度或数量,(大多接在形容词前面) →他多大年纪? 多重? 多远? ② 用在感叹句里,表示程度很高 →这个问题多不简单啊 那个老人多有精神啊。 4. 岁 (量词) 表示年龄的量词 歳 几岁/多少岁 5. 属sh ǔ (动词) =属sh ǔ相xi àng (生sh ēng 肖xi ào ) 十二支じゅうにしで,生まれた年を言い表すときに用いる. 她属羊,我属马/彼女はひつじ年で,私はうま年です. ? ね/鼠sh ǔ ? うし/牛niú ? とら/虎h ǔ ? う/兔t ù ? たつ/龙l ?ng ? み/蛇shé ? うま/马m ǎ ? ひつじ/羊yáng ? さる/猴hóu ? とり/鸡j ī ? いぬ/狗g ǒu ? い/猪zhū

7. 月yu a (名) ①( 時間の単位)月. → 一个月/ひと月.1か月 ② (暦の上の月順を表す)月. →1月,二月,三月…… 月亮 ムーン 8. 号h ào (量) 9. 生sh ēng 日r ì (名) 誕生日 10. 正zh ang 好h ǎo (副词/形容词) ① 副词 都合よく.折おり よく.あいにく. → 刚要出门,正好下雨了/出かけようとしたら,あいにく雨が降り出した. → 这次去西安出差,正好看看兵马俑。 こんど仕事で西安に行くから,兵馬俑へいばよう を見るのに好都合だ. ② 形容词 (時間?位置?大きさ?数量?程度などが)ちょうどよい. 这屋子大小正好/この部屋の広さはちょうどよい. 这双鞋合适吗?--正好/この靴は合いますか--ちょうどいいです. 11. 打d ǎ算suan (动词/名词) ① 动词:…するつもりだ.…する予定である.準備する.考える.企てる. → 你打算到哪儿去旅行?/あなたはどこへ旅行に行くつもりですか. 注意: “打算”は「…をもくろむ」「打算的だ」のように悪い意味でも用い ることができる.“为(人)打算”の形で「…の利益のために考える」 という意味で使われるが,“为”の後ろに“个人”や“自己”を伴 うと,「自分のために打算する」「打算的である」の意味で使うことができる. → 他为别人打算/彼は他人の利益を考える. 他为个人打算/彼は打算的だ. ② 名词: 意図.考え. 共同的打算/一致した考え. 各有各的打算/それぞれ自分の思惑がある 『比較』打算:计划 (1)“打算”が比較的気楽に使われるのに対し,“计划”は慎重に用 いられる. (2)“打算”はふつう成文化されないものに用い,“计划”は成文化 されるものに用いることが多い. 『比較』打算:企图(企てる) (1)“打算”には褒貶の色合いはないが,“企图”にはしばしば貶義 が含まれる.

