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

摘要:数学与生活实际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作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通过列举生活中的数学例子阐述了如何在生活中学习数学。

关键词:生活实际数学学习自然现象问题情境

很多同学不喜欢学习数学,总认为数学就是机械的计算、画图,这是数学学习的误区。其实数学与生活实际有着密切的关系,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反过来用于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只要大家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就会发现数学既有用又有趣。

一、利用熟悉的自然现象学习数学

自然现象中蕴涵很多数学知识,例如在“可能性”的学习中,同学们就可以利用自然现象展开讨论。在风和日丽的春天,鸟儿在飞来飞去,突然天阴了下来,鸟儿也飞走了。这时可以想象:“天阴了,接下来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呢?”相信大家一定会有很多答案:“可能会下雨”,“可能会打雷、电闪”,“可能会刮风”,“可能会一直阴着天,不再有变化”,“可能一会儿天又晴了”,“还可能会下雪”……不妨再想想:“刚才所说的事情都有可能发生,其中有些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很大,如下雨,有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很小,如下雪……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事情会发生?哪些事情根本不可

能发生?哪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很大呢?”这样结合自然现象学习“可能性”,学生一定会觉得很有趣。

自制数学游戏棋——让大班孩子在玩中学

自制数学游戏棋——让大班孩子在玩中学 每到自由活动时间,孩子们就三五成群地玩起了棋类游戏,五子棋,象棋,飞行棋……玩得不亦乐乎。能不能利用棋对孩子的吸引力和它本身的作用,将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融人棋类游戏之中,让孩子们积累数学经验,体验用数学方法解决游戏中某些简单问题的乐趣?于是,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课程要求,我们开始了自制数学游戏棋的尝试。 自制数学棋的类型 1.自娱自乐型(单人):如“独一无二棋”(棋盘设计成三角形或正方形,棋子用瓶盖,棋格是圆形,大小等同瓶盖)每格放一个棋子,先从棋盘上取走任意一个棋子,造成一个空格(每个空格都有一个简单算式),走法如跳棋:每走一步,即将手上的棋子眺过旁边的棋子,跳进一个空格内,算出此空格内算式得数,就可以把被它跳过的棋子拿走,最后棋盘上只剩下一个棋子获胜。此类游戏对培养幼儿的坚持性有很大帮助。 2.方格对阵型(双人对弈):如“瓶盖五子棋”,在两种不同颜色的瓶盖上贴上不同的两种图形贴纸,二人各执一种图形棋子,每人都要尽快把自己的棋子摆成五子相连的一排(横、竖、斜排均可),同时阻断对方的五子连接,最后五子相连排数多者为赢。这类棋对提高幼儿辨别思维能力有很大帮助。 3.起点终点型(适合2—4人):如从同一个起点走到终点的“曲线棋”,由两个起点走到一个终点的“图形棋”。棋谱的线路也是灵活多变的:S形、阶梯形、方形、圆形等。如“单双数棋”(阶梯型),幼儿任意抓取雪花片若干,点数后说出总数并判断该数是单数还是双数,若是单数可走一格,若是双数走两格,先到达终点——城堡为获胜者。 玩法指导 1.创造环境,激发棋趣 蒙台梭利认为:幼儿的身心发展是在活动中实现的,所以教师应该为幼儿提供“有准备的环境”。兴趣乃动力之源,创造富有刺激的环境是基础。在教室,我们为幼儿专门设立了“数学游戏棋类区”,设计制作了十几副数学游戏棋,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自主选择棋类内容和游戏伙伴,有很大的自主权,体现了游戏的自主性。在自由活动时间,幼儿可以随时去那儿活动,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数学棋内容,自由结伴下棋、比赛,这有助于培养幼儿的独立、自主、自信、创新精神。同时能兼顾个别差异,因为每种棋类游戏的难度都有层饮设计,各种能力的孩子都能在这里找到适合自己层次的玩法,因此不会使孩子产生压力。 为更好地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我们还设立了记分牌(用旧台历)、专门的裁判牌、观战台,提高游戏的真实性。此方法果然起效,激发了孩子强烈的竞争意识,观战的孩子也在积极动脑思考,尽力做到“观棋不语”,小裁判也能很好地维持赛场规则,一派“棋乐融融”的景象。 2.充分探索,理解棋规 根据课程及孩子的发展水平,我们会推陈出新,在介绍新的数学游戏棋时,重点引导幼儿积极感知,充分探索,去发现棋的规则。如起点和终点在哪里,一共有几个格子,可以几个人玩,和以前玩的棋什么不同。再引导幼儿观察不同的规则符号,思考游戏的规则,最后组织大家共同商讨,得出游戏棋的规则,教师再重点强调。如此一来,孩子们很快就掌握游戏规则了。在幼儿认识数学游戏棋规则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指导孩子认识棋规则里的常见字也非常必要:如前进、后退,停一次等等,当孩子们认识了这些字后,游戏棋玩起来就更容易了。 3.适时指导,提高棋技 游戏的开展离不开教师的适时指导,观察非常重要,可以及时了解幼儿的需要、困惑进行启发引导,帮助幼儿领悟发现、总结经验。对于一些数学能力较差、自信心不强的孩子,我们的目的是鼓励他去大胆尝试,产生兴趣,体验数学游戏的快乐;对于有一定下棋经验的孩子,在出现新问题或遇到一些困难时,我们鼓励孩子要坚持,静下心来思考,适时地点拨,提高棋艺,积累经验;对于数学能力强、下棋水平高的孩子,鼓励他们挑战,进一步肯定和鼓励幼儿体验成功和快乐,让孩子在活动中树立

