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精神的震撼 思想的洗礼

精神的震撼 思想的洗礼

精神的震撼 思想的洗礼
精神的震撼 思想的洗礼

精神的震撼思想的洗礼

——第七届感动兖矿人物(事件)颁奖典礼观后感

王兰英

无需张扬铺排,却能让人铭记在心;无需渲染夸张,却能使人感动不已。第七届感动兖矿人物(事件)颁奖典礼给予我们久违的那份感动,在感动与眼泪交织的背后,收获的不仅仅是文字上的朴实与感动,更多的是内心中无法言喻的那份震撼与动容。

感动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有着无可比拟的作用。在这次颁奖典礼上,荣获殊荣的,大多数是普通人,可以说,没有人是为了今天的奖台而选择自己独特生活的。一个梦想、一份坚持、一点勇气,不知不觉中,他们做出了不平凡的举动,只是因为忠于自己的内心。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人用自己那一点一滴的小事感动着我们,也感动着他人。

他们中有煤海逐梦24年的“综机大师”于宝兴;有生死之间义薄云天,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的“冰河英雄”张则祥;有扎根荒漠,怀揣对企业、对兖矿的赤子之心和忠诚、责任与担当的“拼命三郎”高春雷;有在科技攻关的道路上敢啃“硬骨头”、敢向洋设备叫板的“土专家”李洪启;有“兖矿是我家,我爱我家”的“纯老外”马克?雅各布……他们用朴实无华的言行感动着我们,也感动着他人,用最平凡的双手做出了最不平凡的举动!生活中不缺少感动,第七届感动兖矿人物(事件)获奖者,只是“感动”的一种代表、一种典范,彰显了榜样的力量,更好地诠释了感动的意义。没有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也没有神奇浪漫的色彩基调,有的只是责任所系,爱心使然,他们的事迹是人人知晓却并非人人愿为的平凡之举。

平凡的生活,总会激起一串串浪花,感动就在身边,第七届感动兖矿人物(事件)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感动,更是对精神的震撼、思想的升华、灵魂的洗礼,让我们发现、认识、领悟和体味到了更多的精神力量。感动不应只是一场晚会的激情,一次刹那间心灵的温暖,在平凡中坚持,成就了不平凡,化作继续前行的催化剂、推动器。这,正是感动的力量!

坚持爱、传承爱。让我们把感动化为决战四季度的信心和士气,为集团公司改革创新、转型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匠心匠艺,在时光洗礼中传承

匠心匠艺,在时光洗礼中传承 ——匠人精神需要民族企业的守护 《我在故宫修文物》的走红,让世人再度关注到“匠人精神”。“匠人精神”,就是对工作执着、对所做的事情和生产的产品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精神。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推崇快速获利,逐利性与日俱增,使得这种匠人精神日渐凋零;那群身怀绝技又甘于寂寞的匠人,在当前这急功近利的时代,便显得更加难能可贵。 木心在《从前慢》里写道:“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而故宫里的匠人则告诉我们:如今的日色也能变得慢,一生只专注于做一件事,匠人精神,贯穿一生。 匠人精神,是企业在竞争激烈的生存环境中走得更远的推动力,同时,它也需要企业的守护,才能生生不息、代代相传。培育匠人精神,传统民族工艺是很好的载体,因为好的民族工艺缺少不了匠人精神的“雕琢”;民族工艺的传承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匠人精神的传承,两者相互依存,相得益彰。在此方面,有很多民族企业起到了表率作用,将民族的匠心匠艺传承了下来,给匠人精神以庇护的港湾;金银细工、金镶玉、花丝镶嵌这些民族工艺,也正是借此良机得以传承;匠人精神,也在传承的工艺中得以流传。 金银细工制作技艺,老凤祥将其与抬压、鎏金、钣金、镶嵌和雕琢等各种技法融合,让这一古老技艺更加发扬光大,焕发了新的活力。2009年,金银加工工艺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金镶玉,民间俗称“金包玉”。此工艺精细复杂,费时费力,一直都只有个别工匠能够掌握,等流传到清道光年之后,已经极为罕见。后来,华昌珠宝将这一濒临绝迹的工艺传承了下来,并凭借这门技艺,得以在上海滩扬名。既谈到金镶玉,那么同含镶嵌技艺的花丝镶嵌也就不得不提及,两者有哪些区别呢? 花丝镶嵌,燕京八绝之一,是传承千年的皇家御用工艺;花丝镶嵌是将银拉成细丝,手工掐花、编织等工序制作而成,作品十分精美、细腻,也异常耗费时

传承民族精神 勇担社会责任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1.大家上午好,我是大连民族学院的学生代表A。值此第四届大连博睿论坛、中国共青团建团90周年之际,我很荣幸,能够站在大连医科大学这个讲坛上,和来自大连市19所兄弟院校的杰出学子们,共同倡导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鸿业远图坚定我青年理想,矢志不渝勇当时代先锋! 2.从信义兄弟孙水林孙东林、全国道德模范郭明义的感人事迹到宋濂守信好学、廉颇负荆请罪,我们已然明白了传统文化中忠信的内涵、意义,这里我将以“永爱中华此志不渝”的庄希泉为例,继续分析我民族精神中担当的品质。 3.什么是担当,担当就是对家庭责任、社会责任、国家责任及至民族责任的肩负。 4.庄希泉,福建省厦门人。1911年加入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为新成立的民国政府三下南洋筹款,后在新加坡经营实业、兴办教育。从大革命时期到解放战时期,他又前后奔走于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香港和中国大陆之间,从事反蒋、抗日等革命进步工作,并因此三度被反动当局拘捕下狱。新中国成立后,他作为中侨委副主任,与陈嘉庚等一道开创了中国侨务的新局面。1982年经中共中央直接批准,以95岁的高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共正式党员。为此,立下了终生的诺言“永爱中华,此志不渝!”1988庄希泉走完了他充满传奇色彩的百年人生。 5.庄希泉是中国著名华侨领袖、然而终其一生心灵却从未离开祖