对外汉语教材的生词注释研究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5,12(3):336-338 Journal of Sheny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2010-05,12(3):336-338 对外汉语教材的生词注释研究 吴艳 (沈阳工业大学国际教育学院,辽宁沈阳110023) 摘要:生词注释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判断一本对外汉语教材是否合格或是否适用的标准之一,词汇教学则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点环节,科学的生词注释方法则是取得预期教学效果的基础。在对汉语教材的生词注释现状及问题加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注释的基本原则及教学建议,以推动对外汉语教材及教学的科学化进程。在汉语学习初级阶段,只注释基本义以帮助理解;考虑到教学重点和特点,不选脱离课文语境的义项注释;从语用的角度释义,既注释词素也注释词;可以使用直译和意译同时注释的方法。 关键词:对外汉语;生词注释;教材;生词;注释 中图分类号:H195.3;H136.1;G642.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9713(2010)03-0336-03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以及中国在世界上地位的提高,中国和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往越来越密切,汉语将越来越成为世界强势语言。在汉语走向国际的过程中,人们认识到对外汉语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搞好学科理论建设是该学科健康发展的核心。那么学习者首先面对的教材就是他们学习的起点,教材研究成为学科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论是在对外汉语教学的课堂上还是在日常生活中;不论是汉语程度比较高的学生还是汉语水平比较低的学生,生词都是留学生首先遇到而又必须掌握的基本能力。因此,词语释义法的研究作为对外汉语教材编写的首要任务,就成为对外汉语教材研究的课题之一。 一、目前教材中生词注释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通常的汉语教材为了让第二语言学习者更容易学习,大部分对外汉语教材都采用了汉语之外的语言来注释汉语词汇,其中绝大部分是用英语来解释的。比较新的教材如《发展汉语》的初、中级阶段教材也是如此,采取了英语释义法。这对于欧美国家的学生来说是科学有效的,但如果汉语学习者是来自非英语国家和地区的话,全部用英语来解释生词不但不利于学习者理解,反而大大增加了他们学习的难度。许多教材对生词进行英文注释时,往往或是用英文把该词语的所有义项都罗列出来,或是相反,只注明该词语的基本义项。这两种做法都不能让学生逐层深入地掌握词语不同义项和用法,很不利于学生的系统学习,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往往教师觉得已经讲得很清楚、学生也认为明白了的词,在学生使用该词进行表达时才发现他们对词语的理解是有偏差的。 据实际调查,绝大多数留学生都主张用汉语释义汉语生词,他们认为这种方法可以起到复习巩固的作用。《高级汉语》在这方面作了改进,采用汉语释义汉语的方法,我们认为这种释义法是合理的。一般来说,高级阶段的学习者己经掌握了三千左右的汉语单词,有一定的汉语基础,可以读懂看懂基本的词汇和语句。这时用已经学过的词语来释义生词,不但有利于激活学生储存在记忆中的词语,而且可以使这些词语从短时记忆库渐渐转移到长时记忆库中。这样,学过的词语得到了巩固,同时也为生词重现提供了途径,能使学习者更好地掌握汉语词汇,对汉语的学习效率也有很大的提高。 当然,也有部分学生主张英、汉双语释义,还有部分学生认为应该用其他语言释义,比如用他们的本国语言。母语注释之所以是可行的,是因为人类生存在同一个世界,人类所面对的社会生活也有许多相同相通的方面,认知能力和思维发展的水平也大体相同,这就使得以概念为基础的词义有相当大的共同性,这种共同性的集中体现在各种语言的基本词汇上,不同民族语言的词义系统因此而有相同或相近的一面。这种相同或相近,就构成了用学生母语注释汉语词语的基础。有了这个基础,对初学者来说,用母语来注释生词,帮助、引导学生 收稿日期:2010-02-10 作者简介:吴艳(1967-),女,沈阳工业大学讲师,从事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

对外汉语教材评价

《高级汉语口语(第二版)》的教材评价 《高级汉语口语(第二版)》是在保留原来教材主要特色的基础上重新进行的构思和编写。应教学实践的要求,教学层次需要被进一步划分,因此,改版后将上册改为《高级汉语口语》第1、2册,原来的《高级汉语口语》(下)改版为《高级汉语口语》第3册。 1、2两册各有12课,课文字数平均为1800字左右,生词控制在35个左右,以《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中的丁级词为主,同时收入了一些用法较多、易于混淆的丙级词以及部分常用的成语。每课的编排适合6至8学时使用。 第二版保留了原教材的部分话题,人物关系更为集中,人物语文特点更突出得体性,大多数课文内容彻底更新。在注重场景、人物典型性的同时还注意了广泛性,尽量赋予人物不同的性格、背景、经历和不同的语文风格,表达力求生动、自然、得体。学习者可以加深对中国社会的了解,达到学习地道口头语言的目的。 课文内容虽然突出了文化色彩,但仍然以语言训练为宗旨,1、2册增加了“热身话题”及“句式与表达”的练习。为了达到大纲所提出的要求,本书在练习的设计上突出了实用性,以成段表达的训练为中心,循序渐进地安排了相当数量的叙述、讨论和调查题,以切实提高学生大段地、连贯自如地表达的能力。 按课程类型分,《高级汉语口语》(第二版)属于技能类课程,在技能类课程的教材中,这本书又属于通用汉语教材中的专业技能训练。主要训练学习者的汉语口语。 按纲目分,《高级汉语口语》(第二版)不是仅仅以某一种内容为纲,而是以多种内容为考虑。是课文以话题、场景为主线,以交际功能和文化知识为副线。如第一册每一课“意思意思就行了”,以林志强第一次带女朋友铃木雅子回家为场景,通过铃木与林父、林母的对话,中间让学习者不仅学习到在中国家庭中的交际,也了解到中国一些传统文化。 全书的课文以一个典型的中国家族为主线,以类似剧本的形式展开故事情节,内容涉及中国家族和中国社会的多个侧面。书中所选的情景和出现的人物在注重典型性的同时也注意了广泛性,尽量赋予每个人物不同的性格、背景、经历和不同的语言风格,对话力求生动、自然、得体,符合人物的身份。学习者可以随着教材中的人物走进中国家族,融入中国社会,以便达到加深对中国社会的到真正地产的口头语言的目的。 本书分为三个单元,在各个单元间有意识地穿插了一些与口语有关的知识介绍,目的是帮助学生扩大知识面,加深对汉语口语的认识和了解。 本书的体例以课文为主,对一些俗语、惯用语和文化色彩较浓的词语用“注释”的加以解释。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针对课文中出现的一些文化难点,每课安排了与之相关的“补充材料”。 此外,教材的编写依据了一定的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这本教材课文字数平均为1800字左右,生词控制在35个左右,以《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中的丁级词为主,同时收入了一些用法较多易于混淆的丙级词以及部分常用的成语。 课文后面有词语,有汉字、词性、注音和中文解释,基本符合高级阶段学生的需要。还有一些比较容易混淆和不容易学的、又常用的句式。目的语的难点和学习重点在语音、词汇和语法教学的安排中,在课文、注释、练习中充分而恰当地体现出来。 在课程特点上,本教材突出交际功能培训,从一些中国家庭的日常生活的场景中去学习口语,以便于让留学生更好地融入中国的社会。 二、实用性原则。第二语言教学主要是培养学习者的语言技能,语言知识必须为培养交际技能服务。这本教材正是遵循了这个原则,与过去带有浓厚文学色彩的高级口语教材相比,这本教材的教学内容(课文选材词汇语法点的选择和解释、练习题型内容等)都满足学习者交