中学数学小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https://www.wendangku.net/doc/ca17575762.html, 中学数学小论文题目 一、最新中学数学小论文选题参考 1、让课堂小结成为提升教学有效性的杠杆解——以中学数学教学为例 2、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3、反思小组合作式的中学数学教学 4、浅谈中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5、让小学生在动手“做”中学数学 6、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7、课堂主线贯始终若欲高效必“点睛”——也谈中学数学课堂小结 8、中学数学中为什么没有复数大小内容的探讨 9、中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小组学习探究 10、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11、让小学生在做中学数学 12、中学数学教学活动之小论 13、让小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 14、让小学生在"玩"中学数学 15、如何让小学生在快乐中学数学 16、让小学生在做中学数学 17、浅谈如何引导小学生在“玩”中学数学 18、引领小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数学 19、浅谈中学数学课堂教学小结 20、浅谈如何让小学生从玩中学数学

https://www.wendangku.net/doc/ca17575762.html, 二、中学数学小论文题目大全 1、中学生怎样写数学小论文 2、浅析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3、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4、辅导中学生写作数学小论文 5、探究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6、中学数学课堂小结的现状研究 7、小组互助学习和中学数学教学 8、小组互助学习和中学数学教学 9、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农村中学数学课堂中的作用 10、浅谈新课程理念下中学数学教学的小组合作学习 11、小组合作学习在中学数学课中的体现 12、浅谈中学数学如何有效地组织学生小组互动和探究 13、浅议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14、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有效性 15、中学数学高效课堂小组学习环境建设的实践探索 16、中学数学复习课之小组合作学习初探 17、对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的再认识 18、中小学数学小组学习中应注意的问题 19、让小学生在快乐中学数学 20、小组合作学习法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三、热门中学数学小专业论文题目推荐

中学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标题】中学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作者】邢济泽 【关键词】中学数学生活应用 【指导老师】郑莲 【专业】数学教育 【正文】 1 引言 在当今这个知识社会,知识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数学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起了万分重要的作用。其实,我们的生活是离不开数学的,处处都可见数学的影子;生活作为数学的源泉,数学更是离不开生活的。总之,数学与生活是融于一体的。 数学是一门具有广泛应用性的学科,其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伟大的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活之迷、日月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应该算得上是对数学与生活的关系的完美阐述了吧!新课程标程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仅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而且还要激发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培养探索精神、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做到学以致用,进一步体会数学的作用和价值,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学以致用”是学习数学的根本目的所在。随着现代技术革命的发展,数学的应用范围将更加广泛;高考自1993年开始逐年增加对数学应用问题的考察以来,中学数学教学开始关注数学应用问题的教学,新教材中也增添了许多情境新颖、贴近生活、富有时代气息的应用问题。因此,许多数学应用问题的研究已成为当前中学数学教学的热点,引起了中学数学教师的广泛重视。 本文主要根据社会生活实际,通过举例说明,用数学方法来解决学生周围的实际问题,利用生活的素材加强数学概念的认识、数学方法的领悟,让数学知识注入生动的生活气息。从中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我们不难发现,中学数学无论是在知识内容上体现出与生活、社会、学生实际之间的联系,还是在实践过程中也特别强调要进一步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对数学能力的要求不仅仅是计算能力、逻辑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而是要看是否具有数学抽象能力、数学符号变换能力;是否能应用数学知识进行创造性思维,提出新颖的思想方法和先进的技术手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生活与数学紧密联系 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它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生活大课堂中学数学

从生活大课堂中学数学 摘要:从生活大课堂中学好数学,一要结合生活实际学数学,这样可提高学生看待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是要从实践活动中学数学,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三是从生活现场中学数学,这样可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生活实际;实践活动;生活现场 如何使学生从生活大课堂中学习数学?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考虑。 一、把教材合理地结合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用数学思想看待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我在教学“圆的认识”时,围绕“圆”这一主题,带学生在全校找出圆的物体,结合实际例子要学生思考这些物体换成我们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等形状行不行。学生一看,圆的换成方形的,看上去很不舒服,显得别扭,还是圆形好看。讲“圆的周长”计算时,先要学生去量一量学校树干有多粗,哪棵树树干最粗等等。在量的过程中,学生想,这怎么量呀,总不能把树砍倒再量吧,怎么办呢?在矛盾中,学生就会从实际中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变成了学生感兴趣的、活生生的东西,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生活中,使学生发现了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提高了学生用数学思想来看待实际问题

