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考复习专项训练区域地理——俄罗斯详解

高考复习专项训练区域地理——俄罗斯详解

高考复习专项训练区域地理——俄罗斯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近年来,位于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气候发生了明显变化,土地覆被也随之变化,平地上的耕地明显减少,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越年积雪(积雪期超过一年)面积减少。据此完成1~3题。

1. 导致西伯利亚地区土地覆被变化的首要原因是

A. 气温升高

B. 气温降低

C. 降水增多

D. 降水减少

2. 湿地面积增加主要是因为当地

A. 洪水暴涨

B. 退耕还湿

C. 地面沉降

D. 冻土融化

3. 西伯利亚地区平地上减少的耕地主要转化为

A. 林地

B. 湿地

C. 草地

D. 寒漠

【答案】1. A 2. D 3. C

【解析】本组题以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气候的明显变化,土地覆被也随之变化为背景,考查影响区域植被变化的因素,气候变暖的影响。

1. 读材料可知,越年积雪(积雪期超过一年)面积减少,说明积雪融化增多,故首要原因是气温升高,A正确,B错误;降水增多会使越年积雪面积增大,C错误;材料中“洼地上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说明洼地上有浅水出露地表,洼地积水增多,降水减少不合题意,D错误。故选A。

2. 由上题分析可知,气温升高会导致冻土融化,地表积水增多,湿地面积增加,D正确;材料中“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说明湿地增加的主要原因不是洪水暴涨、退耕还湿和地面沉降引起,ABC错误。故选D。

3. 由(1)(2)题分析可知,气候变暖使冻土融化,地表水分增多,但平地上较洼地地势高,积水较少,不会有大量的浅水出露地表,减少的耕地主要不会转化为湿地,地表水分增加,适合草类植被生长,故主要转化为草地,B错误,C正确;题干中“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热量不足,难以形成林地植被,A错误;气候上升使冻土融化,地表水分增多,会使植被覆盖增多,不会转化为寒漠,D错误。故选C。

2014年2月7日至23日冬季奥运会在俄罗斯索契市举行。下图示意索契市位置。完成4~5题。

4. 与阿尔马维尔比较, 索契的气候特点是

①降水较多②终年气温较高③日照时数较长④气温年、日较差较小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5. 索契举办冬季奥运会的最主要有利自然条件是

A. 黑海沿岸降雪丰富

B. 附近山地降雪丰富

C. 终年温暖湿润

D. 四季阳光普照

【答案】4. C 5. B

【解析】

4. 读图索契位于黑海沿岸,冬季受西风带控制,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夏季炎热,故②错误;阿尔马维尔位于大高加索山脉以北,冬季受冷空气影响强烈,气温较低;索契受海洋影响大,加之山脉对冷空气的阻挡作用强,受西风影响大,所以年降水较大,日照时间短,故①正确、③错误;索契海洋性较强,冬季气温较高,气温年、日较差较小,故④正确,所以该题选C。

5. 读图结合上题,索契为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故CD错误;黑海沿海,冬季气候温和,降雪量少,故A错误;大高加索山南坡为西风带的迎风坡,海拔较高,降雪量大,故B正确,所以该题选B。

某科考队7、8月考察堪察加半岛,考察中发现,沿半岛的山脉链分布着100多座火山,其中29座为活火山;半岛北部发育苔原,南部生长森林;半岛人烟稀少,大部分地区尚未开发。经济以海洋渔业及鱼类加工、木材加工为主。下图是堪察加半岛地形图。读图完成6~8题。

6. 在7、8月份,与郑州(113°E,34°N)相比,堪察加半岛

A. 气温较高

B. 正午太阳高度较大

C. 有极昼现象

D. 昼较长、夜较短

7. 下列关于堪察加半岛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东部海岸线曲折,良港众多,人口稠密

B. 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势北高南低

C. 地处板块边界,多火山、地震

D. 多数河流短小,流速快,结冰期较短

8. 该半岛南部沿海地区不适宜发展种植业,其主要原因是

A. 纬度高,热量不足

B. 降水较少,灌溉水源不足

C. 经济不发达,市场狭小

D. 人口稀少,劳动力不足

【答案】6. D 7. C 8. A

【解析】

6. 根据图文材料信息可知,与郑州相比,堪察加半岛纬度较高,在7、8月份,虽然昼长比郑州长,但正午太阳高度小于郑州,所以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少于郑州,气温较低,A错;

7、8月份,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以南、赤道以北地区,郑州与堪察加半岛均位于北回归线以北,且堪察加半岛纬度更高,因而其正午太阳高度较小,B错;

该半岛大部分位于60°N以南,无极昼极夜现象,C错。

北半球夏半年,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因而该半岛白昼比郑州长、黑夜比郑州短,D对;

故D。

7. 堪察加半岛东部海岸线曲折,适宜建港,但由于纬度较高,人口稀少,港口较少,A错。

结合图中的等高线数值可知,地形以山地为主,地势东南高、西北低,B错。

地处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C对。

多数河流短小,流速快,但纬度较高,气温较低,结冰期较长,D错。故选C。

8. 考查农业区位因素。该地纬度较高,热量不足,不适宜发展种植业,故A项正确;受地形影响,会形成地形雨,故B项错误;沿海地区为平原,故C项错误;劳动力不足,不是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

二、综合题。

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7年8月31日,中俄两国提出“开展北极航道合作,共同打造‘冰上丝绸之路”’。“冰上丝绸之路”是指穿越北冰洋、连接北太平洋和北大西洋的北极航道。目前,作为商业运行的是经过俄罗斯北边北冰洋水域的东北航道。它东起白令海峡,西到巴伦支海,是连接东北亚与北部欧洲最短的海上航线。

一直以来,西伯利亚地区南北走向的交通,主要通过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这三条河流水运,但其利用率一直较低.俄罗斯北极地区油气和矿产资源十分丰富,为了提振经济,俄罗斯提出了“北极开发和远东地区开发战略”,而交通依旧是重要制约因素,东北航道的开发利用便成为北极和远东开发的关键。然而,在仍然恶劣的气候条件下,东北航道要实现全年通航,面临着一系列困难。下图为东北航道及俄罗斯北极地区示意图及东北航道海域每十年海冰范围月平均变化.

⑴分析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河流水运利用率低的自然原因。

(2)俄罗斯为什么邀请中国共建“冰上丝绸之路”?

(3)根据材料,指出东北航道的最佳航运月份。并分析原因。

(4)有人说,白令海峡会成为未来的“北方马六甲海蛱”。请你谈谈理由。

【答案】

(1)河流纬度高,冰期长;春季凌汛、夏季冰雪融水易造成洪水,形成大面积沼泽;东西伯利亚山区地势崎岖,通航条件十分有限。

(2)中国可提供开发所需的资金和技术且是未来潜在的最大使用国(市场);东北航道关系着俄罗斯的能源开发,也关乎中国能源多元化战略;东北航道是俄罗斯北极和远东地区开发的关键;“冰上丝绸之路”将欧洲和亚洲经济圈连在了一起,对中国、俄罗斯均有重大经济意义。

(3)9月。北半球海洋因海水热容量大,增温慢,最热出现在8月份;海冰融化需要一个过程,到9月海冰融化量最大,海冰范围最小,最适合航行。

(4)白令海峡是连接太平洋和北冰洋的唯一海上通道;北极海冰持续消融,通航条件将不断优化;基础设施的完善,区域经济的发展,白令海峡的货运量不断增长,具有成为“北方马六甲海峡”的潜质。