对外汉语综合课教材

一、我国对外汉语综合课教材编写历程概述 1.始:20世纪50年代 “朱德熙先生和张荪芬女士1954年编写出版的《汉语教科书》是第一部对外汉语教材,也是第一部由中国学者编写的国别对外汉语教材。” 国内最早出版的对外汉语综合课教材是1958年邓懿等编写的《汉语教科书》。 20世纪50年代编写的综合课教材体现了以语言结构为纲的特点,这种编写模式一直持续到20世纪70年代末。 2.20世纪80年代初期 刘珣等编写1981年出版的《实用汉语课本》使教材编写进入到“结构—功能”相结合的新时期。在1987年成为我国第一部获奖对外汉语教材。 胡裕树主编的《今日汉语》。 3.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 我国对外汉语综合课教材进入到大发展时期,各种编写理念的教材百花争艳。 “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 1996年黄政澄主编的《新编汉语教程》属于这类综合课教材。 刘珣主编的《新实用汉语课本》也是一部按照“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的方法编写的综合课教材。 二、我国对外汉语综合课教材编写存在的问题

1.教材有时存在硬性错误 硬性错误主要体现在汉字笔顺不对、语言知识错误等方面。 2.教材实用性有待加强 是语法讲解存在实用性不强的问题; 教材课文体裁范围过窄,应用文的比例过小; 练习的实用性不足。 三、对策 1. 教材编者要认真学习有关语言文字规范,并仔细校稿; 2.采取多种措施加强教材的实用性 ①教材要达到实用的目标,语法项目的编排必须做到科学、合理 ②进一步丰富对外汉语综合课教材课文的体裁,适当扩大应用文所占比例; 3.对外汉语综合课教材的练习要开展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能力的全面训练。 四、试论对外汉语综合课教材的编写原则 1.针对性原则 2.实用性原则 3.系统性原则 4.创新性原则

对外汉语教师必读书目100本

对外汉语教师必读书目100本 1.《语言问题》赵元任著,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2.《语言与文化》罗常培著,北京出版社,1989年版 3.《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吕叔湘著,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 4.《修辞学发凡》陈望道著,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 5.《汉语方言概要》袁家骅等著,文字改革出版社,1983年版 6.《马氏文通》马建忠著,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 7.《汉语音韵》王力著,中华书局,1980年版 8.《训诂简论》陆宗达著,北京出版社,1980年版 9.《中国语言学史》王力著,山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10.《中国文字学》唐兰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11.《中国历代语言学论文选注》吴文祺、张世禄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 12.《普通语言学教程》(瑞士)索绪尔著,高名凯译,岑麒祥、叶蜚声校注,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13.《语言论》高名凯著,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 14.《西方语言学名著选读》胡明扬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15.《应用语言学》刘涌泉、乔毅编者,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16.《诗经选》余冠英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 17.《楚辞选》马茂元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 18.《论语译注》杨伯峻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版 19.《孟子译注》杨伯峻译注,中华书局,1960年版 20.《庄子今注今译》陈鼓应译注,中华书局,1983年版 21.《史记选》王伯祥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22.《唐诗选》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 23.《唐宋词选》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 24.《元人杂剧选》顾肇仓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 25.《三国演义》罗贯中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26.《水浒传》施耐庵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年版 27.《西游记》吴承恩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55年版 28.《儒林外史》吴敬梓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77年版 29.《红楼梦》曹雪芹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 30.《鲁迅小说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 31.《女神》郭沫若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重印版 32.《子夜》茅盾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年版 33.《家》巴金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 34.《骆驼祥子》老舍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版 35.《曹禺选集》曹禺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 36.《围城》钱钟书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