的能力。 二、把数学带入到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比例尺“这一课时,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带学生去测量树的高度,先测量矮小的树的高度,学生一下就测出来了,感觉很容易,接着要学生测量高大的树,学生就为难了,怎么办?谁有这么高呀?也没有这么高的梯子呀?老师要学生自己想办法。通过学生自己思考讨论,利用同时同地影长与物体高度成正比例可以量出高大的树的高度。通过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认真观察周围事物、有意识地用数学的观点去认识周围事物的习惯,并自觉把所学习的知识与现实中的事物联系起来。 三、把数学带入生活现场中,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分数应用题之后,可以出一道这样的题目:学校带钱去采购课桌椅,带的钱如果只买椅子,恰好能买40张,如果只买桌子,恰好能买60张,那么带的钱能买几套桌椅?这道题目与常规“分数应用题”的命题方式不同,增加了命题的趣味性、生活性和灵活性,学生在思考这类问题的时候,就会举一反三,学以致用,从而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学数学,使学生的思考不脱离生

浅谈数学教育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浅谈数学教育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以创新为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竞争的核心。适应这种形势,教育改革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如下的新课程改革正体现了创新思想。要想把今天的学生培养成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即创新人才,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改革中重视教学观念,重视人的个性和才能的发展,重视学生思想观念中想象能力的培养,才能培养出创新人才。 一、数学教育的特点与目标 数学是人们生活、生产、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是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二十世纪中叶以来,数学自身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与计算机的结合,使得数学在研究领域、研究方式和应用范围等方面得到了空前的拓展。数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的探求客观世界的规律,并对现代社会中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做出恰当的选择与判断,同时为人们交流信息提供了一种有效、简洁的手段。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二、数学教育中学生想象能力的重要性 想象也叫想像。它是在改造记忆表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一种心理活 动。当今社会中,青年人、成年人都逐渐失去了想象能力,而在数学教育过程中,儿童少年也面临失去想象能力的威胁。现在的孩子迫于教师与学校的应试教育,

如何让学生快乐的学习数学

如何让学生快乐的学习数学 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索真理的欲望。”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也是创新的重要动力,而创新需要兴趣来维持。数学在所有学科中是最难让学生感兴趣的,它充满数字、算理、计算公式、图形等等,既抽象又枯燥。学生一般只能靠抽象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去理解接受。但小学生的思维比较具体、形象,自主能力较差,同时又活泼好动,心理素质还很不成熟,他们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那么,如何让学生高高兴兴地进入数学世界,在探索中激起兴趣,从发现中寻求快乐并主动地获取知识,进而体会数学的使用价值及学习数学的无穷乐趣呢?下面谈几点自己的看法,请同仁们予以赐教。 一、创设富有趣味的情景,让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激情 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指出:“求知与求学的欲望应该采用一切可能的方式去在孩子们身上激发出来。”好听的童话故事,可爱的动物画面,都是孩子们特感兴趣的。将这些运用到数学教学中,是深受孩子们欢迎的,并能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富有趣味的情景中学习知识。如在教学加法应用题时,我出示了小兔在野外采蘑菇的画面:“在一个小山坡上,有10只白兔和5只灰兔挎着篮子在采摘蘑菇,其中山坡的左边有8只,右边有7只”教师指着画面提问:“山坡上一共有几只兔子 呀?你能说说是怎样想的吗?”看到这个有趣的画面,学生就极其自然地进入情景。通过细心地观察、饶有兴趣地讨论,学生中有了多种结果:一种是左边的8只兔子加上右边的7只兔子,一共有15只兔子;另一种是10只白兔加上5只灰兔;学生还发现:能看见眼睛的9只加上看不见眼睛的6只;弯耳朵的加上不弯耳朵的;能看见尾巴的加上看不见尾巴的。学生们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表达、思考等数学活动,产生了学习数学的激情。 二、结合生活经验教学,让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让孩子在玩中学,在乐中学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让孩子在玩中学,在乐中学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物体和图形的特征。能够识别这几种物体和图形,初步理解这几种概念的意义。 2、使学生形成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操作实践能力。 3、使学生形成一定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的特征为教学的重点,引导学生初步理解概念的意义为教学的难点。 三、教具 1、投影仪和相关的投影片。 2、相关的图片。 四、教学过程及教学方法 (一)感知物体的形状 导语:小朋友们,今天有几位朋友要到咱们班来做客,咱们欢迎不欢迎?

