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倍长中线法(含答案)

倍长中线法(含答案)

倍长中线法(含答案)
倍长中线法(含答案)

专题2:倍长中线法

【典例引领】

例题:(2014黑龙江龙东地区)已知ΔABC 中,M 为BC 的中点,直线m 绕点A 旋转,过B 、M 、C 分别作BD ⊥m 于E ,CF ⊥m 于F 。

(1)当直线m 经过B 点时,如图1,易证EM=12CF 。(不需证明)

(2)当直线m 不经过B 点,旋转到如图2、图3的位置时,线段BD 、ME 、CF 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直接写出你的猜想,并选择一种情况加以证明。

【强化训练】

1、(2017黑龙江龙东地区)已知:ΔAOB 和ΔCOD 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OB=∠COD=90°,连接AD ,BC ,点H 为BC 中点,连接OH 。

(1)如图1所示,易证OH=

21AD 且OH ⊥AD (不需证明)

(2)将ΔCOD绕点O旋转到图2,图3所示位置是,线段OH与AD又有怎样的关系,并选择一个图形证明你的结论。

2.在△ABC中,AB=BC,点O是AC的中点,点P是AC上的一个动点(点P不与点A,O,C重合).过点A,点C作直线BP的垂线,垂足分别为点E和点F,连接OE,OF.

(1)如图1,请直接写出线段OE与OF的数量关系;

(2)如图2,当∠ABC=90°时,请判断线段OE与OF之间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3)若|CF﹣AE|=2,EF=2√3,当△POF为等腰三角形时,请直接写出线段OP的长.

3.已知:点P是平行四边形ABCD对角线AC所在直线上的一个动点(点P不与点A、C重合),分别过点

A、C向直线BD作垂线,垂足分别为点E、F,点O为AC的中点。

(1)当点P与点O重合时,如图1,易证OE=OF(不需证明)

(2)直线BP绕点B逆时针方向旋转,当∠OFE=30°时,如图2、图3的位置,猜想线段CF、AE、OE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写出你对图2、图3的猜想,并选择一种情况给予证明。

4.如图1,点E是正方形ABCD边CD上任意一点,以DE为边作正方形DEFG,连接BF,点M是线段BF中点,射线EM与BC交于点H,连接CM.

(1)请直接写出CM和EM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

(2)把图1中的正方形DEFG绕点D顺时针旋转45°,此时点F恰好落在线段CD上,如图2,其他条件不变,(1)中的结论是否成立,请说明理由;

(3)把图1中的正方形DEFG绕点D顺时针旋转90°,此时点E、G恰好分别落在线段AD、CD上,如图3,其他条件不变,(1)中的结论是否成立,请说明理由.

专题2:倍长中线法

【典例引领】

例题:(2014黑龙江龙东地区)已知ΔABC中,M为BC的中点,直线m绕点A旋转,过B、M、C分别作BD⊥m于E,CF⊥m于F。

CF。(不需证明)

(1)当直线m经过B点时,如图1,易证EM=1

2

(2)当直线m不经过B点,旋转到如图2、图3的位置时,线段BD、ME、CF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直接写出你的猜想,并选择一种情况加以证明。

【答案】(2)证明见解析

【分析】图2,连接DM并延长交FC的延长线于K ,可证△DBM≌△KCM,再利用三角形中位线即可得出结论。图3同图2证明相同。

(BD+CF)

【解答】(2)图2的结论为:ME=1

2

(CF-BD)

图3的结论为: ME=1

2

图2的结论证明如下:连接DM并延长交FC的延长线于K

又∵BD⊥m,CF⊥m

∴BD ∥CF ∴∠DBM=∠KCM

又∵∠DMB=∠CMK BM=MC

∴△DBM ≌△KCM ∴DB=CK DM=MK

由易证知:EM=12FK ∴ME=12(CF+CK)=1

2(CF+DB)

图3的结论证明如下:连接DM 并延长交FC 于K

又∵BD ⊥m,CF ⊥m ∴BD ∥CF ∴∠MBD=∠KCM

又∵∠DMB=∠CMK BM=MC

∴△DBM ≌△KCM ∴DB=CK DM=MK

由易证知:EM=12FK ∴ME=12(CF-CK)= 1

2(CF-DB)

【强化训练】

1、(2017黑龙江龙东地区)已知:ΔAOB 和ΔCOD 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OB=∠COD=90°,连接AD ,BC ,点H 为BC 中点,连接OH 。

(3)如图1所示,易证OH=2

1AD 且OH ⊥AD (不需证明) (4)将ΔCOD 绕点O 旋转到图2,图3所示位置是,线段OH 与AD 又有怎样的关系,并选择一个图形证明你的结论。

【答案】(2)证明见解析

【分析】(1)只要证明△AOD ≌△BOC ,即可解决问题;

①如图2中,结论:OH=2

1AD ,OH ⊥AD .延长OH 到E ,使得HE=OH ,连接BE , 由△BEO ≌△ODA 即可解决问题;

②如图3中,结论不变.延长OH 到E ,使得HE=OH ,连接BE ,延长EO 交AD 于G .由△BEO ≌△ODA 即可解决问题;

【解答】(1)证明:如图1中,

∵△OAB 与△OCD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OB=∠COD=90°,

∴OC=OD ,OA=OB ,∵在△AOD 与△BOC 中,,

∴△AOD ≌△BOC (SAS ),∴∠ADO=∠BCO ,∠OAD=∠OBC ,

∵点H 为线段BC 的中点,∴OH=HB ,

∴∠OBH=∠HOB=∠OAD ,又因为∠OAD+∠ADO=90°,

所以∠ADO+∠BOH=90°所以OH ⊥AD

(2)解:①结论:OH=AD ,OH ⊥AD ,如图2中,延长OH 到E ,使得HE=OH ,连接BE ,

易证△BEO ≌△ODA ∴OE=AD ∴OH=OE=AD

由△BEO ≌△ODA ,知∠EOB=∠DAO ∴∠DAO+∠AOH=∠EOB+∠AOH=90°,∴OH ⊥AD .

②如图3中,结论不变.延长OH 到E ,使得HE=OH ,连接BE ,延长EO 交AD 于G .

易证△BEO ≌△ODA ∴OE=AD ∴OH=OE=AD

由△BEO ≌△ODA ,知∠EOB=∠DAO ∴∠DAO+∠AOF=∠EOB+∠AOG=90°,∴∠AGO=90°∴OH ⊥AD .

2.在△ABC中,AB=BC,点O是AC的中点,点P是AC上的一个动点(点P不与点A,O,C重合).过点A,点C作直线BP的垂线,垂足分别为点E和点F,连接OE,OF.

(1)如图1,请直接写出线段OE与OF的数量关系;

(2)如图2,当∠ABC=90°时,请判断线段OE与OF之间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3)若|CF﹣AE|=2,EF=2√3,当△POF为等腰三角形时,请直接写出线段OP的长.

【答案】(1)OF =OE;(2)OF⊥EK,OF=OE,理由见解析;(3)OP的长为√6?√2或2√3

.

3

【分析】(1)如图1中,延长EO交CF于K,证明△AOE≌△COK,从而可得OE=OK,再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等于斜边一半即可得OF=OE;

(2)如图2中,延长EO交CF于K,由已知证明△ABE≌△BCF,△AOE≌△COK,继而可证得△EFK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由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OF⊥EK,OF=OE;

(3)分点P在AO上与CO上两种情况分别画图进行解答即可得.