【解析】

(1)西伯利亚地区南北走向的交通,主要通过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这三条河流水运,但其利用率一直较低。原因是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河流纬度高,结冰期长。春季有凌汛现象,夏季冰雪融水易造成洪水,地下有永久冻土层,形成大面积沼泽。东西伯利亚山区地势崎岖,通航条件十分有限。

(2)“冰上丝绸之路”是指穿越北冰洋、连接北太平洋和北大西洋的北极航道。中国经济技术水平高,可提供开发所需的资金和技术,是未来潜在的“冰上丝绸之路”的最大使用国,市场需求量大。中俄是邻国,东北航道是俄罗斯北极和远东地区开发的关键,关系着俄罗斯的能源开发,也关乎中国能源多元化战略。“冰上丝绸之路”将欧洲和亚洲经济圈连在了一起,对中国、俄罗斯均有重大经济意义。

(3)根据东北航道海域每十年海冰范围月平均变化,9月海冰范围最小,最适合航行。原因是北半球海洋因海水热容量大,增温慢,最热出现在8月份。海冰融化需要一个过程,到9月海冰融化量最大,海冰范围最小,最适合航行。

(4)白令海峡是连接太平洋和北冰洋的唯一海上通道,与马六甲海峡位于交通咽喉的位置相似。北极海冰持续消融,东北航道的通航条件将不断优化。随着基础设施的完善,区域经济的发展,白令海峡的货运量不断增长,具有成为“北方马六甲海峡”的潜质。

10.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2016年3月23日是第五十六个世界气象日,主题是“直面更热、更旱、更涝的未来”,旨在呼吁公众正视气候风险,关注气候安全,主动适应气候变化。有些专家认为,全球变暖的加剧将使俄罗斯变成一个粮食大国。

材料三:2016年6月14日俄罗斯《公报》,俄罗斯目前已成为世界最大小麦出口国。据估计,在下一个农业年度俄小麦产量将达到6400万吨,俄小麦出口量将持续上升。

(1)俄罗斯西部经济带的人口密度约为东部经济地带人口密度的11倍,分析俄罗斯东部经济地带人口稀少的主要自然原因?

(2)俄罗斯西西伯利亚平原沼泽广布,试分析其原因。

(3)试分析全球变暖对俄罗斯农业发展的积极影响。

【答案】(1)气候寒冷;地形崎岖;沼泽、冻土广布。

(2)①纬度高,气温低,蒸发量小,蒸发量小于降水量;②地势低平,排水不畅;③地下冻土层广泛发育,水分不容易下渗;④凌汛现象引起河水泛滥。

(3)全球变暖会促进俄罗斯的农业发展,使积温升高,农作物生长期延长;增加种植农作物新品种;增加产量和扩大耕地面积;可能造成其它国家粮食产量减少,国际粮食需求量增加,市场扩大。

【解析】(1)主要从气候和地形分析。靠近冬季风的源地,气候寒冷;主要以山地和高原为主,地形崎岖;气候寒冷,沼泽、冻土广布。

(2)主要从气温低、地势低洼、冻土广等方面进行分析。纬度高,气温低,蒸发量小,蒸发量小于降水量;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地下冻土层广泛发育,水分不容易下渗;凌汛现象引起河水泛滥。

(3)俄罗斯气候寒冷,气候变暖对它有利。全球变暖会促进俄罗斯的农业发展,使积温升高,农作物生长期延长;增加种植农作物新品种;增加产量和扩大耕地面积;可能造成其它国家粮食产量减少,国际粮食需求量增加,市场扩大。

11.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俄罗斯西伯利亚盆地属于大型大陆裂谷盆地,在该地区地层中发现石灰岩等海相沉积物。该地区煤炭、石油、天然气、铁、有色金属、森林和水力资源丰富,有著名的秋明油田。

(1)推测西西伯利亚盆地地质历史时期能源资源形成的地理环境。

(2)简述该地区油气资源开发的不利条件。

(3)说明自然资源的开发对该地区的有利影响。

【答案】

(1)地壳断裂下陷;海洋分布,有海洋生物沉积;森林资源丰富;沼泽广布。

(2)纬度高,气候寒冷;沼泽广布,交通不便;人口稀少,劳动力资源短缺;自然条件恶劣,对技术水平要求高;距离市场较远。

(3)加快该地区人口迁入,人口数量及密度增加,形成资源型城市;改善当地交通条件,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当地工业发展,提高经济水平。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以及基础知识的掌握,紧扣区域认知以及综合思维这两个人地协调观。涉及到的知识点有: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内外力作用、区域自然地理环境、自然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以及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影响。

1.西西伯利亚地区资源丰富,如煤和石油,在本质上是植物化石,说明当时植被覆盖率非常高,后来经过地壳断裂下陷,岩石沉积,生成大量金属和非金属等矿产资源,断裂导致的地势低洼,河流广布,地下冻土深厚,排水不畅,容易形成沼泽。因此当时的环境是地壳断裂下陷;海洋分布,有海洋生物沉积;森林资源丰富;沼泽广布。同时由材料可知,俄罗斯西伯利亚盆地属于大型大陆裂谷盆地,在该地区地层中发现石灰岩等海相沉积物,说明当时是海洋环境,后来有地壳抬升或者周围地区地壳下沉,在该地区发现生物沉积。

2.开发不利条件:主要从气候,交通等方面去谈,难度不大,气候寒冷,冻土、沼泽广布,自然条件不利于资源开发;自然条件使交通运输不便。

3.石油、天然气输出对西西伯利亚地区发展的积极影响可从增加经济收入及就业、推动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相关产业发展及区域间经济合作等角度回答。

12.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河流的侵蚀、沉积及沼泽的吸收(附)影响河流泥沙和营养物质含量。水体中营养物质含量影响浮游生物量,与水温共同制约鱼类资源数量。西西伯利亚平原是世界最大的沼泽分布区之一。鄂毕河流域内有大小支流1900多条,春季汛期时间长,径流量占全年径流总量的51%。

(1)分析叶尼塞河泥沙含量较多,而鄂毕河泥沙含量较少的原因。

(2)鄂毕河支流众多,且主要流经平原地区,但航运不发达,试分析原因。

(3)通常,大河河口的鱼类资源丰富,但鄂毕河河口鱼类资源相对较少。说明鄂毕河河口鱼类资源较少的原因。【答案】

(1)叶尼塞河支流多流经中西伯利亚高原,(河床比较大)流速快,侵蚀强,增加了河流含沙量。鄂毕河主要流经平原,流速慢,泥沙沉积,含沙量小。

(2)流经地区纬度高,河流结冰期长;多凌汛,河水易泛滥;河流水位季节变化较大;沿岸地区多沼泽,人口、城市和工业少,货物运输的需求量小;河流流向与俄罗斯货物运输主要方向不一致。

(3)鄂毕河河口纬度高,水温低,鱼类生长慢;结冰期长,鱼类存活率偏低;鄂毕河流经沼泽,营养物质被植物吸收(附),河水中营养物质严重缺乏,不利于浮游生物生长;北冰洋营养物质和饵料较为贫乏。

【解析】

(1)影响河流含沙量的主要因素:地形、降水量和植被覆盖率。两河气候相同,植被均为亚寒带针叶林,因此,影响两河含沙量的主要因素是地形。

(2)航运条件可从河流的结冰期、水位变化、运输需求量等方面分析。

(3)鄂毕河注入北冰洋,河口位于北极圈以内,纬度高、水温低,结冰期长,且鄂毕河流经大量沼泽地区,消耗大量有机质,入海口处有机质含量少。

13.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贝加尔湖冬季平均气温达零下38 ℃,每年大约会发生两千次地震,地壳断裂处不断有新的热矿泉产生。伊尔库茨克是俄罗斯东部地区重要的工业城市和科技文化中心,拥有众多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下图为贝加尔湖及周边地区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贝加尔湖的成因,冬季贝加尔湖部分湖面冰层薄甚至不结冰,试分析其主要原因。