我们欢迎客人们上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四个小朋友分别拿着球、圆柱、正方体、长方体。 (二)初步了解物体的外形特征 师一一介绍给学生: ★球是圆乎乎的,没有平平的面,放在桌子上可以任意到处滚动。(学生在学具袋里找一个球,用手摸一摸、滚一滚,亲自感知球的特性) ★圆柱是直筒筒的,上下一样粗,两头是圆圆的,平平的。如果躺在桌子上,它就能够滚动;但是如果立在桌子上,就不能滚动了。像这样的物体,不管它是长的,还是短的;是粗的,还是细的,都叫圆柱。(学生找到摸一摸、滚一滚。) ★正方体是四四方方的,有6个平平的面,每个面的大小都是一样的。(学生拿一个正方体摸一摸、看一看) ★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也有6个平平的面,但是,这些面的大小不是一样的,有的大一些,有的小一些。(拿长方体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 (三)认识图形

出示投影片 你还能认识它们的照片吗?(学生分别说出图形名称) 这些朋友把它们家的照片也拿来了,你能认出它们吗? (学生戴着头饰进场,指名认,并说出名称) 告诉大家一个秘密,这些朋友都很奇怪,那就是它们一家人都长一样,只不过高些,有的矮些;有的胖些,有的瘦些。你知道谁和谁是一家人吗?(指名来分) 游戏:客人喜欢做捉迷藏的游戏,你想不想陪它们做?它们已经藏起来了,谁来找?学生按要求在袋子里摸出相应的物体,摸对的奖励一朵小红花。) (四)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出示各种图形的投影片(学生观察图形,说出名称,数出数量) (五)总结与迁移练习 ★说一说(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综合概括):我们今天学习了四种图形,它们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现在请同学们对照桌子上的各种物品,一起说说这四种图形分别上什么样子的。

初中数学校本教材《生活中的数学》.doc

中学八年级数学校本课程

序言 数学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是整个科学的基础知识。创新教学的先行者里斯特伯先生指出:“学生学习数学就是要解决生活问题,只有极少数人才能攻关艰深的高级数学问题,我们不能只为了培养尖端人才而忽略或者牺牲大多数学生的利益,所以数学首先应该是生活概念。”在生活中学数学,以学生生活中实实在在的鲜活材料来吸引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我们选取的都是从学生生活实践中取材,将数学知识巧妙地运用于生活之中,增加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实现新课改所倡导的情感体验,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和正确价值观的目标。 数学校本课程的开发要满足学生已有的兴趣和爱好,又要激发和培养学生新的兴趣和爱好,要要求和鼓励学生投入生活,亲身实践体验。选题要尊重学生的实际、学生的探究本能和兴趣,给与每个学生主体性发挥的广阔空间,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素质和能力。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有兴趣,习有方法,必有成功。学生的个性在社会活动中得以健康发展,学生的潜能在自学自育中得到充分开发。

课程纲要 一、课程目标: 以贴近生活实际、加强数学应用为宗旨,针对数学这门课的特点,从生活中挖掘数学,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有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开发学生自身的潜能,并且加强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的训练,鼓励学生能够展示自己的研究成功,培养学生的成功心态,使学生的心理得到健康的发展,使每位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体现。 二、课程概况: 本课程由八年数学教师具体负责实施。本课程在八年实施。三、课程内容与活动安排: 让学生体会数学史可发生在我们的周围,我们的生活空间是无穷的数学世界,在课堂上多设情景,应用数学解决问题,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在愉快、轻松的学习过程中掌握数学知识,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观察事物的能力,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授课对象:八年学生 授课时间:周四下午第6节 授课地点:各班教室

浅谈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江苏省泗阳县新阳中学周宝坤数学学科 【内容摘要】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有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利于教师更好的创设发现问题的情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与创新能力;有利于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参与的兴趣,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数形结合学生素质素质教育 教育部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20世纪中叶以来,数学自身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与计算机的结合,使得数学在研究领域、研究方式和应用范围等方面得到了空前的拓展。 随着中学数学教材改革的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数学教改的一个重要课题。而课堂教学过程是信息转化过程,是让学生通过视觉、听觉等感官接受、获取教育信息的过程。传统的教育模式主要通过听觉获得,视觉方面的获取仅限于书本和黑板等静态的内容,因此,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占据着许多优势。 一、现代教育技术在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机和动力,在学习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新课改条件下素质教育理论认为:学生应该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是学习的主导。如果要学生能主动参与学习,积极思考,亲自参加学习实践,就必须首先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中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易于接受新鲜事物,幽雅动听的音乐,鲜艳夺目的色彩,美丽斑斓的图画,都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多媒体的使用便可以提供这种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强的教学信息,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而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兴趣。 数学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使静态的教学内容变为动态的画面,加上鲜艳的色彩引起学生注意,用直观的图形及和谐的声音使枯燥而又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而又具体,使数学教学具有很强的真实感和表现力。从而使学生在愉悦的状态下主动地获取知识,成为学习的主体。 如讲授苏科版九年级数学第五章《中心对称图形(二)》中圆的有关问题时,我们就可以利用几何画板把画圆以及有关圆的运动的问题用动态的方式在计算机上展示出来。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问题的所在,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又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二、现代教育技术在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能更好的创设发现问题的情境 多媒体教学可以让“固定的”几何图形“运动”起来,是培养学生辨证思维,使知识系统化的有效手段。在人机互动中,便于发现问题;在学生动脑动手的活动中,便于系统知识的吸收和消化。 利用计算机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以方便地创设、改变和探索某种数学情境,在这种情境下,通过思考和操作活动,研究数学现象的本质和发现数学规律。我们把构成和表现某一个数学问题的各种层面元素用一种或几种软件制成一个课件,在电脑平台上构建一个问题情境,在这种情境下,教师或学生对各种元素进行操作、控制,通过各种情境的变换,去观察问题、发现问题、验证结论、体验本质、归纳和发现新结论。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乐教乐学”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乐教 乐学”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乐教乐学” 大涌镇旗北小学黄艳莺 新课程改革,提倡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在快乐中学数学。这就必须克服传统教学中空洞、呆板、说教式的教法,努力创造一种欢乐和谐的气氛。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心情舒畅时,就会焕发出学习的热情,诱发求知欲望,激起创造的灵感。”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以各种有声有色、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去激发学生的情感,拨动学生的心弦,使他们的心灵发生教育者期待的变化,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景中学数学 “找规律”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的延续学习,主要是通过猜测、试验、推理等活动探索图形的循环排列规律,不仅使学生知道现实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推理及