【解答】(1)如图1中,延长EO交CF于K,

∵AE⊥BE,CF⊥BE,∴AE∥CK,∴∠EAO=∠KCO,

∵OA=OC,∠AOE=∠COK,∴△AOE≌△COK,∴OE=OK,

∵△EFK是直角三角形,∴OF=1

EK=OE;

2

(2)如图2中,延长EO交CF于K,

∵∠ABC=∠AEB=∠CFB=90°,

∴∠ABE+∠BAE=90°,∠ABE+∠CBF=90°,∴∠BAE=∠CBF,

∵AB=BC,∴△ABE≌△BCF,∴BE=CF,AE=BF,

∵△AOE≌△COK,∴AE=CK,OE=OK,∴FK=EF,

∴△EFK是等腰直角三角形,∴OF⊥EK,OF=OE;

(3)如图3中,点P在线段AO上,延长EO交CF于K,作PH⊥OF于H,

∵|CF﹣AE|=2,EF=2√3,AE=CK,∴FK=2,

,∴∠FEK=30°,∠EKF=60°,

在Rt△EFK中,tan∠FEK=√3

3

EK=2,

∴EK=2FK=4,OF=1

2

∵△OPF是等腰三角形,观察图形可知,只有OF=FP=2,

在Rt△PHF中,PH=1

PF=1,HF=√3,OH=2﹣√3,

2

∴OP=√12+(2?√3)2=√6?√2.

如图4中,点P 在线段OC 上,当PO=PF 时,∠POF=∠PFO=30°,

∴∠BOP=90°,

∴OP=√3

3OE=2√33

, 综上所述:OP 的长为√6?√2或

2√33. 3.已知:点P 是平行四边形ABCD 对角线AC 所在直线上的一个动点(点P 不与点A 、C 重合),分别过点

A 、C 向直线BD 作垂线,垂足分别为点E 、F ,点O 为AC 的中点。

(3)当点P 与点O 重合时,如图1,易证OE=OF (不需证明)

(4)直线BP 绕点B 逆时针方向旋转,当∠OFE=30°时,如图2、图3的位置,猜想线段CF 、AE 、OE 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写出你对图2、图3的猜想,并选择一种情况给予证明。

【答案】(2)图2中的结论为:CF=OE+AE ,图3中的结论为:CF=OE ﹣AE ,证明见解析

【分析】(1)由△AOE ≌△COF 即可得出结论.

(2)图2中的结论为:CF=OE+AE ,延长EO 交CF 于点G ,只要证明△EOA ≌△GOC ,△OFG 是等边三角形,即可解决问题.

图3中的结论为:CF=OE ﹣AE ,延长EO 交FC 的延长线于点G ,证明方法类似.

【解答】(1)∵AE ⊥PB ,CF ⊥BP , ∴∠AEO=∠CFO=90°,

在△AEO和△CFO中,

∴△AOE≌△COF,∴OE=OF.

(5)图2中的结论为:CF=OE+AE.图3中的结论为:CF=OE﹣AE.选图2中的结论证明如下:延长EO交CF于点G,

∵AE⊥BP,CF⊥BP,∴AE∥CF,

∴∠EAO=∠GCO,在△EOA和△GOC中,

∴△EOA≌△GOC,∴EO=GO,AE=CG,

在RT△EFG中,∵EO=OG,∴OE=OF=GO,∵∠OFE=30°,

∴∠OFG=90°﹣30°=60°,∴△OFG是等边三角形,∴OF=GF,∵OE=OF,∴OE=FG,∵CF=FG+CG,∴CF=OE+AE.

选图3的结论证明如下:

延长EO交FC的延长线于点G,

∵AE⊥BP,CF⊥BP,∴AE∥CF,∴∠AEO=∠G,

在△AOE和△COG中,

∴△AOE≌△COG,∴OE=OG,AE=CG,

在RT△EFG中,∵OE=OG,∴OE=OF=OG,∵∠OFE=30°,

∴∠OFG=90°﹣30°=60°,∴△OFG是等边三角形,

∴OF=FG,∵OE=OF,∴OE=FG,

∵CF=FG﹣CG,∴OE=OF.

4.如图1,点E是正方形ABCD边CD上任意一点,以DE为边作正方形DEFG,连接BF,点M是线段BF中点,射线EM与BC交于点H,连接CM.

(1)请直接写出CM和EM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

(2)把图1中的正方形DEFG绕点D顺时针旋转45°,此时点F恰好落在线段CD上,如图2,其他条件不变,(1)中的结论是否成立,请说明理由;

(3)把图1中的正方形DEFG绕点D顺时针旋转90°,此时点E、G恰好分别落在线段AD、CD上,如图3,其他条件不变,(1)中的结论是否成立,请说明理由.

【答案】(1)CM=EM,CM⊥EM,理由见解析;(2)(1)中的结论成立,理由见解析;(3)(1)中的结论成立,理由见解析.

【分析】(1)延长EM交AD于H,证明△FME≌△AMH,得到HM=EM,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结论;

(2)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得到点A、E、C在同一条直线上,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是斜边的一半证明即可;

(3)根据题意画出完整的图形,根据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证明即可.

【解答】(1)如图1,结论:CM=EM,CM⊥EM.

理由:∵AD∥EF,AD∥BC,

∴BC∥EF,

∴∠EFM=∠HBM,

在△FME和△BMH中,

{

∠EFM=∠MBH

FM=BM

∠FME=∠BMH

,,

∴△FME≌△BMH,

∴HM=EM,EF=BH,

∵CD=BC,

∴CE=CH,∵∠HCE=90°,HM=EM,

∴CM=ME,CM⊥EM.

(2)如图2,连接AE,

∵四边形ABCD和四边形EDGF是正方形,

∴∠FDE=45°,∠CBD=45°,

∴点B、E、D在同一条直线上,

∵∠BCF=90°,∠BEF=90°,M为BF的中点,

∴CM=1

2

BF,EM=1

2

BF,

∴CM=ME,

∵∠EFD=45°,

∴∠EFC=135°,

∵CM=FM=ME,

∴∠MCF=∠MFC,∠MFE=∠MEF,

∴∠MCF+∠MEF=135°,

∴∠CME=360°-135°-135°=90°,

∴CM⊥ME.

(3)如图3,连接CF,MG,作MN⊥CD于N,

在△EDM和△GDM中,

{

DE=DG

∠MDE=∠MDG

DM=DM

∴△EDM≌△GDM,

∴ME=MG,∠MED=∠MGD,

∵M为BF的中点,FG∥MN∥BC,

∴GN=NC,又MN⊥CD,

∴MC=MG,

∴MD=ME,∠MCG=∠MGC,∵∠MGC+∠MGD=180°,

∴∠MCG+∠MED=180°,

∴∠CME+∠CDE=180°,

∵∠CDE=90°,

∴∠CME=90°,

∴(1)中的结论成立.