(2)曾有媒体报道,蒙古提出了“北水南调”计划,并寻求与中国合作,欲将贝加尔湖湖水引至北京。有关专家认为该“北水南调”计划基本没有可行性,请你为专家的判断提供证据。

(3)俄罗斯亚洲部分南部多山,可是图中甲铁路却沿南部山区修建,为什么?并简述其建设的意义。

【答案】

(1)地壳断裂下陷,积水而成。贝加尔湖湖底热泉上涌,融化冰层或使冰层变薄。

(2)地形复杂,北段地势南高北低,高差较大,需逐级提水;距离长,而且沿途基本没有可利用的现成河道,投资巨大;多断裂带,防渗漏难度大;冬季寒冷,对施工、防冻技术和设备要求高;沿途气候干旱,蒸发旺盛,沙漠广布;涉及三个国家,各方利益协调难度大,不利于保障调水安全。

(3)南部城市、人口众多,对交通需求量大;南部自然资源丰富;俄罗斯北部气候寒冷,人口稀少;北部冻土广布,不利于铁路建设,修建成本高,而南方温度相对较高,有利于铁路建设。完善铁路网,改善沿线地区的交通条件;促进沿线地区的资源开发,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有利于该国东西部之间的社会、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发展对外贸易;有利于巩固国防。

【解析】

(1)贝加尔湖是地壳断裂下陷,积水而成。因为贝加尔湖湖底断裂处不断有热泉上涌,融化冰层或使冰层变薄。(2)将贝加尔湖湖水引至北京,沿线地形复杂,北段地势南高北低,相对高差较大,需逐级提水。引水距离长,而且沿途基本没有可利用的现成河道,投资巨大。沿途多断裂带,防渗漏难度大。冬季寒冷,施工、防冻技术和设备方面难度大。沿途气候干旱,蒸发旺盛,沙漠广布。而且途径三个国家,各方利益协调难度大,不利于保障调水安全。所以专家认为该“北水南调”计划基本没有可行性。

(3)俄罗斯南部城市、人口众多,对交通需求量大,且南部自然资源丰富。俄罗斯北部气候寒冷,人口稀少。北部冻土广布,不利于铁路建设,修建成本高,而南方温度相对较高,有利于铁路建设。所以铁路沿南部山区修

建。

南部铁路的修建,有利于完善铁路网,改善沿线地区的交通条件。促进沿线地区的资源开发,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有利于该国东西部之间的社会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发展对外贸易,有利于巩固国防。

考点

【考点】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及成因,跨流域调水,交通线路修建的意义。

高考地理复习训练:俄罗斯

高考地理复习训练:俄罗斯 一、单项选择题 下图示区域中甲为世界上最深的湖泊,乙为首都,丙为所在国最大的飞机制造中心。据此完成1—3题。 1.甲湖每年吸引世界各地大量游客前往观光旅游,赴甲湖的游客不可能欣赏到的美景是A.子夜升起的太阳B.清澈见底的湖水和海豹 C.大片的天然白桦林D.正在进行的山地滑雪赛 2.乙城所在国家计划投入巨额资金修建从甲湖至乙城的调水工程,下列对该工程修建面临的最大困难的判断,正确的是 A.调水路线太长B.冬季气候严寒C.跨国调水障碍D.运营成本太高 3.下列对丙城市成为所在国最大飞机制造中心原因的判断,错误的是 A.矿产资源丰富B.科技人才聚集C.铁路运输便利D.区域市场广阔 读下世界某区域图,完成4—5题。 4.索契成为世界上纬度最高的亚热带气候分布区的原因是 ①冬季北部山脉削弱了南下的冷空气②沿岸暖流影响③南部海域有增温作用④热岛效应突出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5.索契已成为俄罗斯人首选的度假胜地,其原因是 ①俄罗斯冬季漫长严寒,昼短夜长②索契属地中海气候,夏季降水少,日照充足 ③有海水、沙滩等,旅游资源丰富④该地与旅游相关的娱乐活动丰富多彩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贝加尔湖处于地壳断裂下陷带,是世界上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1~5月是湖面的结冰期,但部分湖面冰层薄甚至不结冰。每年春季湖冰消融季节,北部和西南端湖冰消融时间比中部晚。下图为贝加尔潮示意图,据此完成6—8题。

6.贝加尔湖结冰期较长,但开始结冰的时间相对较晚,主要原因是 A.受西风影响,气候温暖B.距太平洋较近,受海洋影响大 C.湖水盐度高,不易结冰D.湖泊蓄水量大,湖水热容量大 7.贝加尔湖部分湖面冰层较薄甚至不结冰的原因可能是 A.冰层形成“温室效应”B.湖底有热泉上涌 C.湖水各处深度差距大D.湖泊南北跨度大 8.西南部比中部湖冰消融时间较晚的主要原因是 A.湖水较浅B.纬度较低C.冬季风影响小D.有河流注入 图示西伯利亚地区针叶林广布……据此完成9—10题。 9.该地区的区域地理特征包括 ①地广人稀②气候宜人③交通便捷④矿产丰富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0.该地区南部人口密度相对较高,是由于南部 ①气温较为适宜②位于平原地带③开发历史较长④经济相对发达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奥伊米亚康位于东西伯利亚地区,有北半球“寒极”之称,位于迪吉尔卡河上游,气温年较差达101.8℃,是世界最冷的永久定居点,当地居民以长寿著称于世。居民的食物以鱼、马肉和奶制品为主,还会采摘野生浆果补充营养。这里的房屋建筑以木质结构为主,房子特别厚实,门窗有四五层,屋子盖在木桩上面(木桩深埋地下,木屋与地面最少有0.9米的间隔)。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教案(湘教版):俄罗斯 澳大利亚

课时84俄罗斯澳大利亚 考点1俄罗斯 1.经纬网:在上图中标注经纬线的度数。 答案 2.填写 (1)海域:东北部隔a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西临b波罗的海,西南临c黑海、d里海,北临e北冰洋。 (2)地形区:A大高加索山脉、B乌拉尔山脉,C东欧平原、D西西伯利亚平原、E中西伯利亚高原、F东西伯利亚山地。 (3)河流湖泊:①伏尔加河,②鄂毕河,③叶尼塞河,④勒拿河,⑤贝加尔湖,⑥乌拉尔河。 (4)城市:G莫斯科。 1.俄罗斯的区域特征 (1)自然地理特征

(2)人文地理特征 2.俄罗斯气候寒冷的原因 纬度高,太阳高度小,冬季白昼短,接收太阳辐射少;东部和中部多山地、高原,海拔较高,气温较低;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受北冰洋南下寒冷气流的影响,东西伯利亚北部一些封闭盆地成为北半球的寒极;东部山地阻挡了太平洋暖湿气流的深入,全年受极地气团控制,造成气候严寒。 3.俄罗斯农业的分布及原因

4.俄罗斯海岸线漫长,且境内有多条大河,但海运和内河航运不发达,交通运输以铁路为主的原因分析 (1)海运:受地理位置的影响,多数港口封冻期长,且除北冰洋外,其他海域港口与外界联系须经别国海域。 (2)内河航运:封冻期长,通航期短,且多流经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多为南北流向,与客运、货运方向不符。只有伏尔加河等少数河流运量较大。 (3)铁路:俄罗斯工业以重工业为主,工业原料和产品的运量大;俄罗斯地域辽阔,铁路适合长途运输。 考向1通过“流域开发”考查“综合思维” (2023·辽宁沈阳二中模拟)顿河是俄罗斯第三长河,春季径流量占年径流量65%~80%,该流域南部地区是俄罗斯重要的粮食产区。1949年以来,顿河流域先后建成了伏尔加—顿河运河、齐姆良斯克水利枢纽和众多水库。下图示意顿河流域水系分布。据此完成1~3题。