归纳推理的能力,发现和欣赏数学美,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教学中力求体现“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合作发现,体验成功,和谐发展”的教学理念。从欣赏幼儿园墙面引出规律,让学生从图案中去找规律,激发兴趣,通过交流讨论,发现规律,再让学生发现规律后按规律画一画,并设计规律。让学生在交流中思考,在探究中发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然后围绕这一情景开展一系列的数学活动。” 通过这一系列的情境活动,使学生自始致终饶有兴趣地参与活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来解决问题。 二、让学生游戏中学数学 任何一个孩子都喜欢玩游戏,在游戏中既能培养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又能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从中发现新的数学现象,调

中学《生活中的数学》校本课程教材

《生活中的数学》校本课程 目录 第一讲:生活中的趣味数学 第二讲:数学中的悖论 第三讲:对称——自然美的基础 第四讲:斐波那契数列 第五讲:龟背上的学问 第六讲:巧用数学看现实 第七讲:运用数学函数方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第八讲:生活中的优化问题举例 第一讲:生活中的趣味数学 1.“荡秋千”问题: 我国明朝数学家程大位(1533~1606年)写过一本数学著作叫做《直指算法统宗》,其中有一道与荡秋千有关的数学问题是用《西江月》词牌写的: 平地秋千未起,踏板一尺离地;送行二步与人齐,五尺人高曾记; 仕女佳人争蹴,终朝笑语欢嬉;良工高士素好奇,算出索长有几? 词写得很优美,翻译成现代汉语大意是:有一架秋千,当它静止时,踏板离地1尺,将它往前推送10尺(每5尺为一步),秋千的踏板就和人一样高,这个人的身高为5尺,如果这时秋千的绳索拉得很直,试问它有多长? 下面我们用勾股定理知识求出答案: 如图,设绳索AC=AD=x(尺),则AB=(x+1)-5(尺),BD=10(尺) 在Rt△ABD中,由勾股定理得AB2+BD2=AD2,即(x-4)2+102=x2, 解得x=14.5,即绳索长为14.5尺. 2.方程的应用: 小青去植物园春游,回来以后爸爸问他春游花掉多少钱。小青并不直接回答,却调皮地说:“我带出去的钱正好花了一半,剩下的元数是带出去角数的一半,剩下的角数与带出去元数相同。”爸爸踌躇一下,有些为难。 你能否帮助他把钱数算出来,小青到底带了多少钱?花了多少钱?还剩多少钱? 方法一:设带出去x元,y角.根据"剩下的元数是带出去角数的一半"知道y是偶数 花了的钱分x为奇数与偶数情况 (1)x是奇数时候,花一半就是花了=剩下=(x-1)/2元,(y/2+5)角 根据后面两句话知道,剩下=y/2元,x角 有二元一次方程组:(x-1)/2=y/2,y/2+5=x 解得x=9,y=8 (2)x是偶数时候,花一半就是花了=剩下=x/2元,(y/2+5)角 剩下的同上面情况 有二元一次方程组:x/2=y/2,y/2+5=x 解得x=y=10 但是没有10角钱说法不符合实际(舍) ∴答案是9元8角 方法二:设带出去X元Y角,还剩a元b角 按照用掉一半还剩一半的等式: 10a + b = ( 10x + y)/ 2 又因为: a = y / 2