全等三角形之倍长中线法资料讲解

课题:《全等三角形之巧添辅助线——倍长中线法》 【方法精讲】常用辅助线添加方法一一倍长中线 △ ABC中,AD是BC边中线方式1 :直接倍长延长AD至U E, 例2: ABC中,AD是BAC的平分线,且BD=CD,求证AB=AC 方法1:作DE丄AB于E,作DF 丄AC于F,证明二次全等 方法2 :辅助线同上,利用面积 方法3 :倍长中线AD E 方式2 :间接倍长 作CF丄AD于F,作BE丄AD的延长线于E延长MD到 C 【经典例题】 例1 :△ ABC中,AB=5, AC=3求中线AD的取值范围. 提示:画出图形,倍长中线AD,利用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N,使DN=MD连接CN C 例3:已知在△ ABC中,AB=AC , D在AB 上, E在AC的延长线上,DE交BC于F,且DF=EF ,求证:BD=CE 方法1 :过D作DG // AE交BC于G,证明△ DGF^A CEF 使DE=AD,连接BE

方法2:过E 作EG // AB 交BC 的延长线于 G ,证明△ EFG^A DFB 方法3:过D 作DG 丄BC 于G,过E 作EHL BC 的延长线于 H,证明A BDG^A ECH 例4:已知在△ ABC 中,AD 是BC 边上的中线,E 是AD 上一点,且BE=AC ,延长BE 交AC 于F ,求证:AF=EF 例5:已知:如图,在 ABC 中,AB 求证:AE 平分 BAC 方法1倍长AE 至G ,连结DG 方法2:倍长FE 至H ,连结CH 例 6:已知 CD=AB ,/ BDA= / BAD , AE 是厶 ABD 的中线,求证:/ C=Z BAE 提示:倍长 AE 至F ,连结DF,证明A ABE^A FDE ( SAS ,进而证明A ADF ^A ADC( SAS A 提示:倍长 AD 至G ,连接BG ,证明A BDG^A CDA 三角形BEG 是等腰三角形 AC , D E 在 BC 上,且 DE=EC 过 D 作 DF // BA 交 AE 于点 F , DF=AC. 第1题图

数学倍长中线法

数学倍长中线法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倍长中线法 1.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E 为AB 边的中点,G 、F 分别为AD ,BC 边上的点,若AG=1,BF=2,∠GEF=90°,求GF 的长 2.如图,CB 、CD 分别是钝角△AEC 和锐角△ABC 的中线,且AC=AB .求证:①CE=2CD .②CB 平分∠DCE . 3.如图已知△ABC,AD 是BC 边上的中线,分别以AB 边、AC 边为直角边各向形外作等腰直角三角形,求证EF =2AD. 4.如图,在△ABC 中,D 是BC 边的中点,E 是AD 上一点,BE =AC ,BE 的延长线交AC 于点F ,求证:∠AEF=∠EAF 5..如图,在△ABC 中,AD 交BC 于点D ,点E 是BC 中点,EF ∥AD 交CA 的延长线于点F ,交EF 于点G ,若BG=CF ,求证:AD 为△ABC 的角平分线. 6..如图,△ABC 中,BD=DC=AC,E 是DC 的中点,求证,AD 平分∠BAE. 7.:已知在△ABC 中,AB=AC ,D 在AB 上,E 在AC 的延长线上,DE 交BC 于F ,且DF=EF ,求证:BD=CE 9.在四边形ABCD 中,AB ∥DC ,E 为BC 边的中点,∠BAE=∠EAF ,AF 与DC 的延长线相交于点F 。试探究线段AB 与AF 、CF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10.已知:如图,ABC 中,C=90,CMAB 于M ,AT 平分BAC 交CM 于D ,交 BC 于T ,过D 作DE//AB 交BC 于E ,求证:CT=BE. 12. 13.四边形ABCD 是矩形,将ABE 沿着直线AE 翻折,点A 落在点F 处,直线AF 与直线CD 交于点G, 如图1,若E 为BC 的中点,请探究线段AB 、AG 、DG 之间的关系 F E C A B D E A B C

初中数学全等专题倍长中线法(含答案)

初中数学全等专题倍长中线法(含答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初中数学全等专题倍长中线法 1.如图,在△ABC中,AC=5,中线AD=7,则AB边的取值范围是( ) A.2<AB<12 B.4<AB<12 C.9<AB<19 D.10<AB<19 答案:C 解题思路:延长AD至E,使DE=AD,连接CE,可先证明△ABD≌△ECD,则AB=CE,在△ACE中,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得AE-AC<CE<AE+AC,即9<CE<19.则9<AB<19.故选C. 2.如图,已知CB、CD分别是钝角△AEC和锐角△ABC的中线,且AC=AB,给出下列结论:①AE=2AC;②CE=2CD;③∠ACD=∠BCE;④CB平分∠DCE,则以上结论正确 的是()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答案:A 解题思路:①正确,延长CD至点F,使得DF=CD,连接AF,可先证明△ADF≌△BDC,再证明△ACF≌△BEC,由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得知②、④正确。由 △ACF≌△BEC,得∠ACD=∠E,若要∠ACD=∠BCE,则需∠E=∠BCE,则需BC=BE,显然不成立,故③选项错误 3.如图,点E是BC的中点,∠BAE=∠CDE,延长DE到点F使得EF=DE,连接BF,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BF∥CD ②△BFE≌△CDE ③AB=BF ④△ABE为等腰三角形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A 解题思路:可以先证明△BEF≌△CED,可以得到②正确,进而得到∠F=∠D,BF∥CD,①正确,又∵∠BAE=∠CDE=∠F,∴AB=BF,③正确。④不正确。 4.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E为AB边的中点,G、F分别为AD,BC边上的点,若AG=1,BF=2,∠GEF=90°,则GF的长为() 2

最新倍长中线法(经典例题)

倍长中线法 知识网络详解: 中线是三角形中的重要线段之一,在利用中线解决几何问题时,常常采用“倍长中线法”添加辅助线. 所谓倍长中线法,就是将三角形的中线延长一倍,以便构造出全等三角形,从而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有关知识来解决问题的方法. 倍长中线法的过程:延长某某到某点,使某某等于某某,使什么等于什么(延长的那一条),用SAS证全等(对顶角) 倍长中线最重要的一点,延长中线一倍,完成SAS全等三角形模型的构造。 【方法精讲】常用辅助线添加方法——倍长中线 △ABC中 方式1:延长AD到 E,AD是BC边中线 使DE=AD, 连接BE 方式2:间接倍长 作CF⊥AD于F,延长MD到N, 作BE⊥AD的延长线于使DN=MD, 连接BE 连接CN 经典例题讲解: 例1:△ABC中,AB=5,AC=3,求中线AD的取值范围

例2:已知在△ABC 中,AB=AC ,D 在AB 上,E 在AC 的延长线上,DE 交BC 于F ,且DF=EF ,求证:BD=CE 过D 作DG//AC 例3:已知在△ABC 中,AD 是BC 边上的中线,E 是AD 上一点,且BE=AC ,延长BE 交AC 于F ,求证:AF=EF 例4:已知:如图,在ABC ?中,AC AB ≠,D 、E 在BC 上,且DE=EC ,过D 作BA DF //交AE 于点F ,DF=AC. 求证:AE 平分BAC ∠ B A B F D E C

例5:已知CD=AB,∠BDA=∠BAD,AE是△ABD的中线,求证:∠C=∠BAE 自检自测: 1、如图,△ABC中,BD=DC=AC,E是DC的中点,求证,AD平分∠BAE. 2、在四边形ABCD中,AB∥DC,E为BC边的中点,∠BAE=∠EAF,AF与DC的延长线相交于点F。试探究线段AB与AF、CF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A B F E A B C