国半步,他是家族产业遍及海内外的实业家、然而其一生奔波的却是民族的利益,他是蜚声世界的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然而他却不曾空言一句、而用一生的担当洗礼一代代华夏儿女的心灵。 6.弘扬以责任担当为代表的民族精神是当今现实而紧迫的需要。 7.2011年10月中旬,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等若干决定”,总结了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丰富经验,指出了加强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提出了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指导思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为指导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随即我大连市提出了《大连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未来大连文化产业发展的功能定位、发展目标和战略重点。 9.泱泱华夏史,上下五千年,以责任担当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精华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支柱,是推动大连及至全国文化产业大发展的重要契机。 10.作为一名来自民族高校的学生,我深深的感受到,在人类历史的滚滚长河中,每一个民族都在生活、繁衍和发展,并形成了本民族的民族精神。它是一个民族的风骨和灵魂,是一个民族的希望和未来,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脊梁。 11.说来非常有缘,这是我第二次来到大连医科大学,前一次是今年的3月4日,那时我们在做一项老年人文化服务的创业项目,特地来到贵校采集资料,得到贵校李纯老师的指导,见证了贵校组织学习雷锋、郭明义活动,对我们而言,那时脑海浮现的仅仅是创立公司

心得体会:思想的盛宴,精神的洗礼——演讲比赛观后感(最新)

心得体会:思想的盛宴,精神的洗礼——演讲比赛观后感(最新) 筹备已久的“研究生第X届中文演讲比赛”如期而至并圆满落幕。本届比赛以“我与改革开放X周年”为主题,旨在通过参赛选手讲述切身经历,重温改革开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激发全体师生发自内心的爱国情感和昂扬斗志。来自省委党校17、18级硕士研究生和18级在职研究生的17名参赛选手,精心准备、超常发挥,给我们呈现了一场思想的盛宴,让我们经受了一次精神的洗礼。具体感悟如下: 一、融入时代舞台,增强国家荣誉感和民族自豪感 通过选手们声情并茂的演讲,让我深刻地认识到,改革开放是我们这代人最鲜明、最突出的时代背景,我们成长的每一个烙印和脚步都深深地镌刻在改革开放的时代洪流中。当我们一天天长大,祖国母亲也在一天天发展壮大,就像我们全然不知自己已经从一个咿呀学语的孩童成长为年轻力壮的成年人一样,祖国母亲也慢慢地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发展成为有重要影响的世界大国。弹指一挥间,整整X年过去了。当我们重温过往,无比的感

慨和震撼,我们发现,我们成长的每一个瞬间,每一段历程,都与改革开放息息相关并交织缠绕,我们是改革开放的经历者,更是改革开放的参与者,我们与改革开放同呼吸,共命运。当我们展望未来,无比骄傲和自豪,我们坚信,我们一定能够团结奋斗,砥砺前行,用我们的肩膀扛起时代赋予的重任,用我们的双手创造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胜利,我们与新时代同发展,共成长。 二、立足党校平台,增强学习主动性和工作积极性 今年9月份,我有幸成为省委党校的一名在职研究生,在参加工作七年后,能够重回课堂,再做学生,我深知机会的难得和学习的重要。三个多月以来,无论是开学典礼上校领导的谆谆教导,还是课堂上老师们的循循善诱,以及本场比赛的宗旨初心,都让我深刻地感受到党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严谨和用心。立足党校平台,我深知成为党校学生,第一要务是学习,既要加强专业理论学习,也要加强思想政治学习,既要向老师学习,也要向同学学习,通过学习强化“内功”,提高“修养”。我也深知作为在职研究生,也不能忘记做好本职工作,坚持在“做中学”,努力在“学中做”,使工作和学习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最终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一次身心的大洗礼

一次身心的大洗礼 10 月30 日,公司为了使我们的团队工作中更团结、更坚强、更具有竞争力, 能够更好地适应无限变化的市场环境,特地在解放军军区总装备拓展训练基地进行了此次训练,通过此次训练,我们深深理解到要想成功必须要付出怎样的努力方可站在至高点上,那胜利的喜悦是无数次的跌倒与反省凝聚而成的。在高强度的训练中,汗水、痛苦与欢笑交织在一起,使我们都极为深刻的体验到一个团队是要经过千百万次的锤炼才会变的坚不可摧。这次活动给我带来的感受颇深: 信任背摔———协作精神 当我们每个队员站在约1.5 米的高台上时心情都非常忐忑不安,因为我们是 在拿自己做赌注,如果摔倒或者有其他的什么意外,就表现出团队的协作能力不好,也就是我们的团队是否具有团队精神,通过此次活动,我们每个人都陷入了深深的思考,那就是:什么样的团队才可以取胜?协作高效诚信……这些平时说了无数遍的道理在每个人的脑海里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深刻印象。 毕业墙———团队精神 面对4 米高的求生墙,任凭你的能力再强,你也不可能一个人徒手攀上四米 高的墙但是集体的力量却很大,在教练的一声命令下,团队中所有人的共同努力, 团结合作,甘当人梯,我们80 人终于越过了这个毕业墙。这个原本以为根本做不到的事情,在集体的努力下,竟然完成了,可见集体的力量之大。。试想如果我们每个员工在工作中都能象在这项活动中那么配合默契,那么互相照应彼此,那 么还有什么困难我们克服不了?我想一切困难在我们每一个面前都会迎刃而解。过电网———分工合作、 面对一格格的电网,谁先过,谁后过,哪个队友最后过的问题,如何过的问 题都必须在事先有一个整体的构思,只有这样才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很有可能做无用工,浪费时间,重复工作,事倍功半。我们在工作中也是如此,行动之前必须先制定计划,以避免工作的随意性,影响工作的效率。 在现实社会中,在工作中,我们在提倡个性张扬的同时更多强调的应该是团 结与合作,不管是部门内部,还是部门之间,只有精诚团结,每一个人把自己的全部身心交给自己的团队,才会创造1+1>2 的可能,我们的工作才会一步步跃上更新的台阶。 一个优秀的团队必须有明确的目标。只有设定明确的目标才能使一个团队产 生共同的行动方向和行动力,这一点无论是个人或团队在工作中必须要确立的。一个完美的团队都会以团结为核心思想。在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时,团队的 凝聚力、相互关心、激励、包容、建议无形中使团队更加团结。 一个成功的团队必须要有素质过硬的决策者,决策者代表了团队的方向与大局。决策者需要具备良好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决策能力、大局意识与团队意识。面对目标团队每个成员都会产生自己的方案,这就需要一个领导出来,对大家的方案做决策,以确认最好的解决方案。如若不然,大家在争吵中浪费时间,在各自为政中浪费精力,到最后,可能团队目标没有完成,还是乱成一团。 拓展训练结束了,但留在心里的震撼却是永恒的。训练的时间虽短,收获却 很大。回顾在训练中受的挑战和磨练,感受颇深。这次训练,是一次身心的大洗礼,是进一步推动我全力以赴作好各项工作的动力。它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训练,而是一种文化、一种精神、一种理念;同时也是一种思维、一种考验、一种气概。__