让孩子们在生活中学数学

让孩子们在生活中学数学 皮亚杰认为:教育的最高要求应该使儿童具有逻辑推理能力以及掌握复杂抽象概念的能力,智慧训练的目的是形成智慧,而不是贮存记忆,是培养出智慧的探索者,而不仅仅是博学多才。我们应顺应社会需要,使孩子习得初步的数学思想方法,学会用简单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日常生活和游戏中一些简单的问题,以与孩子年龄相适应的生活化的具有童趣的方式表现教育内容,使孩子在现实生活中、活动中、游戏中学习数学,掌握数学。 一、转变观念,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的内涵 我们不难发现,生活中到处是数,可以说我们生活在一个“数学”的世界中。在孩子的一日生活里,也到处充满数学:早上按时上幼儿园(时间);来了几个、缺席几个孩子(数量、统计);玩什么样的玩具(形状)等等。在窗台上的自然角中,孩子们把上面的东西分为:种植区、饲养区、果实区等;在观察葱、大蒜、小白菜等植物生长情况的同时,又在不经意中比较高低、长短。 对此,我们完全可以让孩子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确立整合的教育观,根据孩子生成问题中的求知解惑、学习及发展等需要,将相应的有关数、量、形、时空等方面的数学内容较自然地与主题、与其他教学领域、与孩子的一日生活相整合,促进孩子多方面的发展。 二、根据孩子的生成预设活动,有机地整合数经验 大班孩子对周围事物的敏感性比较强,教师应抓住孩子的生成问题、现象进行讨论交流或预设活动,使我们的数教育也能关注孩子的基本经验、兴趣需要和他们当前关注的热点问题,让活动更有价值。旅游节的开幕,国庆节又将至,孩子们从花车巡游到F1赛车中国站的比赛,无不津津乐道。在逛街时,他们看到清河路上打扮得漂漂亮亮的,而相对来说城区中心广场——博乐广场倒是有点冷清,毫无节日气氛。孩子们发现了这一问题,说“如果多放一些花花草草就好看了,心情也会舒服的”。这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问题,说明他们对周围事物开始关注,也能从“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角度来考虑问题了,于是我就预设了数活动《摆花盆》,整合数的排序经验和社会性情感,通过个体习得的排序经验,享用共同的经验,并加以拓展运用,同时也激发了积极的情感。这种整合是非常地自然。 三、在数活动中激发孩子美好的情感,体现德育教育 在《我是中国娃》主题中,一开学就碰到了许多节日,10月22日是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也是敬老节。孩子们去年也参观过嘉定社会福利院,大家通过照片对此还是记忆犹新,表示我们今年还要去。 在《纲要》第三部分中有一条内容与要求:“有同情心,乐于关心和帮助老人、残疾人和有困难的人”。《指南》中也要求老师拓展了孩子学习的空间,为孩子的体验性、探索性学习创造了条件。结合我园的办园目标,《我为爷爷奶奶准备礼物》就这样出炉了,“注重情感的培养,并运用已有的数经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是我此次活动的目的。大家通过小组活动给礼物分类、讨论“怎么样让爷爷奶奶都得到礼物”和实践操作,自主表达、积极思索,给予他们完整的情感体验,爱心充分得到了放大,我想这对他们终生发展是有利的。

“做”中学数学

“做”中学数学 陶行知老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理论十分重视“做”在教学中的作用,认为“要想教得好,学得好,就须做得好”,这一理论留给我们深刻的启示是:“要在做上教,做上学”。 那么,什么是“做数学”呢?简单地说,“做数学”就是将学习对象作为一个问题解决的对象,通过自己(独立或是几个伙伴的)探索性活动,包括操作实验、合作探索、预测假设、共享交流、尝试修正等一系列主体性的活动,来主动构建数学知识。不难看出它的基本特征是:强调将数学学习与儿童的生活联系起来:强调数学学习是儿童的一种发现、操作、尝试等主动实践活动:强调数学学习的探索性与体验性;强调数学学习也是一种认识现实世界的一般方法的学习;强调数学学习是群体交互合作与经验共享的过程。 由此可见,做数学就是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从事数学练习和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它是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探索和认识世界的有效途径,也是发展思维能力和创造性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我们应该在教学工作中,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学生在“做”中探索,在“做”中体验求知的无穷乐趣,并不断地产生“做”的需要,以不断地获得新的动力,不断地得到新的发展。 下面,从几个教学课例中谈谈如何在做中学数学。 ◆“做”中获知课例一:教学内容:分数的初步认识 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你们想知道数学在哪里吗?其实者,数学就在你们的手指间,不信?我们来试试。 师出示一个。,问:怎样把这个圆平均分成两份? 生:折一下。 师(操作:任意折):是这样折吗? 生:不,应该对折!对折以后才是平均分成两份。 师:刚才,我们表示了一个圆的二分之一,其它图形上也能找到二分之一吗?试试看! 学生拿出准备的图形纸片操作,折出了各种图形的二分之一,并展示交流。…… 师:你能折出三分之一、四分之一、五分之一……,吗?试试看! 学生操作,很快折出三分之一、四分之一、五分之一……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亲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只有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感受、自我探索获得的知识,才会根深蒂固地扎根在脑海中。“做数学”的核心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发现和创造出来。在这节课上,分数的认识是建立在学生的动手操作的基础上的,在折纸的过程中,一个个分数诞生了,二分之一、三分之一……如一个个充满灵性的小精灵,在双手间诞生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仅完成了一系列的操作活动,更重要的是,在这个操作活动中,认识了分数—这一抽象的概念,而这一概念的建立是学生在独立操作的基础上完成的,它具有不可替代性。 在“做”中学数学,就要充分相信学生,相信学生就是尊重学生,只有给放手让学生“做”,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从而真正使学生能自主学习。因此,让学生采用操作实践、自主探索、大胆猜测、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等活动方式学习数学,是“做数学”的关键。我们的老师对学生的操作实践活动可能会产生种种担心:担心课堂教学时间不够用,预定的教学任务完成不了:担心学生思维一发不可收,出现教学的意外而令人尴尬;担心课堂教学秩序混乱,难以控制局面;担心困难学生更难跟上,等等。,然而我们应该知道,不经过学生的独立思考,或者教师过多的引导,这种教学只会束缚学生的手脚,学生的思维是得不到发展的。只有学生自己通过实践得来的,学生才会有长足的发展。 ◆“做”中得法 课例二:教学内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 教学片段: 师:有一块平行四边形的草地,怎样来计算它的面积呢?