初中数学全等专题倍长中线法(含答案)

初中数学全等专题倍长中线法 1.如图,在△ABC中,AC=5,中线AD=7,则AB边的取值范围是( ) A.2<AB<12 B.4<AB<12 C.9<AB<19 D.10<AB<19 答案:C 解题思路:延长AD至E,使DE=AD,连接CE,可先证明△ABD≌△ECD,则AB=CE,在△ACE中,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得AE-AC<CE<AE+AC,即9<CE<19.则9<AB<19.故选C. 2.如图,已知CB、CD分别是钝角△AEC和锐角△ABC的中线,且AC=AB,给出下列结论:①AE=2AC;②CE=2CD;③∠ACD=∠BCE;④CB平分∠DCE,则以上结论正确的是()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答案:A 解题思路:①正确,延长CD至点F,使得DF=CD,连接AF,可先证明△ADF≌△BDC,再证明△ACF≌△BEC,由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得知②、④正确。由△ACF≌△BEC,得∠ACD=∠E,若要∠ACD=∠BCE,则需∠E=∠BCE,则需BC=BE,显然不成立,故③选项错误 3.如图,点E是BC的中点,∠BAE=∠CDE,延长DE到点F使得EF=DE,连接BF,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BF∥CD ②△BFE≌△CDE ③AB=BF ④△ABE为等腰三角形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A 解题思路:可以先证明△BEF≌△CED,可以得到②正确,进而得到∠F=∠D,BF∥CD,①正确,又∵∠BAE=∠CDE=∠F,∴AB=BF,③正确。④不正确。 4.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E为AB边的中点,G、F分别为AD,BC边上的点,若AG=1,BF=2,∠GEF=90°,则GF的长为()

倍长中线巧解题汇总

倍长中线巧解题 山东 邹殿敏 中线是三角形中的重要线段之一,在利用中线解决几何问题时,常常采用“倍长中线法”添加辅助线.所谓倍长中线法,就是将三角形的中线延长一倍,以便构造出全等三角形,从而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有关知识来解决问题的方法.下面举例说明. 一、证明线段不等 例1 如图1,在△ABC 中,AD 为BC 边上的中线.求证:AB +AC >2AD . 分析:延长AD 至点E ,使DE =AD ,连接CE . 易证△ABD ≌△ECD .所以AB =EC . 在△ACE AB 二、证明线段相等 例2 如图2,在△ABC 中,AB >AC ,E 为BC 边的中点,AD 为∠BAC 的平分线,过E 作AD 的平行线,交AB 于F ,交CA 的延长线于G .求证:BF =CG . 分析:可以把FE 看作△FBC 的一条中线. 延长FE 至点H ,使EH =FE ,连接CH . 则△CEH ≌△BEF .所以CH =BF ,∠H =∠1 . 因为EG //AD ,所以∠1=∠2,∠3=∠G . 又因为∠2=∠3,所以∠1=∠G .所以∠H =∠G . 由此得CH =CG .所以BF =CG . 三、求线段的长 例3 如图3,△ABC 中,∠A =90°,D 为斜边BC 的中点,E ,F 分别为AB ,AC 上的点,且DE ⊥DF ,若BE =3,CF =4,试求EF 的长. 分析:可以把ED 看作△EBC 的一条中线. 延长ED 至点G ,使DG =ED ,连接CG ,FG . 则△CDG ≌△BDE .所以CG =BE =3,∠2=∠B . 因为∠B +∠1=90°,所以∠1+∠2=∠FCG =90°. 因为DF 垂直平分EG ,所以FG =EF . 在Rt △FCG 中,由勾股定理得5FG ===,所以EF =5.

倍长中线法经典例题)

倍长中线法 知识网络详解: 中线是三角形中的重要线段之一,在利用中线解决几何问题时,常常采用“倍长中线法”添加辅助线. 所谓倍长中线法,就是将三角形的中线延长一倍,以便构造出全等三角形,从而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有关知识来解决问题的方法. 倍长中线法的过程:延长某某到某点,使某某等于某某,使什么等于什么(延长的那一条),用SAS 证全等(对顶角) 倍长中线最重要的一点,延长中线一倍,完成SAS 全等三角形模型的构造。 【方法精讲】常用辅助线添加方法——倍长中线 △ABC 中 方式1: 延长AD 到E , AD 是BC 边中线 使DE=AD , 连接BE 方式2:间接倍长 作CF ⊥AD 于F , 延长MD 到 N , 作BE ⊥AD 的延长线于E 使DN=MD , 连接BE 连接CN 经典例题讲解: 例1:△ABC 中,AB=5,AC=3,求中线AD 的取值范围 D A B C E D A B C F E D C B A N D C B A M

例2:已知在△ABC 中,AB=AC ,D 在AB 上,E 在AC 的延长线上,DE 交BC 于F ,且DF=EF ,求证:BD=CE 例3:已知在△ABC 中,AD 是BC 边上的中线,E 是AD 上一点,且BE=AC ,延长BE 交AC 于F ,求证:AF=EF 例4:已知:如图,在ABC ?中,AC AB ≠,D 、E 在BC 上,且DE=EC ,过D 作BA DF //交AE 于点F ,DF=AC. 求证:AE 平分BAC ∠ F E D A B C F E C A B D A B F D E C

1初中数学《几何辅助线秘籍》中点模型的构造1(倍长中线法;构造中位线法)资料

精品文档 学生姓名上课时间 学生年级 辅导老师 学校 科目 教学重点教学目标中点模型的构造(倍长中线法;构造中位线法;构造斜边中线法)系统有序掌握几何求证思路,掌握何时该用何种方法做辅助线 开场:1.行礼;2.晨读;3.检查作业;4.填写表格 新课导入知识点归纳 1.已知任意三角形(或者其他图形)一边上的中点,可以考虑:倍长中线法(构造全等三角形); 2.已知任意三角形两边的中点,可以考虑:连接两中点形成中位线; 3.已知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点,可以考虑:构造斜边中线; 4.已知等腰三角形底边中点,可以考虑:连接顶点和底边中点利用“三线合一”性质. 做辅助线思路一:倍长中线法 经典例题1:如图所示,在△ABC中,AB=20,AC=12,求BC边上的中线AD的取值范围. 【课堂训练】 1.如图,已知CB、CD分别是钝△角AEC和锐角△ABC的中线,且AC=AB,给出下列结论: ①AE=2AC;②CE=2CD;③∠ACD=∠BCE;④CB平分∠DCE,则以上结论正确的是()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新 课 内 容 第1题图第2题图 2.如图,在正方形A BCD中,E为AB边的中点,G、F分别为AD,BC边上的点,若A G=1, BF=2,∠GEF=90°,则GF的长为() A. 2 B. 3 C. 4 D. 5 3.如图,在△ABC中,点D、E为边BC的三等分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BD=DE=EC;②AB+AE>2AD;③AD+AC>2AE;④AB+AC>AD+AE。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4.如图,在△ABC中,AB>BC,E为BC边的中点,AD为∠BAC的平分线,过E作AD的平行线,交AB于F,交CA的延长线于G,求证:BF=CG. G B A F E D C 5.如图所示,已知在△ABC中,AD是BC边上的中线,F是AD上的一点,连接BE并延长交AC 于点F,AE=EF,求证:AC=BF. A E F B D C 6.如图所示,在△ABC中,分别以AB、AC为直角边向外做等腰直角三角△形ABD和△ACE,F 为BC边上中点,FA的延长线交DE于点G,求证:①DE=2AF;②FG⊥DE. D G E A B F C