德国民族精神

德国民族精神:一是讲理性,守纪律,办事严谨认真、一丝不苟。二是文化素质普遍较高,说话有修养,知识面广,不怕辩论。三是崇尚自强不息,精益求精,永不满足 大国崛起,软实力至关重要。在德国崛起的历史进程中,教育和文化到底对德国的崛起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其成功的经验对当代中国有何启示?日前,本刊记者就此问题采访了前驻德大使、前中国人民外交学会会长梅兆荣先生。 《人民论坛》:德国二战失败后,为什么能迅速恢复和发展,成为欧洲经济第一强国。在德国崛起过程中,教育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 梅兆荣:德国取得成功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一条很重要的经验,就是高度重视国民教育,着力提高民族凝聚力和国民素质,从而为国家的振兴提供强大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撑。对此,普鲁士元帅毛奇在普法战争胜利后曾经自豪地说:“普鲁士的胜利早就在小学教师的讲台上决定了。” 德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实施《义务教育法》的国家。早在1717年,普鲁士帝国国王弗里德里希·威廉一世就颁布了一项《义务教育规定》,明文规定“所有未成年人,不分男女和贵贱,都必须接受教育”。在普鲁士,受教育和服兵役一样被视为公民必须的义务,而国家则为它的公民提供免费教育,通过教育,灌输民族统一的思想,全面提高国民的素质。当有些大臣劝威廉一世考虑办学经费问题时,国王斩钉截铁地说:“这些钱相对于我的长远收益来说,算得了什么?我推广教育,改善的将是我整个国民的素质啊!”威廉一世的儿子弗里德里希大帝继位后,坚决贯彻义务教育的基本国策,于1763年8月12日亲自签署了世界上第一部《普通义务教育法》。 德国在发展教育方面首先是教育理念的变革。主张公民受教育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在将来为社会做更大的贡献。其二是提倡教育和研究的有机结合。三是建立灵活的教育制度。四是职业技术教育十分发达。 德国的教育改革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到19世纪60年代,适龄儿童入学率已经达到97.5%。在普及全民教育的同时,普鲁士还建立起教学与科研并重的现代大学——柏林大学。国王威廉三世把豪华的王宫捐献出来作为大学校舍,同时保证国家必须对教学和科研活动给予物质支持,但是不得干涉教育和学术活动。柏林大学的活力与人才培养,为德国强国梦想的实现奠定了基础,也为全世界现代大学模式开了先河。 全民教育为德国培养了高素质的国民,大学给德国带来了创造和发明。国民素质的大幅提高使德国终于在1871年实现了统一,并一跃而成为世界一流强国。19世纪中期后,德国的科学家所做的贡献,比英国、美国、法国的总和还多得多。从1851年到1900年,在重大科技革新和发明创造方面,德国取得的成果达到202项,超过英法两国的总和,居世界第二位。直到今天,德国依然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科技大国之一。 追问 这是摘自《德国精神》这本书的序言,估计你自己都不知道,我想听听你自己的意见 武士道精神影响了整个日本的国民性,比如武士道精神中献身精神,责任感,使命感。武士道精神在近代,逐渐沦为军国主义的工具,也是与其强调的“忠”,“义”,“名誉”等性质是离不开的。武士道具有两面性,它既毁灭了日本,又

风雨的洗礼优秀议论文800字

风雨的洗礼优秀议论文800字 一个人,只有经历生命中风雨的洗礼,才能绽放出生命中那朵芳香四溢的花。而使他们获得超越极根的美,恰恰是他们生命中所承受的痛。 当史铁生面对不幸,坐上轮椅之时,他对生活选择的不是“出世”而是“入世”,不是“逃离”而是“突围”,他抑制住了命运的咽喉,并让痛苦停止呻吟!他经过了无数痛苦最终成功的完成了《我与地坛》这篇阐释大自然与人和谐关系的篇章,爆发出了生命之美。史铁生跳出了痛苦的圈子,发出了生命的呐喊。我们应把痛苦成功地变成快乐,不做命运的奴隶,而做命运的主人。 司马迁,地牢的冤辱生活并没击垮他,痛苦的腐刑也没让他屈服,以山一般的刚毅直书了两千年的沧海桑田。因他坚信他精神的存在是最根本的存在,人是在不断选择与行动的过程中,创造自己独特的本质,实现自己应有的价值,苦难的角色同样能爆发出光辉。“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他用他那不屈的脊梁与生命中的痛苦合奏出了“史家”的千古绝唱。我们也可以像司马迁一样执着地追求,

奏出生命中的迷人凯歌,雕出生命中绝美的玉石。 海伦·凯勒,以为一次意外,她的世界变为了黑色,可她精神的世界却是充满光彩的。面对生命中的挫折她没去找避风的港湾,不寻求可以依靠的独木舟,抑或只是一根树枝。人生是一串无数磨难组成的链珠,她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擦亮了她人生的链珠。她从而成为了全世界盲人的偶像,她用一次次跌倒与一次次的努力艰辛地铺下了自己走向成功的路,她向世人宣告,坚强的的生命是如此伟大。我们只有像海伦?凯勒一样对生活充满自信与乐观的态度,方能上九天揽月,下深海寻珠,写出生命绚丽的华章。 正如汪国真所言:“我不去想否是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让我们将对生命感悟的帆,在生命中扬满,到中流击水,看时代风光。让我们用坚韧灌溉出生命中的黄山松,让我们用不屈的泪造就生命中闪闪发光的珍珠,让我们用坚强化身为雄鹰,搏击于长空,竞属于自己的天地。 经历风雨的洗礼,让我们一起的生命因多彩而精彩!