高中地理 高考一轮复习专题练——区域地理(带解析)

专题练区域地理 (2021·广东惠州第二次调研)亚马尔半岛及其近海是俄罗斯极地能源开发的主要地区,目前中国参建的亚马尔LNG(液化天然气)项目已成为该地最重要的能源开发项目。下图为我国该能源项目LNG运输路线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推测亚马尔半岛周边海域海底地形() A.以海沟为主 B.以大陆架为主 C.以海岭为主 D.以洋盆为主 2.当地油气资源开采最佳时段在冬季,主要是因为该地此时段() A.气温低,有利于天然气液化 B.能耗少,节约开采成本 C.冻土稳定,有利于户外作业 D.风速小,开采安全性高 3.我国LNG运输船回国,航线选择及其理由应是() A. 夏季甲航线,便于补给 B. 冬季甲航线,节约航程 C.夏季乙航线,节约航程 D. 冬季乙航线,便于补给(2021·湖南、湖北省联考)气候上入春标准是连续5天日均气温超过10℃。下图示意我国局部区域入春日期等值线分布。读图完成4~5题。 4. 导致甲,乙两地入春日期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 纬度 B. 地形 C. 植被覆盖率 D. 海陆位置 5. 有关我国冀鲁豫三省入春日期前后农事活动描述正确的是() A. 春小麦播种繁忙 B. 春小麦准备收获 C. 冬小麦忙于灌溉 D. 冬小麦收获晾晒(2021·安徽A10联盟联考)下图为南极洲简图。据此完成6~7题。

6.甲乙丙丁四处最适宜土壤发育的地点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7.南极大陆的边缘地区植物以苔鲜、地衣等为主,其主要原因是() ①太阳辐射强②风力大③沿海多暖流④纬度高,气温低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021·郑州高三期中)位于日本北海道东北方向的北方四岛,有丰富的矿产和生物资源,附近海域是世界著名的渔场之一。北方四岛冬季常受过境气旋的影响,多暴风雪。下图为北方四岛及周围区域示意图。据此完成8~10题。 8.北方四岛附近海域鱼类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A. 地处高纬度,温度适宜 B. 火山喷发物中含有营养物质 C. 寒暖流交汇,饵料丰富 D. 海岸线平直提供天然栖息地 9.冬季吸引气旋过境北方四岛的气压中心是() A. 阿留申低压 B. 亚洲高压 C. 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D. 亚洲低压 10.北方四岛动植物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包括() ①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②气候的海洋性强③地处中纬西风带④人类活动较少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2021·湖南郴州第一次质检)W市常住居民只有1.6万人左右,城市规模虽小,却是南极科考理想的起航和补给基地,也是众多高端游客青睐的旅游胜地。据此完成11~13题。

高考区域地理专题_俄罗斯,东欧,北亚试题

欧洲东部、北亚与俄罗斯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 1.下列关于俄罗斯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A.西部受大陆影响明显 B.纬度高是冬季寒冷的最主要原因 C.北部比南部更干旱 D.俄罗斯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没有温带季风气候 2.俄罗斯海岸线虽然漫长.但大部分航运价值不高。下列关于这一特点的成因分析中.错误的是() A.东部沿岸经济欠发达 B.北部沿岸冰封期长.无不冻港 C.西部海岸线较短 D.最大港口通往大西洋需经它国海域 3.俄罗斯西部平原与东部山地、高原的分界线是() A.乌拉尔山 B.叶尼塞河 C.勒拿河 D.鄂毕河 4.亚麻喜欢凉爽、湿润的气候.亚麻可能分布于俄罗斯的哪些地区() A.亚洲部分的南部 B.伏尔加河的下游地区和顿河流域 C.西西伯利亚平原 D.伏尔加河的中游地区 5.西伯利亚不利于农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年降水量太少B.常年气温过低 C.森林面积过大 D.灌溉水源不足 6.关于俄罗斯工业生产的正确叙述是() A.重工业发达B.轻重工业都发达C.轻工业发达D.高科技工业最发达 7.世界上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是() A、俄罗斯 B、中国 C、印度 D、美国 8.俄罗斯农业不稳定的原因是() A、雨热不同期 B、耕地面积狭小 C、多台风灾害 D、纬度高.热量不足且受北冰洋寒冷气流和极地大陆气团侵袭 材料:分析下面四条经纬线:工业革命起源国家首都所在的经线a、水平运动物体方向无偏转现象的纬线b、开罗附近金字塔所在的经线c、印度半岛南端所在纬线d.答9—10题:9. a、b、c、d这四条经纬线经过的主要国家是() A. a经线经过英国、法国、意大利、德国等 B. b纬线经过刚果民主共和国、印度尼西亚、巴西等 C. c经线经过俄罗斯、土耳其、沙特阿拉伯、南非等 D. d纬线经过埃及、印度、孟加拉国、中国等 10.由经线a、c和纬线b、d围成的区域所具有的特征是() A. 这里是一片热带汪洋.看不到大陆 B. 这里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分布区 C. 地处世界上最大的热带原始森林分布区 D. 随处可见的人.主要属于黑色人种

高考复习专项训练区域地理——俄罗斯详解

高考复习专项训练区域地理——俄罗斯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近年来,位于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气候发生了明显变化,土地覆被也随之变化,平地上的耕地明显减少,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越年积雪(积雪期超过一年)面积减少。据此完成1~3题。 1. 导致西伯利亚地区土地覆被变化的首要原因是 A. 气温升高 B. 气温降低 C. 降水增多 D. 降水减少 2. 湿地面积增加主要是因为当地 A. 洪水暴涨 B. 退耕还湿 C. 地面沉降 D. 冻土融化 3. 西伯利亚地区平地上减少的耕地主要转化为 A. 林地 B. 湿地 C. 草地 D. 寒漠 【答案】1. A 2. D 3. C 【解析】本组题以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气候的明显变化,土地覆被也随之变化为背景,考查影响区域植被变化的因素,气候变暖的影响。 1. 读材料可知,越年积雪(积雪期超过一年)面积减少,说明积雪融化增多,故首要原因是气温升高,A正确,B错误;降水增多会使越年积雪面积增大,C错误;材料中“洼地上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说明洼地上有浅水出露地表,洼地积水增多,降水减少不合题意,D错误。故选A。 2. 由上题分析可知,气温升高会导致冻土融化,地表积水增多,湿地面积增加,D正确;材料中“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说明湿地增加的主要原因不是洪水暴涨、退耕还湿和地面沉降引起,ABC错误。故选D。 3. 由(1)(2)题分析可知,气候变暖使冻土融化,地表水分增多,但平地上较洼地地势高,积水较少,不会有大量的浅水出露地表,减少的耕地主要不会转化为湿地,地表水分增加,适合草类植被生长,故主要转化为草地,B错误,C正确;题干中“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热量不足,难以形成林地植被,A错误;气候上升使冻土融化,地表水分增多,会使植被覆盖增多,不会转化为寒漠,D错误。故选C。 2014年2月7日至23日冬季奥运会在俄罗斯索契市举行。下图示意索契市位置。完成4~5题。 4. 与阿尔马维尔比较, 索契的气候特点是

人教版2024年高考一轮复习地理考点《10欧洲西部、俄罗斯-区域地理专项练习》(解析版)