全等三角形问题中常见的辅助线倍长中线法

全等三角形问题中常见的辅助线一一倍长 中线法 △ ABC中,AD是BC边中线 方式1 :直接倍长,(图1):延长AD到E,使DE=AD连接BE 方式2 :间接倍长 1)(图2)作CF丄AD于F,作BE X AD的延长线于E,连接BE 2)(图3)延长MD到N,使DN=MD连接CD 【经典例题】 例1已知,如图△ ABC中,AB=5 AC=3 贝忡线AD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 . (提示:画出图形,倍长中线AD,利用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例2 :已知在厶ABC中, AB=AC D在AB上, E在AC的延长线上, DE 交BC于F, 且DF=EF. A

例4:已知在厶ABC中,AD是BC边上的中线,E是AD上一点,且BE=AC延 长BE交AC于F,求证:AF=EF 求证:BD=CE.(提示:方法 1 :过D作DG/ AE交BC于G 证明△ DGF^A CEF 方法2 :过E作EG// AB交BC的延长线于G,证明A EFG^A DFB 方法3 :过D作DGL BC于G,过E作EH丄BC的延长线于H,证明A BDG^A ECH 例3、如图,△ ABC中, E、F分别在AB AC上,DEL DF, D是中点,试比较BE+与EF的大小. B 变式:如图,AD为ABC的中线,DE平分BDA交AB于E, DF平分ADC交AC于 F. A求证: (提示:方法1:在DA上截取DG=BD连结EG FQ 证明A BDE^A GDE A4A DGF所以BE=EG EF CF=FG 利用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方法2: 倍长ED至H,连结CH FH,证明 FH=EF C D C E E CF B

倍长中线法经典例题

倍长中线法 知识网络详解: 中线是三角形中的重要线段之一,在利用中线解决几何问题时,常常采用“倍长中线法”添加辅助线. 所谓倍长中线法,就是将三角形的中线延长一倍,以便构造出全等三角形,从而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有关知识来解决问题的方法. 倍长中线法的过程:延长某某到某点,使某某等于某某,使什么等于什么(延长的那一条),用SAS 证全等(对顶角) 倍长中线最重要的一点,延长中线一倍,完成SAS 全等三角形模型的构造。 【方法精讲】常用辅助线添加方法——倍长中线 △ABC 中 方式1: 延长AD 到E , AD 是BC 边中线 使DE=AD , 连接BE 作CF ⊥AD 于F ,延长MD 到N , 作BE ⊥AD 使DN=MD , 连接BE 连接CN 经典例题讲解: 例1:△ABC 中,AB=5,AC=3,求中线AD 的取值范围 例2:已知在△ABC 中,AB=AC ,D 在AB 上,E 在AC 的延长线上,DE 交BC 于F ,且DF=EF ,求证:BD=CE 例3:已知在△ABC 中,AD 是BC 边上的中线,E 是AD 上一点,且BE=AC ,延长BE 交AC 于F ,求证:AF=EF 例4:已知:如图,在ABC ?中,AC AB ≠ ,D 、E 在BC 上,且DE=EC ,过D 作BA DF //交AE 于点F ,DF=AC. 求证:AE 平分BAC ∠ 例5:已知CD=AB ,∠BDA=∠BAD ,AE 是△ABD 的中线,求证: ∠C=∠BAE 自检自测: 1、如图,△ABC 中,BD=DC=AC,E 是DC 的中点,求证,AD 平分∠BAE. 2、在四边形ABCD 中,AB ∥DC ,E 为BC 边的中点,∠BAE=∠EAF ,AF 与DC 的延长线相交于点F 。试探究线段AB 与AF 、CF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3、如图,AD 为ABC ?的中线,DE 平分BDA ∠交AB 于E ,DF 平分ADC ∠交AC 于F. 求证:EF CF BE >+ 4、已知:如图,?ABC 中,?C=90?,CM ?AB 于M ,AT 平分?BAC 交CM 于D ,交BC 于T ,过D 作DE A B F D E C

倍长中线法(经典例题)

N 作 BE! AD 的延长线于 倍长中线法 知识网络详解: 中线是三角形中的重要线段之一,在利用中线解决几何问题时, 常常采用“倍长中线法”添加辅助线. 所谓倍长中线法,就是将三角形的中线延长一倍,以便构造出全 等三角形,从而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有关知识来解决问题的方法. 倍长中线法的过程:延长某某到某点,使某某等于某某,使什么 等于什么(延长的那一条),用SAS 证全等(对顶角) 倍长中线最重要的一点,延长中线一倍,完成SAS 全等三角形模 型的构造。 【方法精讲】常用辅助线添加方法 倍长中线 △ ABC 中 式1:延长AD 到E, B --------------- ■ ------------- C D AD 是E BC 使 DE=AD 接BE 方式2:间接倍长 A B 延长 MD 到N, C E

连接CN 经典例题讲解: 例〔:△ ABC 中,AB=5 AC=3求中线 AD 的取值范围 例2:已知在△ ABC 中,AB=AC D 在AB 上,E 在AC 的延长线上,DE 交 BC 于 F ,且 DF=EF 求证:BD=CE 例3:已知在△ ABC 中 , AD 是 BC 边上的中线,E 是AD 上一点,且BE 二 AC 例4:已知:如图,在- ABC 中,AB = AC , D E 在 BC 上 ,且 DE 二EC 过 D 作 DF//BA 交 AE 于 点 F , DF=AC. 例 5:已知 CD=AB Z BDA M BAD AE 是A ABD 的中线,求证:/ C=Z BAE 自检自测: 1、如图,△ ABC 中 , BD=DC=AC,是 DC 的中点,求证,AD 平分/ BAE. 使 DN=M , BE 延长BE 交AC 于F ,求证:AF=EF 求证:AE 平分.BAC D E A E C C F A

倍长中线法经典例题

倍长中线法(加倍法) 知识网络详解: 中线是三角形中的重要线段之一,在利用中线解决几何问题时,常常采用“倍长中线法”添加辅助线. 所谓倍长中线法,就是将三角形的中线延长一倍,以便构造出全等三角形,从而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有关知识来解决问题的方法. 倍长中线法的过程:延长某某到某点,使某某等于某某,使什么等于什么(延长的那一条),用SAS证全等(对顶角) 倍长中线最重要的一点,延长中线一倍,完成SAS全等三角形模型的构造。 经典例题讲解: 例1:△ABC中,AB=5,AC=3,求中线AD的取值范围。 例2:已知在△ABC中,AB=AC,D在AB上,E在AC的延长线上,DE交BC于F,且DF=EF, 求证:BD=CE

例3:已知在△ABC 中,AD 是BC 边上的中线,E 是AD 上一点,且BE=AC ,延长BE 交AC 于F ,求证:AF=EF 例4:如图,AD 为ABC ?的中线,DE 平分BDA ∠交AB 于E ,DF 平分ADC ∠交AC 于F. 求证:EF CF BE >+ 例5:已知CD=AB ,∠BDA=∠BAD ,AE 是△ABD 的中线,求证:∠C=∠BAE 第 14 题图 D F C B E A B