论中华民族精神

论中华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什么?诗人艾青写道“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我认为这是对我们民族精神的最好解释,那就是热爱自己的祖国——爱国主义。作为我们新纪元的中学生来说,我们热爱祖国,那我们需要做什么呢?我认为就是勤学和好问,因为我们要做学问。锥刺股是先秦纵横家苏秦好学的故事。苏秦为吸取广博知识,夜以继日发愤苦读,当困乏时,以锥子刺腿,用来振奋精神,坚持学习。 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而中华民族精神则是这个大家庭所必不可少的东西。 可以说,一个民族一旦缺少了民族精神,那么,这个民族就无法光大,可是,一个民族有了民族精神却没人把它发扬光大,那么也不行。因此,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就应成为我们每一个中华民族一员应尽的义务。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不是光从嘴上说说就可以了,我们还应该投入到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每一个细节中去。就拿生活中的举手之劳说起吧,居住在同一个村,同一个镇的人,大家就应该互相帮助,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使各村之间的人际关系保持在友好交往,善待对方的状态下,这便是不可缺少的团结的力量。

还有,我们青少年一代,应多帮助弱者,尊老爱幼,使老年人不孤独,幼儿们不寂寞,使整个中华民族,整个国家被爱包围着。 我们只要多为别人,多为中华民族,多为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着想,努力做到自己应尽的责任,能多做一些有益的事,那也算是为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而出一份力。 中华民族精神要在我心,同学们,只要每一个人,都能把自己中华民族可贵的精神发扬光大,让别人知道并且学会如何去做,那么这个世界上,那具有优秀品质的人也将越来越多,坏人也将随之减少。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屹立于世界,则国屹立于世界。虽然今天的我们不需要经历战火的洗礼不需要担心国土的沦陷,但是,我们有责任去弘扬民族精神,为祖国的一切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新青年,我们必须将复兴中华民族,建设伟大中国梦作为自己一生的任务,将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传承下去。人人争做好青年!

读一本好书就是一场洗礼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ca5227337.html, 读一本好书就是一场洗礼 作者:钱晓国 来源:《湖北教育·综合资讯》2016年第01期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商汤王刻在洗澡盆上的这句箴言说,人要一天天地不断更新进步,好似基督徒的每日忏悔一般,不断地进行精神上的洗礼,品德上的修炼。而作为一名普通的语文教师,阅读是我所能接触到最好的自我教育方式。“一个人的精神成长史就是他的阅读史。”在封闭、寂寞、孤独的教师生涯中,好书成了我的挚友,从《跟随大师感悟生命》到《语文课程初论》,阅读几乎贯穿了我的生命,一本本好书引导我走出阴霾、突破自我。 当我放弃儿时当作家的梦想,迈起脚步走进一所普通高中做了一名普通的语文教师的时候,一望即知的庸常岁月,勉强度日的微薄薪水提醒我要重新思考自己的人生,我将目光投向了伟大的先哲和智者,《跟随大师感悟人生》这本书就这样适时地来到我的身边。 书中著名的美国现代派作家约翰·嘉德纳说:“归根结底,自己要对自己负责,不要怨天尤人,而应自我主宰。假如你打算继续学习,那么崇高的目标和高度的热情最有助于你持之以恒,学有所成。”他告诉我,人生掌握在自己手中,一个人如果无法选择自己的属性,那么只能在以后的日子里,一点点往上加东西。活得糊涂也好,清醒也罢,都是自己的事。人要“认识自己”,境况不如意,只能寻求改变措施,提升自己,重新树立奋斗目标,精彩的人生并不取决于你的职业。 约翰·嘉德纳的话让我重新确定了人生的航向,面对工作我不再厌倦,而是认真备课,我开始热爱语文教师这个职业,但是,现实再次甩我以耳光——一连两次赛课我都没能拿到理想的成绩。好不容易坚定的信念再次动摇了,我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再次捧起《跟随大师感悟人生》,《成功》杂志的创办人奥里森·马登的话跃入我的眼帘,他说:“人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付出代价;尽管拥有美好的梦想和愿望,却不愿为成功付出代价,最终也只能是失败。”奥里森·马登一生经历过无数次失败,但他依旧巍然挺立。对一个人真正的考验是看他与失败斗争的勇气,“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比之于马登,我的失败太过渺小。 重振精神,我开始研读语文教育教学方面的理论著作。李维鼎的《语文课程初论》拓宽了我的教学视野。这本书告诉我,语文教师必须具备课程意识,教师应以战略的眼光,站在课程的高度去审视语文教学,把握语文教学的规律。而我在教学的过程中从未想过用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实践,自以为自由就是高于一切的课堂艺术,正是这种随心所欲的教学方式和理念让我长期远离语文教学的真谛,这本书对我来说,无疑是当头棒喝,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教学方式。延伸下去,又研读了李维鼎的《语文教材别论》,李海林的《言语教学论》,王尚文的《语感论》,以及倪文锦、赖瑞云和孙绍振等语文教育专家的系列著作。从教育学到语文教育学,从心理学到语文教育心理学,从课程论、教材论到教学论,一个宏伟而壮观的世界展现在我的面前。