对外汉语教材的创新

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年第4期 对外汉语教材的创新 王尧美 提要2000 年以后, 对外汉语教材编写进入了一个繁荣期, 这也反映出了我国对外汉语 教学的新趋向。本文以这些新编对外汉语教材作为调查对象, 分析了它们在借鉴第二语言教 学理论及习得理论等方面所获得的创新成果。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 教材; 教材创新 作为对外汉语教学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材的编写和研究一直受到学术界关注。 据统计, 1987年到1999年12年间, 在各种公开发行的刊物上, 有230篇是有关教材编写研究 的(齐沛2003)。总的来看, 人们对以前的对外汉语教材的满意度不高, 主要的批评有: 教材的 针对性不强, 没有考虑到外国学生不同的文化背景、语言习惯和学习需求; 实用性不够, 学生想 学和急于学的学不到, 学了以后基本用不上; 还有内容陈旧老化、重复雷同, 等等。这些批评主 要是针对2000 年以前出版的教材, 2000年以来, 随着汉语热的升温, 一批新编对外汉语教材 相继问世, 显示出了创新性的理念、方法和设计。本文采用抽样调查和统计分析的方法, 分析 2000年以来对外汉语教学教材的创新成果, 从中可以看出对外汉语教材的最新趋向。 一面向市场, 针对性强 近几年来, 学习汉语的外国学生数量不断增加, 不同国别、多种层次、各种需求的学生展现 出多元化的市场图景。这种情况一方面激发了人们编写对外汉语教材的热情, 同时客观上要 求教材编写者不能再像以前那样闭门造车, 而必须把目光投向市场, 根据多元化的需要编写富 有针对性的教材。

在近几年的对外汉语教材中, 针对不同国别、不同年龄、不同需求以及各种学习水平的教 材都有出版。 首先, 针对不同国别或不同母语背景的教材不断涌现, 使对外汉语教材呈现出多元文化特 色。针对日本学生, 石慧敏和金子真也编著出版了5走向中国6; 针对泰国学生, 徐霄鹰、周小 兵编著出版了5泰国人学汉语6; 针对阿拉伯语的学生, 李芳杰编著出版了5汉语1006; 针对韩 国学生, 李明晶编著出版了5对韩汉语口语教程6。这些教材都是在详细研究学习者母语的基 础上编写的, 比为不同母语背景学习者共同编写的通用型教材更有针对性。 其次, 还为各种年龄段的学习者编写了不同的教材。目前汉语学习者的年龄层次越来越 广泛, 不仅有大学生, 中学生, 小学生, 甚至学龄前儿童也加入了学习汉语的队伍, 因此近年来 出现了一些针对低龄汉语学习者的教材。如王双双编著的5双双中文教材6, 就是一套专门为 78

对外汉语教材的60年发展

对外汉语教材的60年发展 10年前,苏格兰人Tracey Fallon在爱丁堡大学学习中文的时候,是从《新编汉语教程》中的“你好”“谢谢”开始的。而学汉语的经历,为她后来在英格兰一家国际办公室工作铺打下了基础。 Tracey记得,在自己接触到的汉语教材中,出现得最多的人物是银行职员、企业经理和自由职业者,她最为了解的名人,是姚明和刘翔;而如果时光倒流60年,她认识的中国人则将会是农民、工人,最为耳熟能详的名人是鲁迅和郭沫若,当然,还有毛泽东。 事实上,中国现代对外汉语的教学之路,始于1950年清华大学开办的东欧学生汉语专修班。现在,大家好奇的是,在过去的60多年时间里,中国对外汉语教材经历了怎样的改变? 以政治为纲:毛主席语录出现在教材里 1958年,一个没有姓名的德国留学生来到了北京大学学习中文。那个时候,中国正在中共中央“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这三面红旗的指引下,为完成第二个五年计划而奋斗。 这名德国人善于从劳动人民那里汲取知识。他去胜利农业生产合作社访问一位老农民黄老九,听黄讲述自己翻身后当上合作社组长的故

