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9届高三语文必背优秀范文集锦:(7)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2019届高三语文必背优秀范文集锦:(7)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语出《礼记·中庸》,意思是万物共同在一起生长而不互相残害,道在一起施行而不相违背。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费孝通

文明是多彩的,人类文明因多样才有交流互鉴的价值。——习近平

大同是中国古代思想,指人类最终可达到的理想世界,代表着人类对未来社会的美好憧憬,也显示出对待文化多元性的传统智慧。中华民族历来追求大同,但当今世界,也有人对此持不同意见。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

1答案:从汉字看文化的包容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国与国不再是一个个分离的主体,彼此间的联系逐渐加强,慢慢走向融合。而语言作为文化传播的媒介与工具,也有了自身的改变,这种改变来源于人们不同的思维碰撞、不同行为方式的冲突。归根结底,还是文化在其中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现汉》自1978年至今的五次改版便完美地诠释了这点,虽然这种改变遭到了部分人的批评,但不可否认的是:当今文化需要有包容性,与此同时,毫无疑问的,这种“包容”必将带来巨大的益处。

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的特殊象征,具有极强的影响力,而《现汉》作为最权威的收录现代汉语的词典,便相当于中国的名片。它收录“洋文”以一种无声的方式表达着对异域文化的尊重和包容,所以,并不是《现汉》的身段“放低”了而是文化开始逐渐相互包容了。汉字只是众多中国文化中的一小部分,从其他方面:衣、食、住、行也不难看出各种不同的文化在慢慢磨合、碰撞、融合。这种改变是顺应时代潮流的,是大势所趋的,人不能始终生活在一成不变的小圈子里,这种改变带给后辈的不仅是词汇量的丰富,更是开阔眼界的机会,使认知不再停留在我国家的”,更多的停留在“世界的”。

更进一步说,让眼光注视于“国家”这一层面上,这种包容更代表着中国对自身文化的自信与对他国文化的认同,这种“包容”不是狭隘的。面对他国文化的冲击,中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他人的”变成“自己的”,在此过程中完善并提升自身文化,令国家在今后的发展中更加有利且迅速,如鱼得水。可以说,中国利用对《现汉》改版这一方式向

他国展现独一无二的中华文化的风采是十分睿智与自信的。

林则徐曾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中国在展现其自信力的同时,也获得了他国的尊重。外国人也在逐渐接纳与吸收我们的文化,而正是这种接纳与尊重令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也正是这种接纳与尊重令中国日益强大。

从汉中看文化的包容性,看的不仅是文化,更是一个国家的自信力与实力,若一个国家连接受他国文化的勇气都没有,那何来“强国”之说呢?

中国恰恰做到了,包容了他人也证明了自己,以此换来的是他国对我国的尊重。由此可见,以一种和平有益的方式展现自信、应得尊重——包容,何乐而不为呢?

解析:命题方式:任务驱动型作文审题要点: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审题一般注意材料中的关键词和材料的主旨进行立意。题目提出了明确的写作任务,即当今世界也有不赞同追求天下大同的人,写作时应该以这类人为对象,以说服或感染他们。抓住材料关键词:"大同"思想立意。具体过程:首先要理解所给的三则材料的意思和内涵。1、"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的意思是:万物同时生长而不相妨害;日月运行四时更替而不相违背。是一个宇宙大自然的法则,要实现社会和谐,就要提倡: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的包容精神与和合之道。同时也是一种哲学的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就是说,各种物种共同存在而并不相互影响(危害),各种道理、道路共同存在而并不冲突。看似一种简单的相辅相成的统一关系,其实也是一种选择和竞争的辩证关系。2、"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意思是:先是发现自身之美,然后发现、欣赏他人之美,再到相互欣赏、赞美,最后达到一致和融合。"各美其美",是说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因为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精粹。在一个民族的历史与现实中,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美人之美",就是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即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丰富了世界文化,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繁荣。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和活力。3、"文明是多彩的,人类文明因多样才有交流互鉴的价值。"对待文化差异,不应该是排斥,而应该是沟通,既要尊重自己民族文化的价值,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的价值,主张平等交流、相互学习。面对文化的差异,我们应有开放的胸怀。我们应采取客观、平等的态度,尊重因文化不同而导致的行为方式的差异,要虚心学习其他文化的优