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演讲稿

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 三年四班李思佳 指导教师:唐晓峰 各位同学: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 在中华民族历尽风霜的苍茫大地上,燃烧着五千年来传承不息的文明之火,它点燃了千千万万个炎黄子孙的奋斗之梦。 泱泱中华,滚滚逝水,多少英雄豪杰,多少文人墨客,多少勤劳勇敢、智慧的中国人,他们前赴后继、关怀民生、保卫祖国。中华民族经过历史的洗礼、积淀,升华出民族精神的核心,那就是爱国主义。幼儿园时,常听妈妈讲岳飞、戚继光、郑成功、林则徐等民族英雄的故事。上学后,自己又知道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天下兴亡匹夫有则”的顾炎武等文人志士,他们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不计个人得失,抛头颅,洒热血,正是他们铸就了中华民族精神的脊梁。他们感人的故事,让我感到无比的激动,无比的敬仰,不禁油然而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悠悠中华,古老的文化,有如一杯香茗,透过历史的尘封,发出无尽的幽香;古老的文化有如一阵清新的微风,透过亘古的光阴迎面扑来。孔孟之

道成为中华民族思想的精髓;博大精深的中医理论更让世界叹为观止,“四在发明”的科技引领世界潮流,唐诗宋词再现盛世繁华。在此我不能不赞叹我们老祖宗为我们留下的精湛文化遗产。 今天,我国已步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促和谐求发展是当今两大主题,作为新一代的少年儿童,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锐意进取,自强不息,让文明之火在中华大地上熊熊燃烧。 同学们,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让我们拥有一座美丽的精神家园,让我们的心灵永远在这里栖息成长,让我们的生命焕发光彩,让我们每个人都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而贡献自己的力量吧。 谢谢大家! 点评: 这是一篇包含强烈爱国之情的演讲稿,感情激越,重点突出,富有感染力。 作者巧妙的运用了排比句和段落,层次分明,气势磅礴,富有号召力,感染力和鼓动性,文章通过列举古代文人志士的名言名句,以及中华古文明成果说明了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从而从内心深处激发了人们对祖国的热爱以及对弘扬中华文化的迫切性。文章结尾注意联系当前的现实情况,立志

传承中华美德+发扬民族精神

“传承中华美德发扬民族精神”班会教案 王金枝一.目的: 泱泱华夏,悠悠古国,历史的文化经过了无数次的冲刷和洗礼,慢慢地积淀了下来,孕育了无数优秀的中华儿女;而五千多年的华夏美德,则成为了熠熠发光的金子,愈经历练愈发耀眼。而今,勤劳质朴的中华儿女跟随着时代的步伐迈进了二十一世纪,我们中学生更应继承发扬我们的华夏美德,将其融入时代精神里,使我们的民族精神发扬光大。 二.前期准备: ①班委开会拟定班会初步方案。 ②学生积极参与班会表演。 三.活动时间:十月四.参加人员:全班学生 主持人:班主任 五.活动内容: 主持人:中华民族在自己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代代传承的美德。比如:敬业乐群、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志趣;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昂扬锐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厚德载物、道济天下的广阔胸襟;奋不顾身、舍生取义的英雄气概;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自古以来,中华传统美德就深深熔铸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之中。我们中学生应传承中华美德,将其融入时代精神里,使我们的民族精神代代相传。现在我们宣布高一(1)班“传承中华美德,发扬民族精神”主题班会开始。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爱国是最高的美德。中国自盘古开天地以来,将国家兴亡视为己任的人便大有人在,像远古时代的大禹,为了治理水灾,三过家门而不入,连刚出生的婴儿都无暇见面;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一心为国献计献策,最后因救国无望自沉于“汨罗江”中;鸦片战争时期的林则徐发现鸦片是祸国殃民的刽子手,毅然发起虎门销烟;最后还有我们的民族魂——鲁迅先生,他在日本学医期间,发现国民精神上的愚昧比肉体