自检自测: 1、如图,△ABC 中,BD=DC=AC,E 是DC 的中点,求证,AD 平分∠BAE 。 2、在四边形ABCD 中,AB ∥DC ,E 为BC 边的中点,∠BAE=∠EAF ,AF 与DC 的延长线相交于点F 。试探究线段AB 与AF 、CF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3、已知:如图,在ABC ?中,AC AB ≠,D 、E 在BC 上,且DE=EC ,过D 作BA DF //交AE 于点F ,DF=AC. 求证:AE 平分BAC ∠ F E A B C D A B F D E C

初中数学三角形全等—倍长中线法模型专题分类练习大全(含答案)

初中数学三角形全等—倍长中线法模型专题分类练习大全 基础模型:△ABC 中, AD 是BC 边中线 思路1:延长AD 到E,使DE=AD,连接BE 思路2:间接倍长,延长MD 到N,使DN=MD,连接CN 思路3, 作CF⊥AD于F,作BE⊥AD的延长线于E 1.如图,在△AB C 中,AC=5,中线AD=7,则AB 边的取值范围是() A.1<AB<29 B.4<AB<24 C.5<AB<19 D.9<AB<19 2.如图,△AB C 中,AB=AC,点D 在AB 上,点E 在AC 的延长线上,DE 交BC 于F,且DF=EF,求证:BD=CE. 3.如图,在△AB C 中,AD 为中线,求证:AB+AC>2AD.

4.小明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如图1,△AB C 中,AB=7,AC=5,点D 为BC 的中点,求AD 的取值范围. 小明发现老师讲过的“倍长中线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所谓倍长中线法,就是将三角形的中线延长一倍,以便构造出全等三角形,从而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有关知识来解决问题的方法,他的做法是:如图2,延长AD 到E,使DE=AD,连接BE,构造△B ED≌△C AD,经过推理和计算使问题得到解决. 请回答:(1)小明证明△B ED≌△C AD用到的判定定理是:(用字母表示) (2)AD的取值范围是 小明还发现:倍长中线法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延长中线一倍,完成全等三角形模型的构造. 参考小明思考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 如图3,在正方形ABCD 中,E 为AB 边的中点,G、F 分别为AD,BC 边上的点,若AG=2,BF=4,∠GEF=90°,求GF 的长. 5.已知:在△AB C 中,AD 是BC 边上的中线,E 是AD 上一点,且BE=AC,延长BE 交AC 于F,求证:AF=EF. 6.已知:如图,△AB C(AB≠AC)中,D、E 在BC 上,且DE=EC,过D 作DF∥BA交AE 于点F,DF=AC.求证:AE 平分∠BA C. 7-10,换汤不换药(多题一解) 7.如图,D 是△AB C 的BC 边上一点且CD=AB,∠B D A=∠BAD,AE是△AB D 的中线.

初中数学全等专题 倍长中线法(含答案)

初中数学全等专题倍长中线法1.如图,在△ABC中,AC=5,中线AD=7,则AB边的取值范围是( ) A.2<AB<12 B.4<AB<12 C.9<AB<19 D.10<AB<19 答案:C 解题思路:延长AD至E,使DE=AD,连接CE,可先证明△ABD≌△ECD,则AB=CE,在△ACE 中,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得AE-AC<CE<AE+AC,即9<CE<19.则9<AB<19.故选C. 2.如图,已知CB、CD分别是钝角△AEC和锐角△ABC的中线,且AC=AB,给出下列结论:①AE=2AC; ②CE=2CD;③∠ACD=∠BCE;④CB平分∠DCE,则以上结论正确的是()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答案:A 解题思路:①正确,延长CD至点F,使得DF=CD,连接AF,可先证明△ADF≌△BDC,再证明 △ACF≌△BEC,由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得知②、④正确。由△ACF≌△BEC,得∠ACD=∠E, 若要∠ACD=∠BCE,则需∠E=∠BCE,则需BC=BE,显然不成立,故③选项错误 3.如图,点E是BC的中点,∠BAE=∠CDE,延长DE到点F使得EF=DE,连接BF,则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①BF∥CD ②△BFE≌△CDE ③AB=BF ④△ABE为等腰三角形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A 解题思路:可以先证明△BEF≌△CED,可以得到②正确,进而得到∠F=∠D,BF∥CD,①正确, 又∵∠BAE=∠CDE=∠F,∴AB=BF,③正确。④不正确。 4.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E为AB边的中点,G、F分别为AD,BC边上的点,若AG=1,BF=2, ∠GEF=90°,则GF的长为() A.1 B.2 C.3 D.4 答案:C 解题思路:延长FE交DA的延长线于点M,则可证△AEM≌△BEF,再证明△GEM≌△GEF,可 以得到GF=GM=GA+BF=3,答案选C 5.如图,在△ABC中,点D、E为边BC的三等分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BD=DE=EC ②AB+AE> 2AD ③AD+AC>2AE ④AB+AC>AD+AE A.1个 B.2个 C.3个 D.4个答案:D

倍长中线法专题练习

倍长中线法专题练习 例题:如图1,在ABC ?中,CD 为AB 边上的中线. 求证:CD BC AC 2>+ 证明:如图2,延长CD 至E ,使CD DE =,连接AE 易证ADE ?≌BDC ? ∴BC AE = 在CAE ?中 CE AE AC >+ 即CD BC AC 2>+ 注:见中点构造全等三角形应根据具体的条件进行选择,切记不要一味模仿. 1:⑴如图,等腰直角ABD ?与等腰直角BEF ?具有公共的顶点B ,且点B 、F 、D 在同一条直线上,点P 为DF 的中点,连接PA 、PF . 猜想线段PA 、PF 的关系并加以证明. 2:如图,两个等腰直角ABC ?与DEB ?,点E 、B 、C 在同一条直线上,P 为EC 中点. 探究PD 与PA 的关系. 变式一:将图(6)中的三角形BOD 绕O 顺时针旋转,其它条件不变,判断并证明MA 与MB 的关系。 M O D C B A

变式二:将图(6)中三角形改作一般直角三角形,即△AOC 与△BOD , ∠CAO=∠DBO=90°,且∠AOC=∠BOD ,C 、O 、D 共线,M 为CD 中点,判断并MA 与MB 关系。 3:如图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D 是BC 上一动点,DE ⊥AB ,DF ⊥AC , P 是BC 中点。求证:PE=PF ,PE ⊥PF 。 变式(一)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有公共顶点D ,P 为BC 中。 求证:PE=PF ,PE ⊥PF 。 4:如图,线段AB ,点P 在AB 的下方, ⑴若PB PA =,在的AB 上方作AP A A ⊥',且AP A A =',作PB B B ⊥',且PB B B =',连接B A '',取B A ''的中点O ,连接AOB ?,试判断AOB ?的形状并证明。 ⑵若PA 与PB 不相等,其他条件不变,(1)中的结论还成立吗?给出证明。 M O D C B A P C F D E B A C P D E B A

倍长中线最全总结 例题+练习(附答案)