如何让学生在快乐中学数学

如何让学生在快乐中学数学 大梁王小学张军涛胡炳华 在小学数学的学习中,学生思想不够成熟,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学习,一般而言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较多的学生对数学难以形成愉快的心理体验。在小学所学的科目中,数学常常是排在“最不喜欢的学科”的榜首。学生眼中的数学,好象是一个衣着朴素,表情严肃,显得有些高深莫测的哲人,可敬但不可亲;数学课显得非常的枯燥无味,很难掌握。如何改变这一现象,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数学呢?在新课程的教学探索中,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出了努力,学生学习数学的快乐指数得到了很大提升。 一、做一个善于走进学生心灵的乐观型教师,让学生与你的相处愉悦 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都不成熟,听课常常根据自己的喜恶来选择认真听还是不听。这就要求我们做老师的要有乐观的生活态度。有人说“选择了教师,就是义无反顾的选择了乐观主义”,确实是这样。试想,如果做老师的自己生活得苦闷,悲观,学生在他的课上怎么开心得起来,人们都是喜欢那些能给他们带来快乐的人,学生也一样。乐观的生活态度会让教师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教学中保持创造的激情和创造的快乐,会让学生因你的存在而感到幸福,会让那些年纪尚幼的孩子们把你当作他们成长中的精神食粮。 有的老师仅仅带着知识走进课堂,有的老师还把爱也带进了课堂,仅带知识走进课堂的老师,他的知识学生很容易忘记,而把爱也

带进课堂的老师,他常常改写了学生的人生。这就要求我们的老师要善于走进学生的心灵,去热爱和尊重他们,数学知识不象语文知识那样很容易引起学生感情的共鸣。组织老师与学生的活动,可以是数学知识的领悟、理解与总结,可以写学习数学的心得和困惑;可以向老师求助数学题的解答;可以向老师提出教学建议。每次的活动老师都可以从中体会到很多东西,学生也能更好的与老师交流。让学生能够真正的理解数学,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二、营造轻松、生活化的环境,让学生感受数学的至纯至美 从表面上看,数学知识是一些纯理论的枯燥的演绎与推理。但是,如果把这些纯粹的理论与公式放到现实中的一个个活生生的时间和空间中去理解,就容易看清它的至纯与至美,而纯美的东西又恰恰是学生喜欢去追求的。 通过在课堂中设计贴近生活的问题,启发了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并且应用于生活的实质。通过一些常见的问题,让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培养数感,特别是针对一些比较常见的,能够经常接触到的,并且具有一定应用价值的。 生活化的学习环境,结合师生间的信赖、思考、感悟,想象甚至热爱,能够让学生愉快地去探索数学规律,学习数学知识。 三、开展生动活泼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学生并不是不喜欢数学知识,而是讨厌你给予他知识的这种方式”。所以,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数学活动可以是课堂上的,也可以是

创设情景,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曾健炫)

创设情景,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把高高在上的、独立于个体经验的数学知识与人们活生生的创造活动结合起来,使人们意识到数学只是人们在生产和生活实际中达成的共识而已,它可以改变,更可以创造,而不是独立于客观世界的另一种精神世界。因此,数学学习绝不是简单的接受的过程,而是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提供学生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材料,让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 新课程丛书之一《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目标,其实现的基本途径是从学生自己熟悉的生活背景中发现数学,掌握数学和运用数学,体验数学与周围世界的联系以及数学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逐步领悟学习数学和个人成长之间的关系,感受成功,增进自信。数学的教学一旦离开现实生活是毫无意义的,在学生生活中,充满了与数学相关的内容,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来学习数学,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得到良好的情感体验。而且有利于对数的意义的理解。新课程标准将实践与综合运用作为数学知识技能的一个重要内容,强调数学知识在现实世界中的应用。这些新要求不仅使数学内容有了一定的弹性和开放性,同时也带来了传统学习方式的根本变化。学生通过一个个小调查、小专题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提高了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活动使学生逐步认识到“数学就在我身边”,不仅有助于他们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也将视野扩大到了课堂之外。若能在数学教学中创设源于生活的游戏、活动情景,学生将表现出在传统课堂中少见的主动、