心灵的洗礼 思想的碰撞

心灵的洗礼思想的碰撞 在这春暖花开的季节里,再次回到永春师范,参加泉州市第二十七期农村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工作培训班的总结交流会。一幕幕画面如同昨日,再次浮现眼前。 第一期的培训让我受益良多。各位专家、教授、名师他们以鲜活的案例,丰富的知识内涵,以及独到的理念论述,给了我强烈的感染的触动。面对着名师、专家的生动报告,我的心灵在沟通中洗礼,思想在碰撞中升华。 首先这次的培训使我对教育观念的认知,得到进一步的更新,在诱发强烈共鸣的同时,心里也受到深深的震撼。 一、班级不是名利场,班级不是人际场,班级更不是淘汰场。 教育不是选拔,不是淘汰,而是成全,当今中国孩子成长的四大缺失:一是缺童年快乐,二是缺精神文化,三是缺亲情沟通,四是缺成就感。老师对学生的价值引领,是在知识奠基之后,学生真正学到的东西。徐敏教授那发人深思的讲座,深深地触动着我,让我至今仍在深入地思索: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给予孩子的是什么;我们的教育应该让学生学会些哪些东西;文化不就是文明化;教师必须是无私的耕耘者;阅读是为了改变思想,教化一生;考试可以不及格,但做人一定要合格……老师们亲切的讲座,领着我们去做人,做一个有思想的人,老师们的每句叮咛都像温热的咖啡,让我们回味无穷。 其次,这一次的培训,积极引领我们调整心态 张美兰老师的《快乐工作,微笑人生》,黄曙阳老师的《情绪管理》两堂深入浅出的讲座,让我明白:一个老师以什么样的心态去工作。如果心理健康,他的影响是群体化的,社会的影响是长远的,所以教师的心理必须是健康的。但是教师并非圣贤,也会受到内外环境的影响,继而情绪受到波动,生理上产生变化,从而形成心理压力,他们的讲座使我掌握了处理压力的技巧与方法,知道如何去调节情绪,调节心理平衡,去做情绪的主人,快乐工作,微笑人生。 三、做一名幸福成长型的老师 吴素明老师的《如何使学生的语言形成表现力》,让我幸福地陶醉在泰戈尔的《飞鸟集》,陈淑端老师的《感悟小学作文》,让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快乐成长,苏俊庸老师的《做幸福的研究型老师》,让我们在研究中幸福成长,陈永宁老师的《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思考与实践》,刘香芹老师的《识字教学的问题与对策》以及黄月琼老师的《加强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让我在学习中茁壮成长。 成长与学习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活到老,学到老。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可以走得很远。相信这次的培训能让我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路上走得更洒脱,更充实。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中国的民族精神大致上可以概括为四个相互联系的方面: (1)理性精神。集中表现为:具有悠久的无神论传统,充分肯定人与自然的统一和个体与社会的统一,主张个体的感情、欲望的满足与社会的理性要求相一致。总的来看,否定对超自然的上帝、救世主的宗教崇拜和彼岸世界的存在,强烈主张人与自然、个体与社会的和谐统一,反对两者的分裂对抗,这就是中国民族的理性精神的根本。 (2)自由精神。这首先表现为人民反抗剥削阶级统治的精神。同时,在反对外来民族压迫的斗争中,统治阶级中某些阶层、集团和人物,也积极参加这种斗争。说明在中国统治阶级思想文化传统中,同样有着"酷爱自由"的积极方面. (3)求实精神。先秦儒家主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人论世,反对生而知之;法家反对"前识",注重"参验",强调实行,推崇事功;道家主张"知人"、"自知"、"析万物之理"。这些都是求实精神的表。 (4)应变精神。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可以概括为"尊祖宗、重人伦、崇道德、尚礼仪"。此外,中国传统文化还具有发展的观点、自强不息和好学不倦的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是人文主义。这种人文主义表现为:不把人从人际关系中孤立出来,也不把人同自然对立起来;不追求纯自然的知识体系;在价值论上是反功利主义的;致意于做人。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给我们民族和国家增添了光辉,也设置了障碍;它向世界传播了智慧之光,也造成了中外沟通的种种隔膜;它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也是一个不小的文化包袱. 无论海外华裔学者和港台学者,还是大陆学者,虽然在具体价值评判上有所不同,但仍一致认为,中国文化具有超越宗教的情感和功能。换言之,在中国文化中,神本主义始终不占主导地位,恰恰相反,人本主义或人文主义成为中国文化的基本格调。一、重人生轻鬼神中国文化具有强烈的非宗教倾向。自周代以来,中国历史上,没有出现过神权占统治地位的时期,不像欧洲历史那样,有“神文”占统治地位的“黑暗的中世纪”。中国人的入世主义和人生态度的非宗教化,是中国文化人文精神的表证。孔子之后,儒家基本上是反宗教、反出世的,儒者无一例外地强调人事。董仲舒有天神论思想,但他的神是为了约束君王的权力而由他自己设计出来的,即所谓“屈君而申天”,他决不是要人去为来世生活而皈依上帝鬼神。宋明理学虽然援佛道入儒,却并不是汲取佛道的出世思想,相反,他们一个个都责斥佛道的出世思想。儒学“四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对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影响巨大,几乎是中国人的“圣书”,但根本不讲超脱现世、皈依上帝之类的东西。道家是中国文化的另一重要流派。道家也是非宗教性的,它与道教不同。在老子那里,根本就没有上帝鬼神的地位。老子讲“道”,而“道”是效法自然的,他用“道”架空了他那个时代还较为盛行的“上帝”观念。庄子有泛神论倾向,但宗教观念很淡薄。他主张的是人的绝对的自由,对于他,皈依上帝也是不可想象的。诗人陶渊明是受道家思想影响较深的人,但他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情调,所表现的只是“结庐在人境”却能“心远地自偏”的人生境界,并不表现出宗教式的人生态度,他有超脱尘世的思想,可断无贬斥人生的意思,只是与世无争而已。中国历史上,有着许多无神论思想家,他们极力论证宗教迷信的虚幻性,肯定人只有今生断无来世,强调勉力自力必要性。无疑,古代中国人也有较浓厚的宗教迷信思想。中国人迷信“天”、“命”,天命现有些神秘主义成分。但是,这种天命之论密切地与人世相连接。在儒家那里,它更多地属于一种道德观念,天、命都指向社会生活。《苟子》、《周易》中都

专业的提升 思想的洗礼

专业的提升思想的洗礼 ---国培(2012)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总结 带着期待、带着渴求,在金桂飘香的10月,我来到了坐落于山水甲天下的桂林,来到了广西师范大学,来到了国培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班,转眼间,为期十天的国培学习已经结束。从一开始的忐忑不安到逐渐从容,从最初的陌生到最后的不舍…… 回首培训期间的点点滴滴,心中充满了喜悦和感动。难忘的日子里我们首先要对本次培训活动说声谢谢,感谢国家对学前教育的重视,感谢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的精心组织安排,我们这些来自十四个省市近百名国培学员得以与众多专家、学者、国内学前教育界权威人士面对面地座谈,倾听他们对当代学前教育的变革与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诠释、对尊重规律,科学实践——提升幼儿园课程领导力的理解等;十天的培训让我收获了很多,我感觉每天都是那么的充实而感动,专家以鲜活的案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给予我们具体操作指导的理论支撑,使我的教育观念进一步得到了更新,我将带着收获,带着感悟,带着满腔热情,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工作中去,现将本次培训作如下总结; 培训使我提高了认识,理清了思路,学到了新的教学理念,找到了自身的差距和不足。我从中学习到了很多知识,而且在国培计划中有幸倾听了众多专家和学者的精彩讲解,使我对教学有了更多新的认识。能参与此次国培计划的都是奋战在教学一线的骨干教师们和园长,而此次培训也是国家及其重视学前教育,专门为我们聘请到许多名师教授为我们授