考点10 欧洲西部、俄罗斯 一、单选题 2019年11月,欧洲海上风能展在“风能王国”丹麦举行,丹麦(位置见左图)是世界上风力发电最发达的国家,也是当今世界最大的风电设备生产国之一。丹麦2020年风电约占整体供电的50%,保持着风电比例最高的世界纪录。丹麦目前筹划在北海建造世界上第一个人工风电中心,该中心是一个漂浮的人工岛,主要用于生产和储存风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丹麦安装海上风电机组(见右图)时,风机的受风面大多应朝向() A.东北方向B.东南方向C.西北方向D.西南方向2.丹麦建立海上风电中心,给当地带来的较大负面影响是() A.干扰海洋生物生存B.影响民航飞行安全 C.使局部海平面升高D.使年降水总量减少 3.目前,我国风力发电已向海洋进军,但还没有大规模商业应用,其主要影响因素为() A.成本B.技术C.市场D.政策 【答案】1.D 2.A 3.A 【解析】1.根据图中地理位置可知丹麦位于北半球的盛行西风带,风向为西南风,风力发电机风翼的主要朝向为西南方向,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从示意图可以看出,单个风电机组伸入海底,对海底生物的生存产生影响,A正确;风电机组的叶片最高仅110米,不会影响到民航飞行,B错误;风力发电不会使局部海平面升高,C错误;丹麦的降水受盛行西风影响,海上风电场盛行的西风不产生影响,D错误;故选A。 3.海上风力发电要大规模商业开发,需要考虑投入与产出之比,且大规模开发,投资巨大,所以目前影响其大规模商业应用的主要因素是成本问题,A正确;目前我国风力发电已向海洋进军,说明我国已经掌握了海上风力发电的技术,B错误;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达,用电量大,而海上发电靠近市场,C错误;风能是清洁、可再生能源,受到政府政策

2021高考地理6月选择题专项限时练1-2含答案

考前保温选择题专项限时练1 (2021·济南二模)滑雪在俄罗斯普及率高,已成为大众化、常态化的体育运动,索契冬奥会后,其滑雪旅游产北快速发展。下图示意俄罗斯滑雪场所分布情况,据此完成1~2题。 1. 相比亚洲国家,俄罗斯发展滑雪旅游的突出优势是() A. 地形较复杂 B. 纬度位置高 C. 国土面积大 D. 降水量充足 2. 俄罗斯滑雪场所分布东西存在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索是() A. 科技水平 B. 政策因素 C. 人口密度 D. 运动偏好 (2021·广东佛山二模)在非洲赤道附近的东非大裂谷和马赛马拉高原之间有一片茂以森林(图4),这里常年持续的降雨形成了小气候区。据此回答3~4题。 图4 3.导致马赛马拉草原与东非大裂谷之间降水丰富的根本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 赤道低气压 C.热力环流 D.地形差异 4.茂以森林的植被类似于 A.雨林 B.季雨林 C.常绿硬叶林 D.针叶林

(2021·广东茂名二模)下图为上海市2018年2月份人口净流入量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5~6题。 5.影响上海市2月份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是() A.文化习俗B.经济波动C.商务活动D.自然灾害 6.上海市2月份人口流动() A.使22日人口数量达到最高峰B.促使城市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C.体现了上海市强大经济活力D.缓解了上海市内部交通压力 (2021·枣庄二模)冰凌堵塞河道,对水流产生阻力而引起的江河水位明显上涨的水文现象称为凌沉。图2为我国东北地区某河流甲、乙两处水文站记录的某年春季不同日期13时流量。甲乙之间河段长约200千米,其结冰期流量来自冰下水流。据此完成7~9题。 7.与乙水文站相比,甲水文站 A.纬度低,海拔高 B.纬度高,海拔高 C.纬度低,海拔低 D.纬度高,海拔低 8.造成乙水文站4月下旬流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周边地区 A.降水减少 B.下渗增加 C.融雪减少 D.植被增加 9.甲乙水文站之间河段凌汛现象最可能发生在

高考地理:俄罗斯

欧洲东部和北亚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向日葵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喜光,耐低温、盐碱、干旱,种子可食、可榨油。读“某国向日葵分布示意图”,回答1~3题。 1.影响甲国向日葵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光照B.水源 C.热量D.土壤 2.下列与图中沼泽的形成无关的是() A.地势低平,排水不畅B.河流有凌汛现象,容易泛滥 C.纬度较高,蒸发较弱D.距北冰洋近,降水丰富 3.关于甲国地理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多汁牧草广布,乳畜业发达B.温带落叶阔叶林广布 C.交通方式以铁路为主D.工业发达,轻、重工业协调发展 读“某河流局部地区图”,回答4~6题。 4.该河流的主要补给来源是() ①地下水②冰川融水③雨水④季节性积雪融水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②④ 5.该地区特殊水文现象的发生时间是() A.盛夏B.春末C.夏末D.隆冬 6.该区域沼泽广布的原因是() A.大陆冰川广泛发育,冰层深厚B.地势高,气温低 C.由于所处纬度位置高,气温低,蒸发很微弱D.地下水过量开采,导致地面下沉 二、综合题 7.下图示意世界某区域。甲河流域有大面积的黑土区,干流建有多个梯级水电站。W 国曾是苏联的工业基地和粮仓。2013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与W国有关方面签署协议,可

在甲河流域大规模种植粮食。下表示意甲河干流梯级水电站开发前后的流量分配比例。据此回答问题。 流量分配春季夏秋冬季 开发前的比例61% 24% 15% 开发后的比例38% 32% 30% (1)说出甲河流域的地势特点,简析甲河径流主要来自N市以上河段的自然原因。 特点: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原因:与N市以下河段相比,N市以上河段地势较高、支流较多、流域面积较大;降水较多;纬度较高,气温较低,蒸发较弱。 (2)与新疆相比,分析甲河流域发展种植业更为有利的条件。 与新疆相比,甲河流域降水较多,水源丰富;黑土广布,土壤肥沃;风沙危害小;工农业基础好;有河流和港口,水运方便,有利于农产品运输。 (3)简析甲河干流水电站梯级开发对W国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 提供较稳定的水源,缓解夏秋季农业用水的不足;为农业生产提供廉价的水电;改善了河流通航条件,有利于农产品运输;库区适宜发展水产业;调节河流径流,防御旱涝灾害。 8.(2016·全国卷Ⅰ)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科考队于8月考察堪察加半岛。考察中发现,堪察加半岛北部发育苔原,南部生长森林;东西向气候区域差异显著;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但冬眠、杂食性且善捕鱼的熊的数量较多;大量来自海洋的鲑鱼溯河流而上,成为熊的重要食物。下图示意堪察加半岛的地形。 (1)说明堪察加半岛地形对气候区域差异的影响。 山脉大致呈南北走向,阻挡季风,形成多雨区和 雨影区;地形高差大,形成气候垂直差异。 (2)分析堪察加半岛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 物数量较少的原因。 纬度高,植物生长缓慢,食物供应量少;环境空 间差别大,适宜生存的空间小;冬季寒冷漫长,生存条件恶劣。 (3)某科考队员欲近距离拍摄熊,推测他在甲地选择拍摄点的理由。 河流附近,熊出没的概率大;山地地形,且有森林,便于隐蔽;降水较少,晴天较多,利于拍摄。