倍长中线 知识导航 中线是三角形中的重要线段之一,在利用中线解决几何问题时,常常采用“倍长中线法”添加辅助线。 倍长中线:延长三角形中线,是得延长后的线段是原中线的2倍。目的是为构造一对8字型全等三角形(SAS ),从而实现边角的转移。 易错点睛 倍长中线的目的在于转移边角,需要注意的是要注意延长哪一条线段或者类中线;倍长之后, 需要考虑连接哪一条线段从而构造全等,实现所需的线段进行转移。 D A B C

模块一 有关倍长中线的全等模型 【范例】 (2014秋?江汉区校级月考)如图,在ABC ?中,AD 为中线,求证:2AB AC AD +>. 【分析】 延长AD 至E ,使DE AD =,构造ADC EDB ???,再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可得 2AB AC AD +>。 【解答】 证明:由BD CD =,再延长AD 至E ,使DE AD =, D 为BC 的中点, DB CD ∴=, 在ADC ?和EDB ?中AD DE ADC BDE DB CD =?? ∠=∠??=? , ()ADC EDB SAS ∴???, BE AC ∴=, 在ABE ?中,AB BE AE +>, 2AB AC AD ∴+>; B B

【核心考点1】倍长中线 1.(2016秋?五莲县期中)如图,ABC ?中,D 为BC 的中点. (1)求证:2AB AC AD +>; (2)若5AB =,3AC =,求AD 的取值范围. 【分析】 (1)再延长AD 至E ,使DE AD =,构造ADC EDB ???,再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 系可得2AB AC AD +>; (2)直接利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两边差小于第三 边可得53253AD -<<+,再计算即可. 【解答】 (1)证明:由BD CD =,再延长AD 至E ,使DE AD =, D 为BC 的中点, DB CD ∴=, 在ADC ?和EDB ?中AD DE ADC BDE DB CD =?? ∠=∠??=? , ()ADC EDB SAS ∴???, BE AC ∴=, 在ABE ?中,AB BE AE +>, 2AB AC AD ∴+>; (2)5AB =,3AC =, 53253AD ∴-<<+, 14AD ∴<<. A B C

数学倍长中线法

倍长中线法 1. 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E为AB边的中点,G、F分别为AD,BC边上的点,若AG=1,BF=2,∠GEF=90°,求GF的长 2.如图,CB、CD分别是钝角△AEC和锐角△ABC的中线,且AC=AB.求证:①CE=2CD.②CB平分∠DCE. 3.如图已知△ABC,AD是BC边上的中线,分别以AB边、AC边为直角边各向形外作等腰直角三角形,求证EF=2AD.

4.如图,在△ABC 中,D 是BC 边的中点,E 是AD 上一点,BE =AC ,BE 的延长线交AC 于点F ,求证:∠AEF=∠EAF 5..如图,在△ABC 中,AD 交BC 于点D ,点E 是BC 中点,EF ∥AD 交CA 的延长线于点F ,交EF 于点G ,若BG=CF ,求证:AD 为△ABC 的角平分线. 6..如图,△ABC 中,BD=DC=AC,E 是DC 的中点,求证,AD 平分∠BAE. 7.:已知在△ABC 中,AB=AC ,D 在AB 上,E 在AC 的延长线上,DE 交BC 于F ,且DF=EF , 求证:BD=CE F E C A B D

9.在四边形ABCD 中,AB ∥DC ,E 为BC 边的中点,∠BAE=∠EAF ,AF 与DC 的延长线相交于点F 。试探究线段AB 与AF 、CF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10.已知:如图, ABC 中, C=90 ,CM AB 于M ,AT 平分 BAC 交CM 于D ,交BC 于T ,过D 作DE//AB 交BC 于E ,求证:CT=BE. F E A B C D D A B C M T E 第 1 题图 A B F D E C

倍长中线法(经典例题)

知识网络详解: 中线是三角形中的重要线段之一,在利用中线解决几何问题时,常常采用“倍长中线法”添加辅助线. 所谓倍长中线法,就是将三角形的中线延长一倍,以便构造出全等三角形,从而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有关知识来解决问题的方法. 倍长中线法的过程:延长某某到某点,使某某等于某某,使什么等于什么(延长的那一条),用SAS证全等(对顶角) 倍长中线最重要的一点,延长中线一倍,完成SAS全等三角形模型的构造。 【方法精讲】常用辅助线添加方法——倍长中线 △ABC中 方式1:延长AD到E, AD是BC边中线使DE=AD, 连接BE 方式2:间接倍长 作CF⊥AD于F,延长MD到N, 作BE⊥AD的延长线于使DN=MD, 连接连接CN 经典例题讲解: 例1:△ABC中,AB=5,AC=3,求中线AD的取值范围 例2:已知在△ABC中,AB=AC,D在AB上,E在AC的延长线上,DE交BC于F,且DF=EF,求证:BD=CE

例3:已知在△ABC 中,AD 是BC 边上的中线,E 是AD 上一点,且BE=AC ,延长BE 交AC 于F ,求证:AF=EF 例4:已知:如图,在ABC ?中,AC AB ≠,D 、E 在BC 上,且DE=EC ,过D 作BA DF //交AE 于点F ,DF=AC. 求证:AE 平分BAC ∠ 例5:已知CD=AB ,∠BDA=∠BAD ,AE 是△ABD 的中线,求证:∠C=∠BAE B A B F D E C

自检自测: 1、如图,△ABC中,BD=DC=AC,E是DC的中点,求证,AD平分∠BAE. 2、在四边形ABCD中,AB∥DC,E为BC边的中点,∠BAE=∠EAF,AF与DC的延长线相交于点F。试探究线段AB与AF、CF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3、如图,AD为ABC ?的中线,DE平分BDA ∠交AB于E,DF平分ADC ∠交AC于F. 求证:EF CF BE> + E A B C

倍长中线法 经典例题

倍长中线法知识网络详解: 中线是三角形中的重要线段之一,在利用中线解决几何问题时,常常采用“倍长中线法”添加辅助线. 所谓倍长中线法,就是将三角形的中线延长一倍,以便构造出全等三角形,从而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有关知识来解决问题的方法. 倍长中线法的过程:延长某某到某点,使某某等于某某,使什么等于什么(延长的那一条),用SAS证全等(对顶角) 倍长中线最重要的一点,延长中线一倍,完成SAS全等三角形模型的构造。 【方法精讲】 △ABC中方式1 AD是BC 连接BE 方式2:间接倍长 作CF⊥AD于F,延长MD到N,作BE⊥AD的延长线于E使DN=MD,

连接BE 连接CN 经典例题讲解: 例1:△ABC 中,AB=5,AC=3,求中线AD 的取值范围 例2:已知在△ABC 中,AB=AC ,D 在AB 上,E 在AC 的延长线上,DE 交BC 于F ,且DF=EF ,求证:BD=CE 例3:已知在△ABC 中,AD 是BC 边上的中线,E 是AD 上一点,且BE=AC ,延长BE 交AC 于F ,求证:AF=EF 例4:已知:如图,在ABC ?中,AC AB ≠,D 、E 在 BC 上,且DE=EC ,过D 作BA DF //交AE 于点F ,DF=AC. 求证:AE 平分BAC ∠ 例5:已知CD=AB ,∠BDA=∠BAD ,AE 是△ABD 的中线,求证:∠C=∠BAE 自检自测: 1、如图,△ABC 中,BD=DC=AC,E 是DC 的中点,求证,AD 平分∠BAE. 2、在四边形ABCD 中,AB ∥DC ,E 为BC 边的中点,∠BAE=∠EAF ,AF 与DC 的延长线相交于点F 。试探究线段AB 与AF 、CF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3、如图,AD 为ABC ?的中线,DE 平分BDA ∠交AB 于E ,DF 平分ADC ∠交AC 于F.求证:EF CF BE >+ A B F D E C