课,是非常难得的一次学习机会。我们置身于美丽而又文化氛围浓厚的大学校园中,仿佛又回到了学生时代。对知识的渴求,对理论上的指导,实践中的困惑,无一不促使我们认真聆听幼教专家学者的精彩讲座。培训给我许多思考,深刻的体会到自己有很多东西要去学习。短短十天,我们共计进行了《师德修养与幼儿教师成长》《学前教育理论》《领域教育》《教师技能》四个模块的学习,专题以“菜单”形式呈现,每个专题侧重点不同,培训方式与内容丰富多样,在培训活动内容的安排上,既有发人深省、启迪智慧的专题讲座,有专题片观看讨论感悟教育人生的互动、有现场观摩教学研讨形成学习团队的体验、有案例评析解读及论文撰写的理论培训,也有走近幼儿园、亲近幼儿、体验名师风采的实践锻炼。这些活动都是我们一线教师所关注的领域,是我们发自内心想在这次培训中能得到提高的内容。 十天的培训学习,让我重新接受了一次系统的理论学习和专业提升的机会,受益良多,专家们精湛的理论知识,先进的理念和独特的设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情感的熏陶和思想的洗礼中我将努力实现培训学习与工作实践的有效对接,将专家经验和自身所学有机结合起来,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在专家的引领下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研讨相结合,让我们完整亲历一个个幼儿园教育教学探究活动,在学习中作为探究者和教育者来分析幼儿园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的全过程,善于总结,形成自我反思、自我发展意识。这一切的付出,让我们在教学理论和教育观念上得到了大量的

一场荡涤心扉的洗礼(2)

一场荡涤心扉的洗礼 ——观名师课例有感 英德市七小谢绍喜 不知不觉,夏的脚步已经走近,大地的万物一次又一次地接受着风雨的洗礼,东莞的街道被雨水冲洗得格外干净。道路两旁,树木穿着被洗刷一新的绿衣裳,显得格外精神,尤其可爱的是那些在人们不经意间已由星星点点的花朵成长为果实的饱满的小芒果,让人看了便遐想不已。和这世间万物一样,这几天我也经受了一场荡涤心扉的洗礼,只不过冲洗我的不是雨水,而是名师们的课例与专家的讲座。 虽然我从事教学工作已经十几年了,但似乎一直搞不懂自己到底该进行怎样的教学才是最有效的,不明白到底该教给学生些什么,如何去教。这次有幸来到东莞参加“新课改背景下全国小学语文卓越教师培养工程高级研修论坛”的学习观摩,着实让我感到如暴风雨般的洗礼,仿佛一夜之间就把一直弥漫在眼前的迷雾拨开了。 三天的学习观摩,带给我的冲击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来自名师们,另一方面来自阳光小学的同学们。 一、航标般的名师们 此次活动,组委会安排了十八位名师专家的十二个课例与说课,以及九个专题报告,真可谓是一次难得的视听盛宴。无论是名师精彩的课例还是专家们的讲座,都带给我许多震撼,让我了解到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新理念,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语文教学不能简单地看作是“课文教学”。语文教学应以语文的本体性教学内容为主要目

标,围绕本体性教学内容组织教学过程,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渗透思想和情感教育。课文仅仅是一个载体,通过这个载体我们应该教会学生更多的语文所具有的本质性的东西。 在这次所听的课例中,无论是古诗词的教学,还是低年级儿童文学的解读,亦或是名著经典的鉴赏,我们都真切地看到名师们确实是这样去做的。有的老师让学生在课文学习中学会了预测,而这种预测其实就是学生的一次自我创作的过程;有的老师让学生“通过字形辨析字义”,在学习生字的过程中传承了汉字的灵魂;有的老师在幽默轻松的氛围下,让学生畅所欲言,在不知不觉中就完成了名著鉴赏;有的老师循循善诱,似蜻蜓点水般不留痕迹却让学生将三十二个字的文言故事扩写成了五六百字的现代文故事,完成了古文今译的教学;有的老师在引导学生充分展开想象,带着意境反复朗读课文,将课文进行再创作,再与原文对比,水到渠成,教会学生什么是“留白”,并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正因为作者的留白,他们今天才有了这么多不同的情感体验。 名师们除了在教学过程中所运用的教学方法让我们耳目一新、受益匪浅外,他们自身的人文素养也让我们敬佩不已。这些老师的语言与情感都极具感染力:有的激情澎湃,让你随之振奋;有的轻声慢语,让你倍感安宁;有的妙语连珠,让你为之拍掌叫好……学生们在这些老师的语言魅力的感染下,无不沉醉其中。老师没让学生去概括中心思想,更没有去说教,然而情感教育却早已贯穿其中。我们若要学名师,首先就要学习他们那种全情投入的教学热情。

一场精神的洗礼

一场精神的洗礼 ——2014暑期培训有感 仙岩小学许寿群今年暑假,我非常有幸地聆听了徐承芸老师关于《为学生的一生奠基,你准备好了吗?》和《践行语文新课标,活用教材,活教语文》的两场精彩的专题讲座,真是受益颇多。 徐老师在《为学生的一生奠基,你准备好了吗?》中,通过一个个鲜活的典型事例,阐述了作为一名新教师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职业道德素养,为我们指明了工作方向。她用委婉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告诉我们: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不仅要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还要遵守学校日常教学规范,更重要的是要不断超越自我,每天进步一点点;要不断超越自我,时刻保持上进心,具有较强的学习力和行动力,要有强烈的沟通意识,诚恳敬业,有公德心和责任感。我想:徐老师这个讲座的目的很明显,主要让我们用对教育的虔诚与热爱,出色地完成岗位角色定位,尽快成为一名合格教师,在平凡的工作中实现人生的价值。我在今后的工作中,将时时像徐老师所说的那样,将不断加强自身职业理论学习,以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投身到教育事业之中,时刻准备着,从小事做起,不断进步,不断超越,为学生的一生奠基。 她的《践行语文新课标,活用教材,活教语文》这场讲座更是我们这些语文教坛新兵的及时雨。我刚刚经历了一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吃不透教材,把握不准教学目标,调动不了学

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不知道要教些什么?不知道为什么要教?不知道应该教到什么程度?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教更合适……产生了太多的迷茫。从徐老师的讲座中,我渐渐地明白了,原来语文可以这样教,原来语文教学这么有意义。 践行语文新课标,活用教材,活教语文。多么中肯的教学建议。作为一名新老师,我还没有完全领悟语文新课标精神,怎么能找到教学的方向呢?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需要我们平平淡淡、简简单单、扎扎实实、轻轻松松地教,需要我们引来学生在读、思、议、练等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 回想一年来的工作情况,我在语文教学中没有做到倡简、务本、求实、有度,没有简明教学目标、简约教学内容、简化教学环节、简便教学方法。我常常把自己建立在学生地位之上,以一名成人之心来看待学生,以成人的要求来强加学生完成教学任务,忘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忘记了语文的主体功能及实际价值。“教学要真实,教法要朴实,训练要扎实。语文教学要求有度推进方式变化,有度拓展!”徐老师的殷切话语为我开启了语文教学的一扇大门,是那么美丽! 总之,徐老师用两场精彩的讲座消除了我的迷茫。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充满信心,昂首迈向新学年的工作岗位!