欧洲东部北亚和俄罗斯-【必刷题】2021-2022学年高二地理区域地理练习(中国地理世界地理)(原卷

区域地理欧洲东部、北亚和俄罗斯 一、单选题 1.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区与东欧工业区相比,其区位条件的最大劣势在于() A.交通和集聚B.原料和燃料C.市场和集聚D.交通和技术波兰是中欧班列的途经国和目的地国。它是东欧工业比较发达的国家之一,工业以机械制造业见长。该国畜牧业发达,粮食不能自给。下图示意波兰地理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波兰粮食不能自给的原因是() A.纬度较高,光热不足B.降水量小,水源缺乏 C.人口密集,技术落后D.山区面积大,耕地面积小 3.与欧洲其他国家相比,波兰发展的优势区位是() A.科技发达B.矿产资源丰富 C.交通位置优越D.劳动力资源丰富 乌克兰是世界三大黑土分布区之一,黑土面积约占全国三分之二,其北部地区与美国中部平原、中国东北地区并称为世界三大玉米产地。下图是乌克兰简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年降水量最多的是

A.①B.②C.③D.④ 5.关于乌克兰的描述正确的是 A.该国没有森林资源B.位处东欧的内陆国 C.世界粮食主要出口国之一D.较中国东北热量不足 下图是东欧与北亚的植物和农业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6.左图景观在右图中甲~丁所经地区呈现明显的是 A.甲B.乙C.丙D.丁 7.形成左图植物和农业带分布规律的主要原因是 A.地形B.纬度位置 C.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D.海陆位置和海拔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8.关于俄罗斯欧洲部分交通的说法,正确的是() A.铁路运输不如西伯利亚地区发达B.铁路网以莫斯科为中心,呈放射状 C.管道运输不如西伯利亚地区发达D.管道运输以莫斯科为中心,呈放射状 9.俄罗斯工业区主要分布在() A.北部地区B.南部地区C.北冰洋沿岸D.太平洋沿岸 10.贝阿铁路西起贝加尔湖北岸乌斯季库特,东至阿穆尔河畔共青城,是苏联第二条横贯西伯利亚的大铁

高考地理-欧洲东部与俄罗斯练习及答案

欧洲东部 (一)夯实基础 下图是沿北纬60°的地形剖面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①处的名称是() A.北海B.黑海 C.地中海D.波罗的海 2.符合图示地区地理状况的叙述是() A.E地形区是该国人口、粮食生产、军事工业的集中区 B.②~⑤各河皆属于大西洋水系 C.F地形区是该国重要的石油产地 D.G山脉是阿巴拉契亚山脉 【解析】依据题意可知,该地形剖面图显示的是俄罗斯。图中①为波罗的海,E 地形区为东欧平原,F地形区为西西伯利亚平原,E、F之间的山脉为乌拉尔山脉,西西伯利亚平原是俄罗斯重要的石油产区。 【答案】 1.D 2.C 自北往南流的F河流经M城,该河每年均有长满青草的“岛屿”漂浮于水面,顺流而下穿过M城城区,这已成为当地著名的旅游景观之一。这种“浮岛”是深层冻土融化等导致远郊区河段河岸的一部分脱离陆地而形成的。据此并读表,完成3~5题。 M城多年平均气候统计数据表(城区海拔150 m~253 m) 月份1月2月3月4月5月6月平均气温(℃)-9.3-7.7-2.2 5.813.116.6 降水量(mm)42.036.434.043.850.875.0月份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

平均气温(℃)18.216.411.0 5.1-1.2-6.1 降水量(mm)93.676.864.759.057.655.5 3.M城可能位于() A.英国B.澳大利亚 C.俄罗斯D.阿根廷 4.F河流经M城城区的河段水位最高的季节是() A.春季B.夏季 C.秋季D.冬季 5.外地游客到M城观赏“浮岛”奇观的最佳月份是() A.1月B.4月 C.7月D.10月 【解析】第3题,由该地7月气温高可知为北半球,可排除B、D,由最冷月气温在0 ℃以下可排除A。第4题,从表中可知该地冬季降水较多,且以降雪为主,4月份气温升高,积雪融化,加上降水增多,导致河流水位上升。第5题,由材料可知,每年均有长满青草的“岛屿”漂浮于水面顺流而下穿过M城,“浮岛”是冻土融化而成,说明浮岛出现在气温较高的季节。 【答案】 3.C 4.A 5.C 图示的西伯利亚地区是俄罗斯的一个重要开发区,这里针叶林广布……据此回答6~7题。 6.该地区的区域地理特征包括() ①地广人稀②气候宜人③交通便捷④矿产丰富

2021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世界区域地理微专题复习训练——欧洲东部与俄罗斯

高考世界区域地理微专题复习训练——欧洲东部与俄罗斯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亚速海是世界上最浅的海,平均深度只有8米,海水盐度低,沿岸常年有海流,海底地形平坦,冬季大幅封冻。冬季盛行偏北风,西北部海区常有惊涛巨浪,景象十分壮观。刻赤海峡是连接亚速海和黑海的通道,二战时建有铁路大桥,后因自然原因损毁,2018年俄罗斯新建的刻赤海峡公路两用大桥通车。西部有狭长的沙嘴与锡瓦什湾相隔,锅瓦什湾大部分水体深度在0.5米到1米之间,海底有厚达5m的淤泥。由于生物的作用,常散发出腐败的气味,夏季尤臭。下图为亚速海及周边区域略图。据此完成1~3题。 1. 近百年来,亚速海的盐度发生了变化,关于其盐度变化及主要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变小全球变暖导致冰雪融水增多,补给水源增多 B. 变小经济发展排放的废水增多,稀释了海水 C. 变大全球气候变暖,蒸发加剧,盐度增加 D. 变大生产活动中大量引水,海平面下降,黑海海水倒灌 2. 二战时修建的刻赤海峡铁路大桥被损毁的原因,最可能是 A. 因发生地震灾害而损毁 B. 由火山喷发的熔岩摧毁 C. 海水挟浮冰撞毁桥墩 D. 因泥沙淤泥积航道而废弃 3. 关于夏季锡瓦什湾“尤臭”的自然原因,描述错误的是: A. 夏季亚速海的洋流较弱 B. 夏季蒸发大,降水少,湾内水位浅 C. 夏季气温高,微生物生长活跃 D. 沙嘴阻挡了内外海水的交换 贝加尔湖冬季多大风,有两个奇迹:一是冬季平均气温为-38℃,但冰下的水温与夏季几乎接近;二是湖岸沙滩边有一片松林,根部裸露在地面以上2-3米,当地人称为“高跷树”。完成4~5题。

2020届高考地理三轮复习专题训练:世界区域地理详解

2020届高考地理三轮复习专题训练:世界区域地理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亚速海是世界上最浅的海,海水盐度低,沿岸常年有海流,冬季封冻面积大。刻赤海峡是连接亚速海和黑海的通道,二战时建有铁路大桥,后因自然原因损毁,2018年俄罗斯新建的刻赤海峡公铁两用大桥通车。下图为亚速海及周边区域略图。据此完成1~3题。 1. 下列对亚速海海水盐度低的原因,叙述错误的是 A. 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 B. 受西风影响,冬季降水多 C. 大量淡水河流水的注入 D. 海域较封闭,海水交换慢 2. 图中甲处海流的方向为 A. 自南向北 B. 自北向南 C. 自东向西 D. 自西向东 3. 二战期间,刻赤海峡大桥自然损坏的原因最可能为 A. 地震损毁 B. 火山摧毁 C. 浮冰撞毁 D. 泥沙淤积 【答案】1. B 2. B 3. C 【解析】 1. 本题考查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影响盐度分布的主要因素有:蒸发与降水、结冰与融冰、河水的流入、海水的封闭程度等。 A、从图中可看出该地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A正确; B、亚速海区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冬季盛行强大的偏北风而不是西风,故B错; C、从图中可看出当地有大量淡水河流水的注入,稀释了海水的盐度,故C正确; D、从图中该地只有狭窄的水道与外界相连,海域较封闭,由于海水本身盐度较低,海水交换慢,故D正确。 本题要求选择说法错误的选项,故选B。