[中学数学]在生活中学数学

在生活中学数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实践,又应用于生活。生活时时处处都体现着数学、运用着数学。数学教学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数学的广泛性,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教师在教学中,必须紧密联系实际,把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引入课堂,从生活中发现数学、学习数学,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注重情景,激发探索欲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数学情境,让数学贴近生活,尽量创设一些生活情境,从中引出数学问题,让学生感悟到数学的存在,从而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探索之中。如在教学角的概念时,我们可借助学生都熟悉的钟表、墙角、张开的圆规等生活题材,启发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自主地提出数学问题:角有几个顶点?什么叫做角的边?角有几种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存在的数学,加深理解教材所学的内容,从而培养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的能力。 二、让数学生活化 数学来源于生活,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而且有必要地还原数学知识的生活背景,把书本上的知识放在生活中来学习,让数学问题生活化。在教学线段时可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将弯曲的道路改道,怎样做才能得到最短的道路。利用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从而总结成公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三、让生活数学化 在数学教学中,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学习、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收集资料、动手操作、合作讨论等活动,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获得探索数学的体验,提高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生活数学化。如,我们可指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制作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纸盒,利用已学过的长方体的表面展开图的知识、美术知识、语言知识、生产常识,对长方体和它的表面进行探究,以此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并通过小组合作自我解决问题,提高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切实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数学,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因此,数学教学应该将课堂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去体验感受,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是解决生活问题的基本工具,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数学、运用数学,使学生的创新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发展,以适应社会的发展。

数学教学中如何做到让学生“做中学”

在做中学 ------数学课堂教学 七年级数学上完这节课我学到了很多东西,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学生,所以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设计课堂的内容和环节,切实的了解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困惑和难点。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层层递进,并贴近生活,具有可实践性。作为这节课的教学反思,我想谈谈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比较满意的地方,以及自己的教学不足。 收获如下: 首先: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上课时重视了知识的发生过程,都能让学生动手、动脑中探索过程中感受知识的来龙去脉,体验发现的乐趣,感悟数学的本质。教学模式灵活,既有课堂教学,又有实践教学,并辅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其次:坚持小组合作学习。数学新课标中指出:让学生在做中学。比起那种枯燥无味的讲解,这样做非常的直观形象,便于学生接受。期中在课堂上让学生按要求捏橡皮泥和用绳子围长方形,不但激发探索知识的兴趣,还加强了学生间的合作意识。课堂上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中还存在不足之处,教学中,没能静下心来细细想想:这节课总体设计是否恰当,教学环节是否合理,重点、难点是否突出等等。课堂语言不太简洁,说话比较随便,有待于改进,争取使自己的课堂更严谨;有些地方需方手给学生做的还是放不开:学生在第四环节活动时,小组活动设计不太合理,学生为长方形可以安排三个学生动手做,一个学生做记录,这样更能合理安排课堂时间,在此处用时较多。 课堂教学是发现自我,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的最佳途径,只有暴露问题,才能发现问题、改正问题,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还要继续和同行们探讨如何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方法,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让孩子在做与玩中学数学

让孩子在做与玩中学数学 资中县重龙镇第一幼儿园吴群 幼儿园的数学教育,不只是教幼儿学会算多少道算式题就可以,而是通过数学教育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求知欲,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训练幼儿做事认真、细致,具有主动性、条理性、坚持性和创造性,是让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乐趣。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的真实情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数学感和数学意识,从而体验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和意义。那么,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该如何引导孩子们想学、愿学、乐学数学呢? 一、创设情境,建立探索式的学习方式,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主动性。 我们知道孩子的认识要经过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从低级到高级的过程,这一过程是在孩子自主的操作和活动中实现的,活动是主体意识发生的源泉,而活动的主要心理成分就是探索。没有探索活动,孩子掌握的知识就没有实际意义,创新能力更无从谈起。只有在探索式的学习活动中,孩子才能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成为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探索者和开拓者。 建立探索式的学习方式,首先要创设丰富多彩的数学情境。在情境中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应用意识。例如,幼儿在开超市的游戏中,怎样按照不同功用摆放商品(归类),摆放时如何注意整齐、美观,方便顾客拿取(排序),卖出多少商品,收了多少钱(统计、对应)等数学问题也就应运而生了。其次,不直接提供给孩子现成的数学结论或模型,留给孩子尝试、讨论、发展和充分想象的空间和时间。在活动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幼儿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还是以开商店为例,教师在孩子活动过程中,应引导孩子将问题进一步深化,将知识进一步升华,让孩子带着问题去操作,在活动中放手让孩子大胆尝试,求异、求新。而不是在幼儿活动过程中一言一行地给幼儿说这要怎么摆、那要怎么放,给出确定的答案。形如这样的创设使幼儿感到真新奇、真有趣,促使他们认知情感由潜伏状态转入积极状态,由自发的好奇心变为强烈的求知欲,并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同步发展。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