事。他还参加了十多万人的群众国庆节游行,跟着人群一起高喊“毛主席万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 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他同一位在半年内体重增加了4公斤的中国人分享各自的国家发展经验。课余时间,他观赏了电影《为了和平》、话剧《白毛女》等富有中国特色的文艺作品。 以上是《汉语教科书》(上、下)(1959年德文注释版,时代出版社)中描述的景象。那是1949年以来第一部对外汉语教科书,也是第一部以汉语拼音为基础的对外汉语教材。 这部教材的主要编者是留美归来的北京大学教授邓懿先生。但在强调集体创作的年代,和那个没有名字的德国人一样,该书的编者署名是“北京大学外国留学生中国语文专修班”(因1952年院系调整,清华大学东欧学生汉语专修班并入北京大学),个人面目模糊不清。 和那个幸福的德国人不同的是,课本出版那年,邓懿已被打为“漏网右派”、“美国特务”。 “每个时代的教材都必然带有时代的烙印。”一位曾任北语(北京语言学院,后改名“北京语言大学”)院长和中国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国家汉办”)负责人的学者说,“文革”结束前,通过对外汉语教学推广主义、输出革命是一项重要任务。彼时来华学习汉语的主力是公费的亚非拉留学生,也有少量自费的欧美学生。

对外汉语开题报告

对外汉语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院(系):文学院 专业:对外汉语 题目:对外汉语教材建设 1、本课题的研究现状 整个对外汉语教材的发展可分做三个阶段: (1)50年代到70年代:纯结构时代 这个阶段的汉语教材主要面对传教士和商人,缺乏专业理据。所 编写的教材主要有:爱德华·阿基德森的《华英捷径:初步100步(注音)》(凯利-沃尔什公司,1910年)、赵元任先生的《国语留声片课本》(商务印书馆,1922年)、周辨明先生的《中英会话三用教本》(书同文馆,1950年)。 (2)70年代-90年代:结构与功能相结合时代 这个阶段编的汉语教材以在世界范围内推广汉语作为目的,这个 阶段教材编写者吸纳了国内外语言教学理论,并结合国内外教学实践,注重外国人汉语交际水平的培养。主要教材有:北京语言学院《基础 汉语》(商务印书馆,1972年)。80年代后期,实行了大量的教材基础 研究,主要教材有:《对外汉语教学本课教育研究》。 (3)90年代至今: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时代 20世纪的最后十年,对外汉语教材的编写与出版出现了一种空前 繁荣的景象,平均每个月都有十几种教材面世,也能够说达到了历史 发展的巅峰时期。2003年12月,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教材研发中

心成立,成为国内首家以开发、研究、编写并推广对外汉语教材 为中心任务的专门机构。这个机构是以北京语言大学这个对外汉语教 学核心基地为依托,整合海内外对外汉语教学领域的编教力量,充分 利用外国留学生集中教学实验的优势二建立的,其成立将对对外汉语 教材建设起到对动作用。 2、本课题的初步研究成果 (1) 对外汉语教材类型建设 一个学科的教材是否科学、完备,应从质量、数量、满足教学需 要和教材体系诸方面来衡量。质量上,要有覆盖面,要形成一个学科 的教材规模,要能满足教师的教学需要,要能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学习 目的的学习者的需要编写品类繁多的教材。当前,我国对外汉语教材 显然还存有尚待改进的地方。我们现有的教材,几乎都是通用性教材。这种情况难以满足不同的要求。在对其他国家使用的对外汉语教材实 行考察后,发现国内新出的教材,当前仍然缺乏针对学习者本身特点,如:母语、年龄、文化水准等而编写的入门教材。而国外编写的教材 针对性强。虽然北京语言学院出版了《基础汉语》和《汉语课本》, 但是美国和加拿大政府还是组织相关人员编写《标准汉语》。在法国,近十年来,最畅销的基础汉语教材还是法国出版的《汉语语言文字启蒙》,而不是汉语的家乡——中国所编的教材。所以新一代教材建设,尤其是供国外使用的教材,要考虑国别、民族、文化、环境的特点, 提倡中外专家合编教材。教材有了针对性,才有更好的适用性,才能 有更高的实效性。 (2) 对外汉语教材的内容建设 对外汉语教材的编写是一项集语言学、文字学、教育学、心理学、语言教学法等理论于一身的交叉性系统工程。我们除了有结构大纲(即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大纲)之外,当前还没有成熟的功能大纲和文化大纲。这就造成了在语言教学的某一阶段应该教授哪些结构、哪些功能、哪 些文化因素,并没有一个固定而量化的标准。