点、长处。我们在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时,也要尊重、珍惜和保护各个国家、民族的文化,它们也是人类共同的文明成果。【立意】三则材料由古及今,虽然时代不同,但其核心都指向了"尊重差异与共同发展"这一问题,这个问题从大的方面可以谈国际关系中文明的交流与发展,求同存异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原则;也可以谈人与人相处中,求同存异、相互包容是和谐相处(大同)的基础;还可以纵向谈中国人对待多元文化"和而不同"的智慧。写作时要善于大处着眼,小处着笔,结合身边的事例或见闻表达观点。【素材】1.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和合"文明有精深独到的见解,他说:"这种'贵和尚中、善解能容、厚德载物、和而不同'的宽容品格,是我们民族所追求的一种文化理念。自然与社会的和谐,个体与群体的和谐,我们民族的理想正在于此,我们民族的凝聚力、创造力也正基于此,甚至还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也正是在于这种伟大的和谐思想。"2.《论语》中讲:君子和而不同。《中庸》中也讲到: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3.千百年来,研究莎士比亚的伟大着作的人不计其数;探究曹雪芹的巨着《红楼梦》的"红学"人士多不胜数;钻研模仿王羲之的书法的人数之不尽。他们的共同特点都是对各自研究的名人具有崇拜心理,他们花费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来研究,来探讨,可是能从中悟出自己的一套来的人又有多少呢?4.鉴真六次东渡,他带去佛教经典以及建筑.雕刻和医学等知识,对促进中日文化交流和日本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结构】议论文的结构较为常见的是并列式、层进式和对比式。此题可采用层进式的结构行文,首先通过分析材料由此自己的观点;然后采用层进式进行论述,并列式注意分论点的提取,如此题可围绕"'和而不同'是中国人自古尊崇的处世之道"这一中心论点,先论述"如何正确看待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再论述"在处理不同文化之间的关系时,如何做到'和而不同'";最后回扣论点总结全文。安排结果时刻意凸显一下标题、开头、结尾的照应关系。如何正确看待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由于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差异并不是差距,不同民族文化之间没有高低优劣之分。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精粹,每个民族的文化精粹都是这个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和人民智慧的结晶。每个民族文化都为世界文化的繁荣和人类的文明进步作出过贡献。文化的差异不是冲突的根源,差异是文化交流、借鉴、融合的起点。如何做到"和而不同"?在处理不同文化之间的关系时坚持"和而不同"的原则,必须做到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点睛:任务驱动型作文基本结构模式构建:"三部六向"模式。三部"就是文章的开头、主体和结尾三大部分,"六向"就是在思考这三部分具体写什么内容时的六个思维趋向:明任务、论意义、挖根源、提办法、联现实、做结论。开头部分具体写法:(1)用简洁的语言转述试题材料。

(2)选好角度对所引材料做简单分析或提出观点或提出下文要探讨的问题(论题)。常见的写法:选好角度对所引材料做简单分析再提出自己的观点。对试题材料做简单分析,并对关键概念作必要阐释,但没有马上提出观点,只是为下文的深入分析作了分析说理范围上的界定,以便下文的分析说理更有针对性主体部分:论意义(危害或好处)、挖根源、提办法。具体写法:紧扣上文材料所提出的观点或问题进行多方位多层面的分析就事论事或材料的意义或事件的根源。分析说理的方式:综合运用因果分析、对比分析、假设分析、类比分析和辩证分析等分析方法对选定的事件或人物的行为进行多方位多层面的分析。有时为了使分析更深入透彻或者为了使文章的内容更充实厚重也可以适当拓展联系现实或历史引述相关的典型事例或名言警句(经典论述)。结尾部分:联现实、做结论。具体写法:再次回到试题材料与自己的观点联系现实总结全文升华主旨;或倡议劝勉、呼吁号召。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