思想的洗礼 知识的充实

思想的洗礼知识的充实--党课思想汇报 敬爱的党组织: 坐在上党课的教室里学习,依然保持着自己的对党的深入了解的渴望,对自己更加优秀的期望以及对入党信心的坚定。我喜欢早点到课室,并且以一种最好的精神状态、最积极的心态参加每一次既荣耀又严肃的党课培训。用心听讲并且做好每一堂课的笔记已经成为我的习惯。我常常对自己说,能听到这么系统的自己迫切渴望的党的相关知识,那是一件多么难得的事情呀,所以我要好好听课,好好做笔记,好好学习,才不枉同学们、老师、党给我这个机会! 每一节课都有很多收获。记得第二节课是陈xx老师为我们讲解党员的权利和义务。在了解了党员权利的演变以后,我又一次深深地体会到可以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光荣性,陈老师着重给我们讲了党员的权利,为的就是让我们把党员的地位看的更加明白、理解的更加好。从从陈老师口中我知道了,2004年,党已经确立了独立、完善的保障权利的体系,包括表达权、建议权、批评权、监督权、表决权、选举和被选举权、申辩权、意见保留权、申诉和要求组织帮助等。这让我更好地了解党员权利方面奠定了基础。 第三节课由蒋xx老师为我们讲。主要讲了“为什么要强调党的组织性和纪律性”。蒋老师利用很多例子为我们证明了强调党的组织性和纪律性的原因以及重要性,让我明白了组织化是人类生产与发展的一种内在要求,而从苏共亡党20年祭、国民党失去政权、中国共产党就十年来等的现代政党的发展历史表明,良良好的制度和严明的纪律是党团结一致性的重要保证。并且,社会阶层和思想观念的多元化,迫切需要现代政党加强组织建设,增强纪律要求。我想,加强党组织的纪律性和组织性不仅仅是历史对党制度建设提供的教训经验,而且是时代对于一个政党得到好发展的要求,更是对于党员在为当做贡献时的奋斗目标之一,也是入党积极分子加强自身建设、向党组织靠拢的奋斗的目标之一,明确党的组织性和纪律性的重要性,有利于我们认识到当的现代建设的先进性,有利于我们明白党的发展理念,发展方向的正确性,有利于我们更加好地向党组织靠拢,增强自己的组织意识和纪律意识,从而把自己建设的更加优秀,更加符合党的要求,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 蒋老师还给我们讲了党的组织制度和党的纪律的基本内容。包括党的基本组织制度——民主集中制。让我们对民主集中制有了更加好的更加深入的了解。还有党的纪律的特点:自觉的纪律、铁的纪律及、平等的纪律。然我们清楚党的纪律的要求,更实在我们服从党的纪律上得到了全面的认识。还有就是自觉坚持党的原则,增强党的纪律观念。这点很重要。

有一种聆听叫收获满满,心灵的洗礼精神的升华

有一种聆听叫收获满满,心灵的洗礼精神的升华 ----听丁榕老师报告有感 周口中英文学校杨卫国 丁榕老师简介: 丁榕,北京市特级教师。曾任北京四中初中、高中班主任、教导主任。获得国务院享受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班主任、北京市模范班主任、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现任北京市西城区青少年心理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德育教研室主任,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专家委员。 2012年4月20日在校领导的安排下,我有幸参加班主任培训班的学习,聆听一场难得的报告,使自己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有一次自我提升的机会。来自北京四中的著名教育专家、全国优秀班主任丁榕老师的精彩报告会以《做一名幸福、快乐、有成就的班主任》为主题,从更新观念、改进方法、拓宽途径三个方面详尽阐述了为师之道。整场报告会持续了三个多小时,已经67岁的丁老师却一直站在讲台,握着遥控鼠标,用她那沙哑的嗓音,声情并茂地讲述着她从教将近五十载的一个个生动鲜活的事例。丁老师的报告以具体的班主任工作为实例,从她的演讲中,我们除了学到许多班主任工作的技能技巧,更多的是感受到丁老师那伟大的师爱和崇高的人格魅力。 丁老师就如何做一名幸福、快乐、有成就的老师总结为“五步曲”:择业、创业、乐业、敬业和爱业。 (一)择业--找准位置。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你就要选择快乐,因为不快乐的老师会影响学生的一生。接受改变不了的,改变能够改变的。丁老师告诉 我们要做最合适的自己,如果你无法改变现状,你就不要怨声载道,而是努力改变自己。无论是你选择了教师职业,还是教师职业选择了你,接受你改变不了的,改变你能改变的。做不了高山上的青松,就做大树;做不了大树,就做路边的小树;做不了小树,就做灌木;做不了灌木,就做一棵小草。决定成败的不是你的尺寸大小,而是做一个最好的你。所以正如丁老师所说的那样我们应该正视现实,接受改变不了的,改变能够改变的,也就是更新自己的观念,改变做事的态度,让我们随时都能有一个平和的心态,用平和的心态去看待周围发生的一切,做什么都争取做最好的,我想我们就已经为快乐幸福做了最好的铺垫。她的一家三代都搞美术,外公是中央美术学院的教授,妈妈是个画家。1963年,她从北京工艺美术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