对外汉语开题报告

对外汉语开题报告 导读:本文对外汉语开题报告,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开题报告 院(系):文学院 专业:对外汉语 题目:对外汉语教材建设 1、本课题的研究现状 整个对外汉语教材的发展可分做三个阶段: (1)50年代到70年代:纯结构时代 这个阶段的汉语教材主要面对传教士和商人,缺乏专业理据。所编写的教材主要有:爱德华·阿基德森的《华英捷径:初步100步(注音)》(凯利-沃尔什公司,1910年)、赵元任先生的《国语留声片课本》(商务印书馆,1922年)、周辨明先生的《中英会话三用教本》(书同文馆,1950年)。 (2)70年代-90年代:结构与功能相结合时代 这一阶段编的汉语教材以在世界范围内推广汉语作为目的,这一阶段教材编写者吸纳了国内外语言教学理论,并结合国内外教学实践,注重外国人汉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主要教材有:北京语言学院《基础汉语》(商务印书馆,1972年)。80年代后期,进行了大量的教材基础研究,主要教材有:《对外汉语教学本课教育研究》。 (3)90年代至今: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时代 20世纪的最后十年,对外汉语教材的编写与出版出现了一种空前繁荣的景

象,平均每个月都有十几种教材面世,也可以说达到了历史发展的巅峰时期。2003年12月,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教材研发中 心成立,成为国内首家以开发、研究、编写并推广对外汉语教材为中心任务的专门机构。这一机构是以北京语言大学这一对外汉语教学核心基地为依托,整合海内外对外汉语教学领域的编教力量,充分利用外国留学生集中教学实验的优势二建立的,其成立将对对外汉语教材建设起到对动作用。 2、本课题的初步研究成果 (1) 对外汉语教材类型建设 一个学科的教材是否科学、完备,应从质量、数量、满足教学需要和教材体系诸方面来衡量。质量上,要有覆盖面,要形成一个学科的教材规模,要能满足教师的教学需要,要能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学习目的的学习者的需要编写品类繁多的教材。目前,我国对外汉语教材显然还存在尚待改进的地方。我们现有的教材,几乎都是通用性教材。这种情况难以满足不同的要求。在对其他国家使用的对外汉语教材进行考察后,发现国内新出的教材,目前仍然缺乏针对学习者本身特点,如:母语、年龄、文化程度等而编写的入门教材。而国外编写的教材针对性强。虽然北京语言学院出版了《基础汉语》和《汉语课本》,但是美国和加拿大政府还是组织有关人员编写《标准汉语》。在法国,近十年来,最畅销的基础汉语教材还是法国出版的《汉语语言文字启蒙》,而不是汉语的家乡——中国所编的教材。所以新一代教材建设,尤其是供国外使用的教材,要考虑国别、民族、文化、环境的特点,提倡中外专家合编教材。教材有了针对性,才有更好的适用性,才能有更高的实效性。 (2) 对外汉语教材的内容建设 对外汉语教材的编写是一项集语言学、文字学、教育学、心理学、语言教

《汉语教程》和《新概念汉语(初级本)》课文比较研究

《汉语教程》和《新概念汉语(初级本)》课文比较研究 课文是构成教材的主要部分,它是学习者在课堂学习中接触最多的材料,是教师开展教学和对学习成绩进行测试的一个重要方面。课文在整部教材编写中占有最重要的地位。课文内容的选取直接关系到教材质量的好坏,对教师“教”的方式与学生“学”的效果有极大的影响。本文就《汉语教程》和《新概念汉语(初级本)》两套教材中的课文进行了比较分析,总结优劣得失,以期为未来的研究者提供借鉴。 标签:对外汉语;教材;课文 一、课文的针对性 赵金铭(1998)[1]先生在《论对外汉语教材评估》一文中指出,选材是教材编写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选材必须注意两点:“一是选取真实的语言材料;二是选取受学习者欢迎的语言材料。”编者应对来自不同国家的汉语学习者的性别、年龄、职业、家庭、民族、文化背景、学习需求以及学习目的等各方面情况进行详细的调查与了解,才能针对他们的口味编写出受欢迎的成功的教材。 《汉语教程》属于来华留学生本科学历汉语教材,所选材料都与留学生在华的学习和生活有关。我们所研究的是针对英语国家的英文版。这套教材的生词量较大,语法点成体系,每篇文章容量很大,所以只适合汉语本科专业学生使用。《新概念汉语(初级本)》教材针对零起点的英语国家成人汉语学习者,课文内容有英语解释。课文短小,词汇简单,语法点不设专项讲解,难度较低,突出功能讲解和句型训练,课后有大量的交际型练习,趣味性强,可用于课堂组织活动;该教材对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针对性较强,也可以用做口语教材。 二、课文的实用性 实用性原则是对外汉语教材编写的一个重要原则。在对外汉语教学初级阶段,我们教学的主要目的应该是培养学生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交际能力指的是:①会表达自己的意向,能与他人建立联系;②懂得语言结构成分,并且能在各种不同的交际情景中使用这些成分;③掌握进行交际所必需的各种句式。 [2]教材的实用性一般表现在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其一,课文内容的选择应该与学习者的实际需要相结合,帮助学习者掌握交际所要求的语言技能知识和语用规律;其二,教材的编排应该能够密切配合教师教学活动的开展,满足各种语言技能的培养训练的需要。 《汉语教程》教材从语法体系的高度,指导学习者掌握汉语的语言规律,每课后面的语法项目编排清晰,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重点阐释其语义和语用功能,教学生怎么运用语法去说,去写,去表达。功能项目按语法点编排的需求而定。练习以语法练习为主,结合交际性练习。《新概念汉语(初级本)》教材则每一课引进学习新的话题和情景,课后有重点句型总结,课后练习把所学的相关知识和