2. 本题的关键是明确沙嘴与海流的关系。沙嘴的走向与海流流向、河流流向基本垂直,沙嘴是河流带来的泥沙和海流带来的泥沙共同顶托堆积形成的。图中河流在图中的东北角,沙嘴向南延伸,海流呈逆时针流动,因此海流向南流,故选B,其余选项可排除。 3. 该处位于板块内部,火山地震灾害少,AB错误。冬季大幅封冻,冬季盛行偏北风,大风挟浮冰撞毁桥墩,导致大桥损毁,C正确。泥沙淤积不会导致大桥损毁,D错误。故选C。 南极冰盖表面的剧烈辐射冷却使得近地层空气密度增大,海拔较高处近地层空气密度比同一水平面上其他位置的空气密度大,并在重力作用下沿斜坡加速向下运动,形成下降风,其风力大,破坏性强。读南极大陆等高线分布图,回答4~6题。 4. 从形成过程分析,下降风现象和常见的大气运动现象相似的是 A. 海风 B. 陆风 C. 山风 D. 谷风 5. 在我国四个南极科考站中,下降风最为典型的科考站是 A. 长城站 B. 昆仑站 C. 泰山站 D. 中山站 6. 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下列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A. 图中下降风典型地区的风向以偏东风为主 B. 晴朗的白天或多云的夜晚下降风的强度较大 C. 研究下降风,对于南极科考的顺利进行有积极意义 D. 出现下降风时,近地面大气中会出现逆温现象 【答案】4. C 5. D 6. B 【解析】 4. 由材料可知,下降风是南极冰盖表面的剧烈辐射冷却使得近地层空气密度增大,海拔较高处近地层空气密度比同一水平面上其他位置的空气密度大,并在重力作用下沿斜坡加速向下运动而形成的,其成因和山风相似,所以C正确。

人教版2024年高考一轮复习地理考点《14两极地区-区域地理专项练习》(解析版)

考点14 两极地区 一、单选题 派恩岛冰川位于南极洲,冰川前缘延伸至海洋。冰川崩解事件是造成该冰川后退的主要原因。图为1988——2020年该冰川的前缘线距陆地上人为确定的参考线的距离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科研人员完成冰川前缘线的变化研究,需要借助哪些地理信息技术() ①GPS②GIS③GPRS④RS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2.近年来,派恩岛冰川崩解事件异常主要表现为() A.规模扩大B.规模缩小C.周期增加D.周期减小3.造成派恩岛冰川崩解事件的直接原因为() A.太阳黑子活动B.臭氧空洞扩大C.温室气体排放D.海水异常增温 【答案】1.B 2.D 3.D 【解析】1.需要运用遥感技术(RS)获取冰川分布(包括冰川前缘线的位置)的信息,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处理1988-2020年以来冰川前缘线的变化,故选B项。 2.由题意,派恩岛冰川前缘延伸至海洋,而参考线位于陆地上。因此,冰川前缘线距离参考线的距离扩大时,则冰川面积扩大;冰川前缘线距离参考线的距离缩小时,冰川面积缩小,发生冰川崩解事件。近年来,派恩岛冰川崩解事件异常主要表现为周期缩小(次数更加频繁),但单次冰崩的规模较小。故选D项。 3.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稳定,与冰川崩解事件的周期变化不符;臭氧层空洞扩大主要破坏臭氧层与气候变化导致的冰川崩解事件无关;温室气体排放导致全球变暖是缓慢的、持续性的变化,而冰川崩解事件具有一定突发性,并在今年表现出频次明显增加的特征,因此

选项与题干“直接原因”不符合。海水异常增温直接影响延伸至海洋的冰川前缘,发生冰崩事件。故选D项。 随着北极冰层不断融化,俄罗斯北冰洋航线(下图)的开通逐渐从梦想变成现实,越来越多的国家及公司开始着眼于这条航道的商业价值。该航线沿途港口发展潜力和开发价值也日益受到关注。但是,航线上的冰山、狂风、大雾等自然因素对航行安全构成一定的威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从地理位置、经济腹地、自然条件、运营状况等方面评估以下港口发展潜力最大的是() A.配韦克B.季克西C.迪克森D.摩尔曼斯克 5.海雾问题最严重的航段是() A.I段B.II段C.III段D.IV段6.关于北极航线,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一年中海冰范围最小的是7月份B.船舶的单位距离能耗低 C.与传统航线相比,航行方向多变D.航行速度较快 【答案】4.D 5.A 6.C 【解析】本大题以俄罗斯北冰洋航线图文资料为背景材料,涉及俄罗斯北冰洋航线沿途港口发展潜力的分布特征、摩尔曼斯克港发展潜力大的原因、俄罗斯北冰洋航线中海雾问题最严重的航段及原因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摩尔曼斯克港是终年不冻港,全年皆可通航,通航能力强;且靠近西欧经济发达地区,经济腹地广,通航量大;摩尔曼斯克是北冰洋航线的必经之地,随着北冰洋航线航运价值的提升,发展潜力大,D符合题意,配韦克、季克西、迪克森冬季易结冰,且经济腹地小,航运的价值较低,发展潜力较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5.读图分析,北大西洋暖流流经段,具有增温增湿的作用,该地纬度高,下垫面气温低;暖湿气流遇到较冷的下垫面,会冷却形成海雾,所以I段是海雾最严重的航段,A正确,II 段、III段、IV段纬度较高,但水汽含量较低,海雾相对较少,BCD错误,故选择A。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俄罗斯》课后反馈练习及答案

课后【反馈练习】 读“沿60°N 纬线俄罗斯地形剖面图”,回答 1.①、②、③、④所代表的地形区名称,叙述错误的是()A.①是西欧平原B.②是西西伯利亚平原 C.③是中西伯利亚高原 D.④是东西伯利亚山地 2.位于俄罗斯境内世界最深的湖泊是()A.死海B.里海 C.维多利亚海D.贝加尔湖 3.欧洲最长的河流是() A.多瑙河 B.莱茵河 C.伏尔加河 D.叶尼塞河 4.俄罗斯北亚地区的河流注入()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北冰洋 D.印度洋 5.俄罗斯气候类型分布最广的是() A.温带季风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 C.地中海气候 D.寒带气候 6.俄罗斯所处的纬度较高,其气候特征是() A.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B.终年高温多雨 C.冬季长而寒冷,夏季短而温暖 D.常年温暖,各月降水均匀 7.关于俄罗斯的地形叙述正确的是() A.乌拉尔山是东欧平原和西西伯利亚平原的分界线 B.叶尼塞河是西西伯利亚平原和东西伯利亚山地的分界线 C.勒拿河和叶尼塞河之间的地形区是西西伯利亚平原 D.乌拉尔山以西是西欧平原,以东是东欧平原 2019年冬奥会计划于当年的2月7日至23日在俄罗斯黑海之滨的索契举行。 读“索契区域示意图”和“索契气候资料图”),回答8-9题。 8.索契1月气温高于0°C的原因是()A.纬度低,气温 B.大高加索山对冷空气的阻挡和黑海的增温作用 C.北大西洋暧流的影响 D.地势比四周低,起保温作用 9.索契作为冬奧会举办地的优势条件主要是() ①冬季晴天多,阳光充足②冬季降水多,积雪量大 ③附近有高山,积雪多,利于冰雪项目④河网密布,便于开展水上项目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 10.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俄罗斯区域图 材料二:甲、乙两河径流量季节变化统计 材料二:甲、乙两河径流量季节变化统计 河名各季径流量占全年径流量的比例(%) 冬(12-2春(3-6月) 夏(7-8秋(9-11