倍长中线法(含答案)

专题2:倍长中线法 【典例引领】 例题:(2014黑龙江龙东地区)已知ΔABC 中,M 为BC 的中点,直线m 绕点A 旋转,过B 、M 、C 分别作BD ⊥m 于E ,CF ⊥m 于F 。 (1)当直线m 经过B 点时,如图1,易证EM=12CF 。(不需证明) (2)当直线m 不经过B 点,旋转到如图2、图3的位置时,线段BD 、ME 、CF 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直接写出你的猜想,并选择一种情况加以证明。 【强化训练】 1、(2017黑龙江龙东地区)已知:ΔAOB 和ΔCOD 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OB=∠COD=90°,连接AD ,BC ,点H 为BC 中点,连接OH 。 (1)如图1所示,易证OH= 21AD 且OH ⊥AD (不需证明)

(2)将ΔCOD绕点O旋转到图2,图3所示位置是,线段OH与AD又有怎样的关系,并选择一个图形证明你的结论。 2.在△ABC中,AB=BC,点O是AC的中点,点P是AC上的一个动点(点P不与点A,O,C重合).过点A,点C作直线BP的垂线,垂足分别为点E和点F,连接OE,OF. (1)如图1,请直接写出线段OE与OF的数量关系; (2)如图2,当∠ABC=90°时,请判断线段OE与OF之间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3)若|CF﹣AE|=2,EF=2√3,当△POF为等腰三角形时,请直接写出线段OP的长.

3.已知:点P是平行四边形ABCD对角线AC所在直线上的一个动点(点P不与点A、C重合),分别过点 A、C向直线BD作垂线,垂足分别为点E、F,点O为AC的中点。 (1)当点P与点O重合时,如图1,易证OE=OF(不需证明) (2)直线BP绕点B逆时针方向旋转,当∠OFE=30°时,如图2、图3的位置,猜想线段CF、AE、OE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写出你对图2、图3的猜想,并选择一种情况给予证明。

倍长中线巧解题

倍长中线法 中线是三角形中的重要线段之一,在利用中线解决几何问题时,常常采用“倍长中线法”添加辅助线.所谓倍长中线法,就是将三角形的中线延长一倍,以便构造出全等三角形,从而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有关知识来解决问题的方法.下面举例说明. 【方法精讲】常用辅助线添加方法——倍长中线 △ABC中 方法:延长AD到E, AD是BC边中线使DE=AD, 连接BE 思考:倍长中线后,能推出什么结论? 例1. 如图:AD为△ABC的中线,求证:AB+AC>2AD 例2.△ABC中,AB=5,AC=3,求中线AD的取值范围 A B C D E 1 5 图

A B C D E F M 例3. CB ,CD 分别是钝角△AEC 和锐角△ABC 的中线,且AC=AB .求证:CE=2CD 。 例4.如图,在梯形ABCD 中,AD ∥BC ,AB=AD+BC ,M 是CD 的中点,求证:AM 、BM 分别平分∠DAB 和∠CBA 。 例5.(提高题)如图5-2, 已知△ABC ,AD 是BC 边上的中线,分别以AB 边、AC 边为直 角边各向外作等腰直角三角形,求证EF=2AD 例6.(提高题)在正方形ABCD 中,点E 、F 分别为BC 和AB 的中点求证:AM=AD A B C D E F 25 图

在RT △ABC 中,∠BAC=90°,AD ⊥BC 于点D ,点O 是AC 边上的一点,连接BO ,交AD 于F ,CE ⊥OB 交BC 边于点E 。(1)求证:△ABF ∽△COE (2)若O 是AC 边中点,2AC AB =,如图,求 O F O E 的值。 (3)当O 是AC 边中点,AC n AB =,请直接写出 O F O E 的值。 C C O 【方法精讲】常用辅助线添加方法——倍长中线 △ABC 中 方式1: 延长AD 到E , AD 是BC 边中线 使DE=AD , 连接BE 方式2:间接倍长 作CF ⊥AD 于F ,延长MD 到N , 作BE ⊥AD 的延长线于使DN=MD , 连接BE 连接CD 【经典例题】 例1:△ABC 中,AB=5,AC=3,求中线AD 的取值范围 提示:画出图形,倍长中线AD ,利用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初中数学全等专题倍长中线法(含答案)

第 1 页 共 1 页 初中数学全等专题倍长中线法 1.如图,在△ABC 中,AC=5,中线AD=7,则AB 边的取值范围是( ) A.2<AB <12 B.4<AB <12 C.9<AB <19 D.10<AB <19 答案:C 解题思路:延长AD 至E ,使DE=AD ,连接CE ,可先证明△ABD ≌△ECD ,则AB=CE ,在△ACE 中,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得AE-AC <CE <AE+AC ,即9<CE <19.则9<AB <19.故选C. 2.如图,已知CB 、CD 分别是钝角△AEC 和锐角△ABC 的中线,且AC=AB ,给出下列结论:①AE=2AC ;②CE=2CD ;③∠ACD=∠BCE ;④CB 平分∠DCE ,则以上结论正确的是()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答案:A 解题思路:①正确,延长CD 至点F ,使得DF=CD ,连接AF ,可先证明△ADF ≌△BDC ,再证明△ACF ≌△BEC ,由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得知②、④正确。由△ACF ≌△BEC ,得∠ACD=∠E,若要∠ACD=∠BCE ,则需∠E =∠BCE ,则需BC=BE ,显然不成立,故③选项错误 3.如图,点E 是BC 的中点,∠BAE=∠CDE ,延长DE 到点F 使得EF=DE ,连接BF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BF ∥CD ②△BFE ≌△CDE ③AB=BF ④△ABE 为等腰三角形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A 解题思路:可以先证明△BEF ≌△CED ,可以得到②正确,进而得到∠F=∠D ,BF ∥CD ,①正确,又∵∠BAE=∠CDE=∠F ,∴AB=BF ,③正确。④不正确。 4.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E 为AB 边的中点,G 、F 分别为AD ,BC 边上的点,若AG=1,BF=2,∠GEF=90°,则GF 的长为() A.1 B.2 C.3 D.4 答案:C 解题思路:延长FE 交DA 的延长线于点M ,则可证△AEM ≌△BEF ,再证明△GEM ≌△GEF ,可以得到 GF=GM=GA+BF=3,答案选C 5.如图,在△ABC 中,点D 、E 为边BC 的三等分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BD=DE=EC ②AB+AE >2AD ③AD+AC >2AE ④AB+AC >AD+AE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答案:D 解题思路:点D 、E 为边BC 的三等分点,∴BD=DE=CE 延长AD 至点M ,AE 至点N ,使得DM=AD ,EN=AE ,连接EM 、CN ,则可证明△ABD ≌△MED ,进而可得AB+AE >2AD ,再证明△ADE ≌△NCE ,进而可得AD+AC >2AE ,将两式相加可得到AB+AE+AD+AC >2AD+2AE,即AB+AC >AD+AE.∴①②③④均正确。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