(完整版)对外汉语教学入门考试整理

一、对外汉语教学的3个含义 1.教学: a)定义:“教师将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 b)过程:总体设计、教材编写、教学实施、测试 c)教学类别和模式也属于教学范围。 2.学科 a)作为一个学科,对外汉语教学不仅包括教学,而且包括跟教学密切相关的理论研究和系统研究。 b)作为一个交叉学科,对外汉语教学至少涉及四个方面:语言层面、心理层面、教育层面和技术层面。 3.事业 a)对外汉语教学是国家、民族的事业。 b)任务:加快孔子学院建设;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大力推进教材编写和发行体制创新; 构建全球汉语网络平台; 改革与创新汉语考试。 二、第一语言和本族语的关系 1.第一语言:孩子最早习得的语言,也就是从父母或周围他人那里自然习得的语言。 2.母语:传统上指本国或本民族的语言。 3.本族语:本民族的语言。

三、习得理论包含哪几个方面 1.强化论: a)理论依据: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论 b)代表人物:【美】斯金纳 c)内容:儿童学习说话就是对环境或成人话语作出合适的反应,反应正确就会得到奖励,使之受到强化并形成语言习惯。无法解释语言习得的复杂情形。 2.传递论 a)理论依据: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论 b)代表人物:【美】奥斯古德 c)内容:内在刺激产生的内部反应可以用来解释语言媒介如何表现不在眼前发生的事,以及根本没有发生的事。无法解释语言习得的复杂情形。 3.内在论 a)理论依据:心灵主义 b)代表人物:【美】乔姆斯基 c)内容:儿童天生具有语言习得机制,使其能对所接触的语料进行处理。当儿童发现了语言的深层结构并将之转换为表层结构的规则时,就可以创造性的应用语言了。 4.认知论 a)理论依据: b)代表人物:【瑞士】皮亚杰 c)内容:儿童的语言发展,就是天生能力和客观经验相互作用的结果。儿童的认知活动和语言活动相互促进。

对外汉语口语教材

发展汉语新旧版本比较 1. 更新了课文封面、插图,更形象、更时尚、与课文配合更密切。 2. 调整了课文内容,使课文的长度和难度更适合各级学生的水平。 3. 调整了生词序列,使生词的出现顺序更为合理。 4. 练习去除了一些旧话题,加入了一些新话题,如“话说第一印象”“我在准备自己的简历”“地铁不公共汽车快”等话题,更贴近我们的生活。 5. 新版本新增了学习指南、语法术语及缩略形式参展表、谚语索引更便于学习和理解。 6. 新版本话题的安排更具层次,分阶梯分难易程度安排课文话题 市面上的教材介绍: 类别:速成型 1.《汉语交际口语1》以实用的交际任务为主线,以生活需求为主要学习内容,适合零起点学习者使用。 《汉语交际口语》就是一套专为多样化的短期汉语学习者编写的系列教材。 2.《汉语口语速成入门篇上》(第2版)系列课本包括入门篇、基础篇、提高篇、中级篇、高级篇五本。《汉语口语速成入门篇上》(第2版)是为短期来华留学生编写的、以培养学生口语交际技能为主的一套系列课本。全套课本共分五册,分别适应具有“汉语水平等级标准”初、中、高三级五个水平的留学生的短期学习需求。 https://www.wendangku.net/doc/ca15169966.html,/article/925f8cb8152e47c0dde05602.html 现在的对外汉语教材市场已经呈现出鱼龙混杂的状态:许多东西没有创新,内容换汤不换药。有的不成系统,还有的实践性较差。教材的选用直接关系着课堂教学的好坏。本着实用性原则,这里给大家罗列一些比较好的教材,希望能对大家的实际教学活动有所帮助。 市面上的教材的种类: ☆成人短期教学: 1.《汉语口语速成》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2008 适合6周及6周以下为教学周期的短期班教学使用。这是一套按照新的思路编 写的供外国人使用的基础汉语教材。整套课本共分五册,包括入门篇、基础篇、提 高篇、中级篇、高级篇,分别适应具有“汉语水平等级标准”初、中、高三级五个 水平的学习者的短期学习需求。丛书包括英语、日语、韩语三个注释版本,方便学 习者选用。 《汉语口语速成》是为短期来华留学生编写、以培养学生口语交际技能为主的一套系列课本。经过学习,他们将很快掌握与中国人进行口头交际的能力。本教材最大的特色之一就是丰富大量的图片和插图。很多教师反映教学中的图片很难搜集,过去的教材,也都是“造句、改写句子、替换练习”这一类,可是本书不仅包括传统的练习形式,同时借助丰富的图片,使得教材的练习更加真实自然,