2020届中考地理专题复习训练:俄罗斯的位置和工业有解析

2020届中考地理专题复习训练:俄罗斯的位置和工业 一、选择题 1.俄罗斯森林资源丰富,拥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 ) A.热带雨林 B.热带季雨林 C.温带阔叶林 D.亚寒带针叶林 2.俄罗斯农业生产不稳定的原因是( ) A.雨热不同期 B.多台风 C.耕地狭小 D.纬度高,热量不足 3.俄罗斯的自然环境特点中有利于重工业发展的是( ) A.冬季寒冷而漫长,夏季温暖而短促 B.国土辽阔,东西跨度大 C.煤、铁、石油等资源储量丰富 D.位于亚欧大陆北部,地形平坦 4.有甲、乙、丙、丁四个福建商人到俄罗斯参加产品订货会。请分析收到订单最少的商人应该是( ) A.甲商人:其产品是服装 B.乙商人:其产品是汽车、飞机 C.丙商人:其产品是方便面 D.丁商人:其产品是儿童玩具 5.以乌拉尔山为界,把俄罗斯分为东西两大经济地区。下图是俄罗斯东西两大经济地区的基本指标示意图。读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地区资源丰富,经济发展条件好,经济发展水平较乙地区高 B.乙地区科技水平高,俄罗斯的主要工业区多分布在乙地区 C.甲是西部地区,乙是东部地区

D.俄罗斯的发展方向应该是向乙地区 6.关于俄罗斯自然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淡水资源充足,河流径流总量居世界第一 B.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亚寒带针叶林带 C.石油开采量居世界第二位 D.乌拉尔山脉只蕴藏着丰富的煤、铁资源 7.俄罗斯工业分布的主要特点是() A.临海洋分布 B.沿河流分布 C.接近原料产地 D.沿湖分布 8.下列四种动物最适合在俄罗斯野外生存的是() A.棕熊 B.大象 C.考拉 D.驼羊 9.读俄罗斯交通运输业的部门结构图,在俄罗斯交通运输业的部门结构中,货物运输的主要方式是( ) A.铁路和管道 B.公路和航空 C.管道和海运 D.内河和航空 10.读俄罗斯交通运输业的部门结构图,俄罗斯管道运输的主要货物是( )

(3)俄罗斯——2023届中考地理复习周边地区国家专题

(3)俄罗斯——2023届中考地理复习周边地区国家专题 1.下列关于俄罗斯的交通运输状况叙述正确的是() A.西伯利亚铁路被称为亚欧大陆桥,横跨亚欧两大洲 B.俄罗斯是一个三面环海的国家,海运非常发达 C.铁路和公路是货运的主要方式 D.俄罗斯交通线分布不均衡,北部地势低平地区较稠密 2.俄罗斯和中国有密切的贸易往来,俄罗斯出口到中国的商品中最可能有() A.石油、服装 B.煤炭、稻米 C.石油、天然气 D.有色金属、玩具 2022年2月24日,俄罗斯向乌克兰宣战,俄乌边境全线燃起战火,局势紧张。读“俄罗斯资源和经济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3.图中从符拉迪沃斯托克—莫斯科的铁路干线的描述,正确的是() A.跨越了东西两个半球 B.横贯亚欧两大洲 C.途经北温带和北寒带 D.只经过了高原和山地两种地形类型 4.下列关于俄罗斯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冬季寒冷漫长,降水西多东少 B.地广人稀,人口城市集中分布太平洋沿岸 C.自然资源丰富,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较少 D.平原面积广阔,机械化水平高,适宜发展种植业 向日葵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喜光,耐低温、盐碱、干旱,种子可食、可榨油。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影响甲国向日葵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光照 B.水源 C.热量 D.土壤 6.在蒸发量(与气温密切相关)小于降水量且排水不畅的地表易形成沼泽。下列与图中沼泽的形成无关的是() A.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B.距北冰洋近,降水丰富 C.纬度较高,蒸发较弱 D.河有凌汛现象,容易泛滥 读俄罗斯简图,回答下题。 7.图中全国最大的铁路、公路和航空枢纽城市是() A.① B.② C.③ D.④ 8.下列关于俄罗斯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世界上唯一地跨两洲的国家 B.森林资源丰富,矿产资源贫乏 C.西伯利亚大铁路横跨亚欧大陆,连接两大洋

2022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热点专题学案—俄罗斯乌克兰战争

高三地理热点专题——俄罗斯乌克兰战争 一、乌克兰自然环境 乌克兰位于欧洲东部,黑海、亚速海北岸。北邻白俄罗斯,东北接俄罗斯,西连波兰、斯洛伐克、匈牙利,南同罗马尼亚、摩尔多瓦毗邻。国土面积为60.37万平方公里,东西长1300公里,南北长900公里。 二、地形地貌 乌克兰大部分地区属东欧平原。南部有克里米亚山脉罗曼-科什山。东北为中俄罗斯高地的一部分,东南有亚速海近岸丘陵和顿涅茨岭。

气候特征 受大西洋暖湿气流影响,大部分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克里米亚半岛南部为亚热带气候。1月平均气温-7.4℃,7月平均气温19.6℃。年降水量东南部为300毫米,西北部为600~700毫米,多集中在6、7月份。 乌克兰境内100公里以上的河流有116条,最长的是第聂伯河,流经乌克兰河段长981公里。其它的有南布格河、德涅斯特河、北顿涅茨河、普鲁特河、多瑙河(河口部分)等。乌克兰境内有3000多个自然湖泊,主要有亚尔普格湖、萨赛克湖、卡古尔湖和阿利别伊湖等。 三、自然资源 乌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二为黑土地,占世界黑土总量的1/4。森林资源较为丰富,森林覆盖率43%,跨越三个植被带:森林沼泽带、森林草原带和草原带。 乌已探明有80多种可供开采的富矿,主要包括煤、铁、锰、镍、钛、汞、石墨、耐火土、石材等,这些矿产分布在全国7000多个地区,其中有4000多个地区已进行开发。乌已探明的铁矿石的储量有275亿吨;锰矿石的储量超过21亿吨,位居世界前列;煤、染料矿石、陶土地腊和石墨的储量也比较丰富。乌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相对匮乏,其中80%蕴藏在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和黑海沿岸,乌国内所需石油90%依赖进口。顿巴斯为乌最大的煤矿,已探明储量1090亿吨。 四、人文地理特征 2017年,乌克兰国内生产总值约950亿美元,比2016年增长2.5%。2017年外贸额1073亿美元,比2016年增长18.5%,其中出口523.3亿美元,进口549.6亿美元。[6] 工业 2011年,乌工业产值11203亿格里夫纳(约合1396亿美元)。全年工业产值同比上升7.6%,其中开采业上升7.2%,机械制造业上升17.2%,冶金业上升8.9%,加工业上升8.2%,轻工业生产上升7.7%。 农业 2011年,乌农业产值2651亿格里夫纳(约合330亿美元),较上年增加17.5%。粮产量5670万吨。畜牧业同比增长3.5%。 旅游业 2011年,乌接待外国游客123万人,其中俄罗斯48.9万,占游客总数的39.8%,其他来源国为波兰(13.7万)、白俄罗斯(10.5万)、德国(7万)、美国(4.4万)等。现全乌共有7400余家企业从事旅游业,其中有3500家旅行社,1700多家宾馆、旅店,2600余家疗养院。截至2011年底,乌共有1300多个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60多处历史文化古迹,23个自然保护区和国家级天然公园(总面积77.19万公顷)。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