对外汉语教材评估

语言教学与研究1998 年第 3 期 论对外汉语教材评估 赵金铭 提要本文从分析对外汉语教材现状出发,提出对教材进行 科学评估的必要性,阐述如何建立客观、公允的评估标准。对于涉及评估标准的若干问题,及通过评估寻求教材创新突破,也将略陈 管见。在上述分析基础上,设计一份对外汉语教材评估一览表,以 备同行参酌。 一对教材进行科学评估的必要性 回首十年来教学界所使用的对外汉语教材,大致可以满足国 内外汉语教学需要。若干种质量高的教材,教师使用起来顺手,学 生学起来饶有兴味,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教学的实施,对对外汉语 教学的学科建设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其中使用时间较长,使用 范围较广,反映较好的教材,诸如《基础汉语课本》: (李培元等) 、 《实用汉语课本》(刘王旬等) 、语》(胡裕树等) 、(鲁健骥等) 、 《汉语中级教程》《汉语高级教程》 (邓懿等) 、 教程》(李忆民等) 、(邱质朴等) 、《开明中级汉语》( 孙晖 等) 、 (李明等) 、 (杨贺松) 。 ,怎么说》 4 十年来虽然有不少质量高、受欢迎的对外汉语教材问世,其中

也不乏一些精品教材,但不少教材是在同一水平上重复,缺乏特 点,更无新意,雷同现象不可谓不严重。 正如吕必松先生最近在一次语言教育问题座谈会上,针对对 外汉语教材问题所发表的意见“同一类型的教材: ,大部分是大同小异,真正有创新价值的教材数量有限;这些大同小异的教材,大 部分有一个共同的缺点,就是内容和形式都比较呆板;有些教材的 练习不是数量太少,就是练习的内容和方式与教学目的不一致;有 些教材的外文翻译不太理想,国外反映比较强烈;专门针对国外汉 语教学的特点编写的教材很少,大部分教材对国外不适用;从总体 上说,我们的理论研究还不能满足教学发展的需要,但是也有大量 适用于教学的研究成果还没有及时吸收到教材中来。”① 反思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多种多样的。原因之一,是 缺乏一套完整的、科学的、便于操作的对外汉语教材评估系统。如果建立起一套客观的教材评估标准,就能明确地指出优秀教材的 长处所在,今后如何发扬,并避免短处。然后经过反复不断地修 改,出乎其类,拔乎其萃,必定能提高教材质量,出现精品教材。有了评估标准,对于粗制滥造的“急就章”型的教材,在评估其得失的 同时,使其不便流传,以免贻误教学。有了客观的评估标准,也可 以说就有了教材编写的指南,人们可以据此“高山仰止”,循此规 矩,力争编出符合语言规律、语言教学规律和语言学习规律的较为 理想的教材。这样,必定能使教材与具体的教学目标更加紧密地 结合,与教学计划、课程大纲中所预期的学习目标和要求更加吻 合,从而为教学实施提供可靠的保证。 任何一本对外汉语教材都应该能体现汉语内部的结构规则, 都应该能体现某种教学法理论倾向,这是很多人所论述过的。但 是,教材背后多少总会体现着编者对第二语言学习理论的认识,对此,至今还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刘润清等认为“一套教材编: 完了,不论编者自觉还是不自觉,其中都隐含着对两个重要问题的 5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